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方案

2024-09-05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方案(共8篇)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方案 篇1

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

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人文环境,更好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社区内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的,特制订天后宫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如

下: 一

基本形式

按照七个坚持的原则,以街道牵头,社区负责承办的方法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使区内老人既不需离开家,生活又能得到照顾,先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努力为老人提供最理想的养老选择。

二、运作规划

社区拟设立一个居家养老联络站,并指派专人负责居家养老计划的筹划,定期安排走访慰问活动。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再添置完善设施,建立社区养老平台,精心为老人提供有偿及无偿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工作及职责:与周边商家签订送餐,家政服务等有偿服务,联系好社区医院对无法出门的老年人实行上门诊治,动员志愿者,义务为孤寡老人进行上门服务,服务项目包括精神慰藉,心里咨询,法律咨询等。并依托社区原有设施,室内健身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多媒体字,康复保健、文化娱乐、心里慰藉等功能室,以及入户、送餐、陪护等服务。

服务原则

1、无偿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年满70周岁城镇“三无”(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且身边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以及百岁老人等。

2、低偿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指子女不在本辖区居住生活的老年人)、未享受民政各种救助的80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和有一定经济来源但生活仍很困难的老年人。

3、有偿服务对象。有一定经济能力、需要上门照料等服务的老年人,以自

费的形式购买服务。

4、志愿服务对象。由志愿者服务队伍上门为社区老年人,重点是孤寡老人、高龄空巢老人,病残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四、服务内容

以老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服

务内容可先易后难,逐步拓展。

安全保障服务。主要通过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社区工作

者、邻里和志愿者的作用,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护等特别照料的服务和洗衣、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一般家政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康复治理、心理卫生、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五、服务方式

日间照料。社区设立日间照料服务室,为老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

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

上门服务。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体老人,重点是年龄超过70周岁的老人、身患残疾的残障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体弱老人。

志愿服务。社区老年服务社充分挖掘社区现有资源、整合义工、志愿者等社会人力资源建立助老志愿服务队伍,义务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精神慰藉、法律

援助、政策宣传等服务。邻里互助。以社区老年服务社为纽带,在邻里之间开展为空巢老人当管家的活动,“生活管家”负责老人日常生活服务,与老人聊天,陪送看病,打扫卫生

等等。

六、政府购买服务

(一)享受条件

70周岁以上且被政府列入低保(或边缘户)救助对象的空巢老人可享受政

府购买的服务。

(二)享受标准

无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20小时的上门服务;低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10小时的的上门服务。无偿、低偿服务对象的服务费用由政府按每小时

8元的标准负担。

(三)实现方式

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统一凭“居家养老服务券”免费享受每月10-20小时的上门服务;政府按月将服务券发放给无偿(或低偿)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使用该券支付上门服务人员服务费;服务人员凭该券到街道结算兑现服务费用。该券由市民政局统一格式、各区民政局自行印制和组织发放,服务券可在同一转结

使用。

七、申请和审批程序

1.申请。符合无偿、低偿服务对象条件的老人,由其本人或代理人向所在社区提出申请,填写《安庆市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评审表》。申请时需提交《安庆市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3张2寸免冠照片;同时交验申请人的户口本、身份证和低保证(符合低偿服务对象条件的老人出具由原工作单位或劳动部门开具的低收入证明)等原件。2.初评。社区要及时受理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申请,严格按照享受条件进行初评并签署社区意见,然后将有关材料上报所在街道。3.审核、审批。所在街道负责组织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的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在社区公示并签署街道评审意见,对《申请评审表》进行编号后报送

区民政局审批、备案。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方案 篇2

关键词:辽宁省居家养老,物业企业,服务方案

1 物业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及可行性

辽宁在1996年先于国家四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显示,2014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274.5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37.3万人,占总人口19.6%;其中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40.4万人,占总人口的12.6%。辽宁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5%,比全国老年人口高出4.1个百分点。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保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供需矛盾依然突出。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2014年《辽宁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物业企业兴办或运营养老服务项目。

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于每个小区,对于居住环境和人员更熟悉,对小区设备有一定的管理和使用权,并有安全、清洁、维护等专业服务团队,为养老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果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业企业作为小区的管家,离居家老人生活最近,并且有自己的服务队伍,居家养老服务优势明显。物业企业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1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随着辽宁省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养老资源的匮乏也凸显出来。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为构建新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各种养老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降低养老成本,减少社会养老压力

物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可以降低社会养老费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养老的压力,弥补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由于物业服务公司在物业小区开展工作,有许多服务的方便条件,物业企业通过员工培训和适当增加养老服务人员来提供养老服务,可降低养老成本。

1.3 物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其社会价值

养老服务是全社会的一个共同问题,不仅是由政府或一些养老机构可以完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物业作为一个服务业,致力于为老年人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养老事业做出贡献,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努力,充分体现社会价值。

1.4 改善物业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物业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或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不能经常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问题。让家庭的老人与距离最近的物业的贴心照顾,可以随时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将让业主慢慢改变传统的物业意见,将让业主逐渐接受物业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管家。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可以改善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促进物业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物业服务质量,从而促进整个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2 方案设计思路

依据前期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养老服务开展中的难点问题并尝试解决,并借鉴国内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经验,设计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服务方案,方案实施的主体为物业服务企业,方案的服务对象为物业服务小区内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方案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

3 方案实施主体

方案实施主体为物业服务企业,由物业企业组建专门的养老服务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也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关系,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物业服务企业会结合现有管理体系的内容,并根据其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及所提供服务的定位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把物业相关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衔接。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组织机构的配置取决于对服务对象的定位:服务于某些特殊群体,如空巢老人群体,这类群体在各小区中人数比例较少,仅需要选派“为人和善、耐心细致,具有很强爱心的”物业管理员专门负责其居家养老服务即可;若将服务群体扩大到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这就需要在物业服务企业组织框架内组建一个专门的部门,即养老服务部,并选派和培训服务人员,负责老年业主的入户巡访、照料、活动组织、服务监督等工作,保障老年住户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等需求。专门从事养老服务部门建立初期,需全面掌握服务区域内老年人的情况,专职人员的配备需多一些。后期随着老年人基本资料完善及与各部门在提供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交叉融合,出于成本效益原则可将养老服务和部分物业服务部门进行岗位整合,部分职责转移到楼管员、维修员、保安员、会所经营等岗位人员上,即专职和兼职的养老服务人员相结合。人员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陪护人员、医疗护理人员等,根据服务需求动态调整。

4 养老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

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从初期的服务部分特殊群体逐步推广到物业区域内有服务需求的全体老年业主。在养老服务的开展中首要任务是掌握老年群体的基本状况,包括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生活需求等,对服务对象的基本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并进行分级分类。按照各层级的养老群体不同,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重点培育与老年人养老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项目。对于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主要采取社区养老中心和物业服务相结合方式提供养老服务;对于失独老人,物业派专人提供陪伴服务;对于高龄老人,主要由物业服务人员提供上门养老服务,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由社区和物业共同提供上门服务,并与专业机构联合,采用医养结合的方式提供生活服务、精神慰藉及医疗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形式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请老人走出家门到老年服务机构中享受自己所需要的多种服务,也派专业服务人员走进家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提供多种服务,同时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条件和贴心服务。

虽然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应该是有偿的,但养老服务从本质上应该属于公共服务或者说福利性服务范畴。因此,对于不同服务内容或不同服务群体应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在确保服务质量和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服务收费。服务包括无偿、低偿和有偿区别对待。如对于低收入、高龄、失能老人一般由政府补贴和企业降低服务收费标准来确保老人享受养老服务,如对于精神层次服务需求可由物业服务人员无偿提供。

5 养老服务内容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定期探访服务。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物业服务公司可以定期上门拜访老人家,与老人聊天,下棋或进行老人喜欢而探访者又能办到的活动。定期访问,通常每周两次或三次,每次半天,根据老人的要求,增加或减少。为了做好探访工作,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调查,力争派出与老人嗜好“投缘”、“合拍”的探访者,使相聚愉快,探访者需要有一定的服务质量和“技巧”。

(2)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室内清洁、洗衣服、做饭,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购买蔬菜和食品等材料。通常是由老人打电话给服务企业,为企业送去的。由于网上购物已经逐步达到了普遍规范的水平,服务公司可以派人帮助老年人代收发邮件。

(3)日常维修服务。物业企业派维修人员或请维修公司及社会服务机构,帮助有需求的老人定期检查维修非公共区域内的房屋、设备、设施等,或按照老人的电话预约上门服务。

(4)餐饮服务。可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联合经营老年食堂,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方便可口的餐食,还可为老人提供电话订餐并按时配送到家的服务,减轻老人的厨房劳动。

(5)电话确认健康服务。对孤身老人提供每日电话确认其健康状况的服务。由物业服务人员承担,收取少量服务费或免费服务。频率可以保持每天一次,以免影响老人休息。

(6)医疗服务。物业企业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老人家里安装专门的医疗报警按钮,与物业企业、就近医疗机构相联系。对年老多病的老人实行定期上门探视服务,对于行动不便又不需住院的老人积极协调医疗机构在家中治疗。服务人员密切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并协助解决医疗服务需求。

(7)外出陪伴服务。力争一年内安排几次外出活动。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通常是几个小时。外出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包括购物、购物、到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等地的参观或游玩等。由老人向物业服务企业打电话确定,物业服务人员为老人外出安排交通工具,并派人进行全程陪伴服务。

(8)建立老人休闲俱乐部。物业服务企业可利用会所的闲置时间及与社会机构合作,向老年人优惠开放活动场所,设置专门为老人服务的项目。定期安排老年人休闲娱乐活动,开办老年大学,丰富老年人生活。

(9)开展老年人咨询服务。对老人了解不多但有所需求问题,例如疾病、生活极其关系,开展老年人咨询服务,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安度晚年。聘请各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对老年人进行知识讲授和技能培训,开展涉及法律、科学养生、医疗保健、人际沟通、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咨询指导。

物业企业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又适应多数业主“花钱买服务”的各类养老需求,有利于形成社会资源对养老服务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6 方案实施步骤和过程

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方案的实施先在物业服务区域内的1-2个园区试运行,服务内容可以从基本的生活服务开始,服务部分老年人,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总结经验不足,完善后进一步推广。

方案实施过程如下:

组建养老服务部门———制定养老服务规范———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培训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服务试开展———养老服务监督检查和评价———养老服务方案改进———养老服务全面开展。

本服务方案只是从理论上对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设计,还有待于实际应用,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1014)[Z].

[2]辽宁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014)[Z].

[3]穆林林,魏双燕等.辽宁省居家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测评研究 篇3

【关键词】SERVQUAL;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1.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契合当前我国国情与老年人需求的重要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除了具有一般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储存性等普遍特性外,还具有如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供给主体的多元性和供给方式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使得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测评比一般服务产品更有难度(Kotler,1997)[1]。本文依据SERVQUAL理论,对服务质量测评的各维度开展具体分析。

2.文献回顾

2.1感知服务质量及其维度

在已有研究中,学者们发现服务质量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其主要取决于顾客的预期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对比。由此,Gr?nroos(1983)认为,服务质量即“客户感知到的服务质量”[2]。关于服务质量维度,PZB(1988)指出,5个因素会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分別是可靠性、有形性、安全性、响应性和移情性[3]。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现状

Nyma(1989)等,从个体因素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章晓懿(2012)等对年龄、性别、经济收入等可能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许琳(2013)等认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等内容有待加强和完善。

2.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特征决定了其服务质量的测评与机构养老服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应从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不同需求出发,在对服务质量内容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加以评价。徐立忠(1989)提出,老年人的需要集中在生活、健康和精神等三个方面。本文参考我国相关机构已发布的调查资料,结合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实际能力,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归纳为四个大类,包括助洁服务、助餐服务、助医服务及精神服务。

3.实证研究

3.1影响因素提炼与数据收集

通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走访社区居委会和对10位社区养老服务接受者访谈,提炼出了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直接将上述20个因素转化为问卷中的测评项,并增加“您对所在社区的养老服务现状感受评价为”、“您对所在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期望为”,从而最终形成了包含22个测评项的问卷。

本调查在宁波地区发放问卷275份,其中有效185份;调查对象中男性86人(占比46.5%),女性99人(占比53.5%);年龄主要集中在70-90岁(119人,占比64.3%);以独居或与配偶共同生活居多(125人,67.56%)。

3.2数据分析

3.2.1因子分析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问卷中的20个问项归类,具体如表1示: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

注:KMO值为0.908;Bartlett球形检验χ2:2.467E3;df:171;P<=0.000;累积解释方差61.772%。

上表说明:第一,可靠性(0.794)和有形性(0.768)对助餐服务质量的影响最显著,即老人最关注的是餐饭的营养卫生、色香味、质量等问题。第二,对助洁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可靠性(0.755)和有形性(0.742),表明老人最满意是助洁人员提供的清洁服务使人放心且质量好。第三,在精神服务方面,影响最显著的是安全性(0.713),说明服务提供人员在提供服务时,态度和蔼,能够考虑到老人心理感受,这点显得很重要。第四,可靠性(0.762)对助医服务影响最显著,说明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很近,能方便到达较重要。

3.2.2信度和均值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所有测评项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表明量表信度内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②各测评项的均值都低于4,表明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价不够高,未达到满意水平。

3.2.3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首先,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以上归纳的四个因素(助餐、助洁、精神、助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助餐、助洁、精神、助医四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检验显著性非常高(P≤0.01),说明这四个因素之间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高。

其次,为检验以上四个因素与养老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4.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宁波地区部分社区的取样和测评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四个因素会显著的影响老年人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依次是助洁服务、助餐服务、助医服务及精神服务。从总体上看,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评价为3.51分,未达到非常满意的水平,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

根据以上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分析和质量测评,建议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具体包括:①加大投入,提高社区的助餐服务能力。在保证助餐服务可靠、安全的前提下,增建助餐供应点、灵活供餐方式,提升助餐服务的受惠面和便捷性,以更好的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②社区助医服务能力强化的关键在于突破单一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增加和开设家庭病床、上门问诊、送药上门、定期联系等项目,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就医困难问题。③整合现有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对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心理辅导、娱乐关怀等活动,注重精神服务供给的常态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真正做到让老年人安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章晓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管理工程与科学,2012:22-57.

[2]许琳,唐丽娜.残障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基于西部六省区的调查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3,1:32-37.

[3]徐立忠.老人问题与对策[M].台北:桂冠图书出版公司,1989.

作者简介

李燕燕(1985-),女,籍贯:山东潍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服务管理、创新管理。

基金项目

本研究由2015年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基金支持(课题编号:ZMZC201521)。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解决方案 篇4

第1章 项目背景

在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37亿,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27.8%,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从2000年的1%更快速地上升到2050年的9.1%。届时,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比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还要多出3700万人,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世界第三人口大国美国的总人口(3.95亿)。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

根据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十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以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建设为依托,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要求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建立社区“一键通”呼叫系统,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湖南迅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和社区服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民政部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社区义工为补充,为老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和灵活借鉴北京、天津、郑州等地先进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十年行业信息化,以及近期成功实施部分此类项目的产品技术经验,制定此建设方案。

第2章 项目描述

2.1、项目定义

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和服务网点资源,“以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单位、企事业等服务机构为网点、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21世纪新型“虚拟敬老院”。真正做到“让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从而推动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

谁来建设:省、市、区县各级民政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

为谁服务:直接的服务对象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各类优抚及低保对象。广义上也可以扩展到上述人群的亲属及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为老服务站及各级管理部门。2.2、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和整个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关系

迅时信息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是“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社区义工为补充,为老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迅时信息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可与三级(区、街道、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紧密结合,既为信息化居家养老提供了服务载体,又全面提升了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有关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搞好规划,整合资源,按照高效、便捷和广覆盖的原则,以区为单位建立居家养老信息和呼叫服务网络,积极打造一个设施配套,服务健全、方便快捷、惠及广泛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3、项目目标

1、为主管机关或运营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

2、为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及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档案;

3、以社区为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强大的服务体系;

4、以老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

5、构建“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3章 迅时信息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建设方案

3.2、业务流程图示

1、用户通过语音网、互联网、无线网、前台服务通道提出服务需求;

2、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区域、行业匹配,进行服务派单和组织救援行动;

3、有关入网单位接单并联系客户,并安排服务人员前往服务;

4、为老服务中心在24小时内按照标准流程回访客户,了解老人对此次服务的满意度及意见;

5、此次服务信息自动进入客户服务数据库备存,作为客户资料永久保存,根据服务情况,服务商相应评级和荣誉;

6、入网服务商信息的导入和更新。

3.3、运营管理系统功能构成

3.4、终端接入

第4章 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

迅时信息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主要由信息采集及管理子系统、网站子系统、为老服务应用子系统、应用支撑子系统共四部分构成。

4.1、信息采集及管理子系统

4.1.1、多级信息采集

4.1.2、养老档案管理

4.2、网站子系统 4.3、为老服务应用子系统(三大功能群组)

4.3.1、紧急救援

4.3.2、生活帮助

4.3.3、主动关怀

4.4、应用支撑子系统

4.4.1、呼叫中心及CRM系统

呼叫中心工作流程:

4.4.2、后台业务管理支撑系统

4.4.3、接口程序及外部应用系统 第5章 方案特点

1、符合民政部门管理特点及国家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根据民政部门的管理需要,平台可构建“市、区(县)、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居委会”四级或多级运营管理体系。

2、服务功能强大、实用,可实现全方位的为老服务应用。紧急救援(地图化显示、短信通知亲属、组织服务机构实施响应救援);生活帮助(家政服务、日托照顾、订餐送水等等,项目内容可随时定制);主动关怀(通过电话、短信讲天气预报、养生保健、医疗卫生、养老政策等信息主动发送给服务对象)。

3、多种配套终端产品可选择(一键通呼叫器、老人手机,多种型号可选),满足不同养老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4、呼叫中心功能强大,服务对接安全快速;电子化工单形成闭环管理,对入网服务机构进行评级,保障服务体系健康完善。

5、电信级运营平台、系统运营稳定可靠;模块化构建、部署快速、可平滑升级,满足未来需要。

第6章 适用范围:

1、各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区民政局或老龄处等民政部门;

2、社区服务中心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方案说明

XX区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 篇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我区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根据XX市人民政府XX号《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推进我区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行、社区操作”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到2015年,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城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达100%。逐步建立起以家庭养老为核心、政府支持为主导、社区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我区老年人福利事业发展,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先重点保障特殊群体后逐步扩大的原则;

(四)坚持专业化护理与社区义务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五)实行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2凡新成立并挂牌运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政府一次性补贴1万元;运营正常、服务对象满意,每年每个服务站给予补贴2000元。

七、实施程序

(一)申请

符合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条件的老人,可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申请居家养老服务,并提交《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表》和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一份。

所有资料应按A4纸张规格提交,提交资料时需带相关证件原件备查。

(二)评估

1、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统一制定评估标准;

2、各街道民政办根据评估标准,组织熟悉医务、护理知识的工作人员对申请服务的老人身体状况及服务需求进行评估;

3、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民政办会同社区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

(三)审批

1、社区委员会初审。在收到服务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后,社区委员会根据评估结果,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初审,确定补助标准、服务项目。经核实由居(村)委会上报镇(街)社会事务办。

2、街道民政办复审。街道民政办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复审。对同意补助的,签注“同意”意见,并加盖各街道民政办公章后上报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对不同意补助的,书面说明理由。

3、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核准。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对申请人同意补助的,签注“同意”意见,并加盖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公章;对不同意补助的,书面说明理由。

(四)变更及终止

服务对象情况发生变化,需调整补助标准的,按照申请程序重新办理,对已不符合服务补助条件的应及时终止服务与补助。

八、监督管理

(一)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资金应专项用于向服务机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不得用于支付药费、购买其他商品或挪它他用,确保政府补助资金专款专用,规范管理。

(二)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需会同区财政局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各街道居家养老补助资金是否按时足额拨付、是否专款专用,并将检查情况作为继续拨付补助资金的依据。

(三)各街民政办要会同财政所监督管理社区委员会开展好居家养老工作,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程序规范、补助金使用运作规范、服务人员服务管理规范。

(四)凡补助对象或其它人以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政府服务补助或挪作它用的,并按有关法规查办处理。

九、其他事项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方案 篇6

为适应我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补足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样化、专业化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完善设施,拓展服务,推动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初步建成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四助五有”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基本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

二、工作任务

(一)加大设施供给。

坚持“分级建设、规模适度”的原则,结合实际推进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扶贫工程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工程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前期中央和省、市级福彩公益金支持建设的农村幸福院、颐养之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利用村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闲置学校、祠堂、安全的农村老屋、老年活动中心等资源用于农村居家养老发展;支持乡镇(街道)养老院、卫生院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二)明确建设标准。

按“因地制宜、分级保障”的原则,打造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村级服务站、互助服务点三级保障体系,即乡镇(街道)所在地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口相对集中的建制村设立养老服务站,空心村或老年人分散的建制村设立互助服务点,互助养老服务达到“四助五有”基本建设标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参照《社区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规定标准执行。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面积达300平方米左右。互助服务点根据开展的服务内容设置。有条件的可设置户外活动场地和配置种养基地。

(三)明确服务内容。

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居家老人急需的用餐或送餐、应急援助和安全保障、基本医疗等服务需求。积极拓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体育健身、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服务,服务内容可根据各地实际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四)明确运营模式。

结合行政村管辖范围、农村老年人口分布等实际,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社会化运营模式,由乡镇(街道)、村提供服务场所并按要求改造,无偿交由有实力、有情怀的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村级组织自营模式,由村委会主导,组织设立村民理事会、医养协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接助餐等服务项目。互助服务模式,在老年人口相对分散或空心村设立互助点,按照“就亲、就近、就便”原则,建立由党员干部、热心村民及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实施结对帮扶。

(五)确定保障对象。

主要保障六类人群享受政府补助,对象为具有XX区户籍的60岁以上失独困难老人、60岁以上优抚军人、70岁以上低保家庭中的老人、70岁以上散居特困老人、70岁以上经济困难空巢(独居)老人、80岁以上高龄困难老人六类老年人。对70岁以上有助餐需求的农村留守老人,给予关爱帮扶。

(六)实施政府补助。

六类人群助餐补助,由政府向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对六类人群购买服务,按照城市每人每月550元、农村每人每月400元的助餐标准,经费由市、区、个人按1:4:5分担;对六类人群给予助洁、助浴、助安等服务补助,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由市、区按2:8分担。鼓励各乡镇(街道)在确保六类人群的前提下,探索普惠更广、可持续的助餐群体和助餐模式;农村其他有服务需求人群(含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按照自愿自费原则,提供助餐、助医、助安服务。

(七)建立信息网络。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市、区两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准确掌握农村老年人口基本状况、生活照料、健康护理、文化娱乐、服务需求、社会参与等方面基础数据,形成市区乡村四级网络。支持运营企业建设信息平台,完善养生、旅游、医疗、购物、家政、援助等项目,构建老年人与平台、商家、社会组织之间的供需对接机制,实现“管家式”养老服务,确保政府职能部门、养老机构、养老企业和线下加盟商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规范运行。

(八)推进医养融合。

依托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扶贫工程,培育和推广热敏灸等中医理疗保健特色服务;推行医疗卫生机构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在有条件的村卫健室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医”“养”一体化服务;不具备条件将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其中的,与当地的村卫健室签订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协议,建立“医”“养”深度融合,为农村特困、失能、失独、高龄老人设立“家庭病床”,使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获得方便、快捷、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九)建立评估体系。

根据市制定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对象评估办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办法,对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充分运用养老服务对象和养老服务机构的评估结果,作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政府补助的依据,确保老年人得到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

(十)开展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在上门推介、共享老人信息资源、培育友善睦邻环境等方面提供合作,助力居家养老企业市场摸底、初期运营、发展壮大。组建乡、村两级为老服务队伍,乡镇(街道)级服务队伍结合“送文化下乡”活动,在辖区内组织和指导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村级服务队伍主要针对辖区内留守空巢老年人实施日常探视巡访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基层老年协会,发挥其在为老服务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引导低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与留守老年人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三、实施步骤

(一)开展实施(2019年12月前)。

根据实施方案,各乡镇(街道)启动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四助五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2019年12月,各乡镇(街道)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互助服务点覆盖率均达到30%以上,市城区周边、国道沿线、经济较发达等区域的乡镇覆盖占比力争达到50%。

(二)完善提升(2020年端午节前)。

各乡镇(街道)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全面推进(2020年2月—2020年11月)。

推进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上档升级,确保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完善、互助养老服务“四助五有”、养老服务专业组织培育、各项扶持政策落实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区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四)检查验收(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底,全面完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设任务,组织对各项工作任务成效进行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项目、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区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指导和督促各地开展工作。乡镇(街道)是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镇(街道)、村两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二)经费保障。

按照“政府补助,个人支付,社会参与,企业运营”的原则,将政府补贴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市、区两级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不低于55%,整合扶贫、教育、医疗等资金向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倾斜。引导民间资本、公益慈善资金、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城乡闲置资产和资源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鼓励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和乡贤捐赠资助。

(三)激励机制。

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按期完工、验收达标,并交付运营的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奖补,镇级的给予30-50万元奖补,村级的给予10万元奖补。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和对策研究 篇7

一、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笔者走访了四个社区,即城中区的潭东社区、柳南区的十一冶社区、鱼峰区的三门江社区以及柳北区的元宝社区,对社区老人进行了访谈,基本情况如下:第一,从性别上看,被调查老人中男性82人,占45%;女性100人,占55%。第二,从年龄上看,60-70岁的老人占47%,70-80岁的老人占43%,80岁以上的老人占10%。第三,从身体健康状况看,身体有些有轻微的小毛病的老人占50%,大部分身体状况比较健康的老人占45%,还有5%的老人患有疾病。

(二)养老需求情况

1、生活照料需求。

进入老年阶段后,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生活用品供给”服务,越是高龄的老人,这方面的需求越大。此外,“帮助购物”、“机电维修”也成为老人最大的生活需求。

2、精神慰藉服务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心理逐渐发生老化,容易被不良情绪笼罩,故精神文化是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大部分老人还是比较满意现在的精神状态。

3、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话题,在征询的服务需求中,老人对健康保健类需求问题比较热衷,对于是否需要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时,大部分老人均表示“非常需要”。

(三)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情况

1、对居家养老的了解度。

当被问及“您是否了解居家养老”,达到了解程度以上的仅占25%,而大部分老人不知道居家养老的具体服务。部分人虽然知道有居家养老服务站,但很少问及。

2、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对于居家养老的服务类型,大部分老人都享受到了生活照料类的“理发”,精神慰藉类的“看书报”,“看电影”,医疗保健类的“健康咨询”,“量血压”。对于社区资源充足性和适用性,老人认可度较高,81%的老人满意现状,47.5%的老人认为能够基本满足。

3、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仅有14.75%的老人认为满意,28.75%的老人选择“一般”,高达55%的老人选择“不满意”。此外,50%的老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技能提出了要求,他们希望在遭遇紧急情况如突发疾病时,社区工作人员在掌握相关知识下迅速应对。

二、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政策不完整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服务体系不够完整,缺少用于具体指导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配套文件,社区在操作中缺乏依据,导致居家养老工作难以全面展开。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

老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公共服务方面有特别的需求,也对社区服务设施有特殊需求,主要体现在老年活动场所和生活照料机构。目前柳州市居家养老场所建设和管理由老龄委负责,在各个社区成立老年活动中心,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设置棋牌室、阅览室、日间照料室等,但目前服务设施配套仍未完善。

(二)服务资金不充足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初期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靠社区办公经费和老人本人自付的方式解决远远不够。由于社区的老人经济收入有限,加上老人的消费观念限制,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有偿服务基本不能开展。因此,资金供给不足成为影响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四)服务队伍不完整

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存在较大问题。第一,社区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人员除居家养老工作外,还承担社区其他工作,任务繁重。第二,志愿者年龄偏大。社区志愿者大部分是低龄老人、辖区单位青年人、退休党员等组成,工作中缺乏持续动力。第三,服务技能差。服务人员中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服务知识。

三、改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建议

(一)政策层面

1、完善土地政策。

根据居家养老服务场地和设施的需要,政府部门在编制土地规划时对该服务用地进行统筹和计划。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供地方式,可以采取划拨方式的则采用划拨方式;必须采取有偿方式的则适当减免土地使用税。在审批过程中,尽量为居家养老服务用地简化审批手续,保证土地尽快投入建设。

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的设置、管理、服务和退出机制设定标准,并根据不同种类组织给予不同的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这些优惠政策可以采取如免征企业营业税、降低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进口设施的税费,低标准征收下岗职工和福利企业的税收等。

(二)资金保障层面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政府必须建立起居家养老资金预算制度,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使老人均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的待遇。第一,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急到缓、由少到多的原则逐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第二,老人的补贴实施货币补贴和服务券补贴两种方式结合进行。第三,政府承担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的部分费用,其余费用提倡由社区、服务人员承担一部分。

2、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居家养老服务单依靠政府的的投入难以有效满足老人的需求,因此完善民间资金支持系统是一个解决途径。第一,倡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动捐助,建立各种社会捐助专项基金,加强本地区与其他慈善团体或和个人的接触,筹集更多的慈善款项。其二,倡导社区通过提供低偿服务收取相关资金,缓解资金紧张,并用在服务和设施的再建设。

(三)组织层面

1、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根据营利状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各类家政服务、养老机构,如托老中心、老年婚姻所等;另一种是非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如社区医院、学校、慈善机构等。这些机构可在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下,在社区开办社区卫生服务、老年大学等机构,为老人接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和再教育服务提供了条件。

2、充分整合资源。

社区是老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要起到生活照料和就近保障作用,应整合社区资源,以推动和支撑居家养老的发展。第一,根据各个社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便利。第二,建立老人信息库。对老人的状况和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建立起老人信息库,根据老人的需求咨询进行登记,并及时解决。第三,建立社区良好环境。社区通过增加良好的治安环境、培养友善邻里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3、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

和平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篇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带来助养需求与日俱增,而机构养老又是“杯水车薪”。在和平区老龄委组织的随机调查中,有近80%的老人提出迫切需要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全国居家养老的试点,几年来,和平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实际和老年人的需求,坚持以不断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着力点,紧紧把握重点扶助与适度普惠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四种模式,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覆盖、能够满足多利嚅求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和平区生活得更幸福。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公司

“泰康家政服务公司的成长,几乎伴随着天津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天津泰康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罗钢说。

2007年,泰康家庭服务公司通过招标成为和平区居家养老业务承接单位,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费用由政府财政支持。在此基础上,原本做家政服务的泰康家庭服务公司开始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一开始纳入公司服务范围的老人只有600户,接受服务的只有49户,老人们根本就不相信会有这种好事: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每天享受服务,哪有这种好事?会不会秋后算账啊?”泰康家政服务公司罗钢回忆说,当时服务人员得做半天思想工作才能进入老人们的家门。

在和平区老龄委办公室的帮助下,经过四年来的运作与发展,泰康家庭服务公司目前为全区90岁以上的老人、历届老年志愿者荣誉标兵、市级老劳动模范、离任老年协会会长、各类孤老、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的老人、70岁以上的独居或空巢老人等4000名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据了解,泰康家庭服务公司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70多名,大多为“4050”下岗再就业人员。每天,居家养老服务员带着“服务项目表”分别人户,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开展服务,并随老人需求变化随时调整服务项目。居家养老服务涉及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什么时间遇到任何问题,老人可以随时拨打居家养老服务员的电话,为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程服务,使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从实际效果看,泰康家庭服务公司较好地承担了政府补贴为全区四千多位困难老人送服务的艰巨任务。他们以“配餐自选”方式,为老人送上“理发、修脚、家庭卫生”等多达数十项的生活服务和“应急服务”。他们还实行了“紧急扶助机制”,为遭遇突发变故、生活陷入困境的老年人提供及时的救助服务。他们陆续收到数百个表扬电话、近百封表扬信件、10多面锦旗,被老年人称为“贴心人”。启动居家养老应急呼叫中心

今年3月11日,和平区投入近百万元建成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在本市率先启用。该中心的建立是和平区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无忧服务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据介绍,和平区应急呼叫系统主要针对三类救助开展服务,一是当老人家中发生除去110、119、120事故以外的煤、水、电、气、房出现故障、隐患等问题;二是用户因各类突发事件需要紧急救助、劳务辅助;三是用户成员出现危急病症、治安事故却不能顺利呼叫“110、119、120”时,都可按下居家养老应急服务呼叫器,呼叫中心的电脑同时显示求助者姓名、年龄、住址、身体健康情况、子女亲属联系电话与应急救助的联络方式等相关信息。值班人员接到呼叫后,立刻回拨用户,征求求助内容,根据老人需要通知相对应的服务部门及时上门服务,并与其不同居住的子女或监护人取得联系。同时,对老年用户所居社区的志愿救助员下达“义务协助通知”,社区志愿救助员适时提供“上门确认、人户引导、情况介绍、搀扶递送”等义务性扶助服务。呼叫服务中心在为老人提供应急服务同时,还可提供信息咨询、安全保障、家政预约等便民服务项目。

呼叫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关键在于服务队伍支撑。为确保居家养老应急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使老人真正得实惠,和平区委、区政府连续数次召开服务单位协调会,对养老协管员、社区主任和社区志愿者进行服务培训,建立了家政、医疗、排险3支服务队伍和协管员、志愿者、应急分队3支紧急协助服务队伍,为求助老人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无忧服务。

“呼叫系统才刚刚启用20天,发起求助的老人已经达到了100余人,小到测量血压、家政服务,大到突患疾病急需帮助,这些老人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周到的服务,受到老人称赞。”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区已在200户老人家中安装了该系统,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呼叫服务器的安装数量,争取在年底前使受益老人达到1000户。随后,还将陆续把希望自费享受该项服务的老人纳入到服务中来,为其提供有偿服务”有关负责人说。

社区照料老服务

记者在刚刚落成并对外开放的体育馆街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看到,数十名老人在各个功能区域兴致勃勃地活动着,他们有说有笑,满脸幸福。和平区老龄委主任王卫民说:“日间照料中心(站)已经成为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天全区有近3000名老人享受到社区照料带来的快乐。”

和平区针对区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客观实际,努力打造点多、面广、随时可及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圈。区级财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提升改造了1个区级康乐园为老服务中心、6个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5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区、街、社区三级为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这些具有日间关照功能的服务设施,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功能、统一配置的要求,正在朝着“基本功能齐全、项目搭配合理、服务简便快捷、两个效益并重”的方向不断调整完善,可以提供日托、餐饮服务、理发修脚、保健按摩、法律咨询、精神慰藉、电子阅览及团队活动等多种服务,成为老年人沟通交流、愉悦身心、融入社区的重要服务载体。

与此同时,和平区以协议合作方式,创建了两个老年“配餐中心”,可以为二百多位老人提供有偿、低偿送餐服务。崇仁里社区还与耀华中学食堂协作,为附近40多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长寿老年公寓可以为20多位“院外”老人解决就餐难题。目前22个养老服务中心(站)也都具备了就餐服务的硬件条件。

护养进社区送服务

2009年,和平区在本市率先引进“2+3=x”新模式一养老机构延伸社区为老服务。其中,“2”指1个公益性组织(志愿者)和1个专业养老机构(护养院),“3”指3个主题服务内容,包括社区老人的日问照料、医疗保健以及社区老年配餐中心。“x”指无数需要服务的老人和多项服务内容。

据了解,该区引进的这种为老服务新模式是在和平区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寸草心联盟与和平区劲松护养院合作,并分别与相关街道和居委会成立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站,在工作站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成立2个中心: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个社区老年人心理关爱中心,以开展低偿服务和无偿帮扶为主。

其中,日间照料中心实施社区为老服务多项服务措施,统一为登记的社区老人建立信息及健康档案。其优势就在于服务对象不局限在集中照料的老人,而是走进社区,直接而对社区所有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按照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提供相关服务。据介绍,这种为老服务的新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居委会直接服务于社区的优势,及时掌握社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配合养老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为老服务。同时发挥养老机构照料和护理方面的优势,在志愿者队伍的配合下,最大限度地为老人送去关爱。

上一篇:小学毕业寄语下一篇:撒谎的味道_撒谎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