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

2024-10-09

境外媒体(精选10篇)

境外媒体 篇1

如何做好广州亚运的对外推介宣传, 扩大本届亚运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 为第16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气氛, 是当前广州亚运筹备工作中需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主要以2009年近一年亚洲部分地区 (以港澳台为主) 媒体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境外媒体对广州亚运会的报道情况, 分析现有报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舆论导向, 并提出了做好亚运对外宣传工作的对策。

境外主要媒体对广州亚运报道概况

报道总体情况分析。通过广州大学图书馆“媒体看广州”检索系统, 共收集从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亚洲地区媒体有关广州亚运会的新闻报道共453篇, 其中香港媒体报道262篇, 澳门媒体报道143篇, 台湾媒体报道31篇, 亚洲其他国家媒体报道17篇。我们可以发现, 广州亚运会在香港、澳门地区的媒体关注度相对较高, 在台湾媒体的报道中所占比重较低, 在亚洲其他国家媒体中关注度更低。当然, 不同区域的媒体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以上境外媒体中, 香港媒体、澳门媒体、台湾媒体关注的热度和宽度要远远高于国外媒体。从内容维度上考察, 我们发现, 媒体关注角度也越来越全面, 视角更加开阔、更加立体化。经过统计, 可以把境外媒体对于亚运会的关注内容概括为以下五类:一是亚运会的筹备情况, 例如港马术场地、亚运标志、歌曲、吉祥物、火炬传递、开闭幕式、赛项设置;二是亚运系列推介营销活动, 例如“亚运天使”、首次纪念邮票的发行、“亚洲之路”、“阔阔真公主”、“亚运空姐”等;三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亚运商业运营活动, 例如亚运赞助商、转播商、知识产权;四是广州市民的亚运参与态度, 例如亚运志愿者、亚运校园行、市民欢迎活动;五是广州城市环境问题, 例如交通、空气问题。

境外媒体参与亚运报道的表现。境外媒体的亚运报道总体导向相对比较平和, 关注视角相对单一, 内容没有太多原创性报道。相对于境内媒体的专题性报道, 境外媒体的报道分量明显不足, 特别是港澳台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报道更显失色。其中, 一个显著的问题是亚洲范围内的各国家媒体关注度极低。在我们此次所搜索到的相关国际新闻报道中, 港澳台以外的亚洲媒体共有新闻报道17篇, 仅占所采集报道总数 (453篇) 的3.76%, 17篇报道主要来自马来西亚的《中国报》、《星洲日报》, 新加坡的《联合早报》, 巴基斯坦Daily The Pak Banker, 韩国的联合通讯社等。可见, 广州亚运会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上受关注度是比较低的。

另据统计, 在17篇新闻报道中主要聚焦于亚运标语、民众参与、赞助商、赛项设置、吉祥物、亚运志愿者等几个问题上。关注视角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并且报道导向时有偏颇。例如在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6月14日的报道《以平常心量力而为广州低调办亚运》中对于民众参与态度做了主观评价性极强的描述:“每日这里有无数人经过, 但会真正停下来思考一年后的这场体育盛事、认为这与自己休戚相关的, 也许少之又少。”

报道导向特点及存在问题

报道总体数量相对较少, 重要事件受关注度低。上文中已经做了简要分析, 境外媒体近一年来有关广州亚运会的报道总量与亚运会作为亚洲区域内最大的综合赛事的地位明显是不相称的。同时, 与境外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情况相比, 广州亚运更是受到冷落。

另外, 境外媒体对亚运承办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的报道关注度偏低。例如, 对广州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与“南航亚运空姐”这两个事件的报道情况进行对比, 在我们搜集的境外亚洲媒体中, 前者的报道只有18篇, 后者的报道有10篇, 而在这当中, 除港澳台以外的亚洲媒体对“倒计时一周年”如此重大的活动并没有一篇报道, 相反对“南航亚运空姐”事件的报道反而表现出兴趣。本来“倒计时一周年”应该是亚运承办工作掀起新高潮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但境外媒体尤其是亚洲其他国家媒体对此的冷却报道, 充分表明亚洲地区媒体在广州亚运重大活动的正面宣传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消极态度。我们分析发现, 在境外媒体报道中, 广州亚运的官方重要事件得到的媒体关注度不高, 往往被埋没于众多亚运企业营销策划报道中。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亚运宣传推介在某种程度上的乏力。

亚洲各国媒体报道乏力, 亚洲盛会的氛围传播不强。在上文中, 我们已经分析了亚洲各国媒体对于广州亚运会报道的基本情况, 过去近一年中, 仅有少数几个亚洲国家媒体直接参与或转载广州亚运的相关新闻报道, 相对于亚洲国家媒体大家庭的众多成员而言, 亚洲其他各国或地区的媒体对于广州亚运的关注与反应显得相对冷淡。

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 广州亚运会的媒体公关应该重点关注亚洲区域媒体。广州亚运会是整个亚洲的一次体育盛事, 也是亚洲人民充分享受体育快乐、分享广州岭南文化的一次良机, 亚洲各国的媒体应该勇于承担为亚洲人民提供亚运资讯、传承亚运精神的责任。

报道中牵涉的负面信息点较为分散, 时有炒作式报道。在所收集的境外媒体的亚运报道中, 时有各种负面报道出现, 并且在报道中充斥着一种娱乐化炒作的情绪。相比以往一些大型国际赛事, 广州亚运准备过程中被媒体报道的负面信息点相对较多、较为分散, 首先是对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一种对举办亚运会财力怀疑的态度, 随着亚运会赞助创下历史新高, 这种态度才在媒体上渐渐消失。而随后, 广州市容市貌、交通问题、水及空气质量问题、民间市民的亚运态度、港马术比赛场地租借问题, 甚至街头标语等都成为境外媒体的关注点。例如, 在香港《太阳报》2009年8月11日的一篇题为《亚运空姐选秀要验胸?》的报道中, 记者据“近日网上传出沈阳选区要验胸的传言。有网民近日上载选拔时的照片显示, 女工作人员手贴参赛者胸脯, 恍如检查胸部, 引起网民热议”的网络言论作由头引出报道, 把南航的“亚运空姐”活动随意炒作, 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应对境外媒体报道及舆情形势的对策

提高亮点意识, 借势“全媒体”打造亚运新风采。新闻报道讲究亮点, 一个亮点的精心打造就可以占领新闻舆论的制高点, 掌握社会舆论的主动权。为何境外媒体的报道难以看到广州亚运的亮点报道, 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反思。对此, 著名媒体《体坛周报》在最近的一篇评论中就指出:“尽管此前也有不少分散性的全国性推广活动, 但是亚运的整体宣传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具有特色的亮点, 一名资深的广州媒体记者就表示‘亚运除了宣传不够之外, 更重要的是概念局限, 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卖点, 即便有一些宣传, 但是过了就过了, 不会给人留下过目难忘的印象。’”所以我们认为, 在下一阶段的亚运新闻宣传工作中, 重点应转向整体形象和亮点的打造, 突出“中国亚运”“广东亚运”的主题。争取在境外媒体上推出有影响力的大策划、大报道, 让中华文明、岭南文化、广州风采的形象在国际上得以彰显。

广州亚运对境外的传播还应充分利用当前“全媒体”传播理念的兴起和技术成熟的优势。首先是网络媒体在亚运宣传推介之中, 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广东是全国网民最多的省份之一, 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网络媒体在现在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平台, 可掌握更多主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权。在这方面能否跟国际著名的Facebook、Twitter等大型网站合作, 开辟包括视频、微博之类的多种境外宣传渠道。同时, 要充分发挥手机网络传播的优势, 发动全民参与, 让亚运会走近每一个广州市民。

提升亚洲意识, 推动“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主题宣传。亚运对外宣传应该提升亚洲意识, 强化对亚洲盛会的形象宣传, 推动广州亚运在亚洲各国的逐步升温。亚运会的主题宣传, 是增强亚洲区域认同、提升广州在亚洲知名度的一条有效途径。但主题的宣传应该立体化, 纯粹的呼吁是无力的。让亚运的主题“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蕴涵于各种亚运推介活动之中, 让它真正成为广州亚运会的内在品质, 这样才会使“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这一主题深刻地影响、塑造亚洲人心中的广州形象。

此外, 亚洲是华侨最集中的地方。举办亚运会, 我们还要发挥广东作为侨乡的优势, 广泛发动侨胞参与亚运工作, 通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同胞, 推进亚运的宣传推广。

提高舆情意识, “借力打力”应对负面报道。目前, 境外媒体特别是亚洲各国的媒体对广州亚运的报道较为关注的是筹备工作的负面问题。从当前的准备过程到亚运正式开始后, 广州亚运会的筹办建设工作、开闭幕式创新、城市环境、金融危机冲击、国内体育丑闻及涉台、涉藏、涉疆等政治话题, 将陆续成为境外媒体炒作的焦点, 导致一些不可预知的舆情事件的发生。为此, 亚组委相关部门要提高舆情处置意识, 对亚运筹建涉及的重要举措在实施之前应做好舆情评估工作, 使得措施的出台避免产生负面的批评;要加强境外舆情的研判和议程设置, 打好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动仗;在对待负面报道中, 要提高处理水平, 善于“借力打力”, 比如可利用亚运筹办过程的一些扰民问题的负面报道, 反映广州媒体的活跃及对民众意见的重视, 使负面报道转化为正面宣传的另一途径。

网络是各种不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亚运宣传工作要把网络宣传和舆情应对放在重要位置。要适当控制和引导网络言论, 主动在网络上出击, 多发布积极信息, 主动设置议题, 占领媒体舆论的制高点, 适当转移网民的关注点, 把其注意力牵引到亚运赛事上来, 掌握宣传的主动权, 掌握亚运的话语权, 营造良好、积极的舆论环境。

提高舆情意识还要善于做好本地媒体新闻报道的管理和引导工作。从目前的报道资料看, 境外媒体的报道大部分来源于本地媒体的新闻稿件和线索, 广州是媒体传播业比较发达且竞争相对激烈的地区, 本地媒体对广州承办亚运过程问题的过分渲染, 将给境外媒体提供更多炒作的机会。这一点应引起省市有关部门一致的重视。正如清华大学学者董关鹏所说:“全天下的记者总是处于超级饥饿的状态。”因此, 作为亚运官方, 在面对媒体记者时, 只有给他们足够的“粮食”, 他们才不至于到处挖料, 不至于给对外宣传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提高政治意识, 推进亚运筹办过程的民主管理。亚运会是体育盛事, 我们不必把亚运政治化, 但也不能忽视其中的政治因素。广东人尤其是广州人历来不善谈政治, 但在亚运的准备过程中特别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 还是应有足够的政治意识。广州亚运筹备以来在环境建设中为何惹出那么多话题、引起那么多关注, 我们认为这是跟一些部门和官员的政治意识不足有关, 尤其是在决策过程的民主法制意识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提高政治意识应该从政府官员做起, 作为政府公务人员, 应该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对于亚运筹办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真正树立“民本意识”, 善于倾听群众意见, 以自己的出色管理换来负面问题的逐步减少, 以优质的服务取得民众对亚运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理解和配合。同时, 要善于发动市民参与亚运活动及城市公共管理工作, 促进城市治理的民主化水平的提升。这也是政府官员提高政治意识、服务亚运对外宣传的主要表现之一。

提高服务意识, 把握尺度做好媒体公关。善于做好服务工作是广东的一大优势, 举办亚运要充分发扬我们这一传统优势, 并借鉴北京奥运和多哈亚运的做法, 将各项服务工作做得更出色。在应对境外媒体中, 我们首先抱着与各个媒体友好合作的态度, 全力为其提供最优质服务, 使境外媒体记者在采访服务的体验中感受到本届亚运的优越之处, 使其对亚运的报道更趋客观、友好。据媒体报道, 亚运媒体村将为新闻记者提供优越的住宿等硬件条件。我们认为只是硬件服务还远远不够, 对于媒体记者来说, 更重要的是软件服务, 即采访安排的妥善合理、采访机会的自由畅通等, 这些对媒体服务将是更大的挑战。因此, 如何在国家法律与政策允许范围之内把握宣传尺度, 以最大宽容度、自由度保证媒体享有最好的软件服务, 应成为亚运会媒体公关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

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既是办好广州亚运, 展现广州良好形象的需要, 更是国家政治、外交的要求。中央外宣办主任王晨在2010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强调, 今年全国外宣工作的重点就包括“精心组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对外新闻报道工作”。因此, 亚组委媒体运营部门应该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切实提高媒体公关水平, 全力做好对外宣传及媒体服务工作, 使亚运外宣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广州亚运逐渐迎来宣传高潮唯缺一张独特的“王牌”》, 《体坛周报》, 2010年1月20日。

[2].《中央外宣办主任王晨:今年的外宣工作要赢得主导权》, 新华网, 2010年1月6日。

境外游安全提示 篇2

护照是中国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和身份的重要证件,须妥善保管。护照持有人不得因任何原因或目的将护照抵押、借用或转让给他人,有关人员也不得将他人护照当作抵押品私自扣押,否则将违反《中華人民共和国护照法》有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转让、故意损毁或者非法扣押护照”的规定及所住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给当事双方带来法律纠纷。

旅澳中国公民切勿食用野生蘑菇

近期,澳大利亚发生一起多名中国公民因食用名为“死亡帽”的野生蘑菇导致中毒事件,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澳卫生部门警告,一些野生蘑菇含有剧毒素,过去数年已发生多起食用野生蘑菇导致中毒、死亡事件。目前,特别是在澳首都地区和新州有大量野生蘑菇生长。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提醒旅澳中国公民,切勿食用野生蘑菇。

游客谨慎前往菲律宾南部棉兰佬地区

2011年12月中旬菲律宾南部遭受热带风暴“天鹰”袭击,暴雨所引发的洪水冲毁了棉兰佬岛几十个城镇的多座村庄,并造成超过1200人丧命,约1100人失踪。据菲律宾使馆和驻宿务总领馆信息,由于菲南部棉兰佬地区目前正全力组织灾后重建工作,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恢复:再加天气炎热,存在爆发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因此,建议中国公民谨慎前往该地区旅行。

赴瑞典游客注意财物安全

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快餐店窃案频发,中国公民应慎重前往。目前,瑞典已是冬季,针对外国游客偷窃案件再度进入高发期。近一周,数名中国访瑞商务人员和在瑞留学生接连被盗,损失较大。鉴此,中国驻瑞典使馆提示中国公民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快餐店就餐时,务必提高警惕,严加防范,防止失窃。多人就餐时,请务必留意周围有无可疑人员,并尽可能安排专人看管物品,防范窃贼混水摸鱼。

尼日利亚旅游注意安全

近期,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宣布在北部博尔诺、约贝、高原和尼日尔四州的15个地方政府实行紧急状态,尼军警将进驻这些地区维持治安。此外,继1月1日联邦政府宣布取消成品油补贴后,尼工会组织已号召在全国举行罢工、集会和示威活动,目前在首都阿布贾、拉各斯等地已爆发示威民众与军警冲突事件,据报道已有人员伤亡。

中国驻尼使馆为此提醒在尼中资机构及旅尼中国公民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前往上述实行紧急状态的地区,远离敏感地带和人群,并做好必要物资储备。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报警寻求帮助。使馆同时提醒欲访尼的中国公民和团组慎重选择访问时机,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赴汤加旅游加强安全防范

近日,汤加发生多起涉華商和中国公民的偷盗、抢劫案件,造成一定财物及人身伤害。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汤使馆提醒已在汤和拟赴汤的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夜间或清晨单独外出,自觉遵守汤法规和风俗习惯(汤法律规定周日除旅游业外禁止进行任何工作),避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如遇到紧急情况,请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

境外媒体 篇3

关键词:美国媒体,新闻自由,媒体与政府

2010年11月15日, 上海市静安区一座28层的居民楼发生特大火灾, 造成58人死亡、70多人受伤。如此重大的灾难性事件, 又是发生在刚刚举办完世博会的上海, 引起了政府以及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各大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对上海“11·15”特大火灾进行了报道, 然而将其与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作对比, 发现在报道内容、关注角度等方面有诸多不同。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说:“上海, 一个拥有两千万人口、并且刚举办完世博会的城市, 最近几年经历了建筑业发展的狂潮, 从不断增多的摩天大楼到新的地铁、高速和飞机场的升级。但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极为糟糕的问题。”1“……节能改造工程中存在非法合同, 并使用不安全材料和雇用不合格工人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2

同时《时代周刊》指出:“在中国, 建筑物的平均寿命比美国的要短一半, 这就意味着它们要不断地被整修或是拆除重建。”3

《纽约时报》报道称:“一些批评指出, 这一灾难的根源在于中国的整个建筑行业普遍缺乏安全标准。网上有表示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很丢脸的评论, 遭到了官方的打压。”4

从以上的部分援引可见, 国外媒体所关注的更多的是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官方的举措和处理能力。所报道的内容也多侧重于批评、斥责、抱怨等对政府形象不利的负面新闻。然而这些无论是对事故责任的追究、事故原因的探析还是来自民众对政府的抱怨等内容, 在国内的主流媒体报道中是鲜见的。那么在这一事件上, 是否美国媒体有以偏概全、编造事实、恶意诽谤?

据了解, 《第一财经日报》在一篇题为“分包方屡因安全问题被点名仍持续中标政府项目”的报道中所揭露的问题, 的确证实了美国媒体报道中所说的“存在非法合同、使用不安全材料”的问题。同时, 《东方日报》所报道的“家属静坐示威斥包庇真凶”, “4名电焊工被抓民众炮轰抓替罪羊”, “装饰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等新闻事实也与美国媒体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 美国新闻媒体在上海这一起突发事件上所报道的内容虽然较为负面, 但基本属实。现实社会, 鉴于大众传媒的力量和作用巨大, 任何社会和制度下, 新闻都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但是与我们国内的许多主流媒体的报道相比, 它之所以涉及更多对官方不利的负面新闻、言辞更为犀利, 不得不说一定程度上美国媒体有相对更多的新闻自由, 尤其是在境外新闻报道中, 这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 在美国社会有较为健全和公正的法律保护新闻人的新闻自由。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还赋予了美国媒体以监督政府的“第四政权”的特权。所以大众传播能够成为民主工具, 在民主体制中发挥作用, 是以对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为基础的。

其次, 美国的新闻事业和传播研究起步早, 发展快, 作为新闻实践的新闻报道有丰富的前任经验和先进理论的指导。而且全国大报多属于自由派, 媒体从业人员中的自由派比例最高, 这直接促成了其报道能较少的受到党派纷争的左右。如果媒体一直做政府或者某个经济集团的传声筒, 大肆宣传、回避问题, 发布报道的信息不符合社会现实, 那么它的报道将没有任何反响。

最重要的是, 这与美国新闻媒体的运作和结构有关。由于美国的媒体基本上是私营的, 所以媒体不受政府的垂直命令控制, 也不会有政府指派的官员主持和负责新闻内容和主题的报道。各媒体都是独立经营, 总体来说数量多且规模大小不均, 保证了多元化思想的存在与竞争。

诚然美国媒体的新闻自由只是相对的, 并不是绝对的。首先, 从大众媒体诞生的政治背景来看, 在中世纪的西欧, 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启蒙和政治觉醒, 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 促使王室、教会、神学家、贵族和知识分子成为传媒的主要举办者5。所以媒体从来就不是完全自由的, 多少会受到政治的左右, 特别是各种政治利益集团对媒体的影响和介入越来越明显。

其次, 从当今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可见, 他们是相互利用、难以独立、难以平等的。记者和官方有一种共生关系, 官方想利用记者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记者也想通过与官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方便自己的工作, 记者们需要依靠采访有关行政部门获得有关美国对外政策和国际事件的信息。西方国家并不是新闻自由的乐土, 记者并非“无冕之王”, 政府控制了大部分重要信息的分配, 左右媒体宣传, 从而使大众媒体为政府服务。

再次, 美国媒体作为商业组织通常追求利润最大化, 美国的主流媒体都是私营机构, 它们的生存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而美国普通民众在传统上是不关心国际事务的, 老百姓对于国际新闻的需求量很低, 这种市场需求决定了美国国际报道的简单化、戏剧化和负面性的取向, 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赚取相应的商业效益。

如今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现代人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 而不是人自身。个体对于媒介的依赖越来越强, 相对于媒体而言受众无疑处在被动的、弱势的地位, 他们渴望并有权知道真相。对新闻而言, 自由诚可贵, 真实价更高。无论在任何制度下, 只有发展健康的新闻自由, 才能还新闻真实的生命, 才能活跃一个民族的思想, 有利于激发和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 促进一个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盛顿邮报》“Welders detained in deadly China high-rise?re”2010年11月16日

[2].《华盛顿邮报》“Shanghai?re probe?nds bogus deals, cutcorners”2010年11月18日

[3].《时代周刊》“Deadly Fire Shows Risks of China'sBuilding Boom”2010年11月18日

[4].《纽约时报》“Fire Trips Alarms About China’s BuildingBoom;Censors Respond”2010年11月16日

[5].刘华蓉著《大众传媒与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第3页

[1]、何英著《美国媒体与中国形象》,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年

[2]、刘华蓉著《大众传媒与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境外收入如何征税? 篇4

—Headey

中国在1993年颁布税法时即认同全球性课税,然而由于缺乏公民海外收入和投资的数据,所以执行率较低。一直以来中国税务机关对于中国公民境外收入的征税方法是,如果在境外已纳税,还应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向中国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申报纳税时,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抵扣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现在中国政府是要更加严格地执行这个全球征税政策,也就是要求中国公民和离岸企业不仅要为在中国取得的收入纳税,也必须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取得的收入缴纳国内税。

根据目前的动向来看,中国接下来可能会采取和美国相同的做法,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征税。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外派人员、离岸企业、在海外有大型投资的个人和企业等。按照中国税法,中国人每月最终收入达到1.29万美元(8万元人民币)就要按照最高税率纳税。也就是说,达到纳税条件的中国公民和企业需要申报海外收入,并据此纳税。

虽然中国效仿了美国的全球纳税方法,但还是有不同之处。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收入,每月只能得到210美元的额外减免额。在美国,外派人员境外收入的免税额为9.92万美元,超过这个数字的部分会被征税。而针对企业海外所得税部分,2012年白宫公布了争议性很大的税收计划。奥巴马政府建议对美国企业在海外的收入征收“最低限度税款”。这一构想将确保美国企业的所有海外利润只按最低税率交一次税—向美国或者另一个国家。

在对课税范围的认同上,与中、美不同的是欧洲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它们对企业海外利润的征税采用了所谓的“属地制”。如果实行属地制,该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将只需在利润产生的国家交税,而无需向本国政府交税。这些国家认为比如外派人员使用的政府服务较少,如公立的医疗体系,而且他们在促进出口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国家在本国境内向公民课税,但是它们对大多数外派人员和海外子公司,豁免了本国国内的所得税。然而,也没有哪个国家在企业海外利润征税方面能实行纯粹的“属地制”,几乎所有国家都对投资收益等“流动的”企业收入课征国内税收。

中国税务机关要继续这么执行的话,那将加大对中国企业和公民海外收入及投资数据的掌控力度。目前美国政府正在搜集海外美国企业和公民信息。中国政府也在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协商,以共享中国公民海外银行账户的信息。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刘影

微博互动专区

Mrbonbon糖:@第一财经周刊 君,涨两元钱也是蛮拼的! 零钱没备足……再团购记得告诉我~省事~

RE:没问题。

hope扬:看@第一财经周刊 的文章,预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要来了,建议买入资产对抗通货膨胀![作揖]不知道会不会那么快来,在中国还是比较好的呦。

RE:同呼吸共命运。

nicholas7130吐槽点已经不正常:@第一财经周刊 一财君,你们的文章被“中国听写大会”官微转载却没有标注哎,要不要告丫的?

RE:我们曝光一下。

与馨:《第一财经周刊》推荐了不止100本书……额……压力巨大啊……除了少部分看过,大部分都没看过。On Writting Well到现在也没看完……不夸张地说,每一页都是精华,不做笔记就白读了。还有,这年度图书的开篇文章真好,慢慢收着看。

RE:开篇作者表示欣慰。

读者来信

麻烦核实一下

2015年第1期文章《在2014年失意的大公司》第33页:相对于四大行,董文标领导下的民生银行属于金融界的激进派,在保守的金融企业中乐于推出新的模式。但其尝试的社区银行被银监会叫停,何时恢复还不得而知。”

关于社区银行银监会已对民生银行发放金融牌照,麻烦核实了再发表!谢谢。

—Rosa.c

RE:感谢提醒,已更正。下次必当更加细心。

一点建议

尊敬的编辑:

你好!我是一名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的CBNweekly读者,也是南邮SCDA(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会长,我的名字叫严安。联系方式:1589×××××14。我认为CBNweekly是一个很好的杂志,但是,从我身边来看,杂志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不高,因此,我想通过我们协会举办的“掼蛋比赛”来宣传CBNweekly(通过扫描CBNweekly二维码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下载,下载量50个)。同时,希望贵杂志社可以给予我们活动一定的赞助支持。

形式:3个1年期电子版订阅号(98元/个):两个用做冠军奖品,一个用做现场观众抽奖(策划书中的费用是我们协会找别的商家拉的赞助)。

附件为我们此次的活动策划书,望尽快得到贵杂志社的回复。

同时,作为一个3年的读者,我想给贵杂志一些建议:贵杂志可以向《彭博商业周刊》借鉴,提供一些免费的电子版文章给读者阅读,而不是仅提供两期免费周刊给读者,并且还要注册这一项对于读者来说比较麻烦。简单说一下我的方案:先直接提供给用户两期免费,注册后再送一期,这样效果更好一些。(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谢谢!

—合肥 方超

RE:谢谢建议,两期免费,注册之后搭送一期听起来也很合理。关于活动策划,我们稍后会回复你的。

一点感想

成为读者已有好几年了,从中感受到了商业浪潮的各种翻腾与明规暗律,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和资本市场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无论深耕互联网,通过App或其他方法服务大家日常生活的,还是深入金融,利用公司日常闲散但相对大额的资金进行金融创新等等的创业er们,每每看一本一财都心潮澎湃,却又在心里微微一叹。

我身处过去被誉为黄金10年的房地产业,虽说待在华润置地上海,日子也没有特别的窘迫,但总觉得住宅、商业地产的增长曲线已经很锐角了,而且会越来越锐。和新兴互联网的结合,比如未来只能做持有不动产行业的生意了,物业,像叮当小区但肯定不限于它,统筹资源以后未来的物业可能只存在于线上等等。但总觉得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缺乏勇气,或者说自己只是天马行空随便想一下而已,因为每个创业er背后肯定都有很多艰辛。然后我的问题终于来了,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人,面对风起云涌的新经济,该如何面对,如何参与一下,或者说怎么压抑看完贵刊之后的澎湃?这感觉就像自己被关在一个屋子,屋外风云变幻我却难以去感受;又或是一个丰乳肥臀的艳丽尤物从我身边走过,我却不知道怎么去抓住?这种感觉你懂的。另一个小问题,整天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但我想把我还没送到的期刊转成iPad版本却不行。

—蓝色偏执

RE:懂这心情,遗憾的是我们也无解。环境的确撩拨人心,但失败的多数人不会吭声。尤物从身边过,(佯装)淡定比花枝乱颤好一点?当然,盘算之后,最坏的结果若可以承受,另当别论。

一个小问题

一财你好!在第335期杂志里,《万科革自己的命》这篇文章里的“万科前十大股东”是不是应该写上截止到什么时间,因为股东持股比例已经有些小变化了,具体可查看大智慧或同花顺哦。

—yuanyuan

RE:谢谢你的指出,这样更严谨。

关于财经记者的困惑

一财君好~

本人女,是一位研二的学生。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学的经济,有兴趣以后从事财经方面的工作,如财经记者、编辑等。硕士阶段跟随导师做过项目,写过一篇论文(但未发表)。之前未接触过记者、编辑这方面的媒体工作,想在这一年内多锻炼下自己,积累一下经验,但不知从何入手。请问一财君能否给几点建议呢?希望能帮助我以后在找这方面工作时,自己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力以胜任岗位需求。

我也准备着手向一财投实习简历啦,不知结果会如何。即使被拒绝,我也依然会在财经记者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祝一财越办越好~少做点广告,多来点新鲜文章让我们读者解渴、饱饥啊!

—FengAnne

RE:除了寒暑假常规实习,你现在可以踏实开发你的“自媒体”。比如从整理热点新闻搜集讯息开始,找到有价值的、可挖掘的新闻,也是一种很好的灵敏度的锻炼方式。

商业书籍与文学作品

有个学生朋友给我发来了《第一财经周刊》推荐的商业书书目,然后说“自己在去年看的27本书中全是文学类书籍,觉得自己太浅薄了。”我想说同学啊,在年少时阅读文学作品的经历,真的是一段不可多得的财富。在青春时阅读的小说、散文、诗歌,不会染上功利主义的气息,没有实用主义的现实,它们会悄悄地滋养我们的心灵和气质,然后在未来十几年后的某个时刻,它们会变成拿着盾牌的小熊,和你并肩一起抵抗那些丑陋怪物的侵害。贝索斯少年时喜欢科幻,亚马逊现在就在研发无人机送货,马斯克年轻时超爱科幻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特斯拉和SpaceX也很像是个科幻故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还没有工作前,多读点文学的东西,没有坏处的。

—i大狗熊

RE:你说的没错。年少和年老以及年富力强时期都应该多看文学作品。商业类书目也应该看,这并行不悖。

本周我推荐

武后一生跨越的唐朝流行史因电视剧,武则天又红了一遍。她一生历经初唐至盛唐,那一段时间的宫廷服饰,随着整体国力、经济、风气等各种因素变化,从审美、妆发、服装到面料、纹样,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图1贞观时女装风格接近北朝末、隋,崇尚纤细的身材,着装相对保守;图2帷帽裙纱开始缩短;图3武周风格相比于之前更加华丽和开放;图4武周开始,除下层侍女,女性穿男装、胡服的风气逐渐形成。

推荐人:扬眉剑舞

境外媒体 篇5

汶川地震是国内外媒体第一次完全平等地、自由地采访报道我国境内发生的重大灾难。它是中国领导人执政信心坚挺、政府合法性牢固和公民权利意识深入的写照。

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议程设置中, 救援是一个重要内容, 是介绍灾情之后最该关注的一个主题。汶川地震的图片报道, 让我们看到了与以往印象中完全不同的外国媒体。

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 美国《纽约时报》介入报道的第二天即2008年5月14日头版就是一张救援的大照片, 画面内容类似《杭州日报》摄影记者获得52届荷赛突发新闻单幅一等奖的作品《走出北川》 (图一) 。编发这样的作品体现了该报的人文关怀, 以及以人为本和尊敬人、关心人、爱护人的理念。在体现新闻实质的同时, 又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国际社会认可的人文主义精神。此后的一连十天, 这份世界一流大报的头版都是四川地震的报道, 配发的图片也都是救援性的, 贴近灾民、贴近读者、贴近事实, 自觉地履行着以正确的议程设置来“引导人”的庄严使命和社会责任。

海地地震与四川地震相隔不到两年, 国际主流媒体图片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英国《卫报》, 汶川地震的时候, 他们的图片报道坚持的是间接表现地震的惨烈, 小心翼翼地坚守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卫报》对于两次地震的报道有明显的不同, 从2008年5月14日开始, 《卫报》对四川地震图片报道的特点是:只拍被困者局部, 遇难者只拍遗物;而从2010年5月15日起, 报道海地地震的特点是直面遇难者遗体, 不吝展示“身体恐怖”。 (1)

“身体恐怖” (body horror) 这一表述本是英国学者约翰·泰勒的一本书的标题, 其完整的书名是《身体恐怖:新闻摄影、灾难与战争》。书中研究了新闻照片里直白而露骨地表现令人感到恐怖的身体。这些身体常被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 如血腥的肢体、腐烂的尸体等, 泰勒把新闻照片里的这种表现方式, 看做是一种恐怖的形式, 称其为“身体恐怖”。

图二是《卫报》2008年5月16日的头版, 画面拍摄的是废墟上散落的课本和书包。这张特写既没有影响到新闻信息的准确传播, 又避免了对当事人及其家属构成心理伤害。这张照片的角度选择是值得敬佩的, 《卫报》编辑发表这张图片更是难能可贵, 体现出来的就是人文关怀。

不仅这一次, 3天后的2008年5月19日头版同样位置, 《卫报》跟进的图片报道依然是含蓄的、间接地表现遇难学生的内容 (图三) 。画面主体形象不是遗体, 而是死者生前的照片, 只不过这次具体到了个体, 但她代表的是众多遇难者。

2010年1月15日, 《卫报》介入海地地震报道的第二天, 同样把焦点对准了学生 (图四) , 出现在照片上的不再是遗物, 而是遗体, 尽管这是以救援的形式出现的, 但由于她太具体, 完全可以辨认, 我们认为这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其对死者亲属的情感以及读者的心理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到这里, 对于海地地震报道, 我们可以说《卫报》的图片选择还算是节制的。

从介入海地地震报道的第三天开始, 《卫报》头版照片不但再次出现尸体照片, 而且尸体照片的呈现变得直白、恐怖。图片上不是被援救的遗体, 而是被丢弃在路旁无人收拾的成车的尸体, 一个老者蹒跚着从车旁走过, 麻木的目光扫过尸体 (图五) 。摄影者靠近尸体, 采用低角度和广角拍摄, 意在突出“身体恐怖”。

紧接着, “身体恐怖”的照片似乎越来越多, 图六是由法新社编发、拍摄于太子港某停尸处的一张照片。画面上一位幸存者踏着遇难者的尸体, 在寻找亲人的下落。这张照片被1月15日的世界各国报纸广泛采用, 加拿大《Le Soleil》、美国《EX-PRESS》等报纸甚至整版使用了这张照片, 加拿大《Le Soleil》的头版, 为了尽可能地放大恐怖效果, 连报头都做了压题处理。当日的国际主流报纸, 有的大标题干脆直接用“THE HORROR” (恐怖) 。《波士顿环球报》的一张照片几乎将“恐怖的身体”以数量的方式推向了极限 (图七) 。

更有甚者, 在2010年1月17日《科威特时报》头版上, 刊登了法新社编发的一张照片, 一名男子正从医院停尸间里一个接一个地向外面抛弃儿童尸体。由于照片采用低角度拍摄, 这个抛尸的情节被视觉化夸张了, 抛向空中的尸体极大地刺激了观者的神经, 这个视觉冲击不仅来自画面上被夸张了的抛尸瞬间, 更来自摄影者对“身体恐怖”进行的很专业的技术性强调和主观追求:降低拍摄角度, 不仅为了凸显抛尸高度, 也为了展示前景地面上横七竖八、血肉模糊的尸体。无论是抛尸者还是拍摄者, 这个时候, 死者的尊严在他们心中可能轻如鸿毛, 他们的心或许已麻木不仁。图片的文字说明上没有作者的名字, 甚至新闻要素也不齐全, 但是通讯社的大名却留在了报纸的版面上。说明, 法新社编发这种照片, 它也心虚, 它也冒险, 想追求视觉震撼效果又怕遭到社会舆论的批评。

图片报道差异的解读

视觉震撼效果固然是编辑把握的“技术标准”, 视觉冲击启动的是一种强烈的“报摊上的惊耸效应”, 表面上看是媒体竞争的权宜之计, 但是更深层次应该是观看方式上的“他者心理”效应、经济利益竞争导致媒体人道主义缺失以及意识形态对新闻客观真实的消解等几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

观看方式上的“他者心理”效应。新闻价值至上论者、《美国摄影》杂志社的资深编辑认为, 灾难照片不是太多了, 而是没有达到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步;他们认为由于有了一些这样的照片, 人们反而会产生一种所谓的“同情的疲惫”。因此需要更多更充满震撼力的画面唤起人们心灵的苏醒。 (2)

约翰·泰勒指出, 英国报刊在利用新闻照片来表现死亡时, “一般而言, 较之于外国人的尸体, 英国人的尸体会受到更多的尊重或者说节制”。对于这个原则, 他还附加了一条“如果死者是白人或者死者来自西方自由民主国家, 那么, 他会被给予更多的尊重……新闻媒体在表征阿拉伯人、亚洲人和非洲人的尸体时, 是最无节制的”。 (3) 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他者心理”在作祟, 媒体在表现身体恐怖时, 以“我们VS他们”的心理来划分身份认同的边界, 我们是“自己人”, 他们就是异乎于我们的“他者”。

经济利益竞争导致媒体人道主义缺失。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灾难现场时, 也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生冲突, 导致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但是激烈的竞争让一些新闻从业者面临巨大压力, 而媒体面对自身生存发展和经济利益的诱惑, 往往无暇顾及人文关怀, 这也是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形成了西方记者扭曲的新闻价值观:认为自己不应该卷入参与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 他们认为记者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 不应去制止、鼓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对生命权的漠视, 导致直接而露骨地表现“身体恐怖”, 直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意识形态对新闻客观真实的消解。媒体是宣传和维护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 虽然从表面上看媒体不受政府控制, 但它们实际上充当着使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合法化的代理人。被西方资本财团控制着的四大媒体, 即美联社、合众国际社、法新社和路透社占全球新闻发稿总量的五分之四, 其中欧洲就占了两家。如果再加上BBC、德新社、安莎社等欧洲大媒体, 欧洲与美国一样, 在世界信息传播领域拥有绝对的霸主地位。美欧等西方媒体通过信息传播, 在国际关系中维护西方的话语权和西方的人权、民主的“普世”价值观。

西方媒体极力维护西方在人权、民主上的“道义”制高点, 坚持“欧美中心论”及其价值观的“普世性”, 用他们固有的偏见且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落后国家。在他们眼里, 或许海地就是这样混乱。

在这次海地地震报道中, 美国CNN极大地关注了海地救援工作, 但无论是美国派出的救援队、红十字会的募捐, 还是美国民众的帮助, 在关爱、帮助的背后无不渗透着美国国家形象, 作为世界第一强国, 美国似乎在宣示着自己的慷慨和强大。在地震救援报道中, 情感、价值的渗入无可非议, 但CNN的报道更像美国政府的代言人, 过分展现了美国的善心。美国1月15日派兵前往海地, 3天后在海地的军事人员超过1.1万名, 甚至出动了航空母舰和多艘军舰, 这个人数超出了联合国部署在海地维和军人和维和警察的总数。

在1月15日至18日的CNN新闻中, 报道强调的核心一直是海地的混乱和美国的帮助, 如“海地医疗用品荒”、“海地:世界末日”、“生还者露宿街头”、“孤儿无家可归”, 等等。CNN强调海地的动荡与贫穷是否别有用心, 我们暂且不论, 但是在这样大量铺垫的效果下, 美国的系列举措似乎都是正义并且值得肯定的。

为何海地地震造成如此大灾难, CNN给出的答案是海地的贫穷, 但为何海地如此贫穷, 恐怕美国媒体应该清楚其中的历史原因, 海地风雨飘摇的经济很大程上度上是由于美国的政治渗透、军事施压和极端不平等的经济控制, 以至于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主席特德·拉尔撰文认为“海地地震, 美国制造”。由于CNN在灾后总结反思报道中一直强调海地的贫穷与动荡, 激发社会的同情, 成功转移了议题, 忽视了美国利用此次海地地震对于海地的潜在控制, 也强化、重构了美国友爱、慷慨的形象。

人文关怀是灾难图片报道的基础

“灾难新闻图片的恐怖、暴力的影像会通过积累方式逐渐破坏受众正面的认知结构, 在社会中形成看客心理和窥私心理, 破坏社会整体的健康心理结构。” (4) “身体恐怖”无疑是一种“视觉暴力”,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评价说:“通过暴力培养起来的文化, 需要用更大的暴力剂量才能镇住。” (5)

利用“身体恐怖”的图片来警示读者, 让读者冷静思考, 并进而改变我们身边的世界, 做法无可厚非, 但是, 在拍摄过程中, 新闻摄影者的任务不仅只是拍摄, 不应该仅仅想到图片的效果, 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 摄影者更需要穿越图片的表象, 同那些灾难中的受害者、他们的亲人, 也就是被拍摄者悉心交流, 真诚地考虑到照相机的存在和拍摄是否给他们造成了一种额外的伤痛, 也就是说, 我们需要反思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之间的平衡与冲突:被拍者以及他们的亲人是否被侵犯?这些图片是否会加重他们受到创伤的心灵?在灾难过后, 这些图片是否还会无情地揭开他们的伤疤、增加他们的伤痛?

面对汶川地震和海地地震图片报道出现的差异, 其实, 报道理念从未变化, 变化的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主进程方方面面的逐渐强大与发展, 因此, 才少有了“不怀好意”的国际媒体。

综上所述, 灾难新闻摄影中, 最能打动读者、给人鼓舞和力量, 产生良好社会传播效果的, 还是那些传递了情感、反映救援成功的照片。

参考文献

[1]郭建良:《由间接到直接——人文关怀渐行渐远》, 《人民摄影报》, 2010-2-17。

[2]《在恐怖与灾难的背后》, 《摄影之友》, 2000 (3) 。

[3]John Taylor, Body Horror:photojour-nalism, catastrophe and wa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8, P90-91.

[4]万生云:《中西方灾难性事件新闻摄影报道的差异性研究》, 《国际新闻界》, 2001 (2) 。

境外媒体 篇6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使中国全面走向了世界。 伴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共和国脊梁、微观经济重要基础的国有企业,积极实施了 “走出去”战略,开展了境外承包工程、收购资源、并购企业、境外上市等国际化营运活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上升,中央优势骨干企业成为了我国境外投资的主力军,全球正在兴起一股“中国海外投资潮”。

审计署境外审计司司长章轲在《以十八大精神引领境外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报告中提到:“数据表明,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2012年底已经达到79家, 仅次于美国。 截止2011年底,我国13 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累积达到4 247.8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2万亿美元。 另一个数据表明,截止2011年3季度末,包括外汇储备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在内的中国海外经济利益已经高达4.7万亿美元。 ”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充当了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其境外业务在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加强对国有企业境外业务的审计监督,是适应境外业务总体规模不断增大的需要,是维护国家资产完整安全和国家经济利益的需要, 也是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仅2011年审计署审计公告结果显示,20多家企业中, 有7家国有企业海外业务存在信息失真、投资失误、合同诈骗、转移资产等问题。 如2011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向其境外子公司无依据转移收入28.31万美元。 由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关注境外资产和投资的权益和安全情况,监督国有资产境外投资的相关情况,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企业审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央企境外投资存在许多问题及不足。 如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造成41亿元人民币亏损、中海外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若完工将预亏3.95亿美元、利比亚战乱中国企业涉损合同额达188亿美元等,这些亏损事件无不折射出国有企业海外经营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控欠缺。 从这些投资失利中, 国家审计应看到在开展相关境外审计项目时的突破点及关注点。

从审计角度来看, 审计最基本的职责是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性,而危机爆发前的美国,对次级贷款的审核不严格,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把握不足都说明现行的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保证境外资产的安全完整方面仍存在不足。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境外国有资产审计新路径———关注投资风险点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 对维护国家海外资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有企业境外项目实施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针对企业风险对管理和控制提出改进建议,以实现监督国有资产境外投资的相关情况,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理论基础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体制中重要的监督部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国家审计发展历史,主要是国内经济业务审计历史。 随着境外业务重要性的不断增加,境外业务审计已经展开,但与对国内业务审计相比,由于制度、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国有企业境外业务审计范围、力度和频度等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审计要适应现代化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法、独立预防查处国有企业境外业务拓展中的问题,促进其健康运行。

在关注投资风险点的风险导向时内部控制审计应运而生。 内部控制审计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执行、控制企业风险的重要途径,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 通过识别、 分析、评估企业的风险,给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重点,有重点地进行审计,既可以节约审计资源,又能保证审计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和一个使其得到良好运行的机制。 这其中就需要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进行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不仅便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还可以发现现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 当发现相关内部控制缺陷时,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对其利益相关者的损害。 审计监督站在独立、客观与公正的立场上,是内部控制监督的核心要素。

国家审计对于相关部门内部控制的关注有其必然性。从理论上来看,源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国家审计有义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审计准则,对政府部门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和利用公共资源的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审查、分析、考量和评价, 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高效发展目标的实现。 从审计实践来看,国家审计机关对于相关部门内部控制的关注,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内部控制的发展推动审计的发展。 在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部门,其所提供的会计和其他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就高一些,发生错弊行为的可能性相对低一些,可靠程度较高。审计对象的可靠程度高,开展审计工作的难度就小,所做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就少,所用成本低, 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2)内部控制的完善推动审计工作范围、 重点的变化。 理论界对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的描述有一个公式:T=S+R-SR,其中,S表示审计的范围,R表示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T表示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这个公式说明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审计的范围和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 内部控制可靠程度越高,审计证据就越可信,对其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也就越高,审计风险相应降低,这时就可以缩小审计的范围,进而减少审计的时间、成本,审计效率和审计结论的准确率就高。 在审计时,考虑到成本与收益的均衡关系,审计人员往往确定一些重点审计领域,在存在内部控制的情况下,寻找审计的重点领域将相对容易很多,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部门管理中的失控现象及内部控制确定的各项业务重要性排序,决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审计署 “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中也提出:国家审计应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民生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揭示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性建议,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开展企业审计时, 注重揭示影响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风险,深入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国家方针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 维护企业安全,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

由此可以看出,关注投资风险点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缓解国有企业境外业务时面临的审计范围、力度和频度等方面的困境,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项目审计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2关注投资风险点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新路径的构建

2.1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随着国有资本参与境外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 层次越来越高,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特别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和能力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普遍不足, 应对风险的能力也相当有限,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国有资本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隐患也逐渐开始暴露并释放出来。 2011年3月爆发的利比亚事件更是将国有资本境外投资推上了风口浪尖, 使人们再一次清楚地看到了境外投资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及其伴随的巨大破坏力。这些风险的积聚和爆发不仅导致了国有资本境外投资的巨大亏损,也使得境外国有资产管理陷入深深的困境,甚至给国家整体形象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国有审计在进行境外审计时必须高度关注其投资风险问题,决不能将其与境内投资风险一视同仁。也因此,对国有资本境外投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显得尤为紧迫。

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主要有以下风险。

2.1.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因投资者所在国与东道国政治环境发生变化、 东道国政局不稳定、 政策法规发生变化给投资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政治风险通常包括战争、内乱、征收、征用、没收、国有化、汇兑等发生的风险,有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一旦发生将给投资者造成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特别是政局动荡风险。 2011年发生的利比亚战争,使在利比亚进行投资与建设的中央企业遭遇了极大风险,如中石油、中石化两家石油公司在利比亚战争期间, 几乎所有的勘探设备和车辆均遭受 “洗劫”,损失相当严重。 在利比亚重建中,尽管在经济、技术和资金方面,中国参与利比亚重建必不可少,但由于中国在利比亚问题上曾有的立场使得利比亚高层或普通百姓难以理解和接受,以及利比亚战后政治派别林立,东西部政治权力的争夺激烈,新的政治环境将更加复杂,对参与重建的中国企业来说,可谓面对巨大的利润和同样巨大的风险。

2.1.2经济风险

近年来,世界经济环境愈发复杂,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恶化, 发达经济体低速增长,全球实体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加大,对央企境外投资影响巨大。 突出表现为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未来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包含利率、汇率、股票、债券以及衍生品风险等。 金融风险中,又以汇率风险、衍生品风险、 金融危机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最为显著。 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为例,2008年以来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有多家央企爆出了金融衍生品业务巨亏的消息。 中国远洋所持FFA (远期运费协议)约浮亏40亿元,东方航空因航油套期保值导致公允价值损失约为62亿元,与之类似,国航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也高达68亿元。 粗略估计,东方航空、中国国航、上海航空3家国有航空企业, 就曾因金融衍生品交易而导致发生的账面亏损总额己达131.7亿元。

2.1.3政策法律风险

政策法律风险主要是受东道国政策法律约束及东道国政策法律变化给投资企业带来的影响, 以境外投资中的跨国并购为例,各国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等需要,通常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跨国并购行为进行制约。

其中,合同风险是最为重要的风险,潜伏于合同洽谈、起草签订、履行等各个环节之中。 例如中铁建沙特项目。2009年2月中国铁建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签署了 《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该项目合同总金额为120.7亿元人民币本次项目工期要求为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达到35%运能;2011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运能。 但是,2010年1月26日中国铁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香港联交所同时发布公告,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王国麦加的轻轨项目预计将发生41.53亿元的巨额亏损。 这也是中国建筑企业有史以来在海外项目上的最大亏损。 究其原因,也是合同风险管控不到位所造成。

2.1.4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风险是指自然灾害的不可预见性和摧毁性, 带来的损失与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极大。 2010年巴基斯坦发生洪灾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在该国承建的杜伯华水电站项目坝区营地受洪水袭击,使百余名中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受困,虽中巴政府积极展开营救,仍造成少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更无法估量。

2.1.5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由于战略选择、产品价格、销售手段等经营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性, 突出表现为行业风险。 自2007-2008年以来,我国一些企业由于误判形势,先从国际市场高价买入并囤积了大量原材料, 之后却因市场形势的变化与急转直下,形成了大量的库存积压,最后为了去库存周转只得以低价销售。 如此一来,在高进低出的双重挤压之下,使得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危机。

2.2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流程

针对上述的投资风险点,应开展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审计。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首先从企业的风险管理入手, 通过分析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内外部环境采用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的相关技术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分析, 将分析结果与内部控制体系风险数据库中的风险相比较,确定风险识别率,进而分析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管控措施,得出内部控制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率在以上两者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的剩余风险,根据剩余风险确定审计的重点,进行现场审计,发现内部控制执行中的风险最终确定企业的剩余风险,给出相关建议(见图1所示)。

2.3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适用的方法

由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的流程可以看出,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的第一步就是分析企业的环境,识别、分析、评价企业的风险。 因此,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首先包括风险分析的相关技术,风险识别和分析的方法很多,如专家意见法、头脑风暴法、安全检查表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 潜在问题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工作任务分析法等;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特点, 适合风险导向内部控制风险识别和分析的方法包括:专家意见法、头脑风暴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 故障树法、潜在问题分析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和流程图法;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座谈法、抽查法、核对法和分析法等。

确定现场审计重点时,主要可采用的方法有符合性测试、穿行测试及有效性测试3种:

(1)符合性测试。 对于一些整体层面的定性的描述,可以采用符合性测试的方式,采用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座谈法、抽查法、核对法和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获取。

(2)穿行测试。 这是进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审计的第一步。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 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审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 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审计重要性。 相关内部控制类型、相关内部控制记录方式、 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等因素,研究资料,成立检查小组,发送检查通知,制订初步测试评价方案,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控制环境、 会计系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审计。 审计师应当通过实施如下程序获得对于专用控制设计的了解:1询问合适的管理层、监督人员和员工,获得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一定了解;2检查公司的相关文件;3观察公司专用控制的应用情况;4通过信息系统追踪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交易。

(3)有效性测试。 有效性测试主要用来测试内部控制体系各个关键控制点的有效性,是否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是否有效,为内部控制体系审计指标提供数据支持。

3结束语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检查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对审计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展境外审计时应当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同时加强审计项目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在境外审计项目中得到顺利开展,以达到下列目标。

3.1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国有企业规避政治风险

通过加强境外业务审计, 揭示境外业务存在或潜在的政治风险,及时向相关部门建议,构建防范风险体系,增强境外业务的安全性。

3.2加强境外业务审计, 促进国有企业有效防范或化解经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

通过加强境外业务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建议金融管理机构进行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研究, 积极研究采用部分金融工具,减少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对境外业务影响,增强对相关金融风险的防御和化解能力。

3.3加强境外业务审计,促进企业有效抵御经营风险

加强对境外业务审计, 可以及时揭示企业存在资源配置效率、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人才储备等方面不足,促使企业转变改变闭门造车或者依赖国家观念,尤其在应对国际指责时,采取 “ 拿来主义”, 为我所用, 更好地改进自身管理水平, 增强主动适应性,不断提升企业应对和化解国际风险的能力,并塑造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

摘要:伴随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规模日趋扩大,境外投资的风险也与日俱增。本文通过介绍境外投资易产生的主要风险点,秉承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的目标,提出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国有资产境外审计新路径———关注投资风险点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

理性对待境外购房热 篇7

据相关媒体报道, 美国底特律市的一些房产非常便宜, 其中一套房子最低价只需一美元, 虽然房子标价为1美元, 但是记者根据实地调查时发现, 购房后缴纳的保险费、税费以及市政评估检查费等, 经这些费用一算下来, 实际购房者需要花费近上千美元购买这套房。房产在购买之后的每年中购房者还需要向政府纳税, 其中纳税的标准需要参照估价, 这种估价是当地政府对房屋进行的实际估价。如此看来, 尽管现在售价1美元的一套房子, 而3年前的价值则是政府对它的估价的标准, 这样算下来估计需要几万甚至更多的美元。这样购房者每年应缴上千美元的房地产税。再加上物业管理费、保险费等各种税费, 每年额外要开销几千美元。然而一般人不敢轻易去那里住, 因为治安非常差是这些房子地处的最大缺点, 当然如果外租的话租金的收入是很难得到保证的。据业内人士透露, 如果真的据有很高的投资价值的话, 当地的美国人对底特律房产也会闻风而至, “大洋彼岸的中国人也没有机会趁虚而入”。

二、深刻理解境外购房热的成因

(一) 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投资移民人数

据调查, 以移民为目的的投资, 仍是目前海外购房的主体。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 投资移民与房产投资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 也就是说, 国人不能通过投资海外房产来直接获得移民海外的资格, 而是需要走正常的移民审核手续, 据有关移民中介反映, 置业能使海外投资移民进行合理避税, 而且由于其能满足当地的资产要求, 因而能够顺利转成永居签证。

(二) 稳定高回报吸引投资客

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 相对比较稳定的高回报是海外购房的最大动力。虽然增值速度对于海外房地产来说显然十分缓慢, 但土地使用年限比国内长是海外房产项目具有的特点, 同时, 可观的租金回报也是选择海外房产的原因之一。我国国内市场与海外的相比较, 海外房产的优势更加明显, 总的来说, 这些都是海外房产吸引国内投资客的原因。

(三) 国内政策严海外门槛低

海外房产频道的特约专家经分析目前房产形势后认为, 资本的利用率大大下降, 因为限购令及新的房产政策的实施导致了这种现象, 同时, 国内很多人们在投资房产而获益后, 目前的投资途径变得非常狭窄, 且陷入了有钱却不知道如何去花的困境。然而海外有部分国家在房地产市场中对购房条件有了明确的限制, 其主要针对“外国人”的购房条件, 但不对海外人购房数量进行限制。另外, 对于贷款政策上, 目前不少国家比国内要优惠得多。

(四) 汇率变化提升投资回报

对内地投资客来说, 置业海外的另一靠量来自于汇率的变化。据高力国际广州公司的负责人曾经指出,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疲软出现在了英镑、美元等外汇, 这种现象表明把人民币兑换成英磅、美元购房, 从目前来看美元、英磅若升值后将会带来很高的回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全球化通货膨胀和国内货币贬值的风险在海外买房中能够得到避免。

三、理性对待境外购房热

(一) 正确避免境外购房的常见误区

1、对海外房地产市场认知度低, 投资时盲目选择。

在海外不少国际化城市, 高租金回报通常伴随着低房产增值, 反之亦然;2、只挑便宜的买, 太过片面追求低价而非价值。很多房产投资者对于澳大利亚房产特点关注, 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房产相对于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平均要低很多。片面看重价格是投资大忌, 因此, 要看重房产投资价值而非价格;3、获利, 过于追求短线, 急功近利现象频发;4、对于市中心的公寓, 人们普遍认为增值快、风险低、空置率低、好出租等。事实上, 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部份海外中心城市的租金水平大幅度下降, 导致了市中心公寓空置率升高, 从而回报率不断下降;5、酒店式的公寓是大家所钟情的。在房地产行业成熟国家, 酒店式公寓住宅资本增长率不高, 物业难升值;6、一些人喜欢远郊的清新空气和美景而选择投资一些度假村类型的公寓或别墅。由于度假项目一般离商业中心比较远, 同时交通及配套设施等相对来说很有限, 这就导致了房租租金回报不高。此外, 由于本地的自住需求在该类房地产产品中得不到满足, 银行对于该房地产产品业的认可度也很低, 这就导致了贷款比例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 海外购房先做好几项重要功课

1、海外当地房价的构成:

通常情况下, 海外房产物业大多数会将房价格与土地价格采取分开计算的方法, 一般住宅公寓为70-99年并可再延期, 而土地的使用仅可从1-999年时间不等, 对于一些别墅甚至还可以拥有永久性的土地使用权。房产是每年折损的, 而土地却通常能每年“增值”。2、房地产所在国对于国外房产投资者的身份要求:部份国家允许国外购房投资者对所购买的房产进行专门的监管;在美国, 有少数州要求只有公民或居民身份才能购买当地的房地。3、重视物业管理, 及时缴费:物业管理对海外投资项目来说非常关键。4、各种房地产所需征缴的税费:海外购房者一般须缴纳市政配套费、印花税等多种税费, 而对于卖房者同样需要缴纳税费, 其主要是缴纳房地产增值税等。购买某些海外房地产项目时虽然价格听起来非常便宜, 但是“养房”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 若房屋出租困难就很可能成为严重的经济负担。5、国外地方政府对海外购房者的限制:各个国家及地区对于他国公民购房的限制有相对较严, 有的相对较松, 总之都各有不同。6、正确利用法律手段合理避税:值得注意的是, 如在海外购房需关注该房产所在的地区政府各种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各种免税政策, 为了增加房地产投资收益, 应掌握并利用好各种避税的方法。7.为防范购房风险, 购房者可购买相应的财产保险。此外, 国外的房地产不仅保险费率较低, 而且相对来说保障面比较广, 对于理赔到给付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四、结语

境外购房对国人来说充满了诸多诱惑,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那些美丽的陷阱, 学会理性的去对待境外购房热。只有这样, 才能在境外购房投资中做到有的放矢。

摘要:基于国内外各种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房价一路高涨。在综合权衡之后, 众多我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境外投资买房以期获取更大的回报。许多外国房地产商纷纷利用国人的这种心态设下了众多美丽的陷阱, 如近几个月来炒得沸沸扬扬的“一美元房产”, 因此, 国人要学会理性对待境外购房这一热潮。

关键词:境外,购房热,理性对待

参考文献

[1]雎鸠.谁决定房价[J].新财经.2009 (02)

[2]刘梦溪.房贷新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 (03)

境外投资的纳税筹划 篇8

我国最早于1993年提出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 1995年出台了《境外所得记征所得税暂行办法》, 在1997年对该文件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出台。

2008年出台的新税法进一步推行了抵免制度, 加上外部因素, 2008年成为自2005年后我国对外投资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2009年12月25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 该规定进一步规范境外投资纳税活动, 使抵免制度更具有操作性。2010年我国又以公告的形式颁布了《企业境外所得税抵免操作指南》, 至此我国基本明确了抵免制度的原则及具体操作。

二、相关概念

(一) 投资方式和投资架构

境外投资方式多样, 目前税法中列明, 境外投资方式主要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其他对外投资。

由于各国税收方式、税率均有所不同, 从投资国的角度, 通过投资的合理分配, 在不同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合营企业等商业实体, 或以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际市场寻找未来收益较高的投资渠道, 均能带来良好的收益。

(二) 抵免类型

税法规定的抵免方式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

1.境外所得税的直接抵免。企业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采用直接抵免方式。该种应税所得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来源于设立在境外的分支机构直接取得的利得;第二类是在境外未设立分支机构, 但有来源于境外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财产转让等所得。

按照公司结构来说, 没有利润分配职能的分支机构 (如分公司) 在境外所取得的所得应当以经济收益纳入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境外缴纳的所得税按规定直接进行抵免。

2.境外所得税间接抵免。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 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 在抵免限额内抵免。需要强调的是境外所得税间接抵免的前提条件是居民企业对境外的被投资企业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

3.税法中的控制。税法中控制关系与财务中的控制关系略有不同。财务体系中主要以企业是否能够对投资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只要通过直接、间接、协议等方式能够持有50%以上的表决权即可。税法中的控制是指各层企业直接持股、间接持股以及为计算居民企业间接持股总和比例的每一个单一持股, 均应达到20%的持股比例。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居民企业直接或间接持有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 限于符合以下持股方式的三层外国企业:一是单一居民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二是单一第一层外国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 且由单一居民企业直接持有或通过一个或多个符合本条规定持股条件的外国企业间接持有综合达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三是第一、第二层外国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 且由单一居民企业直接持有或通过一个或多个符合本条规定持股条件的外国企业间接持有综合达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超过三层则不纳入间接抵免范畴内。

4.税收饶让。税收饶让, 亦称“虚拟抵免”和“饶让抵免”, 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国外得到减免税优惠的那一部分, 视同已经缴纳, 同样给予税收抵免待遇, 不再按居住国税法规定的税率予以补征。目前税收饶让抵免的方式主要有差额饶让抵免和定率饶让抵免两种。

三、境外投资结构

(一) 分公司与子公司的比较

1.子公司优势。

(1) 法人实体。子公司与分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 子公司是作为法人实体存在的。在一般的境外投资情况下, 即使为分公司, 东道国也会根据其实际经营情况收取相关税费。但由于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 其一般无法享受免税期限、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这使得分公司在一些税收优惠较大的国家难以享受到该国的税收优势。

(2) 当期可不纳税。分公司所得利润当期必须给其母公司所在国家进行纳税, 而子公司可以通过不分配利润的方式做到递延纳税, 从而缓解当期税收负担。

(3) 所得免税。许多税收政策发达的国家, 为了吸引外资投入会对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的红利进行减征甚至免征。

2.分公司优势。

(1) 成本相对较低。由于分公司并非独立的法人实体, 其管理层级一般较短, 故其管理费用等成本相较于子公司一般较低。

(2) 可弥补亏损。由于分公司当期所得需要与母公司同时报税, 故其当期亏损可以冲减母公司利润 (我国不允许, 但可以通过投资结构实现子公司的分公司) 。

(3) 便于资产转移。由于分公司与母公司为同一法人实体, 故其资产的转移不存在所有权的变动, 可以减少税收负担。

(二)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架构比较

1.直接投资架构 (子公司) 。企业直接投资结构下的境外投资子公司, 需要缴纳境外所得对应的所得税、分配红利时对应的预提税、母国收到红利后的境内所得税。但由于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 其实际抵免限额为境外投资收入乘以我国使用税率, 超过限额不得抵扣, 低于限额只能抵扣实际缴纳金额, 如投资国税率无变动, 其实际缴纳所得税与我国境内所得相同。从较少税收的角度直接投资并不适合我国。

2.间接投资架构。间接投资架构下, 一般通过建立境外控股公司, 以控股公司名义对目标公司进行控制, 这种架构可以使得目标控制公司在不经过我国的情况下将其盈利以红利的形式形成境外再分配。由于控制层数增加, 这种方式容易增加税收负担。但是, 目前境外许多国家或地区对于境外投资的所得是免税的, 如中国香港。此外,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签订有税收优惠政策时, 对协议国家的境外投资分配的股息予以减征或免征, 这使得间接投资架构有了很大的免税空间。

四、境外所得抵免案例

(一) 一般情况下的抵免

A为我国居民企业, 2015年实现境内应纳税所得额1000万元, 适用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25%。境外收入如下:

甲国设立的分公司B于实现税后利润1400万元, 由于分公司不享受该国相关税收优惠, 所得税税率为30%, 2014年分公司B亏损500万元;

乙国设立的分公司C实现了税后利润1700万元, 乙国所得税税率30%, 由于乙国鼓励外来投资, 对国外在境内投资的企业适用15%的所得税减免, 乙国与本国签订了相关协议, 税收优惠适用税收饶让政策;

将自有设备D出租给丙国某企业, 获得租赁税后利润850万元, 丙国适用所得税利润为15%;

丁国设立的子公司E全面实现利润向全体股东派发了1000万元股利, 其中A居民企业持股60%, 该国所得税税率为20%, 预提税率为10%。

根据我国《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 (表1) 计算2015年应纳所得税。

1.我国采用分国不分项的境外所得税纳税方式, 故对不同国家的公司要进行分别计算。其中B、C、D均属于直接抵扣的范围;由于A持有E的60%股权, 大于税法规定的20%, 故其达到控制关系, 适用间接抵免的方式。

2.根据案例描述, A分别自B、C、D、E获得了境外所得 (不含税所得) 1400万元、1700万元、850万元、432万元 (计算过程:1000× (1-20%) × (1-10%) ×60%) 。

3.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及将2步骤中税额加上所得税金额:

甲 (B) 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1400÷ (1-30%) =2000万元

乙 (C) 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1700÷ (1-15%) =2000万元

丙 (D) 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850÷ (1-15%) =1000万元

丁 (E) 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1000×60%=60万元

4.在填报时某国投资如有以前年度亏损应填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中, 但该亏损抵扣只适用于同一国家设立的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需要注意的是,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某境外亏损只能对应抵扣该境外投资所得, 不得抵扣境内或其他境外所得, 同一境外亏损在5年内有效。

根据以上规定, B企业2014年亏损500万元, 可以在2015年内进行抵扣。E在间接抵免范畴内, 不得填列该内容。

5.免税所得用于填报按照税收规定予以免税的境外所得, 但现行税法尚无具体规定, 本文暂不举例。

6.根据3、4、5计算的金额, 按照弥补亏损前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6) =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 (3)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4) -免税所得 (5) 计算:

B弥补亏损前境外应纳税所得额=2000-500=1500万元

C、D、E不存在4、5项填列, 故与3项金额相同。

7.可弥补境内亏损是指A公司于境内发生的亏损额。与境外发生亏损不同, 境内发生的亏损可以作为境外投资所得的抵减项进行抵减。本案例中A国未发生亏损, 故该列不填列。

8.根据6、7计算的金额, 按照境外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前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6) -可弥补境内亏损 (7) 计算。

由于案例中A公司境内未发生可弥补亏损, 故该项与6项金额相同。

9.该项填列居民企业境内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案例中A居民企业在其本国境内适用税率为25%。

10.8、9项填列金额及税率, 按照境外所得应纳税额=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8) ×税率 (9) 计算:

甲 (B)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1500×25%=375万元

乙 (C)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2000×25%=500万元

丙 (D)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1000×25%=250万元

丁 (E)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1000×60%×25%=150万元

11.实行分国不分项限额抵免的纳税人填报第10至16列。本列填报从境外子公司取得的所得在所在国家或地区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 可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子公司从境外取得的所得在所在国家或地区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为直接抵免税额;从境外二级子公司取得的所得在所在国家或地区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为间接抵免税额。二级子公司可抵免税额= (纳税人分得的所得÷同一纳税年度子公司税后应分配总额) × (子公司分得的所得÷同一纳税年度二级子公司税后应分配总额) ×二级子公司同一纳税年度已缴所得税。

根据以上规定, 该项目金额为:

甲 (B) 境外所得可抵免额=2000×30%=600万元

乙 (C) 境外所得可抵免额=2000×30%=600万元 (该国适用税收饶让政策, 减免税优惠的视同已经缴纳, 实际缴纳所得税300万元)

丙 (D) 境外所得可抵免额=1000×15%=150万元

丁 (E) 境外所得可抵免额=1000×60%×20%+1000×60%× (1-20%) ×10%=168万元

12.该项核算境外所得税抵免限额, 按照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 (地区) 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计算:

2015年度境内应纳税额为=1000×25%=250 (万元) 。

甲 (B) 抵免限额= (250+375) ×1500÷ (1000+1500) =375万元

乙 (C) 抵免限额= (250+400) ×2000÷ (1000+2000) =433万元

丙 (D) 抵免限额= (250+250) ×1500÷ (1000+1000) =250万元

丁 (E) 抵免限额= (250+150) ×600÷ (1000+600) =150万元

13.根据11与12项较小的金额计入年度允许抵免的金额。

甲 (B) 可抵免金额=375万元

乙 (C) 可抵免金额=433万元

丙 (D) 可抵免金额=150万元

丁 (E) 可抵免金额=150万元

14.可抵扣金额未超过境外所得税款抵免限额可以用于抵免以前年度结转的待抵免的所得额:

丙 (D) 未超过境外所得税款抵免限额=250-150=100万元

其他国家由于可抵扣金额均超过了抵免限额, 故为0, 此外由于丁国为间接抵扣范围, 该列不填。

15.本年可抵免以前年度未抵免、结转到本年度抵免的境外所得税额。如本案例中丙国2014年实际缴纳所得税300万元, 当年可抵扣限额为250万, 则未抵扣的50万可以用2015年未超过境内所得税款抵免限额的金额进行补抵。本案例中不存在该情况, 该项不填。

16.根据财税[2009]125号《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超过抵免限额的余额允许从次年起在连续五个纳税年度内, 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的规定, 也就是说应先抵当年的, 有余额时才能用以前年度的结余。

甲 (B) 未来可抵扣额= (上年16项-已超过5年未抵免税额) +600-375=225万元

乙 (C) 未来可抵扣额= (上年16项-已超过5年未抵免税额) +600-400=200万元

由于丁国为适用间接抵扣, 该项不适用。

17.该项适用于实行定率抵免境外所得税款的纳税人, 填报此列的纳税人不按以上算法计算, 采用直接乘以定率进行抵免。

(二) 间接抵免

如股权结构比较复杂, 则需要通过本层企业所纳税属于由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 (本层企业就利润和投资收益所实际缴纳的税额+符合地面规定的由本层企业间接负担的税额) ×本层企业由上一层企业分配的股息 (红利) ÷本层企业所得税后利润额, 案例如下:

根据上文对控制的分析, 我们了解了G3、I不能纳入间接抵免范畴内。其他企业均在可抵免范畴内。

以F4、G4、H列为例 (其他公司方式类似) , 计算可间接抵扣所得税。

1.计算H所得税。首先计算最后一层即第三层企业H的纳税情况。假设企业H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 适用税率20%。本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00万元。同期企业H将净利润 (税后利润) 800万元全部分配给股东。

由于G4持有H企业55%股权, 按照比例计算器分得红利440万元。

根据“本层企业所纳税属于由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公式计算G4适用于间接抵扣范畴内的税额:

H所纳税属于由G4负担的税额= (200+0) ×440÷800=110万元

2.计算G4所得税。假设企业G4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 适用税率20%。本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00万元。此外, 从境外分得440万红利, 在其H所属国家境内 (H与G非同一国家) 缴纳了40万元预提税, 在间接抵扣范围内的金额为110万元。综合税后利润为1200万元 (1000+440-200-40) 。当期H将全部利润进行分配, F4可获得红利为600万元 (1200×50%) 。

根据“本层企业所纳税属于由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公式计算F4适用于间接抵扣范畴内的税额:

G4所纳税属于由F4负担的税额= (200+40+110) ×600÷1200=175万元

3.计算F4所得税。假设企业F4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 适用税率20%。本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00万元。此外, 从境外分得600万红利, 在其H所属国家境内 (H与G非同一国家) 缴纳了100万元预提税, 在间接抵扣范围内的金额为175万元。综合税后利润为1300万元 (1000+600-200-100) 。当期F4将全部利润的50%进行分配, E可获得红利为650万元 (1300×50%×100%) 。此外, F4将上年度未分配的利润600万元 (当年缴纳所得税120) 全部分配给E。

根据“本层企业所纳税属于由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公式计算F4适用于间接抵扣范畴内的税额:

(1) 本年F4所纳税属于由E负担的税额= (200+100+175) ×1300÷1300=475万元

(2) 上年F4所纳税属于由E负担的税额=120×1300÷1300=120万元

故E从F4分得的红利中可进行减抵抵免的税额为595万元 (475+120) 。

五、结论

由于我国目前施行的税收政策, 直接投资 (子公司) 的方式只有在投资公司不分配利润的前提下才得以取得递延纳税的税收优势, 但如果需要利润再分配, 则需要照常缴纳所得税。但通过间接投资架构, 我国企业可以将境外投资实体进行转移, 通过香港等地的利润分配公司从而实现对境外投资的管理。

随着我国境外投资逐渐增多, 间接投资结构逐渐被许多企业采用, 通过结构分配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避税。为了防止企业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建立受控外国企业, 将利润保留在外国企业不分配或少量分配, 逃避国内纳税义务, 我国参照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做法, 引入了受控外国公司的反避税措施。但我国目前内需不足, 不能消化闲置资金, 且我国境外投资逐渐成熟, 国家是否会出台相关激励性政策并不明朗, 故做出投资架构决策前, 公司应对最新政策与案例进行详细研究, 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摘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开始我国主要以小规模、低层次、单一型的方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随着我国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雄厚的力量。目前, 我国在不断完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企业所得税为框架的境外投资税收制度。

关键词:境外,投资,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中国居民企业对外投资与劳务税收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12.

[2]邹国金.让“走出去”企业走得更快更好[N].中国税务报, 2012-02-13.

[3]姜浩美.美国联邦公司税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境外汇款方式比较 篇9

世界越来越像一个村落,中国人在世界各地居住、工作和学习,也变得非常平常的事情。跨境的生活方式之下,也就少不了资金的往来。已经到了2008年的尾声,这也是一年中资金往来最密集的高峰时段,向境外汇款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境外汇款的方式也有不断推陈出新的趋势,除了传统的电汇之外,国际速汇业务也与境内机构展开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同时,网上银行境外汇款方式的开通,甚至只需要一个E-mail地址,就可以实现向境外划拨资金。

传统电汇占据主流

在向境外汇款时,传统的银行电汇仍然是人们的首选。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一方式受到的币种、地域等方面的限制较少,通过银行间国际合作的平台,几乎可以到达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同时支持的货币品种也较多。

电汇虽然属于银行的传统业务,但是不少新手在第一次办理境外汇款的时候,面对电汇委托申请表,仍然有些摸不着头脑。银行的工作人员提示:“最关键的是正确填写收款人的信息,其中包括收款人的名称、银行账户,最重要的是银行的交换号码(Transmlt Number)和银行识别码(Swilt Code)。”这两个号码相当于银行的系统编号,只有填写正确了才能够保障资金及时准确的到达。

在电汇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费用一般有三项。

一是汇款手续费,通常是根据汇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来收取,目前各家银行收取的费用水平也基本相当,只是对于单笔汇款产生的手续费上下限有一定区别,对于汇款金额较小的客户来说,尽量选择一些手续费下限定得较低的银行。

二是汇款过程中的电报费用,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银行对于电报费用的收费水平高低不一。

三是电汇过程中还有可能产生“钞转汇”的费用。像很多人使用人民币现钞或者美元等外币现钞,前往银行办理汇款业务,因此银行会要求客户按照汇款当日的汇率缴纳钞汇差价费用(汇款本金×当天的现汇卖出价/当天的现汇买入价一汇款本金)。

有时候,电汇中收到的金额会小于汇出的金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银行解释说,这可能是由汇款路线引起的,在办理国际汇款的过程中,除了汇出行、收款行外,视汇款路线的不同,还有一些代理行和中间行,在资金划转的过程中也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电汇通常最长5个工作日内资金可以到达对方的账户。

国际速汇到账迅速

银行电汇虽然收费较低,但在到账时间上就不具备优势了。对于急需进行的国际汇款来说,国际速汇业务则是更好的选择。

现在,境内开办的国际速汇业务主要有“西联汇款”和“速汇金”两家,两个不同的国际速汇平台在操作、收费上也具有一些差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选择。

其中,西联汇款是首家进入国内的国际汇款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诸多邮政网点和农行网点、光大银行网点都专门设有“西联汇款”的服务窗口。而“速汇金”的国内的合作银行有三家,分别是工行、交行和中信银行。与电汇中需要提供收款方的详细银行账户信息,不同的是,通过国际速汇业务进行境外汇款时,汇款人只需要提供收款人的姓名,然后将汇款过程中产生的汇款监控号码告之收款人,收款人就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和监控号码到全球的速汇网点进行兑付。

国际速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到账时间快,一般十几分钟就可以进行收款。目前境内办理“西联汇款”和“速汇金”业务,都还仅限于美元的汇进与汇出,如果你想汇出、或是对方汇进的是非美元货币,都将按汇率折算成美元。

从两大速汇品牌收费的情况来看,“西联汇款”的收费较高,而“速汇金”则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两者都是以汇款金额分级确定手续费,如向境外汇款500美元,“西联汇款”的手续费为15美元,“速汇金”的手续费为12美元。

但是,“西联汇款”中有一项独有的业务优势,那就是不收取钞转汇的手续费。而在“速汇金”业务中,如果涉及到现钞汇出,银行将转换为现汇,其中需要支付“钞转汇”的费用。

网银、邮件也可境外汇款

以往办理国际汇款业务,都需要亲自到银行的柜台进行操作,但是随着网银汇款业务的发展,通过网上银行就可以向境外汇款,浦发与PAYSTONE推出的国际汇款业务,甚至只需要一个E-mail账户就可以进行汇款和收款。

在一些银行的网上银行平台上,已经逐步开发出了自助境外汇款业务。如果你需要向境外进行汇款,无需到银行柜台,在网上银行就可以操作。但是,与其他业务所不同的是,境外汇款受到外汇管理局相关管理办法的制约,因此在网上银行平台上办理这项业务的时候,首先需要填写一张境内汇出汇款的申请表,并提交到网上银行。接着,银行的工作人员将对申请表上的信息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才会进行汇款操作。一般你在提交申请后的1-2个工作日内,就可以通过“境内汇出汇款查询”的功能,查询到你的汇款是否已经操作成功。

像在工行网上银行的“境内汇出汇款”业务中,可以支持英镑、港币、美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瑞典克朗、丹麦克朗、挪威克朗、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欧元、新西兰元13个币种的汇款。招行网上银行的“自助境外汇款”业务中,可支持9个币种的汇款。

对于网上办理境外汇款业务的费用,与柜台办理没有差异。

浦发银行与加拿大PAYSTONE公司所推出的“浦发—PAYSTONE国际汇款业务”则更加富于特色。和一般的汇款需要账户所不同的是,这个平台上,只要有收款人的E-mail地址就可以进行汇款。PAYSTONE在国内的合作机构为浦发银行,通过浦发银行的柜台或是网上银行,你都可以通过提交对方E-mail地址的方式,向境外进行汇款。汇出成功后,PAYSTONE会以邮件的方式通知到收款人,他只需要按照邮件内的链接,就可以到PAYSTONE的网站上进行收款,将PAYSTONE账户中的资金提取到自己的银行账户中。为了提高这种汇款方式的安全性,PAYSTONE采用了多种技术,如全程监控、IP记录等方式,来确保汇款的安全性。

目前,PAYSTONE境外汇款的范围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爱尔兰、墨西哥、荷兰、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15个国家,在全球1万多家合作银行,境外收款人办理取款。

引进境外信息的草根力量 篇10

关键词:草根,境外信息引进,中国网民,语言数字鸿沟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 人们对于境外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 我国现行法规对境外信息的引进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 人们获得境外信息的渠道和数量都非常少。互联网出现后, 中国网民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查看境外信息, 但语言却成了信息自由流动的最大阻碍。此时, 部分中国网民开始了自行翻译引进境外信息的行为。从最初以论坛为基础的小规模引进到境外新闻建设Web2.0网站批量引进, 草根再次展现了其无穷的力量。2009年, 《纽约时报》对中国网民引进境外信息的行为进行了报道。网民的这一行为对中国跨越语言数字鸿沟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信息流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网民引进境外信息行为

网民最早对于境外信息的引进是以论坛为基础的。1998年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 中国网民表示愤怒, 自发组织了“北约抗议论坛”, 即今日强国论坛的前身。在该论坛中, 网民不仅讨论国内官方报道的新闻, 还张贴西方媒体的报道以供讨论。而在之后的网络反日韩运动、抵制法国运动和反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运动中, 论坛均是网民引进境外信息并加以讨论的主要平台。但是由于论坛的特性限制, 网民对这些境外信息的引进是零星的、不成规模的。

进入以用户创造内容为特征的第二代互联网时代后, 博客成了网民引进境外信息的第二个阵地。这些博客成规模、系统地对境外各类信息分别引进。例如, 专门引进科技类文章的“科学松鼠会”、引进《经济学人》文章的“经济学人中文版”等等。这些由具有多语言能力的人组成的“群体博客”为境外信息的引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通过他们, 才有越来越多的人以中文的形式看到境外的各类信息。

近年来, 中国网民对于境外各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媒体、论坛、门户网站已经无法在数量上、速度上、专业上满足网民的需求。于是, 网民搭建起了类似维基百科利用群体智慧引进境外信息的平台———协作翻译新闻网。这类网站允许用户提交待译的境外信息, 然后集中全球具有多语言能力的网民对各类时文信息进行翻译。译言网 (yeeyan.com) 作为国内此类网站的佼佼者, 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共引进境外文章1.5万篇, 涉及电脑网络、社会文化、商业经济、科学医疗、体育娱乐等多个门类, 有人称它为“网络自助版的《参考消息》”、“中国了解世界的第一门户”。

网民引进境外新闻的意义

新媒体促进了全球化, 因为它能够克服时间与空间的传播障碍,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换, 但是由于语言文化原因, 全球传播最多只是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全球性信息的传播。语言是思想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文化赖以传播和传承的载体。网络信息要是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传播”, 就必须跨越语言障碍。对于中国人来说, 就是需要将境外非中文信息解码为中文。因此, 网民引进境外新闻的最大意义就是完成全球信息在中文世界的传播, 帮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传播。

此外, 网民引进境外信息的行为还帮助人们填平了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不单单指是否有机会接入网络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也指在内容上是否能够解读造成的知识差距。例如, 英语是互联网上主要的语言, 绝大部分网站都是英文网站, 不能熟练使用英语的人将在互联网使用方面处于劣势。而网民引进境外新闻时已经将信息翻译为可为多数中国人所理解的语言。因此, 这项行为在语言方面为中国人填平了数字鸿沟, 即使你不懂英文、日文、法文, 你也一样能获得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信息。

最后, 网民引进新闻行为将帮助我国创造更民主的网络环境。新媒体能为大多数人带来机会, 降低他们对各种垄断性信息的依赖。尽管我国出于政治、经济利益和维护主权的需要, 对无限制的新闻自由持保留意见, 但网民引进境外信息的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一些不同的声音, 让我们认清当前世界形势, 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人民政治素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结语

19世纪末, 梁启超认为, 将境外信息引进中国是救国之道。而在信息社会里, 这句话同样适用, 因为信息是发展的关键。基于民众对境外信息的需求, 网民在获得了发表权、编辑权后, 又运用了信息引进权, 担负起引进境外信息的艰巨使命。他们的行为不仅让中国人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医疗发现, 还让中国人听到了更多国外的声音。网民的这一行为对中国未来发展有着潜在的重大影响, 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对网民这一行为的后续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黄瑚、钟瑛:《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上一篇:运营推广下一篇:巯基三氮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