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

2024-08-10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通用9篇)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 篇1

智慧养老系统平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社区养老服务系统

金中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系统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互联网服务等手段,尽可能地实现老人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指标、活动量等各类传感器和互联网、数据中心随时随地实时连接,让监护人(子女或家人)、服务机构和志愿工作者等,能远程自动实现对居家老人的安全看护、健康监测、精神关爱和生活服务等。智能居家养老系统是以先进的物联网科技为依托,提供远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远程医疗、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为基本服务内容,能实时、快捷、有效帮助广大老人解决居家养老过程中各种问题,让广大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和关怀。

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和一般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区别

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与一般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本质的区别体现在“智能”上,通过生理参数检测仪量血压、血糖、血氧、脉搏等信息,全面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而且,每位老人都会有一张“身份卡”,足不出户,通过刷卡,就可以进入个人健康档案,此后所做的健康检查内容,就会通过网络传输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健康评估、健康建议,及时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优势

24小时专业监护和长时间动态掌握居家老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根据一段时间老人的综合健康数据和指标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诊断,还能让老人子女及时了解和掌握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上门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价值体现

1、为主管机关或运营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

2、为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及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档案;

3、以社区为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强大的服务体系;

4、以老人用户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

5、构建“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功能概述 远程健康监测

含血压、血氧、血糖、脂肪、体重、心率等方面的远程监测、异常报警、健康数据集成分析、报表上报、远程医疗处理等功能。实现对老人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动态数据库。使政府老龄主管部门可动态的查看和统计老年的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健康评估

平台对设备终端上传到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出检测结果,给出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

平台实时监控数据,使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心脏病也能得到实时监控,一旦血糖有异常,系统会直接将该老人的异常信息在平台上弹出来自动报警,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能知道老人的病史、家庭地址、亲属联系方式,便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通知老人及其家属,使得老人可以得到最快的救助。远程医疗

系统跟智能血压仪、血糖仪等等设备对接之后,将测量的老人心率、血压、血糖数据上传到平台,平台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果连续几周内此类数据与设定的老人的正常值波动超过一定比率,系统会直接将该老人的异常信息在平台上弹出来,同步传输送给互联网医疗机构,系统可以设定为差别在某个值范围内传送给给哪个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收到这些资料后,可以根据收费多少,决定对其进行普通预约门诊、专家诊断、远程医疗建议级别的处理。紧急救援

针对老人突发性事件和身体不适,提供各种紧急救援服务。包括通知物业保安、老人子女、居委会以及卫生医疗机构、120等等。中心坐席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尽快的根据老人的地理信息和历史记录,全方位的通知有关人员赶到现场,从而保障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

主要是通过呼叫中心,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电话转接完成。从而为老人提供多方位的专业的服务对接。当呼叫中心接受到老人来电时,自动根据来电号码关联到老人信息,弹出窗口显示老人信息;根据坐席人员与老人沟通,可以进行新建工单,然后进行派单,服务工单派发后,系统会以方式通知服务人员或服务商家联系人。精神关怀

运用电话、等通信手段,平台可以根据发送的内容,将天气状况、保健护理、疾病预防、养老政策等等主动的发送给老人,让老人感受社会的关爱。派单呼叫平台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 篇2

据红桥区民政局局长罗永龄介绍, 红桥区的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社区养老工作保障体系。红桥区把搞好社区养老作为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的突破口, 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多项政策。在此基础上, 对散居的无儿无女和无生活来源的“三无”老人、低保户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由政府出资提供无偿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且有一定经济收入的老劳模、优抚对象等, 由政府差额补贴实行低偿服务。为全区1500多位低保户老人每月发放200元左右的居家养老补贴, 帮扶他们实现社区养老。

二是构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红桥区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社区养老网络。成立了社区养老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 组建了9个街道社区养老工作小组和服务中心, 建立了1 2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 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吸收一批有技能和专长的下岗职工, 建立了以专职人员为主体, 兼职人员为辅助, 志愿者为补充的服务队伍。

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 篇3

关键词:社区养老;空巢家庭;居家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改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最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老年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加。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也就是说我国在上个世纪末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61亿;2020年将达到2.23亿;2030年则会突破3亿。与此同时,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2020年有可能达到2780万人,其增长速度超过了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我国老年人口急速增加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将如何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空巢家庭与居家养老

空巢家庭在社会学上原用来指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即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后离开,独剩老人的家庭。空巢家庭现象是由于平均寿命延长,养老观念改变,居住方式变化,人口流动增快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国,空巢家庭的比例急速上升,从1989年到1996年,几年间空巢老人的比例就从30.4%增加到了38.6%。近10年来,空巢家庭问题更是越来越突出,同时我国独居老人的比例也从1987年的不到4%上升到了现在的11%。据有关调查显示,现代社会老人与子女都有分开居住的倾向,其中老人想分开的占78%,子女想分开的占77.4%。老年人与子代分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虽然这是现代老人的—种理性选择,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着老年人从低龄走向高龄,从身体健康、尚可自理到体弱多病、不能自理,如何养老成为—个越来越现实的问题。

尽管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方式现在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但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不可能完全被社会养老所替代的。调查显示,仅有不到9%的老人愿意去养老院养老。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尽管政府兴办的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条件良好.服务周到,价格合理,但真正^住的老人却少之又少。例如在上海就仅有4.4%的老人愿意去养老院。老年群体在社会群体中是相当脆弱的,他们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怀与重视,包括物质与生理上的,精神与心理上的,而养老机构却很难给老年人“家”的感觉,这也是很多老人不选择人住养老院的原因之一。

“居家养老”是近年来西发达国家提出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居住在家,由家庭成员提供生活服务的“家庭养老”,而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基础上的,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载体,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的一种共识,即使是那些已经完成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发达国家,也非常鼓励老年人居家养老。据不完全统计,各国老人在家养老的比例是,美国95%,荷兰91.4%,日本96.9%。由此可见,居家养老已成为未来养老的主要模式。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居家养老理念得以实践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这也就是说必须将养老问题社会化。而在我国目前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范围不大的条件下,将养老问题立足于社区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首先,由于老年人生活在社区,社区养老服务不仅使其在地缘上有归属感,心理上有安全感,而且可以及时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有效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其次,由于社区养老服务以第三方姿态参与居家养老,一方面维护了老人的自尊心理,另一方面减轻了其子女的压力与负担,从而有利于保证家庭的和睦。再次,社区养老服务可以缓解政府在社会养老问题上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将社会资源更有效地利用起来。同时,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个就业的新渠道,可以解决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因此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社区养老服务对于居家养老模式来说有其独特的服务优势,是居家养老的必要也是最佳的载体。

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社区内部的老年公寓、托老所之类的社区福利机构,由此可以针对老人不同层次的生活需求给予照顾,尤其是一些独居老人;设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以及时解决老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设专门的食堂和家政服务中心,以解决老人日常生活的需要;完善社区的医疗保健服务部门,为老人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照顾;设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学校、婚介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满足老人的求知欲望,扩大老人的社交范围,实现老人的自身价值;开展老人法律援助服务,更好地维护和保护老年人的权益。

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开始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第一,社区养老服务在性质上的福利性,在资金上的社会性。社会福利性是社区养老服务的宗旨,是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也就是非营利性质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其他的民间来源,如捐赠等也是相当重要的。第二,社区养老服务在机构上的民间性,在功能上的辅助性。社区养老服务部门与政府是不存在任何权属关系的,是一个非政府性质的福利机构,因而要防止其准市场化倾向。同时,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养老服务,必须对其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如果把社区养老放在主要养老方式位置上,完全替代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将不堪重负。第三,社区养老服务在内容上的规范性,在人员上的专业性。社区养老虽然是非政府性质,但也要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利用,因此其提供的服务内容便具有严格的规范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相关的服务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能够提供高素质的服务。第四,社区养老服务在运作上的协调性,在发展上的多元性。由于社区养老是一个涉及到全社会的问题,因此它与社会其他部门以及社区内部各部门之间都存在着—个协调关系。随着社区养老的不断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势必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满足老人各个方面的需求。

从以上各方面可以看出,社区养老服务在居家养老模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区养老是我们当前解决养老问题的—个重点。

三、完善社区养老服务

在目前的情形下,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相对于老年人的迫切需要而言,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当中存在的—些问题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一)对于社区养老的观念转换落后,对社区养老的认识不足。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养儿防老”的思想,因此,不仅是普通百姓,甚至是一些相关的职能机关和管理部门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在当前开展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就是说,并没有把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当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一部分,没有把建设社区养

老服务体系上升到关系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

(二)基础设施缺乏,硬件设备不齐。虽然在地理上,社区养老服务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其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人力、物力上的资源都比较匮乏,资金来源也比较少,因此很难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有的城市虽然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却出现养老设施使用率低下的现象,这是因为收费上偏高,老年人难以承受。

(三)在“软件”上,缺少专业的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以令人满意。目前在我国从事社区养老工作的绝大部分是没受过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仅凭人道主义和经验而工作的人员。这样的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而且,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志愿者队伍明显缺乏,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真正的志愿者队伍,也就是说还缺乏真正的社会公众参与度。

(四)外部管理环节不协调,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很多关系到社区养老服务的切实问题在各个政府部门间被互相推诿,责任不够明晰,严重影响到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予以支持,使得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制约。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法律法规来进行调整,以提供—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在东南亚,新加坡可以说是一个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与东方家庭价值观念结合得比较完美的国家。目前,新加坡有大概30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占其总人口的8.4%首先,在政策的制定上,新加坡政府着眼于动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对待养老问题。政府将老年人照料作为—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将各个层面的力量都考虑进去,要求个人必须负起责任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如推行以房养老政策;要求家庭提供基本的照料,鼓励子代与老人同住;要求社区协助和支持家庭对老人的照料;而国家则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个人、家庭、社区各尽其责。政府在养老问题上实行大力扶持政策:在养老设施的建设上,政府投资占90%以上;对养老机构各项服务的运作成本提供津贴;实行“双倍退税”政策,允许国家福利理事会认可的养老机构面向社会募捐等。其次,在养老设施、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上,新加坡相当重视对老龄设施的投入力度,各种养老设施齐全且收费合理,服务人员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且需要接受专业培训。与此同时,还拥有一支占服务人员数量15%的义工队伍,这当中有许多具有专业知识,并且长期为养老机构服务。再次,在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上,由于没有资金、技术和人员上的后顾之忧,新加坡养老机构追求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达到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

尽管我国与新加坡国情不同,体制各异,但在养老问题上是互通的。通过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区养老。

(一)提高对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摆正社区养老工作的位置。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需要和促进老龄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因此,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与宣传的力度,同时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在政策制定上给予社区养老服务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其健康发展。同时,也要规范各级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充分认识发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使社区养老服务走上社会化的轨道。要想扩大社区养老服务的规模,多渠道筹集资金,就必须使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只有将服务机构、服务对象、服务管理、资金筹措等社会化,才能将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其积极发展,逐步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免除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在资金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建设社区养老的基础设施,使其在硬件上达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群。上海市实行的“星光计划”,将福利彩票中的很大份额用于支持本地的社区养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使社区养老服务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必须意识到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具有丰富内涵的工作,应该采取一些专业化的措施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准。如建立专业人员的培训机构,对在岗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再培训,国家有关机构可制定—些专门的服务职业资格标准,实行劳动准入制度等,以此来提高专业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还应扩大宣传,充实志愿者队伍。

(四)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除了要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思想风尚,建立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之外,更要有相关的政策法规作为保障,使社区养老服务由伦理型向法制型推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章程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使本管辖区的孤寡、特困、空巢和高龄老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和法律的规定,特制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章程。第二条.本单位的名称为**,地点为**。

第三条.本单位的性质是:以非营利的服务机构,致力于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打造老年人家庭式服务机构。第四条.本单位的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尊老敬老、以诚相待、真情沟通、服务周到。

第五条.本单位接受**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本章程中的各项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第二章 举办者和业务范围

第七条.举办者:** 第八条.本单位业务范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藉、法律服务、助餐服务。

第三章 组织管理机构

第九条.**机构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其中理事会**担任;监事会由**担任。

第十条.本单位的最高权力机关**,其有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一)制订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四)决定终止事宜;(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一条.本单位设定的理事会由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及理事等组成。第十二条.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的决议;

(二)向理事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三)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和实体机构;

(四)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五)活动策划、安排和执行;(六)内部机构的设置;(七)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本单位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二)在本单位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

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事处罚的;(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四条.本单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任期为三年,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原因需延长任期的,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十五条.本单位理事长为本单位法定代表人并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第十六条.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

(二)代表本单位签署有关重要文件;(三)负责活动中心主要工作;(四)单位重大事项的决定。

第十七条.副理事长具体负责组织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日常事务、及对外工作。

第十八条.秘书长是老年人活动中心主任领导总务工作的主要助手,具体负责管理老年人活动中心后勤工作。第十九条.监事会的职权是:

(一)对本单位服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二)对本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

(三)对本单位服务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第四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条.本单位经费来源:

(一)捐赠;(二)政府资助;

(三)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一条.本单位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个人中分配。

第二十二条.本单位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三条.本单位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时,必须也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二十四条.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监管会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本单位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

计。

第二十六条.本团体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五章 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第二十七条.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为户籍在辖区社区内并常年居住的老年人。政府提供福利性服务的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高龄老人(80 周岁以上);

(二)“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 养人);

(三)空巢老人(无子女或子女不在本城区居住);(四)丧失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家庭照料且享受 低保待遇的老年人;

(五)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曾获得市级以上劳模、部分重 点优抚对象等)。

以上服务对象,根据老年人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经核实 批准后,分别明确无偿或低偿服务对象、有偿服务对象和志愿服务对象。

第二十八条.服务内容

(一)生活照料。提供日托、购物、配餐送餐、精神慰藉、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完善便民服务网。

(二)医疗保健。建立老年健康信息档案,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防治、老年保健、心理卫生、爱心护理等服务。(三)法律维权。通过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调整等形式,维护老年人在接受赡养、财产管理、婚姻保护等方面的 合法权益。

(四)文化娱乐。通过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书法绘画等学习培训,开放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形式,丰富老年人的 精神文化生活。

(五)体育健身。组织老年人体育健身团队,为老年人开展 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场所和设施。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章程经**理事会议上表决通过。第三十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篇5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期,为了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和提高他们生活水平与质量,全面提升我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水平,完成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任务,我社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以社区“三无对象”为主导,大力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事业,推进社区福利社会化,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我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区内现有居民5096户,13760人,60岁以上的老人2008人,占总人口的7%,其中“空巢”老人206名。现纳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困难老人有40名,其中由财政承担居家养老服务费用的老人有15户,包括3名“三无老人”,12名“独居特困老人”。他们居住环境、健康水平、经济状况大多比较差,丧失了劳动谋生能力,社区已经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我们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城市低保、医疗救助、临时特殊救助等方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2009年社区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放在社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了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居家养老工作职责、居家养老工作制度、居家养老服务员工作职责等。为了便于掌握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不同的社会关系、住房状况、脾气喜

好、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入户调查表》、《居家养老帮扶对象登记卡》、《居家养老帮扶对象登记册》和《居家养老个人健康档案》,提供人性化服务。09年10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移交到小山至善慰劳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积极协调配合,做好老人思想工作。目前已有由财政承担居家养老服务费用的15名老人全部安装了一键通免费电话。

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志愿者服务队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队员登记卡》和《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登记册》,鼓励志愿者搞好服务。

在服务的过程中,分别对社区服务的并由财政承担服务费用的17位老人建立了《居家养老帮扶对象记事本》,要求每位服务队员对所进行的服务作以详尽的记录,后来我们发现只有服务员对服务做记录是不完善的,于是在征求服务员、服务对象意见后设计了《养老服务意见反馈卡》,在卡上,服务对象可以画勾确认对服务的满意度并签字确认,对老人连续三次不满意的服务员,坚决辞退,从而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我们还制作了“养老服务温馨卡”,公布社区服务热线、服务队员电话,便于老人联系。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社区实行每周例会制,例会时服务队员们互相交流、介绍经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服务不到位的队员提出批评指正,对表现突出的队员提出表扬,并组织开展了养老服务表彰评比活动,以鼓励服务到位的队员。通过自查、检查、评比等活动,社区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研究制定应对措施,社区养老服务

队员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现有服务设施作用,积极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康复、体育健身、温情陪伴等多方面服务。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摆脱孤寂的困扰,社区成立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一支老年武术队,邀请获武术六段证书的老人张伯恭作为教练,传授基本的武术知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老年乒乓球队每天上午6--8点在社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锻炼,风雨无阻。书画室每天免费开放,为情趣相投的老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社区老年婚姻介绍所、健身房、棋牌室等活动场所也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多种需求。

居家养老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养老趋势,既能消灭“空巢问题”帮助老人安度晚年,又能为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带来公益性岗位。社区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受到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以及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常被新闻媒体所报道。通过对需要帮助的困难老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日常服务,社区已与老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服务队员虽不是老人的亲人,但胜似老人的亲人。

虽然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今后我们打算:

一.是加强尊老、敬老、爱老传统教育,提高为老服务的热情及心理沟通能力,丰富有关老人的保健营养知识。

二.是加大对服务质量的跟踪检查。社区确定1名工作人员定期

不定期的访问老人,掌握服务人员的服务情况,对老人不满意的地方督促服务员及时改正。

三.是探索在社区设立呼叫系统与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手中的呼叫器相联系,以便提供更为及时周到的为老服务。

申论: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篇6

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我国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为了应对老龄化,我国正在不断探索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新型居家社区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由社区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

然而,社区养老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站点是由政府拨款,政府资金压力较大;养老服务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老人多样需求;养老护理人员极为缺乏,志愿者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特向上级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1、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政府需要提高养老预算,增加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吸引民间资本,社区与社会联合建点,补充经费缺口。

2、针对实际需求,增加服务内容。推出包括家政、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在内的多项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龄人口的需要。

3、提高养老工作人员待遇,积极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切实加强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工作。规范工作制度,保障合法权益。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 篇7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以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照料方面等服务的养老模式。最早出现“社区养老”是在英国,后来西方国家纷纷效仿,并将社区养老模式定义为由家人、志愿者和专门护理人员共同承担的一项任务。政府有限的财力、日益弱化的家庭养老观念、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机构养老的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社区养老必然成为未来养老模式的中心。

二、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规,构建多元养老机制

法律是一切政策实施的基础和准绳,政府需要在社区养老发展的过程中,协助立法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的相关法律体系,将养老服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在社区养老推行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家对此立法不规范、不完善。国家对社区养老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更要对其在如何发展、运营、监管等各方面予以研究立法,如此可使地方的社区养老在法制轨道上步步依法,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改变观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观念影响着行动,想要合理推进社区养老模式的建设,必须改变观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首先,让人们意识到发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让老年人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儿女的尽孝已经不仅是简单的让他们居家养老,更多的意义在于如何能使他们充分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使他们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协调和满足。其次,增强老人们对社区的主体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自觉融入社区的集体中,从而更好地体会社区养老的优势所在。最后,还要强调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社区工作者是真正实践社区服务的主体,应该具有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三)增加投入,推动社区产业发展

要推进城市社区养老,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必须建立多元化服务投资体系。社区养老建设所需的资金数目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持续稳定的长效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在资金拨款上应该给予照顾,应该安排专项资金,适当减少或免除社区养老服务的相关税收,也应该适当优惠土地、设备等方面。还应该强化市场、社团等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支持社区养老商业化,鼓励民间资本、私营资本参与,多渠道拓展筹集资金,力图实现资金的多元化和稳定化。

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是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产业,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实际需要,也是承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新增劳动力创业的重任。社区养老产业化、市场化、福利化服务为一体,是社区养老服务的必然归宿。

(四)完善服务,构筑多维职能体系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峻,老年人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无论在年龄、身体状况还是文化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构筑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职能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各类服务需求,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比如,设立专业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疗分支保健部,针对身体状况不同的老人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设立不同类型的业余爱好协会,针对不同爱好、不同文化水平的老人设计不同的服务项目;设立老年人大学、老年人就业中心等,满足有一定工作能力的老人发挥自身余热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服务中。

(五)加强培训,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专业服务人才培训,构建一支专业、敬业养老服务队伍。社区可以和高校合作,加大对社区服务人员护理学、复健学、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服务技能、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逐步建立社区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标准。可以借鉴英国,设定两种专业资格证书:社会服务证书(CSS)和社会工作资格证书(CQSW),让社区服务人员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提高老人满意度。

志愿者队伍面向的对象不仅是年轻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是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低龄的老年人,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服务人员队伍,还能让身强体壮的老年人继续参加社会活动,增强互助意识和老年人的自助能力,有更强的归属感。例如,设立“时间银行”项目,老年人服务老年人,通过存服务时间兑换而获取收益。

三、总结

社区养老模式在一些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生活节奏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社区养老模式完全符合我国民众“家庭为重”的传统文化理念,同时也可充分利用社会各项资源,实现福利社会化,其本身的优势也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希望全社会能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以促进社区养老模式更快更好地发展,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养老目标,推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少卿.英国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2(20).

[2]田原.日本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当代经济,2010(5).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 篇8

关键词:小组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永祥. 社区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 篇9

各区民政局:

为规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和服务管理,根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标准》和《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我局制定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北京市民政局 2016年9月26日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和服务管理,根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标准》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护理、心理支持、社会交流等服务,由法人或具有法人资质的专业团队运营的为老服务机构。第三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可采取单体设施和“主体服务区+加盟服务点”模式。

加盟服务点是指通过加盟协议方式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主体服务区捆绑运营、建筑面积相对较小、服务功能相对单一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属于驿站的补充性功能场所。

床位是指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设置的铺位、休息位,可以是卧具,也可以是坐卧一体的坐具。第四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筑、附属设施设备、服务项目和运行管理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施、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劳动合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执业应具备以下资质证明和材料: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与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签订的双方协议。采取“主体服务区+加盟服务点”发展模式的,还应提供加盟签约协议书或联盟经营协议书。

房产归属证明及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房屋安全检测报告。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消防安全检测报告。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服务事项和流量记录账簿或信息系统记录凭证。设置医疗卫生机构的,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五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综合考虑地区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分布状况、服务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同时参考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分布情况进行规划设置。原则上,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第六条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应由政府无偿提供。

新建居住区、现有居住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应当无偿用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

社区未配套建有养老服务设施的,应通过购买、租赁其他设施,作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偿交给企业和社会组织运营。

已经交给其他单位运营使用的,应当收回并无偿交给企业和社会组织使用。

第七条 鼓励支持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实行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运营。鼓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制定扶持措施等方式支持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引导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协助驿站向老年人介绍服务。第二章 设施设计标准 第八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环境应达到以下要求:

名称、功能、标识按全市统一标准设计,附近区域设有道路交通指示标志; 布局科学合理,公共设施与功能相匹配;

公共区域设有明显标识,符合老年人生理特征,位置明显、信息精准、图文清晰; 活动场所布置合理,清洁整齐,公共健身设施、照明设施符合国家规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品种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设有通风设备和通风通道,确保老年人居住和活动空间空气清洁;

外部环境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对环境空气、噪声环境、道路交通的要求。第九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选址应满足以下要求:

地形平坦,自然环境良好,可获得有效日照和通风;

基础设施良好,便于利用周边的生活、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场地交通便利,方便老年人到达。第十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根据老年人的使用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和综合设置,可与现有社区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残疾人服务设施、公共绿地等相邻设置,共享部分设施。第十一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筑应为低层建筑或设置于建筑物底层,耐火等级不低于2级,其疏散距离及宽度应符合相关建筑设计防火疏散要求。供老年人使用的房间不应设置在地下室及半地下室。第十二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出入口为无障碍出入口,出入口处的平台与建筑室外地坪高差不宜大于500mm,并应采用缓步台阶。主要出入口宜设门斗,应采用向外开启的平开门或电动感应平移门,不应选用旋转门。第十三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用房分为生活用房、医疗保健用房、公共活动用房和服务用房。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生活用房、公共活动用房和服务用房可合并使用。第十四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生活用房主要包含老年人休息室、公用卫生间、公共餐厅。

(1)老年人休息室不应与电梯井道、有噪声振动的设备机房等贴邻布置。根据驿站规模大小和老年人需求设置床(椅)位,且平均使用面积每张达到5平方米。老年人使用的床和家具应符合老年期生理功能需求,可使用带头枕可仰卧功能的座椅。

(2)老年人公用卫生间应与老年人经常使用的公共活动用房同层,宜邻近设置,并宜光线明亮,具备通风换气条件。公用卫生间应设无障碍厕位,便器旁应安装扶手。

(3)老年人公共餐厅应使用可移动的、牢固的桌椅,为护理员留有分餐、助餐空间;采用柜台式售饭方式的,应设置低位服务窗口。第十五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根据设施情况和实际需要设置医务室、护理站、心理疏导室、保健室、康复室等医疗保健用房。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置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的,需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同时遵守《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第十六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公共活动用房包括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健身室和多功能厅。多功能厅宜设置在建筑物首层,墙面和顶棚宜做吸声处理,避免对老年人休息室产生干扰。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相互不干扰前提下,可合并设置各类用房。

公共活动用房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条件,配备电视、音响、健身器材、休闲棋牌类用品、书籍报刊等。第十七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根据自身条件设置值班室、厨房(或备餐间)、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职工用房、洗衣房等服务用房。

(1)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主要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生活照料、助医等上门服务使用。

(2)不支持驿站增设加工功能的厨房,厨房仅提供配餐、无明火加热保温、简单备餐。如配备加工功能的厨房,宜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布局合理,温度适宜,应有供餐车停放空间和消毒空间,有排风、排烟、排污、消防设施和适当的防潮、消声、隔声、通风、除尘措施,符合卫生、环保和消防要求。墙面使用瓷砖,地面使用防滑材料,配有各种厨房用具,清洗、消毒、储存设备设施。(3)洗涤区域布局合理,配有洗衣机、消毒设备。第十八条

老年人公共空间应沿墙安装安全扶手,并宜保持连续。

老年人居住用房内应设安全疏散指示标识,老年人活动空间内的墙面凸出和临空突出物,应采用醒目的色彩或采取图案区分和警示标识。

公共活动用房、生活用房及卫生间应设紧急呼叫装置,紧急呼叫信号应能传输至护理站或总值班室。第十九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灯、低位照明灯及疏散指示标志,配备防火毯、独立烟感报警器、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第二十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供电设施应符合设备和照明用电负荷的要求,并宜配置应急电源设备。第二十一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有给排水设施,并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生活服务用房应具有热水供应系统,并配置洗涤等设施。第二十二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具有采暖设施、空调设备,并有通风换气装置。第三章 服务管理标准 第二十三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站长1人(可兼职),养老护理员与服务对象比例达到1:6,至少有1名社会工作人员(可兼职)、1名医务人员(可兼职)、1名工勤人员(可兼职)、财务人员1人(可兼职)。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可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调配人员。第二十四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建立工作人员公示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资质,持有卫生计生部门、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养老护理员宜持有职业培训证书或等级鉴定证书;

工勤人员应持有所从事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餐饮人员应持有健康证。第二十五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人员行为规范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尊老敬老,尊重人格、民族、宗教信仰和个人习惯,保护个人隐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遵纪守法,礼貌、热情、亲切、友好;(3)着装规范,服装整洁,佩戴胸卡上岗;

(4)仪表端庄、精神饱满,佩戴饰品符合行业要求;(5)语言文明、清晰。第二十六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需设置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六类基本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身条件拓展开展助洁、助浴、助医、助行、代办、康复护理、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

以单体设施建设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实行连锁化、品牌化运营且相毗邻的,驿站可不必全部具备六类基本功能,通过连锁服务商的区域组合、组团服务、集成服务等方式,实现毗邻区域的服务提供。第二十七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购买相关综合责任保险,并与长期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知情同意书,主动出示安全须知,鼓励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降低运营风险。第二十八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对接,在挂号、就诊、取药、综合诊疗、转诊等方面为居家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条件。第二十九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当注重保护老年人的隐私权,与所属工作人员签订服务对象隐私保密协议,对于服务过程中获取的服务对象个人隐私信息,不得泄漏。第三十条 日间照料

(1)利用驿站现有设施和资源,为社区内空巢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实施专业照护。(2)针对有特殊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开展短期全托,短期全托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5天。(3)积极主动为有特殊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包括协助进食、协助排泄及如厕、协助移动、更换衣物、卧位护理,以及洗发、梳头、口腔清洁、洗脸、剃胡须、修剪指甲、洗手洗脚、沐浴等内容。

(4)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可接送需要日间照料的居家老人。(5)对于需长期托养的老年人,统一推介转送到附近的养老机构(照料中心)接受全托服务。第三十一条 呼叫服务

(1)响应老年人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手段或电话、可视网络等电子设备终端提出的养老服务需求,整合联系社会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资源和社区志愿者,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2)呼叫器、远红外感应器、网络终端、可视网络等智能呼叫网络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质量完好,其功能应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

(3)驿站应主动公开服务电话,选派熟悉业务、服务能力强的人员接听电话,收集老年人服务需求。对于政策咨询类电话,尽可能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对于服务需求类电话,应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转相关部门或负责人办理。

(4)对于老年人提出的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代办等服务需求,由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转介或直接提供服务,按老年人要求排忧解难,做到高效便捷、收费合理。

(5)驿站为老年人推荐的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必须负责该服务的跟踪督导。承接服务的服务机构须是经民非或工商注册、管理规范、服务记录良好的服务机构。第三十二条 助餐服务

(1)助餐主要分为集中用餐、分餐和上门送餐。(2)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行业标准。

(3)提供助餐服务应根据营养、卫生的要求、老年人需求、地域特点、民族、宗教习惯制定菜谱,为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全面合理的均衡饮食,做到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合理,每周有食谱。

(4)实行集中用餐的驿站,应在醒目处公示助餐服务时间、服务须知等,保持内外环境及餐桌整洁,餐具须每餐消毒一次。给予老年人充分的用餐时间,服务过程细致、周到、亲切;注意观察老年人用餐安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分餐、送餐应及时,饮食应保温、保鲜、密闭、防止细菌滋生,提供符合保温、保鲜要求的设备及运输工具,保证及时、准确、安全地将餐饮送达。

送餐时要注意核对老年人的姓名、菜品及数量,确定无误后签收,服务时礼貌、周到、细致。(6)提供餐饮加工服务应获得卫生许可证,助餐服务人员应身体健康,助餐服务可转介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提供。

(7)提倡通过中央厨房方式开展助餐服务。第三十三条 健康指导

(1)设有护理站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配备相应医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护理站配备的注册护士、康复治疗人员人数应当符合本市护理站审批有关要求。(2)不具备条件的,依托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服务,可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的设置与管理相结合;也可引入社会化专业机构,提供健康服务支持。

(3)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至少依托医疗机构提供量血压、测血糖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依托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开展慢性病管理、常见病护理、翻身拍背、养生保健、用药指导等医疗护理服务。设有护理站的,可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开展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临终护理、消毒隔离技术指导、营养指导、社区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等医疗护理服务。

(4)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举办健康知识及技能培训,加强老年健康教育,提供疾病预防、伤害预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

(5)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站或专业医生、护士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第三十四条 文化娱乐

(1)协助老年人开展各种类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包括组织书法、绘画、棋牌、唱歌、戏曲、趣味活动、益智游戏以及健身运动等。

(2)驿站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明确活动设施场所的开放时段、注意事项、服务保障措施,在不同时段安排适宜的活动方式,确保不影响老年人正常休息和身体健康。(3)所有活动遵守安全、自愿原则,满足老年人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条件和需求。(4)活动场所宜由专人定期打扫清理,确保干净整洁。第三十五条 心理慰藉

(1)驿站应及时掌握签约服务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满足老年人心理需要,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2)心理慰藉主要以陪同聊天、情绪安抚等形式开展。陪同聊天以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多倾听,引导老年人倾诉,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消除不良情绪反应及孤独,满足老人情感慰藉和心灵交流需求。

(3)心理慰藉服务应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权。

(4)心理慰藉服务的人员可由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医护人员或经验丰富的养老护理员担任。(5)要有危机处理的意识,制定相应的危机处理预案和程序。必要时可提供相关信息寻求专业支持,或转介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第三十六条 助洁服务

助洁主要包括整洁居室(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和清洁灶具。

门框:无尘土、触摸光滑、开关盒等表面洁净,玻璃目视无水痕、无污渍、光亮洁净。地面:木地板洁净,瓷砖无尘土有光泽。

居室:地面无死角、无遗漏,洁具洁净光亮、无异味。清洁灶具:无明显污渍、不锈钢灶具光亮洁净,必要的进行定期消毒处理。第三十七条 助浴服务

(1)助浴主要分为来站助浴和上门助浴。

(2)助浴前应进行健康评估和安全提示,并做好相关安全措施。有条件的驿站,可派车将老年人接到驿站。

(3)助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如遇老年人身体不适,协助采取相应防护措施。(4)助浴时应根据四季气候状况和老年人居住条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及浴室内通风。(5)上门助浴应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并有2名工作人员在场。第三十八条 助医服务

(1)协助监护人陪送老年人到医院就医或代为取药。(2)遵照医嘱,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管理药品。

(3)按照监护人要求提供约定内服务,必要时可提供相关信息或转介服务。第三十九条 助行服务

(1)助行服务包括陪同户外散步、陪同外出。(2)助行服务一般在老年人住宅小区及周边区域内。(3)助行服务应注意途中安全。

(4)使用助行器具时应按助行器具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第四十条 代办服务

(1)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代购、代领物品,代缴费用等服务。

(2)服务范围包括为老年人代购生活必需品或陪同购物,代领各种物品,代缴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等日常费用,服务人员应准确记录购买的品种,清点钱物,按照约定购物,做到当面清点并签字。

(3)提供代办服务时应保护老年人的隐私,不向他人谈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或钱物情况。第四十一条 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医疗服务应依托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2)康复护理应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3)康复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身体适应情况,防止损伤。(4)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康复设施设备。第四十二条 法律咨询

转介由法律从业资质的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提供咨询服务。第四十三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公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服务承诺、投诉方式等信息。公示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更新,便于老年人了解、获取。第四十四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主动、详实地向老年人介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收费价格等。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支付能力及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核定服务内容。第四十五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服务项目收费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驿站服务项目收费价格应低于本区域市场平均价格,高于成本价格。

(2)在文化娱乐、心理慰藉,以及量血压、健康知识讲座等方面设定公益服务项目,不收取服务对象费用。

(3)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相关政府部门无偿提供设施建立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具体收费标准在区民政部门指导下,由驿站运营方与属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协商确定。

(4)按照政府有关规定,为城乡特困老人和低保低收入家庭老人提供的基本公共养老服务项目,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给予补助。

第四十六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意外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每年至少举办两次消防培训和演练。

第四十七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包括驿站档案和服务档案。驿站档案包括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员工信息等资料。服务档案包括老年人信息、服务协议、服务项目、服务安排、服务记录等资料。有条件的驿站应建立数字化档案,形成网络化信息管理。第四十八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实行服务质量评价制度。

(1)评价主体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自我评价、服务对象评价、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评价和区民政、老龄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社会机构评价。

(2)评价指标包含服务流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家属/监护人满意度、服务时间准确率、服务项目完成率、有效投诉结案率。

(3)评价方法为意见征询(上门、电话、信件、网络)、实地察看、检查考核、服务信息和档案查询。(4)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根据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第四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标准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第五十条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试行。爱普雷德小解读

关于建立北京养老驿站重点小解读 1.在驿站(养老点)为老人提供助餐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因地制宜特色化,迎合老人需求(如设置营养餐)

2.呼叫系统和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可以使用信息化平台,爱普雷德信息化平台已经覆盖这些功能,而且使用非常简单易懂。

上一篇:个人终述职报告版下一篇:班主任开学第一周班级工作计划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