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主管委派制(精选12篇)
会计主管委派制 篇1
一、引言
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项创新。自1998年起, 我国开始探索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而商业银行采用这种会计管理体制则是在2002年之后。通常而言, 商业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主要是指由管辖分行向基层机构 (支行) 委派会计主管。委派会计主管实行双线管理机制, 受派出行和基层机构的双重领导, 向派出行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机构负责人双线汇报。从人事关系上讲, 委派会计主管隶属于派出行;从激励约束机制来说, 委派会计主管的考核也由派出行负责。实践表明,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对于提高基层机构会计内部控制水平、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 银行会计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此背景下, 委派会计主管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 会计主管委派制在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必要性
(一) 有效实现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的分离和相互制约
以前, 银行会计人员容易受制于领导的授意和指使, 当原则问题与领导意见不一致时, 常常出现“顶得住的站不住, 站得住的顶不住”的现象, 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随大流, 缺乏原则性, 甚至出现相互勾结, 联合作案。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使会计主管的切身利益同受派行脱钩, 纳入集中统一管理, 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委派行负责, 从而确定了会计主管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 避免了行政干预, 有利于会计主管依法依规行使职权, 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的作用, 严格把好网点会计核算关,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 保障会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切实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会计委派制度是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是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会计管理、核算、监督、信息和财务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完善监督机制,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都将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实施委派制度对落实《会计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它融执法与监督为一体, 改变了财务执行浅谈会计委派制度的意义与监督脱节的局面, 把会计人员由被动监督转变为主动监督, 由事后监督变成事前和事中的监督, 保证了会计人员依法处理业务和提高了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 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
因委派会计主管的行政、工资关系由上级行统一管理, 减少了受派机构负责人对委派会计的影响, 保障了委派会计主管依法行使职权, 有效遏制“账外经营”、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维护了财经法规, 堵塞了管理漏洞。另外,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有利于清理一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委派会计主管对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 能够抛开畏难情绪, 积极组织清理, 客观公正地进行分析, 提出整改意见, 确保了资产质量的真实可靠。
(四) 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由于委派会计主管是面向系统内会计人员公开选拔、竞聘上岗, 可使一批业务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品质、工作作风及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脱颖而出。这些举措有助于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在营业网点营造一个“学业务, 比先进”的良好气氛。
三、会计主管委派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委派制作为加强外部会计监督的一种新的尝试,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会计主管委派制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是一些基层银行对会计委派制有抵触情绪, 认为限制了单位负责人财务审批权力, 触动了小集体利益;另一方面是一些委派会计主管认为自己只对上级行财会部门负责, 与受派行之间相对独立, 不能主动自觉地协调与受派行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委派会计主管得不到受派行的支持, 将很难顺利地履行职责、发挥会计监督管理的作用。有些营业机构的负责人认为有了委派会计主管, 自己就不用再操心内部管理的事情了, 当起了“甩手掌柜”;有些委派会计主管则认为委派制不过是“作秀”, 是“换汤不换药”, 怕管理严了会影响与受派机构人员的关系, 工作不敢大胆的抓、大胆的管。而基层营业机构人员则认为委派会计主管是支行下派的监督人员, 对其怀有戒备心理, 容易造成被架空的局面。
(二) 缺乏对委派会计主管的再监督机制
会计委派制赋予委派会计主管一定的权限, 但缺乏一个制约委派会计主管的机制, 从而使这一制度在制约普通会计人员的同时, 将风险集中到会计主管上。可能会发生委派会计主管与受派行之间的共谋, 或单独违规违法操作等情况, 使会计监督产生盲点。
(三) 委派会计主管的定位不明确、职责交叉
委派会计主管通常受委派行和受派行双重领导, 其自身的双重角色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多头管理问题, 工作协调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委派会计主管受上级委派部门领导, 导致营业网点负责人管理意识淡化, 一味地依赖于委派会计主管, 营业网点大小事均交由委派会计主管负责, 弱化了其监督管理职责的发挥。另一方面委派会计主管又受受派行负责人领导, 使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削弱了规范内部管理、依法合规经营的制度执行力。
(四) 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委派会计是优中选优, 但业务技能参差不齐, 影响其履行会计监管职能;此外, 一些委派会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存在不坚持原则等现象, 这都会制约会计委派制的有效实施。会计主管委派要求会计工作从单纯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发展。因此, 作为一个委派的会计主管必须具备合格的政治条件、会计专业水平及领导组织协调能力, 是一个能力较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比较少, 大部分会计主管是业务素质强、管理水平弱, 如果前两个条件差一点, 通过后续管理和继续教育还能弥补提高, 而领导组织能力是个人自身的经验积累, 仅靠继续教育难以立竿见影。而目前对委派的会计主管的管理存在严重的重业务轻思想倾向, 容易导致委派会计主管的不作为, 造成会计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甚至出现以权谋私的行为。
(五) 对受派的会计主管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委派的会计主管是基层营业机构防范业务风险和案件的第一道关口, 在当前不断加大的内控要求之下, 他们要比其他人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目前尚未有较好的制度来明确其与风险相对应的待遇, 致使个别委派的会计主管感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严格照章办事不如做个老好人, 从而客观上形成了一派了事、工作照旧的被动局面。比如由于各营业机构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和经营效益各不相同, 如果把委派的会计主管纳入受派机构考核, 则工作相同待遇不同, 不合理;如果按统一固定标准执行, 则势必形成吃“大锅饭”的现象,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几点建议
鉴于目前委派会计主管工作的差距, 笔者就进一步完善会计主管委派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 稳妥务实地深化会计主管委派制改革, 不搞“一刀切”
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会计管理方式的创新, 理论与实践都处在探索阶段, 推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应采取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方式, 不断研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 及时加以推广;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 稳步推进。而委派会计主管也应在工作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而不是僵化的执行, 切忌漠视受派行网点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 应根据基层营业机构的业务规模, 选择不同的管理形式, 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 从而保证会计委派向纵深化发展。
(二) 完善会计主管委派制的配套措施
重视与会计委派制工作有关的各项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会计主管选拔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轮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按月召开例会制度等, 加强委派会计主管的后续管理。另外必须加大对委派会计主管工作情况的再监督, 上收部分委派会计主管管理权限, 试点在一级分行对省会城市委派会计主管的集中管理, 在一级分行层面组织对委派会计主管的考核评选, 奖励先进, 督促后进。
(三) 处理好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人事、会计、计财、各银行、结算、信贷等部门。因此, 需要上级部门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在会计主管委派制中的职责, 既要避免多头重复管理, 又要避免管理盲点和相互推诿。
(四) 全面提高委派会计主管的业务和政治素质
随着建设银行业务转型和机构转型力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内部机制、管理理念的变化, 都要求委派会计主管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提高业务和政治素质。因此, 需要对委派会计主管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政治学习, 以促使其积极转变工作理念, 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业务水平, 切实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五) 建立健全委派会计主管的激励机制
委派会计主管既是管理岗位, 又是技术岗位, 同时具备前台监督职责, 工作责任重、风险大、工作量大, 应本着“多劳多得”、“风险与报酬相匹配”的原则, 建立健全委派会计主管的激励机制, 体现其贡献价值。一是制定一套委派会计主管履岗能力、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为主监督职责等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并与工资挂钩;二是调整委派会计主管绩效分配机制, 将激励工资向内控管理好、业务量大、业务品种全面的营业网点倾斜, 切实调动委派会计主管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 提高对会计主管委派制的认识, 明确委派会计主管的责任
首先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委派会计主管与委派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其次, 建立委派会计主管考评制。委派单位根据委派会计主管的工作实绩、职工评议和领导审核, 对其工作进行全过程考核, 任期内是否认真执行财务会计制度, 对勇于抵制和纠正违背财务会计制度行为的, 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称职的要及时更换;第三, 实行委派会计主管工作例会制。委派单位要定期召开委派会计主管工作会议, 总结交流经验, 进行政策性法规学习和业务指导, 全面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摘要:会计主管委派制是发达国家公司、政府机构和公益性组织内部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监管制度, 是资产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对提高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会计内控水平、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文章结合建行会计委派制的实践, 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建行会计委派制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第11期
[2]王劲华《浅议商业银行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韩曙光李莉《商业银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探讨》《金融会计》2004年第5期
[4]杨军芳《谈商业银行会计委派制》《财会月刊》2006年第3期
[5]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会计主管委派制 篇2
摘要:规范、严格、高效的会计管理,是人民银行依法履行央行职责的重要保障。研究探索央行新型会计管理模式,规避会计风险,强化会计管理职能,试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推动会计规范化管理进程,促进大会计管理模式的实现,构建新型的央行会计管理体系。是当前会计管理重点研究和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会计管理,会计主管委派制,措施
一、现行人民银行会计管理模式
现行人民银行基层行的会计管理,长期以来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各级行根据财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要求设置会计财务部门。出于人员编制的考虑,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职能同属于一个部门,财务主管和会计主管也由同一人兼任。现行的人民银行基层行会计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会计主管任命制的管理模式,一种是集中报账制的财务管理模式。前者是普遍的做法;后者仅对县支行财务管理。
(一)会计主管任命制的会计管理模式
会计主管任命制的理模式下,基层行会计主管由各行任命,上级行负责任职资格的审核。基层行会计主管作为基层行的工作人员,在行政和业务上受基层行行长领导,对基层行行长负责。
会计主管任命制的会计管理模式,强化了基层行对会计工作的领导,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从推行大会计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主管任命制的会计管理模式下,人民银行基层行普遍存在着会计主管岗位权责弱化的现象,会计的管理控制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集中报账制的会计财务管理模式
如何加强基层央行的会计管理,近年来,各地人民银行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其中,县级支行会计财务集中报账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县级支行财务集中报账制,是指管辖行依据标准核定县级支行业务周转金。县级支行定期将财务支出报管辖行审核后予以核销。
集中报账制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县级支行的预算管理。有利于中心支行及时掌握财务信息。集中报账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大了财务管理的成本;财务支出的实质性审核未得到改观;先支后核,责任难以界定。
二、新型人民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基本做法
会计主管委派制度,是相对会计主管任命制、会计财务集中报账制而言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人民银行基层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是指管辖行(委派行)向其下属行(派人行)委派会计主管的一种做法。委派的会计主管人事关系、行政关系归委派行管理,工作关系受委派行和派入行双重领导。受委派会计主管的主要任务是代表委派行管理派人行会计财务和会计核算管理,监督派人行严格执行各项会计财务规章制度及会计核算操作规程。正确组织会计财务核算,防范会计核算操作风险。
(二)会计主管委派制的作用
1、保证会计主管的独立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会计监督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独立性。管辖行直接向基层行派驻符合《会计法》规定任职资格,德才兼备,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具备一定水平和资质的会计主管。由于会计主管的工资福利、业绩考核、职务升迁不与派人单位挂钩,其自身利益与基层行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会计主管在参与各项会计活动中首先考虑的是相关法律责任、制度执行的规范要求。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助于改变会计人员对财经纪律“执行难、难执行”的局面,充分发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防火墙”作用。
2、促进会计管理的规范化。基层行会计主管作为管辖行的委派人员,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基层行的会计资产活动执行情况,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从而使上级行准确掌握基层行的会计财务信息。通过会计主管的派驻,有助于管辖行的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同基层行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能够掌握统一的尺度。也便于被委派的会计主管严格按制度办事,保证各项会计活动在合规合法的框架内进行。
3、有利于会计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上级行会计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乏力的缺陷,使管辖行及基层行的利益得到维护,提高会计财务监督体制的有效管理作用,确保会计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基层行会计主管既是管辖行的代表,又是基层行领导的会计财务管理的助手,可以及时发现基层机构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委派行反映,以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堵塞漏洞,化解风险。
4、有利于大会计管理体系实现。依托会计主管的职能,充分发挥服务、保障、监督、牵头、协调、组织和控制作用,逐步实现会计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集中管理模式,切实履行会计主管的职责。利用现代化手段,依托财务管理系统,组织开发财务报审系统,建立高度集中的现代化会计财务预算目标控制管理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财务预算控制管理、财务集中报审、核算管理中心的职能;建立以营业部、国库、外汇、发行等会计核算业务管理和会计业务风险责任管理控制体系,将央行会计核算管理在严格规范的法律、制度管理框架下,实现权责明确,目标统一的大会计规范化管理监督体系,真正实现大会计管理监督目标。
三、推行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建议和措施
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力资源、委派机构与派人机构的管理关系定位、委派会计主管的选拔考核等多方面问题。在推行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的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好关键环节的问题,确保充分发挥会计主管委派制的作用。达到预期目标。
(一)规范委派会计主管的程序,保证选拔出合格的委派人员从提高可操作性考虑,委派会计主管可实行“下级行推荐、逐层考查、择优录用、上级行委派”的原则。考虑到与现行会计管理操作的延续性,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原则,使一批具备一定专业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资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会计人员脱颖而出。经上级行会计、人事部门进行业务培训和综合考查后提出委派人选,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后由上级行审核、批准办理委派手续。
(二)合理授权,处理好委派人员“独立性”和“服务性”的关系。由于委派会计主管具有双重身份,即管理上受委派行的领导,业务上受派人行负责人的领导。因此,合理的授权,可使会计主管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职能,又能对基层行的会计管理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要明确委派会计主管的义务和职责,要使派人机构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委派制的意义,解除对会计委派制的顾虑和抵制情绪.这样才能使委派会计主管在派人单位全面、深入地开展工作,使委派制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对基层央行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适当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委派会计主管的交流轮换制度是其职能有效发挥的重要步骤和环节。人民银行在推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时应该规定委派会计主管的任期,任期届满,经过业绩考核评价后。对所有的委派会计人员进行交流轮换。交流轮换不仅有助于委派会计人员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能力,更有利于其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履行。在一般情况下,交流轮换时间以三一四年左右为宜,这样既能保证委派会计主管人员自律性的发挥,又能保证会计主管委派制对人民银行现行会计管理弊端的修正和完善。
刍议会计委派制 篇3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问题;对策
会计委派制也称为会计人员委派制,即由政府有关部门向企业、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或由企业集团向其下属公司直接委派会计人员,以监督财务会计活动和资产经营的一种制度。通过委派会计可以在宏观管理和微观主体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把宏观和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微观经济主体赖以会计造假的基础和条件不复存在.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行为。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一)会计委派制的产生顺应了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会计委派制是基于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基本国情提出的,是针对我国当前会计信息严重扭曲、腐败之风愈演愈烈、违法违纪现象日益严重提出的一项会计领域内的改革措施。会计委派制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为先的强制性措施,是一种重新确立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和行使的权力,以及保证其履行职责的组织管理形式和相应的措施。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能有效地使会计监督会计信息日益成为反映投资效益和引导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成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依据,会计监督具有及时性、连续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在经济决策时可进行事前监督,在办理财务收支时可进行事中监督,在财务分析中可进行事后监督,会计监督可以贯穿经济活动始终。而其他各种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均是在会计监督之后,利用会计监督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的再监督。在代表所有者所实施的各种监督中,唯有会计监督最及时、最准确、最具综合性、最为有效。故会计监督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效用。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还能有助于会计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可以促使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大学本科以下会计专业毕业生找工作难,给人一种假象,似乎会计人才已经供过于求。但实际上,全国上千万会计人员中拥有中专以上对口学历的比例并不高。实行委派制,通过由委派部门定期考核,择优上岗,统一管理,可以促使会计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
二、推行会计委派制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问题。会计委派制是一项重大改革,它打破了传统会计管理体制,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财务监督运行模式,它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这项工作更加重要和迫切。但目前在会计委派制的认识上,社会上还没有达成共识,许多同志思想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认为,推行会计委派制,只是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事。特别是一些领导层,考虑到推行会计委派制,影响到企业和个人自身的利益,影响到对企业权力的划分,因此对会计委派制改革不关心、不支持。
(二)会计委派人员隶属关系问题。从字意上看,委派会计人员应该是政府或由其委托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直接向会计核算单位派驻会计人员,监督该单位财务运行情况。它意味着原来的会计机构中的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不再属原单位,而是属于政府或者某职能部门,会计人员由原来的“内当家”变成了政府的“大管家”,但细一剖析,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统一管派的会计人员是公务员还是企业职工?统一管派部门对他们是否有“编制”?会计人员今后的升迁会不会有问题?统一管派后,派出的会计人员,在使用单位会不会强调自己的独立性,而忽视企业的一些合理要求或事项?或统一管派后,派出的会计人员会不会成为“摆设”或被孤立?
(三)会计干部管理及会计局机构设置。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作为会计委派管理机构的会计局,由原来对会计干部队伍的间接管理变成了直接管理,会计干部的提拔、任免、培训、交流都需要专门的班子和人员负责,只有对会计局内设机构和职能重新界定和规范,才能保证会计干部队伍的稳定和会计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对委派会计并非“一派就灵”
从试点收效看,有的较好,有的流于形式。分析其原因,建立和完善一套操作性强的会计委派管理制度,使委派会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保证会计委派制得以推广、完善和不断发展。
(一)抓好规范是会计委派制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会计委派制工作必须符合现有法律、法规、规定。会计委派制程序要规范,要坚持政企分离的原则,谁投资谁委派。各项规章制度要规范;规范委派程序;规定委派会计的条件及任职资格,明确其职责和任务;建立委派会计的考核奖惩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使会计委派工作有章可循。
(二)加强委派会计的领导和管理。委派机构既要支持委派会计大胆依法工作,维护委派会计合法权益,又要严格要求委派会计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职业素质建设,为派驻单位献计献策,理好财,当好参谋。同时,要对委派会计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做到人尽其才。
(三)有关各方相互配合、同心合力。会计委派制工作涉及到政府、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经管等部门,按照确定的目标,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协同配合,以形成合力,共同扎实、稳步、有地开展会计委派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志方.国外环境财务会计发展评述[J].会计研究,2010.
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的探析 篇4
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是指由商业银行总行或分行聘任并向基层支行委派会计主管,全面负责支行财务收支、会计核算和运行管理,并对重要业务进行审核授权、检查和监督的会计业务管理人员。
本文通过对温州银行会计主管委派的实践进行研究和探讨,阐述会计主管委派制的积极作用,分析存在不足的根源,探寻解决对策,对温州银行全面施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深化会计管理改革,加强基层机构内部管理,解决有章不循、违章操作,防范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力求在激烈竞争的金融业中,在内控管理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1. 能有效地提高基层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增强会计核算管理的统一性、一致性和标准化。 多年来,银行柜面业务违规违纪难以杜绝,会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特别是在支行长负责制的情况下, 基层会计人员对行长几乎是惟命是从, 结果造成违规操作屡禁不止。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明确了委派会计主管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使委派会计人员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的职能,在保障委派人员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防止因坚持原则而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以及防止基层支行任用不称职或渎职的会计主管,有其现实的意义。
2. 能有效地充实柜面业务内控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强化基层支行防范案件风险和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产品多样,会计核算内容纷繁复杂,风险程度高,且和众多业务开展具有关联性。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可加强对柜面业务操作流程和工作岗位设置的管理,督促落实岗位责任制;还可在业务发生的第一时间,直接进行现场操作指导、监督和检查,减少违章操作现象,有效控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3. 有效地强化对基层支行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维护财经法纪法规,堵塞管理漏洞,从源头上治理金融腐败。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强调指出:要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强化内部制约机制,推行会计主管委派制试点,以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制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强化反腐倡廉工作,遏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4.明确会计委派人员的责、权、利,能有效地调动柜面人员业务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赋予其一定的权利、责任和待遇, 且面向系统内会计人员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可使一批业务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组织协调好,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工作作风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一种学业务、提素质的良好风气,促进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经过委派会计的传、 帮、带可以提高基层支行的会计管理质量,从而提升整个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水平。
二、温州银行会计委派的经验和成效
(一)会计主管委派制的经验
2005年以来,温州银行对省内几家城市商业银行和温州地区两大国有银行进行学习借鉴,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于2006年对所辖支行实行了会计主管委派制,主要有以下经验和做法。
1. 强化委派会计主管的范围和管理方式。实行由上一级行向各基层支行委派一名会计主管的管理方式。委派会计主管人事关系隶属上级行,实行营业现场坐班制,在日常工作方面对支行行长负责,业务上受上级行会计、财务等业务管理部门指导。
2. 理顺委派会计主管的任职条件和选派方式。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无不良记录;熟悉国家金融、会计财务制度和本行有关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具备及时处理会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有效控制、化解支行会计风险隐患;具备大专(含)以上学历,从事银行会计工作满五年,或本行会计工作满三年。 委派会计主管实行选聘或竞聘方式上岗。首次聘任的委派会计主管,须经六个月试用后,续聘的期限为1年。
3.明确委派会计主管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岗位分工,规范操作流程,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会计财务信息。主要负责柜面业务事中审核授权、现场监督管理、 日常账户监测、运行风险监控、事后检查、各类检查意见的落实整改等,对支行核算质量承担主要责任。工作制度包括每日工作内容,旬、月、季度工作内容,年度工作内容,委派会计主管的定期报告制度,委派会计主管的例会制度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4.赋予委派会计主管的工作权限。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且须及时向总行业务管理部门报告。对支行的重要经济事项决策,有权从会计、财务业务等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参与总行的相关业务会议;有权明确营业部人员岗位职责,确定业务工作组合;有权对柜员的薪酬分配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和有不良行为的柜员,有权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有权对检查发现的违规事项,提出纠正意见并监督实施。
5. 实施委派会计主管的定期轮岗交流和离职制度。坚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会计主管轮岗率每年达25%以上,其在同一支行连续派驻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年。会计主管岗位轮换或离职时,上级行对其经办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出具书面工作评价报告,办清交接手续。
6.严格委派会计主管的考核制度。年度考核和聘期届满考核由总行人力资源部组织,会计、财务部和支行配合进行。 会计主管的绩效考核主要由机构业务量考核、柜面业务管理业绩考核和财务管理及统计报表管理业绩考核三部分构成,实行半年预考核、年终结算。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对会计主管绩效工资分配、 聘任、奖惩的主要依据。
(二)会计主管委派制的主要成效
1. 有效地提高了基层机构内部管理水平和核算质量。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增强了会计主管工作的独立性,使会计主管能放开手脚,充分发挥监督、规范、 指导、桥梁作用,严格把好基层机构会计核算关,保证会计信息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
2.有效地加强上柜面业务的事前、事中管理,一定程度防范和化解基层机构网点的经营风险。会计主管“一线”办公, 实行营业坐班制,全面负责支行财务收支、会计核算和运行管理,并对重要会计事项进行审核授权,在业务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操作指导、检查和监督,从而减少违章操作现象,提高分支机构网点案件风险防范能力。
3. 有效地强化了对基层机构负责人监督约束机制。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有利于支行不折不扣地执行总行的有关内控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支行在发展过程中各种非理性的业务冲动进行控制和监督,能有效及时地揭露被派基层机构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制止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堵塞管理漏洞,强化反腐倡廉工作。
4. 有效地促使支行长集中精力投入到业务营销与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去。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使基层机构网点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更趋合理,会计主管负责单位内部管理工作,审核重要会计事项,既有利于防范风险,又可使支行长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考虑单位长远发展,集中精力开拓市场。
5. 有效地调动了会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的积极性。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由于打破了地域界限,面向全行会计人员公开选拨、竞聘上岗,有助于充分调动各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可使一批业务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品质和工作作风、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会计人员脱颖而出,从而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6. 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以来,会计主管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经营活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实行轮岗制度,委派的会计主管保持了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活力”,能够抛开畏难情绪,对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组织清理,确保了资产质量的真实可靠,为今后规范管理创造了条件。
三、温州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认识有偏差。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思想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但一些基层机构负责人认为有了委派会计主管,自己就不用再操心内部管理的事情了,当起了“甩手掌柜”;一些委派会计主管则认为委派制不过是“作秀”,是“换汤不换药”,怕管理严了会影响与受派机构人员的关系;一些基层营业机构人员则认为委派会计主管是上级行下派的监督人员,产生被监控、自主权受限制和不被信任感,对其怀有戒备心理,使会计主管陷于“尴尬”两难,造成被架空的局面。
2.激励机制不完备。委派的会计主管是基层机构防范柜面业务风险和案件的第一道关口,他们要比其他人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由于目前尚未有较好的制度来明确其与风险相对应的待遇,致使个别委派的会计主管精神压力大,有畏难情绪。
3.工作职责不到位。会计主管职责范围仅限于柜面核算业务管理和监督,一些基层行的负责人就以此为由强调会计主管工作繁忙,撇开会计主管,不让会计主管接触财务,造成会计主管检查力度不够,质量不高,采取措施不当,管理不力,在一定程度上给内控管理造成了隐患。
4.轮岗制度难以落实。目前银行业竞争激烈,偏重一线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激励,而对中后台人员未能进行有效的激励,使优秀的会计主管不愿从事会计工作;一些基层行存在把最能干的员工放在拓展一线,不舍得把好的人员放在防控岗位,而牺牲内控发展质量的现象; 一些基层机构片面追求效益,以会计主管与本支行客户熟悉,轮换会计主管将会影响业务发展为由,使得总行领导妥协,不能按期轮换会计主管。
四、坚持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运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一把手”工程,因此,从总行到基层,从高管到员工,从部门到支行,都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重要意义,各级领导要像抓市场拓展业务一样抓好会计主管委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地遏制内控风险和各类案件的发生。
2.严格控制,严把质量,提高队伍素质。首先要严把“入口关”,严格执行选拔条件和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录用有过硬的政治、业务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委派会计。其次要严把“考核关”,要根据会计主管年度工作的实际业绩对照目标要求进行严格考核,区别情况进行奖惩,对不适宜担任此项工作的人员要坚决调离或清除出队伍。再次要严把素质“提高关”, 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更体现在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意识、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力的提高。
3.明确责、权、利,提升管理效能。首先要赋予会计主管一定职责和权利,确保会计主管顺利开展工作。委派会计主管实行营业现场坐班制,工作上受委派行和受派行双重领导。实行上级行委派, 其经济待遇包括福利和超利奖励等应均由上级行统管,不与基层机构发生任何利益关系,使会计主管能将基层行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行,上级行能够直接、快速地得到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改进工作作风。其次要落实会计主管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包括不按章办事应承担的责任;明确违反规定或未履行职责的处罚规定,对违章或未按章执行实行责任追究。对有制度、有要求、不执行的行为,追究执行者的责任;对有制度、不要求、不坚持的行为,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对该查未查或未查出问题的,追究检查者的责任;对查出问题但不按规定及时处理的,追究处理者的责任等。再次要建全和完善委派会计主管考核激励机制,将机构的会计管理水平、会计核算质量、风险防范措施评价等方面进行归类量化,对会计主管的管理实行客观的量化评价,将量化指标和其收入分配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纪录在案。对合格者继续留任,不合格者就地解聘,对作出大贡献者,应向有关部门提出晋升、晋职的建议。
4.狠抓落实,强化监督与再监督。一方面,会计主管应狠抓制度落实,加大现场监督力度。如果制度和行为“两张皮”, 则规章制度将失去应有的效力和作用。 这不仅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更需要会计主管不徇私情,敢于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奉公守法,坚决杜绝违章操作,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委派会计主管的再监督。加强后续管理,是会计委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要克服“一派了之”的思想和做法,要注重加强后续管理,如健全的事后监督体系、风险预警体系、片区总会计检查监督制度等,尤其是严格委派会计主管定期轮岗制,对在同一支行连续任期超过3年,坚决予以轮岗,以达到有效消除会计管理疲劳的目的。
摘要:会计委派制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项创新。自2000年起,在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始试行会计委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大商业银行为了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也开始探讨并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文章对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进行了探讨研究,总结了经验和做法,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会计主管委派制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XXX,今年XX岁,大专学历,会计员。年参加信用社工作,在XX信用社做储蓄员,年调入XX信用社工作至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从事出纳员、储蓄员、信贷兼管员等工作。根据县联社这次会计主管委派竞聘实施意见。我竞聘XX社或XX社会计主管员职务。现将近几年工作情况和今后如何做好内勤工作,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近年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培养和帮助下,我先后认真学习了农村信用社会、出基本制度及各项规章制度、经营管理和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等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坚持以执行“会、出基本制度为天职。”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同志学习,逐步成为内勤业务骨干,能够胜任内勤的各个岗位的工作。在联社举行的历届业务技术比武大会上均取得全县第二、三名的好成绩。工作中,在做好门市服务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积极营销贷款、组织存款现营销贷款56万元,业余吸储52万元。较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年至 年曾连续五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九四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作为新时期的信合人,光有熟练业务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为此九八年我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被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录取,进行了三年的函授学习,取得了财会管理专业毕业证,使自身文化和理论知识,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十多年的内勤工作学习与实践,我熟练掌握了内勤各项业务技能和操作规程,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我深知会计主管的重要性,作为会计主管员既是指导员又是战斗员,其整个工作过程都会处于其他干部职工的视野之内,自己的言行举止,无形中成为大家比较和对照的标准。工作中,我将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自觉地模范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管好用好资金,及时向领导回报工作情况。合理配置内勤人员,制订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努力增收节支,坚持勤俭办社,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窗口服务加强宣传信用社办社宗旨,不断提高内勤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文明服务,以客户满意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扩大客户群体,在同行业中保持一流服务水平。提高信用社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浅议村级会计委派制 篇6
摘要:推行村级会计委派制是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本文分析了当前村级会计委派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村级组织;会计委派制;问题;建议
近年来,为了整顿农村会计工作秩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治理腐败现象,各地农村纷纷实行会计委派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流失等问题,改善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成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由于部分村组干部认识不到位,法制化建设滞后,农村会计人员素质低等,农村财务管理混乱仍是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及农民集体上访的重要原因。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派制,构建规范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农村会计管理体制的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当前我国农村会计管理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村级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行政村作为若干农户和村民的一个集体组织,应当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反映和监督村集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但是,在我国农村,不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或是会计机构名存实亡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其次,会计人员的选用大都局限在本村范围,并且选用的随意性较大,往往是根据村领导的喜好或是近疏关系来选用,因此造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第三,农村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是流于形式。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制定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其保障。但在一些地方,根本没有财务会计制度,更多的是,财务会计制度往往成了应付各种检查的标签,大多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农村会计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管理松弛混乱。
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不少地方,已经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一是财务、会计、统计信息严重失真。在农村,会计人员既是财务管理者,又是会计核算者,还是信息统计员,往往根据村领导及上级领导的意图进行报告,迎上瞒下,给数据信息的层层汇总带来很大水分。二是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使村干部有机可乘,乱收费,挪用提留款、扶贫款甚至贪污集体财产,在一些地方屡见不鲜。三是村干部公然违反财务制度,失信于民,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和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我国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各级组织对农村会计的管理重视不够,听之任之,习以为常,缺乏改革和解决问题的决心。第二,农村会计信息失真不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因而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农民群众在包产到户之后,客观上与村集体的经济联系减少了,他们关心村集体财务会计信息也不如以前那么强烈了。第三,农村财务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走过场,无法起到应有的外部监督作用。第四,农村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改革不到位,造成制度性空缺。第五,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形成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与现代管理要求之间的极不协调,有关各方颇有无所适从之感。
从分析来看,当前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根源上来讲主要取决于监管和农村会计人员的素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大力推选农村会计委派制。
二、农村推行会计委派制的重要意义
农村会计委派制是指由乡镇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会计人员,经择优录取、集中培训后委派到辖区内村级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管理体制。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接受被委派单位领导,按制度独立处理村级会计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参与被委派村的内部管理。
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使农村财务内部会计监督转变为刚性较强的外部监督,摆脱了农村会计与村干部的利益或情感方面的纠缠,保证了农村财务公开的及时、真实、完整,这样村民就能及时了解本村真实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及村级重大项目的投资、承包等情况。它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干群关系,维护所有村民和村集体的利益,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村财务队伍素质,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村民参与对村事务的监督和管理,真正做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
1.有利于提高农村财会队伍的素质
按照一贯的农村财会制度,每个村乃至社都配备了专职会计,但农村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财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二是农村财会人员业务知识不强,既没有获得会计工作的相关资格证书,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财会知识学习;三是农村财会人员年龄结构偏高。如果推行会计委派制度,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会计人员将具有较好的会计专业知识,合理的年龄结构,逐渐形成一支为农村财务管理服务的专职的财会队伍。
2.有利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长期以来,农村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一是银行账户多,货币资金管理混乱;二是违规账目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三是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而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有利于建立“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账簿、统一会计凭证、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记账方法、统一会计报表,将切实扭转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促进农村会计工作走向规范化。
3.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近年来,农村村社干部因涉及经济问题的职务犯罪也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农村财会人员没有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导致会计不能履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裙带关系严重。在选择村组干部时更多的是依靠亲戚关系,造成个别村出现担任村社干部的都是亲戚,甚至是父子或兄弟姐妹,从而使会计监督得不到落实;二是由于有的干部素质低,在工作只管记账,不管监督,认为“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造成监督工作得不到开展;三是由于村会计属于村干部编制,工作上要服从村书记或主任的领导,被领导者对直接领导者进行监督,存在很大的压力。而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通过公开招考、选聘一批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委派到村任职。由于受委派人员是在乡镇一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下,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工作中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会计人员与村分离,不拿村上的工资,不分享村里的收益,从体制上保障了会计人员能够严格执法,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所以农村会计委派制度的实行,将从财务上约束村干部的以权谋私,使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大大增强,减少违纪违法行为。
三、当前村级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地农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新生事物,从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1.缺少法律依据,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会计委派制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推行会计委派制缺少法律依据。同时,村级会计委派制缺乏相关制度及其配套措施的支持,各种制度还不健全。有关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拔任(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还未具体化,委派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力度缺少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另一方面,委派部门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也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
2.村级会计委派制的适用范围有待完善
对于经济条件差异较大的两类地区:即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郊村和与乡镇政府所在地较远的偏远村需视具其体情况决定是否适用委派制。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郊村,由于其经济业务量较大,实行会计委派制,会造成会计核算与村集体经济活动的脱节,无法满足村集体经济管理和民主理财等工作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反馈及时性的实际要求。而在交通不便的偏远村,实施会计委派制,存在着两难选择,即要求票据报送期间过短,不符合当地实际经济与交通状况,确实难以做到;要求报送期间过长,又无法确保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并有可能由于会计凭证在村出纳手中保存时间过长,而导致新的“包包账、疙瘩账”即坐收坐支现象发生,造成村级财务新的混乱。因此,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派制时,必须对核算单位是否适合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作出判断,要看其是否能够确保会计核算与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原则的实现。
3.会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实行会计委派制,由于委派会计的经济利益与受派单位的经济效益无关,其主要目标是如实反映并监督企业的各项活动,因而参与集体事务意识不强,向集体提出合理化建议比较少,忽视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这就造成强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却弱化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另一方面,被委派会计如果以监督者的身份出现,必然造成他和村镇之间的一种 “敌对”关系,他虽然可以行使“监督”职能,但村镇领导者会尽可能地对他封锁有关预算外资金使用,私设“小金库”等不合法不合规的内容。这样,被委派的会计人员根本无法深人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不了真实而全面的资料。为村镇领导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提供了可能,使得会计人员的核算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更是无从谈起。
4.委派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后,乡镇委派会计的业务素质高低,将决定一个乡范围内的农村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改革目标的实现。在村镇现有会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计虽然持有会计上岗证但未接受过继续教育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已陈旧老化。而近几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改革,也使传统的会计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造成了村镇委派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差。虽然选派会计人员采用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原则,并制定了一些具体的录用条件,但由于乡镇行政的部分干预,还是难免会产生委派会计素质不够高的问题。正如调查中部分乡村干部所说:“以前一个会计素质低,乱的只是一个村;现在一个会计素质低,乱的就是几个村甚至一个乡。”
四、完善村级会计委派制的建议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财政部可以先出台《会计委派制试行条例》,规定会计委派制的有关试行办法。财政部门可以统管委派会计工作并享有对村镇委派会计人员行使人事任免权。在规定各村镇负责人享有财务自主权的同时,还应突出村镇必须无条件接受会计委派机构所派遣的会计人员。同时,对相关的会计职责、权限重新界定与划分。以法的形式,对会计委派的法律操作及兼管的职责权限以及所承担的法律后果进行全面规范,确保村级委派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依法进行会计处理。
2.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管理措施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村镇领导的监督约束。镇(村)长离任要进行审计,对有贪污、受贿、挪用行为的,要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建立村镇内部牵制制度,钱、帐、物分管,不相容职务严格分工,这样可以相互制约,避免给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制订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考核委派会计的工作,促使他们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发挥应有的作用;健全委派会计定期轮岗制度。村级委派会计全面实行异地委派、定期轮岗;建立委派会计的离任审计制度。委派会计在被委派单位任职期满时,须进行离任审计。委派会计在任期间,如果有违规行为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以确保会计委派制工作的连续性。这些制度是保证村级会计委派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措施,必须要切实可行,并长期坚持不懈。
3.坚持“五权不变原则”
施行村级会计委派制,必须坚持以下“五权不变原则”,即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独立核算权不变、现金管理权不变、债权债务由村管理不变、扩大再生产和基本建设的自主权不变。委派会计制只是行使法律赋予的对村社财务的指导和监管权力,而不能干涉村社集体财务的独立决策和管理
4.明确农村会计委派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凡本乡镇范围内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涉及到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均要由委派会计进行财务核算。具体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农业税附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集体资产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收益、国家征用土地的补偿费、扶贫救灾款、上级部门专项拨款等集体资金的使用管理与核算;集体财产的管理与核算;集体内部往来,应收应付款项和各项债权债务的管理与核算等。统而言之,凡村组核算单位发生的各项财务事项和会计业务,都要由委派会计统一管理。
5.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
进行农村会计制度的改革,实行会计委派制,目的是把农村集体财务的指导和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其成败与否取决于被委派人员的素质。因此对会计人员的招聘要从文化程度、专业技能、道德品质和工作态度上进行严格考核,择优录用,从而建立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委派会计人员队伍。
同时还要完善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后续管理工作。一是要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及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在充分支持被委派单位依法理财、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发挥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要充分保障会计人员行使监督权的独立性,从人事档案、职务任免、工作调动、专业职务、工资福利等方面解决委派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要做好被委派会计人员的继续培训工作。会计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服务领域广,知识更新快,这就需要加强会计人员上岗后的再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农村财务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必须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培训,帮助他们全面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规法纪,以准确地把握好工作尺度,正确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总之,我国的会计委派代理服务还处于试行阶段,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复杂工作,应该继续加强管理,也因为村级组织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广泛性,财务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漏洞。所以,在农村推行会计委派代理服务,更需要各级主管部门不断完善其配套设施,重视各项制度建设,明确有关部门在会计人员委派工作中的责任,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农村会计委派代理服务推广下去,真正起到监督村级组织的经济活动,确保农村会计管理逐步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吴立峰 王明君:对会计委派制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4,B2.
[2]李兴文:对会计委派制的质疑[J] 财会月刊.2003,B9.
[3]王 满 刘媛媛:关于会计委派制的经济学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10.
[4]林 灵:会计委派制的若千问题【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郝进兴:关于会计委派制问题的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6]周立群:完善农村会计委派制 [J].南方农村.2008,4.
论事业单位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篇7
一、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原因
在经济社会的实践中, 由于作为国有资产产权所有者的上级主管事业单位 (即委托人) 与作为国有资产具体的控制者和管理者 (即代理人) 的下级事业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因而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代理人的行为目标与自己的行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一致, 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会计主管委派制就是促使事业单位治理结构中权力制衡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强化行政管理,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实施有效监督, 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事业单位, 尤其是知名学校、医院等纷纷设立分支机构, 确实存在着如何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问题, 会计主管委派制因而成为其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实施实时监督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意义
上级事业单位向基层事业单位派驻会计主管, 一方面可以对基层管理者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规范其管理行为, 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两者在信息、风险等方面的不对称, 维护委托方的权益。其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践表明, 多数虚假报表是在控制者和管理者的授意下产生的。为何虚假报表和报告总是屡禁不止, 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其监督弱化所造成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必须标本兼治。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基层事业单位的一切重大财务收支、资金调拨以至重要的运行决策都必须有会计主管的审核认可, 会计主管对有关原始单据的审核, 犹如在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之间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 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政部有位领导讲过一句话: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说明了监督的必要性, 它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 有利于上级事业单位快捷地获取基层事业单位的信息
在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制度下, 上级事业单位获取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在会计年度终了由基层事业单位按年报提供的, 因而上级事业单位的决策层只能靠披露的会计报告来了解和判断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而对于其营运情况和一些隐性问题或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 滞后的监督往往失去了管理的意义, 尤其对于故意弄虚作假的问题, 常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是从制度设计上保障了会计主管进入基层单位的决策层, 参与制定重大事项和财务计划, 实时进行有效监控, 及时快捷地为上级决策层提供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三) 有利于降低管理和监督成本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除了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主管能将基层事业单位弄虚作假的问题及时制止, 防范于未然。对于制止不了的问题, 能够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 便于上级单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 大大降低管理和监督的机会成本。
(四) 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能够让受派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与上级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加紧密联系, 通过各种形式的联络与报告制度, 上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受派单位的财务动态能及时掌握, 对不恰当的做法能及时加以指导, 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 有利于更有效地执行各项财经制度
由于基层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经制度的熟悉掌握水平参差不齐, 甚至执行各项财经制度的自觉性不高, 因此, 通过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 能够强化受派单位执行各项财经制度的自觉性, 规范其财务收支行为, 减少财务风险。
三、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办法
会计主管委派制作为一项制度, 必然要有其可操作性, 概括起来有以下具体实施办法:
(一) 明确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模式
采用会计主管委派制, 委派的会计主管实行上级事业单位与受派单位双重领导的管理摸式。委派的会计主管一方面要就受派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向派出单位负责, 发现任何危害国家利益和其他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要及时向派出单位报告;另一方面, 要负责对受派单位的会计业务和财务人员的管理, 日常具体财务会计工作向受派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 对受派单位负有监督和服务职责。
(二) 明确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
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可以是成立的专门管理机构, 也可以是由派出单位的会计部门, 负责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统一管理。选派的会计主管必须素质较高、有较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编制情况、人事关系、工资福利、业务考核等应当进行统一管理。
(三) 赋予派出会计主管相应的责权
要从制度上明确派出会计主管在受派单位的身份与定位。为了突出派出会计主管的监督职能, 便于其顺利行使监督职能, 应当规定派出会计主管列入受派单位的决策层, 有权参与受派单位财务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实施, 全面负责受派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 派出会计主管在服务于受派单位的同时对派出单位负责, 对受派单位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 对受派单位领导执意违规的行为有责任向对派出单位及时报告。
(四) 给予派出会计主管的利益保障
在明确派出会计主管责权的同时, 要对派出会计主管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利”的方面给予保障, 为保证派出会计主管工作的独立性, 有效行使监督职能, 其工资、福利待遇宜与受派单位脱钩, 由派出单位统一考核发放,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 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
为确保委派制的落实到位, 加强后续管理和可操作性, 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的配套制度:
1、选拔制度。
拟派出的会计主管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任职资格, 具备较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 德才兼备的人员, 经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合格后, 由派出的事业单位领导批准后确定。
2、培训制度。
派出的会计主管作为受派单位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 责任重大, 必须具备扎实过硬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派出的会计主管进行派出前的培训, 派出后的后续教育,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知识、政治思想及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培训, 不断提高派出会计主管的思想道德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述职制度。
派出的会计主管在年度终了或规定的时间以及离职时, 应向其归口的管理机构详细报告工作情况。述职报告经受派单位负责人和派出的管理机构双方签署意见后作为其业务档案。
4、报告制度。
可分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制度规定派出的会计主管按季或半年定期向其归口的管理机构作书面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定派出的会计主管对所在受派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 否则追究职责。
5、业绩考核制度。
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应制订科学的考核办法, 对派出的会计主管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遵守会计法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情况。年度考核必须有书面考核结论, 进行定性评价 (如优秀、称职、不称职) , 以此作为对其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依据。
6、奖惩升迁制度。
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应制订明确的奖惩升迁制度。按照考核结果以及有关的审计情况, 对于工作出色、考核优秀的派出会计主管, 给予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以至晋升;对于考核不称职以及所在受派单位财务审计发现问题的派出会计主管, 给予经济处罚、不予续聘和解聘。
7、交流轮换制度。
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机构应制订相关的交流轮换制度, 对派出会计主管的工作岗位进行有计划轮换, 促进其横向和纵向交流。
8、离任审计制度。
会计主管委派制 篇8
建设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即建设银行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是指建设银行一级分行或二级分行 (简称“委派行”) 向其直属基层机构 (简称“受派行”) 委派会计主管,会计主管隶属于委派行管理并向其负责的制度。
委派会计主管要配合受派行负责人开展经营工作,从财务会计角度对受派行重大决策提出专业化建议,身兼监督与服务两大职能。
二、建设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会计主管委派制优化了基层营业机构领导班子结构,加强了银行业务的事前、事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化解了分支机构网点的经营风险,提高了基层营业机构的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在会计主管的委派以及会计主管业务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 委派会计主管难以处理与受派行的关系
由于委派行没有真正赋予委派会计主管进行会计管理所需要的权力,如参与权、考核权、处理权、报告权、建议权等,使委派会计主管与受派行领导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困难。委派会计主管与受派行领导所处的角度不同,代表利益不一致,导致委派会计主管行使会计监督职责时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坚持原则就极有可能导致与受派行领导工作的不协调,长此以往,则可能造成受派行给委派会计主管的工作设置障碍,给委派会计主管行使正常监督职责施加压力的局面。
委派会计主管与受派行一般会计人员关系也难以融合。会计主管是委派的,这无形中疏远了会计主管与一般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在一般会计人员看来,好的成绩是会计主管考核的资本,不免会产生消极思想,一般会计人员支持的往往是本行领导,这使会计主管很难开展工作,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初衷也难以实现。
(二) 委派会计主管与受派行经济利益脱轨
委派会计主管是由建设银行一级分行或二级分行 (委派行) 向其直属基层机构 (受派行) 委派的,委派的会计主管人事关系、行政关系归委派行管理,并向其负责,以充分体现其独立性,便于加强对受派行的监督。但由于委派会计主管的人事关系、工资等待遇游离于受派行之外,委派会计主管不是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管理,就会使委派会计主管采取保守的态度,甚至对工作敷衍塞责,不能全力行使其监督职能,委派行难于调动委派会计主管的工作积极性。
(三) 委派会计主管更换频繁
委派会计主管的流动,原则上按1至2年轮换一次,委派会计主管的这种流动制管理,导致委派会计主管更换频繁,不利于其充分履行职责。委派会计主管的流动使委派会计主管无法充分地了解受派行的工作环境、受派行存在的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问题,更难以实施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
(四) 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
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尤其是多维度的委派会计主管考核和评价系统有利于调动委派会计主管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建设银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导致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论资排辈现象仍然存在,会计主管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得不到充分鼓励,委派会计主管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闲置和浪费。
(五) 缺乏对委派会计主管的监督机制
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后,虽然委派会计主管的地位有所提高,并赋予委派会计主管一定的权限,但是却没有一个合理的监督机制来约束委派会计主管的行为,可能给一些为谋取不当利益的受派行提供了贿赂委派会计主管的机会,使委派会计主管的监督流于形式。
三、完善会计主管委派制的措施
(一) 依法规范委派会计主管的职权
会计委派制作为建设银行会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如果没有相关法规予以保障,缺乏必要的行使职权的依据,势必造成“先天不足”。因此,建设银行要尽快制定全国性的行内《会计主管委派制管理条例》或《会计主管委派制管理办法》,对委派形式、程序、对象、范围和委派会计主管的具体职责权限做出统一的规定,使会计主管委派制有章可循,真正赋予委派会计主管进行会计管理所需要的参与权、考核权、处理权、报告权、建议权等,保证委派会计主管对受派行实施有效的监督,确定委派会计主管的基本职责和权限,规范委派会计主管的行为。
(二) 规范委派会计主管选拔制
严格控制委派会计主管的选拔条件和实行竞聘上岗制度,把好委派会计主管入口关,保证委派质量委派会计主管自身素质。委派会计主管的选拔由人事部门和会计部门依据委派会计主管的数量和工作岗位情况,以公告的形式在全行范围内进行展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委派制会计主管任职条件和竞聘人选“德、能、勤、绩”等方面的现实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参加公开竞聘入围的人选。采取笔试、面试和现场答辩等方式竞聘上岗,以保证委派的会计主管的素质、能力,适应监督管理的需要。
(三) 妥善处理会计主管委派制中的各种关系
在处理受派行与委派会计主管之间的关系上,委派会计主管应努力与受派行主要领导达成相互制约、同心协力的共识,形成既有独立性又有共同目标的良性关系。委派会计主管还应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特长,帮助受派行管好钱、理好财,在坚持财务制度的同时,还要灵活处理受派行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应积极主动与受派行主要领导进行协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提高受派行的管理水平。
(四) 量化会计主管委派制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
建立公开透明的委派会计主管量化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主管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强对委派会计主管的再监督。绩效考核和评价的内容应当包括遵守会计制度、职业道德、工作业绩、业务技术水平、廉正等方面。对会计主管除考核个人有关情况外,重点考核财务管理能力、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遵纪守法及所在的受派行的守法情况等。委派行对委派会计主管的考核和评价每年至少要1至2次,考核结果与委派会计主管的经济利益挂钩,要对委派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奖励的方法除了发奖金和换岗以外,在晋升职务和职称中应予以优先考虑;惩罚的方式除了减薪和待岗外,还可以降职降级。对于连续两次考核评价不合格的,要坚决予以辞退。
(五) 建立受派行人员监督、举报和评议制度
建行应启动“倒监督”机制,明确受派行人员 (尤其是柜员) 对委派会计主管的职责职权的履行情况、个人行为作风 (包括劳动纪律) 、制度执行 (包括有否违规或涉禁) 情况等开展监督,并就存在的问题向委派行职能部门汇报或向委派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并建立受派行网点人员对委派会计主管定期或调离评议制度,作为委派行主管部门对委派会计主管业绩考核、考评的依据。
(六) 强化实施委派会计主管的后续教育及离任审计制度
1. 注重委派会计主管观念、知识更新和技能的培养,在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政治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地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监督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
2. 委派会计主管要有国际化意识和创新能力,除要掌握我国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要学习国际会计的有关准则,了解国际市场及本行业的特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相关的业务,更好地应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 委派会计主管在受派行任职期满应进行离任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委派会计主管的工作情况。对于强令指使委派会计主管违反财经纪律、打击报复的相关人员要依法惩处。委派会计主管对违法乱纪行为如不抵制、不报告、开假票、报假账以及实施其他违规行为等,视情节轻重给予教育、调离、撤职、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理,以确保会计主管委派制顺利执行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世梅, 在人民银行系统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设想[J].黑龙江金融, 2007, (7) :28-31.
[2]陈源玲.谈商业银行实行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J].甘肃金融, 2005, (7) :24-25.
[3]谢文军.基层农行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调查与思考[J].贵州农村金融, 2007, (6) :9.
会计主管委派制 篇9
1 高校委派校办企业财务主管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对委派财务主管重视不够
部分高校对科技产业经营有限公司、专家楼宾馆等校办企业实行财务主管委派, 委派工作全权由学校财务处负责, 财务处作为学校的二级财务主管部门, 选择从财务处内部挑选一些德才兼备的人员, 但由于部门人员有限, 要兼顾学校财务处的正常运转, 实际人员配备不一定能到达要求。部分财务部门领导可能委派工作中表现较差的人作为财务主管, 成为其打击排挤的工具, 财务主管委派力度不够。
1.2 财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 要创一流的大学首先必须拥有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长期以来, 高校财务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表现在校内会计人员长期归属于某一单位管理, 从事某一固定岗位, 彼此之间的业务不熟悉, 特别是财务处的会计工作人员, 长期从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对校办企业业务不能完全掌握, 难以对其业务进行指导, 影响全校整体会计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 财务人员终日忙于日常事务, 忽视新知识的学习, 不了解新的财经动向, 很难适应高校财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这些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3 委派财务主管人员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大多数校办企业的财务主管是学校财务处与人事处代表学校联合下文任命的, 工作关系仍属于财务部门, 享受科级干部待遇。而被委派单位的负责人也是学校任命的干部, 一般为正处级, 部分可能到副厅级, 全权负责校办企业的人事管理等事务。身份差异悬殊导致在一些问题上财务主管的建议不一定被采纳, 有时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步, 职责大于权利, 过多干预可能把委派人员推到校办企业的对立面, 使得委派财务主管在被委派单位陷入孤立被动的尴尬局面, 监管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1.4 委派财务主管监督力度不够
从会计监督的职能来看, 委派人员负担着两方面的职责:其一是代表校办企业在经营管理者的领导下实施内部监督职能;其二是作为委派主体的代表对经营管理行为及会计处理适时监督。被委派人员接受学校财务处和被委派单位双重考核, 如果被委派人员一味追求完成监督职责的话, 就势必导致委派财务主管参与企业经营的功能弱化, 甚至成为企业的对立面, 成为被孤立的对象, 日常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为了能在委派企业中站稳脚跟, 就不得不顺从于企业管理者的一些要求, 导致监督功能弱化。同时, 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势必要拉拢委派财务主管, 而作为学校派出人员, 替学校监管校办企业本身也会得到学校的重用。委派财务主管游离于其中, 两边受益。
2 高校委派校办企业财务主管的必要性
2.1 委派财务主管加强校办企业监督管理
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 高校校办企业初具规模, 基本都具有自己独立的法人资格, 拥有经营自主权, 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上的显著优势。在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的体制下, 高校校办企业立足市场经济必然要追求企业自身利益, 许多时候与企业所有者利益 (代表国家利益) 不一致甚至产生矛盾。校办企业的法人虽然作为校办企业的经营者, 直接从事校办企业经营运转, 但工资福利待遇却是学校事业单位职工, 享受事业单位待遇, 业绩与待遇脱钩, 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因此, 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校办企业发展将严重受限, 迫于以上压力, 财务主管委派势在必行。
2.2 委派财务主管完善学校全面预算管理
高校校办企业作为高校自筹资金的主要来源, 是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下, 对校办企业收支的管理, 必然要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管理, 统筹考虑。由学校财务处派出财务主管, 参与校办企业财务管理, 进行收支核算, 保证了学校全面预算的实现。
2.3 委派财务主管实现高校财会人员统一管理
高校实现财务主管委派制, 由校财务处根据会计管理的要求, 选择“德、能、勤、绩、廉”五方面优秀的人员出任校办企业财务主管, 负责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将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与学校财务管理紧密联系起来, 加强对校办企业一般财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使财务人员总体水平得到提高。
3 完善高校委派校办企业财务主管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对委派财务主管的重视
高校校办企业财务主管的委派由学校统一部署, 分管财务副校长委派财务主管担任校办企业财务总监, 人事处及财务处共同对被委派人员的人事档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进行统一管理。
3.2 严格委派财务主管人员选拔机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人员由财务部门统一领导, 统一管理, 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 建立一套针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不仅扩大了视野, 更能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 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 把竞争机制引入会计人员的管理之中, 进而提高各岗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推动财会队伍建设向高层次发展。
3.3 确保委派财务主管独立发挥作用
要使委派财务主管发挥有效作用, 必须解决财务主管待遇问题, 改变责大于权的现状, 形成责任与权力相匹配的良性机制。以学校层面派出财务人员出任财务总监, 而不仅仅是财务主管, 财务总监享受副处级待遇, 属于被委派单位高层管理人员, 可以参与其经营管理决策, 监督企业良性运转。委派财务总监的考核采用双重考核, 由学校层面成立考核小组, 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考核标准, 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业绩奖励参照企业考核标准, 使收益与企业工作业绩挂钩, 充分调动委派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 监督企业的良性发展。
3.4 委派财务主管实行定期轮换制度
由于委派财务主管长期与某一企业打交道, 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吃完原告吃被告, 尾大不掉, 损害学校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必要定期对委派财务主管进行岗位轮换。轮岗期限要有明确的规定, 不能过短或过长。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 财务主管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熟悉校办企业的整个流程, 对被委派单位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 才能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制定出有利于校办企业发展的长远财务规划, 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同时, 也不宜过长, 过长就会出现上述现象, 影响财务主管的独立性, 不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 因此, 经过对校办企业的调研, 一般应选择三年作为轮换周期, 使财务委派制度真正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赵泽莲.财务主管委派制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J].财经纵览, 2013 (29) .
[2]胡南南.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会计之友, 2010 (29) .
[3]方丽云.关于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河南教育, 2009 (08) .
[4]王红, 郭志丹, 等.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10) .
[5]刘培.浅析集团公司财务主管委派制度[J].交通财会, 2009 (06) .
浅析会计委派制 篇10
会计委派制是指国有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 凭借管理职能向国有单位派出会计人员, 并授权其代表派出机构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活动,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制度。从目前的国有独资、股份等企业的会计委派形式来看, 会计委派制又有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国有企业主管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等不同方式。作为新生事物的会计委派制, 在试点和推行过程中, 有利有弊, 有得有失。
一、会计委派制的益处
1.“委派制”加大了会计监督力度, 并降低了监督成本
“内部人控制”是引发单位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 由此引发的腐败行为已经十分严重。“委派制”作为一种单位外部会计监督形式, 将会计人员的角色外部化, 赋予了其所有者的监督职能, 从根本上打破了“内部人”共谋的格局, 可从源头上防治贪污犯罪现象, 是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委派人员隶属于所有者, 游离于内部人的控制之外, 相对而言就可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所有者 (非专业人员) 根据这些信息对管理当局粉饰过的信息进行监督所花费的成本相应地要小得多。
2.“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人员“双重身份”问题, 明确了会计责任主体
长期以来, 会计人员处于违背领导意图和违反法律法规的“夹缝”之中, 左右为难。“委派制”相应将委派人员的工资待遇实行集中管理, 割断委派会计与派往单位的经济、人事联系, 从而使会计人员能有效行使职权、不受被委派单位的制约, 从“双重身份”中解脱出来, 基本上解决受制于人的局面。
3. 从实际情况看, “委派制”效果比较明显
具体体现在:一是从源头上控制了预算内资金乱支滥用、预算外收入“体外循环”和“小金库”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二是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败、挥霍浪费国家资金等问题的发生,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三是强化了财政监督, 促进了廉政建设;四是节约了人力资源, 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会计委派制的弊端
会计委派制之所以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除了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方式和实施程序等基本问题认识不足, 加上企业经营环境必须面对的诸多困难等原因带来的后天执行乏力的缺陷外, 很大程度上是受其本身存在的不足所制约。
1.“委派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不一致
会计委派制有悖《会计法》、《公司法》等法规的规定, 不可避免地会干预企业自主的财政, 影响企业经营自主决策权的顺利行使, 会计信息相关性也不免减弱。造成不必要的会计信息公开, 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使会计监督外部化, 监督混乱、错位。
2.“委派制”削弱了会计参与企业管理的职能
实行会计委派制, 把会计推到企业的对立面, 过分地强调会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割断了会计与企业的内在联系, 片面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 弱化了会计的服务职能, 割裂了会计职能。
3.“委派制”使会计人员的权、责、利不匹配, 配套措施滞后
委派的会计人员以独立身份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 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和责任。从权、责的角度看, 它的确是独立的, 有利于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但缺乏对委派人员的有效监督, 无法有效避免传统会计管理模式的缺陷。从委派会计人员的待遇看也不尽合理, 虽然他们的地位提高了, 但与地位相适应的工资、福利等问题却受到影响, 这就会产生消极影响。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不规范, 思想认识不统一, 委派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三、完善会计委派制
1. 加强对会计委派制的宣传, 提高各级领导对会计委派制的重视程度
既要解决宏观的协调问题, 又要解决具体单位领导的支持与配合问题。
2. 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要修订与之相关的《公司法》、《企业法》等财经法规, 对有关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划分, 明确会计职权, 明确委派会计人员具有管理和监督的双重身份。
3. 加强对委派会计的管理、明确产权主体、明确会计职权, 确保依法成立委派会计的专门管理机构
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尽快成立会计管理局, 管理区域会计人员的一系列相关事宜。
4. 健立健全委派会计再监督制度, 尤其是加强社会监督机制
完善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 使社会监督真正成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警察”。同时还要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 把“灵魂”管理好, 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立委派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
会计委派制是我国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的过程中所做的历史选择, 在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现阶段, 它是规范我国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秩序的有效手段, 因此要改革旧的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建立一个有效的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监督体系。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以往会计管理体制中的种种弊病, 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 全面改善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大面积失真,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应该大力推行会计委派制, 虽然在试行过程中有许多不足之处, 但经过不断地探索、完善和弥补, 并充分利用它的优点, 相信会计委派制现阶段在改善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等方面将有积极意义。为了今后建立我国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完善的企业外部监督机制, 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王世定:对委派制的几点看法.财政研究, 2001, (5)
[2]宋晓洪王雪莲:委派制与新《会计法》的一致性[J].黑龙江财专学报, 2001, (7)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探讨 篇11
【关键词】 会计委派制 施工企业 完善制度
引言:
所谓会计委派制是企业产权所有者或是政府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相关会计人员代表企业产权所有者或政府监督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或集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经营状况的制度。此制度可以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及时、准确和真实,能够规范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是对会计管理体制进行的完善和重大改革。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正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加强会计管理、提高会计质量成为施工企业面临的一项迫切问题。会计委派制在施工企业中试行以来,对建立健全单位会计监督体系和内部约束机制,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在适用范围及具体操作中还有一些不尽完善的方面。
1. 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存在的問题
1.1缺乏法律依据和行为规范
目前,尽管《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但是关于会计人员委派制,我国还没有一条法律明确规定过,更没有规定由财政部门委派企业的会计人员,因此,会计委派制不能强制企业执行,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另外,《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法》规定:“任何机关和单位不得向企业摊派人力、物力、财力;不得侵犯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不得要求企业设置机构或者编制人数”、“企业有权建立机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在《会计法》中规定:“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应当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主管人员”。从以上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法律赋予了经营主体可以自主配备其他会计机构的会计人员和设置,给予他们相当大的自主权。而实行由政府机构委派会计人员,即会计委派制,有悖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相关法律相背离。实行会计委派制后,是政府直接干预了企业的人事管理权、劳动用工权,国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把会计人员派到企业,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增强经济效益及企业活力,更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工作回归企业的内在必然要求。
1.2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被委派的会计人员需要接受委派单位、受派单位的双重领导,不能保证自身的独立性,也就不能有效地执行公司的财务制度。而且会计信息公开化是会计委派制必须执行的,这样不利于企业部门的均衡协调和经营发展,会泄露企业的经济秘密。并且,一些委派会计也会与经营者共同蒙骗所有者,会计信息、企业资产照样会失真和流失。
1.3弱化了会计的内部管理职能
施工企业会计人员在实行会计委派制后身份将发生变化,成为施工项目的人员,多数项目经理不愿意将项目的收支大权交给一个外人来管,他们会产生戒备心理,把委派会计人员视为“异己”,不让他们参与项目的重大经济管理活动,不将企业秘密告之,容易造成委派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将其孤立等现象。甚至有的施工项目会采取诸如大量现金交易,篡改、隐匿原始凭证,建两套账,私设小金库等作法,游离于管理和控制之外,尽力逃避委派会计的监督,使委派会计仅成为一个机械的记账员,不能如实掌握项目实际的经济活动情况。
2. 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建议
2.1完善会计立法
必须得到法律的支持委派制才能逐步推行和完善,使政府不是以行政命令方式,而是以法律手段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针对会计委派制,制定一部法律、法规,现行法律中与会计委派制目标模式相冲突的地方要进行修改,建立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机制,使其成为《会计法》的特别法进行运用,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按照特别法优先的原则,适用特别法的规定,从而保障实现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其次,单位负责人和委派会计的义务、职责权限以及其与委派单位的关系要在法律中给予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注意一些相关规定的配套性和一致性。
要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并处理好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健全与会计委派制配套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委派人员既能成为被委派单位经营决策、财务管理的得力助手,又能维护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应当正确处理好委派单位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委派单位必须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例如委派会计报告制度、委派会计的任用和考核制度、委派会计的定期培训制度、委派会计奖惩制度、委派会计定期轮岗制度和回避制度、委派会计的离任审计制度。在对委派会计进行工作业绩考核既要将被服务单位的实际业绩纳入考核范围,也要涉及委派会计是否履行业务监督职责。为了使委派会计不仅要单位的经营治理,也要能够履行监督职责,应当将其经济待遇与业绩的好坏直接挂钩,从而提高委派会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3明确委派会计的地位、职责和权限
委派会计行使资产所有者对被委派单位(经营者)的会计监督权,代表产权管理部门或是政府。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第一,对所在单位上报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监督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第二,对国有资产流失承担相应责任,监督所在单位国有资产营运情况;第三,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委派会计人员的权限主要是:第一,监督检查所在单位的各项资金收支和财务运作情况,参与拟定其财务会计管理规定;第二,对所在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与单位主要领导人共同确认其合法性、真实性;第三,参与拟订所在单位的年度分配方案、决算方案;第四,与单位主要领导人对重大财务收支项目联签审批;第五,对所在单位的重大经济合同和新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审核。委派会计人员本身、会计管理机构、会计委派机构都要明确委派会计的职责和权限,同时要确定其业绩考核标准,此标准应当在委派会计初期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2.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在现有会计委派制度作用加强的前提下,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必要条件。因此,应当定素质教育期开展对委派的主管会计、二级单位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其中包括法规、法纪、业务培训。会计人员法纪观念的增强和素质的提高是企业防患于未然、用好资金、管好资金的保障,是把好资金出入口的第一关。委派的会计人员一定要有增强服务意识、严于律已、要有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准。于此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当有较强的分析判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际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加深,为了与国际进一步接轨,会计人员除了应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审计、英语、计算机、营销、税收、法律、金融等专业知识。
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是加强财务控制及财务监督的有效手段,有效地解决了施工会计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推动廉政建设、加强会计治理和会计监督、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完善会计委派制还需要施工企业总公司、分公司与项目部的共同配合,认真落实,长期努力,探索适合施工企业发展的财务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 黄霞.浅议会计委派制的利弊[J].商业经济,2012(04).
[2] 董惠平.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01).
浅论会计委派制 篇12
一、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
《会计法》颁布以来, 虽然各个单位的财会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但是, 由于财会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和历史的原因, 个别单位仍然出现私设“小金库”, 做假账, 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挥霍浪费严重等问题。推行会计委派制有助于上述各种问题的解决。
1. 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追究在会计工作
中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 有利于完善用人机制, 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依法理财水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2. 推行会计委派制是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需要。
传统的会计要受管理者的领导, 其行为处处受到企业负责人的支配, 会计缺乏监督所必需的独立性, 会计人员不敢正常行使监督职权, 会计监督企业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而会计委派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 推行会计委派制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真实化、完整化。
近几年, 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制度不断推出, 企业会计核算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及管理更具有专业性。但是, 让我们不安的是, 不少单位真账假算, 假账真做,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却有增无减。会计委派制的推行, 不仅可以防止会计因依法坚持原则而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也可以防止单位任用不称职或渎职的会计人员, 使更多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自觉接受所在单位的行政领导和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 及时提供会计信息。
4. 财务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依据。
我国《公司法》第4条规定:“公司股东享有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第46、112条又规定由董事会聘任或解骋财务负责人, 并决定其报酬事项。《会计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这些法律规定为实行财务会计委派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既是一个现实问题, 又是一个政策问题, 并且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其本身虽属于会计委派制度, 无论从理论上, 实践中, 还是从会计的服务职能看, 是完全符合行为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对会计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的。在推行实施中出现了以下方面的问题:
1. 与落实《会计法》不矛盾。
有的认为会计委派制要求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或主管部门对被委派单位依照《会计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与《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存在不协调现象。其实, 为会计委派制委派的会计人员, 其职责要服从于《会计法》的内容, 其核算和监督的会计对象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因此, 推行会计委派制不但不会与落实《会计法》相矛盾, 反而使会计人员增强了监督的独立性, 真正能够独立公正地行使《会计法》, 以防各种违纪乱法现象的发生, 有效地避免了腐败问题的出现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2. 不会增加财政负担的问题。
会计委派制委派的会计人员的工资管理由会计管理中心建立工资及奖金专户, 统一收缴, 统一管理, 统一分配。委派会计人员的身份和所在单位的编制随着委派会计人员的转移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堵塞单位收入的“跑、冒、滴、漏”, 及时足额地完成纳税任务, 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且不会增加财政负担。
三、推行会计委派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
完善国家、社会和单位内部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明确各自的职责, 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2. 强化注册会计师监督职能。
对单位财务的规范和约束可以通过社会中介机构来达到监督的目的。
3. 加强对单位领导的监督制度。
建立对企事业单位领导的监督制度, 要对其进行法纪教育, 要建立对违纪单位负责人的查处制度, 加强专项审计和离职审计, 加强财经纪律和执法检查,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严肃依法查处领导的违法违纪问题, 使其权力有所约束, 不能任凭随心所欲, 不能使目无法律法纪的行为通行无阻。
4. 加强执法力度。
对企事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应采取法律手段, 不仅要制定和健全各项法律法规, 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5. 加强利益保障。
建立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 建立“监督奖励基金”, 把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 形成对会计人员的可靠利益保障机制,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
【会计主管委派制】推荐阅读:
会计主管论文09-21
主管会计的职责08-09
银行会计主管待遇10-08
主管会计面试试题12-06
会计主管的年终总结12-14
会计主管年度总结报告06-13
会计主管的简历参考06-17
主管会计题库单选07-09
银行会计主管主要工作07-22
银行会计主管年度总结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