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保险缴费

2024-08-05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共8篇)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 篇1

机动就业职员(个人)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为1616.23元,最高缴费基数为12121.75元。对付机动就业职员来说,他们有多个档次的缴费比例可以选择,个中最低每月缴纳养老保险323.25元,最高可缴纳2424.35元。

同时,机动就业职员(个人)根基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为4040.58元,35岁以下职员月缴费额为137.38元/月,35岁以上职员月缴费额为177.79元/月。

据相识,因为养老保险新的缴费基数从1月开始执行,而医保缴费基数则从207月开始执行,以是,机动就业职员(个人)应在7月20前存足应缴的社会保险费(含2015年1--7月共7个月的养老保险费和7月份1个月的医疗保险费),以免因资金不敷扣款失败影响报酬。同时,需调解缴费基数的机动就业职员,应在7月19日前到贵阳银行申请缴费基数调解。未到贵阳银行网点申请改观缴费基数,且原缴费基数在1616.23--12121.75元之间的,仍按原缴费基数缴费。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 篇2

关键词:养老保险,缴费情况,探讨

社会养老保险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缴纳的, 使员工退休后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 养老保险是绝大多数人普遍关注的部分, 尤其是在缴费比例问题上备受关注。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直接决定职工退休以后的生活保障和生活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职工收入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包括三部分:一是货币工资, 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二是实物报酬, 即用人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等;三是社会保险, 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失业、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金。因此可以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也是职工待遇问题。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 从2011年起职工退休工资将完全按照职工各年的缴费情况计算, 也就是说职工将来的退休工资水平取决于本人现在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此, 本人对我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做了如下调查:

一、目前现状

1、有关文件、政策

根据陕本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06]27号文件规定:用人单位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20%缴纳;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作为缴费工资, 按8%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缴费工资高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 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 以全省上年度在岗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也就说企业应以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 但缴费基数最高不得高于全省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300%, 最低不能低于60%。近五年西安市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如下表1所示:

2、本人所在公司调查情况

⑴整体水平:根据对公司35人的缴费基数调查显示, 在对档案工资进行了10%调整后2012年目前的缴费基数也仅为陕西省平均缴费基数 (省上年度平均工资) 的82%, 最高的为社平工资的109%, 缴费基数达到或超过社平工资的只有工龄超过20年的公司领导, 占在岗职工的2-3%;科级领导中工龄20年以上的基数为90%左右, 工龄20年以下的80-85%, 不足10年担任职务较晚的更低, 有的仅为70%或更低, 占在岗职工的15-20%;分公司部门负责人及以下人员, 除个别人员 (工龄应该超过30年) 基本上都不超过70%, 工人几乎没有超过70%的, 这部分人员应该占到全公司在岗职工的75-80%, 近8-10年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 基本上都是按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纳。

⑵近5年企业水平与社会平均基数对比及增长表 (表2)

从以上的统计调查可以看出, (1) 我们整体的缴费基数偏低, 不到社会平均工资的80%; (2) 近五年的缴费基数累计增长54% (包括近一两年任命的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分公司科室负责人、基数低于社平工资60%的人员, 他们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平均值, 比如后者累计增长超过80%) , 年均增长11.41%左右, 低于全省社会平均工资年均增长幅度 (20.63%) , 也低于企业职工工资年均增长幅度 (24.71%) ; (3) 2012年与2008年比较的倍数:企业基数为1.55倍, 社会平均基数为2.12倍, 职工工资为2.49倍 (2008年平均工资17830元, 2012年平均工资44520元) , 明显低于社平工资和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水平, 甚至个别职工有的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

2、所造成的影响

根据 (陕劳社发[2006]84号) 文件规定:2011年1月1日以后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将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月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缴费年限×1%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平均缴费指数×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平均缴费指数= (X1/C1+X2/C2+……+Xn/Cn) /N

X1, X2……Xn为退休前1年、2年……n年当年本人缴费工资总额;

C1, C2……Cn为退休前1年、2年……n年当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 (不低于15年)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假如职工甲2012年1月1日退休, 缴费年限为15年, 其缴费工资分别为当年的60%, 也就说他的平均缴费指数、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均为60%, 职工乙与甲的年龄、缴费年限、退休时间相同, 乙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缴费。那么甲的月基本养老金只能拿到乙的80%;同时, 个人账户储存额也只有乙的80%, 基本养老金不会超过乙的80%。也就说, 将来退休工资的高低与你现在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有关, 缴的多拿的多, 缴的少拿的少。按这样缴费, 我们现在工资水平不高, 但也还可以, 但是退休后的工资水平肯定相差一大截, 真有一种“辛苦几十年, 退休后又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3、造成的原因

⑴企业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这几年我们公司虽然取得非常大的发展, 企业总产值、利润、职工的工资大幅度增长, 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比五年前增长了1.22倍, 利润的增长更是超过了10倍, 但我们的底子薄、负担过重、历史拖欠比较多, 起点低,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绝对值还比较低, 比兄弟单位仍然有差距。

⑵重视程度不够。这个基数影响的是将来的收入, 不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 而且大家对养老金的计算也不太清楚, 只知道反正单位都是这样缴的, 由社保局计算;再者, 由于我们公司底子薄, 我们努力提高眼前的收入已经不易, 还无暇顾及将来。

⑶工资增长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公司已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但是也只是在眼前的收入水平上做文章, 而对做为职工退休保障的养老金还没有涉及, 因此也就出现了, 这几年工资连年百分之十几的增长, 但养老保险基数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4、解决的办法

⑴加快企业发展。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没有发展、就没有效益、就没有积蓄, 解决的基本的需求尚且不能, 更无从谈起更高层次的需求了。

⑵把养老缴费基数作为厂务公开内容向职工公开。根据《陕西省厂务公开暂行办法》规定: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应当公开的内容包括, 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基金缴纳情况。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是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 每一年的缴费基数 (办法) 应该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开, 应该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⑶加强养老知识学习宣传, 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解决好我们的后顾之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近年来的工资增长确实喜人,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 养老保险基数的增长过慢, 与工资增长水平不相配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随着养老保险网上查询系统的开通、随着广大职工对养老保险知识的了解和退休工资的对比, 这个矛盾将会很快显现。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 篇3

补充养老金缺口不能紧盯老百姓

“增加缴费补养老金缺口,开错药方”,《证券日报》发表了学者余丰慧的质疑文章。余丰慧认为,无论是延迟退休年龄或是增加个人缴费来补充养老金缺口都开错了药方。“从国家经济转型大计看,经济拉动还需转到以扩大内需为主上。但启动国内消费的一大忌讳就是增加国内居民各种税费包括增加社保个人缴费。因此,可以说增加个人缴费来补充养老金缺口是开错了药方。”余丰慧指出,补充养老金缺口应该盯在财政资金欠账这一块,而不是紧盯老百姓。

有人士指出,“事实上,几乎所有省市,每年都会对养老金缴费额进行调整,个人缴费额也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以西部某省为例:2009年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按最低标准缴纳,个人缴费部分为每月149元左右,而2012年,已达210多元。也就是说,三项基本社会保险,4年间个人缴费部分增加了60多元,增加了差不多40%。如果在这个年年调整的基础上,再增加个人缴费,是否合适、公平?”

也有人士从养老金本身的历史欠账方面,指出增加个人缴费的不合理。据介绍,我国直到1998年真正开始了养老金体系改革,有了个人账户和养老保险。但由于此前未有企业和个人缴纳社保费用,改革时资金未被足额补齐,但改革后国企人员退休金亦由社保系统发放,即导致了社保系统为历史欠账买单的现象,养老金缺口亦与此相关。“目前已是由缴费人为历史欠账买单,若要再从缴费人身上割肉显然不合理。”

养老金缺口有多大?

早在今年6月,关于养老金缺口的讨论甚嚣尘上,这源于一份由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牵头撰写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该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事实上,目前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各方测算口径并不统一,未来缺口由谁来补也尚无定论。规模庞大的养老金到底该如何管理?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认为,养老金管理应着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而坚决避免政府部门决策。除了上述报告提及的18.3万亿元,针对养老金缺口问题有多个版本。

从人保部的数据来看,全国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略有结余。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计算,个人账户缺口巨大。具体数据是,目前个人账户中“坐实”的账户记账额仅为2000亿元,因此,全国养老金的“空账”缺口相当于1.7万亿元。而由于养老金至今未实现全国统筹,在统筹层次低下的省区,养老金缺口尤甚。

在人保集团负责养老金研究的崔鹏看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总体结余,但贫富不均。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寿命延长,未来缺口只会更大,以目前的数据估算,未来30年缺口在10万亿元左右。

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4省份的基本养老保险累计近6000亿元,约占全国累计结余的40%,而其余多数省区的养老金累计结余不及广东省一半。还有数据显示,2010年有15个省市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缺口679亿元。

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压力还可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而加剧。根据2011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增速,已高于同期基金总收入近2%。

此外,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铺开,再加上“今年年底之前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在资金来源没有持续拓展的情况下增加支出,无疑将加重养老金的支付负担。

巨额缺口凸显何种端倪?

总量不够、个人账户空转和收益率低下一直被看作是我国养老金的三大顽疾。

社保专家郑秉文将养老金问题概括为两方面:一是社保基金缺口与贬值风险并存,二是社保制度征缴扩面的迅速铺开加剧了收支缺口增大的风险。

杨燕绥更忧虑“老龄社会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它意味着社会用于养老的资源总量的增加,“仅靠纳税人和财政收入来解决养老金问题是没有出路的”,除支出水平提高外,与养老相关的公共配置都需增加。

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转轨成本;在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导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上述报告称,人口老化导致养老金覆盖的退休人员数量与在职缴费人员数量之比的大幅提高,如该比例在2012年为1:3,但是到2050年就将达到1:1;现收现付支柱的缴费率仅仅为20%的工资(另外8%的缴费进入个人账户),而法定的替代率则达到35%。这个法定替代率的承诺在退休年龄保持现行标准不变的情景下是不可持续的。

这些分析表明,养老金缺口虽然是长期风险,但其可能造成的对财政持续性的潜在压力却远远大干其他所有的短期风险因素,不能由于它是长期因素而忽视其风险的规模。

事实上,当前老龄化、养老基金缺口这些问题本身已形成了倒逼机制,那就是要解决我国社保体系的制度障碍问题。杨燕绥认为,正如缺口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也需要国家顶层设计、法治建设、机构战略和居民教育四个条件,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余丰慧表示,我国个人养老金缴费水平,与各国相比已经处于偏高水平。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个人(雇员)养老金缴费比例为11%,雇主为29%,合计为4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个人(雇员)缴费比例为7.65%,法国为9.9%,韩国为7.79%,巴西个人缴费8%,俄罗斯更是个人零缴费。

还有学者指出,在我国养老制度双轨制没有解决之前,增加个人缴费有违基本公平。“目前在养老金缴纳方面,党政机关等公职部门工作人员是由政府代为缴费,而企业职工、城市居民、个体户又是另外一套制度。增加个人缴费,后者无疑需要直接多缴费。”据了解,尽管企业退休人员已连续8年提高养老金水平,但还是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

缺口如何弥补?

从国家管理的层面来看,为了应对养老金“缺口”,同时也防止地方挪用中央补助,全国社保基金会自2006年12月起,受托管理中央财政补助9个试点省市坐实个人账户的543.62亿元资金。据其6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2845.9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40%,比同期的通货膨胀率高出6个百分点。

然而,无论如何设计,投资收益也就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一方面。专家建议,用国企利润反哺民众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此外,扩大缴费人群范围,将更多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实行男女退休同龄等方法来缩小社保资金缺口,也仍有空间。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多支柱社保体系,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以养老体系为例,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采用现收现付制,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障的老龄化风险和基金投资风险,确保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二支柱的补充养老金采用积累制,个人承担老龄化风险和基金投资风险;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储蓄有多种灵活方式,比如在投资商业养老保险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承接老龄化风险。多支柱体系将风险分散到政府、企业、家庭等多个主体,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负担,也能增强保障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据了解,2011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GDP总量的2.4%,而美国社保支出占GDP比重在16.8%左右,瑞典和芬兰甚至分别达到了35%和38%。我国财政性社保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亦不到15%,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因此分析指出,补充养老金缺口应该盯在财政资金欠账这一块,而不是紧盯老百姓。

有学者假设,“如果我国财政资金30%用于社会保障资金,那么,每年至少增加社保资金2万亿元以上,可以说解决了社会保障资金的大头。国企包括金融企业每年净利润在4万亿元以上,按照20%上缴红利,就可以每年至少充实社保资金1万亿元左右。”同时,可以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以解决我国社保资金缺口。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 篇4

本地宝 2015/5/7 19:38:28

西安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

西安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办法》建立了养老保险缴纳激励机制,使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条件:

凡具有西安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民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人员,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西安养老保险个人参保缴费补贴标准(新)

本地宝 2015/5/7 19:38:27

西安建立了养老保险缴纳激励机制,使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省和市、区县政府对参保人员缴费提供补贴,多缴多补。

个人缴费标准

西安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

个人参保缴费补贴标准

对选择年缴费档次200元(含)以下的,补贴30元;选择300元的,补贴40元;选择400元的,补贴45元;选择500元的,补贴60元;选择600元(补贴65元)至900元(含)的,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补贴增加5元;选择1000元的,补贴100元;选择1500元的,补贴150元;选择2000元的,补贴200元。

补贴所需资金由省财政承担50%,市、区县财政各承担25%。新的缴费补贴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执行。

西安个人如何买养老保险

http://xa.city8.com/life/47/x69dTPtsj8bUK4p.html 2014/12/25 12:08:36

西安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将会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全面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7个档次可以选择,大伙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状况选择每年缴费标准为200元、4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和2000元的不同标准。这样的缴费标准,在缴满15年之后,每月到底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呢?请大家记住一个计算公式:居民每月的养老保险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120元,资金由政府承担。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储存额÷139。举个例子来说明,如果大家从45岁开始,连续缴纳15年,选择200元的缴费标准,月基础养老金120元,个人缴纳总额加上财政补贴总额及利息,15年缴费个人账户金额应该在5085.36元,这样按照前面的特定公式来计算,每个月领养老保险金就会是156.58元。

居民每月的养老保险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12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120元+5085.36/139=156.58元

按照这样的算法,如果选择选800元的缴费标准,到时候每月可领245.23元,选择2000元的缴费标准,每月可领415.49元。如果您缴纳的年限越长,选择的标准越高,到60岁以后自然您的养老固定收入也就会更高。

西安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怎么办理

本地宝 2014/9/17 18:06:22

(一)参保条件

凡具有我市行政区域内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均可在本人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二)办理流程

1.申请登记。凡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由本人或委托人持本人二代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三份)、近期(半年)一寸正面免冠彩照(4张)到户籍所在地村(社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协办员处或户籍所在地劳保事务所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并填写《西安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以下简称《参保登记表》)。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委托人或村(社区)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

2.审核公示。村(社区)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并在所辖范围内对符合参保条件人员进行10天以上公示,确认无异议后,填写当月《西安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登记汇总表》(以下简称《登记汇总表》),并在《参保登记表》《登记汇总表》上签字,加盖村(社区)公章,附参保人员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照片等材料,按规定时限一并报劳保事务所。

3.初审录入。劳保事务所初审通过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陕西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在《参保登记表》《登记汇总表》上加盖公章,并按规定时限将相关材料一并上报区县经办机构。

4.复核确认。区县经办机构应对参保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为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并将相关材料归档备案。

西安养老保险现金征缴流程

本地宝 2014/9/17 18:06:20

西安养老保险现金征缴流程

暂不具备银行代收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区县,可以临时实行现金征缴。待条件具备后,实行银行代收。

1.收费开票。村(社区)协办员根据区县经办机构核定的应缴费明细信息,征缴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并开具《专用票据》。

2.日收日结。村(社区)协办员须将当日收取的保险费全额上缴到劳保事务所;劳保事务所须在当日将征缴的养老保险费全额存入区县经办机构指定的基金收入户;同时汇总辖区内当日征缴信息,连同收费票据一同上报区县经办机构。

3.记账划转。区县经办机构对到账数据核对无误后,记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并于每月末将基金收入户的资金划转到基金财政专户。

4.反馈催缴。区县经办机构应及时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反馈至劳保事务所和村(社区)协办员,由协办员负责对参保人员进行催缴。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中断缴费处理。

西安养老保险银行代收流程

本地宝 2014/9/17 18:06:21

西安养老保险银行代收流程

具备银行代收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区县,应实行银行代收。

1.足额储存。参保人员按将应缴养老保险费足额存入银行卡或存折。至缴费期末,未能足额存入所选档次保险费的,按中断缴费处理。

2.核定明细。区县经办机构定期核定生成应缴费明细信息,并传递到指定银行。

3.划扣归集。开户银行根据应缴明细信息,从参保人员银行卡或存折上足额划扣养老保险费,并归集至区县经办机构基金收入户,扣款后3个工作日内将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等反馈至区县经办机构。

4.导入开票。区县经办机构根据开户银行提供的信息及时将扣款结果数据导入信息系统,对应缴明细信息与实际到账金额核对无误后,将扣款金额记入个人账户,打印《西安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汇总表》(附表5,两联),从次月开始计息。

5.开具票据。区县经办机构按照扣款结果为参保人员开具《陕西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专用票据》(以下简称《专用票据》),由劳保事务所和村(社区)协办员负责送达参保人员。

西安养老保险领取流程详解

本地宝 2014/9/17 18:06:21

西安养老保险领取流程

1.申领手续。参保人员在到达领取年龄前三个月内持户口本、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到村(社区)办理养老金申领手续。

2.收集填表。由村(社区)协办员收集参保人员申领材料,填写《西安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以下简称《待遇核定表》)并上报劳保事务所。

3.初审上报。由劳保事务所对参保人员《待遇核定表》、本人基本信息进行初审,将符合待遇领取资格人员的相关材料上报区县经办机构。

4.复核确认。由区县经办机构对上报材料进行复核确认,同时核清到龄人员个人账户累计余额,计算养老金支付金额。

5.核定支付。区县经办机构应在每月25日前将待遇支付明细清单和资金转账凭证等相关材料提供给开户银行,银行应于次月7日前将支付金额划入待遇领取人员的实名存折。

6.反馈录入。银行须在支付后3个工作日内,向区县经办机构反馈支付回执和资金支付情况明细,区县经办机构核对无误后,月底前将支付数据录入信息系统,进行支付确认处理,并相应扣减待遇领取人员的个人账户储存额。

西安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电话地址

本地宝 2014/9/17 18:06:20

西安市养老保险经办处 西安市尚朴路1号 办公室87217701 87217701

西安市新城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东五路勤奋巷 办公室87413360 87413360

西安市碑林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和平路18号 办公室87516361 87511178

西安市莲湖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团结东路11号 办公室87624860 87624860

西安市灞桥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新医路87号 办公室83510187 83510187

西安市未央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政法巷17号 办公室86264104 86264104

西安市雁塔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永松路3号 办公室88243687 88243687

西安市阎良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阎良区前进东路62号 办公室82189039 82189039

西安市临潼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南路58号 办公室83821274 83821274

西安市长安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西北饭店红楼三楼 办公室85283531 85283531

蓝田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蓝田县蓝新路11号 办公室82721446 82733379

周至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周至县老城东街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办公室87111667 87111667

户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户县西街6号 办公室84816181 84810893

高陵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西安市高陵县南新街29号 办公室86913253 86913253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西安市科技路48号创业广场B408 综合服务部88333210 88333866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 西安市凤城十二路1号 办公室86522916 86191187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可补缴

http://xa.city8.com/life/47/HT5F7x8JTgerO49.html 2014/8/6 15:16:33

缴纳年限不足可补缴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明确,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则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这样,缴纳者就可按月领取退休金。也就是说,按照国家规定,在京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退休后要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至少需要具备累计缴费15年的条件。而对于缴费时间不足者,则可以选择延长缴费的补缴方式。

一次领取无户籍限制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15年,且未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终止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据记者了解,无论户籍是否是本市,只要在本市缴纳养老保险,且不满15年的,即可自愿申请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储存额。

居民医保参保登记表填写指南

2008年04月07日 罗鹏 社保中心 点击: 118

西安高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申请表(社区版)》 填表说明

此表用于居民在社区申请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此表由申请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或其监护人(或赡养人)根据户口簿上的相应内容填写。一人一表,家庭成员中(以提供的户口簿上记载的人员为准)中符合参保条件的所有人员均要填写。填写时应使用钢笔、毛笔或纯黑色签字笔,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填写,做到字迹端正,笔画清晰,易于辨认。

一、表内项目

1.“信息采集单位”:由社区同一盖章,申请人个人不填。

2.“姓名”:申请人的姓名,应与申请人身份证和居民户口簿上姓名一致。

3.“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户籍编号、户籍成员人数、户主”:根据居民身份证和居民户簿的内容填写,保证一致性。“户籍编号”应填写9为数,编码不足9位的户口簿可以不住应建议该派出所更换新户口簿。高新区派出所编号前三位为“171”,唐延路派出所编号前三位为“172”,中间用“0”补足9位。

4.“年龄”:填写申请表时申请人的周岁年龄。应与申请人身份证和居民户口簿上记录的出生年月具有相关性。5.“文化程度”:填写申请人受教育的程度,如大学.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小学及未上学等。

6.“公民身份证号码”:准确填写,必须填写经公安机关进行升位处理后的18位号码(不能提供身份证原件的以户口簿相关内容为准)。

7.“户籍所在地”:原要求填写户籍所在省、市、区、街道(乡镇)、居委会的具体名称。由于高新区的特殊性,经研究决定:在高新区参保的人员一律只在此栏“居委会”前面的空白处填写所在社区的名称或其他指定的内容,不填其他内容,避免与其他区混淆。

8.“家庭住址”:原要求填写参保人员目前居住地的详细通讯地址。同样因高新区的特殊性,在高新区参保的人员此栏中不填“区”的名称,从“路”开始填写,避免和其他区混淆。此栏填写一定要详细。

9.“人员类别”:根据申请人情况分别在“少年儿童”或“城镇其他非从业居民”后面的“□”内打“√”号。10.“特殊人员情况”:根据申请人的情况分别在“重度残疾人员”、“低保人员”、“低收入家庭人员”、“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或“长期驻外人员”后面的“□”内打“√”号。不属于此栏的人员不填,凡填写此栏的申请人须按文件要求提供相应的补充材料一并报送。

11.“伤残情况”:在“特殊人员情况”栏中选择“重度残疾人员”的,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记载填写此栏,分别在伤残等级一级或二级后面的“□”内打“√”号。同时要如实填写参保人员伤残证号、发证时间。其他人员不填此栏。

12.“低保情况”:申请人属于享受低保人员的请在“是”后“□”内打“√”,不属于享受低保的人员请在“否”后“□”内打“√”。选择“是”的人员,须根据《西安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记载,如实准确填写低保证号、证件有效截止日期、发证时间等内容。

13.“低收人家庭情况”:申请人属于低收人家庭中成员的请在“是”后“□”内打“√”,不属于低收人家庭的请在“否”后“□”内打“√”。选择“是”的申请人,还应根据民政部门发的有关低收入家庭证明材料的内容,如实填写参保人员低收入家庭证号、证件有效截止日期、发证时间等内容。

14.“个人缴费金额”:由社区工作人员根据申请人员类型情况填写参保人个人所需缴费金额。(少年儿童:个人缴纳30元;城镇非从业居民:个人缴纳180元;少年儿童中低保人员、重度残疾人员:个人缴纳10元;城镇非从业居民中低保人员、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员;个人缴纳20元)15.“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为方便工作,应填写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邮编。

16.“户籍成员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家庭成员中有已经参加其他医疗保险的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情况(参加商业医疗保险除外),按规定不参加外,其他成员都必须同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此栏应填写户籍成员参加居民医保人数、参加职工医保人数、其他情况人数(后两者均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17.“家庭主要联系人情况”:填写家庭联系人姓名、与参保人关系、联系电话,所填内容必须有效。18.备注;填写以上各栏未包括的项目或需要说明的问题。

二、表外项目

1.参保人签字:指多申请人本人或其监护人签字,在表格的空白处签字。2.审核人签字:指社区收取登记表的人员签字,在表格空白处签字。3.登记时问:即填表的时问。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 篇5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的改革终于有了确切消息。昨天,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务员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缴费。

焦点

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拟定全国同步实施

马凯在报告中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马凯表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解读

养老金并轨后差距逐步缩小

问: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成;企业职工一直缴纳养老金,养老金却只有在职工资的约4成,养老双轨制待遇差距大的根本之一即养老金替代率,替代率在“双轨制”并轨后会很快就趋同吗?

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认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大前提,说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必将逐步拉近。但二者差别过大,立即趋同并不可能,逐步并轨才能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孙洁教授认为,为体现改革决心,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至少应该先降低10%至15%。相对小幅的降低水平,更利于改革推行。

李实认为,国家应确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逐步下调的机制,并确定逐年下调比例。如通过8—10年时间,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逐步拉近至只有10%至20%的差距。

改革初期或分三类养老基金

问:2013年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后,是否意味着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要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发养老金?

答:李实分析,从理想状态或最终目标来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既然要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就应使三者统一使用一个社会保险基金,实现养老制度一体化,并由统一基金同时为三类人员发放养老金。在统一制度下,三类人员完全根据缴费年限、缴费比例的多寡,来计算最终应得的待遇。

但从实际看,并轨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在改革初期预计不会统一,缴费标准也会不尽相同。因养老保险目前还存在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养老金构成大头的情况。再考虑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初期个人缴费积累少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背上新加入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这一沉重包袱的情况,李实认为,还是应分别设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三个养老保险基金。并轨初期,三个“池子”的资金并不互通,只为所属人员发放养老金。

实行新老有别政策利推改革

问:根据报告,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且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即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入职人员、在职人员,会否区别对待?

答: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教授表示,采取新老有别的政策,是改革顺利推行的重要措施。“老人”和“中人”都有社保视同缴纳的阶段,继续认可这一缴费工龄很重要。而新人则需要全程自己交费。至于缴费工龄在并轨后如何折算退休待遇,还需要有关部门后续出台相关细则加以明确。

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或现普涨

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是否意味着公务员即将普涨甚至大涨工资,变成由财政买单的局面?

答:对于完善工资制度,孙洁提出,由于无法直接介入企业的工资发放问题,这应该主要针对的是公务员群体。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确实存在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一些基层公务员2000余元的收入,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对此,一方面应优先提高西部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应整体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使得升迁无望的基层公务员起码可以得到收入的上升通道,名正言顺地涨工资。

李实建议在结合各地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上,为各级公务员进一步制定更明确的工资标准,严禁地方随意为公务员增发津补贴。他预计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有可能实现普涨,但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则较小。

建议职业年金设准入门槛

问: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因养老双轨制并轨而缩小的养老待遇差距,是否会因职业年金被强制推行,企业年金则自愿建立,再次拉大?

答:李实分析,无论职业年金还是企业年金,其定位都应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一旦采取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的模式,因预计其主要由财政拨款,可能不仅会普遍建立且会具强制性。这会使职业年金不再具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定位,建议有关部门不要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职业年金,而要设置准入条件或明确只有部分符合相关条件的特殊对象才能享受职业年金。

调查

养老金差距大约五成人不满

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无需自己支付,直接由财政统一支付,而社会企业单位则由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标准缴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做了调研,根据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今年5月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成立了调研组,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几个方面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亟待解决。这一结论是依据调研组在中国人大网一份问卷调查得出,据悉,根据这份调查问卷,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并未参加,虽然后来一些地方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但多数仅是在形式上缴纳社保费,体制机制没有根本改变。在调研中,各地也反映双轨制是当前社保制度不公平方面的突出问题。

调研报告还指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逐步拉大。甘肃省有关部门向调研组反映,2014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费水平为月人均3227元,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为月人均2065元。一些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当时接受国家分配到企业工作,退休后养老金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干部职工的退休金,对双轨制很有意见,企业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职工意见更大。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丧葬补助等福利标准不同,进一步拉大了待遇差距。

调研报告还指出,双轨制也影响了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也没有个人账户。企业职工要缴费,有个人账户。人员流动时存在缴费记录的差别,影响到将来的养老保险待遇。从完善制度体系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是养老保险制度最后未覆盖的领域,应该将各类人群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体系内。

举措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

马凯提到,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统一规范制度和政策。职工养老保险要在完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筹资与支付责任,统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增强基金的互济性和抗风险能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基金省级统一管理,化解基金管理分散化的风险。全面推进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探索省级统筹,缩小地区间、人群间政策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马凯提到,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供需、教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

同时,要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快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大扶持慈善事业发展力度,研究建立慈善帮扶与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还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做好跨地区、跨制度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等工作。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建设,推进各项社保统一征收管理,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要抓紧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修订失业保险条例,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法治体系。

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全覆盖。

报告说,2020年我国人口预计达到14.3亿人,为实现“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通过优化政策、加强宣传、严格执法、提升服务、逐人逐户登记确认等措施,力争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数在2017年达到9亿人,到2020年达到10亿人左右,将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同时,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

调研报告

社会保险基金仅6地区真正省级统筹

建议抓紧启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报告指出,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2013年底,在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实现预算管理的标准,有28个实现了省级统筹,但按照基金在全省区市范围内统收统支的标准,只有6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其中包括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社保资金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西藏、青海。

财经委认为,统筹层次低使得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难以解决。如2013年全国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需要中央财政补助;其他13个省级地区当期收大于支,基金结余4042亿元。基金缺口与结余并存,财政补助与基金闲置并存,未能发挥出一个覆盖数亿人的保险制度应具有的风险分散和互济保障功能。

此外,统筹层次低拉大了各地在缴费和待遇水平上的差距。调研报告举例称,2013年四川省和浙江省的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分别是20%和14%,而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分别是1525元和2500元。省份内不同地区的差距也很大,广东省韶关市和深圳市的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分别是20%和13%,而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分别是1744元和3635元。地区间高待遇、低缴费和低待遇、高缴费并存的现象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报告同时还指出,较低的统筹层次是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难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抓紧启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并表示,“十二五”规划也明确要求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目前时间已过大半,如期完成目标的任务很重,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要按照资金统收统支、统一调剂使用的标准,尽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为下一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做好准备。要抓紧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实施方案,注重新旧制度的衔接和平稳过渡。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事权划分与支出责任,建立与基金统筹层次相适应的财力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制度。建立与全国统筹相匹配的信息管理系统。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也要依法尽快实现省级统筹。

社保基金贬值严重投资渠道狭窄

建议改革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制机制

调研报告还指出,我国社保基金贬值严重。2013年底职工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2万亿,加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基金结余共约4.6万亿。2007年至2013年社保基金年均收益率2.2%,远低于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8%的涨幅,资金贬值严重,各地对此反应强烈。

对此,财经委认为,社会保险作为国家举办的公共事务,由参保人承担主要缴费责任,资金贬值影响了参保积极性和待遇水平。

调研报告对于造成社保基金贬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投资渠道狭窄,按现行政策规定,社保基金在留出一定金额用于当期发放后,应全部用来购买国债和存入专户。各地购买的国债数额有限,90%以上的社保资金都是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其中活期存款接近一半。与此同时,财经委分析,社保基金尚未建立专业化的投资体制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

鉴于此,建议改革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进基金投资的市场化、多元化。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控制、绩效评价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在基金治理机制比较完善、投资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的基础上,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根据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事权划分,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投资权限,研究设立相应的资金管理机构,行使委托人职责,制定投资决策。京华时报记者孙乾赵鹏

专家观点

提高参保者待遇减少阻力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 篇6

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3、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4、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7、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一)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四)在境外就医的

8、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

(三)自残或者自杀;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9、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10、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11、工伤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补足差额

12、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治疗的

13、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14、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15、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16、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17、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一)生育的医疗费用;

(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18、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9、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20、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心审核,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件。

21、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22、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23、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按照该单位上月缴费额的110%确定应当缴纳数额;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按照规定结算。

24、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25、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26、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实施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阅、记录、复制与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相关的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灭失的资料予以封存;

(二)询问与调查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与调查事项有关的问题作出说明、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三)对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

27、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28、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29、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属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解除服务协议;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吊销其执业资格。

30、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社会保险基金、用人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履行社会保险法定职责的;

(二)未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的;

(三)克扣或者拒不按时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

(四)丢失或者篡改缴费记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记录等社会保险数据、个人权益记录的;

(五)有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的。

3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33、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34、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35、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36、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37、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38、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39、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40、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41、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

42、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览定的单位和个人

43、《海南经济特区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已经2005年1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44、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管理参保人员的工伤保险关系,核定工伤保险待遇及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等工伤保险事务

45、地方税务机关依照是国家及本省有关规定征收工伤保险费,并每年公布工伤保险费征收情况

46、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其从业人员月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本人月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47、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市、县、自治县统筹。各市、县、自治县按照当年征缴失业保险费总额的10%上交省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供全省调剂使用

48、失业保险基金发生收不抵支时,由财政予以补贴

49、失业保险基金的开支范围:

(一)失业保险金;

(二)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三)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他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四)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

(五)国家规定和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50、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上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51、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发失业保险金及其他费用:

(一)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的;

(二)应征入伍、就学或者省外定居的;

(三)重新就业的;

(四)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内被判弄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52、用人单位与其从业人员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知其享有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失业人员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报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53、失业人员应当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60日内,持单位证明和参加社会保险的证件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发,失业人员逾期未办理失业登记的,视同重新就业。

54、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本省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的主管机关,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实施有关失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制定本省失业保险发展规划;

(三)指导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

(四)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55、省、市、县、自治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办理失业保险业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其他费用;

(二)管理失业保险基金;

(三)组织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扶持、指导其再就业和自谋职业;

(四)办理失业人员登记表和就业介绍事宜;

(五)为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提供失业保险免费咨询服务;

(六)向失业保险主管机关及其他社会保险监督机构报告工作;

(七)国家规定由其履行的其他职责

56、用人单位迟延、拖欠或者少缴失业保险费的,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足额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57、用人单位逾期拒不缴纳失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地方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

58、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骗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补助金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其退还;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骗取金额3倍以下的罚款

59、政府部门或者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将失业保险费存入失业保险基金专户的;

(二)截留、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

(三)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的;

(四)减、免或者增加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的;

(五)擅自减发或者增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费用的;

(六)不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费用的;

(七)违反失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有关规定,造成基金损失的。60、设立失业保险基金,其来源包括: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金;

(二)从业人员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及其他收入;

(四)与失业保险缴费相关的滞纳金和罚款;

(五)财政补贴;

(六)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61、停工留薪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医疗待遇 62、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63、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64、职工因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65、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本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66、职工因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样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67、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68、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治疗的

69、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70、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征收工伤保险费;

(二)核查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负责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的记录;

(三)进行工伤保险的调查、统计;

(四)按照规定管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

(五)按照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

(六)为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免费提供咨询服务

7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民议的。

7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弄虚作假将不符合工伤条件的人员认定工伤职工的;

(二)未妥善保管申请工伤认定的证据材料,致使有关证据灭失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73、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由经办机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规定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记录的。

(二)不按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的,(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74、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5、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

(二)提供虚假诊断证明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76、劳动能力鉴定按照属地原则由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理。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伤亡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77、一次性赔偿金按照以下标准支付: 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前款所称赔偿基数,是指单位所在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78、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并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等其他赔偿金。

79、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颁布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同时废止。

80、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8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生育保险的行政主管部门。82、本省地方税务机关负责生育保险费的缴费登记管理和征缴工作。

83、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征收机关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从业人员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84、用人单位按不超过本单位从业人员月缴费工资总额0.6%的费率缴纳生育保险费,省人民政府可惟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适时调整,具体费率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根据生育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确定。

85、用人单位应当在每月的10日前向征收机关申报缴纳的生育保险费数额,由征收机关核定。

86、生育保险缴费管理实行年检制度,未经征收机关办理生育保险费年检手续的用人单位,工商、社会团体登记等有关部门不予以为其办理相应的年检手续。

87、用人单位因依法破产,撤销、解散或者其他原因终止的,依照国家的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清偿其欠缴的生育保险费及利息、滞纳金。88、生育保险基金来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二)生育保险基金的利息收入;

(三)按照规定收取的滞纳金;

(四)其他依法应当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资金

89、生育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参保人的生育保险费用支出,任何单位和人个不得挪用。

90、征收机关征收,管理生育保险费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生育保险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生育保险基金中列支。100、生育保险待遇包括下列项目:

(一)生育津贴;

(二)生育及其并发症医疗费用;

(三)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

(四)法律、法规、规章和省政府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101、用人单位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法定休假期间内,由领取工资变更为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性从业人员生育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产假的。

(二)从业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02、生育津贴按日计发,按月支付,生育津贴日标准为从业人员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的前12个月生育保险费月平缴费基数除以30 103、女性从业人员享受生育津贴的天数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妊娠7个月以上生产或者引产的,妊娠不满7个月早产的,按90天计算。难产的,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

(二)妊娠3个月以上,不满7个月终止妊娠的,按45天计算;

(三)妊娠不满3个月终止妊娠的,按30天计算,(四)女性从业人员实行输卵管结扎手术的,按30天计算

104、从业人员或从业人员未就业的配偶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内,因生育发生的检查费,治疗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床位费,药费以及分娩并发症等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从业人员未就业的配偶依照本款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不再享受本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报销生育医疗费的待遇

105、在本省退休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退休费)的退休人员,其所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可以享受除生育津贴之外的生育保险待遇

106、下列生育及其并发症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一)不符合国家和本省计划生育规定的,(二)不符合本省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规定的,(三)在国外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发生的。

(四)因医疗事故发生的,(五)按照国家或本省规定应当由个人负担的 107、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或者生育保险定点服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骗取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费或者生育津贴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追回已支付生育保险费用及利息,情节严重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处以骗取金额2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变造生育保险证件,医嘱医案,医疗费凭证的;

(二)谎报、虚列就医人员名单、诊疗项目、治疗时间、医用材料、药品的;

(三)违反价格规定的,虚报诊疗项目、医用材料和药品价格的

108、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追回被挪用或者流失的生育保险基金;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入生育保险统筹基金。对其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分别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将生育保险费计入生育保险基金的;

(二)未按规定将生育保险基金转入生育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三)贪污、截留、挪用生育保险费或基金的;

(四)违反生育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规定,造成基金损失的;

(五)擅自减、免或者增加用人单位应当缴纳的生育保险费的;

(六)擅自更改生育保险待遇的

109、驻海口、府城地区的下列单位向省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登记;中央和省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在省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招用无军籍从业人员的驻琼部队所属单位。

110、洋浦经济开发区内的用人单位向洋浦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登记,失业保险基金纳入省本级财政专户洋浦分户管理。

111、农垦系用人单位办理失业保险的办法,按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112、其他用人单位向所在地的市、县、自治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登记

113、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参加两份或两份以上失业保险,已经参加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单位重复的失业保险费并入失业保险统筹基金,个人缴费退还本人,重复获得的失业保险待遇,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追回。114、缴纳失业保险的月工资总额不得低于所在市、县、自治县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不得超过所在市、县、自治县上年度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115、从业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失业保险关系和失业保险费的转移办法,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16、条例第三条所称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是指因下列情形之一而导致的就业中断:

(一)终止劳动合同;

(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法律、法规另有规定

117、失业人员应当亲自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和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等有关手续。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可以委托他人代办的其他特殊情况,是指下列情况:

(一)失业人员因伤残病导致行动困难。无法亲自办理的。

(二)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失业人员无法亲自办理的,(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118、失业人员的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时间,按下列办法计算:

(一)1994年1月1日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或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纳失来保险费的时间合并计算。

(二)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年限重新计算。

119、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按下列办法核定:

缴费满1年以上的,累计缴费时间每满5个月。核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1个月。按前款规定办法计算,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计算领取期限超过18个月的,按18个月核定,累计缴时间10年以上的,计算领取期限超过24个月的,按24个月核定。

120、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其领取失来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121、失业保险金的计发标准为失业前12个月的本人缴纳失业保险费月平均工资总额的50% 按前款规定标准计算的失业保险金,高于或等于当地政府规定的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的,按最低月工资标准的95%发放,低于或等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0%发放。

122、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因病住院治疗的,可以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医疗补助,医疗补助标准为符合下列规定医疗费用的50%,但最高不超过1万元:

(一)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二)所治疗的疾病属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的病种;

(三)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及收费标准的规定。123、参保登记和缴费登记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下列单位在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后,在海口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缴费登记;1.驻海口地区的中央,省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在省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招用无军籍从业人员的驻琼部队所属单位。2.铁路、远洋运输等跨区域,生产流动性较大的企业,自愿申请在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经省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

(二)洋浦经济开发区内的用人单位在洋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后,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缴费登记。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省本级财政专户洋浦分户管理。

(三)其他用人单位在所在地市、县、自治县社会保仔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后,在当地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缴费登记。

(四)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所在市、县、自治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后,在当地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缴费登记。124、参保人视同缴费年限按上列规定执行:

(一)2001年7月1日前按照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或者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二)跨统筹地区流动人员按管理权限到本省县级以上组织、人事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或由授权的其他部门办理了正式调动手续的,其按条例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以前符合国家规定的工龄或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三)退役军人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其在军队服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125、在省本级参保的用人单位,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费率为本单位从业人员月工资总额的70%,从2010年1月1日起执行,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仍按本单位从业人员月工资总额的6%缴纳。

126、用人单位及其他从业人员跨看度补缴,费率按办理补缴手续上年度所在统筹地区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率确定,缴费基数不得低于办理补缴手续的上年度所在统筹地区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

127、核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缴费年限,以年为单位,累计计算。128、2009年1月1日前因用人单位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而中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和享受社会医疗补助的退休人员,从2009年1月1日起按其累计缴费年限享受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129、2009年5月31日前从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补偿费后,从缴费次月起按条例及本实施细则规定享受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补偿费的年限计入缴费年限。

130、在省本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资金的计入方法为:

(一)用人单位从业人员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本人个人帐户

(二)统筹地区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个人帐户基金的比例由省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部门在条例规定的幅度内,按照条例的规定和基金收支情况提出具体比例,报省政府确定

131、在省本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享受统筹基金支付待遇按照下例标准执行:

(一)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当年第一次享受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待遇时,从业人员的起付标准为800元,退休人员为600元,当年再次享受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待遇时,不再执行起付标准。

(二)统筹金年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23万元

(三)从业人员在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医疗费的分担比例为:在一级或二级医疗机构就医的,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和个人自负比例分别是88%和12%,在三级医疗机构就医的,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和个人自负比例分别是85%和15% 132、退休人员由统筹基金支付90%,个人自负10% 133、参保人员出院带药量标准为:急性病不得超过3天,慢性病不得超过7天。超过上述标准的,超标准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134、定点医疗机构使用自费药品、诊疗项目的费用,超过参保人本次就医全部医疗费的15%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用药情况进行审核,发现明显不合理的,可以扣减定点医疗机构结算费用

135、定点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依照规定予以处理:

(一)拒收符合统筹基金支付条件的参保人住院治疗的

(二)违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的

(三)迫使未达到出院条件的参保人出院的 136、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应当公开招标采购

137、在参保所在地外居住6个月以上的退休人员和公派3个月以上的从业人员,经参保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报批手续后,其异地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方可按条例规定支付。138、自2009年1月1日起,各统筹地区社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帐户合并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帐户

139、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用人单位从业的人员,不分其户籍和人事档案关系的性质及所在地,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能够提供外省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已经参保的证明或其派出机关、事业单位出具的按规定无须参保的有效证明材料的人员除外。

140、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外国组织代表机构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组织代表机构及其所雇用的中方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业的台湾居民、香港和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用人单位从业的外国籍人员,不参加《条例》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41、下列单位在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后,在海口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缴费登记:

(一)驻海口地区的中央、省直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省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和省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其他单位,招用无军籍从业人员的军队所属单位;

(二)驻本省其他地区,经省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省属用人单位;

(三)原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并由国家规定移交地方管理的单位。142、什么是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同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哪些单位及其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合伙合作律师事务所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劳动合同法》自什么时候起施行?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八条规定,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43、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对劳动者有约束力吗?

用人单位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并向本单位职工公示使其知悉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以及本单位的劳动者具有约束力,本单位以及本单位劳动者应当遵守。

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指的是哪些事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是指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事项。

144、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适用于下列争议的仲裁: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五)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145、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46、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147、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在三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代表人数由仲裁委员会确定

148、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劳动争议案件受理的日常工作。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接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申诉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益关系

(二)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三)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内容

(四)该劳动争议是否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

(五)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

(六)申请时间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对申诉材料不齐备或有关情况不明确的仲裁申请书,应指导申诉人予以补充

149、仲裁委员会或其办事机构负责人对《立案审批表》应自填表之日内作出决定。决定不予以立案的,应当自作出之日起七日内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诉人;决定立案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向申诉人发出书面通知,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诉人,并要求其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证据。被诉人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150、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七日内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组成仲裁庭

151、仲裁开庭裁决,可以根据案情选择以下程序:

(一)由书记员查明双方当事人,代理人及有关人员是否到庭,宣布促裁庭纪律

(二)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仲裁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的申诉、申辩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并宣布案由

(三)听取申诉人的申诉和被诉人的答辩

(四)仲裁员以询问方式,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进行当庭调查,并征询双方当事人最后意见

(五)根据当事人的意见,当庭再行调解

(六)不宜进行调解或调解达不成协议时,应及时休庭合议并作出裁决

(七)仲裁复庭,宣布仲裁裁决,(八)对仲裁庭难作结论或需提交仲裁委员会决定的疑难案件,仲裁庭应当宣布延期裁决 152、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从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案 153、仲裁裁决书应写明:

(一)申诉人和被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单位名称、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代理人的姓名,职务

(二)申诉的理由、争议的事实和要求

(三)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

(四)裁决的结果及费用的负担

(五)不服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仲裁调解书可参考仲裁裁决书的格式制作

154、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集体劳动争议申诉书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以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在做出受理决定的同时,组成特别仲裁庭用通知书或布告形式通知当事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155、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仲裁委员会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之日计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为期间届满意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仲裁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156、受送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仲裁文书的,可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布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157、劳动争议处理终结后,应将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材料,按类别或时间顺序排列,编写目录,页码,装订成册,立卷归档,卷宗材料必须是复印、铅印、油印或用钢笔、毛笔书写,不得用铅笔、圆珠笔书写或复写纸复写

158、仲裁案卷分正卷和副卷装订。正卷包括:申诉书、答辩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调查证据、勘验笔录、谈话笔录、开庭通知、仲裁建议书、仲裁决定书、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送达回执等。副卷包括:立案审批表、调查提纲、阅读笔录、汇报笔录、请示报告、上级批示、各种会议笔录、底稿、结案审批表等

159、仲裁调解和其他方式结案的案卷,保存期为五年,仲裁裁决结案的案卷,保存期为十年;不服仲裁起诉到法院的案卷,保存期为十年。

160、劳动争议处理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161、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着重调解,及时处理

(二)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

(三)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62、企业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职工代表

(二)企业代表

(三)企业工会代表

163、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三十日内结束,到期末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

164、仲裁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

(二)工会的代表

(三)政府指定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代表

165、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是单数,主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166、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应当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

167、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职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三)证据、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168、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明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169、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170、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处理费。收费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物价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171、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面申请其回避:

(一)是劳动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二)与劳动争议有利益关系的

(三)与劳动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172、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仲裁委员会可以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干扰调解和仲裁活动、阻碍仲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提供虚假情况的

(三)对仲裁工作人员、仲裁参加人、证人、协助执行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17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174、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75、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7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177、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178、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179、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180、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81、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明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182、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8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184、有下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185、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186、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18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18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189、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90、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191、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192、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193、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 194、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 篇7

一、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现状

(一) 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政策不健全

在目前许多事业单位中, 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 会计人员对单位资金进行管理, 如工资核算、发放、财务收入、财务支出等, 但对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管理缺乏足够意识, 通常只认为单位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缴纳只是一种社会要求, 收取缴费额, 养老保险金的使用管理、核算管理不足。同时, 虽然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制度, 依据法律法规, 但是, 多年来, 国家一直没有出台具体、统一、规范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各地、各单位在养老保险政策各方面存在差异。例如, 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 规定不同的养老保险缴费比率、参保范围、待遇等, 财务管理无据可依。此外, 在同一地区, 存在有的单位参保, 有的没有参保的现象, 且单位缴费办法各不相同, 账目核实、财务管理存在难度。

(二) 个人账户管理、缴费核算存在不足

在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中, 单位并没有细化参与养老保险人员的权利, 且没有将资金与收益连接起来, 资金分配没有全面规划性。例如, 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具体分配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具体流程、具体分配比例, 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获得更多收益, 如何管理资金信息等。而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言, 他们对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具体益处、管理了解较少, 从而无法监督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存在有关单位、人员挤占、挪用养老保险金问题。此外, 在缴费核算方面, 在目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中, 没有考虑欠缴费用的核算问题, 存在的欠费问题。例如, 目前使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社会养老保险资金, 并用借贷记账方式记账。按照这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方式, 对一定时期的养老资金缴费情况进行反映, 但是, 不能真实反映欠缴费用, 在账目中, 没有记录欠缴费, 从而造账目记录与债权债务情况不符, 无法真实、准确查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三) 账务处理方法不科学, 会计监督缺失

在具体账务处理中, 财务处理方法不够科学, 养老保险缴纳资金入账不合理、记录不准确, 核算不真实。例如, 在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中, 根据社会养老保险应缴金额, 贷记为“银行存款”科目, 而借记为“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费、事业支出”等科目。在此过程中, 如果事业单位出现差进, 则需冲减借记科目, 从而使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的实际支出金额减少, 对单位预算管理造成阻碍。同时, 由于单位按规定应缴费数小于退休人员退休金领取数是保险缴费差进的原因, 而冲减借记科目的处理方法将不能对退休金的实际支出金额进行准确反映, 不利于资金流向管理。此外, 一些事业单位为了避免红字在事业支出科目中出现, 而将差进金额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中, 从而隐瞒实际收益, 使会计核算失真。在会计监督方面, 财务单位、审计单位、人力资源单位的监督力度不足, 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不能及时发现会计核算失真情况、资金挪用情况。

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的措施

(一) 完善法律法规,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社会保险法》开展养老保险缴费财务管理工作, 全面分析相关政策, 按照政策要求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内容、范围, 规范会计行为。在具体财务管理中, 单位根据自身具体的工作人员在职情况、退休情况,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财务管理提供依据, 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例如, 全面登记记录单位目前的退休员工人数及以往养老保险缴费情况, 结合当时、现在的养老保险法律法规, 查询退休金给予情况, 动态调整目前的养老保险缴费要求。同时, 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理论知识、技术培训, 使其熟练、全面掌握会计法律法规、社会养老保险知识, 提高法律意识, 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例如, 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方面的法律规定、刚出台的养老保险政策, 定期进行会计技能培训, 学习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 管好养老保险基金。

(二) 加强管理个人账户, 统一征缴标准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缴费财务管理存在的个人账务管理问题, 财务管理部门应重视个人账户管理, 明确账户内容, 准确核算账目。例如, 按照统一标准, 在财务管理范围内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 并在基金支出、收入账户中增设个人、统筹科目, 确定账户明细, 并独立核算个人、统筹科目, 完善个人账户。同时, 在个人账户管理中,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明确记录个人账户, 查看个人账户的支出、收入, 跟踪个人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情况、退休金的发放情况, 提高管理效率。此外, 为了顺利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 应增强征缴力度, 统一征缴标准, 例如, 在统一地区, 制定统一的社会养老金缴费标准、养老保险缴费比率、参保范围等, 在预算管理中纳入社会保险基金, 按照统一标准评估各单位征缴情况, 规范缴费标准。

(三) 科学处理账务, 加强财务监督

针对目前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方法不科学, 会计核算失真、不完整等情况, 会计人员应提高会计素养, 科学处理缴费财务。例如, 按照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计算依据, 在“其他收入”科目中记录退休人员应该领取的资金, 在“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费、事业支出”科目中记录单位自身应承担的在职工作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费, 并在“事业支出、退休金”科目中对实际支付退休人员的工资进行核算。按照此方法, 更为准确地统计、核算退休人员资金、在职人员资金, 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支出情况。此外, 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审计单位、人力资源单位的沟通, 收集财务信息, 全面了解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情况, 监督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情况, 防范养老保险基金占用、挪用情况。

三、结语

在目前事业单位社会养保险缴费财务处理中, 存在方法不足、监督不到位、核算失真等问题, 降低财务管理效率, 影响参保人的利益获取。因此, 在以后财务管理中, 财务管理部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采取科学措施, 确保会计核算准确、完整, 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宝强.夹心结构隔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13.

[2]赵梅雅.事业单位养老保障体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23) .

[3]胡秋明, 阎建军.养老金制度财务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J].财经科学, 2011, (10) .

[4]王晓军, 任文东.我国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研究[J].保险研究, 2013, (4) .

[5]刘秀红.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剖析[J].中国外资, 2012, (24) .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 篇8

我三年前入职到一家公司时,约定我的工资为6000元/月,公司也一直以此金额比例为我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近日,公司基于经营出现严重亏损,制定并执行了减少支出方案,其中包括对所有员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均按社会保险部门规定最低参保基数1280元/月投保,我自然也不例外。鉴于此举将给我日后养老金的领取数额造成较大影响,我曾要求公司按原来标准缴纳,但却被公司一口回绝,理由是只要其没有低于最低标准缴纳,就意味着其没有违反相关规定,按什么金额缴纳是公司的自主权,我无权干涉。请问:公司的理由成立吗?

读者:年丽英

年丽英读者:

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即其必须按6000元/月的工资总额比例为你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上一篇:爷爷和奶奶走了下一篇:毕业生表中的自我鉴定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