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2024-09-18

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共8篇)

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篇1

万福年华居家养老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关爱、真诚、沟通、服务”的理念,拥有专业化管理和照护团队,围绕构建“护理康复、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慰藉、文娱活动、义工援助”六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模式,为长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服务宗旨,让长者真正享受到温馨周到的服务。点我预定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为长者提供 多渠道、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全面提高长者的生活质量。

1)专业护理团队持证上门服务。

2)高品质、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康复、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慰藉、文娱活动、义工援助等专业化一条龙服务内容。

3)个性化照护方案和个性化营养配餐服务。

4)以国际居家养老品质、健康幸福生活为核心竞争力,满足长者生活和心理需求。

5)微笑服务,以“这里只有爱”为口号关爱每一位长者,让其真正体会到家的温馨。

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篇2

文章以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 结合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 从政府主体的角度入手, 针对数据和资料中显示的现实问题, 为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出可行性意见, 为提高老年人养老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一、政府大力宣传, 促进观念转变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 保定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理念的了解总体程度还很低, 很多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优越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制约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选择。可以通过与社区、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共同合作, 利用条幅、标语、报纸、电视等媒介对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 从而增进社会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了解, 促进居家养老事业的推广和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 出台政策扶持

政策和制度的大力扶持是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坚强后盾, 各级民政部门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管部门, 应该仔细领会中央下发的有关养老服务文件的精神, 细化解释中央政府出台的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 切实落实十部委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积极关注本区域整体性的社区服务需求, 制定适合本地区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划和操作方案, 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运行中, 切实履行监督和评估职能。

三、政府分类补贴, 多元筹资机制

通过对保定市试点社区的访谈, 我们发现:政府对社区老年服务的支持力度不足, 资金来源单一且不稳定, 补贴方式缺乏系统性。为改变以上现状,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 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机制, 进行分类补贴

加大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专项投入, 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专职人员费用、社区为老服务项目运作经费方面, 政府应切实落实资金款项。各级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 按照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等不同状况把老年人分成不同的类别, 分类补贴。同时针对社区服务的专项资金建立制度化的公共预算, 落实公示制度, 做到专款专用。

(二)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多渠道筹集社区养老服务资金

政府在增加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保障的财政支出的同时, 还要注意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 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利用多种形式收集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具体可参考一下方案。①市政一级, 通过低息贷款和税收减免政策鼓励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服务。②在街道和社区层面上, 广泛动员社区关系网络资源, 与社区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家、驻区单位、社区成员建立起良好的联谊机制, 积极募集社会捐助资金, 建立公开、便捷的社区服务资金捐赠平台。③设立专项福利彩票, 筹集服务资金。

四、政府统筹规划, 完善服务体系

(一) 提升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

1. 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

如表1所示, 老年人对服务人员提出的要求很高, 其中对护理 (58.5%) 、老年保健 (54.5%) 、以及急救 (43.7%) 的要求最多。可以将居家养老服务与4050人员再就业相结合, 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知识培训。此外, 在对服务人员, 进行专业素质培训之外, 还应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 使其树立职业信仰, 明白自身职责之重大, 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去。

2. 组建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

近年来,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精神的广泛传播, 社会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纳。在居家养老服务中,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开展工作, 在开展服务的相关机构和场所发挥决策和指导的作用。很多高校均已设立社会工作专业, 社区可以进行校园招聘吸纳人才, 或者使用系统招聘的方式进行招募。

(二) 促进服务机构高水平服务

1.完善服务机构的准入和淘汰机制

完善服务机构准入机制, 有利于在众多参差不齐的服务机构中, 遴选出一些真正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进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于取得服务资格的机构, 要与其订立服务合同, 对服务机构的具体职能进行详细约定以法律条文对其服务的提供过程进行约束, 避免因权责不明确造成的民事纠纷, 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中居民的满意度。

2.完善针对服务机构的监督机制

调研发现, 目前, 保定市居家养老各项服务尚未形成一个有效地监督机制。为更好地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 可以采取服务机构内部监督、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社区监督、群众监督与“第三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保障老年人能享受到高质量、高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

3. 政府政策激励发展特色养老服务

丰富多样的服务形式有利于老年人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服务方式。比如民政部门还可以选择发放老年服务消费券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补贴, 持券老人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服务机构, 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服务机构中来, 从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效率。

(三) 倡导服务体系层次化1.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1.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保定市各社区中, 只有一小部分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 并且其服务内容也非常有限, 服务面较窄, 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应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精神慰藉等诸多方面,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老年人在居家养老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2.构筑层次化服务体系

保定市老年人在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经济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 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老年人, 构筑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比如可以针对身体状况不同的老人提供多样的医疗保健服务套餐, 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老人设计不同的文娱服务项目, 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开展不同的特色主题活动, 以满足各层次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四) 建立监督评估规范化体系

从问卷和访谈中了解到, 保定市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监督和评估体系还未完全建立, 服务的保障程度大多依靠服务提供方的自觉自律, 服务质量的好坏存在随意性和不可控性。服务提供方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缺乏约束力, 居家养老服务在实际运作中缺乏规范性。针对以上现象, 政府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 对资金使用、机构运行、人员服务等进行监督。同时推行评估机制, 对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资格认证评估和服务质量评估, 在科学、统一、可操作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流程下进行评估, 以确保政府补贴资金真正用到最需要帮助的老人身上并确保服务提供方的服务质量。

(五) 动员社会力量合作式参与

在组建专业居家养老服务团体的基础上, 政府还应当看到社区民间组织的重要作用, 将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结合起来。可以考虑在保定市典型社区中, 放宽对民间组织的准入限制, 借助非盈利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民间志愿团体等社会力量, 为居家养老市场提供服务。另外, 可以将义工、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织起来, 开展经常性的文娱联欢和老年关怀活动, 满足老年人在养老物质需求之余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参考文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测评研究 篇3

【关键词】SERVQUAL;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1.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契合当前我国国情与老年人需求的重要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除了具有一般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储存性等普遍特性外,还具有如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供给主体的多元性和供给方式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使得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测评比一般服务产品更有难度(Kotler,1997)[1]。本文依据SERVQUAL理论,对服务质量测评的各维度开展具体分析。

2.文献回顾

2.1感知服务质量及其维度

在已有研究中,学者们发现服务质量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其主要取决于顾客的预期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对比。由此,Gr?nroos(1983)认为,服务质量即“客户感知到的服务质量”[2]。关于服务质量维度,PZB(1988)指出,5个因素会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分別是可靠性、有形性、安全性、响应性和移情性[3]。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现状

Nyma(1989)等,从个体因素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章晓懿(2012)等对年龄、性别、经济收入等可能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许琳(2013)等认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等内容有待加强和完善。

2.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特征决定了其服务质量的测评与机构养老服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应从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不同需求出发,在对服务质量内容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加以评价。徐立忠(1989)提出,老年人的需要集中在生活、健康和精神等三个方面。本文参考我国相关机构已发布的调查资料,结合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实际能力,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归纳为四个大类,包括助洁服务、助餐服务、助医服务及精神服务。

3.实证研究

3.1影响因素提炼与数据收集

通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走访社区居委会和对10位社区养老服务接受者访谈,提炼出了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直接将上述20个因素转化为问卷中的测评项,并增加“您对所在社区的养老服务现状感受评价为”、“您对所在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期望为”,从而最终形成了包含22个测评项的问卷。

本调查在宁波地区发放问卷275份,其中有效185份;调查对象中男性86人(占比46.5%),女性99人(占比53.5%);年龄主要集中在70-90岁(119人,占比64.3%);以独居或与配偶共同生活居多(125人,67.56%)。

3.2数据分析

3.2.1因子分析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问卷中的20个问项归类,具体如表1示: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

注:KMO值为0.908;Bartlett球形检验χ2:2.467E3;df:171;P<=0.000;累积解释方差61.772%。

上表说明:第一,可靠性(0.794)和有形性(0.768)对助餐服务质量的影响最显著,即老人最关注的是餐饭的营养卫生、色香味、质量等问题。第二,对助洁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可靠性(0.755)和有形性(0.742),表明老人最满意是助洁人员提供的清洁服务使人放心且质量好。第三,在精神服务方面,影响最显著的是安全性(0.713),说明服务提供人员在提供服务时,态度和蔼,能够考虑到老人心理感受,这点显得很重要。第四,可靠性(0.762)对助医服务影响最显著,说明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很近,能方便到达较重要。

3.2.2信度和均值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所有测评项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表明量表信度内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②各测评项的均值都低于4,表明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价不够高,未达到满意水平。

3.2.3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首先,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以上归纳的四个因素(助餐、助洁、精神、助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助餐、助洁、精神、助医四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检验显著性非常高(P≤0.01),说明这四个因素之间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高。

其次,为检验以上四个因素与养老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4.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宁波地区部分社区的取样和测评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四个因素会显著的影响老年人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依次是助洁服务、助餐服务、助医服务及精神服务。从总体上看,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评价为3.51分,未达到非常满意的水平,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

根据以上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分析和质量测评,建议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具体包括:①加大投入,提高社区的助餐服务能力。在保证助餐服务可靠、安全的前提下,增建助餐供应点、灵活供餐方式,提升助餐服务的受惠面和便捷性,以更好的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②社区助医服务能力强化的关键在于突破单一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增加和开设家庭病床、上门问诊、送药上门、定期联系等项目,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就医困难问题。③整合现有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对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心理辅导、娱乐关怀等活动,注重精神服务供给的常态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真正做到让老年人安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章晓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管理工程与科学,2012:22-57.

[2]许琳,唐丽娜.残障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基于西部六省区的调查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3,1:32-37.

[3]徐立忠.老人问题与对策[M].台北:桂冠图书出版公司,1989.

作者简介

李燕燕(1985-),女,籍贯:山东潍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服务管理、创新管理。

基金项目

本研究由2015年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基金支持(课题编号:ZMZC201521)。

居家养老服务政策 篇4

摘要: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时期,北京的老龄化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而,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当下社会值得关注的主题。老年政策的得力与否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制定了养老服务政策,即“九养”政策。本文就此政策的内容及实施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促进老年政策的完善。关键词:老龄化;“九养”政策

根据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7.9万人,占总人口的19.4%,同2009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相比,上升了1.2个百分点。根据国际标准,60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国家总人口的10%,该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北京市的户籍老龄人口比例高出国际标准将近十个百分点,可见北京市养老压力之大。北京市老年人口存在规模大、增速快、空巢化的现象,建构了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理念上摒除了以往问题取向的思维模式,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千方百计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工作原则上,坚持城乡一体,把适度普惠与困难帮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覆盖全体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运作方式上,抛弃了单纯由政府提供养老服务,转而将目光投向市场,运用“有形的手”对市场进行一定的调控。在依靠主体上,遵从我国本土的传统观念,重视家庭与社区对养老服务的巨大作用。政策的优势还包括资源的整合程度高、服务内容全方位广覆盖等。

1.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

北京市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即“九养”政策来提高老年人服务水平。2009年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残联等13委办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意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原则,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策保障为主导、社会化运作为方向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完善本市“9064”养老服务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集中养老。提升老年人、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1建立居家养老券服务制度及管理办法

养老券由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残联共同监制发放的,它是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方面服务的经济手段。具有北京市户籍的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均符合申请养老券的条件,老年人可以在指定的签约服务单位如老年餐桌、托老所等使用养老券。养老券的使用,保障了老年人专款专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在指定的签约服务单位使用养老券,便于确定服务标准,保障了服务质量,有利于服务单位的管理和监督。

为了充分发挥养老券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多重效应,北京市民政局和市残联制定了养老券的管理办法。在服务单位的发展方面、养老券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第一,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单位,提高服务水平。鼓励区县挖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服务实体,以签约服务单位等形式,开发符合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服务项目,扩大养老券的使用范围。建立了激励机制,对小型企业进行扶持并制定了奖励办法,激发了街道及乡镇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单位的积极性。

第二,健全养老券的管理制度。养老券管理单位自上而下分别为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区县主管部门、街道(乡镇)主管部门、社区(村)负责人。每一级别的主管部门都需要专门的负责人,主管养老券的管理工作。养老券的存放、预算、发放、结算、养老服务单位的统计、服务项目的统计及销毁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养老券的上报制度有季报制度和年报制度,下级单位需配合上一级单位对本季度的养老券情况进行汇总和统计,并在季度末上报到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

第三,加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确立了定期检查本地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管制度,对违反规定的部门采取批评、责令整改、取消签约资格等有效措施。

养老券服务及管理办法为养老券的有效使用和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有重大作用。满足了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了老年人将老年券使用在迫切需求的方面;对服务单位的管理,保证了服务质量,更便于对养老服务单位的监督;上报制度的确立,规范了养老券的使用和管理,及时掌握养老券的使用情况、了解全市老年人的总体状况、便于分析和调整策略。

1.2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从老年人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最迫切的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居家生活困难。建立养老餐桌、托老所、无障碍服务车、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措施是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养老餐桌在餐桌的设置、服务标准、服务范围上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在养老餐桌的设置方面,是聚集多方资源,利用城乡社区公益性用房、单位内部设施、居民空闲房屋等社会资源建立养老餐桌,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餐饮企业承担老年人的就餐服务。在标准方面,养老餐桌提供安全的配餐、就餐及送餐服务,并建立了服务商的管理、激励和监督机制。养老餐桌在服务范围上实现了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全覆盖,使城乡居民均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城乡社区托老所是聚集社区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社会空闲房屋等,开展以生活互助、文体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互助点,以解决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困难、生活枯燥等问题。托老所的激励机制是对运营满半年的托老所和互助点给予补贴:对月服务18天以上、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托老所床位每月补贴100元;对月活动时间18天以上的互助点每月补贴100元。托老所的维持除了经济上的补贴还需要服务人员的配合,因而为了满足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各街道聘用5至7名养老员;每个城乡社区(村)至少聘用1名养老员。养老员优先从“4050”人员和取得社会工作者资格且符合本市就业特困认定标准的人员中招聘,纳入公益性岗位。他们的工作任务除了要完成日常的照料服务之外,还需要承担宣传、探访、收集资料等工作。养老员的配备不仅提供了养老服务而且提供了一定的公益性岗位,解决了这些群体的就业问题。

无障碍服务车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提供了便捷和安全。无障碍服务车主要为方便组织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用于社区托老所、社区“星光老年之家”、职业康复机构等开展活动。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在洗澡、如厕、做饭、户内活动等方面的便利,逐步对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改造的实施过程由市、区县两级老龄办和残联共同完成,经费由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承担。这两项工作的实施为老年人解决了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养老服务的最基本内容,解决的问题都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老年人最迫切需求的衣食住行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想老年人之所想。

1.3开展养老精神关怀服务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体现在提高生活水平上,现代老年人的需求更多的体现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快乐的老年生活是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内心的满足。以上的各项措施是应老年人生活方面最基本的要求,而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要开展精神关怀服务。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负责整合和开发辖区心理咨询服务资源,依托“96156”社区服务热线,充分发挥各类心理咨询专业组织和社区市民学校、老年学校的作用,组织专业人员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相关知识培训,动员社区内志愿者特别是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聊天、读书等志愿服务。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已经受到政府、社会及家庭等系统的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服务趋向多元化与规范化。

2.养老服务模式政策的优劣分析 2.1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 2.1.1理念上的与时俱进

北京市的养老服务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老年人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最迫切的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政策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策保障为主导、社会化运作为方向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当今多元的社会,仅仅依靠政府提供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因为受到财政资金、服务人员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限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促使整个社会投入力量。受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在家中养老,因而居家养老是主流。因而居家养老政策不仅遵从我国的本土文化,也体现了与时俱进。将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力量聚集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有很强的可行性。

2.1.2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体制

北京市的“九养”政策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养老服务,打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限制,将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统一纳入养老服务的体系中来,使城乡老年居民均能享受到“九养”政策的服务。“九养”政策的城乡一体化表现在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各个方面,首先在养老券的发放方面,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券。养老券的使用,使老年人能够专款专用,从根本上保障了老年人的饮食、日间照料等问题。其次,养老餐桌是为了解决老年人的饮食问题。整合社区活动中心、闲置房屋、餐饮企业的资源为城乡老年人提供健康合理的营养配餐,无论城乡均可以满足配餐、就餐和送餐服务。第三,托老所的建设也是城乡统一标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托老所覆盖全市城乡社区(村),满足老年人的日间照料、文娱活动等需求。最后,在精神关怀、为老年人配备“小帮手”电子服务器、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方面也保证了城乡一致的标准。

2.1.3建立了有效的奖惩机制

“九养”政策明确了各项奖励和惩罚制度,有效的奖惩制度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实施起到了催化剂和激发积极性的作用。为了弘扬尊敬父母、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在北京市开展万名“孝星”评选表彰活动。活动采取基层初选、逐级上报和两级表彰的方式,推选出10000名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孝星”。此项活动引发了全社会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热潮,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为了提高签约服务商的工作积极、保证服务质量,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八家单位制定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单位管理规定(暂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管理规定》制定了服务单位的确定程序、监督办法和奖惩制度等,规范了签约服务商的服务行为。奖惩制度确定了市政府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居家养老服务单位,并予以奖励;对不符合规范的服务商,签约部门终止协议,取消服务商资格,终止结算的惩罚措施;对服务单位定期进行工作指导与交流,宣传推广优秀服务单位的先进经验。明确的奖惩制度激发了服务商的积极性,保证了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2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不足 2.2.1政策实施标准的制定不够明确

北京市的“九养”政策是涉及多个部门协同管理、各个区县具体实施及家家户户的配合,因此是一个涉及多方的复杂系统。因而,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有指导思想和意见,具体的实施细则更是一个好的政策能否贯彻到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九养” 政策自从2009年实施以来已经经历了四年,从试点到全面推进,市民政局及残联等单位不断的调整策略和丰富具体细则,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确定的标准。比如,“孝星”评选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客观的指标,基层的实际评选工作是根据平时的了解、推荐等传统方法得到的资料,未免出现不客观的问题。再如,优秀服务商的评选涉及16个区县的上千家服务商,因而很难确定标准,并且无法全程监督评选的服务商。还有一些上报材料各个指标拟定的合理性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改进,去除冗杂的指标、筛选出反映养老服务情况的指标。

2.2.2区县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足

“九养”政策采取属地管理的原则,发挥城乡社区(村)的资质优势,做好老年人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共同将辖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到位,但是在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区县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对文件不够熟悉,以致在做具体的工作中不了解工作程序,出现推迟、上报材料不准确等各类情况。其次,也有个别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不高,因此在工作中工作态度积极性不高,常出现拖沓、失误率高等情况。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区县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态度问题,不能完全将政策落实到位,工作的创新性不强、程式化。

2.2.3 精神关怀服务缺乏具体的计划

在精神关怀方面,“九养”政策的指导意见汇中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建立有效的动员机制和激励机制,优化配置社区公共资源和社会专业资源,形成市场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精神关怀服务发展格局。工作任务主要确定了四个方向,即开通“96156精神关怀服务热线”平台、举办精神关怀大课堂、设立心理服务站、上门关怀服务。虽然发布了指导意见,但是北京市的老年精神关怀服务还没有进入实行阶段,目前仍处在探索的时期。老年人精神关怀是一个可为的领域,需要在此基础上拓展工作范围、创新工作内容。目前的老年精神关怀服务大多数停留在表面文章,不够深入,不但不能给老年人带来心理慰藉,反而带来了很多的经济、人力物力的浪费。因而,系统的规划老年人精神关怀服务应列入工作日程,制定出符合老年人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又有效果的策略。

2.2.4欠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

“九养”政策实施以来,主管单位会按季度和收集各区县的报表,并对本的工作进行总结。但是,居家养老服务缺乏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因而无法掌握政策的实施效果,不能了解老年人对这项政策的满意度。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需要通过评估进行反馈,从而对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养老服务政策需要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检测,要求对工作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级的段分别作出评估,将关心的重点落在各个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最终的介入结果。评估的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养老服务政策也需要对实施的结果评估,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目标是指介入要努力达到的方向,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

3.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 3.1提高服务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实施需要各方人才的加入,政府工作人员、专家、服务商、养老员等。因而我们需要从这几方面的人群进行专业化团队的建设。

首先需要对区县、街道及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学习文件精神、熟悉工作程序、理解各项工作的意义及内容、及工作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能力。其次,要建立一支稳固的专家团队,对专家团队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专家能在养老服务中持续发挥作用。服务商方面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确的明确各个方面的规范,有量化的指标。养老员的工作关系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而对老年人的服务需要很多专业的知识,包括心理学、护理知识等。因而,养老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传统的照料,更需要专业化的知识为支撑,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

3.2建立一支社会工作的团队

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包括老年人社会工作,发挥社会工作在养老服务事业的作用,会对老年人事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九养”政策在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社会工作不仅可以在宏观上发挥整合、协调资源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实施中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建立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团队,需要确立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从社会工作者的考核、认证、培训到待遇上都有明确的规定。保障社会工作者团队的素质和待遇水平。

3.3政府培养和孵化合作机构

养老服务是一个大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提供保障是不切实际的,受到经济和人力的限制,政府工作不可能事无巨细的触及养老服务的各个方面。因而,需要政府培养和孵化项目执行的合作机构。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筛选出适合的合作机构,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沟通,调适彼此的工作和职责。在信任和熟悉的基础上,将工作的权重逐渐交与有资质的合作机构。政府可以对具体的实施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还可以降低政府的压力,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的老年人。

4.总结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篇5

2008-02-20 http://

05:06:45

字号 【大中小】【关闭窗口】

老年人住在自己的住宅内安度晚年,称为居家养老。据了解,世界各国(也包括我国)的老人住在养老院养老的只占很小的比重,绝大多数是居家养老。因此,安排好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使老年人生活得更为舒心、方便,是城市政府解决好老年人居住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

到200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3%%。针对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的现实,许多城市政府正在把做好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作为完成好“老有所居”的任务之一而列入议事日程。为此,本文将国外居家养老社会服务资料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第一,医疗服务。西方国家一般推行社区医疗机构与城市医院相结合的办法。较为普遍推行的,一是建立“专门”医生制度,即在医院中指定一个专门为老人看病的医生。二是在老人的电话上安装专门的医疗报警按钮,或在墙壁上设几条医疗警绳,并与社区医疗机构或就近的医疗机构连通。三是对年老多病的老人实行定期上门探视制度。四是设立家庭病房,对于行动不便又不需住院的老人在家中治疗。五是老人发了急重病是否需要送医院治疗,由接警电话后上门的医生作决定。有的国家还实行军队协助运送病人到医院的办法。例如,病人所住小城市的医院无力医治时,由当地医院请附近的军队派直升飞机把病人送到距离较近的大城市大医院医治。

第二,生活服务。主要有:室内的清洁卫生、洗涤衣物、烹饪做饭、侍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代购蔬菜食品和其他物品等。通常由老人用电话向服务公司提出要求,由服务公司派人办理。由于网上购物逐步达到普遍而规范的程度,老人通过电话购买家具、电器、衣物等已很普遍。

第三,请绿化公司或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修剪草坪、维护或者种植花木以及雪后扫雪等服务。由于国外拥有独门独院和较大面积草坪住宅的居民较多,而老年人又无力修剪草坪和扫雪,这就成了一项重要而必需的服务。但在我国拥有这种房屋的居民数量很少。

第四,请维修公司或社会服务机构定期维修房屋、设备、设施,包括定期的大修和更换设备、设施。如果发生临时的房屋损坏或设备、设施故障,可用电话请求上门服务。拥有自有污水井的住宅还需请清洁公司或社会服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清洗污水井。(主要是独门独院居民所需的服务)

第五,老年食堂工程。有的国家专门在社区建老年人食堂,并称之为老年食堂工程。另外许多国家则由社区餐馆兼营老年食堂的业务。由于到食堂或餐馆吃饭,或者打电话向食堂或餐馆订菜并按时送到家的业务早已成为普通而正常业务,因而老年食堂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每天向老人送三餐或不含早餐的两餐上门,以减轻老人的厨房劳动。

第六,对孤身老人每日进行电话确认其健康状况的服务。有的城市还通过议会决议把它定为一项带有强制性质的服务。这一服务多由服务公司而不是医疗机来承担,收取很少的服务费。一般每天一次,以免影响老人休息。

第七,设立老年人日托中心。这与我国的日托幼儿园有点相似,但内容不同。具体办法是,由日托中心每天上午9时右右派人派车把老人接到日托中心,下午四五点钟把老人送回家。许多老人聚在一起活动,会使老人在中心过得比较丰富和愉快。这种日托不一定是天天皆托,而是根据日托中心与老人签定的合同确定一周托几次。

第八,定期探访服务。按照双方签定的合同内容,有关服务机构派人定期到老人家中进行探访服务,与老人聊天、下棋或者开展老人喜欢而探访者又能办到的活动。这种定期探访,一般是每周两三次,每次半天,按老人的要求而增减。为了做好探访工作,有关服务机构要经过调查,力求派出与老人嗜好“投缘”、“合拍”的探访者,使得相聚愉快。因此,服务机构拥有的探访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和多方面的“本领”。

第九,外出陪伴服务。有些老人虽然年老力衰,仍然不愿意一年到头都“圈”在家里,而力争一年能多安排几次外出活动。这种外出时间不长,一般是每次几个小时。外出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包括逛街、购物,到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等地去参观或游玩等。具体办法是,由老人向服务机构打电话确定,由服务机构为老人外出安排交通工具,并派人进行全程陪伴服务。

第十,充分利用城市的健身俱乐部。由于参加俱乐部的在职人员,多在下班后来健身,从而形成下班后人多、上班时间比较空闲的局面。因此,有些城市实行健身俱乐部上班时间向老年人优惠开放的办法,既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场所,又提高了健身俱乐部的利用率。有的健身俱乐部还设有一些专门为老人服务的项目。

第十一,为老人安排适当的“就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有些老人身体健康,有些老人具有专长,安排其适当的“就业”,既能发挥其“余热”,又能消除老人的“寂寞”,还能适当增加老人的收入,可谓“一举三得”。这也是“老有所为”的重要内容。这些为老年人安排的“就业”,一般不是全日制的,也可以在家里工作。国外还安排身体健康并乐意社会服务的老人承担一些义务性质的社会服务。由于有的服务政府要付给一定津贴,这种社会服务就属于半义务性质。

第十二,开展老年人法律咨询服务。许多老年人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有许多运作资产的涉法问题;老人还有不少有关老、病、生活以及子女关系等涉法问题。由于许多老人对相关法律知识了解不多,因而开展老年人法律咨询服务,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度晚年的一项重要社会服务工作。

以上12条,是国外在“彼时、彼地”采用的办法,有的在我国只有极小的适用度。即使基本适用的办法,也必须同我国“此时、此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以融会贯通,才能较好地推广使用。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创造发展一些具有我国特色的办法。例如,组织老年人参加唱歌、唱戏、跳舞、书画,以及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活动,这些活动在我国就推行得比较普遍而有效。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包宗华

中国建设报

工作总结

伴着灿烂的阳光,我们又走过了一个学期,在感慨时间的飞逝的同时,我们也要回首这半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综合的总结。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工作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不管是阳光明媚还是风雨交加,我们都一路携手前进,挥洒着青春,用我们的真诚去拥抱每一天。每个人也收获到了很多东西,取得着各自的进步。我很幸运在宣传部的位子上为的各项工作的建设出一份力。接下来,我部就这半年的工作具体情况做以下总结。

第一、在常规工作方面

首先我能够基本完成部长布置的工作任务:负责海报的书写以及张贴,并认真出好展板。在这一学期里总计海报展板。虽然有点累但是也有不少收获,以前没怎么练过毛笔字,只是业余爱好,所以毛笔字也并不是很好,进学生会后在学长学姐的督促指导下认真的去练习,并且有了提升。在工作中也知道了海报的张贴和展板的摆放也有严格规定,必须张贴摆放在指定的地点等。

第二、开展活动方面

宣传部在学生会中不同于其他部门,更多时候表现的是服务型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好常规工作而且也应该在一些活动开展时积极配合其他部门贡献自己的力量,始终如一的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例如配合先锋队完成“共建文明校园”的宣传、配合生活部完成“水瓶文化”的宣传、配合办公室完成“第二课堂成果展”等等。第三、第二届科技节

合肥学院第二届大学生科技节是我们委员进入学生会后经历的第一件“大事”,充分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在科技节中我主要的工作是负责艺术系的“首届作品设计大赛”。主要是负责该项活动在我系的宣传以及报名等工作。在该项活动中我系报名2人,未获任何奖项。第四、生物系元旦晚会

作为生物系学生会重头戏,生物系元旦晚会聚焦着全院北区学子的心。同时也凝聚了全体生物系学生会成员的力量。在元旦晚会的开展前期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准备。最终获得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在此工作中我们宣传部被分配在元旦晚会礼堂布置组主要负责礼堂的布置。其中的重心在于舞台前的三块展板的设计和制作。我们主要事务就是配合部长副部长方案设计以及制作的工作以及配合共同布置礼堂。

这一学期的时间里,宣传部每个人都收获到了很多东西,取得了各自的进步。同时也暴露出我的一些失误及不足,例如:

一、遇到问题时并未及时和正确认识问题,而直接导致错误的发生,例如上次工作总结的格式不正确。

二、在工作较累的时候,也有过松弛思想,放松了要求。导致工作热情有点下降。我希望在认识到问题后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犯同样的错误更好地在以后的工作中出自己的一份力。

可以这么说:这一学期是累的一学期,忙的一学期,快乐的一学期,收获的一学期,难忘的一学期。以上就是我部对本学期以来的工作所做的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确,宣传部的工作也是如此,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正和完善。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坚信成就和亮点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我们的起点。我们宣传部团结一致,相信在生物系团委和学生会主席团的关心指导下,宣传部定能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我们也将尽全力将学生会工作做的更好。

宣传部

居家养老服务的合同 篇6

法定代表人: 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入住老人)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 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付款义务人,包括但不仅限于乙方法定赡养义务人、监护人、其他亲属、原工作单位或其他自愿负担乙方入住费用的单位或个人)

丙方为个人的,填写: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

与乙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 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办公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

办公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号: 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为单位的,填写:

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 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号:__________________

办公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

为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需要,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法律规定、行业及地方规范,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养老服务事宜,自愿达成以下协议条款,供各方遵照履行:

第一条:甲方接收乙方入住的条件及程序

1、接收条件:乙方无精神病、无传染性疾病。

2、入住程序:

(1)乙方向甲方提供乙方及丙方共同签字的《健康状况陈述书》作为本合同附件。该陈述书应包括乙方既往病史情况、目前是否患有疾病、心理和精神状况、自理能力等内容,作为本合同附件3。

(2)乙方应向甲方提供乙方在本合同签署前一个月内在本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的《体检报告》。(体检项目包括:

精神健康状况、传染性疾病、__________________ 等)。

该体检报告作为本合同附件4,由甲方作为乙方入院的健康档案进行保管。

(3)自理能力测评

甲方根据乙方提供的《健康状况陈述书》、《体检报告》及对乙方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测评,确定乙方为 __________________ (在以下三种情况中选择一种):

①生活自理的老人 ②生活半自理的老人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

乙方、丙方对甲方所作的自理能力测评结果表示认可。

(4)符合上述情况的,乙方填写《入住登记表》(作为本合同附件5)。

第二条服务地点及服务设施

1、甲方提供养老服务的地点为:北京市 (明确到养老院的具体门牌号)。

2、乙方选择的房间类型为 (在以下几种情况中选择一种):

① 单间②双人间③三人间④多人间(四人以上,含四人)

3、乙方选择的具体房间为:__________________ 。

乙方基于正当理由要求调整房间的,不涉及房间类型变化的,甲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应尽量满足。涉及房间类别变化,由此增加费用负担的,还应由乙方、丙方书面确认是否调整。

4、甲方提供的服务设施包括房间内设施及公共设施,具体明细作为本合同附件6、7。

第三条服务项目及质量标准

1、甲方按照民政部和北京市的规范要求,可以提供个人生活照料、膳食、心理/精神支持、安全保护、环境卫生等服务。具体服务范围作为本合同附件8。

2、根据乙方实际情况,三方同意乙方选择的服务项目作为本合同附件9。

3、乙方如选择其他服务项目,或因乙方的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更服务项目,由三方另行协商并签署补充合同确定。

4、甲方向乙方提供服务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或北京市的要求,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国家或地方规范有强制要求的,按照强制标准执行。本合同另有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服务质量标准约定的,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第四条 体检

甲方每年组织乙方进行 次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告知乙方。体检费用由乙方、丙方共同负担。

如果经体检,医生建议乙方做特殊检查的,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征得乙方同意后,安排针对乙方的特殊检查,相关费用由乙方、丙方共同承担。

乙方应配合甲方安排的体检。

第五条 收费

1、养老服务费用

(1)甲方提供养老服务的各种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作为本合同附件11。

(2)根据本合同第三条所选择的服务项目,乙方的养老服务费标准为每月 元,计每年 元。该费用包括 、、、费(根据服务项目列举每个项目的收费)。

(3)如根据第三条第3项乙方接受了其他项目的服务,甲方应根据本条公布的收费标准或根据达成的补充合同收取费用。对此,甲方每月向乙方或丙方提供《个人费用明细表》,乙方或丙方应签字确认其在甲方接受服务的费用明细,如有异议,可在收到《个人费用明细表》后7日内提出,甲方应作出书面说明。

(4)所有相关费用由乙方或者丙方支付,甲方应向支付人开具收据。

(5)上述养老服务费的支付时间为 __________________ 。

2、押金(包括入住押金和医疗备用金):(如甲方无要求,则无需填写)

(1)乙方、丙方应于签约时交纳相当于 个月养老服务费的费用计 元作为入住押金,用于支付延付的养老服务费用、违约金、赔偿金等。

(2)乙方、丙方应于签约之日向甲方支付医疗备用金 __________________ 元,用于乙方突发急病的救治、交付给医院的押金及支付相关费用。

(3)合同期限内押金不足 元,甲方应书面通知乙方、丙方,乙方、丙方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0日内补足。

(4)入住押金和医疗备用金不计利息(若计息则注明计息标准),甲方不得挪作它用,在合同到期或合同提前终止时,扣除相关费用后应于合同终止的同时返还乙方或者丙方。

第六条 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的权利

(1)按照本合同约定收取相关费用;

(2)按照公示的管理制度,对乙方进行管理;

(3)在征询乙方意见后制订、修改管理制度;

(4)为了乙方的健康和安全,有权根据乙方所需服务项目的变化情况调整乙方入住的房间;

(5)为了乙方的健康和安全,在乙方出现紧急情况时,有权在通知丙方的同时采取紧急措施。

2、甲方的义务

(1)按合同约定向乙方提供符合服务质量标准的养老服务;

(2)按合同约定提供各项服务设施,确保养老服务场所、设施符合行业标准规定和正常运行;

(3)按照规定配备符合比例要求的有资质的各类服务人员提供养老服务;

(4)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尊重乙方,保障乙方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财产安全;

(5)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乙方调整居住房间的要求;

(6)当乙方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及时通知丙方或其他约定的联系人;

(7)为乙方建立个人档案,将包括乙方的入住登记表、体检报告等健康资料以及日常经费开支情况等个人信息归入其中,完整保存。除向乙方、丙方和其他有权部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养老服务行业主管机关因办案、监督、检查需要)提供查询和复制外,不得对外透露;

(8)允许丙方及经乙方许可的亲属和其他人员探视乙方并提供方便;

(9)在乙方、丙方无力支付养老服务费用时,依法妥善安置乙方;

(10)接受乙方和丙方对甲方的合理建议和监督。

第七条 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的权利

(1)按照约定的服务项目获得甲方提供的符合服务标准的养老服务;

(2)对甲方的服务有批评建议的权利;

(3)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费用支出、入院记录等有知情权,有权查阅、复印甲方为其建立的个人档案;

(4)有权了解提供服务的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对未经专业培训或具有资质的服务人员配备比例不符合规定要求或提供服务不合格的人员有权要求甲方改正或者更换;

(5)在甲方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权要求调整房间,甲方应尽量满足;

(6)乙方有参加社会活动的自由和权利;

(7)依法享有人身自由;

(8)享有隐私权,且人格尊严和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

(9)有权提前十日通知甲方解除本合同;

(10)在突发急病的情况下有获得及时医疗救助的权利。

2、乙方的义务

(1)入住前要如实向甲方反映本人的情况,如脾气秉性、家庭成员、既往病史等;

(2)入住后要自觉遵守养老机构的规章制度,接受管理,爱护甲方提供的各项服务设施;

(3)与其他入住老人和谐相处;

(4)在接受甲方提供的养老服务期间,因疾病出现诊疗情形,应在治疗期间遵守医嘱,配合治疗;

(5)按照约定的时间和金额支付养老服务费。对偶发性费用如治疗、急救费用等应随时结清。

第八条 丙方的权利、义务

1、丙方的权利

(1)对甲方的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及对乙方的身体健康、享受服务的情况等有知情权;

(2)有权查阅复制乙方在甲方的档案资料;

(3)遇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乙方发生走失、意外、身体健康状况出现紧急情况时,有权第一时间从甲方得到相关信息;

(4)对乙方有探视权;

(5)经乙方同意,在乙方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代理乙方向甲方主张权利。

2、丙方的义务

(1)入住前要如实向甲方陈述其所知悉的乙方的脾气秉性、家庭成员、既往病史等可能影响甲方服务的情况;

(2)应经常与乙方进行沟通,保持联络,尽量满足乙方的精神需求。至少每月探视乙方 次,因故长期不能来探视的,应及时通知甲方;

(3)家庭及单位地址、联系方式变更时,应及时通知甲方;

(4)丙方应及时协助甲方处理乙方出现的紧急情况;

(5)与乙方共同支付乙方在甲方期间发生的全部费用。

第九条 特别约定

1、出现疾病或事故等紧急事件的处理

(1)如乙方在入住期间突发疾病或身体伤害事故,甲方应及时通知丙方并尽自身所能立即采取必要救助措施,及时联系120或999急救车辆;如需到医疗机构急救,甲方应派人陪同。如遇丙方不来医院处理的,甲方无手术签字权,甲方对乙方在医院期间的治疗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丙方不来医院,甲方应尽早与本合同确定的其他联系人取得联系,通报情况。

(2)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急救费用、治疗费用、住院押金等均由乙方和丙方共同负担。

2、乙方去世的善后服务及相关费用的承担

(1)本合同有效期内,如乙方去世,甲方应及时与丙方取得联系,丙方负责善后工作,并承担相关费用(或由甲方直接从押金中扣除)。

(2)甲方负责办理死亡证明,负责与殡仪馆联系的,丙方负责承担(或由甲方直接从押金中扣除)善后服务费 元。

(3)发生本款约定的情况,如甲方自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三日内仍无法与丙方取得联系,或者虽然取得联系但丙方在甲方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三日内仍不来协同处理相关事宜的,乙方、丙方在此授权甲方本着合理善意、符合公序良俗的原则进行善后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丙方承担(或由甲方直接从押金中扣除)。

3、甲方与丙方联系中断

(1)因丙方提供的联系地址、方式不准确或不详细或变更后未及时通知甲方,或其他原因致使甲方无法与丙方及时联系,此种情况连续达一个月则视为联系中断。如果联系中断的情形持续两个月,甲方与乙方协商后,有权重新确定联系人,但不免除丙方应承担的义务。

(2)如果在丙方联系中断的情况下,如出现拖欠甲方各项费用的,则甲方有权起诉丙方及对乙方有赡养义务的个人或单位,丙方应负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拖欠的养老服务费、违约金、赔偿金、诉讼费用、甲方聘请律师实际支付的律师费及为挽回损失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4、特殊情形责任的`负担

(1)乙方不服从甲方管理、不听甲方劝阻或不接受甲方服务、食用在外自购食品或探视亲友送来的食品等原因造成的损害,由乙方承担。遇上述情况,甲方应及时通知丙方。

(2)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因自身身体原因患病的,甲方应在所提供服务和自身能力的范围内积极救治,但对乙方患病或乙方因疾病导致去世所产生的后果不承担责任。

(3)因不可抗力致乙方受到伤害,后果由乙、丙方承担。

5、本合同关于乙丙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并不免除对乙方有法定赡养义务的其他人员的法定责任。

第十条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合同的变更

(1)根据乙方健康状况的变化,甲方可以提出变更服务项目的建议,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及丙方,乙方和丙方应对新的服务项目和收费金额进行书面确认,如有异议可在收到通知后15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解除合同。如丙方收到甲方变更服务项目的书面通知后既不确认又不提出异议,且不调整服务项目将导致甲方无法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甲方有权选择根据乙方的健康状况调整服务项目或提出解除合同。若甲方选择根据调整后的服务项目继续提供养老服务的,乙方和丙方有义务支付调整服务项目后的养老服务费用。乙方和丙方拒绝根据调整后的服务项目支付养老服务费用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对已提供的服务收取服务费。

(2)当与甲方日常管理、服务直接相关的食品或人工的市场价格上涨时(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食品价格同比上涨超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超过 %),甲方有权在该上涨幅度内适当调整收费标准,并将价格调整的通知在调价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及丙方。

乙方或丙方对价格调整有异议的,可在收到通知后15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解除合同;乙方或丙方虽有异议但要求继续按照原收费标准履行合同的,甲方有权提出解除合同。这两种情况下解除合同,甲方及乙方、丙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乙方或丙方收到通知后15日内不以书面形式提出异议,但拒绝根据调整后的价格支付相关费用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按照原收费标准收取已提供服务的费用。

2、合同的解除

下列情况下,可以解除本合同:

(1)甲方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或因甲方或甲方工作人员的过错造成乙方人身、财产损害的,乙方有权提出解除合同。

(2)如果乙方和丙方无故拖欠各项费用超过两个月,经甲方催告后十日内仍不交纳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书面通知乙方和丙方,要求乙方出院。如果乙方在甲方发出解除合同通知后7日内仍不出院,甲方有权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合同解除。此种情况下解除合同,乙方和丙方除应支付拖欠的服务费用、诉讼期间的养老服务费用,还应当支付相当于一个月服务费的违约金,并负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诉讼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甲方聘请律师的实际支出等。

(3)乙方严重违反甲方的规章制度,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4)发生不可抗力或甲方破产等情况,致甲方不能履行合同,甲方在通知丙方后应协助乙方转至其他养老院或送回乙方住所。

(5)乙方因疾病住医院治疗,甲方应当主动询问乙方是否与甲方解除合同,此种情况下,乙方可解除本合同,且无需承担提前解除合同的违约责任。如果乙方不提出解除本合同而要求保留床位或房间的,应照常向甲方交纳 、、等费用。

(6)因甲方提出调整养老服务项目和(或)收费的方案,三方无法达成一致的,乙方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7)乙方不适应居住或管理环境,提前十日可以提出解除合同,无须承担违约责任。甲方应在十日内结清款项,退回押金(如有)。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因甲方或甲方工作人员过错造成乙方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应由甲方承担赔偿责任。

2、甲方没有按约定提供服务,应相应降低收取养老服务费用;由此造成乙方人身或财产损失的,还应当赔偿乙方实际损失。

3、甲方具有资质的服务人员的配备比例不符合规定或提供的服务不合格,经乙方或丙方提出,甲方不及时更换或改进服务达到合格的,乙方或经乙方书面授权后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减少不合格服务部分的收费,由此造成乙方人身或财产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4、甲方或其工作人员侵犯乙方隐私权或人格尊严的,造成乙方精神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5、甲方或其工作人员侵害乙方及丙方对甲方提供的养老服务的知情权的,乙方和丙方有权要求甲方改正,并承担乙方和丙方因行使知情权发生的所有费用。造成乙方、丙方损失的还应赔偿损失

6、乙方和丙方不按约定时间交纳费用,除应尽快补足所拖欠的费用外,还应承担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具体为:每逾期一日承担万分之三的违约金。

7、乙方违反甲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造成自身伤害的,由乙方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由此造成第三人(包括但不限于其他入院老人或亲属、甲方职工、来访人员等)人身或财产损失的,由乙方承担法律责任,丙方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8、除因不可抗力、乙、丙方过错或本合同另有约定外,甲方提出解除合同,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具体标准为: __________________ 。

第十二条 免责条款

因不可抗力导致甲方无法履行本合同,甲方应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后及时通知乙丙方,本合同自动解除,各方不承担解除合同的责任。甲方、丙方应积极协调,根据乙方的意愿选择按下列方式妥善安置乙方:协助乙方转至其他养老院或送回乙方住所。

第十三条 合同期限

经协商,确定本合同期限为 年(月),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第十四条 合同期满的处理

1、合同期满前30天,乙方和丙方可共同申请续订合同。

2、如果乙方和丙方在合同期满前不共同提出续订合同的申请,乙方应于合同到期日搬出养老院,办理出院手续并结清所有费用。

3、本合同期满后乙方既不提出续订合同又不搬出所在的养老院,则本合同变更为无固定期限的合同;甲乙丙三方仍按原本合同约定内容履行。

若乙方或者丙方拒不按照原合同履行,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书面通知乙方、丙方解除合同 ,要求乙方搬出养老院。如果乙方在甲方发出解除合同通知后7日内仍不搬出养老院,按照本合同第十条第2款第(2)项办理。

第十五条 通知

在本合同中所标明的甲、乙、丙三方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为各方各自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一方变更通讯地址和联络方式应及时通知其他各方当事人。

因一方变更通讯地址未及时通知其他各方,导致未被通知的一方发出的文件无法送达,则视为文件已经送达。

一方发往另一方通讯地址的挂号信、特快专递、电报等,如果因地址不详或查无此人或收件人拒收等原因被退回,仍视为该文件已经送达。

乙方入住甲方期间,有关本合同的履行事宜甲方应直接将书面通知交付乙方才视为通知或送达了乙方。

第十六条 纠纷的解决方式及管辖

因本合同引发的纠纷应尽量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由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七条 合同附件

1、加盖甲方公章的甲方合法注册登记文件复印件

2、乙方、丙方(个人)身份证及户口本复印件,丙方是单位的提交加盖公章的丙方合法注册登记文件复印件

3、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体检时间在一个月以内)

4、乙方及丙方签字的对乙方《健康状况陈述书》及《入住登记表》。

5、甲方出具的、经乙方、丙方签字认可的《自理能力测评报告》

6、房间设备表

7、公共设施设备表

8、甲方服务范围表

(甲方应根据《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填写具体服务项目,如个人生活照料服务包括:协助洗脸、刷牙、理发等等。)

乙方选择的服务项目

9、《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规范》

10、甲方提供养老服务的各种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

11、《北京市养老院入住须知》及甲方制定的规章制度作为本合同附件。

12、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的《补充协议》。

第十八条 未尽事宜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各方应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该补充协议将作为本合同附件。

第十九条 生效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方各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各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本页为签字页,以下无正文)

甲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签字、盖章或者按手印):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盖章或者按手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和对策研究 篇7

一、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笔者走访了四个社区,即城中区的潭东社区、柳南区的十一冶社区、鱼峰区的三门江社区以及柳北区的元宝社区,对社区老人进行了访谈,基本情况如下:第一,从性别上看,被调查老人中男性82人,占45%;女性100人,占55%。第二,从年龄上看,60-70岁的老人占47%,70-80岁的老人占43%,80岁以上的老人占10%。第三,从身体健康状况看,身体有些有轻微的小毛病的老人占50%,大部分身体状况比较健康的老人占45%,还有5%的老人患有疾病。

(二)养老需求情况

1、生活照料需求。

进入老年阶段后,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生活用品供给”服务,越是高龄的老人,这方面的需求越大。此外,“帮助购物”、“机电维修”也成为老人最大的生活需求。

2、精神慰藉服务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心理逐渐发生老化,容易被不良情绪笼罩,故精神文化是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大部分老人还是比较满意现在的精神状态。

3、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话题,在征询的服务需求中,老人对健康保健类需求问题比较热衷,对于是否需要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时,大部分老人均表示“非常需要”。

(三)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情况

1、对居家养老的了解度。

当被问及“您是否了解居家养老”,达到了解程度以上的仅占25%,而大部分老人不知道居家养老的具体服务。部分人虽然知道有居家养老服务站,但很少问及。

2、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对于居家养老的服务类型,大部分老人都享受到了生活照料类的“理发”,精神慰藉类的“看书报”,“看电影”,医疗保健类的“健康咨询”,“量血压”。对于社区资源充足性和适用性,老人认可度较高,81%的老人满意现状,47.5%的老人认为能够基本满足。

3、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仅有14.75%的老人认为满意,28.75%的老人选择“一般”,高达55%的老人选择“不满意”。此外,50%的老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技能提出了要求,他们希望在遭遇紧急情况如突发疾病时,社区工作人员在掌握相关知识下迅速应对。

二、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政策不完整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服务体系不够完整,缺少用于具体指导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配套文件,社区在操作中缺乏依据,导致居家养老工作难以全面展开。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

老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公共服务方面有特别的需求,也对社区服务设施有特殊需求,主要体现在老年活动场所和生活照料机构。目前柳州市居家养老场所建设和管理由老龄委负责,在各个社区成立老年活动中心,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设置棋牌室、阅览室、日间照料室等,但目前服务设施配套仍未完善。

(二)服务资金不充足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初期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靠社区办公经费和老人本人自付的方式解决远远不够。由于社区的老人经济收入有限,加上老人的消费观念限制,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有偿服务基本不能开展。因此,资金供给不足成为影响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四)服务队伍不完整

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存在较大问题。第一,社区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人员除居家养老工作外,还承担社区其他工作,任务繁重。第二,志愿者年龄偏大。社区志愿者大部分是低龄老人、辖区单位青年人、退休党员等组成,工作中缺乏持续动力。第三,服务技能差。服务人员中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服务知识。

三、改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建议

(一)政策层面

1、完善土地政策。

根据居家养老服务场地和设施的需要,政府部门在编制土地规划时对该服务用地进行统筹和计划。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供地方式,可以采取划拨方式的则采用划拨方式;必须采取有偿方式的则适当减免土地使用税。在审批过程中,尽量为居家养老服务用地简化审批手续,保证土地尽快投入建设。

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的设置、管理、服务和退出机制设定标准,并根据不同种类组织给予不同的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这些优惠政策可以采取如免征企业营业税、降低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进口设施的税费,低标准征收下岗职工和福利企业的税收等。

(二)资金保障层面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政府必须建立起居家养老资金预算制度,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使老人均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的待遇。第一,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急到缓、由少到多的原则逐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第二,老人的补贴实施货币补贴和服务券补贴两种方式结合进行。第三,政府承担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的部分费用,其余费用提倡由社区、服务人员承担一部分。

2、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居家养老服务单依靠政府的的投入难以有效满足老人的需求,因此完善民间资金支持系统是一个解决途径。第一,倡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动捐助,建立各种社会捐助专项基金,加强本地区与其他慈善团体或和个人的接触,筹集更多的慈善款项。其二,倡导社区通过提供低偿服务收取相关资金,缓解资金紧张,并用在服务和设施的再建设。

(三)组织层面

1、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根据营利状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各类家政服务、养老机构,如托老中心、老年婚姻所等;另一种是非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如社区医院、学校、慈善机构等。这些机构可在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下,在社区开办社区卫生服务、老年大学等机构,为老人接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和再教育服务提供了条件。

2、充分整合资源。

社区是老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要起到生活照料和就近保障作用,应整合社区资源,以推动和支撑居家养老的发展。第一,根据各个社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便利。第二,建立老人信息库。对老人的状况和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建立起老人信息库,根据老人的需求咨询进行登记,并及时解决。第三,建立社区良好环境。社区通过增加良好的治安环境、培养友善邻里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3、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

和平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篇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带来助养需求与日俱增,而机构养老又是“杯水车薪”。在和平区老龄委组织的随机调查中,有近80%的老人提出迫切需要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全国居家养老的试点,几年来,和平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实际和老年人的需求,坚持以不断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着力点,紧紧把握重点扶助与适度普惠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四种模式,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覆盖、能够满足多利嚅求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和平区生活得更幸福。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公司

“泰康家政服务公司的成长,几乎伴随着天津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天津泰康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罗钢说。

2007年,泰康家庭服务公司通过招标成为和平区居家养老业务承接单位,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费用由政府财政支持。在此基础上,原本做家政服务的泰康家庭服务公司开始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一开始纳入公司服务范围的老人只有600户,接受服务的只有49户,老人们根本就不相信会有这种好事: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每天享受服务,哪有这种好事?会不会秋后算账啊?”泰康家政服务公司罗钢回忆说,当时服务人员得做半天思想工作才能进入老人们的家门。

在和平区老龄委办公室的帮助下,经过四年来的运作与发展,泰康家庭服务公司目前为全区90岁以上的老人、历届老年志愿者荣誉标兵、市级老劳动模范、离任老年协会会长、各类孤老、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的老人、70岁以上的独居或空巢老人等4000名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据了解,泰康家庭服务公司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70多名,大多为“4050”下岗再就业人员。每天,居家养老服务员带着“服务项目表”分别人户,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开展服务,并随老人需求变化随时调整服务项目。居家养老服务涉及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什么时间遇到任何问题,老人可以随时拨打居家养老服务员的电话,为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程服务,使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从实际效果看,泰康家庭服务公司较好地承担了政府补贴为全区四千多位困难老人送服务的艰巨任务。他们以“配餐自选”方式,为老人送上“理发、修脚、家庭卫生”等多达数十项的生活服务和“应急服务”。他们还实行了“紧急扶助机制”,为遭遇突发变故、生活陷入困境的老年人提供及时的救助服务。他们陆续收到数百个表扬电话、近百封表扬信件、10多面锦旗,被老年人称为“贴心人”。启动居家养老应急呼叫中心

今年3月11日,和平区投入近百万元建成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在本市率先启用。该中心的建立是和平区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无忧服务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据介绍,和平区应急呼叫系统主要针对三类救助开展服务,一是当老人家中发生除去110、119、120事故以外的煤、水、电、气、房出现故障、隐患等问题;二是用户因各类突发事件需要紧急救助、劳务辅助;三是用户成员出现危急病症、治安事故却不能顺利呼叫“110、119、120”时,都可按下居家养老应急服务呼叫器,呼叫中心的电脑同时显示求助者姓名、年龄、住址、身体健康情况、子女亲属联系电话与应急救助的联络方式等相关信息。值班人员接到呼叫后,立刻回拨用户,征求求助内容,根据老人需要通知相对应的服务部门及时上门服务,并与其不同居住的子女或监护人取得联系。同时,对老年用户所居社区的志愿救助员下达“义务协助通知”,社区志愿救助员适时提供“上门确认、人户引导、情况介绍、搀扶递送”等义务性扶助服务。呼叫服务中心在为老人提供应急服务同时,还可提供信息咨询、安全保障、家政预约等便民服务项目。

呼叫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关键在于服务队伍支撑。为确保居家养老应急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使老人真正得实惠,和平区委、区政府连续数次召开服务单位协调会,对养老协管员、社区主任和社区志愿者进行服务培训,建立了家政、医疗、排险3支服务队伍和协管员、志愿者、应急分队3支紧急协助服务队伍,为求助老人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无忧服务。

“呼叫系统才刚刚启用20天,发起求助的老人已经达到了100余人,小到测量血压、家政服务,大到突患疾病急需帮助,这些老人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周到的服务,受到老人称赞。”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区已在200户老人家中安装了该系统,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呼叫服务器的安装数量,争取在年底前使受益老人达到1000户。随后,还将陆续把希望自费享受该项服务的老人纳入到服务中来,为其提供有偿服务”有关负责人说。

社区照料老服务

记者在刚刚落成并对外开放的体育馆街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看到,数十名老人在各个功能区域兴致勃勃地活动着,他们有说有笑,满脸幸福。和平区老龄委主任王卫民说:“日间照料中心(站)已经成为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天全区有近3000名老人享受到社区照料带来的快乐。”

和平区针对区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客观实际,努力打造点多、面广、随时可及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圈。区级财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提升改造了1个区级康乐园为老服务中心、6个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5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区、街、社区三级为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这些具有日间关照功能的服务设施,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功能、统一配置的要求,正在朝着“基本功能齐全、项目搭配合理、服务简便快捷、两个效益并重”的方向不断调整完善,可以提供日托、餐饮服务、理发修脚、保健按摩、法律咨询、精神慰藉、电子阅览及团队活动等多种服务,成为老年人沟通交流、愉悦身心、融入社区的重要服务载体。

与此同时,和平区以协议合作方式,创建了两个老年“配餐中心”,可以为二百多位老人提供有偿、低偿送餐服务。崇仁里社区还与耀华中学食堂协作,为附近40多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长寿老年公寓可以为20多位“院外”老人解决就餐难题。目前22个养老服务中心(站)也都具备了就餐服务的硬件条件。

护养进社区送服务

2009年,和平区在本市率先引进“2+3=x”新模式一养老机构延伸社区为老服务。其中,“2”指1个公益性组织(志愿者)和1个专业养老机构(护养院),“3”指3个主题服务内容,包括社区老人的日问照料、医疗保健以及社区老年配餐中心。“x”指无数需要服务的老人和多项服务内容。

据了解,该区引进的这种为老服务新模式是在和平区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寸草心联盟与和平区劲松护养院合作,并分别与相关街道和居委会成立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站,在工作站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成立2个中心: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个社区老年人心理关爱中心,以开展低偿服务和无偿帮扶为主。

其中,日间照料中心实施社区为老服务多项服务措施,统一为登记的社区老人建立信息及健康档案。其优势就在于服务对象不局限在集中照料的老人,而是走进社区,直接而对社区所有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按照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提供相关服务。据介绍,这种为老服务的新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居委会直接服务于社区的优势,及时掌握社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配合养老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为老服务。同时发挥养老机构照料和护理方面的优势,在志愿者队伍的配合下,最大限度地为老人送去关爱。

上一篇:停水应急预案流程图下一篇:电气工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