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汇报

2024-07-01

东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汇报(共8篇)

东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汇报 篇1

东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汇报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的不断增加,以及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出现,传统的养老模式已逐步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趋势,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全面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根据街道居家养老工作实施意见,我们东虹社区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推进了居家养老工作,具体体现在:

一、强化软件建设

1、注重学习,加强领导。

居家养老工作对社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正处于起 步探索阶段。因此,加强学习交流,增强对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视与认识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基础。为此,社区在街道统一要求下建立了居家养老工作服务站,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站长的居家养老工作班子,并组织开展内部学习,对现阶段社会老龄化状态及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手册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了工作思想,明确了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为扎实推进居家养老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宣传调查、需求明确。

我们东虹社区辖区老小区偏多,老年人居住较多。现有 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743人,70周岁以上449人,80周岁以上70人,90周岁以上3人,传统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穷家”的传统养老方式已根深蒂固,要转变老年人长期以来对养老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

个过程。为此,社区组织工作人员按照扁平化包干机制,通过挨家挨户入户走访的方式一方面向老年人宣传党和政府的老龄工作政策,使他们认识到社会老龄化的形势,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主动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或低偿养老服务。其次是对人户一致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掌握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并登记造册,建立个人档案,发放了爱心服务卡,为切实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对已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条件的6位老年人我们上门与他们签订了服务协议,向他们告知了社区居家养老各项服务项目,鼓励他们享受服务。我们社区的6位服务对象家庭生活都比较困难并且不是没有子女就是子女残疾,没有亲人的照顾和关心。为此,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及居民小组长定期轮流上门看望,帮助购买生活用品打扫家庭卫生,陪他们聊天看电视,且承诺他们只要帮助和需要一定随叫随到,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子女的孝顺。同时组织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居民骨干等开展爱心捐款,用筹得的爱心款为服务对象购置换季衣服增添家庭必需品等。

3、筹建志愿者队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

根据社区实际,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建立了各项为老服务点,通过与辖区内服务行业经营店签订加盟协议,以加盟店为网络分布的服务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类生活保健服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与辖区16家经营户签订了服务协议。同时,充分挖掘调动社区党组织、团组织、老年协会、巾帼队等团队作用及居民的人力资源优势,组建了水电、医疗、维修等8支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开展打扫卫生、代购物品、读报聊天等家政、精神慰藉服务。

二、加强硬件建设。

我们将依托社区原老年活动中心这个平台,建立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站,通过一室多用和改建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居家养老 “12”室的硬件建设标准加强硬件建设,一楼设立康体室;二楼第一间设立棋牌室、餐饮室,第二间设立办公室和谈心室;第三间设立图书室、演练室和阅览室;第四间设立休息室,将原来的男女厕所重新装修改造成洗衣室和洗手间,洗浴室打算利用社区洗浴网店为老年人进行洗浴服务,使有限的服务场所得到高效合理的使用,努力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老年人的温馨家园。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老年人传统的养老观念及我们的服务意识还有待转变和提高。

2、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还有待进一步壮大。

3、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的资源还有待挖掘。

4、居家养老工作组织、网点等服务体系运转还需进一步实 践和探索,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高。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让居家养老工作走上正常化、规范化道路,开创我们东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特色、亮点还需我们不断探索和学习。为此,我们将以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服务理念为宗旨,以热情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力争将我们社区的居家养老工作做实、做好。

东虹社区居委

2011年4月

东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汇报 篇2

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 2020年将达到2.43亿, 2025年将突破3亿, [1]出现了老年人口数量庞大、未富先老、老龄化加快等特征。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法规和政策, 提出了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系统建设的构想, 即“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 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 社会工作成为社会养老的主体力量, 2012年11月《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也确定了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社会照顾中的重要地位。

社区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 并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方式, 既区别于机构养老, 也有别于传统的自然养老, 它是以家庭为核心, 以社区为依托, 以老年人生活照料 (日常护理或特殊护理) 、医疗康复 (包括陪同到医院看病、治疗、配药等) 、精神慰藉 (和老人交流、发现老人的需求, 排除老人的孤独感) 为主要内容, 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 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 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学习并应用相关的专业技术和技巧。

国外社会工作介入的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较早, 典型的有英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社区照顾 (Community Care) 模式、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全面照顾老人计划 (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以及加拿大20世纪90年代维护老人功能的整合服务计划 (the Program of Research to Integrate Services for the?Maintenance of Autonomy) 等, 社会工作在多元化、整合性社区养老服务链条中, 发挥了协调、整合、联结、服务等重要功能。[2]

由于特殊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 比较而言,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起步较晚, 各方面正处于初步摸索和试验阶段, 同时, 社会工作作为从西方引进的专门职业和服务方法, 在服务老年人过程中需要一个不断被认知、磨合的本土化过程。需要在具体的服务实践中, 进行专业知识体系上的不断反思与构建。结合笔者多年的老年社会工作教学、实习, 及一线社工服务经验, 提出当前阶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内容和方法的一个初步框架和思路, 希望抛砖引玉, 发展和丰富老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知识。

二、社区居家养老中的社会工作介入内容

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层面是从老年社会福利政策、老年人权益、健康老年制度、社区老年人口调查及信息统计等方面的介入, 微观方面主要是服务于社区老年人的社会工作实务内容。

1. 老年社会福利政策工作

属于宏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属于老年社会福利政策实施的一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工作扮演着养老政策的倡导者、实施者双重角色。一方面, 专业社工认识到日益严峻的社区养老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需要在社会政策层面进行倡导, 促进制定新的养老政策如社区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政策, 或促进调整现有不合适政策。另一方面, 在社区养老政策实施过程中, 社会工作成为政府需要借助的重要力量, 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购买社工岗位, 或者以其他合作方式, 将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社会服务。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努力, 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认可度, 推动社区居家养老发展与功能完善, 促进老年福利政策执行的力度与效度。

2. 社区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与评估

属于宏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养老需求调查与评估, 需要专门的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来完成。主要调查社区老年群体的人口学特征, 包括社区老年人口比例、性别比、年龄、职业、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养老需求等, 并做好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录入工作。在全面准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基础上, 了解、掌握老年人目前的养老需求状况, 依据一定的评估体系和技术指标如ADLs量表、IADLs量表, 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进行评估, 并制定出针对性的社会工作方案、实施计划和实施过程, 决定社工介入的服务项目、服务岗位、服务方案和服务方法。

3. 老年个案管理服务

老年个案管理服务。是泛指以老年案主为中心的一系列活动, 包括计划、统筹以及安排合适的以社区为本的服务给符合资格的服务对象, 目的在于推动及协调各项服务的使用机会, 并通过服务的整合使服务对象受益, 以致能达到延续全面照顾之目标。老年个案管理服务, 强调以个案为本 (Client Focus) 和管理流程为依归, 采用照顾管理系统的中介人模式, [3]这样能够将案主诸多的问题, 如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一系列问题, 由社工统一管理与协调, 不至于使服务对象的服务脱节。针对不同的老年人, 社会工作者需要设计不同个案管理方案, 并进行持续的自始至终的过程管理服务。

4. 社会化服务

能够进行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 一般而言, 是身体上健康或者虽有疾病但属于医疗上病情稳定的病人。这样一个群体, 需要的服务除专门的家居健康护理、日间护理之外, 还有大量的其他社会性服务需求。特别是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老年人群, 受到社会排斥或者社会隔离, 除了对他们以赋权和增能之外, 还需要对他们提供包括医疗保险、生活救助等老年福利的获得与优待、物质资源的获取与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老年权益的倡导与维护等社会化服务。

5. 个性化关怀服务

这是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核心内容。由于社区老年人群体差异较大, 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千差万别, 因此, 社会工作介入的服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大致来说, 主要分为生活照顾服务、健康护理服务、认知与情绪服务、精神陪伴服务、特殊问题处理等内容。每一类服务项下又包含若干服务细目。

三、社区居家养老中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介入方法, 主要分为老年社区工作、老年个案工作、老年小组工作, 及综融取向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是灵活的, 可以按照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即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六个一般过程开展工作。

1. 老年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社区工作方法, 主要是从宏观或中观的视角, 以社区老年人为服务对象, 解决老年人的社区养老问题。在社区养老的社会政策倡导、老年人的社区活动参与、社区养老环境的营造, 社区养老资源的挖掘、社区老年社会支持关系的建立, 社区老年活动场所设施建设、老年社区教育等方面, 开展的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特别是社区照顾方法, 有效地结合了正规服务和非正式服务, 正规服务主要是专业人士和机构提供的服务, 非正规服务主要是非专业人士如家人、邻里、义工等提供的帮助, 对减少非个人化和社会分离的院舍照顾的依赖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使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得到很好的照料和服务。

2. 老年个案工作方法

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个案工作方法, 有别于个案管理工作, 是指老年社会工作者以专业价值为指引, 以良好的工作关系为基础, 从老年人或家庭的改变着手, 综合运用人类关系 (或家庭) 发展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个别化服务, 整合内外资源, 帮助老年人个体 (或老年家庭) 增进自我发展能力, 预防与解决问题, 提升老年人个体生活质量与水平。老年个案工作方法, 注重的是个案, 尤其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惑或无法与社会环境或关系适应的老年个体或老年家庭, 强调的是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老年个案工作方法, 是社区居家养老中社会工作介入的主要方法之一, 如前述的个性化关怀服务, 包括认知辅导、精神陪护、临终关怀、悲伤情绪处理等, 大都需要运用老年个案工作方法开展服务。

3. 老年小组工作方法

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小组工作方法, 是指社会工作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老年人组成的小组, 经由特定的工作程序、步骤并配合各种技巧之运用, 实现小组成员个人内在行为的改变, 实现老年小组工作目标。老年小组工作方法需要参考老年学、人口学、社会学、心理学多学科理论, 涉及到老年小组结构、小组工作者、小组动力、小组工作过程、小组工作技巧等多个层面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例如老年社交小组, 在一般的老年服务机构、老人日间护理中心等会有社交小组, 这些小组可以由不同兴趣的组员构成, 社交小组可以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分享人生积极之意义, 社工在其中发挥关键的策划、协调、使能者的角色。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老年小组大致有娱乐小组、社交小组、认知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缅怀小组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

[2]Dennis L.Dennis L.Kodner PhD, Whole-system approaches to health and social care partnerships for the frail elderly:an exploration of North American models and lessons,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14 (5) , 384~390.

东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小组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永祥. 社区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东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汇报 篇4

各位领导大家好:

红庙子街道泰琇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区域范围东起红庙子路、西至红庙子山、南起泄洪渠、北至蜘蛛山隧道,占地面积约2.48平方公里。辖区由廉租房区阳光雅润苑、市解危解困房和谐苑、经济适用房沁馨园、公租房欣悦苑小区、商住泰琇小区、自建房区九家湾七队及乌鲁木齐县建家属院构成。截至目前,辖区总户数5735户,人口数17332人,60岁以上老人4975人,占总人口比例28.7%.其中60岁以上低保户56人,“三无人员”18人,“三无老人”12人,失能、半失能老人8人,随着辖区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及入住,人口数仍在激增。

为了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我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水平,泰琇社区以 “三无老人”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老年福利服务特色事业,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我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首先,我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向辖区老年人公布了社区24小时服务热线,便于老人联系,同时对社区服务的16位老人建立了《居家养老帮扶对象记录本》,并要求服务对象在服务队员提供完相应服务之后,在《养老服务意见反馈卡》上对服务的满意度签字确认,从而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社区按月将居家养老服务汇总表上报至街道。

其次,我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现有服务设施作用,积极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多方面服务。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摆脱孤寂的困扰,社区在无老年活动室的情况下,将原泰琇老办公室腾出二间做为泰琇小区老年活动室,同时将社区现有办公室的四楼会议室供和谐苑老人活动使用。另外我社区积极组建老年秧歌队,老年合唱团及老年义务电影放映队。社区老年合唱团及老年秧歌队多次代表社区参加市、区文化活动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社区2个老年活动中心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2年以来,纳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困难老人多达40余人,目前有16名。他们大多为三无老人,健康水平、经济状况比较差,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社区已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我们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城市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方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谭慧春,是我社区一名“三无老人”,居住在阳光雅润苑一期39号楼1单元204室,今年年初,社区老龄专干在入户过程中发现谭惠春患病在床,舌硬语塞、大小便失禁,便立即将其送往煤矿医院进行救治,然而医生告知老人病情严重,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照料。社区便积极为老人联系陪护。但由于谭慧春没有亲人,区县规定的护工费用又较低,每天仅80元,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护工,老人的陪护成了大家最担心的问题,社区书记艾合买提克服社区各项业务工作量巨大的困难,抽调出一名家近的社区干部照顾老人。负责照顾谭慧春的阿米娜想到母亲目前因为腰痛也正在住院,家中的小女儿也没人照看,身为女儿、作为母亲的她犹豫了,但是望着躺在病床上无助的老人、想到领导的信任,阿米娜咬着牙答应了下来。经过她三天三夜的悉心照料,老人的病情稳定了,慢慢地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月22日老人出院回了家,但仍需要休养和照料,阿米娜便主动担起照顾老人的担子,一日三餐做好送到老人家中。虽然每天的工作很辛苦,工作之余阿米娜还要不时到谭慧春家中探望,但是通过长时间和老人的相处,大家建立起了亲人般的深厚感情,如今,谭慧春老人已被送往乌鲁木齐市养老院安度晚年。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例如曹日高,67岁,肢体三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今年3月12日—3月22日因病住院,社区积极为其联系护工进行护理。5月9日,曹日高再次因病住院,由于病情严重,又无法及时找到陪护,社区便安排家近的巡逻队员杨晓莹照顾其日常起居15天,直至出院;周凤瑞,79岁,三无老人,今年2月因腿摔伤住进医院,社区为其聘请护工照料半个月,出院后,由社区干部阿米娜每天为其送三顿饭,照顾老人近半个月;蒋禄芳,73岁,今年2月29日因腰腿痛突然加重,无法正常行走,社区将其送到交通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社区书记袁艳杰为蒋禄芳送去一日三餐,风雨无阻,老人感动地拉着她的手说:“你们像儿女一样为我跑前跑后,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呐!”……就是这样一个个孤苦伶仃的老人,社区为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得到了他们衷心的感谢。

居家养老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养老趋势,它能消灭“空巢问题”帮助老人安度晚年。社区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受到上级部门以及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与老人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通过走访老年人,并总结社区长期开展的老龄工作,我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据社区统计辖区内空巢老人321人,其中夫妻两人居住280人,这部分老人多为退休在家,子女不在身边,虽然他们有养老金及医疗保险,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现实的生活问题和健康问题已成为让他们焦虑担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生病,身边无人能将其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救治。而三无老人,他们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和赡养人,长期一人独自生活,仅靠政府的低保金来维持简单的生活。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仅有物质保障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因为这些老人中有的已经丧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的患重病卧床、还有的身患多种老年病,比起物质保障,他们更需要生活上的照料、患病后的照顾和心理上的关注。要做好上述的三个方面,我们更需要强调社会责任,仅靠社区的力量是很不够的。我们需要唤醒更多人的社会责任感去关爱这些特殊的老人,让更多的人关注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形成老人互助及老人的朋友四邻对老人进行日常关照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为老服务格局,从而让他们有尊严的生活。

2.由于居住在我社区廉租房的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较多,社区工作人员紧缺(泰琇社区按要求应配备60名工作人员,现除去巡逻队员只有25人),且辖区面积大、人口多、社情复杂,服务居民及维稳等工作任务繁重,社区自身难以承担起照管这些特殊人群的重担。如果这些人群发生危及生命的意外,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建议在廉租房集中片区设立老人服务站,为这些特殊人群提供送饭、喂药、康复、生活起居、24小时陪护等无偿、低偿服务。3.由于市区规定的三无老人护工陪护费用较低,每日仅80元,我社区基本上无法为三无老人聘请到合适的护工,但因实际需要,经过上级批准,按市场价160元每日为三无老人聘请护工,至今共产生费用9100元,迟迟无法报销,聘请的护工多次到社区要账,对社区造成不良影响。

4.随着逐渐加剧的老龄化,我们应当用发展需要的眼光为老年人建立活动场所。无论是小区内配套老年活动室,还是区域内小游园及简易健身器材,都是老年人们老有所乐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我们社区在这方面是极度匮乏的。在老年志愿者队伍及老年文艺团队这个方面,社区发挥着推动引领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以便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东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汇报 篇5

——紫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紫鹃社区地处江东区白鹤街道东部,东起卧龙江,南至兴宁路,西邻甬港南路,北接新河路,辖区总面积为0.1平方公里。目前,辖区内共有住户1786户,常住人口4950人,流动人口约2178人。目前,我社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共916余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9.8%,其中:独居老年人138人,纯老年人418人,残疾老人10人。

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在白鹤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在区老龄委的指导下,紫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2006年8月正式成立,服务中心位于紫鹃社区一楼及三楼,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分设棋牌室、老年活动室、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等场所。中心建立6年以来顺应社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发展趋势,以解决老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急、难、烦、险”突出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途径,努力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敬老院”、“急救所”,让老年人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确实让社区老人、残疾人得到了实惠。

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组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度

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居家养老工作,按照老龄工作“3587”工程要求,不断完善老龄工作小组、老年协会和志愿者队伍,为明确组织结构社区专门成立了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严丽娜同志担任组长,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及时总结工作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思路。中心服务站制定并上墙的有“站长职责”、“服务站管理制度”、“服务站工作职责”、“专职服务员职责”以及“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申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流程”等制度,明示了服务项目和管理人员,也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以便开展生活照料(其中有家政服务、日间托管、家电维修、发放粮油等)、医疗保健(其中有精神慰籍、上门诊疗、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等)、文化娱乐(其中有老年学校、棋牌娱乐、健身操、太极拳、柔力球等)等众多服务项目,此外,还印发了便民指南服务手册500份,建立了1支居家养老专(兼)职服务员队伍(10人)、4支志愿者队伍(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45人、巾帼志愿服务者队伍10人),3支30人老年文艺队伍(夕阳红老年合唱队、老年柔力球队、老年太极拳队),5大老年服务网络体系(养老保障、生活照料、权益维护、文化教育、医疗保障)全方位保障辖区老人的生活。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小组职责、管理人员工作制度、服务工作人员职责、清洁人员工作职责等服务标准及制度并建立台账资料,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强健的组织保障。

(二)整合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1、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为不断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内容,把活动的康乐性、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社区“健康俱乐部”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鼻炎防治”、“食品安全知识”、“秋季养生知识”、“骨质疏松防治”等讲座5次;社区“就医陪护队”开展老年新春茶话会等座谈会2次;围绕“爱耳日”、“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开展宣传日活动2次;利用“建党节”、“端午节”开展文艺汇演2次;另外,社区依托“爱心编织站”的平台,别出心裁的开展了一次老年人工艺品编织比赛,并将作品向辖区居民进行展示,深受老年居民朋友的喜欢。

2、以传统节日为载体 深化居家养老活动

社区围绕春节、立夏节、母亲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主题,在新春佳节为空巢老人送去祝福和慰问品、为居民老人送去热气腾腾的汤圆、开展立夏节为老年人送立夏蛋、举办“温馨五月天,感恩在紫鹃”为社区困难老人周根尧送上米面、开展“香袋传情庆六一”让“四点钟学校”的小朋友送香袋给老年人、“粽美叶香庆端午”给困难孤寡老人送去粽子及慰问品、为空巢老人和残疾老人送上中秋月饼和祝福、“重阳节送寿面”为70周岁以上的老人送去了长寿面和红糖。

3、诚挚关爱意暖情深 广泛开展走访慰问

逢年过节,紫鹃社区广泛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为空巢老人、百岁老人、老年党员等重点特殊人群家庭的节日生活增添了温暖,并多次看望他们,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通过走访慰问,使被走访人员不仅深切地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关怀,更增进了彼此的感情。社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真情关爱社区的老年人,真正做到情感上关注无微不至,生活上帮助倾尽全力,营造了和谐安定的社区氛围。1-8月份,社区共走访慰问空巢独居老人50人、残疾老人10人、生病老人80余人,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2万余元。

(三)坚持“三个抓”,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1、抓服务。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紫鹃社区着重抓好政府买单居家养老服务和志愿者义工服务:

①政府买单居家养老服务。这项服务主要是针对孤寡、残疾、高龄行动不便的低收入困难老人的一项服务,由政府出钱买服务,社区服务员免费上门为老人服务。目前,紫鹃社区已有4位老人享受政府买单居家养老服务。

②义工志愿者服务。这项服务主要针对大部分需要不定期钟点服务或精神慰籍的低收入老人的一项服务。目前,社区义工志愿者帮困结对15位老人;以老助老结对11位老人。志愿者组织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也逐步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抓队伍。居家养老服务员队伍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街道、社区在挑选服务员上有自己的标准,首先要有爱心,其次要有做家政的技能,第三老实本分,要有逆来顺受的耐心。为老人服务的每一位服务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入户服务都能得到老人的认可。为提升服务质量,紫鹃社区相继成立了“就医陪护队”(为老年人提供就医陪护服务)、“健康俱乐部”(为老人朋友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爱心清凉汤”(提供夏季消暑用品服务)“老年心理咨询室”(缓解老人心里压力,提供心理咨询、家政陪聊等服务),通过这一系列服务载体的开发,紫鹃社区的居家养老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做好居家养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抓实事。在完善阵地的前提下,紫鹃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致力于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将实惠带给每一个老年朋友,2011年4月起,凡具有我区户籍且年龄在80周岁至99周岁的所有老年人,均可享受高龄津贴待遇发放。中心工作人员认真排摸,积极走访,将政策落到实处,截至2012年9月份紫鹃社区共有121位老人享受50元的高龄津贴,21位老人享受100元的高龄津贴,据统计共发放13.6万元。同时为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居家安全,进一步完善“81890”老年应急求助服务系统,做好市政府实事工程工作。中心对具有本社区户籍的80周岁以上(含80周岁)老年人和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患病老年人申请安装了“一键通”电话机。据统计,本辖区共有29位老年人申请了“一键通”电话机,目前,电话机已发放至各老年人家中进行使用。

2012年下半年社区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认真总结居家养老工作经验,拓宽服务网点和服务项目,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点考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让老年朋友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老年朋友营造一座居家养老的温馨家园。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调查报告 篇6

XX社区多年来在区、街老龄委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完善本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尽可能地为社区的困难弱势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为他们的晚年生活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一、老年服务工作现状

XX社区户籍人口为8295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2128人,占总人口25.7%。老年人口中,独居老人6人,空巢老38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没有。100周岁以上老人没有,90—99周岁老12人,占总人口0.15%,80—89周岁老人212人,占总人口2.26%,70—79周岁老人771人,占总人口9.3%,65—69周岁老人484人,占总人口5.85%,60—64周岁老629人,占总人口7.6%。

二、老年服务工作硬件设施建设

1、XX社区办公服务配套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800平米,其中服务老年人的设施占500平米,设有日间照料室一间,约60平米,配有电视,电风扇,还有一些必要的生活日用品。餐饮室一间,约55平米,厨房与其分开,配备餐桌、座椅、洗手池、消毒柜、碗、筷、锅等,还有防蚊蝇设备,及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日间休息。

2、XX社区老年活动设施齐全,分别配设了三间老年活动室。还有一间多功能活动厅,约100平米。其中设有电视、DVD等音像设备。棋牌室一间,约60平米,里面设有棋牌桌椅。卫生保健室一间,约10平米,里面设有床和医疗急救器械。图书阅览室一间,约16平米,里面设有读书桌椅,报刊、杂志、图书2000余册。心理倾述站一间,约10平米。还有一室内健身活动大厅,约100平米,里面包括各式健身器械和乒乓球台等设备。及大地方便和丰富了老年人的娱乐活动。真正地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乐、老有所为”的场所。

3、XX社区所辖的四个小区,有三个小区院内设有老年活动场地,各配备健身器材12种。现中捷木材小区院内已申请上报到文体局增设小区健身器材,有望2013年能安装一套12种健身器材。尽可能地为老年人多提供健身娱乐场地。

三、老年服务工作队伍建设

1、XX社区在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带领下,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建立健全了老龄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台帐、涵盖了社区老龄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使社区各项老龄工作服务落实到位。社区老龄工作已形成了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

2、建立一支以社区干部为成员的20人的兼职助老管理队伍,和一支8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其中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56岁。结成了22个帮扶对子。每逢年节、假日前

夕,志愿者们都会到有照料需求的老人家中看望慰问。并帮助打扫卫生,洗洗涮涮,帮助老人洗头、搓背等等。还为老人们带去日常生活用品,米、面、油、牙膏、牙刷、毛巾等等。个别结对子的志愿者还会不定期的到老人家中和老人谈心,聊天,对一些家庭儿女索事想不通的,进行必要的、应时有效的心理疏通,开导老人思维,带动他们与时俱进。有时还帮老人买菜,买粮,帮助维修家电。有的志愿者还会在自家包饺子的时候,也为老人送去一盘。

志愿者杨丽华,在11月份区房产局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时,杨丽华家一楼的90岁高龄的老人家里地面被施工队刨开了,老人正犯愁干不动体力活时,杨丽华主动承担了老人家的恢复工作。据社区统计有需要登门服务的老人,占社区老年人总数的30%左右,需要不定期有人陪护和谈心的老人占社区老年人总数19.7%,大多是孤寡老人。

志愿者吕德刚,在社区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了残疾老韩良才家住在东站四巷的平房,窗户年久失修,已经有裂缝关不严实了。志愿者吕德刚和王洋洋利用个人休息日去了他家帮助把窗户完全修善好了,直到能关闭自如了他们才放心的回了家。在11月份刚刚入冬时节,他们又方动带上塑料布、锤子等维修工具来到残疾老人韩良才家,帮助把窗户和门都用塑料布多湖上了一层。

志愿者肖丹,社区有一位66岁的孤寡老人张德珍,10

月份时患上了糖尿病住院了,同时又患上带状泡疹。两种病加杂一起,使老人苦不堪言。志愿者肖丹主动去医院护理,待出院回家后,又去老人家帮助买菜,做饭,洗衣服,帮助去医院换药。

居家养老公益岗的贺永昌,长年照顾一名智残并同肢残的低保户贺勇臣。帮买菜,做饭,换洗衣物,打扫家里卫生等等。每天两次对贺勇臣进行四肢按摩,每一个小时帮助其翻身一次。除每天喂贺勇臣三餐外,每两小时帮助喂一次水。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动作娴熟,不厌其烦。

3、成立了自助性的“银发服务队”。社区考虑到有一部分低龄老人身体健康,活动灵便,并怀有热衷公益活动意愿的离退休人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发挥余热的机会,社区组建了一支50人的“银发服务队”。以就近的原则,号召这支服务队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有需求的高龄老人。如:176号楼的谭万英老人今年68岁,身体健康,行动灵便,热心助人,经常帮助住在自家一楼的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在92岁老人儿女不在的情况下,谭万英帮助其买菜,购买煤气、水、电费,带领高龄老打车去大东区公安分局办理新身份证。

4、社区老年服务站充分利用辖区资源,社区出面与辖区内各行业的志愿者取得联系,要求他们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各项免费或低收费服务。每年爱尔眼科和何氏眼科分别4次

来社区为广大老年人免费进行眼病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邀请社区卫生院每月来社区一次免费为老年人测血糖,量血压、各项常规检查。并与社区卫生院联合建立了老年健康档案。对社区内的每位离退休老人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子女联系电话等等都做了详细的登记。在社区的带动下,社区内的两家杂货店免费为老年人送货或提供代购服务。两家理发店上门理发、修面、烫发、染发服务,1家居家维修点开展上门维修服务,达到资源共享,全方位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5、社区负责老龄工作的干事接到老年人求助电话,应其需求亲自到老人家中为其代办老年证,代办老年意外伤害险。仅2012年一年里社区干部登门代办业务33次。经统计,社区老有类似简单需求的老人占老年总数的7%左右。

6、为了丰富社区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党委牵头组建了100人的合唱团,30人的京剧团,50人的太极拳队,40人的老年舞蹈队。每逢年节欢庆之际,都会请他们来为大家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精彩节目。每年组织老年人出游一次。带领大家观光祖国的锦绣河山。近年来分别带领老年人去了“参观新铁西”,“中旅小镇”,“雁呜湖”,“宝泉山”,“九一八纪念馆”,“沈阳世博园”,“台湾名品展”等等。极大地活跃了老年人业余生活,广泛地培养了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据社区统计,喜欢出门游玩,而且身体行动方便的老人

占社区老年人总数的57%。

7、每月25日组织社区老年上一次科普课或时事政治、法律讲座,健康保健,美食厨艺等等。尽可能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场地。经社区统计,有学习需求的老人占社区老年人总数的68.3%。

8、关注老年人的情感世界。为了消除离退休老年人感到自已退下来了,就是别人负担,就是社会的负担的低落情绪,社区组织各种老年队伍参加社区建设、安保等活动。如:在两会、十八大等重大事情期间组织社区老年分组分班次对小区和社区内的重点人、重点部位进行安全巡逻和监控。在春季卫整顿和冬季除雪时候,社区开展以“爱我家园”为题的大干活动。这些老年人积极响应,冲锋陷阵,英勇不减当年。这让老人们充分感受到了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充实感。据不完全统计,热衷于公益活动,而且身体灵便的老人,占社区老年人总数的21%左右。

四、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居家养老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硬件设施不适合老年人应用。

2、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服务内容过于简单。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3、居家养老观念落后,许多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这

个概念比较模糊。

五、针对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1、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招募人员要从下岗失业的人员中选拔,因为他们会珍惜工作机会的。

2、政府应建立一个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基地,为从事老年服务工作的人员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3、政府应考虑到,养老服务工作做为一项事业去发展的话,就应该有一定的必要建设性投资。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篇7

1 居家养老模式的论述

于景元、袁建华、何林在《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中认为,老年人口的经济来源和老年人口居住的家庭类型构成老年人口的养老模式。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以家养占主导地位,自养也有一定的比例。虽然大多数人承担了赡养老人的责任,但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只接受孩子们的经济支援,而选择了或不得不采取了经济上依靠儿子、生活居住独立的养老模式[1]。

陈赛权在《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人口学刊》中认为,我国的养老模式大致有以下4种代表性的模式:①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由家庭成员关心和照料老年人。②以社会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生产功能外移、养老观念的变化,特别是子女数量的减少,使得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依靠子女赡养老人转向了社会保险养老。③以自我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④居家养老模式,实质是建立在社区大力支持的前提保证下的养老模式。它以社区为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服务与照顾,使他能长期在家里居住[2]。

郭文娟在《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基于CSSCI期刊(2000-2013)的研究》中认为,当前学者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弱化已经达成共识。只是学者探讨的角度不同,社区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可以说是当前学界研究的重点模式。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勇就明确提出: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机构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关于居家养老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童星、唐晓英、周溥嘏、俞贺楠等坚持社区保障是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障的主体。张乃仁提出农村居家养老的双向耦合机制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侯立平对美国养老模式研究后提出社区居家养老是人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罗淳提出社区要介入解决少子老龄化态势下的居家养老问题。张奇林、林青指出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

郭玲在《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研究》分析了我国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利弊,认为家庭养老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子女数量锐减,导致子女对老人的养老负担增重,农村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以及土地数量减少和农业产出不稳定等因素,经济收入受到相应的影响,加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难以有效保障,都导致了家庭养老模式逐渐被淘汰,而机构养老又由于农村传统观念和资源不足、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等原因,难以在农村地区发展壮大。农村养老的最好出路是采取居家养老的模式[4]。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不仅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同时也弘扬了“尊老、爱老、敬老、护老”的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和道德准则。所谓居家养老,就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家庭和社会提供养老照料等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相对于我国目前的两类基本养老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化的机构养老模式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家庭、社区和社会三结合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另一种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即所谓的“请出来,走进去”相结合的服务形式。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这种新模式使养老回归到社区,回归到家庭,使老龄人口找到一种归属感,从而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晚年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2 国内外居家养老的实践评价

2.1 国外居家养老发展情况及成功经验

2.1.1 美国模式

美国于1981年开始实行医疗补助和社区服务计划,并将此项目推行到各州。医疗补助和社区服务计划为符合医疗补助资格、在家养老的弱势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该计划提供的服务有病历管理、家庭健康辅助、个人照顾、杂务家政服务等。美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社区保健室。

美国有85%的老人会在家中养老。足不出户,社区保健中心可以为这类老人提供简单的日常护理和医疗辅助服务。这是有偿服务,根据服务项目的不同,由个人付款或在各种医疗保险中扣除。

(2)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

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天向老年人提供午餐,并组织老人开展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等活动,丰富老年人闲暇的生活。

(3)提供免费教育。

各社区大学义务接收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进修,但这种教育没有学分,不颁发毕业证,仅仅是为了满足老人自我提升的需求。

(4)志愿服务。

在美国大多数社区都向老年人提供充当志愿者的机会并组织参与志愿服务,老年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去帮助他人,发挥余热。美国政府还帮助社区制订志愿者工作方案,老人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实施主要由志愿者来完成。

2.1.2日本模式

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970年就步入老龄化社会。为解决老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日本政府早在1963年就推出了《老人福利法》,推行社会化养老。1982年出台的《老人保健法》将老年福利政策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居家养老、看护方向。比如,政府出资培训了10万名家庭护理员,负责看护老人,处理家务[5]。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机构和医疗保险的压力,开始实施“老年保健福利计划”,重点建立和实施社区综合护理系统,推进家庭护理,提供老人保健福利和医疗服务[6]。

日本老年卫生政策表明,养老侧重于公民自立,重视发挥家庭福利的功能,在完善家庭护理制度的同时,推进家庭保健、医疗和福利的综合发展。

日本的家庭养老有3种方式,即同居式家庭养老、分居式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7]。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一般以家庭或亲属的护理为主,以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为补充,其中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社区的志愿者。老年人接受的居家养老服务包括以下内容:①家政服务,并根据老人的要求,提供日或夜间服务。②老人保健医疗服务,提供日常的护理,并在老人病发时联系医生进行治疗。③专业人士对老人的康复进行指导。④日间托管服务,针对部分行动不便、长期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生活援助、康复指导等,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⑤组织老人进行文体娱乐活动。

2.1.3 新加坡模式

在社区养老方面,新加坡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与东方家庭价值观念相结合。在制定政策上,新加坡政府强调发挥社会的力量来处理养老问题,为此政府还设立了相关的老人照料项目,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实施这个工程。政府要求个人承担起自己的养老规划,要求社区完善在老人照料方面的服务,帮助家庭给老人提供协助和支持,而政府则为个人、家庭和社区在养老方面的综合运作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主要表现在养老设施的建设,养老机构的运作资金补贴的提供,实行“双倍退税”政策,允许国家福利理事会认可的养老机构面向社会募捐等。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且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拥有一支义工队伍,许多义工具有专业知识,并且长期为养老机构服务。在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上,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达到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

2.1.4 国外居家养老的成功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最初是由民间力量发起的,其对象大都为社会弱势群体,目的在于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为社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坚持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市场化是国外发展社区服务的主要途径。绝大部分养老服务由社会组织和个人承担。这种模式不仅能使政府在养老服务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且能调动社会各方关心和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目前,福利服务已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将养老服务作为一个专业、一个职业,已经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特征。国外社会福利法规体系较为规范。外国政府在福利事业发展进程中,从宏观上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2.2 国内居家养老发展情况

2.2.1 香港的居家养老措施

香港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1998年全港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4.1%,香港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鼓励并协助市民照顾他们的年长家庭成员,并提供多元化服务,协助那些未能在家庭中获得照顾的长者安享晚年,同时鼓励长者继续参与社区活动,发挥所长,最终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属和老有所为的理想。香港的居家养老服务大致分为3类:①老人急需的服务。②个别需求的服务,且需求程度相当大。③为老人的特别需要而设立的服务[8]。

2.2.2 台湾的居家养老措施

台北社会局开办的“居家照顾”服务按服务对象,大致分为3个方面:①老人院服务,针对那些单身年迈无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残障需要协助照顾的老人所开展的服务。②居家看护服务,针对居家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③居家护理服务,针对那些出院后仍然需要继续照顾的生病老人,或家中长期患病的老人、家庭中患重病的老人。

2.2.3 宁波市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2005年3月,宁波市海曙区决定在全区65个社区中全面推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由海曙区政府出资,向非营利组织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落实居家养老服务员,每天上门为辖区内600余名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服务。老年人遇到情况后只需要拨通81890,信息中心的电脑屏幕上就会出现有关这个老人的姓名、住址、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病史以及子女情况等资料,以便接线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反应。此外,政府定做了一批“一键通”电话机,免费安装到独居、高龄的老人家里,一键直达81890信息中心。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还有其他配套政策,海曙区政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走进去”和“请出来”的“两走”居家养老模式。所谓“走进去”,主要是指对一些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对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专门的服务人员走进老人的住所,提供上门服务。除此之外,“走进去”的服务方式还有志愿者无偿服务、老人自己有偿购买服务和企业为老人购买服务等。所谓“走出来”,就是让大部分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老人“走出来”的载体有老人日托中心和各种老年民间组织[9]。

3 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

从国内外经验上看,目前居家养老模式主要还是在城市社区之中发展,利用城市社区能够方便集中和利用资源的优势,整合养老机构、社区及地方政府等多方资源,提供服务。农村社区在资源利用和整合方面,相对于城市社区有其先天不足的局面。首先,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我国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发展面临的困难。政府财政支持不足、村组集体自筹资金规模小、社会捐赠少成了我国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其次,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大多集中在乡镇,偏远农村社区老人有养老需求却不能够享受到这些设施的便利,而农村社区缺乏专业的人员和设备,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有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入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社区的养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3.1 孝道的传承是我国居家养老传统文化基础

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居家养老的特征与模式。由于传统不同,居家养老在东西方存在较大差异,西方强调国家、社会和社区,日本和新加坡则更突出家庭的作用。而我国的农村地区,农村老人受到“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传统思想影响仍然很大,不愿意离开故乡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因此,我国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中华民族家庭养老源远流长,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对农村老年群体在社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符合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老年人子女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因此,我国在发展居家养老时,应特别重视和突出家庭的作用,充分运用经济、文化、舆论、法律等各种手段,倡导中华民族孝道文化,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各种养老服务形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成本、高效率、高幸福感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3.2 农村居家养老应建立在发挥家庭核心作用的基础上

农村居家养老体现了家庭、亲属、朋友、邻里和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照料服务中的职能分工。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时,居家养老社会化应立足农村社区,应发挥家庭成员的核心作用。社会化居家养老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养老压力,但并没有减轻家庭的养老责任。家庭成员必须要承担起赡养老人这一明确法律义务。从情感层面来讲,很多老人最大的担心是亲情关系的疏远和天伦之乐的远离,而这种亲情是构成社会和谐的一个基础。从现实的层面讲,政府对农村养老投入的有限性和社会力量参与存在欠缺,以血缘为基础的养老关系必将长期成为整个农村居家养老体系的核心,只有发挥了家庭的核心作用,这个体系才可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3 农村老年人纯粹养老时间短

中国农村老年人在完全丧失劳动力之前会一直参加劳动。相关数据显示,50~60岁的老人有95.6%的人会参与劳动。大约2/3的60~70岁老人也会参与劳动。即使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老人,仍会做一些辅助性农活和家务。这说明农村的老年人相对于城市老年人,其仍然具备简单的或者基本的生产生活自理能力,纯粹由他人照料的养老时间短,这样能够节省很多的资源和人力。

3.4 农村社区养老成本低

农村社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存在。许多老人会自己种上瓜菜、养猪等农副业生产,相对于城市社区只能购买商品,农村社区的生活成本要低很多。农村居民自有住房,粮食蔬菜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衣食住行成本都相对较低。老年人不仅可以继续劳动,拥有的土地也能获得收益。因此,总体来说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成本和负担也较低。

4 农村居家养老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是逐步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农村居家养老的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资金规模小、资金来源也不稳定。因此,政府部门当前应推行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其中,鼓励社会力量进行捐赠,使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

4.2 重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建设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突出问题是服务人员的素质低、人数少。应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将村里的空闲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没有外出务工的妇女带动起来,由于农村妇女在农村社区的优势很明显,对于本社区的老年人基本情况十分熟悉,因此通过对她们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就可以把农村的空闲妇女劳动力组织成一支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队伍。

4.3 根据本社区需求,制定服务标准

每个农村社区都有自己社区的共同点和特殊点。因此,要根据本社区的需求,制定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这有助于满足本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也有利于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村老年人的现实需求,拓展更深层次的服务项目。

摘要: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不仅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同时也弘扬了“尊老、爱老、敬老、护老”的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和道德准则。文章通过借鉴国内外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农村社区的可行性。

关键词:居家养老,农村社区,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于景元,袁建华,何林.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2(1).

[2]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3).

[3]郭文娟.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基于CSSCI期刊(2000--2013)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11).

[4]郭玲.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7).

[5]王欢.社会老龄化——世界各国的难题[J].观察与思考,2005(18).

[6]刘则扬.护理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5.

[7]王伟.日本家庭养老模式的转变[J].日本学刊,2004(3).

[8]唐咏.居家养老的国内外研究回顾[J].社会工作,2007(2).

[9]朱志莹.海曙“两走”居家养老模式成全国示范[N].宁波晚报,2005-11-04.

[10]张波.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8).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30-02

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继世界上所以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社会机构养老服务水平滞后的情况下,居家养老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推崇。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方式是适应我国养老新形势的需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在实际开展当中,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日益凸显,多方面阻碍了居家养老的高质量发展。

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社区服务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不足。

社区服务人员素质低。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文化素质水平不高,年龄偏大,服务水平较低,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很少受到专业社会工作的熏陶,真正社工专业出身的少之又少。面对社区养老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其次,社区服务培训缺乏专业性。虽然大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都接受了专业的相关服务培训,但是这些培训仅仅是一种针对上岗员工的短期培训,专业性不强,也不系统,不连贯,没能够把真正的服务理念灌输其中。简单的岗前培训并不具备实际的成效,面临复杂的现实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再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单一。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政府垄断服务导致导致竞争缺乏,以致服务质量下降。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程度也严重不足。社区成员的志愿参与度更低,只有低龄健康老人、年轻学生组成一支比较固定的志愿者团队,专业服务人员也比较缺乏。

2.社区居家养老规模化水平低。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由民政部门在做,其他部门和与民政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配合。在责任和义务方面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划分,造成提供服务主体不明确,管理混乱。政府在养老服务资源的分配和整体规划上的缺失,导致服务项目不健全,对服务资源的管理也产生混乱,出现多头管理。工作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缺失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规模化发展。资金来源上,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但是对于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部分老年人购买服务和用于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工资发放等来说是杯水车薪。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有限成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瓶颈,直接制约了养老服务的规模发展及该模式的效果发挥。

3.需求方老人参与度不高。

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内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来实现的。但是在调查中,很多社区中老年人并不知道居家养老的含义,也不了解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性质,更不需要说参与了。在大部分地区,政府直接提供或间接购买服务的对象主要限于自理有困难的老人,特别是城市的“三无老人”,服务覆盖面十分狭窄。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和示范地区,居家养老服务仍是一种不完全的救济型服务。

在法律规范方面,我国还没有颁布专门关于居家养老的法律,各地区、各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和下发的文件基本上都是以2008年1月2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思想。因此,从法律效力上来看并不高;从地域上来看,一般都是针对各地方所制定的,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诸多方面从多角度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的规模发展。

三、加强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建议

1.以专业化人才带动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化、规范化。

众所周知,专业决定质量。在居家养老起步阶段,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专业化人才匮乏。经过调查了解,目前活跃在养老助老服务中的大部分人是一些仅凭人道主义和经验工作的人。一个完整,充实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配备的人员应该以专业化人才为主,辅之非正规照顾人员。例如:应该建立一个由社会工作者、专业家政人员、失业低保人员等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进行相关职业培训,经过严格的考核,对合格者发放从业资格证书再正式上岗。其次,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居家养老助老服务工作除了专业工作人员之外,还应有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作为支撑,组成各类志愿组织。这样一来,面对老年人需求的增多,两大服务主体统筹兼顾:完善服务类型,设置多样性的服务项目以供老年人选择,将物质生活与精神照料相结合;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服务,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

2.政府加强管理与资金支持,实现社区居家养老规模化、网络化。

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所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办法。社区组织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和配合,部门间缺少沟通,没有形成合力,组织管理分散化,各层级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无法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因此,政府在这方面要增强关注力,与社区联动起来,确立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实施与开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职能,实现层级联动,互相监督,打破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另外,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统一的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全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形成网络,为居家养老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随需的为老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尽享现代社会带来的便利,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一种规模效应,运行标准化。

3.增强社区居家养老的知名度与可信度。

社区居家养老是近年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保证老年人的参与率是实现其稳定持久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要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使老年人了解社区居家养老的便利、经济、快捷等特点。加强居家养老的宣传不能仅仅通过标语宣传,口头宣传,政策宣讲等方式,首先应该让居家养老试点化,让部分老人亲身体验居家养老的优点,这样有利于更进一步地推进居家养老。

其次,家庭养老主要依靠传统的道德体系来约束,这样就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居家养老模式也不可能成为一种科学的体系持续发展下去。所以,要使社区居家养老有法可依,设立一整套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政策,包括鼓励、优惠、服务标准及法律责任等;加强对社会支持行为的激励、规范与引导;丰富完善居家养老的政策法规体系。这样一来,在保障老年人权利的同时,也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可信度。从而吸引更多的老人参与进来,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恒.老龄化社会中国准备好了吗[N].光明日报,2011,10,13.

[2]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载《经济评论》,2000年第3期

[3]郑建娟.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商业研究,2005,(12):159一161

[4] 王静,范绮萍,李雪霜.我国养老模式发展与探索[J].现代护理,2005,(18).

[5] 居家养老服务研究课题组.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R]. 北京: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8

[6] 缪青.社区养老照顾势在必行[J].求是,2013(7).

[7] 荆文娜.居家养老服务:富裕的归市场,保障的归政府[N].中国经济导报,2012,9,1.

[8] 张良礼.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9] 周德民.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J].宁夏党校学报,2002,(6):38一40

[10]张卫东.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120一122

[11] 赵丽宏.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 112一115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许阳超、李静、台启婷均为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2级本科学生,李婕为项目指导老师

上一篇:二尖瓣狭窄护理体会下一篇:承包分项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