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24-08-22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通用8篇)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k j.oM文

章 来

xxxx年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社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个党支部,党员名。社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兴办了集体、个私企业,使社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万元。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的合力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为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乡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乡、社区、企业三方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个工作组和督查组。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领导小组每周五定期到社区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社区党总支利用广播,由总支书记和其他干部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发展

为拉动社区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社区依托企业,利用地处中心城镇边,有丰富的水泥配料资源等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下设“农业产业发展部”、“社区工业发展部”、“矿产资源开发部”、“劳务输出服务部”。“农业产业发展部”负责外联商家、内联农户,组织农户为商家生产订单蔬菜、生猪等农产品,并搞好技术服务,培育主导产业之外的新兴支柱产业。“社区工业发展部”负责租赁企业生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产线进行半成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部”负责向企业直接供给原料,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劳务输出服务部”负责对到企业打工的人员进行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相应的管理。今年龙头企业预计实现产值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

(四)科学制定规划,全面组织实施

1、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依托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发展配套工业,签订了《劳务承包和租赁意向协议书》,进行了生产加工,招聘了名剩余劳动力,聘请了专家对新聘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截止现在,劳务经济已达万元,增加集体收入万元。矿产资源部每月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元。

2、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总支+协会”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组建了蔬菜、养殖等协会,积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产值万元,使农户人均比去年增收230元。

3、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加大旧村改造力度,稳步推进新区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了三个居民小组新区规划,制定了新区建设方案,优先安排住房紧张急需建房和有住房但愿到新区建设而且愿意拆旧建新的群众建房,现已办好了新区建设土地使用的有关手续。

4、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组建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起了宣传、科技、法制、文艺四支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了活动;成立了社区警务室、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三务”公开,召开“三务”质询听证会,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达95%以上。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半年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的部分建设工程难以按期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四是社区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

1、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社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3、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4、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k j.oM文 章 来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2

2005年十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 党中央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 从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并且自2004年一月以来, 中共中央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直指“三农”问题。尤其是面对历史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消极影响, 2009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政策形势下, 再谈我国新农村建设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显得尤为重要。与城市相比, 广大农村存在严重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如教育卫生、交通通讯、水利工程等。因而, 财政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不可或缺。在财政资金引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对推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化解城乡二元结构将发挥建设性作用。

2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财政与农村经济发展缺乏良性互动

2.1 农村公共品短缺与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

地方财政尤其是乡镇基层财政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 基本上是“吃饭财政”, 甚至很多地方连基本的行政、教育经费都难以维持。挤占农村公共品投入严重, 导致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医疗卫生设施缺乏及医护人员流失, 看病难、看病贵, 导致“因病致贫”的人口增加;农村教育、文化、科技事业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人地关系矛盾恶化, 失地严重, 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2 多重财政层级造成的支农资金漏损

财政支农资金往往是通过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转移, 乡镇财政又处于五级财政底层, 资金截用、流失问题严重;加之我国行政体制设置上的“条块管理”, 财政部门和农口各部门之间以及各个部门内部机构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 致使资金使用分散、重点不突出, 且投入交叉重复、浪费严重, 财政资金分配不公现象突出。因此转移支付与现行的财政体制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制度性矛盾。

2.3 地方财政困难与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矛盾

地方政府债务己经成为影响基层政权稳定的一个风险所在, 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以后, 乡镇政府收入大幅度减少, 现有的政府转移支付机制还不能立即有效地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困难, 造成基层政权运转困难, 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普遍, 影响了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制约了其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2.4 农民收入缺乏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反作用于乡镇财政

虽然政府对部分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免除农业税及对农民实行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 以保障农民增加收入, 但剔除农药、化肥、灌溉等农业生产资料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涨因素后, 农民实际得到的收入增长并不明显。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 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过剩, 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 留守一些老人和儿童, 但流向农村的人才有限, 农村经济发展缺少人才推动和支撑, 制约了乡镇经济发展, 减少了乡镇财政收入。

2.5 乡镇财政的恶化导致辖区内资源流失严重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乡镇一级政府只是责任主体, 而真正的执行主体是“农民”, 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关键。但从我国目前来看, 大多数乡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乡镇财政拮据导致公共品投资缺失, 投资环境恶化, 辖区内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纷纷选择投资环境更好的地区, 创业投资, 进一步减少了该辖区内的税源, 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 降低乡镇财政收入。

3 乡镇基层财政职能分析及政策建议

3.1 乡镇财政职能分析

乡镇财政虽居于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最低层, 但自建立以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确保了乡镇基层政权组织机构正常运转, 包括行政管理公检法支出等。第二, 确保公共物品的正常供应, 对地方公共物品如公共安全、民事纠纷处理, 乡村道路建设, 防洪灌溉排水等乡镇自供给;对于准地方公共物品如基础教育、卫生防疫、跨乡镇的公路建设等则需由其与上级政府或同级辖区合作供给;对于俱乐部物品如医药、文化及其他一此社区福利项目这是乡镇有偿供给。第三是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支持乡镇企业, 用乡镇企业的积累为农业生产投入组织资金。

3.2 乡镇财政对新农村建议的相关建议

3.2.1 改革财政对农村社会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的财政投资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改革农村公共物品的现状, 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建设。如上所分析, 农村公共物品主要有三种, 地方公共产品、准地方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农村现行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只能勉强满足地方公共产品如:农田水利建设、区辖内的乡村道路的建设, 对于后两项公共产品基本无力承担。下阶段应继续按照“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耀农村”这一主导思想进行建设。以乡村整治为切入点, 进一步强化支持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事业、农村组织建设和农民素质建设等方面重点改善农村整体面貌、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加强农村交通、集镇、通信设施、水利、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商业网络建设, 大力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3.2.2 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机制, 减少财政层级

分税制以来, 乡镇财政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结构运行, 这在保持乡镇财政独立性、发挥基层积极性与自主性起到了相当作用。但随着乡镇一级财源的锐减, 乡镇财政的职能越来越弱, 从前的收费收税为主变成现在的计划生育为主。鉴于此种状况, 可考虑通过对财政体制的“扁平化”逐步虚化乡镇财政, 将乡镇预算内容归入县级财政管理, 采取“乡财、乡用、县监管”的模式。

3.2.3 加快促进财政所职能转换, 财政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的转变

由于乡镇财政所经费紧张, 建议省市根据乡镇财政管理职能, 划块统一管理, 对发达地区和贫困县财政实行区别对待, 增加贫困县乡镇财政专项经费, 并以省、市、县三级预算安排形式列入年度计划。希望上级财政部门在经费上、政策上加大对县乡镇财政所的支持力度, 完善财政管理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 使基层财政今后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3.2.4 努力寻求农民的创收机制, 加大乡镇财源建设

从长远来看, 解决乡镇财政的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乡镇经济自身的发展。转移支付只是起到“输血”作用。真正的“造血”功能要靠乡镇经济的发展, 靠有效地增加乡镇的财源。目前我国乡镇大多都还是以农业为主, 因此要扩大财源在短时期内还应从发展农业经济上着手, 应当依靠利技进步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做优特色农业, 积极发展以现代技术、现代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结合推进城镇化进程, 拓展二、三产业的增收空间, 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减少农民富农民”。

3.2.5 加强财务监管, 推进新农村建设账务透明度, 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当前, 乡镇财政工作重点推行“村账镇管”, 即在保证村组织对各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 由村组织委托乡镇财政代理村级会记记账并实施财务、资金监管。对村级所有收入和各方面下拨的涉农资金支出实行乡镇直达或报账制。加强财务公开监督, 定期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固定资产、债权债务情况, 接受广大群众监督。通过“村账镇管”, 有助于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有助于增强农民参政热情, 有助于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发挥其“主体”创造性作用。

摘要:就我国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形势下, 探讨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乡镇基层财政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并就二者的良性互动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乡镇财政,新农村建设,公共品

参考文献

[1]赵鸣骥.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农业财政下作新局面[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6, (2) .

[2]马晓河.农村发展将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J].小城镇建设, 2005, (11) .

[3]李隽.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索分析及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部学院学报, 2006, (2) .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乡镇档案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顺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是符合国情、利国强农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档案部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自觉地将档案工作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于2007年12月11日以档发〔2007〕10号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引导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一、乡镇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

1.原有管理体制与现行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档案法》赋予乡镇人民政府全方位的档案工作职责,而原有管理体制却不太健全。一是管理机构不落实,档案室并非是一个工作机构,没有列入政府机构序列,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实质只是一个档案库房;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各镇档案人员兼职过多,面对工作任务大量增加、上级业务部门对工作的要求和群众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高,事实上光靠一名兼职人员来完成各项工作已不太现实。

2.现行机构编制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政府机构改革以后,镇兼职档案人员仍为1名,而乡镇机关档案工作任务日趋繁重,镇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档案的案卷数量和门类增加,室藏内容丰富,已成为集中管理多种门类和多种载体档案的综合档案室。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是目前镇一级机关仍都不设专职档案人员,人员队伍也很不稳定。每年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镇档案人员变动工作。

3.传统档案工作要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范围越来越宽,镇档案人员除了整理好本单位每个年度的档案和对所属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外,还要做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工作内容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如农村宅基地置换、村容村貌整治、农业合作社、农业园区、民营企业档案等。这些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档案,镇档案人员还需要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

(三)各地对乡镇档案工作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或正在进行着尝试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产生的众多变化,各地档案部门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形势对乡镇档案工作已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于是各地对乡镇档案工作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或正在进行着尝试,据笔者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湖南省双峰模式。湖南省双峰县在乡镇设立档案馆,乡镇档案馆是经乡党委、乡政府批准由县编委认可设立,具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的机构,与其他站所同级,享受同等待遇,并将档案管理人员列入公务员序列编制,做到专职专责。一般明确乡镇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兼任馆长,配有一名素质较好的专职档案人员为副馆长,均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工作经费列入乡级财政预算。①

二是山东省胶州模式。山东省胶州市营海镇建立镇“档案信息中心”,该中心为正股级事业单位,编制4人,作为鎮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集档案收集与整理、档案信息查阅、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镇政务信息公开、镇情村情教育、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②

三是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模式。2007年1月2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同意大朗镇建立档案馆。文中指出:市政府同意大朗镇建立档案馆,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即在挂东莞市大朗镇档案馆牌子的同时,挂东莞市档案馆大朗分馆的牌子,业务上接受市档案局指导。③

四是村档乡管(村档乡管村用)模式。湖南省怀化市从村级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村档乡管村用的模式。2006年,怀化市档案局将开展“村档乡管村用”工作列入了各县(市、区)档案局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各地选择一至两个乡(镇)进行试点。④

二、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理念——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专门事业

1.强化乡镇档案工作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乡镇是形成档案的基础,农业农村人员在档案利用者队伍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随着民主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对民生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如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基础不扎实将会留下巨大的遗憾。

2.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专门事业来规划和发展。我国乡镇档案工作经过近60年的努力,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已经突破了管理本机关档案的范畴。根据《档案法》、《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政府档案工作的职责归纳起来有五大任务,即管理好本机关档案;监督指导本乡镇所属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公共服务等。为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在思想认识上提倡和逐步普及一种观念,即改变传统的乡镇档案“工作”观念,树立乡镇档案“事业”的意识。要推进这样一项专门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档案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给予机构、人员和经费上的保证。做到确保四个到位,即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形成管理有序、工作有效的档案工作网络,把乡镇档案工作建设成为一项专门事业。

(二)创新体制——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

1.探索并施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的意义。“乡镇档案工作的模式” 既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乡镇档案工作的体制问题,又包括乡镇机关与所属单位之间的监督、指导和互动等乡镇档案工作的运作机制问题,还包括整个乡镇档案信息和实体的流向等实体管理问题。

建立科学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种好的模式可以产生长效机制,起到决定性、改革性作用。原来传统的乡镇机关档案工作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明显地体现出阶段性。现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原有的模式在体制、机制和档案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了不相适应之处,我们只有通过对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的积极变革才能实现新的适应。

2.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档案工作管理模式。根据各地探索的经验,我们需从中总结出一种相对科学可行的组织形式在我区进行试点,并在取得成功后加以推广,使乡镇档案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得以真正落实。2008年,我区档案局研究完成了由上海市档案局立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研究》的科研项目,并已在庄行镇建立了档案工作的实体机构——“庄行镇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由办公室主任兼任主任,原镇机关档案人员为专职副主任、另配一名档案协管员,形成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全镇档案事业,党政办是档案工作的负责机构,镇档案信息服务中心是乡镇档案工作的事业服务机构的管理模式。镇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全镇从事档案工作的实体机构,负责对乡镇机关及辖区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规划、监督、指导,并对档案实体进行管理、提供利用服务。从而确保《档案法》规定的乡镇政府在档案工作中对档案实体的保管利用和对基层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两大职能全面履行。

(三)经费保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事业发展资金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在区、县档案事业经费年度预算中,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镇档案事业的经费列入预算,用于乡镇机关和基层单位合格档案室建设,解决必须的档案装具,为基层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同时按照《档案法》要求,对在发展乡镇农村档案事业中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推动乡镇档案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城市反哺农村”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提供了可能。党和国家把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财力不断向农村倾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发展乡镇农村档案事业中争取主动,加大投入,以确保乡镇农村档案事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相协调、相配套。

(四)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修改和业务规范的制订加以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问题要得以根本解决,还需要从法律、法规上加以保障。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本次国家对现行《档案法》进行修改的机会对此有所突破。

1.在《档案法》修改中,首先应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职责。现行《档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却将其限定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即使不重视档案工作也无法追究其任何法律责任,因此,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其次,应明确提出乡镇设置档案机构和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从档案工作机构来看,在乡镇建立档案工作的实体机构是很有必要的。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近60年的历史,乡镇档案工作几经反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编制等问题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需要对档案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修改,用法律的手段来保证乡镇档案机构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配备,

2.制定业务规范。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单位的调研,结合各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以往年度的归档情况,以新建立的镇属事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研究制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各类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如XX镇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XX鎮各个事业服务中心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XX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XX居民委员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为乡镇档案工作提供一套标准的业务规范。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思路(即:以宣传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为突破口,以“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县新农村建设“113”工程(即: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综合性示范村,每个村抓好一个高标准示范点,全县共抓好300个自然村示范点)要求。在我乡着力实施好

“2542”工程(即创建2个精品园,新增5个示范点,改造4个空心村,做强2大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机制,按照把示范点做成精品,精品变成旅游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努力实现乡党委、政府提出的“116”工作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新村镇。(1)规划先行,对各村逐步做好村镇建设规划,5个村中重点抓好黄金村、黄沙村、长潭村3个村的村镇规划,并在公路沿线树起规划图。(2)建设好办公场所,已做好村部的中洞村、长潭村、黄沙村3个村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搬迁,黄金村和石皮村在今年12月20日以前新做村部并完成搬迁,努力改善各村办公环境。(3)规划好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重点对黄沙村和长潭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结合空心村改造,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为黄金村麻坑村落空心村的改造,黄金村大坪组空心村改造并规划到村部周围建设,黄沙村村部左边规划一排10栋小康楼示范点,长潭村移民新村建设示范点。(4)“三清三改”工作,黄金村和黄沙村这两个重点示范村“三改”全面启动,继续完善好麻坑村落、仓下组2个示范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全乡还要新增5个示范点,(即:黄金村大坪组示范点,黄沙村早子坑示范点,石皮村旱坑示范点,长潭村东坑示范点,中洞村李坑示范点),对新增示范点要求至少完成“一改”,2个重点村的示范点要完成“二改”。全乡要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通组水泥路4公里,改造平整路面12.5公里,改水500户,改厕300户,具体任务另见各村分配表。每个村的村部所在地300米以内,入户道路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宽至少1.5米,入户分叉道宽至少1.2米。(5)2个精品园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仓下组已经完成了“三清三改”,结合产业发展,要把示范点建设成为旅游精品点,按照“八个一”标准努力抓好各农户设施配置。麻坑村落继续完善好刘屋通户水泥路建设,在3月底以前完成“改路”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各农户的墙面粉刷工作和“改水”工作。(6)绿化工作,对村部周围和示范点进行植树种花进行绿化美化,特别是两个精品园的建设。对乡政府周边进行绿化,街道人行路铺设彩砖并安装路灯美化圩镇。

(二)发展新产业。(1)各村因地制宜,重点做好各自然村的产业规划,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每个自然村年内要培植一项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黄金村着重围绕鳜鱼养殖业、沿湖旅游业、竹业等;黄沙村着重围绕油茶种植业、旅游业和生猪养殖;石皮村围绕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长潭村围绕脐橙种植、鳜鱼养殖业和麻羊圈养;中洞村围绕特色药材种植和李坑组树木园旅游业。(2)全乡今年要达到人均1亩果,年新增生猪养殖1500头,新发展鳜鱼500箱,对沿湖农户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20户,并对完成“八个一”标准要求的农户,乡里将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提高知名度,为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打下基础。(3)加大对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扶持力度,帮助果农和油茶种植户解决山场租赁问题,帮助发展鳜鱼养殖户协调水面纠纷、养殖技术问题,协助“渔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农户联系游客,结合“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4)典型示范,重点抓好旱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仓下庙坳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和鳜鱼养殖等立体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把这两个示范点做精做强,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乡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农民。(1)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各村培训站年至少培训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2期,乡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聘请县种养和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员重点对我乡鳜鱼养殖,脐橙种植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训,至少组织100人参加县级以上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农函大的培训)。(2)建设好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即旱坑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和仓下生态立体开发培训基地。结合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各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与产业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要有基地简介和牌子。(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期间,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各村要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认真积极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1)围绕我乡三大支柱产业,组建好三个流通协会,一是组建好油茶流通协会,重点在黄沙村,二是组建好鳜鱼等特种鱼流通协会,重点在黄金村和长潭村,三是组建好旅游开发协会,重点在黄沙村等沿湖村组。(2)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各村要对产业发

展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户进行动员,让他们自觉组织并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因地制宜地制定协会章程、活动安排等。

(五)塑造新风貌。(1)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各村村镇规划,搞好村镇环境整治,重点是对公路沿线我已进行改路的示范点的保洁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形成村规民约。各村要有一个“文明村庄”典型自然

村,树立一大批“文明信用农户”,重点对黄金村麻坑和长潭村两条河流的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村民和外来人在河里电鱼、捕鱼和药鱼,通过1-2年的努力,做到河里能看到大群的鱼。(2)认真开展创评“文明村庄”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通过创评活动,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杰坝,打造诚信杰坝。各村在3月底,依据乡活动方案制定好本村创评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3)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乡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各村在3月底以前上报村干部联系户名单,在全乡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风尚。

(六)创建好班子。按照县里提出的“五个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围绕乡里提出的“基础强乡,旅游活乡,产业富民”目标,深入开展“三民”活动,认真开展争做“一对好搭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各村至少要培植3户以上党员“十带头”示范户,各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党员,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加快民主法律建设进程。

三、步骤与措施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底。围绕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好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空心村改造及小康楼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下,对新增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2个重点村的规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实,3月底各村要上交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大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1)3月底以前,各个示范点的年画和乡《新农村建设早知道》做到100户户张贴上墙,其它自然村做到年画户户张贴上墙。(2)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各示范点和村部所在组及公路沿线自然村3月底以前各要求3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各村村部和示范点上要有宣传栏,“三清三改”歌、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上墙。2个精品园和5个示范点要求有至少1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宣传效果图。(3)年内争取建设好杰坝旅游网站,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围绕我乡特色开通网上招商、网上产业推介和农民工就业指南等内容。

(三)加强督导,畅通交流。(1)成立乡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改”验收领导小组,对“三改”扶持政策的兑现,由验收小组验收后开出验收单后方可提供水泥和补助资金。以“三改”带“三清”,“三清”促“三改”。(2)乡村村庄建设规划所站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领导,对“三改”和村庄建设先由规划所站提出意见后方可执行,做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3)密切与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大的扶持,加大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联络,把县乡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工作考评。统一参与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使组乡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有机结合,融合力量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创新特色。根据各村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创新各村新农村建设特色,在完成县乡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村至少创新一个以上自己的特色工作。黄金村着重放在空心村的改造和精品园的建设,黄沙村结合油茶产业的发展着重加大流通协会的建设,使之与增加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石皮村着重在加强农民知识化中培训基地的建设,使之走出一条示范带动的好路子,长潭村结合老建库区移民,着重抓好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时培植脐橙和生猪养殖等新产业的发展,中洞村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打造1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点。全乡应在产业规划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着力打造2个精品示范点。

(五)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1)对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三清三改”工作的示范点,各村要在4月初以前,以各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议事会的形式,制定好各自然村的道路和公共设施的保洁和维护机制,使之成为本自然村的一项村规民约。(2)结合各自然村特色,各村要抓好一项以上特色机制的完善。如黄金村麻坑村落和长潭村公路、河道的保洁机制,黄沙村和石皮村的油茶发展长效激励保障机制,中洞村和沿湖农户的旅游开发长效规划体系建设。

(六)加大投入,保障有力。(1)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通过产业的规划和项目建设,利用库区老建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开发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年内实现3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开发,如庙坳生态旅游立体开发项目建设,油茶精品油加工厂建设,1000亩以上的油茶基地建设。(2)继续兑现去年的新农村建设六大优惠政策,乡里保证新农村建设3万元以上的改路资金投入,2万元以上的改水改厕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对全乡人大代表和乡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扶持力度,对非示范点的上述对象粉刷墙面的乡年内拿出1万元以上的扶持资金给予外墙2元/平方米的补助。(3)加强与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部门优势,通过项目规划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个重点村至少保证5万元以上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5

随着撤乡并镇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从不同的乡镇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单位,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新农村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肩上,这是组织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们将一如继往的同全镇广大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大好局面,共同开创党城湾镇美好的明天。在此,我代表党政一班人做如下表态:

一、围绕打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强镇目标,坚持把加快发展做为第一要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认真贯彻“以牧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二、三产业活镇、旅游兴镇”四大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牧区、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全镇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亲合力和凝聚力,创一流的班子,带一流的队伍,出一流的业绩。做到工作上分工不分家,相互团结、配合协作,只有团结才能出生产力、出成绩、出效能,因此领导班子之间要做到有事同商量,无事不生非。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反对推诿扯皮、遇到难题绕道走的不良倾向;要以身作则,做到勤奋不偷懒,负责不推诿,诚实不说谎,实干不耍滑,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促进工作的落实,为广大干部群众做出表率。凡是定下的工作,就要盯住干、马上办,对出现的疑难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切实加强村、社区领导班子建设,把政治素质好、廉洁奉公、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才充实到村、社区领导班子,大力推动村、社区领导班子向知识化、年轻化过渡。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依法行政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树立富于理想、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拚搏、锐意进取,维护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严守工作纪律,遵守规章制度,恪守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培养一支勤奋努力、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

三、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不断推进的机遇,用足用活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做好拟建项目的讨论、申报立项工作,形成抓项目、促发展的大好局面。并不断加大交通、水利、广播电视等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进程。进一步放开手脚,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增加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开发有偿服务,不断增强社区自我服务功能。

四、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产业为支撑,拓展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始终把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实现牧农业增效、牧农民增收放在首位,继续调整优化牧农业结构,积极繁荣农村市场,大力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和牧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牧农村医疗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牧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新风尚。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建和谐有序的牧农村新秩序。

五、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以学习党章、党纪、政纪规章和惩防体系纲要为重点,增强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促使领导干部廉洁奉公、恪尽职守。

六、近期做好清产核资和人员接管、安置工作,尽快调整、稳定职工的心态,使他们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去。做好农区“三春”生产、牧区接羔育羔和项目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善始善终的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能因撤乡并镇工作而有所松懈,真正把教育活动做成民心工程。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撤乡并镇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但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镇各族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努力完成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的目标,为建设民族和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新牧农村而努力奋斗。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6

2015乡镇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 2015-02-06 14:52 河南人事考试网 http://ha.huatu.com/ 文章来源:河南华图公务员考试网

2015河南乡镇公务员招聘公告尚未发布,据有关消息称,2015河南乡镇公务员招考公告预计在2015年3月份发布。敬请广大考生关注河南华图官方网站(http://ha.huatu.com/)。参照2014河南乡镇公务员招录公告,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内容是: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内容侧重于对党和国家现行的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农业农村知识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能力以及政治理论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等的测查。参考2015年兰考县招聘乡镇工作人员考试内容是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能力测试。河南华图特整理相关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公基、行测、农村相关知识等相关辅导资料供广大考生参考。

欢迎加入河南乡镇公务员QQ交流群:147043816、121648557 》》2015 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指导

1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家财政增加用于支持“三农”的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财政是国家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手段。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12、简要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家庭年收人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人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然会自发地配置劳动力资源,从而促使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

13、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

平等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各类市场主体在商品交换、投资、就业等方面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城乡居民有平等就业的权利,这也是劳动法规定的公民的劳动权利。有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各地统筹协调城乡经济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东部地区和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各种劳动服务,改善和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14、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怎样才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

①必须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

② 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应用财政、税收等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③ 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④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15、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 全面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 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始终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

③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

1 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 由于全国各地农村主要劳动力大多已弃农外出打工或创业, 导致农村农业生产下滑, 已陷入一种粗放经营、生产停滞、令人无可奈何的境地。《北京日报》2014年5月12日刊载了北京市委办公厅和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4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强调要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转变方式, 加强规划引领,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绿色北京,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1]。所提内容, 主要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协办单位和完成时限等要求都十分详细具体, 很有启发和参考价值。仔细分析研究其中内容, 感到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抓好下列各项工作,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 新农村建设急需开展的工作

2.1 明确集体农业发展经营管理组织领导体制, 加快推动立法工作

对于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权威性的统一协调管理体制来负责, 大多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 很难落实和完成所规划的任务。当前, 已建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其中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就是专管这方面工作的。在这种大好形势下, 各地都应在这个专项小组下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来规划和领导这方面工作。贵阳市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的实践, 充分证明这是可行的[2~4]。

2.2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农村经济合同联审预审机制, 规范农村集体经营组织财务行为

当前, 许多地区农村耕地分散, 经营缺乏人力财力的支撑, 产品质量低下, 生境日益退化, 长此下去, 萧条衰败在所难免。为了激发农业生产活力, 把众多农户零星分散的土地联合建立家庭合作农场 (或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使之成为农业生产的普遍形式和农业的实体基础的呼声日益高涨。实践证明, 它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型农村经济体系。它的经营土地规模大小不等, 小型的2~30hm2, 中型的30~100hm2, 经营的类型多种多样, 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发展或突出其中的某些重点。它急需在实施经营企业化、管理现代化和发展合作化的方针指引下, 具体地说, 要建立正规的会计和财务金融管理体制, 推进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 就业员工化和产品流通中心建设上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和推动[5]。

2.3 加大自然保护力度

许多地方都知道保护耕地、森林、湿地、河湖、水源、物种等的重要性, 划定不少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实际上, 保护区就是为保护这些对象和区域而设, 许多地方已建立了不少, 并已奠定了初步基础, 但人们似乎很少提及它的存在和意义[6]。当前, 急需建立和完善区域保护区网络的建设, 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它与上述的家庭合作农场联成一体构成生物圈管理区 (或称生物多样性管理区) 的美丽空间。前者以保护为主, 但要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 把保护与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密切结合起来, 构成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的新型管理实体[7]。后者以生态发展为主, 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两者的结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体, 所构成的景观多样性镶嵌体,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本的任务。它将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巨大的作用[8~10]。

2.4 大力发掘和管护好已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近年来各地都重视在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区域内发掘自然和文化遗产, 包括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类型、传统村落、民居等, 以促进农村自然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例如石灰岩山地森林、荒漠及其山地景观、丹霞地貌、雄伟的梯田、独特的民族建筑、稻鱼鸭共生的耕作方式等都非常吸引人们的关注。问题是被正式批准之后, 缺乏科学的管护制度, 不是旁若无事, 远离公众, 就是为了短期利益, 大肆宣扬, 开展旅游使其遭受破坏而不顾。应该将之列入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统一协调, 制定有效的管理体制, 使之成为科研、教育和旅游的基地, 发挥其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中的巨大作用[11~13]。

2.5 科学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方针

过去, 人们很重视“垦荒”, 以扩大农业生产, 以致山地水土冲刷严重、草场退化、湖泊缩小变浅, 乃致消失, 严重地危及生态安全、生产发展和人们的安居乐业, 许多地方都呈现一雨便成灾的景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了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方针, 把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但已垦殖作物的山地陡坡、干旱草原、砂地和蓄水湖区不再耕作, 通过封山育林、育草和蓄水, 必要时可采用人工抚育管理的办法, 使其早日恢复原来的面貌, 以发挥其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但是, 绝对不应改种其它经济林木、果树和牧草等的办法来应付, 因为这是改变种植方法, 不属恢复自然面貌的范畴[14]。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被认为是引领绿色经济的新征程就是这个意思, 值得深入总结经验, 例如发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 加强生态补偿等使其更加完善, 并推广到农村建设中去[15]。

2.6 引领生态小城镇的建设

随着家庭合作农场产业不断的发展, 必然会在某些本地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得到扩大, 从而聚集相应的专业人员和有关服务人员, 导致小城镇的出现。应根据所在地的自然特点和资源状况有目的有计划地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引领其有条不紊地发展, 不能单纯从快速造城和集中人口的设想去建成, 畸形的发展会出现诸多难题。首先, 要明确其发展方向和规模、人口数量、动态和福利水平、能源和水源的供求、交通运输和网络建设, 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和产业化的环境建设, 实施科学的环境管理, 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同时, 也要考虑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医药卫生、财政、商贸、金融、保险、行政机构和服务行业的建设等, 使城镇经济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都建立在节约能源和资源以及保护生态与环境的基础上, 呈现一幅“现代化与自然共存”的美丽面貌[16,17]。

2.7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当前, 旅游已发展成为一项新兴的产业, 以上所论述的保护区、家庭合作农场、生态小城镇、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以及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区域等, 都能发掘出许多独特的景区景点, 提供人们欣赏、休闲和养生之用。生态旅游是众多旅游类型中的一种, 它的目的在于享受自然赋予的美丽风光和当地居民长期与自然共处所产生的文化遗产, 从而使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和居民也成为直接的受益者。同时, 它更是旅游的一种指导思想, 强调在旅游时不要损害观光的对象及其周围的环境, 并从中学习各种知识, 获得身心舒畅和享受。可以说, 它是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 欣赏探索和认识自然和文化历史遗产的活动, 并通过宣传、教育、立法、科研和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同步发展, 以促进区域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与生态意识的提高[18]。持续旅游是生态旅游在经营管理上最确切的表达, 经济可行、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三者的平衡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 成本—损益分析、环境承受能力的确定、环境破坏和社会变化控制在可接受限度之内, 是实施持续旅游必需解决和协调的问题。建立监测系统, 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讨论、座谈会和研讨会等不同方式, 广泛征求和收集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公众的意见, 随时对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使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保持平衡, 确保持续旅游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19]。一个区域要开展生态旅游, 必须做好下列各方面工作。

(1) 确定旅游的景点和路线, 对它们进行价值评估, 阐述观光内容, 通过传媒进行科学宣传介绍;

(2) 分析客源及其需求, 估计哪些地方的人士会来观光, 希望哪些人来, 如何组织他们前来, 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也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

(3) 大力开展各类人才的培训, 编好各个景点和沿线的解说词, 重点放在环境特征、生物区系、生态系统和景观类型的形成机制和观光区域的生态意义、经济价值、管理要求等, 必要时可辅以一些神话和笑话来活跃气氛, 但不能以其为主, 以增强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

(4) 建立必要的生态旅游设施, 但应与自然相协调, 诸如旅游者服务中心、展示系统、监测系统、道路系统、后勤支持和公共事业系统等, 以满足旅游者各方面的需求, 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切忌在旅游区内随意兴建过多的人工建筑和现代化道路;

(5) 多渠道筹集资金, 争取社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地方政府的领导, 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

(6) 随时总结经验教训, 制定生态旅游指南, 使一切都有章可循, 管理工作方能规范地进行[20,21]。

2.8 重视人才培训, 建立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

上述所提到的工作都是进入生态发展文明时代急需尽快做好的工作, 没有相应的人才来担负重任, 一切都无法开展。为此, 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领办人培养的力度,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试点, 促进一产就业员工化。这样, 有关机构就应适时适地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来完成这些任务。党校也应举办相应的讲习班, 促进就业人员的重视。与此同时, 各县市至少都要举办一所以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的职业高中, 大力培养第一线工作人员, 并由媒体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观念, 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22,23]。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8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2.据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2007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0亿斤,实现连续4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实现连续4年增幅超过6%。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3.2008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九亿农民的新春贺礼。《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知识链接】

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的今天和未来,把青春的热情和力量奉献给社会,这不仅是我们青少年未来的任务,而且是现在就应该开始的行动。我们青少年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2.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追寻着公平的理想。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树立公平意识。

3.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而每种社会身份都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和方针政策,都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根本判断标准。

6.“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7.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9.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轻松练习】

1.2008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08年“一号文件”的颁发表明()

A.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党和政府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C.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

D.广大农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2.下边图表中的数据表明()

A.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B.发展农业生产已经不再重要

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3.2007年我国农资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全国农业、工商和质检部门共检查各类农资市场25.4万家(次),检查农资经营户(企业)196.8万户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9万多件,受理农资投诉1.3万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3亿元。我国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①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规范农村的市场秩序 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 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几位农民的心声:希望政府能够为农民网开一面,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办扫盲识字班那样为农民开设专门的课堂,让他们也能在农闲之时“背着书包上学堂”,为致富奔小康多“充电”。为农民开设专门的课堂()

①能为农村带来移风易俗、建设美好生活的新风尚 ②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可以解决农村存在的一切矛盾和问题 ④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08年2月20日,赶在春耕之前,财政部已经一次性下拨全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资金633亿元,随后又下拨了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项资金123亿元,大大提高了支农资金的时效性。同时,补贴规模也大幅增加,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总额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48.2%。中央财政加大支农投入是为了()

①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②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目标 ③消除人们收入上的差别,防止两极分化 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6.据报道,2008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继续扩大。在把全国一半以上城市纳入居民医保试点的同时,国家还将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力争使参保人数达到4000万人以上。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7.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2008年2月27日说,农业部将开展“五个一”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即组织1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赴10个重灾省区、100个县市、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②有利于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什么基本国情决定的?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哪些推动作用?(不少于三个方面的内容)

(4)请你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要提出至少六个方面的建议。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活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调查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2)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的标语。

(3)请运用所学知识,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设计调查内容。(要求:至少设计五个方面的内容)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准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哪些努力?(两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C 7.D

8.(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3)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保障农民的政治生活权利;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等。(4)①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和高科技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②加大农村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④倡导朴实民风,做到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防止“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发生。⑤保护农村环境不受破坏与污染,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⑦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与道德修养,积极建设文明农村。⑧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转变农村人口观念,少生快富。⑨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城乡携手,共同发展。

上一篇:语文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教案设计下一篇:我国的干部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