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2024-10-05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通用10篇)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篇1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1.基本要求: ⑴科室必须为医务人员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和干手用品。⑵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 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⑶控感科专职管理人员对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予以培训指导,督促落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 生的依从性。

2.医务人员手消毒应达到的标准: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 23、使用固体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为一次性使用,外科洗手应用抗菌皂液,手消毒剂应采用一次性包装。出液器均采用非手触式。

4.洗手后的干手设备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选用的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6.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如指甲刀。可配备手刷,手刷刷毛应柔软,一人一用一灭菌,并定 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

7.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指征: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 敷料等之后。c)穿脱隔离衣前后,戴手套前,摘手套后。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8.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9.洗手应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10.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

手卫生管理制度

一、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二、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 式水龙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盛放皂液的容器为一次性使用,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 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三、遵循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严格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四、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a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 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 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五、禁止佩戴手部饰物,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医务人员遵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或卫生手 消毒,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15s,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

六、手术室、产房配备合格的外科手消毒设施,洗手池应每天清洁与消毒,配备清洁指甲用 品及手卫生的揉搓用品,用后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一人一用一清洁、灭菌或一次性

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手消毒剂采用一次性包装、非手触式手消毒剂的出 液器。

七、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一人一用一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配备 计时装置。

八、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a 先洗手,后消毒。b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 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九、严格按照外科手消毒流程图进行外科手消毒,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 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流向肘部。

十、每季度对重点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 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

十一、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10cfu/cm2。外科 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5cfu/cm2。感染管理科

手卫生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 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四)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五)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 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 中。

四、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如:“杰雪”消毒液)消毒双手 来代替洗手。

五、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必须进行手消毒:

(一)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二)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 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三)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四)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五)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六、医护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 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七、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 得重复使用。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篇2

1 整改前感染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

1.1 硬件设施差

房间小、水槽小而且仅有1个, 只有冷水。全科医护人员及实习生每天大约有30人在病房工作, 但洗手房间狭小, 在不足2 m2的房间角落有40 cm×60 cm的搪瓷水槽, 安装红外线和手拧式水龙头各1个。我院处于南方, 冬天气温可低至3 ℃, 无热水洗手。全科公用擦手毛巾, 或在自身的白大衣上擦干。洗手池旁未放置快速手消毒剂, 只在治疗车上放有快速手消毒剂, 使用的人很少。

1.2 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 依从性低

虽然墙上贴有卫生部六步洗手法示意图, 但不少人洗手后接触污染物品或者接触病人后没洗手, 接触病人前洗手人数更少, 没有掌握洗手的指证。认为戴了手套给病人检查或治疗后脱了手套, 手是清洁的, 不用洗手, 或者随便冲洗一下, 未认真洗手。

1.3 手卫生方法不正确

没有掌握或者按照六步洗手的方法洗手。主要表现为洗手不用清洁剂仅用流动水冲洗, 洗手时间短、洗手步骤不符合要求, 如遗忘清洗指尖、大拇指;干手方式不对, 造成洗手后的污染, 如在白大衣上或公用毛巾上擦干双手, 搓揉强度不够, 指甲过长。

1.4 手细菌培养结果

感染科属于Ⅳ类环境, 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结果应≤15 cfu/cm2。感染科护理人员每次手细菌培养合格, 医生长期培养不合格, 经常受到感染管理科经济惩罚, 每次感染管理科采样, 医生都极不愿意配合。

2 整改措施

2.1 提高科室管理者对手卫生的认识

2006年10月医院派出护士长参加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培训班, 科室管理者提高了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 对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也有更深的认识。参观学习了大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和感染科的洗手设施及方法。

2.2 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手卫生意识与知识水平

组织学习医院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中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规范, 在科室对全体医生、护士、工人分层次进行培训。实习医生、护生到科室由专人进行手卫生培训。

2.3 改建洗手设施

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 2006年12月把洗手槽改建在宽敞的地方, 能同时容纳3个人洗手, 不锈钢制作, 便于清洗消毒;配置电热水器, 以方便冬天洗手;并配置干手机。 在洗手显眼处墙上贴卫生部六步洗手法示意图, 配置洗手液, 洗手处放置快速手消毒剂, 以方便医务人员洗手及手消毒。

2.4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速干手消毒剂具有作用快速、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具有护肤功能, 可以节约医务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同时速干手消毒剂还不受水源、水池、场所等的限制, 非常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 当手没有受到病人血液、体液等有机物明显污染时, 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来代替洗手。

2.5 加强管理、监测、控制的力度

定期对洗手法操作考核, 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样监测, 并将以上结果与目标管理挂钩。

3 整改后结果

医生、护士及实习学生手细菌培养在以后这一年半都合格, 达到≤15 cfu/cm2要求。

4 讨论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占30%[1], 医护人员手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手卫生是洗手与手消毒的总称。手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 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易行之有效的手段。医务工作者每天坚持高质量的洗手消毒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25% ~50%[2]。科室管理者重视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 采取必要措施, 加强管理、监测、控制的力度, 提高医务人员对手部卫生的认识, 使临床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部卫生是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基础环节, 自觉贯彻洗手的规定, 从而减少外源性疾病传播的机会, 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同时医院也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改善手卫生设施, 包括增加洗手池, 提供清洁剂如洗手液, 完善干手设施, 如为医务人员安装干手机, 提供干手纸巾等, 使洗手设施方便、实用。文献报道, 无水洗手液使用快速、方便、节约工作时间、提高效益、具有出色的杀菌效果、可以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可直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3]。通过以上措施, 使手卫生工作能够更加科学、规范, 更好地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服务。

参考文献

[1]牛修成, 张树德, 周桂珍, 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 (2) :88.

[2]王荣之, 龚明勋, 放淑清, 等.医务医务人员手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1) :46.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管理 篇3

【关键词】手卫生:洗手依从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01-02

手 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的措施。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通过几年的强化学习培训和监督检查,各级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和认同意识已形成, 基本能够执行手卫生。大多数的医务人员知道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前后应洗手,但规范执行者较少,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工作繁忙,洗手意识差,缺乏正确的洗手知识, 洗手效果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本院医务人员共计320人次。其中医生133人次,护士160人次,卫生员27人次。

1.2调查时间 2010年9月-2011年12月。

1.3调查方法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洗手指征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观察的时间、所从事的操作、每日患者量、洗手情况、消毒液的选择等,由院感科和抽调的2名监控护士共同进行观察并记录。在未告知医务人员的情况下,采用隐蔽性观察方法,每周随机选择2-3个工作日不定时观察并记录医务人员诊疗操作前后洗手执行情况,每月1次进行手部采样检测,并做成汇总资料进行反馈,进行院感实例教育。

2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诊疗操作前洗手依从率只有6.5%,诊疗操作后洗手依从率为61.3%。其中医生洗手依从率为46.5%,护士洗手依从率为78.3%,卫生员洗手依从率为36.4%,部分医务人员规范洗手行为差,实际洗手执行率低,习惯用手套代替洗手,存在手的再污染现象。

3 讨论

本 次调查结果显示,笔者所在医院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较低,对手部卫生不够重视,在诊疗操作时不洗手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大多数医务人员知道洗手指征和原则, 具备了预防感染的知识和技能,但缺乏严格遵守的理念。调查还发现,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习惯于用戴手套代替洗手。分析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差的原 因,主要有工作繁忙,洗手意识差,缺乏正确的洗手知识,洗手设施不方便,洗手后手湿、擦手麻烦、皮肤问题等。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 途径[1]。而洗手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是防止医务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患者与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2]。为了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笔者所在医院在认真执行卫生 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加强重点部门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管理的同时,将医务人员手卫生列入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并规范了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管理,层层监控、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3.1 加强教育和培训,普及手卫生知识 通过在不同的层面、针对不同的人群和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手卫生管理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管理相结合,纳入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的内容,创造手卫生管理氛围,确立洗手信念。

3.2完善监测和管理,加强洗手质量控制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手卫生管理制度,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与医院感染科协调配合并加强监督、监测与指导,督促医务人员提高洗手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手卫生质量,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3.3 改善手衛生设施 采取一定的行政干预措施,增加手卫生方面必要的投入,完善、改造和配备洗手设施,在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地方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使洗手设施的可及性强、方便、实用。提倡六步洗手法,要求洗手尽可能用流动水液体肥皂、配备一次性纸巾或一次性小毛巾,以保证洗手质量和效果。

3.4 大力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速 干手消毒剂具有作用快速、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护肤功能、可以节约医务人员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同时速干手消毒剂还不受水源、场所等限制,非 常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当手没有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有机物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来代替洗手,国外有文献报道提供免洗消毒剂能够促进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

3.5 控制环境污染,保持物表清洁 环 境污染会导致手部污染加重,增加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要求医务人员在各种诊疗操作中要特别重视消毒隔离,严格遵守各项控制医院 感染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好环境、物表和双手的清洁和消毒,减少传播疾病的发生,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同时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3.6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通过培训使各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防护观念,熟练掌握防护用具的使用指征和使用方法,提供必备的个人防护用具,从而提高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玲,塔衣尔江,规范手卫生预防医院内感染,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4):869-870.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篇4

目的: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手卫生设施

1.只用流动水洗手;

2.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3.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手卫生设施的位置应当方面便医务人员使用。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洗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洗手歌

①洗手也要讲规范,按部就班不忙乱 ②活水冲手分左右,除菌肥皂用优先 ③合掌先搓手掌心,手指交叉搓指间 ④左右交替搓手背,然后清洗手指尖 ⑤接着左右洗拇指,最后注意洗手腕 ⑥至少反复一分钟,病毒病菌不易沾 洗手程序

(1)掌心对掌心搓擦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 篇5

医院感染与医院相随并存,并随着医院的发展日显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对感染的定义:“凡是病人因住院、陪诊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属于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是指在上述医疗机构中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而不仅仅指医生和护士。具体而言包括医院护士、助理护士,外科、内科等各科室医生,急救中心人员、口腔科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内镜操作人员、理疗师、药剂师、实习学生,还包括相关饮食制作、分发人员,维修人员、污物处理人员、清洁工、物质供应人员、防疫人员。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篇6

为加强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一、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院各科室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

2、院感科应当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对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Ⅱ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Ⅱ类区域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洁净区、重症监护病房等。(2.)Ⅲ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 c㎡。Ⅲ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3.)Ⅳ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2。Ⅳ类区域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

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二、手卫生设施

1、一般手卫生设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2)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3)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手卫生设施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2、手消毒剂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的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手消毒剂对医务人员皮肤刺激性小、无伤害,有较好的护肤性能;

(3)手消毒剂的包装应当能够避免导致二次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传播。

3、外科手卫生设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外科洗手池应设置在手术间附近,大小适度,易于清洁;

(2)外科洗手池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台的数量设置,不应当少于手术间的数量;

(3)外科洗手应使用肥皂、皂液;

(4)盛装肥皂或者皂液的容器应当每周进行清洁消毒,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时,容器内剩余的皂液应弃去,使用固体肥皂应当保持干燥;

(5)用于刷手的毛刷应当一用一灭菌,洗手池应当每日清洁;

(6)外科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当采用非接触式,手消毒剂放置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3(7)外科洗手后使用无菌巾擦手,盛装无菌巾的容器应当干燥、灭菌。三、一般手卫生方法

1、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2、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④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⑤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1.掌心对掌心搓揉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4.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5(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第十二条 医务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3、医务人员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4、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5、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6(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6、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7、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四、外科手消毒方法

1、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应当达到以下目的:(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2、外科手消毒剂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能够显著减少完整皮肤上的菌落数量;(2)含有不刺激皮肤的广谱抗菌成分,能够在手术期间内连续发挥杀菌作用;

(3)作用快速;

(4)与其他物品不产生拮抗性。

3、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应当遵循以下方法:(1)清洗双手、前臂及上臂下1/3。具体步骤是: ①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 ②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刷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

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使用清洁毛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2)进行外科手消毒时,应将适量的免洗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充分揉搓2~6分钟至消毒剂干燥,即完成外科手消毒。

4、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时禁止佩戴假指甲、戒指,摘除外科手套后应当清洁双手后,再进行其他操作。

五、监 测

1、院感科应当每季度对重点科室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监测的重点部门包括各型ICU、新生儿室、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等。

2、手卫生和消毒效果监测的方法是:

(1)被检者手消毒后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2)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接触被检者部分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3)将试管振打80次,取1.0 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臵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六、附 则

1、名词解释:

(1)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handwashing):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5)常居菌(resident flora):也称固有性细菌,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6)暂居菌(transient flora):也称污染菌或过客菌丛,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很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

(7)手消毒剂(hand antiseptic agent):指用于手部皮肤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包括暂居菌和部分常居菌数量的抗微生物物质,如乙醇、洗必泰、碘伏等。

(8)速干手消毒剂(alcohol-based hand rub):指含有乙醇和护肤成分,并应用于手部,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消毒剂。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篇7

关键词:医院评审,FOCUS-PDCA循环,手卫生,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还会造成住院时间延长等问题。相关研究[1]表明,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降低医院感染最方便有效的策略。各家医院都在积极推行手卫生项目,并引入了多种管理工具,如PDCA循环、品管圈等,使得医院内手卫生总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2,3,4]。2011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手卫生规范列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要求,我院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复评为契机,运用FOCUS-PDCA循环管理工具及多维策略,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开展持续质量改进,以期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 FOCUS-PDCA循环实施背景

我院是广州市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4年10月正式向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交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复评申请,并开展为期半年的持续质量改进,于2015年6月正式接受并通过了广东省医院评审领导小组组织的等级医院复审[5]。在迎接医院复审前期,于2014年10月我院组织开展了医院模拟评审,并将手卫生列入专项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按照FOCUS-PDCA循环的9个步骤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手卫生依从性持续改进,2015年5月对其成效进行评价。

2 FOCUS-PDCA循环工具的应用

PDCA循环,即戴明环,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英文缩写,为全面品质管理最常用的科学程序,其通过建立质量改善逻辑并综合运用各类管理工具和方法,以优化流程等途径改善整体质量。FOCUS-PDCA循环是对PDCA循环的进一步细化,其将计划(P)阶段的程序分成5个具体的步骤开展。整个FOCUS-PDCA循环包括:发现、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和标准化9个步骤[6]。

2.1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

利用自制《手卫生知识调查表》现场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判断方法采用WHO的洗手5个指征,并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实习生采用隐蔽的方式记录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

本次共抽查医务人员174名,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从性普遍较低,这给医院感染带来较大隐患,具体表现为: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执行率和正确率仅为46.6%、47.5%和68.5%;其中,手卫生依从性护士高于医生,护工最低。

2.2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成立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任组长的医院手卫生质量改进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医务处处长,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办、后勤科、质控科、宣传科、手术麻醉科、检验科、ICU、产科、儿科、感染科等临床重点科室的工作人员。

2.3厘清现状

分析发现,我院当前得手卫生管理相关组织及机制不健全,工作流程欠流畅,手卫生设施有待完善。此外,还存在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未达成统一共识、监督机制不完善、缺少激励及评价等问题。

2.4了解差异成因

质量改进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从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设施设备、宣传培训4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绘制鱼骨图,确定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4方面原因:(1)医务人员存在手卫生错误观念及缺乏相关知识;(2)医院管理方面缺乏配套激励机制,监督反馈力度不够,且缺少专业管理队伍;(3)手卫生设施设备不足或不便利;(4)医院宣传培训不到位及缺乏考核机制。详见图1。

2.5确定改善措施

针对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方案:(1)开展手卫生文化宣传;(2)充实手卫生管理队伍,建立手卫生激励机制,建立手卫生多层次监督评价体系;(3)全面完善手卫生设施建设;(4)加强手卫生培训和专题交流。绘制反向鱼骨图,见图2。

2.6制定行动计划

根据改进方案,制定改进计划甘特图,落实责任部门,见图3。确定的改进目标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第一阶段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6%,手卫生执行率达到90%,手卫生正确率达到85%。

2.7实施阶段

2.7.1将手卫生纳入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将每年2月、10月的第3周定为医院手卫生宣传周,开展患者安全教育与手卫生知识竞赛、专题培训、手卫生宣传作品展示等多形式活动,并举办手卫生标兵评选,活跃手卫生氛围,拓展医院文化内涵。

2.7.2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规定》。根据医院评审目标,制定医院手卫生执行率和正确率指标,指标纳入科室目标责任管理,并按季度和年度进行考核;制定手卫生激励方案,将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即每床日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液消耗量)做为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使用量排名前6名的科室给予奖励科室质控分。

2.7.3从各科室各抽调一名医师及护士,组建院级手卫生专员队伍。专员负责协助医院及科室加强手卫生指导和监督;每季度组织专员开展手卫生专项检查并讨论;对专员实行专项管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其实行统一管理,明确专员职责并每月发放定额补贴,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对专员开展统一培训及年度考核,以确保专员队伍同质化和专业化。

2.7.4将手卫生知识纳入年度医疗质量培训计划。每年开展2期专题培训,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如医生、护士、护工分别开展手卫生重要性、六步洗手法和WHO两前三后洗手指征(即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等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如ICU、血透视、口腔科、儿科、产科、手术科室等进行专题分析指导和交流。

2.7.5印发《“抓管理、促质量、保安全”持续改进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各科室开展以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为主题的持续质量改进活动,邀请多名专家来院开展PDCA专题培训,PDCA主题涵盖如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等方面。

2.7.6全面摸排手卫生设施设备,分析综合医院运行成本及手卫生要求,由医院一次性投入资金,在医疗场所新建及升级脚踏式水龙头,并于所有医疗区域新建洗手池,在水龙头处安装干手抽纸盒、张贴手卫生六步洗手示意图,以便时刻提醒医务人员规范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手卫生专员每天检查并补充干纸巾和洗手液。所有病房门前及ICU病床床尾均安装手消毒液支架,用于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同时张贴“亲爱的患者:您的主管医生/护士或您洗手/消毒手了吗?”的提示标语,以方便医务人员查房或检查患者时随时注意手卫生,也将监督病房内医护人员行为的任务移交给患者。

2.7.7在重点科室,如ICU、新生儿室、产房、口腔科等室内安装监控视频,院感科人员定期通过视频监控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在部分病区试点采用患者监督方式,并将其纳入每季度门诊及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并予全院公示。

2.8成效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1)手卫生运行指标,如设施投入、手卫生用品消耗量;(2)手卫生依从性指标,如手卫生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3)手卫生干预效果指标,如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将采用FOCUS-PDCA循环管理前,即2014年10月作为干预前,将采用FOCUS-PDCA循环管理后,即2015年5月作为干预后,对比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并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多样本行列表x2检验。

2.8.1手卫生设施投入及手卫生用品消耗情况

干预后,医院对手卫生相关设施投入及手卫生用品消耗量量均较以往有较大幅增加。(1)全院住院及门诊医疗区域53处手动式水龙头均改造为脚踏式;(2)新增脚踏式洗手池21处;(3)住院病房门口处安装速干手消液支架178个;(4)重点科室加装监控视频5处,并授权感控科联网监控;(5)速干手消毒凝胶和洗手液每床日消耗量分别为9.5ml/床/日、16.1ml/床/日,较干预前分别增长了82.5%、56.8%。

2.8.2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

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了38.5%。经x2检验,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8.3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洗手正确率

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较干预前提高了49.7%,洗手正确率提高了19.9%。经x2检验,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8.4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干预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比干预前同期下降了0.76%;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干预前同期下降了0.44%。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9保持成绩并持续改善

本项目的实施推进了医院手卫生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为进一步巩固成效,医院形成了以手卫生为主轴的一整套标准工作流程、评价及监督办法。此外,医院还将推动重点科室手卫生、全院患者监督管理、保洁人员监管纳入了下一个循环,从而进行整体推进。

3讨论

3.1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从我院手卫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入手,通过运用FOCUS-PDCA循环、采用多维策略、以医院专项形式开展推动手卫生持续改进,使得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提高到了85.1%,手卫生执行率和正确洗手率也取得了较大提高,达到了预定目标,为下一阶段手卫生促进工作打下了基础。此外,本研究中还发现,随着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下降,与以往相关报道[8]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呈负相关的结果一致。这说明通过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2有利于构建医务人员手卫生文化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及“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是医疗质量的基础。从医院评审开始,医院就将手卫生文化融入到患者安全文化体系中,通过开展手卫生宣传周、手卫生标兵评选、手卫生专题座谈、手卫生知识竞赛、手卫生持续改进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手卫生文化建设,培养了良好的手卫生氛围,让更多医务人员形成了重视手卫生、预防医院感染的共识,规范了员工手卫生行为。

3.3促进了手卫生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医院评审强调持续质量改进,通过运用FOCUS-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在制定整改措施的同时,确定下一轮管理目标,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手卫生涉及部门及环节多,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开展以科室为单元的手卫生管理主题活动,促使科室手卫生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改进转变;此外,鱼骨图、根因分析等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进一步促使手卫生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升了医疗质量内涵;此外,医院还通过逐步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及新增手卫生设施、增设速干手消毒液点等,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此结果与既往研究者[7]的结论一致。

3.4建立手卫生多层次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手卫生积极性。通过开展科室手卫生专员监管、视频监控、患者监督等多层次手卫生监督及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并根据手卫生消耗量进行奖励、开展手卫生标兵评选活动,在全院初步建立了手卫生长效机制。各诊室和病房张贴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宣传画和宣传标语,不仅时刻提醒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也对患者起到了健康宣教作用,促使其提高手卫生行为意识,并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建立起医院感染的双向防护[9]。

本研究预调查结果显示,医生手卫生依从性较护士低,这与以往相关报道一致[10],这说明医生应作为手卫生干预的重点目标人群。但医生在诊室、病房内的诊疗行为较难通过感控人员及监控视频发现,院内监督有一定难度,这不仅是手卫生监控的盲区和薄弱点,也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点。医院一方面通过医院张贴手卫生标语来表明医院对手卫生的重视及医院感染的零容忍态度,另一方面引入患者监督机制,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来了解医生的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发现有部分医生被患者直接点名在接触其他患者后没有消毒双手,对此,我院的做法是手卫生执行差的医生给予无惩罚性全院公示,对于受患者好评的则给予奖励。此后医生开始重视来自患者的评价和监督,并自觉规范在这些场合的手卫生。

综上所述,我院以三级甲等医院复评为契机,通过开展FOCUS-PDCA循环,建立起了点面结合、临床与管理结合的手卫生综合管理长效机制,转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观念,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2(2):185-187.

[2]罗光英,游灿青,李凌竹,等.PDCA循环法在手卫生依从性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839-2841.

[3]马玉霞,楼晨雁,周雪,等.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案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5506-5508.

[4]乐磊,吴小英,陈春.品质管理圈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实践[J].华西医学,2015,30(2):236-238.

[5]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确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3家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的通知[Z].2015-10-21.

[6]王建安.活学活用PDCA:医院持续质量改进70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绪论.

[7]吴俏洁,郭朔梅,刘佳.院内感染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1):56-57.

[8]王锦宁,王文权,陆莲丽,等.快速手消毒剂设置点对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2):727-729.

[9]程莉莉,杨洪艳,臧彬,等.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管理,2014,10(12):24-26.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篇8

【关键词】 血透室 手卫生 管理干预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 3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21-01

血液透析,是一种将患者体内血液利用相应透析器引导到体外,经过清除、过滤、净化等处理,将血液再次引回到患者体内的一种临床替代治疗方法[1]。由于这一方法对环境卫生情况的要求性较高,因此,必须要保障血液透析室内的环境消毒和医护人员手卫生清洁,从而有效保障患者血透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院内感染等问题[2]。本文对我院血液透析室中的21例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管理措施,并对他们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血透室医务人员实施干预前后的手卫生情况,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室的21例医务人员。其人员年龄基本在21岁~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4±3.5岁;男性医务人员6名,女性医务人员15名;工作时间基本为1年~11年之間,平均工作时间为5.9±1.4年;文化程度中,10例为大专学历,7例为本科学历,4例为硕士学历;人员职称中,8例为护士,6例为护师,7例为主管护师。经过临床对比,21例医务人员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的情况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卫生干预管理

①结合我院血透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严格、规范、细致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管理的力度和监督效率。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他们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提高手卫生清洁的自觉性。③加大血透室在手卫生设备上的支持和投入,完善卫生清洁的配套设施[3]。

1.2.2 问卷调查

对血透室的21例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①干预前手细菌检测是否合格?干预后手细菌检测是否合格?②干预前在血液透析操作前、操作过程中、操作后是否洗手?干预后在血液透析操作前、操作过程中、操作后是否洗手?③干预前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干预后是否存在医院感染?[4]。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6.0软件对21例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在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并进行X2检验。当差异值P<0.05时,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统计对比显示,经过手卫生干预管理后,血透室医务人员的手细菌合格率(90.48%)和洗手率(60.32%)同干预前(52.38%,31.75%)相比明显升高,医院感染率(4.76%)同干预前(14.29%)相比明显降低,前后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透室的消毒以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清洁是患者血透治疗安全性和有效率的重要防范和保障措施。由于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的同血透患者及其污染物进行接触,导致病原菌侵入诱发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5]。所以,加强和提高血透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水平是尤为重要的。本次临床研究表明,血透室的21例医务人员在经过手卫生干预管理后,其手细菌检测的合格率为90.48%,洗手率为60.32%(血透前57.14%,血透中47.62%,血透后76.19%)明显高于干预前(52.38%,31.75%),且干预后的医院感染率(4.76%)较之干预前(14.29%)有显著的下降,前后比较均存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血透室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管理,能够极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帮助和促进医务人员养成随时洗手的良好工作习惯,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确保血透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可靠安全。

参考文献

[1] 贾会学,李玲,任军红,贾建侠,赵艳春,赵秀莉,姚希,李六亿.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07):1648-1650.

[2] 武向兰,檀敏,赵慧萍,雷娟,王颖,杨洪杰.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血液净化,2011,08(04):216-218.

[3] 程莉莉,张秀月,臧彬,李国福,于晓江,赵鹤,张丹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15):3300-3302.

[4] 许红梅,黄莉莉,朱晓星,褚小玲,熊德华.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中国血液净化,2011,04(11):636-638.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篇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为加强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一)基本原则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洗手指征:

1、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前述基本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二)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二、洗手与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一)基本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洗手方法:

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下臂下1/3。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三)外科手消毒方法

1、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 5749 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

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四)注意事项

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三、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四、培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必须接受手卫生培训,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手消毒效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篇10

调查情况分析

刘进红(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人民医院565200)

【摘要】:目的:为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便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实时干预。方法:对2013年5-12月ICU29名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调查,由ICU、院感科每月随机调查手卫生时机数各20次。结果:共观察手卫生时机数320次,手卫生依从率为75.00%,正确率为82.67%。结论:针对依从率及正确率较低的工作人员,需进行加强培训学习,来提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

【关键词】:ICU、手卫生时机数、依从率、正确率、实时干预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南》及省院感基地等相关要求,为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便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实时干预,提高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规范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现将ICU29名医务人员(医生、护士、护工/保洁工)手卫生执行情况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5-12月对ICU45名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医生6名,护士19人,护工/保洁工3名。

1.2 调查方法 经培训后,由ICU护士长、院感科专职人员,每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对不同工种及不同手卫生时机现场观察各20次,并将观察手卫生时机数和实际操作次数及正确次数记录在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上,再进行统计率。

二、结果

2.1 ICU医务人员共观察手卫生时机数320次,手卫生依从率为75.00%,正确率86.67%。其中: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为75.00%,正确率为82.67%;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79.03%,正确率为92.52%;护工/保洁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2.94%,正确率为55.56%;见表-1.表-1

ICU不同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工种 医生 护士 护工/保洁员 合计 手卫生实际操依从率时机数 作次数(%)100 186 34 320

18 240

75.00 79.03 52.94 75.00

正确次正确率数 62 136 10

(%)82.67 92.52 55.56

208 86.67 2.2 ICU按WHO手卫生5个时机数时机数观察:清洁/无菌前手卫生时机数31次,依从率为54.84%,正确率为76.47%;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暴露后时机数6次,依从率为100%,正确率为100%;接触患者后时机数135次,依从率为93.33%,正确率为94.44%;接触患者前时机数120次,依从率为66.67%,正确率为78.7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时机数28次,依从率为39.29%,正确率为63.34%,见表-2。

表-2

WHO5个手卫生指征依从率(%)WHO5个手卫生指征 清洁/无菌操作前 接触体液等后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前 接触周围环境后 合计

三、讨论 3.1现状分析

3.1.1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 从调查结果看出,ICU医务人员总体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为75%,86.67%,根据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不断提高,正确率≥95%,稍有偏低,但手卫生依从率在逐步提高,从最初62.5%上升到90%,还需进一步强化培训,有待提高。从工作类别看出,手卫生依从率护士>医手卫生时间数 31 6 135 120 28 320

实际操依从率作次数(%)6 126 80 11 240

54.84 100 93.33 66.67 39.29

正确次正确率数 6 119 63 7 208

(%)76.47 100 94.44 78.75 63.64 86.67 生>护工/保洁工,从不同手卫生时机看出,手卫生依从率接触体液等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后>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周围环境物品后。说明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比保护病人意识要强,有资料显示,50%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其手部细菌平均高于标准的9.5倍,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则成倍增加

【1】。

3.1.2原因分析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准确性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室管理者监督不到位,执行力不够。2)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比医生要高,说明医生的手卫生意识比较淡薄,认为手卫生不重要,常以“忙”和“病人危重”、“正事都没有做完”找托词。3)洗手方法不正确,用一个字形容“快”,就做做样子,应付检查,没有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4)自我保护医生强于保护患者,没有意识到双向保护的重要性。5)手套替代手卫生,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戴手套很安全,而忽略了前一个病人感染的病原体也可通过医务人员戴的手套传播引起交叉感染。6)护工/保洁工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较低,多数文化层次低,甚至有个别不识字,对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手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培训力度不够。3.2 干预措施 1)刘素球等

【2】

报道,实施手卫生目标管理,优化监测方法,将传统的洗手后监测改为动态随机监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平时工作中手卫生质量的认识。2)加强洗手观念教育和洗手技术培训,采用方式包括讲座、专题讨论、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手卫生宣传画和标语、专职人员现场演示和抽查考核等

【3】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医疗活动中来,人人参与,人人知晓,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3)、加强教育培训,掌握手卫生知识:应采取经常性的、多形式的、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深度的培训内容和培训频率。如:护工/保洁工文化层次较低,不容易吸收,我们应通过图片、示范等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培训。4)、加强手卫生监督:院感科及科室监控人员不定期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5)、正确使用手套:在接触患者各种分泌物之前,要养成洗手后戴手套的习惯,不仅保护了自己,也避免对患者造成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必须进行手卫生。6)、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指针:每个时机都不能忽视,应认真执行,医务人员应该认识到手卫生对减少医院感染起重大作用。

参加考文献

上一篇:高压设备检修安全操作规范下一篇:有关创业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