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社会保险管理(通用12篇)
养老社会保险管理 篇1
摘要: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本文以全国、上海市、铁路上海站等层面详实的养老保险管理数据为依据, 对铁路上海站目前的养老保险管理现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阐述了对目前铁路上海站的养老保险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铁路上海站,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管理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概况
1.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建立
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1951年国家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标志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条例规定, 各参保单位按其工资总额的3%缴纳劳动保险基金, 基金实行分级管理, 全国统一调剂使用的管理模式。此制度因“文革”干扰于1969年中断, 改由各企业自行负担。
2.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恢复
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上海率先在全国实施企业退休费社会统筹, 即企业均按工资总额的25.5%缴纳退休费, 由市、区统筹机构“差额缴拨”给企业, 企业发放退休金。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根据支付费用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职工的承受能力, 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集”, 确定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
3.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试点论证的基础上, 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 于1993年1月施行。这一改革的具体内容是: (1) 引入个人缴费机制, 建立个人账户; (2) 改革养老金计算方法; (3) 建立养老金增长机制; (4) 统一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上海的养老保险改革被中央所肯定, 成为全国统一的模式。
二、铁路上海站养老保险管理现状
目前铁路上海站的养老保险统一遵循《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 (1998年9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9号令发布) , 纳入上海市社会保险管理局统筹管理, 实行“统账分开, 做实账户”的养老保险分账模式进行管理。
目前铁路上海站共有在职正式职工1706名, 养老保险管理的退休职工1471名 (至2014年5月31日) , 参保人员合计3177名。
1. 在职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
从表1可以看到, 在2014年铁路上海站正式在职职工的年龄加结构为倒金字塔结构。
企业组织的人才结构在年龄上应是多元化的, 比例要基本合理对称, 形成梯形结构, 如果某一年龄段的人数过于集中, 人才的平稳接续可能发生困难。
2. 退休职工迅速累积, 缴纳职工人数增长迟缓, 收支人群差值逐年减小
2014年数据截止到5月31日
从表2可以看出, 从2010~2014年, 随着退休人数的不断累积, 铁路上海站的缴纳人数与领取人数很不平衡, 差值呈减少趋势。
3. 制度赡养率高居不下, 对养老保险的管理造成巨大负担
数据来自: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年鉴2013,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以2012年为例, 铁路上海站的制度赡养率达到0.81, 即约1.25个缴费职工供养1个退休职工, 比全国 (0.32, 约3个缴费职工供养1个退休职工) 高出很多, 也显著高于上海地区 (0.43) 。
由表3可以看出, 2010-2013年全国和上海的制度赡养率稳中有降, 而铁路上海站随着退休职工的逐年累积, 制度赡养率在逐年上升。如果制度赡养率在一段时期呈上升趋势, 说明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 在短期内会不利于养老金财务制度的收支平衡, 也会对未来的财务支付压力构成威胁。
4. 养老保险基金巨大的收支赤字
以2012年为例, 上海站合计工资支出74232950.89元, 平均每月应缴纳 (统筹和个人账户) 合计应为20785226.25元, 而实际全站1327名退休职工共领取养老保险金41641260.00元 (2012年1327名退休职工人均年退休金31380.0元) , 年度养老金账户收支差额达到20856033.75元, 相当于2012年全上海站退休职工1年就领掉了在职职工累积缴纳2年的养老金。 (2012年职工统计数据)
随着缴纳人数和退休职工人数的数量差逐年减少, 制度赡养率逐渐上升, 且随着上海城镇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的进一步提高, 上海站的这一养老金收支差额仍有逐年升高趋势, 在上海市养老保险统筹支付的环境下, 铁路上海站的养老保险金赤字将给社会保险的管理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三、铁路上海站养老保险管理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1. 为什么要思考
2014年1月11日, 铁路总公司盛光祖总经理在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出, 全路必须全面深化铁路改革, 建设一个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一流企业, 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
目前铁路上海站的养老保险管理也已纳入上海市统筹, 建设有社会责任感的铁路公司, 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负担, 在养老保险管理方面, 如何避免上海站内收支两条线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如何优化企业的养老保险管理, 值得我们铁路人认真思考。
2. 如何面对铁路上海站养老保险管理中的问题
(1) 养老保险征缴面
目前铁路上海站养老保险覆盖面已经达到100%, 基于年龄结构中中老年职工比例过高的问题, 可以考虑多招收优秀大学生 (研究生) , 补充新鲜血液, 同时纳入到社会保险中来, 成为新生的养老保险缴纳生力军。也可以通过扩大铁路其他用工的招聘人数跟范围, 在满足铁路不断扩大业务需求的同时, 他们也能成为铁路社保的缴纳人群。从长远看, 这将是一件意义非凡的战略举措。
(2) 在养老保险支付方面
(1) 退休制度的缺陷: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20世纪50年代初定下来的, 当时全国的平均期望寿命只有48岁, 如今平均期望寿命已经接近80岁, 后来国家制定统一制度时把缴费年限确定为15年。因此, 这种退休制度的缺陷, 造成养老人员的大幅度增加, 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的入不敷出。弹性延迟退休的策略目前是社保研究的热点, 有望缓解养老保险的压力。
(2) 对于申请提前退休人员的职工应该谨慎处理、严格管理。前几年,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 大批人员下岗,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上海采取了权宜之计, 采用提前退休的办法, 不少45岁的女同志、55岁的男同志提前退休过早地进入了“老年”行列。女同志一般只工作了20多年, 却要养40来年, 这实际上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 为了稳定社会, 只能让社会养老保险做出牺牲。然而, 也将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由此而来上海提前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巨大赤字。
(3) 加强离退休或是居住异地的养老人员管理。养老保险实行统筹和社会化发放后, 部分单位放松了对离退休人员管理, 对长期异地居住离退休人员的人数、居住地的详细地址、生存状况等情况不了解不掌握。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后, 异地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责任全部落在了社保机构身上, 加之养老保险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 社保经办机构条块分割, 各自为政, 对居住在本市以外的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只能由发放养老金的社保经办机构完成, 造成人去世多年后仍在领取养老金的情况偶有发生。加强对退休人员的跟踪, 及时做好信息更新, 也是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3) 在养老保险稽核能力方面
提高稽核人员业务的熟练程度, 规范稽核程序, 也能很大的提高社会保险尤其是养老保险的管理水平。社保稽核是一项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由于现有的稽核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稽核业务不熟练, 在稽核工作中不易发现问题, 有些问题因稽核程序不规范, 增加了处理的难度。这不仅需要稽核人员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精神, 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公正廉洁的品德, 还要掌握财会、审计专业知识, 熟悉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总之, 为了维护好社会和谐, 必须处理好养老保险问题。站在战略的高度着眼职工的退休养老金问题, 也是建设一流的铁路公司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认真处理好铁路上海站的在职职工老龄化问题, 做好退休职工养老保险的管理, 铁路上海站会进一步增强活力, 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耿宁.关于铁路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J].科技风, 2014, (13) :247.
[2]孙学斌.关于铁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管理学家, 2014, (18) :29.
[3]薛梦然.浅谈铁路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创新[J].北方经贸, 2011, (4) :151-152.
养老社会保险管理 篇2
2007-11-12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07年第4号
《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9月30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主席 吴定富
二○○七年十一月二日
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保护养老保险业务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业务、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业务、企业年金管理业务等多种养老保险业务,为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养老保障服务。
第三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人寿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养老保险业务,包括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业务、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业务和企业年金管理业务。
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业务和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业务简称养老年金保险业务。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养老年金保险,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寿保险产品:
(一)以提供养老保障为目的;
(二)由个人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
(三)保险合同约定被保险人生存至特定年龄时,可以选择由保险公司分期给付生存保险金;
(四)分期给付生存保险金的,相邻两次给付的时间间隔为一年或者不超过一年。
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的具体范围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团体养老年金保险,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寿保险产品:
(一)以提供养老保障为目的,并由保险公司以一份保险合同承保;
(二)由不以购买保险为目的组织起来的团体投保,并以投保团体5人以上的特定成员为被保险人;
(三)保险合同约定被保险人生存至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可以选择由保险公司分期给付生存保险金;
(四)分期给付生存保险金的,相邻两次给付的时间间隔为一年或者不超过一年。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管理业务,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帐户管理、投资管理等有关业务。
第九条 保险公司经营养老保险业务,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经营主体
第十条 人寿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经中国保监会核
定,可以经营养老保险业务。
经营企业年金管理业务依法需经有关部门认定经办资格的,还应当经过相应的资格认定。
第十一条 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管理业务,可以在全国展业。
第十二条 养老保险公司应当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十三条 养老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设置独立董事,对养老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
第十四条 对养老保险公司的管理,本办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 养老年金保险业务
第一节 产品管理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积极进行养老保险产品创新,根据市场情况开发适合不同团体和个人需要的养老保险产品。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含有终身年金领取方式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拟定养老年金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报送审批或者备案。
第十七条 除投资连结型、万能型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外,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应当在保险合同中提供保单现金价值表。
第十八条 团体养老年金保险的被保险人分担缴费的,保险合同中应当明确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各自缴费部分的权益归属,被保险人缴费部分的权益应当完全归属其本人。
第十九条 团体养老年金保险合同应当约定被保险人在离职时,有权通过投保人向保险公司申请提取该被保险人全部或者部分已归属权益。
第二十条 团体养老年金保险合同设置公共账户的,被保险人缴费部分的权益不得计入公共账户。
保险公司不得利用公共账户谋取非法利益。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养老年金保险产品的说明书、建议书和宣传单等信息披露材料应当与保险合同相关内容保持一致,不得通过夸大或者变相夸大保险合同利益、承诺高于保险条款规定的保底利率等方式误导投保人。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销售投保人具有投资选择权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应当在投保人选择投资方式前,以书面形式向投保人明确提示投资风险,并由投保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三条 对投保人具有投资选择权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在保险合同约定的开始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前5年以内,保险公司不得向投保人推荐高风险投资组合。
个人养老年金保险的投保人自愿选择高风险投资组合的,保险公司应当制作独立的《高风险投资组合提示书》,明确提示投资风险;投保人坚持选择的,应当在《高风险投资组合提示书》上签字确认。
第二十四条 对投保大额个人养老年金保险的投保人,保险公司应当对其财务状况、缴费能力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财务核保。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销售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应当对其所包含的各种养老年金领取方式,向投保人提供领取金额示例。
第二十六条 对同一投保团体在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成员,保险公司可以统一承保团体养老年金保险。
投保人为法人的,由该法人住所地的保险公司签发保单;投保人不是法人的,由多数被保险人所在地的保险公司签发保单。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司销售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应当对团体养老年金保险投保、退保事宜进行谨慎审查。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司销售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应当要求投保人提供下列材料:
(一)所有被保险人名单和身份证复印件;
(二)证明被保险人已同意投保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事宜的有关书面文件。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销售团体养老年金保险合同,应当向每个被保险人签发保险凭证。
保险凭证应当记载团体养老年金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以及被保险人享有的合同权益。
第三十条 团体养老年金保险的投保人退保的,保险公司应当要求其提供已通知被保险人退保事宜的有效证明,并以银行转帐方式将退保金退至投保人单位帐户。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经营团体养老年金保险,应当在合同到期给付时,要求投保人提供被保险人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有效证明。因特殊情况提前退休的,可以在办理退休手续后重新计算领取金额。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司销售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结型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要求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寄送保单状态报告、业绩报告等有关材料。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养老保险业务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不得唆使、误导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司经营养老年金保险业务,应当遵守中国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运用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司经营养老保险业务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享受税收优惠。
第四章 企业年金管理业务
第三十六条 担任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的保险公司,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的书面合同,并应当根据该书面合同,依法审慎选择合格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
担任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的保险公司,应当与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签订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账户或者受托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的书面协议。
本条所称委托人,是指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及其职工。
第三十七条 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代办有关企业年金管理业务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与保险代理机构签订书面的《委托代理协议》;
(二)自上述《委托代理协议》签订之日起5日以内,向中国保监会的当地派出机构提交《委托代理协议》复印件、《委托代理服务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委托代理服务管理办法》;
(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司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应当遵循审慎的投资原则,并不得违反国家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 企业年金受益人有投资选择权的,保险公司应当在其选择投资方式前,以书面形式向其明确提示投资风险。
第四十条 企业年金受益人有投资选择权的,在其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前5年以内,保险公司不得向其推荐高风险投资组合。
受益人自愿选择高风险投资组合的,保险公司应当制作独立的《高风险投资组合提示书》,明确提示投资风险;受益人坚持选择的,应当在《高风险投资组合提示书》上签字确认。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管理业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提交有关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报告、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报告、投资管理报告。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情况报告。
第四十三条 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管理业务的统计和财务会计活动,应当符合国家统计和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其他有关规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经营养老年金保险业务,由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进行处罚。
第四十五条 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管理业务,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中国保监会或者当地派出机构报告有关事项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当地派出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保险公司经营养老年金保险业务,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寄送保单状态报告、业绩报告等有关材料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当地派出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保险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国保监会或者当地派出机构可以视情形进行监管谈话。
第四十八条 对违反《保险法》规定经营养老年金保险业务、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保险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当地派出机构区别不同情况给予警告,责令予以撤换,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保险公司经营具有养老保障功能的个人两全保险业务,适用本办法对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业务的有关规定。
前款所称个人两全保险产品的具体范围,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养老社会保险管理 篇3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出现的规范性问题及如何加强
随着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参加养老保险。但是关于农村养老金保险的管理工作上,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关于农村和城镇的起点不同问题,因为城市的发展更加的迅速,相对于农村来说,国家也会给予更多资金上的支撑,所以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上,就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而农1险制度本身就要落后于城镇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的档案管理也就并不是十分的完善。这就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的规范性,这是农民群众不能很好的享受应有的利益,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面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缺乏规范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下几种方法进行加强:1.建设相对完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制度,所以在档案管理上存在很多的漏洞。如果想要尽快的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一个相对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2.政府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城镇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相对于农村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政府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想要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来给予支持。3.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论在什么方面管理人员的素质,都是管理工作上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可以更好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进行管理。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出现的法律问题及加强方法
到现在为止,我国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法律基本没有,所以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上没有相对的法律规范。由于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的压制,人们在对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懈怠,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十分的不稳定。还有就是农民们大多文化程度并不高,没有很好的法律意识,也就导致了不能很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给很多不法行为创造了空间,以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滞后。
所以为了可以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我们要有一个相对的法律制度。这个法律制度的建立,必须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最基础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法律,来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还要加大对农村的相关法律宣传,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档案保存的问题
目前来说,农村养老保险档案都是用纸质手写进行保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流动的人口越来越多,就涉及到了档案的调入和调出的问题。在这种档案经常的流动的情况下,这些档案就会出现一定的破损和丢失。还有就是环境的因素,在农村生活的环境相对较差,国家建立的相对的机构的建设也没有很全面,不论是办公地点还是办公设备,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还有就是对于档案的存放地点,它的环境要相对来说更加差。就是因为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残缺和丢失,这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对于档案的丢失、磨损、参缺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尽最大可能得去降低档案的受损与丢失,并且建立档案丢失后的应对对策。1.降低档案的丢失和受损。我们可以提高档案存放的环境,管理人员对档案要做定期的维护。2.可以建立两个份档案,一份固定存档,一份流动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有一份备用的档案。3.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信息系统,把所有的档案保存在这个信息系统中,这样可以有效的查询到所需要的档案,可以有效的降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调入和调出,达到更好的保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目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养老社会保险管理 篇4
改革开放初期, 退休人员由企业包办。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退休人员增减变化由企业申报。改革开放中期, 企业被推向市场, 退休待遇发放由企业转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一方面社会服务不完善, 管理出现漏洞, 另一方面有些人觉悟低, 法制观念淡薄, 出现冒领养老金现象。
冒领养老金分两类:一是虚报冒领。有的制假或改档案参保;退休职工死亡后未火化却张冠李戴;用她人冒充享受生活费的遗属或一人申请两份遗属生活费。二是不报冒领。失踪不报;死亡不报;遗属改嫁后不报。凡此种种, 导致养老金流失严重, 如湖北省6年查出冒领养老金793人, 金额达266万元, 陕西省2009年715人, 冒领养老金165万元。
冒领养老金违法。劳动者在职时, 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缴纳社会保险费, 形成养老金。职工丧失劳动能力退休后, 领取养老金。养老金是职工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其中每小部分都不归那一个人所有。它是国家、集体财产。冒领养老金, 实际上侵犯的是国家集体的财产。冒领金额在法律规定的以上, 就构成诈骗罪。2011年7月1日, 将要实施的《社会保险法》, 对单位瞒报、漏报缴费工资基数而少缴养老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和处罚规定明确, 建议也把冒领养老金者加大处罚纳入法律。社保经办机构要排除干扰, 一查到底, 追缴到位, 协同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工作, 加大对冒领及社保人员舞弊行为处罚力度, 使冒领者望而却步。
堵塞漏洞, 不断完善防冒领养老金的保险领取资格制度, 严格按规定、程序和条件审批退休人员。一是严格档案审查。建立审查制度, 落实审查责任, 审核职工档案应由养老保险业务部门和稽核审计部门共同完成, 对不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坚决不开口子。二是建立公示制度。符合退休条件的, 批准后进入公示程序, 把批准的退休人员在一定的范围内公之于众, 公示内容要全面, 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工种, 缴费情况、退休费计算过程等都要公示, 公示地点要在退休人员在职时的单位和社会保险机构, 接受群众的监督。针对不报冒领, 一是与民政部门合作, 每月用《火化人员统计表》中的人员与指纹数据库信息核对, 《火化人员统计表》中的人员与存档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相同, 经核对确认已故人员准确无误后, 及时停发养老金。二是设立举报电话, 对举报人保密, 并适当奖励。三是加强联系及时发放, 退休人员死亡后有死亡待遇, 建议职工遗属死亡后发适当丧补, 改事后发放为当时发放。四是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基础档案, 掌握其遗属情况, 防止出现冒名顶替现象。五是对辖区多病、高龄的认证对象重点跟踪, 随时查访, 至少每季一次, 及时补漏。
建立享受社保待遇人员年审制度是防冒领养老金的重要措施。即每年集中时间通过指纹认证系统验证、异地协查认证。建立养老金领取人员影像、指纹数据库, 在采集指纹要严格要求, 身份证与本人核对, 同时查找一下是否一人享受两份待遇。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联系人, 详细地址要录入准确。每年集中年审, 要年审时间确定、场所确定、负责验证的人员确定。要规范程序。从方便参加审验人员出发, 加大服务工作力度。一是要专项推进, 抽调责任心强的同志担当此任。二是提前准备, 保证应验人员能及时参加。提前一个月发出通知, 并邮寄指纹验证卡。三是注重细节, 参审人员多的时候有专人维持秩序, 排队进行。老、弱、病、残人员有专人照顾, 不排队、不下车, 随到随验。一人验证, 可以给同家一人担保。验证时要注意享受遗补待遇人员的出生年月, 判断是否因超龄失去供养条件。四是上门服务, 对行动不便、事先告知的人员实行上门审验。五是对未审验的人员进行电话友情提示。对超期不参加审核的离退休人员, 暂时停发养老金, 待审核确定领取资格后予以补发。对于年龄偏大或行动不便的及迟迟不来年审的离退休人员, 由社保经办机构上门走访, 以确定其领取资格。
年审时, 重视异地居住人员的年审工作。邮寄的指纹验证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印, 用验证卡验证时要多进行扫描验证操作, 一个指纹要与存档的指纹都进行比对, 避免因捺错指纹位置或因操作不当而导致验证失败。指纹验证卡不通过的进行协助认证, 协助单位包括享受待遇人员所在街道办、公安机关、当地社保机构。各协助认证单位要以对党的事业、对享受社保待遇人员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认证工作, 在准确掌握其生存情况的基础上, 详细填写《享受社保待遇人员协助认证表》, 加盖公章后按期反馈给发表单位;享受社保待遇人员要主动参与到认证工作中来, 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工作, 认真填写自身情况, 确保按时领取待遇。特殊情况下, 有条件的人员可以上网视频验证。另外可以把异地居住人员统一到上一级社保经办机构, 集中组织上门认证。防冒领养老金治标更要治本。
养老社会保险管理 篇5
我县自2011年6月13日,根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2011年7月1日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自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以来,就档案问题我们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令[第3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文件执行,档案管理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参保人员登记,建立形成的业务档案资料不齐、不健全。不齐表现在有些缺身份证、户口册复印件。不健全:一方面申报单位或个人报来的参保资料未填写申报时间、姓名、单位名称和盖公章;另一方面审核单位在办理各种参保业务时,建立形成的档案资料没有按要求一式几份填写留存,并且未填写办理、审核时间,无经办人、负责人或领导的签字,未加盖审核章或公章不清晰;有些交来存档的参保资料不是审核单位建立形成的原始纸质件,而是留存的业务资料复印件(并且未加盖鲜章),如今后有争议事件发生,这类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就要被大打折扣。
二、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存档资料不规范。表现在书写不规范,存档材料不规范。一方面交来的业务存档资料中姓名、身份证号与户口册、身份证复印件上的不一致,有写错、录入打印错的,有填写不完整等;在业务存档资料中划减、修改处未加盖审报单位、审核单位(或经办人员)的校对章等。这些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业务存档资料不现、不清楚、不确定,今后就难准确利用档案来核实缴费等情况,就没有利用价值。
三、由于社保部门涉及的业务i、资金人员较大,特别是县级社保部门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导致档案管理没有规范化、科学化,难于查找参保人员的个人资料,更不可能谈业务信息化建设。
认识这些不足之后,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要求各业务部门经办人员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的学习,充分认识建立形成真实、完整、安全规范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重要性,使各类材料、表格、记录必须做到字迹清晰,规范整洁,便于查阅和保存。并根据《规定》、《办法》的建档类别要求,建立形成符合要求的业务存档资料;主管部门应从经办源头上抓数据录入质量、抓业务存档资料质量,实行谁经办谁审核谁负责制建立形成完整、真实、安全规范的业务存档资料。这样才能杜绝出现类似同一人参保存档资料姓名、身份证号上下不一致和不同版本业务存档资料的产生;同时对身份证上的年龄与档案年龄不相同或相距较大的人员,可到派出所或相关部门调查核实。村委会要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参保人的参保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户口薄复印件等资料按年进行整理成卷,规范归档,分别交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
在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加大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培训力度。
二、加强与档案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养老社会保险管理 篇6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特点;现状;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普及力度不断加大,服务范围得以进一步延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作为办理个人养老保险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广大城乡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凭证,其记载着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情况及交保人的个人基本信息。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入,对其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准确进行立档和精确存档,而且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确保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查询档案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特点
(一)社会性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普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其服务范围更是延伸到了社会不同体制下的众多从业人员,一旦这些从业人员达到养老条件要求时,则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这就使养老保险档案成为一种社会化保险制度的重要依据,在受保人员及管理上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点。
(二)广泛性和复杂性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全社会进行广泛推广,由于覆盖面较广,而且参保人数较为庞大,这就给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竣的挑战。当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涉及的管理对象是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跨度大、从事职业种类多,这也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差异化、多样化。
(三)流动性。参保人员绝大多数为农村户口,所以,流动性只能表现在外出劳务上。
在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其参保人员中私人、合资及外资经营体制下的企业人员相比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点,同时乡村居民参保人员相对流动性也较大,这就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难度。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不同经营体制下的参保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这就使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在收集和管理上都突显出流动性的特点。
(四)政策性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更好的推动城乡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则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机制,利用各项政策来对具体的操作进行规范,从而在不断摸索中前行。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材料收集工作不严谨
自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执行标准,各个地方的管理方法都存在很大差异,管理方案不尽相同,各乡(镇)、村在填写的记录卡上存在很严重的填错、填乱、漏填等现象,使得档案在查找、转运、领取等环节漏洞百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百姓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任度。
(二)资金不足
由于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需求普遍高于政府财政部门实际拨放的经费,缺乏雄厚的资金作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就无法高效的落实展开。
(三)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面对复杂、繁多且零散的档案,需要具有一定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对档案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类;事实上,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是由其他非专职的工作人员兼任,往往难以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一)加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
传统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一般均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在实际使用、查找过程中浪费了不少时间,这与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极不协调。对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应该借助计算机进行管理,实际工作中更多的在计算机上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这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轻松、便捷。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起城乡居民农保档案资料库,这样就可以更大范围的统筹管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然后再在各个区域檔案资料库之间在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档案流动时带来的诸多麻烦,而且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二)建立起必要的档案管理章程,标准化管理档案
目前,我国还缺乏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资料的完整、真实、系统,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很有必要,对玩忽职守、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档案弄虚作假等现象予以严厉打击,真正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及其档案管理工作同步发展,保障档案资料的真实可靠。外部、内部人员应严格遵守档案借阅、查询、利用制度,档案要及时入柜、入库,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对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
(三)规范管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
对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需要对其纸质档案资料的审核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同时电子信息的准确性也需要加强。对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资料,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对编目进行规范,通过标准化装订及进一步对储存进行完善,从而提高档案归档的规范化水平,确保档案存放的有序性。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参保档案管理的水平。
(四)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管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这些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有序运行,离不 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只有做好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这部分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好的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积极参与进来,从而推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不断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操作的规范化和机制化,同时,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经验的不断累积,从而为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宝杭.对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3年9月5日.
简析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管理 篇7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社会民众对于养老保险等相关保障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促进社会公平,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也从侧面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步, 电力企业实施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加快电力企业发展, 深化电力行业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伴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深入, 企业养老保险也顺应形势发生了不少变化, 电力企业的养老保险正从原先的行业统筹逐渐向地方统筹过渡, 企业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对于电力企业职工具有重大的影响。能否合理安排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养老保险机制关系到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电力企业需要重视并进一步研究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并就相关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二、电力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历程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改革发展, 这些不同阶段的变化都是根据当时国家养老保险政策进行调整的, 对于当时的企业养老制度完善, 切实维护电力企业职工切身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的来讲, 我国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退休费用统筹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开放之前采取国家与企业两方面共同承担, 个人不需要自己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制度。电力企业在1984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之后进行了部分改革, 电力行业不再参与地方养老保险金统筹管理, 而是在电力行业内部实现退休费用统筹制度。电力行业养老保险金按照以支定收, 稍有剩余的方针, 在企业中提取相应的养老金比重, 以此来满足电力企业的养老金计提需求, 平衡电力企业的退休金标准。其次, 在1993年之后按照电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将养老保险金的缴纳由国家、企业, 以及职工个人共同负担, 将养老保险金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办法。再次, 在1998年之后,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 将原先的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进一步延伸, 实现养老保险由省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办法, 将电力企业的养老保险管理交由当地政府, 逐步实现电力企业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上述三个阶段的电力企业养老保险金制度改革都是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对于保障电力企业合法权益, 维护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 养老保险机制正逐步完善发展, 但是不可否认, 在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实践中仍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电力企业的养老保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因此电力企业应当进一步重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完善相应的制度, 加强养老保险部门建设, 为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首先, 养老保险金会因为退休年龄差异而存在差距。在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中, 电力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与之前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的缴费年限存在比例关系, 缴费年限越长所能得到的养老保险金就越多。但是在现实中, 由于国家退休政策的差异, 电力企业的职工可能会由于性别、就业年龄、缴费年限等而出现差别, 这些差别都会使得电力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缴纳年限有所不同, 并进一步影响到电力企业退休职工所能领取到的养老保险金的金额。按照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男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 女性管理岗位人员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 女性工人在岗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在电力行业中, 工种相对比较复杂, 也存在着较多的特殊工种, 这都会使得电力企业职工因为性别或者是工种的差异而造成养老保险金缴纳的差异, 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其次, 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缴纳同其他性质单位存在差距。按照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金管理制度, 我国政府机关部门并没有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 这就使得我国企业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间割裂开来, 进而形成两者在养老保险待遇上的差距。同时, 我国电力企业职工在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时, 需要企业跟职工共同承担养老保险金, 按照规定企业需要缴纳13%的金额, 个人需要交纳8%的金额, 而相比之下, 机关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参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单位与职工个人都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金。而且之前的养老保险金制度改革并没有将改革的范围扩展到机关事业单位, 只是对原先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变动,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之后的养老保险金一般都会高于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保险金, 而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养老保险金的待遇差异正在逐渐变大。
再次, 企业在执行离退休人员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执行上缺少明确的执行标准。依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 企业的离休人员、老干部, 以及建国前参加革命并在企业退休的职工可以不执行企业养老保险金制度, 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执行。但是企业在实际操作中, 难以找到明确的执行标准, 这就使得企业难以统筹时间和标准, 无法及时有效地将这部分人员的养老保险从社会保险中统筹, 甚至于由于找不到相应标准, 这部分人员的养老保险金仍需要企业进行负担, 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电力企业的养老保险金负担, 给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压力。
四、电力企业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管理的建议措施
电力企业应当进一步重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完善相应的制度, 加强养老保险部门建设, 为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我国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养老保险机制, 切实解决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消除制约我国电力企业的养老保险管理的瓶颈, 保障电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金筹资机制。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来讲, 建立多渠道来有效拓展企业养老保险金具有重要意义, 不少企业会出现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的现象, 这常常都是因为企业的养老保险金存在巨大的支付缺口或者是养老保险金筹资渠道狭窄, 养老保险金不足造成的。电力企业要积极顺应我国养老保险机制改革需要, 多渠道拓展企业养老保险金。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注意到企业在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问题, 进行有效的扶持。
政府部门应当加紧研究, 出台政策加大对养老保险金的支持力度, 并相应地调整政府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 有效保障企业养老保险支出, 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收支模式。也可以将部分国有资产进行转让或者股权流通, 来进一步弥补我国的养老保险金缺口。
电力企业应当积极探索符合企业特点的养老保险金管理新模式, 我国企业的养老保险金管理从开始到发展到今, 都是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革的, 今后应当继续结合单位实际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从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相对集中管理模式中科学选择。并逐渐将原先的分散化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过渡, 将原先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规定的内容积极地与社会保险征缴条例等进行有机整合, 提升企业养老保险金管理水平。
积极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年金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年金制度, 电力企业可以有效补充企业养老保险金, 实现企业养老保险金的多层次, 进一步增强企业养老保险体系的稳定性, 建立健全企业养老保险金能够有效满足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发放需求, 对于稳定职工队伍, 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总之, 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电力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行业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电力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增强电力企业的凝聚力及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云芳.试述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09, (18) .
养老社会保险管理 篇8
一、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收集
(一) 社会养老保险原始档案的收集
通常来讲, 经整理过的记载劳动部门、组织部门、企业部分、以及人事部门等对员工进行培训、调配、考核、选拔、任用以及奖罚的经历、政治思想、工作表现、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的变动情况等的详细文件材料被称为“原始档案”。值得注意的是, 一般来说, 干部的档案内容中不仅包括干部的履历表、自传、工作表现的相关鉴定以及考核材料, 还包括对政治历史问题的审查材料和复查材料;而在企业职工的档案中包括的内容相对来说就更多了, 除了包括履历表、自传、对技术的鉴定以及考核的材料之外, 还包括评定的学历材料、政审材料、参加各种党派的材料、奖励与处分的材料、招用员工的劳动合同、调动或聘用员工、复员、退伍或转业的材料以及工资和保险福利的待遇材料、员工出国、退休以及退职等相关材料等等, 可能还会包括一些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所有这些材料 (干部的材料, 职工的档案材料) , 都需要在原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仔细的整理之后, 再交由社保部门处理。所有这些工作都对档案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 需要他们对于录入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 然后在最后进行统一的检查验收。
(二) 对于在办理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的收集
工作人员在办理养老保险时通常也会形成一些档案内容, 这些内容一般包括:由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核准后可以整理的最根本的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和参保人员身份证明材料 (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等以及其它的必要文字说明材料) 、经补缴人员签字 (盖章) 和缴费后所形成的养老保险费用补缴申请单、由县 (市) 社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后办理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退保申请、参保人员本人 (或申请人) 退保申请以及相应的身份证明材料、死亡 (出国出境的定居) 证明、经辖区派出所办理的户口注销证明、银行卡 (折) 的复印件、经县 (市) 的经办机构核准后办理的基本养老保险账户转移单、参保人员的转移申请、参保人员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 (或用人单位的证明) 复印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结算单、城乡居民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人口死亡待遇结算单、死亡证明 (火化证明、注销户口证明、公安部门证明等) 的复印件、申领申请等等。
二、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整理
一般来讲,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档案, 已由组织、人事部门按《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进行过规范整理;企业职工档案按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1992年6月9日共同颁布实施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整理, 大多数企业的职工档案按规范进行过整理, 只有少数企业的职工档案未整理。对未整理的档案应分别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进行规范整理。在对养老保险文件材料进行归档时一定要确保签字的档案是手续齐备的, 档案的字迹要清晰, 最好使用耐久的字迹材料进行书写, 如果需要归档的材料是由金属物装订的, 一定要先把该金属物拆卸掉以后再进行归档, 另外对于破损或者是小于、大于A4纸张的材料, 要重新进行修补、裱贴、折叠及复制之后再进行归档。
养老保险档案在整理过程中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根据社会保险管理类、社会保险费征缴类、养老保险待遇类、社会保险业务统计报表类、社会保险稽核监管类进行整理, 以“件”为整理单位, 实行文件级管理。按照“年度-类别-保管期限-业务环节”进行分类。根据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规程, 经办机构的表单材料作为主件在前, 参保单位提供的材料作为附件在后, 一般主附件材料为一件。同一单位或个人在办理同一业务中形成的多份材料可以作为一件。“一件”是指文件实体装订在一起。按件使用不锈钢钉装订, 较厚的材料采用三孔一线装订。采用左侧装订, 要将左侧、下侧对齐;采用左上角装订, 要将左侧、上侧对齐。按照“同一年度、同一类别、同一保管期限中相同业务环节”顺序编制流水号, 将整理后的材料按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
三、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
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就是要维护它的严肃性、完整性和唯一性。要想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 就要对他们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制定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 优化借阅方式,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养老保险电子档案, 这样就会方便用户查阅档案, 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档案材料的损毁和丢失。
(一) 制定合理高效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要求, 也是档案管理各环节的共同职责。因此,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档案管理人员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
为了制定出合理高效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可以把各种文书的档案资料、往年参保单位申报缴费的资料、参保职工个人的帐户、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直发的资料等等进行详细的归档管理。这些资料都非常重要, 它们不仅见证了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历史, 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社会养老保险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依据, 这一切都为养老保险政策的连续性与参保单位及职工的利益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我们只有把这一系列工作踏踏实实的做好, 才能使我们国家的政治得以稳定、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二)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归档方案
养老保险部门工作人员只有确定出明确的范围, 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归档方案。在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过程中, 会形成很多各门各类的档案和相关资料。我们在做归档的工作时, 应该尽量选用能够体现本机构活动、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是所有保存完整的资料都需要归档, 一些上级机关发布的只是用于工作时参考用的文件、没有定稿尚需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文件、无特别价值的临时文件等等就不需要归档。工作人员在进行归档操作时, 一定要注意其规定的时间, 例如通常可以在次年6月底对文书、业务、审计、退休管理等类型的档案进行归档管理, 隔年对会计类的档案归档, 基建的档案则要等到相关项目结束后再进行, 一年后方可对计算机盘片进行归档。
(三) 制定出便于检索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在以后对养老保险档案资料的检索, 可以建立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编制实用高效的文档检索工具, 这样就可以运用文档检索工具快速查找到相应的资料了, 这也在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社保部门通过对计算机联网, 可以实现便捷的网上社保缴费、支付、网上了解养老保险工作动态、新出台的新政等重要信息。这样一来, 就可以实现养老保险的数字化管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结合应用, 不单单提高了档案内容查询的便捷性, 还解决了大量纸质档案保存上的困难, 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总结
我们要想保证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积极稳步的向前发展, 就一定要从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下狠功夫,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社保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摘要: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 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大部分成年国民都积极参加了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材料, 构成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这些社会保险材料关系到参保对象的权益记录, 关系到参保对象的待遇享受。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已经成为了摆在社保经办机构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加强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本文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希望能够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有所启示。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收集,管理
参考文献
[1]钟闻.对社保档案管理规章修改的若干建议[J].中国档案, 2011 (07) .
[2]高成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浅析[J].山西档案, 2007 (S2) .
浅析如何完善企业养老保险管理 篇9
一、我国企业养老保险的现状
1.明确界定了隐性养老金的债务问题。在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下, 由于员工个人账户尚未建立, 其养老保险金由员工以现金方式进行支付, 这些由现金支付的养老保险金就形成了隐形养老金债务。受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影响, 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 这些在传统养老保险金制度下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员工不具有个人养老保险账户, 而事实上, 这些员工又确实构成养老保险金缴纳事实, 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当前, 政府对传统制度下缴纳的养老保险予以承认, 在很大程度上认可和保障了传统养老保险制度中员工的利益, 同时有助于不断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2.建立专项补偿基金。由养老金制度改革而产生的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影响到原有员工养老金的保障, 国家要通过对这部分隐形债务的补偿来保障原有员工的养老金权益。为补偿这部分隐性债务, 国家主要通过拍卖部分国有企业资产、增加财政税收专项支出、出售政府债券等方式来实现。
3.合理解决隐性养老金债务。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员工无个人账户和改革后有个人账户两种情形, 国家通过两个部门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对其进行管理, 对于新、旧制度下缴纳养老金的员工分别采用新、旧体制进行管理, 若工作单位在旧的养老保险体制下尚无退休员工, 则通过补足养老金的方式来实现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变, 从而享有个人账户养老金, 避免旧体制的不确定性, 确保新体制的养老金制度得以推行。
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养老保险基本来源比较单一。目前, 我国企业养老保险主要来源于缴纳的保费及收益以及财政补贴, 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保障性不足, 这也是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经费不足的重要原因, 直接影响这些机构的办公场地及设施配置以及服务体系的建立, 一些专业化的计算机、会计、审计人员短缺, 严重影响养老保险社会化服务质量。同时, 养老保险工作人员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缺乏创新精神。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 资金短缺必然会造成一系列养老保险问题。
2.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不健全。尽管我国早已出台了一系列诸如《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社会养老保险法规, 但养老保险仍缺乏相关法律体系的保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 退休人数的快速增长加重了养老保险抚养的负担, 使得企业养老资金供不应求, 养老保险资金形式不容乐观。
三、强化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措施
1.转变传统观念, 提高劳动者的保险意识。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保险等保障制度。我国政府也为提高人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和社会保险覆盖率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障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企业要不断提高为员工参保的意识, 充分认识到为员工参保对企业来说利大于弊, 积极做好企业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 在激发现有员工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的同时,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企业发展中来, 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健全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 确保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管理。社会实际需要是企业养老保险建立和实施的基础, 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经验, 并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保险建立中的职能,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企业养老保险给予扶持和优惠。
3.建立多层次的资金渠道。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企业年金、个人储蓄等多层次的资金渠道, 有效保障养老保险资金供给, 同时要规范相关保障制度, 以保证资金充足, 确保个人养老金的顺利领取。
四、结语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在我国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下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政府方面也逐步加强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视和投入, 财政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2年5月7日召开视频会议, 就全面覆盖新农保和城市居民保障制度进行动员, 宣布全国范围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工作自2012年7月1日全面启动。企业要积极响应和配合国家政策的实施, 做好员工养老保险工作, 做好员工的养老保障工作, 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浅谈养老保险数据管理 篇10
目前,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对数据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数据不够准确, 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分析不够深入, 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和落后,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 在数据管理过程中, 要不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引导和促进各级经办机构充分认识提高数据的真实、有效和开展数据应用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 认真查找、梳理影响数据质量和数据应用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夯实基础, 堵塞漏洞, 把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作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重要职责, 不断促进养老保险数据管理和应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推动各项经办管理工作跨上新的台阶。
一、养老保险数据管理的重要意义
因为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离不开数据, 制定政策离不开数据, 金保工程的建设更离不开数据, 科学准确的数据是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以及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此, 作为社保经办机构一定要统一思想, 提高对数据质量的认识, 狠抓数据管理工作, 提高数据质量。要把科学、准确的数据, 看做是提升劳动保障管理水平, 加强劳动保障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 是加快全煤炭行业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步骤。
从煤炭行业1995年开始建立个人账户, 到2006年做实个人账户, 再到如今, 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已经成功在全区煤炭行业内建立。这期间随着养老保险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参保人数的逐步增多, 养老保险的数据量也急剧增大, 养老保险的全部业务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的自动处理。但随之而来的数据问题, 如缴费基数不准、年龄不清、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对、缺项、漏项等, 成为劳动保障业务经办、基金监管、公共服务、宏观决策的瓶颈, 成为金保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不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同时数据管理工作也成为整个系统中的重中之重。
二、数据管理工作中的要求
(一) 数据管理是一项枯燥、繁杂的工作, 既牵涉到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 又牵涉到数据的进一步应用, 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 既要有事业心、责任感, 又要细心和耐心, 来不得半点马虎。同时, 在工作过程中, 要学会自查自纠, 确保整改到位。按照制订的方案, 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 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 及时整改, 对共性和历史遗留问题, 先集中研究, 再按流程进行统一整改。
(二) 结合实际, 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将数据录入、修改、使用等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按岗位实行分工, 明确工作职责, 将数据质量管理落实到人, 确保工作正常有序进行。严把数据入口关, 强化数据监管力度, 对新增数据严格按照业务流程进行操作, 确保进入系统的数据质量。坚持与个人账户对账工作相结合, 从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开始抓规范管理, 对历史数据要进行梳理, 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清理和修正, 需补齐缺项和漏项, 要实行审核、审批制度。定期对企业社保进行数据审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错误数据和重复数据, 努力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三) 数据管理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团结合作, 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看, 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人能完成的, 需要经办机构所有部门的密切配合。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好业务人员与计算机技术人员之间的衔接, 在工作中做到及时沟通, 互相补位, 团结协作, 共同推进。从企业社保内部来看, 数据管理工作离不开企业社保和职工的密切配合。如果在经办过程中发现错误, 就要把错误数据发还给企业, 经核实, 重新整理数据, 然后再上报正确数据, 再经经办机构审核, 直到数据检测完全正确。因此,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在数据整理之前, 首先要把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与职工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向参保企业和职工个人进行讲解和说明, 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与社保经办机构密切配合, 确保数据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 指定专人负责, 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对社保数据进行查杀, 严格执行和互联网络物理隔离。定期备份数据, 并异地存放在指定专门位置, 每年对存放存档电子数据的介质进行抽检, 验证数据介质的可用情况。
三、针对数据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目前, 在数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数据可用程度较低, 关键字段不准确, 关联字段不对应, 数据格式不规范, 数据不完整, 已上传的数据空项、缺项严重, 数据更新、上报不及时。
针对这些问题, 在日常数据管理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规范性操作。
(一) 从参保单位和人员的基础数据入手, 严格执行参保单位在养老保险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单位编号编码规则, 完善规范参保人员在养老保险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参保信息, 如对参保人员身份证最后一位数字后的字母, 统一要求录入小写, 避免因字母大小写问题而造成的参保人员档案信息的重复录入, 使参保档案更加规范和完整准确。
(二) 从日常业务申报入手, 积极推行双人复核制和结算的电子化, 提高日常各项结算数据的准确度和效率。将业务结算申报表和人员增减变动表等常用的表格做成excel表, 并建立内部的数据运算关系, 这些电子化的表格减少了参保单位经办人填写表格出错的几率, 提高了每一项基础数据计算的准确性。
(三) 从社保档案管理入手, 确保各项数据的完整性。配置专门的综合档案室, 规范档案管理的办法, 通过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关于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企业;养老保险;管理
保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现代国家稳定的保证。近年来,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对社会保险管理投入了足够的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更是为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方向。企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拉动下,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强大动力,由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险责任越来越有必要,所以,做好企业养老保险管理非常有意义。
一、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价值
目前,我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得到了绝对的认可,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养老保险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是国家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保证。我们知道,当前的国际形势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机遇,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保证国内局势的稳定是我国在国际环境中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强,年轻人的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必然需要来自于国家和社会的帮助,而国家能够投入到居民养老中的资金毕竟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居民个人以及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为居民年老时的生活集资,之后再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合理分配资金,为居民年老时的生活支出提供规划和保障,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群众的生活压力,进而缓解社会矛盾,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实现国家在国际环境下的有力竞争。所以说,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是国家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保证。
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养老资金,保证居民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增值,减轻国家和个人的养老保险金负担的同时,为居民年老时的生活尽最大可能的提供更多的帮助。当然,除了这两点以外,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价值还有很多,比如为社会发展提供投资,有效的集中资金发展社会事业等等。
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正是因为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在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准确的找到国有企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才显得更为重要。
1.国家财政对企业养老保险的支持不够
在企业养老保险中,个人、企业和国家分别分担着一定的缴纳保险金的任务,其中国家的责任最大,但是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财政对企业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不够,财政拨款与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这就直接导致了职工个人的养老保险资金缴费率高的情况,加重了职工的负担,在很多企业,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金达到了工资总额的20%,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普通职工的生活质量,与国家发展的目标相违背。因此,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的支持不够是目前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2.对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体系中,保险资金缴纳完毕后,管理保险金就成为重要内容,科学的保险金管理机制既可以保证保险金的增值,也可以通过保险金促进国家公共建设。然而,我国的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体系中,对于个人账户资金的管理还不是很成熟,面对个人账户资金,如何利用这些资金,管理人员还没有准确的概念,这就导致了个人账户增值困难的局面,一方面,不利于员工年老时对养老保险金的获得,另一方面,也没能充分发挥出养老保险金的作用。
3.养老待遇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公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养老保险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在我国的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性别差别、年龄差别、级别差别等差别的存在必然导致养老保险金的差别,但有些时候,这些差别与实质的公平相违背,与企业员工的实际生活和需求相脱离,这就使得养老保险金的存在背离了它本身的价值。因此,养老保险存在不公平现象也是当前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针对上面提到的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解决策略:首先,建立起专业的养老保险资金管理机制,有专门人员负责养老保险资金的运作;其次,从实际出发,确定保险金相关政策时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真正需求,充分发挥养老保险金的本来目的;再次,增加国家财政对企业养老保险的资金支持,适当减轻员工的负担,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后,借鉴国外成熟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结合我国自身情况,创新性的发展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四、结束语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以外,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实现保险利益的全覆盖、构建完善的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法律体系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依然是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的难点。只有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才能实现良性发展,也才能实现保险制度本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惠.论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时代金融,2012(10)
[2]向丽娟.关于加强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建议.2013(10)
作者简介:
谈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 篇12
人员都会步入老年, 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上升, 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在社会的各处, 也应当享受到经济上的保障, 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因此处理好这些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而近几年老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为国家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有关问题
尽管各方面对于老年保险金的发放问题都有所进步, 但是一些个人为了私人利益对养老金采取不正当手段的索取也被有关部门所关注, 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1.1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过程中, 主要存在下几个的问题:
1.1.1 缩短工作年限, 未到退休时间而退休。
现行的养老保险在缴纳和索取的方法是不成正比的, 一些人员可能交过的资金在老年之后根本拿不到相应的数额。而另一些人员仅仅交了几年就可以享受到相同的待遇, 所以某些参保人员利用走后门等方法, 不到实际退休年龄而办理退休, 这样就增加了养老保险金的使用年限, 而缩短了缴纳保险金的时间。
1.1.2 生死不辨。
一些老人的家属, 在老人已经去世后仍然在“代领”保险金, 甚至将孙子的名字与爷爷的名字共同使用, 来造成人还存在的假象。另一些人员更换居住单位的频率较高, 社保单位不能联系到参保人, 只有参保人的儿女来领取保险金, 实际上被这些后人据为己有。使得很大一部分保险金被挪为他用。
1.1.3 对待遇的调整和规定有问题, 一些工作能力和工作程度
相当者退休后的保险金却相差甚远, 仅仅用职称等方面的硬性规定来确定保险金的范围, 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使得一些人投机取巧, 为了保险数额而不择手段, 另一些对于缴纳期限和实际年龄的问题处理不当, 造成了不应有的差别存在, 是保险金规定不正规的表现。
1.1.4 一人多险现象。
参保人员的流动, 带来了参保地点的流动, 两个地点之间没有互动往来的关系, 而转移手续和转移时间复杂, 难以掌握, 而缺少相关的检验单位来监督和管理此类工作。造成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为一个人支付保险费用, 一个人享受到2份甚至更多的保险金额。
1.2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方面,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
1.2.1 养老保险享受人数少, 不全面。
养老保险的初衷是解决大部分人口的老年生存问题, 实际上, 这个问题只在国有企业当中有所完全执行, 而国有企业并不是国家所有企业, 仅仅是一小部分, 大量的私人企业, 外商企业等由于制度不健全和人员流动性的方面的问题仅在很小的一个层面上得到了真正实现。
1.2.2 少缴漏缴养老保险基金。
一些不正规的单位逃避自己应该有的责任, 在保险金问题上讨价还价, 无故降低应当支出的费用, 或者利用员工不了解情况, 松懈催缴, 而耽误了缴纳时间, 影响到员工终身的利益, 对于这种行为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性措施。
1.2.3 保险金在成分对比上与时间早晚上都有出入, 一次的疏
忽将可能造成全局保险问题的难以验证, 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使得保险金的投入和支出都发生障碍。矛盾丛生, 为社会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关系带来摩擦, 影响和谐。
1.2.4 缴费不及时不够数。
一些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欠缺, 过于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 怕麻烦, 怕繁琐, 对于资金的缴纳推迟或是故意减低费用, 第二是企业实力不够, 员工工资的发放尚且有待提升, 更不用说对于保险金的缴纳问题, 第三是管理方面不到位, 对于不交和漏交问题促进不到位, 甚至认为与己无关, 造成漏缴后反费工作的依据有所偏差。
1.3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下几个的问题:
1.3.1 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既是参保人员的“血汗钱”, 更是退休人员的“活命钱”, 国务院明确规定, 专款专用, 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而最近一段时间, 社保基金大案迭起。先是上海社保基金弊案, 紧接着浙江又爆社保大案, 涉资数亿。所有这些, 都说明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3.2 养老保险基金的升值问题。
要想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参保人负担的情况下, 持久地维持养老金的支付承诺, 就必须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率, 实现其持续的保值增值。而保险基金靠什么去保值增值, 又迫切需要研究。
2 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的问题来看,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 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内部审计、外部监管和考核机制, 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笔者认为,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 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 按照各自的职责, 协同配合, 齐抓共管, 形成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对基金的运行实现全过程的监管。二是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构, 专司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工作。只有如此, 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只有如此, 才能针对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情况进行相关的处理。
2.2 尽快出台《养老保险法》, 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现行的社会保险法规不能对缴费单位采取查封银行帐户、拍卖资产等强制措施, 社会保险费征缴也缺乏法律手段。国家应尽早出台《养老保险法》, 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2.3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金发放体系
健全街道 (乡镇) 劳动保障机构, 实行退休人员登记卡制度, 将每名退休人员都纳入到街道保障机构的社会化管理中去。通过这些机构社会化、精细化的管理工作, 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也能杜绝养老保险金的冒领、重发和漏发。
2.4 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扩面工作
一是做到养老保险基金的足额、及时征收。对于故意拖延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企业, 决不姑息, 坚决加收滞纳金。二是核准缴费信息, 从基础工作入手, 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应收尽收。当前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向非公有经济延伸, 有效满足非公有经济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
2.5 加大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 尽快完善省级养老保险的信息化系统。二是不断提升社会保险信息化职能。三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水平。
2.6 逐步完善退休审批和退休金调整制度
制定标准统一、信息准确、制度严密的退休审批程序, 在办理过程中, 增加透明度, 加大公示力度, 疏通信息交流渠道, 确保退休审批的公平、公共。退休金调整的水平, 要根据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 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来确定。
2.7 社会保险靠社会, 争取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第一是举报有奖。让全社会的人员都参与到对于保险金的维护工作中来, 提升监督力度, 使工作在透明和严格的情况下开展, 第二是做好公关, 将法律的因素调动进来, 使其拥有严格的约束体制, 保证其实施工作的完成。
摘要:目前, 我国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过程中, 主要存在着提前退休、冒领保险金、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少缴漏缴、欠缴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险基金的升值等问题。可通过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力度;尽快出台《养老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金发放体系;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扩面工作;加大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退休审批和退休金调整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保值和升值。
【养老社会保险管理】推荐阅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用户管理规程(试行)10-22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10-08
社会养老制度06-02
社会机构养老08-12
社会养老保险养08-17
社会养老保险体系08-17
社会养老保险统筹09-09
农民社会养老保险10-14
社会养老基金需求09-30
社会养老保险价值研究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