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主管论文

2024-09-21

会计主管论文(共8篇)

会计主管论文 篇1

一、引言

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项创新。自1998年起, 我国开始探索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而商业银行采用这种会计管理体制则是在2002年之后。通常而言, 商业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主要是指由管辖分行向基层机构 (支行) 委派会计主管。委派会计主管实行双线管理机制, 受派出行和基层机构的双重领导, 向派出行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机构负责人双线汇报。从人事关系上讲, 委派会计主管隶属于派出行;从激励约束机制来说, 委派会计主管的考核也由派出行负责。实践表明,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对于提高基层机构会计内部控制水平、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 银行会计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此背景下, 委派会计主管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 会计主管委派制在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必要性

(一) 有效实现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的分离和相互制约

以前, 银行会计人员容易受制于领导的授意和指使, 当原则问题与领导意见不一致时, 常常出现“顶得住的站不住, 站得住的顶不住”的现象, 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随大流, 缺乏原则性, 甚至出现相互勾结, 联合作案。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使会计主管的切身利益同受派行脱钩, 纳入集中统一管理, 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委派行负责, 从而确定了会计主管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 避免了行政干预, 有利于会计主管依法依规行使职权, 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的作用, 严格把好网点会计核算关,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 保障会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切实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会计委派制度是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是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会计管理、核算、监督、信息和财务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完善监督机制,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都将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实施委派制度对落实《会计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它融执法与监督为一体, 改变了财务执行浅谈会计委派制度的意义与监督脱节的局面, 把会计人员由被动监督转变为主动监督, 由事后监督变成事前和事中的监督, 保证了会计人员依法处理业务和提高了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 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

因委派会计主管的行政、工资关系由上级行统一管理, 减少了受派机构负责人对委派会计的影响, 保障了委派会计主管依法行使职权, 有效遏制“账外经营”、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维护了财经法规, 堵塞了管理漏洞。另外,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有利于清理一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委派会计主管对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 能够抛开畏难情绪, 积极组织清理, 客观公正地进行分析, 提出整改意见, 确保了资产质量的真实可靠。

(四) 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由于委派会计主管是面向系统内会计人员公开选拔、竞聘上岗, 可使一批业务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品质、工作作风及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脱颖而出。这些举措有助于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在营业网点营造一个“学业务, 比先进”的良好气氛。

三、会计主管委派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委派制作为加强外部会计监督的一种新的尝试,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会计主管委派制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是一些基层银行对会计委派制有抵触情绪, 认为限制了单位负责人财务审批权力, 触动了小集体利益;另一方面是一些委派会计主管认为自己只对上级行财会部门负责, 与受派行之间相对独立, 不能主动自觉地协调与受派行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委派会计主管得不到受派行的支持, 将很难顺利地履行职责、发挥会计监督管理的作用。有些营业机构的负责人认为有了委派会计主管, 自己就不用再操心内部管理的事情了, 当起了“甩手掌柜”;有些委派会计主管则认为委派制不过是“作秀”, 是“换汤不换药”, 怕管理严了会影响与受派机构人员的关系, 工作不敢大胆的抓、大胆的管。而基层营业机构人员则认为委派会计主管是支行下派的监督人员, 对其怀有戒备心理, 容易造成被架空的局面。

(二) 缺乏对委派会计主管的再监督机制

会计委派制赋予委派会计主管一定的权限, 但缺乏一个制约委派会计主管的机制, 从而使这一制度在制约普通会计人员的同时, 将风险集中到会计主管上。可能会发生委派会计主管与受派行之间的共谋, 或单独违规违法操作等情况, 使会计监督产生盲点。

(三) 委派会计主管的定位不明确、职责交叉

委派会计主管通常受委派行和受派行双重领导, 其自身的双重角色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多头管理问题, 工作协调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委派会计主管受上级委派部门领导, 导致营业网点负责人管理意识淡化, 一味地依赖于委派会计主管, 营业网点大小事均交由委派会计主管负责, 弱化了其监督管理职责的发挥。另一方面委派会计主管又受受派行负责人领导, 使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削弱了规范内部管理、依法合规经营的制度执行力。

(四) 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委派会计是优中选优, 但业务技能参差不齐, 影响其履行会计监管职能;此外, 一些委派会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存在不坚持原则等现象, 这都会制约会计委派制的有效实施。会计主管委派要求会计工作从单纯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发展。因此, 作为一个委派的会计主管必须具备合格的政治条件、会计专业水平及领导组织协调能力, 是一个能力较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比较少, 大部分会计主管是业务素质强、管理水平弱, 如果前两个条件差一点, 通过后续管理和继续教育还能弥补提高, 而领导组织能力是个人自身的经验积累, 仅靠继续教育难以立竿见影。而目前对委派的会计主管的管理存在严重的重业务轻思想倾向, 容易导致委派会计主管的不作为, 造成会计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甚至出现以权谋私的行为。

(五) 对受派的会计主管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委派的会计主管是基层营业机构防范业务风险和案件的第一道关口, 在当前不断加大的内控要求之下, 他们要比其他人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目前尚未有较好的制度来明确其与风险相对应的待遇, 致使个别委派的会计主管感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严格照章办事不如做个老好人, 从而客观上形成了一派了事、工作照旧的被动局面。比如由于各营业机构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和经营效益各不相同, 如果把委派的会计主管纳入受派机构考核, 则工作相同待遇不同, 不合理;如果按统一固定标准执行, 则势必形成吃“大锅饭”的现象,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几点建议

鉴于目前委派会计主管工作的差距, 笔者就进一步完善会计主管委派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 稳妥务实地深化会计主管委派制改革, 不搞“一刀切”

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会计管理方式的创新, 理论与实践都处在探索阶段, 推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应采取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方式, 不断研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 及时加以推广;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 稳步推进。而委派会计主管也应在工作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而不是僵化的执行, 切忌漠视受派行网点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 应根据基层营业机构的业务规模, 选择不同的管理形式, 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 从而保证会计委派向纵深化发展。

(二) 完善会计主管委派制的配套措施

重视与会计委派制工作有关的各项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会计主管选拔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轮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按月召开例会制度等, 加强委派会计主管的后续管理。另外必须加大对委派会计主管工作情况的再监督, 上收部分委派会计主管管理权限, 试点在一级分行对省会城市委派会计主管的集中管理, 在一级分行层面组织对委派会计主管的考核评选, 奖励先进, 督促后进。

(三) 处理好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人事、会计、计财、各银行、结算、信贷等部门。因此, 需要上级部门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在会计主管委派制中的职责, 既要避免多头重复管理, 又要避免管理盲点和相互推诿。

(四) 全面提高委派会计主管的业务和政治素质

随着建设银行业务转型和机构转型力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内部机制、管理理念的变化, 都要求委派会计主管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提高业务和政治素质。因此, 需要对委派会计主管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政治学习, 以促使其积极转变工作理念, 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业务水平, 切实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五) 建立健全委派会计主管的激励机制

委派会计主管既是管理岗位, 又是技术岗位, 同时具备前台监督职责, 工作责任重、风险大、工作量大, 应本着“多劳多得”、“风险与报酬相匹配”的原则, 建立健全委派会计主管的激励机制, 体现其贡献价值。一是制定一套委派会计主管履岗能力、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为主监督职责等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并与工资挂钩;二是调整委派会计主管绩效分配机制, 将激励工资向内控管理好、业务量大、业务品种全面的营业网点倾斜, 切实调动委派会计主管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 提高对会计主管委派制的认识, 明确委派会计主管的责任

首先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委派会计主管与委派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其次, 建立委派会计主管考评制。委派单位根据委派会计主管的工作实绩、职工评议和领导审核, 对其工作进行全过程考核, 任期内是否认真执行财务会计制度, 对勇于抵制和纠正违背财务会计制度行为的, 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称职的要及时更换;第三, 实行委派会计主管工作例会制。委派单位要定期召开委派会计主管工作会议, 总结交流经验, 进行政策性法规学习和业务指导, 全面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摘要:会计主管委派制是发达国家公司、政府机构和公益性组织内部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监管制度, 是资产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对提高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会计内控水平、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文章结合建行会计委派制的实践, 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建行会计委派制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第11期

[2]王劲华《浅议商业银行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韩曙光李莉《商业银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探讨》《金融会计》2004年第5期

[4]杨军芳《谈商业银行会计委派制》《财会月刊》2006年第3期

[5]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会计主管论文 篇2

一份规范性的个人简历可以使用范围更广,在现实中不少人编写个人简历,并非之投递给一家公司。求职者以规范化的要求来写个人简历,可以被录取的几率更大,而且规范的个人简历要修改也比较容易。总结来说编写个人简历需要遵守简历的规范,不过并非写简历就要千篇 一律,求职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求职意向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会计专业会计主管简历范文,更多相关资料请点击(/jianli),关注杂文栏目。

个人信息

yjbys

目前住地:海珠区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海珠区身 材:165 cm 55 kg

婚姻状况:已婚年 龄:32

诚信徽章: 人才测评: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手 机:

电子邮件:/jianli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财务/审计/税务、

工作年限:7职 称:初级

求职类型:均可可到职日期:一个月

月薪要求:4500~6499元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广州 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广东轻工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起止年月:-08 ~ -05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所属行业:贸易/进出口

担任职务:会计

工作描述:ERP上记账,税控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抄税清卡、网上申报纳税;负责二级出口贸易公司一般纳税人全盘外帐处理和出口退税数据录入普金系统并申报纳税

离职原因:要兼顾家庭

公司名称:广东益建集团起止年月:-04 ~ -09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会计主管

工作描述:负责集团下属五家公司全盘对外账务处理,金蝶入账出报表,进项发票扫描、网上认证、增值税发票开具、增值税申报等。组织编制公司收支计划与成本费用计划,监督日常财务制度执行,监督各项业务借款报销工作,

和专管员沟通税务处理,督促每年工商和机购代码证等证照年审。员工社保及公积金办理,公司证件年审等公司财务业务

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离职原因:怀孕生宝宝

公司名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起止年月:2009-07 ~ 2011-03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所属行业:制药/医疗

担任职务:财务

工作描述:基本原始单据和财务数据处理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美锐电子科技公司(MERIX)起止年月:-07 ~ -12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担任职务:会计

工作描述:MERIX 是中美合资美国上市公司,需配合国内税局的一些审查工作,负责ERP财务实施模块的实施工作,日常账务处理,员工报销费用审核,凭证编制与登帐,编制费用预算表,月结埋数和香港同事核帐,配合车间主管盘点,使用一般商业英文电邮,看懂一般商业英文发票和单据。熟练操作运用EXCEL,懂得ACCESS表运用,ERP系统)。开具发票,系统数据处理等,交各类固定格式的财务报表、资金预算表、收支执行情况表

离职原因:在广州结婚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财经职业学院(现并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最高学历:大专获得学位: 大专毕业日期:2006-07-01

所学专业:会计第二专业:

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09-07广东省财经职业学院(现并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注册会计会计证,会计初级职称,中级会计电算化,全国实用英语三级A。

语言能力

外 语: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工作能力

懂一般纳税人税收策划、税务帐及内部控制;存货盘点.编制凭证、登记账薄、核对企业内部资金往来,编写各种财务报表及公司内部预算表;

操作过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普金系统

懂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电子申报等系统操作;

懂公司年审、年检、工商、税务、银行、社保、等外部协调工作;

熟练操作运用EXCEL,操作过出口外贸企业的ERP系统,熟练操作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操作过普金出口退税系统

熟悉新企业注册、变更、注销等手续

看懂一般英文电邮,商业英文发票和单据。

工作细心严谨,严守机密,坚持原则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已婚已育,广州市户口,因接幼儿园宝宝希望找可接受下午四点下班财务工作,从事会计七年,持《会计从业资格证》、《全国会计师初级职称》、《中级会计电算化》等证件,操作过外贸企业ERP财务模块和普金出口退税系统,熟练运用金蝶KIS等多种财务软件,能完成一般纳税人整套帐目的处理。为人积极乐观,能客观冷静地处理问题,责任心强。待人友好,真诚,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

七年工作中积累如下经验:

懂一般纳税人税收策划、税务帐及内部控制;存货盘点.编制凭证、登记账薄、核对企业内部资金往来,编写各种财务报表

操作过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普金系统

懂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电子申报等系统操作;

懂公司年审、年检、工商、税务、银行、社保、等外部协调工作;

熟练操作运用EXCEL,懂得ERP系统运用,熟练操作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

熟悉新企业注册、变更、注销等手续

看懂一般英文电邮,商业英文发票和单据。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论事业单位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篇3

一、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原因

在经济社会的实践中,由于作为国有资产产权所有者的上级主管事业单位(即委托人)与作为国有资产具体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即代理人)的下级事业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而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代理人的行为目标与自己的行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一致,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会计主管委派制就是促使事业单位治理结构中权力制衡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强化行政管理,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实施有效监督,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事业单位,尤其是知名学校、医院等纷纷设立分支机构,确实存在着如何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问题,会计主管委派制因而成为其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实施实时监督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意义

上级事业单位向基层事业单位派驻会计主管,一方面可以对基层管理者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其管理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两者在信息、风险等方面的不对称,维护委托方的权益。其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践表明,多数虚假报表是在控制者和管理者的授意下产生的。为何虚假报表和报告总是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其监督弱化所造成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须标本兼治。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基层事业单位的一切重大财务收支、资金调拨以至重要的运行决策都必须有会计主管的审核认可,会计主管对有关原始单据的审核,犹如在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之间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政部有位领导讲过一句话: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说明了监督的必要性,它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有利于上级事业单位快捷地获取基层事业单位的信息

在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制度下,上级事业单位获取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在会计年度终了由基层事业单位按年报提供的,因而上级事业单位的决策层只能靠披露的会计报告来了解和判断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而对于其营运情况和一些隐性问题或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滞后的监督往往失去了管理的意义,尤其对于故意弄虚作假的问题,常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从制度设计上保障了会计主管进入基层单位的决策层,参与制定重大事项和财务计划,实时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快捷地为上级决策层提供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三)有利于降低管理和监督成本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除了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主管能将基层事业单位弄虚作假的问题及时制止,防范于未然。对于制止不了的问题,能够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便于上级单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大大降低管理和监督的机会成本。

(四)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能够让受派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与上级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加紧密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联络与报告制度,上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受派单位的财务动态能及时掌握,对不恰当的做法能及时加以指导,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有利于更有效地执行各项财经制度

由于基层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经制度的熟悉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执行各项财经制度的自觉性不高,因此,通过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能够强化受派单位执行各项财经制度的自觉性,规范其财务收支行为,减少财务风险。

三、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办法

会计主管委派制作为一项制度,必然要有其可操作性,概括起来有以下具体实施办法:

(一)明确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模式

采用会计主管委派制,委派的会计主管实行上级事业单位与受派单位双重领导的管理摸式。委派的会计主管一方面要就受派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向派出单位负责,发现任何危害国家利益和其他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要及时向派出单位报告;另一方面,要负责对受派单位的会计业务和财务人员的管理,日常具体财务会计工作向受派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对受派单位负有监督和服务职责。

(二)明确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

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可以是成立的专门管理机构,也可以是由派出单位的会计部门,负责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统一管理。选派的会计主管必须素质较高、有较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编制情况、人事关系、工资福利、业务考核等应当进行统一管理。

(三)赋予派出会计主管相应的责权

要从制度上明确派出会计主管在受派单位的身份与定位。为了突出派出会计主管的监督职能,便于其顺利行使监督职能,应当规定派出會计主管列入受派单位的决策层,有权参与受派单位财务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实施,全面负责受派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派出会计主管在服务于受派单位的同时对派出单位负责,对受派单位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对受派单位领导执意违规的行为有责任向对派出单位及时报告。

(四)给予派出会计主管的利益保障

在明确派出会计主管责权的同时,要对派出会计主管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利”的方面给予保障,为保证派出会计主管工作的独立性,有效行使监督职能,其工资、福利待遇宜与受派单位脱钩,由派出单位统一考核发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

为确保委派制的落实到位,加强后续管理和可操作性,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的配套制度:

1、选拔制度。拟派出的会计主管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任职资格,具备较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德才兼备的人员,经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合格后,由派出的事业单位领导批准后确定。

2、培训制度。派出的会计主管作为受派单位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责任重大,必须具备扎实过硬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派出的会计主管进行派出前的培训,派出后的后续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知识、政治思想及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培训,不断提高派出会计主管的思想道德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述职制度。派出的会计主管在年度终了或规定的时间以及离职时,应向其归口的管理机构详细报告工作情况。述职报告经受派单位负责人和派出的管理机构双方签署意见后作为其业务档案。

4、报告制度。可分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制度规定派出的会计主管按季或半年定期向其归口的管理机构作书面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定派出的会计主管对所在受派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否则追究职责。

5、业绩考核制度。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应制订科学的考核办法,对派出的会计主管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遵守会计法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情况。年度考核必须有书面考核结论,进行定性评价(如优秀、称职、不称职),以此作为对其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依据。

6、奖惩升迁制度。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应制订明确的奖惩升迁制度。按照考核结果以及有关的审计情况,对于工作出色、考核优秀的派出会计主管,给予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以至晋升;对于考核不称职以及所在受派单位财务审计发现问题的派出会计主管,给予经济处罚、不予续聘和解聘。

7、交流轮换制度。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机构应制订相关的交流轮换制度,对派出会计主管的工作岗位进行有计划轮换,促进其横向和纵向交流。

8、离任审计制度。派出的会计主管在受派单位任职期满离任时,必须进行离任审计。派出会计主管对违纪违法行为不抵制、不报告甚至与受派单位串通一起实施其他违法乱纪行为者,视情节给予教育、调离、撤职、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理。

刍议基层银行会计主管工作制度 篇4

其一, 会计主管对重大会计事项的审批流于形式。一些会计主管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 或其他工作耽搁, 对一些重大的会计事项的审批不是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而是采取事后补签, 从而造成管理上严重失控。此外, 自制凭证, 账、表、簿上的会计签字为会计主管签章, 会计印章的加盖大部分为象征性的事后补盖, 而事后监督对每天的检查内容仅通过票据的表面现象, 并不能真正辨明事前或是事后加盖印章。

其二, 会计主管职责范围实际是关于会计出纳的监督, 对于基层行的财务制度执行似乎与会计主管无关。尽管目前大部分单位实行的是费用报账制, 但作为一名基层行的会计主管, 财务与会计实际是息息相关的, 片面地撇开财务谈结算是不切实际的。监管人员检查力度不够, 质量不高, 采取措施不当, 管理不力, 在一定程度上给内控管理造成了隐患。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 会计主管对业务的检查涵盖了会计出纳工作的方方面面, 但在具体实施中, 检查内容不够全面, 基本上侧重于日常的会计凭证的要素, 账表的核对, 对系统日志、登记簿记载的内容检查核对, 尤其对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未引起重视, 没有进行认真细致地登记和分析。

其三, 会计主管精神压力大, 有畏难情绪。根据会计主管的职责内容, 会计主管既要对本部门的负责, 又需对上级行结算部门负责, 其工资待遇与监督行息息相关, 缺乏监督的独立性。

为了加强基层机构内部管理,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采取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举措如下:

第一, 赋予会计主管一定职责和权利是保证会计主管顺利开展工作的保证。工作上受委派行和受派行双重领导。实行上级行委派, 其经济待遇由上级行统管, 除了正常的工作关系外, 不与用人单位发生任何利益关系。同时将基层行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行, 使上级行能够直接、快速地得到第一手资料, 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改进工作作风。缺点是会计主管虽然代表委派行, 易使受派行单位负责人产生被监控、自主权受限制和不被信任感, 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 使会计主管陷于“尴尬”境地。

第二, 会计主管应狠抓制度落实, 加大现场监督力度。当前银行内部自上而下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但事故仍有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制度不落实。规章制度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人们提供具体的行为方式、准则和规范;二是使人们遵守并执行这些行为方式、准则和规范。规章制度是否发挥应有的效力和作用, 取决于是否有规章制度和人员予以遵守。如果制度和行为“两张皮”, 则规章制度将失去应有的效力和作用。这不仅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更需要会计主管不徇私情, 敢于坚持原则, 作风正派, 奉公守法, 坚决杜绝违章操作, 有法不依, 有章不循的现象。

第三, 定期主办会计主管培训班, 不断加强其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教育。二级分行应定期主办培训, 努力提高会计主管的综合素质。会计主管工作的好坏对于其所在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计主管要洁身自好, 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 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层出不穷的新业务, 自觉主动地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并组织实施本行财务会计人员一起学习, 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会计主管参与受派行的财务预算编制、财务资源的分配以及职工薪酬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作为会计主管, 不只是简单的结算会计, 更应熟谙国家财经法规和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银行经营管理、财务会计等基本理论知识。

会计主管论文 篇5

一、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 财务监督职能缺失

当前企业对其下属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或者会计人员并非将有效的管理真正的予以实行, 会计人员的福利、工资以及人事等等, 均是由其所属企业所掌控的, 进而使得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履行中, 其职责权限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二)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会计核算不规范

正是因为下属企业的会计人员地位和利益, 企业会计核算中的章程规定, 下属单位无法较好的贯彻, 这使得会计报表与会计核算无法真实的将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反映出来。

(三) 资金浪费、分散和沉淀严重

下属公司随意开设银行账户, 资金大量的闲置或者分散, 对企业的统筹调配是极为不利的, 对资金使用效益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以上诸多方面的原因, 如何使用及管理好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 促使会计人员为企业管理经营更好的服务, 并且将会计监督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 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企业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依法推行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非常重视及强调会计监督。不仅规定要求各个单位应当构建完善的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而且还强调实施外部监督检查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 进而将内外部互相配合且完整的会计监督系统建立起来。《会计法》的依法执行, 需要大力的鼓励企业对财务主管委派制加以推行及落实。

首先, 企业委派财务主管向分公司和子公司, 主要是针对当前企业的改革情况,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以及资产流失, 保证最大化的企业整体效益, 实行强而有力的会计监督制度。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目的是从会计专业的角度, 来控制与监督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行为。就当前的具体情况而言, 财务主管对于资产流失的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改善、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完善、资产增值保值的保证等, 均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其次, 实质上财务主管委派制对分公司及子公司是外部的一种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法》明确的规定, 企业的会计人员具备着双重职能作用, 也就是会计监督职能与会计核算职能。但是, 在许多的企业当中, 却没有真正的充分的发挥出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职能, 其原因就在于财务主管决定着会计人员发挥监督职能的质量水平。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领导着财务主管, 因而此时的会计监督便属于一种内部监督。而分公司及子公司的财务主管如果是由母公司予以委派便有着较大的不同, 经委派财务主管进入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监事会亦或是理事会, 属于外部的人员, 有效的防止了会计监督中的尴尬局面。所以, 财务主管委派制使得企业加强了对分公司、子公司的外部监督。

再次, 财务主管委派制监督的是整个会计过程, 不但有助于会计监督效果的提高, 有助于实时控制会计监督效果, 而且还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约束及监督经营管理者的作用。

《会计法》指出, 单位负责人要负责本单位会计资料及会计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公司法》规定, 经理要负责董事会, 同时还在职权行使中指出, 经理有权力提请解聘或者聘任财务负责人、公司副经理。由此可知, 要求单位负责人要切实的对法律负责, 而其他人员则对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负责人负责;会计人员、总会计师和财务负责人由单位负责人任用, 均为企业内部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 会计人员以财务信息提供的形式参与且服务企业经营管理, 其在经济与组织方面依赖于经营管理者。所以, 会计人员并非具有监督经营管理者的职能作用。

监督主体为会计人员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具体是监督内部经办人员的行为。即便是《会计法》中明确规定, 企业的会计人员有权力纠正或拒绝不合法及不真实的原始凭证;有权力根据职权或者拒绝办理违反制度、法律的经济事项;有权力根据国家的会计制度对会计事务加以独立处置。这便为会计人员对会计责任的履行提供了法律保护, 并且有利于约束经营管理者。然而, 政治地位却是由经济地位所决定的, 如果是由内部会计人员来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 则并非具备操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这会导致会计监督陷入尴尬局面。由企业委派财务主管, 这样财务主管便属于外部人员, 直接由企业领导, 由企业来决定财务主管的工资福利待遇, 并且由企业负责评价与考核财务主管的业绩, 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并非有被领导和领导的关系存在, 具备着较强的独立性。所以, 财务主管不会处在受胁迫的地位, 不存在与经理人“合谋”的动机且不受经理人控制。

三、完善财务主管委派制的有效措施

(一) 强化财务主管的约束激励机制

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实行, 使得新的代理委托关系产生, 并且还导致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出现。企业不可以简单的假设财务主管是真正的利他主义者, 能够及时的反馈及掌握信息。其关键就是要像其他代理委托问题的解决一样, 也设计出约束激励的一套完整机制。对于财务主管的报酬而言, 应当实施固定工资加奖金的模式, 而不应当采取与分公司、子公司经营管理成果挂钩的模式, 由企业来承担财务主管的福利待遇和劳动报酬等。在制度章程中, 应当明确的指出, 不允许财务主管收受任何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经济利益, 还要承担相应的失职责任。除此之外, 要将财务主管诚信信息库建立起来, 以此提高财务主管的竞争意识和声誉, 并且有利于避免“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风险的发生。

(二) 明确财务主管的职能

财务主管不仅代表的是企业派驻分公司、子公司, 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会计监督, 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因此而会受到影响呢?详细的来讲, 财务主管所具备的职能不应当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正常的实行自主权带来阻碍。所以, 应当将财务主管的职能合理的加以界定, 将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财务主管二者间的合作关系正确的处理。财务主管的主要职责为:及时制止、纠正可能导致资产损失以及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活动, 必要时要报告给委派机构;督促企业对相关财经法规、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领导会计人员对职权依法加以行使;审核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承担企业构建完善的会计管理监督制度和内部财务制度的责任;参与重大的经营方案、预算、计划, 并且监督相应的执行情况;向委派机构定期报告财务状况和资产运作情况。所以, 加强对分公司和子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是财务主管委派制的一大核心内容, 并且避免违规操作, 弄虚作假, 不会引发新矛盾, 也并非会干预企业的经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财务主管委派制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均是十分重要,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还影响着企业投资决策是否正确。所以, 企业应当真正的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 通过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来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并且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及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进而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摘要:近些年来以来, 随着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 各类企业集团相继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广泛的涉及到了各种经济类型与各个行业, 企业集团所具备的规模效益、整合效应和资源优势等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然而, 在企业集团扩张的过程中, 却普遍存在着轻管理、重投资的不良现象, 对所属公司管理失控, 尤其是财务管理失控, 既降低了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 又导致了资产流失。所以, 企业应当尽快的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 并且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对下属公司的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管理及发展, 详细的论述了财务主管委派制及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希望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务主管委派制,会计监督,企业

参考文献

[1]李晓青.论企业集团的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利与弊[J].中国经贸, 2008 (15) .

[2]刘培.浅析集团公司财务主管委派制度[J].交通财会, 2009 (06) .

[3]刘宇红.完善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对策建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 (11) .

论事业单位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篇6

一、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原因

在经济社会的实践中, 由于作为国有资产产权所有者的上级主管事业单位 (即委托人) 与作为国有资产具体的控制者和管理者 (即代理人) 的下级事业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因而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代理人的行为目标与自己的行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一致, 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会计主管委派制就是促使事业单位治理结构中权力制衡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强化行政管理,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实施有效监督, 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事业单位, 尤其是知名学校、医院等纷纷设立分支机构, 确实存在着如何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问题, 会计主管委派制因而成为其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实施实时监督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意义

上级事业单位向基层事业单位派驻会计主管, 一方面可以对基层管理者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规范其管理行为, 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两者在信息、风险等方面的不对称, 维护委托方的权益。其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践表明, 多数虚假报表是在控制者和管理者的授意下产生的。为何虚假报表和报告总是屡禁不止, 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其监督弱化所造成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必须标本兼治。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基层事业单位的一切重大财务收支、资金调拨以至重要的运行决策都必须有会计主管的审核认可, 会计主管对有关原始单据的审核, 犹如在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之间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 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政部有位领导讲过一句话: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说明了监督的必要性, 它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 有利于上级事业单位快捷地获取基层事业单位的信息

在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制度下, 上级事业单位获取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在会计年度终了由基层事业单位按年报提供的, 因而上级事业单位的决策层只能靠披露的会计报告来了解和判断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而对于其营运情况和一些隐性问题或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 滞后的监督往往失去了管理的意义, 尤其对于故意弄虚作假的问题, 常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是从制度设计上保障了会计主管进入基层单位的决策层, 参与制定重大事项和财务计划, 实时进行有效监控, 及时快捷地为上级决策层提供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三) 有利于降低管理和监督成本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除了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主管能将基层事业单位弄虚作假的问题及时制止, 防范于未然。对于制止不了的问题, 能够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 便于上级单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 大大降低管理和监督的机会成本。

(四) 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能够让受派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与上级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加紧密联系, 通过各种形式的联络与报告制度, 上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受派单位的财务动态能及时掌握, 对不恰当的做法能及时加以指导, 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 有利于更有效地执行各项财经制度

由于基层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经制度的熟悉掌握水平参差不齐, 甚至执行各项财经制度的自觉性不高, 因此, 通过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能够强化受派单位执行各项财经制度的自觉性, 规范其财务收支行为, 减少财务风险。

三、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办法

会计主管委派制作为一项制度, 必然要有其可操作性, 概括起来有以下具体实施办法:

(一) 明确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模式

采用会计主管委派制, 委派的会计主管实行上级事业单位与受派单位双重领导的管理摸式。委派的会计主管一方面要就受派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向派出单位负责, 发现任何危害国家利益和其他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要及时向派出单位报告;另一方面, 要负责对受派单位的会计业务和财务人员的管理, 日常具体财务会计工作向受派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 对受派单位负有监督和服务职责。

(二) 明确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

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可以是成立的专门管理机构, 也可以是由派出单位的会计部门, 负责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统一管理。选派的会计主管必须素质较高、有较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编制情况、人事关系、工资福利、业务考核等应当进行统一管理。

(三) 赋予派出会计主管相应的责权

要从制度上明确派出会计主管在受派单位的身份与定位。为了突出派出会计主管的监督职能, 便于其顺利行使监督职能, 应当规定派出会计主管列入受派单位的决策层, 有权参与受派单位财务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实施, 全面负责受派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 派出会计主管在服务于受派单位的同时对派出单位负责, 对受派单位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 对受派单位领导执意违规的行为有责任向对派出单位及时报告。

(四) 给予派出会计主管的利益保障

在明确派出会计主管责权的同时, 要对派出会计主管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利”的方面给予保障, 为保证派出会计主管工作的独立性, 有效行使监督职能, 其工资、福利待遇宜与受派单位脱钩, 由派出单位统一考核发放,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 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

为确保委派制的落实到位, 加强后续管理和可操作性, 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的配套制度:

1、选拔制度。

拟派出的会计主管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任职资格, 具备较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 德才兼备的人员, 经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合格后, 由派出的事业单位领导批准后确定。

2、培训制度。

派出的会计主管作为受派单位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 责任重大, 必须具备扎实过硬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派出的会计主管进行派出前的培训, 派出后的后续教育,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知识、政治思想及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培训, 不断提高派出会计主管的思想道德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述职制度。

派出的会计主管在年度终了或规定的时间以及离职时, 应向其归口的管理机构详细报告工作情况。述职报告经受派单位负责人和派出的管理机构双方签署意见后作为其业务档案。

4、报告制度。

可分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制度规定派出的会计主管按季或半年定期向其归口的管理机构作书面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定派出的会计主管对所在受派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 否则追究职责。

5、业绩考核制度。

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应制订科学的考核办法, 对派出的会计主管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遵守会计法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情况。年度考核必须有书面考核结论, 进行定性评价 (如优秀、称职、不称职) , 以此作为对其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依据。

6、奖惩升迁制度。

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应制订明确的奖惩升迁制度。按照考核结果以及有关的审计情况, 对于工作出色、考核优秀的派出会计主管, 给予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以至晋升;对于考核不称职以及所在受派单位财务审计发现问题的派出会计主管, 给予经济处罚、不予续聘和解聘。

7、交流轮换制度。

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机构应制订相关的交流轮换制度, 对派出会计主管的工作岗位进行有计划轮换, 促进其横向和纵向交流。

8、离任审计制度。

会计主管论文 篇7

2013年12月18日, 财政部以财库[2013]218号印发《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该《制度》分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科目、财务报表、附则10章46条,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2月6日财政部印发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财预字[1998]49号) 予以废止。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 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部门决算是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 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 也是编制预算、实施科学收支管理的基本依据。通过近年的部门决算编制工作, 我们发现一些行政主管部门的会计核算既包括行政单位本身, 又含其下属事业单位, 同时执行两套会计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 现进行探讨改进措施, 以达到规范核算, 加强管理的目的。

一、现在执行两套会计制度的原因

(一) 执行单一会计制度不适应某些单位的实际情况

1999年财政部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撤销预算外资金账户, 将预算内外资金纳入一套账进行会计核算, 执行单一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或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然而一些行政主管单位的会计核算不仅包括行政机关本身, 而且含所属事业单位, 既有行政经费, 又有事业经费, 只好同时执行两种制度, 分别反映所属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使用单一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会计事务。

(二)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简单, 不能准确反映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 只能执行两套会计制度

由于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与市和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往来增多, 如行政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比例上缴, 上级单位也对下级行政单位进行经费补助, 而目前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没有“上缴上级支出”以及“上级补助收入” (或对附属单位补助) 这样的科目来反映这两类款项往来,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上述业务时, 运用会计科目混乱, 不能正确反映其资金动向。

(三) 现行的部门决算报表从设计思路与编制方法上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分开核算

比如报表封皮中的单位性质选择了“行政单位”, 会计制度选择“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在填制基本数字表、支出明细表及资产负债表时, 如果出现了事业机构、事业支出及资产负债表事业部分, 报表就会提示发生逻辑性错误。

二、存在的问题

(一) 一个单位同时执行两套会计制度, 单位要设两套账, 核算不方便, 工作量增加, 不易管理, 给查账工作也带来了不便。由于预算单位收入的多元化, 有的单位牵强附会地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有的干脆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执行情况看, 不够规范、统一, 会计人员对此意见颇多。

(二) 一个单位同时执行两套会计制度, 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预算单位的日常支出分为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 支付时不能体现出哪些支出是行政单位主管部门本级的支出, 哪些是所属事业单位的支出, 为了与之相对应也要求执行一套会计制度。

(三) 一个单位同时执行两套会计制度与人民银行规定的一个预算单位只能开一个基本账户, 一个法人印鉴不符。人民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 单位开立财政授权支付零余额账 (即基本存款账户) , 办理财政授权支付业务。预算单位在零余额账户之外只能设立一个一般存款户, 依法办理与其它单位资金往来业务及不能纳入财政零余额账户办理的其他结算业务。

三、改进的建议

单位填制部门决算时的口径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资金和财产都应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因此, 各预算单位原则上应执行一种会计制度、编报一套单户报表, 不能同时编报两套单户报表。

对于暂时无法合并报表的行政单位, 可暂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编报一套单户报表 (单位固定资产、机构人员等在此反映) , 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编报一套经费差额表, 然后对两套报表做节点汇总, 以完整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

但在实际执行中也有诸多不便, 因此建议:

(一)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二为一, 统称为“预算单位会计制度”

1998年起实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对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行为, 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行政单位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综合改革的深入, 加之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化, 现有的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和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 因此, 必须“合二为一”, 制定一套预算单位会计制度。那么怎样建立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呢?

首先要解决事业单位经营收支的核算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政府逐步退出市场竞争领域, 政府职能转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随着单位职能的转变逐渐深入, 所从事行业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应该尽快与政府脱钩, 由市场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这些单位应该采用企业会计制度来核算日常财务活动。除此以外, 用财政拨款开展职能活动的行政、事业单位均应采用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

其次是要解决会计科目的统一问题。原有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设置较粗, 难以满足核算细化的需要;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也不尽科学、合理。将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暂付款”和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其他应收款”合为“其他应收款”一个科目, 将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暂存款”和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其他应付款”合为“其他应付款”一个科目;将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结余”和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结余”合为“行政事业结余”一个科目;将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库存材料”和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材料”合为“材料”一个科目;其他科目不变化。

(二) 扩大权责发生制的范围

收付实现制一直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会计基础, 它虽然能客观地反映机关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 但随着经济事业的发展, 收付实现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造成会计信息不够全面, 不符合实际。比如尚未结清的工程款等。因此建议扩大权责发生制的范围。

(三) 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

电算化处理要保证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政府采购系统、预算编制系统的对接。会计电算化系统应通过科目编码设识别自动选择记账系统, 对于不影响预算收支的经济业务, 直接计入财务系统, 会计期末, 电算化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各种会计报表。

(四)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培训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会计人员长期习惯于收付实现制, 对于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较长陌生。相比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更加复杂, 对政府部门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较低成为政府会计改革巨大的障碍。为了顺利推进改革, 需要加强政府部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为改革的推行奠定技术基础。

(五) 相应调整会计管理体制

合理地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并保证其独立性, 充分发挥两个系统的预算监督和财务监督作用, 保障整个会计系统的协调运转, 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2].部门决算填制说明

会计主管论文 篇8

一、现阶段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财务部门监管职能没有得到发挥。现阶段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对其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或者是会计人员并没有实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会计工作人员的福利、工资等均由其所属公司掌握, 使得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时候, 其职责权限方面受到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作用。

第二,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会计部门没有履行好自身责任, 致使会计统计、结算工作失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下属企业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地位及利益的考虑, 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中一些规定, 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 使得会计报表与会计核算不能够更有效的将企业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管理状况反映出来。

第三,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存在一项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资金浪费情况较为严重, 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随意的开设银行账户, 造成大量资金的闲置与分散, 使企业在进行统筹调配的时候出现各种困难, 给资金的使用效率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第四,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实施监督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首先, 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经过较为完善的岗位培训, 对会计业务不够熟悉, 不能够有效分辨其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与敏感性, 致使能够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其次, 很多会计人员道德素质较低, 为了个人利益不考虑国家利益, 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

二、财务主管委派制与会计监督

《会计法》中强调了会计监督除了要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 还应该不断加强企业会计资料的外部监督检查, 从而有效构建一个完整的、内外部相互配合的会计监督系统。

一定要依法执行《会计法》, 鼓励企业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首先, 要向分、子公司委派财务主管。这是针对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目的建立的, 能够有效防止资产发生流失、会计信息发生失真, 保障母公司的整体利益能够最大化的一种监督机制, 从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角度对分、子公司经营行为实施监督管理。从现阶段实际情形来看, 财务主管在改善会计信息失真,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方面具有很大作用。其次, 财务主管委派制对分、子公司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外部会计监督机制。我国现行的《会计法》中规定, 会计人员一定要具备相应的核算、监督职能, 但在部分企业, 会计人员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发挥主要取决于财务主管, 财务主管是分、子公司财务领导者。所以, 财务主管委派制实际上加强了对分、子公司的外部监管作用。最后, 财务主管委派制可以说是对会计从业人员工作过程的监督, 不仅能够进行实时监控, 有效提升会计监督的效果, 并且还能够对经营者起到较好的监督约束作用。另外, 财务主管委派制也加大了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之间的联系。

三、财务主管委派制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

(一) 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 完善内控制度

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较强的责任心, 才能够更好地实施监督。为此, 会计管理部门一定要定期展开培训、考核活动, 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另外, 还应当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能够明确自身职责,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 养成会计监督的习惯。

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实施财务主管委派制、提高监督效果的重要保证。首先, 要明确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程序, 因为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理以及资金的调度等经济事项, 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活动, 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 当决策与执行不够明确的时候, 缺少相应监督管理与控制时, 不仅会影响到国家、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经济效益, 也会削弱会计的监督职能, 影响会计秩序、会计资源以及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其次, 实行职务分离能够有效在企业内部实施控制, 防止会计人员因为职权集中, 出现腐败现象或者决策失误。职务分离是在相互制约的前提下进行的, 所以,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一定要有效明确记账人员以及相关财务保管人员的职权, 不仅要考虑职权分离的问题, 还应该考虑这些人员之间是否能够满足相互制约的条件, 只有这样, 才能够将失误还有作弊情况发生率降到最低。

(二) 建立健全财务主管委派制度

一些企业在开展财务主管委派制的时候, 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这种争议是正常的。但应该看到实施财务主管委派制, 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经营者行为、提升企业经营竞争力方面, 确实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首先, 要明确财务主管的职责, 财务主管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有合理的界限, 只有这样才能够处理好相应的工作, 并且不妨碍经营者自主权。其主要权利有:监督企业执行国家政策方针, 纠正企业不正当行为, 纠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国家方针政策的行为, 或者是其他一些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的活动。必要时, 可以向有关部门报告具体情况寻求解决。另外, 要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 定期汇报国有资产以及财务状况等。

其次, 在建立健全财务主管委派制的时候, 一定要在给予财务主管权利的时候, 对其日常行为活动进行约束, 并且要积极展开培训项目, 不断增强财务主管的专业能力。一些财务主管在工作过程中经验不足或对自身工作内容不够了解, 这时候, 企业就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对其展开培训, 使其掌握相关知识, 了解工作任务和流程, 财务主管也要树立学无止境的观念, 加强学习, 不断完善自身。财务主管只有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了解自身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尽到的各种职责, 才能够促使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 财务主管委派制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并委派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员任职。

(三) 完善财务主管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财务主管委派制度的实行, 促使其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代理关系, 并且还导致了“道德风险”以及一些腐败情况出现。企业在建立财务主管委派制度的时候, 还应该积极建立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 使其能够随时有效地掌握财务主管相关工作信息, 该机制的建立就像其他一些委托代理处理方式一样, 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激励办法。就企业财务主管的薪酬来说, 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工资, 或采取工资加奖金的形式, 不管采用怎样的激励方式, 但都不要与所任职公司的经营成果挂钩, 这是一个重要原则。在建立相关制度章程的时候, 必须明确规定, 财务主管不得接受所任职公司的利益, 不能够存在受贿情况, 并且财务主管在工作过程中还必须承受失职的责任。另外,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积极建立财务主管诚信信息库, 使其能够有效提升财务主管的竞争意识与荣誉感, 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道德风险”以及一些腐败情况出现。

摘要:财务主管委派制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 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影响着企业的决策是否正确。所以,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应该真正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 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 不断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 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财务主管,委派制,会计监督,企业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数学高考下一篇:社区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