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建筑师

2024-11-08

境外建筑师(共7篇)

境外建筑师 篇1

1 当前中国建筑市场的现状

由于改革开放后近三十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引发了建筑业的空前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给建筑业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许多大都市的面貌日新月异。

回首上世纪70年代末,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境外建筑师开始进入我国建筑设计市场。从1979年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开始, 一些境外建筑设计事务所陆续进入中国。80年代的北京长城饭店 (美国培盖特国际建筑事务所) 、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日本日建设计) 等。90年代后期以来,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里程碑式的建筑和有着巨大争议的超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出现。进入新世纪, 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建筑也有着十分开放和优惠的条件。首先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 并承诺加入WTO之后五年内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这也从机制和管理上为境外建筑师进入中国建筑市场提供了保障。有了机制的保障, 近几年来境外建筑师潮水般地涌入中国, 来分享这块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的大蛋糕。从有影响力的大型公共建筑到小型的社区开发, 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工作内容从规划到建筑设计等, 越来越多的项目为境外建筑师所获得。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工作范围也从原有的京、沪、穗三地逐渐扩大到省会城市甚至许多富裕的二线城市。所有这些, 对中国的建筑市场来说, 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

2 境外建筑师给中国建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的机遇

从整体看, 西方建筑师有着较为悠久与成熟的建筑文化体系, 是几代人在一种体系中熏陶, 而且教育模式也决定着他们的交流平台远比中国建筑师畅通, 尤其是其设计体制、建筑市场都比较规范, 建筑材料、设备及施工技术也比国内先进很多。因此, 这些使得许多境外建筑师在进入中国后, 在设计理念、设计的整体把握、技术运作以及现场服务等方面, 都有许多可取之处。对于长期封闭, 体制和机制上都很不灵活的国内设计机构来说, 的确是学习和交流提高的机会。

首先, 从设计理念与设计思想来看。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是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大本营, 所谓的国际式、白色派、高技派等众多的建筑思潮, 均出自西方国家。而我国在这段时间里, 恰恰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 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后, 才逐渐接触到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种种建筑思潮与现象。接触仅仅是最初的一步, 从接触到吸收、理解与熟练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因此, 现阶段境外建筑师在设计理念的诠释与运用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境外建筑师对建筑整体性的把握、材料的运用, 以及对建筑与所在环境的理解方面确实让我们为之叹服。

其次, 境外建筑师在国内推广了先进的设计技术。中国建筑之所以落后,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整体工业技术水平的落后。举个简单的例子, 前些年流行的玻璃幕墙设计, 如果幕墙有弧形面, 我们国内的施工单位只能用多块平板玻璃折面安装, 最大限度地与弧面形成一致。这正是反映了我们在材料与施工技术方面的落后。近几年来, 类似于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等多项在国内日益推广的技术, 离不开境外建筑师的技术引入以及我们与国际建筑行业的接轨。

此外, 境外建筑师带进来的不仅是一个成熟的建筑作品和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 而更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贝聿铭先生在设计中国银行总部时, 对建筑的每一块墙、地砖都进行了精心的排列并给出了加工尺寸, 尺寸精确到小数点后数位。德国gmp设计公司的冯·格康先生在设计中青旅大厦时, 对大厦走廊的吊顶以及屋顶等多个细节均做出细致的设计。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都说明一个问题, 一个好的建筑需要一个严谨的设计态度, 这正是当前许多国内建筑师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2.2 存在的问题

客观来看, 对境外建筑师也不能一概而论。由于中国建筑市场潜在的巨大利益, 大量境外设计单位争相进入, 量多了难免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参与国内项目的境外建筑师也是良莠不齐, 水平不一。就如同我国自身设计队伍存在水平上的差距一样, 也有水准和经验都很一般的公司鱼目混珠。物非所值、名实不符的作品不在少数。更有甚者, 一些境外建筑师把中国当成一个试验场, 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复杂结构, 怪异形式的作品, 根本不去考虑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和造价。例如, 斥资10多亿元的东方艺术中心, 装饰内墙的陶瓷挂片全部擦洗一遍就要两个月;4700块玻璃幕墙“外罩”, 每清洗一次得花费4万元。电费更占“东艺”全部开销的1/3, 平均每天维护成本高达9万元。 (1) 而蔡镇钰曾对国家大剧院和cctv大楼提出过质疑, 一是, 为何进入大剧院要先跑入地下?这个动作还很花钱。为何水面上不能有个入口?二是, 疏散问题。对于库哈斯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 它与北京城市机理、城市文脉没有共通之处。另外, 北京是个强地震地区, 建筑挑出60米左右, 还要再建十几层的房子, 过于浪费。 (2) 这些对依然处于发展阶段, 尚不富裕的中国来说, 尤其应该给予警惕。柯布西耶曾经说过:“建筑师必须认识建筑与经济的关系, 而所谓经济效益并不是指获得商业上最大利润, 而是要在生产中以最少的付出, 获得最大的实效”。 (3) 吴良镛先生在谈到类似的建筑设计时曾说:“标新立异原则当然没有什么错, 而现在只顾形式, 忽视功能, 不顾造价与结构的合理性, 已将中国建筑创造引入歧途, 到了不能不加以正视的地步。”

3 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首先, 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国内的整体建筑设计水平与设计素养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因素。

西方建筑体系自古希腊开创, 历经古罗马, 中世纪, 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及法国古典主义, 每一时期都有自己创造性的发展, 每一时期都对建筑提出新的要求, 都相应地在结构、材料、空间布局形式和细部处理上有全面的发展创造。从而形成了一个扎实的理论系统。而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把建筑当作工匠, 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言传身教。长期以往, 导致建筑理论根底的系统传承。此外, 我国的古建筑在历史进程上缺乏从古代向近现代建筑的过渡。我们搞现代建筑是直接地接过了西方现成的近现代建筑形式;并且, 我们曾经灿烂的古代建筑文化, 或应该说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中遭到相当的破坏和断线。所有这些, 导致今天我们的建筑设计发展水平在世界建筑范围内依然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况。已经出现的所谓的些许的盲从, 些许的迷惘, 在一定程度上并非不可理解。假以时日, 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出现。

其次, 我们必须看到, 中国并不是没有好的建筑师和有创造力的设计人员, 但却缺乏理性创作的社会大环境, 整个社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浮躁心理。密斯·凡·德罗有一句名言:“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从整体到细部都需要建筑师付出大量的思考。而当下, 企业忙于看到经济回报, 大量的建筑师们苦于生计承览了大量的项目。众多人都忙着赚钱, 却忽视了建筑设计艺术的一些本质的因素。完成一个建筑设计方案, 欧美日等国的建筑师要花一两年的时间, 而国内往往要在几个月内赶出来。时间的仓促, 项目甲方的指手划脚, 使得许多建筑设计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模仿性, 甚至根本就是抄袭。建筑师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创造优秀的建筑作品, 而常常满足于照搬国外的各种主义、潮流, 或跟风跟时尚。由于内在的文化自卑和自谦, 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缺乏免疫力和抵抗力, 失落了自身的理论根基。加上目前整个社会大风气的崇洋媚外, 对境外建筑师惟命是从, 而国内建筑师大多低人一等。境外建筑师往往拿走一个项目设计费的大多数, 而国内辛苦配合的设计单位常常只能拿到较少的部分, 如曾有报道安德鲁设计北京国家大剧院, 竟然得了总造价的11%, 完全冲破了我国建筑设计业关于大型建筑的设计费不能超过总造价3%至4%的行规。而实际上, 安德鲁只是提供了一个设计概念。而一个概念、草图就轻易赚得了几亿元。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剧了一些中国建筑师随波逐流的心态。在市场经济规律下, 在当前“买方市场”为主因素的影响下, 许多建筑师常不得不听命于业主, 成为业主的绘图工具, 最终丧失了认真思考的过程。因而我们必须认识到, 设计水准的提高不仅仅需要提高建筑师个人的基本素养, 同时也需要提高政府管理人员、乃至整个社会对待科学与艺术的鉴赏力。

再次, 我想今天众多中国的建筑师们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也希望有展现自身的机会。创造有特色的中国现代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需要中国建筑师的刻苦工作, 奋起直追;也需要在与国外建筑师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不断学习提高, 取长补短;但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对如何创造先进的中国建筑文化共同做出努力。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通过几代人的努力, 中国建筑必定会有一个从学习借鉴到提升与超越的过程。相信中国的崛起一定会带来中国建筑同样的崛起。

尽管今天我们中国的建筑师仍然面临尴尬的处境, 但是没关系, 跌倒了我们再爬起来。后来者居上。有了自知、自信与自强, 在如此繁荣的建筑市场中, 我们一定会取得突破, 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4 结论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扩大, 一段时间内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工作依然呈现出增加的态势。对中国以及中国的建筑师而言, 这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浮华炙热的设计市场背后, 需要的是国人的冷静与客观。正确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是提高我国设计水平以及迎接挑战的关键。我们在学习境外建筑师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的同时, 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既要吸收又要走我们自己的路。

建筑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过程。回顾历史中, 一切优秀的建筑其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是以时间来慢慢积淀的。而我们从改革开放至今仅仅经过了短短的30年。因此, 我们有必要将目光再放的长远一些, 有耐心, 也有信心, 努力探索找寻属于自己民族建筑的新路子。而不是只孤立地搬用外来形式或古代形式, 而是切实地融入到我们应该探究的、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之中去寻求解决, 这样才能求得我们自己当代与未来的优秀建筑。

参考文献

[1]柯布 (Le Corbusier) .雅典宪章.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2]路甬祥, 郑必坚.世纪机遇“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录第1辑[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马国馨.“三谈机遇和挑战”[J].世界建筑, 2004 (07) .

境外建筑师 篇2

1 断裂性的成长经历对其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记者、剧本作家出身的库哈斯,长着不留灰尘的脸颊,瘦高的个子。他有着敏锐的感性,形而上的思考,爽快的文风,超凡的感觉,洗练的言语,这似乎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建筑师形象。也许正暗示着库哈斯极富颠覆力的建筑思考和实践。

二战结束前一年库哈斯生于鹿特丹。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战后贫瘠的、渴望重建的土地上度过的,废墟是他的成长空间;8岁时随左翼派父亲迁居独立后的印尼雅加达,一个在地理和心理上极度分裂的城市;12岁回到重建后的、陌生的荷兰;19岁起在荷兰的一家周报担任记者,同时在一个年轻的电影小组从事创作。他采访过费里尼,并一度有意毕生从事影视创作;24岁经历了六八风暴的洗脑,职业生涯由此从记者和剧作家转向建筑师;随后赴伦敦AA学院学习建筑;中年离开欧洲,奔赴大洋彼岸着力研究新世界,并著书《癫疯纽约》;中年之后回到欧洲成立事务所,以建筑实践证明书中提出的理论原型。“为了要真正使自己相信某一些事,就必须打从心底里讨厌其它的事情”。库哈斯的话语中经常性的暴露出一个精神分裂研究中才有的偏执和癫狂。

2 用社会学观点理解城市

库哈斯是第一个有系统地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建筑融为一炉的建筑师。他使建筑不再只是个容器,而是无数事件交互碰撞的反应堆。这种对社会学的思考似乎是当代建筑师的思考盲点,建筑解决社会问题的被关注度似乎也从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后日益衰减,库哈斯正是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新的角度来关注当代社会问题。

3 关于矛盾性和对抗性的哲学思考

“建筑是力量与无力的结合,一种矛盾的混合体”。在这里库哈斯明确地将建筑看作一种混合物,一种矛盾,一种对立。而这种矛盾显然和文丘里所看待的矛盾是不一样的。在后现代主义中,互相敌对的矛盾是建筑表意功能原动力,正是这种矛盾打破了现代主义的最优化原则。这种矛盾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建筑的表意以及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上,而库哈斯将这个范围大大的扩大了,扩展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巨构体。但这个巨构体一定可以清楚地分割为内力和外力两个部分,这两个力的关系是库哈斯建筑动力的源泉。也正如库哈斯在一次演讲中的第一句话:“Architecture is a dangerous profession”,即“建筑是一场混沌的冒险”。

同时,在外力造成的推动力和内在形成的自发生长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清楚的边界。边界的两侧或是和平共处,或是争锋相对,当然后者是库哈斯建筑中的主体。

“在发展中协调、在协调中发展”的口号,似乎也暗示着建筑是内外力的矛盾体。CCTV新楼中的矛盾双方的和平共处,向人们清晰地展示了两者的边界,也让边界两侧的争斗更加明显。

4 荷兰背景下的主体价值观

这种矛盾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他的实用主义的基本价值观,这也是荷兰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意识形态讨论缺失的必然结果,这个结果在欧洲的普遍价值观中虽不算是典型的,却也是极为重要的支柱。在这个价值框架下的欧洲中心论的思想,更是库哈斯理论的基石。

而当代亚洲城市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拥挤作为快速城市化的产物普遍出现。这为亚洲,尤其是中国当代城市的现状与库哈斯提出的拥挤文化作一个对照,也就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因为库哈斯的拥挤文化虽然避免不了他的荷兰情结,却又是直接针对向亚洲这样的巨构城市的。

唯一能解决这种拥挤的策略就是高层建筑,高容积率的高层建筑是库哈斯对大都市的理想状态的预言。

当然,库哈斯的高层建筑决不是为了释放地面的开放空间,而是将高层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运作的系统,看成一个个独立生长的单体。每一栋高层建筑都是独立使用的,它们在垂直向容纳了所有城市生活可能有的内容,再通过垂直向的交通联系不同的城市生活内容,最终造就一个个的小城市。

5 不可抗拒的城市

库哈斯要重新解读现代性,他将城市视作白纸一张,完全不接受城市历史作为一个个不同层的叠加,不承认历史的重叠性,从这个角度上看,库哈斯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文脉主义者。

在这样的反文脉的背景下,在对城市的认识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人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几乎都被库哈斯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可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上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又如,库哈斯对网络生活的理解:“……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到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在真实世界难以想象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区域和界限正在以无从察觉的方式合并、转型、进入一个更直接、更迷人和更灵活的领域——电子领域。”

从现今的建筑学潮流上看,在建筑界普遍对现代建筑进行了反思,全球的思想界普遍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以后,渐渐的温和化了。库哈斯是身处在这个潮流之外,他的方法是让现代化更加现代化。面对资本聚集成的摩天楼,文脉是多么的无力;面对新事物的时髦和方便,人性本身也在不断变化。正如高尔基的一句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库哈斯没有回头寻找古典的寄托,没有从人性中寻找建筑的最终归宿;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对时代前端的筹划之中——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

6 全球化下的城市理论

当代城市中的矛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让库哈斯的理论更具广泛性。“在超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建筑价值观念,如构成、美观、均衡等已不再有多少意义。国际需求的扩展速度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建筑师的回应能力。建造已使得建筑处于从属地位。”这里的库哈斯从根本上成为了全球化的旗手,也通过广普性强化了其理论的真实性,即主流的就算不是正确的,也一定是合理的。通过全球化的大量建造,库哈斯的理论取得了真实性的论证。

确切的说,这还不是全球化的胜利,还仅仅是欧洲中心论式的现代性在全球领域的胜利。对于亚洲这样有着最大的建设量,被全球化冲击最彻底的区域,却只是库哈斯理论的实践地。换句话说,亚洲这样的全球化焦点,其实是被库哈斯的全球化理论边缘化的。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在中国极具影响力的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重点讨论了他的城市设计思想和城市理论,并运用他的城市理论考察当代城市的建筑实践,同时通过全球化的大量建造,考察库哈斯的理论取得了现实性的论证。

关键词:断裂性,矛盾性,对抗性,实践,城市理论

参考文献

[1]Rem Koolhaas.Rem Koolhaus(1985~1990)[M].Gustavo Gili,2002.

境外建筑师 篇3

工程位于利比亚北部城市米苏拉塔市。北临地中海,南部边界为钢铁联合企业所限定,西部是大面积的沙丘,远离城市中心,是米苏拉塔市的海滨门户。整个项目用地东西向轴长约4 000 m,南北宽约800 m,用地面积2.8 km2。利比亚米苏拉塔市5 000套住房项目,由6个单体约5 000套住宅,26个教育医疗类建筑单体,22个清真寺、商业建筑单体的公建组成。全部单体采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采用主要规范为欧标BS 6399-2.1997,BS 8110-1.1997,BS EN 1992-1-1∶2002,BS EN 1998-1∶2004,美标ACI-318- 08,ASCE 7- 05,IBC2009。

2 结构各参数比较和计算模型建立

目前世界各国的工程设计技术标准在设计理念、设计原则甚至设计要求等方面均存在许多差别,因此要走向国际市场,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掌握,并应用一个全新的技术理念、技术标准。

在此次利比亚米苏拉塔市5 000套住房项目中业主前期指定采用欧洲规范进行设计,后来又更改为美标规范。结构计算采用美国Computer and Structures Inc.(CSI)公司开发研制的房屋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ETABS。

本文以一栋教学楼为例,采用欧标和美标分别进行结构设计,参数确定和设计结果比较如下。

2.1 基本参数

建筑结构的重要性等级及重要性系数:Ⅲ类γ0=1.2(欧标)[1],Ⅲ类γ0=1.25(美标)[2];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震加速度峰值:0.06;场地特征周期:0.35 s;设计风速:v0=42 m/s,场地的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场地的类型为中密的砂土,场地类别为C类(欧标)[1];场地的类型为中密的砂土,场地类别为D类(美标)[2];地面粗糙度:海岸A类。

2.2 结构材料

混凝土等级:C30(立方体抗压强度),圆柱体抗压强度特征值fck=25 MPa;密度:25 kN/m3;重度:26 kN/m3;泊松比:0.2;弹性模量:3.1×104 MPa;钢筋牌号:ASTM 615M GRADE40;抗弯钢筋屈服强度fy=300 N/mm2;抗剪钢筋屈服强度fyv=300 N/mm2。

2.3 抗震计算

采用美标抗震标准,技术规格书中给出了地震加速度,见表1。

米苏拉塔在第“5”区域,所以Ss=0.37g,S1=0.11g。

根据IBC2009查表确定场地类别为D类,根据场地类别(D类) 选取地震修正系数Fa,Fv(见表2,表3)。

查表2和表3得出:Fa=1.5,Fv=2.36。

ASCE中的反应谱[2]:

普通混凝土框架反应修正系数R=3.0。

欧洲8抗震规范反应谱[1]:

其中,Sd(T)为设计反应谱;q为性能系数;β为水平设计反应谱的下限系数,EN1998建议β取0.2。

相同地面加速度峰值下欧标与美标反应谱曲线的比较如图1所示。

计算结果分析见表4。

2.4 分析模型的建立

结构计算采用ETABS软件,结构几何模型的建立与国内工程相似,柱、梁采用空间杆系单元,普通楼板采用膜单元(见图2)。对于膜属性的楼板单元,程序会自动剖分。因而膜可以方便有效地模拟楼板并起到传递楼面荷载的作用,所以我们采用了膜单元来模拟楼板。边梁、中梁刚度放大类似于国内软件:在ETABS中当采用膜属性楼板时,因为膜不具有平面外刚度,因此梁需要进行其刚度的放大。具体来讲,就是修正梁单元的属性,增大其围绕③轴的惯性矩[3]。

3 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梁支座、梁跨中、柱纵筋采用不同规范计算结果分析见表5~表7。

4 结论及建议

由表5~表7可以看出美标的梁、柱纵筋计算面积比欧标大10%~30%左右,对于总承包项目来说,总承包单位在进行项目投标时一定要弄清业主具体采用哪国的规范,并且要有具体的版本,因为国外的规范更新的时间间隔比较短,例如美标平均三年就要更新一次。要正确使用国外规范,规范选取的正确与否会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加入WTO已有数年时间,越来越多的外国设计公司已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我们的设计单位也逐步参与国际性的设计竞争,所以了解和使用国外的设计规范对中国的设计人员来讲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欧标及美标进行结构设计的参数选取及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此类工程的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结合利比亚5 000套房建项目采用欧标、美标规范进行结构设计,讨论在采用欧标和美标进行结构设计时,荷载、地震作用和参数选取时的区别,最后通过实例比较分析采用欧标和美标计算结果的差别及采用不同规范时配筋量的差别,以期为今后从事国外总承包项目的企业提供指导。

关键词:欧洲规范,美国规范,ETABS,结构分析

参考文献

[1]Eurocode 8:Design of structures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S].

[2]ASCE 7-05 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S].

[3]ETABS中文版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Eurocode 2: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S].

[5]2009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S].

[6]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08)and Commentary[S].

境外建筑师 篇4

一、当前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要求比较高,但我国国内普遍存在中小企业数量多,但融资困难,银行、市场资金充足,但投资难的普遍问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不强、融资风险高、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困扰着境外建筑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

(一)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融资能力不强

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融资能力不强,受企业自身影响比较大:一是受企业本身的经营规模的限制,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在经营过程中,中小建筑公司的经营规模普遍不大,业务不稳定,经营收入也时好时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这就导致银行等融资渠道不能充分信任建筑企业的偿还能力,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二是资金短缺。目前,境外建筑工程项目大都是带资承包,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拿下项目,充足的资金是前提条件,而中小企业大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三是企业信用度不高。信用度越高,筹资渠道越通畅。信用度的高低是融资人选择融资对象的基本条件。而中小企业因规模小、业务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信用不良问题时有发生,且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健全,责任追溯机制不完善,这也大大增加了中小建筑企业融资的难度。四是建筑行业作为服务业,实物资产比较分散,单位价值低,资产负债率低也是融资的一大难题。

(二)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融资风险高

中小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不稳定性导致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融资风险过高。境外建筑工程项目受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当经济、社会发生变化,金融政策作出调整时,中小企业不能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作出适时的调整和应对,势必会对中小建筑企业的融资带来很大的影响。当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实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等政策,缩紧银根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减少,中小企业能筹集到的资金相应的减少,融资成本增加。此外,中小建筑企业融资风险高还表现在:中小建筑企业没有充足的抵押担保的物资和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首先要考察企业的还贷能力,物资、设备、厂房等可以作为抵押进行信用担保,而中小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等可用作抵押的担保匮乏,这大大增加了融资人收回资金的风险,大大减低了融资人的融资的意愿。

(三)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融资结构不合理

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融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是十分健全,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融资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建筑企业内部自主筹资,同时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发放债权、股权融资等方式进行筹资,但相对于国外的金融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债权融资、股票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受到严格的限制,对企业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难度。二是融资成本过高。中小建筑企业受规模和经营能力的限制,无法通过上市等形式来筹集资金,银行贷款不仅操作复杂,还要支付利息、抵押担保费用、资产评估费用等,贷款融资渠道不畅通使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解决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融资问题的对策探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所有企业而言,经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是存在风险的,而风险和收益率也是呈正比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规避和降低风险。笔者在一家省级建筑单位的国际事业部从事会计工作,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加强银企合作、保持项目外汇平衡、提高融资管理水平等解决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融资存在的风险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为中小企业防范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加强银企合作,解决项目融资难问题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银企合作,可以有效解决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建立新的银企合作模式。可探索采用过银行和担保公司联合,或与信用保险公司拟联合放贷。这种融资方式,担保公司提供融资担保,银行搭建融资平台,联合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贷款服务。担保公司和信用保险公司与银行联合贷款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的经营风险系数,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二是加强银企互信合作。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是业务合作关系,只有互信互利才能实现共赢。从企业角度出发,应健全信用体系,让银行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实时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准确的判断企业的偿贷能力和信用等级。从银行角度出发,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助力,开发新的、更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扩大信贷规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要求。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要出台鼓励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规模的政策,通过举办银企对接洽谈会等方式,为银企对接搭建平台,协调银企关系。

(二)降低外汇风险,保持项目外汇平衡

境外工程项目经常采用外币的形式进行融资,因此,汇率的升降都会引起融资能力的变化。中小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外汇风险。一是适当利用汇率变化。当中小企业在借入外币期间,汇率提高,企业在归还借款时的货币实际价值会比借入时高,此时偿还借款就得不偿失。相反,当汇率降低,外币贬值,中小企业就能有利可图。二是确定中间汇率。境外项目双方可提前约定一个基本汇率,在基本汇率的基础上,当汇率发生变化时,双方各自承担损失或收益。三是订立保护性条款。中小企业一般对汇率的把握不如大型企业,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在贷款协议中设定相应的保护性条款内容,可通过约定延期或提前还款的方式,来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影响。

(三)完善融资规划,提高企业融资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出发,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信用水平等方面做好融资规划,提高企业融资管理水平。首先,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要提高融资水平,中小企业必须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使金融机构能及时、真实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金融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加强审计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其次,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水平。优良的信用是吸引融资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定期公布会计信息,诚信经营,按期还款,杜绝逃税漏税等行为,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树立诚信、守法的良好形象。

三、结语

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融资是中小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的空间并获得更大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小企业在操作境外工程项目时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银行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蒙伶.建筑企业融资能力和融资策略研究及探讨[J].经营者,2016(3):148-150.

[2]王宇.建筑工程项目融资研究[J].职业技术,2015(6):117-118.

境外建筑师 篇5

关键词:境外,建筑业,税务问题

当前境外从事建筑业务主要包括建筑施工、设计、物业运营、融资项目和建筑咨询等,缴纳营业税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规费、利润和税金等各种含税收的费用组成,而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税收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优化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贯彻落实“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但是,我国的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税收体制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税收的相关法律不完整,宏观调控力度薄弱,税收分配不合理以及建筑企业利益保障存在缺失。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完善税收的相关立法,加强宏观调控;改革税费制度,优化免税政策;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税收管理队伍建设。

1 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的税务问题

1.1 税收的相关法律不完善

目前,我国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的税收法律还不够健全,没有增加促进社会稳定、支持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税种。不仅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而且导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

另外,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的财政收入尚且存在严重失衡现象,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被缩编和精简,制约了财政税收管理的有效实施,影响了从事建筑业务税务管理的有效性发挥。另外,税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免会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1.2 宏观调控力度薄弱

目前,我国宏观调控在对于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税收管理方面的力度还相对薄弱,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导致偷税、漏税、骗税与抗税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也时常出现暗箱操作现象,建筑企业没能享受必要的免税政策。而且,境外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税种还存在比较大的欠缺,尤其是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没有发挥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1.3 税收分配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税收承担者是广大中小型企业,这样必然会给这些企业带来沉重的税收负担。很多收入来源多元化的大型建筑企业因为享受了多源扣除优惠,缴纳的税收比较少,这就造成了税收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另外,政府对建筑企业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境外企业的发展。

1.4 企业利益保障存在缺失

税收属于国民经济再分配,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税收管理在企业福利待遇分配方面和优惠政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必然会导致企业利益难以保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税收优惠政策应该坚持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的方针,但是由于大、中、小建筑企业的税收分配不合理,导致贫富差距很大,很多中小型建筑企业并没有享受优厚的福利待遇。由此可见,税收在企业利益保障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

2 改革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税务的措施

2.1 完善税收的相关立法,加强宏观调控

要推动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税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再分配的合理运转,必须制定完善的宪法。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保持国内与国外财政收支的平衡,解决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的财政收入失衡问题。而且,政府应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利弊,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优点是具有分配资源的功能。分配资源是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显示的优势,能够推动资源在各部门间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另外,市场具有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这是市场经济在微观方面显示的优势。但是市场经济也存在弊端,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单纯地依靠市场调节只能解决市场微观平衡问题而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市场经济的有效作用是以竞争为前提的,要注意强调竞争的合法、合理性,从而提高市场调节的效果。而处于竞争中的企业会在优胜劣汰的趋势下导致财政税收不均衡,加剧了经济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安定。而且,市场经济无法管理违法与犯罪的社会现象,例如乱罚款、乱收税、偷税、漏税、骗税与抗税等。所以,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保持收支平衡,能够稳定物价,促进社会公平。宏观调控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安定,打击违法犯罪。国家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需要创新企业财税制度,改革税收,完善金融体制,以维护建筑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要引导建筑企业依法纳税,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创新路线,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综合力。

2.2 改革税费制度,优化免税政策

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应该改革税费制度,优化免税政策,免除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的增值税,对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规费等营业税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减免,从而减轻境外建筑企业的负担。其次,税务机构还可以改排污收费为征税,对污染程度不同的资源实行差别税率,提高资源税的征收标准,完善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从而有效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时必然会运用大量的资源,税收管理机构应该将严重短缺的水资源和林业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另外,政府和税务机构应鼓励中国的建筑企业抓住去国外的投资机会,坚持“走出去”战略向海外投资,让中国的税务价格接近国际市场税务价格,将中国的税收法融合进国际税收法,拓展境外建筑企业的融资市场,避免中国的资金外流,防止外来税收制度对中国境外建筑业务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和不利影响,维护中国境外市场的稳定。

2.3 增加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

国家应该增加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加大建筑业务技术创新基金的投入,提供银行贷款以扶持建筑企业的发展。一方面,税务管理机构应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负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而且,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应该加强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为境外建筑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细致的、全面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使税务管理具有系统的、科学的导向作用,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并及时、准确地发现税费征收工作过程中的偏差,防止因预算安排不周造成的损失,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早发现并解决。

2.4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税收管理队伍建设

改革税收体制,合理免除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税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提高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税收管理队伍建设,从而保证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税收工作的顺利运转,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税收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的全面优化。境外从事建筑业务主要包括建筑施工、设计、物业运营、融资项目和建筑咨询等,缴纳营业税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规费、利润和税金等各种含税收的费用组成。目前,我国的境外从事建筑业务税收体制中还普遍存在税收的相关法律不完整,宏观调控力度薄弱,税收分配不合理以及建筑企业利益保障存在缺失等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政府和税务机构必须完善税收的相关立法,加强宏观调控;改革税费制度,优化免税政策;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税收管理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娜娜.跨学科视野下的税务司海关史料整理——读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J].图书馆论坛,2015(09).

[2]胡国强.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J].商场现代化,2014(14).

[3]李建新.对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5).

境外建筑师 篇6

2014年8月份由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院的部分研一新生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筑学院的部分本科生组成的6个小组进行了为期2个星期的联合教学活动。这次联合教学选定的题目是“南京明城墙前湖段缺口连接体设计”,每个组都由三校的学生共同完成一套概念方案设计,我们以选择其中的一组以“轻”作为设计概念的优秀奖方案,来介绍此次设计的过程。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明城墙更是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南京的明城墙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明初,是中国古代城墙中保存长度最长,也是规模最大的城墙。南京城共四重城廓,外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现存城墙长25.091公里,城门13座,水关2座,墙高度一般在14~21米,最高处达25米;外郭城长60公里,门18座,几不存。

经过漫长的历史更迭,明城墙已经从原来的军事防护功能、作为城市边界的功能和围合界面的功能,转化为现如今供市民的游览休憩并展示历史文物的功能。保护、修复南京明城墙能更加完善明城墙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南京明城墙前湖段的缺口位于明陵路前湖段城墙转角向北约200米处,该段城墙于1991年因连降暴雨导致墙体坍塌,20世纪90年代末南京市文物局组织人员对坍塌段墙体进行了清理。此次坍塌,露出了该段城墙内明代(1368-1644年)早期修筑的矮城墙(长约51米,高10米,宽约2.5米),该墙在明早期修建时,使用了部分六朝和宋代的城砖,为研究明城墙的建筑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2.矛盾

由于该段城墙的缺口位于宫城附近,成了南京明城墙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墙缺口又在前湖公园内构成了东郊风景区里的主要景观。城墙缺口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整个市明城墙风光带观光游览流线的完整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文物本体,进行环境整治,展示历史信息,完善景观形象,是这一次设计中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这个缺口连接体设计的意义:一是可以连接南北向的交通,使城墙风光带的线路更加完整,向人们展示明城墙的整体风采;二是可以向市民展示历史的遗存和古代防御工程的全貌,包括天然坍塌的缺口、散落在底部的落砖和裸露出来的明代矮城墙。三是此次项目作为前湖风景的主要对景,是公园内很重要的景观节点。

3.“轻”的意义

“轻”在现代语境中有很多延伸的意义,轻作为一种品质、追求、价值和美学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文化领域:例如轻音乐指的是可以营造浪漫的情调,带有休闲性质的音乐,它格调高雅而气度不凡;轻生活指的是简单、返璞归真、从容快乐的生活,“轻”就是一种淡然、轻松、自由的生活态度;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轻可以意味着空间秩序的开放自由、结构的轻巧灵活、材料的精致和形体的简洁轻盈。“轻”在建筑设计方面除了有结构之轻和材料之轻的含义外,有着更为广义的建筑学指向,它可能是一种介入场地和环境的态度:尊重、顺应、修补,而不是抹去留存。

4.解题

基于以上分析,对这次缺口连接体设计有了最初的思考立意,想着重表现建筑之轻,设计一个“轻”的建筑,并且从保护、标志性、连接、展示,这四个方面去考虑这个设计。保护——概念方案,必须要尽量减少对基地环境的破坏,保护现场文物。标志性——缺口位于前湖湖畔的对岸,是到湖边驻足游客的视线焦点,所以它又是公园的一道亮丽显著的风景线,必须考虑它的远观效果,使之成为标志建筑。连接——做为城墙的连接体,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连接缺损的城墙两端,又因为基地的背面是军事基地,所以缺口的连接体设计只考虑南北向连接的不考虑东西向的通达。展示——古城古砖如今承载了太多辉煌的过去,烙下了太多历史的痕迹,每一片砖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所以向市民展示古代遗址,古代工艺文化,是这次方案所要表现的功能内容。

明城墙的缺口是因为种种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而存在的,我们的这次设计并不想去填补或是掩盖这个缺口,例如像很多学者的“修旧如旧”的理念,造个假古董试图抹灭城墙这段被破坏的历史,破坏环境。我们只想去积极地暴露这个具有一定意义的缺口,尊重顺应人文历史环境,考虑其周边明城墙的发展的脉络,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缺口的存在证明它有它的故事和它的历史,希望前来欣赏的人会有兴趣地去探寻它的秘密和它的过去。所以我们在设计方案中把缺口连接主体建筑和原址脱开,既暴露了缺口提醒着人们它的存在,也尽最大可能地保护了原址。随着现代技术工艺的发展,预制、装配等工业化手段完全可以满足上述的条件,并且可以实现安全耐久、施工快捷、低碳环保等建设的目标。

4.1轻的形态

我们的理念是想建造一个轻盈之物悬浮于城墙缺口之上,打造一个“浮石”的意向。或是一个轻盈的悬浮的石头像是不经意间散落在这缺口之间,或是像次意外的事件,从外太空陨落的“飞来石”。我们选择“浮石”的意向是因为石头和城墙的砖一样有着冰冷的外表斑驳的肌理,坚硬的内心和沉重的色彩。如果说明城墙像是一条链子随着绵延的地势成自由之形态绕着古城南京,而这颗“石头”就像嵌在其中的宝石,为古城墙增添一些光芒。“浮石”有着一般石头的特性,更有着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很轻盈,就像悬浮在半空中、悬浮于明城墙上的一样。整个建筑的形体契合缺口的形状,横剖面是由基座向上有收分,顺应周边城墙断面的走势。建筑的立面设计也延续整个明城墙实面的肌理,无论在色彩上还是斑驳的纹理上与周边的环境既有联系,又能展示自身新材料的特质。如何利用并整合明城墙的线性的景观特征、南京山水的天然格局及新建的明城墙缺口连接体,使其三者在前湖段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的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游人前往。

4.2轻的建造

轻型钢结构不仅是因为它的结构构件的尺寸小,作为围护结构的非承重结构的构件更加轻薄透明,从感官上变轻。而是因为钢结构大大改变了建筑空间特性,使其更适应于新的需求。它的这些特性可以实现我们想突破传统展览空间的一些想法。首先,整体上我们将建筑从地面上抬升了两米,从而更好的保护和展示地表文物,又潜意识的提醒游客这里有特别的东西需要他们去探索,让人们产生窥探究竟的欲望。出入口则设在了建筑短边两侧,使得建筑的主立面保持完整。然后从整个建筑的纵剖面上看建筑的结构空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朝向前湖开放的外挑在建筑表面的观景平台;第二部分是进深4.5米共四层的主要承担水平和垂直交通的结构体系;第三部分是一个四层通高的大空间,并有许多进深不一错落的挑台从第二部分的结构中悬挑出来,因为其悬挑出来的尺寸很大,场景很震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轻型钢结构建筑的预制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可以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4.3轻的形式

这次设计中的形式之轻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空间秩序上的自由。游客一般会从明城墙上进入建筑的第二部分的空间,它承载的主要功能就是联系上下和左右的交通,并过渡室内外的空间。这部分的空间较为狭长,一边出去是秀丽开阔的自然山林的美景,一边出去则是气势颇为壮阔的文物展览。我们更可以把其内侧的墙壁作为灵活的展墙,或是挂上展板宣传悠久的历史文化或是投射电子影像资料,向游客宣传南京古城墙的形成历史、现状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制砖工艺等。游人可以在室内任意节点停歇下来,或是走出室外,站在挑台上欣赏前湖美景和远处的自然丛林荡涤心胸,或是走进室内挑台上,欣赏历史遗存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示厅内错落的挑台可以让游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遗迹,更为不同标高挑台上的人们提供了更多互动的机会。整个室内的挑台分为三个层次的:最底层的挑台游客可以欣赏触摸到地表的落砖;中间层次的挑台游客可以近距离的观察被暴露的低矮的城墙;最高的挑台游客可以欣赏整个缺口的形态。室内空间的流动性和游客流线的不确定性,使整个建筑充满神秘感。建筑的室内有着丰富的空间对比,无论是明与暗、长与短、开阔与幽闭、活泼与庄严都给游客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体验。

4.4轻与光其实是共生

光使得建筑空间流动起来,栩栩如生起来。光是地球上万物的能量,教堂之光让人产生圣神崇高之情,黑暗中的一丝光亮甚至使人豁然开朗对光明产生希望。光线的强弱不但可以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更能引导参观者的流线。上面谈到因为建筑的轻型的结构使得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变得轻薄,通常展览型的建筑都是比较封闭的,但这个缺口连接体却坐落在风景绝佳的前湖湖畔,我们希望它紧邻空间的界面能虚化一点温和一点,能和周边的美景游客有些互动。所以我们在缺口连接体主立面的玻璃表皮外加了一层镂空的锈钢的金属表皮,而在连接体与城墙相接的两端则没有围合全部打开,将外面的景观细节完全融入进来。外部挑台的明朗开阔与交通走廊及平台大空间的昏暗庄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室内外的转换伴随着光线的转换,以及空间感受的变换。室内光线产生的神秘感,恰好与古城墙所在的基地关系相呼应,与基地的场所历史感相协调。我们在建筑表皮的肌理上做了一些细节化的处理,在均质化的表皮上隐隐约约藏着南京城墙总图整体走势的图案,而散落在表皮上的挑台看似随意却是嵌在城墙图案上的城门的位置上。人们在阳光大好的季节走在建筑内部看外面的风景,而等到夜晚华灯初上从建筑内部透露出星星点点的光亮,此刻的建筑又成为对岸游客眼中的风景,它盈盈地漂浮于城墙之上。

5.不足

因为时间有限,方案在这几个方面有所欠缺:第一从建筑空间层面上强调了点和线的层次,点的驻足欣赏的空间,线的交通行走的空间,塑造不足的是空间面的层次,面更加强调的是游客休憩的空间,这种空间只能结合城墙缺口连接体周边的绿色景观场地进行进一步的规划设计;第二是功能的设置上比较单一,基本是以展览为主,没有更多的人性化的设置。例如一些卫生间一些休闲餐饮茶座的设置,这主要是出于不想过多的功能的置入破坏这里环境的考虑。

6.总结

概念性的设计方案回应了南京古城墙历史和场地的精神,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如何去对待和发展历史遗存的问题却久久的萦绕在建筑师的心里。保护和发展都是离不开建筑所在的场所,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去考虑问题,只有使历史的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在今天的城市发展中得到延续和再生,才能促进古城墙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华黎.建筑之轻[J].建筑学报,2015(6):28-31.

[2].曲志华.南京明城墙的保护与利用[D].南京:东南大学,2007.

[3].王燕燕、王浩、唐晓岚.南京明城墙历史意义变更及现代价值更新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6):89-91.

警惕境外疫区皮革蒙混入境 篇7

据媒体报道, 本次破获的走私皮革案中, 主要涉及的是牛皮。而走私牛皮其社会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偷逃国家税款, 扰乱正常贸易秩序, 流入市场会对国内牛皮产生较大的冲击, 直接影响到我国皮革加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如果不法之徒将来自疫区的皮革走私进境, 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隐患。

有资料显示, 我国现有的皮革加工业每年产生近1亿吨的废水, 这些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对土壤、水体和农作物危害很大。因此, 我国对皮革加工业准入门槛较高, 需要农业部和环保部的许可方能生产。但是, 这些走私进口的牛皮流入市场之后, 大部分并不是由有资质的大型加工厂来加工生产, 而是流向了一些不具备生产加工条件的小企业, 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污染, 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影响。

严防境外疫区皮革蒙混入境, 既是为了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更重要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最近表示, 2014年是中国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最近制革企业出现的违法排污和关停事件, 以及皮革走私案件等, 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 就是中国政府将建立更加透明的体制, 引导产业走向规范、健康、阳光、绿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皮革业发展目标是清晰的, 要走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绿色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皮革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 皮革走私的案值越来越大, 从今年开始, 海关已把皮革作为重点抽查对象, 实施对进口皮革行业的“铁拳”专项稽查行动。在加大打击力度, 依法惩治走私犯罪的同时, 海关也提醒广大进出口贸易从业者和进出境旅客:进出口皮革及其制品出入境前, 请务必了解相关规定,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更不要被走私团伙诱惑和利用。

上一篇:后金融危机经济管理下一篇:中国农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