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人员汇报材料

2024-08-06

社区矫正人员汇报材料(精选4篇)

社区矫正人员汇报材料 篇1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区服刑,考核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依法治国”为主题, 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制定社区矫正法”。司法部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部署和国务院的要求, 在广泛调研论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草案送审稿, 这一草案送审稿已经于去年2月份提请国务院审议。草案一共六章六十三条, 分别是总则、社区矫正机构、刑罚执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和附则。可以说涵盖了执行主体、执行方式、执行场所、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等诸多内容, 其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制度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内容。那么, 《社区矫正法》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制度是怎样的, 这一考核制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去完善这一制度呢?

一、《社区矫正法》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机制

(一) 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标准

《社区矫正法》草案第第二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警告, 并出具书面决定: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的;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违反关于报告、会见、外出、居住地变更或者行使政治权利规定的;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 情节较轻的;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有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因此笔者认为草案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标准具体有以下六类:第一, 是否按照规定报到;第二, 是否按照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第三, 是否违反关于报告、会见、外出、居住地变更或者行使政治权利的规定;第四, 是否违反法院禁止令;第五, 保外就医人员是否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第六, 违反上述标准的次数和轻重程度。

(二) 社区服刑人员的惩处方式

对社区服刑人员不符合考核标准的, 主要有三种处罚形式:第一, 警告。《社区矫正法》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警告, 并出具书面决定……”;第二, 治安处罚。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第三, 收监。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宣告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予以撤销缓刑、假释, 收监执行的, 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 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 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基层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三) 社区服刑人员的鼓励措施

对社区服刑人员表现良好的, 主要有三种鼓励措施:第一, 表扬。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 认真遵守法律法规, 自觉服从监督管理, 积极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 或者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事迹突出的,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给予表扬。第二, 减刑或缩短考验期。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确有悔改表现, 受到两次以上表扬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可以依法减刑、缩短考验期;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应当依法减刑、缩短考验期。第三, 暂予监外执行的假释。草案第三十四条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假释条件的, 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 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批, 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审核裁定。相关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监狱。

二、《社区矫正法》草案社区服刑人员考核机制的问题

(一) 惩处措施设置不当

本草案对不符合考核标准的社区矫正人员的惩罚措施有三种, 分别是警告、治安处罚和收监, 很明显收监的处罚力度最大。缓刑、假释是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而做出的暂于不执行原判刑罚, 而在狱外观其表现, 一方面有利于罪犯改造, 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监狱压力。草案中明确规定缓刑、假释的重处罚为收监, 而对管制的最重处罚则是行政处罚, 言下之意就是对于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无论违反管理规定程度多大、次数多少都是行政处罚, 这显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 忽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考核

社区矫正, 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 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 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由此可见, 社区矫正的矫正目的有二:矫正犯罪心理和矫正行为恶习。在具体的考核标准中, 我们只是看到了对行为矫正的考核, 而没有对心理的矫正效果的考核。在草案第五十六条中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 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必要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等措施,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但是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况矫正到什么程度算是成功?以及矫正前后心理状况有什么程度的改变, 犯罪心理与非犯罪心理的界限是什么, 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整个《社区矫正法》草案只注重矫正行为恶习, 而忽视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考核。

(三) 缺少现实可行的治安处罚依据

第二十三条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 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但是这个治安处罚是什么样的治安处罚并没有明确规定。《治安处罚法》并不能涵盖全部“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的行为。比如, 某人因为犯有猥亵儿童罪, 法院发出禁止令, 禁止其进入幼儿园, 而此人在社区矫正期间违反法院禁止令进如了幼儿园, 那么应当按照哪一部法律处罚?更不用谈应当怎么处罚了。那么面对草案中社区矫正人员考核机制出现的以上三个问题, 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应对呢?在文章的下一部分笔者将着重讨论这一问题。

三、《社区矫正法》草案社区服刑人员考核机制的完善

(一) 提高管制社区服刑人员的惩处力度

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刑罚种类。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 但限制其一定自由, 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 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不同于缓刑、假释, 对于因为判处管制而在社区服刑的犯罪分子多次违法社区矫正管理规定, 不可能收监执行刑罚。因此笔者认为, 应当区分管制与缓刑、假释的治安处罚, 管制的治安处罚上限应当高于缓刑假释。对于那些因为判处管制而在社区服刑的人员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 处以更重的行政处罚。这样就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矫正人员违反规定的惩处措施。

(二) 建立心理测评机构

在草案第五十六条中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 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必要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等措施,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各地社区矫正本身都有一个心理咨询机构。笔者认为心理咨询机构除了负责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康复教育之外, 也应当制定一套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标准, 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前后的心理状况都要进行测评, 达到标准的即为成功, 否则就是失败。对于成功者应当如期接触社区矫正, 对于失败者应当适当延长矫正期限。简而言之, 就是建立专门的心理测评机构和心理测评标准, 重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

(三) 明确治安罚的处罚措施

浅谈社区矫正人员权利的保护 篇2

关键词:法理依据;矫正人员权利;权利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121-02

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相对于监禁刑而言,社区矫正在加强现实社会中对刑罚执行的同时,不可忽视对社区矫正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社区矫正人员权利能否实现不仅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心之一,更关系到社区矫正的功能能否实现。

一、社区矫正人员权利保护的法理依据

(一)刑罚“人道”、“轻缓”、“文明”理念的基本要求

从历史角度分析,当前发达国家的刑罚执行模式,一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以死刑、肉刑、流放刑为主的阶段。二是以监禁刑为主的阶段。三是以非监禁刑为主要执行方式的阶段。在发达国家,社区矫正已经成为刑罚执行的主要方式,成为刑罚人道化、轻缓化和文明化的具体体现。而我国的刑罚执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奴隶社会到清末,以死刑、肉刑和流放刑为主的刑罚执行方式。二是从清末修法至今,刑罚的方式主要以监禁刑为主。现阶段,我国刑罚的适用和执行仍然以监禁刑为主。从世界及我国刑罚执行方式的历史发展来看,刑罚的人道、轻缓、文明是一个历史趋势,符合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潮流,代表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加强保障矫正人员权利,顺应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进程,是刑罚执行理念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人权保护的基本要求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不断加强对人权保障的重视,同时罪犯人权的保障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1990 年,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第 8 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非监禁措施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和《非监禁制裁研究的原则和指南》,为非监禁刑的发展和适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法律准则。国际法律从原则和制度上为建立社区矫正制度,保障社区矫正人员权利提供了理论和法律依据。2004 年,我国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条款,这一条款的入宪,意味着立法、执法、司法等公共权力的运作应当践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理念,同时作为公民的社区矫正人员,他们的尊严和权利也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因而,社区矫正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双重取向的改造罪犯的良策。

(三)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法治对权力的制约主要是通过权利的保障来实现的。社区矫正由司法行政机关主导,基层司法所和基层民间组织进行配合,对矫正人员进行矫治和帮教的行刑方式,司法行政机关拥有当然的行刑权。行刑权作为国家的公权力的一部分,和罪犯所享有的权利有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可以说,正是国家行使行刑权,剥夺或限制了罪犯的某些权利。但正如所有的权力都可能被滥用一样,正义、正当、权威的行刑权在面对受刑人这一特殊的群体行使时,更是有随时被滥用的可能性。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工作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工作人员更加侧重于对罪犯的监管,而忽视对矫正人员权利的保护。保障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是制约社区刑罚行刑权,并使其一直运行在正义、正当的轨道的最好方式,是法治的基本要求。

二、社区矫正人员享有的权利

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是指法律对社区矫正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根据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作为公民的社区矫正人员,除了根据法律和生效刑事判决被明确剥夺或限制的权利外,在其他权利的行使上同普通公民是平等的。

(一)社区矫正人员享有的法定权利

目前,关于我国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内容,只有《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36条具体规定了社区矫正人员享有的权利:“社区矫正人员的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通过此条款可以概括出我国法律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人身权、人格权、财产权、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的权利进行了保护。但应该清楚: 一方面,上述列举的矫正人员的法定权利并不是矫正人员所享有的全部权利,凡是未被依法剥夺的权利,都是矫正人员应当享有的权利,而法定权利只是把所享有权利中基本的或重要的权利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下来; 另一方面,由于社区矫正对象各不相同,对其进行监管的措施和力度也不同,致使对待不同的矫正人员可能附加不同的权利限制。因此,上述法定权利也因矫正人员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剥夺或限制。

(二)社区矫正人员权利的限制或剥夺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社区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应当报司法行政机关批准,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社区矫正人员权利的保护

目前,社区矫正人员享有的各种权利我国法律已经做出相关规定,但是如何保护这些权利一直不容乐观。司法行政机关在很多方面拥有自主处决权,工作带有较大主观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侵犯社区矫正人员权利的情况。虽然规定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救济,但是这些规定还是不全面,可提起申诉事项范围及具体程序不明确。如今,很多司法行政机关对矫正人员的权利进行不合理的限制或者对于矫正人员合法权利不依法定程序予以剥夺或侵犯,根本不顾及社区矫正人员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加强社区矫正人员权利的保护,应是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尽快出台社区矫正法

社区矫正工作已在全国展开,对于司法行政机关工作者来说,目前他们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唯一法律依据是《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及各地方颁布的社区矫正的行政规定。同《监狱法》相比之下,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保护缺少法律依据。因此,制定《社区矫正法》并使之成为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法律,已经非常必要了。制定《社区矫正法》可以明确社区矫正人员享有的具体权利,同时可以指导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规范有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使社区矫正工作更加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

(二)加强对司法行政机关监管权力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应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主要是涉及四个环节:一是对交付执行环节的监督,包括监督被法院判处的社区矫正人员是否符合社区矫正的法定条件、社区矫正人员的交付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法律文书的送达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送达;二是对矫正监管环节的监督,包括监督社区矫正是否依法进行,矫正期间是否发生脱管现象,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三是对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出现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是否依法给予处罚;四是对于矫正期限截止时是否按照法定程序对矫正人员进行解矫,是否根据矫正人员的矫正方案进行相应的安置帮教工作。

(三)全面完善矫正人员权利的救济程序

对于权利而言,受到侵犯时没有后续救济程序就不能称作是权利。然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没有具体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权利受到侵害时的司法救济途径和方式,其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实现缺乏救济程序保障和可操作性措施,影响权利的真正行使。因此我们必须完善社区矫正人员权利救济的程序,在已有的程序基础上增加和补充权利的救济程序,在社区矫正过程中,任何权利受到侵害时,矫正人员都可以启动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执法素质

社区矫正工作者作为一名执法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第一,拥有丰厚的法律功底,特别是刑事法律方面的知识。第二,增强法律意识。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行使的是国家权力,如果缺乏法律意识,很容易出现权力异化,导致腐败。第三,具有综合知识。社区矫正工作需掌握与之有关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改造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耐心细致地做矫正对象的思想工作,从矫正对象的病态心理或因害怕歧视产生的心理负担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矫正对象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维护其人格尊严。

参考文献:

[1]郭建安,郑霞泽.社区矫正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7-10.

[2]袁爱华,刘溪,刘春华.论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及保障[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3]吴宗宪.社区矫正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2.

[4]刘宝清,祝涛.试论社区矫正人员权利保护的检察监督[J].法制与经济,2011(10).

[5]张继钢.社区矫正人员权利的法律监督保障[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7).

社区矫正人员汇报材料 篇3

缓刑期间,本人在司法所的领导下,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业务能力学习。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人脑入心的讲解,系统的学习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缓刑期间,我一直在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让自己永远不让这种坏思想再侵蚀自己的灵魂,真正认识到懂法守法的重要性。认真参加我所居住村的村道卫生打扫,积极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一方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本月内我未做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当然,在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首先,在思想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领会,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今后我要做得更加遵守法律。服从管理、服从监督,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及组织纪律性。力争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二

本人名叫XXX,是一名因犯故意伤害罪而判一缓一的犯罪人员,在政府的关心下接受社区矫正,在社会上服刑,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高强墙内和高墙外的区别。我能够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制度,经过多次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谈话及本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使我认识到法律的严谨,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这段时间里我能按时汇报自己的情况,参加公益劳动。今后我要做得更加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管理监督,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及组织纪律性。力争早日成为一名有利于社会的有用人员。

这个月里,我在家中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也没有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今后我要做的遵守法律法规,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现在,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法制观念的淡薄,从而导致自己犯下罪恶,我要在思想上继续深刻的反省自己。通过XX镇社区矫正办对我的人性化管理及不断的帮助教育,使我深刻认识到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末一时冲动犯下大错。今后我一定配合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洗心革面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三

本人名叫xxx,是一名因酒驾被判缓刑的犯罪人员,在政府的关心下接受社区矫正,在社会上服刑,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高强墙内和高墙外的区别。在接受社区矫正的这段日子里,我能够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制度,经过多次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谈话以及本人对国家法律的理解,使我认识到法律的严谨,和懂法守法的重要性,政府没有放弃我们这些人,而是采用一切措施来挽救我们,我非常感谢政府的关心。

本人于XXX年XX月,因法律知识的不足,法律意识的淡泊,盲目听从领导的安排,施工中伙同其近段时间以来,我通过单位培训,学习以及看相关法律书籍及司法所徐所,社区帮教人员的教育,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法律知识的匮乏,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教育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管我有什么样的困难社区工作人员都尽可能帮助我解决,在接受帮助的同时我也要帮助别人,积极改造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合法的公民,才不辜负政府、社区和家人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社区矫正人员汇报材料 篇4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稳步开展

徐州市鼓楼区琵琶司法所(2006年 月 日)

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琵琶司法所在市局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市局有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作为鼓楼区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单位,从2005年6月起我们始终本着‚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的指导思想,认真准备各项工作,仔细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排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通过召开工作动员会,对矫正对象进行逐一排查摸底,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琵琶街道党工委一直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严格按照‚队伍整齐、执法规范、管理严密、教育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明显‛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平安鼓楼、法治鼓楼、和谐鼓楼‛的工作思路为根本目标,切实把社区矫正列入到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从政治、思想、组织上加强领导,抓紧抓好,全力保障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硬件设施到位,管控措施落实到位,使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2006年3月份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林祥国同志亲临我们琵琶司法所视察社区矫正工作时,高度评价了我所的社区矫正工作‚抓得细、抓得实,效果明显‛;今年4月份省司法厅厅长王荣生同志、市政法委书记李开文等领导分别带领调研组来我司法所调研社区矫正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些都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和鼓舞,我们一定继续扎实稳步、努力创新地把社区矫正工作推向深入。现将我们琵琶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我所社区矫正对象的状况

琵琶司法所从去年7月29日至今共接收17名社区矫正对象,是我区接收矫正对象最多的单位,几乎占全区矫正对象的一半,这17人中除没有属管制的罪犯外,其它四类情况的犯人都有,分别为剥权类10人、缓刑类4人、假释类2人、暂予监外执行类(属保外就医)1人,涉及到所有6个社区;矫正对象年龄在19岁的2人、30岁以上的8人、40岁以上的5人、70岁的1人、80岁以上的1人。矫正对象人数虽然不多,情况却很复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龄差别大,二是分布社区广,三是文化水平差异大,四是就业岗位不同,五是对社区矫正认识态度不一样,六是家庭生活状况差别明显。他们中有的是文盲,有的是小学或高中毕业;有的相对有一些固定收入,有的则没有;有的能积极配合社区矫正,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也有少部分人思想不够稳定,认识模糊,认为社区矫正管理比‚派出所管的还要严‛、参加矫正让他‚丢了人‛、‚经常集合会耽误工作时间‛等。

尽管矫正对象有这样那样的想法,给我们工作也带来许多难度,但我们始终本着他们是罪犯,同时也是一名普通公民的原则,不冷待他们、不歧视他们,我们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各种方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认真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时刻让他们对今后生活充满希望,时刻将他们纳入视线管控范围,做到了不脱管、不漏管。目前他们中己有5人通过教育改造解除了矫正,顺利回归社会,已纳入安臵帮教工作中。其余12名矫正对象,现在都能够自觉遵守各项矫正制度,思想稳定,人心思进,没有一个出现重新违法犯罪现象的苗头。

二、我所开展社区矫正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落实‚四个到位‛,打牢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 一是组织机构到位。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分管领导、综治办主任、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科长为成员的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司法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司法所按上级标准配齐配强了三名行政工作人员和一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健全了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讲评、通报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司法所负责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派出所负责对矫正对象督促考察。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向街道党工委汇报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在街道办公用房和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共协调、筹集资金12万余元,建造、整修了办公用房,购臵办公设备,高标准地落实了区委区政府 ‚543‛ 的工作标准(五间办公用房、四名工作人员和每年三万元工作经费)。同时我们对社区矫正对象在教育、管理、监督和考察上制定了‚六化‛目标,即衔接登记程序化、法制教育经常化、思想汇报制度化、请假手续规范化、帮困解难人性化、公益劳动多样化。先后编辑了《社区矫 正工作汇编》和《社区矫正对象手册》,制定矫正对象百分考核表,保证了开展工作的可操作性。四是宣传发动到位。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新的工作,目前很多群众还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涉农地区。为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为了使广大社区居民了解、支持这项工作,我们于去年8月和今年4月,分别两次在六个社委会和红星家具市场开展了以‚关注社区矫正,共建和谐人家‛为主题的社区矫正宣传周活动,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基本知识。一年来共悬挂、张贴社区矫正宣传标语100多幅,制作条幅20余条,发放社区矫正宣传材料2万余份,使辖区居民充分了解了社区矫正的目的、意义以及所适用的犯人种类。

(二)强化学习教育,增强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的认识 我们在工作中明显感到,凡是在去年7月29日举行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宣告仪式之前从监狱出来的矫正对象中,时常存在不服管理的现象;而在此以后,从监狱出来就被要求到司法所报到、进行社区矫正的罪犯,都能主动地按要求到司法所进行登记,签定保证书,建立个人档案,接受管理和教育学习。对此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分析:这说明后者来报到前,是因为在法院、监狱、看守所对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已经学习了解过,有了正确认识,而前者是因为以前没有听说过社区矫正,根本就不了解才不服从管理的。八里社区矫正对象彭某就是这种情况,他是属剥权类犯人,从狱中出来已两年,当朱庄派出所民警通知他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时,立刻就表现一脸的茫然和很强的抵触情绪,还声称:他已不是犯人,只是没有政治权利罢了,你们管我到底要多久?后来等他冷静后,经我们司法所、派出所的同志耐心细致地工作,帮助他进一步学习,终于使他 明白了他仍是一名犯人,将他纳入社区矫正对象范围有着法律根据。为此根据彭某的思想反映,我们集中时间,专门组织了所有矫正对象认真学习《江苏省社区矫正有关规定》,使大家充分提高认识,自觉递交‚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三)查找原因,分类做工作,突破社区矫正工作屏障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比较难管的主要是剥权类的矫正对象,他们大多认为‚我已经出来了,又不犯法,我只是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又不想当什么干部,我只想平平安‛的消极思想。对这类矫正对象我们采取了二种工作方式。一是深挖他们的思想灵魂,把他们父母的寄托、妻子儿女的期盼、同学好友的关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人要有一点精神、要有一些勇气、要有一些责任的思想都影射到他们身上,激起他们生活的勇气,使他们彻底丢掉‚无所谓、破罐子就这样‛的思想。琵琶社区剥权类矫正对象刘某一九九三年判刑后,妻子一气之下同他离婚了,并留话说,只要能改好,以后还和他复婚。当刘某今年5月出来到我们司法所报到时,思想低落,对矫正工作有较强抵触情绪,我们司法所全体人员都靠上去,积极、主动地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正确对待社区矫正,鼓励其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还把他前妻至今还未改嫁、带着孩子艰苦这么多年一直在等他复婚的消息告诉他时,刘某感动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们发现他真的开始有所转变了,就继续加大对他的攻心力度,使他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接受了社区矫正。后来我们又根据他在狱中学到的实际技能,想方设法,四处为他联系工作,终于帮他在一家厂里找到进行外贸服装加工的工作。目前,他正在装修新房,准备复婚。工作有了,爱情有了,刘某的生活重新燃 起了希望之火。为此他非常感谢司法所,每当上下班从司法所门前经过时,都会主动地走进司法所与我们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心理话,并为所里做一些打扫卫生的事情,完全变成了一个心态健康、努力上进的人。二是积极调研,切实为矫正对象解决好‚四个问题‛,即心灵上解决思想症结、生活上解决实际困难、就业上解决信息闭塞、家庭上解决关系不融洽等四个问题。李沃社区剥权类矫正对象赵某去年接受矫正不久,便反复无常,表现出开会不来,电话不接,思想汇报不写,公益劳动不参加,不按矫正规定去落实,还说:‚在你们这里矫正有什么意义?能给我找工作吗?监狱还管我饭吃,发我衣服穿,你们矫正我,给我饭吃吗?给我衣服吗?我参加公益劳动,你们给我报酬吗?能给我办低保吗?‛他一连串的问话,我们开始也很生气,但仔细分析,我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便多次找他谈心做工作,纠正了他的一些歪理,了解到他自出狱以来,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家中65岁的母亲,还患病卧床,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于是积极协调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为他和老母亲办理了低保。同时在家访中我们还知道他本人在市内打零工,靠自己的人力三轮车拉货为生,由于违章停放,车子被城管人员没收,于是我们及时将他的实际情况向公安、城管部门反映后,自行车被退回,还减免了处罚费用,事后赵某非常感动地说:“还是司法所工作人员好,社区矫正工作好,社区矫正让我真切体会到司法机关和政府领导对我这样犯罪人员的关怀,我今后一定服从管理,一定好好矫正,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政府”。

一年来我们还为多名社区矫正对象解决了现实存在的问题,先后协调工商税务部门为70岁的矫正对象周某在堤北农贸市场找到了 一个经营摊位,卖起了黄桥烧饼,每天纯收入达20到50元不等;还帮陈某、张某、王某、祁某四名矫正对象在红星美凯龙、亚东装饰城联系到给个体老板拉散货的工作;矫正对象潘某九十年代被多次判刑,由于名字使用不一致,回来后无法落户口、办房证。我们就真心地帮助关心他,多次跑铜山、进市区,积极协调法院和派出所,终于使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还为他在李沃社区一家企业联系了铝合金加工的工作。

总之,由于我们细致的工作,目前我街道剥权类的9名矫正对象,经济上有了收入,生活上有了保障,他们都能安心地在社会上服刑,认真地遵守各项规定,定期参加劳动,按时汇报思想,我们随时都知道他们在哪里,有什么需要,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四)加强配合,严格管理,防止矫正对象失控、脱管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刚开始时,总会有极个别矫正对象不服管理的现象发生。从开始的几次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等情况来看,每次都有二、三名矫正对象,以工作忙、家中有事为由而不来参加,每周的一次电话汇报,每月的一次书面汇报也有个别人落实不好。针对这些情况,为了切实防止他们失控、脱管,我们强化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工作措施,加大管控力度。

一是和公安派出所密切配合,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矫正对象情况通报会,我们及时将不服从管理的矫正对象通报给派出所,然后会同公安派出所把该矫正对象先叫到派出所进行思想教育和训诫,对其讲明不接受矫正的严重后果;然后要求他认真按规定汇报近期思想、接受再学习再教育再改造。

二是扎实工作,采取与矫正对象谈话、与家属座谈的方式,深入细致掌握矫正对象的综合情况。尤其是对那些人户分离,基本情况不明的矫正对象,就和公安部门认真研究、多方共同查找线索。如:万寨社区矫正对象孙某,减刑回来后,社区领导找不着他,我们也找不着他,只听有人说去城区开办复印店了。于是我们组织派出所、社委会联合派人跑遍了城区40多家复印店,终于找到了孙某。孙某见到我们就抵触地说:‚我都服完刑了,怎么我走到哪,你们就能跟到哪?我就犯了一次罪,你们还要管我一辈子?‛,经过我们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国家法律及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规定,并通过做工作取得他爱人的支持,最终使其愉快地签定了《监护协议书》、《矫正保证书》。

三是耐心教育,严格管理。对缓刑类、假释类不服从管理,不愿接受矫正的犯人,我们本着先教育警告的原则,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尽快回到接受社区矫正工作上来,对那些实在警告无效又有腻烦情绪的犯人,我们按照规定,积极与公安机关、法院联系。殷庄社区矫正对象杜某,在矫正过程中,就表现出不服从管理的现象,每个月不仅不按要求落实矫正规定,而且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一次来到司法所还大模大样、将双脚高高架起在办公桌上,认为我们管不了他,自以为是。而当我们拿着他违反矫正考核规定的扣分表,告诉他分数较低时,是愿意在社会上服刑还是被收监,让他选择其一时,他不得不低下了认罪服法的头。

四是严格请销假规定,把好矫正对象外出学习劳动的关口。一年来只要有请假离开徐州地区的矫正对象,我们都认真做好登记造册,严格审批各项手续。少年缓刑犯王某,今年已19岁了,是在校技校生。在金山桥开发区一家车床厂实习,由于他 技能好,厂里4月份派他去浙江温岭一分厂维修机械设备。他主动向司法所汇报后,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当地朱庄派出所和区司法局作了反映,在获得同意后,我们严格按程序办事,使他感受到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性很强的工作,不许有半点马虎。一是让他按请假规定写出请假申请及请假事由、请假天数,二是我们和派出所共同到车床厂进行了解核实后,才由派出所盖章报区司法局审批。三是在他临走前,专门找他到司法所进行谈话,交待了注意事项,提出了管理要求,提醒他出去干活,不是放羊,思想上不能放松,使他牢记自己的罪犯身份,牢记了在外地也要遵守社区矫正的工作规定。

(五)充分利用基地资源,让矫正对象在劳动中真正感化 在举行社区矫正宣告仪式后,我们立即在八里社区康馨敬老院建立了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基地。针对大部分矫正对象不愿意社会上太多的人知道他们的身份,我们就在每月的25日前后,组织矫正对象来敬老院参加劳动,春季到来就陪老人说话、整理室内卫生;夏季到来就帮助工作人员拔草清除垃圾;秋季到来就打扫枯枝树叶,擦洗玻璃,冬季到来就清扫积雪,帮助晾晒被褥,清洗衣物。时间长了,矫正对象都和老人们熟悉了,也愿意向老人们说出自己的过去,而老人们又都用宽容的心原谅了他们,从而使得矫正对象在心灵上深深地受到感化。卖烧饼的周某为了减少自己的负罪感,多次无偿地将烧饼送到敬老院,并告诉工作人员说这是他的心意,为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他应该的。缓刑犯罗某则说,‚看到这些老人,我就想起自己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现在他们就象是我的爷爷奶奶,我以后再不能做无知的傻事了,我要同以前的‘兄弟哥们’彻底 决裂,做一个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的人,做一个有希望的人‛。听着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看到了一个个矫正对象开始乐善好施、勇于回报社会的表现,我们全体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同志也感受到了希望和鼓舞。

上一篇:英国留学为什么会被拒签下一篇:优秀作文这件事我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