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共10篇)
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1
农村乡镇养老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郝娜 张新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未富先老”“未老先病”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日趋增长。相比于城镇居民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乡镇养老的问题无疑更多,也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小组结合省情,走访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几个乡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陕西农村养老的现状。旨在寻求养老改革重点与现实相契合,从而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践行当代大学生青春使命与理想抱负。
首先,对小组成员各自走访的情况与资料进项汇总,不难得出农村养老的现状,具体有如下几点。
1.农村老龄化成因复杂、不可逆转。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赴都市、城镇讨生活,即使过客匆匆也甚少归家。相比于古老、辛苦、就业机会少且缺乏文化娱乐活动的农村生活,城镇生活无疑更具有诱惑力,这也是直接导致农村“空巢化”的主要原因。在我们走访的乡村中,关中地区相对好点,紧接着是陕北地区,最后是陕南地区。在与当地老年人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有这么两点是导致年轻人纷纷“出逃”的主要原因(1)农业劳作辛苦关键挣不到钱;陕北某某村的刘姓老人掰着指头给我们算到“一年到头两料庄稼,小麦亩产700斤,市价一块二,玉米亩产1200斤,市价九毛八,加在一块4亩地,全年收入不到8000块,刨除农药化肥水电费机器费等,纯收入不到4000块,幸亏这几年不交农业税跟提留款,否则还得少一大截......城里的小儿子说,这点钱他三个月就挣回来了......”
实情也确是如此,随着这两年农业机械化的加深,现代年轻人也不必像其祖父辈那般辛苦,可农业活动依旧繁重劳累,这也是年轻人流失的重要原因。(2)城里就业机会多且娱乐活动多;对新一代年轻人而言,如果还要求他们甘受清贫无疑是个讽刺。至于就业机会与收入,上文刘老汉的小儿子想必已经给出合理的解释,毋需再多加置喙了。
2.农村养老形势严峻。调查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即使在计划生育比较严格的时期,农村区域依然保有两到三个的孩子出生率。按理来说,养老压力并不是很大,可实情并非如此。在我们走访过程中,经常发现多子家庭的老人生活并不美好,还有若干孤寡老人伶仃无依......尽管政策给予7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补助,可在物价如此飙高的时代,那几十块钱无疑杯水车薪,只能补贴点油盐酱醋......政府在养老投入上,城乡之间的待遇有巨大的鸿沟。而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善待老人的优良传统观念正在遭遇极大的挑战;老人家庭正在遭遇更多的“冷暴力”,年轻人与父母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使家庭的老人心灵更加愁苦。即使有逢年过节的探望,却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化严重,并且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使农村老人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成奢望。这一点,在留守家庭中更为突出。老人不但要承受长时间的心理孤单,更要背负繁重的农业劳作,让人感觉颇为心酸。
究其原因,莫过于社会转型期多种价值观激荡,传统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没有及时继承并发扬,使得部分年轻人观念淡薄,从而让上述现象持续扩大发酵,导致今日养老、尽孝的形式化、表面化,令人无奈而又心酸。
3.基层政府应对无力也无钱。尽管国家从大的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可是在我们所走访的过程中,广大农村区域压根没有可操作的空间与手段,养老院、乡镇医院等基础设施少且力量薄弱,应对范围广阔人口众多。其二,即使基层乡镇、村寨有心亦无力,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应对繁琐复杂的状况,从而使得政策本地化举步维艰,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另一方面,群众依然有着强烈的传统“养老观”;对进养老院抱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导致试点工作难以为继,无米下炊。
基于以上原因,使得农村养老工作更加难做并持续发酵。目前社会上“留守儿童”“空巢家庭”无不引发大讨论,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故此,针对走访过程中所凸显的现象与原因,我与同学们互相讨论,查找资料并请教诸多老师,初步形成以下应对措施。
一、开拓就业渠道,推广全民创业、当地扶持,加大加强第三产业服务链。众所周知,发达国家中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就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大加强第三产业服务链,使得上中下游全方位对接,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千家百户”,打造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并且可以有效吸纳当地就业人口,带动地区富裕。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推广全民创业。对比于社会经历不深、吃苦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全民创业无疑更能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实现全面富裕的目标。并且,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岂不更能吸受家乡劳动力?岂不更能带动经济发展?岂不更能实现共同富裕?况且,自己富裕了,更是可以更好地孝敬老人?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
二、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宣传,多种手段共同树立“尊老敬老”的尽孝新风气。一方面,宣传紧跟时代,尽孝更要尽心,自上而下树立典型,形成良好强大的传统道德指向与舆论风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使老人一不受饥寒之苦,二不蒙寒心孝顺;另一方面,对农村孤寡老人、五保户等群体进行多种手段养老。补贴不妨加大点,渠道不妨放宽点——养老院,寺院,道观等场所都可以作为政府养老的试点场所,使老人心有所属,话有可说,人有相伴,老有所依,从而及人之老。
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青年扎根基层,提高基层政府行政力与透明度,三农补贴持续加大。所谓“基层不稳,社会不安;基层不力,政权不定”,加强基层政府战斗力,有助于政府良好形象,有助于政权坚固扎实,有助于社会长治久安。针对基层政府、村委会,积极对人才标准,引进制度等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将热心帮扶群众,积极为村寨办事的热心人吸纳到组织中来,将待业在家的大学生予以帮扶,推进试点工作,加大制度创新,使民众积极投身于村事村务建设中来,形成“一人有难全村帮,一家有老全村养”的良好局面。所谓“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充分吸纳当地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让其在干中学,服务家乡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才干,增加自己的经验与阅历。如此,农村养老将不再成为问题。
针对以上三点分析,可以浅显的对我省当前农村养老现状有个直观的印象,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做好下一步规划与政策,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同时窥一叶而知秋,希望能对全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认识有所帮助,使其更为全面与深刻,以便出台的相应政策与法规更为客观,从而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发一份热,如此足矣。
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2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1. 农村老龄化、家庭养老的方式变化加重了社会养老保险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据大幅比例。从年龄分层角度讲, 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基数不断增大。从1990年到2000年, 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从768万增加到了1199万, 增加速度远远超过老年人口和总人口。预计到2020年, 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超过2700万。81%的高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病,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自理, 16.7%的人或多或少需要帮助, 5.1%完全依赖他人。并且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 愈来愈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 农村劳动力输出较多, 年龄结构发生变化, 老龄化趋势严重, “两头大, 中间小”的局面更加突出, 这便使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赡养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 父母养育子女, 子女赡养父母是义务、是责任, 这一传统代代相传。家庭养老方式一直都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调查资料显示, 在我国生活上需要照料的老人95%以上靠家庭养老, 他们主要靠配偶和子女照料。而改革开放后, 经济快速发展, 生活方式、养老方式发生变化, 农村城市化向家庭养老提出挑战:第一, 独生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成为我国农村的主要家庭模式, 其赡养压力增大。目前的青年一代担负着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第二, 农村劳动力的流出给家庭赡养带来了一定困难。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内地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向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流动, 这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 难以尽到供养老人的义务。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范围不全面。
据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其中农村老年人群的庞大队伍又占到75%, 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中, 能最终享用到社会保险金的人数只占投保总人数的0.5%左右, 实际投保人群中, 20~60岁的投保人数占理论上投保人数的比重甚小, 还不足1%, 所以, 未来一段时期内能通过社会养老保险拿到社会保险金的人数并不多。目前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还不够完善, 其他的社会养老保险, 如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就少之又少了, 大部分农村老人没有任何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另外, 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务工劳动力从不到200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14亿人, 所以外出务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养老问题成为农村另一个养老瓶颈。而现在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中没有提农民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 比如, 外出务工农民区别于留守农村的农民等状况都没有得到明确说明, 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有享受到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惠, 又没有享受到农村养老保险的便捷, 也没有享受到法律对他们切身利益的保护。
3.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管理水平较低。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一直都是一项高标准的工作, 在服务和管理水平方面要求也较高, 既有服务民众的难度, 又存在合理提高管理水平的困难。同时对监管工作的要求也很严格, 按照保障制度的做法要求, 管理、缴费和监管三方要实现三权分离, 互相监督, 这样才能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真正用在参保农民身上, 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统一, 使保障基金能够快速合理地保值增值, 使基金能够畅通无阻地运营。但目前我国农村保障基金没有实现有效的管理, 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缺乏统一的管理。
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途径
1. 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提高保障水平。
面对日趋庞大的老龄化队伍, 农村养老从社会保险出发, 保障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按照相关制度规定, 对一些日常生活消费不能自我满足的贫困老年人, 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将这一部分特殊群体纳入特殊照顾范畴, 让他们享受特殊的待遇, 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护下享受到与当地经济水平相当的待遇, 从而确保农村劳动力的正常运转;对有一些经济生活水平高的家庭, 应该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适时适度地调整农民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对于独生子女家庭, 应倡导他们及时参保, 以减轻家庭负担, 使他们能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带来的效益。
2. 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紧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加快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 增加农民的收入,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给予农民更多的照顾, 改善农民的养老机制, 让他们了解到社会养老保险是对他们老年生活的重大保障, 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 使农民能真正认识社会养老保险, 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民, 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参加养老保险, 有效增加参保人数, 规范合理的缴费标准, 有效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 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3. 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
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3
摘要:针对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深入市县农村养老保险中心,宣汉县乡镇,对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了解宣汉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得出对策和基本结论。为继续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有价值的素材。
关键词:农村 养老保险 调查
0 引言
老龄化问题被公认为21世纪三大世界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从1999年起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随着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也已经开始呈现。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起,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称“新农保”)试点。四川省宣汉县列入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在近三年的工作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现状的调查,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关注“新农保”,也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可借鉴的资源和信息,使此模式成为解决宣汉县新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甚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1 宣汉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本次调研是围绕宣汉县的农村进行,也是我们调研的主要场所,宣汉县有54个乡镇,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乡镇和宣汉县周边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访谈、调查问卷和座谈等多种形式,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了287份,有效问卷256份,其中五个乡镇每个乡镇50份,周边地区有50份,访谈了达州市和宣汉县“新农保”中心的负责人。随机抽取了一些被调查对象开了座谈会。调研内容包括“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过程、资金来源、管理部门、农民的看法、政策衔接等。另外,我们坚持每到一个地方都写日志和材料。通过调研的数据和材料,回校后进行分析和梳理。参考一些专家的观点,深入分析了政策实施的原因,政策现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及从社会、政府的角度去探讨“新农保”未来发展的趋势。
1.1 宣汉县政府大力推进新农保政策
自宣汉县被全国确立为“新农保”首批试点县以来,宣汉县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新农保试点政策,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保试点各项工作。宣汉县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并根据宣汉县具体实际情况出台了《宣汉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各乡镇人民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建立了乡镇党政负责人包片、办点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在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原有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充实了1-2名新农保专职工作人员,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工作设备。各村支村两委明确1人为新农保工作联络员,负责与乡镇联系衔接新农保的各项工作。县、乡、村三级新农保工作网络基本形成。从256份问卷调查显示有244份是有听说过新农保,近95%的农民接触“新农保”,充分表明宣汉县为“新农保”宣传所付诸的努力。
1.2 农民对“新农保”基本认可
中国历来的养老方式是靠儿女,家庭养老仍是目前农民的最主要方式,但是越来越多父母不愿给子女过多的压力,希望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养老。从发放的问卷显示,有94.3%的受访者在了解“新农保”政策之后表示认可“新农保”同时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力度。但是由于对于政府给予的养老感到陌生,除了60岁以上的无需上缴养老档次费用且已经领到了55元的老人,16岁至60岁的农民对于每年交费,而且要到60岁以后才能领取补助有些抵触,更不想再多交钱增加基础养老金,明显表现出对于政策的持续性的担忧,一方面是农民本身收入少,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觉得时间太长,这个政策还是否持续实行不敢确定,还不如给儿女或者投入其它方面。从与不同的受访者交流不难看出,广大农民对于养老政策是认可和赞许的,宣汉县“新农保”参保人数比例逐步提高,宣汉县”新农保“自2010年实施以来到2013年12月截止,参保人数做到了应保尽保。
2 宣汉县“新农保”存在的问题
2.1 新农保政策与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农村社会保险法律制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与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不相符,立法层次低,与农村社会保险的地位不相符,立法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2.2 农民参保意识淡薄,亟需政策的完善和宣讲
一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还大量存在。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依靠家庭养老,许多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缺乏透彻的了解,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二是即使在已经倡导使用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地方,由于基金监督不够或者挪用现象的存在,农民对养老保险政策没有读透,还不够信任。
2.3 新农保的资金来源单一化
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快,农村养老资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新农保的继续推行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筹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养老金由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筹资,各级政府和村集体应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可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的补贴投资巨大,但是分到每个农民身上时钱就不多,地方财政又比较薄弱,农民自身收入较少,缴纳的钱有限,所以养老的核心是靠钱,而这个来源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其次养老资金的保值与增值,现有基金管理办法是在1996年以前的金融政策、基金运营环境下制定的,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管理,没有合法的运营主渠道,管理层次低且分散,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2.4 投入有限,养老资金额度发放偏低
养老保障现在应该趋于社会化,虽然他们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但是政策和理论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靠儿女养老的负担只会加重,而且农村的社会养老方式比较单一,而新农保作为政府提供的养老方式风险小,无偿对农民加大补偿的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据问卷统计,占87%的农民认为每月的养老资金偏低,60岁以上的已经领到基础养老金的农民认为55元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是不可能养活自己的,这些钱基本是花在改善生活,到镇里买点自己爱好的东西,而基本生活的用品还主要靠儿女或自己其它收入来源。当然农民的生活开支是较小,但是老人的身体不是很好,占80%的老人都有疾病缠绕,所以这部分的开支比较大一点。所以,提高宣汉县的新农保覆盖率,让更多的农民加入进来受益是现在推广新农保的必然要求。
3 关于完善“新农保”政策的建议
3.1 优化资金筹措机制
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农民、集体和政府共同投入、风险共担的机制。其次,养老资金保值增值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市)级统一管理,存在基金规模小、增值渠道不畅、管理机构众多、监管成本大等问题。因此,应尽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机制。
3.2 讲透农保政策,提高参保积极性
克服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在思想上对这一政策及实施形式形成正确的看法,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自愿参保,就必须加大对新农保的的宣传力度。在这个问题上,基层政府要负起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考虑到大部分人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要大力宣传实施新农保的重大意义、目的以及对农民群众的好处,对农民群众询问的有关问题的回答要做到不厌其烦。
3.3 实现“新农保”经办工作高效化,规范化
农保经办工作是面对每一个参保个人的,这种特点要求经办工作必须做到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农保经办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必须与该趋势相结合。这就需要在新农保制度推进初期,就应该考虑其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在各个层面上的衔接,使新农保和城保的经办机构和人员是融通的,技术手段是共用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
4 基本结论
宣汉县新农保政策,是国家在宣汉县推行的试点养老政策,它对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新农保政策在农村的推行,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更是整个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在认真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我们以宣汉县新农保政策的现状进行研究和调查,认识到它的实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成功的运行需要长时间和各个部门的协调、支持与配合。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4.1 大力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
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逐渐上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建立合理有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无疑会为传统家庭养老提供有力补充,有利于加快构建农村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由于二元经济造成了我国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明显落后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而建立合理有效的新农保制度,将会缩小城乡差距,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当前农村的新情况来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化解农村的矛盾。总之,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它对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老龄化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就实现了城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平等,随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就可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在这方面的差距,这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从农村当前的新情况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中的各种矛盾。
4.3 “新农保”政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任何制度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其完善的过程,新农保作为新生物,需要从各方面不断加以完善,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制度的完善与优化过程,制度的进步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社会的进步。新农保政策在农村的实行,是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时代的呼唤,农民的期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董克用,王燕.养老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杨翠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尹慧敏.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出版社,2009.
[4]曲巍,褚志亮.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存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8).
[5]陈桂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初探[J].商情,2013(39).
[6]贺巧知.农业发展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例[J].南方农村,2013(7).
[7]袁琳虹.浅析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J].经济师,2013(9).
[8]李琼.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现状及展望[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3).
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4
各位爷爷奶奶好!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十分严峻,本问卷是针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进行的调查,方便日后统计和提出相应的举措,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恳请您如实填写,在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上打钩,我们会严格保密,请放心,谢谢!
您的性别A男B女
您的年龄目前享受的国家养老保障每年大概元
1.您有几个孩子
A.1B.2C.3D.4E.4个以上
2.您目前的婚姻状况
A.已婚B.丧偶C.未婚D.离婚
2.您的主要经济来源(可多选)
A.务农B.自己打工C.子女提供D.社会养老保障E.低保F.其他
3.您目前的身体状况怎样
A.很健康B.身体状况一般,偶尔会生病
C.状况很差,经常生病D.重病缠身,难以自理
4.您目前的消费主要有(可多选)
A.吃饭B.就医C.药品D.日用品E.抚养子女F.其他
5.您对社会养老保障了解多少
A.相当了解B.了解一些C.不太了解D.很少关注
6.您对自己将来的养老保障问题担心吗
A.子女很孝顺,不担心B.和子女关系一般,自己收入少,有些担心
C.自己无收入和积蓄,很是担心D.无依无靠,不知道怎么办
7.您目前所加入的养老保险(可多选)
A.农村合作养老B.城镇居民养老C.职工养老保险D.意外伤害险 F.其他
8.您对我国的养老保障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还行D.不满意E.很不满意 9您最向往的养老方式
A.和子女一起生活B.和老伴一起单独生活C.住养老院D.其他
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5
前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曾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贡献的老年人,他(她)们的养老问题又成了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政策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的养老形势依然严峻,老年人看病难、花钱难、生活单调枯燥无味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为了掌握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第一手材料,我们对延庆区延庆镇以及下水墨村等乡村进行了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养老资金匮乏、家庭赡养功能弱化,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难以得到慰藉、农村医疗体制不健全,老人看病难问题突出等。我们认为要想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创建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让农村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
一、基本情况(一)调查的目的
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伴随着人口生育与死亡率的下降的前提下开始的。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适龄妇女不能生育,加之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这样就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步伐。目前,我国虽然处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但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老年人寿命也在不断提高,这给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创造了条件。随着人口老龄化高潮时期的到来,我国人口将出现一种青黄不接的状况,这是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5%,因此,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相当惊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首要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处理的好,不仅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又裹足不前。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养老金的问题,受旧的社会体制的影响,农村人的养老保险与城镇人的养老保险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险也是异曲同工。因此,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首先应该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抓起。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社会才能稳定,我们的国家才能国泰民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早就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正在改变农村的实际面貌,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会得 到进一步的完善。(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实地调查与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二)调查过程 1、7月15日到8月25日,我们先后5次对延庆区延庆镇进行了调查走访,发放问卷425份,回收问卷425份。
2、电话访问镇上领导(因为领导工作忙,没能见到)
二、调查结果
(一)经济来源困难养老金形同虚设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主要还是靠自己劳动来养活,这个数据占到总人数的65%,子女赡养的占30%,两种方式只占人口总数的95%,而其他的几乎没有经济来源。调查中我们观察到,超过六旬的老年人几乎都在从事农业劳动,靠子女赡养的老年人多半都是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现在农村实行新农村建设,一部分土地用于基本建设,一部分实行流转。这样,流转分红、种田补贴、养老金、加上老年人种地的收入四项加起来不到3000。如果出现突发疾病和意外伤残,那老年人的生活就存在很大问题了。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也就700元每年。(二)家庭赡养名不符实
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或者说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依靠家庭,另外从农村老年人经济来源可以看出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养老模式。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有3—4个子女,3个以上子女的老人占调查总数的95%。从子女的数量上来看,老人的养老应该不是问题,或者说应该生活得相当不错,可是,调查的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子女间对赡养老人的义务相互推诿,都不想承担义务,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有的甚至为了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大打出手,闹的鸡犬不宁,有的甚至闹上法庭。但当我们问起老年人子女是否孝顺时,没有一个老年人说自己的子女不孝顺的,这与传统的“家丑不外扬”的观念有关。(三)生活枯燥无味
1、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村老年人丧偶后孤独,很少出门,或者不出门。要出门就是到地里干干活而已,将自己的思想埋葬在对自己亲人的思恋中。这样老年人的晚年就在这种悲痛中度过。农村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单打麻将、聊天、看电视。没有其他的文化生活,也没有谁来组织老年人
参加什么活动,或者组织老年人举行什么有意义的活动。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枯燥的主要原因,一是文化知识欠缺,二是没有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三是受到农村自然条件的限制。(四)农村医务室形同虚设
新农村建设给老年人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少好处,譬如,合作医疗这给老年人给老年人看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实惠,并在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该村的老人普遍比较长寿,65岁—75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同55--65的人数一样多。但同时如此大的高龄老人比例,必然会导致老人整体的健康水平较低,调查发现46%的老人表示自己不健康,常患小病或患有慢性病,有38.9%的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感觉身体常有不适,但由于没影响到日常生活而没去医院检查。因此,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是十分必要的。国家的合作医疗给农村老年人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医务室设备简陋、陈旧,医务人员专业水平较差,一般都是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后来参加过医疗培训,但也只是外表形象。在他们的心中,医务室就是一个药店而已,看不了病,也没有人来看病,有的只是感冒了来打打针,稍稍严重一点的都到镇上医院去了。所以医务室的医务人员也没有认真行医的态度,这样农村人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调查结论以及对策建议(一)调查结论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与农村集体的经济建设、政府的养老保障体系、年轻人养老意识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以及有些年了,但由于与农村养老密切相关的法律存在空白,也因为农村的实际条件存在一定的因素,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影响到该法律的执行。
2、政府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缺位是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笔者调查了解到我国农村基本上仍然是以土地养老为核心的家庭养老。
3、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是产生问题的现实原因随着我国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农村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4、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产生问题的客观原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5、年轻人尊老观念弱化是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 农村老年群体对养老的要求是很低,多数老人只要能够解决温饱就十分满意了,照顾老人的生活一般不会给其子女的生活带来明显的影响,只是农村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正在慢慢被人忽视和丢失,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媳妇)的道德水平较低,家中经济权力由男性转移到女性手中,姻亲关系重于宗亲关系。对策建议
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相关法
律法规,确保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靠;
2、保障老年人的土地经营权,以土地养;
3、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立相应的活动中心;
4、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成立农村老年人工作网站;
5、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孝道教育,推动敬老爱老社会风尚的形成。
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6
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在省内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的特点。根据实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奇台县位于吉木萨尔县之东,木垒县之西,北部和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31.4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89°13′至91°22′,北纬42°25′至45°29′,总面积18000平方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乌拉斯台口岸。在兰新线铁路修筑之前,奇台曾是关内通往新疆的必经之道,丝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过此地,所以,奇台也就成了关内和新疆的商品中转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故有“金奇台”之说。我县总人口 202768人,全县农业人口14.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6%,农村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数(不含在校生)70911人,占总人口数的14。4%,核实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口16061人,发放养基础性养老金354万元,发放率达100%。16-59岁农牧民符合参保年龄段人口70911人,实际参保人数达70492人,征缴养老保险费782万元,参保率为81.5%。
二、农村居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情况
1、新型农保财政补贴:年缴标准设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共10个档次,参保人可根据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按年度自主选择,多缴多得。
2、特殊人群有优惠,政策惠农暖人心 :对农村优抚对象、三老人员、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重度残疾人、五保供养人,低保对象、爱国宗教人士凡年满60周岁的,可按新农保政策规定计发养老金,并继续享受本人原来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的各项待遇。其中,对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应提高缴费补贴和基础性养老金发放标准。、年满16周岁即可入“保” 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养老金:奇台县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都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农保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基础性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得超过15年;距离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补费,累计缴费不得少于15年。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测算存在以下问题:
1、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2%的标准按20%的参保率计算,全年需资金133.65万元,按照我县财政收入情况,县财政无力全额承担。
2、我县60岁以上的(含60岁)农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规定本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财政每月补贴50元,需资金2280万元/年,占我县2010年财政收入的27%,县财政更无力承担。
3、目前我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尚未移交,机构、编制、经费等诸多方面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
1、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失地农民、农村专业大户、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重点人群率先参保,逐步向有经济条件且有参保愿望的农民扩展,不断扩大农保覆盖范围。
2、落实农保人员编制,明确管理和经办机构性质,统一农保机构名称,落实工作经费。建议
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内设“农村社会保险股”,设置行政编制2-3名;设置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事业单位“农村社会保险经办中心”,编制5-10名。
3、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方式,使新型农保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一是通过“点对面”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开办专题栏目,采取立体式的宣传;二是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方式,组织流动宣传车进行新型农保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实施“点对点”的宣传方式,聘请有宣讲能力的参保者或到期领取户作为新型农保政策义务宣讲员。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为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财政补贴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农村老龄人口养老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家庭传统养老模式局限及其功能日益削弱,使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建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问题也成为我国新农保制度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现状
(一)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筹资结构的缺陷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筹资机制、自愿与激励相结合的养老保险筹资制度,弹性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为农民提供了选择空间,因此新农保在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制度设计仍存在对地区性差异考虑不够全面、政府补贴利用不够合理等问题。三方筹资结构虽然是巨大进步,但纯粹按照政策模式划分政府补贴标准,不能反应出各地区的不同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无法完全彰显新农保的优势。
(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水平难以提升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情况下,会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在发达、欠发达地区之间形成不均衡发展,其社会保障水平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平衡。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资金需求量较大,原正常的财政收入不能够支付农村行政、社保等公共产品的支出,财政缺口突出将不同程度影响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三)农村财权和管事权划分不清,加重了地方政府负担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分税制改革明确划分了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将税收按照税种类别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进行统一管理。但在实际运行中,中央和地方、上级和基层政府之间对农村事务中的财权和管事权始终不明晰。在新农保中,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不仅要承担基础教育,还要承担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支付、保值增值等事权,有限的财权无法负担过多的事权,也就是造成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农保过程中资金不足、参保人不多的困境。
(四)农村地区缺乏自愿上缴保费意识
社会保险最基本属性是按时并强制性上交保费,在新农保制度中,对个人缴费、集体补助、中央和地方共同缴费,都是遵从自愿原则。但是,在保险运行过程中,一般高收入、高风险者倾向于购买保险,而低收入、低风险者倾向于放弃购买保险。由于个人缴费遵循自愿原则,经济困难农民因为缴纳不了个人部分而“自愿”地被农保制度排斥在外,而农村养老保险资金收缴收入也因缴纳人员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对可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也会减少。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新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政策建议
(一)重新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
我国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收入,占总百分比高达53.3%,财政支出只有21.3%,导致省级及以下省级政府有一个收支平衡差距,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依赖严重,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占比高的省份,往往是经济发展总量与财政收入较少的省份。因此,新的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要求中央政府的财政应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养老保险,同时在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将难以支付必要的保费配套补贴,以确保贫困地区对养老保险的缴费补贴,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从而影响扩大农业保险制度和推进。
(二)加大新农村养老保险宣传力度
我国大部分农民在客观能力上都可以参加新农保,但由于新农保的农民绝大多数是自愿的,他们参加新农保与否,以主要依赖于他们是否拥有主观参保意愿。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养儿防老”观念特别严重,导致农民参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因此,地方政府应拓宽新农保宣传渠道,深入群众,了解农民心声,使得各项新农保推行措施能深入民心,从而能让欠发达地区农民能主动接受并认可新农保,提高参保率。同时加强村级农业保险协调员的培训,以确保新的农业保险试点办法得以正确地传达给农民,让农民清楚地认识到,新的农业保险制度可以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三)加大财政补贴,加强政策执行力
首先,国家财政部尽快出台中央财政新农保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抓紧制定本地的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规范补贴资金预算安排、申请拨付程序和使用管理工作,防止虚报冒领,为新农保制度推行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加强新农保财政补贴政策的执行力。各级财政部门应将新农保补贴资金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项重点加以保证,并及时分配,及时到位。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 实现养老基金筹集渠道多元化
多渠道筹集资金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设置新型农民养老保险监督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对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情况和基金使用、管理、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同时通过开拓投资渠道,缓解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紧张矛盾,使农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二是以征用的土地补偿费或转让承包土地收益作为社区补助。三是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地方财政可从土地转让费、土地补偿费、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返还中按一定比例注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五)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责任
由于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主体(包括程序开发,处理和管理,基金管理)是县委,县政府,县财政将承担重要的责任。有专家指出,在财政收入较高,相对富裕的县,县财政承担一些责任,省,市,县三级财政可以按照1:1:2或1:1:3的比例分担;而在财政收入较低,相对贫困县,县财政可以适当会减少一些责任,省,市,县财政可以按照1:1:1的比例分担。财政责任在省,市,县三级之间的明确划分问题,不同地方可先尝试的试点研究、探索,然后由各地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当地方各级财政之间责任得到合理划分后,农村养老保险筹资境况将得到有效改善。
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刚刚在我国开始试点实施,试点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这些既与新农保本身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有关,也与农村居民传统思想认识密不可分,因此,改进完善新制度的同时,需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将惠民政策宣传到位,将这项利民政策根深蒂固,引导农村居民积极投保,促进新的农村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负责人.支持新农保试点国家财政出重拳.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9):11-12.
[2]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兼析个人、集体和政府的筹资能力.经济体制改革,2010(1):86-92.
[3]刘茜,刘艳美.普及新农保要破解资金难题.中国税务报,2009-8-14(3).
[4]Estelle James. New Systems for old Age Security theory, Practice and Empirical Evidence, EDI Conference on Pension Reform, 1996: 144-157.
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8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状况的调查总结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平江一中高一年级373班凌婧。
历经三天的《“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终于结束了,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在人生的成长中获得了平时在课堂中不能获得的知识、能力,不仅有思想上的收获,也有能力上的收获,更有综合素质上的收获。下面,就本次调查活动,我代表平江一中向长郡中学的领导、老师、同学们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调查总结
在此次调查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信息,我们第五组在指定任务外还另外走访了两个村,完成了预期的调查报告表。我们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施状况。被调查者的年龄基本在45岁以上,而农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因为维持生计外出务工了。对于农村养老保险这个国家政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通过村委会宣传、村民的相互信息传递、以及媒体等途径,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绝大多参加了新农保,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将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寄托在新农保上。对于这种养老方式,他们觉得非常放心,充分信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过,虽然现在农村生活状况有所提高,但消费水平也在日益增长,他们支付日常开支后剩余的钱已屈指可数。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平江县三市镇所有农村人口,他们的养老保险金一般都是每年交一百元。
农民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认为有国家政策作保障,对自己日后的养老非常放心。但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现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飞速上涨,尽管由前几年的每月55元的养老金提高到去年的65元的补贴,但也只能略微解决一点点养老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物价生活水平下的贫困状况。农民认为政府不差钱,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
调查中也发现,还有极少数的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原因是他们对政策根本不了解或不甚了解,这说明基层政府对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但经过我们一番宣传过后,他们还是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新农保。
几经辗转调查过后,我们发现新农保在农村已经基本普遍,人们对这种养老方式非常满意,对国家政策十分感激,但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大大解决养老问题。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非常看好这种新农保的前景,同时也希望农民的养老问题能尽早得到解决!
二、感 想
这几天的体验,真可谓是痛并快乐着。虽然很累,很辛苦,喂饱了很多蚊子,但却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体会了农民伯伯的艰辛。这几天天气确实很热,但更热的是乡村人民那颗淳朴热情的心。我们耽误了他们休息的时间,他们却毫不介意,反而笑意盈盈的给我们搬来椅子,泡好茶水,还有的农民伯伯更是端来洗好的水果请我们品尝。这不禁让我们感到一丝惭愧,因为我们平时的冷漠,因为我们平时对农村的歧视,因为我们的不懂事。除调查的成果外,其实更大的收获是心灵上的收获,这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但乡村人民却教给了我们。
我们的户外体验就这样就结束了。虽然很苦,但我还是觉得很幸福,我觉得我们当代青少年正是缺少了这样的锻炼机会,我很感谢学校能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我认为今后不仅要注重学习,更要学会与人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信任你,对你说出真话。这也是我们日后步入社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总之,这次活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这几天,我们有辛酸,有感动,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幸福。我们把握不住明天,也改变不了昨天,但是今天,我们要狠狠的抓紧!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们可以肯定,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同学们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从而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高中生有能力承担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高中同学的共同心声和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将为进一步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花絮
我们付出,我们收获
绿油油的田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满眼的绿色充盈着我们的视线,清新之感涌上心头。这些都是农民伯伯们辛苦劳动的结晶,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成果,这片饱含汗水的土地却被无私的奉献给我们这群从没下过田,没干过农活的孩子来尝试除草,不怕我们毁坏他们的禾苗,农民伯伯的这种朴实无私着实令我们感动。
不够熟练的我们,手拉着手,互相搀扶,一深一浅地在泥泞中前进着拔草,每次失误都会心生愧疚,自责不已。上岸后的我们,看着被我们劳作后的田地,和旁边农民伯伯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终于体会到农民种田是多么的不容易了。汗流浃背的我们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我们虽然做的不够完美,但是我们尽力了。
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我们这群莘莘学子付出了我们的汗水,收获了我们的果实。喜悦,汗水,哀怨,劳累,杂陈在一起,酿造了我们一生的美好。
发现美
其实仔细回想,最难忘的,最值得纪念的,往往是那些细节。
我们冒着蒙蒙的细雨,来到种田大户徐大伯的家。他们听说我们此行的目的之后,始终微笑着。我们很高兴,马上就收拾纸笔开始记录。
徐大伯很耐心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而且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对我们的调查有用的信息。此时的我们已经调查了一天,又累又渴,眼冒金星。但我们还是尽量地保持着活力,努力的完成工作。或许是徐大伯看出了我们的疲惫,从房里拿出了许多梨子,洗完之后亲手送到我们手里,霎时感动在我们心底蔓延
很多人总抱怨这个世界的人性都已泯灭了,到处充满“阴暗”。但其实不然,阴暗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曙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礼让上车
下乡实践调查活动结束了,但其中有许多小小的瞬间,令人感动。
长郡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来的第一天,一中的师生夹道欢迎,热情的帮助他们拿行李,还帮他们打扫了寝室,带他们参观我们的校园。这充分体现了一中学生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这两天乘坐汽车往返于学校与三市镇之间的,平江一中的学生先让远道而来的长郡学生先上车,这是一种礼让,尽管都是学生,尽管通过了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都有些劳累,但平江一中的学生始终站在车下,让所有长郡中学的同学先上车,这种礼让,是好样的,尽管我们都知道那车子里很拥挤,因为一个19座的车,要坐上近40个人,显然后上的没有座位,但一中的学生还是做到了。
对此,我感触良多。我们是一中的学子,应该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能体现一中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会继续努力,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名优秀的一中人!
四、感谢
时间过得真快,长郡中学与平江一中2011年《“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就要结束了,几天的时间下来,我们心中充满感激。一是感谢长郡中学和平江一中的领导、老师能给我们这个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溶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实践、学习、锻炼和成长,让我们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提升了我们的人生感悟。二是感谢长郡中学的同学们,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名校的风采。三是感谢我们的团队成员,在这几天的合作中,能团结一致,团结互助,并团结合作,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调查任务。最后,我更要感谢给我们带队的张从军老师,在这几天中,他始终与我们坚守在一起。张老师是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师,可他却从不因为自己年龄大就不跟随队伍,也不因为年龄大就不与我们合作,倒是在活动过程中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来获得农民伯伯的信任从而获得宝贵的调查资料。
感谢一切帮助过我们的农民朋友,是他们的热心与淳朴的感情,才让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最后,祝长郡中学的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长郡中学的同学学习进步,愉快生活。
谢谢大家!
文 章来源 莲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9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家乡的青年劳动力都纷纷涌入城市打工,家乡里老年空巢家庭的比例不断上升。以前,人们都是养儿防老,但如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却成为了家乡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这次寒假回到家乡,却发现好多人都在讨论着新养老保险,甚至是在每天的班车里,人们也在讨论着新养老保险的缴费、受益等问题,原来,横林镇终于在2011年10月31日发布了横林镇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我才真切的感受到家乡真的变了,也针对横林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一番社会调查。
二、横林镇新农保的基本情况及成果
横林镇位于天门市南部,地处江汉平原,受辖于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天门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横林镇总人口数73082,65岁及以上总人数4256,而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更是在不断的提高。近几年来,家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城里拼搏打工,让父母留守家中,有些年轻人甚至是几年不回家,家乡大部分家庭都沦为老年空巢家庭,而跟随着这种现象出现的更严重的问题是留守家中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以前人们是养儿防老,而如今儿女们大多在城市打拼,虽然在新农保实行前也有之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参保缴费等方面完全自费等的缘故,实际的参保情况并不乐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多种因素使得横林镇的养老问题矛盾突出,很多老人也总是愁苦自己晚年的生活。而这次,横林镇新农保的实施无疑是为老年人带来了幸福。
横林镇的新农保也是从横林镇的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按照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的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和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和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普遍参保;对参保城乡居民实行属地管理;城乡居民参保人可根据就是状况转移其社会保险关系的原则实施的。
首先,横林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根据国家的政策以及地方政策及时发布横林镇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下达到各村,为新农保的落实做好准备。
其次,积极在个村开展政策宣传工作,让农民知晓新农保与旧农保的区别和和好处,也积极为农民们解惑,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再次,镇政府也有计划的开展新农保工作。如进行调查摸底:以村(居)为单位,依据户口底册进行调查摸底和初审,普查16周岁以下人员,在校学生、重度残疾人员情况和已经参加其它社会养老保险人员情况,核实应参保人员,重点锁定60周岁以上人员名单。还有就是参保缴费,则是根据参保人员申请,受理参保登记,对符合参保条件、出生年月信息无疑议的,指导填写“参保登记表”
及缴保费;对出生年月信息有异议的,通过镇派出所核实相关信息后办理参保登记,收缴保费,对2011年7月1日前已满60周岁的人员,填写《待遇审批表》,保证新农保的贯彻实施,让更多的人享受福利。
横林镇的这次新农保实施工作,总体上按照计划完成,各村的参保情况也十分乐观,有的村的参保数甚至达到了百分百。很多老年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碰面后谈论的也是新农保的一些问题,大家都真切的感叹“党的政策好啊,咱农民也能领到社会养老金了啊”。
三、感想与思考
这次的调查结果在让我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的同时,更是让我体会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国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及,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问题。横林镇之所以能实施新农保,那是因为国家早已发现农村里养老问题的严峻性而提出的具体政策,国家更是将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中国“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建设的重要任务。正是因为国家对新农保的重视和支持,才使得新农保能更好的在各省市村镇贯彻落实。
其次,市镇政府认真负责,对新农保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都较高。横林镇政府在新农保的工作上不仅成立横林镇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横林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人员,而且召开全体村干部大会,宣讲操作流程,培训村协办人员。在宣传方面也是运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乡居民参保政策,做到家喻户晓,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正是因为市镇政府的认真负责和大力支持,横林镇才能真正的享受到新农保的优点,更好的享受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
在这次的调查过程中,虽然大部分都是对新农保的肯定,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新农保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可能出现对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的“逆向”调节问题。尽管新农保在制度设计上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但也有可能出现对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的逆向调节问题。因为新农保设计的缴费标准是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农民本身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进行选择,同时允许地方增设缴费标准,可以向上增设,也可以向下增设,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但是,只有富裕的农村居民才可能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这样就会出现农村部分富裕的居民缴费越多,地方政府补贴也越多,最后得到的养老金也越多,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横林镇这次就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一次就将自己应缴的费用缴完,富裕的居民和困难的居民的对比比较明显。
另一方面,真正做到全面铺开还是有一定难度,村与村之间的差别很大。首先,这与新农保的支付标准低有一定关系,按照现行的物价水平,55元很难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如果按照一人一年交100元,国家补贴30元,交足十五年以后,个人账户积累额1950元,按照现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
储存额除以139,每个月领取14块钱,即使按照最高档次每年交500元,十五年后每月也只能领取57元,加上国家基础养老金55元,最多每月也只能领取112元,实际的养老保障功能难以真正发挥。这对于参保意识不强的农民来说,其积极性更低。其次,新农保的设计偏重于农村留守人员,忽视了失地农民和农民工两大群体,使得制度的有效覆盖面进一步降低。有一次在班车上,横林镇两个村的村办人员聊到本村的参保和缴费情况时,一个是全村基本缴完,而另一个村的参保情况却不是很乐观。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必须予以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好,如可以合理界定地方政府间的筹资责任,解决资金难题,同时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这样有利于防止出现农村收入差距的逆向调节问题。
结语
总之,这次对横林镇新农保的社会调查在让我们感受党的好政策的同时,也让我们享受着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正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能够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我的家乡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人民的生活才会一年又一年的改善和攀升。当然,新农保在实践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除了上述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外,新农保在实施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并提出更好的解决对策,不断的创新,进而不断完善新农保制度,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吴英俊,杨丽萍.中国“十二五”期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思考与展
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10
题目:
社 会 调 查
对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和特征的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行 政 管 理 层 次: 专 科 学 校: 工作单位: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6年5月
目 录
一、乡镇设置现状.....................................................2
二、现行乡镇管理体制的特征...........................................2(一)综合性.......................................................2(二)实践性.......................................................2(三)群众性.......................................................3
三、乡镇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3
(一)职能转换不到位。...........................................3
(二)站所设置不合理.............................................3
(三)人权事权脱节...............................................4
(四)政事、政企不分.............................................4
(五)乡镇债务多.................................................4
四、乡镇行政管理出现的问题的原因.....................................5(一)乡镇政府职能泛化,工作常错位.................................5(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权力与责任不对称...................5(三)乡镇干部政绩考评机制不科学,考核不符合实际...................6(四)乡镇财政来源有限,乡镇财政举步维艰...........................6
五、乡镇行政管理出现问题的思路对策...................................7(一)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7(二)理顺条块分割的乡镇行政关系...................................7(三)建立科学的乡镇政绩考核体系...................................8(四)完善乡镇公共财政体制.........................................8
六、参考文献„„„„„„„„„„„„„„„„„„„„„„„„„„„„„„„„10 对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和特征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对乡镇行政管理现状、特征原因剖析、思路对策等方面进行浅述,以期为乡镇行政管理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启发。
调查时间:2016年4月25日
调查对象:书院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工作人员、辖区居民。调查方式:与被调查者直接接触了解情况,通过查阅相关材料等。调查内容:乡镇行政管理现状、特征。
乡镇是我国政府管理“五级结构”的最末端机构,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职责。有道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足见乡镇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乡镇是我国行政体系的最基层一级,是人民政权的基石、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工作着力点也在乡镇。
乡镇管理是以乡镇政府为核心的乡镇组织依法管理乡镇范围内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管理主体的多元性、执行决策的直接操作性、组织运作的综合性、管理环境的中间性和管理对象的涉“农”性。
一、乡镇设置现状
统一设党委、政府、人大、人武部、纪检委(监察室)和团委、妇联。一般乡镇内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企业办、计生办等等,同时乡镇设置司法所、派出所、水管所、计生服务所、劳保所、国土所、财政所,和文化站、林业站、农业站等,这些就是传统的七所八站。站所一般3—5人。
二、现行乡镇管理体制的特征
(一)综合性
乡镇管理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对象和内容却十分庞杂。第二,从管理方法的运用上看,乡镇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项工作加以综合,采取综合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才能把各项工作推动起来,从而收到明显的效果。第三,从管理职能上看,由于乡镇工作的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综合协调和合作是非常必要。
(二)实践性
乡镇处于我国政权系统的最基础一级,乡镇管理处于广大农村第一线。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职责,具体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使之具体化,把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乡镇管理必须具体、实际。(三)群众性
乡镇作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域单位,实质是乡镇管理机关代表人民群众管理乡镇各项事务。要以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愿望和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益是一致的,管理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三、乡镇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转换不到位。
一是管理职能越位。管了许多本应由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管的事。二是服务功能错位。上级将名目繁多的指标分解下达给乡镇,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有些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与乡镇主要负责人政绩“挂钩”。三是社会职能缺位。尤其是免征农业税后,由于财力制约,大部分乡镇只能维持工作运转,无力承担公共设施建设,影响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整体水平。
(二)站所设置不合理
站所的设置大而全,而且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乡镇不论人口多少,规模大小,站所设置千篇一律,这种状况增加了财政开支,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站所上划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管,又受乡镇属地管理,乡镇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机配合与协作,形不成人才、资金、设施、技术的优势互补。
(三)人权事权脱节
突出表现为责权分离,管用脱节。设在乡镇的站所、中心,有的职称评定在县以上部门,考核却在乡镇。不少站所驻在乡镇,人财物却垂直管理,形成“能看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由于乡镇和站所主管部门权责重叠交叉,乡镇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县直部门权大责小或有权无责。
(四)政事、政企不分
财权、物权为在县区业务部门,事权留在乡镇,存在着“见到人的管不到人,管到人的见不到人”和“有责任的没法管,有权管的没责任”的现象,造成乡镇职能虚化,责任增大,自主权缩小。一些站所上划后,大都承担着本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行政职权,难以发挥应有的行政效能。
(五)乡镇债务多
负担较沉重。乡镇财政实际上是转移支付财政,自身没有财政能力,收钱无门,挣钱无路,要钱无缘,要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实在苦恼。由于债务较多,负担较沉重,偿还难度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乡镇的正常管理工作。同时,乡镇偿还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县区财政加大转移支付额度。并且为了发展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旧债尚未还清,又累欠新债,有的乡镇不得已向社会集资,向农村信用合作社借贷。花钱去路多,收钱来路少,乡镇领导穷于应对,甚至无可奈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服务活动和事业发展。
四、乡镇行政管理出现的问题的原因
(一)乡镇政府职能泛化,工作常错位
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拥有7项职权,但在实际运作中,乡镇政府这7项职能被泛化,辖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建设无所不包,而且最重份量的工作还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于是安全生产、普高教育、无偿献血、征集兵员、计划生育、社会稳定、民政优抚、社保扩面、文明创建等各项中心工作无一不被交办到乡镇政府去办理、去完成,乡镇政府俨然成了一个全能型的政府。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权力与责任不对称
目前,乡镇的机构设置主要分三大类:一是乡镇政府的直属部门,有内设机构党政办、农业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规划建设办、计划生育办、维稳综治办共七大办,有武装、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有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两个直属事业中心,上述机构和人员的人、财、物权归乡镇政府直接管辖。二是双重管理的半垂直站所,主要有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这类站所党团关系在乡镇,考核和人事任免征求乡镇意见,但经济权、人事决定权、业务领导权由县级职能部门管辖。三是完全垂直的站所,主要有工商所、卫生院、林业站、财政所、交管站、兽医站、粮管所、供电所、邮政支局、电信支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国土资源所、广播电视站等,占了乡镇机构的大部分,这类站所人、财、物三权均由其上级主管部 门直接控制。以上三类机构在乡镇同时并存的关系统称为条块分割关系。由于这种条块分割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屡次乡镇机构改革中的“垂直运动”,使到有执法权、处罚权的职能站所向上垂直,分割肢解了乡镇权力结构,弱化了乡镇政府的治理功能,乡镇政府对他们是看得见,管不着,指不动。但与垂直站所工作直接相关的责任却没有被垂直,而是留给乡镇政府,导致了乡镇政府变得责任大、权力小、能力差。
(三)乡镇干部政绩考评机制不科学,考核不符合实际
一是考核评比检查项目多如牛毛。内容涵盖党务、政务、村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等等。二是考核指标不切实际。如农村合作医疗、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上级有关政策文件要求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迫命令等,但在实际考核时却又以人口覆盖率、林改面积覆盖率等硬性指标作唯一考核标准。三是“一票否决”制过滥。现时对乡镇政府实行一票否决的有计划生育、维稳信访、安全生产、财政税收等多项,“一票否决”制过多过滥,使乡镇领导干部思想负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为避免“一票否决”而造假、而请客送礼、而粗暴执法等违法行政现象时有发生。
(四)乡镇财政来源有限,乡镇财政举步维艰
一是由于山区乡镇区位劣势,工业经济基础薄弱,财政税收税源有限,且增长缓慢。二是分税制抽取了乡镇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税收的大部分,使乡镇本级财政来源和积累更为有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没有足额到位,不能满足山区乡镇的正常运转需要。基于以上三 点,大多数乡镇的财政都是入不敷出,根本不能算是一级独立财政,根本担负不起保运转促发展的重任,乡镇财政运行举步维艰,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公共服务根本无钱落实。
五、乡镇行政管理出现问题的思路对策
针对乡镇行政管理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也应相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着手解决:
(一)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
对乡镇政府的改革,目前学者有多种声音,一种是主张撤消乡镇政府,实行乡镇自治;另一种是主张改乡镇政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还有一种是主张强化乡镇政府职能,优化服务。笔者认为,在目前《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乡镇政府的设置还未修改的前提下,宜采用强化乡镇政府职能的观点,对乡镇政府在体制内进行改革,科学界定职能。
(二)理顺条块分割的乡镇行政关系
要采取县乡改革联动的方式,理顺县与乡镇、乡镇与站所、乡镇与县级职能部门的关系。要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明确界定县、镇两级政府的事权,把一些专业性强、非强制性手段不能治理的行政事务,如交通、安全、环保、工商、税收等,交由县级政府统管,以县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其派驻站所管理为主,并相应减少乡镇政府所负的责任。而对一些非由乡镇政府管理不可的社会公共事务,如计划生育、民政 7 优抚、农业水利、林政管理等,则实行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强化乡镇政府行政责任,相关职能站所划归乡镇政府直接管辖,同时赋予乡镇政府相应行政权力,保证乡镇政府在这些领域有相应的权威进行管理。
(三)建立科学的乡镇政绩考核体系
县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政府的要求,转变“压力型”考核机制为科学型考核机制,建立能够综合体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在干部政绩评价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要看数字无法反映的东西;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在考核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特别是要树立群众观点,引进社会评价机制,提高群众在政绩考核中的参与程度。对一些必须考核的项目,制订考核指标要科学可行,切合实际,要慎用少用“一票否决”制,为乡镇政府减负,以减少乡镇政府违法行政冲动。
(四)完善乡镇公共财政体制
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引入公共财政模式,保障乡镇基层基本预算开支,将乡镇从追求经济利益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在兼顾县乡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潜力及财政承受能力,合理划分乡镇收支范围,按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确定收支基数,保证乡镇政府行使基本职能的财力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按《预算法》 的要求,逐步恢复乡镇级国库。上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集中部分财力,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困难乡镇进行转移支付,确保困难乡镇政府能依法行政的基本财力需要,解决乡镇政府无钱办事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肖唐镖、李昌金等:中国乡村报告,学林出版社,2005年12月
2、朱宇:中国乡城治理结构回顾与前瞻,黒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农村乡镇养老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对乡镇农村贫困状况的调查报告10-13
对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08-21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08-22
农村养老的现状及问题论文07-31
社会实践报告(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08-31
关于山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研报告05-08
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报告08-23
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08-21
农村乡镇农业技术06-30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