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通用8篇)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1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A县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改变农牧区落后面貌,树立A旅游大县新形象。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A城相对繁荣、农牧区相对落后,特别是边远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县城落差明显,与某省旅游大县的地
位极不相称。只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不断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其次,有利于突破全面小康建设难点,确保实现历史发展新目标。A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任务十分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第三,有利于拓展县域发展空间,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A经济总量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要持续提升全县的整体实力,一、二、三次产业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广阔地域、丰富资源,吸纳农村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A县经济跨越发展。第四,有利于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牧民,实现城乡关系的新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较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淡化城乡界限,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从A县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十一五”期间,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字要求,立足当前,从县情出发,着力解决好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力争全县农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全县==以上的农牧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植农村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发展。解决农村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从A县总体情况来看,要在确保粮食自给有余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首先,要加快现代畜牧业进程,突出发展养牛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三大基地”建设:一是以***、***乡家庭牧场和养殖小区为中心,发展**牛和某省*牛,建立优质肉牛养殖基地;二是以城镇郊区为中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农牧区,以**牛为主要品种,建立优质奶牛基地;三是以旅游沿线乡村为重点,建设以农畜产品加工、家禽、冷水鱼养殖为主的旅游副食品供应基地。到====年,牛的饲养量占到全县牲畜总量的==,农区畜牧业在全县畜牧业中的比重达到==。其次,要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大豆优势产业地位。大力发展优质大豆生产,以大豆产业化示范县项目为载体,坚持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路子,力争用=到==年时间,使全县大豆种植规模达到==万亩,建成全疆的优质大豆生产基地。第三,要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围绕旅游市场需求,依托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在旅游沿线乡村,扩大林果、甜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和比重,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城镇郊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积极探索推广温室蔬菜大棚技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快发展农家乐、牧家乐和渔家乐项目,努力实现农牧民收入的多元增长。第四,要努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大豆加工厂等大豆加工、储运和流通企业,到====年,将其建成年生产能力达到=万吨,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成为B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依托***旅游业提供的强大客源市场基础,重点抓好奶源基地和乳品厂建设,积极推进肉(乳)制品加工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精加工项目,形成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二、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发挥旅游富民优势,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从这几年我县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农牧业虽然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受旅游业的强势拉动,农牧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不断增加。“十五”期间,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次,农牧民非农收入年均增加===元以上,农牧民人均实现非农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以上,非农产业已经成为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导性因素。一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引导农牧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当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和从事建筑、建材、运输、餐饮等行业。“十一五”期间,要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对农牧民进行“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输送”,每年要完成农牧民科技培训=万人次,劳动力技能培训=.=万人次。二是要组织引导农牧民参与旅游开发增收。尤其是要组织好旅游沿线的农牧民参与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旅游经营,通过马匹租赁、房屋出租、牛羊育肥等方式增加收入。
三是要围绕旅游副食品供应,强化农畜产品销售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进一步畅通农畜产品流通渠道,最终形成“农牧民 经纪人(经合组织)市场(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力争到====年,全县每个村都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起行业协会,全面提升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
进”工作,加大各项扶贫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增强农牧民“造血”机能。今年,要着力解决===户、===名农村低收入贫因人口的脱贫问题。====年,使全县在册的==的低收入农牧民脱贫致富。
三、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倡导农村新风尚,提升农村文明水平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提高农牧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地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大力实施农牧民教育培训工程。把加强现代农牧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个走出去的农民工都得到过一次政府组织的培训,掌握一门以上的务工技能。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使==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掌握一门以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本领。加大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工作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为乡土人才施展能力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加强集中培训,提高乡土人才综合素质,增强典型示范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研究、制定和落实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牧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阵地。加强乡村图书馆、文化站和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年完成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使==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标准文化活动室。继续实施农村电影“====”工程,到====年争取实现每年为每个乡镇放映===场电影的目标。加快农村通讯设施建设,到====年,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以上,“村村通”覆盖率达到==。三是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全面开展乡抓“十无”、村抓“十增”、户争“十重”的“三个十”文明之星创评活动,推动全县农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
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抓好重点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新农村建设想要迅速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的热情,必须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让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好处,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既解决了群众的盼点,又找到了干部的干点,同时还抓住了问题的焦点。因此,要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通过环境整治,先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一环扣一环,把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开展下去。今后,凡被列为示范村和整治村的行政村,在治理村容村貌中,必须首先达到“街直、路平、树绿、院落整洁”==字标准。“街直”就是要按照各自的规划,对各农牧户的院墙、大门进行修建和改造;“路平”就是要依托“通油通达”工程,对行政村主要道路进行改造,或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砂石路面改造,彻底改变春季化雪、秋季多雨造成农牧民无法正常通行的问题;“树绿”就是要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组织动员村民在每个村的道路两旁、院落四周栽植林木,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院落整洁”就是要实现人、畜生活区相对隔离,进一步提高卫生水平,杜绝各类疾病的传染。同时,深入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应用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加快家居取暖清洁化步伐;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农村环境和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以健全机制为抓手,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其本质是让广大农牧民当家作主。我们将坚持制度、阵地和组织建设相结合,党的领导与民主法治相结合,依法管理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建立农村管理新架构,健全农村管理新机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我县已经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新一届两委成员===人,平均年龄==.=岁,中专、大专以上文化占==,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们要以“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富民强村的本领。严格执行《农村“两委”班子规范化管理办法》,加强村级班子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切实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年试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群众满意率要达到==以上。力争到====年,全县“五个好”乡镇党委达到===,“五个好”村党支部达到==以上。二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赋予农牧民在决定农村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广泛吸取农牧民意见,使重大决策都建立在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完善和加强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村民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全面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群众监督)制度,落实好“村财乡管村用”、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保障群众的监督权,要确保群众对“两公开、一监督”的满意率达到==以上。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矛盾纠纷排查的调处机制、治安防范的应对机制,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广大农牧民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还要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成立由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决策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事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具体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制定阶段性目标,建立考核制度,落实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同时,实行县领导包乡包村责任制,并抽调部分年富力强的副科级后备干部,长期驻扎在试点村镇,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创建局面。
二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层层制定县、乡、村及各相关部门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一年至五年的奋斗目标,做到规划到乡、到村,点面结合、分步实施,与小康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与“十一五”规划相结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规划的制定,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落靠、落到位,为向上争取和项目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在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全面展开的原则,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三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通过会议、报刊、专栏、广播、电视等多种有效形式,全面动员,广泛发动。近期全县还要召开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通过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定期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交流和学习,真正树立起乡镇的主导意识、农牧民的主体意识,各部门的帮扶意识、社会各界的参与意识,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通过典型引路,挖掘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让农牧民真正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牧民的积极性,使农牧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开展新农村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是加大扶持,强化投入。资金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径问题,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强有关政策的学习,抢抓各种机遇,加大对上联系密度,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地区的支持和扶持。二是加强与帮建单位的联系,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同时,发动全县各方面力量,筹措建立专项基金,对试点村实施以奖代投。今后,县财政每年都将拿出不少于当年财政增收的==的资金,集中用于试点村镇建设。三是抓住我县被列入国家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机遇,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四是做好“一事一议”工作,真正发挥农牧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切实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立足县情,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2
本刊讯 7月18日,北京市档案局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民政局在丰台区花乡黄土岗村联合召开会议,交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经验,部署今后的工作任务。国家档案局经科司司长李晓明、市档案局局长陈乐人、市农委副主任高华、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处负责人以及来自涉农区县档案局局长、新农办等部门的领导80余人出席会议。市档案局副局长姜之茂主持会议。
陈乐人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近年来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1)市档案局与市新农办、市民政局等涉农部门紧密配合、统筹规划,建立起档案工作协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全市3945个村全部完成了建档工作;(3)区县档案工作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发了一系列农村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4)建立特色档案,丰富服务手段,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探索符合农民需求的档案服务方式;(5)注重农民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科研成果的应用,农村人文历史资料的抢救保护,不断拓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域。她就进一步做好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五点要求:(1)加强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真正把档案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2)加强与新农办、民政、林业、小城镇建设等部门的紧密联系,协调配合,巩固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3)落实《北京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逐步实现“档案完整、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手段先进、服务高效”的规范化建设目标;(4)抓好涉及农产品、农村社区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农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工作,丰富“三农”档案资源;(5)乡镇档案机构要对村级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真正履行好乡镇档案部门的职责。
李晓明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北京市档案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加强与涉农主管部门的联系、配合和协作,积极探索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明确目标建立体系,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使档案工作在稳定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化解农村矛盾、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北京市的这些做法和工作思路,为国家档案局提供了决策支持,也给全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她就今后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积极主动,协调配合;三是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四是关注民生,拓展服务。希望北京市各级档案部门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再攀高峰。
高华副主任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市档案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强调指出,“三农”档案是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真实写照和原始记录,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具有方向性,它符合各级党和政府的要求,代表了科学发展观的方向;具有基础性,开展新农村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必须夯实基础;具有公益性,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加大投入力度。他对下一步开展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注重农村档案工作的规范化;二是体现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三是加强服务机制的探索。他对到场的各区县新农办部门提出两点要求,一要把农村的档案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整体部署;二要加强与档案部门的沟通,加强联系,为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发展作出贡献。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3
——XX乡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迹材料
XX村位于鸡西市域近郊,是XX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总占地面积19.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200亩,果树面积1000亩。全村总人口350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998人,共有四个自然组。作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使我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全乡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初步探索了一条村两委班子引导,农民积极主动,社会大力支持,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宣传,广发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为了加强村民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了解,使得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入,我们狠抓了宣传教育,在全村营造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一方面通过开展村干部培训班,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骨干动员会,深入村屯50余户农民家中、地头,向他们讲解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讲解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大意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农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村民为新农村建设献言献策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宣传。村屯有线广播开设了新农村建设理论专题节目,定时播放。同时印制了500多份宣传单发放到各村民手中,制作了10幅宣传条幅悬挂在村屯显要位置。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认清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激发了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勇气。
二、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XX村两委班子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以构建“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突破口,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一方面为了改变党员活动没有固定场所现状,新班子成立后,经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购买了电视机、vcd、音响等电教设备和5000余册图书。通过开展“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加强了学习,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从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做起,做到取信于民。在工作上实行“阳光下”作业方式,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工作方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宅基地审批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干部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上访的没有了。村“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
三、抓调研,定规划,明确努力发展方向
为了使我村新农村建设早规划、早部署,出成效,走在全市排头,我们在全乡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后,迅速成立了XX村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由村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下设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在新农村建设拟定规划中,村两委班子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在规划中充分吸纳村民的合理建议,进行精心规划,让村屯规划走群众参与之路,体现了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热情。规划特别注重在规划中彰显村庄特色,初稿形成后,经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会,入户走访46个农户征求意见,进行整合考虑。经过五易其稿,最终形成了《XX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我们将全村共分为五个区,以三组沙发生产和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区,以四组花卉苗木生产繁育为主的观光区,以二组与三相邻处拟新建农民住宅楼、文化广场的生活休闲区,以二组养猪为主的绿色养殖农业区,以大园子为主的工业生产区。这五大区的划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为XX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抓特色,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作为市域近郊乡,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市场优势。如何变优势为动力,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经常思考的主题。按照围绕市场抓特色,围绕特色上项目,围绕项目求发展的思路,结合村情实际,大力发展“四大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形成了“企、果、牧”三足鼎立,“种、养、加”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有力的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向品牌要效益。大力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了花卉、苗木、123果、马铃薯等特色产品生产。其中,123果、马铃薯正在申请“无公害”产品标识。二是发展养猪生产,向规模要效益。充分抓住四川高金集团在我市投资机遇,依托刘玉敏、冯德森养猪大户,大力推广科学饲养技术,新建标准化圈舍200平方米,发展年饲养量达百头以上的养猪大户8个,年饲养量达千头以上的养猪基地2个。三是发展龙头企业,向质量要效益。XX沙发生产已有2余年的历史,如何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主要从质量和创新上下功夫。村里先后组织沙发生产业户到七台河、伊春、大连广州等地参观考察学习,使我村沙发生产者在设计样式上有了创新,在质量服务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已涌现出投资超百万的沙发大户 22 个,与之相关的木材加工、胶合板厂等 6个,推进了产业化进程。下步,将在鸡恒公路沿线重新申请规划新建“XX沙发批发一条街”,申请注册“XX”沙发品牌,争取抢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四是发展信息产业,向科技要效益。现在是信息时代,网上信息沟通交流是最快捷传输方式。今年我村在全市率先建起了农业信息网站,选派专人进行网络安全维护。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实现了与外界的接轨,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接收到生产订单,大大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现在我村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住房大起来了,衣着服饰靓起来了,只有恩格尔系数降下来了。
五、抓投入,增设施,精神文明上档次
加强农村公用设施建设和农村保障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大重点。在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上,我村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道路硬化、美化工程。一方面充分抓住国家通村公路建设有利契机,争取到6.3公里村级水泥路修建。总投资252 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07万元,村级自筹145 万元,同时,我们自筹资金修建了XX沙发环路 1 公里,现主体工程都在施工中,预计10初即可全部竣工。另一方面,绿化了道路 4000 延米,栽树3000 棵,实现了道路的美化工作。二是自来水入户工程。通过与市水务局沟通联系,申请到国家人畜饮水资金,为XX三、四 组270 户农民安装上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多年吃水难的问题。三是农民休闲健身工程。我们在村中心地带新修了一处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总投资15 万元,栽绿化树木300 棵,花8000棵,各种健身器材齐全,使得村民拥有了与城市居民相同的休闲健身场所。四是生态沼气建设工程。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乡争取到了国家沼气项目修建资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我们在全乡率先垂范建起了标准化沼气池,现已推广新建了30 个,其余正在建设中。五是标准化厕所修建工程。为了完善村屯规划,在市里新农村建设包村领导的帮助下,我村共争取到350个标准化厕所。部分资金现已到位,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六是垃圾清理工程。垃圾看似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为此,我们加大气力加大了垃圾的清理力度,并建立了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在主要街道设立了 6 个固定垃圾点,同时设立流动垃圾车1 辆,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还村民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加强农民生活保障体系建设上,我们先后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等项工作的入户调查摸底工作,将那些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登记造册,为下步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截止到目前,我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0%,移动电话拥有率达到85%,网络宽度安装率达到20%,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了95%。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4
大力推进山区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
——***县落实市委要求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汇报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小康新村建设部署和高烽书记“汉昌要提升户办工程经验,实现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新突破”的要求,在巩固户办工程基本模式基础上,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优化
村容村风村貌、提升村民自治管理水平入手,深入实践,与时俱进,初步探索形成了“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的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路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 本 内 容
“六个一” “三配套”的户办工程模式是我县近几年来在总结过去庭园经济成功作法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出的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模式,迎来了省委、省政府2003年9月农建会和2004年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高层专家论坛、四川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在我县召开,“汉昌经验”在全省和中国西部广泛推广,并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在坚持其基本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坚持以建设生态经济园为重点,以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为核心,以循环经济为纽带,以生态家园为目标,对“户办工程”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并大力开展“三村建设连片”探索实践,使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更加鲜明和富有特色:
1、规范提升“六个一” “三配套”内容。“六个一”规范为:每户建成一个年稳定收入3000元以上的生态经济园,一口年产气400方以上的沼气池,一个蓄水100方以上的防旱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条连接干道的硬化生态路,一套卫生舒适的生态农居。在“六个一”基础上将原总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配套”规范提升为生态家园建设“三配套”:一是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以沼气池为纽带,一头连经济园,一头连畜禽圈舍,园中饲草、桔杆和经济作物下脚料饲养畜禽,畜禽粪便入沼气池产气,同时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入经济园,从而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链条。二是退、改、调生态产业发展配套。“退”就是大力实行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天然林管护,改善生态环境;“改”就是将退出来的耕地、非耕地和农居周围的坡台地、坟竹地、鸡啄地进行坡改梯、薄改厚、瘦改肥,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和提升地力;“调”就是利用改后的耕地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而达到以退促调、以改促调、以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三是生态庭园经济与庭院文化建设配套。生态庭园基础建设就是抓“六个一”建设,重点是对农居进行“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外观形象或建新房),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树养花,“美化、净化、绿化”人居环境;庭院文化建设重点是“五有”生态家庭文化细胞建设:有电视、有电话、有文化匾联、有图书角、有科技明白人,从而实现独具特色的生态庭园经济和庭园文化配套。
2、实施“户办工程”建家。即以“六个一” “三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大力建设一家一户、一庭一院的生态家园。其中,在过去户办工程的基础上,着力新提升三个特色:一是突出循环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以沼气为纽带,全面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药”生态经济园模式,大力推广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和沼气节能技术,扩大经济园建设规模,注重庭园生态保护和生态绿化,不断推进围绕庭院的生态循环圈内各环节的有机链接。二是进一步突出生态农居的地方文化特色。即引导农民不搞巨大投资、相互攀比建特色不鲜明的大洋楼,而是注重体现原生态和川北农居建筑风貌,重点在提升居住质量上下功夫。三是由过去重点注重“六个一”中的个体建设整合为建设和谐的生态家园整体形象。对生态农居建设由县建设局设计了8套新图纸全县推广,尽量形成一村一貌、一线一特色。在生态经济园和连户通院道路建设上,不再是各自为阵,而是统一规范,突出产业支柱和区域特色。
3、开展“三村”建设连片。户办工程生态家园,是组成山区生态小康新农村的单元细胞,为实现由点到片建设新农村,我们开展了“三村”建设。一是绿色产业富村,实现庭园经济向农业产业化基地跨越。为改变生态家园户办工程中经济园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种植模式,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将各类经济园串联成相对连片的产业化基地,使千万个“小庭园”组连成能对接市场的产业化“大基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进培植业主和大户,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要求发展产业化经营;同时,围绕猪、兔、果、蚕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依靠二三产业带一产业的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有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文明创建兴村,实现文明家庭向文明新村扩展。其主要是由县文明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开展以户为单位的“五户十星”(遵纪守法户、科技致富户、庭院文化户、五好家庭户、户办工程达标户)创评活动,以村为单位建标美村道公路、新型合作医疗卫
生站、幼儿园、村级组织活动室、“三农”信息服务点的五项公益建设创建活动,努力推进由分散的生态家园文明户不断向文明新村扩展,凡是生态家园文明户达到80并完成五项公益建设的村可申报文明新村,由县文明委每年评选一次,两年一复查。三是村民自治管村,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为主向村民民主管理为主转变。民主管村主要通过四途径实现:公推竞争直选村干部,实现民主选人;村民代表监管村务,实现民主理财;制定村规民约治理歪风,实现民主育人;实行一事一议办公益事业,实现民主决策。
二、初 步 成 效
今年以来,我们在户办工程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的要求,大力推行“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模式,使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正在我县加速建设。今年,全县新增生态家园户办工程户1.2万户,累计达到6万户,占全县农户的31;启动新村建设102个,基本成形的新村49个;成片的生态小康新村村组面占全县的16。今年11月,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天增专程来我县调研,对我县的这一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子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主要成效有:
1、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健康发展。紧紧围绕肉食品、罐头果蔬、丝绸毛纺织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猕猴桃、生猪、毛兔、蚕桑、汉昌梨等产业化基地,全县今年新建生态经济园4.1万亩,累计达35万亩。今年新建早熟梨基地5000亩、品改雪梨6200亩;新植猕猴桃、蚕桑分别为1.1万亩、1.24万亩;今年已出栏生猪115万头,同比增长11万头;存栏毛兔380万只,我县今年被列为国家级育肥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今年新引进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壮大龙头企业3家、改制龙头企业2家、引进和培育流通型龙头企业4家。建成国家级百强专业协会1个,省级百强专业协会5个。我县被中国农学会授予全国生态庭园经济高效产业专业示范县,成为国家红阳猕猴桃原产地域保护基地县,绿色农产品商品转化率达到70以上。
2、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通过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建成的经济园可实现年收入6亿多元,户平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实施生态小康新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2600-3400多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00-1400多元,今年农村居民存款余额达31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由于收入逐年大幅增加,促进了农民物质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目前,全县达到“五有”标准的农户占50以上,比去年新增11个百分点;100的乡镇、94的村实现了电视光纤联网,60的农户通有线电视,100的村、38的户通电话;让农家人望而却步的宽带网、电脑也悄然进入农家,成为农民赚钱的“好帮手”。
3、农村人居条件极大改善,人与自然日趋和谐。今年新建沼气池6400口,累计达到11.5万口,7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新建防旱池2500口、卫生井4200眼,分别累计达到5.4万口、14万眼以上,红层找水打井7100口(春节前完成1万口),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放心水;新改扩建生态农居1.4万套,累计达到9.8万套,人居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积极引导农户对农居进行绿化配套,建设房前屋后花园,“房在绿中座,人在花中行”的独特景观随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村公益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县新改造标美村道路370公里,累计达到1870公里,村村建有合作医疗卫生站,建农村“三农”服务点600多处,86的农户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38个村(组)被授予县级以上卫生村(组)称号。生态汉昌建设加速推进,汉昌被列入全省唯一一个农村环保行动计划县,“汉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今年6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目前正在准备迎接国家验收;陵江镇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优美示范镇,元坝镇等5个镇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乡镇试点镇。
4、农民思想观念极大转变,乡风民俗日益文明。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在给农民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更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良好乡风民俗的形成。一是农民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明显增强。过去由政府引导建生态家园转向自觉投资建设,在专业大户和农村能人带动下,农民走出农村小天地,主动对接大市场。全县常年在外营销人员达1.6万多人。二是农民科技意识、质量效益观念明显增强。积极学习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科技致富在农村成为新时尚,全县70的农户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三是文明意识、诚信意识明显增强。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入农村,农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农村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农村达到“五好家庭”的农户达7.8万户,“十星级”文明户达到5万户,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达200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12个、市级文明村28个)。汉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上交流发言,汉昌生态庭院文化今年入围国家文化部“文化创新奖”,我县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四是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明显增强。随着普法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农民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和自主决策、自我管理的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治安明显好转,每万人发案率仅为万分之一。汉昌“四五”普法经验在全省依法治省工作会上交流发言,全县100的村创建成了市级村民自治模范村,今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村民自治示范县,并列为全省30个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工作试点县。
三、推 进 方 式
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不断探索和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方法。
1、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创新推进。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届接着一届干,形成如今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模式,先后经历了四步跨越:一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围绕房前屋后大种小药园、小果园、小养殖、小桑园、小鱼塘,形成了庭院经济,主要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二是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由庭院经济走向庭园经济,主要建经济园解决商品经济增收问题;三是党的十六大后,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农村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探索形成了“六个一” “三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模式;四是今年市第五次党代会后,按照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广元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求,又进一步探索形成了“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的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路子,全面探索和推进经济、文化、生态和政治文明和谐发展。每一步跨越都充分遵循当时发展形势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并努力实现高烽书记要求的“提升新内涵、打造新亮点、实现新突破”。
2、关键:坚持“户办为主、政府帮扶”,有效解决投入机制。通过采取政府补助引导建、转变产权自觉建、庭院评星激励建、村规民约要求建、能人示范带动建等办法,建立了以群众投入为主体、项目投入为补助、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投入——市场效益回报——农户自觉投入”的良性循环。一是明晰产权自主建。对原集体的荒山、场园、水利工程等经营权公开拍卖,引导买主自觉进行绿化、改造,实施塘库、场园民营化,并将拍卖的收益用于补助农户进行新农村建设,激发农民自我创业热情。三年来全县共拍卖山坪塘2143口、场园207个,不仅使所拍卖的山坪塘、场园得到改造,而且将收益的800万元又通过补助农户发展户办工程等9100多处。二是能人示范带动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着力培育规模经营土地的专业大户及加工业大户、营销大户,通过大户带动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全县共培育业主1000余人,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户业主53家,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和水面7万余亩,直接带动农户4万余户。三是政府扶持引导建。一方面,政府加大统一规划和宣传教育力度,动员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干。另一方面,用好用活上级各类项目与财政资金以奖代补,辅之以机关干部帮扶、税费减免、用地优惠等措施,支持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政府每投入1元可带动农户自主投入10元以上,今年来,全县各类项目打捆和县乡财政投入2100万元,带动全县农户自我投入资金近2.1亿元,投劳近960万个。四是村规民约要求建。把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分解成可以量化的具体指标,由村民自主决策,民主管理,讨论制定村规民约,要求农户自觉搞好新农村建设。同时,大力宣传生态经济致富能手和典型示范村组,以点带面,有力地辐射和推动新农村建设。
3、重点:实施“百村万户新村建设计划”,不断扩大新村覆盖面。为加快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步伐,我县大力实施了“百村万户新村建设计划”,即全县启动新村建设100个,每年完成三分之一以上的组,每年建成户办工程生态家园1万户以上,通过6—7年的努力,全县80的农户基本建成“户办工程生态家园”,50的村组达到生态小康新农村标准。一是坚持政府规划引导。实行“三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确保建设质量;实行“三优先”,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国道沿线后农村腹地;先物质后精神,实现交通道路联成网,水利灌溉联到地,绿化美化联庭院,骨干产业联成片,学校医疗联农户,活动阵地联村民。二是严格新村建设“三不”要求。即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不负债搞水泥路,突出“巴山农居”特色,切实增强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实效。三是瞄准目标稳步推进。按照“百村万户新村建设计划”的部署,全县每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村,每个村重点打造20户以上,县级部门联挂抓好1个以上的组,确保全县每年1万户以上达到或基本达到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标准。
4、保障:健全四项保障机制,形成新村建设合力。坚持统筹党建与经济发展,力求在汉昌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上有新突破。一是实施“一把手”承诺上岗,强化乡村干部责任。对乡镇、村“一把手”将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作为任期承诺主要目标,承诺一年一检查,凡完不成承诺目标的,则按程序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实施这项改革以来,有2个乡镇、6个村“一把手”因此被免职或降职使用。二是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改变过去按行政区划设置基层党组织的习惯模式,大胆尝试和推行“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从而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县已在产业链上建党小组485个,得到了四川省委领导充分肯定。三是实施“五个一”办实事亲民工程,增强党组织带动作用。大力开展“五个一”(即县级干部挂包一个新村,一个部门对口帮建一个新村,副科级以上干部在农村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联建一个生态家园示范户、帮扶一个贫困户)亲民工程,通过这一举措,全县培养了2万多名科技明白人,200多项公益事业有人牵头抓,近1000户贫困户得到资助,改善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扶贫帮扶制度,解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针对农村贫困户、五保户、缺劳户建设生态小康新农村投入不足的实际,我们采取党员干部、县属部门结队帮扶和项目资金适当倾斜的办法,支持和引导他们积极建设家园。全县县属部门和副科级以上干部共帮扶贫困户2160户,帮扶资金和捐物折资480多万元,有效推动了生态小康新农村平衡发展。
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材料 篇5
探索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
——××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材料
××县共有17个乡镇党委,143个村级党组织,9068名农村党员。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资源整合、完善规章制度,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不断探索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加快和谐××县建设进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党员教育培训的目标管理
强有力的领导是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几年来,我们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做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摆上位置,不断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上下联动,协调推进。一是纳入日程,实施目标管理。制定下发了《××县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意见》和《××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考核细则》,结合实际,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目标考核,将其工作内容细化分项,采取量化打分的办法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与“先进党委”、“先进党支部”评选和党建工作成果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杜绝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上面热、下面冷”现象的发生。二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既是一项常规工作,又是一项难点工作,特别是当前,农村党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党员生产任务繁忙,这些都给党员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阻力。为此,我们在工作中,把调查研究摆上重要位置,先后组织课题调研组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和机关,就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并就加强教育阵地建设、活化教育形式、探索长效机制等方面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和推进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三是跟踪检查,加强指导。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具有经常性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工作中,我们积极推行例会制、通报制,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的办法,结合发展党员、活动载体创新等工作,切实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检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真正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成为各级党组织的自觉行为。
二、强化资源整合,搭建党员教育培训的优势平台
功能完备的教育平台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按照“网络健全、阵地完备、师资优良”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方资源,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方面,积极抓培训阵地建设。我们在投入资金完善县委党校、县职教中心教育承载功能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基础上,将触角延伸到镇村,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教等手段,加强农村电教站点建设。三年来,相继投入资金25万元,建乡镇电视播转台17处,配备电教设施18台套,在18个村配套了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9个,县、乡、村三级党员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教育阵地建设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积极抓师资信息库建设。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讲解,产生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则完全不同。在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师资队伍的重要性。针对党员教育内容难落实、教员队伍难保障、教育质量难提高的问题,我们积极打破地域行业界限,充分挖掘社会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大师资队伍。将本地和外地具有一定权威的优秀专兼职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姓名、职务、专业特长、联系方式等信息收集起来,建立了师资信息库,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如,在全县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群书记、组织委员培训班上,由市农委的专家、市委党校的教授、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等领导、专家和学者组成的讲师团,分别就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内容等进行专题讲座,充分发挥了他们各自理论功底深厚、农业知识丰富、善于做农村工作的特有优势,提高了授课质量,得到了培训学员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强化制度建设,保证党员教育培训的规范运行
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一系列必要的规章制度,这对于促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地,我们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在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制度上狠下功夫,促使党员重视学、自觉学、善于学、持续学。一是完善党员干部中心组学习制度。县委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中心组学习,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带着课题深入基层实际调研,给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按照争做学习表率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学习党的重大理论,并深入基层讲党课。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县委中心组成员分别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基层开展党课讲座,共举办十七大精神培训班30余次,直接培训党员干部2000余人次。二是建立了党员定期学习制度。把组织党员定期学习放到各级党组织议事上来,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乡镇党训班和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作用,做到年度有规划,季度有计划,月度有安排,定期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学习。三是建立了党员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年底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从学习氛围、学习能力、成果转化、工作绩效等方面综合衡量,对学习教育活动予以客观准确的评价,合理运用考核评估结果,把学习成果与党员民主评议、评优评先挂钩,督促广大党员加快学习进度,力求学习深度,保证学习质量。组建一批党员学习小组、建立一批党员学习教育培训中心和树立一批党员学习典型,积极营造党员人人学习、天天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方式转变,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6
一、抓制度建设,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瓜州县电力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务工作的各项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制定了瓜州县电力局党风廉政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职责和责任,每年局党委都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出安排要求,全局党员、中层以上领导和所有员工全部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承诺书》,从制度上保证了党风廉政责任目标的落实。
二、抓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廉政氛围
近年来,我公司在重视抓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把企业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邀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家来我公司调研,收集提炼了具有瓜州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以高起点、高标准为原则,多次考察、反复论证、精心策划、设计,编制了企业文化手册,建起了标准较高的企业文化室,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及音像资料将公司数十年发展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将企业文化室打造成了展示企业文化的窗口、干部职工接受廉政教育的基地、发展成果陈列的场所。在局机关和基层站所制作了廉政文化警示牌42块,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撰写了廉政论文和廉政格言,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廉政文化宣传月活动,营造了廉政文化氛围。结合国庆纪念活动组织职工开展了营造和谐、忠诚企业演讲比赛和职工书法绘画摄影等技能比赛。通过这些廉政文化活动的开展,达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三、抓学习教育,构筑廉洁自律的思想道德防线
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是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局党委坚持抓住重点内容、重点对象开展廉政教育,要求全体党员,尤其是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领导要认真学习贯彻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党内三大法规和中央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把学习、贯彻、遵守、维护党章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作为行动的指南,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员组织生活、职工政治学习等经常性地开展学习教育。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管钱管物管人等实权部门的工作人员,既是反腐败的中坚力量,又是容易被腐化的重点对象,我局坚持从这些要害部门和关键人物抓起,利用各种会议敲警钟,打预防针,以防止各种奢侈浪费和腐败行为发生,协同县检察院成立了瓜州县电力局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开展经常性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与此同时,我局还抓住重要典型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用勤政廉政典型任长霞、郑培民和电力行业的先进典型米祥仁先进事迹教育干部职工,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我们利用党课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了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公报,县纪委和市公司纪检会议精神,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中纪委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七条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释》,观看了《陕西省电力行业犯罪破案纪实》、以及《甘肃省电力公司原财务处处长顾慧娟犯罪纪实》,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
四、围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抓党风廉政建设
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篇7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宏大、复杂、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繁重,需要不断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探求工作方法,不断摸索有效途径。基层要做好建设新农村这篇大文章,尤其要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应着重从五个方面突破。
一、抓“兴工富乡”,实
现以工带农
一是合理调配,增强企业发展力量。进一步健全强化了乡机关干部联系标志性企业制度,要求每名班子成员、站办所长都联系标志性企业,宣传政策,主动服务,协调关系,协助管理,维护企业利益。积极提供企业急需的人才,由乡发放工资派遣机关干部入企业工作。二是加强服务,解决企业发展困难。经常性开展调研,组织企业老板座谈会,专题研究企业发展工作。巩固了铸造、皮革、电器、陶瓷等行业协会。三是创造条件,加快企业发展进程。因势利导,分类规划,新建、扩建了20多家企业。压缩办公场地,将机关二院整体转让给深思电工,帮助其扩大生产。组织村干部及规模企业老板赴江浙一带参观学习。打造文化艺术节,在全乡营造推进兴工富乡的氛围。四是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出重拳,下猛药,狠刹邪气,严惩村痞村霸,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同时大力招商引资,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兴办工业企业。始终做到把“老外”当作老乡看待,用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亲商、安商、富商。2005年,共完成招商引资1300万,项目建设资金4700多万。
二、抓基地建设,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依靠科技抓调整。大力推广“猪—沼—稻”生态农业结构,全乡共建沼气池2000多个。二是力求规模抓调整。实施了“四个十工程”,即扶持50亩以上种田大户10户,饲养千头以上生猪10户,纳税过5万元餐饮户10户,特种养殖户10户。三是围绕增收抓调整。实施“吨粮田变万元亩”工程,在全乡范围内普及了优质稻;加大了生猪品改力度,良种猪养殖达70;大力推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全年种植春秋玉米5000亩,蔬菜5000亩,黄花菜1000亩,花卉苗木500亩。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黄花菜生产、冬季蔬菜生产等九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基地促开发,以基地联产业,农业经济呈现勃勃生机。
三、抓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摆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把握国家对乡村道路建设投资的机遇,广泛宣传发动,激发村民的积极性,2005年硬化村级道路25千米;水利建设上,争取上级农综开发等资金,广泛发动群众集资,投入400万元,建设工程项目320处,改造病险水库1座,维修机埠5处,修高标准砼路15千米;电力建设上,绝大部分的村农网改造基本完成,新建了110KV变电站,架设了双回路输电线路,与城区实现资源共享;通讯、有线电视、教卫设施的建设成效明显,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四、抓劳务经济,畅通增收渠道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握三个重点,把人力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把外出务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以中介为重点,强力推进就业输出;以维权为重点,建立健全维权体系;以宣传为重点,把劳务经济炒热叫响。2005年全乡共输出劳动力15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2000万元,仅此一项就创人均纯收近2000元。
五、抓组织建设,强化发展保障
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改进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化“五联创”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巩固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成果,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党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篇8
县人武部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队伍组织严密、分布面广、突击力强的优势,积极协助地方完成抢险救灾、处突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以及禁毒防艾等工作,受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赞扬。日前,县人武部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综治维稳暨创建“平安”先进单位。
——党
委重视,组织领导加强。人武部党委始终把综治维稳工作暨平安创建活动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与加强党委班子能力建设协调发展、与巩固边防稳定协调发展、与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协调发展、与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协调发展,从而确立了综治维稳工作暨平安创建活动在民兵预备役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动员深入,宣传教育到位。人武部结合民兵整组、民兵训练、征集兵员、各种会议等时机,利用“青年民兵之家”的宣传教育功能,适时进行宣传教育和动员,不断引导广大民兵和各族群众充分认识创建平安活动以及抓好维稳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创建平安活动进入机关、乡镇、学校、村社、家庭,形成上下齐心协力抓活动、治扰乱、保平安、促稳定的良好氛围。
——任务明确,作用发挥到位。人武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充分发挥部队在国防教育、民族团结、科技兴农以及抢险救灾中的排头兵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处突维稳的震慑作用,先后组织民兵39批次协助派出所进行吸贩毒人员的收戒投劳、59批次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消灭狂犬病源”活动、近人次协助地方部门组织和维护民族节庆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治安信息20多条,调解民间纠纷10多起,消除社会治安隐患20多起。
——责任落实,禁防扶贫到位。在禁防工作中,人武部及时成立进村入社领导小组,签订共建责任书,明确具体任务,指定专人负责,按照组织到位、制度到位、信息沟通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奖罚分明到位的要求,把好预测、实施、分析、决策“四个环节”,深入挂钩点苏典乡茅草村开展禁毒防艾、扶贫帮困、创建“平安村寨”和“平安家庭”各项工作,印发各种宣传资料余份,进行个别谈心50多人次,捐助经费4370元、衣物127件,教育引导群众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艾滋,较好实现了茅草村的健康发展和平安稳定。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推荐阅读: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材料:发挥工商职能支持新农村建设11-10
恭城瑶族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07-16
县农牧局年度工作总结11-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05-23
武邑县农牧局2010年行风建设工作总结10-05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11-24
农牧局2021年依法治县工作汇报10-24
共青团特色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发言材料07-06
泾源县农牧系统党风廉政建设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