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2024-10-07

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精选9篇)

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篇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该如何开展?

构建中国生态圈平台式养老模式,找出中国养老行业未来出路,打造全新专业的生活服务、健康管理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让老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全方位养老服务。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人生活与健康服务问题令人瞩目,有关数据指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22亿,空巢老人占比达到59.63%,他们的生活照护、预防保健和健康监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在421人口结构矛盾下,如何缓解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压力是摆在国家、社会、家庭面前的首要难题。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和“孝”的观念使得绝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街区养老。只有少数条件较好或部分失能的老人会选择机构养老。老人无论是选择居家、社区又或是机构养老,对于子女和社会保障体系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在当前形势下,中康行健天天养老项目认为社区养老应该顺应数字时代的变迁,有效利用互联网在社会资源分配和优化中的作用,在当前“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社区居家养老将延伸出无限可能。

中康行健天天养老生态圈平台式养老新模式,首先解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问题,老年人不同于其它年龄阶段的人,身体机能逐步老化,常伴有多种老年疾病,家人及普通保姆在照护中专业性不够,必须要用正规培训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来服务,然后再通过打造社区养老O2O,利用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及时服务的优势和链接作用,将社区养老各个分散的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利用大数据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监测,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提醒。这种模式借助于各种智能终端的应用,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连接老年人与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定位跟踪、紧急呼叫、日常生活照护等服务工作,当然社区O2O也方便的把周边的生活服务机构纳入老人整体服务体系,理发店、超市、药店、社区医院、社区维修服务点等。总体上讲中康行健养老服务生态体系围绕方便性、及时性、专业性、广覆盖性来设计布局,通过一体两翼多节点整体服务架构模式来构建。一体为中康行健99区养老服务中心,是社区老人线下聚集及服务场所,可开展大娱乐、大生活、大健康等众多养老服务。两翼之一为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以提升公司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另一翼为天天养老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呼叫中心、手机APP、WEB网站、智能健康检测、健康管理、大数据分析等集为一体。多节点即为社区O2O服务接入及物联网社区居家健康护理监测及应急呼叫体系。

当前,天天养老正开展丰富多彩的“替岗儿女”活动,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及参与到天天养老专业服务中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康行健愿为中国养老事业书写浓重一笔!

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篇2

跟许多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我国正在集中精力大力发展经济, 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问题, 在认识上和思想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老龄化的问题, 需要我们从政府到社区, 从单位到个人, 全社会行动起来, 各部门多方协作, 齐抓共管, 才能共同应对。

2008年初,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联合十部委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 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 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 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老年人的照料问题就成为一个艰巨的问题, 同时也为社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老年人不仅是被照料的对象, 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作深一步的研究, 以满足和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一、完善社区服务中的用人机制

1. 积极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养老服务工作应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养老护理员取代社区或职介所提供的家庭钟点工或保姆。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的要求, 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将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逐步纳入职业资格制度, 从而实现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从业规范化, 提高养老服务人员队伍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为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提供支持。

2. 建立社会工作者制度, 设立养老服务的社工岗位, 吸收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 并建立相关制度, 为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努力提升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二、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以社区为单位, 建立相关制度, 鼓励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为自己将来打下基础。在一些发达国家, 盛行老年人互相照料或积蓄货币购买服务的养老方式。美国2.7亿人口中6000万人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他们当中有1500万人从事社会性服务工作, 他们每星期要工作10~20小时。在日本推行老年人护理的“时间银行”, 就是把照料别人的时间储存起来, 等到将来自己需要护理的时候, 再从“时间银行”取出来获得他人服务等。在我国的一些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也已率先推出了类似的服务形式。这种养老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1. 努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以老养老。

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成为了社会的巨大负担, 但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比如, 社区可以设立时间储蓄或劳务储蓄银行, 安排健康、低龄老人或老人的家人为别的老人提供的服务时间或劳务, 将这些服务记录在个人的账号上, 进行劳务储蓄, 将来拿着这个劳动时间储蓄卡就可以获取他人对等的服务。另外, 对于目前希望得到服务的老年人, 可以依据不同情况, 提供收费、半收费或免费的服务, 老年人及家人从自身利益出发, 就会更愿意参与这种提供养老服务的形式, 形成良性循环。

2. 社区成立老年人再就业机构。

该机构的职责是对本社区的老年人才登记和进行分类, 组织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可以组织老年教育工作者开办老年大学, 周边的老年人可以报名学习, 使老年人老有所学;可以组织老年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服务, 老年人可以就近就医, 减轻老年病人的医疗费负担;聘请离退休企业管理人才, 兴办福利型企业, 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等等, 这些老年人兴办的机构也可以为当地社区提供相关服务, 从而为老年人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当然, 他们的劳动也可以用时间银行的方式进行记录, 为将来的“被服务”做准备。

三、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

由社区牵头建立志愿者管理中心, 该中心与周边大专院校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并广泛吸收致力于老年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做志愿者, 定期为本社区老年人以及养老院提供帮助和服务。社区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为老年人献爱心, 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儒家思想在老年照料产业中深入人心。

四、整合现有资源, 形成网络化服务体系

彻底打破以往社区和单位条块分割的局面, 全面统筹和高效地利用社区内的养老组织和设施。政府可以采取收购等形式, 统一收回社区单位原有的福利院、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 进行资源整合。在提供服务的对象上, 将服务扩大到全体老年群体, 而不应只面对部分高龄和行动困难的病人。在服务内容上, 可以按照轻重缓急, 先满足最为迫切需要的几项要求, 再扩大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发展老年照料产业须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既不能超出了社会需求和家庭的承受能力, 也不能落后于社会的需求, 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可根据当地家庭养老问题中存在的不足, 在社区设立能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及能为大多家庭所能承受的多层次的服务项目, 形成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全覆盖的老年护理设施网络, 在每个社区都设立家居养老和护理中心, 为老人提供方便服务。

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各种为老服务设施

街道社区可通过再就业方式, 鼓励社会富裕劳动力兴办养老服务实体或进行社团登记, 取得法人资格后, 这些组织或机构可以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无偿、低偿或有偿服务。街道办事处也可通过跨区域公开竞聘, 按照市场化管理的方式与家政服务公司或为养老服务实体签订服务协议, 认真做好为老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关于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篇3

摘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巨大冲击。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大趋势。由于家庭照料功能渐渐弱化,养老机构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养老保障

1.社区居家养老概念及相关理论

1.1概念界定。首先,从养老地点看,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居住在家中进行养老。其次,从提供主体看,将家庭成员照顾与社区照料合二为一。最后,从服务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开展一定数量的文体活动,如组织老年人文娱比赛,建立并组织适合老年人的兴趣俱乐部等。

1.2福利多元化理论。福利多元理论是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前提,它提出了由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共同承担社会责任,而非单方面的依赖政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提供对老年人更好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可以通过服务主体的多元化达到服务多样化和品质高效化的双赢;另一方面,随着多种主体的共同参与,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各种各样的养老需求。

1.3马斯洛需求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其中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要,而安全需求又是在生理需求基础之上所产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医疗护理保障系统,从而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2.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服务单一,服务设施缺乏。从整体而言,我国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扮演生产者的角色,而非组织承担者、管理者和购买者的角色。导致政府干预过多所形成垄断的不利局面。同时,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晚,其服务内容和项目涵盖面较小,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只是日常的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而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的层面涉及较少。

2.2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间缺乏统筹。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并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及规范的运行办法,暂时由民政部统一对其进行管理。而单纯依靠某一个部门来完成这些工作在执行方面会有很大难度,成为一大阻碍。

2.3服务所需资金来源不足,资金使用缺乏针对性。政府的财政支出是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我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老”的阶段,并且其资金来源只是单一的从地方财政支出获取,造成政府财政紧缩。在资金使用方面,由于需要多方面筹集资金,社区捐助必然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由于有些支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人不放心把钱直接捐赠给社区,所以筹集资金也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困难。

2.4服务队伍规模小、素质低。由于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入户服务,对服务人员来说,工作量大,支付待遇较低,发展空间较小等方面限制了其从事此岗位的意愿。我国居家养老发展较晚,推广较慢,相应的培训也不标准、不系统,;必然成为我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阻碍。

3.国外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经验借鉴

3.1英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英国目前实行的居家养老模式是“社区照顾”模式,此模式主要由经营人员、主要工作人员、照顾人员组成,政府对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管理范围和任职资格都有明确的要求,保证各类人员各行其职,防止出现职权滥用的行为,使老年人更好的安享晚年。

3.2美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由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次共同组成。从家庭层面来看,通过设立家庭保健中心可以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从社区层面来讲,设立老人活动中心,调动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从社会层次来看,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保证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正常发展。

3.3日本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日本重视家庭的福利保障功能,提倡“家中养老”。其工作体系为“管理员—专业工作人员—照顾员”,志愿者在充当工作人员与照顾员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3.4国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经验借鉴

(1)重视和加强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制化建设。要以法律为准绳,有选择性地吸收和采纳各国政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促进我国老年人服务事业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2)实现老年服务的多元化。我国社区老年服务的运营资金大多数是由财政承担,所以政府财政支出较大,不利于我国其他事业的发展,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实现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和多元化。(3)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发达国家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的可取性和优越性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专门的社会团体和相应的服务机构;第二,有针对于各类社区老年服务人员的培训课程;第三,是有相对严格的执行标准和要求。

4.开展和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4.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保障功能。大多数的先进国家比较重视与老年人相配套的各种福利设施的建设,例如福利中心、康复中心等。在我国来看,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尽完善,要求我们在发展社区老年人服务工作的同时,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地改进设施。除此之外,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所以医疗服务设施也要相应完善;也可以在社区开展心理咨询中心,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2完善组织机构体系,加强评估机制。政府各部门要充分重视我国出现的老龄化问题,必须明确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由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才能充分的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使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此外,还需要上门服务人员定时对服务对象进行咨询,以便服务对象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提出缺点以及改进意见。同时,各相关部门还应全程监控设施投入是否落实到位,服务水平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等方面。

4.3开拓资金来源,加强监督机制。在财政方面,建立居家养老的财政预算制度和养老服务的专项资金,对于为社区服务的人员酬劳、支撑社区服务项目正常运转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的项目经费应落实到位,并要根据经济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增加逐年提高标准。除了多渠道筹集资金来源,还应加强对其的监督机制。

4.4扩大服务队伍规模,提高服务人员素质。首先,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其次,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最后,不断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

5.结论

通过对比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采取的养老方式,结合我国当前时期的基本国情得出,居家养老是一种可行性的养老方式。在全球大力推行福利和公用管理改革的大环境下,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是大势所趋。我国应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顺应时代的潮流,大力推行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普惠性社会养老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道路,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能真正意义的享受到以家庭资源、社会资源、政府资源有机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竹琳.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角色和功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2]李玉玲.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综述[J].江海纵横,2008,1:27-29.

[3]彭华民,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移[J].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40-48.

[4]王宏娟.城市居家養老的可行性分析[J].消费导刊,2008,02:1-19.

[5]张辛梓.构建我国城市社区化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D].山东经济学院,2011.

[6]张建国,张莉华.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创新研究——以徐汇区天平街道养老服务实践为例[J].求实,2012,S2:235-237.

社区开展居家养老工作资料 篇4

在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中,日常生活少量不能自理的有20人、中度不能自理的有14人、完全不能自理的有8人。其中需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共有135人,需提供的项目主要有日托、助餐、助洁、助行、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学习等内容。

社区现有拥有老年人活动场地300平方米、社区医疗服务站一个、家政服务中心一个、志愿者服务队160人、4050失业求职人员30余人。根据以上实际情况,社区可以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有个人生活照料服务(内容包括:协助老人穿脱衣服(包括鞋、袜),口腔清洁(刷牙、漱口),梳头,剃头发胡须,修剪指(趾)甲,整理床铺,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家居生活照料服务(内容包括:室内环境卫生,物品摆设及表面清洁,洗衣服,饮食烹调。)、室外活动照料服务(内容包括:防护就医,户外活动,协助购物。)志愿者服务(内容包括:为老年人提供谈心交流、精神慰籍等服务)。

按照社区对居家养老工作的规划,需要安排管理服务人员4人,月工资每人约900元,另加启动资金和每月经常性支出,大约需要投入资金10万元左右,目前以筹集了3万元,为了减轻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开支,社区还将专门打造两支居家养老服务

队伍。一支是以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专职队伍,另一支是以社区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骨干的居家养老服务义工队伍。前者实施有偿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后者实施公益性的无偿服务。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社区经费紧张,公益用房紧张,挤不出足够空间办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所。向社会租赁房屋,社区又往往承担不起租赁费用。这已普遍成为社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拦路虎。为此,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建立持续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对困难老人居家养老的补贴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补助。

江南街道兴学社区

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篇5

金中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系统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互联网服务等手段,尽可能地实现老人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指标、活动量等各类传感器和互联网、数据中心随时随地实时连接,让监护人(子女或家人)、服务机构和志愿工作者等,能远程自动实现对居家老人的安全看护、健康监测、精神关爱和生活服务等。智能居家养老系统是以先进的物联网科技为依托,提供远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远程医疗、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为基本服务内容,能实时、快捷、有效帮助广大老人解决居家养老过程中各种问题,让广大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和关怀。

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和一般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区别

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与一般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本质的区别体现在“智能”上,通过生理参数检测仪量血压、血糖、血氧、脉搏等信息,全面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而且,每位老人都会有一张“身份卡”,足不出户,通过刷卡,就可以进入个人健康档案,此后所做的健康检查内容,就会通过网络传输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健康评估、健康建议,及时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优势

24小时专业监护和长时间动态掌握居家老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根据一段时间老人的综合健康数据和指标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诊断,还能让老人子女及时了解和掌握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上门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价值体现

1、为主管机关或运营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

2、为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及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档案;

3、以社区为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强大的服务体系;

4、以老人用户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

5、构建“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功能概述 远程健康监测

含血压、血氧、血糖、脂肪、体重、心率等方面的远程监测、异常报警、健康数据集成分析、报表上报、远程医疗处理等功能。实现对老人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动态数据库。使政府老龄主管部门可动态的查看和统计老年的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健康评估

平台对设备终端上传到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出检测结果,给出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

平台实时监控数据,使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心脏病也能得到实时监控,一旦血糖有异常,系统会直接将该老人的异常信息在平台上弹出来自动报警,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能知道老人的病史、家庭地址、亲属联系方式,便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通知老人及其家属,使得老人可以得到最快的救助。远程医疗

系统跟智能血压仪、血糖仪等等设备对接之后,将测量的老人心率、血压、血糖数据上传到平台,平台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果连续几周内此类数据与设定的老人的正常值波动超过一定比率,系统会直接将该老人的异常信息在平台上弹出来,同步传输送给互联网医疗机构,系统可以设定为差别在某个值范围内传送给给哪个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收到这些资料后,可以根据收费多少,决定对其进行普通预约门诊、专家诊断、远程医疗建议级别的处理。紧急救援

针对老人突发性事件和身体不适,提供各种紧急救援服务。包括通知物业保安、老人子女、居委会以及卫生医疗机构、120等等。中心坐席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尽快的根据老人的地理信息和历史记录,全方位的通知有关人员赶到现场,从而保障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

主要是通过呼叫中心,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电话转接完成。从而为老人提供多方位的专业的服务对接。当呼叫中心接受到老人来电时,自动根据来电号码关联到老人信息,弹出窗口显示老人信息;根据坐席人员与老人沟通,可以进行新建工单,然后进行派单,服务工单派发后,系统会以方式通知服务人员或服务商家联系人。精神关怀

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篇6

索取号:AA9102002-2010-001 发布日期:2010-04-26 字体(大 中 小)

前 言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为了逐步满足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上海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筹)、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淑萍、张凡、朱海燕、李传福、薛春萌、姚爱伦、康琪。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奚士英、史雅民、张大建、黄勇、赵伟丽、荣伟。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改进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2.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Elderly Home Care in Community)

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助医等服务。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Elderly Home Care Agency in Community)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3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Elderly Day Care Center)日间集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4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Elderly Dining Service Center in Community)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3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结合老年人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服务。3.2公平公正原则。不因老年人个体状况差异而产生服务歧视。

3.3安全便捷原则。保护老年人及服务人员的安全,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务。4服务内容和要求 4.1生活护理 4.1.1基本内容 ——个人卫生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4.1.2服务要求 4.1.2.1洗漱等个人卫生应协助到位,容貌整洁、衣着适度、指(趾)甲整洁、无异味。4.1.2.2饮食、如厕等应协助到位。

4.1.2.3定期翻晒、更换床上用品,保持床铺清洁、平整。4.1.2.4用于生活护理的个人用具应保持清洁。4.2 助餐服务 4.2.1基本内容 ——集中用餐; ——上门送餐。4.2.2服务要求

4.2.2.1符合国家和本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4.2.2.2尊重老年人的饮食生活习惯。4.2.2.3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4.2.2.4提前一周为用餐老人预订膳食。

4.2.2.5助餐服务点应配置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无障碍设施。4.2.2.6送餐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

4.2.2.7助餐服务点及送餐运输工具应有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见附录)。4.3助浴服务 4.3.1基本内容 ——上门助浴; ——外出助浴。4.3.2服务要求

4.3.2.1助浴前应进行安全提示。

4.3.2.2助浴过程中应有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在场。

4.3.2.3助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如遇老年人身体不适,协助采取相应应急措施。4.3.2.4上门助浴时应根据四季气候状况和老年人居住条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及浴室内通风。4.3.2.5外出助浴应选择有资质的公共洗浴场所或有公用沐浴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4.4 助洁服务 4.4.1基本内容 ——居室整洁; ——物具清洁。4.4.2服务要求

4.4.2.1保持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居室内部整洁,物具清洁。4.4.2.2保洁用具应及时清洗,保持清洁。4.5洗涤服务 4.5.1基本内容 ——集中送洗; ——上门洗涤。4.5.2服务要求 4.5.2.1洗涤前应检查被洗衣物的性状并告知老年人或家属。

4.5.2.2集中送洗应选择有资质的洗衣机构或有洗涤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4.5.2.3集中送洗送取衣物时,应做到标识清楚、核对准确、按时送还。4.5.2.4上门洗涤应分类洗涤衣物并做到洗净、晾晒。4.5.2.5贵重衣物不在本洗涤服务范围之内。4.6助行服务 4.6.1基本内容 ——陪同户外散步; ——陪同外出。4.6.2服务要求

4.6.2.1助行服务一般在老年人住宅小区及周边区域内。4.6.2.2助行服务应注意途中安全。

4.6.2.3使用助行器具时应按助行器具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4.7代办服务 4.7.1基本内容 ——代购物品; ——代领物品; ——代缴费用。4.7.2服务要求

4.7.2.1代办服务范围一般为日常生活事务。4.7.2.2代办服务时应当面清点钱物、证件、单据等。4.8康复辅助 4.8.1基本内容 ——群体康复; ——个体康复。4.8.2服务要求

4.8.2.1康复辅助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4.8.2.2康复辅助应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4.8.2.3康复辅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身体适应情况,防止损伤。4.8.2.4康复辅助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康复器具。

4.8.2.5群体康复一般借助社区卫生和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场地设施,指导和组织老年人开展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4.8.2.6个体康复一般提供:

——被动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辅助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保健性康复。4.9 相谈服务 4.9.1基本内容 ——谈心交流; ——读书读报。4.9.2服务要求

4.9.2.1相谈服务应以舒缓心情、排遣孤独为原则。4.9.2.2预先了解老年人兴趣爱好等情况。4.9.2.3相谈过程中应与老年人保持良性互动。4.10助医服务 4.10.1基本内容 ——陪同就诊; ——代为配药。4.10.2服务要求

4.10.2.1陪同就诊的情形为: ——常见病、慢性病复诊; ——辅助性检查; ——门诊注射、换药。

4.10.2.2陪同就诊应注意途中安全。

4.10.2.3及时向老人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反馈就诊情况。

4.10.2.4代为配药的范围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的常见病、慢性病。4.10.2.5代为配药一般到老年人居住地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机构。4.10.2.6代为配药应做到当面清点钱款和药物等。5服务管理 5.1服务机构和人员要求 5.1.1服务机构 5.1.1.1具有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5.1.1.2配备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相关设备设施和场所。5.1.1.3应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5.1.1.4应使用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见附录)。5.1.2服务人员

5.1.2.1应遵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章制度。5.1.2.2持有效健康证明。

5.1.2.3应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持有行业认定的证书上岗。5.1.2.4应遵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职业道德,保护老年人隐私。5.1.2.5提供服务时应注意个人卫生、服饰整洁。

5.1.2.6提供服务时应语言文明、态度热情,细致周到、操作规范。5.2服务过程控制 5.2.1信息公示 5.2.1.1服务机构应公示以下信息: ——执业证照; ——服务项目; ——收费标准; ——规章制度; ——工作流程; ——服务承诺; ——投诉方式。

5.2.1.2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5.2.1.3信息应便于老年人了解、获取。5.2.1.4公示信息应及时更新。5.2.2服务对象

5.2.2.1服务对象为本市60周岁及以上有照料需求且提出服务申请的老年人。5.2.2.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老年人不在服务范围: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的。5.2.3内容核定

5.2.3.1应主动、详实地向老年人介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收费价格等。

5.2.3.2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支付能力及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核定服务内容。5.2.4协议签订与终止

5.2.4.1应根据核定的服务内容,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其家属(其他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5.2.4.2服务提供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终止服务协议: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的; ——违反服务约定的。5.2.5服务安排

应根据服务协议制定服务计划,安排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提供相应服务。5.2.6意外事件处理

5.2.6.1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意外事件处置应急预案。5.2.6.2在服务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启动应急预案。5.2.7档案管理 5.2.7.1档案包括: ——服务机构档案; ——服务档案。

5.2.7.2服务机构档案应包括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员工信息等资料。

5.2.7.3服务档案应包括老年人信息、服务协议、服务项目、服务安排、服务记录等资料。5.2.7.4档案应建立保管、使用及保密制度,并动态管理。5.2.7.5有条件的机构应建立数字化档案,形成网络化信息管理。6 服务质量评价 6.1评价主体 ——机构自我评价; ——服务对象评价; ——第三方评价。6.2评价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 ——家属/监护人满意度; ——服务时间准确率; ——服务项目完成率; ——有效投诉结案率。6.3评价方法

——意见征询(上门、电话、信件、网络); ——实地察看; ——检查考核。6.4服务质量改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根据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附录 资料性附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

说明: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由大写英文字母“H”和“C”组成,下方标有中文“居家养老”和英文“Home Care”字样,“H”和“C”为居家养老英文表述“Home Care”的开头字母,字母“H”为两个面对面相扶站立的人形图案,表现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服务的生动场景,整个标识形成了一张微笑的脸,寓意着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生活长乐、幸福安康。

主要颜色标准色号

关于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篇7

第一, 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指由民政部门牵头, 通过街道安排社会内的大龄下岗女职工以家庭养护员的身份实现再就业, 进入生活有困难的孤老家庭, 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老人度过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它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目前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 将大龄下岗女职工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合, 调动社会和企业力量出资建立家庭养老院, 成为老人、养护员、政府和多方受益的良好模式。

第二, 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它不仅解决了某个家庭的困难, 也解决了社会的困难。

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中国于1999年达到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1999年年末,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是总人口的10%以上, 更为严峻的是老龄人口以每年800万至900万的速度增长。21世纪以来,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速度加快。资料显示, 2005年末,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1.44亿, 占总人口的11%, 截至2040年, 中国老龄人口数字将急速上升至4亿。2009年年末, 老龄人口达1.67亿, 80岁以上的老人占1899万, 其中多数人逐步成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银龄浪潮的汹涌而至, 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 中国传统家庭养老的力量呈现出比较薄弱的局势。此外, 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人后在异地工作、结婚生子、安家落户, 致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垂暮之年变成了空巢老人、独居老人, 还有一类老人, 他们牵着子女的衣襟来到异地生活, 成为寄居老人。对于寄居老人而言, 融入陌生的环境, 他们的生活状况、内心世界以及情感世界都需要社会各界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这就需要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挥重大作用, 尤其需要作为其基础的并且和传统文化最具切合性的居家养老发挥重大作用, 但目前, 这一养老模式一直处于基本停滞状态。

三、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大意义

(一) 居家养老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人性化选择

调查显示, 急需帮扶的老年人口日益增多, 需求范围日益扩大, 大部分老年人都不愿意跟随子女异地迁徙养老, 也不愿意与子女合居养老。2007年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所占比例已达49.7%, 比2000年提高了7.7%。2010年,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于11月7日指出, 城乡老人家庭中, 空巢家庭所占比例超过50%, 部分大中城市达70%。而发达国家老年人空巢家庭所占比例为70%-80%, 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相比, 中国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持续增加的现实将是不可避免的。为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政府投入了相当人力物力构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为老服务体系, 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这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在这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 有学者指出社会机构养老应发挥重要职能。不容乐观的是, 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幸福指数并不高。对于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的老龄人口, 他们有着物质和情感上的需求, 而功能弱化了的家庭养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具体来讲, 这些需求包括精神需求, 医疗需求, 社会需求, 住房需求以及其他需求。社会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年人这些需求的具体表现:

首先, 中国大部分社会养老机构的设施不完备, 服务不周到, 致使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活动少, 生活单调, 与同伴相处困难, 进而影响到老人的心情和幸福感。由于面积和周围环境的限制, 大部份养老机构娱乐设施不完善, 能提供的娱乐方式很有限;为数不少的养老机构房屋有限, 必须几个老人合住一间房, 而老人的个性、认知大多已经固化, 适应能力不强, 在再一次“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适应以及接受新环境对于老年人而言都具有相当的困难, 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适应新环境, 很难与周围的人处好关系。此外, 对于那些实行差异化管理和服务办法的养老机构, 老年人之间的攀比使经济状况不好的老年人很难保持平和心态。

其次, 在设施相对完善, 服务基本周到的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 很难享受到来自于家庭的天伦之乐。针对老人入驻养老机构的问题, 《东南快报》的调查结果显示, 90%的老年人不愿意住进养老机构,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老人们要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 而所占比例为70%的愿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表示, 只有家庭不和才会考虑进养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特别邀请的研究员伊密也发表过类似观点, 她曾经指出“家的感觉是任何一个养老机构都不能给予的, 很多老年人因为不能照顾自己同时又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 无奈之下才做出去养老机构的决定”, “但是离开家并不代表对家没有了牵挂, 他们的心仍旧留在了家里”。虽然设施相对完善, 服务基本周到, 但对家的思念和对子女的挂念始终困扰着很多老人。

(二) 拓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随着老龄人口规模的扩大, 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逐年上升;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的需求范围日益扩大、需求水平日益提高, 老年人需要社会提供的服务在种类、形式、质量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并且朝着更加具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而言是个良好的契机。另外, 近年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热情来解决这一困扰中国的难题, 但这一问题仍然凸显。若能把两者有机对接, 将会实现养老与就业双赢的局面。“养老产业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链, 涉及到老年护理服务和设施行业, 老年教育、老年旅游、老年金融等各个领域。仅仅培育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就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 这是作为日本养老研究者的鞠川阳子曾经指出的有关国外养老服务蕴含的对于就业的良好机遇, 对于中国而言, 他指出“中国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庞大, 如果加上相应的培训、考核机构所需要的人才, 对于解决目前中国大学生失业严重的问题会大有帮助”。此外, 根据权威机构测算的数据, 中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和护理服务, 2010年潜在的市场规模是1300亿元人民币, 到2020年这一数值将超过5000亿。这足以说明老年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且规模不容小觑, 是扩大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四、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 2007年伊始, 中国部分大中城市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活动, 各地服务规范细则上不尽相同, 本文将最具有代表性的规定整理, 如表1所示。

第二, 现行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服务对象太少, 范围过于狭窄, 社会化程度低。从养老服务业起步至今, 居家养老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在某社区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 95%的老年人不知道居家养老的存在, 他们对居家养老的理解与真正意义上的居家养老相去甚远, 而知道居家养老的5%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服务仅包含家政服务及陪聊天。

其次, 投资主体和服务主体单一, 资源整合性差, 相应的优惠政策激励效果不明显。

再次, 居家养老服务业人才奇缺。中国居家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 从业人员就业层次低, 待遇不高, 致使高校相关专业招生困难, 已经在相关岗位工作的人才流失严重。拿云南省来说, 目前所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近80万名, 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全省养老护理人员不到5万, 其中持有护理人员资格证的不到2万人次, 与需求相比, 所缺人才达70余万。在云南省省会的昆明市常住人口中, 老龄人口约80万, 是总人口的14.4%, 而养老护理人员仅1万人左右。

注:第一类是指七十岁以上,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或是处于最低生活保障边缘) 的“三无”孤老, 或者因为子女残疾、重病而无力承担赡养义务的老年人;第二类是指七十岁以上, 且月收入低于800元的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居住的老年人;第三类是除第一、第二类之外的, 有一定经济来源且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五、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第一, 政策层面的建议。政府要承担重要责任, 政府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战略计划中, 应该扮演设计者、推动者和建设者的重要角色。在政策制定方面, 应该进一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空间, 以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 解决投资主体单一化的问题, 从而达到较好的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 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应当加大财政投入,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为居家养老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市场管理过程中, 应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 人才培养层面的建议。先行试点的经验表明人才的稀缺是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瓶颈, 若能在未来的居家养老服务业中融入更多的专业化元素, 居家养老服务必将所有突破。

首先, 当前家居养老服务业服务员大多是4050下岗失业人员, 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对职业的使命感和归属感有所欠缺, 因而他们认为做这份工作是“生活所迫”, 加之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不了解, 在具体工作时不懂得如何甚至不愿意与老人沟通, 导致与长者关系僵硬, 长此以往, 老年人容易对服务员产生不满情绪。针对此问题, 相关培训机构对服务员的培训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 如让服务员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一定了解并让他们知晓怎样与老年人沟通。也就是说, 培训的内容要源自于服务员在服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其次, 培训的形式应简单, 生动形象, 便于服务员理解和应用。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简单角色扮演等培训形式, 让服务员很快理解并且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自愿服务;居家养老

中国分类号:G455

一、前言

老龄问题是公认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家庭养老面临一定困境,而我国机构养老设施又严重不足,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单纯的家庭养老如今已经不能适应更多老人的需求,更多的老人已经开始逐步向外发展,寻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家庭养老在现阶段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而此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社区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认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养老工作。

二、居家养老的内涵及现状

居家养老是指将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家庭-社会共同为其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它既区别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又不同于机构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及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这种养老方式既适应我国的国情,也符合老年人的意愿和需求,因此作为未来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模式被广泛认同和推广。

为扩大养老志愿服务队伍,我国民政部、团中央积极倡导大学生参与社区为老志愿服务,但过程中普遍存在志愿服务节日化、短期化,针对性不强,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迫切需要探索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机制。大学生及其所在的志愿服务组织是长效机制内居家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为老服务实践证明,某些与老人需求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如医学、护理、美发、烹饪等专业,很容易开展为老服务且服务效果良好。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可以“多对一”为主要活动形式,如组织大学生成立“为老服务小组”或者“助老服务团队”等,依靠团体的力量为老人提供服务。此方式更易得到社区及老人信任。同时可增强大学生服务信心和服务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易操作、便于长期坚持,更易获得社会资源支持,更易开展大规模深层次的为老服务活动。

三、大学生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作为高校的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我们要发挥大学生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树立自愿服务意识,并逐步接受一种新的思潮。

1.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可以不断地更新观念。包括职业社会工作者思想观念和居家养老被服务对象的思想观念。使大家明确居家养老不是简单的在生活上的照顾,而是包括其他多个方面,如心理健康等。

2.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可以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壮大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为社区志愿者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3.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必须改变以前分散化、非专业化的服务人员格局,加强人才培训和资源整合,以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推动养老服务水平的进步。

4.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居家养老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对就业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更主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学生认识到居家养老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自愿参与的同时,培养大学生在这一行业中创业的意识。

四、加强大学生自愿服务教育的途径

面对大学生群体,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大学生关注居家养老的意识。若要营造全社会居家养老的氛围,需要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要引领居家养老文化的正确导向。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加强居家养老意识,自觉实践。在家庭教育中每位家长应当摈弃传统观念,将居家养老事宜放在首位。而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阵地,在加强大学生居家养老教育方面要建立起教育机制,而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大学生进行自愿服务意识教育,要依靠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教育,从教育上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居家养老问题。校园文化活动历来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既形式多样、内容活泼,又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点。高校完全可以结合自身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进行居家养老思想的教育和传播。可以通过广播、报刊、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讨论氛围。高校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中受到居家养老服务思想的教育,并逐渐成为学生自愿自觉的行动。在高校假期社会实践中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的内容。每年高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进行居家养老实践真实体验的重要机会,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开展社会实践。

五、总结

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養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伦理中,绝大部分老人和他们的子女都希望选择居家养老,而居家养老的附加服务如心理陪护等,目前还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几乎没有得到开发,但这些服务又是现有从业者所无法胜任的。那么,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选取一个长久的策略。作为高校的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我们要发挥大学生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树立自愿服务意识,并逐步接受一种新的思潮。

[参考文献]

1.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2000(3).

2.刘斐莹,肖遥,郭尧.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意向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高职研究,2009(5)

3.李玉玲.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综述[J].江海纵横.2008年1月.

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信息化 篇9

中山一点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转” http://

——以96596超市进入X社区为例

摘要:“社区服务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抑或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其本身更是中国城市社区在资源来源多样化背景下进行空间生产的过程。本文把空间理论放置在“社区服务信息化”领域,以96596超市进入某社区为例,检视各个主体如何在“想象的”、“真实的”、“生活的”的空间中实践,塑造出新的表征性空间。

关键词:社区服务信息化 空间理论 空间实践 空间的表征 表征性空间

一、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实现:一种空间视角的认识

信息化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国家统一规划和推动下,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邵雪荣,2005)。社区服务信息化即在此背景下产生。

所谓社区服务信息化,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立连接市、区、街、居委会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以实现城市社区服务的资源共享和为社区居民的全面服务。1从2001年起,中央政府就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建设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单键呼叫为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以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2近年来,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服务网络系统,例如北京市96156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广州96909社区服务网,宁波市海曙区81890中国服务网,上海88547社区服务网以及武汉市96596社区在线。赵泽洪.论城市社区的现代功能:社区服务信息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8卷第1期,118。洪黎明.探索服务新模式,推进社区信息化[N].人民邮电报,2006年10月12日。

上述种种实践中的创新激发了学界对“社区服务信息化”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极大热情。目前,国内学界多从社区建设理论、信息化理论或城市管理学理论入手,将“社区服务信息化”视为一个相对静态的社会事实,研究其担负的各种社会功能及功能实现的路径。笔者认为,这种结构主义的视野有将“社区服务信息化”静态化、并将之误解为“信息化的社区服务”之嫌。实际上,倘若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社区服务信息化”就是中国城市社区进行空间生产的过程。各个主体的实践活动塑造出的这一表征的空间——亦即日常生活中感知的空间——既是这一过程本身,也是这一过程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选择“空间”作为本文的切入点。空间理论的奠基人列斐伏尔指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它具有三个面向。

——空间实践(space praxis),即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亦可被认为是对空间的习惯性的使用。

——空间的表征(the representation of space),即是与符号系统相连接的、概念化的空间,是科学家、规划者、城市学家、分门别类的政要以及技术专家的空间。亦可被认为是人们对空间的普遍性的认识。

——

表征的空间 / 表征性空间(the space of representation/ representational space),是居住者和使用者的空间,亦可被认为是实践与认知互动的空间。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生产方式,都会生产出自身的空间(Lefebvre,1991:31)。改革之后

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最根本的变化乃是社会系统在其行为的过程中不再仅仅依赖于某一个环境系统,而是同时依赖多个环境系统。既然政府已经不再是获取资源的唯一渠道,很自然,它也就失去了在空间中的支配性的地位。作为这一社会关系变化的反映,城市空间结构必然也要发生变化。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变化着的新的空间不仅仅有新的权力生成,而且实践主体的自我认知和行动方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关于新的空间的知识(即空间表征)的反映,本身又构成了这一表征的一个部分。

诚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我国目前的社区信息化项目“特点就是政府主导,即:政府牵头、政府出资、政府建设、政府管理、居民使用„„几乎是目前政府行政管理窗口和街道办事处职能的延伸。”3然而居民不断增长的社区服务要求和政府提供的有限信息资源之间势必出现矛盾。在这种状况下,政府提供的既有的空间框架必然会与居民的空间实践产生矛盾。而正是这种认知与实践的矛盾为96596超市进入社区、生产出信息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空间提供了条件。朱静华.一种基于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方案[J].现代情报,2007年第7期,44。以上文字根据《武汉市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情况》、《用信息化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武汉市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信息化工作介绍》以及《武汉市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项目(PSM)需求规格说明书》(2006/09)整理而来。

二、96596系统:政府的空间表征

在此,笔者首先要就96596超市栖身的平台——武汉市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简称PSM,代码96596,谐音救助我救助)做个简要的介绍。

96596系统是市政府投资支持,由市民政局组建的一个旨在提高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帮助市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由96596呼叫中心、与市、区、社区网站互通的96596社区在线网站、社区工作系统组成。96596呼叫系统和96596网站主要提供全方位的便民利民管理服务,社区管理工作体系则以社区为主体、市、区、社区联动,方便社区群干管理工作需要而开发建设的。

此系统2002年启动,2003年建成运行,随后,配置建立了社区管理工作系统。2005年,我市以江汉区为试点完成了“江汉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试图切实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因信息不畅造成管理被动、因政府职能交叉分割造成管理缺位等问题。2006年,为了满足我市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档次升级的要求,满足将城市网格化系统延伸到社区的需求,市信息产业局邀请了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在区级召开了网格化系统建设规划研讨会。会上,专家们以“四到社区”为指导方针,以李宪生市长提出的“空间的网格化”、“平台的标准化”、“资源的集约化”、“管理的标准化”为工作方向,以国办第1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武汉市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深化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为理论依据,提出将社区公共服务系统与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有机结合的建设思路,并将项目名称确定为“区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系统”。升级改版后的系统以社区人口基础数据库为支撑,由网格化管理系统、社区办公自动化系统、社区服务系统和社区档案系统组成。通过96596呼叫中心、市、区社区在线、社区网群满足社区居民各项便民利民服务需求。4 鄂发 [2001]9 号文件里明确指出,“社区建设要改革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社区组织,明确社区组织的责权利,改革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做到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可见地方政府对于社区“应然”状况构想乃是:各个主体都能有唯一的、明确的关于空间象征秩序的认识,且这种关于空间的知

识能够井井有条的呈现,并经由主体的实践生产出来的一个秩序井然的空间。96596 系统则是这一构想在空间中的表征。如同大多数在社区领域得到制度认可的表征一样,这一系统的空间呈现依托的主要是权威性资源;至于配置性资源则属于极度缺乏的状况。

然而仅仅只有权威性资源是不足以支撑权力和秩序的空间生产的。城市社区里充满了“过去的和现在的”、“想象的和真实的”的空间;不但不同的主体各有其对空间表征以及表征性空间的认知,甚至连同一主体也面对着多个象征结构秩序。这些运行逻辑各异、以不同的手段支配着数量不等的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资源的空间叠加在单一地点,即社区上,造成了社区的“异位”,也形成了一个与地方政府的构想并不经常保持一致的空间。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相形之下,96596系统的入场简直变成了一种仪式:透过专家设计的理想型社区的井井有条来掩盖和化解“真实的”社区中主体感受到的矛盾。这一仪式是一种新的现象,亦是对历史的空间规划(全能政府、由政府包办一切的构想等等)的改写。有学者通过对移民的研究指出“改写历史的空间规划,只是一种官方的空间呈现,并不能渗进„„日常生活和记忆”5。非常不幸,缺乏配置性资源的96596系统亦没有能够证明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例外6。林蔼云.漂泊的家:晋江-香港移民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147-148。武汉市的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则可以视为一个成功的典范。2002年年底,武汉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市实施社区建设的“883行动计划”,以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服务等“四到社区”为主要内容,对全市的883个社区进行全面建设。这次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笔者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街道、社区干部以及社区居民都特别提到了此计划中对背街小巷的治理,皆认为这些地方的环境改善是最让社区居民满意的。甚至有居民专门编写了居民谣以示对此计划的满意(参加李伟梁.城市利益关系的社区调整及其发展趋势——以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为背景的社会学分析[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可见,对于生活在具体场所中的主体而言,有关空间的认知必须经由具体可见的实践展示出来,否则新的空间无从生产亦无从认知。从这一点看来,也许该系统甚至也缺乏权威性资源。这个猜测并非空穴来风:笔者于2007年年底在武昌区政府收集资料时,第一次看到了有关PMS的资料(内部传阅资料)。截止2008年1月,在武汉市社区服务中心有关PMS的文件也不过五、六分而已。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1991。转引自[美]Edward W.Soja(著).陆扬等(译).包亚明(主编).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5。[美]Edward W.Soja(著).陆扬等(译).包亚明(主编).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5。必须承认,96596超市进入社区的确借助了行政力量和行政手段,但是它的经营方式和理念的确是近乎完全市场化的。因此,笔者还是将其定位于“纯粹的经济组织”。

2002年(PMS)平台就起来了,(但是并不成功)。坦白说来,社区服务中心从刚刚建立起来那天就是高高在上的,和社区居民完全没有互动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查,没有人知道这个号码,包括服务商、包括居民,很多人都不知道7。(X社区96596超市负责人CWS访谈)

笔者对社区居民的访谈以及文献搜索的结果亦证实了该工作人员所言非虚。可见,空间的表征虽然是“一切社会(或生产方式)中的主要空间”

8、“认识论的力量源泉”以及“权力和意识形态、控制和监督的再现”9,但这些认识必须通过具体、可见的实践才能展示出来,从而改变“真实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96596系统又是活生生的社区中的一个被隐藏起来的空间。一个试图将社区中各种不同的象征结构秩序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构想本身亦兼具空间的表征与表征的空间双重面向,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然而,恰恰又是这种尴尬的处境为96596超市的出场留下了足够的运作余地:正是在意识到“专家的”(或者也可以认为是“政府的”)构想并不能生产出理想的社区空间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默许了该超市的创新,即由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10接管了社区内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并允许其以市场方式自行运作。

三、96596超市:空间表征的转变1、96596超市的入场:从表征政府力量到表征经济力量

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平台11是由武汉市社区信息中心主管,武汉百家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的社区化服务平台。平台作为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平台体系覆盖全市,以电话受理、网络受理、现场受理为主要受理渠道,通过联合、联盟、联动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水电及通讯等代收费、房产及劳务中介、家政家教、票务、日常小百货配送、家电维修、私家车服务、个人理财等综合服务。(资料出处:《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平台——X社区服务超市八十天运营报告》)这一组织的名称几经变更。笔者最初从武昌区政府、街道以及社区干部处听说此组织,其皆被称为96596超市。在对X社区该组织负责人CWS访谈的过程中,他提及,在超市进入社区后,将其名称先后改为社区e家以及百家信。由于此处的资料出自《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平台——X社区服务超市八十天运营报告》,故使用了“百家信社区服务平台”的名称。它与96596超市指涉 的乃是同一组织。

根据上述资料来看,96596超市似乎与96596系统中的呼叫中心以及社区网站没有根本的区别:它们赖以生根的是同一个平台,服务的是相同的对象,提供的服务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在细节上稍有区别——两者面对的直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不同。然而,匆忙做出这样的判断未免太不谨慎。从96596系统的子集到96596超市并非仅仅是一个名词的区别:它呈现出来的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空间象征秩序。如果说前者乃是地方政府对于理想社区的构想,那么后者则几乎完全是市场力量在空间中的展现。在被问及为什么会想到借助96596平台进入社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时候,X社区96596超市的负责人CWS直言不讳的回答道:

当然是为了赚钱。之前的96596,坦白说,是被浪费了。你听说过这个号码麽?没有吧。我们老总就是做社区信息中心的软件开发。(这层关系使他得到了利用这个平台的机会。)他希望能把这部分政府资源、已经完成好的东西能做好民用,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在发挥社会价值的同时能够带来市场效应。我们就相当是社区内的一个普通的超市。不过是借助政府的公信力来让老百姓相信社区服务平台,让我们都能享受社区服务带来的(利益)。(X社区96596超市负责人CWS访谈)

对于地方政府在96596超市进入社区的时候提供的帮助,CWS并不回避。

我们一旦进入就是街道下派下来,(街道)会说“我们的社区服务平台进入超市,你们要多配合”。(街道这一块和我们联系的)主要是街道主管民政、社区服务的副主任。主任一般不参与具体的事儿(笑)。对项目帮助最大的就是他们。因为社区建设和民政系统这一块每年的政绩考核就是算这一块的,他们给的帮助比较多。在宣传方面,我们在街道打好招呼,可以挂横幅、广告、做些门栋广告(不然是不允许横幅啊广告啊做到门栋里的)。(这样就在)政策上制度上给予了合法化的身份。场地是居委会提供的。(说好了超市)开办的时候免一年的租金。(X社区96596超市负责人CWS访谈)

但很显然,即便在进入社区的过程中从地方政府处得到了大量的权威性资源(包括平台的搭建、场所以及合法性身份的提供等等),超市却并未将自己视为“准行政机构”。恰恰相反,在超市的运营者看来,地方政府更像是一个以公信力入股的合伙人——一个由契约关系建立联系的、对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期待亦应该得到回报的合作对象。

市场给我们提供经费,社区给我们提供场所,我们给社区提供平台。(和社区合作是因为)社区方便我们对地域进行划分。基于社区的话,我们可以更容易找到合作者。我们还希望能通过和社区合作带来一些社会化服务。包括行政服务的一些项目。比如低保照相。这是我们可以完成的事情。

我们和社区签了合同,利润的20%交给社区。我们觉得必须在每一块都要拉上一个参与者才能玩的更好。这个资金交付了就是居委会自己的,我们对处理完全不加干涉。(在我们进驻之前)之前居委会做了很多。他们和门栋长打招呼,比如说,你们可以去超市交电费了。为我们创了口碑。

万勇过来调研考察之后把我们这个超市以政府提案的方式上报的,说这是社区服务的创新。社区建设和民政系统这一块每年的政绩考核也要把我们这一块算进去的。(以上内容皆出自与X社区96596超市负责人CWS访谈)

可见,这一主体的出场完全可以被视为经济力量试图改变“过去的和现在的”以及“真实的和想象的”空间规划的努力。而且,由于拥有了足够的配置性资源(目前为止,该超市已经有了3个级别共计16家合作伙伴12)和权威性资源(武汉市政府、武汉市民政局等职能部门的认可),这些努力顺利的通过具体的活生生的实践表征到了空间中:在社区入口、门栋以及公告栏上的广告和横幅,色彩明亮的传单,醒目的标有超市LOGO的标示牌,新建的酷似电信营业厅的服务点,以及超市举办的周末社区活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的的确确生产出了新的空间并改变了社区居民对自己以及超市的空间位置的感知,也即是改变了社区文化习惯的行为模式——越来越多的居民改变了事无巨细找单位或者居委会的习惯,而开始主动转向超市要求社会化服务。它们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武汉数字电视、长江证券、21世纪、武汉市商业银行、竹叶山汽车、顺驰不动产、兰翔票务、华师家教、武汉家电办、蚂蚁搬家、乐百氏纯净水、中联净水、湖北人力资源。CWS将服务商分为三级:联合、联盟和联动。其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中国移动三个最大的服务商与超市建立的联合关系。中联净水、乐百氏纯净水、华师家教等是联盟关系(即拿出服务项目,找服务商合作)。剩下的企业与超市则是联动关系。为了顺应96596超市名称的变化以及统一称呼,从此处以降皆直接使用“超市”或者“社区超市”以指涉。参见刘晓春.深层的游戏: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参见http://www.frchina.net/data/detail.php?id=10125

现在居民有什么生活上的问题都会去找超市。水管子坏了啊,空调坏了啊,都找他们处理。他们处理的蛮好,收费也还合适。这也减轻了我们居委会的负担啊。以前连水沟堵了都来找我们,我们哪里管的过来啊。(X社区居委会主任QMD访谈)

营业以来的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就像要出门买菜一样(居民)每天要从这里经过麽,跟我们都熟悉了。春节前后,我们收到了很多服务的要求。特别是家政这一块的。还有对学生家教的需求也很多。不止是这个社区,三医院的和武大的老师也有专门过来的,说在网上看到我们超市,想要我们提供服务。(X社区96596超市工作人员HDZ访谈)

2、从96596超市到百家信:政府力量隐入表征的空间

在实地调查中超市的标识引起了笔者很大的兴趣。首先,这一标识历经了三次变化。最初是“96596社区服务中心”;随后改成了“社区e家服务站”;最后定为“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中心”13。

改名字是因为发展的趋势。新的名字容易引发认同,听起来耳熟嘛。也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的需要。(X社区96596超市工作人员HDZ访谈)

其次,很难判断超市的运营者是否有意为之:超市的服务场点设计以及LOGO有非常浓厚的商业气息,与其附近的社区居委会宣传栏乃至其栖身的综合服务楼的其他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在研究巴厘岛的斗鸡时指出,斗鸡乃是地位关系的戏剧化呈现14。类似的,标识的变化以及上述强烈的对比本身也许就暗示着一种身份的展现:它首先区分了社区基层管理组织和超市这一经济组织,然后是区分两种不同的空间象征秩序(面向政府的以及面向市场与社会的)。这种以标识和景观来界定身份的做法在社区实践中并非创举——在“883行动计划”开展期间,武汉市政府对社区办公设施提出了硬性要求(办公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亦是试图通过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来表征社区内权力秩序——但它的确非常有力且恰当的传译了超市对于自身的明确认知:作为与地方政府经由契约关系联系起来的受托人/合作者,它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和取向的行动主体,所承担的职能是提供有偿/低偿的社会化服务。

超市对于自身定位的构想不但呈现于社区空间、得到了居民的认同,甚至也呈现于地方政府、得到了后者的认可。

2007年10月17日,在超市试运营的第二天,长江日报头版刊登了社区服务超市的相关介绍,并附刊评论员文章《让群众生活更便捷》。2007年10月28日武昌区区长吴志振、副区长朱向梅参加了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超市的大体验活动,并希望社区服务平台以后经常举办类似的活动。2007年10月30日,市长助理万勇率领市、区相关领导对96596百家信社区服务超市的发展进行了调研,并称百家信发展规划有多大,政府支持就有多大。(资料来源:社区e家2008发展纲要)

这个服务超市的成立影响巨大。在挂牌的时候,武汉市市长助理万勇亲临现场指导参观,对其印象非常好。武昌区几大家的领导到了现场,(之后H街/X社区)还在全区的十三个街道的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介绍。武汉市其他区以及北京市、山东省以及青岛市的民政部门的领导还组织了有关人员在西厂口社区参观。(H街党政办WHX主任访谈)

这一认可亦符合了空间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空间的构想。“使用空间的人,才能使世界改变。”(列斐伏尔,2003)来自基层的消费者,也即是社区居民,他们的选择对已经不能适应局部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亦可理解为社会空间)的宏观制度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将影响一般性的生产,并使之朝向空间与这个基层的社会需求。”(列斐伏尔,2003)空间中的各个主体的行动,而非“专家”(包括政府),将决定这些社会需求。由此,社会空间的管理将有基层来控制。(列斐伏尔,2003)

无论是自觉的改变让渡权力改变角色,或是迫于基层的压力而不得不为之,无论如何,在社区超市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逐渐退入了表征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变成了一个隐藏起来的空间或是被否定的空间——它仍然可以通过仪式性行为(symbolic logic)来处理日常生活空间中所感受到的矛盾和张力(林蔼云,2006)。

政府的公信力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资源。有这个平台(指96596系统),居民对我们都放心些,觉得我们“正宗”。我们也很乐意为返利给政府。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平台的档次,可以开发其他的服务,对我们也有好处,双方互利。

我们做的是市场探索,是用商业模式来承担社会服务。步子是大一点,和社会各界的联系都广一点。但是要做大、在整个武汉市开花,才能让老百姓啊我们自己啊都收益。这个就需要政府的扶持了。就像883计划,铺开了,不像原来只在几个社区里试点了,才能有那么大的成就。(X社

区96596超市工作人员HDZ访谈)

简言之,通过在空间中展开具体的实践,96596超市有力的改变了局部的地方知识,也即是改变了行为主体的生存累积和性情倾向(disposition)以及社会构成的本能(socially constituted instinct),从而使得自身有关社区的构想呈现于空间之中。与此同时,这一构想也有力的影响到地方政府关于社区的知识,使之遵循了就地取材的功能逻辑(usable)也即是实践逻辑,从而改变了地方政府空间实践的策略。笔者认为,这正是社区服务实现信息化的合理的路径。

参考文献:

Henri·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Donald Nicholson-Smith,Blackwell,Oxford UK& Cambridge USA,1991.[美]爱德华·苏贾(著),王文斌(译),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文军、赵勇(译),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G],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美]安东尼·奥罗姆、陈向明(著),曾茂娟、任远(译),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美]Edward W. Soja(著),陆扬等(译),包亚明(主编),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美]Edward W. Soja(著),李钧等(译),包亚明(主编),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西]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黄慧琦等(译),千年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侯健平,我国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发展研究——以5181890长春市朝阳区社区服务网络中心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07。

潘泽泉,社会、主体性与秩序:农民工研究的空间转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邵雪荣,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5。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A],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6。

林蔼云,漂泊的家:晋江—香港移民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

赵泽洪,论城市社区的现代功能:社区服务信息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8卷第1期。

朱静华,一种基于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方案[J],现代情报,2007年7月。

上一篇:羊年元宵节短信祝福下一篇:用色彩表达的情感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