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培训

2024-09-24

境外培训(精选5篇)

境外培训 篇1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企事业单位对外交流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近两年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拓展迅速, 高等院校前往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参观学习培训的数量和频率大幅增加, 这一方面反映出国家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先进技术, 培育具有国际化眼界和视野人才方面的积极举措, 也体现了推进我国高校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改革思路。通过立项申报, 购买有资质的境外中介机构的服务, 在境外大学或培训机构接收培训,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组团赴境外培训, 成为境外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实践中发现, 组团赴境外接受培训活动还属于较新形式, 该类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中, 组织方或当地银行机构、税局操作程序和法规适用上还存在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的情况。

二、组团境外接受培训劳务对外支付提交税务证明问题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提交税务证明有关问题的通知》 (汇发[2008]64号, 以下简称64号《通知》) 规定, 境内机构和个人因服务贸易、收益、经常转移和部分资本项目原因需向境外机构或个人付汇时, 需要申请办理《服务贸易、收益、经常转移和部分资本项目对外支付税务证明》 (以下简称《税务证明》) 。尽管文件下发已有5年时间, 但在实践中发现组团赴境外接受培训活动还属于较新形式, 组团境外接受培训项目是否要遵守该规定, 组织方或当地银行机构、税局在实践把握中判断不准。

1. 组团境外接受培训项目属于服务贸易对外支付范畴。

服务贸易 (Service Trade) 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64号《通知》规定对服务贸易收入列举为从事运输、旅游、通信、建筑安装及劳务承包、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体育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政府服务等交易行为所取得的收入。在64号《通知》里对境外机构或个人从境内获得的需要申请办理《税务证明》的服务贸易收入进行的列举中包括文化体育业。文化体育业是指经营文化、体育活动的业务, 包括文化业和体育业;文化业是指经营文化活动的业务, 包括表演、播映、各种展览、培训活动, 举办文学、艺术、科技讲座、演讲等 (1) , 据此规定, 组团境外接受培训项目属于服务贸易对外支付范畴。

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提供《税务证明》是我国强化国际税源监控的重要手段, 为保证该项措施的真正落实和有效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又签发了国税发[2008]122号《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出具税务证明管理办法》, 要求各地税务机关应在国际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指定专人, 负责《税务证明》的管理工作, 近两年, 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加强了对办理境外付汇业务的监管督查工作。因此, 在办理境外付汇时应该按照64号《通知》规定向受理银行提供《税务证明》, 否则, 银行将依据以上文件拒绝办理境外付汇业务。

2. 对外支付需提供《税务证明》的金额标准。

境外培训组织方要依据64号《通知》规定, 对外支付金额标准达到单笔支付等值3万美元以上 (不含等值3万美元) , 才需要办理和提交《税务证明》, 否则, 不需办理和提供。在此, “单笔支付等值3万美元以上”不是指《税务证明》文本中的“合同总金额”, 而是“本次支付金额”。并且, “支付金额”应为含税金额, 免税或不予征税的, 在《税务证明》“已缴纳税款项目”填写为“零” (2) 。

3. 开具《税务证明》的税务机关。

在具体实践中, 初次办理往往不知该找哪个税务机关办理《税务证明》, 根据税发[2008]122号规定, 各地税务机关应该在国际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指定专人负责, 应当分别向支付地主管国税机关和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办理《税务证明》。实践中, 应首先向主管国税机关提出申请, 在取得主管国税机关出具的《税务证明》后, 再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申请;支付地主管税务机关与征税机关不在同一地区的, 境内机构和个人应当持征税机关的完税证明, 到支付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证明》 (2) 。

三、组团境外接受培训劳务扣缴营业税问题

1. 组团境外接受培训劳务是否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法律判定。

新修订后的《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劳务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进行了列举, “条例第一条所称条例规定的劳务是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以下称应税劳务) ”。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一款规定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均属于境内劳务。修改后的营业税境内外劳务判定原则由“劳务发生地”调整为“属人”和“收入来源地”相结合, 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理解, 第一是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全部劳务, 无论其提供的劳务是否发生在境内都属于境内提供劳务;第二是接受劳务方在境内接收劳务均为境内提供劳务, 无论其是否属于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第三是劳务提供方有来源于境内的收入都视为境内劳务, 无论其是否在境内提供劳务 (3) 。依据第三条分析可以判断, 国内企事业单位组团到境外接受境外机构培训劳务活动, 因境外培训机构提供境外培训劳务收入来源于境内, 应属于应税劳务。

2. 组团境外接受培训劳务营业税免税政策适用。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111号) 中明确规定,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以下简称境内) 单位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 (以下简称境外) 提供建筑业、文化体育业 (除播映) 等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 (1) 。根据前文分析, 可知企事业单位组团境外接受培训活动属于文化体育业, 所以, 应该享受暂免征收营业税优惠政策。

通过以上分析, 企事业单位组团到境外接受境外机构培训活动, 按照“属人”和“收入来源地”原则判断, 属于应税劳务, 是营业税征收范围, 但由于组团境外接受培训劳务完全发生在境外, 并且属于营业税免税政策列举暂免征收营业税劳务范围, 享受暂免征税政策。况且, 组团到境外接受境外机构培训劳务发生地在境外, 劳务提供者为非中国居民单位或个人, 此项税收的征收也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 组团到境外接受境外培训方不需要 (也不可能) 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营业税款。

四、组团境外接受培训涉及的所得税问题

境外中介机构或培训机构为国内企事业单位组团境外提供培训活动所得是否缴纳所得税, 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判断, 一是判断其是居民企业还是非居民企业, 二要判断其所得来源地和支付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以下统称企业) 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事业单位组团到境外接受境外机构培训活动, 提供培训劳务的机构是否属于居民企业或非居民企业要按照其注册地与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并重的原则进行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居民企业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即对实际管理机构的认定需要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也就是说, 尽管提供境外培训劳务的境外机构注册地不在中国境内, 但只要其在中国境内存在对该企业境内外经营活动进行实质性的 (非形式上的) 、全面的 (非局部的) 控制和管理的机构, 都界定为我国的居民企业, 要求其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如果其被确定为非居民企业, 则对境内所得的判定依据“来源地”与“支付地”两个方面进行判断。条例第七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应纳税所得, 对于提供劳务所得, 按照劳务发生地原则确定。就实务中企事业单位组团境外接受培训劳务完全发生在境外, 提供境外培训劳务的境外机构属于非居民企业, 所以, 尽管该培训活动支付地在国内, 仍不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中国税务机关对之不行使税收管辖权, 培训组织方也无需作为扣缴义务人负担缴纳所得税款。

五、结语

境内机构和个人因服务贸易、收益、经常转移和部分资本项目原因需向境外机构或个人付汇时, 需要向受理银行提供税务证明手续, 该环节主要是为加强税源监管, 防止税款流失情况发生。企事业单位组织员工通过立项申报, 购买有资质的境外中介机构的服务, 在境外大学或培训机构接收培训,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组团赴境外培训项目属于服务贸易项下文化体育类项目, 根据64号《通知》要求, 属于应提供税务证明的情形;该项目主要涉及到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相关税种问题, 根据相关税法规定, 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 而不属于所得税征收范围, 但因其符合营业税暂免征收优惠政策, 所以, 不需向主管地税机关缴纳营业税, 但仍需要按照64号《通知》要求到当地主管国税机管和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办理《税务证明》, 相关税务机关也应当积极给予办理。

注释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2 曾进, 陈挺.[DB/OL].[2013-7-16]http://www.taxqd.com/a/caozuoshiwu/zhengcejiedu/20121129/101189.html

3 刘厚兵.[DB/OL].[2013-7-16]http://www.chinaacc.com/new/253_402_201010/18su415920060.shtml

境外培训 篇2

一、外国人通常持有的出入境证件

护照、海员证、联合国通行证、临时身份证明。

二、护照的概念

护照是一个主权国家发给本国公民入住过境和国外旅行、居留使用的身份证件和国籍证明。

三、护照的种类

(一)外交护照(DIPLOMATIC PASSPORT)

(二)公务护照(SERVICE、OFFICIAL PASSPORT)

(三)普通护照(PASSPORT)

四、签证的概念

签证是主权国家主管机关发给外国公民并允许其入境、出境、过境的许可。中国签发签证的部分分为中国驻外使、领馆,外交部驻香港、澳门公署领事部和国内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以护照上签发地点辨别。

五、签证的种类

(一)外交签证

(二)公务签证

(三)礼遇签证

(四)普通签证

六、普通签证的种类

(一)D字签证(定居)

(二)Z字签证(职业)

(三)X字签证(学习)

(四)J-1字签证(常驻记者)

(五)J-2字签证(临时记者)

(六)L字签证(旅游)

(七)F字签证(访问)

(八)G字签证(过境)

(九)C字签证(乘务)

七、出入境边防检查验验讫章的了解及签证、居留许可有效期的主算

(一)出入境边防检验讫章

我国目前使用的出入境边防检验讫章主要由章明,当前日期,边防检查站名称,出境、入境、过境标识,年号,章号,防伪编码,外围防伪信息等组成。

(二)我国驻外使、领馆签发签证有效期的计算 签证有效期从外国人进入中国的次日起计算,即入境之日加上入境后可停留天数。

如图例四所示,若该外国人入境时间为2005年2月1日,则该人可持此签证入境后可停留天数为30天,其签证有效期从2005年2月1日算起,至2005年3月2日止。同时,该外国人自2004年2月2日至2005年2月2日期间,可多次出入中国,无需申请新的签证,且每次可停留30天。

八、免签入境的几种情形

(一)根据中外互免签证协议免签证入境,入境后免签以停留30天(多为国公人员)。附:中外互免签证协议国家一览表

阿尔巴利亚、阿根廷、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白俄罗斯、贝宁、玻利维亚、波黑、巴西、保加利亚、智利、哥伦比亚、克罗地亚、古巴、塞浦路斯、厄瓜多尔、格鲁吉亚、圭亚那、匈牙利、伊朗、牙买加、约旦、哈萨克斯坦、朝鲜、吉尔吉斯斯坦、老挝、立陶宛、马其顿、马尔代夫、墨西哥、摩尔多瓦、蒙古、缅甸、巴基斯坦、秘鲁、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圣马力诺、塞瑟尔、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苏丹、塔吉克斯坦、泰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拉圭、委内瑞拉、越南、塞黑、菲律宾、文莱、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赤道几内亚、柬埔寨、突尼斯、尼泊尔、特尼尔达和多巴哥、埃及。

(二)日本。新加坡、文莱等三国公民持普通护照可以在我国开放口岸免签证入境停留15天。

(三)经国家旅游局授权的旅行社组织接待5人以上俄罗斯旅行团可免签入境停留15天。

(四)APEC商务旅行卡。凭本人有效护照和背面标注“CHN”字样的APEC商务旅行卡,在证件有效期内多次入境,每次入境可停留60天。

境外培训 篇3

一、以智能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撑智能工业发展

(一) 智能制造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和重点突破

光纤电缆、电梯装备、工程机械等传统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 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提升装备制造的智能化水平, 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智能化高技能人才缺乏是制约智能工业发展的关键

以“智能制造”为目标的产业转型进程中, 并非简单以工业机器人代替劳动力。在降低低端劳动者需求的同时, 恰恰赋予一线高技能人才更高的智能化技术技能要求。然而, 从实际来看, 智能化人才还比较匮乏, 智能操作的高技能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中国制造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不在硬件而在软件, 智能化职业精神和智能化技能操作才是问题根源。其实, 智能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才是制约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的问题所在, 我国可以引进和学习先进智能制造设备, 但没有智能化操作人才使智能设备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智能制造生产环境精细分化、周边服务不断延伸, 作为其智力支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加紧迫。

(三) 装备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政府部门的现实选择和责任担当

虽然高技能人才以及人才智能化技能的培训培养对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 但适合于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培训方式方法尚未形成, 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还普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精力不足、能力受限等问题。因此, 加强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政府职能部门必然的现实选择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提升高技能人才智能化水平促进智能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境外人才培训

(一) 德国“工业4.0”的“绿色的”智能化生产

德国政府为了确保未来德国在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 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 (即工业4.0) 。“工业4.0”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 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 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 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工业4.0实质就是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 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二) 对接德国工业4.0的“中国制造2025”

借鉴和对接德国工业4.0, 中国政府也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 作出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即“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依托优势企业, 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 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 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与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三) 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的作用与意义

德国工业4.0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智能化生产经验, 输送高技能人才学习德国智能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对于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深刻把握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和管理模式。实地探索研究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智能化制造战略和运行模式, 一方面能够使高技能人才直观感受领悟到智能制造是实现产品和装备创新的主要手段, 是制造过程优化和敏捷化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也能够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趋势,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创新本地企业的制造模式和管理模式, 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2.有利于拓展高技能人才的国际视野。境外的交流学习可通过境外技术专家授课、现场参观生产流程、与境外先进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专题沙龙等形式触发新思路、形成新构思、萌生新理念, 以国际化的视角探索出适用于本土、本公司的技能技术、专业设备、制度体系、运作模式, 培养高技能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所急需具有的国际视野。

3.有利于切实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智能化实践操作能力。对现有的生产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是装备制造业升级更现实和更有效益的手段, 这就需要掌握智能化生产操作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实地考察和智能化操作流程的参观学习以及专业人才讲解和实践操作, 可以切实提升智能化实践操作能力。另外, 德国的“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技能人才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国通过境外人才交流学习, 可以很好地借鉴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 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智能化操作能力。

三、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需求与建议分析

为了有效挖掘和掌握高技能人才现状以及高技能人才智能制造培训需求和境外智能制造培训的意愿, 专项开展了苏州市吴江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需求调查。

(一) 调研过程与方法

1.实地走访调研数十家装备制造企业。2016年7月下旬, 分电梯装备和光纤电缆两个行业实地走访调研江苏亨通光电公司总部及下属工厂、中达电子、江苏永鼎、康力电梯、法兰泰克重工十余家企业等。实地观摩考察了部分企业的装备制造车间以及智能制造在现代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充分了解了智能工业发展及智能化高技能人才在各企业装备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迫切需求。

2.选出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电梯装备和光纤电缆行业的重点企业, 组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一线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近三年参加省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的对象、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等多方面人员参加座谈会。座谈会重点围绕行业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公司高技能人才现状及其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高技能人才技能培训提升的重点和方向、对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展开专题座谈研讨。

3.发放百余份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量化处理。为了进一步明确吴江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具体培训需求, 选取电梯、电缆行业高端装备制造数1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针对36家吴江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电梯、电缆行业为主) 共发放180份问卷, 回收167份, 填卷人员类型为高级技师、技师、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 剔除8份无效问卷后, 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59份, 问卷有效率为88.33%。

(二) 调研分析与意见建议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专题座谈和问卷调查,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得出以下结论建议。

1.企业普遍认同和重视高技能人才境外培养。装备制造行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企业普遍认为智能制造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和关键点, 纷纷推行智能制造升级计划, 学习和引进智能制造工具和系统。企业普遍认为高技能人才以及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匮乏是制约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 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智能制造培训培养计划。

2.高技能人才对境外培养的意愿度较高。从分析的结果来看, 无论是高技能人才还是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都十分认同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所起的作用。具体来看, 93%的被调查者对参加境外智能制造方面参观交流学习所起的作用表示肯定, 78%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智能制造技能培训对于工业智能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74%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境外智能制造参观交流学习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这说明高技能人才充分认可境外学习交流获取智能化职业精神和智能化技能操作对于企业智能化提升的意义。

3.科学选择参加境外培训学习的对象。培训对象的选择直接影响培训学习的效果和培训效果的转化, 因此要科学选择参加境外培训的对象。通过调查显示, 参加成员以高级技师、技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 可按比例适量安排若干企业管理人员同行参与, 这便于技术人员最大程度上掌握境外专业人才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 同时便于管理人员从全局角度融入全新的“智能时代”下的管理模式和观念理念, 进而切实加快智能制造的实践进程。

4.明确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学习方向。智能制造不仅包括智能工具、智能工艺和智能技术, 还包括智能管理模式、观念理念和制度体系等。为了进一步明确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的方向为制订境外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对培训和学习的重点方向的调查显示, 管理模式是培训学习的重点, 其次为观念理念和制度体系, 这也说明企业已经掌握和引进了智能工具和部分智能工艺, 但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 因此成为其境外培训学习的重点方向。境外培训不仅仅是参观学习具体的操作工艺和技术工具, 更要涉及管理模式、制度体系的学习。这就需要在课程形成计划过程中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深入交流研讨。

5.贴近现实确定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内容。通过对境外智能培训的内容调查显示, 智能工具、智能设备、智能软件与智能仓储等是高技能人员认为需要培训和学习的重点内容, 这些也是目前制约企业智能制造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部分。同时结合座谈会获取的信息分析, 以上智能条目在目前企业内部的应用十分欠缺, 同时很难依靠传统的培训方式获得显著提升, 亟待通过引进和学习德国“工业4.0”的物联信息系统, 建立全新的生产模式。

摘要:智能工业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的一种新业态, 是当前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虽然智能装备产业的整体智能制造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还存在着基础薄弱, 缺乏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问题。因此, 急需通过境外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智能工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本文在阐述了高技能人才是促进智能工业发展的关键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境外培训对高技能人才的作用意义, 并结合调研实际提出了在具体操作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化,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

参考文献

[1]卢志米.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4 (21) :85-89.

[2]王运宏.现代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创新探索[J].成人教育, 2010 (12) :21-22.

[3]耿秀秀.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4.

[4]王喜文.工业4.0:智能工业[J].物联网技术, 2013 (12) :3-4.

[5]张坤, 周桐.面向智能工业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 2015 (45) :84-85.

境外培训 篇4

第一部分

一、境外人员的范围

境外人员的范围包括外国人、台湾居民、港澳居民和华侨。

二、境外人员所持证件(一)外国人进入我国通常持用护照或代替护照的其他旅行证件;(二)台湾居民进入大陆通常持用《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三)港澳居民进入内地通常持用《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四)华侨回国通常持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

三、外国人签证和台湾居民签注

签证时主权国家主管机关颁发给外国公民允许其入、出、过境的许可证明,是在申请人所持护照或护照待用证件上使用的一中文字签注。

1)签证的种类

对被批准入境的境外人员,根据其来我国的事由和所持护照的种类,分别发给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公务签证和普通签证。

2)境外人员普通签证的种类

D字签证发给来中国定居的人员

Z字签证发给来中国任职或者就业的人员及其随行家属 X字签证发给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六个月以上的人员

F字签证发给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活动不超过六个月的人员

L字签证发给来中国旅游、探亲或者因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其中九人以上组团来中国旅游的,可以发给团体签证

G字签证发给经中国国境的人员

C字签证发给执行乘务、航空、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国际航空机组人员及国际航行船舶的海员及其随行家属

J-1字签证发给来中国常驻的外国记者

J-2字签证发给临时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

台湾居民签注是大陆主管机关颁发给台湾居民并允许其入、出境的许可证明,是在台湾居民所持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上进行的一种文字签注。台湾居民的签注分为来往大陆签注和居留签注两类。第二部分

境外人员办理住宿登记工作流程

先登记、后入住;一人一证得原则。即要求在接待入境人员时应先让其办理入住登记手续,填写《宾客入住登记表》。

(一)查验有效身份证件

查验有效身份证件的内容包括:查验本人有效护照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查验边防入境验讫掌、验查我国签证机关签发的有效签证或公安机关签发的居留证件,并在非开放地区住宿还要查验旅行证。

查验证件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查看本人有效证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时,看其相片有无冒充或伪造、变造等迹象,确认其国籍、身份;查看证件有效期,确定证件的合法性。二是查看我国公安机关签发的有效证件或公安机关签发的居留证或居留许可是否过期,确认其是否非法入境或非法居留。三是查看入境验讫章,看其入境日期是否过期。对未持有效护照、证件和签证(注)的入境人员,不得办理入住,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少数入境人员持有多种有效护照、证件的,以本次入境时所持的护照或证件为准,即最近一次边防入境验讫章盖在哪一本证件上,就以哪一本证件为准进行查验。证件查验完毕后,应及时将证件交还持证人。总台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或收存保管持证人护照、证件,不得在护照、证件上签注任何字样,加盖任何印章。对可疑持证、公安部明文要求注意国家地区人员,在办理入住后立即上报。

(二)填写临时入住登记表。

入住登记表是记录入住外国人身份资料的有效凭证,填写时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准确,按登记表规定的项目逐一填写,不得有缺、漏项或错填现象。填写入住登记表时应注意的事项

入境人员临时入住登记表原则上由入住人亲笔填写,为提高办理入住效率,前天员工可将入住宾客护照、签证页复印下来事后带其填写。具体应注意一下几点:

1)“外文姓名”一栏:外国人必须填写该项,其填写的姓名应与其所持的入境证件相符。

2)“中文姓名”一栏:华侨、港澳台胞必须填写中文姓名;外国人如有中文姓名,尽可能填写(特别如日本、朝鲜、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外国人)3)“国籍(地区)”一栏:外国人应按国籍填写,不能以城市名称代替国籍;华侨填写“中国”;港、澳、台居民除填写“中国”外,还应注明居住地区(如“中国台湾”)。

4)“性别”一栏:如实填写男或女,也可用英文填写M或F。

5)“出生日期”一栏:必须具体到年、月、日;如遇到只有出生年份的,可将出生日期统一为1月1日(录入计算机时备注栏内需注明)。

6)“证件种类”一栏:可按入住宾客所持证件的简称填写,港澳同胞回乡证填写“回乡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填写“旅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填“台胞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出境通行证填“通行证”,外国人居留证(许可)填“居留证(许可)”,外国人出入境证填“出入境证”,华侨持护照或外国代替护照证件的应具体注明哪个国家发的什么证件,如:“中国护照”、“加拿大身份证”、“法国旅行证”等。

7)“证件号码及有效期”一栏:要求填写完整,包括所有的字母(须大写)、数字、点、杠、括号等。

8)“签证(注)种类”一栏:外国人要求填写护照签证上的字头,如:D、Z、X、F、L、G、C、J-

1、J-2;外国人免办签证的可写(M);如外国人持居留许可登记,可根据居留许可的居留事由填写;华侨、港澳台居民可免填该项。

9)“签证号码及有效期”一栏:外国人填写此次入境在华停留期限;台胞填写此次入境的签注有效期;华侨、港澳居民填写此次入住境所持证件的有效期。10)“自何处来”、“拟何处去”一栏:应填写入住宾客抵店之前前一站和后一站的我国具体城市名称。

11)“停留事由”一栏:按照境外人员的入境目的如实填写,有居留许可的外国人按居留事由上的内容填写。

(三)核查、核对入住登记表。前台登记人填写完毕后,必须核查入住登记表,主要核查所填写内容是否与证件一致,有无错项、漏项,发现差错,及时修正。(四)上传境外人员信息到公安机关时,应按要求将公安机关要求的项目填写清楚完整。

警惕境外疫区皮革蒙混入境 篇5

据媒体报道, 本次破获的走私皮革案中, 主要涉及的是牛皮。而走私牛皮其社会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偷逃国家税款, 扰乱正常贸易秩序, 流入市场会对国内牛皮产生较大的冲击, 直接影响到我国皮革加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如果不法之徒将来自疫区的皮革走私进境, 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隐患。

有资料显示, 我国现有的皮革加工业每年产生近1亿吨的废水, 这些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对土壤、水体和农作物危害很大。因此, 我国对皮革加工业准入门槛较高, 需要农业部和环保部的许可方能生产。但是, 这些走私进口的牛皮流入市场之后, 大部分并不是由有资质的大型加工厂来加工生产, 而是流向了一些不具备生产加工条件的小企业, 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污染, 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影响。

严防境外疫区皮革蒙混入境, 既是为了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更重要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最近表示, 2014年是中国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最近制革企业出现的违法排污和关停事件, 以及皮革走私案件等, 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 就是中国政府将建立更加透明的体制, 引导产业走向规范、健康、阳光、绿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皮革业发展目标是清晰的, 要走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绿色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皮革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 皮革走私的案值越来越大, 从今年开始, 海关已把皮革作为重点抽查对象, 实施对进口皮革行业的“铁拳”专项稽查行动。在加大打击力度, 依法惩治走私犯罪的同时, 海关也提醒广大进出口贸易从业者和进出境旅客:进出口皮革及其制品出入境前, 请务必了解相关规定,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更不要被走私团伙诱惑和利用。

上一篇: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完善下一篇:工艺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