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项目审计经验

2024-08-21

境外项目审计经验(通用8篇)

境外项目审计经验 篇1

境外项目管理工作经验与教训小结

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国内经济呈现疲态,中国经济步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在国内传统行业市场逐步萎缩的形势下,有条件的企业为寻求持续发展,大多选择采用“走出去”的战略,利用自身优势,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与世界知名公司同台竞技,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质量与服务水平,逐步扩大海外市场阵地,提高产品覆盖面和品牌认知度。

近年来,北方重工以“重大装备、高端成套”为主攻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向工程服务商的市场身份转型。

北方重工的成套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从无到有,在前进中不断摸索,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但仍存在技术力量配备不齐全(如没有土建、公用、预算和强电等专业人才)、缺乏系统管理经验、执行过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项目拖期及成本增加等问题。现分三个阶段(投/议标阶段、执行阶段、收尾阶段)对已完成项目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简要小结如下:

1、投/议标阶段:

投/议标阶段对合同生效后的执行有决定性影响。此阶段决不可忽视,必须高效响应,稳妥决断,否则将给整个项目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

首先要完成技术标,分析业主要求的标准及性能指标。通常我们会选择熟悉的中国标准,其他标准对我们来说不易把握,且投标准备阶段时间紧迫,一般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技术部门很难在这段时间里熟悉一种新的标准,同时我们的大部分国内分包商也很难配合。此时不应闭门造车,应积极协调专业的设计院协助完成技术标工作。

编制成本预算及商务报价。总包项目商务报价比较繁杂,涉及上百种设备、技术服务、工程施工、运输、保险、税务等。询价工作量大。同时要考虑一笔不可预见费用,用于弥补报价中未考虑的因素。成本预算中一定不能缺少前期投入资金利息的部分。

进度计划的编制。往往在此阶段编制的计划较粗略,但在执行中,业主监督的重点就是进度。因此进度计划一定详尽准确,考略多种因素影响,如雨季、冻土期、节假日等。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进行合同评审。通常来说此阶段时间很紧张,各部门应高效配合,对于合同中的不利因素及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做出抉择。

在以往的项目管理执行中,项目管理工作均是在合同生效后才开始开展,此时已经晚了。项目管理团队在项目进入投/议标阶段就应该介入,这样签订的合同才便于执行,避免生效后双方就合同内容发生纠纷。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以往签订的总包合同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合同中部分条款没有经过仔细推敲研究,造成了执行过程中与业主争执不断。

一般总包合同都是由甲方或甲方咨询公司提出,留给乙方查阅的时间很短。而且在合同谈判时,焦点通常集中在价格、范围、工期这三个问题上,往往忽视了合同其他条款。双方对于这些合同条款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使得双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分歧。

2)合同中没有对汇率的相关约定,影响项目收益。

总包合同一般都会锁定价格,即合同总价不因市场价格因素变化而变化。但境外总包合同一般会以欧元或美元签订,此时汇率的变化对收益的影响就不得不考虑,否则会对项目造成不小的损失。

3)合同范围中出现的问题,造成成本增加。

对于合同范围一般会以一段概括性的文字描述,有时会与合同中其他内容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查阅合同。由于时间仓促,又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没能明确界定合同执行范围,如接地、电缆支架、给排水管道等材料标准等,造成了项目成本的增加。

4)对合同中约定工期的风险认识不够。

工期是业主签订合同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因此整体的进度表应准确,但业主往往预期的工期都难于完成。此时需认真评估工期风险,以免因拖期原因受到经济惩罚。

2、执行阶段

在合同签订后即建立项目经理负责下的项目管理部,配齐各专业人员,明确职责,理清工作流程,避免内部界面间风险的产生。在整个执行阶段重点围绕控制质量、进度、回款三个方面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1)国内支持部分

在合同生效后立即组织开展设计,在方案确定阶段与设计院一起进一步明确业主的相关技术要求,并督促业主如期完成设计的确认工作,避免因设计返工而延误整个项目进程现象的发生。招标采购设备、材料、施工分包商,坚持质优价廉的原则,尤其应关注分包商行业声誉。按计划阶段性付款,依据资金使用计划贷款,付款应及时。分包商质量监造,一般业主会要求在分包商厂家监造,应合理控制监造时间,以免影响集港发货。集港发货时应预先与货代交流,避免出现禁运物资。发货后及时到银行交单,确保信用证回款。

2)现场管理方面

在合同生效后,项目部部分人员就应进入现场,充分了解当地政策、法规、习俗,避免发生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根据预先编制的进度计划,组织协调施工单位开展建设工作,并按照实际进度随时修订进度计划安排,切实做好各环节进度管理。在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好设备及材料的接收、清点、保存工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工前应与业主约定现场签证及验收工作流程,以免在验收时误工。

从以往项目执行情况来看,执行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组织机构问题

组织机构不健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晰,投入的人力不足,缺乏的相应的管理经验及专业知识,只能边学边干,导致没能正确使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资金、进度、质量管理。

(2)资金使用问题

我们对业主支付资金状况不理想的情况没有充分估计预判,没能及时制定和修订专门的回款和付款计划,没有对资金充分合理运用。

(3)设计问题

图纸确认周期较长。双方的技术理念差异,沟通的不顺畅,业主政府的硬性要求等导致了图纸确认的延期,直接造成了工程的拖期。

(4)设备监造问题

业主对于设备的监造很严格,设备检查过程缓慢,第一批主机设备检查时,业主雇佣了多家检验公司来中国检查,部分设备报废返工。我们的项目管理设备监造水平能力也亟待提高。

(5)集港发货问题

集港涉及到分包商设备产成情况、货代、船务信息、报关单据等多方面内容。对于我们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经验的不足制约了发货进度。

(6)设备保管问题

设备运至现场保管不力,存在锈蚀和损坏现象。设备保管问题在任何现场都会存在,只有合理安排发货时间,减少保管时间,及时修复或补发损坏部件,才能不影响后期安装调试。

3、收尾阶段

在收尾阶段,双方会产生很多分歧,主要矛盾包括:因政策法规引起的纠纷,如法律、税务、保险方面;业主对于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遗漏的罚款要求; 业主对于工期延误的罚款要求以及我方认为业主方延误的索赔;双方在缺陷整改费用方面的分歧等等。

项目收尾阶段比较艰苦漫长,整个执行阶段存在的所有问题都会在此阶段由业主提出,并提出罚款要求。同时业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我方不容易在业主方取得最终验收,且业主会提出很多缺陷问题阻碍我公司人员离场。履约保函很难得到释放。这些都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影响了项目的最终收益。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过去的6年时间里,我们尽管在项目执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绝对不容小觑,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项目的拖期、成本增加,影响了项目的盈利能力。

境外项目审计经验 篇2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 一) 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 年8 月20 日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规范了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行为。准则所称内部控制审计, 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防范和控制企业风险的免疫作用。

( 二) 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穿行测试、现场查验、抽样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充分收集判断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可靠证据。

对于境外工程项目来说, 应以项目全程跟踪、重点监控为原则, 采取查询文件、收集和查阅境外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经济活动等有关资料, 检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完善、合理;运用审阅、数据核对、穿行测试、现场查看、实物监盘、数据分析等方法检查业务活动是否合规, 会计记录是否正确、合理、真实、可靠, 同时观察业务活动和内控机制运行情况。

二、境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审计需关注的风险

境外EPC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施工周期长, 占用资金多, 受项目所在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影响, 不可控因素多, 风险隐患大。从而, 境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相对于国内而言, 需关注更多的风险点, 主要体现如下:

( 一) 政治风险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民主国家, 政权更迭频繁, 容易出现政治动荡, 不可控风险大, 影响到项目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结算。如斯里兰卡北部高速路项目前期签订了合同协议书, 因该国政权更迭导致整套合同文件未如期签订, 项目处于停滞状态。

( 二) 国家信用风险

国家信用低下, 违反或不履行合同义务, 导致工程拖期。如在委内瑞拉承建的球团项目合同, 新任政府及当地分包商违反合同约定, 不履行合同义务, 当地分包商中途违约停工, 导致工程严重拖期, 工程成本增加, 项目管理难度大。

( 三) 社会风险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地域多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其中大部分曾是西方殖民地, 制度设计上沿用了西方行政管理和司法体制, 但当地人员素质欠缺, 导致了审批程序繁琐, 行政效率低下, 这些对项目实施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

( 四) 法律风险

境外项目受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约束, 往往由于不熟悉或违反所在国法律而产生合同纠纷。如公司由于不熟悉境外项目合同签订的程序和境外的法律规定, 签订的合同条款模糊不清, 合同评审流于形式, 导致盲目签约, 合同执行风险隐患大。

( 五) 汇率风险

境外项目多以外币结算, 合同金额相对较大, 受结算货币种类及其汇率变化影响大, 存在因结算货币贬值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工期越长, 风险越大。

( 六) 承包商风险中的标准风险

国际工程涉及的技术范围很广,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技术风险, 主要是由于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造成的。承包企业针对不同的项目应当使用不同的材料设备、施工技术、工艺流程, 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对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不透彻, 从而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返工、调整等情况, 给承包商造成损失。

三、境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一) 境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境外工程项目内控审计在审计环境、项目风险评估、审计方式方法、审计技术、队伍建设、知识结构等方面尚不完善, 存在着很多问题, 具体如下:

1. 境外项目内控环境欠缺, 内控制度缺乏执行力

部分境外工程项目部受成本效益考虑, 人员配备不足, 工作职责划分不够清晰, 机构设置不健全,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内控环境欠缺。一部分境外工程项目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没有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内控制度, 没有更多可操作的细则, 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缺乏执行力。

2. 对项目风险的评估手段不完善

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的大小及发生的可能性, 定量评价风险损失的大小, 评价风险等级, 确定风险应对方法,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由于企业经营层对国外经营环境、法律环境等不熟悉, 国际化经营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对项目风险的评估手段大多依靠经验判断, 各种风险难以具体量化,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这些为内部控制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境外资金流转日常监控难度大

境外项目部一般在当地银行开立外币和当地币账户, 办理资金结算。但由于境外承包工程大多数在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 政局不稳, 存在汇率大幅贬值、外汇管制等财务风险, 部分资金收付通过现金结算, 财务收支未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导致资金流转日常监控难度大。

4. 审计力量有限, 境外审计成本高

境外工程项目内控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 由于境外审计路途远、费用高、出入境手续较为复杂等特殊情况, 必然带来较高的审计成本。审计力量有限及境外项目管理的特有风险, 导致内控现场审计具有局限性, 不能对境外工程项目各环节进行全面审查, 易使境外工程项目疏于监管, 风险隐患加大。

5. 内审队伍的人员数量和业务能力不合理

一方面表现为内审队伍团队人数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现有内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难以有效开展境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审计。不少内审人员单单精通财务知识, 知晓审计准则的基本程序, 但是缺乏境外EPC工程管理、涉外法律、外汇管理、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导致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 二) 境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应对策略

境外工程项目内控审计面临许多问题, 为有效开展内控审计工作, 建议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 细化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执行力

开展境外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增强项目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结合境外工程项目部管控模式, 细化内部控制制度,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以便于制度的执行。对于关键岗位配备相关人员, 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 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分工来实现内部互相牵制, 降低一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发生舞弊风险的可能性。建立相互制衡的管控措施、资产流失责任追究制等, 使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运行, 提高制度执行力。

2. 完善风险评估方法, 建立动态预警机制

建立各种项目数据库资料和信息资源, 对项目所在国及工程特性要有正确认识理解, 对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预估, 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可能的风险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评估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概率, 确定风险层级, 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 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 , 建立全方位的风险动态监控和预警机制, 实现风险可控, 避免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3.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资金预算限额和预警指标, 强化境外资金风险管理, 保证资金安全。项目部应对当地汇率变化进行分析, 结合汇率变动情况, 建立境外项目按月管理的资金滚动预算, 对项目的各项收支详尽列示。内审部门应结合项目当期资金的收支预算, 对项目日常资金流转进行实时监控, 合理判断相关资金动向的经济业务合理性, 对于发生的超过规定限额, 达到预警指标的异常收支予以充分关注和过程控制, 积极防范财务风险隐患。

4. 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拓宽内控审计方式

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提升审计能力, 降低审计风险, 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 拓宽内控审计方式、方法,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开展远程审计。抓住关键控制点, 关注境外项目经营管理问题, 通过项目周报、重大事项会议纪要分析项目管理风险点, 通过先进信息技术手段, 运用方便快捷的审计信息系统, 获取审计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5. 改善内审队伍结构, 提升审计综合实力

建立一支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审队伍, 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结合公司内部审计的实际需求, 选择熟悉境外EPC工程项目管理且具备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知识的人员, 具有国际工程商务和施工管理经验, 了解有关国际工程项目的合同及索赔规则, 从而实现内审队伍的知识结构具备业务胜任能力基础。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内审业务实践, 不断对内审人员进行新知识、新准则方面的业务培训, 强化对境外项目运营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提升审计综合实力。

四、内部控制审计的未来发展

内控审计目前尚处于以纠错防弊为导向的起步阶段,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关注风险管理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 审计关口前移将成为内部控制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 一)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工程项目内控审计方法

工程项目内控审计应通过综合分析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评价等过程的风险点, 评估项目风险, 评价内外部风险对项目执行的影响程度, 对风险因素进行等级量化, 从而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和重点。

( 二)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控审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重大项目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 关注风险管理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 审计关口前移将成为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即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审, 发现风险管理机制和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提出建设性的管理建议, 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能力, 防范经营风险, 实现经营目标。

综上所述, 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是国际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壮大的紧迫要求。内部审计在工程公司国际化过程中应积极创新内控审计模式, 加强境外工程项目内部监管, 为保障公司经营活动符合战略发展方向, 实现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盛永志.企业内部控制审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秦荣生, 张庆龙.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3]张远录.企业内部控制与制度设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4]李三喜, 徐荣才.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流程·审计实务·审计模板[M].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3.

宝鸡政府建设项目审计的新经验 篇3

近年来,宝鸡市审计局把政府建设项目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政府建设项目审计规范运行、提高质量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成效。2013年,宝鸡市政府出台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局认真贯彻落实监督办法,紧紧抓住“事前审计建设程序、事中审计合同与变更、事后审计工程决算”三个关键环节,先后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32个,送审项目金额14.47亿元,审减金额1.88亿元,平均审减率13%。与此同时,重点对多报工程量、工程定额子目超标准、违规调增合同、未扣除预备费、多计安全文明施工费与保险费等问题进行了查处,形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研判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批示责任部门整改,完善工作机制,政府投资审计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成效。

一、审计上实施“五审”机制

一是必审制。该局对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资金以及未全部使用市财政资金,但市财政资金比例超过项目投资50%,或者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控制权的建设项目,必须全部纳入审计,做到全覆盖。

二是计划制。该局将保障房、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投资项目作为审计重点,列入审计项目,实施计划管理。

三是核查制。该局对计划以外的投资项目,要求建设单位在委托中介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的同时,必须向该局申报,经同意后方可实施。在此基础上,组织专门人力对中介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

四是审结制。该局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先审计、后结算”,凡属于审计范围内的政府投资项目,未经结算审计,建设单位不得结清工程价款,并把此作为一条刚性规定。

五是审决制。《办法》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要把竣工决算审计作为合同重要条款明确约定。该局联合发改及项目主管部门对未经竣工决算审计的项目,一律不进行竣工验收,不办理相关手续。

二、结果认定上实施“三会一定”

一是进点会。召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中介机构,召开审计项目进点会,公开审计范围、重点和目标,明确审计期限和审计配合要求。

二是核对会。组织中介机构、施工单位就通报会达成的意见,从专家库中抽取专业对口的专家,进一步核对,查找审计漏洞和不足。

三是通报会。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中介机构,召开审计问题通报会,听取各方意见,充分研究讨论,相互达成共识。

四是定案会。在通报、核对的基础上,召开审计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中介机构四方会议,审定审计结果,“四方”签字确定审计结论,确保审计质量。

三、使用中介上实行“招审”两分离

一是建立中介库和专家库。按照实力强、业绩好、费用低的标准,严格考查和筛选,在全省范围确定中介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中介和专家备选库,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形式,根据备选库招聘中介和专家参与投资项目审计。同时,该局对“两库”引入动态竞争机制,一年一考评,一年一变更,一年一公布。

二是强化招投标内部管理。该局将聘用中介服务与实施审计 “两分离”,负责招投标的审计人员,不参与具体审计项目,具体负责审计项目的人员,不参与中介招标,互相监督,相互制约,做到了依法公开廉洁招标,实现了中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三满意”。

三是加强对招投标组织领导。该局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分管副局长、纪检组长、审计处副处长为副组长,法规、监察、办公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聘用中介领导小组和招标办,加强对招投标的组织管理。

思想政工人员如何参加境外项目 篇4

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

随着国家对地质勘查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地勘单位自身发展的动力和社会责任也在逐步加大。加强区域联合,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们这个行业的共识。我局的“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陕西地勘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亮点,为此,《陕西日报》也大篇幅的刊登了对局领导的专访,这充分说明了上级领导对我局地勘工作的肯定。

近年来,随着国外项目的增多,我们的地质人员陆续投入到崭新的境外项目当中。过去我们的队伍只在陕西周边的深山中扎营,现在,我们漂洋过海,来到了一个个陌生的工作环境,这对于我们广大地质工作者来讲,不仅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而在新环境里,思想工作会不会滞后,滞后的思想工作会不会对工作造成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政工干部去深入思考。有人说,到了国外干项目,把活干好就行了,思想工作要不要都无所谓,这句话乍一听好像也没错,出去就是靠专业技术干工作,在国内我们经常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确实也起不了太大作用。那么,在国外的职工思想工作还要不要做,怎么做,我们不妨做以下的探讨。

一、什么因素能影响到职工的心理和情绪。

1、初到国外参加地质工作,从最初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那种新鲜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消褪,从大城市一步步的来到小城市,农村,乃至荒野深山,这是环境的变化。而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很多影响,加之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水土不服,政治氛围和宗教习俗不一样,气候条件差异大等因素,此时的职工心理是比较脆弱的,表现出思乡心切,情绪不佳,沉默少语等。

2、一般来说,职工到达野外驻地的第一个月心理变化是最需要关注的。工作强度大,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通讯不畅,感到每天时间过得漫长等,都会对职工的心理产生不小的影响。在这期间,作为政工干部。应该注意观察职工情绪的波动,及时了解职工的想法,必要时和个别职工谈心,力求使职工情绪平稳,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加快工作进程。切记要多和职工在一起,不要独来独往,脱离团队。

3、领导能否起到带头作用对职工情绪的影响很大。国外地质项目,最重要的就是团结一心,争取早日完成项目,安全顺利回国和家人团聚。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队领导就更应该和职工加强联系,绝对不能搞特殊,讲的具体点,就是一块肉,一个鸡蛋也不要多吃,要比职工多流汗,这样的领导在职工中才会有威信,讲的话职工才会信,才不会招致职工的反感。政工干部如果发现项目组有人在搞特殊,脱离群众,要及时去制止,要单独和他讲清道理,阐明利害,谈话之所以要单独进行,是以免造成其他的矛盾和分歧。

二、如何调整野外职工的心理,理顺职工情绪,加快工作进度

野外职工的情绪是否稳定对工作进度的影响很大,情绪理顺了,干劲就上来了,反之,对工作的进度影响会很明显。

1、出国工作的职工大多数都是技术人员,我们常年从事野外工作,用老套的思想教育在那种环境下去和他们谈心交流,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因为职工所付出的劳动强度很大,此时你如果以一个领导的面孔去和职工讲大道理,不会有好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做。第一,要和职工真诚的交朋友,和他们做到无话不谈,打成一片。第二,为职工办事,办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事。第三,耐心听他们反映问题,尽快解决问题。第四,及时化解队伍内部的矛盾,做到让职工轻装上阵,没有思想包袱。第五,就是要关心职工生活,要从细节上入手。打个比方,职工回到营地了,要提前把饮料准备好,把他们的背包接过来,先安排他们洗手休息吃饭,待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后,晚上就可以开会对今天的工作情况和进度进行总结。绝不要看到职工一下山,没等喘口气,马上就问今天的工作情况,这会招致职工的反感。类似这样的细节工作,我们一定要注意。

2、搞好后勤管理,为职工服好务。部队里有一句口头禅,叫“一个好的司务长能顶半个指导员”,这句话道理浅显通俗,说的就是把职工的后勤保障做好,比给职工讲大道理要有更好的效果,能够很好的凝聚职工的心。我们都知道,地质工作就是扎根深山,有的地方周围几十公里都没有人烟,条件非常艰苦。如果感到工作进度滞后,需要给职工鼓鼓劲,在做思想动员之前,首先要想一想我们管理工作中对职工的后勤保障是否到位,职工对我们的管理工作还有那些不满意的,这些不满意我们能不能解决,条件是否允许我们去解决等。在这些问题都没有仔细思考前,单纯的去搞动员,要求加快进度,职工听了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个别职工还会以出工不出力的消极态度去发泄不满情绪,导致工期延误,影响工作进度。

3、劳逸结合,让职工愉快工作。我们野外项目中,地质人员是最为辛苦的。一般来说,项目组的采购人员是相对固定的,这种管理方式并非不对,但是从整体工作强度看,采购工作的劳动强度要远远小于地质人员的日常工作。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轮换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岗,让地质人员也有机会利用外出采购的机会休息放松,采购人员在营地可以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这样以来,整体工作并不会耽误。另外,还要尽可能的多配臵一些文体设备,如卫星接收机,电视,影碟机等,职工生活就不枯燥了。

4、不讲空话,不谈大道理。在国外从事地质工作,呆久了,人的思想状况多少都会有些变化,平时我们用来做思想工作的理论在这个时候就不太好使了。职工思想上有疙瘩,怎么去解开,怎么和职工交流就显得很重要。要和职工讲实实在在的话,讲推心臵腹的话,不空谈道理。比如说,讲待遇,讲目标,讲家庭等这些能够触动人心的话。如和职工谈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单位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好的待遇,早日完成工作,我们挣得钱可以给家里解决很多问题,这个项目做好了,对我们今后的职称评定有帮助等等,把这些和个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道理告诉职工,告诉他们我们现在吃的苦是为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不要空洞的去和职工谈理想抱负追求,职工就能够比较容易接受。

5、虽然我们要和职工交流他们切实关心的事,但也要找合适的时机告诉他们一些大道理。告诉职工我们在外,要时时刻刻维护国家的形象,维护我们这支队伍的形象,不该说的话和不该做的事不要去做,要时刻为西北地勘这面旗臶添光增彩。要让职工明白这些道理的重要性,这些工作如果能够做到位,也是为我们下一步继续承揽类似项目打好基础。

思想工作对野外工作进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国外地质项目的开支都很大,越早结束,就可以为单位节约更多的资金。职工思想不背包袱,情绪没有波动,自然对工作会产生积极影响,加快项目进程。

三、政工人员参与国外项目的准备

单位安排政工人员参加国外地质项目,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野外发挥思想工作的优势,稳定职工队伍,使项目顺利完成。那么我们政工人员在参加这个项目之前,要做好以下准备。第一就是要预先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帮野外职工的家属捎些东西,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牵挂。第三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些慰问品,宁可自己的东西少带,也要腾出地方多给野外职工带去更多的东西。因为我们这里随手可买的商品,甚至小到一瓶辣椒酱和一包榨菜,在野外职工的眼里都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一些我们平时看来非常不起眼的小事,在这个时候都会温暖职工的心。这些准备,都是为了后期抵达工作地点以后能够更加方便的开展思想工作。

境外项目公文处理和管理制度 篇5

公文处理和管理 1 总则 1.1 为促进中铁一局集团(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参照《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公文处理办法》、《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 XX 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2 公司行政公文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司应加强公文(纸质公文、电子公文)的发文、收文、办理、归档等管理,严格按照行文的规则,收、发文程序和公文的标准格式,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和全程控制,规范公文流转程序与处理标准,及时有效处理好各类文件并做好归档工作,提高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

1.3 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1.4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机关公文及下属各项目报公司公文。

1.5 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简洁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1.6 公司机关各部门、下属各单位应配备符合岗位要求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1.7 公司机关和各单位要努力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确保国家以及和企业有关的秘密安全。公文种类 2.1 X XX 公司主要公文种类

2.1.1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单位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2.1.2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2.1.3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单位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

项,批转、转发公文。

2.1.4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2.1.5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单位的询问。

2.1.6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

2.1.7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请示事项。

2.1.8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1.9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公文格式 3.1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单位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单位、正文、附件说明、发文单位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单位、印发单位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3.1.1 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3.1.2 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公文应当根据《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实施办法》的规定,分别标注“核心商密”“普通商密”,并标注保密期限。

3.1.3 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3.1.4 发文单位标志。由发文单位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文件式公文),也可以使用发文单位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信函式公文)。联合行文时,发文单位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单位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单位名称。

3.1.5 发文字号。由发文单位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单位的发文字号。

3.1.6 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3.1.7 标题。由发文单位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3.1.8 主送单位。公文的主要受理单位,应当使用单位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单位统称。

3.1.9 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3.1.10 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3.1.11 发文单位署名。署发文单位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3.1.12 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单位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单位负责人签发的日期。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3.1.13 印章。公文中有发文单位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单位印章,并与署名单位相符。电报也应当加盖印章。

3.1.14 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3.1.15 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3.1.16 抄送单位。除主送单位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单位,应当使用单位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单位的统称。

3.1.17 印发单位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单位和送印日期。

3.1.18 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3.1.19 公文的版式按照《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公文格式》(见附件)执行。

3.1.20 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

3.1.21 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 A4 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行文规则 4.1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2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单位。

4.3 向上级单位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4.3.1 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单位,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单位和同级单位,不抄送下级单位。

4.3.2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4.3.3 除上级单位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单位名义向上级单位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单位负责人名义向上级单位报送公文。

4.3.4 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向一个上级单位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单位。

4.3.5 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单位名义向上级单位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单位。

4.3.6 向下级单位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单位。

4.3.7 凡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的函件,一律使用“请示”文种。“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项请示只限一个问题,以便上级主管部门迅速决策,及时批复;不得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没有关系的问题放在一项请示中;工作请示要按级请示,不能越级请示,特殊情况越级请示,必须同时抄送直接主管部门:一项请示一般只限主送一个上级单位,如需其他单位协助或知晓的事项,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单位。“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4.3.8 除上级单位领导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公司名义向上级单位领导人报送“请示”。公文拟制 5.1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5.2 公文起草应当做到:

5.2.1 符合 XX 和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单位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5.2.2 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提出的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5.2.3 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

5.2.4 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5.2.5 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5.2.6 公文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事项,起草部门必须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5.2.7 单位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5.3 公文拟出送综合管理部审核前,必须经起草部门负责人审签。起草部门负责人应认真审核、修改、签字,对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按程

序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履行会签手续。

5.4 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综合管理部进行审核。

5.5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部门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部门修改后重新报送。公文办理 6.1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6.2 发文办理指以公司名义制发公文的过程,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

公司发文程序为:主办部门承办人拟稿(填写发文稿上各项内容〕→主办部门负责人核稿→主办部门会签公司有关部门→综合管理部审核、复核→公司总经理签发→综合管理部登记编号→文印人员打印清样→承办人校对并签字→封发。

6.3 草拟公文应当做到:

6.3.1 符合 XX 及中国的政策和法规,以及集团公司、海外事业部的有关规定。

6.3.2 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稿面整洁,篇幅力求简短。

6.3.3 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单位的职权与主送单位的行文关系确定。

6.3.4 拟制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6.3.5 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收文办理 7.1 收文办理指对收到公文的办理过程,收文办理包括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

7.2 签收公文应逐件清点,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发文单位查询,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3 收文登记应当填写《中铁一局集团 XX 有限公司文件阅办单》(附录 9-3-1),将公文标题、密级、发文字号、发文机关、来文日期、收文编号等逐项填写清楚。一般事务性来文可视情况确定是否登记。公司收文,由综合管理

部负责签收、拆封、登记、分办;注明领导亲启件,送领导或其秘书签收。上、下级单位送领导亲启的信函由领导本人拆阅。

7.4 收到下级单位上报的需要办理的公文,综合管理部应当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是否应由本单位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内容是否符合 XX 及中国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规范等。分办公文,应当分清主次缓急,分清用件与办件,优先处理紧急重要的公文和需要办理的公文。凡送部门分办的公文,应及时办理,需请示领导的事项,应当先提出处理意见后再请示;主送各部门的公文,由主送部门承办,相关部门积极协办。

7.5 经审核,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公文,综合管理部根据文件内容及部门职责提出处置意见,分送公司领导批示或送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公文,经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批准后,说明理由退回承办单位。

7.6 拟办公文时,应当按照公司领导分工和部门职责划分,明确拟办意见。应当送公司领导批示或阅知的文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7.6.1 上级机关下发的重要文件。

7.6.2 涉及全公司利益或局部重大利益的事项。

7.6.3 无明确归口管理部门,需要领导批示的事项。

7.6.4 特别紧急的需要领导批示的事项。

7.6.5 领导亲自交办的事项。

7.6.6 其他需要领导批示或阅知的事项。

7.7 承办部门收到交办的公文后应及时办理,不得延误、推语。紧急公文应当按时限要求办理,确有困难的,应当及时予以说明。

7.8 公文办理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如有分歧,主办部门负责人要出面协调,如仍不能取得一致,可以报请公司领导协调或裁定。

7.9 审批公文时,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姓名和审批时间,其他审批人圈阅视为同意;没有请示事项的,圈阅表示己阅知。公文签发人对所签发的公文内容全面负责。

7.10 送公司领导批示或者交有关部门办理的公文,综合管理部要负责催办,并

负责将文件办理结果迅速、准确报告领导,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公文归档 8.1 公文办理完毕后,应根据公司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整理(立卷)、归档。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竣工文件、工程影像、投标文件等文件、资料,应当按公司有关要求及时归档。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文件。

8.2 归档范围内的公文,应当根据其互相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等整理(立卷),要保证归档公文的齐全、完整,能正确反映本单位的主要工作情况,便于保管和利用。

8.3 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部门整理(立卷)、归挡,其他部门保存复制件或其他形式的公文副本。

8.4 各部门文件和资料管理员负责办理本部门文件材料的平时立卷工作。每年六月底前,应将上一年己收集整理的案卷移交公司综合管理部。

8.5 公司机关各部门及各有关单位制作、保管的与业务有关的文件资料及影像资料等按公司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统一交归综合管理部,不得私自留用。

8.6 拟制、修改和签批公文,书写及所用纸张和字迹必须符合存档要求。公文管理 9.1 公文由公司综合管理部统一收发、审核、用印、归档和销毁。

9.2 公文复印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时,应当加盖公司公章。

9.3 不具备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及资料,经过有关部门鉴别及综合管理部批准,可以定期销毁。销毁秘密公文应当到指定场所由二人以上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9.4 机关部门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部门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整理(立卷)后按有关规定移交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当将本人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附则 10.1 公司综合管理部对业主、集团公司、海外事业部和公司下发公文的贯彻落实情况应当进行督促检查并建立督查制度。

10.2 公司所属各单位可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本单位的公文处理办法。

10.3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生效。

10.4 本办法由公司综合管理部解释。

附录 9 9--3 3--1 1 :中铁一局集团 X XX 有限公司文件阅办单

中铁一局集团 X XX 有限公司文件阅办单

来文 机关

来文 字号

收文 编号

收文 日期

份 数

来文 标题

附 件

综合部处理意见:

领导批示:

处理意见和结果:

传 送

出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阅 情 况

退

回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送

出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姓

退

回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境外项目审计经验 篇6

皖发改外资[2004]127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为规范对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安徽省省内各类法人(以下称“投资主体”),及其通过在境外控股的企业或机构,在境外进行的投资(含新建、购并、参股、增资、再投资)项目的核准。

投资主体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进行投资的项目核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境外投资项目指投资主体通过投入货币、有价证券、实物、知识产权或技术、股权、债权等资产和权益或提供担保,获得境外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相关权益的活动。

第二章 核准机关及权限

第四条 国家对境外投资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项目实行核准管理。

资源开发类项目指在境外投资勘探开发原油、矿山等资源的项目。此类项目中方投资额3000万美元及以上的,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其中中方投资额2亿美元及以上的,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后报国务院核准。

大额用汇类项目指在前款所列领域之外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此类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其中中方投资用汇额在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后报国务院核准。第五条 中方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资源开发类和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下的其他项目,由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为及时掌握核准项目信息,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核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项目核准文件抄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六条 在皖中央管理企业投资的中方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项目和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下的其他境外投资项目,由其

自主决策并在决策后将相关文件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收到上述备案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证明。

第七条 前往台湾地区投资的项目和前往未建交国家投资的项目,不分权限,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或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后报国务院核准。

第三章 核准程序

第八条 按核准权限属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或审核上报的项目,由投资主体向注册所在地的市级发展改革部门提出项目申请报告,经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核后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属企业可直接向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同时应抄送项目所在市的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第九条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的项目,以及前往未建交国家、敏感地区投资的项目前,应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有关部门在接到上述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书面意见。

第十条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需要进行评估论证的重点问题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接受委托的咨询机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或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审核意见。如20个工作日不能作出核准决定或提出审核意见,由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批准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项目申请人。

前款规定的核准期限,不包括委托咨询机构进行评估的时间。

第十二条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核准的项目向项目申请人出具书面核准文件;对不予核准的项目,应以书面决定通知项目申请人,说明理由并告知项目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三条 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应在投标或对外正式开展商务活动前,向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送书面信息。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收到书面信息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有关确认函件。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投资主体基本情况;

(二)项目投资背景情况;

(三)投资地点、方向、预计投资规划和建设规模;

(四)工作时间计划表。

第十四条 投资主体如需投入必要的前期费用涉及用汇数额的(含履约保证金、保函等),应向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请核准。经核准的该项前期费用计入项目投资总额。

第十五条 已经核准的项目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需向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请变更:

(一)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主要产品发生变化;

(二)建设地点发生变化;

(三)投资方或股权发生变化;

(四)中方投资超过原核准的中方投资额20%及以上。

变更核准的程序比照本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项目申请报告

第十六条 报送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名称、投资方基本情况;

(二)项目背景情况及投资环境情况;

(三)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产品、目标市场,以及项目效益、风险情况;

(四)项目总投资、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融资方案及用汇金额;

(五)购并或参股项目,应说明拟购并或参股公司的具体情况。

第十七条 报送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项目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一)公司董事会决议或相关的出资决议;

(二)证明中方及合作外方资产、经营和资信情况的文件;

(三)银行出具的融资意向书;

(四)以有价证券、实物、知识产权或技术、股权、债权等资产权益出资的,按资产权益的评估价值或公允价值核定出资额。应提交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或其他可证明有关资产权益价值 3 的第三方文件;

(五)投标、购并或合资合作项目,中外方签署的意向书或框架协议等文件;

(六)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报送信息报告,应附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有关确认函件。

第五章 核准条件及效力

第十八条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项目的条件为: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公共利益,不违反国际法准则;

(二)符合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利于开发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符合国家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产品、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三)符合国家资本项目管理和外债管理规定;

(四)投资主体具备相应的投资实力。

第十九条 投资主体凭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核准文件,依法申请办理外汇、海关、出入境管理和税收等相关手续。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省属企业凭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备案证明,办理上述有关手续。

第二十条 投资主体就境外投资项目签署任何具有最终法律约束力的相关文件前,须取得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项目核准文件或备案证明。

第二十一条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核准文件应规定核准文件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内,核准文件是投资主体办理本办法第十九条所列相关手续的依据;有效期满后,投资主体办理上述相关手续时,应同时出示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准予延续文件。

第二十二条 对未经有权机构核准或备案的境外投资项目,外汇管理、海关、税务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投资主体以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续,取得项目核准文件或备案证明的,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以撤销对该项目的核准文件或备案证明。

第二十四条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投资主体执行项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查实问题依法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境外进行的投资项目的核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按核准权限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国务院核准的项目,参照《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执行。

境外项目审计经验 篇7

一、企业境外资产监管和审计的现状与困难

(一) 企业境外资产规模巨大

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 截至2014年底, 我国共有107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了8515家分支机构, 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以来, 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9万亿元 (本文的统计数据口径均不包括中央金融企业, 下同) , 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 年均增长12.2%。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 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以上数据表明, 我国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的规模巨大, 中央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二) 企业境外资产面临较高风险

与境内投资相比, 境外投资风险更高。其主要原因, 一是制度不完善。我国境外投资管理大多处于初级阶段, 在管理模式、人员配备、内部控制方面还无法像境内企业一样健全。二是境外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境外投资的对象在国外, 业务国际化, 容易受到境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三是监管环境复杂。境外投资实体属于东道国注册企业, 受到境外监管机构的监管。作为东道国企业, 境外投资在外汇、税收、资本流动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随着中央企业境外投资活动的增加, 境外资产风险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央企业境外资产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境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部分中央企业在未经科学论证的情况下, 盲目开展境外投资, 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二是境外企业违规从事金融投资的风险。一些境外企业违反规定, 擅自从事高风险的期货、期权、外汇等金融衍生品工具投资, 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三是境外企业管理者利用手中权力进行利益寻租的风险。少数境外企业的管理者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 将境外企业合同、工程等承包给亲戚、朋友或其他关联关系人, 收取回扣、提成等, 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四是国有资产“私人化”的风险。一些中央企业为掩盖国有资本的敏感身份, 或受东道国法律的约束, 不得不以私人的身份代持国有股权。由于监管不力, 造成国有资产及其分红流失。五是恶性竞争的风险。部分从事竞争业务的中央企业为取得国外合同、工程等订单, 不惜牺牲利润竞相压价, 有的甚至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竞标, 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六是政治与社会动乱风险。境外投资的东道国如果出现政治和社会动乱, 很可能会导致中央企业投资损失。

(三) 企业境外资产监管面临困难

一是监管手段上重审批轻管理。对企业境外投资重视事前审批而忽视事后监管, 使得企业运营效率受到影响。二是监管方向上重微观轻宏观。监管方向上过于重视微观层面的管理, 而非宏观方面的监督。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成长。三是监管方式上重形式轻实质。对境外投资的监管过于注重形式上要件的齐全和审批, 而忽略了经济实质内容, 达不到监管的目的。四是监管分工上重划分轻协同。对企业境外资产的监管各自为政, 忽略了监管信息共享、监管工作协同, 容易造成重复监管, 增加企业负担。

(四) 企业境外资产审计面临困难

一是目前只有审计法等法律层面对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的授权, 但缺乏实施细则。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的组织方式、审计范围和审计评价等在法规上尚处于空白。二是相关法规对境外国有资产监督重前期轻后期。我国现行境外投资的行政法规集中在投资的审批和监管上, 但对投资后境外企业的监管力度较小、措施不多, 特别是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承担的经营责任不够明确。企业一旦“走出去”, 监管部门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境外企业进行监督, 也给审计评价和审计定性带来一定困难。三是国际法律障碍, 审计管辖权的冲突。比如, 在外国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一般会成为所在国的企业, 对境外企业实施审计相当于对外国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另外, 实施境外审计时, 一些常用的审计方法, 如问询、外调等都存在障碍, 审计技术手段与境内审计相比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二、对企业境外资产进行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境外资产是企业用国有资本在境外投资产生的可带来预期收益的资源。从企业境外资产的规模和面临的风险来看, 对境外资产的监管责任重大。加强对企业境外资产的审计, 有助于监督国家对外经济战略的落实, 促进境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关于海外机构监督的共识

(1) 关于国际或跨国机构的财务控制。1956年9月24-29日,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第二届国际大会对国际或跨国机构的财务控制这一议题达成以下共识:只有由审计机关对跨国机构的收入和支出确实进行了有效的外部审计, 各成员国才能确信, 含有自己股份的跨国机构得到了妥善的管理。会议对此项专题提出建议, 确保此项外部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先决条件是:审计国际或跨国机构的审计师应由各成员国共同委派;只有根据具体的技术标准, 通过高水平的专业测试才能被委派;指派给接受各成员国款项的国际或跨国机构的每一名专业合格的审计人员, 都应在接到派遣国最高审计机关领导人推荐书后才能被任命。

(2) 关于国家海外机构及其他海外机构的监督。1962年5月18-26日,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第四届国际大会关于“对国家海外机构及其他海外机构的控制”专题中认为:“如同对国内机构一样, 最高审计机关有义务控制本国在海外的国营公司及驻海外机构的财务活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第九届国际大会于1977年通过《利马宣言》, 其中第23条关于“对政策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审计”中明确规定:“如果企业中政府掌握很多股份, 审计机关需要对这些企业进行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86年在悉尼通过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第3点指出:“公营企业拥有大量的国家资金、政府投资和其他物质资源, 需要充分的经济责任, 这种经济责任只有经过最高审计机关审计后, 才能得到保证。”对境外企业进行审计, 符合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达成的共识。

2.对企业境外资产进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

审计机关要发挥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应着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企业境外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纳入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审计机关应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 密切关注境外企业国有资产运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 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 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加强对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对策

审计机关要促进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应按照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 创新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方式, 开展经常性的企业境外资产审计。

1.找准审计监督的着力点, 不断完善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的内容与重点

(1) 审计机关对企业境外资产的直接审计, 应重点关注境外资产的运营情况, 查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 促进企业境外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对境外企业向母公司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关注境外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经过符合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必要时可以根据相关监管合作协议, 抽查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 对财务会计报告资产、利润等项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复核。二是对境外投资项目运营的情况进行审计。关注境外投资项目投入、产出是否符合预期, 关注境外投资项目债务利息负担、投资回收的现金流管理是否安全。三是对境外企业的产权登记情况进行审计。关注境外企业产权登记是否符合国家关于境外国有资产登记的规定, 关注境外国有资产及其收益是否以个人形式持有, 以及境外资产产权是否因变动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对境外企业的金融投资业务进行审计。关注境外企业是否违反我国法律规定从事高风险的金融投资业务, 关注境外企业对金融风险敞口的管理情况。五是对境外企业中方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关注境外企业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由于玩忽职守、贪污腐败、利益寻租等违法活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2) 以境内母公司对境外资产的管理审计为核心, 促进企业境外资产管理能力的提高。作为境外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 境内母公司对境外资产的管理至关重要。从近些年审计和媒体披露的案例来看, 境内母公司对境外资产的管理还不完善, 有些企业一味追求“走出去”的业绩, 急于将境外业务“做大做强”, 忽视了境外投资风险控制制度的基础建设。境外投资业务复杂、专业性强, 境外资产管理的核心在于境外投资的风险控制, 提高境内母公司的境外资产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审计机关应加大对境内母公司境外资产管理的审计, 重点关注境外资产投资的风险控制制度建设, 促进企业加强境外资产风险控制管理。一是对企业风险控制机构和职能设置情况进行审计。关注企业是否对境外企业风险控制进行指导, 风险控制机构和职能设置是否满足需要。二是对企业境外投资的项目管理流程进行审计。关注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否充分, 尽职调查和评估是否完备, 项目筛选是否科学, 项目过程管理是否符合程序, 项目报告制度是否完善, 项目结果评估制度是否建立等。三是对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审计。关注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是否建立和有效运行。

(3) 以对境外投资监管机构监管职能履行的审计为基础, 促进完善企业境外投资的监管。审计机关对境外投资监管机构监管职能履行情况的审计, 应重点关注境外资产监管体系的制度建设情况, 促进境外资产监管体系的完善。一是关注境外资产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制定, 确定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推动公开、透明、规范的境外资产监管体系的建设。二是关注境外资产监管发现的主要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制度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三是关注境外资产监管管辖权的国际协调。境外投资的企业从注册地来看属于外国企业, 受东道国监管机构的管辖。我国监管机构应在维护我国监管主权的前提下, 通过与境外监管机构签订监管合作协议, 加强监管的协调、配合, 建立信息畅通、合作共赢的监管协调机制。

2.积极探索和研究“走出去”审计的规则、制度和方法, 加强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的基础建设

目前从国家层面看, 审计署主要对中央企业在香港的投资进行了一些监督,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 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涉及。障碍主要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境外审计实施细则, 审计的职责、权限尚未明确。此外, 法律上也存在一定障碍。企业在境外投资, 接受其他国家法律规定, 我国审计机关怎么行使审计监督权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家最高审计机关, 审计署要积极探索和研究“走出去”审计的规则、制度、方法, 加强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的基础建设。一是要研究“走出去”审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积极地“走出去”审计。二是要促进相关主管部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对“走出去”企业的重大项目的决策、重大项目的投资、重大资金的调度使用, 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管控。三是要加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对境外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职责, 解决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四是要从方法制度方面提前思考、提前布局, 促进国有企业真正“走出去”, 能够科学发展, 同时也能管得住, 管得好。五是要建立统一管理平台, 明确企业“走出去”数据采集报送清单和报送频率, 推进企业“走出去”电子数据库建设, 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审计核查问题、评价判断、综合分析等能力。六是要加强境外审计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对境外审计的法规政策研究, 并积极促进国际审计和司法合作。

3.拓展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范围, 提高审计实效

(1) 加强对负责境外子公司管理的境内母公司的审计。审计机关对境内母公司管理境外资产情况进行审计, 可依托对境内母公司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并视情况开展对境外子公司的延伸审计, 实现境内境外审计一体化。审计机关通过对境内母公司履行境外子公司的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职责情况的审计, 可有效实现对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职能。对境内母公司履行境外投资管理职责的审计, 是从股权运营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审计监督, 有利于促进境内母公司加强对境外资产的管理, 强化内部审计, 提高境外资产管理水平。

(2) 加强对履行境外投资监管职能的国内监管机构的审计。对履行境外投资监管职能的机构进行审计, 是审计机关对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重要手段。审计机关对境内监管机构进行审计, 宏观性、政策性、指导性更强, 有利于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发现问题, 提出加强监管的意见建议和相关对策。审计机关对监管机构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 是在监管基础上的一种再监督, 有助于督促国家境外资产监管政策的贯彻落实。

四、对“一带一路”战略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检查的措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交部已代表国务院提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 。各级审计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 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财政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中, 加强对有关部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情况的审计检查, 促进各项规划的制定,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果, 推进重点投资项目建设。

(一) 促进规划制定和政策落实, 防范投资风险

要重点检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外交部、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与“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相关的政府部门, 是否根据《愿景与行动》制定本部门规划及配套政策;是否确立工作目标、线路图和时间表并加以分解细化, 明确职责;是否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 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是否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利用周边国家市场拓展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国际、国内市场调节机制,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相关地方省市政府部门是否科学制定规划和实施意见, 是否存在忽视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造成新的潜在投资风险的问题。

(二) 促进加强金融体系建设, 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要对中央财政资金、金融性资金及外汇储备资金中涉及“一带一路”战略的专项资金进行跟踪审计。检查各项资金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使用, 促进资金整合并发挥效益;检查相关政府部门是否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 保障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检查相关金融机构在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筹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等各项工作是否有序进行, 银行贷款、银行授信等多边金融合作工作是否开展, 各项金融监管机制、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机制是否建立。

(三)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促进政策目标落实

要加强对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关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建设项目的审计。关注项目前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是否充分, 配套条件是否落实, 推动对已批复但开工和建设滞后的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有利于项目实施、政策目标落实、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 尽快完善程序。

(四)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推动产业转型

要检查相关政府部门在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是否经过科学论证评估, 地区产能转移承接机制是否建立;是否因地制宜, 发挥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 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 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产业链分工布局是否进行优化, 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是否科学有序;是否存在基础产业已转移, 先进产业无法落地, 造成新的结构失衡现象。

参考文献

[1]剧锦文.“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机遇与挑战[N].经济日报, 2014-4-2.

[2]王思德.中国海外资源布局的时机已经来临[J].国土资源情报, 2015 (7) .

[3]姚冬琴.审计署审出央企十大“牛皮癣”[J].中国经济周刊, 2014 (7) .

[4]王克玉.论境外国有企业的审计管辖与法律适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4 (6) .

[5]李天星.国际化经营的法律保障--《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和《境外产权管理办法》解读[J].中国石油企业, 2011 (8) .

境外项目审计经验 篇8

专家认为,受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央企境外投资正进入风险高峰期。央企在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风险防范应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中央企业“走出去”的亏损事件屡见报端。如2010年10月25日晚间,中国铁建发布公告称,公司承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预计亏损达41.53亿元。

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1.5万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58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2008年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当年海外的并购亏损达到上千亿元。

2011年3月,四大央企中国中冶、中国铁建、中国建筑、葛洲坝在利比亚搁浅的在建工程总金额就达人民币400多亿元。后来虽然有所赔偿,但中国企业最终获得的保险赔付不过只有4亿元而已。审计署2011年5月发布的一组公告显示,多家央企境外投资出现亏损。

2011年7月,中铝宣布,“澳大利亚奥鲁昆铝土矿资源开发项目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而无法继续进行”。中铝在此项目耗去近四年时间,并可能将损失3.4亿元。

上一篇:关于提升员工素质的几点思考下一篇: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