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24-06-02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选10篇)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1

发挥区域优势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地处××市中心城区,辖*个街道办事处和*个镇,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有***个行政村、**个居委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农村主要分布在华亭、常太、灵川、东海*个镇**个行政村,全区农村面积***平方公里,农业人口约**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果园面积**万亩,滩涂浅海面积*.**万亩,水产养殖面积*万余亩,林业用地**.*万亩,其中有林面积**.*万亩。

一、我区农业发展概况

区划调整以来,我区按照省、市的要求和部署,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这一主线,深入贯彻中央*号文件和省委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社会保持安定稳定。2005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增*.*%,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增幅创历史新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畜牧业、水果业和水产业三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到2005年已达**.*%。一镇一主业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常太是全国枇杷第一乡,华亭是全国优质龙眼生产基地,荔枝以含糖量高、味道鲜美而独领风骚,灵川下尾是全国花蛤苗生产基地。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继续扶持壮大温氏集团、海源实业有限公司、龙升集团、华照养殖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企业+基地”等模式,带动灵川、东海、华亭、常太等周边地区畜牧、水产、果蔬业的发展。2005年,区级以上**家龙头企业总产值*.**亿元,比增*.*%,企业拥有固定资产*****万元,带动农户*****户,带动生产基地面积**.**万亩,增加农民收入****万元。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推进。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发动群众做好海堤、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整修农田灌溉和提水设施,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六千水利”工程落到实处,共有**个村完成通水工程并顺利通过联合验收,完成投资***万元,收益人口*.**万人,建成蓄水池**个****方。四是农村经济后劲得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实行**个机关科局与***个村挂钩、结对制度,适时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暨企业用工供需见面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税费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改工作接近尾声。农村低保金发放工作稳步开展。五是农村创新工作机制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名驻村干部作用,加大对后进村的帮扶力度,后进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一年来,全区**个下派村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名,发展新党员**名,预备党员转正**名;实行村务公开公布***期,试行民主听证会**场,听证内容**项。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五”期间,我区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市委关于新农村建设**个具体目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认真实施新农村建设。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划达**.*亿元,比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增*%。围绕“十一五”的奋斗目标及2006年的预期目标,我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㈠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重点做好水稻两优****、冈优***、花生泉花**号等粮油作物优良品种,晚熟优质龙眼松风本、立冬本,早熟优质枇杷早钟*号等水果良种和适用增产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快龙眼、枇杷高接换种步伐,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产品优质率和产量。加快橄榄园改造和地道药材枇杷叶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果树生产综合效益。加大国内外名优蔬菜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提高蔬菜品质和效益。加强农业“九大体系”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立健全村民主理财、财务政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推行村集体财务委托镇代管的做法,使村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加大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力度,采取审计与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村财务的审计面达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我区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均能按*%以上的幅度持续增长。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保障农民切身利益。

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区由于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传统生产和现代技术支撑等,许多农产品如龙眼、枇杷等生产在全国极具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尽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培植农业的名优品牌,以增强我区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枇杷协会、兴化桂元协会、养鸡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扶持发展民间营销组织和营销大户,通过中介组织来带动和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如通过“××枇杷推介会”开展枇杷促销活动,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常太”枇杷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按照“扶强、扶优、扶大”原则,巩固壮大××(广东)温氏集团、海源实业有限公司、龙升集团、华照养殖有限公司、置业果树有限公司等*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扶持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妃枇杷酿酒有限公司、台富集团等区级龙头企业,2006年力争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我区水产、水果、畜禽、蔬菜等大宗农副产品的生产。积极推行“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模式,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㈢提高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其动力在于科技兴农。农业科技对于农村来说,具有文化先进性、受众广泛性、投入高效性、作用持久性的特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今后应把抓农业生产的重点转到抓农村的科技普及推广上来,致力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构建以乡镇基层农业服务站为龙头,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广泛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活动,使农民掌握一至两门适用生产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开展应急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村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实调整农村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之间技术开发与生产间的联合与协作,提高系统性、配套性的技术开发能力。继续实施“三大农业经济带”和“一镇一品、一村一业”行动计划,重点扶持龙眼保花保果、枇杷贮运保鲜、橄榄病虫害防治、名特优蔬菜品种引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食品、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动物疫病监管体系建设、特色水产养殖等课题。组织实施“星火计划”,壮大温氏家禽、海源实业、龙升集团、天妃枇杷酒、台富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功能,加强农业高科技项目在我区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不断进步。

㈣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特别是交通、水利、教育和卫生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不懈地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布局,坚持集中连片,保证规模,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着力解决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努力促使中低产田改造与发展优质粮食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土地综合产出率。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到****年全区沿海海堤全面加固达标,全面完成加固小

(二)型以上水库和水闸。加快蓄水工程建设,提高对洪水的调控能力,规划新建小

(一)型水库*座,新建小

(二)水库*座,建成后新增蓄水库容***万方,达到调洪和蓄水的目的。加快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重点进行径桂水库灌区的节水改造,改善灌区灌溉条件,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计划到****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节约水量***万m*。加快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到****年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KM*;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河道清水工程和“绿水”工程建设,对北渠及延寿溪全线进行清淤护坡,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安全的农村饮水体系,全面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继续推进“村村通水泥公路”工作,2006年要完成剩下的*个行政村(常太镇的内东坪村、汀洋村、外东坪村的外东坪村至城常线路段及华亭镇的郑庄村)路面硬化任务。努力实现“村村通客运班车”目标,今年计划建设*个(灵川、常太、东海)五级运管站。“十一五”期间所有乡镇通客车班车率达***%,实现凡是通等级公路的建制村,村村通班车;全区通客运班车的乡镇,基本建成五级以上的客运站,通客运班车的建制村建有一个以上候车亭,力争实现“每镇一站,每村一亭”。

㈤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实践证明,如果继续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就根本无法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依托××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灵川职业中专学校等培训机构,采取“校企联姻”方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今年完成****人培训任务,[1][2][3]下一页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2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依靠科技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科技的重大需求, 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 科技进步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持续带动农村生产力的不断跃升, 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科技进步与生产发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近年来, 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 粮食增产增效、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农村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揭开了我国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1.2 科学技术的支撑和科技进步的引导作用

统筹城乡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对加强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特别要求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引进示范推广运用种植业、畜牧业、林产业、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生态环境、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村清洁能源技术、农村信息化和农村社会发展等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农业,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提高并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领域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素质, 引导农民“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树立农村新风, 引导他们从本色型农民向文明型农民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才能达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的目标。

2 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科学研究以及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 具有科技创新的人才、环境等优势, 正逐步成为中国科技的最大力量。高等学校不仅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而且有现存的科技成果。因此, 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 人才优势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还是人才, 无论是在管理、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高级人才。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基地, 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在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的同时, 也造就、凝聚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富有创新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术带头人。这些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 正在国家科技工作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产生着重要影响。

2.2 科技优势

高等学校不仅拥有一批雄厚的科技力量, 还具备学科门类齐全、技术人才密集、实验设施先进等优势, 因而其科技成果技术含量高、易于推陈出新、竞争力较强。所以高等学校理所当然地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地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辐射源, 成为产、学、研结合的中坚力量。从发达国家发展科技的历史来看, 许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依托高等学校产生的。许多新知识、新技术都源于高等学校, 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中, 高等学校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 高校不仅是人才和技术的强大源泉, 也是直接孵化产业、企业的强大基地。

3 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设想

佳木斯大学是综合性大学, 学科门类齐全。地处祖国边陲, 三江腹地, 周围有13个农业市县, 和几十个国营农场, 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拥有的科研成果如:鞭杆黄芪栽培技术、抗寒耐旱榛子栽培繁育技术及园林基地建设、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绿色消毒剂、苜蓿除草剂、苗期残膜起膜机、水稻插秧机、稻壳燃料的开发利用、粮食烘干设备等科研成果, 均适合新农村建设需要。

3.1 根据专业特点, 把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实习基地, 把科学技术传授给农民, 还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用型专业人才。开展技术服务及科技常下乡活动。定期组织科技人员讲课、开展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 帮助农民发展经济。把学校的一些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带到农村, “鞭杆黄芪栽培技术”“寒地人工栽培榛子园林基地建设”“食用菌栽培”等技术已在部分地区推广,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道路。

3.2 充分利用高校教育优势, 协助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我校是继续教育基地, 每年都对基层中、小学教师进行在职短期培训, 在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方面, 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 利用医学专业优势协助农村建立改进医疗条件, 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我校是全科医学人才培训中心, 长期为基层培训卫生人员, 已经与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大兴安岭行署卫生局等签定了培训合同。附属医院与基层卫生院长期保持联系, 常年有医务人员巡回医疗在基层, 还经常组织医生及医学生到农村开展义诊活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受资源、环境、市场等多方面的制约, 任重而道远。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高等学校可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生力军作用, 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 依靠科技进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瑞.科技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动力[J].创新科技, 2006 (7) .

[2]刘在洲, 汪发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地方高校的神圣使命[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9 (6) .

[3]李学勇.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J].中国软科学, 2006 (7) .

[4]张都应, 刘珠梅, 张宏旗.发挥高等学校优势、加强原始创新、推动科技进步[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3

一、着力打造农业生产新格局,努力夯实产业发展平台

松阳县是个经济欠发达县,位于浙江西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丽水市的北面,境内生态条件良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近年来,我县把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着力点,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推进“大调整”,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围绕茶叶、食用菌、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早熟梨、脐橙、高山蔬菜、笋竹林等特色产业,吊瓜、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在建基地、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上下功夫,努力把松阳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和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

二是瞄准“大效益”,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至目前,全县已建立省市级绿色农产品基地11个,面积4万亩;有1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级省级有机、绿色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两家农业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时,积极引导种养大户、流通大户、农村能人和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是做强“大龙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县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100万资金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至目前,全县已建立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

二、着力规划建设新农村,努力构筑城乡一体化平台

县委、县政府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思路,认真抓好各类涉农项目的实施,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选准人口集聚的结合点,加快实施松古盆地万人下山移民工程。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下山脱贫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着手实施了“松古盆地万人下山脱贫工程”。目前,4个县级下山移民小区全面启动,乡镇移民安置点的规划、建设也下在按计划推进。全县共实现下山移民1365户5182人。

二是把握农村落后的关键点,加快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针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现状,我县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促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共享为纽带,促进城市的电力、供排水、交通、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认真抓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

三是打造农村建设的新亮点,认真实施生态乡村创建工程。我县以生态乡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试点工作,通过实施“一池三改”,提高农村环境的洁净度。

三、着力培养造就新农民,努力搭建农民就业平台

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要着眼加快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另一方面要着眼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

为此,我县主要实施好“四大工程”:一是大力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把加强现代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积极推行培训券制度,全面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农民绿色证书培训、专业技术证书培训。2005年全县共培训农民22409人次,转移就业5000多人。

二是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大力度组织、多渠道培训、全方位服务,不断扩大劳动力输出范围和提高农民就业的能力。去年以来全县已实现转移就业5000多人。

三是大力培植农村经济大户。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引导等多种措施,加大十佳农业龙头企业和十佳农产品流通大户扶持力度,大力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四是大力鼓励松阳农民异地创业。我县外出人员在竹木加工(赣、湘)、松脂开采加工(云、贵)、建材装璜(冀)、服装经营(京)和小超市经营(江、浙)等行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并在局部区域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初步形成了异地创业的行业特点。至目前,我县农民外出创业的足迹遍布江西、湖南等14个省市,其中松脂从业人员近2万人,创办松脂加工企业182多家,松香、松节油年产量1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年产值12.6亿元,为国家创利税5个多亿。在北京从事服装加工、销售、装潢行业人员创年产值约25亿元以上。我县依托这些基础,鼓励更多在乡农民走出松阳闯天下,同时争取更多的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形成创业叠加效应。

四、着力构建生态林业新局面,努力培育农民增收平台

一是实施乡村绿化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建设生态公益林44.56万亩,累计发放生态林补偿金600余万元。新增森林蓄积净增量16.5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总量达380万立方米。新增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绿色通道里程12.07公里。“青山白化”治理率达72.6%,生态墓葬覆盖71%的行政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4

***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星十优”(创建远程教育星级站点,争当十优管理员)创建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网上学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该区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紧围绕贴近生产、生活、农村“三贴近”,运用适用课件组织教学活动,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一是通过组织优秀的教学片,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深入广泛开展科学种田、养殖、病虫害防治的教学,增强种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益。二是通过网上交流农产品信息,进一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拓宽发家致富的路子。三是通过远程教育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引导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非农产业转移。四是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富一户群众的“三个一”活动,并以该项活动为载体,形成以党员干部、科技能人、致富能手带动其他群众共同致富的新格局,增强了农民群众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截止目前,共有1000余名农民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学到了一门实用技术,6个行政村建立了远程教育学用效果示范基地,新增加养殖、种植户30余家。养鸡、养牛、养羊存栏率,比去年分别增加了28、100、20。种植品种由原来的项目单一,扩展到苹果、石榴、葡萄、花卉等多种种植项目。先后涌现出小尚村苗圃基地、北朱村优质葡萄示范基地、刘庄村花椒种植基地、东冯封村养鸡场及西张庄村种植园区等学用效果示范基地。

二、农村党组织建设有力增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一个有力的党支部。该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星十优”创建活动以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更深入地掌握了党的农村政策,了解党的知识、党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要求,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员“双强”能力。这一点,已经在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得到证实。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区各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及入党极积分子集中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先进性教育学习,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远程教育还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年初以来先后投入30000余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和远程教育工作,有效加强了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的附属设施,为广大党员干部开会、学习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二是推进村务公开,在召开党员大会或组织学习时,利用投影对村级财务等需要公开的内容进行播放,一目了然。三是丰富了主题活动,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知识抢答、有奖问答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使以前枯燥乏味的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了。

三、农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围绕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农民的中心思路,该区各村的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的方式充分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从远程教育网络中精挑细选学习内容,组织农民群众收看。出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利用远程教育捕捉市场信息的意识增强,利用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能力增强,运用农业实用技术、科学致富的能力增强的“三强”可喜局面。该区还广泛开展农民文化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各村均利用晚上的农闲时间,组织青壮年农民利用中小学教育栏目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利用政治教育栏目学习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有的村还办起了农民英语培训班。目前,全区各村农民思想解放的多了,因循守旧的少了;思考致富项目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学习科技的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关心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大事的多了,吵架打闹的少了。

此外,该区各村站点还定期组织农民收看优秀文化生活节目,提高农民文化素养。通过优秀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片,先进模范典型事迹片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做“四有”新农民,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建设要求,这是惠及亿万农村人口的一项伟大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首要方略,如何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上起好步、开好局,对于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着力建设一支新型的农民队伍。 1、着眼长远办好基础教育。巩固和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开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确保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

2、结合实际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条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培训基地。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

3、合理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向大中城市转移,向小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资源信息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公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加强劳务协作,形成劳务接收地、中介组织、劳务输出地之间互通信息、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精心打造劳务品牌,逐步繁荣和壮大劳务经济。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6

——王朝芸主席到桐梓、湄潭调研、指导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

6月15—16日,市妇联主席王朝芸来到桐梓县、湄潭县检查指导妇联工作。王主席听取了县妇联的工作汇报,走访了桐梓县的娄山村、三座村、元田村,湄潭县大寨村、兰山村、核桃坝村,深入了解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索妇联在组织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并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对今后妇联组织如何发挥优势,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指导。

桐梓县的娄山村、三座村等,素有“乡村旅馆”之称,这里每年夏天都要接待大量来避暑的重庆客人,县妇联结合实际,建立了“女子科技宣传队”,走村串巷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礼仪等知识培训,县妇联还自编教材,在娄山村举办农村妇女接人待物、卫生知识培训班,并深入每家每户,手把手地教她们如何讲究个人卫生、如何搞好室内、室外环境卫生和家居摆设等,并开展“平安家庭”、“廉洁家庭”、“孝顺父母家庭”等评选活动,努力打造农村妇女新形象;为提高农村妇女的劳动技能,培养她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桐梓县妇联在全县组织开展“烤烟技能比赛”;为丰富女职工生活,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水平,县妇联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了“女职工周未学校”。所到之处,都能看见妇联工作的影子。

1湄潭县妇联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项中心工作,以“双学双比”为载体,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农村妇女投工、投劳、投物,建成了村村通、户户通公路。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看见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栽花种草、瓜果飘香、物放有序,心情格外舒畅;湄潭县妇联积极培育“双学双比”培训基地,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农村开展科技培训,引导农村妇女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增收致富;积极动员鼓励农村妇女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农家乐”,开辟增收致富新渠道。

“四在农家”创建和新农村建设使农民们思想观念转变了,生活环境改变了,村村呈现出“塘里鱼儿跳,山间牛羊叫,蔬菜绿油油,旧舍换新貌,伸手摘林果,老幼面带笑”的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形象。

在调研座谈中,王主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各级妇联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找准在“富、学、乐、美”中的位置,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拾遗补缺,特别关注农村贫困母亲、贫困女童和留守儿童,尽心尽力为农村妇女服务,争取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妇女自身发展中作出贡献。

她要求各级妇联要把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学科技、学营销,比美德、比发展”,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科技培训,培树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女能人”、“女致富带头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7

一、乡镇文化站存在的重要意义

1. 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它的主要

职能作用就是为广大的农民群众组织、宣传文化活动, 引导并示范农民加入到文化传播和学习的道路上来, 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2. 乡镇文化站是在党先进的指导方针下开展工作的, 乡镇文

化站通过组织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 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同时激发了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乡镇文化站作为宣传文化的主体[1], 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

接触, 能够有效的立足于基层文化的水平,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合适的文化服务, 通过乡镇文化站积极的引导和示范, 不仅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提升自己, 还为农村营造了稳定的文化环境, 提高了农民学习文化的意识, 为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我国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文化水平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但由于受到地理、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制约, 使得一些农村的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有的落后村落没有正规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娱活动设施, 更谈不上开展文化活动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农村的发展相对城市来说都是滞后的, 很多农村群众由于思想道德水平有限、法律意识不强, 再加上精神生活的空虚, 常常尊崇封建迷信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黑色文化, 严重阻碍了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建设投入有限。

文化活动想要顺利、有序的开展, 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持, 而农村由于集体经济水平较低, 使很多文化活动无力开展。以前村委会总会定期为农民出钱播放电影或者请戏班唱戏, 而现在, 农民只能偶尔在一些富裕的个人或个体企业举办婚礼庆典、开业典礼或其他喜事儿的时候看到一场戏曲或文艺节目。文化建设始终被忽略, 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

2. 文化设施名存实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以往被人们热爱并积极使用的文化场地及设施都逐渐破旧, 有很多由于年久失修, 已经废弃了。农民在没有任何文化设施的情况下, 渐渐把赌博、酗酒等不良休闲方式带入了他们空虚的业余生活, 使农村的文化氛围遭到破坏, 很多家庭还常常为此大打出手, 不利于安定社会的构建。

3. 文化队伍力量渺小。

一支有素质、有文化、有理想的文化队伍是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 但现在的农村中没有这样能够带领大家的骨干力量, 很多青壮年都去了城市打工, 那些有文化、有素质的能人又不甘心留在农村, 所以导致农村文化队伍的失散。

4. 文化资源未被利用。

近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的建设, 已经在很多乡镇投入了远程教育的建设, 以提高农村的办公资源水平, 但是很多农村并没有把国家提供的资源充分利用在文化建设上, 而是将其改为乡镇领导的会议室或接待室, 一些试点村从未开展过远程教育活动, 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 使那些文化资源成了点缀, 形同虚设。

三、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1.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 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 再不用为温饱问题烦恼的新时期, 农民已经对文化以及知识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以往文化站被动送文化下村社的体制已经不能在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 文化站需要创新工作机制, 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主动为各村社送出文化, 在农闲或者农民的业余时间为大家播放广场电影、组织大家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等等都是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很多乡镇还将一些农村的文艺骨干组织成文艺演出队, 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演出, 使农民不再觉得精神空虚, 而是积极参加于各种文化活动中, 这些文艺队不仅为农民们演出, 还能辅导农民们自发的开展一些娱乐活动, 有效的宣传了党的先进政策。

2. 坚持文化传播的主导地位, 发挥文化站的公益性质。

乡镇文化站作为先进文化传播和宣传的载体, 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沿阵地, 文化站不仅为人民群众起到宣传、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更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乡镇文化在传播文化的时候, 严格遵循党的指导方针政策, 使人们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 深受党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熏陶, 逐渐意识到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 激发了农民学习文化、了解科学、掌握技术的欲望, 农村渐渐形成了讲科学、讲文明、讲文化的优良环境, 人们不再受封建思想的干扰, 而是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 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乡镇文化站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显示了自己作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 体现了它的公益性本质。

3. 肩负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 努力争取改善文化设施

当前很多乡镇企业过分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文化的建设, 作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要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负责, 努力争取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改善文化设施的条件, 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内容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通过这些活动加大宣传我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 引导大家与时俱进, 跟上党前进的步伐, 适应时代的主旋律。

摘要:乡镇文化站的主要作用是为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导向和示范的作用, 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部门。乡镇文化站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职能作用, 开展一系列健康、新颖、文明、积极的文化活动, 以满足人们逐渐提升的文化需求, 是我们乡镇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新农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8

1.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法律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

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法进行,把保障农民利益的相关制度用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尽管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作了许多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还需大力加强。我国农业法最近的一次修改是在2002年,但是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保护农业的政策的基本方针已经发生了变化,最近,温家宝总理又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要求,根据近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立法。首先,要完善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明确确立各级人民政府在农业投资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农业投资每一年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投资的预算、投资的程序和投资的监督问题。要按照世贸组织农业规则的有关规定,建立我国农业补贴方面的制度,依法支持农业生产。在世界上基本上每一个发达国家都有一些详尽的关于农业补贴方面的规定,WTO的规则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规定,就我国来看,我们在近几年已经搞了三种农业补贴了,一种是关于种粮补贴,第二种是粮种补贴,第三种是购置农机具的补贴。但这些补贴仅仅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层面上,为了防止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应该将其上升为法律层面,加紧制定我国对农业补贴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國家农业补贴的范围、程序和标准,以及对农业补贴的监督等内容。比如说在2002年美国在农业安全和农村投资法中规定了三种补贴方式,一种是直接投入、直接支持;第二种是反周期农业补贴,主要是从价值方面的补贴;第三种是信贷方面的补贴制度。其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的生产经营、文化卫生、教育科技的建设都需要一个好的法制环境。比如在村庄规划、村庄建设方面,也应当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如陕西省人大在2005年11月通过了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这在全国是第一家,今年3月该条例正式实施,这对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依据。相信在条例实施后,对陕西的农村规划工作会有一个很好的推进。第三,要坚持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农村财务、土地承包、村办企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宅基地划分等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2.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依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广大农民甚至一些基层干部的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觉悟偏低,农村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地方的盗窃、抢劫、杀人、放火、伤害等刑事案件比较突出,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由土地承包、园林承包、农民负担、村委会直选,以及婚恋、家庭、债务、宅基地纠纷等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发生,邪教、非法宗教活动也不容忽视,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瓶颈。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农民法制意识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加以提出,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要抓好村级干部的法制教育。通过举办村两委干部四化建设培训班等各种形式,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有效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法制意识,提高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其次,要着力营造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按照与阶段性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专项工作相结合、与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村民夜校、集体咨询、征订普法教材,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联户组织送法上门、电视、广播专栏以案说法等灵活形式,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用法护法。第三,有针对性的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农村法制夜校,“148”法律服务专线、法制文艺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使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 加强法制建设,是化解各种矛盾,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如前述,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政策和法律,依赖于行政的手段和法律的手段,其中最根本的是法律手段。

首先,法律具有指导作用,明确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让人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矛盾。其次,与政策相比,法律更公平、更稳定。与行政手段相比,法律是个更客观、更公正的裁判手段。古罗马有一句名言,法律是关于善良和公正的艺术。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基于宪法的有关原则,依法裁判,不仅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违法者的权利也能得到尊重。更能体现人权原则,更易被人们所接受。第三,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有效领导的坚强保证。在我国9亿人口的农村,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以村民自治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要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农村的最好形式,它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有利于实施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处理和协调农村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9

摘要 乡镇文化站的主要作用是为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导向和示范的作用,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部门。乡镇文化站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职能作用,开展一系列健康、新颖、文明、积极的文化活动,以满足人们逐渐提升的文化需求,是我们乡镇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字 乡镇文化站 新农村 文化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乡镇文化站作为基层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应以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为导向,以为农民提供最真切的文化实惠为宗旨,不断探索出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乡镇文化的建设。文化员要根据所辖区域的经济水平、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地位,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一、乡镇文化站存在的重要意义

1、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它的主要职能作用就是为广大的农民群众组织、宣传文化活动,引导并示范农民加入到文化传播和学习的道路上来,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2、乡镇文化站是在党先进的指导方针下开展工作的,乡镇文化站通过组织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激发了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在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中得到了精神的提升,并深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培养,在农村逐渐形成了一种讲文化、讲道德、讲素质的良好氛围,适应时代旋律的步伐。

3、乡镇文化站作为宣传文化的主体[1],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接触,能够有效的立足于基层文化的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合适的文化服务,通过乡镇文化站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不仅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提升自己,还为农村营造了稳定的文化环境,提高了农民学习文化的意识,为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我国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文化水平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由于受到地理、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制约,使得一些农村的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有的落后村落没有正规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开展文化活动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农村的发展相对城市来说都是滞后的,很多农村群众由于思想道德水平有限、法律意识不强,再加上精神生活的空虚,常常尊崇封建迷信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黑色文化,严重阻碍了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建设投入有限

文化活动想要顺利、有序的开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持,而农村由于集体经济水平较低,使很多文化活动无力开展。以前村委会总会定期为农民出钱播放电影或者请戏班唱戏,而现在,农民只能偶尔在一些富裕的个人或个体企业举办婚礼庆典、开业典礼或其他喜事儿的时候看到一场戏曲或文艺节目。即便有些乡镇经济水平较高,他们也是把工作重点放在铺路、修桥、建校等方面,文化建设始终被忽略,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

2、文化设施名存实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被人们热爱并积极使用的文化场地及设施都逐渐破旧,有很多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废弃了。农民在没有任何文化设施的情况下,渐渐把赌博、酗酒等不良休闲方式带入了他们空虚的业余生活,使农村的文化氛围遭到破坏,很多家庭还常常为此大打出手,不利于安定社会的构建。

3、文化队伍力量渺小

一支有素质、有文化、有理想的文化队伍是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但现在的农村中没有这样能够带领大家的骨干力量,很多青壮年都去了城市打工,那些有文化、有素质的能人又不甘心留在农村,所以导致农村文化队伍的失散。

4、文化资源未被利用

近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已经在很多乡镇投入了远程教育的建设,以提高农村的办公资源水平,但是很多农村并没有把国家提供的资源充分利用在文化建设上,而是将其改为乡镇领导的会议室或接待室,一些试点村从未开

展过远程教育活动,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使那些文化资源成了点缀,形同虚设。

三、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再不用为温饱问题烦恼的新时期,农民已经对文化以及知识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以往文化站被动送文化下村社的体制已经不能在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文化站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主动为各村社送出文化,在农闲或者农民的业余时间为大家播放广场电影、组织大家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等等都是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很多乡镇还将一些农村的文艺骨干组织成文艺演出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演出,使农民不再觉得精神空虚,而是积极参加于各种文化活动中,这些文艺队不仅为农民们演出,还能辅导农民们自发的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有效的宣传了党的先进政策。

2、坚持文化传播的主导地位,发挥文化站的公益性质

乡镇文化站作为先进文化传播和宣传的载体,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沿阵地,文化站不仅为人民群众起到宣传、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更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乡镇文化在传播文化的时候,严格遵循党的指导方针政策,使人们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深受党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熏陶,逐渐意识到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农民学习文化、了解科学、掌握技术的欲望,农村渐渐形成了讲科学、讲文明、讲文化的优良环境,人们不再受封建思想的干扰,而是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乡镇文化站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显示了自己作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体现了它的公益性本质。

3、肩负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努力争取改善文化设施

当前很多乡镇企业过分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文化的建设,作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要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负责,努力争取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改善文化设施的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内容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通过这些活动加大宣传我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引导大家与时俱进,跟上党前进的步伐,适应时代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10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发展农村经济,把农民收入放到中心位置。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霍山县利用地理环境,结实本县实际,发展农业现代化。一是优化传统农业,稳定种粮面积。二是不断发展效益农业,规模种养业迅速发展。三是大力改善农业设施,不断加强科技兴农,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和小流域治理,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四是农业和农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等进一步规范,农民负担切实减轻。五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坚持把招商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深化招商引资工作,通过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思路,扩大招商渠道,近年来,引资规模和水平逐年提高。我县以经济开发区、衡山工业园和高桥湾科技园三大核心平台建设,大力支持落儿岭、诸佛庵、黑石渡、下符桥、与儿街、但家庙六个工业集中区加快发展,建成沿318线超500亿工业长廊,经济开发区产值突破200亿元,衡山工业园产值突破150亿元,规模企业总数达10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50家,超五亿元企业20家,超十亿元企

业10家,上市企业5家,迎驾、应流均突破百亿元大关。

二、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着力改变农村面貌。

近年来,我县把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村民户保洁、村民点收集、养护工转运、政府集中处理”的清洁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逐步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面貌。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填埋场19座,焚烧站2座,垃圾中转站45座,很好的保障了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处理。下一步将在深入巩固前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相关经验,扩大建设范围,使乡村清洁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全覆盖,让广大农民的生态文明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深入开展农村“四创”活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巩固国家生态县建设成果,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县。继续实施生态六大工程,积极顺应消费时尚,切实加快生态产业、生态产品开发,打好生态品牌,发展生态经济,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

三、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广大农民不仅对物质文明建设有新的需求,而且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新的要求。我县注重以创新载体与务求实效相结合,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等系列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扎实树立农村社会新风尚。廉政文化不断创新,社会新风尚日益浓厚,通过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政治建设、为民办实事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四结合来增强廉政文化进农村的实效性。创建载体不断丰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优秀党员和优秀村民、文明家庭”评创活动,农村文明意识全面得到提升。持续开展扶贫帮困系列活动,通过扶贫、帮困、慰问等活动,使贫困家庭感受到了党和集体的温暖。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模式,提高沼气池的综合效益。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完善排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加固河流堤岸,搞好清淤疏浚,消除水库隐患,扩大防洪库容。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及实施新一轮治淮工程的重大机遇,抓紧申报争取一批防洪保安、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小型水利设施稳定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民办公助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水利建设领域。通过几年努力,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强农村水电路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为农民建设美好家园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推动乡村企业向集镇集中;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加大土地开发和复垦整理力度,确保耕地占一补一。

五、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党政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要把对农业的投入是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是否改善、农民收入是否有较大幅度增长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认真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扶持“三农”;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自觉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谋划

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鼓实劲,干实事,把各项措施抓落实。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提高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是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注重抓好自身建设,自觉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想,用知识武装基层党员干部头脑。通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同时开展“进千家门、纳百姓言、办惠民事”走访活动,了解群众诉求,提高了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加强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建设。要把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建设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治本之策抓紧抓好。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学、推、办”成果,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农村政策、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本领,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和做好群众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改善村委会的办公条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民主决策,大力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继续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农业现代化,搞的是多功能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已不仅局限于传统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了。如通过开发各类农业资源,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农业开始承担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教育等功能,由此形成生态保护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服务型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形态。

(一)要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民增收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最问题。相比之下,我县农

民增收的渠道还多,抓农民增收的还不到位,增收的措施性还不够强,借鉴外省新农村的经验,建议强化四项工作:一要努力培育新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二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三要与经济综合效益相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将科技运用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来源。四要努力做大农村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开辟农业和农村外部增收空间。要学习外省开先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难为关键,层层抓,步步抓。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强化增收的组织措施,要考核责任制,把农民增收放到位置。

(二)要因地制宜村庄整治。外省的经验表明,经济发达的村庄,经济发展不高的村庄,只要尊重农民意愿,找准办法,都可以搞好村庄整治,较快地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我县部分村庄也急需得到综合治理。村容村貌的问题是缺少规划,乱堆乱放乱建,人居环境差等,当前解决问题要分类,有步骤、有计划有地进行。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和农村水电路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是村庄整治的着力点,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清除乱搭乱建,农户改圈、改厕、改水、改房和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对有基础的小康示范村主要是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加速村庄现代化。对农村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民收入较高的村庄,要适度超前制定整治规划,把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起来。对经济发展不高的村庄,整治的主要问题是旧村改造,要与当地村庄布局相结合,偏远村组就近合并,小村变大村,规划建设。

(三)要形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合力。要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建设各个领域,强化组织,才能在各行业之间整合各方力量,开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要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强大舆论。成立宣传团,把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与村务相结合,要组织地对

新农村建设进行宣讲。要总结和宣传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做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大力支持。要农村改革,消除农村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深入开展平安霍山建设,全面启动“六五”普法,扎实做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加快城乡防控体系建设,创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综合环境。

(四)要形成土地规模经营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农村建设机制的高水平创新。在现有的政策条件和经济环境下,土地的规模经营只能在稳定家庭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动,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外省经验,建议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全县土地供需信息平台,促进土地流转。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合同契约等多种方式,鼓励种养植大户、农业企业连片开发流转土地,使分散的一家一户农业生产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和“生产车间”,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实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拓宽农户增收的渠道。

(五)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合力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政策推动,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以奖代补资金的导向作用和倍增效应,加强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主导产业。坚持示范带动,坚持品牌促动,坚持市场拉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村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格农村宅基地和农民建房管理,加快“两镇十八村”新农村示范工程和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

道,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拓展农业保险范围,开展林业保险试点,加强动物防疫、植物检疫、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山洪和气象灾害防御等工作,切实提高防灾避灾减灾能力。

(六)要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农村面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财政要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资投劳。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上一篇:全园幼儿园家长会总结下一篇:我帮奶奶生鸡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