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务人员(精选12篇)
社区医务人员 篇1
社区医务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提供者[1],直接处理社区中80%~90%的各类疾病,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性的职业,使他们在工作时常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从而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报道称,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要明显差于二级综合性医院[2]。为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对2012年3~5月在南昌大学医学院培训的江西省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5月在南昌大学医学院培训的江西省社区医务人员,发放问卷1 050份,收回有效问卷1 040份,有效率为99.05%。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在讲明调查意图的基础上,由受试者在指定的时间里以自评的方式集中填写问卷,调查问卷集中核查、回收。
1.3 测试内容
1.3.1 一般情况问卷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压力、职业晋升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与邻居关系、与同事关系、与朋友关系、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性格类型、每周娱乐休闲时间、每周锻炼时间、遇事应对方式。
1.3.2 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均由20个条目构成,按1~4级评分,累积各条目得分为总粗分,以粗分×1.25为标准分,SAS标准分≥50分表明存在焦虑情绪,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情绪[3]。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数据由专业人员录入、核对无误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种因素对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
研究对象中焦虑总分≥50分者114例,焦虑情绪检出率为10.96%,其中男66例(57.89%),女48例(4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725);抑郁总分≥53分者142例,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3.65%,其中男76例(53.52%),女66例(4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6,P=0.123)。
2.2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社区医务人员SAS、SDS得分比较
按影响因素的不同等级将焦虑和抑郁分别分组,对各影响因素的评分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居住情况、经济压力、职业晋升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每周娱乐休闲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的各等级组间,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因素的等级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公众对自身职业态度、每周娱乐休闲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的各等级组间,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因素的等级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组间两两比较,不同的教育程度、居住情况、经济压力、职业晋升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每周娱乐休闲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与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公众对自身职业态度、每周娱乐休闲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与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分别以SAS总分、SDS总分为因变量(Y),观察结果有焦虑、抑郁情绪者记Y=1,无者记Y=0,将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居住情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经济压力、职业晋升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非其他亲属关系、与邻居关系、同事关系、与朋友关系、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公众对自身的态度、性格、每周锻炼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等因素为自变量(X),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选入标准为0.05,变量剔除标准为0.10,结果表明,工作年限越长和生活压力越大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初婚、与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和与朋友关系越好是其保护因素;教育程度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与非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越好和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越好是其保护因素。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0.96%、13.65%,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随着医疗体系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也得到极力倡导,人们对社区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也不断增大,他们除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还要承受来自生活、继续教育、科研和晋升等压力;再者目前社会舆论对医务工作者的负面报道过多,增加了患者的不信任,这些都易导致心理失衡,产生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以往报道也显示,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高于常模[2],焦虑抑郁情绪男女差别无显著性,与女性较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结论不一致[4],这可能与男女平等、男女医务人员都面临同样的医疗环境和医疗管理制度有关。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教育程度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提示江西省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问题的发生与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和生活压力关系密切。笔者认为,工作年限和教育程度越高,公众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期望以及自我需求层次就相对越高,这种现象极易导致内心冲突,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同时也与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对自身健康维护欠佳有关。这与工作年限和教育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的报道不符[5,6]。本研究还显示,初婚、与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和与朋友关系越好是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与非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越好和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越好是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可以看出良好的婚姻、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增进个体身心健康水平,提高个体应对应激能力[7,8],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
综上所述,社区医务人员确实存在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给予广泛的社会支持,加强积极应对方式训练;同时社区医务人员也应学会自我调整,积极参加体育及娱乐活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报道称,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缓解挫折打击的作用,有利于心身健康[9,10];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和劣性的社会关系不利于缓解精神紧张,对心身健康维护有害,甚至影响更为显著[10,11,12,13]。可见,除社会应给予社区医务人员更多的关注外,社区医务人员也要加强自我的调整,从而减少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 040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测评。结果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0.96%、13.65%,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χ2=2.376,P>0.05);工作年限越长和生活压力越大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初婚、与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和与朋友关系越好是其保护因素(P<0.05);教育程度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与非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越好和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越好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心理干预,预防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医务人员,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社区医务人员 篇2
社区医务人员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转眼间已过去____,我也已经通过了试用期考核,已从一个懵懂的新人,渐渐融入这个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之前的一切尚历历在目。
我很庆幸这里是我来京面试的第一家医院。面试的第一项是解答一套专业知识的考题,这很出乎我的意料,但这也在情理之中;第二项是杜凤东院长的面试,这也很出乎我的意料,确切的说这是一场平易近人的聊天,因为担心我不太了解____社区,杜院长向我讲解了许多社区涉及的工作,琐碎而繁杂,甚至向我说明____住房压力大等一些现实问题,我心里很是感动,而这里也因此成为了我将要工作的地方!
我之前在廊坊三级医院从事消化专业,每日奔波于病房、门诊及内镜室之间,占据头脑中多数为消化专业知识,其他内科专业涉及较少,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第一天上班是跟着徐秀艳主任熟悉医院系统、工作流程等,看着徐主任飞速的敲打着键盘,操作着我不熟悉的系统,瞬间我的头都大了一圈,幸好徐主任耐心为我讲解,甚至让我动手操作系统,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徐主任没有给我太大压力,而是让我慢慢适应系统,适应整个工作环境,这才让有些笨拙的我可以慢慢适应陌生的一切。上班午休期间,大家用完餐后经常一起讨论病历,交流工作经验,一起演练抢救流程,以应对突发的紧急状况,如此持之以恒,这让我对这个集体燃起了崇拜之情;不久听闻郝丽娜医生获得____市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岗位练兵一等奖,甚至是连冠,我对这个集体更是崇拜不已,同时也有了自己学习的榜样!虽然____社区仅仅是个社区医院,但它有着深厚的底蕴,时而征文比赛,时而组织集体活动,甚至组织春节晚会,这些活动使这个集体像个大家庭一样温馨、和睦;每日早交班,每日上下班打卡,再到每年召开一次的工作总结,让我看到了一个井然有序的团体。
这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很认真,从挂号收费人员到药房药师,甚至导诊杨老师,她会拿着化验单到处找失主,她会拿着检查申请单跟大夫探讨如何可以使申请单让患者清晰易懂,每一个认真的人都很可爱!每位医师都要负责一部分医疗以外的工作,尤其是慢病等公卫工作消耗了大家的大把时间,白瑞瑞医生甚至为此经常加班,敬业精神令我佩服!而且小到用水、用电、用纸,大家都很有节俭意识,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不浪费水电、纸张,甚至不浪费粮食!
这里的工作环境很融洽。一声“叔叔”“阿姨”,一声“__大夫”,甚至一个微笑都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医生跟患者就像是朋友一样,医生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患者能得到健康指导,甚至心理疏导,医生会为患者留下联系方式,方便他们预约挂号,甚至咨询健康问题,无论上班还是休息时间,无私奉献。过年期间有位阿姨为医护人员送了饼干、糖果温暖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____社区,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我需要尽全力去学习,让自己很快成长为其中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
社区医务人员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
自____23日来到__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今已经半年有余,从入职时的笔试和面试,咱们社区的严谨和规范,让我印象深刻。
在中医科的一个月,科里团结一致,相处十分融洽,让人倍感亲切。杨璐师姐的严谨和高效深深感染着我,对每位就诊者态度和蔼,事无巨细,仔细询问病情,四诊合参,谨慎处方,疗效确切。此外每位大夫都有自己的擅长和特点,都熟练掌握多项中医技能,像针刺(腕踝针、腹针以前都没接触过)、手指点穴、推拿、康复训练等等,让我想起了药王孙思邈的名言“药而不针,针而不药皆非良医”,大家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刻苦钻研各项中医适宜技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病人痛苦。耳濡目染,这一切燃起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学习理疗设备、刮痧拔罐等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方法,并在张大夫的指导下,开展和钻研小儿推拿,在中医的路上更进一步。
在全科期间,先后跟随马大夫、程婷大夫、徐秀艳大夫、邹丽娜大夫等学习,每日诊室里病人络绎不绝,难得有机会停下来喝口水,来诊者从感冒发烧、咳嗽、外伤到十大慢病,几乎涵盖了内外妇儿各科的疾病,此外也有气胸、急性冠脉、卵巢蒂扭转等急诊病例。我们全科大夫的敏锐洞察力和过硬的医学本领让人称赞,尤其徐大夫处理急诊病人的冷静及与病人家属沟通的技巧让人钦佩,邹大夫的医学素养和对病人的负责精神深深印在我心底,她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让我有动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渐渐遗忘的西医知识,每天中午的例行学习及周五下午的全院学习也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氛围,使我受益颇多。
现在我已经融入了这个和谐的集体,大家兢兢业业工作的态度、对待患者的责任心、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不断学习的劲头都是我学习的方向。我明白了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除了负责辖区内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诊的可能是各科的常见病,甚至急危重症,这就要求我熟练掌握内外妇儿各科的医学知识,不仅是十大慢性疾病,尤其常见急诊病的诊断和处理措施,勿出现漏诊和误诊。同时继续中医理论的学习,掌握小儿推拿、针刺、拔罐等技术,中西医并重,博学旁通,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医疗卫生工作者。
社区医务人员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三
不知不觉____的试用期已经结束,还记得第一天面试的时候,杜院长的和蔼可亲让我放下了紧张感,接着杜院长给我讲解了社区的工作和发展,同时让我感受到了公司蓬勃向上的动力,我也很庆幸自己能成为__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员,这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经历。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开始时有点担心与新同事怎么相处,怎么工作,但是很幸运,我们科室的同事很友好,使我很快的融入新的环境,第一次坐到窗口收费时,我的声音很小,要说两三遍病人才能听见我的声音,慢慢的我说话声音一次比一次洪亮,刚开始实践也总遇到一些问题,但大家从未说过我,而是告诉我该怎么办,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我,让我每天都在一点一点进步着,我很感谢师傅禹洁的一次一次教导,感谢果粒姐教我的工作细心,感谢曦姐教我如何处理问题,感谢蓉姐教我工作的小技巧,更加感谢徐姐和兵兵姐以及领导的关心。每一次当老奶奶拿着手机让我教她用微信时,我知道那是她对我们的信任,每天早上都会有领导在自助机旁边帮助患者挂号,为患者带来方便,健康小屋的每一次随访也都为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关心,也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社区为病人带来的就是方便和服务,当我每天工作时透过小小的窗口,我知道我们代表的是整个医院的形象,正是通过我们的工作搭建起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每天一个微笑,也是给自己工作的一个肯定。
____社区,一个让人暖心的地方,最后,很荣幸能够加入这个大家庭,和大家一起努力前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社区医务人员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四
时光飞逝,转眼间试用期也接近了尾声。这是我工作生涯十分珍贵的一部分。经过____与大家的磨合和学习,我也逐渐的融入了____社区这个大家庭。我依稀还记得自己刚刚到____的那份迷茫,自己一个人身处在这个大城市找不到方向感。3月11日,我怀着一份希望来到__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踏进医院的的那一刻,看到走廊里的病人,医生们忙碌的身影,作为护士的熟悉感涌上心头。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面试的过程,第一项是王老师带我做的笔试考核,测验我的专业水平。第二项是护士长的操作考核。第三项是杜院长的面试,在面试过程中杜院长详细耐心的和我讲了许多医院的事情,医院里的每一件大事小事杜院长都了然于心,使我对医院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我一个人来到____,杜院长对我个人具体情况充分了解,一件件细微的小事,让我对医院有了归属感。
第一天上班是娟姐带着我熟悉医院环境和工作流程,医院的工作琐碎,娟姐都很有耐心的给我讲解,她也教给我很多工作技巧和工作经验,让我很快的掌握工作要领。从慢病随访到档案建立,鑫宇给予我很多帮助与鼓励。我之前在的医院,主要是给病人输液配药做理疗,很少能有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在这里,每天午饭后可以在三楼会议室学习到很多理论知识和每一位老师的工作经验。在上次的技能考试中胰岛素注射笔操作、心肺复苏和知识竞赛等让我学习到经验,应对工作中和生活中的紧急情况,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让我有很多收获。刚开始的每周考核让我感到很紧张,担心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带着压力完成了第一次周考核,在之后的背诵考核中逐渐掌握了背诵的技巧,通过这些考核更加扎实了我的理论知识。
____的时光我逐渐的融入了____社区这个集体,来到这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在护理知识竞赛和技能考试中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提升。在工作期间,病人的一声“你好护士”也让我感到了自身的价值,我也很荣幸选择了这个行业。这里的每个人工作认真负责,我也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和大家共同进步。____社区医院是一个优秀的团体,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加倍努力让自己成为其中优秀的一员。
社区医务人员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五
时光飞逝,还记得去年____下旬,我来中心应聘,杜院长进行面试,聊了好久,当时有家人生病住院,杜院长关切询问病情还给予建议,真是与众不同的面试。之后杜院长亲自打电话通知我被录用,并问我家中事是否处理好是否需要延期报道,句句话语暖人心。
7月9号我到中心报道,刚到中心时,内心很忐忑,以前是在中医馆上班,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只是单纯开药看病就好,不大接触化验和西药,这个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我不擅交际,甚是担心自己不能融入其中。我的第一位带教老师是闫记英大夫,她以最大的耐心来教我,上班时工作节奏快,来不及细说,她总是利用下班以后的时间教我,常常耽误她正常下班,如果赶上她休班,她会提前一天安排好第二天我跟诊的大夫,对我的带教非常负责。之后跟诊的是美丽的程婷师姐和可爱的晓琴医生,因为我们三个人年龄相仿,又都对中医充满喜爱之心,所以大家经常一起探讨方子,遇到疑难复杂病历更是相互商讨,常常会分享哪首方子好用,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甚是欢喜。有时我比较毛燥,病历或者诊断写的不正确,两人对我耐心指出。师姐为人善良,处事稳重,时刻为病人考虑,晓琴因儿科病人较多,做什么时特别耐心细致,病历书写详细谨慎,她俩的医德医风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来到社区医院发现社区医生要处理的事物太多太多,科室领导需要把那么多事挂在心头,她们压力何其大,确实不在其位,不知其累。徐主任还经常关切地问我工作的感觉怎么样,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提。第一个小夜下班时,徐主任忙问我是否适应,有没有困难,累不累等等,并嘱咐到回去之后要用热水泡泡脚再睡觉。她们也有家庭有孩子,工作本身就忙,操心事也很多,在这百忙之中仍惦记员工,特别暖心。当徐主任问我喜欢这里么,我说喜欢,她问喜欢什么?我说这里人好,人特别好,这是我选择留下的主要原因。
我曾对自己的要求是日有所获,哪怕是一点点,不论是学习上,或者生活中甚至是玩乐中,要保证每天过的有意义充实而知足,人生太短,要珍惜利用好每一天,等年老忆起旧时光,希望所做之事都是自己喜欢并且有意义之事。当医生的初衷是因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当医生可以为自己看病,可能是因为学医,知道怎么调理,自从学医后身体竟然慢慢好起来,体质明显改善。我知道自己生病时那种难受和无助感,所以更能体会病人感受,医生是个良心活,一个名医不仅能减轻病人身体痛苦,更能带去希望。给别人治好病的成就感一直激励着我不停的前进。学医越久,越是战战兢兢,生怕误诊失治,给别人带来更多的痛苦,这种小心翼翼让我意识到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病人找我是因为信任我,就是这份信任让我督促自己不停进步,我希望用最少的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治好病,为了这个愿望一直努力。
在这里最大感触就是可以学到好多东西,周围的每个人都很优秀而且努力。医院技能竞赛,大家心肺复苏时汗水挥洒,体格检查一丝不苟,病例讨论时群词激昂。而我更是有幸在这里度过了第一个医师节,不擅表现自己并且普通话不标准的我,第一次参加集体诗歌朗诵,现仍记得第一句话“你一身素白的衣裳……”是啊,穿上这身白衣就要从一而终,对得起这一身素净。以前的医学前辈,更是一生都在学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辈更应自当努力。医无止境,奋进不止,愿成为更好的自己。
护理人员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探讨 篇3
关键词 社区 居民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前的准备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求健康教育不仅要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行为学、伦理学、心理学、卫生学、营养学、康复学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同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补充吸取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使之能够胜任健康教育这一角色。
对健康教育者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接待居民热情有礼,态度温和。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与居民进行交流,了解居民需求。
社区健康调查:深入居委会和入户调查,根据调查资料为社区住户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确立社区诊断,明确工作目标。
健康教育方法
设立健康课堂: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制定健康宣教内容,每天8 小时滚动式为居民播放宣教录像,每月为居民举办健康教育讲座4次,针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谱,请专家为居民传授预防保健知识。并有针对性地举办对重点人群的各项专题讲座,如“老年人保健讲座”、“孕产妇保健讲座”、“儿童保健讲座”以及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等,使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
自办宣传栏:结合不同时期的防病保健需要制定宣传内容,每月更换1次,及时传递有关防病治病信息。同时自制各种疾病及健康教育宣传单,不定期向居民发放。
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对就诊的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将不同种类疾病需要在饮食、睡眠及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告诉病人,讲解每种疾病的危害、易患因素及如何预防等,同时开具健康处方。
社区卫生防病及妇幼保健工作
加强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工作:深入社区了解儿童的免疫动态情况,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新疫苗的接种工作。认真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加强体弱儿童管理并给予指导,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工作。
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创办孕产妇学习班,为孕产妇举办专题讲座,每月2次,并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做好早孕建卡和孕产妇保健工作,同时做好妇女治病和防病保健工作。
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派专人每周社区访视2次,特殊情况随叫随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病人开具健康处方、指导服药等工作,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设立家庭病床:为行动不便等病人建立家庭病床,指导康复训练,使慢性病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讨 论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明确目标,合理科学地安排工作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这是达到健康教育目的的关键环节。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健康影响因素、需求、资源、卫生服务的利用、社区力量、群众参与的可能性等来分析考虑。既要注意防止脱离社区实际情况照搬照套,把计划设计得过于“洋化”,也不能凭经验行事,不讲求科学性。
我国健康教育处于初步阶段,健康教育的经验相对不足,而发达国家十分重視健康教育这一低投入、高产出的预防保健措施。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临床实践、自我学习、不断探索、在职培养与训练。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充当主力军,有助于拓展职业范围,发挥多元化角色功能,丰富知识层面,提高自身修养。应加强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和技巧训练,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达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郁秋.社区护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3.
2 段燕.北美社区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7.
社区医务人员 篇4
1医务人员敬业度与医疗机构发展度的交互作用
1.1敬业度对发展度的支持与制约
有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与组织机构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即说明个体的工作绩效是个体对于组织发展目标实现的贡献[6]。而工作绩效主要是由个体的自身能力、主观能动和劳作环境交互作用而产生的[7]。结合个体敬业度概念中实效领域的定义,可得出以下推论,即员工敬业度对工作绩效具有预测性,而工作绩效又对组织机构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预测性。所以,个体的敬业度水平可以通过其工作实际绩效表现来预测、决定组织机构发展的水平与速度,即个体敬业度对组织发展具有支持或制约的影响能力。
1.2发展度对敬业度的影响与培植
据调查显示,当下我国有部分医院的管理存在缺乏人文关怀、缺少管理民主性,甚至以牺牲医务人员个体利益来博取机构自身短时发展的例子,即压缩医务人员福利待遇同时增加工作负荷, 这极大地影响着个体对于机构的归属感与敬业度水平[8]。而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医疗机构的不同报酬水平直接影响着医务人员工作满意程度,机构有效的激励措施将提升员工主观满意度从而影响个体工作自主性[9]。上述调查均表明,机构管理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机构员工的敬业水平,机构管理的科学程度又是机构发展速度的缩影,当机构发展度不断提升之时,机构便能获得较多优质社会资源,机构积累社会资源后,便具有了为个体分配更多发展资源的有利条件,个体的敬业程度势必也将获得培植。
1.3敬业度与发展度的交互关联
有研究结果显示工作资源(机构支持程度、工作压力程度和工作晋升机会) 对于个体敬业度具有较为可靠的预测作用[16],即说明能够获得更多“工作资源”的个体将具有较高的敬业水平;较高的敬业水平会增加员工的工作实效; 员工工作实效的积累又将对医疗机构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使医院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而获得较多社会资源的机构又可以为员工创造更优越的工作资源、工作环境和工作报酬;于是机构员工再一次获得了更多的“工作资源”,反之机构员工无法获得资源而影响了敬业程度, 减慢了机构发展速度,无法获取资源的机构只能任由员工敬业度日益衰退。可见个体的敬业度与组织的发展度是通过上述循环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基础医疗机构。由于其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国家提供了一定经济发展保障,使其具有了机构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一些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敬业度的积极因素,但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制约个体敬业度发展的消极因素。
2.1不断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科学而完善的管理是社区医疗机构合理分配资源制度的保障,而合理的资源分配是促进个体敬业度的物质基础[17]。 所以, 社区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来评价个体工作成效,并以此作为资源分配的主要依据。由于绩效考核标准对每个员工而言是统一的,且考核的过程与考核结果的推出也处于对外公开状态,全程接受员工的监督。这些制度与设置使得管理的公平性得到有效保证,鼓励机构中所有医务人员脚踏实地、多劳多得,以此来提升医务人员的敬业水平。
2.2逐步提升的员工激励措施
积极良好的激励制度能够提升员工的敬业水平,而真正完善的激励制度不仅包括物质激励,同时需含有个体的职业发展(晋升机会)、道德表彰(树立典型)[18]。在完善建立公平公开的绩效考核基础上,中心对于表现尤为突出或确有技术特长的员工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激励措施,如在职称晋升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个人,为在中心重要岗位的员工给予更多进修学习提升能力的机会等。这有效地提升了中心特色专业人才的敬业程度,同时也树立了立足本职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围。
2.3传统固化思维方式的沿袭
2.3.1 “大领导”、“小民主”的决策方式。我国历史中所强调的尊长爱幼、尊师重道,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演变为对于领导与主管的依赖。特别是在具有一定决策风险时,员工更多会倾向于“听领导的安排”、“支持领导的决定”等, 因此,领导往往会被迫成为机构的“独裁者”。可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无法推进真正民主的责任,并非全在于领导者对于决策权力的贪恋,更多可能是员工个体的免责需求——不希望承担做出决策之后需要面对的风险,甚至是部分国人所特有的“奴性”表现,即“领导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助长了此现象的产生。这样的大领导小民主决策方式, 使得个体与组织产生了隔阂,甚至使得员工将个体发展与机构发展割裂开,在降低责任风险的同时也限制了个体的敬业度发展。
2.3.2 “重集体”、“轻个体”的思维模式。当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许多国人会毫不犹豫的喊出牺牲个体保全集体口号[13]。而个体利益牺牲后集体利益是否就能够得到保全,这实在是一个未知数。一个毫不尊重个体利益的机构,是很难让个体产生归属、认同感的,这也会对医务员工的敬业度产生负面影响。但如果完全以个体利益为重,机构的利益与发展同样也会受到制约。当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遇到集体与个体冲突时,仍然会较多以集体利益为重,使用这样较为简单僵硬的模式来应对集体、个体间权益冲突,必然会对个体敬业水平造成制约。
2.4机构人文文化建设中对个体心理领域关注的空白
因为机构的人文素养环境、个体的职业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决定医务人员的敬业程度[14],所以,当前机构已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用来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人文素养, 并进行了各类形式的宣传,如知识讲座、考核竞赛等。但此类制度与宣传大多仅停留于理论上,对个体的鼓励措施也局限于物质奖励,几乎很少有机构对于个体心理需求予以关注。甚至缺乏对于高压力岗位员工的心理宣泄与心理支持,这使得机构使员工由于长期暴露于负性心理状态而诱发心理困扰乃至精神障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应对
3.1以“权力下放”与“权力平衡”来淡化“大领导”决策模式
将医疗机构决策的权力领域细化为临床医疗、药事、辅助检查、后勤和器械等领域,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内形成不同的专业决策组。同时机构的负责人将特定的决策权力下放至专业领域决策组,且将监督权力下放给其他各领域的决策组,如此机构负责人就完全脱离了决策机制,而仅作为决策结果的执行者身份出现。通过这样的“专事专策”、 “彼此监督”形式淡化大领导决策模式, 同时提升个体参与机构决策的机会,增强其在组织中的自主性、归属感。
3.2营造尊重个体权益,鼓励团体协作的机构氛围
充分尊重个体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且在制定机构发展方向前将个体发展期望纳入规划,减少机构发展与个体成长之间产生矛盾的机会,在最大程度保障个体权益的基础上追求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日常工作中鼓励发展机构员工以团队协作形式开展工作,且努力增强团队成员间的内部凝聚力,发挥团队内部民主协商功能,使个体间的权益冲突通过团队内部协商形式达成初步平衡。 而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在充分协调整合不同团队间权益需求的前提下,再制定机构整体发展规划,即能事半功倍的达到机构总体发展利益与医务人员个体权益协调一致的效果。
3.3以探索个体心理需求为基础提供心理支持
3.3.1个体的归属感需求。归属感是在此讨论的个人需求中位于底部的需求, 这表示归属感是一个重要的缺失性需求,即如果此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上层需求则无从谈起,所以,归属感的体验是个体认同组织的关键因素。而组织对于其成员的关注与支持是提升个体归属感的捷径,可单一的物质激励往往会产生激励效果弱化问题,即同一程度的物质激励对于个体的激励效果随着激励次数的增加而递减。为避免激励措施单一而效果减退的问题,可根据不同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激励,如针对较为年轻的员工,培训晋升的激励措施会更具效果,而较为年长的员工对于医疗机构中涉及服务年限相关联的福利激励更为看重,即随着个体为机构服务年限的增加所能享受的福利便更为优厚,如机构休假、旅行福利等。只有将激励措施个性化,才能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达到提升个体归属感的目的。
3.3.2个体的尊重需求。获得尊重是个体社会成就感的体现之一,机构可以定期根据个体的工作成效评估选拔优秀员工,并给予精神奖励,即树立模范员工榜样。这不仅能够使得机构内医务人员了解自身工作努力的方向,更能使勤奋优秀的员工获得社会成就感,从而满足其自身尊重的需求。
3.3.3个体的发展与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是个体发展的终极目标,且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机构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技能来为其量身定做5~10年的长期发展计划,并将计划内容融入机构发展规划之内。由于计划订制的时间较长,若个体较为认可此计划,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发展动力,更能够使个体与机构的发展彼此交互结合,从而极大地增加个体脱离机构的“发展损失”,即离职后将无法享受到其所需要的发展规划。如此将极为有效的提升医务人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忠诚度”,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机构培养个体发展所投入各项资本的安全度。
3.3.4个体心理压力释放与宣泄的需求。 个体的心理健康即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敬业度水平,更与个体工作效率、效果有关,因为医疗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从根本上讲是对人的服务,若在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拥有一个较为稳定、开朗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其不仅能提升服务的总体效率,更能使医务人员具有较大的包容理解能力,从而让被服务的病患获得更为令人满意的服务体验,自然而然地便减少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可当下的医疗工作环境中的高压力,直接影响着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医疗机构若能在给予医务人员物质、精神等个性化激励的同时,将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等心理咨询技术引入医疗机构,为工作在一线受到工作压力影响的医务人员提供有效宣泄释放途径,将有效缓解预防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积累与爆发,也将提升其心理总体健康水平,充分激发个体爱岗敬业精神。
社区矫正人员考题 篇5
姓名:
司法所:
得分: 注:本卷每小题5分,共20题,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在正确的选项前打“√”,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
1.每月参加教育学习的时间不少于多少小时。□8小时
□6小时 □2小时
2.每月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不少于多少小时。□8小时
□6小时
□2小时
3.社区矫正人员经批准离开兰溪市的,不得超过多久? □两个月
□十五天
□一个月
4.社区矫正人员李某未向司法所请假,擅自外出至杭州市区一天,应怎么处罚?
□直接提请收监执行
□给予李某警告处分一次
□不处罚 5.社区矫正人员手机监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应当给予警告处分?
□手机停机、关机时间超过24小时的□手机发生遗失及故障后24小时内,及时向司法所报告的□人机分离、呼叫转移时间超过24小时的
6.被判处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司法局几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应当提请收监执行? □一次
□两次
□三次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在对的题后面打√,在错的题后面打×)1.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可以离开兰溪市。()
2.社区矫正人员有事外出半天,不需要向司法所请假。()
3.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确需离开兰溪市的,超过七日的,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县司法局批准。()
4.社区矫正人员经批准外出后,返回居住地时可以不用销假。()5.社区矫正人员外出请假的,应当向司法所提交书面申请报告,还应附上由村干部和直系亲属提供的担保书及相关证明材料。()6.社区矫正人员自到县司法局登记报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当接受严格管理。()
7.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因违反规定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应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8.严格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周向司法所电话报告一次、每半月当面报告一次,一般不得请假外出。()
9.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可以不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对司法所的管理可以马虎对待。()
10.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严禁酒后驾车。()
11.社区矫正人员如因遇特殊情况导致手机处于关(停)机状态时(欠费停机、手机故障、场所屏蔽、遗失等情况),应在及时补交话费、补卡购机、修理的同时及时向司法所汇报原因。()12.社区矫正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区域管理手机,每天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不得人机分离、手机出借或将区域管理手机号码转让他人。()
13.社区矫正人员经批准外出期间,如需续假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司法局批准。()
社区医务人员 篇6
【关键词】社区护理人员;护理效果;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07—01
社区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可以合理分配社区的资源,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1-3]。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保健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以及便捷的保健,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对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做一探讨。
1 社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1.1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社区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她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品格,对患者的疾病情况、隐私等做好保密工作,对待前来社区医疗机构诊治的患者要当成自己的亲人,向她们宣讲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保健等知识,对她们要文明礼貌,不能口气粗暴,尽最大可能体谅患者,给他们最大的同情,帮助她们度过难关,在治疗过程中取得她们的配合,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效果[4]。
1.2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社区护理人员作为一线与患者及其家属直接接受的人员,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患者,对社区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尽快明白患者的诉求,跟不同人进行沟通、交流,较好的处理好领导、同事、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均可以提高护理的效果[5]。
1.3 熟练的专业技能 病种多、院前急救多是社区护理工作显著的特点,这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既要熟练掌握各专科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6],又要熟悉一些常见疾病的诊疗简单方法,要熟练掌握好急救护理的操作技能,做好临床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等工作。
2 社区护理发展趋势
2.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社区护理人员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引进了一些检查、检验的医疗器械,提高了社区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稳定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队伍,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比如,请相关专家、教授来社区讲课,送他们去大学进修等等,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7-8]。
2.2 健全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规范了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提高了社区护理工作水平,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做到奖罚分明,工作积极、进步明显的要鼓励,提高他们的进取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制定的制度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新权益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余侃华,张沛,张中华.城市社区空间私有化的产生机制及发展趋势——以国外封闭社区为研究对象[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0(6): 94-101.
[2] Lucente, Chuke Nwachuku, Sara Pressel, et al.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 Clinical Center Recruitment Experience[J].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2001,22(06): 659-673.
[3] 从群,吕伟.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关系——学校与社区共建体育俱乐部研究之三[J]. 体育文化导刊, 2007,03(06): 68-70.
[4] 张金明,赵悌尊.国际社区康复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社区康复工作的思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17(2): 184-186.
[5] 鲍勇,彭慧珍,朱宏敏,等.2004和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发展趋势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09,7(4): 331-332.
[6] 李维莉,张宗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J]. 首都医药, 2010,15(20): 128-129.
[7] Lucente, Chuke Nwachuku, Sara Pressel, et al.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 Clinical Center Recruitment Experience[J].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2001,22(06): 659-673.
社区医务人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江西地区社区医务人员, 共发放问卷1050份。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 在讲明调查意图的基础上, 受试者在指定的时间里以自评的方式集中填写问卷, 答题后回收问卷, 筛除无效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收回率100%, 有效问卷1040份, 有效率为99.05%。
1.3 调查问卷
(1) 一般情况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压力、职业晋升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与邻居关系、与同事关系、与朋友关系、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性格类型、每周娱乐休闲时间、每周锻炼时间、遇事应对方式。 (2) 抑郁自评量表 (SDS) [5]:由20个条目构成, 各条目按1~4级评分, 累积各条目得分为总粗分, 以粗分×1.25为标准分, 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情绪。 (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SSS) [5]:含有12个自评项目, 它是测验个体感到在生活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度, 该量表从家庭、朋友和其他人三个社会支持源分别进行测量=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完整的问卷共1040例, 男618例 (占59.42) %, 女422例 (占40.58%) ;调查对象中, 抑郁总分≥53分者142人, 抑郁情绪检出率13.65%。
2.2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社区医务人员SDS得分比较
按影响因素的不同等级将焦虑和抑郁分别分组, 对各影响因素的评分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显示, 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公众对自身职业态度、每周娱乐休闲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的各等级组间, 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它各因素的等级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组间两两比较, 不同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公众对自身职业态度、每周娱乐休闲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与抑郁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社区医务人员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以SDS总分为因变量 (Y) , 结果有抑郁情绪者记Y=1, 无者记Y=0, 将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居住情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经济压力、职业晋升压力、生活压力、与直系亲属关系、非其他亲属关系、与邻居关系、同事关系、与朋友关系、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公众对自身的态度、性格、每周锻炼时间及遇事应对方式等因素为自变量 (X) , 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选入标准为0.05, 变量剔除标准为0.10, 结果表明:教育程度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与非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越好和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越好是其保护因素。见表1。
2.4 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对社区医务人员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领悟家庭内支持和领悟家庭外支持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社区医务人员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领悟家庭内支持和领悟家庭外支持均呈负相关 (P<0.05) 。见表2。
注:**:P<0.05;*:P<0.05
2.5 多元回归分析
抑郁总分为因变量 (Y) , 以领悟社会支持、领悟家庭内支持、领悟家庭外支持为自变量 (X) , 用逐步回归的方法, 结果:领悟社会支持和领悟家庭外支持进入回归方程。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社区医务人员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3.65%;笔者认为随着医疗体系的健全, 社区卫生服务也得到极力倡导, 人们对社区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也不断增大, 他们除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还要承受来自生活、继续教育、科研和晋升等压力;再者目前社会舆论对医务工作者的负面报道过多, 导致患者对他们的不信任, 这些都易导致心理失衡, 产生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性别社区医务人员抑郁情绪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与女性较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结论不一致[6]。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教育程度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提示江西省社区医务人员抑郁问题的发生与教育程度和生活压力关系密切。笔者认为, 教育程度越高, 公众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期望以及自我需求层次就相对越高, 这种现象极易导致内心冲突, 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同时也与工作生活压力较大, 对自身健康维护欠佳有关。这与教育程度越高, 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的报道不符[7,8]。本研究还显示, 与非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越好和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越好是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可以看出良好的婚姻、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增进个体身心健康水平, 提高个体应对应激能力[9], 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
研究也表明[10],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 社会支持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反之亦然。本研究显示, 社区医务人员的抑郁情绪与领悟家庭内支持、领悟家庭外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 (P<0.05) , 这与吴思英等[11]报道一致。这说明主观支持对减轻抑郁有较大作用, 所以培养和完善社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 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对于减轻抑郁情绪尤为重要。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 我们还可以看到, 抑郁与领悟家庭外支持的关系密切, 说明来自于家庭外 (如亲戚、朋友、同事等) 的积极的支持, 对于降低社区医务人员抑郁可能更为有效。这一结果也提示我们引导和帮助社区医务人员与外界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降低社区医务人员的抑郁, 促进其心理健康。我们可以看出, 要想解决社区医务人员的抑郁情绪问题, 就要关注他们的领悟社会支持的状况。
总之, 社区医务人员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因素密切相关。因此, 针对影响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因素, 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提高他们对社会支持的主观认知感受性, 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支持可利用资源, 从而使身心处于一种完好的状态,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了解江西地区社区医务人员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SS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1040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测评。结果 (1) 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3.65%, 男、女分别为12.30%、10.6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76, P=0.123<0.05) ; (2) 教育程度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与非直系亲属关系越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越好和公众对自身职业的态度越好是其保护因素; (3) 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领悟家庭内支持及领悟家庭外支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r=-0.348, r=-0.322, r=-0.309, P<0.05) ; (4) 社区医务人员感受到的领悟家庭外支持比领悟家庭内支持对他们抑郁情绪的影响更为重要。结论 抑郁是社区医务人员不良的情绪体验, 而领悟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调节这种不良情绪, 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社区医务人员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社区在岗在编医务人员100人。其中医生38人, 护士32人, 医技18人, 行政12人。
1.2 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 利用自制评价问卷对电子档案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优缺点。问卷分为2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 第二部分是应用评价, 题目均采取Likert 5级量表形式, 每个指标设好至不好5个选项。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行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业务技术档案评价
结果显示, 电子档案的信息不易丢失的均分为 (4.91±0.42) , 明显高于纸质档案的均分 (2.11±0.53) , 电子档案方便快捷 (4.95±0.21) , 明显优于纸质档案 (1.01±0.32) , 利于及时更新、及时分析、动态管理医疗行为技术信息均分 (4.95±0.21) , 明显优于纸质档案均分 (1.01±0.11) , 电子档案便于科室间的信息共享均分 (4.95±0.21) , 明显优于纸质档案 (2.04±0.35) , 电子档案便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集档案数据信息均分 (4.91±0.42) , 明显优于纸质档案 (1.33±0.21)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电子行为技术档案评价汇总
被抽查的人中, 认为电子档案操作方便、简单易行的医生占比50%, 护士占比94%, 医技占比94%, 行政100%;认为医生隐私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问题堪忧的医生占比42%, 护士占比56%, 医技占比28%, 行政83%;认为国家对于建立行为技术档案资金投入不足的医生占比79%, 护士占比88%, 医技占比78%, 行政50%;认为电子档案减轻工作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的占比均为100%;认为电子行为技术档案达到便利、快捷、共享的效果的医生占比95%, 护士占比91%, 医技占比83%, 行政67%。见表2。
3 讨论
社区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录本单位业务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科研、教学、继续教育等各方面资料的原始文件, 是社区医务人员在日常社区医疗实践与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工作经历、业务技能、工作业绩、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等的真实记录[1,2]。
随着医疗改革的日益深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理方面逐渐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 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作为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单位了解本单位医务职工个人情况的重要资料, 也是医务人员个人工作和政治面貌的重要组成[3], 越发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社区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档案能够直观地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技术现况, 体现中心的医疗水平和医务人员队伍结构;完善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档案管理建设, 不但能够全面地体现医务人员的个人业务发展过程, 还可以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和科研实力。
3.1 社区医务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档案主要内容
(1) 个人简历、学历、技术职称等; (2) 业务培训内容:医务人员毕业后接受过的各种培训, 包括外出学习交流等。 (3) 业务技术考核:包括医院、科室、病区内组织的各种医疗业务培训、考核内容及成绩。 (4) 医疗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专利等情况, 包括学术水平及受奖级。 (5) 接受过的院内外各种奖励、惩法等。 (6) 继续教育学分:每年各类学分完成情况。
3.2 社区医务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的收集方式
以科室为单位, 由科室管理员定期收集个人从入院开始至退休或解除劳动关系结束时的全部档案资料。医院定期以通知或会议的形式向每位医务人员宣教建立个人业务技术档案的重要性以确保登记的真实性, 仔细核对和完善保管以及利用保证, 消除医务人员对资料归档的顾虑。交接登记时的二次核对, 即科室档案管理员与所负责科室医务人员核对, 医院与科室档案管理员核对, 避免档案信息遗漏、丢失、混乱等问题的发生, 保障了业务技术档案的进一步整理和再利用[3]。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档案是真实的医务人员动态信息资源, 需要及时的补充和完善, 需要众多部门以及医务人员本人的长期支持与配合。
3.3 医务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的管理方式
3.3.1 医护人员技术档案管理要求:档案完善, 复印件由医务科存档并进行信息化管理。
3.3.2 医护人员每年年底自行填写本年度有变化的情况, 医务科审核后报医务科录入技术档案管理系统。
3.3.3 医护人员个人技术档案由医务科进行信息化管理。
3.3.4 医护人员调动时, 医务科应及时将护士信息进行更改。
3.4 信息化手段管理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档案
近年来, 医院信息系统 (HIS系统) 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 特别是在上海市闵行区, 已经实现了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医务人员日常所有的工作之中, 这为我们建立医务人员行为技术档案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闵行区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 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 应用信息化手段客观、实时、全面的记录医疗技术档案, 提高医疗技术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建立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医务人员行为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使社区的医务人员行为技术档案同样能客观的反应医务人员的业务成长过程, 成为医生晋升、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 成为中心制定医师队伍教育、培训计划及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3.4.1 医务人员技术档案信息系统构成
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档案全面管理技术人员业务技术信息。主要包括, 业务技术历程,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 技术岗位变更, 进修, 培训, 继续教育, 技术准入、麻醉精神药品处方权, 抗生素使用等级情况, 病历质量情况, 技术职称变更情况, 学会任职情况等;各类技术成就, 如论文发表、著作出版、科技立项、新技术新项目, 专利, 授课及带教情况等;奖惩情况, 包括各种奖励, 表彰, 处罚, 投诉, 医疗纠纷, 违反核心制度, 违反技术操作和诊疗指南, 医德医风评价等。
3.4.2 专业技术档案信息化模式
利用信息化管理专业技术档案, 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依托医院已有的HIS系统, 建立技术档案数据库, 全员参与, 多部门协作, 数据导入录入相结合, 建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服务机制, 人性化管理, 实现医疗、教学、科研、人事信息资源共享。
3.4.3 信息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信息化, 实现考评信息, 资格信息, 职务聘任, 医疗权限, 科研, 继续教育, 培训经历, 投诉, 医德医风等各类信息在重要科室间的共享, 根据科室职能设置查看权限, 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重复工作。医务人员可以查阅并及时申请修改, 补充, 更新自己的信息, 定期录入阶段变化情况, 经医务科审核后正式录入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各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查阅自己权限内的信息。
3.5 社区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5.1 为社区机构职称评定和卫生人才评价工作提供原始资料
业务技术档案是医务人员评聘职称时候最直接的凭证, 也是年终考核评价最有力的依据, 有效克服评价工作中的主观因素和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弊端, 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才评价工作的公正客观[4]。如医务部、护理部对医务人员的岗位指标考核、业务能力培训以及“三基三严”考核等[9];人事科对医务人员医德行风考核等;各部门均要重视对业务技术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依托档案建立人才评价的综合考评指标, 实现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
3.5.2 充分挖掘医务人员的学术参考价值
利用业务技术档案可以编写《医院论文集》、《科研立项汇总》、《科研成果展示》等材料, 为医务人员提供学术方面的专业信息, 使其能够更加完整、准确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帮助其了解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 协助其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 为新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开发与利用, 制定本专业科学研究方向提供必要依据[4,5]。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
3.5.3 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社区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档案是医务工作人员的真实材料, 是卫生人才评价和结果分析的第一手资料, 是医务人员工作中的动态材料[6], 是重要的信息资源, 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为中心发展做决策[7]。医院可以根据档案, 随时了解各专业、各科室医务人员结构、医疗技术所处水平和科研能力情况, 编制医务人员在职培训和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使医院发展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 并依据重点人才和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为医务人员特长的发挥提供条件, 为医院发展提供可靠依据[8]。
3.5.4 电子检索实现快速查阅, 统计汇总
利用电子专业技术档案带有的强大统计功能, 有效解决档案信息数据多, 汇总麻烦, 查询费事的问题, 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交流、科技进步和医疗水平提高提供有利工具[10]。
参考文献
[1]龚霞.当前科技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 (3) :58-59.
[2]蔡梦凡, 张春艳, 杨帆.浅谈如何提高科技档案管理的质量与利用[J].办公室业务, 2014 (3) :91.
[3]王欢.医院人事档案服务效能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4) :88.
[4]胡果新.浅谈县级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2) :102.
[5]丽华, 田鸥.医院业务运行标准框架与基本要素介绍[J].中国医院, 2013 (8) :18.
[6]赵春君.浅议科技档案管理加强措施[J].办公室业务, 2013 (5) :101-102.
[7]吴小沪, 朱雅卿, 黄国英.加强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35.
[8]邱家同.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文信息, 2013 (7) :97.
[9]陈富强, 张福泉, 胡冰水, 等.医院青年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的探讨及实践[J].中国医院, 2013 (17) .
社区医务人员 篇9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江北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共调查366人。
1.2方法
在辖区内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40~ 50名卫技人员。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相关态度和行为等。2014年3—5月由疾控人员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366名社区医务人员采取面对面集中式调查,问卷有效率100.00%。
1.3歧视水平得分判定
得分方法答不是/不同意(视为歧视行为)得1分, 答是/同意记0分,总分为11分。
1.4统计分析
使用Epi 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社区医务人员366人,其中男性69人, 女性297人。年龄:29岁以下79人,占21.58%;30岁~197人,占53.83%;40岁~69人,占18.85%;50岁以上21人,占5.74%。文化程度:中专(高中)及以下31人,占8.47%,大专108人,占29.51%,本科及以上227人,占62.02%;现从事岗位:医疗130人,占35.52%,护理88人,占24.04%,预防保健57人,占15.57%,检验、药剂36人,占9.84%,管理55人,占15.03%。技术职称:初级194人,占53.01%,中级151人,占41.25%,高级21人,占5.74%。工作年限:5年及以下73人,占19.95%,6~10年96人,占26.23%,11~15年95人,占25.95%,15年及以上102人,占27.87%。
2.2艾滋病相关歧视状况
2.2.1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见表1。
2.2.2艾滋病相关歧视水平
歧视行为总分 值11分,调查显示,医务人员 对HIV/AIDS患者歧视的总平均分为4.89分,四分位数值(P25和P75)分别为3.00和7.00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
对艾滋病相关歧视状况的比较发现,不同的性别、 所学专业、文化程度、工作年限、技术职称的被调查者的歧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的歧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护理、预防保健、药检、管理岗位的医务人员歧视分值分别为4.86、5.12、3.98、4.97、5.49,见表2。
3讨论
3.1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全社会对艾滋病 的相关歧 视普遍存 在,其原因一方面来源 于因知识 的缺乏而 导致的恐 惧,调查显示,专业为公共卫生的医务人员歧视均值分最低,为3.71分,或与其对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 较多有关。另一方面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也是重要的影响 因素,通常人们 会把感染 艾滋病与 卖淫嫖娼、吸毒、同性恋等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悖的行为联系起来[4]。社区医务人员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力量,应加强基 层医务人 员的防治 知识及相关法律 的培训。并对医务 人员加强 医德教育, 使其树立正确的 职业态度。通过教育,使社区医 务人员充分认识到 艾滋病是 人类共同 面对的问 题,作为“以治病救人为 己任”的医务人 员是无法 回避的; 在社区医务人员艾 滋病健康 教育方面,可以采取 灵活多样的方 式,可采用专 题讲座、临床情景 进行模拟,针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等面对面教育方式,也可通过发放资料促进自学。
3.2加强职业暴露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调查显示,社区医务 人员对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 的歧视,歧视行为 平均分为4.89分,这与其它文献有关医务人员对患者存在普遍歧视的报道基本一致[5]。不同的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歧视程度不同,管理类岗位歧视均分值最高,或与专业防控知识缺乏有关,其次是护理岗位,可能与担心针刺暴露有关,而预防保 健岗位的 医务人员 歧视程度最低,可能与防治知识掌握、不直接从事临床医疗服务等有关。由于防护 知识欠缺,担心职业 暴露感染HIV引起的恐惧是目前医护人员对HIV/AIDS患者态度较差的最主要原因[6]。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恐惧与医务人员的普遍性预防措施做得不够息 息相关,尤其是基 层医务人 员[7]。 因此应加 强有关职业暴露和 标准预防 知识的培 训,并建立职 业暴露监测机制[8]。培训应落 实到不同 岗位,提高医务 人员整体的防护技能。
3.3强调政府的职能,政府部门的重视是提供关怀、消除歧视的关键[9,10]
在艾滋病防治工作,针对医务人员艾滋病反歧视行动,政府可从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险、探索职业暴露救济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制订等方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对消除歧视大有帮助。在医院管理上,营造反歧视的支持环境,针对工作中出现的侵犯患者权利的事件进行监督,尤其强调对实行社区管理的HIV/AIDS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社区医生应积极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指导和社会支持,逐步为患者营造舒适、平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R].2007-11-29.
[2]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代表处,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歧视状况调查报告[R].2009-11-27.
[3]张爱莲,康丽娜,陈志聪,等.山西省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及歧视态度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3):196-198.
[4]姚慧洁,王辉,朱小珍,等.180名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歧视的认知和行为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4):254-256.
[5]汪媛,张孔来.医疗服务过程中艾滋病相关的耻辱与歧视[J].生殖医学杂志,2006,15(1):67-70.
[6]丁雪,郝利俊,王毅,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消除艾滋病歧视综合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1):46-48.
[7]曹建海,金琼坚.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100-101.
[8]徐瑞峰.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安全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4):316-317.
[9]刘小丽,徐萌.医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的相关耻辱与歧视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89-3190.
社区医务人员 篇10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区服刑,考核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依法治国”为主题, 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制定社区矫正法”。司法部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部署和国务院的要求, 在广泛调研论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草案送审稿, 这一草案送审稿已经于去年2月份提请国务院审议。草案一共六章六十三条, 分别是总则、社区矫正机构、刑罚执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和附则。可以说涵盖了执行主体、执行方式、执行场所、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等诸多内容, 其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制度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内容。那么, 《社区矫正法》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制度是怎样的, 这一考核制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去完善这一制度呢?
一、《社区矫正法》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机制
(一) 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标准
《社区矫正法》草案第第二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警告, 并出具书面决定: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的;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违反关于报告、会见、外出、居住地变更或者行使政治权利规定的;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 情节较轻的;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有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因此笔者认为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标准具体有以下六类:第一, 是否按照规定报到;第二, 是否按照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第三, 是否违反关于报告、会见、外出、居住地变更或者行使政治权利的规定;第四, 是否违反法院禁止令;第五, 保外就医人员是否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第六, 违反上述标准的次数和轻重程度。
(二) 社区服刑人员的惩处方式
对社区服刑人员不符合考核标准的, 主要有三种处罚形式:第一, 警告。《社区矫正法》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警告, 并出具书面决定……”;第二, 治安处罚。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第三, 收监。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宣告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予以撤销缓刑、假释, 收监执行的, 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 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 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基层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三) 社区服刑人员的鼓励措施
对社区服刑人员表现良好的, 主要有三种鼓励措施:第一, 表扬。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 认真遵守法律法规, 自觉服从监督管理, 积极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 或者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事迹突出的,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给予表扬。第二, 减刑或缩短考验期。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确有悔改表现, 受到两次以上表扬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可以依法减刑、缩短考验期;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应当依法减刑、缩短考验期。第三, 暂予监外执行的假释。草案第三十四条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假释条件的, 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 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批, 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审核裁定。相关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监狱。
二、《社区矫正法》草案社区服刑人员考核机制的问题
(一) 惩处措施设置不当
本草案对不符合考核标准的社区矫正人员的惩罚措施有三种, 分别是警告、治安处罚和收监, 很明显收监的处罚力度最大。缓刑、假释是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而做出的暂于不执行原判刑罚, 而在狱外观其表现, 一方面有利于罪犯改造, 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监狱压力。草案中明确规定缓刑、假释的重处罚为收监, 而对管制的最重处罚则是行政处罚, 言下之意就是对于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无论违反管理规定程度多大、次数多少都是行政处罚, 这显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 忽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考核
社区矫正, 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 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 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由此可见, 社区矫正的矫正目的有二:矫正犯罪心理和矫正行为恶习。在具体的考核标准中, 我们只是看到了对行为矫正的考核, 而没有对心理的矫正效果的考核。在草案第五十六条中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 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必要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等措施,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但是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况矫正到什么程度算是成功?以及矫正前后心理状况有什么程度的改变, 犯罪心理与非犯罪心理的界限是什么, 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整个《社区矫正法》草案只注重矫正行为恶习, 而忽视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考核。
(三) 缺少现实可行的治安处罚依据
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但是这个治安处罚是什么样的治安处罚并没有明确规定。《治安处罚法》并不能涵盖全部“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的行为。比如, 某人因为犯有猥亵儿童罪, 法院发出禁止令, 禁止其进入幼儿园, 而此人在社区矫正期间违反法院禁止令进如了幼儿园, 那么应当按照哪一部法律处罚?更不用谈应当怎么处罚了。那么面对草案中社区矫正人员考核机制出现的以上三个问题, 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应对呢?在文章的下一部分笔者将着重讨论这一问题。
三、《社区矫正法》草案社区服刑人员考核机制的完善
(一) 提高管制社区服刑人员的惩处力度
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刑罚种类。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 但限制其一定自由, 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 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不同于缓刑、假释, 对于因为判处管制而在社区服刑的犯罪分子多次违法社区矫正管理规定, 不可能收监执行刑罚。因此笔者认为, 应当区分管制与缓刑、假释的治安处罚, 管制的治安处罚上限应当高于缓刑假释。对于那些因为判处管制而在社区服刑的人员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 处以更重的行政处罚。这样就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矫正人员违反规定的惩处措施。
(二) 建立心理测评机构
在草案第五十六条中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 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必要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等措施,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各地社区矫正本身都有一个心理咨询机构。笔者认为心理咨询机构除了负责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康复教育之外, 也应当制定一套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标准, 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前后的心理状况都要进行测评, 达到标准的即为成功, 否则就是失败。对于成功者应当如期接触社区矫正, 对于失败者应当适当延长矫正期限。简而言之, 就是建立专门的心理测评机构和心理测评标准, 重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
(三) 明确治安罚的处罚措施
社区医务人员 篇11
[关键词]社区居民;学历教育现状;培养模式
一、调查背景
随着国家标准化社区和示范社区建设全面推开,加强社区内涵建设是关键,提升社区人员文化素质迫在眉睫。现阶段须先对襄阳市社区人员教育状态、个人学习需求偏好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分析,探索出适合社区人员提升学历教育新模式。
二、调查结果
1.社區居民目前学历状况:偏低
调查得知社区居民初中学历占22.9%,高中、中专或技校占40.1%,专科占27.6%,本科占9.4%。专科及以下学历人数竟然高达90.6%,表明社区居民学历提升空间很大。30岁以下80%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30岁以上人员为低学历群体。
2.家庭经济月收入:不高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下占36.1%,5000元占35.6%,6000元及以上占28.3%社区居民普遍收入不高,如果拿出部分资金投入到个人继续教育中来,对家庭生活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
3.日常闲余时间:比较充裕
被访者日常富裕时间较多,日均闲余6小时的占35.5%,7小时占28.1%,8小时占19.4%,9小时以上占17.3%。很显然,社区人员有充足的自由时间来参加学历提升或技能培训。
4.意向学习专业类型:呈现个人偏好
统计分析得出,喜欢文史类、教育类专业的分别占18.8%、27.3%,以女性居多;喜欢理工类专业的占31.6%,以男性居多;喜欢医学类专业的占22.2%,男女比例差不多。这就要求在后期教育中要根据性别和个人喜好合理安排专业。
5.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及运用:比较熟练运用
在本次调查中,80.8%的调查者家庭安装有宽带、WiFi,仅有19.2%的居民采用“手机包月”。对于移动通讯设备拥有的“QQ”、“上网”、“微信”、“短信”等功能,75.1%的居民能够熟练使用,“有意愿学习使用”的占15.4%,“不会者”仅占9.4%。表明现代网络及通讯技术已被广大社会群体所使用,互联网+学习已成为现实和趋势。
6.是否自愿参加学习:自愿率高
调查发现“自愿”参加学习的高达68.2%,“外界强迫学习”的占13.2%,“不愿意”学习的占18.6%。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学习。
7.课程难易程度:易懂易学占多
被调查者希望课程“易懂”的占41.1%,“易学”的占27.2%,“一般”的占29.1%。根据社区居民学历及文化基础知识偏低特点,要求在进入学习阶段,课程设计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8.选择掌握专业技能与文凭需要:二者结合最好
调查显示,33.3% 选择“专业技能重要”,仅有13.4%选择“文凭重要”,53.3%选择“技能与文凭结合”。说明社区居民学习更具理性,更有实用性、针对性,希望掌握专业技能,以便职业提升或谋取更好的工作岗位。
三、小结与建议
1.成立社区教育机构
由于社区居民日常比较分散,为方便居民学习和管理,结合当前推行建立标准化社区、示范社区,筛选条件成熟的办事处或居委会,建议成立社区教育中心,并成立社区教育管理团队,专项负责、推动这项工作。社区教育管理团队由以下人员组成:县市区民政局有关人员、办事处及居委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学历教育主办学校相关人员。办事处和居委会是学历教育的宣传者、组织者和常规管理者;主办学校为日常教学、教务管理者。
2.制定学历提升帮持政策
社区人员虽有学习积极性,也意愿通过学习改善个人职业现状,但因种种原因家庭收入并不高,势必影响个人学历教育再提升。借鉴其他城市社区经验,社区教育管理团队应主动与市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市妇联、团市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出台社区人员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及鉴定等补贴帮扶政策。建议对参学社区人员政策补贴一点,办事处和居委会补助一点,主办学校减免一点,参学人员自己承担一点,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社区人员学费负担,保证了学习积极性。
3.合理设置专业及课程
根据调查结果,专业设置应满足个人兴趣需要,课程设置侧重于专业技能培养。主办学校要对专业课程调整、修改,建议主要内容有:首选是减少专业文化课比重,降低专业课难度,实用性强,通俗易懂,侧重专业技能培养;第二是课程拆分,将每门课程拆分若干细小单元,模块式教学;第三是内容短小精悍,图文并茂,便于移动通讯设备接收,15—30分钟能完成学习;第四是音像教学与录音并用,可看、可听,方便学习。
4.建立互联网+ 学习系统
调查表明,提供适合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灵活快捷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学习效果。主办学校要充分利用当今互联网和移动信息技术,研究、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内容包含网上报名、课程学习、答疑辅导、考试考核、考勤管理、反馈交流等操作系统。学习平台系统要便于操作、简化易学,一学就会。学生可以通过登录网站、QQ、微信等方式进行课程学习、考核、交流、管理等,终端学习对个人设备要求不高,满足大众化设备要求。为确保社区人员学习效果,要将互联网+ 学习与课程面授结合起来,技能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要集中面授,保证教师讲透、学生学会。
5.社区人员后期学习内容
后期社区教育可把社区人员的学历教育与技能(兴趣)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起来。内容可设置为:
公益性培训: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普法及安全知识等。
技能培训:月嫂、育婴师、创业技能提升培训等。
兴趣培训:书法、广场舞、武术、养花等项目。
社区人员成分复杂,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学习主动性不高,采用互联网+教育模式能激发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学习效果。促使社区人员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提升学历层次,便于谋求更好的工作岗位,提高个人及家庭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基金项目: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课题(XZYB1521)
社区医务人员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招募志愿者的方法, 在广州市白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符合志愿者。共418人, 其中男性133人 (31.8%) , 女性285人 (68.2%) , 男女比例为1∶2.14;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 (41.98±14.78) 岁。
1.2 方法和内容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 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调查内容: (1) 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饮酒情况及家族史等。 (2) 饮食行为习惯及膳食调查:采用经信度和检测的定量食物频数问卷[2]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 调查调查对象各类食物的摄入量。FFQ包括粮谷类、豆类、动物性食物 (畜肉、禽肉、鱼类、虾蟹贝类、鸡蛋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 、菌类及坚果类、蔬菜类 (深绿色叶菜、浅绿色叶菜、瓜茄类、根茎类、鲜豆类) 、水果类、饮料和酒类、食用油共8个大类118个条目。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录入原始数据资料,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3]计算出每个调查对象的每天各主要营养素以及不同种类食物的摄入量,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医护人员饮食行为习惯及食物摄入情况
见表1、表2。
2.2 社区医护人员食物摄入量
本次调查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类181.01 g, 低于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 水果及乳类的摄入也明显不足;大豆类及坚果、畜禽类高于推荐量;蔬菜类、鱼虾类、蛋类和食用油摄入量合适。女性奶制品和水果摄入量明显高于男性, 但仍达不到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见表3。
注:a单位为g/ (标准人·日) 。
2.3 社区医护人员营养素摄入量
本次调查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日能量摄入7 786.93 k J (1 861.12 kcal) 。其中男性8 026.17 k J (1 918.30 kcal) , 女性7 649.19k J (1 828.20 kcal) , 男性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 (男:9 204.8 k J (2 200 kcal) ], 达到推荐量87.20%。女性稍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7 531.2 k J (1 800kcal) ]。社区医护人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47.95%, 低于中国营养学推荐比例;脂肪供能比为34.91%, 高于推荐比例;蛋白质供能比为17.13%, 略高于推荐比例, 见表4。社区工作人员膳食纤维的日均摄入量为11.81 g, 胆固醇的日均摄入量为404.70 g, 蛋白质中优质蛋白 (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 57.22 g (74.9%) 。三大供能营养素之间产热比例不平衡者达95.6%。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1 kcal=4.184 k J。
3 讨论
3.1 饮食行为习惯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医务人员饮食行为习惯情况不容乐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建议, 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 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 血糖无法维持较高水平, 会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效率, 而此次调查仅73.0%的人每天吃早餐, 略高于庞杰等[5]对攀枝花城市居民的调查结果。盐的消费量增高是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6]几乎已成为医护人员的共识, 但本次调查仍发现有47.8%的医务人员自评日常饮食偏咸, 每天摄入奶制品者约占20%, 每天摄入大豆及豆制品者仅占4.1%, 每天吃蔬菜者约有70%, 每天吃水果者约40%, 每天吃畜肉者约20%, 均低于文献[7]报道的结果;由此可见, 社区医护人员这个本应具有较高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的群体, 其膳食行为习惯并不比普通居民好, 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及普通居民。
3.2 食物摄入量
社区医护人员总体膳食特点是, 粮谷类、水果类、奶及奶制品的摄入不足, 蔬菜类、水产类、蛋类及食用油摄入基本符合推荐量, 大豆及豆制品、畜禽类摄入充足, 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粮谷类摄入明显不足和畜禽类摄入过量。成都市社区居民膳食调查显示, 居民食用油量超过膳食推荐量约60%, 粮谷类摄入符合推荐量,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8];而广州市的其他相关调查也同样发现居民食用油量明显超过膳食推荐量水平, 并发现居民粮谷类摄入明显不足[9,10]。由此可见, 与社区居民一样, 医护人员食物摄入也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 但作为医务人员, 他们熟知食用油摄入过量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 因而特别留意自身日常饮食中食用油的摄入量。
3.3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本次膳食调查发现社区医护人员总能量摄入男性稍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 而女性比推荐量稍高。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摄入量的供能比分别占47.95%、17.13%和34.91%, 即社区医护人员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偏低, 而脂肪与蛋白质比例偏高, 与文献[11]的营养调查结果类似。近年来, 膳食脂肪供能比的问题受得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5.00%[12], 同期广东省调查结果为33.00%[13], 本次调查社区医护人员脂肪供能比更高达34.91%, 提示膳食脂肪供能比偏高的问题亟待解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膳食脂肪摄入过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4,15], 因为, 控制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不仅是社区居民应该重视的营养问题更应成为医务人员营养问题的焦点。
【社区医务人员】推荐阅读: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服务10-02
社区就业人员08-15
社区服刑人员小结08-09
社区服刑人员总结10-26
社区吸毒人员管控方案08-28
社区矫正人员汇报材料08-29
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总结06-10
社区干部人员自传范文07-16
社区人员工作事迹范文08-03
社区安保人员消防安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