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的社会调查报告

2024-05-10

养老的社会调查报告(共8篇)

养老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1

关于养老的社会调查报告

为掌握全县人口老龄化状况,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3月份开始,县政协由一名副主席带队,社会管理委员会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走访统计、人口计生、民政等相关部门,掌握了我县老龄人口结构、赡养情况等数据,深入县光荣院、西红庙敬老院、郭磊庄敬老院、新羊屯益寿园老年公寓,以及高新区上小站夕阳红老年公寓、四杰屯春雷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实地查看了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和老人生活状况,对我县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分析和研究。并于20**年6月29日,组织县政协常委视察了郭磊庄敬老院、杏园庄农村互助幸福院、新羊屯益寿园老年公寓、西红庙敬老院。从中总结了经验,发现了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有:

一、万全县人口老龄化状况和养老情况

(一)我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较高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县常住人口211706人,其中60岁以上33885人,占16.01%,65岁以上23475人,占11.08%,无论使用那一年龄段,都已大幅度超过老龄化社会标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为:一是老龄化程度高,比全国平均水平(60岁以上占13.26%、65岁以上占8.87%)高出很多,也是全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县区之一;二是老年人增速快,60岁以上老人以年均一千人以上的规模不断增加,“十二五”期间极有可能突破4万人;三是空巢老人多,约占全县老人总数的37.82%。

(二)传统居家养老负担正在加重

社会养老主要存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形式,我县目前最主要的养老形式仍是居家养老,但由于各种原因,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弱化。一是我县仍属贫困地区,还有部分群众没有脱贫,遭遇“未富先老”,低收入老年人无力承担各项居家养老支出。二是随着城市化、老龄化程度加重,多数子女难以平衡工作和照顾父母的关系,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护理人员照料老人,而且多数家庭也无经济能力雇佣专业护理人员。三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老人多子女少的情况。全县84915户家庭中有独身子女家庭8587户,占10.11%,而且独身子女户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企业员工中,已经形成“421”家庭结构,家庭中少数的青年人难以照料多数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负担正在加重,需要成熟并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作为补充。

(三)我县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实施意见,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

1、养老机构建设。自以来,我县养老机构建设总投资2250万元,其中民间投资860万元。目前,全县共有光荣院1所、县办中心敬老院5所(高庙堡、西红庙、膳房堡、郭磊庄、洗马林)和民办社会养老福利机构1所(新羊屯益寿园老年公寓)。养老机构占地426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72平方米,拥有床位792张,入住老人344人。其中,位于新羊屯的益寿园老年公寓占地3996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床位150张,入住老人86人。另外,从开始实施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办院模式,目前已建成22个,拥有住房183间、床位206张,入住老人40人。

2、养老保障和福利。截止目前,全县共有享受低保老年人15661人(其中农村低保14713人、城市低保948人),享受农村五保老年人1141人。全县7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生活困难和有残疾的60岁以上老年人也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在此基础上,城乡低保对象中8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增加保障金10元、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增加保障金30元。10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高龄补贴100元,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高龄补贴50元。此外,全县995户年满60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或双女)享受每人每月50元的奖励扶助。

3、老年人救助服务。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20,投资4.8万元,向县城内60岁以上低保对象和82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赠送“老年呼叫器”400部。

二、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还难以适应社会老龄化不断发展的形势和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现行养老保障制度覆盖面窄,保障水平较低

1、公办养老机构没有走向社会化。光荣院接收孤老参战军人,县办中心敬老院接收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五保”老人,绝大多数为无人照顾的男性老人。公办养老机构还停留在国家优抚、福利和救助的层面,受众限定于参战军人和五保户等特殊群体,没有真正开展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

2、养老保障和福利工作仍需加强。全县只有49.59%的老年人享受低保或五保,其他大部分老年人仍靠自己或子女维持晚年生活。而且,由于生活支出逐年增加和物价较快上涨,低保和其他补贴、扶助金的作用已被部分抵消。

(二)现有养老机构服务供给能力弱,发展水平较低

1、养老床位较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千名老人中拥有养老床位30张。目前我县每千名老人中拥有养老床位23张(不包括互助幸福院),离《规划》目标还有一些差距。

2、床位空置较多。在养老床位不足的同时,全县床位入住率只有43.43%,其中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入住率只有40.19%,空置率高达59.81%,大量床位闲置。而且,由于孤老参战军人和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规模相对稳定、人员相对固定,如果短期内光荣院和敬老院仍不接收普通社会老人,床位空置率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养老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2

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截至2013年12月现有户籍人口11, 877, 464人, 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人口2, 355, 823人, 占总人口的19.83%。《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到2015年末, 成都市将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 即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区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料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目前成都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什么?作为养老格局中“托底和支撑”角色的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急需解决?政府应以何种方式, 针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哪些关键环节进行投入和协调?为了了解这些问题, 对今后政策制定和企业布局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资料收集及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 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五城区 (成华区、金牛区、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 、龙泉驿区、温江区、新都区及都江堰市、彭州市的老年人、部分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为3个层次进行:一是针对成都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调查, 共回收问卷1, 110份。二是针对有选择机构养老意向的老年人调查其对养老院、老年公寓服务内容及条件的需求, 共回收问卷227份。三是对8家私立和公立养老机构、7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以及249名社区和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调查。数据分析主要采用频数分析方法、Friedman秩和检验。

二、研究结果

(一) 调查对象对养老服务与养老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情况。

在对1, 110名老人的调查中, 其平均年龄为75.99±9.70岁。表1显示, 老年人对身、心、社会三方面养老服务需求最迫切性的是医疗保健服务, 其次分别为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参与。对于养老社会化服务需求, 从整体来看, 居于前四位的养老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分别是定期体检、生病时的护理、生活照料及健康咨询, 其比例分别为44.7%、46.4%、34.6%、32.4% (见图1) 。对其他社会化服务的开放性问题分析结果显示, 有2名老年人希望提高护工的服务质量及加强护工的管理。

(二) 老年人对机构养老 (养老院和老年公寓) 服务及条件的需求情况。

1. 老年人选择养老院的原因及费用。

在227名有选择机构养老意向的老年人群中, 选择养老院排名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自己喜欢 (43.3%) , 减轻子女负担 (31.3%) , 子女意愿 (12.0%) , 其它原因 (13.4%) 。在选择养老院费用上, 58.3%的老年人选择1, 500~2, 500元之间/月的养老院, 27.8%的老年人选择2, 500~3, 500元之间/月的养老院;81.3%的老年人愿意支付10万以下的入门费用, 16.8%的老年人可以承受10~20万的入门费用。

2. 老年人选择养老院考虑的因素及担心的问题。

通过对数据进行Friedman秩和检验分析, 从表2可见, 老年人选择养老院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养老院的医疗救护设施情况, 其次是养老院的环境;对精神层面上的人文关怀需求几乎与健康餐饮的需求同等重要。而表3数据显示, 老年人选择养老院最担心的问题仍然是缺乏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和就医不方便。而心理关怀、费用过高和软硬件等问题, 排在其后。

注:单向有序相关样本, 使用Friedman秩和检验, 描述统计量使用四分位数间距。

注:单向有序相关样本, 使用Friedman秩和检验, 描述统计量使用四分位数间距。

3. 老年人选择养老公寓的倾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选择养老公寓的倾向, 问卷分别从选择老年公寓时关心的因素、期望具备的配套设施、期望具备的体育活动设施、期望提供的物业管理和专业护理服务、关心的周边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

注:单向有序相关样本, 使用Friedman秩和检验, 描述统计量使用四分位数间距。

注:单向有序相关样本, 使用Friedman秩和检验, 描述统计量使用四分位数间距。

注:单向有序相关样本, 使用Friedman秩和检验, 描述统计量使用四分位数间距。

数据显示, 在所调查的人群中, 58.3%老年人对自助性老年公寓有较高的兴趣, 而且50.0%老年人偏爱21~30平米面积的房间。养老公寓的环境绿化、服务态度、配套设施、物业管理、价位及交通位置是老年人选择老年公寓时较为关心的因素。其中, 最期望具备的配套设施是:保健中心紧急呼叫、营养餐厅、医保定点 (见表4) 。这与对养老院的关注项目几乎一致。在期望具备的体育活动设施上, 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健身步道、多功能活动厅、太极广场、室外健身设施。最期望提供的物业管理和专业护理服务依次是:紧急救护、定期体检、文化娱乐活动 (见表5) 。而对周边环境需求排名前三位的是:具有医院、公交车站和老人用品店 (见表6) 。

(三) 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组织管理现状调查结果。

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是目前各种养老类型中实施最多的两种模式。社区养老是以社区为平台, 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 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 如老年食堂、老年人日托中心等形式, 但老年人依然居住在家里或社区。机构养老则是在养老院或老年公寓等机构中养老。为了解其管理现状、从业人员现状及需求, 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此次调查分别在这2个模式的群体中进行。选取了8家机构养老, 其中公立5家, 私立3家;7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其中公立4家, 私立3家;249名社区和机构养老从业人员进行调查。

1. 机构养老服务资源与现状调查结果。

(1) 机构养老资源现状评估。在所调查的机构养老服务中, 公立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都普遍高于私立, 而且入住率也偏高, 尤其是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处于紧张和缺乏状态。在人员配置上, 后勤人员资源大都处于饱和的状态, 但无论私立还是公立都缺乏医生、护士和护工。8家机构养老服务中, 5家缺乏资金, 而7家难招到从业人员, 5家的人员流失严重, 50%的机构认为从业人员缺乏护理技能, 缺乏行业标准, 缺乏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服务需求评估工作。

(2) 机构养老人力资源分层管理现状和培训需求。8家机构养老中, 只有一所公立医院和1所私立医院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分层管理, 其他机构都处于起步状态。其中, 公立医院的管理较为成熟, 已根据护士资格证、学历、职称、年龄进行了分层管理和分配工作。在所调查的机构中, 数据显示急需培训人员类型依次是: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医生。而希望的培训形式以短期脱产集中培训、养老机构自己举办培训班为主。

2. 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与现状调查结果。

(1) 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现状评估。在所调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中, 管理人员、医生、护士资源的配备情况参差不齐。部分社区则反映资源很匮乏。所调查的7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中, 普遍缺乏资金, 部分机构难招从业人员或从业人员流失严重、从业人员缺乏护理技能。缺乏有从业资格的医生有4家, 缺乏护理人员的有2家。7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都认为第三方监管较为到位, 监管方式和内容较为齐备。

(2) 所在片区养老形式的需求及养老服务迫切性认识。不同片区对养老形式的主要需求有所不同。其中, 家庭养老是多数社区最主要的需求。其次依次为养老院、家政养老, 反而社区养老不是主流需求。而养老服务迫切性上, 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 精神慰藉是主要的需求形式。

(3) 社区养老机构人力资源分层管理现状和培训需求。7家社区养老机构中, 只有3家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分层管理, 其他机构仍处于起步状态。在所调查的机构中, 数据显示急需培训人员类型依次是:护理人员、社工人员。而希望的培训形式是以短期脱产集中培训、社区养老机构自己举办培训班为主。

3. 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调查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养老从业人员中, 社区养老从业者的平均年龄为42.81±14.590岁, 平均工作年限为14.66±13.188;机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9.62±14.886岁, 平均工作年限为4.98±6.204。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 无论在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从业者中, 女性所占比重大于男性, 分别为71.6%和76.9%。两种机构中从业人员的性别及文化程度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但从业人员担任的工作构成具有较大差异, 社区养老机构与机构养老从业人员中, 生活护理员均占主要比重 (社区养老生活护理员占40.3%, 机构养老服务的生活护理员占49.5%) 。社区养老从业人员中后勤人员较多, 占29.9%, 机构养老服务的后勤人员仅为5.5%。而机构养老中护士较多, 占19.2% (分配不均衡, 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中护士数量较多, 其他机构养老的护士普遍较为缺乏) , 社区养老中护士仅为6%。

三、讨论及建议

(一) 成都市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供需关系不平衡。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作为需求方的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普遍需求是医疗健康问题, 而在选择和考虑机构养老时, 无论是养老院还是老年公寓, 首要考虑的问题还是医疗健康问题, 其包括医疗救护设施情况、是否缺乏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和就医不方便、是否配套营养餐厅、医保定点、定期体检、周边是否具有医院。而在所调查的8家机构养老及走访的数家机构养老中, 虽已经或正在形成两种医养结合模式, 即“整合照料” (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中设立护理院) 、“联合运行” (与定点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但供需关系扭曲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即具有医养结合的机构数量缺乏, 而且其养老床位数一直处于紧张和匮乏的状态, 大量有需求的老人难以入住;而缺乏医疗辅助的机构, 虽然硬件配置到位, 但入住率不高、空余大量床位、资金不足而难以为继。

社区养老是以社区为平台, 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 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或所辖社区, 同时得到家人照顾和由社区相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从理论上说, 它吸收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 更适合中国国情, 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但在此次社区养老调查中发现, 家庭养老是多数社区家庭最主要的需求方式。其次依次为养老院、家政养老, 反而社区养老不是需求的主流模式。探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大部分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功能职责的完成还处于机构慈善捐资和志愿者服务的状态, 而服务设施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的功能。社区周边优质医疗机构, 由于自身资源紧张, 以及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潜在风险, 缺乏提供医疗支持的动力。因此, 社区老人急需养老服务之一的医疗保健, 目前只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完成一年一次的体检和建立健康档案, 社区服务与医院之间大多处于一种隔离的状态。大部分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合作仍处于初期建设阶段, 没有形成“支撑辐射”、无缝隙对接的模式。

2. 缺乏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服务需求评估工作。

民政部在2013年8月提出《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民发[2013]127号) 》。其目的是由专业人员依据相关标准, 综合分析评价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 从而确定老年人服务需求类型、照料护理等级以及明确护理、养老服务等补贴领取资格等。其包括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补贴领取资格评估等。但在目前调查的养老服务机构中, 养老服务评估工作大多处于起步状态, 缺少评估的专业人才, 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

3. 医疗和护理人员资源匮乏, 缺乏护理分层服务构架。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 机构养老在人员配置, 后勤人员资源上大都处于饱和的状态, 但无论私立还是公立都缺乏医生、护士和护工。8家机构养老服务中, 7家难招到从业人员, 5家的人员流失严重, 50%的机构认为从业人员缺乏护理技能, 缺乏行业标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调查也显示出同样的情况, 7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中, 缺乏有从业资格的医生有4家, 缺乏护理人员的有2家。部分机构难招从业人员或从业人员流失严重、从业人员缺乏护理技能。而且无论在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养老的人力资源分层管理上, 大部分的机构都处于起步状态。究其原因, 一是缺乏相关的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二是养老护工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 在职称评定上无法享受与医疗机构执业人员同等的待遇。此外, 在现有社会养老机构中, 缺乏系统的护理分层服务。

(二) 思考和建议。

1.试点扶持拥有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的综合性院校, 以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 发展医养结合模式, 构建医、养、学三位一体的系统。如上所述, 目前养老体系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为供需不平衡, 即广泛的医疗健康需求与现有部分机构的单一功能不匹配。缺乏医疗护理的专业性分层人才, 以及养老过程中所辐射出的经济和管理问题。这些综合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类相关行业利用各自的人才、学科、科研等优势资源协同完成。综合性院校拥有整合和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三大重要元素, 即医院、人才 (医学护理、心理、管理、经济和法律专业人才) , 以及培训和教学科研平台。它们可成为实践、理论相互转化的一个良好平台, 有利于养老服务体系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一是附属医院可以尝试“整合照料”和“联合运行”医养结合模式。加强自身, 或与周边社区的医养结合试点。二是各类专业人才可以渗透入试点模式的各个关键点, 研究现存体系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比如, 护理人才针对护理分层服务, 提出相应的分层标准和服务范畴。经济管理人才针对目前缺乏医保支持政策方面, 提出相应的对策。而具备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社会保障的人才可积极投入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建设。三是各类教学平台可针对医养结合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补充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细化教学内容, 加强对教学中养老护理、管理、老年病治疗板块的内容扩充。同时, 协助民政部门、社会养老机构完成人员的短期专业培训任务。

2.建章立制, 加大政策引导。针对养老中的瓶颈问题, 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和保障。比如在社区与临近医院合作中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工作规范标准, 基本医疗保险与养老服务之间的衔接管理制度等。

摘要:为了了解成都地区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现状及面临问题。本文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 对成都市五城区、龙泉驿区、温江区、新都区及都江堰市、彭州市的老年人、部分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用频数分析方法、Friedman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成都地区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供需不平衡。老年人医疗健康问题的广泛需求和现有部分养老机构的单一功能不一致;二是缺乏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服务需求评估工作;三是医疗和护理人员资源匮乏, 缺乏护理分层服务构架。建议试点扶持拥有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的综合性院校, 以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 发展医养结合模式, 构建医、养、学三位一体的系统, 对社会养老服务进行补充和完善。政府应建章立制, 加大政策引导。

关键词: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医养结合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国发[2011]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1-12-16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3-9-6

[3] .张晓峰.力推试点工作创新发展模式——解析《民政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J].社会福利, 2014

[4] .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2013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2014年) [EB/OL].[2014-5-6]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14/5/6/10300863.shtml.

[5]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 [EB/OL].[2011.4.11]http://www.chengdu.gov.cn/special/template/index.jspC lassI D=021245

[6] .王素英, 张作森, 孙文灿.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J].社会福利, 2013

[7] .谢婷, 郑绪琳.社区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养老新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8] .张文灿.力推养老服务评估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解读《民政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J].社会福利, 2013

[9] .宁素荣, 张会君, 尹娇, 黄菲, 刘涛.英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临床决策与管理, 2011

农村社会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篇3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模式选择;服务

我国目前农民的养老保障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将逐步向社会化养老为主转变,在不超越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具有现实意义。

调查研究以淄博职业学院附近的南营村为例,验证了目前农村社会养老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查,阐述了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揭示了中国农村养老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作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途径。

一、南营村养老模式的问题

(一)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缺欠

南营村依然以家庭养老为主。“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在该村依然盛行。绝大多数家庭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没有为自己将来养老做打算的意识。到了老年,很多人丧失继续操持农活的能力,尤其是高龄老人成为明显的弱势群体,加上自身积蓄不多或没有积蓄,从而不得不依靠子女来维持生活。然而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农民增收难度大,使得单一家庭养老矛盾突出,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和冲突。

(二)“空巢老人”问题突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空巢老人的独居生活。在现在这种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环境下,好多人都自顾不暇,更很难抽出时间来照顾老人了。

(三)农村老人精神生活单调

当前南营村的公共文化活动匮乏,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多数只能通过聊天、看电视、赶集等方式打发,精神文化生活单一,而其中以空巢留守老人的精神孤独更为严重。

二、南营村养老模式问题产生的因素

(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这是促使家庭养老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在城镇化进程中,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更,弱化了土地保障作用,促使了社会养老方式的产生;另一方面,工业大生产劳动方式的重大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作为养老义务承担者的角色,家庭赡养和生活照料功能随之受到减弱。

(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增加,商品性支出增大

这改变了老年人供养以实物支付为主的传统方式。子女对老年人的供养主要表现为货币支出。这使老年人供养状况直接受子女货币收入的影响,缺乏了稳定性。

(三)家庭规模小型化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家庭“421”人口结构的形成,家庭小型化也在农村发展。独生子女夫妇须同时照顾多位老人,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而已婚子女与老年人分居现象逐渐增多,老年人单身户或一对老人夫妇比重提高,丧偶老人群体及与子女分居的老人等特殊群体不断增加,这些纯老户与特殊户老人群体,在居家养老方面也就出现了困难,需要社会予以关怀。

三、对改善当前养老模式存在问题的建议

第一,改善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建立适合农村养老的多元化老人生活照料体制。具体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集中供养方式。主要针对高龄老人及有特殊困难的老人。他们之间将有部分人住进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设施,生活照料由老年服务机构承担下来,由老人或家庭提供一定的费用。另一种是社区服务方式,由社区老年服务组织为主提供服务人员进入家庭服务。居家养老模式将居家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适当的生活和精神照顾,免除了后顾之忧。

第二,建立健全农村老年医疗服务保障体制。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的医疗保障制度,尤其要鼓励农民互助共济兴办合作医疗,确保农村老年人享有保健医疗,提高老年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

第三,建立老年精神生活体系。以乡村为单位,建立老年文化、体育、教育、娱乐活动场所。全面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养老需求的多样化,一方面,针对老年人的不同生理需求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另一方面,对老年人的需求由开始的注重经济、生活和医疗保健逐渐开始转向全方位的照顾,特别是精神慰藉方面,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追求老年人生活的更加充实和老人的情感需求满足。如让老年人重新回归家庭,倡导居家社区服务的养老模式,鼓励老年人重新就业、参加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各类公益性活动等各种措施鼓励老年人回归社会。

四、结论

综合考虑我国养老的经济实力、人力资源、文化传统及亲情、空间、服务和需求等一些因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应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新型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模式。该模式具有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等特点,是目前中国养老模式合理的历史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丽娜,赵桂英.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中国养老模式[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

农村养老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4

在此次调查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信息,我们第五组在指定任务外还另外走访了两个村,完成了预期的调查报告表。我们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施状况。被调查者的年龄基本在45岁以上,而农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因为维持生计外出务工了。对于农村养老保险这个国家政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通过村委会宣传、村民的相互信息传递、以及媒体等途径,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绝大多参加了新农保,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将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寄托在新农保上。对于这种养老方式,他们觉得非常放心,充分信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过,虽然现在农村生活状况有所提高,但消费水平也在日益增长,他们支付日常开支后剩余的钱已屈指可数。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平江县三市镇所有农村人口,他们的养老保险金一般都是每年交一百元。

农民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认为有国家政策作保障,对自己日后的养老非常放心。但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现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飞速上涨,尽管由前几年的每月55元的养老金提高到去年的65元的补贴,但也只能略微解决一点点养老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物价生活水平下的贫困状况。农民认为政府不差钱,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

调查中也发现,还有极少数的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原因是他们对政策根本不了解或不甚了解,这说明基层政府对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但经过我们一番宣传过后,他们还是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新农保。

几经辗转调查过后,我们发现新农保在农村已经基本普遍,人们对这种养老方式非常满意,对国家政策十分感激,但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大大解决养老问题。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非常看好这种新农保的前景,同时也希望农民的养老问题能尽早得到解决!

二、感 想

这几天的体验,真可谓是痛并快乐着。虽然很累,很辛苦,喂饱了很多蚊子,但却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体会了农民伯伯的艰辛。这几天天气确实很热,但更热的是乡村人民那颗淳朴热情的心。我们耽误了他们休息的时间,他们却毫不介意,反而笑意盈盈的给我们搬来椅子,泡好茶水,还有的农民伯伯更是端来洗好的水果请我们品尝。这不禁让我们感到一丝惭愧,因为我们平时的冷漠,因为我们平时对农村的歧视,因为我们的不懂事。除调查的成果外,其实更大的收获是心灵上的收获,这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但乡村人民却教给了我们。

我们的户外体验就这样就结束了。虽然很苦,但我还是觉得很幸福,我觉得我们当代青少年正是缺少了这样的锻炼机会,我很感谢学校能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我认为今后不仅要注重学习,更要学会与人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信任你,对你说出真话。这也是我们日后步入社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总之,这次活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这几天,我们有辛酸,有感动,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幸福。我们把握不住明天,也改变不了昨天,但是今天,我们要狠狠的抓紧!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们可以肯定,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同学们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从而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高中生有能力承担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高中同学的共同心声和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将为进一步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花絮

我们付出,我们收获

绿油油的田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满眼的绿色充盈着我们的视线,清新之感涌上心头。这些都是农民伯伯们辛苦劳动的结晶,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成果,这片饱含汗水的土地却被无私的奉献给我们这群从没下过田,没干过农活的孩子来尝试除草,不怕我们毁坏他们的禾苗,农民伯伯的这种朴实无私着实令我们感动。

不够熟练的我们,手拉着手,互相搀扶,一深一浅地在泥泞中前进着拔草,每次失误都会心生愧疚,自责不已。上岸后的我们,看着被我们劳作后的田地,和旁边农民伯伯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终于体会到农民种田是多么的不容易了。汗流浃背的我们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我们虽然做的不够完美,但是我们尽力了。

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我们这群莘莘学子付出了我们的汗水,收获了我们的果实。喜悦,汗水,哀怨,劳累,杂陈在一起,酿造了我们一生的美好。

发现美

其实仔细回想,最难忘的,最值得纪念的,往往是那些细节。

我们冒着蒙蒙的细雨,来到种田大户徐大伯的家。他们听说我们此行的目的之后,始终微笑着。我们很高兴,马上就收拾纸笔开始记录。

徐大伯很耐心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而且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对我们的调查有用的信息。此时的我们已经调查了一天,又累又渴,眼冒金星。但我们还是尽量地保持着活力,努力的完成工作。或许是徐大伯看出了我们的疲惫,从房里拿出了许多梨子,洗完之后亲手送到我们手里,霎时感动在我们心底蔓延

很多人总抱怨这个世界的人性都已泯灭了,到处充满“阴暗”。但其实不然,阴暗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曙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礼让上车

下乡实践调查活动结束了,但其中有许多小小的瞬间,令人感动。

长郡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来的第一天,一中的师生夹道欢迎,热情的帮助他们拿行李,还帮他们打扫了寝室,带他们参观我们的校园。这充分体现了一中学生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这两天乘坐汽车往返于学校与三市镇之间的,平江一中的学生先让远道而来的长郡学生先上车,这是一种礼让,尽管都是学生,尽管通过了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都有些劳累,但平江一中的学生始终站在车下,让所有长郡中学的同学先上车,这种礼让,是好样的,尽管我们都知道那车子里很拥挤,因为一个19座的车,要坐上近40个人,显然后上的没有座位,但一中的学生还是做到了。

对此,我感触良多。我们是一中的学子,应该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能体现一中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会继续努力,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名优秀的一中人!

四、感谢

时间过得真快,长郡中学与平江一中《“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就要结束了,几天的时间下来,我们心中充满感激。一是感谢长郡中学和平江一中的领导、老师能给我们这个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溶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实践、学习、锻炼和成长,让我们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提升了我们的人生感悟。二是感谢长郡中学的同学们,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名校的风采。三是感谢我们的`团队成员,在这几天的合作中,能团结一致,团结互助,并团结合作,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调查任务。最后,我更要感谢给我们带队的张从军老师,在这几天中,他始终与我们坚守在一起。张老师是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师,可他却从不因为自己年龄大就不跟随队伍,也不因为年龄大就不与我们合作,倒是在活动过程中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来获得农民伯伯的信任从而获得宝贵的调查资料。

养老社会实践报告 篇5

养老院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冰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的一个社会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能是收养那些没有指定抚养人和赡养人,五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最近,在电视上听说北京等地的养老院床位严重紧张,以至于老人的未来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我萌生了去我县养老院作义工的想法。通过我妈妈的推荐,我去了离我家最近的一家养老院工作。以前听周围的邻居说过,这家养老院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老人们的日子过的很孤单寂寞。之前一直没去看过,也无法想象老人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然而当我去了之后,我才真真切切的体会到老人们晚年生活的不易。

养老院位于一个人流较少,比较安静的地方,占地面积比较大,放眼望去,院中基本上没有什么休闲娱乐设施,地面由于年久失修,一些水泥地面已经开裂,凹凸不平。花坛中种植了一些树木和花草,但是其间参杂了不少野草,还有一些本应该栽种花草的地方,被种上了蔬菜,甚至还有一地土地上,满是杂草。据我观察,养老院中的老人们大多是孤独的五保户,残疾人,他们由于长期缺乏亲情体验,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以至于有些孤寡老人产生孤僻和冷漠等性格障碍。他们居住的房屋都是一些平房,房中的家具比较齐全,电器比较少,墙上虽然挂着一些年画,但是看上去依然很冷清。后来,我向人问了一下关于这个养老院的事,他们说,本县的经济是最近几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当地政府把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建设当地经济中,所以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比较少,以至于养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差。

事实上,照顾老人的生活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有趣,我在养老院的主要工作是打扫卫生,顺便帮老人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不便,工作是很轻松,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很难做。比如我刚去的时候,就遇见一位老人把刚吃完的饭全都吐出来,吐得满地都是。我捂着鼻子清理了很久。当然了,这种事情不常见,老人们还是很爱卫生的。打扫完卫生后,我通常会坐在一边看看书,或者是听他们聊天,陪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是很无聊的,除了吃饭和睡觉,他们一般会去附近的茶馆喝茶,聊天,打牌,听戏曲。一些行动不便的,就会搬把椅子坐在外边晒晒太阳,聊聊天。在我工作的那些日子里,听他们聊的最多的就是关于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或者是他们子女的事。从他们的言语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孤独与寂寞。听那些专门照顾他们生活起居的大姐说,老人们晚上大多都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有的时候看到电视上的一些情节,有感而发,就会一起聊些陈年往事,有些老人甚至会流下眼泪。大姐还说,她很同情这些人,时常会为这些老人的遭遇感到伤心难过。我虽然只负责打扫卫生,但是每天中午,我都是在养老院吃的午饭。养老院的饭菜很清淡,我在的这段时间里,只吃到过几次鱼肉。我曾经问过大姐,为什么饭菜这么清淡?大姐抱怨说,政府每个月给的钱少,人又多,除了吃喝,在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上也得花钱,只能省着点花。我听了这些,心里只能默默的感叹老人们晚年生活的不易。并且,我还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照顾老人的大姐们并不是专业的护理人员,他们只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被政府安排到养老院的。她们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并不是很得心应手,比如在开导老人方面,就常常遇到困难。

总的来说,老人们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身体很健康,大家的情绪也比较稳定。通过这一个月来在养老院的观察,我发现了养老院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养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太差;二是老人们的休闲生活极少,老人们很孤单;三是政府给养老院的生活费比较少;四是照顾老人的人不专业。虽然地方政府在近几年不得不把本县的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但是,不仅是经济,社会福利事业也同样是体现地方是否发达一个重要的标准。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所以,根据我在养老院的观察,我为当地的福利事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为了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当地政府部门必须在制度建设,强化服务和完善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努力。例如,加快健全社会福利政策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机制,民办养老机构扶植机制,社会福利行业评估监督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满足多元化需求,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养育标准,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培养一批专业的社会福利服务队伍,加大康复,教育,心里疏导工作力度,向社会服务对象提供周到,细致,专业的各种服务。

其次,我们还应该加强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宣传,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指定市场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市场发展潜力,让人们都意识到福利事业的重要性。例如,利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成立基金会,让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捐款。这样,既能改善养老院的条件,又能够带动社会养老尊老的良好风气,对养老院的完善做出了一定贡献。

还有,除了加强建设以外,我们还需要多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娱乐问题。有这么一个说法,心情愉悦的人生病少,活得长,所以在这个方面,我想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努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老人么大多心情郁闷,长期闷闷不乐,而丰富的休闲活动会促使他们摆脱种种心理问题的困扰,使他们内心愉悦,身体健康。我们应该这样做,例如,支持和协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使他们的心里状态获得平静并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在养老院周围修建几个老年人服务中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多参加社会活动,像画画,书法,唱歌之类的;鼓励他们多交朋友,多做运动,适当的交流和适量的运动都会使他们变得心情舒畅,更加健康。我相信,让老人们都平平安安的生活,快快乐乐的生活,健健康康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最大的愿望。

不仅如此,除了这些比较大的问题以外,养老院还存在着一些小问题。比如院内管理制度不规范,有时会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老人之间有时会因为性格不合或者一些生活上的小事而争吵不休。这些问题都将阻碍养老院的发展,所以它们都需要被进一步解决。既然这样,那么光靠那些不专业的大姐们的照顾肯定是不够的,只有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介入养老院,通过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院内服务人员的工作,使院内的管理更具人性化,老年人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政府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这样的人,让他们去服务老年人。当然啦,若是有关心,关注社会事业的有心人,也可以去学习关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解决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问题。

养老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6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刘振华

2012年2月12---2月16日

立学为民,治学报国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刘振华

调查时间

2012年2月12---2月16日

调查目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2009年起,开始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惠民富民。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都是以养儿来防老,靠土地作保障。国务院决定于2009年开始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这是中央财政对于农村养老分担的开始。施行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使农民的养老从养儿防老走向社会养老,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推动社会和谐,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背景下,2011年寒假期间,我在家乡山东省昌乐县进行了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社会调查,深入了解政策落实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新农保”政策落实有一定客观的反映,对“三农问题”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调查对象

山东省昌乐县北夏村全体村民、山东省昌乐县社保中心副主任臧同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有效回收375份后进行了分析考察。

访谈法:直接采访调查对象,记录谈话内容,根据交谈内容进行分析。

文献法。通过查找报告、白皮书等统计资料,得到所需数据从而进行分析。

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2012年2月12日,以访谈法的形式,我采访了山东省昌乐县社保中心副主任臧同玉,了解到了昌乐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措施。

据介绍,昌乐县新农保基金实施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已年满60周岁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不需缴费,每年可领660元基础养老金。

新农保基金中个人缴费分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8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政府对农村居民参保给予每人每年30-50元缴费补贴(省政府统一规定补贴标准,即每年缴费100元政府补贴30元,每年缴费200元政府补贴35元,每年缴费300元政府补贴40元,每年缴费400元政府补贴45元,每年缴费5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政府补贴50元)。有条件的集体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助,鼓励其他组织或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不同缴费档次累计缴费年限,每月可领取养老金统计表

为全面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山东省昌乐县财政每年投入6000万元,将未入养老保险的城乡适龄居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畴。目前,已经有近15000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领取到养老保险金,60周岁以上参保城乡居民待遇领取率达到100%,16-59周岁适龄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昌乐县在各镇(街、区)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新农保政策的同时,设立专门的办事窗口,使广大农民更快、更准、更直接地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社保部门积极加强对各级农保经办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县社保中心副主任臧同玉表示下步,全县各镇、村将全面启动,利用典型示范、巡回检查指导、机关干部分组包靠等办法,尽快把我县新农村制度建起来,真正把这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惠民利民山东省昌乐县北夏村“新农保”参保情况工程办实、办好。统计表2012年2月14日---2月16日,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我对山东省昌乐县北夏村全体村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接受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北夏村全村475名村民

中年满16周岁符合参保条件的村民共

357名。在符合条件的357名村民中,我将他们按年龄段分为16-30岁、30-50

岁、50-60岁和大于60岁四个小组进行了统计分析:年龄在16-30岁之间的村民104人,85人参与“新农保”,参保率为81.7%;30-50岁之间的村民133人,123人参与“新农保”,参保率为92.3%;

50-60岁之间的村民66人,43人参与“新农保”,参保率为65.2%;60岁以上村民54人,全部参与“新农保”,参保率为100%;

分析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年满60周岁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不需缴费直接获得养老保险金,参保率最高,达到100%;30-50岁的村民思想观念较为先进,大多成家立业,育有子女,对养老问题较为重视,参保率较高,达到92.3%;16-30岁村民虽然思想观念先进,但一部分人尚未婚育,组建自己的家庭,对养老问题并不迫切,参保率低于30-50岁村民,为81.7%;四组村民中参保率最低的是50-60岁的村民,调查发现,这部分村民中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政策了解程度不够,由于与60岁以上村民年龄相近,以为无需参保,自己达到60岁以后也可以享受到国家补贴的养老金,参保率只有65.2%

调查总结

这次社会调查让我收获很大,通过采访山东省昌乐县社保中心副主任臧同,我从宏观层面对山东省昌乐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措施和落实情况有了一定认识,通过对昌乐县北夏村村民的问卷式实地调查,我从微观层面对“新农保”政策的落实有了更加细致的认识。

通过调查,我认识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是党中央国务院又一重大惠农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这一政策,农村居民认可度较高,积极参保,推行迅速,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保证了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然而,由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政府相关部门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部分农村居民并没有认识到“新农保”的优惠之处,甚至对这一政策存在错误看法,因而尚未参与“新农保”,未能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针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听取政府公务人员和农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个人认为,在“新农保”推进过程中还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成立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督促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新农保相关政策,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新农保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分要加强舆论引导,利用报纸、电视、明白纸、宣传

车、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真正使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城乡适龄居民积极参保。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农村干部带头参保,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严格检查考核。县政府把新农保试点工作纳入各镇(街、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政府督查室要定期、不定期调度检查,对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通报表扬,并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迟缓、不能定期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养老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7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 开始重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 并逐渐成为人口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学者们通过长期的调研、考察, 深入地剖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问题, 对当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和重要观点。彭嘉圣 (2006) 认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各级政府对该制度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要求, 同时传统的落后的保障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农户对参保顾虑较多。刘丽 (2007) 通过对江苏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条件的分析, 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进行了阐述, 明确了江苏省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同时对江苏省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存在的主要模式、各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析, 并针对江苏省建立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范桂云 (2008) 把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分为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商业保险四个层次, 在侧重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的同时, 阐述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商业保险的重要作用, 提出通过实现该四个方面的紧密结合来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并满足部分经济情况较好的农民相对较高的养老需求。张朝华 (2010) 通过对广东珠海与茂名茂南两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农户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农户户主受教育的年限越长、农户家庭纯收入越高, 农户参保的意愿就越强;农户家庭的人口数与土地面积越多、农户的年龄越大、农户户主的务农年限越长、非农收入所占的比重越高, 农户参保的意愿就越弱;而在愿意参保的农户中, 农户选取个人缴费基数的档次与家庭规模、户主的年龄、户主的务农年限成反比, 而与户均耕地面积、户主的文化程度、农户家庭的纯收入与非农收入所占的比例正相关。基于此, 建议加大对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与农村的教育投入, 强化与扩大强农惠农举措, 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 严格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王国辉 (2010) 以“中国17省 (区、市) 农户社会保障调查”资料为基础, 从农户的期望与意愿出发, 对我国出台不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表明, 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出台时机、时间安排和制度设计都符合农户的期望和意愿, 东部和中西部的补贴差异也符合农户的基本判断, 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户意愿和期望的集中体现。提出了政府应重视提高个人账户回报率、大力加强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宣传的建议。

二、基于宜兴市丁蜀镇北塘村的调研情况

(一) 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选择了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北塘村。该村从1996年开始推行由政府扶持的养老保险以来, 随着政策的不断改进, 经历了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这三个阶段的演变, 其中,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从2011年5月开始实施。该村从2005年10月推行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 参保农民选择的一般都是500元这个缴费标准, 除了少数困难户选择的是100元缴费标准。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宜兴市北塘村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以及参保意愿,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村里抽取120户作为调查对象,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该村由政府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险的一些情况。

(二) 调查状况

1. 性别对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 在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中, 男性占了87.2%, 而女性只占了54.5%。

2. 年龄对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 年龄在40-49岁之间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最多, 有50名, 占比94.3%;未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最多, 占比达33.3%。

3. 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

在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中, 初高中学历的农民较多, 各有39名和18名, 分别占比97.5%和85.7%;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却只有33.3%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4. 收入对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 年收入在2-3万之间的农民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最多, 有45名, 占比95.7%;而收入在3万以上的农民参保数却越来越少。

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认知水平对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

调查整理后发现, 在购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80名农民中有58名农民表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很了解, 占比95.1%;一般了解的农户有19名, 占比79.2%;不了解的农户有3名, 占比20%。他们主要是通过村里的宣传、电视广播等这些途径获得的认识。没有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20名农民中有3名对其很了解, 占比4.9%;有5名农民对其一般了解, 占比20.8%;有12名农民对其不了解, 占比80%。

三、结论分析

第一, 虽然社会进步了, 但传统的男性作为顶梁柱、作为主要决策者的地位还是没有变, 特别是在农村, 男性更关注时政, 他们对政策制度的了解一般会超过女性。因此男性对投保等决策的可能性将大于女性。

第二, 年龄较小者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研究对比发现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也相对较深, 因此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比较高。

第三, 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则农民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越强烈。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民, 其风险意识也比较强烈, 而且对有利于更广泛、更深刻地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 从而其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就相对比较强烈。但受教育程度达到一定高度后, 其参与农业工作的比例相对较小, 更多的是企业职工或者自由职业者, 这类人参加商业保险的较多。因此, 受教育程度与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完全正相关。

第四, 收入在中等及中等偏下范围内的农民, 对农业保险的购买欲望最强烈。但是, 收入达到中等偏上程度的农民却没有足够的动力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因为大部门收入较高的农民不是纯农民, 他们可能从事自由职业, 也有可能在工厂做工, 这类人选择商业保险的概率比较大。

第五, 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与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成正相关。过去, “中国农民承受了太多的不公平和重压, 他们所要求的仅仅是不要让他们太喘不过气来而已, 至于是否老了还能有养老金、看病还可以有国家资助, 他们恐怕连想都没有想过” (Jorgenson, 1967) 。同时, 社会养老保险往往被宣传成为城市人的专利, 很多农村劳动者也未曾奢望享受社会养老保险。老年人在年老体弱的时候只能依靠家庭或自身养老;许多农民根本没有意识到, 享受社会养老保险是他们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 (张大勇、李茜、于占杰, 2005) 。但随着政府的政策宣传与引导, 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养老保险意识, 也加深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待遇的了解, 这将使农民意识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切实保障作用, 从而将会增加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

四、政策建议

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 篇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8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加,而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结构普遍小型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发展甚为迅猛。在此背景下,积极探讨如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选择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社会养老服务的概念

社会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通过制度、政策、资源投入等方面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它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充分学习借鉴以及对我国现实国情的综合考量,历经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已初步形成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社会养老服务需要在多方面加以系统完善,在推动力量上,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在机构建设上,要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在购买服务上,鼓励老年人直接支配政府补贴:在监督管理上,要建立社会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在服务范围上,要力争广覆盖,实现城乡统筹。

二、社会养老服务的模式

具体而言,根据我国老年人居住形态的不同,可以将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大类。

机构养老就是指以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机构为载体,每月按额缴纳规定费用,就可以获得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食宿、护理、照料、娱乐等服务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服务是一种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托老所等形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模式。随着全国范围内城乡社区发展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逐渐增强,这一方面的研究被学术界所关注。

居家养老,就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它是由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在经历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后,于近年提出的又一种养老模式。

三、张家港市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张家港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也已率先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队伍,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21.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34%。较为沉重的人口老龄化负担加剧了张家港完善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机构养老

近年来,张家港市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以全面健全养老服务保障机制为重点,加快设施建设,落实优惠优待政策,普惠全体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并逐步由政府包办逐步向社会化养老转型。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9家,床位总数8450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9家(床位数5262张),民办养老机构20家(床位数3188张);千名老人床位数39.6张。

2.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

张家港目前的养老方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老人们还是喜欢与子女生活在一起。随着80年代的独生子女成家立业以及城镇化的发展,现在事实上的留守老人也越来越多,学者对贫困落后地区的留守老人研究较多,而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留守老人研究较少。伴随着这些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的退化,他们对养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而现有的机构养老已经满足不了这些需求,因此张家港这两年也开始探索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目前来说发展缓慢,而且受到资金的限制,还没有能够形成比较有影响的品牌。在一些拆迁社区,已经在考虑预留社区养老设施。

作为张家港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农村家庭养老院,在创新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同时,又有效帮助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类养老机构一般设在本镇或本村,方便子女探视和老人入住;护工多为本地人,便于感情交流;同时因其收费低廉(收费约为800-1200元/月含伙食),受到农村老年人的普遍欢迎。现全市有“家庭养老院”6家,床位185张,入住率超过85%。

张家港市还积极推动“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2013年印发了《申办护理院和新增老年康复护理床位的有关规定(试行)》,鼓励民营资本申办规模性护理院,支持医疗机构调整现有资源增设康复医学科,增加老年康复护理床位。

四、社会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走访了解到,虽然政府在养老机构的投入非常巨大,同时也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但是,养老机构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养老需求的增加速度。公立养老院的入住率经常达到100%。对于一些失能老人,想进入公立养老机构需要排队等上很久,民办养老机构评估后不愿意接收入院,私立护理院可以接收,但是收费高昂,工薪阶层家庭一般无法负担。

社区养老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最受上班族的欢迎,然而老小区在规划时没有考虑到养老问题,现在很难找到合适的用房来安排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这个问题在目前的高房价下显得更为突出和难以解决。

五、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

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实施范围比较广泛。它以家庭为核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辅助,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养老服务,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弱化。

上一篇:买散装汽油检查书下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