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小学作文

2024-05-10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小学作文(精选12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小学作文 篇1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0字]

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

可就在1860年6月,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他们把圆明园中有名的历史文物和各种珍品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纵火焚烧,一把火就是连烧3天3夜啊,就

这样圆明园化为一片无有,谁又会不感到惋惜呢!

然而我们更加要好好学习,把书读好,让其他国家不再小看我国,不会再侵略我国。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350字]

我在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后。我不仅愤恨横行霸道的八国联军,更讨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了许多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后来,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许许多多的残柱和许许多多建筑的残骸,还有许许多多被烧焦的花草树木。

圆明园的毁灭都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引起的。从这篇课文中,我知道只有国富民强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才不会受外国欺负。

从这篇课文中,我还知道了其它国家也有过像《圆明园的毁灭》类似的事。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中国很穷,所以遭受了日本的欺负。在中东战争中,由于黎巴嫩的武器不发达,所以经常被以色列欺负。

所以,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好好学习。长大成人后,要为祖国做出贡献,使中国变得强大起来。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00字]

前几天学到的《圆明园的毁灭》令我无比的愤恨。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大家也许没见过吧!因为今天的圆明园已经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了,1860年10月6日,侵略者闯入圆明园,把值钱的东西全都夺走,还把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英法联军的行为令我感到无比的痛恨和惋惜,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就被这3天毁灭了,这真是中国永远的痛和世界无法估量的损失!

想起圆明园的毁灭就让我心里痛苦,读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我才知道原来以前我们中国是那么弱小,被侵略者如此欺负,我真是觉得自己很惭愧。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00字]

今天下午,我读了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叫《圆明园的毁灭》。

这个故事讲了,圆明园在没有被破坏之前,是很辉煌的,有着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一些杭州景点,比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呀等等等等……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那么好的园林,就这样被敌人破坏了。我们要好好学本领,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别人的欺负。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00字]

12月5日星期四,我们班学了第22课《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让我体会到了同学们对中国的热爱。

《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狼藉,写出了两个侵略者的可恶。老师讲着圆明园的故事,我们都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停着,心里愤怒的火焰已经熊熊燃烧。我们在心里都偷偷地许下一个愿望,定下一个目标:让自己、中国变得更加强大,繁荣富强!下课后,有许多同学都围在一起说着日后要怎么做。

祖国,你在我们心中是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无论贫穷、繁华,我们永远爱着你——祖国!

读《圆明园的毁掉》后有感范文

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这样描述圆明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当我读到“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解释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野风光的山乡村野”这两句话时,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中国有这样一座建筑宏伟、富丽堂皇的艺术瑰宝。

但是,当我想到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火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昼夜不息,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就这样,我国这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灰烬。读到这时,那读骄傲和自豪已经飞散,而涌上心头的却是愤怒、遗憾、悲哀,我国这瑰宝就毁在两个强盗手中——法兰西、英吉利这两个不知羞耻,没有自尊心的强盗手里。

圆明园的毁灭虽然和这两个无耻的强盗有关,但还有一个人:当时的皇帝。他扔下所有和慈禧太后躲到避暑山庄。我愤怒清帝的昏庸无能和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悲哀我国这一园林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灰烬;我努力,我要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圆明园重见天日,东山再起!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我阅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其中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故事,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不忘国耻”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

圆明园的前身叫畅春园。是清朝康熙皇帝兴建的皇家花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经过了一个世纪,建成了圆明园。它占地五千多亩,有六百个足球场那么大,是故宫的四倍。恢弘、雄伟的宫殿,豪华、壮丽的夏宫,秀美、别姿的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的山水湖景……园中有城,有一百四十个景观。它凝积了中外几千年的画艺和建筑风格。是举世无双,中西合壁的皇家园林。它是帝国的心脏、权力的中心。所以,外国人称它为“万园之园”。

可是,中国皇朝政治腐败,闭关自守,科技落后。1860年,欧洲列强——英、法远征军和八国联军屡次侵略中国。由于皇朝衰落求降,圆明园被抢劫一空,御园焚烧成废墟。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道:“东方曾有个奇迹,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旷世博物馆,被两个强盗——英法彻底毁灭了!”

我亲眼目睹了圆明园的遗址:断墙残壁,一堆乱石。我心里非常惊讶,气愤难忍。我阅读了这个历史事件,懂得了一个道理:“贫穷、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富裕、强威,要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不被别人欺侮”。

我们青少年,要不忘国耻。好好读书,将来学好本领,为国效力。

圆明园的毁灭读书感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无比的愤怒,也感受到了原来以前圆明园是多么的辉煌。

圆明园是我国最大建筑物,、主要景观除在后湖四岸外,北至耕织轩,东达福海西岸深柳读书堂。后经雍正朝(1723年——1735年)大规模拓建及乾隆初年增建,至1744年(乾隆九年)乾隆帝分景题诗成“圆明园四十景”。此后二三十年间,园内又相继有过多处增建和改建。共有园林风景群近50处、挂匾的殿堂亭阁约600座。其中不少景观仿自我国各地尤其是江南的名园胜景,诸如杭州西湖十景、海宁安澜园、无锡寄畅园……这些总共花费了一百五十年的光阴建造而成,圆明园是清帝“以恒莅政”之处,园林建筑兼备理政、园居双重功能。大宫门外分列部院旗营值房,门内即是举行朝会的正衙、日常理政的殿堂,再内方为帝后寝宫区,以及祖祠、佛楼和众多的游憩景观。可是这些美丽的景物被这帮可恶的强盗给毁于一旦,大火连烧三天,只剩下几根残柱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还烧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的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

如今的圆明园再也没有当年昔日的辉煌,我感到无比惋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因为祖国强大了才不会受到外国人的侵略。我相信祖国一定会更加强大,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圆明园的毁灭》读书笔记

最近,我们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它讲述了圆明园从昔日辉煌的行宫,被侵略者破坏成一片废墟的悲惨历史,令我感到十分悲愤。

当时,清政府软弱无能,腐败至极,我们祖国十分落后,其他国家便盯上了我们这块“肥肉”。弱肉强食他们便侵入我们的国家,闯进圆明园尽情地拿,掠,搬运,破坏,一把火烧了三天三夜,我国这一园林瑰宝便化成了灰烬。他们简直是狼狈为奸,无恶不作,罪该万死。

昔日,我们的圆明园金碧辉煌,乃是慈禧太后的行宫。它犹如人间仙境,收藏了许多奇珍异宝,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它的布局众星拱月,里面的建筑巧夺天工,美不胜收,是以前能工巧匠们的智慧结晶。但是,如今里面只剩下残垣断壁,雪白的柱子上还留着火烧下的痕迹。

所以,我痛恨,恨这些强盗无法无天;我悲哀,悲圆明园就这样荡然无存;我气愤,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如今,我们国家日益强大,以前衣、食、住、行,样样发愁,现在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提着鸟笼,牵着小狗,坐着豪车,上着小学,十分悠闲。

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创伤只会痛苦一时,一个民族的耻辱却足以铭记千年。”让我们一起奋发图强,振兴中华,让中国巍然屹立与世界东方,成为一棵璀璨明珠。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气节留到当今。它会支持我们,做一个有灵魂,有品格,有气节,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小学作文 篇2

一、梳理———指向“篇感”“段感”的形成

一个人的用字、用词、遣词造句,在口头中经常得到练习,而“段”的意识、“篇”的意识,口头中得不到练习。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加以渗透、落实,学生拿起笔来写作,才会考虑先后,考虑主次,考虑层次,考虑结构,这就是文章的“构思”,而学生习作也恰恰最搞不懂“构思”。在高段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篇感”“段感”的意识,笔者认为立足整体,梳理文本内容框架,了解全文架构上的奥妙是必须的,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理清显性结构

显性结构就是课文表面内容的结构线索。如,叙事性文章中所记叙事件的发展阶段,描述性文章中所描述的事物的几个方面,说明文中所说明的要点,议论文中所论证的分论点等。理清篇章内容结构的目的是学习如何构思、选取和安排材料等表达经验与规律。

《圆明园的毁灭》描写的是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结尾段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笔者这样教学:

1说说文章主要写了圆明园的哪些内容?引导概括出“毁灭”和“辉煌”这两个关键词。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和“辉煌”?引导梳理课文结构: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写“毁灭”,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写“辉煌”。

3开头写了圆明园的毁灭,结尾又写了圆明园的毁灭,这叫什么?(首尾呼应)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重点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部分内容梳理时,笔者借助“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蓬莱瑶台、众星拱月、历史文物”等四字词语的朗读、分类、找相应段落等言语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是从“布局、建筑、文物”这三个方面具体来描述的。

2.把握隐性结构

隐形结构就是融合在文章结构“明线”后面的“暗线”,如,叙事性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描述性或说明性文章中作者描写或说明角度的变化,议论性文章中作者论证的思维逻辑及其发展等。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表现为作者情感的变化:因毁灭而惋惜—因辉煌而赞叹—因毁灭而愤怒。

为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一“暗线”,笔者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朗读:教学第一段时,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两个“不可估量”传达出的圆明园举世无双的价值,把目光定位在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和美丽景观的第2、3、4自然段,寻找依据,亲身感受“不可估量”的深层内涵,从而体味惋惜之情。第三部分,学生通过朗读再一次体会作者对掠夺者的仇恨和愤慨之情,语速稍快,“凡是”“统统”“任意”用重音读出愤慨之情。

课文是一个整体,是内容的整体、语言形式的整体和形象的整体。一篇完整的文章,“言语理解”上的“得”也应该是整体的。只有立足整体,理清文章内容要点和框架结构,立足“篇感”“段感”的培养,才能学会构思、选材,真正达到“运用”。

二、比较———指向形式秘妙的发现

指向语用,重点要破解的是文本语言的秘妙,是指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语言文字处,潜藏着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独具匠心。因此,对于具有鲜明特点与规律的语言就要敢于取舍,高度聚焦,给足过程,让学生主动发现言语的惊艳之美,从而促进学生在言语活动中自觉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文本的语言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的骨架,是一种关涉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另一个是文本的内在言语素材,它是一种关涉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具体的教学中,不妨运用“比较”这一策略来指导学生理解、发现文本语言在表达上的秘妙。

1.剖析篇章的独特结构,触摸文意呈现的脉搏

结构表现一篇文章结撰、布局的艺术,经典之作在结构上往往匠心独运。因为要呈现特殊的意蕴,作者往往采用一些特殊结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样安排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蕴?这些都是教学的着眼点。

《圆明园的毁灭》结构精巧,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的是以喜衬悲、以乐写哀的写法,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笔者从课题的表达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其表达的奇特、不合理之处,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行思考: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明白了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生: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师:是呀,那课题应该改为《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才合适了?

生:我认为课文要写“辉煌”的,不然不知道毁灭了什么?

生:课文的辉煌写得具体,我们就能感受到损失的“不可估量”。

师:阅读时,我们就可以用猜读法,去猜作者所写的内容,猜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在充分解读感受了圆明园“辉煌的昔日景观”之后,当学生为祖国拥有如此骄人的瑰宝而自豪时,笔者再次抛出疑问:

1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2交流小结:大喜之后迎来大悲,这让我们更加痛惜,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以乐写哀,哀更哀;以喜写悲,悲更悲。

笔者作了“板书质疑、学文感受、对比朗读”等步骤的引导,让学生揣摩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懂得了这样的构篇形式所要诉说的内心情感、所要铺陈的内在意蕴,感受其谋篇布局的表达魅力,习得这一表达范式。

2.揣摩词句的特殊形式,体悟形意统一的秘诀

文本内在语言的表达形式是言语形式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一些情感型言语,犹如一面魔镜,能够借助其独特的词句表达形式,向读者表达它特殊的情感意味,吸引读者一步一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产生情感共鸣。具体操作注意以下两点。

(1)取舍有度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篇课文有诸多值得关注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秘妙之处,该确定哪些或哪个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呢?

笔者在《圆明园的毁灭》的言语形式研读的选择和确定时,依据如下:一是以课标学段目标为导向,根据高年段的要求,尤其注重篇和段的言语形式,注重引导学生揣摩文章表达方法;二是以单元重点为依据,本单元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在言语习得上的要求是“用心感受作者在遣词造句中饱含的情感和表达效果”,从本课的编排意图和单元训练重点加以审视,笔者将第三自然段“建筑之辉煌”的描写方法作为教学的侧重点;三是以文体特点作把握,文体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依体而教,才能真正理解文本语言,依据《圆明园的毁灭》的文体特点,要关注的语言现象是作者安排了哪些材料,是怎么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四是以学生内需为切入点,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是基于我们对学生语用现状和发展需要的把握。那么第三自然段中分类概括、对举描写这些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言语表达形式不正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选择?

(2)体悟有法

确定了合宜的教学内容,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吸收新的语言形式。《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读,探寻内容描写的对举之法。

1出示第三自然段第1句,师生对读。

2作者举了哪几种圆明园的建筑?(理解“举”)

3打乱句子内景观顺序,对比原句,再欣赏图片,引导发现句子内容的对应关系:“殿堂”与“亭台楼阁”是一“大”一“小”的对应,“买卖街”与“山乡村野”是一“闹”一“静”的对应。

4读一读第2、3、4句中前后对应的内容,说一说它们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试改,感受句式的整齐及连接词的变化。

1寻找第一句中对背诵帮助非常大的词语?

2对读第2、3、4句,引导发现4句话在表现形式上的共同点:句式相似、整齐,前后分两部分。

3四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发现:句子有长有短,有详有略,且连接词不同。

4尝试用“有、也有”的连接词来改说第二句,引导发现句式在整齐中的变化,并感悟到作者就是用这些整齐且富有变化的句子来表现圆明园内建筑景观的丰富多彩的,实现了语言形式和文本内容的高度统一。

第三步:对照,发现分类概括事物的写法及妙处。

1请学生交流搜集关于圆明园内其他的建筑景观。

2据统计,圆明园内共有1000多处景观,老师选择其中的6处,请大家读一读。这里出示的6种景观图片,你会发现建筑风格相似,都是“精巧别致”的,作者用了“亭台楼阁”一词概括,代表这一类景物。

3结合图片,展开想象,将“殿堂、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概括性的词幻化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并再次思考: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而要高度浓缩?引导学生感知分类概括描写事物的妙处。

笔者将“读懂内容、体悟情感”和“关注形式、学习表达”紧密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解开语言的密码。要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必须关注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留意、揣摩和品读那些形式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只有理解才能顺顺当当地运用学到的语言形式,展开想象,进行运用。

三、诵读———指向语言范式的积累

在学生发现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秘妙之后,如果直接进入运用的环节,就可能因对形式掌握不够熟练而效果不好,所以要通过朗读、背诵、想象等途径进行言语范式的积累。

《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几个读、背的环节,使学生比较顺利地由浅入深地进入到对文本新鲜语言范式的理解和积累中。

其一是在了解了第三自然段第1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的构句形式的秘密之后,采用了逐渐加难填空背诵的方式积累这一句子。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 ),也有玲珑剔透的(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 )。

2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 )的买卖街,也有( )的山乡村野。

3圆明园中,有( ),也有( );有( ),也有( )。

其二是在学生发现第三自然段句式整齐、富有变化、分类概括描写之后进行的积累:

1多媒体逐个出示每一个句子和对应的景观图片,既有课文中写到的景观,又有前面学生补充的景观,进行画面朗读。

2去掉图片,朗读句子,并想象。

3去掉概括性的词,进行填空式诵读。

在这些教学片段中,笔者始终以读为基本手段:在师生对读中体味语言的节奏,在填空式的读中感受词语的优美准确。在读中,学生积累了这种以对举、分类概括形式描写的语言范式,其结果毫无疑问地指向了潜在的目标———言语表现。

四、练写———指向形式之美的表现

在高段阅读教学中,可以依照以下两个环节,让学生在写的活动中进一步体悟、消化、吸收、表达新得的语言形式,最终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顺势聚焦“运用点”

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结合文本情境,创设一个可供学生表现的话题。但教材可供言语运用的资源是开发不尽的,有时一篇课文就可以发现十几个语用点。像《圆明园的毁灭》就可以挖掘以下众多的语言表达点:首尾呼应的结构仿写、以喜衬悲的布局仿写、圆明园中某一处景观的具体描写、联军暴行的想象描写等。但在学生揣摩发现了文本第三自然段在语言形式上的秘密之后,又处在对圆明园内丰富多样的建筑景观惊叹赞美之时,笔者认为有两处“语例”,能激起学生写的兴趣,同时能丰厚文本内容,可谓应时而生,顺势而写:

“语例”一:第三自然段“园内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这是略写,可以就这一文本“空白点”展开读写迁移。

“语例”二:第四自然段对于圆明园内文物的描写比较简单,就一句话概括,可从这一处内容就地取材,模仿第三自然段的形式进行言语表达。

2.妙搭阶梯促“表现”

有了合适的语用点之后,就要在学生思维最活跃、情感最饱满、情意和谐共振之时,搭建“写”的有效阶梯,让“写”在阅读中自然生发出来,促进思维发展,表达情感,实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最优化,最终达到内化语言、迁移表达方法的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选择“语例一”作为言语表现点,采用了资料补充、丰富学生积累等“阶梯”的引导。

1交流学生搜集到的关于西洋景观资料。

2出示西洋景观资料,读一读。

3请结合资料,模仿第三自然段,用整齐而又富有变化的句式,具体写写圆明园中丰富的西洋景观。

4练写。

5交流,小结。

对于新得的言语表达形式,可能极少数学生能无师自通地实现理解和运用,大部分学生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才能实现言语的迁移运用。上述片段中,因为有前面关于语言秘妙处的发现与积累,才使得言语表现顺理成章。

3.巧加追问悟“表达”

如果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仅止于此,那么不是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仅仅是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仅仅是运用表达去促进理解的阅读教学。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还要进一步,即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非那样写的意图。

教学中,笔者在学生练写、交流、悟情之后,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没有像你们那样具体描述圆明园中的西洋景观,而是仅仅点到有西洋景观?此时,学生从惊叹于圆明园内建筑的瑰丽辉煌的激荡情感中回过神来,将阅读思维聚集到了作者在这一段中详略结合的描写形式上来了。笔者随机做了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对写作中安排材料要详略得当有了初步的体验,把这种习作的图式投射进了学生记忆。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小学作文 篇3

看到这篇课文,我不禁想起了最近几天的新闻。11月17日,北京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对重建圆明园进行研究论证。关于“修”、“存”的辩论,我觉得还是“存”为好,如果重建不仅劳民伤财,还会毁掉英法联军欺侮我们的罪证,保存废墟,就可以提醒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面对的是将来,要想历史不被重演,悲剧不再发生,我们就要努力使国家强大起来。记得《少年中国说》有这样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读书,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我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精英,让我们中国变得更加富强、更加强大!

五年级作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4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圆明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包揽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于幻想的世界里。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那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是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3天,烟云笼罩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不仅仅是这样,英国首相还说:“火烧圆明园,烧的越大,越开心,。”我想:“他真下贱,是个乌龟儿子王八蛋,是个大孬种!!!!!!!我恨死他了……

不过,那时清政府腐败,到处都是贪官无赖,使的百姓不得安宁,再加上那时是战乱年代,我们的经济又十分落后,当然会被入侵,因为落后就要被挨打,要想不被侵略,只有更加的强大,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挨打,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辱,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凌,只有强大,才不会使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对英法联军的行为咬牙切齿。为什么外国人偏偏在我们中国侵略,而不是别的国家呢?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清政府是多么的腐败无能阿!我们祖国文化都被他们夺走了,这可不是件小事,而是对我国近代一百年一般耻辱历史的见证。

如今,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庆60周年的天安门大阅兵展示了我国陆海空强大的军事实力,新式武器的亮相也让世界震惊。再看看我们日新月异的发展吧——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科技也逐渐提高。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外国人欺辱我们的日子,更不能忘记圆明园的毁灭。

一个贫穷落后的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掠夺的地位。圆明园的毁灭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软弱落后,就要被国外所欺凌。 圆明园的毁灭,这刻骨铭心的疼痛,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永远不会忘掉这一耻辱的。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小学作文 篇5

侵略军仗着当时政府无能,就胡作非为。圆明园中的宝物能拿走的就统统掠走,一件也不丢下。运不走的就当着所有中国人的面毁掉。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当面阻止他们停止破坏珍贵文物。

我看着圆明园的废墟,我想大声说:“唉!多好的建筑啊,现在全没了。这里曾是一所金碧辉煌的建筑,现在留下的只有几根破柱子了。”我想,那里曾是一座雕刻十分精美的小桥,现在留下的只有一堆破烂,这里缺一块砖那里缺一块砖的破桥了……这些都是谁干的?是侵略军。当时他们的武器十分先进,不费吹灰之力就闯了进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让他们不敢再来侵略我们。

★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00字

★ 《圆明园的毁灭》小学读后感300字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 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00字作文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400字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2500字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作文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250字作文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作文800字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6

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本课试图通过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因素, 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遣词造句的能力, 以及语文文字所表达的充沛情感。同时, 为了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时适时适机适量地安排了课外学习资源, 增加了学生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玲珑剔透”、“安澜园”、“蓬莱瑶台”、“宏伟”、“瑰宝”、“灰烬”等词语, 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的意思, 初步了解文章结构。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圆明园的巨大文化艺术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激发自豪感、赞叹情。

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 我比较喜欢旅游, 我去过一些美丽的地方, 比如峰峦雄伟的泰山, 山清水秀的桂林, 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起点:了解启点, 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 看老师写两个形近字“圆”、“园”, 边看边想, 说说它们的区别, 对,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座园林, 板书“明”, 齐读“圆明园”, 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

2.师:同学们, 请看——— (出示课件) 这就是昔日的圆明园。这里曾经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二、基点:正确流利朗读, 读准词句, 了解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将全文读正确读通顺, 并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圆明园?这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2. 听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安澜园、瑰宝、灰烬玲珑剔透、蓬莱瑶台不可估量、众星拱月

(1) 正音“不可估量”, 引出句子: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将“不可估量”放到句子中更容易读错, 你们能把这句子读正确吗?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 “众星拱月”这个词出现在课文什么地方?请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在这里, 星星是指什么?月亮又是指什么?看, (出示布局图) 这就是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有这么多星星环绕在周围, 所以圆明园又被誉为“万园之园”。老师查过资料, 了解到圆明园的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 相当于380个篮球场!1000多个教室!

了解了这些,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生长点:抓关键词探究, 抓重点句, 抓主问题引领

衔接:同学们, 刚才我们从第二自然段中了解了圆明园的组成 (板书:组成) , 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是呀, 课文中就有一句话能说明, 找到它: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 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齐读 (板书:建筑、文物) 。

1. 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欣赏宏伟的建筑, 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划出圆明园里的名胜古迹。

2. 老师把你们说的句子重新排了一下: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宏伟) ,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精致) 。

2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热闹) ,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安静) 。

3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方名胜建造的 (现实) ,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想象) 。

4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中国) , 还有西洋景观 (外国) 。

3.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 (指名说)

4. 现在, 让我们再通过画面去感受圆明园的美丽。 (看课件) 这是?———现在哪有? (圆明园) 随即解释:蓬莱瑶台———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现在哪里有了? (圆明园) 武陵春色———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诗中的想象境界现在在哪里? (圆明园) 还有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

可是, 圆明园中的美景仅仅只有这些吗?绝对不是!就单说仿照各地的名胜, 课文中就举了哪些例子? (海宁的安澜园, 苏州的狮子林,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除此, 肯定还有很多。

5. 小练笔:请同学们放飞思想, 写写圆明园中还有哪些仿照各地名胜的建筑?

(温馨提示:你可以写自己亲眼见过的美景, 书中学过的名胜, 以及课外了解到的。你可以写一句, 也可以写两句, 甚至写更多!) 然后, 交流并展示练笔。

6. 神游如此绝美的圆明园, 你有怎样的感受?难怪作者“饱览美景沉醉其中”, 出示:

“漫步园内, 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 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 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学生齐读, 师板书“宏伟”)

衔接:欣赏完了建筑艺术的精华, 现在让我们走得更近一些, 来触摸古老的历史文物。

7.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 找到作者评价文物的词语。 (板书:最珍贵)

8. 说它最珍贵, 这是为什么? (年代久远, 奇珍异宝)

(1) 请大家看大屏幕。 (分组读图片上的文字)

(2) 师:据清朝政府统计, 圆明园内像这样的文物共有150万件之多, 所以———生说:圆明园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 师:是呀, (指板书) 圆明园有着别具一格的布局, 规模宏伟的建筑, 最多最珍贵的文物, 难怪作者说 (出示)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板书:举世闻名) 学生齐读。

四、转折点:急转直下, 戛然而止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7

五年(4)班

陈宇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8

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多年才完成,是现代人民遥不可及甚至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是1860年英法联军向圆明园发起洗劫和焚毁。洗劫后毫不留情地把圆明园烧毁。一把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这座世界园林艺术的绝作,轰然倒塌,变成一片废墟,只剩下一些可怜的断筑。

这些野蛮、可恶的强盗。竟偷我们中国的东西,在我们的领土上撒野。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我国的文化宝库,就这样被他们一劫而空,我国圆明园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毁于一旦。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取园内珍物。其余的则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法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再也抵抗不住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堆满了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东西,这些强盗还理直气壮的分配,这是可耻,这些强盗们的罪行与行为是我们永远不可抹去的。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9

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课后,感到无比的气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皇家园林,她建筑宏伟,展现了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一伟大的工程花费了无数能工巧匠多少心血,历时150多年时间才得以建成,可是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进了圆明园,强盗们任意抢劫、毁坏,最后用大火来掩盖他们的罪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就只剩下几根残缺的柱了孤零零的站在那里。

看到这帮可恶的英法联军在我们的领土上横行霸道,我就无比的伤心和愤怒。对这失去的文明感到无比的惋惜。我一定要勤奋学习,让祖国更加强大,不像清朝那样软弱无能,不是任何一个强盗都能任意欺侮的,让世界充满正义、和平,让圆明园毁灭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心里又惋惜又气愤。

我惋惜的是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3天的烧毁中化成了一片灰烬。我气愤的是清,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毁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政府还是那样的软弱,根本不为中国人争一口气。那时的中国好似一根软弱无力的小草,任侵略者踩踏。侵略者真是太可恶了!竟然把圆明园的所有历史文物洗劫一空,让圆明园这个曾经创建多年的建筑物毁于一旦,读后感《小学生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如果圆明园没有被毁灭,那么它会像长城那样,被人们视为中国瑰宝之一。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从这篇课文中受到的启发。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使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11

1860年10月6日,一个令全中国人民气氛的日子里,一群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有长春园。圆明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林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看到了这些,你怎能不愤怒与惋惜?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中,外国人竟能大摇大摆地抢劫。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世界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席,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朱昱蓓

今天看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圆明园本是很美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烧成了一片灰烬,我感到了十分愤怒。

1860年,英法联闯进拥有无数奇珍异宝和美丽景观的圆明园。他们中,有人喜欢古董,有人贪婪各种珠宝……他们还把圆明园内各种美不胜收的风景统统破坏,毁掉。最后,他们把大火放在园内,烧了三天三夜。他们这些侵略者,把这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毁掉了,化成了一片灰烬。我感到非常愤怒,这明明是我们祖先用一百多天才建成的园林,他们只用了三天就全部毁掉了。

我读了这篇文章,不仅非常喷怒,还很感到惋惜。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已经被毁掉了。那璀璨的文明被烧掉了。也告诉后人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民强盛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受到他国的尊重。

有一次,我看了一部电影《十二生肖》,就是那圆明园十二生肖的铜像。而前几个月,中国又以高昂的价钱买了3个铜像。我痛恨,恨这帮强盗无法无天。明明是我们的东西,却让我买回来,实在太不公平了。

现在中国已经逐渐强大,我们的军事武器,经济教育等都在进步。没有人赶来欺负我们。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做的,只有好好学习,为祖国出一份力。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刘慧洁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感受非常深。圆明园是一座十分壮丽的皇家园林。然而,它被毁灭了。

圆明园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阁楼;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除此之外,还有靓丽的西洋景观。可是,这座还拥有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的皇家园林却在1860年10月6日被洗劫,壮丽的风景瞬间毁于一旦。

看了这篇文章,我气的咬牙切齿,却无法穿越回去使清政府不再腐败。正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力,让中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可百姓们也因被英、法联军的绳索紧紧捆住,无法帮忙;而我眼睁睁的看着圆明园被毁灭,但无法扭转无情的历史。正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使英、法联军像野兽一样猖狂!虽然圆明园已被毁灭,可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只要我们努力,就能让中国变得强大。人穷也一样,只要祖祖辈辈都努力,总有一天能使家中变得富有!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读后感 篇1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圆明园昔日十分美丽辉煌,有许多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有许多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建筑;还有的是西洋建筑;不仅如此园中还收藏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各种奇珍异宝。可惜,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把能运走的全运走了,不能运走的就想法子全部破坏掉,就这样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就被毁掉了。

在以前北京是清朝的首都,你看这英法联军还可以大摇大摆来到我们的首都北京,还可以在里面胡作非为。由此可见,清王朝是多么腐朽无能了。这么无能的王朝怎么能抵挡英法联军呢?况且他们还用了巨额的钱财来修建了圆明园,就更没有能力抵抗英法联军了。也就是说花了这么多银子,使得国库空虚了。所以没法训练出强大的军队。

现在是新中国,我们有解放军叔叔保护我们;我们有国产的武器,不过要让我们的国产武器越来越先进,我们必须有好经济,所以我们要搞好经济和社会建设。

上一篇:养老的社会调查报告下一篇:幼儿园中班 剪纸 树叶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