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初知名校友

2024-05-26

三初知名校友(精选5篇)

三初知名校友 篇1

两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

任新民,鍾英中学1934届高中生,湖北谷城人。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之

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4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8月回国。50年代起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七机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

矿物加工学科奠基人——陈清如

陈清如,鍾英中学46届高中毕业生,浙江杭州人,著名选矿专家,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的设计、建厂、设备安装、调试和投产的全过程,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在国内外首次将近似筛分理论成功地用于解决潮湿细粒煤的干法筛分问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厂,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及分选机”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的理论及发展”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2010年获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终身成就奖”。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建筑泰斗——吴良镛

吴良镛,鍾英中学1937届初中生,江苏南京人,著名建筑学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1948年赴美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2012年2月获国家2011年最高科学技术奖。

此外他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如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其中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1992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版)、《城市规划论文集》、《广义建筑学》、《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建筑学的未来:世纪之交的凝思》、《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等著作,并参与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的创建工作。

圆“梦”之旅

烟花三月,踏上开往淞沪的列车,继续走访校友。我们兵分两路:一路拜访91岁高龄的世界著名航太专家赵继昌老先生;一路拜访寻找了一年多的校友海军军医学校老首长张长松主任,寻找钟英世家、老校长李怀诚先生的后人。

下了高铁转乘地铁,经过二十多站来到五角场,我们正在询问公交路程,张老先生电话已经追到,叮嘱我们打车方便。果然上海的里弄很长,还是出租轻车熟路,没绕弯儿我们就到了目的地。刚下车,就看见院落门口一位中年男子陪同一位精神矍烁的老人站候多时了。老人紧盯出租的焦作眼神促使我们毫无疑虑的迎上去。张老见到我们兴奋不已地说:“我太激动了!你们这么远来看我,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老和儿子一起把我们迎进家门,倒茶、递水、拿水果老人一定要亲自来做。寒喧落座,刘书记讲述了几个月来寻找张老的艰难经历,前几日幸遇张老同学携通讯录来校,方知张老联系方式。张老激动地说:“你们真不容易,那么多老校友,你们一一联系,个个落实,工作要多辛苦啊!”话匣打开,老人一发不可收。和我们回忆他在钟英的读书生活、他的老师和同学。他说:“我们那时钟英中学是个非常好的学校,我们的老师非常有学问,我们的同学非常优秀!我记得我的国文老师是施檗斋先生,他的课生动风趣;我记得同学中有於筠秋校长的儿子、谢良德老师的儿子、还有田耕、狄原渤、罗啸华等,我们都考上了有名的大学。我上的是军医大,后来分配到四医大,成为抗美援朝医疗组成员。”刘书记说:“张老,我们找您就是想要一张过去您在部队做军医的照片。”张老随即从怀中掏出一本军人证。打开证件,吸引住我的不是那威武英俊的军官照,而是印着“1930年”的张老的生日。从张老的言谈举止看最多七十几,没想到已是八十有四。我惊异地问:“张老:您真是30年生人?”张老说:“其实,我是28年生的。当时改迟了两年。”我们说:“无论是您的气色、身板儿、还是精气神,都不像80多岁的老人,到底是军人出身啊!”张老的儿子说要不是年前得了回病毒性肠炎,他还要硬朗,步伐更快,有时年轻人都跟不上。张老接过话茬儿说:“现在年龄大了,儿子怕我们无人照应,就把我们从南京接到上海。虽然住的并不宽敞,但与儿子一家在一起很幸福。我的孙女也是很优秀的!我们每年夏天要回南京过一二个月,会会老朋友、报销医药费等。”我们向张老介绍了学校现在的情况并送上校庆请柬,还告诉他恢复“钟英中学”校名的事,张老更是兴奋不已,说是一定要回母校的!

听说我们下午还要在上海寻人,张老的儿子主动提出为我们做导游和司机。我们再三推辞,张老说:“你们大老远来送请柬,我们也应该尽尽地主之仪吧!”

下午的行程就没那么顺利了。寻访的是钟英世家之一--------老校长李怀诚先生的一家。去前有信息表明,李校长有三个儿子(李钟英、李钟琦、李钟正)均是钟英毕业,遗憾的是均已去逝,只留下当时三个儿子的老地址(不全)。此行希望能找到一星半点李家后人的信息,以便搜集一点资料。

老大李钟英原住曹阳二村115号。目前这个号里6层楼共有24户人家,我们从一楼问到四楼,多数人闭门不开,少数人盲然不知;我们从派出所到居委会,户籍系统查无此人,第一轮寻找毫无收获。

奔着一线希望,我们请求居委会帮忙查找以前居住过此楼的李姓户主,只有一户,户主李xx。返回派出所问寻,民警协助电话联系,无果。按照派出所提供的新地址曹阳七村xx号xxx室,我们又登门找寻,因为是周三,家中无人;再次找到居委会,热情的社区工作者主动问询、查找、联系,可手机依然无人接听。第二轮寻找就此告终。

时间已近傍晚,我们只好遗憾地踏上归途。张先生一个下午的陪送着实让我们减少了路上的辛苦颠簸。最后他还坚持送我们去车站,我们实难接受,他却说:“你们这么远来看我父亲,给他带来的母校的关怀,我做这点算什么呢?”

七点不到,我们回到暮色笼罩的南京。不甘心无功而返的我们再一次拨出那个唯一的手机号,一声、二声......“喂,你找谁?”,“请问是李国建先生吗?”“是,你是谁?”“请问,李钟英先生是您的长辈吗?”“是的,是我父亲!你是?”“太好了!终于找到您了......”我们兴奋极了!尤其是刘书记,这么长时间的寻觅几乎快要绝望的愿望突然实现,真是难以言表。但她还是立刻冷静下来给张长松老人传去这个喜讯,好让老人一家今晚安心、分享惊喜。

今夜有梦------“五一”相聚在钟英!

春日访问赵继昌教授

农历年前,得悉斯坦福大学航天系教授赵继昌老校友定居在上海的讯息。前日,随着匆忙中腾出身的钱彤校长,我们踏上赴沪上访问之旅。

三月的上海,阳光和煦,春意浓浓。走出徐家汇地铁站口,我们便很快找到赵继昌老校友的寓所。叩开门,主人已来到客厅等候我们的拜访。“母校来人,很高兴,很高兴。”赵老中等身材,头发斑白,面色微红,目光有神,边愉悦说着边递给我们名片。接着,赵老招呼我们入座,让人摆上茶、水果、点心等,待客热情尽礼数,令人感动。赵老问道:“你们怎么知道我定居在上海的?” 钱校长说:“我们年前访问吴良镛老校友,从他那里得知您在上海居住的。” 钱校长还表明来意:今年学校建校110周年,学校将由现第三初级中学校名改用“钟英中学”校名,举行校庆活动,特登门请您届时来母校。赵老道:“学校用数字称呼不好。”

赵老离开母校77年了,我们拿出老钟英在南捕厅校园的三圆门照片、学校七年前的宣传彩页和农历年前访问吴良镛老校友的合影,赵老仔细地端详起来,指着照片上的老同学吴良镛说:“胖了。”对着“三圆门”照片说:“是那时的三圆门,还记得那时出校门向东走是中华路。”一页页翻着宣传彩页,赵老的目光停在彩页介绍李国鼎老校友的图片上,说道:“李国鼎先生,我认识,1982年,我到台湾创办航太系及研究所,见过他,那时不知道他也在钟英读过书。”我们告诉赵老,李国鼎先生1922年至1926年在鐘英读书,是1926年从钟英高中毕业考入国立东南大学的。早些年,李国鼎先生的后辈还来校寻访、摄像。我们询问赵老,“什么时候到钟英读书的?祖籍是哪里的?”赵老打开话匣道了起来,“我今年91岁,1923年出生,祖籍是浙江绍兴,我出生在北京,1935年读初二时转到钟英读书的。那时我是住在学校的,读了两年。1937年初中毕业,由于时局变化,到了四川,在西迁的南开中学读的高中,后来进了国立中央大学读书。1948年8月,我乘船到了美国,在美国大学工作、教书。”说到对钟英的印象时,赵老道:“校长姓余,教数学,老师就记不清了。吴良镛是我的同学,我们同一个班,还记得同班的两个同学一个叫徐关成,他有一只手长有六个手指头,另一个同学叫顾刻颚。那时学校质量好,童子军也很有名。”赵老教授所言的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一个长期生活在美国、近十年才定居在上海的老教授还记得往事,诚为不易。谈话间,我们还谈到赵老是世界知名力学家,材料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专家,堪比诺贝尔奖获得者。赵老异常谦逊、低调,轻轻地说:“过去全靠自已计算,现在有了计算机就快了。”他还谈到1973年应中科院之邀到北京的事和尔后到清华讲学的事,从这些谈话中,我们感到赵老校友在力学科学上颇有成就,也领悟出赵老治学的艰辛与不懈。我们请老校友题字,赵老沉思了一会说:“就写陈立夫书赠的几个字吧。”于是,赵老起身坐到桌前题写:知足常乐惟於学问则不然 赵继昌 1937届。这是陈立夫先生书赠赵老伉俪条幅的内容,也正是赵老在科学道路上孜孜以求的写照。

一个小时的访问就要结束了,我们起身与赵继昌老校友道别,赵老坚定地表示:母校110周年校庆之时我来。在寓所门口,赵老再次笑着对钱校长说:“见到母校校长很高兴。”赵老是知名力学家、教授、博士,且高龄,对近八十年前的母校仍充满感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触及着我们的心灵。

朱瑞在鍾英的二三事

1922年秋,朱瑞离开曾求学的徐州,在同学的帮助下,进入锺英中学上高中。

当时,鍾英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商业色彩较浓。朱瑞是位立志远大、诚心求学的青年,到校后,他不为环境所左右,执著地阅读进步书籍,探求革命的道理,注意与思想进步的同学交往,并与徐州的进步同学保持“感情、学术及思想上的联系”。

其时,南京处在直系军阀齐夑元统治之下,政治黑暗,革命势力受到压抑。而朱瑞却像一只初生牛犊,无所畏惧地抨击时政。有一次,他作了一篇题为《拟孙文讨贼檄》的文章,仿唐代文人骆宾王《讨武曌檄》的笔调,痛快淋漓地斥责北洋军阀的暴政,深得思想进步的国文教师的赞许。又有一次,他写了一篇小说,在学校办的《课余杂志》上刊出。这篇小说通过一个青年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黑暗,并通过这个青年之口,大声疾呼:“所谓民国,徒具招牌,内容尽失;要建立名符其实的民国,还需要革命!” 在鍾英中学学习期间,朱瑞不仅热心政治,是个追求进步的青年,而且还是一个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由于他学习好,常在全市性的中学生统考中为校争光,所以,不仅学校及任课教师喜欢他,同学也很尊敬他。1924年6月,在为他们这一届举行的毕业典礼上。江苏督军齐夑元等派代表赴会,以示笼络;而学校为了要在督军代表前表现学校育才成绩,就让成绩优异的朱瑞作为毕业生代表,在会上作英文演讲。朱瑞心想:用英文演讲,能听懂的不多,执意用中文演讲。朱瑞接受演讲任务后,把这一次演讲当作在学校进行的最后一次革命宣传。所以,他登上讲台读了开场白后,便话锋一转,当着督军代表大人的面猛烈抨击时政。他指出,当今社会黑暗,吏治腐败,当官的不修水利,不谙民瘼,弄得灾祸迭生,灾民遍地。当道者不但不予接济,反而借赈灾之名,乘机搜括,中饱私囊。言辞之激烈,学校及教师都为他捏把汗,由于所列俱是事实,加上,学校为之解释,督军代表回去后没有据实直禀,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1924年夏,朱瑞从鍾英中学毕业,按他的学业成绩,学校、同学、家人都认为他完全有实力就近报考当时名气很大的国立东南大学,退而求其次,也应报考北京大学,而他为探求革命真理,远离家乡,报考设在当时革命策源地广东的国立广东大学即后来的中山大学。自此,朱瑞走上革命道路,直至被誉为“炮兵之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朱瑞,宿迁人,1924届高中,高三创作小说《月夜》,并发表在1924年《南京中学校年刊》第三期;数次市会考,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典礼代表学生发言,慷慨陈辞,抨击时政,同情灾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曾先后任红一、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1939年5月任八路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徐向前赴山东统一指挥中共在苏鲁的部队。后兼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1946年10月起先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为人民解放军炮兵的建设奠定了基础。1948年10月1日,在辽沈战役攻克义县战斗中牺牲,时年43岁。

三初知名校友 篇2

“再来看看这块石头,地质学之父约瑟夫·哈顿根据它提出了‘地球内部是熔岩和沉淀’的观点,因为火山现象只有地球内部是液体才能解释清楚。当哈顿说地球内部都是液体的时候,人们都认为他疯了。”

“还有这张照片,伊恩·威尔默特和他的克隆羊多利。现在伊恩把工作转向了合成细胞、组织和神经细胞的研究。”

2011年,一个秋天的上午,O’Shea校长不停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拿出珍藏的照片、书籍甚至实物,如数家珍般为我们讲解一个个属于这座学校的影响着全人类的光辉历程。Timothy O’Shea校长,1949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学习数学与实验心理学后,获利兹大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博士。曾任英国伦敦大学助理校长及公开大学助理校长,自2002年起任爱丁堡大学校长。

在与校长的谈话中,我们强烈感受到这所大学一以贯之的教育精神和重要职能表现,那就是“服务社会”,学校对公共事务的高度参与以及通过教育和科研究成果来改善社会的热情。O’Shea校长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世界一流的大学应当体现对人类的贡献!培养一流人才的同时,更应该培养一流的公民。如此,高等教育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把牛津剑桥收到的申请乘以二,就是我们的申请数量

爱丁堡大学坐落于苏格兰的窗口城市,有着“北方雅典”之称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这座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世界遗产之一,其中许多古建筑都属于爱丁堡大学。在这里,学校既传承了欧洲文化的庄严与肃穆,又渲染了苏格兰风情的独特人文和艺术色彩。校长告诉我们,在爱丁堡大学就读的学生可以住在城市中心的中世纪风格的房子里,也可以住在城市北面有200多年历史的老乔治亚风格的房子里,还可以选择南面的有100多年历史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里,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科技的交织,你会有在幻境般的新旧时空中穿梭的感觉。

O’Shea校长告诉我们:“爱丁堡位列世界大学排名榜20名左右,全英排名第5,是英国仅次于牛津剑桥等第四难进的大学。把剑桥和牛津收到的申请数乘以2,就是我们接到的申请数量,我们因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和环境特色而广受欢迎。”由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强大的学术实力,爱丁堡大学也是一些王室贵族和中产阶级的英国家庭的首选,哈罗和伊顿两所全英最负盛名的高中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会选择就读爱丁堡大学,现在的爱丁堡大学荣誉校长就是英国王室——安妮公主。

校长解释了爱丁堡大学的精神所在,本质上就是以实践和价值为主,不会因为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相信也只是基于亲自实验、考察,或者计算而验证过。这是一种对于知识绝对实事求是的态度。校长说:“我们验证观点,用实验科学或者数学去论证。这是我们日常所做的最基本的事情。我们有强烈的信念去探究和强烈的愿望去考察任何观点,不管这观点看似有多么不可思议。”

一个个造福人类的奇迹

爱丁堡市政委员会在筹资建立这所大学时,定下的规矩很简单:这个城市市民的孩子可以免费就读。当时苏格兰还没有与英格兰联合,只是欧洲的一个偏远小邦。为了国家的发展,苏格兰人对教育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坚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

不负众望,建校百年后,爱丁堡大学缔造了一个个造福人类的奇迹:达尔文的进化论、哈顿的地球内部是液体一说、大卫·休谟的哲学启蒙,约瑟夫·布蘭克发现了二氧化碳,伊恩·威尔默特的克隆羊多利,皮特·希格斯的希格斯波色子研究等等,数不胜数。

爱丁堡大学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是从医学研究开始的。爱丁堡大学的医学专业闻名世界,第一位留英华人黄宽就是选择了到这里攻读医学博士,从而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留洋学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人。爱丁堡大学的医学院研究实验性很强,当城市和社区里出现了什么医学上的问题,它们总是会依靠学校的医学研究去解决。麻醉剂便是这样产生的!校长先生饶有兴致地说:“因为当时政府越来越担忧妇女生育孩子时产生的疼痛问题,希望学校能给予帮助。他们来学校请教助产学的教授怎样做才能减轻产妇生孩子时的痛苦,接着就有了辛普森对麻醉剂的研究和发明。”

与城市融为一体

如同麻醉剂的发明,爱丁堡大学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和城市保持着深厚而亲密的关系。市民们希望学校参与到城市每天发生的事情当中去。在这一点上,爱丁堡大学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而显得与牛津剑桥大为不同。剑桥和牛津是一些相对比较小的院校组成的,处在相当封闭的环境中。而最初的爱丁堡大学,就是为城镇建立的,它最初的名字叫城镇大学,有200多座大学的建筑物散落在城镇中。“如果你问一个在这里工作的教授,你为这个城镇做了些什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为市民免费上公开课,在音乐会上表演甚至开展览会。我们和城市交织在一起。”O’Shea校长自豪地说。

每年夏季,这里会举行很多艺术庆典。最盛大的当属由学校举办的爱丁堡边缘艺术节, 2000~2500个节目当中,超过一半的节目由爱丁堡大学提供。演出在2010年售出200万张门票,而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只售出不到40万张门票。当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刚刚发起,大剧院和乐团走出国门的时候,爱丁堡大学的学生们觉得应该为此做点什么,但官方不允许,因此他们在学校里自己搞活动。渐渐的,学生们的活动成了国际艺术节最重要的一部分,地点也由学校变成了剧院和音乐厅。“中国的苗族曾带来了民族舞,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运用半歌剧半现代电子乐风格做了相当不错的节目《仲夏夜之梦》。这个拥有差不多2500个节目的艺术节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节,而我们学校则全程参与到活动中。” O’Shea 校长还告诉我们,2010年7月张曼玉在此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有机会全程参加了整个艺术节。

除了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爱丁堡大学的学生成立了法律援助事务所,免费为请不起律师的人提供法律援助;兽医学院的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国际化:来中国学习给动物针灸

爱丁堡大学校友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曾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可以和爱丁堡大学相提并论。”事实上,爱丁堡大学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爱丁堡这座城市、苏格兰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英格兰伦敦大学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不仅创办者都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连初期师资也都是由爱丁堡大学的校友所担任,因此这些大学无不秉承了爱丁堡大学的学制、课程及校风。

对于如何将学校优越的学术资源、教学体制和校园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校长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我们的方法不是开分校,而是加强和世界上其他重要高校的合作。在中国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北京大学,在厦门和上海我们分别有商科和数学方面的交换生计划。我们的兽医系学生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如何给动物针灸,这里也有很多来自中国农大的交换学生。北京电影学院也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此外,我们在全世界都有合作伙伴。韩国的韩国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美国的弗吉利亚和康尼迪格大学。我们试着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交换生的网络。我们在两个国家有办公室,不是为了招生而是为了加强合作。其中一个在北京,另外一个在孟买,我们的第三个办公室将要开在拉丁美洲。”

2018年艾克塞特大学知名校友 篇3

Toby AmiesHeart 106.2 Drivetime主持人

Nick Baker(尼克·贝克)-博物学家和野生动物专家

Steve Backshall(斯蒂文·巴克肖)BA in English and Drama

William Bemister-艾美奖获奖的纪录片导演和记者

Frank Gardner-英国广播公司安全事务记者,中东问题专家英国广播公司奥运记者

Rhod Gilbert电视制片人

Ted Kravitz(泰德.克拉维茨)-F1评论员

Isobel Lang-天空新闻频道天气节目主持人

Tim Montgomerie记者和作家

Mark Power英国第四台Time Team(考古小队)节目创始人和制片人

Simon Greenberg-切尔西足球俱乐部(Chelsea FC)通信主管

Matthew WrightThe Wright Stuff

Phil Cameron导演

Stephen Dillane(斯蒂芬·迪兰)演员

Jeremy Meadow演员/导演

Julian Richings(朱利安·瑞钦斯)美国演员

Michael Garner英国作曲家

Anthony Drewe英国伦敦HOUSE音乐组合Basement Jaxx成员

Thom Yorke(汤姆·约克)歌手和演员

Jackie Oates电子音乐家

Steve Bell作家(诗歌/戏剧/小说和歌曲),民谣摇滚乐队McDermott’s Two Hours创始人

Stanley Donwood(斯坦利·唐伍德)(又名Dan Rickwood)雕塑家

司法界

Sir Robert Owen(罗伯特·欧文)Law(1967)

Sir Patrick Elias-上诉法院法官上诉法院法官和司法任命委员会成员

Ambiga Sreenevasan前英格兰橄榄球队长

David Sole英国慈善委员会主席

Metropolitan Seraphim of Glastonbury知名家庭法律师,威廉

Peter Smith(大主教)-伦敦南华克大教堂大主教, 英格兰和威尔士主教团副主席

伯克利音乐学院知名校友 篇4

留学360金牌留学顾问老师介绍,伯克利音乐学院面向世界招生,录取率为25%(2012-2013学年),学制为四年,并提供音乐学士学位。2003年设置了一个网上班。“鸟叔”(PSY)、王力宏、大卫·鲍伊、U2乐队吉他手Edge、AERO SMITH的主唱史蒂夫·泰勒都毕业于此。伯克利音乐学院有200余位校友曾获格莱美奖。现任校长是罗杰·布朗(Roger H.Brown),2004年上任。伯克利音乐学院有21座建筑物。每年举办多场学生和系音乐会。它直接与学院的录音室和设施关联,使音乐会可以专业和高质量地被记录下来。此外每年这里还举办多个外部的表演、特殊学习班等。

知名校友

顾嘉辉(香港著名作曲家)(于1961年就读)

翁清溪(台湾著名作曲家)(于1973年就读)

张弘毅(台湾著名作曲家)(于1979年就读)

吉田洁(日本著名作曲家)(于1985年就读)

伍乐城(香港著名作曲家)(于1991年就读)

鲍比达(香港著名作曲家)(于1978年就读)

陈辉阳(香港著名作曲家)

陈永良(香港著名作曲家)(于1976年就读)

黄荻钧(台湾著名作曲家及和声编写音乐人及演员)(于2004年毕业)

李欣芸(台湾独立流行音乐人)

王力宏(亚洲天王巨星)

熊汝霖(中国大陆实力歌手)

PSY(本名朴载相,韩国著名歌手 代表作江南style)

Henry Lau(中文名刘宪华,歌手,音乐制作人,著名韩国组合Super Junior M成员)

Hemenway(日本摇滚乐队,成员均为伯克利学生)

THE RiCECOOKERS(日本摇滚乐队)

Lia

Park Bom(中文名朴春 韩国著名女子组合2NE1成员)

田中公平(日本作曲家)

川江美奈子(日本钢琴家)

Steve Vai(八九十年代最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之一)

Corrinne May(旅美创作歌手符美云)

Yangpa(洋葱)(韩国知名歌手)

李路(韩国知名歌手)

郑舒尹(台湾歌手)

爱普瑞(加拿大著名小提琴家)

王珏(中国歌手)

朱明瑛(中国著名歌舞表演艺术家)

霍华德·肖(加拿大著名电影音乐家)

张慧珍(韩国歌手)

何真真(中国台湾音乐创作人)

朴来美(《美女老师的偶像养成记》中ukiss东浩的英语老师)

诺尔曼(中国大陆90后创作型新人歌手)

黄一(中国好声音第一期杨坤组学员)

陈雪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6系新媒体学院13届毕业生,北航知名校友)

刘雨潼(中国最强音HOPE组合队长,2013中国最强音亚军,2015中国好歌曲第二季刘欢组优秀学员)

Mikey(本名 Kim Michael Jung 二段横踢成员 韩国音乐制作人)

张杰(中国内地乐坛领军唱将,于2013年在此校进修三个月)

宋秉洋(原SM娱乐公司练习生,现自主创作型歌手)

于文文(加拿大籍华裔,创作型歌手)

蒋瑶嘉(第一季《中国好歌曲》参赛选手)

黎子明(第二季《中国好歌曲》参赛选手,Calculasian清唱团主唱)

三初知名校友 篇5

温儒敏教授主编的《北大中文系百年图史》一书,近日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其最后一节列数北大中文系100年来的100位知名校友。书中这样说明:100年来,北大中文系培养了8000多名本科生,2300多名研究生,600多名博士生,还有留学生、作家班、师范班、专科班、进修教师、访问学者、旁听生,等等,总计近2万人。中文系的校友大都成为栋梁之才,在各个历史阶段和各行各业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文化建设贡献才智,建功立业。这里列举100位著名的校友,代表100年来北大中文系教育的辉煌成就。100名只是很小的部分,挂一漏万,许多优秀的校友都未能列举。可以理解的是,这不是严格的评比选拔,更多是一种纪念与回顾。名录的拟定曾征求过多方面意见,主要考虑业绩、成就、名望和社会影响等,尽可能照顾各个领域的平衡。广义上说,凡是曾在中文系就读或任职者,都是校友,但限于篇幅、资料等原因,这里只收录在本系的本科与研究生毕业,或者曾在本系就读过的。在北大中文系任教的很多知名学者,也都是本系的毕业生,由于前面已另有专门章节述及,此处也就不再列名(调离本系者除外)。

姚梓芳,1871-1952,书法家,维新派人士,民国时期曾任暹罗华侨宣慰使等职。1910级本科。

刘 赜,1891-1978,文字学家,曾任武汉大学一级教授。1914级本科。

范文澜,1893-1969,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等职。1914级本科。

傅斯年,1896-1950,历史学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1916级本科。

罗常培,1899-1958,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等职务。1916级本科。

许德珩,1890-1990,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16级本科。

杨振声,1890-1956,教育家、作家,曾任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及中文系教授、北大中文系教授、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1916级本科。俞平伯,1900-1990,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顾问。1916级本科。

邓 康(邓中夏),1894-1933,政治活动家,早期共产党人,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17级本科。

罗 庸,1900-1950,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西南联大结束后,任昆明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17级本科,1922级研究生。

许宝驹,1899-1960,政治活动家,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民革”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1917级本科。

郑天挺,1899-1981,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大总务长,文科研究所副所长。1917级本科,1922级研究生。

杨亮功,1897—1992,教育家。曾任第五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教授兼文科主任、上海中国公学副校长、安徽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教育系主任,以及国民党监察委员、台湾 “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1917级本科。

张 煦(张怡荪),1893—1983,藏学家、语言学家。曾执教清华大学,任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主任。1917级本科。

成舍我(成平),1898-1991,新闻出版家,曾创办《世界晚报》《立报》《世界日报》及台湾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后改为世新大学)、世界书局,1947年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18级本科。

孙伏园(孙福源),1894-1966,散文作家,二十年代《京报副刊》编辑。1918级本科。

任半塘(任二北),1897-1991,曲学及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历任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扬州师范学院教授。1918级本科。

熊公哲,1895-1990,哲学史家,曾任私立心远大学、中央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及中国文学研究所主任。1918级本科。陆侃如,1903-1978,文学史家,曾任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山东大学副校长等职。1922级本科,1923级研究生。

容 庚,1894-1983,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曾任燕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1922级研究生。

商承祚,1902-1991,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曾任中山大学教授。1923级研究生。

陆宗达,1905-1988,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1924级本科。

台静农,1903-1990,小说家、书法家,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26年注册旁听生。

楚图南,1899-1994,文学家、书法家、学者,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大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代主席等职。1927级本科。

萧 璋,1909~2001,汉语史研究专家,曾任浙江大学(当时在遵义)、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1927级本科。

丁声树,1909-1989,语言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28级本科。

许维遹,1900-1950,文字学家、古籍整理专家,曾任教清华大学中文系。1928级本科。

杨伯峻,1909-1992,古汉语研究、古籍整理专家,曾任冯玉祥将军研究室成员、北大中文系、兰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华书局编辑。1928级本科。

商鸿逵,1907-1983,明清史专家,曾任中法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31级研究生。

张中行(张璿),1909-2006,散文作家,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1931级本科。

田英魁,摄影家,曾任解放军报社长及总编辑。1932级本科。

吴晓玲,1914-1995,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私人藏书家,曾任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933级本科。

马学良,1913-1999,民族语言学家,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1934级本科。

齐佩瑢,1911-1961,训诂学家。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天津河北师范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等校任教。1934级本科。

詹 瑛,1916年生,文心雕龙与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四十年代曾在西南联合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师范学院任教。1953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博士,同年回国。1954年起先后在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任教。1934级本科。

柳存仁,1917-2009,道教史与小说史专家,曾任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首届院士、英国及北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会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讲座教授、亚洲研究学院院长。1935级本科。

傅懋勣,1911-1988,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民族语文》杂志主编、中华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35级本科。

俞 敏,1916-1995,语言学家,曾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方言调查研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35级本科。

孙昌熙,1914-1998,现代文学史家,曾任山东大学教授。1936级本科。

范 宁,1916-1997,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1939年从北平师范大学转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本科。

吴宏聪,1918年生,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1938级本科。

周法高,1915-1994,语言学家,曾任中央大学副教授、台湾大学教授、史语所研究员、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及耶鲁大学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讲座教授、主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39级研究生。

汪曾祺,1920-1997,小说家。1939级本科。李 荣,1920年生,方言学家、音韵学家,曾任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1939级本科。

王利器,1911-1998,古代文学、史学、哲学研究专家,历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政法学院等校教授。1941级研究生。

王达津,1916-1997,古代文论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南开大学教授。1941级研究生。

王叔岷,1914-2008,先秦诸子研究、校雠学专家,曾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大学、新加坡大学、马来西亚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等校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兼任研究员及中国文哲所筹备处咨询委员。1941级研究生。

马识途,1915年生,作家。曾先后担任过中共鄂西特委书记、滇南工委书记、四川省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厅长及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1941级。

王均,1922-2006,语言学家,曾任教于中山大学文学院研究所及语言学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语言研究室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字改革》《语文建设》主编,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

王汉斌,1925年生,公务员,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宪法修改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委员。1942级本科。

曹道衡,1928-2005,文选及中古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1947级本科。

陈希同,1930年生,历任北京市长、北京市委书记、国务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98年被判处徒刑。1948级本科。

李 瑛,1926年生,诗人,曾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1948级本科。

胡念贻,1924-1982,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49级研究生。樊 骏,1930年生,现代文学史家,曾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1949级本科。

向 熹,1928年生,汉语史研究、辞书编撰专家,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1950级本科,1954级研究生。

裴家麟(裴斐),1933-1997,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1950级本科。

程毅中,1930 年,古典小说研究和古籍整理专家,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1951级本科,1956级研究生。

傅璇琮,1933年生,古典文献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现任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1951级本科。

刘 坚,1937-2002,语言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等。1951级本科。

白廼桢(白化文),1930年生,敦煌学、目录学专家,曾任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北大图书馆系教授。1951级本科。

沈玉成,1932-1995,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1951级本科,1955级研究生。

崔道怡,1934年生,文学编辑,曾任《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等职。1952级本科。

郭超人,1934-2000,新闻工作者,曾任新华社社长,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1952级本科。

侯精一,1935年生,汉语方言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语文》杂志主编、中国语言学会会长。语言专修科1952级。

何梓华,新闻学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主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1952年随院系调整从燕京大学新闻系转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本科学习。胡经之,1933年生,文艺理论家,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现任深圳大学文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1952级本科,1956级研究生。

曹先擢, 1932年生,语言学家,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总支书记,1996年调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现为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参与和主持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辞典》的修订。1954级本科。

刘绍棠,1936-1997,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54级本科。

林 昭(彭令昭),1932-1968,反右时期因言论获罪,后长期关押,文革中以“现行反革命”罪处决,后平反。1954级本科。

祝敏彻,1929年生,汉语史研究专家,历任兰州大学、甘肃师大、湖北大学教授。参与过王力《古代汉语》编写工作。1954级研究生。

鲁国尧,1937年生,汉语史研究专家,曾任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音韵学会会长。1955级本科,1960级研究生。

王水照,1934年生,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1955级本科。

杨天石,1936年生,现代史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1955级本科。

张毓茂,1935年生,公务员,曾任沈阳市副市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第七、八、九届中央副主席等。1955级本科。

孙绍振,1936年生,文学评论家,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福建师大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55级本科。

张 炯,1933年生,文学评论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1955级。

刘学锴,1934年生,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59年至1963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任教。现任安徽师大中文系教授。1956级研究生。

杨伟光,1935年生,新闻工作者,公务员,中国电视产业最早的拓荒者之一,曾任中央电视台台长、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1957级新闻专业本科。

段柄仁,公务员,曾任北京市委秘书长、北京市人大副主任,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主编《北京方志》。1957级本科。

刘锦云,1938年生,剧作家,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一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常委。1958级本科。

包遵信,1937-2007,学术刊物编辑,曾任《读书》副主编。1959级本科。

邵 华,1938~2008,毛泽东儿媳,毛岸青夫人,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职,第七、八、九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59级本科。

杨牧之,1942年生,出版家,曾任中华书局编辑,参加创办并主持《文史知识》工作,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1961级本科。

江蓝生,1943年生,近代汉语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现任社科院文史哲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2级本科。

赵 园,1945年生,现代文学史、明代文化史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1964级本科,1978级硕士生。

姜伟新,公务员,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级本科。

廖晓琪,公务员,历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我国驻立陶宛共和国经济参赞、中央某高层领导人秘书、中共中央科学技术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72级本科。

黄怒波,1956年生,诗人,企业家,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1976级本科。陈建功,1949年生,作家,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1977级本科。

葛兆光,1950年生,宗教史家、思想史家,历任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77级本科,1981级硕士生。

孟晓苏,1949年生,企业家,曾先后在中宣部新闻局、国务院办公厅(某高层领导同志的秘书)工作,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局长和国家商检局副局长,现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1977级新闻专业。

徐启华,1952-2003,作家,报刊编辑,曾任《文汇报》文艺部主任,美国《国际日报》主编、美国《侨报》西部版总编辑。1977级本科。

刘震云,1958年生,作家。1978级本科。

李维一,1960年生,公务员,曾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1978级本科。

胡春华,1963年生,公务员,历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河北省省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1979级本科。

崔希亮,1960年生,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校长。1979级本科,1985级硕士生。

李敬泽,1964 年生,文学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1980级本科。

李书磊,1962年生,评论家,公务员,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十六、十七大代表。1982级硕士生,1987级博士生。

上一篇:东五区妇科实习生满意度征求表下一篇:双面外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