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知名养老社区(通用9篇)
境外知名养老社区 篇1
建设知名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重要接点的区位优势,以“生态、养生、休闲”为主题,构建精品线路,增强集散功能,把丽水建设成为长三角和海西地区重要的生态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
具体要实施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821工程”:重点推进8大旅游综合龙头项目建设,加快建成20个以上的国家4A级旅游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创建1个5A级旅游区。到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计划达到350亿元。
在旅游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要构筑形成“四带五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构筑特色旅游经济带,继续强化与周边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双向联系,整合市内旅游资源连线成网;构造生态山水旅游经济带,即形成“福建武夷山—龙泉山、百山祖—仙宫湖—千峡湖—温州(雁荡山、楠溪江)”的生态山水旅游带;构筑民俗风情旅游经济带,即形成“衢州—遂昌—松阳—莲都—景宁—文成、泰顺”民俗风情旅游带;构筑历史文化旅游经济带,即形成“永康方岩—缙云仙都—南明湖—青田—温州”的历史文化旅游带;构筑运动养生旅游经济带,即形成“衢州—遂昌—莲都—景宁—龙泉—庆元—福建”的运动休闲旅游带。
品牌景区是旅游业的支撑。《规划》提出,要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强化大景区的龙头带动,推进千峡湖景区、仙都景区、瓯江生态休闲区、瓯江山水体验区、松遂乡村旅游景区等大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大旅游格局,重点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品牌大景区。在加快品牌景区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将重点培育八类特色旅游产品:首先,是山水观光游。以南明湖、仙都、千峡湖、龙泉山、百山祖、南尖岩、神龙谷、云和梯田、炉西峡等景区为代表,重点开发山水名胜观光、湿地观光等旅游产品。
其次,是民俗文化游。以畲族风情、石雕文化、廊桥文化、遂昌十番、香菇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代表,保护开发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突出“原汁、原味、原生态”。
第三,是休闲度假游。以市区白云避暑山庄、天堂山度假区、遂昌县白马山旅游度假区、湖山旅游度假区、龙泉市瓯江民俗风情园等为代表,拓展登山、健行、划船、垂钓等户外运动休闲产品。
第四,是节庆旅游。以丽水国际摄影节、华侨大会、生态经济博览会、汤显祖文化节、公祭黄帝大典、青田石雕节、木制玩具节、庆元香菇节、畲族风情节、松阳开茶节等为代表,发展节庆经济。
第五,是养生保健游。以缙云县黄帝温泉谷度假区、遂昌县湖山、大柘、石练温泉、莲都区石牛温泉等为代表,整合中医、畲医、温泉以及健康膳食等资源,发展运动养生经济。
第六,是红色旅游。以遂昌县王村口红色古镇、丽水刘英烈士纪念馆、云和县抗战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松阳县安岱后革命遗址等为代表,开发红色体验、红色观光、红色追忆等旅游产品。
第七,是乡村旅游。以青田中国田鱼休闲旅游带、遂昌“农家乐”、松阳茶乡游等为代表,整合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稳步提升乡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产品。
第八,是工业旅游。以遂昌金矿、滩坑等水电站、云和县木制玩具工业旅游基地、纳爱斯生产基地等为代表,依托商务活动、特色商品市场,开发工业旅游产品。
境外知名养老社区 篇2
现行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分为:积累制和非积累制。积累型养老金制度的融资方式一般是缴费确定型, 其养老金的给付来自基金成员职业生涯内的缴费和投资收益, 一般不需要政府提供担保。非积累型养老金制度包括现收现付待遇确定型和名义账户制, 由于没有实际积累且由立法强制缴费, 政府必须承担部分或全部养老金购买力的担保责任。通行的方法就是养老金指数化。即养老金缴费、待遇根据物价指数、工资增长率、人口变化进行调整。
由于制度设计缺陷、外部冲击和政治因素, 无论是OECD国家还是我国的养老金指数化实践都不够系统和科学, 这既不利于保障老年收入, 又影响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财务可持续性。
一、养老金指数化分类的维度
养老金指数化的总目标是保障老年人一定的退休收入。除DC型完全积累养老金制度外都需要对缴费 (税) 阶段和待遇领取阶段的制度参数做一定的指数化处理。具体参数选择由以下三类因素决定: (1) 政策对养老金保值、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目标的重视程度; (2) 养老金参与者处于缴费阶段还是领取养老金阶段; (3) 养老金制度的目标及承担职能。
(一) 价格指数化、工资指数化与长寿指数化
养老金价格指数化是指待遇确定型和名义账户制养老金随物价指数变动而调整。价格指数化可以实现保障养老金购买力的目标。但有两个缺陷:在经济景气时无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在经济萧条时不利于制度财务可持续;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养老金指数化参照的物价指标有总体CPI及其变形和老年人生活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群体消费组合的差别, 无论是采取总体CPI还是老年生活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 只要两者不一致就会影响养老金的购买力。例如:1980-2008年间澳大利亚CPI上升244.4%, 而养老金关联的指数化的生活成本分析指数 (Analytical Living Cost Indexes) 上升了251.8%, 采用专门的指数而不是CPI的原因就是老年人与其他群体生活的消费结构差异较大。
养老金指数化的另一个基准是工资或收入指数。采取该方法调整养老金的优势是:养老金反映生活成本或在职人员生活水准的变化, 使退休人员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大多实行养老金与工资关联的国家采用的是平均工资, 但并不一定是最优方式。Harme2009年的研究比较平均工资、家庭可支配和国民收入三个基准的优缺点, 并和物价指数基准做了比较, 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结论。在实践中养老金盯住工资增长率比盯住价格指数支出高, 许多国家在养老金指数化中有收入 (工资) 指数向物价指数或综合指数转变的趋势。
(二) 缴费指数化与待遇指数化
养老金缴费 (税) 的收入基准要通过立法确定需要缴费收入的上下限, 并随工资或收入指数变动, 否则实际缴费会相对下降。另外, 养老金与物价还是收入关联, 对其相对价值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上下限随价格指数而不是收入指数变动, 工资增长一般快于物价上涨, 因此养老金就会无法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养老金相对平均收入的价值就会下降。例如:英国的基本养老金是一个DB型现收现付制度, 从1981年起缴税收入上下限与物价关联, 由于工资增长比物价快, 在当时基本养老金相当于平均收入的24%, 而到2007年降为15%。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与物价而不是收入关联, 则会引起实际缴费偏低无法保障老年收入。加拿大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缴费上下限长期与物价关联, 收入的更快增长导致到2006年缴费收入上限仅为平均收入的96%, 引起了以收入指数化取代价格指数化的改革。
为保证非完全积累制DC型养老金的待遇水平, 在领取时需要将养老金与物价、工资、人口结构等指标关联。DB型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在退休计算福利待遇时一般根据工资增长率重新确定缴费贡献。
(三) 社会保护养老金与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
社会保护养老金是强制性的保障老年人最低或基本生活的支柱, 一般采取待遇确定或名义账户制, 没有实际积累或积累很少。待遇给付分为普惠的基本与最低养老金和家计调查养老金。社会保护养老金实际积累国家很少且以提供社会安全网为基本职能, 理论上以价格指数化更合理, 但实践上并不尽然。皮戈特和珊2009年的研究认为指数化方式和养老金给付方式有一定的关联性, 第一支柱采取基础或最低养老金制度的国家多采取价格指数化, 而家计调查制度国家在决定资格条件时多采取价格指数化, 在决定养老金给付标准时采取价格与工资指数化基本相同, 还有相当多国家并不指数化而是根据经济情况临时决定。
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是通过强制性积累或模拟积累机制提高退休收入替代率的支柱。一般而言, 缴费确定型积累制养老金以实际积累和投资收益实现制度目标, 在确定退休金待遇时不需要指数化, 但在缴费阶段则需设定最低与最高缴费收入。由于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要提高替代率, 而且有账户化和预筹资化的发展趋势, 在缴费阶段理论上应该采取与工资增长或经济发展挂钩, 以实现养老金积累的增值, 在养老金发放时重点是保证购买力, 应采取与价格指数挂钩的方法。皮戈特和珊的研究也证明多数国家按照此原则对养老金指数化。
二、境外养老金指数化制度安排实践
养老金指数化方式受制度安排和制度目标的约束, 还受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传统影响。本文归纳42个国家和地区的养老金制度安排和指数化方式, 由于社会保护与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职能和制度目标不同, 指数化方式也呈现较大差异。
(一) 社会保护养老金指数化制度安排
社会保护养老金承担社会安全网的作用,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将养老金与价格或工资增长挂钩是保证购买力的基本手段。在指数化的实践上, 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社会保护养老金都有指数化安排, 但亚洲国家可能由于福利制度建立较晚或文化因素很多国家社会养老金没有指数化。表1中, 社会保护养老金没有指数化制度安排的15个国家 (地区) 中仅有意大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三个西方国家, 其余12个都是亚洲国家或地区, 其中, 没有社会保护养老金的8个国家或地区均在亚洲。
社会保护养老金提供方式一般分为三种:普惠性的最低或基本养老金、目标定位式的家计调查养老金和三种方式的组合。待遇指数化方式也有三种:价格指数化、工资指数化、混合指数化和临时指数化。
注:N表示非指数化或临时调整;P表示价格指数化;W表示工资指数化;H表示混合指数化, 即指数由工资、物价和预期寿命因素综合决定。
(二) 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指数化制度安排
收入关联养老金指数化阶段和方式与养老金的性质有关。从理论上看, DC型完全积累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无须进行指数化。澳大利亚超级年金、我国香港的强积金和墨西哥的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制度是典型的代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国家虽然其完全积累性受到质疑, 但也没有实行指数化。丹麦是个例外, 虽然是DC型制度, 但养老金在待遇给付时与价格和工资增长混合的指数关联, 并进行非指数化或临时调整。
只要不是完全积累DC型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就要实行一定的指数化政策, 才能保证制度目标实现。表2考察的42个国家 (地区) 中只有新西兰、爱尔兰和中国没有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印度虽然使DB和DC混合的制度, 但没有指数化措施。其余的30个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一定的指数化措施, 而且除捷克外, 其他国家在养老金贡献积累阶段和福利给付阶段都实行指数化。
三、国外养老金指数化发展的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起, 世界各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兴起, 养老金指数化方式也发生的巨大变化。总体看有以下几点趋势:
首先, 在制度设计中要加入养老金指数化机制, 避免指数化或临时调整甚至没有明确的指数化因素。福利制度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基本都由立法确定养老金指数化机制, 很多福利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以非指数化或采取临时方式调整养老金。随着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深化, 建立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机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 养老金制度设计与指数化安排方式有较强的相关性。这在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中有明显体现。DC型养老金主要通过市场化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其他形式的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都需要在缴费和待遇给付阶段采取一定形式的指数化措施。因此, 在养老金制度改革时必须同时明确制度性质并安排能够应对通货膨胀、工资增长以及人口结构制度。
第三, 养老金指数化方式中, 综合考虑物价、工资和预期寿命及人口结构变动的混合指数化逐渐兴起。养老金与混合指数关联, 灵活性更大, 有利于制度应对经济和人口冲击。特别是, 德国等实行积分制国家和瑞典等实行名义账户制的国家, 将预期寿命变动及抚养比纳入养老金名义积累和待遇给付公式中, 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制度自动平衡机制。
注:N表示非指数化或临时调整;P表示价格指数化;W表示工资指数化;H表示混合指数化, 即指数由工资、物价和预期寿命因素综合决定;G表示人均GDP变化。
四、结论和启示
在现代经济中通货膨胀是经常性现象, 这会侵蚀养老金缴费的价值;对个人讲, 养老金是长达几十年的资金积累, 制度安排必须确保非完全积累DC型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内部收益率与经济、工资增长接近才能保障老年人较高的替代率和制度的有效性;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影响到所有养老金制度的收支平衡。因此, 养老金指数化措施必须综合考虑三类冲击的影响, 混合指数化措施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从1995年就提出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待遇给付与社会平均工资关联的政策。但由于历史原因, 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 制度属性不明确。因此也就明确缴费期账户的内部收益率指数化措施, 少量的积累基金按规定职能投资存款和国债, 导致“统账结合”制度总的替代率由2000年的71%下降到2008年的44%。加上中国养老金制度严重“碎片化”导致的福利攀比, 政府只有以非指数化的行政命令方式临时提高企业离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由于根源在于制度设计, 导致临时调整常态化, 截至2009年企业离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共调整8次, 月平均基本养老金已超过290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调整12次, 月平均基本养老金达1200元左右。但问题仍然存在。因此, 必须首先明确个人账户属性, 并尽快分别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指数化机制, 使制度既能保障老年人基本收入, 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平衡。
摘要:文章在分析养老金指数化措施分类及作用的基础上, 梳理了42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养老金指数化制度安排, 归纳了社会保护和职业关联养老金制度安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得出了两类养老金以不同的混合指数化方式应对公共养老金面临的通货膨胀、工资及人口结构变动冲击的结论, 并提出了明确个人账户属性, 尽快分别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指数化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价格指数化,工资增长指数化,长寿指数化,养老金改革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巴尔.养老金改革:谬误、真理与政策选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境外知名养老社区 篇3
美国消费类电子展(CES)1月6~9日
作为消费电子行业的重大盛事,CES吸引了来自110多个国家的13万多名行业专家。在众多展品中,液晶(LCD)电视和MP4出尽了风头,而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汽车产品占了整整一个大馆,主要产品是汽车音响和导向系统,体现了美国人对汽车的喜爱。其中,中国品牌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大屏幕电视和手机,基本上是二、三流产品,经过逐一了解,大多也是贴牌生产。在希尔顿饭店展区,中国企业的产品档次要低一些。展会期间举行的上百场专题演讲,反映了各个领域的技术趋势和市场分析,可惜这些展会都很少有中国企业去发表演讲,也没有中国企业去听,能否说我们的竞争还没有到这个层次?
德国科隆国际家居及园艺博览会2月27~3月1日
随着科隆展改为两年一届,科隆展览公司在原科隆应用天地展的基础上,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逢单年举办“科隆国际家居及园艺博览会”,2005年是第一届。在为期3天的展会里,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546家制造商和经销商展示了他们的工具、家居、园林设备和园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产品,其中有399家来自中国大陆。对于该展的首次亮相,事前很多人对展会效果没有把握、心存疑虑。但后来大部分的参展商反映,尽管和国际大展相比,观众的相对人数不是太多,但正是由于这次展会突出了中国乃至亚洲作为制造业中心的特点,贸易观众的目的性反而更明確,因而洽谈、成交的有效性反而更强、成交比例也很高。
德国汉诺威国际计算机通信技术博览会(CeBIT)3月10~16日
2005CeBIT总展出面积为32万平方米,参展商6270家。2005年CeBIT以软件、信息科技以及通讯服务为主导,占了整个ICT市场的3/4,另外1/4则为硬件,由此可见,整个ICT市场正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方向发展。除了展出单一产品外,CeBIT也注入了一股数码时代解决方案的新风。但在参展的310余家中国大陆企业中,除了海尔、华为、夏新等几家大企业以特装亮相外,绝大部分属中小企业,一般仅一个标准摊位。产品结构层次低、同质性强,单提供MP3的厂家多达15家。中国诸多企业也是第一次参展,对欧洲市场几乎不了解就仓促参展,甚至无任何准备,在参展期间除了展位上交流之外,并无其他一些拓展业务的方式。
德国国际楼宇和能源技术及浴室设备展览会(ISH)3月15~19日
此次共有 2,350 家公司参加,占地254,000多平方米,再次确认了ISH在这一领域的霸主地位。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迫于欧洲企业和政府方面的压力,对中国企业的参展一直采取限制的态度,部分企业只好通过国外客户等多种方法拿到了展位。2005年,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加大了围堵力度,他们联合德国海关,对所有报名参加ISH的中国企业首先逐一上网进行侵权产品的筛查,凡发现有侵权嫌疑的企业,对其所运输的展品全部开箱检查,一旦发现侵权产品和样本,直接取出销毁。Lifetime大会和同时进行的贸易展示会于3月17~19日首次与ISH同期举行。目前“水疗、健康、舒适”是卫浴设备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PA”。
香港亚洲五金交易会 4月14~16日
2005年亚洲五金交易会由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和科隆国际展览公司共同主办,在香港会展中心与香港电子展同期举办。亚洲五金交易会共有约200家企业参展,基本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企业。展会办得很认真,也很专业,因为时间和位置的关系,虽然也吸引了一批专业客商前来参观,还有一些地区的采购团到场,但相比香港电子展来说,比较冷清。本刊应主办单位之邀,在与展会同期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以“如何在中国大陆采购”为题发表了两个小时的嘉宾演讲,得到了近100位听众的好评。
第二届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览会 4月14~17日
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不单汇聚最新产品,也展示增长潜力丰厚的新兴领域,其中数码影像科技为多种产品带来革新发展,保健电子产品迎合市场庞大需求,而电子制造服务则是业内重要的增长点。在香港电子展上,这些展品的阵容在不断扩大。以记者初次参展的观察,香港电子产品展是向国外采购商展示亚洲电子产品主流趋势的窗口,展会定位以展示为主,参展商品主打概念,处于时代前沿,其秀场功能胜于广交会。
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厨房及卫浴产品展览会(K/BIS)5月10~12日
参展的中国展品大多数是浴室配件、水龙头及相关产品,海尔集团和中捷控股等20多家中国企业参加了展会。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参展前都没有想到,这个展览会无论从其规模,还是国际化程度都堪称世界一流的专业展览会。与3月在德国刚刚落幕的ISH展相比,K/BIS展没有那么大,参观的人也没有那么多,但ISH展包括制冷加热、给排水和卫浴三大主题,而K/BIS展全部集中在厨卫领域,从这个角度说K/BIS展更专业,更能代表行业的趋势。当然德国的展会在国际化方面要比美国的展会更胜一筹。在各类参展企业的比例方面,卫浴和厨房各约占40%左右,其它如配件、面板和地砖等材料以及海尔展出的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约占到20%。
英国伯明翰国际园艺工具、休闲用品及五金制品博览会(Glee)9月19~21日
作为英国的主要工业城市,伯明翰每年举办各类工业及技术展览会,展会包含了大量的贸易和技术交流活动,因此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采购商的目光。以“绿色、休闲”为主题的Clee2005吸引了中国90家的企业参展,据本刊记者的现场观察,以割草机、修剪工具、洒水工具等产品参展的中国企业比较受到国外客商的关注,这类生产企业的参展效果也比较理想。
韩国国际电子展览会(KES)10月11~15日
社区养老新模式 篇4
传统的居家养老思想:老人自己在家养老;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智能化社区养老,或者住在家中接受养老院一样的服务,或者住在社区养老院接受更为专业的照顾。社区化养老模式推广,家庭式养老院华丽逆袭,打破传统居家养老思想,小型养老院探索社区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服务一般是三无”老人。
居家养老抛开其表面的概念形式,本质上仅仅属于传统在家养老方式的一种更新和进步。目前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即传统的在自己家养老,只是日常生活起居的照顾服务由原来的家人提供,到泛化为社会化服务(出现很多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定点上门服务)。
第二,我们很多的社区内部会有一些家庭型小型养老院,针对的也是附近一些老人,这也属于一种居家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模式作为单独的一种养老模式的提出,对比其它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社会化养老是一种低成本的养老方式,而居家养老严格执行起来会属于一种高端的私人化养老服务。
家庭式小型养老院如何做好居家养老?
在我国要想更好的开展这一居家养老模式,第一要考虑到我们的国情,第二要考虑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这两点需要我们具体做什么呢,需要细分养老市场。居家养老模式目前只是一个统笼的学术性研究概念,并不是一种可落地执行的商业模式。所以针对您提出我们如何更好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我们第一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到底是哪一类老年人群?因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是很广泛的,我们要从这个大类里面分化出几个明确的小类,先做哪一块,再做哪一块,每一个阶段之间如何互相衔结、助力。另外在我们选择的某一类老年人群里面,他们的需求又可以细分为哪些类?针对这些需求类别,我们需要整合哪些资源去满足我们的目标群体?而您的实际优势和资源基础又在哪里?经过这几个问题的相互碰撞,这样我们就能明确我们到底需要做哪些工作,同时我们经过前面工作的积累,我们会形成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最终实现我们的业务拓展与快速增长、复制。
鹤壁市老寿星养老院将居家养老模式不断扩展。
建院初期以所在社区为中心,向周围社区发展,接纳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等老人集中化养老,从家庭式养老院不断走向社区化养老院。在不断的模式和实践中,以优质专业的服务和始终不变的办院宗旨,先已发展成一所较大型老年公寓,服务范围从山城区不断扩展到周边地区,新区、鹤山区、淇县、浚县、安阳等地。我们将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最专业的护理团队服务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园。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
全球社会对“社区养老”逐渐达成共识,打造“养老社区”成为趋势。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品质养老”的典范,其优质服务和品质生活让人产生快点老的感觉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对养老重新定位,将现行法“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居家养老”的提出实际上是要实现从传统的家庭照料到现代的社区照料、老年人的生活单位从家庭向社区的转变。居家养老的实质是社区养老。
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美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美国,社区具备了强大的助老功能,使得美国老人能内安其心、外安其身,实现“安养—乐活—善终”的老年生活目标,所以多数美国老人选择社区养老模式。
美国社区居家养老经验可资借鉴
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几种做法:
一是全托制的“退休之家”,设施完备,服务周到。设施包括了医务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健身房、洗衣房、紧急呼叫系统等。服务包括了就餐、打扫房间、组织活动、出行安排等。
二是日托制的“托老中心”,白天在中心活动,晚上回家休息。中心同样设施完备,并提供星级服务。起居室一人一床,一人一房。还有阅览室、保健室、活动室等。老年人除了不用为一日三餐操心外,还可以阅读、交往、制作手工艺品,安度晚年。
三是组织“互助养老”。让老年人结伴认对、互助养老。
四是提供上门服务。美国政府有一个福利性居家养老项目:由政府财政出钱,派家庭保健护士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家庭保健护士不同于保姆,她们不仅仅为老年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还得有护理知识。但前提是美国公民,有永久绿卡,才能享受这些待遇。移民美国的中国老人,一般是通过儿女申请拿到绿卡。老人居住年满加入美国籍之后,就能享受美国老人们的一切待遇,每月七百多美元、住房保险等都是国家的事情。
美国家庭护理员制度支持了居家养老模式,真正有品质、有保障的养老必须做到物质保障、照料保障、医护保障和精神保障“四位一体”。家庭护理员介于家政服务员与专业护士之间,主要工作就是照顾住在家里或住宅式护理中心的孤独老人、伤残人士、长期病患者等。例如,在纽约每个区都设有一个护理中心,护理员由该中心管理调配。中心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自理能力,决定护理员在服务对象家的天数。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健康情况尚好,又有自理能力的,每周安排3天,护理员上午8时上班,下午6时下班,每天8至12小时;如果出现急病或意外伤害,护理中心会调整护理员工作的天数;对于健康情况不佳、又没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每天均有护理员陪伴在他们身边。每天护理员到服务对象家上班时,即在那里打电话向护理中心报到,说明已经到达服务对象家。同时护理中心的管理人员还经常到服务对象家了解护理员的表现,并征求服务对象对护理员与护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于业绩好的护理员及时予以表扬与奖励,对于表现差的护理员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或处罚。护理员一般每小时工资6至12美元,工资由护理中心支付,服务对象不需付钱。
美国还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非营利性质的老年照顾机构“居家养老院”。在美国50个州有5000个社区分支机构,拥有美国最庞大的义工队伍,每天都有80万至120万名义工将100多万份热饭热菜送到行动困难或者无法自己解决膳食问题的老人家中。
全球社会对“社区养老”逐渐达成共识,打造“养老社区”成为趋势。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品质养老”的典范,其优质服务和品质生活让人产生快点老的感觉。入托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交费,差额部分由联邦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社会捐赠弥补,从中体现了政府的养老责任和社会的人道关怀。
美国养老社区的四种类型
在美国,养老社区一般分为四类:生活自理型社区、生活协助型社区、特殊护理社区,以及持续护理退休社区。一般地,社区与医院和专业护理机构均有紧密合作。其中,生活自理型社区主要面向年龄在70-80岁之间、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生活协助型社区主要面向80岁以上、没有重大疾病,但生活需要照顾的老人。社区提供包括餐饮、娱乐、保洁、维修、应急、短途交通、定期体检等基础服务,并可通过付费方式享受其他生活辅助服务、以及用药管理及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或老年失智症)的特殊护理。特殊护理型社区主要面向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术后恢复期的老人及记忆功能障碍的老人。社区内设有专业护士,提供各种护理和医疗服务。持续护理退休社区面向那些退休不久、当前生活能够自理、但不想由于未来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而被迫频繁更换居所的老人。为了实现对入住老人的持续护理服务,此类社区一般是生活自理单元、生活协助单元与特殊护理单元的混合。
以上四种模式,生活协助型社区在过去几年发展最快。目前,全美共有1900处持续护理退休社区(CCRC社区),但82%为非盈利性组织所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传统养老院转型而来的。对于盈利性的养老社区运营商来说,生活协助型社区的占比通常在50%以上,而CCRC社区占比一般不到10%。
我国社区养老发展的趋势
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化是普遍的趋势,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超过2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300多万,对社区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大。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依托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意义重大,是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失能化的正确选择。
我认为,我国社区养老模式包括了居家式社区养老、公寓式社区养老和医护型社区养老三种。多数长者的养老模式属于居家式社区养老,生活在传统社区中,养老的照料和情感支持主要来自家人和朋友;公寓式社区养老就是专门的老年公寓,有完备的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可以为完全健康和没有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护理型社区养老属于高龄社会发展阶段会出现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失能不能自理的老年群体,采取的是长期医养护理模式,满足的是老有善终的最后需求。
北京太阳城是目前我国养老住区的典范,也是养老产业的翘楚,是公寓式、会员制社区养老的先锋,也是民政部推动的爱心护理工程300个基地中的示范基地。2011年,北京太阳城荣获绿色养老住区先锋奖,其老年住区宜老化、智能化、细节化的设计理念得到肯定。北京太阳城医护型全程化(CCRC)养老住区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采取了不同的养老策略:低龄健康老人大多以居家养老为主,半自理(介助)老人和不能自理(介护)老人以租赁式、医养式的养老方式为主。太阳城医院邀请专家医生定期出诊治疗,使得银龄公寓的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最好的医疗服务。高品质服务的前提是高收费,所以这种养老模式只适合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
社区居家养老 篇5
中国居家养老基金会统筹,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其中,创办老年食堂是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的重点和难点)。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行业名称)
物业管理,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1、指导、帮助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促进居委会依法建设和发挥“四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举办便民利民服务网站。
2、负责老龄、殡葬管理、残疾人安置、救灾、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工作。
3、负责拥军优属、社区优抚、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服务等工作。
4、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完成区下达的人口计划生育和计划生育工作指标。
5、负责本地区计划生育条块结合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联系和指导。
6、负责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和业务骨干培训。
7、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流动人口持证情况,并做好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工作。
8、负责街道社会事务受理及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转。
9、负责社区会计站工作。
10、完成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它事项。
本店主营:男鞋,专注男鞋。
欢迎光临本店采采,本店新开张,诚信经营,只赚信誉不赚钱,谢谢。
经营项目:男鞋,只经营男鞋。
社区养老服务的探索 篇6
三十团五连 张亚良
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社会建设的内涵很广,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实体建设,诸如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等;二是制度建设,诸如社会结构的调整与构建、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社会安全体制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社会实体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社会制度建设则使社会更加有序与和谐。作为进入社会分析和实际操作领域的“社区”概念,正在通过丰富其理论内涵,加强其解释力度,深化其实际操作意义,为构建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建设理论作着探索。目前,社区发展的实际操作仍然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社区及社区发展研究中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控制出谋划策的实际操作研究多。透过这些经验,则是结构和机制所带来的理论问题。在社会建设总体布局中,社区在制度、功能、管理和服务的方式等方面,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将社区建设置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重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一探讨。
《中国老龄事业白皮书》显示:2006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9亿,约占人口总数11.3%。预计,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1.9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3.8%;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人,约占人口总数的 18%;204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74亿,占总人口的18%左右;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5%。城市人口老龄化每年以3.1%的速度递增。老龄化问题己日渐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一方面,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另一方面,发展迅速、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带病老人的服务需求难以满足。兼顾了家庭赡养、政府福利和社区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了政府极力推行的未来养老模式的首选。
一、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即老人分散在家居住,社区服务机构提供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来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依托社区、以社区服务为保障,把社区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的一种社会养老模式。与之相对的是机构养老。由于短期内我国不可能建立大量社会福利设施来安置大批老年人,即使是以后社会保障有了很大发展,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在家居住的愿望。因此,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是我国养老模式的一大特色和主流养老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直接、成本低、覆盖广、服务方式灵活,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老龄问题的共识。西方发达国家解决老龄问题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老龄化初期,政府大规模办机构进行养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养老回归社区;最后回到家庭,形成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体系。国外养老福利服务的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举办大中型老年福利机构解决养老问题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上世纪80年
代以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实际需求纷纷进行养老福利服务的战略调整,把大量的养老经费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并且制定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社区层面的居家养老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全球共识,并进行了各国的实践探索。20世纪90年代,英国将养老纳入社区,采取社区照顾方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法国设立了老年人专业社区。美国、德国、荷兰等,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都超过90%。瑞典的社区服务方案鼓励老人在家生活。澳大利亚目前有提供居家养老照料的服务机构3000多个,接受服务老人50多万,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不足老年人口的5%。在推行了几年西方式的养老院养老模式不成功的情况下,80年代末,日本逐渐构建起了居家养老、居家看护为发展方向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居家养老体制。现在,日本有96.9%的老人居家养老。香港采取社区照顾的原则,强调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政府为生活在社区中的老人发展一系列的服务支援,包括家务助理服务、老人日间护理服务等
[2]。200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按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不能自理
8.81%计算,2005年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规模为1289万人,2010年增加为1531万人,2020年达到2184万人,2030年超过3000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假设按照10%需要入住养老院计算,仅高龄老人所需要的养老床位,2005年为150万张,2010年为213万张,2020年为307万张,2030年则需要424万张。目前,社会能提供的养老床位数只有约60---70万张;大约有6%-8%的老年人口愿意到养老机构去养老,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因此,通过健全与完善社区照料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对设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经济供给由国家承担,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家庭进行;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国家将居家养老省下来的公共养老设施费用,补贴给居家养老和发展社区服务,以法规形式规范化,成为一定历史阶段下老龄社会稳定的养老模式。
2、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中华民族家庭养老源远流长,主要是三方面: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老年群体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符合老年人“恋家”(把“小家庭”扩展到了社区这一“大家庭”)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老年人子女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社区“一老一小”的生活环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正如今年“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所说,“社区养老是目前缓解我国养老机构不足、城区土地有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许多家庭两代人都能接受的,既可延续赡养老人的传统,又能减轻子女压力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3、居家养老服务充分考虑了老年群体自身的需求。据我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市内活动的占15.6%,去外地活动占有1.4%。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社区成为最重要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社区服务要求最多、需求最迫切、最实际的是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目标就是在社区环境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网络,协助老年人融入社区。在社区熟悉的环境中,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人精神愉悦。这些有利于恢复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能力,使他们在社区里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关系。这些正体现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助人自助”的工作目标。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率先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的社区养老服务,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探索
我国的社区服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20世纪80年代,民政部明确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思路。1987年提出了城镇社区服务,其中,为老服务是重要内容。这时的养老服务重点在物质供给,缺少精神慰藉内容。90年代以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显现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机构养老方式的认可程度和需求程度得到提高,集中新建了大批养老院。1998年前后,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开始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系统探索。90年代末,在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城市,如上海、北京、大连等地出现了居家养老的实践。2000年,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指出,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老年人福利体系。2001年民政部在全国社区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决定用全国福利彩票总额的80%,靠政府投入、社区参与,建立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星光计划强调为普通老人提供方便周到、价廉质优的福利服务。在此背景下,依托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开始在全国各地推行。2005年7月,民政部在青岛召开了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启动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国60个试点单位,其中城市市辖区(县级市)48个,福利机构12个,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展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以满足”三无“老人、低保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为出发点,在鼓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2008年2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以人为本、依托社区、因地制宜和社会化方向。今年“两会”期间,老龄问题被列入人大11类重点建议之一,其中,社会养老服务问题占25.5%,与前相比呈上升趋势。这些建议提案要求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设置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增加为老服务专业人员等。目前,大部分大中城市初步建立起以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以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保健、文化娱乐、参与社会和权益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格局。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社会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比较好、比较发达的地方,居家养老开始从城市向农村推行。像北京、浙江、天津、江苏、上海、杭州、宁波、青岛、大连这样一些城市,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的网络,并着手向农村推广;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像江西、甘肃、宁夏、新疆、贵州才在一些城市的街道和社区开展居家养老的社区试点行动。各地的的具体化实践多种多样。综观各地实践,可以将目前的居家养老探索大致分为两种。
(一)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提供服务或街道、社区承办的模式
这一模式大连首创,宁波海曙区创立的“海曙模式”最为典型,上海、北京南京、广州、青岛等城市较为领先。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采用此做法。目前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由其向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老人提供特定时间和特定服务的服务;第二类是采用居家养老代币券、服务券的形式,由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老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到中心或特定机构自主选择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
1、“政府直接购买”形式
社区居家养老活动总结 篇7
平日里,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的老年人,喜欢写写字画、唱歌跳舞活动筋骨,还有的三五成群喝茶聊天看看报纸,对于制作纽扣画,大家都觉得新鲜,参与热情极高。
社工们事先准备了背景画、色彩缤纷的小小纽扣以及胶水等材料,初学者在描好的图案上,比对着挑选带胶纽扣直接粘上。这是一种不费体力、手脑紧密结合的艺术创作,对老人锻炼思维和活动手指大有好处,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纽扣让老人们找到了童年的感觉。
在社工的指导下,大家选好自己喜欢的图片,对应图案选出纽扣,用胶水轻轻粘上。不一会儿,一堆堆纽扣就变成了一幅幅漂亮的纽扣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卡通人物、花花草草呈现在眼前。大家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开心得像个小朋友。活动中,老人们彼此交流、互相欣赏,现场氛围温馨和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验材料 篇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带来家庭规模日趋缩小,核心家庭、空巢老人家庭
日益增多,使得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功能日趋弱化,迫切要求社会不断强化对居家老年人的服务功能。社区事物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老龄工作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社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市政府《关于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的意见》和《洛江区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关爱老年人助老服务为重点。在区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街道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我们于7月正式挂牌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带领下,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建立一支6人的兼职助老管理队伍,一支14人以上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与社区9家助老服务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书。
服务站下设医疗保健、日间照料、代买代购、居家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拓展社区多元化服务工作网络,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空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占地150平方米,内设书报阅览室、日间照料室、厨房、全方位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代购代买、配餐送餐、居家卫生、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服务,使老年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有所依托,愉快生活。
服务站共有2名兼职助老服务员,一人专门负责日间照料室,一人专门负责上门入户为老年人服务。目前辖区内享受政府购买无偿服务的老人有1人,有偿服务的老人2人,独居老人5人。每月安排一名助老服务员为无偿老人提供居家卫生、助浴、入户巡视、代购等服务,为2位有偿老人提供居家卫生、代购代买、代洗衣被等服务。组织志愿者为社区独居老人一对一的电话、入户探视。服务站坚持每月一次管理员安全管理例会,适时反映社区老人的需求和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社区以归侨小区为活动中心,室外活动场所总面积1200平方米,有一个羽毛球场,一个老年健身场所,一个灯光球场,每周的二、四、六日组织社区的老年人在灯光球场跳舞健身。社区的舞蹈兴趣小组多次参加街道、社区主办的文艺活动表演,泉州市老年艺术节第四套秧歌舞表演,不断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在和睦舒心的家居氛围中安享晚年。
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篇9
民进安徽省委
一、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迫切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依照联合国标准,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我省1999年60岁以上人口为10.96%,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据专家预测,2020年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097.1万,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5.1%,届时将进入老龄社会。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推进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十位。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事关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经济的可持续和科学发展,事关传统美德的弘扬、社会事业的文明进步和千万家庭的和谐稳定。
目前,养老仍然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二种模式。其中,居家养老作为社会传统的基础模式,因其经济性(切合国家、社会和家庭的经济承载力)、传统性(切合传统风俗、老年人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等优势,承担着90%以上老龄人口的养老重任。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变化,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口流动加速,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再加上社会竞争和压力增大,传统的完全由家庭包揽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着难以承受之重。在此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种充分依托社区,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和力量,既保留传统居家养老的优势特征,同时又能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社会服务功能的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试点实践表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机构养老成本高企,社会养老资源和力量不足、居家养老难以为继的条件下,这种模式是解决庞大的老年人口“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最现实、最有效的模式,也势必成为政府和社会“十二五”期间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和不断完善的重点任务。
二、我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2010年开始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试点社区设立服务机构,健全服务档案,建立应急 “爱心一键通”,同时在整合和聚集家庭、社区、志愿者、医疗等社会资源和力量,构建老人生活、家政、文娱及突发事件应急等服务网络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但从全省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工作极不平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认识、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等与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急需不相适应,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一是政府主导力度不够,投入不足。现阶段的养老事业主要遵循“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予相结合”、“政府购买与个人购买相结合的原则”推动,政府的重视程度、政策主导和投入引导十分重要。调研中,较为普遍的反映是推动养老事业的相关政策条块分割,民政部门作为分管部门限于权责,协调和统筹乏力,政策落实和监管缺位,使有限的资源和财力难以发挥最大效用。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现行政策的原则性、倡导性规定多,操作性约束性规定少,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匮乏,相关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吸引力不强。目前政府限于财力,主要通过购买的“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运作,其服务对象为城镇“三无”老人、70岁以上享受城市“低保”身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在安庆调研中发现,一般一个社区能享受服务的不到10位老人,无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享受20小时的上门服务,低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享受10小时的上门服务,服务费用由政府按每小时8元的标准负担。可见,门槛设置过高,覆盖面过窄,服务标准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有限的服务难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更谈不上面向全体老人提供全方位、社会化的服务。
二是设施网络建设滞后,人员匮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缺 2 乏是较为普遍的问题,绝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空挂牌,没专门的场所,极少数社区设立了专门的日间照料室,室内设施也十分简陋。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与素质不高并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限于财力、人力和设施,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象覆盖面小,服务方式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服务流程普遍缺乏约束和规范,相关的法规和机制(评估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家庭、社区、医院、消防、派出所等社会协作联动网络和机制)的建设更是严重滞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任重道远。
三、推进我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两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养老工作是一项公益型、福利性事业,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主导和推动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综合性的社会工程,政策制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多个领域,政策执行涉及财政、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土地、水电、公安等多部门。建议改变单纯由民政系统来负责养老的工作格局,立足面向全体老人和养老事业的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和尽快建立多部门联动协作组织和机制,有效组织政府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予有关法规、政策的调研、论证、制定和颁布施行,协调、整合和盘活医疗、民政、文化、养老机构等各类服务资源,逐步建构起层次明晰、职权明确、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协作联动的联动协作体系和社会化的居家服务网络。
(二)增加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机制。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的投入、推动和政策引导是主要推动力。建议把养老事业列入政府政绩考核范围,按公共财政的框架将养老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和执行力度,健全奖、补和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予养老事业,大力推行和完善“义工”制度,大力扶持 3 和培育老人自助互助组织、民间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从长远发展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也只能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予的发展之路。即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划、评估、监管、协调整合资源、政策引导和扶持方面,在政府有效的引导和调控下,培育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并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为主要推动力,逐步推进供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社区居家养老市场供需两缺,建议政府以社区为依托,以建立示范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重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和切实落实优惠和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和资本进入,培育和壮大社区居家养老供需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社会参与、社会化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多元化然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