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从性临床疗效

2024-06-02

依从性临床疗效(精选9篇)

依从性临床疗效 篇1

摘要:收集哮喘患者共118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加强健康教育,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和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观察组患者定期复诊、按时按量服药、定期辅助检查以及就诊及时等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哮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哮喘,健康教育,吸入治疗,依从性

哮喘是由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其临床表现包括了咳嗽、喘息、咳痰等[1]。由于哮喘容易反复发作,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发展为肺气肿,甚至导致肺源性心脏病或者慢性肺性脑病,对患者的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2]。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哮喘患者需要长期用药,而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但是一旦加大药物剂量可能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对治疗效果也造成了影响[3]。在本次研究中,对哮喘患者采用了加强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 年5 月~2015 年8月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共118 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 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24 例;年龄23~55(41.2±10.2)岁。 观察组男32 例,女27例;年龄22~53(40.9±10.4)岁。 临床表现均存在气喘、咳嗽、哮鸣音、湿性音、喘憋等症状。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加强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健康宣教定期举行哮喘知识的相关讲座,由权威医师为患者讲解哮喘病的治疗药物名称、种类、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掌握吸入治疗装置的使用方式。 此外,还应指导患者掌握使用峰流速仪的方式,嘱咐患者对数值进行记录,帮助患者区别红区、黄区、绿区所代表的含义,从而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检测。 发放哮喘相关知识的防治手册,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与此同时,还应结合集中学习、系统授课、个性化辅导等多种方式,使患者能够进行现场演练,保证健康宣教的效果。

1.2.2 环境护理一旦患者哮喘症状发生,应立即嘱咐其取坐位姿势,之后再进行给药。 如果患者的哮喘症状反复发作,那么应给予吸氧治疗。 为患者创造整洁、轻松、愉快的病房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尤其是容易滋生灰尘的地方和花粉较多的季节,在及时清洁的同时还应注意门窗的及时关闭。另一方面,还应嘱咐患者不要多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可能提高疾病的复发率。

1.2.3 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时,护理人员应细致嘱咐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最好能够写哮喘日记,按时遵医嘱服药,做到定期复诊,一旦有疑问可立即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

1.3 疗效评价标准统计对照组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依从性,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痊愈:患者证候积分显著降低,降低幅度高于95%;显效:患者证候积分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为70%~95%;有效:患者证候积分有所降低,降低幅度为30%~70%;无效:患者证候积分降低幅度≤30%[4]。 治疗依从性包括了定期复诊、按时按量服药、定期辅助检查以及就诊及时等,完全依从表示患者4 项要求都完全达到;部分依从表示患者需要家属的劝说和监督;不依从表示患者会自行减药或停药,拒绝复诊和治疗[5]。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见表1,2。

3 讨论

目前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诱发的因素包括了基因遗传、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因素的刺激、环境的严重污染等,这些因素会使患者的气道黏膜出现水肿,平滑肌过度收缩,且黏液的分泌增加,从而使气道变得狭窄,就容易引起气喘的发作[6]。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就会出现酸中毒、全身缺氧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心肌损害,引发心理衰竭,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7]。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哮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综合性的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哮喘患者加强了健康教育,经对比分析研究我们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观察组患者定期复诊、按时按量服药、定期辅助检查以及就诊及时等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哮喘患者在治疗中的用药依从性较差,这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8]。因此为了保证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他们的用药依从性,使哮喘发作得到良好控制,必须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让他们对疾病和治疗都更加重视。 而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我们发现大部分患者走出了治疗误区,更新了用药观念,并深刻认识到了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吸入治疗,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监测意识都得到了增强,因此进一步地提升了治疗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健康教育的影响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技术均得到了提高,因此其用药的依从性更高,治疗的效果也会更好。

综上所述,在哮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澄英,周良,倪华,等.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2,22(12):2257-2259.

[2]王红波,张晓红,邓惠,等.家庭健康教育对儿童哮喘控制与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3,48(7):84-85.

[3]盛俊霞,章海华,王珠美,等.全程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激素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7):485-487.

[4]周瑞秋.健康教育联合音乐疗法对提高哮喘患儿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80-82,85.

[5]黄永珍,许艳萍,叶燕媚,等.视频健康教育对32例雾化吸入患儿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16(3):88-89.

[6]崔碧云.代币法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10(13):118-119.

[7]费萍,于爱莲,邢燕,等.院外护理干预对农村哮喘患者使用定量气雾剂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9(22):3101-3103.

[8]丁小菊,熊衍君.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记哮喘日记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21-3922.

依从性临床疗效 篇2

关键词奎硫平 奋乃静精神分裂症疗效依从性

以奎硫平(国产)和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比较二者疗效、不良反应及依从性。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均系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患者;1个月内曾用奋乃静或国产奎硫平者不入组。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奎硫平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7—56岁,平均28.6±11.3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5±3.3年。奋乃静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6~57岁,平均27.2±10.2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4.2±2.8年。以上各项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方法:两种药物均逐步酌情加量。奎硫平初始剂量50mg/日,2周内加至400~750m昏/日。奋乃静初始剂量8mg/日,2周内加至30~60mg/日。共观察50周,以了解两药的依从性。酌情用苯二氮革类药,必要时合用苯海索,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脱落者为无效病例。

采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分别于疗前及疗后2、4、8、50周末各评定1次。以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75%痊愈,≥50%显效,≥25%有效,<25%无效。自己制定依从性评定标准,即每天服药由监护人督促或者主动服药者为依从性良好,其他情况则视为依从性差。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50周分别作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检验,X2检验。

结果

疗效:治疗后8周奎硫平组痊愈29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4例(不再纳入比较);治疗后50周分别为31、16、3例,脱落6例。奋乃静组治疗后8周时痊愈26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6例(不再纳入比较);治疗后50周分别为24、17、7例,脱落6例。脱落病例为无效病例。

奎硫平治疗剂量为300~750mg/日,平均剂量326±28mg/日,有效剂量400mg/日,起效时间平均12.4±6.1天。奋乃静治疗剂量30~60mg/日,平均剂量31±16mg/日,有效剂量30mg/日,起效时间平均14.6±7.8天。

临床疗效分析:①两组全部完成8周治疗。PANSS量表评定(表1),奎硫平组PANSS总分减至(50.6±9.6)(减分率45.9%),奋乃静组PANSS总分减至(53.1±9.8)(减分率43.9%)。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定自身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临床评定:奎硫平组痊愈29例(48.3%),显效19例(31.7%),有效8例(13.3%),无效4例(6.7%)。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为93.3%。奋乃静组痊愈26例(43.3%),显效17例(28.3%),有效11例(18.3%),无效6例(10%),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好转)为90.0%。两组的临床评定无显著性差异(t=1.412,P>0.05)。②两组治疗50周时,均脱落6例(不纳入统计)。PANSS量表评定(表1),奎硫平组(N=50)PANSS总分减至(45.2±7.6)(减分率51.66%),与8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2231,P<0.05);奋乃静组(n=48)PANSS总分至50周时,回升至(54.4±7.9)(减分率42.5%),与8周时比较。元显著性差异(t=0.7453,P>0.05)。临床评定:奎硫平组痊愈31例(59.4%),显著进步16例(35.9%),有效3例(4.7%);奋乃静组痊愈24例(43.7%),显著进步17例(17.2%),好转7例(9.%),两组间的治疗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876,P<0.05)。见表1。

不良反应:在增加体重、头晕、视力模糊、心电图异常、肝功异常、嗜睡等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肌强直、静坐不能、吞咽困难、口干、失眠、便秘、血清催乳素升高方面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奎硫平组不良反应显著较少。

依从性:奎硫平组及奋乃静组均完成8周研究。奎硫平组有6例未能完成50周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药费高,而家庭经济困难影响服药依从性;奋乃静组有6例未能完成50周研究,其原因有:3例女性闭经,1例男性性功能障碍,2例静坐不能。两组依从性比较差异元显著性(P>0.05)。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正常生活,需要较长时间的系统治疗,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而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很多。

奎硫平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吩噻嗪类衍生物,对多巴胺(DA)D受体和5-羟色胺(5-HT)受体有双重阻滞作用,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的疗效;而奋乃静是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D2受体亲和作用强,对其他受体作用较小,能较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本研究中,治疗后8周时PANSS量表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疗前比较均差异具有显著性,而50周时,PANSS量表评定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可能与传统抗精神病药奋乃静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奎硫平均能较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有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奎硫平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本研究也显示,两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50周后,均脱落6例,但脱落原因却明显不同:奋乃静组主要与其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催乳素升高,从而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有关,奎硫平组在锥体外系症状、口干、视力模糊、失眠、头晕、便秘等不良反应方面显著较少,特别是无催乳素升高的不良反应,脱落原因主要与药费高,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承受有关。

依从性临床疗效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12日~2014年2月12日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WHO制定高血压诊断标准使用数字抽取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男21例, 女29例, 年龄47~79 (56.32±8.36) 岁, 病程1~12 (5.32±1.16) 年, 高血压分级包括Ⅰ级18例、Ⅱ级19例及Ⅲ级13例。对照组男23例, 女27例, 年龄48~79 (55.48±8.24) 岁, 病程1~12 (5.03±1.29) 年, 高血压分级包括Ⅰ级17例、Ⅱ级20例及Ⅲ级13例。两组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性较好 (P>0.05) , 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1) 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2) 临床资料完整; (3) 年龄小于90岁; (4) 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知情。排除标准[2]: (1) 心肝肾功能严重病变或受损者; (2) 伴有糖尿病等其他病史者; (3) 合并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4) 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5) 药物禁忌者; (6) 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 (7) 不愿配合本次调查研究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非洛地平治疗, 降压药物停用1w, 指导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次, 1次/d, 在此基础上, 口服非洛地平5mg/次, 1次/d, 确保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进行密切的监测[3]。

1.3.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讲解简单的疾病知识, 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为患者讲解用药知识, 并提醒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的护理方式包括: (1) 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确保患者能够了解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及自救知识等相关知识; (2) 心理疏导, 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保证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尤其是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 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 (3) 饮食控制:告知患者应该戒烟戒酒, 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调护, 告知患者饮食应该以低盐、低脂肪为主, 多食用蔬菜及水果, 饮食应该以清淡营养为主。 (4) 运动指导:告知患者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 运动不宜过于剧烈, 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1.4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 对两组各项临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率及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进行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4]:显效:治疗后, 血压恢复正常 (收缩压<130mm Hg, 舒张压<85mm Hg) , 各项体征和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 血压下降幅度超过50%, 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无效:治疗后, 血压水平未下降或反而升高, 临床症状未改善甚或恶化。治疗依从率分为优秀、良好及差三项, 测量时间一般在用药1周后, 治疗总依从率=优秀率+良好率[5]。具体标准如下:优秀:患者完全接受用药方案, 可配合护理干预并顺利完成临床治疗;良好:部分接受临床治疗方案, 能配合完成护理, 可自愿完成大部分治疗方法;差:对临床治疗方案不理解, 拒绝临床治疗和护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共25个题目, 最高分为5分, 最低分为1分, 总分在25~125分, 得分越高, 表示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越强。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对照组为7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依从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依从率为90.00%, 对照组为62.00% (P<0.05) 。见表2。

2.3 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

试验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 (67.89±10.25) 分, 对照组为 (89.36±10.71) 分, 试验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 (t=10.240;P=0.001) 。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阐述。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无法查出具体病因的高血压疾病[6], 该病的发病率在近几年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 尤其是中年人的患病比例正不断加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如得不到及时的控制, 就会加重心脏负荷, 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7]。因此, 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效的治疗和临床护理十分重要。

常规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机械性和被动性特点, 患者在得不到优质护理的前提下, 抑郁、焦虑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排解,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 因此, 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 给予患者全面的综合护理十分重要。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包括[8,9]: (1) 生活起居护理:帮助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室内应保持干净通风, 告知患者定时对室内环境进行打扫和消毒的重要性, 可在室内摆放新鲜的花草, 以净化空气; (2) 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应戒烟戒酒, 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调护, 告知患者饮食应该以低盐、低脂肪为主, 多食用蔬菜及水果, 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 (3) 情志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按时用药的重要性, 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 并在室内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 以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情, 提高其治疗信心; (4) 运动护理:告知患者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 运动不宜过于剧烈, 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和药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 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治疗依从性, 并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 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谢素兰, 张莹.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4) :28-29.

[2]叶向阳, 陈松芳.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1) :100-102.

[3]凌雅萍.康复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 2013, 22 (9) :80-81.

[4]胡兆恒.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7) :185-186.

[5]余瑜, 王玺珊.拜新同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J].中国药业, 2013, 22 (9) :90-91.

[6]迟荣香.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期间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外医疗, 2013, 32 (15) :103, 105.

[7]朱少红, 邱爱丽, 曾小娟, 等.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9) :44-45.

[8]周东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0) :109-110.

依从性临床疗效 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伤性癫痫、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21-02

一般如果发生颅脑损伤,很容易会伴有癫痫症发生,即使是脑伤痊愈,其病发率也比较啊,这就是所谓的“外伤性癫痫”[1]。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在治疗外伤性癫痫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是很好。因此,进行了本次研究,以便更好的提高外伤性癫痫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患有外伤性癫痫的患者100例。年龄分布在25岁到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全部为男性。其中50例为已经出院的患者,另外50例是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的患者,早期一组作为对照组,后期时间段患者作为实验组。事先对所有患者进行严格调查,保证其无任何家族性遗传癫痫症。

1.2方法

在确定两组患者都无任何家族遗传癫痫病的情况下,对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基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的50例患者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1.2.1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50例患者施行基本的常规护理,出院后护理工作终止,不采取任何复访措施。治疗3年之后调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观察好治疗效果。

对于实验组的50例患者,在外伤性癫痫病发作7小时内施行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是对患者的用药和行为进行指导干预,同时记录患者治疗依从性。每个患者要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以便及时对患者的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并加以对比。(1).用药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不同药物的不同服用方式;告知患者药物具体作用;告知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不良影响。(2).行为指导:对生活中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告知患者必须加以注意,其中主要包括:在饮食上谨遵医嘱,必要时候需要忌口;作息时间必须要有规律;一旦病发必须要自觉配合医生进行复查。(3).调查患者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的姓名、年龄、病情等个人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例如:病情复发率、持续时长、病情程度、复发规律等等,同时需要对其依从性进行判定和评分。

在患者治疗完毕出院后,要记得对其做好跟踪回访,记录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患者出院时的治疗状况,要详细的记录在患者个人档案中。出院时间达到一年之后,要进行电话复访调查,之后每隔1个月定期进行一次回访;半年之后再每3个月定期进行一次回访,以此类推为期三年结束。具体复访形式医院自定,根据自身条件即可。

1.3疗效评价方法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主要从搜集的调查表进行分析统计和评定。一共分为三个级别:优(15分以上)、良(3-15分)、差(小于3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基本控制、显效、好转、无效。基本控制:服药三年,一年内没有复发;显效:病症复发率呈76%明显下降,并一直维持在半年以上;好转:复发率下降有超过45%,病症发作的时候不适感明显减轻,病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效:护理干预后病情并没有得到缓解,与治疗之前病情基本无明显差异。总有效率为=基本控制+好转+显效

2 结果

进行治疗之后,从疗效上来看:(1)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显效患者有6例,15例患者明显好转,19例患者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在实验组的50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12例显效,5例患者明显好转,3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2).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上来看:对照组优等级有12例,良等级的患者有18例,差等级的有20例,依从性差的概率为40%。实验组中,达到优等级的有26例,良的有19例,差的是5例。治疗依从性差等级的人数在整个研究人数中的比例占10%。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来说无论是在治疗依从性上还是临床治疗效果上都明显要高出很多。

3 讨论

治疗依从性在外伤性癫痫症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主要指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配合性,依从性的高低对最后的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4]。在现代医院中,患者依从性过低的现象越来越常见,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过差、心理压力大、无法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心情暴怒、医护人员不够重视患者、家属不够上心等等。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必须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实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一项持续时间长、参与性高、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患者最终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将资源浪费降到最低。对患者本极其家属以及医院、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5]。

上述可知:在治疗外伤性癫痫症患者的时候对其施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戴俊明,卫志华,张蓓燕.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分析[J].高血压杂志,2011,11(12):887-888 .

[2]沈爱宗,陈飞虎,陈礼明.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J].安徽医药,2012,01(23):556-557 .

[3]鲍建辉,王永光,林爱菊.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的分析[J].安徽医药,2013, 06(09):667-668 .

[4]张丽君.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2(12):65-66 .

依从性临床疗效 篇5

关键词: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常规疗法,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分析

糖尿病(DM)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患者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糖尿病患者也呈现趋增多趋势。糖尿病成为目前威胁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虽然降糖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但患者的依从性是治疗的关键,而大多数的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无法起到最佳的疗效。 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成了治疗糖尿病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了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的综合影响及重要性,对该社区服务站中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新接纳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以及社区综合干预,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该社区服务站中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糖尿病患者98 例通过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 例。 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协议后再进行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 对照组49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21 例,平均年龄为(62.45±3.87)岁,平均病程为(4.12±3.21)年;实验组49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19 例,平均年龄为(66.35±4.01)岁,平均病程为(4.56±2.23)年。 对照组和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降糖治疗及管理措施疗法。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社区综合干预治疗。社区综合干预治疗内容主要有:1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健康教育主要包括5个部分:心理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药物指导、低血糖的识别以及生活指导。心理指导: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而老年人独处时间较长,加上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目前无法根治,会导致患者长期受到病痛折磨而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及时有效安抚患者定期疏导患者负面情绪,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临床疗效。运动指导:鼓励患者进行适宜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等。一定强度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同时可以给患者的负面情绪提供排出途径。饮食指导: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导对患者的病情减轻也是必不可少的,患者的饮食要注重平衡膳食,尽可能避免糖、糕点、蜂蜜等高糖食物,增加含丰富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韭黄、蒜苗、黄瓜等。药物指导:药物指导是干预治疗的重点之一,尽量避免不合理不规范的用药而影响药效的疗程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低血糖识别:着重向患者详细讲解低血糖症状,如出现肌肉颤抖无力、眩晕、心悸等症状,建议患者随时携带糖果等可以避免低血糖导致患者昏厥。生活指导: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此外,要尽量避免足部的受伤,避免感染,勤换鞋袜,保持清洁。

2就诊时注重宣传。 在患者就诊时需发放健康宣教资料以供患者及其家属在家中和社区内学习,并定期开展有关于糖尿病的知识讲座,使得居民能够全面了解糖尿病并为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

3定期随访。 社区团员应每月深入患者家中进行随访至少一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患者血压、体重、症状及并发症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患者制定合理康复计划。

1.3 观察指标

糖尿病治疗指标[1]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依从性治疗4 个指标。

1.4 临床疗效判定

患者治疗依从性采用王众[2]的四级评分法,患者填写治疗依从性疗效评价表(内含7 个问题)。 4 分为能够完全做到、3 分为能够基本做到、2 分为偶尔能够做到、1 分为完全做不到。 患者填写完毕后,统计分数并判定依从性差≤21 分,依从性良好≥22 分。

1.5 统计方法

对于采集获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结果

由表1 可知,两组患者经治疗1 年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a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治疗依从性结果

由表2 可知,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51% VS. 55.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a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而导致的终身性慢性疾病[2],并在我国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6]。 然而受限于现在的医疗水平,根治糖尿病并不能实现。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持续的综合性医疗照顾。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较多,但对该病的认知能力较差,不能明确的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急需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 其中,在治疗与饮食方面,患者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会随着病症的减轻而随意的中断服药或随意饮食饮酒,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控制增加难度,严重的影响的糖尿病的有效的临床治疗[4]。 此外,由于缺乏对治疗药物的认识,部分糖尿病患者考虑药物毒性,不愿意进行药物治疗,也给干预治疗带来很大难度。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逐渐增多,社区干预治疗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广泛性、连续性、方便快捷等优势。 通过广泛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宣讲与鼓励病人以及其他社区内居民对参与糖尿病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防治糖尿病的知识和技能[5]。 通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危害的学习,充分的认识治疗的重要性,才能够引导患者接受与配合医疗人员的药物治疗干预。此外,通过制定详细、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来引导患者进行适宜适量的运动、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规范的用药,减轻患者症状,建立能够治疗糖尿病的信心,才能够极大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依从性临床疗效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河南省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门诊就诊患者抑郁症状筛查后, 应用DSM-Ⅳ-TR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抑郁障碍问卷SCID-Ⅰ/P, 找出符合DSM-Ⅳ轻度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3]。纳入标准:病程>2周;具有2~4个抑郁症状, 包括有抑郁心境或兴趣/愉快感丧失, 但未达到重度抑郁诊断标准。排除标准:重大躯体疾病;智能障碍者;人格障碍者;双相障碍者;心境恶劣障碍者。

将64例轻度抑郁障碍患者分为两组:认知行为治疗组 (32例) 和帕罗西汀治疗组 (32例) 。分组方法:初高中学生40例 (女24例, 男16例) , 按1∶1比例 (女12例, 男8例) 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帕罗西汀治疗组;门诊24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认知行为治疗组32例中, 男15例, 女17例;年龄16~39 (22.6±8.4) 岁;病程0.5~4 (2.7±1.6) 个月;HAMD总分为 (16.1±3.0) 分。帕罗西汀治疗组32例中, 男16例, 女16例;年龄16~48 (25.3±10.4) 岁;病程0.5~7 (2.9±1.0) 个月;HAMD总分为 (15.778±2.5) 分。经检验, 两组基线具可比性, 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帕罗西汀治疗组:帕罗西汀20mg早餐顿服, 治疗6周后停药。认知行为治疗组:按照研究者自己制定的轻度抑郁障碍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手册接受认知行为治疗, 每人接受治疗6次, 平均每周一次, 每次持续时间约为1.5h。

1.3 疗效及依从性评定

以24项HAMD量表评定治疗6周末的疗效。减分率≥75%为痊愈, 50%~74%为显效, 35%~49%为有效。并以HAMD 24项评分≤8分也为痊愈计算, 于治疗前、治疗后2、4、6周末进行依从性评定。治疗依从性以按医嘱服药的时间及按约定时间进行心理治疗次数来评定依从性:按日按量服药或每周按时接受认知治疗达到75%~100%为完全依从;不定期服药或间断服药或曾有中断一周以上但之后又坚持认知治疗达25%~75%为部分依从;中途停药或中断治疗低于25%为不依从。

1.4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主要统计方法为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 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治疗2、4、6周HAMD减分值比较

两组治疗第2周末, 总体上在HAMD总分的减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6周时与基线比较, 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基线比较, *P<0.05。

2.2 两组疗效分析

治疗后6周时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药物治疗组痊愈率为20.7%, 显效率为48.3%, 认知行为治疗组痊愈率为6.7%, 显效率为40.0%。见表2。

注:与基线比较, **P>0.05。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第2周时两组间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认知行为治疗组依从性好于药物组;治疗后4、6周时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基线比较, *P<0.05, **P>0.05。

3 讨论

3.1 药物及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障碍的脑机制

国外一项研究对13例男性抑郁症患者在接受6周的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扫描, 结果发现前额叶皮质活动增加, 位于颞叶中部的海马及扣带回背侧活动减少[4]。另外, 对17例未经治疗的单向抑郁症患者在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之前和之后扫描, 结果表明:进行了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大脑活动的代谢改变显著, 海马和扣带回背侧活动增加, 大脑皮质活动减少。Helen Mayberg教授认为:人们能通过不同途径影响抑郁环路, 抗抑郁药物通过作用于特殊靶位改变大脑的化学平衡, 认知行为治疗也能通过调节相同区域特殊位点的功能来改变大脑活动[5]。

3.2 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及依从性

由美国13个研究机构和社区诊所组成的青少年抑郁症研究组进行了一项为期12周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患者对12周认知行为治疗的反应率为43.2%。本研究中治疗6周后认知行为治疗组的痊愈率为6.67%, 显效率为40%, 有效率为16.7%, 总有效率63.34%。

轻度抑郁患者尽管存在社会功能损害, 但大多数人能够勉强坚持一定的工作和学习, 认知行为治疗的时间、次数、疗程及其治疗效果问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这就要求因人而异符合个性化的治疗模式。本研究在治疗初期的2周药物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依从性上差异显著, 但后来的4~6周治疗后, 患者依从性没有明显差异, 这表明在治疗开始的2周, 药物副反应是最主要的问题, 在后来治疗的4周里, 由于对药物的适应性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各方面产生的不依从, 使得两组依从性上没有明显差异。治疗第4周时一人因治疗时间问题退出, 治疗6周时一人失访, 这表明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有许多非特定的因素对治疗结果产生潜在的影响, 比如医患沟通技巧, 社会支持和医生素质是比较明显的因素。为了提高疗效和依从性, 还要求在认知行为治疗基础上, 发展更为有效的治疗模式。

摘要:目的 比较单独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西汀对轻度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的差异。方法 将64例轻度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 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6周评定减分值及6周后疗效, 并评定各期依从性。结果 ①治疗第6周末两组HAMD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3, P=0) ;②帕罗汀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第6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316.5, P=0.06) ;③治疗初期2周时药物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依从性上差异显著 (u=385.5, P<0.05) , 46周治疗后, 患者依从性没有显著差异 (u=424.5和348.0, P>0.05) 。结论 单独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疗效相当, 且患者依从性好。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抑郁障碍,帕罗西汀

参考文献

[1]Lyness JM, Heo M, Datto CJ, et al.Outcomes of minor and subsyndromal de-pression among elderly patients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J].Ann Intern Med, 2006, 144 (7) :496-504.

[2]黄晓琦.青少年抑郁认知治疗对照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系, 2005:3-86.

[3]Shu L.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J].WangXD, Wang XL, Ma H, et al.Rating scales for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mentalhealth, 1999:194-196.

[4]Kimberly Goldapple, Zindel Segal, Carol Garson, et al.Modulation of cortical-limbic pathways in major depression:treatment-specific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2004, 61 (1) :34-41.

依从性临床疗效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 年1 月—2016 年1 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200 例糖尿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14 例和86 例, 年龄分布在50~69 岁, 平均年龄为56.5 岁;病程在3~18 年, 患者平均病程为6.5 年。 患者在性别比、年龄、临床症状、病程资料比较上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系统规范的社区糖尿病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社区综合干预, 首先接受心理干预。 但是, 糖尿病具有终身性的临床特征, 可能会导致混着多器官受到损伤、机体功能受到阻碍, 患者病程相对较长, 可能诱发其出现抑郁、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特征, 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还可能出现放弃治疗的心理[2]。 社区医护人员要能够结合患者的状况来对其情绪出现的反应进行观察, 并告知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 了解到治疗和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还可以邀请治愈的患者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并指导患者积极参与到关于糖尿病治疗的活动中, 帮助患者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和治疗, 从根本上提升他们接受治疗的主动性;其次, 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 保证其饮食结构合理科学的同时, 要能够根据其个性化饮食方案来进行搭配, 还要能够指导患者学习进行膳食搭配, 并且结合其体重出现的变化做出调整;[3]再者, 还要能够对其进行运动指导, 结合其身体素质来让其参与到骑车、太极、跳舞以及散步等运动中; 对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用药指导, 把各种不同将糖类药物的剂量、用法、不良反应、效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都介绍给患者以及家属, 告知他们不可随意对药物剂量进行更改, 患者在用药之后要能够按时进餐, 尤其是选择胰岛素药物治疗的患者更是要能够坚持按时就餐的原则;最后, 还要做好患者生活指导工作, 告知患者戒烟戒酒的好处和必要性, 保持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 还要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个人卫生, 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 对患者进行足部护理, 鞋袜定期进行更换, 避免其出现感染。 患者若出现足部热痛、红肿等现象时, 要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还要能够引导其进行自我指导和护理, 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对其血压进行监测, 避免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眼以及肾脏等部位可能诱发的并发症, 对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防治[4]。

1.3 指标观察

对患者的资料依从性、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指数进行观察。 患者治疗依从性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 包括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到、基本做到以及安全做到等。

1.4 统计方法

该文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6.0来进行分析和处理,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护理之后, 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4% (94/100) ,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81% (81/100) ;实验组患者的PBC、Hb Alc以及FBG临床指标下降较为明显, 实验组患者综合评分要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机体内分泌代谢出现紊乱, 从而诱发其出现终身性疾病, 患者数量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 受到目前医疗水平因素的影响, 糖尿病根治难以实现。 所以, 患者要能够接受长期系统的综合性医疗救治工作[5]。 我国现阶段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对较多, 但是, 大多数患者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 无法明确该种疾病的相关知识, 因此, 做好患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及饮食护理时, 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可能在病症减轻时出现中断药物、随意饮酒, 导致并发症的控制难度增加, 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6]而且, 因为患者以及家属对于药物治疗认识力度不够, 考虑到药物存在毒性, 不愿意接受该种治疗方法, 导致干预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受到影响[7]。 我国城镇居民数量开始增加, 社区干预具有广泛性、影响力、快捷方便、连续性的优势, 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糖尿病知识宣传和讲解来减轻其心理负担, 还能够提升患者关于糖尿病的防治技能以及知识[8]。 引导患者以及家属接受糖尿病和并发症相关危害知识的学习, 全面认识到治疗的意义所在, 才能够保证其配合以及接受药物治疗。而且, 制定合理、详细、科学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引导患者接受适量适宜的运动、合理正确的饮食、规范科学的用药, 能够缓解其症状, 提升治疗的勇气, 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根据该文研究结果来分析,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这种依从性集中反映患者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与治疗护理和保健指导能够保持一致, 这种治疗依从性越高表示患者越愿意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以及护理, 提升其临床治疗水平[9]。 而且, 该文实验组患者的PBC、Hb Alc以及FBG临床指标下降较为明显, 结果要明显于对照组, 这就充分说明通过社区干预措施能够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主要是因为该种干预方法具有显著的快捷性特征, 其连续性、可及性和全面性较为明显。 患者在实际干预过程中通过饮食、心理干预, 用药、生活以及运动指导之来对其心理隐患进行全面干预, 消除其存在的负面情绪, 提升患者以及家属的健康意识, 保证患者机体免疫力逐渐提升。 全科医生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亲密接触、深入交流, 能够从保证其病情得到监测和追踪, 提升其自我管理意识[10]。 总之, 社区综合干预运用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 对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值得在治疗活动中进行使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云萍.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5) :120-122.

[2]孙佩文.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 2012 (33) :143-144.

[3]于洪智.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影响和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0 (15) :163-164.

[4]谢少燕.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作用[J].吉林医学, 2014 (16) :3624-3625.

[5]王伟, 韦凡.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14) :9-10, 12.

[6]虞秋叶.社区教育干预对78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12) :151-153.

[7]尹春贤.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和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6 (5) :169, 171.

[8]熊建成.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23) :97-98.

[9]王众.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36) :61, 63.

依从性临床疗效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脑卒中并PSD患者, 共94例。入组标准:①脑梗死诊断均符合第四届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或MR确诊;②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 (修订本) (CCMD2R) 抑郁症诊断标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18分;③排除标准: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 有意识障碍、明显失语、失认、痴呆及检查不合作者。入选患者均能完成各项观察评分, 入组前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共完成94例。94例患者被随机分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8例, 其中对照组男28例, 女18例, 年龄55~78, 平均 (68.5±5.7) 岁;治疗组男29例, 女19例, 年龄56~78, 平均 (70.2±5.3)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发病至入组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每位患者治疗开始前1周停用其他具有抗抑郁的药物和镇静剂。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包括改善微循环、抗凝、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 和综合性心理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片 (氟派噻吨美利曲辛片, 丹麦灵北制药公司, 国药准字H20020474, 复方制剂, 每片含有三氟噻吨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 , 2片/d, 早晨、中午各1片, 症状明显改善后改为每日早晨服1片。两组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照HAMD抑郁量表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NS) 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 并记录不良反应。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以HAMD抑郁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为标准。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各测定一次。HAMD抑郁量表评价疗效按HAMD减分率标准:减分率≥75%为痊愈, ≥50%为显著进步, ≥25%为进步, <25%为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91%~100%为基本痊愈, 46%~90%为显著进步, 18%~45%为进步, <18%为无效。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评级:完全依从:患者情绪乐观, 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医师完成每天的康复计划, 疗程中无治疗中断;部分依从:患者情绪稳定, 在家人或治疗医师的督促下才进行康复训练或只能部分完成每天的康复计划≥50%, 疗程坚持≥80%;不依从:患者情绪悲观, 主观拒绝康复训练, 被动部分完成每天的康复计划<50%, 疗程坚持<8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 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治疗组的治疗完全依从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 治疗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治疗组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 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有短暂的焦虑不安和失眠2例, 便秘1例, 口干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未中断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较治疗前无异常改变。

3 讨论

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发病率较高, 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悲观消极、缺乏主动性、全身疲劳、食欲下降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其发病可能机制[3]:①生活事件的应激, 卒中后患者突然出现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心理压力过大;②病变的部位及大小, 有研究认为, 左侧半球损害比右侧半球损害抑郁发生率高, 皮质及靠近额叶的脑卒中易发生抑郁症状;③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 其轴突通过丘脑、基底核、环绕胼胝体和放射冠, 到达额叶皮质, 脑卒中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 可影响区域内的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通路, 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4]。焦虑、抑郁情绪的存在又反过来加重了患者的躯体症状, 从而降低生存质量。卒中后抑郁状态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因此, 对PSD的积极治疗能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既往抗抑郁治疗通常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 均有抗胆碱能、心血管和镇静等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口干、便秘、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心率改变和嗜睡等。老年和体弱的患者用药易发生中毒, 进一步降低了患者服药依从性。而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 因常合并高血压, 心脏病, 青光眼, 前列腺肥大等, 从而限制了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应用。黛力新是两种活性成分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 大剂量时对突触后膜多巴胺D1与D2受体均有拮抗作用, 但小剂量时阻断突触前膜的D2受体, 对突触后膜则无作用, 突触前膜D2受体被阻断可促进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代谢与释放, 可拮抗抑郁;美利曲辛主要是抑制单胺氧化酶类神经递质的再摄取, 尤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 使得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两种活性成分协同产生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在不良反应方面则有明显的拮抗效应。故黛力新可用于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状态, 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 促进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组研究发现治疗组黛力新对脑卒中的精神抑郁、情感淡漠与焦虑有关的阳性症状及睡眠障碍改善明显, 且优于对照组治疗 (P<0.05) , 表明黛力新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治疗组患者对药物及康复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P<0.05) ;同时亦显示, 经黛力新治疗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 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其原因可能随着抑郁状态的改善, 患者的依从性增加, 有利于医患沟通,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加速了神经功能、语言及肢体肌力的康复。

摘要:目的观察黛力新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及康复依从性的疗效。方法将94例脑卒中并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8例, 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服黛力新片, 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行汉密尔顿 (Hamilton) 抑郁量表 (HAMD) 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其疗效,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治疗组对康复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结论黛力新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 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抑郁障碍程度, 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 从而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且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黛力新,脑卒中,抑郁,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朝辉, 宋景贵, 王振英, 等.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的功能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5, 11 (1) :7.

[2]蒋亚斌, 李国成.脑卒中后抑郁及抗抑郁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31) :6829-6831.

[3]杨春华, 赵广春, 牛亚飞.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比研究.中国基层医药, 2003, 10 (8) :774-775.

依从性临床疗效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2~66岁,平均(41.5±7.2)岁;均为女性; 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A期10例,ⅡB期26例,ⅢA期18例;病理小叶:原位癌22例,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13例,乳头状癌9例,髓样癌6例,黏液腺癌3例, 乳头Paget病9例。 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2年龄26~70岁; 3初中以上文化,自知力完好;4首选乳腺癌根治术者;5自愿参与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晚期肿瘤广泛转移或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不能完成手术治疗计划者。

1.4 治疗方法

49例行改良根治术 ,13例行扩大根治术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2周所有患者均给予化疗,化疗方案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MF)、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CAF)方案。 CMF方案:注射用异丙环磷酰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准药字H20093391)400~500 mg/m2,d1、d8静脉注射;甲氨蝶呤注射液(密都锭,奥地利依比威药品有限公司,批号H20080239)20 mg/m2,d1、d8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准药字H31020593) 500 mg/m2,d1、d8静脉注射,化疗6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4周。CAF方案:注射用异丙环磷酰胺(浙江海正药业 股份有限 公司 ,国准药字H20093391)400~ 500 mg/m2,d1、d8静脉注射;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42H341103)30~ 40 mg/m2,d1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准药字H31020593)500 mg/m2,d1、d8静脉注射,每个疗程间隔4周,共6个疗程。

1.5 护理方法

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为每次化疗前应检查血常规,了解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情况,只有当白细胞≥ 4×109/L、血小板≥50×109/L、血红蛋白>80 g/L,无明显的骨髓抑制才能进行化疗。 化疗前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

综合护理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5.1 化疗前心理护理

术后化疗过程痛苦而漫长,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惧、自卑、情绪低落、烦躁等不良情绪,本研究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临床症状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深入病房,主动询问病情,关心患者,重视患者心理变化,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其精神及心理压力, 避免产生预感性悲哀。 化疗前用通俗的语言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机体感受等信息,介绍一些治疗效果好,积极乐观治疗的病例,纠正不正确的认识, 消除对化疗的焦虑和恐惧思想和心理负担,让患者积极勇敢地面对疾病, 同时向化疗患者讲解成功病例,鼓励患者保持正确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得到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1.5.2 化疗期间护理

1.5.2.1骨髓抑制的护理1化疗可引起骨髓抑制 ,造成白细胞下降,如果白细胞降至2×109/L要及时应用升白药(成都地奥集团天府药业有限公司),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如必要时采取隔离保护措施,单人病房,卧床,房间每日通风换气2次,紫外线消毒1次/d,减少人员流动,避免感染,保持室内温湿度[2]。 2化疗前复查肝、肾功能,如严重异常,应及时治疗,必要时暂缓化疗。 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多种氨基酸、高维生素的食物,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增强化疗效果,有效改善身体状况。

1.5.2.2胃肠道反应的护理乳腺癌术后化疗后患者常常会产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故在给患者输入化疗药物30 min前,静推托烷司琼(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675)和昂丹司琼(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67009105H) 8 mg止吐药物。 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有利于毒素排泄,化疗期间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新鲜水果、蔬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化疗前2 h避免进食,如患者呕吐时, 嘱其头偏向一侧,用温水漱口,观察呕吐物颜色、量、 性状、次数,必要时补液治疗。 此外,化疗期间多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流,若有条件,可嘱其看电视、阅读书刊杂志、听轻音乐、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3]。

1.5.2.3口腔黏膜护理化疗药物会影响增殖活跃的黏膜组织,易引起口腔炎、唇损害、舌炎、食道炎和口腔溃疡,导致患者疼痛和进食减少。 化疗中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应用温盐水漱口,刷牙动作要轻柔, 禁止用硬毛牙刷,进食硬物要格外小心,化疗开始每天2次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提高食欲,防止刺破、划破口腔黏膜。

1.5.2.4静脉血管的护理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度大 ,疗程多,使用血管时应有计划地利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侧向内侧,尽量选用较粗大的静脉,禁用患肢静脉穿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方可用药。 正确配制化疗药物,表阿霉素用5%葡萄糖溶解,环磷酰胺用0.9%生理盐水溶解 ,氟尿嘧啶用5% 葡萄糖溶解 , 输注化疗药物前后应先用0.9%生理盐水30~50 m L冲洗血管,减少药物对组织的刺激。 抽取回血,推注过程中应反复回抽观察,推注时间10~15 min为宜,拔针后按压3~5 min,同时抬高穿刺侧肢体,避免血液反流,防止针眼局部形成瘀斑。 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静脉以减少刺激[4]。 化疗过程要严密观察,防止药液外漏,如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 发热等炎性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注,更换注射部位。 一旦发生化疗药液外渗,立即停药,采用各种解毒剂做皮下封闭,同时进行冷敷或25%硫酸镁湿敷直至症状消失,发生静脉炎时,可按血管走行方向进行局部热敷,或使用可的松软膏外涂或理疗。 此外,向患者讲解药物外渗的表现,教会患者关闭输液器开关,及时呼叫护士[5]。

1.5.2.5脱发的护理化疗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 对头内的毛囊有损害作用,药物剂量越大,脱发越严重,通常发生在用药后1~2周,2个月内最显著。 因此化疗前需告知患者脱发是暂时的,待化疗结束2~3个月头发会自动长出来。 化疗期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用品,避免使用电吹风、卷发器,在血药浓度高峰期,采用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法、少梳头,避免日晒, 同时抬高床头,使头皮血管收缩,减少头皮血流,降低药物到达头部对毛囊的损害而减少脱发,同时建议患者戴假发或帽子,以消除对患者不良的心理刺激。

1.5.2.6自我形象的护理主要为脱发和乳房的切除 , 化疗前应告诉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向患者介绍并鼓励其佩戴合适的假乳,改善仪表,继续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戴假发,并告诉患者脱发不是永久性,化疗结束3个月后会重新长发,以减轻患者压力。

1.5.2.7功能恢复护理嘱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如术后48 h内可行伸指、握拳动作,避免外展上臂,逐步进行屈肘、屈腕、屈曲肩关节、手指“爬墙” 运动。 化疗后从散步、打太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不能提重物,可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工作。

1.6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6.1生活质量(QOL)评分

参照肿瘤患者的QOL标准,于化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治疗的副作用、面部表情12项,每项5个等级, 每个等级1分,满分为60分,QOL<20分为极差,21~ 30分为差,31~40分为一般,41~50分为较好,51~60分为良好。

1.6.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

观察化疗2周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白细胞下降分0~Ⅳ级:0级, 白细胞计数>4.5×109/L;Ⅰ级,白细胞计数(>3.0~4.5)× 109/L;Ⅱ级,白细胞计数 (>2.0~3.0)×109/L;Ⅲ级 ,白细胞计数(1.0~2.0)×109/L;Ⅳ级,白细胞计数<1.0×109/L。 呕吐亦分0~Ⅳ级:0级,无呕吐;Ⅰ级,呕吐1~2次/d; Ⅱ级,呕吐3~4次/d;Ⅲ级,呕吐5~6次/d;Ⅳ级,呕吐>6次/d。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依从性评价标准,好:患者按时做完6个疗程,并按时复查;一般: 经责任护士干预完成6个疗程和复查;差:未完成6次化疗,也未按时复查。

1.6.3 依从性调查

化疗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化疗依从性调查,并分析不依从原因。 依从性内容包括服从化疗态度积极、坚持康复治疗、主动应对、情绪稳定、坚持运动、并发症发生6项,6项均做到为完全依从,做到l~5项为部分依从,无一项完成为不依从。 依从性差=部分依从+不依从。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临床及病理分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2份,收回6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治疗的副作用、面部表情分数及总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化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中,白细胞减少及恶心、 呕吐发生情况较观察组更为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64,均P < 0.05)。 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化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依从性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部分依从及不依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照组患者中,对化学治疗恐惧[4例(13.3%)]、对疾病认识不足[3例(10.0%)]、担心形体改变[1例(3.3%)]、 对治疗效果不乐观[1例(3.3%)]、经济问题[1例(3.3%)]、 治疗时间太长就诊不便[1例(3.3%)]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者中,对化学治疗恐惧[3例(9.4%)]、 对疾病认识不足[1例(3.1%)]、经济问题[1例(3.1%)] 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 具体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4。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 60岁绝经期前后的女性 ,占妇女恶性肿瘤之首位[6]。 乳腺癌一旦确诊,手术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杀灭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从而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和病死率[7]。 由于化疗药物常常导致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大量患者因不能耐受而放弃或中断治疗,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 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乳腺癌患者能够顺利地完成化疗,完善化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依从性(patient compliance/treatment compliance) 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患者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习惯称患者“合作”,反之则称为非依从性。 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等)和完全不依从三类,在实际治疗中这三类依从性各占1/3。 患者对于具体用药的依从性,即为该具体药物的依从性。 依从性的好坏不但影响患者正常康复,甚至决定着医护工作是否能顺利地进行[8]。 Heisig等[9]研究显示,充分的信息告知可以增强常规护理效果,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增加对治疗措施及潜在的副作用的了解,包括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常规治疗,可能促进患者的自主权和防止早期中断治疗依从性。 国内的研究也表明,有手术治疗指征的乳腺癌患者依从性对于其康复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0]。 另有研究表明 ,对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大幅度改善患者治疗态度和行为[11]。 本研究对我院6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实施了不同的干预措施,并于化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依从性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部分依从及不依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两组患者部分依从及不依从性原因进行调查发现: 对照组患者中,对化学治疗恐惧[4例(13.3%)]、对疾病认识不足[3例 (10.0%)]、担心形体改变[1例(3.3%)]、对治疗效果不乐观[1例(3.3%)]、经济问题[1例(3.3%)]、治疗时间太长就诊不便[1例(3.3%)]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者中,对化学治疗恐惧[3例(9.4%)]、对疾病认识不足[1例(3.1%)]、经济问题[1例(3.1%)]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与黄雪微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乳腺癌术后化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乳腺癌手术后留下的躯体缺陷,化疗脱发引起的容貌损害及大额的医疗费用,常使患者陷入抑郁、消沉、自卑甚至绝望之中,对此有必要给患者提供回归社会的综合护理。有研究显示,护理工作不仅应当针对乳腺癌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进行护理,而且应关注乳腺癌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我形象紊乱、预感性悲哀等问题,针对每例患者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使乳腺癌患者在重返社会的同时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术后综合护理对患者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承受重大疾病的心理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 本研究发现,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食欲、 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治疗的副作用、面部表情分数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 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的意愿并结合其病情,部分患者采用了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患者进行术后化疗。 PICC可明显减少药物渗漏及皮肤血管损伤现象的发生,有效减少化疗药物毒性作用,并降低穿刺失败发生率[14]。 综合护理可提高化疗患者的舒适性,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5,16]。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主要的化疗毒副作用均表现为白细胞的减少和恶心、呕吐,化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较观察组更为严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64,均P < 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降低对乳腺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乳腺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化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化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治疗的副作用、面部表情分数及总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中,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较观察组更为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64,均P<0.05)。对两组患者部分依从及不依从主要原因进行调查发现:对照组患者中,对化学治疗恐惧[4例(13.3%)]、对疾病认识不足[3例(10.0%)]、担心形体改变[1例(3.3%)]、对治疗效果不乐观[1例(3.3%)]、经济问题[1例(3.3%)]、治疗时间太长就诊不便[1例(3.3%)]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者中,对化学治疗恐惧[3例(9.4%)]、对疾病认识不足[1例(3.1%)]、经济问题[1例(3.1%)]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 综合护理可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高职机电类专业下一篇:一事一议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