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集中教育(精选5篇)
社区矫正集中教育 篇1
当今世界, 行刑的基本发展趋势是刑罚趋向缓和。社区矫正代表了这种趋势, 社区矫正教育开展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矫正的效果和质量, 我们需要总结经验, 探讨研究有效的教育矫正方法, 以期提高矫正教育效果。
一、当前矫正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一) “教育”与“帮扶”工作性质认识不清
由于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 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 人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因此实践中,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往往较多的沿用了安置帮教工作的日常做法, 侧重于“帮扶”, 而在“教育”上力度不够, 这就在性质上弱化了司法行政部门在社区矫正方面的工作职能, 也使个别的社区服刑人员对社区矫正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刑意识不强, 加之社区矫正法律体系不够完整, 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的推进。
( 二) 社区矫正教育主体过于单薄, 教育手段不够丰富
社区矫正是一项涉及党委、政府多个部门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绝不是单靠司法行政系统就可以完成的, 没有各部门的齐抓共管, 协力配合, 很难起到预期的矫正效果, 没有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社区矫正工作也不可能顺利进行。但是目前来看, 虽然在实践中, 司法行政部门邀请了公安、监狱、心理咨询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展矫正教育, 但是日常教育的主体仍然多以司法所单一主体为主, 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仅限于集中学习教育, 由于缺少人员配置, 所以个别教育、分类教育的开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阻碍了教育矫治的效果。
( 三) 教育矫正制度缺乏系统性配套规范, 教育缺乏强制力
目前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文件只有两院两部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在这部文件里仅对社区教育矫正应当包含的内容做了概括性的规定, 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规范, 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教育矫正细则, 但仅只作为一个章节规定, 没有完整的体系进行细化规范。由于缺乏教育矫正的法律依据, 所以使得实践中教育矫正手段难以落实, 使其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种可有可无的活动。
二、教育矫正方法的完善对策
( 一) 把握阶段性, 明确教育重点育
二是矫正教育, 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法制教育、思想文化教育、行为矫正教育、心教育矫正的内容要根据服刑人员的具体情况, 司法所应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矫正期限, 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表现, 分阶段开展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矫正教育应该分三个阶段教育: 一是入矫教育, 教育的内容主要以认罪服法、社区矫正告知教育、心理健康教理辅导。三是矫正期满教育, 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 期满总结教育、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安置帮教工作衔接教育。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可以强化教育矫正效果, 教育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犯罪心理和行为, 帮助他们提高法制观念, 早日回归社会, 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如此, 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内容的设计, 有利于提高教育矫正质量。
( 二) 改进矫正方式, 丰富教育手段
改进现阶段矫正手段单一、效果不显著的现状, 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个别教育与分类集体教育相结合, 既坚持针对服刑人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开展个别教育, 又针对同一犯罪类型服刑人员的共同犯罪心理特征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教育。二是专职教育与兼职教育相结合, 矫正工作者作为执行主体, 是专职矫正人员, 对矫正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 制定矫正方案, 确定阶段矫正目标; 兼职是指与矫正机关达成合作关系的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和社会志愿者阶段性地参与矫正工作。三是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坚持法规、文化、道德教育的同时, 尽快建立起从接收到解矫前阶段全面的心理辅导和诊疗机制, 包括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定期进行心理测试、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矫正。四是课堂式教育与互动式教育相结合, 在矫正工作者采取主动的谈话教育、课堂教育之外, 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教育, 使服刑人员参与进来, 通过直观的感受深化教育效果。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他人的肯定和认同增强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 三) 完善社区矫正相关立法, 明确教育矫正内容和主体
针对实践中由于法律依据不足, 教育矫正监督管理措施弱化的情况, 应在立法中对社区矫正教育中的强制性规范作出专门的规定。如作为教育矫正重要措施的社区服务, 应属于刑罚执行范畴的事务, 现有的法律文件中, 还没有一部授权社区矫正机构强制性地对社区服刑人员安排社区服务, 因此, 如果以系统完备的立法方式明确相应教育矫治的内容, 就可以保证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的严肃性, 强化服刑人员遵守教育矫正的意识和主动配合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 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矫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红格.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2]刘武俊.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社会力量专论[J].中国司法, 2012.43.
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 篇2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 也是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司法所接收本户籍地矫正对象, 予以登记, 宣告执行社区矫正, 建立档案, 告知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义务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 并发放《社区矫正对象须知》。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 由户籍地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后, 根据委托管理的规定, 委托其经常居住地司法所管理。
一注重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教育
除了利用每月一次的书面思想汇报和集中教育以外, 根据矫正对象年龄、犯罪性质、性格特点的不同, 在集中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忽略的地方, 确立每周一为“谈心日”, 社区矫正人员主动打电话汇报自己的相关情况。谈心谈话以关心、激励社区矫正对象为目标, 工作人员与矫正对象之间通过真挚的感情交流解决思想问题。并且鼓励他们珍惜目前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多学习法律法规, 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要遵纪守法, 诚实劳动, 做知法、懂法的公民。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谈话教育, 要认真做好记录, 并根据谈话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及时修订矫正个案,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通过定期与社区矫正对象谈话, 了解他们的悔罪态度、工作与生活情况, 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的自我教育, 从而悔过自新。
二坚持思想教育不放松
针对青少年情绪易波动, 思想较为幼稚的特点, 把住矫正对象的思想关, 开展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教育活动, 加强思想矫正。严格管理不放松, 严格要求他们执行社区矫正的各项管理制度, 按时报到、按时思想汇报、按时参加公益劳动, 自觉遵守矫正纪律, 自觉接受社区矫正。坚持警示教育不放松, 积极开展以案说法等警示教育活动, 组织青少年矫正对象旁听案件审理, 为其敲响警钟, 预防重新犯罪。坚持鼓励学习、就业指导不放松。针对青少年矫正对象在学习、就业中遇到的困难, 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 确保为其提供学习、就业机会, 使其尽快能够走向社会, 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 切实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工作, 做到从思想上引导人、生活上关心人。
三增强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学法、懂法、守法意识, 增强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 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 司法所要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法制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矫正者们集中观看社区警示教育片, 还要对社区矫正日常每月报到制度、思想汇报制度、请假制度、集中学习、公益劳动、考核评议等方面作全面讲解, 并与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应遵守各项规定, 认真执行各项制度, 做到及时汇报、按时报到, 外出一定要经过批准, 在今后的日子里要积极改造, 配合司法所工作人员做好矫正工作。司法所还要与社区矫正对象签订公益劳动报到和重大节假日纪律告知书, 要求他们主动联系社区, 常怀感恩之心, 珍惜在社区服刑的机会, 摒弃不良行为和恶习, 多做公益劳动, 争取早日解除社区矫正, 顺利回归社会。通过集中学习培训, 有利于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综合法制意识, 营造一个正常有序的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
四建立心灵疏导机制
成立心灵疏导工作室, 接收社区矫正人员, 为矫正对象进行过心理测试, 对需重点关注对象开展个案心理辅导, 使一批被矫治对象顺利回归到健康轨道。
工作室可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师对社区矫正人员做心理测试和心理疏导, 重点对存在有暴力倾向的社区矫正人员和未成年人 (武校学生) 进行心理测评, 逐人建立心理档案,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依托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专业工作人员。对社区服刑人员不同成长轨迹、心理状况和社会危害程度逐人进行科学评估, 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疏导, 可以全面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素质、思想动态和身体健康指数等具体情况。有利于矫正人员更好地了解自己、加强自省, 有利于司法所根据矫正人员的特点制定教育改造方案, 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矫正、完善自我、健全人格、融入社会。工作人员通过综合分析结果为矫正对象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计划, 使服刑人员以健康心态平稳渡过服刑期, 对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 进行定期跟踪回访, 积累经验, 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观。
社区矫正集中教育 篇3
2013年12月27日
各位矫正对象: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培训会,其主要目的是警钟长鸣,提高大家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端正大家服从社区矫正的态度,使大家摆脱犯罪思想和旧的行为方式,树立新的道德品质和守法意识,成为一个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的人。
我镇自社区矫正工作试行以来(2012年3月30日交接仪式、2013年3月8日第一次集中培训),共接收监管社区服刑人员192人,其中期满71人,目前在册的还有121人。绝大多数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态度都比较好,能积极改造,按时报到,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
借这次集中教育培训学习的机会,我想对正在服刑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三点要求:
第一要端正矫正态度。在社区矫正期内,必须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福建省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办法(试行)》及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按时到司法所报到,自觉汇报思想动态,服从社区矫正办公室人员的教育和监管。社区矫正是一座“没有高墙、没有电网的监狱”,但并不意味着大家就可以放任自流,为所欲为,尤其是接受社区矫正后,你们必须严肃对待社区矫正
规则,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纪律。从去年至今,我们对一些社区矫正对象表现好,生活困难人员的家庭,协调相关部门给予解决低保,纳入危房改造范围等等,这些都是司法部门给予帮助你们解决的困难。当然,我们也对一些在监管过程中不按时报到、不进行思想汇报以及不服从监管等表现差的矫正对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训诫、警告等,所以大家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努力进行自我改造。
第二要引以为戒。你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一名正在服刑的矫正对象,要从内心深处反省因本人所犯的罪给社会和他人所造成的危害。虽然你们的过错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也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创伤甚至心理障碍,但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和家人亲属并没有嫌弃你们,对你们的未来仍然寄予厚望,不歧视不另眼看待,包容你们。所以请大家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义务和责任,不要放松自己要自我严格要求,珍惜政府给予的机会,千万不能重做犯罪的事。
第三要加强学习。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我想对你们说的是“失足未必千古恨,回头才会春满园”。虽然你们因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受到了法律的应有制裁,但是你们不能放弃自己,应该要把刑期当学期,努力学习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能 2
力,彻底矫正自己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为将来重返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社区矫正集中教育 篇4
2003年7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通知》中对社区矫正的概念做了明确界定:“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 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 在判决、裁定和决定确定的期限内,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6个省市的部分地区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5年“两高”、“两部”又颁布的《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 将社区矫正试点范围扩大到了全国的18个省 (区、市) 。
社区矫正是我国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一种司法制度, 它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产生, 目前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社区矫正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而我国的社区矫正还处于试点之中, 在前一阶段的试点过程中, 很多地区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和经验, 然而试点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大部分试点地区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并未与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区别对待, 特别是在针对未成年人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
我国民法规定, 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我国刑法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本文中所指的未成年人为十四到十八周岁的人。
社区矫正中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于处在社区矫正之中、罪行较轻的未成年犯罪人, 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教育资源, 对其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对其成长给与帮助的教育活动。
二、社区矫正中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 前提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中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社区矫正。处在社区矫正中的未成年人毕竟是曾经犯过罪的人, 虽然对于未成年人的改造我们应该秉承“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但是在实践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对未成年人的帮助, 也不应忽视惩罚的重要性, 让未成年犯罪人在惩罚中感受痛苦反思自己的罪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法。社区矫正的惩罚作用主要体现在:未成年犯罪人必须服从监督和管理, 他们的人身自由也要受到一定限制, 不能行使某些权利, 必须履行某些义务, 比如参加学习、接受教育、定期报告活动情况。
(二) 对象是罪行较轻的未成年犯罪人
社区矫正中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罪行较轻的未成年犯罪人, 对于罪行较严重的不适用社区矫正制度。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心理两方面逐渐由不成熟趋向于成熟的时期, 性格的可塑性强, 富有很强的潜在发展能力, 如果能够给与其恰当的教育, 他们被改造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此, 在对他们的矫正中教育者要多对他们进行思想开导, 多给与鼓励和帮助。教育者要根据未成年人心理特征, 运用相关的社会工作理念, 尊重未成年人, 肯定他们的地位, 让他们重拾信心, 同时根据社区中犯罪未成年人的各种特点, 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帮助有问题的未成年人矫正其不良行为和心理。使未成年人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重新认识自己。
(三) 性质是刑罚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中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是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 但非监禁刑也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区矫正刑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对社区矫正中的未成年犯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目的和方法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其教育目的首先是要改造未成年犯罪人的不良行为和心理, 防止他们再犯罪。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则具有更多的强迫性。
三、社区矫正中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 制度的不规范削弱了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 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显得越来越突出。现行试点文件只对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和任务进行了原则性规定;而在社区矫正的运作程序方面, 只提到公、检、法和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分工, 各自负责哪些工作, 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流程、各个阶段如何有序衔接、如何确定管辖范围等却没有具体规定。特别是关于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教育方面。针对其特殊性进行何种教育、在何处进行教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谁, 对不同的主体进行多长时间的教育现行法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制度的不规范造成教育者在工作中比较盲目, 工作缺乏效率。
(二) 经费投入的不足影响了教育者的积极性
由于社区矫正还处在试点阶段, 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资普遍偏低, 而他们是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以第一批参加试点的上海市为例, 在扣除公积金、养老金等四金后, 大专及以下学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资每月只有1500元左右, 本科以上学历的工资也仅为2000多元。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这样的工资标准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甚至于满足起码的生活需求都成问题。这使得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逐渐丧失, 很多高学历、高能力的能够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工作者大量流失。其他试点城市的情况同样也不容乐观。
(三) 重刑的传统导致了教育内容的片面性
我国自古就有重刑的传统, 广大老百姓嫉恶如仇, 整个社会对未成年犯罪人在思想上比较排斥。这导致我们对未成年犯罪人教育的目标基本停留在防止其再犯罪, 因此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偏重于法制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教育, 往往忽略了对未成年犯罪人心理的改造, 也很少注意到对其进行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注意到未成年人的犯罪有众多的原因, 包括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同样是受害者, 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接纳他们, 关爱和帮助他们, 给予他们更加完整有效的教育。
(四) 社区建设的相对滞后破坏了教育体系的完整性
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领域。我国的社区建设相对滞后, 很多社区都没有完整的组织结构, 社区结构比较松散, 社区居民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 对犯罪人在社区进行矫正往往比较排斥, 而真正的社区矫正不仅仅是将犯罪人放在社区中进行矫正, 而更应该是由社区来对犯罪人进行矫正, 应该有更多社区居民的关心和参与。由于社区矫正最重要的教育环境———社区建设的滞后, 使得社区矫正最重要的一个主体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的完整性。
(五) 教育者的非专业化使教育缺乏针对性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工作人员是由基层司法所、街道干部和部分从公安机关抽调的民警组成。基层司法所尽管建制齐全但人员数量少, 对地区治安状况特别是社区的情况了解不多, 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中可以发动的社会资源也十分有限;街道干部虽然已基本属地化, 多由本社区居民担任, 但一般来说他们年龄相对偏大, 难以与未成年人有效沟通, 而从公安机关抽调的民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工作热情和能力都难以保证。开展对未成年犯罪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面对的是一些行为有过错、心理有问题、人格有缺失的孩子, 仅仅是对其进行常规管理如开展面对面的个别谈话教育的难度就非常大。从事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社区矫正工作, 是一项集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等多学科知识、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已严重影响到了对未成年犯罪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社区矫正中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
(一) 以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为依托
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还很不完善, 没有一套健全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应该将社区矫正这种非监禁刑正式写入《刑法》中, 以解决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缺失问题。社区矫正法规要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适用范围、监督管理措施、保障体系、工作程序以及社区矫正机构和人员的设置、职责、权利和义务, 执法监督, 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根据实际再制定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条例, 增强社区矫正法的可操作性。除了修订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之外, 还应该制定一部《青少年刑法》和《青少年犯社区矫正法》等法律和法规进一步来界定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制度。在这些法律和法规中应当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刑罚种类和适用范围;适当扩大缓刑的适用范围;放宽减刑和假释的条件;对于未成年人的累犯应该区别对待;增加未成年犯前科消灭制度等相关制度。
(二) 加强经费保障
政府应加强社区矫正的经费投入, 还可建立社会捐资和捐助体系, 多渠道引入社会资金, 加强社区矫正经费的保障。有了资金的保证, 我们才能对现有问题进行一系列改进。在教育主体上, 一方面增加现有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者的待遇, 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给予其更多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另外要招募更多的具有各方面相关知识的专业教育人员, 充实社区矫正队伍。在教育环境和方法上, 要改善用于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教育的各种设施和设备, 引进各种先进教育方法, 多种教育方式相配合, 给予犯罪未成年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
(三) 建立合理的教育内容体系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在“社区矫正的任务”第2条中规定:“通过多种形式,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 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使他们悔过自新, 弃恶从善, 成为守法公民。”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但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矫正和知识以及技能教育也绝不能够忽视。有调查资料显示, 在未成年犯中闲散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1.2%。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往往会面临失学与未来就业问题。所以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中要注意加强未成年人的自身能力, 确确实实地让他们学会一定的生存技能, 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活动, 提高对未来的信心, 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四) 形成多主体的教育合力
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发挥不同教育主体的作用, 相互配合, 产生合力。专门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 招收各种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充实教育队伍,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有未成年犯罪人就读的学校应注意提高教师素质, 协调师生关系, 保证未成年犯罪人能在一个平等互助、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另外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教育者的聘用、管理、考核、激励机制, 提高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水平。家庭是未成年犯罪人主要的生活场所, 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未成年人投入更多的感情, 多了解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 多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 以期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强.社区矫正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07.
[2]、丁寰翔, 余建明, 陈立峰等.社区矫正理论与实践[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9.
[3]、张昱, 费梅苹.社区矫正实务过程分析[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4]、但未丽.社区矫正:立论基础与制度构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5]、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吴宗宪.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司法, 2004 (7) .
社区矫正集中教育 篇5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孟建柱在2014年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总结道:“10年来, 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初步确立,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机构和队伍得到加强, 社会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 取得了很好的监管教育帮扶效果。”[1]多年来, 广西崇左市和全国一道共同积极探索, 积累了大量的社区矫正工作经验, 特别是2012年该地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年”活动, 使该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促进该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 广西崇左市社区矫正工作并未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 仍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 尤其是没有建立适合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要决定。秦宜智同志在2014年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着重提出了:“拟推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等部委出台加强专门教育的政策文件, 进一步加强对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矫治工作。”[2]的特殊要求。可见, 建立科学规范的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体系对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刻不容缓。同时, 这也应成为广西崇左市社区矫正工作的首要任务。
2 广西崇左市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困境
2.1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标准的统一化困境
经调查, 广西崇左市制定了《崇左市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和《社区矫正档案》, 注重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的完善以及流程的规范。但在这些规章制度当中, 未能将未成年人视为特殊保护群体同成年人教育矫治区分开来, 形成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机制。广西崇左市确立扶绥县为“社区矫正规范年”试点单位, 突出了该县的示范作用, 但在具体的经验改进、分享和借鉴方面未能及时给出具体的指导和推广, 以强化该地区以点带面的能效。为了提升该地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该地曾组织司法行政人员到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进行“五项活动”专题培训, 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但是仍缺少对从业人员的日常化和系统化培训, 对于从业人员的上岗考核和中期考核也缺少量化指标。
2.2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目标的个体化困境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教育与管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及行为进行矫治, 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 促进未成年人再社会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广西崇左市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和管理。到目前为止, 该地区的管理工作已初成体系, 如该地区施行的分级管理与考核奖惩制度都已成功纳入其管理模式当中。对于矫正对象的教育工作, 该地也进行过多种尝试, 如崇左市中级人民法院到各地讲解法律法规并通过激励等手段促进矫正对象的思想转变。但该地区仍然忽略了对矫正对象, 尤其是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矫正群体的针对性教育和人性化教育, 使教育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除此之外,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目标还要能够培养社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 这一方面的工作也有待加强。
2.3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手段的信息化困境
广西崇左市按照《关于全面做好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 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促进该地区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取得了良好成效。此外, 该地区还针对地方实际, 推出了现代化社区矫正工作手机定位系统——“司法E通”——并将该系统应用到凭祥县、龙州县、宁明县、大新县和天等县的实际工作当中, 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但该地区的其他社区矫正工作, 尤其是教育矫治对象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潜力有待挖掘, 相关宣传活动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有待提高。除此之外, 该地区的信息化应用范围比较局限, 未能形成良好的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服务网络, 使教育矫治手段的信息化水平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3 广西崇左市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模式创新
3.1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标准统一化
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出台独立的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法律。作为市 (县) 级地区, 要认真领悟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精神, 充分重视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以该地司法行政机关为主导, 建立法定的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项目, 通过项目保障为该项工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尝试将工作经验同现有的社区矫正法律法规相结合, 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规范。同时, 完善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施行的监督体系, 确保相关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相关工作落到实处。除此之外, 要搭建市内各县的工作交流平台, 通过指导促进各县相互示范, 共同进步。
3.2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主体全民化
目前, 广西崇左市的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主体主要为该地区的司法行政部门。教育矫治主体范围的限制大大影响了其工作效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 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3]因此, 在此项工作中也应充分团结全体公民的力量, 以凝聚当地政府、社会团体、个体家庭、志愿者等组织和个人的教育矫治合力, 同时培养全体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其法律意识。有关部门要以宣传为主导, 结合交流、互助等方式, 消除公众对教育矫治对象的歧视与误解, 解除教育矫治对象的心理障碍和隔阂, 营造和谐友善的社区助人氛围。
3.3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服务人性化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过程强调改造性和恢复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教育矫治不仅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惩罚, 更加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因此,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矫治理念, 在管理中融入服务, 在教育中融入关怀。有针对性的建立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动态档案, 全面记录教育矫治对象的实际情况, 包括其家庭经济、社会关系、教育水平等方面的状况, 动态掌握教育矫治对象的心理及行为变化并结合未成年人教育规律为矫治对象提供相应的服务与帮助。应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成立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专职机构, 建立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帮扶机制, 设立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专职人员。
3.4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手段信息化
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手段信息化应用于教育矫治工作者和教育矫治对象两个方面。一方面, 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对教育矫治工作者进行常态化培训和阶段性评估, 以此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保证其工作完成质量。另一方面, 可通过电脑网络和移动终端对教育矫治对象进行教育矫治。如:通过订阅系统推送教育信息和服务信息;通过学习系统检测学习成果和思想动态;通过社交系统开设网上诊所, 实现在线疑难解答等。除此之外, 应建立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专业网站, 以此加强该地区同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如:分享示范性案例;互换工作学习心得;讨论重难点矫治对象教育措施等。
据统计, 2013年广西崇左市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为约为7.6%, 约低于前三年平均犯罪率的8.73%。虽然该项指标呈下降趋势, 但是, 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依旧高, 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仍然严峻。课题组抽取了1500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对象,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 10.6%的人表示身边出现过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其中, 大部分家庭环境比较差、所受教育程度较低、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大。近年来, 广西崇左市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做出了众多有益探索, 不仅加强了百姓对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认识和支持 (在调查范围内, 79.5%的人对崇左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有基本认识;65.7%对崇左市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表示赞同, 并能够接受配合;45.2%的人对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效果持认同态度。) , 也对该地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创新意义重大。但仍然存在着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标准统一化、目标个体化以及手段信息化的重重困境。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提出了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标准统一化、主体全民化、服务人性化和手段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希望以此为契机, 抛砖引玉, 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制度创新是保障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作为社区矫正的重点和难点为司法制度创新和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
参考文献
[1]孟建柱.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高教育矫正工作水平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G/OL].http://www.legalinfo.gov.cn/index/content/2014-05/27/content_5553163.ht m, 2014-05-27.
[2]秦宜智.2014年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全体会议讲话[G/OL].http://www.ccyl.org.cn/documents/ccylspeech/201404/t20140422_688411.htm, 2014-04-03.
【社区矫正集中教育】推荐阅读:
社区矫正教育07-07
江苏省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规定12-15
社区矫正制度08-24
社区矫正试题06-09
社区矫正机构08-28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服务10-02
社区矫正监管平台06-21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09-29
社区矫正档案制度12-21
社区矫正半年小结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