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养老社区

2024-10-04

保险养老社区(精选9篇)

保险养老社区 篇1

一、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养老保险现状。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在2015年第一季度发布了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年度数据。截至2014年底,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总参保人数为34, 115万人, 基金的总收入金额为25, 252.3亿元, 基金的总支出金额为21, 752.4亿元, 与2013年同期数据相比, 期末的参保人数增加了1, 903万人, 增加比例为5.91%, 基金的收支比例比上一年度降低了4.90%。通过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 城乡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基金的收支水平相差甚远。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非常多, 而其中缴费水平低下是影响保险待遇水平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二) 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根据统计, 截至2012年我国人口达到13亿过半, 其中满足年龄在15~64周岁的可用劳动力人群总数则超过10亿。占全部人口总数的71.4%, 相比于2011年的比重有所下降, 下降幅度约为0.3%;并且通过这份统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65岁以上基本不从事劳动生产活动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1.2亿, 在当年人口中占比约为9.7%, 相较前一年有0.3%的上升。由此可见, 养老保险基金能否做到收支平衡, 是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的重中之重, 是需要首先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2、“统账结合”模式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历史隐含的债务问题。如今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前所遗留的问题没有解决, 个人账户基本是在“空账”运行, 国家正在用社会统筹账户中的报废收入来补充新旧养老模式转轨所带来的成本。但是当社会统筹账户中的报废首日不足以支付当下应当支付的退休金的时候, 个人账户中的保费收入就会被用来补充支付退休金。若一直这样将个人账户的保费补充到养老金支付, 个人账户则一直会“空账”运转, 这样下去则会使以后我国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 财政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二、商业养老保险现状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 保险的认知度和推广力度逐渐加大, 国民的保险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势头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从企业年金的保费收入来看, 2002~2009年间的保费收入从不到400亿元上升到840亿元。有报告显示, 未来的20~40年我国社会养老问题将会愈发突出和严重。在未来20年内, 养老的需求将会更加多样化, 服务标准要求也会提高, 养老需求并不仅仅是资金的保障, 老年医疗服务、护理服务、看护服务、临终服务、老年生活文化服务等都将成为养老的需求。而社会保险的养老金支付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商业养老保险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

三、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

(一)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现状。现如今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水平是属于社会资源利用的分配与再分配的过程, 是政府职能的体现, 并且这种水平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现出了社会的公平性并且覆盖面广。第二层水平是个人与其所在的公司企业共同负担养老的模式, 企业主要以企业年金的形式, 通过职员自愿的选择, 以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为手段为企业员工提供养老金的保障。第三层水平就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了, 这部分的保障是由个人自由选择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相应的保障产品或者对已有资产进行储蓄和理财, 这是可以由个人做出选择和决定的养老保障部分。

(二) 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之间衔接现状。近几年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选择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依旧只是少数, 尤其是老龄人口的部分, 他们几乎不会选择商业养老保险作为保障的方式。大部分劳动人口只是抱着小部分尝试或者观望的态度看待商业养老保险, 他们并不了解哪种类型的商业养老保险是适合他们的, 或者不确定年老之后这份保险是否依旧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好的保障。他们更愿意用交保费的钱去进行别种类型的投资, 他们更偏向于中短期可以看到回报的投资项目。而对于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年人, 目前大部分商业保险都是需要在退休之前开始参保并在退休后开始领取养老金, 他们无法找到合适自己投保的商业养老保险。

四、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衔接不完善的原因

(一) 经济水平制约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选择。不同于社会养老保险的强制性和普遍性, 商业养老保险是由投保人自由选择的, 而投保人是否选择投保或选择投保何种养老保险, 则完全是由投保人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对以后养老的生活标准来决定的。若投保人的生活较为优越且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求较高, 那么只依靠社会养老保险所给付的养老金远远不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生活标准, 那么他们就会选择保障标准相对来说较高的商业保险投保, 而相对较高的保费他们也能够负担得起。而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相对社会养老保险来说相对较高, 并且全部需要由投保人自行承担, 所以经济水平是投保人是否愿意选择商业养老保险进行投保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二) 老年人思想和意识对保险养老并不完全接受。老年人群本身就是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比较低的群体, 而国家或保险公司虽然近几年都在大力宣传保险的保障特性和保障能力等优势,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保险对大部分人来说依旧是新鲜的, 而且基本上都不完全、了解保险的运作和特点。老年人群一般追求的是稳定的有保障的理财目标, 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 银行储蓄, 以房养老和养儿防老等都是他们认可并且会选择的养老方式。保险对他们来说太过新颖, 方式也很陌生, 他们会对把钱放进保险这种方式不放心。

(三) 商业保险险种不能满足老年人对老年生活的需求。商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发展时间并不长的新兴产业, 目前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并不成熟, 尤其是在产品设计上缺乏一定的区别性。现在生活当中我们一般能接触到的商业养老保险大部分都是以养老金的给付作为保障方式。但是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金钱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的保障, 老年生活中的一些服务, 如日常陪护、医院护工, 或基础设施, 如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都是老年人生活里所需要的保障, 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中对这些进行保障的保险可以说几乎是没有的, 由此可见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五、对商业养老保险补充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

随着保险的发展日趋成熟, 国民认可度与普及率也在逐步提升, 商业养老保险将会更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 提高国民人均收入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是政府对国民社会保障能力大小的决定性的因素, 只有在整体提高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后, 我国的整体养老保障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国家才能有更坚实的力量对国民的整体社会福利进行保障。虽然一直以来我国也致力于提升国民人均收入, 但是现在更需要努力改善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富差距明显的问题。

(二) 推行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结合养老的理念。目前在生活里, 保险对于大众来说依旧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理财产品, 依旧有部分人对保险的认知并不正确或存有误区。所以, 国家和保险公司依旧要以宣传和推广保险保障理念为主要目标, 并且适当推广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两种保险和其之间相互结合后的优势, 并明确他们对养老保障的需求。

(三) 增加商业养老保险的险种和保障范围。商业养老保险是我国目前发展潜力很高的保险, 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开发。更多的养老保险保障内容和更宽的保障范围会吸引更多投保人进行投保, 也会使得商业养老保险得到良性循环和良好发展。也可以很好地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进行更充分的补充, 使人们年老退出劳动以后拥有更优越的生活。

摘要:本文从两种保险的联系出发, 提出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商业养老保险今后的市场潜力, 通过介绍商业养老保险不同的种类和对社会养老保险在多方面的补充作用, 对两种保险相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并对两种保险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补充并不充分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1]肖迎春.论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和谐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 2009.

[2]韩帅.我国商业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 2009.7.

[3]高海霞.养老保险的界定及其政策影响[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5.1.

[4]周蕊.江苏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的测定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 2006.

[5]张旸, 袁春生, 王丽芳.浅谈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在养老方面的结合[J].赤子, 2013.5.6.

[6]Robert Holzmann.New Ideas About Old Age Security Toward Sustainable Pension Systerms In The 21st Century, 2004.

保险养老社区 篇2

关于滨海新村福慧花园社区养老保险的

调查

姓名:刘婷婷 学号:***32 分校:塘沽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刘双喜 时间:2015.3.20

关于滨海新村福慧花园社区养老保险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特殊需求的庞大团体。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入住要求,而传统的家庭也处于逐渐弱化的状态,子女在家照顾老人的机会大大降低,空巢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多,这一客观的现实,反映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的急迫性和必要性。为了深入认识、学习对社会保障,并进一步了解社区社会保障的实际,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通过调查具体了解居民对于社会保障现状的基础认识,以及现今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展效果,同时培养自己的学习热情和社会观念,从而将在课堂上对社会保障的学习与社会保障的实施相结合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5.2-2015.3

2、调查地点:滨海新村福慧花园小区

3、调查对象:60岁以上的老人

4、调查方法:观察法、访问法

三、调查结果

1.老人的年龄结构和身体状况。在100位老人中,60—64岁的有37人,65—69岁的有21人,70—74岁的有30人,75岁以上的有12人;其中有28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好或比较好,有72人认为较差或很差;有64人一直或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有36人偶尔或很少参加。其中,偶尔或很少参加活动的老人多数是由于自己身体 状况欠佳所致,一般情况下,只要老人身体无大碍,他们是坚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2、主要经济来源及生活方式。在100位老人中,有34位老人表示其经济来源是领取国家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并由子女供养,有66人表示来源于自己的退休金及其他收入。调查结果显示,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居,也就是老人夫妇都健在,身体比较健康,生活能够自理,子女成家后从核心家庭里分离出去,老人不依靠子女并单独生活,这种方式约占52%。因为老人可以获得较大的生活自主性和选择性;二是轮居,指子女多的老人在丧偶、年迈、疾病后,由子女按期轮流供养,随子女家庭生活,这种方式约占34%。这种方式又有两种形式:包干供养和轮流供养。包干供养是只有两个子女的父母分别居住到子女家中,直至终老。轮流供养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女,父母按照固定的或非固定的方式轮流到几个子女家住,由子女供养;三是合居,也就是老人跟一个子女长期居住,由其供养。这种方式一般是独子的父母所采取的生活方式,比例约有14%。

3、“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及老人的文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在与老人的聊天的过程中发现,100位老人无一人不持有这样的观念,即“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其中,王某(66岁),他有5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最小),可见这个传统观念在老年人当中仍根深蒂固。在100位老人当中,我们了解到,有26位是初中毕业,有3人是高中毕业,其余的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

4、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内的绝大多数老 人在闲暇之余,都愿意参见社区内组织的活动,其中包括:体育健身活动、文化艺术活动、老年教育活动及周边游等。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目前,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并且以年均32%的速度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养老的压力。

2、家庭保障功能弱化。随着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出现了“4-2-1”和“4-2-2”家庭结构模式,即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担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未来家庭不堪重负。同时,因子女另过工作忙,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增多,使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3、未富先老成为社会的隐忧。老龄社会到来意味着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是需要供养的老人很多,担子很重;二是面临着老年人口的赡养比例逐步加大的不利条件,分摊到每个劳动力身上的养老义务比以往更重;三是养老负担持续快速加大,这是刚刚起步不久的中国养老体系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4、资金不足。社区成立时间较短,经费渠道来源单一,社会保障所需费用巨大,单一的养老保险层次使企业不堪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的重负。目前仅靠政府补贴。即使按每名退休人员800元的标准一次性交管理费,以平均寿命70-80岁来计算,每人每年仅80元,这 些钱应付节日慰问、探望病人,体检、文体活动等项开支,可以说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

5、保险对象范围过窄。现行的保险制度,实施范围一般仅限于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固定职工。广大城镇老年人无法享受养老保险的待遇,在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诱导下,偷生、超生现象严重,也影响了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6、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难结合。个人帐户资金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的建立过程中,国家、企业和个人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把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的资金界限模糊地结合在一个框架中,在缺乏养老保险法律对个人帐户保护机制的情况下,个人帐户财产很容易被挪用来弥补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不足。

五、改进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开展社区保障和救助服务。社区建设应以人为本,自治和参与是社区发展的核心价值。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资文化需求,本着“群众最需要什么,就做好什么”的原则,及时提供排忧解难服务。要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顺民意,建立“民情快递”制度,随时接受群众的求助信息,形成了快速反应的社区救助“绿色通道”。

2、建立多层次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要继续推行家庭保障,完善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主要体现在成年子女对老年人“反哺”,使老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双重支持下,安度晚年;要加大个人储蓄力度,以青壮年时的个人储蓄养老。同时,要争取政府财政与政策支持。逐渐从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保障模式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保障模式。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要逐渐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相衔接,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3、逐步建立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制度,缴纳养老保险金时应灵活掌握。养老保险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一般地区普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考虑到居民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性,保险费的交纳标准实行高中低多档次。由于居民收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很难进行考核和计量,考虑到收入的不稳定性,保险对象可以视经济收入情况预缴和补缴保险费,经济条件好时提前缴纳,遇到天灾人祸时可缓缴。

4、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断探索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和领域。在确保基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探索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和领域。允许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适当放宽投资领域。同时,可以尝试推行投资委托代理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可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5、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水平。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使养老保险覆盖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自我保障观念。

6、加快社会保险立法,搞好养老保险法制化建设。社会保险无法 可依,立法滞后给养老保险带来很大困难,是制约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险的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把养老保险纳入法制化管理,才能做到规范化,并进而覆盖到全社会。要抓紧研究制定有关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推进改革,逐步使社会保险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总结

保险养老社区 篇3

保险公司正在养老产业跑马圈地。近年来,不断有保险公司通过建设养老社区的方式,对接养老保险,以期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养老业务。

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保险业共有9家保险公司已投资或计划投资25个保险养老社区项目,计划投资金额612亿元。如果截止到最新日期,投入的金额已达到上千亿元。

泰康人寿、合众人寿两家保险公司均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养老社区的布局,泰康人寿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进行开发,而合众人寿则偏好沈阳、南宁等二三线城市。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保险公司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与养老社区挂钩的新型养老保险产品正处于申报过程中。

与其他社会机构相比,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养老社区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是在客户导入上有所优势,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单来锁定客户;其次由于在客户管理方面有数据优势,因此在定位定价方面也较为准确,利于良性发展。

不过,值得记者注意的是,养老社区属于重资产,回报时间较长,对于一家以盈利为导向的公司来说,盈利压力一直悬在头顶。投入数百亿元何时能盈利?如何盈利?这些都成为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的障碍。

泰康人寿专注高端社区

在众多保险公司中,泰康在养老社区的投入已经有10年的时间,泰康之家的养老社区主要采取医养结合的模式,为社区居民及周边社区提供医疗服务,形成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的一站式闭环式。

《投资者报》记者近日通过泰康之家的客服中心了解到,要想入住泰康之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购买泰康人寿幸福有约系列的保险产品,同一投保人的投保金额必须超过200万元,才能获得入住泰康之家的资格。另一种方法则是花费20万元押金再加上购买65万元~200万元的乐泰卡即可入住。入住后每位老人每个月还需要缴纳5000元~15000元不等的月费,此外,一些医疗服务也需要额外收费。

合众、新华多家加紧布局

与泰康之家有所不同,合众人寿开发的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价位稍低,购买50万元到75万元的保险就享有入住资格。定位于中高端人群。合众人寿相关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武汉、南宁、沈阳三个地区的养老社区已投入运营。

近年来,合众人寿不断扩大养老社区的版图,甚至延伸到国外,据合众人寿方面介绍,2015年至今,公司已花费1.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15家养老社区。

据合众人寿提供给《投资者报》记者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合众养老社区对接产品的保费收入达36.7亿,占总保费收入的22%,可谓十分可观。

除泰康人寿、合众人寿外,新华保险也在加紧养老社区的布局,在2015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表示,“目前新华投资的养老项目有三个,分别为海南博鳌休闲度假养老社区、北京丰台莲花池介户型的养老公寓,以及北京延庆城区的活跃型的养老社区。其中,海南博鳌一期工程在2016年春节期间已经部分投入运营。”此外,国寿、太保等养老社区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盈利周期过长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险企介入养老产业仍没有形成一个行业行为,由于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因此只有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寿险公司愿意试水。但各险企的养老社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首先在客户入住门槛上,泰康、国寿、合众等均优先采取对接保单方式引入,新华及太保则采取直接交费的方式。其次,在价格定位上,泰康、新华等均定位于高端群体,而合众的价格则相对平民化。

毫无疑问,人口老龄化为养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一些成熟的养老社区入住率高达100%,甚至出现排长队的现象。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目前大中型险企投资建设的养老社区首年入住率均超过30%,一年后甚至可达80%~90%。

市场状况良好,使得保险公司愿意投入数百亿元砸入养老社区这片蓝海,泰康之家上海养老社区一个项目就投入了40余亿元,全国7个项目投资总额约为203亿元,合众武汉优年生活社区投资也近百亿。但何时能收回成本,获取利润呢?

近年来,不仅是保险行业,甚至很多房地产大亨也开始涉足养老社区产业,但至今为止业界并没有成功的盈利案例。由此看来,养老社区前景诱人,但要从中获利并非易事。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曾对媒体坦言称,一个成熟的养老社区要做到收支平衡需要6-8年,真正实现盈利要8-10年的时间。

合众人寿方面则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养老社区盈利的基础是优质服务。”合众人寿下阶段将兼顾发展中高端服务及中端养老社区服务。

对于养老社区盈利模式的探索,各险企仍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找到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那么养老社区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回报将是巨大且稳定的,这也是大中型养老保险执意斥资的原因。

实际上,除高昂的入住费抵消一部分成本之外,养老社区关联的增值服务还有很多,例如房地产、医疗服务、旅游业、餐饮业等都是可以对接的盈利板块,如何激活这些板块的增值空间,对保险公司来说也是盈利的一种方式。

保险养老社区 篇4

保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衔接制度是打破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格局的重要制度工具。新农保与城保制度衔接是诸多制度衔接命题的重中之重。流动人口规模之大、流动方式多样 (“城—乡”、“乡—城”、“城—乡—城”或“乡—城—乡”等流动方式) 为该命题提出了紧迫性要求。

一、制度衔接的症结

新农保与城保都需要为参保对象开设个人账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 应该是农民的养老保险关系与个人账户储存额在两地之间的转移。[1]但是城乡养老保险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城保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 新农保制度是按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补贴和个人账户”的原则建立个人账户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因此, 养老保险在城乡之间转换存在三个问题:其一, 由于基本制度在农村与城市不同, 使得城乡之间养老保险划拨、划转和续接存在障碍;其二, 新农保标准低于城保;其三, 目前新农保尚在试点之中, 覆盖面比较低。将城保制度的养老金转入农村, 不可能将城保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转移方式照搬, 需要整合城保转移方法或寻求新的方式。[2]

新农保实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补贴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新农保与城保制度相比, 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也存在差异。城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退休职工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 缴费每满1年发给1%。职工长期缴费可享受较高的基础养老金, 这样的缴费激励措施兼顾公平与效率, 有利于促进职工的长期缴费。

新农保的社会统筹账户没有相关组织的缴费, 相应的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 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 提高和加发的部分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在缴费时间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激励措施。

城保与新农保制度衔接的矛盾焦点在于城保缴费由两个账户 (基金) 分立管理, 新农保则只存在个人缴费账户, 一旦流动人口发生城乡之间的就业转移,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中的“资金”对接便成为制度的盲区。流动人口外出非农就业, 并参加城镇城保制度若干年, 单位为其缴纳12%建立统筹账户, 个人缴纳4%~8%的比例建立个人账户。若该劳动力在城市打工若干年后返乡回流至农村, 并参加新农保, 国办发66号文要求将该劳动力参加城保的账户权益跟随劳动者的流动一并转入农村地区。这样就存在城保的统筹账户部分是否需要转移的问题。若转移城保单位缴费部分, 则农村地区的新农保尚无统筹基金账户, 转移进来的资金管理成为盲区。另外, 转移城保统筹基金的比例也涉及到参保人员的权益保障。若不能转移城保中统筹账户, 则视作该劳动者参加城保的权益丧失, 最终也会影响个人退休养老待遇水平、转入和转出地区基金统筹平衡等问题。

由统筹账户转移引发了核算缴费年限、待遇水平等问题。城保与新农保缴费基础、缴费比例不一致。由城保向新农保转移, 劳动者在城保的缴费年限是否以新农保标准对等折算。一旦承认, 则转入地区需要折算相应的待遇标准和领取时间 (年限) 。该问题既关乎参保个体待遇水平高低, 也涉及转入地与转出地之间利益分配关系。

二、制度衔接的操作理念

新农保和城保的衔接问题实质包括了权益的转、接、并、续四个环节, 其权益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养老保险关系的转、接、并、续和养老保险基金的转、接、并、续。养老保险关系、养老保险基金的转移接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即养老保险权益流动问题的人事关系流动 (所谓“人”的流动) 和待遇权益流动 (所谓的“资金或基金”的流动) 两个方面。“人”的流动主要涉及到流动地之间的参保条件对接, 在人事关系流动带动下, 待遇权益流动更具复杂性, 比如缴费年限换算、个人账户资金与统筹账户是否同时转移或后者转移比例的确定等, 这些都是养老保险权益流动问题下具体的表现形式。

养老保险转移是时空转移和程序转移相结合, 时空转移为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地域转换和参保时间的积累, 程序转移是指养老保险转移需要经过转、接、并、续四个环节。转、接、并、续四个环节前后一致、过程相连, 是一个系统, 若非完全理顺四个环节的每一个步骤, 只解决其中一个或若干个环节, 最终都无法妥善地解决权益流动保障问题。新农保与城保制度的转移接续, 意味着劳动关系的流动, 劳动关系的流动必然需要养老保险权益跟随移动, 这就是“转”的环节。养老保险由“新农保”转出, 需要城保管理单位“接”收。这种转出地与转入地之分, 以社会保险统筹地区为要旨。接收手续后需要“并”:各统筹地区的制度门槛不尽相同, 农民工社会保险从转出地转出, 需要将原先转出地参保情况、参保政策以及农民工参保条件与转入地的政策、条件进行比对和归并, 并换算、调整相关参数, 如缴费年限、受益水平等。调整合并后的账户就能继“续”在转入地参保缴费。[2]

养老保险关系和养老保险基金的转、接、并、续出现如此复杂的困境, 与当前中国社会保障系统“耕地式”块状分割现状不无关系。中国社会保障系统不仅具有按照人群特征建立的制度, 还实行了地区差别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度间不同的制度门槛使得流动人员在异地流动就业时很难把养老保险权益从一地转入到另一地, 不同制度门槛主要是在城间互认与城乡对接两方面存在问题。

三、制度衔接的方式

新农保与城保衔接,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 需要通过制度安排、技术性创新使养老保险衔接制度化、规范化。笔者以为, 解决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有三种方式:①完善现行制度和政策, 在参保人员城乡流动就业时改良技术手段, 只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②在参保人员城乡流动就业时, 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 不转移资金 (封存资金) , 退休时按不同参保地分段计算养老金, 由最后参保地负责归集资金并确保养老金发放;③在参保人员城乡流动就业时, 将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社会统筹缴费部分一并转移。

第一种方式的重点就是完善相关政策。如单独设立一个国家养老保险转移调节基金, 对因转移而新增加的基金缺口由中央财政“兜底”解决, 同时取消地方设置的“门槛”, 以保证养老关系转移的顺利进行。但是, 单独设立养老保险调节基金, 解决社会统筹基金转移中城乡利益不均衡问题的同时, 又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如设立的养老保险转移调节基金如何补偿城乡之间的关系?是否采取城乡之间统一协调的方式?

第二种方式的创新之处是采用分段计算方法。[3]但是, 第三种思路在现实操作上是否可行还要具体看新农保的社会统筹资金, 由于《指导意见》中新农保的社会统筹账户没有相关组织的缴费, 相应的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 那么新农保社会统筹账户是否是空账?从新农保转移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时, 是否可以转移统筹基金这部分资金, 关键在于中央财政的补贴和地方财政的补贴是否能够及时、足额建立社会统筹基金。

四、衔接的操作方案

1.对象

本文设计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衔接方案, 适用的情形是参加城保制度的农民工和参加新农保制度的农民往返农村与城镇就业工作。

衔接制度适用参加城保制度的农民工和参加新农保制度的农村户籍人员。已经按国家规定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工, 或者已经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农村户籍人员, 不再转移养老保险关系。

2.城保到新农保的衔接

(1) 关系转移接续。

参加城保农民工在城镇之间跨省流动就业参保的, 按照国办66号文规定办理转移接续手续。返回农村就业或务农的, 未达到年满60周岁的, 且不符合城保按月领取待遇条件的, 由原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继续保留关系, 保存账户;达到本人在城保的待遇领取退休年龄时, 由保留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将“城保”的关系转移接续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新农保的关系上, 同时终止城保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城保的缴费年限计算为参加新农保的缴费年限。

(2) 资金转移。

个人账户储存额:1998年1月1日之前按个人缴费累计本息计算转移, 1998年1月1日后按计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计算转移。

统筹基金 (单位缴费) :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 按12%的总和转移, 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 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其中的4%和本人在“城保” 的个人账户合并计入本人在新农保的个人账户, 8%划入户籍所在地财政新农保专项账户。

(3) 新农保到城保的衔接。

男未年满60周岁、女未年满50周岁已经参加新农保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参保的, 将本人新农保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算转移并入城保的个人账户之中, 按城保办法统一计算利息。

(4) 重复参保缴费问题。

农村户籍人员同期同时重复参加新农保和城保的, 可协商本人保留其中一个养老保险关系, 清退另外的养老保险关系。如保留的是城保关系, 则由转入地清退本人农保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息额, 财政补助划入个人账户中的部分不能清退个人, 并入基金统一管理。如保留的是新农保关系, 则由转入地清退本人城保中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 单位缴费部分不能清退个人, 并入基金统一管理。

(5) 转移接续手续。

农村户籍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 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并提交原参保地参保缴费凭证。

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 审核转移接续申请, 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 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 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 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新农保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 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新农保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 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 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参加城保农民工在达到本人在城保的待遇领取退休年龄时, 如不符合“城保”按月领取待遇条件的, 由保留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30日内负责将城保的关系转移接续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新农保的关系上, 同时按本办法的规定划转资金。

参考文献

(1) 桂世勋.尽快解决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J].人口研究, 1994, (02) .

(2) (3) 赵曼, 刘鑫宏.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的制度安排[J].经济管理, 2009, (08) .

保险养老社区 篇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惠及民心的民生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扎实开展社区男年满45周岁、女年满40周岁201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续保工作,社区社保站做到早动员、早安排、早部署,采取多项措施,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缴工作。目前,社区201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收缴工作圆满结束。

前期,社区社保站工作人员在区社保局参加了专业培训,收缴工作开始后,社保站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妥善保存参保档案,做到精细管理、便捷服务。为确保收缴工作顺利推进,社区成立了居民养老保险金收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指导社区社保站开展收缴工作,同时明确任务目标,提出工作要求,通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制定了分管领导责任到位、配合到位、管理服务到位、宣传政策到位的工作推进措施。社区社保站通过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发放宣传明白纸、工作人员入户送政策、微信公共平台发布信息等方式,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深入民心,调动了社区居民的参保积极性,确保了保费收缴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险养老社区 篇6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效衔接

前言:我国现在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在政府的统一规定下实施和运作的,国家对劳动者退休年龄有明确规定,在劳动者达到该年龄界限后就可以从政府或社会得到一定经济补偿、物质帮助以及得到相应的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我国所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元化的,它主要由两大体系构成:其一是商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各类险种;其二是政府统一下运行的社会养老保险。根据保障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社会养老保险归纳为两类,分为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两种保险制度。此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也是相互独立的制度。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成

养老保险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及商业性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人们平时所熟知的制度,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人们平时所谓的基本养老保险仅仅是我国标准称谓“养老保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即使如此,它也是“养老保险”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可以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或因年老使得劳动能力丧失时必然要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而他们在离开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它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相对稳定的基本生活需求物质来源,致力于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基本养老保险”的构成部分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比较而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早,已经建立并且发展了很多年, 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成体系的相互转接制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步相较前两者来说则较晚,它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参照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的制度模式相对一致有利于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城乡制度的有效衔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就是各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切入点。

二、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必要性

简单说来,必要性有两点:首先是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其次是解决城乡经济结构和社会保障的二元化的需要。农民已经逐渐成为专业的工人甚至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拥有两重身份,既是农民又是工人,与其他非农业高素质职工几乎没有差别。农村人口在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过程中已经基本实现城镇化。因此,在制度上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已经势在必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到城镇企业的经济部门中时,以前的城乡经济二元经济结构将会逐步消失。如果能够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良好衔接,将对这种经济结构的二元化性予以减弱,也有助于减除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二元性。

三、 养老保险衔接的举措建议

(一)消除体制障碍

保险制度的衔接不可避免的会涉及许多其他相关制度, 比如户籍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他们各自的开放程度有所差异,而这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进程有直接的影响,甚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要着力加大相关制度改革,为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创造良好的运行体制环境。农村要强化家庭养老保障,城市要强化社会养老保障,各有所重。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

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在成熟并走向完善之时,也表现出了很多问题,应予重视。首先从操作层面上看,很多企业往往不愿意为自己的职工缴纳保险费,这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的的直接负面产物。也会出现迟缴及拒缴保险费的情况。企业职工自身也有着复杂的心态,很多企业职工愿意参加保险,但是由于工资收入本身比较低,出于经济收支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意从工资中直接扣除应当缴纳的保险费。一些保险意识差的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也不愿意参加保险。从技术层面上看,根据保险法律规定,参加缴费满15年就即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看起来时间似乎很长,但从社会保险理论及参照国外相关规定看,这缴费时间仍然比较短暂,该过程中的资金累计尚且不够。这种现象会造成我国的养老金支付出现很大的缺口。鉴于此,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和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才有可能实现。在不同地域、制度间建立可以相互转换的衔接点,将会给人员的自由流动扫清障碍,改善目前人才流动单向性的状况。

(三)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统一和协调

要注重做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各种资源。社会上不同群体之间基本养老金待遇有着明显的差别,对于这种差别要遏制其扩大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缩小。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上出现的问题是机构比较分散并且职责划分模糊不清,导致各个机构联系匮乏、合作能力薄弱,统一和协调社会保险各机构实属必要也势在必行。还要着重建立两种制度衔接点,是的不同参保人员能够在不同地域轻松转换养老保险关系,方便快捷也易于管理。即使参保人员的工作或者生活地点发生改变时,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和相应地养老关系能够随之改变,不受不利影响。我国各地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上的生活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不能忽视的是,参保人员的工作生活地域在差异较大的地区间转变时时常发生的。参保人员从缴费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移向缴费水平较高的地方, 其应当享受的老年养老金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其中的差額要根据新地域养老金标准予以补足。尽快提高统筹层次。统筹层次提高了,相互之间不频繁发生转移,才能解决统筹地区的博弈。而户籍承担的各种功能如果能够打破,转移也就不存在更多难题。

结束语:养老保险制度与人民生活幸福指标和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要大力完善并不断创新和改革。笔者试就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阐明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希望能够为该制度的完善作出一定有益贡献。(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罗羚. 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张坤.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D]. 山东财经大学 2012

保险养老社区 篇7

1. 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的含义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兼容性, 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配合程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配合程度称之为该制度的外部兼容性,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内部诸要素之间的配合程度, 称为该制度的内部兼容性。

1. 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问题的历史源流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以2009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为标志。该指导意见要求首先在全国覆盖面10% 的地区进行试点, 并最终在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2012年,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实现了全覆盖, 提前8年完成了该指导意见提出的任务目标。

在此基础上, 2011年6月7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面向全国推广, 并已于2012年实现了全覆盖。

2014年2月21日,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1》, 2月24日,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2, 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印发, 标志着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走上了统一制度框架之路。

1. 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问题的复杂性

国务院提出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任务之后,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由于城乡两个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时间都不长, 无论是两个制度的内部兼容性问题还是外部兼容性问题3都尚未彻底解决。从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框架的角度看, 两个制度的合并是非常必要的, 但如果解决不好制度兼容性问题, 势必会严重影响合并后制度的总体效能。

在两个制度合并之后, 探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问题似乎应直接升格为探讨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兼容性问题。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尚在整合过程中, 预计于2020年建成, 因此, 在两个旧有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整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和不协调, 亦即会面对不同程度的制度兼容性问题。本文仅探讨内部兼容性问题。

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及制度的内部兼容性问题

2. 1 整合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

整合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 筹资机制。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针对的对象是16岁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其基金来源于三个主体: 参保人、集体和政府。其中的参保人个人缴费划分为100到500五个年费档次, 参保人可自愿选择缴费档次。集体主要是有条件为参保人提供资助的村集体。政府对基金投入的原则是,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规则共同补贴参保人。

第二, 待遇机制。

上述来源所筹集的资金, 除中央政府确定的基础养老金外, 其他资金全部进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 多缴多得, 财产个人所有。对于已经达到60岁的农村老年居民, 中央政府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 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长期缴费的参保人加发养老金, 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出资。制度实施时, 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年人口, 无须缴费直接领取养老金。

第三, 管理机制。

参保人信息统一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 ( “金保”工程) , 由各地方社会保险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基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 单独记账、核算, 按照有关规定保值增值。管理部门的公务开支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不从同级基金中支取。

2. 2 整合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部兼容性问题

整合前,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独立运行, 由于制度框架要素的设计总体合理, 制度的内部兼容性较好, 却仍然存在一些兼容性问题。

第一, 筹资机制方面。

村集体仍然被列为资金来源, 不同的村集体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投入能力相差很大, 这样会使得生活于不同村集体的农村居民未来在享受养老保险时出现待遇差别。比如, 经济能力很强的村集体, 对所属村民的养老保险投入能力强, 但却往往缺乏动力, 因为他们会觉得与其大规模向社会保障投入而被“被平均”不如自办养老福利。而另一些村集体的经济能力很弱甚至负债累累, 它们无力为所属农村居民做任何形式的投入, 这就使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很难在现实中秉持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

同时, 养老保险的政府投入主体为中央政府财政和地方政府财政。中央政府财政及时、足额投入资金的能力很强, 而地方政府财政的投入能力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市县的差别很大, 一些财政能力不足的地方政府, 无力全额投入又不得不完成投入。就会存在地方政府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执行过程中设限以降低给付压力的可能, 这就很难真正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了。

第二, 待遇机制方面。

总体而言, 中国农村居民也有强烈的养老保险需求, 但无论是农民自身, 还是政府和村集体, 都无力为他们提供足以满足其需求的养老保险待遇。现实情况是, 每个月55元甚至翻倍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也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 农民养老最终还是要很大程度上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也就是说,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给付待遇与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之间存在着短期内无法跨越的兼容性鸿沟。

此外,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与缴费水平挂钩的待遇原则, 这也在事实上造成了不同缴费能力的农村居民享受待遇上的差别。特别是制度设计中强调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 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补助的条款, 在制度实行初期作为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加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手段是可行的, 但如果长期保持下去, 则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比如, 部分农村居民生活困难, 缴费能力弱, 容易出现断缴现象, 也因为断缴, 就很难获得地方政府的补助, 这就会造成参保农村居民尽了最大义务却仍然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的事实上的歧视。

第三, 管理机制方面。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兴办时间较短, 到目前, 基金累积金额不高。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延续, 随着基金累积金额越来越大, 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 基本养老金逐步实现全国统筹, 其他社会保险金逐步实行全省统筹。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尚不能做到全国统筹, 在这一现实条件下, 从基金管理角度说, 很难实现规模化效益, 加之不同省区、县区分块管理, 比较容易出现混乱, 保值增值目标很难较好实现。

2. 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

2014年2月21日《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对旧有两种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框架的改进和整合意见。

2. 3. 1 筹资机制

在旧有两个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第一, 参保人个人年费缴费档次进一步划分为100到2000十二档。

第二, 关于集体资助主体。对农村居民,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原有的村集体的资助主体地位继续保留; 对全体城乡居民, 明确提出了鼓励公益慈善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成为资助主体。

第三, 政府鼓励参保人多缴年费, 对年费缴费500元以上档次的城乡居民, 补贴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

2. 3. 2 待遇机制

在旧有两个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第一, 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建立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 适时调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第二,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

2. 3. 3 管理机制

《意见》中对旧有的两种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机制做出的最大改变是专门颁布的《办法》, 提出允许合并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跨地区转移。

2. 4 整合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部兼容性问题

整合后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从制度设计角度说, 已经不再是独立的养老保险项目, 而成为了居民养老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当前情况而言, 整合过程还在进行之中, 整合程度不高, 还未完全形成真正统一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整合过程, 按照《意见》规定, 将在2020年完成。

整合后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并没有彻底改变既往的内部兼容性问题, 而且还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 虽然《办法》提出允许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可以跨地区转移, 但因为户籍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实际较难实现。

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展望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设计并推行至今区区5年就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成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总体格局中, 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层面不存在明显缺陷, 但却在与现实结合方面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不匹配的内部兼容性问题。在这些内部兼容性问题里, 有些是短期内容易解决的问题, 比如基金管理领域的统筹层次提高问题, 这主要是个技术性问题, 假以三五的时日, 相对容易解决。而另一些问题则是在短期当中很难解决的问题, 比如, 农民收入差别导致农民缴费能力和享受待遇差别的矛盾等问题, 就很难在短期内解决。

展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乃至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前景, 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整合后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层面没有明显的设计缺陷, 但从执行层面上看, 制度落实与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呈现一定程度的脱节。

第二,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整合后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只有依靠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才能彻底解决, 这已经超出了该制度本身的范畴。

第三,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整合后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在未来的建设中能够多大程度上反过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取决于该制度能够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的农村居民养老需求。

摘要:本文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的视角, 介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部构成要素, 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配合程度, 即制度内部兼容性问题。这一问题的探讨, 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有着建设性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问题

注释

11 以下简称《意见》。

22 以下简称《办法》。

保险养老社区 篇8

30岁的小郑就职于一家民营企业, 2011年1月份刚刚办理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因为要准备生孩子, 小郑的计划是生完孩子在家休养两年, 对于养老保险的续费工作, 小郑心存纠结:接下来是继续这份养老保险并转成自主缴费的形式, 还是放弃这份养老保险办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在一番探寻之后, 记者找到相关人士, 回答了小郑的问题。城镇居民有稳定的工作时, 应当按照规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如果失业了, 按照政策规定, 可以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但是不能够同时参加两种养老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 按照《社会保险法》, 既可以参加职工养老, 也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前者缴费高, 但只要有能力, 制度鼓励灵活就业人员来参加职工养老, 缴费高一点儿, 将来待遇领取也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托底的, 缴费水平低, 待遇相对也低。对于重度残疾人参保, 国家会代替缴费。

考虑到目前人员流动性大, 有关部门正在就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移和衔接进行研究, 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待遇只能领取一个;二是简单明了, 便于转移接续;三是维护参保者权益, 保证参保者不论最后领取哪种待遇, 权益没有任何损害。

补缴15年是否合算

《福州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办法》将于近期在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四城区实施。该办法的出台意味着福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符合参保条件的老年居民可自愿选择3个缴费档次的1种参保, 2011年可供参保人员选择的缴费档次分别为135元/月、185元/月、235元/月。若参保人员一次性缴费满15年的话, 第一档需缴纳2.43万元、第二档需缴纳3.33万元、第三档需缴纳4.23万元, 相对应的月养老金待遇分别为335元、395元和455元。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 年近60岁的老王又喜又忧。喜的是像他这样没有社会保障的人临到老终于有希望享受国家养老政策了。忧的是, 这每月三四百元的养老金有点少, 日后物价上涨, 这点钱够吃饭吗?同时, 老王还想咨询, 他的儿子目前待业在家, 是否也可以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结合老王的忧虑, 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据介绍, 目前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 这一标准与新农保相同。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对于长期缴费的城镇居民, 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 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 (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 。参保人员死亡, 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 除政府补贴外, 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 年满60周岁, 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 已年满60周岁, 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 不用缴费, 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 应按年缴费, 也允许补缴, 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 应按年缴费, 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强调, 要引导城镇居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 长缴多得;引导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子女按规定参保缴费。

国家将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 适时调整全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所以, 相关人士认为, 从老王的年纪和健康状况来看, 选择补缴15年不会不合算。

低起点, 广覆盖

目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每月55元。不少人提出, 现在物价上涨较快, 生活负担加重, 55元是不是太低了?

确定这样的标准, 是因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均衡, 需要由国家来负担基础养老金的人数非常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首先要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 重在制度建设。然后是实现全覆盖, 在城镇居民养老方面, 力争到2012年实现制度全覆盖。再逐步解决待遇“从低到高”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 国家财力增强, 国家肯定会逐步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 在适当时候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作调整, 让百姓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如果一开始就把水平定得很高, 财力不够, 反而会推行不下去。此外, 55元的标准确实不高, 但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水平。

“应该看到, 从人群的角度, 我国对于社会保障走出了新的一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说, “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实现了基本的全面覆盖, 当然, 这是从保基本开始的。”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 只有使全体社会成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共同富裕的理想才能成为现实。

城镇居民养老制度能否顺利推行, 基金安全非常重要。据了解, 人社部已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现行的基金政策法规, 建立起内部控制的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将尽快实现省级管理, “全国31个省就是31个风险点, 这样管理起来比较安全, 比在2800多个县的风险点要小得多”。此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还会定期向社会披露基金筹集情况和支付情况, 经办机构每年会在社区里对待遇领取人员等情况进行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

相关人士透露, 基金的保值增值正抓紧研究。新农保实施一年半, 全国24%的覆盖面, 就已经积累了600亿, 目前这个钱管得很好, 但是按银行一年利率来计息, 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 急需通过适当的投资运营来实现保值增值。城镇居民养老制度面临同样的问题。

怎样参保?如何享受?

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要具备哪些条件?一是年满16周岁, 不含在校学生;二是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三是城镇户籍。其中第二点所说的“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 就是说没有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或未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也不符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条件。

如何办理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手续?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 可以带户口本和身份证原件, 到户口所在地社区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 选择缴费档次, 由社区经办机构协管员指导填写参保登记表, 办理参保手续。若本人无法填写, 可由亲属或协管员代填, 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社区协管员检查参保人的材料齐全后, 由社区送到街道事务所。参保人也可到街道 (乡镇) 事务所直接办理相关手续。

领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要具备哪些条件?在领取年龄上无论男女都要求年满60周岁。制度实施时, 已年满60周岁, 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 不用缴费, 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 应按年缴费, 也允许补缴, 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 应按年缴费, 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领取时, 可由本人或其直系亲属代为提出申请, 经过核定后, 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代发养老保险金。如果参保人员死亡, 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 除政府补贴外, 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根据《意见》, 参保的城镇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 多缴多得。国家将依据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个人缴费之外, 政府将对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其中,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 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意见》还强调, 地方人民政府应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 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 可给予适当鼓励, 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 (区、市) 人民政府确定。对城镇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 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国家同时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每个参保人员都将拥有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地方人民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及其他来源的缴费资助, 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后, 试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居委会应每年在社区范围内对城镇居民的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国家有关部门将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 并定期披露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 加强监督, 严禁挤占挪用, 确保基金安全。

养老保险办理退保 篇9

解读1办理要花多久?45个工作日办完

对于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转移养老保险关系需要走三个流程。政策规定每个流程最多l 5个工作日,也就是说对于参保者来说,最多45个工作日就可以将全部手续办完。有关负责人表示,转移手续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参保人只要申请即可,剩下的工作将由两地社保部门进行对接转移。

办理流程

1.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2、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3、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4、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 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解读2资金如何转移?企业缴费转走12%

《暂行办法》明确,资金转移中,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转移。而统筹基金(即单位缴费)实行部分转移,即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

解读3是否能够退保?今后参保不得退

上一篇:考核评分标准下一篇:低碳经济的伦理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