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疗效

2024-07-25

中药临床疗效(共12篇)

中药临床疗效 篇1

中药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材的质量主要与药材品种, 植物的药用部位, 中药材采取季节, 植物的生长年限, 药材的产地及药材的储藏等有关。

1 药材品种

药材品种不同, 所产生的临床疗效不同。常常有药材为源不同所含化学成份不同, 疗效不同, 但却叫同一药名而当同一种中药使用者。例如白头翁有十几种的不同植物来源, 其正品应为毛莨科, 其中含皂甙类成份, 临床对阿米巴痢疾有效, 而其它科及种作白头翁者则无此作用。另外中药材中同物异名的现象也很多, 如中药七叶一枝花, 草河车, 它们均为百合科植物的重要根茎。再有不同品种化学成份含量差异也很大, 如黄芩中黄酮含量相差可达2~3倍。所以必须加强中药品种鉴定, 选用药材的正品, 以保证中药临床药理作用于的发挥。

2 药用部位

同一植物因为不同部位不仅会同一成分的含量有差异, 而且可能含有不同的化学成份, 从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如麻黄茎中含有麻黄碱及挥发油, 用于平喘发汗, 而根中主含伪麻碱, 却有利尿止汗功能。荷叶、荷梗等含少量生物碱及多种黄酮, 可清热理气, 而藕节主含鞣质、天冬酰胺等, 可消淤止血。

3 药材的采收

药材的适时采收是十分重要的, 因中药中化学成份受季节及气候的影响很大。如草麻黄在春天其体内的生物碱含量低, 到了夏天含量达到最高峰, 随后又明显降低。中草药中的化学成份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无规律性, 所以中药的采收多根据传统经验, 可根据药材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消失规律进行采收。如根茎类, 一般在秋后春前, 即地上枝叶开始枯萎到翌年刚发芽时采收, 这时药材生长相对静止, 营养物质贮藏丰富, 药材质量好。但也有例外, 如柴胡, 在春天采收好, 半夏在夏天采收好。

4 药材生长年限

一般而言, 中药材的含量会随生长年限而增高, 但不一定成直线关系, 有时还会逐年下降, 如5 0年生的峨嵋野连与几年生的峨嵋野连中的小蘖碱的百分含量相差无几。人参中皂甙含量也是如此。

5 药材产地

同一品种的中药, 在不同的地区生长,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 其有效成份含量有很大的差别。如山西黄芪与山东黄芪虽缘相近, 但它们在药物作用强度上有显著差异。一般情况, 中药中挥发油含量越向南越高, 蛋白质越向北越高。

6 药材的贮藏

药材会因贮藏条件和方法不当引起有效成份的变化或药材变质, 导致失效。如含黄酮类, 鞣质等成分贮藏不当会氧化, 聚合成大分子有色物质, 使有效成份分解而失效。含挥发油类中药由于贮藏温度不适宜, 可使这类成份挥发而含量下降。另外药材的贮存期限不宜过长。松香久贮后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降低。槐花米、麦角久贮有效成份往往分解。菖蒲贮存1年以上, 则挥发油大多散失。

中药临床疗效 篇2

中药板蓝根防治鱼病疗效高

板蓝根又名大蓝根、大青根,性苦、寒.板蓝根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其煎剂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根的丙酮提取物也有抑菌作用.板蓝根对多种细菌及病毒均有良好的.效果.它不仅能用于人类的多种疾病的治疗,它在鱼病防治中也有很高的效用.现介绍如下.

作 者:贾振普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阴县孝直镇兽医站,250402 刊 名:北京农业 英文刊名:BEIJING AGRICULTURE 年,卷(期): “”(22) 分类号:S9 关键词: 

试论如何提高中药临床疗效 篇3

【关键词】中药调配;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62-01

由于中药调剂工作量大,涉及专业知识面广,技术性强,因此调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与安全用药。中药调配系指按照中医处方要求,将中药饮片调配成适宜临床患者使用的过程,它具有临时调配方剂的特点,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和实践的辨证统一,也是医院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调剂工作量大,涉及专业知识面广,技术性强,因此调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与安全用药。本文从中药调配剂量、处方应付、药物的炮制处理、药物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调配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提高配方人员的认识,确保调配质量,从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现就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几大因素进行浅析。

一中药调配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调剂工作不仅专业性、技术性强,而且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人员须经过系统的药学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训及继续教育更新,并取得相应职称或资格。同时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以《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无传染病和皮肤病的健康人员才算合格的调配人员。中药的“量”与疗效有重要关系,医界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中药方剂依“君臣佐使”配伍组方,各药剂量变化会导致处方功能、主治发生变化。剂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但在调剂中屡见主观估量,“抓药”代称的现象,造成配方总量、单剂量不准确。中药调配剂量对处方疗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同一味药,剂量不同,作用亦异。以肉桂为例,小剂量有引火归原的作用;大剂量则有补肾阴,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药物剂量不一,还可导致作用相反,如红花少量养血,大量则破血;还有些药物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黄连、黄柏之类,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这些都说明了药物“量”与“效”的关系。二是有些方剂中单味药剂量变化,会使整个方剂主辅换位,药效属性发生变化。如张仲景的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因各药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证方剂名称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药,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应严格掌握。如马钱子等,用量不足则疗效不显,用量过大则极易中毒,故应慎选剂量,以防中毒发生。

二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在调配药物时,还要重视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尤其要注意对药名脚注及附加术语的审定。中药的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写中药处方时在某味药的右上角或右下角处所加的简明要求。其目的是指示调剂人员对饮片应采取的特定处理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药脚注的特殊处理,直接影响着药物疗效的發挥。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脚注的要求,认真执行,切不可有丝毫懈怠。有的处方虽未加脚注,但如果是需特殊处理的,仍应按炮制规范的规定处理。如生矿石类、动物角甲类,其饮片质地坚硬,应另包先煎,这样可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制川乌、制草乌等有毒饮片可先煎,可降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副作用。薄荷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时间过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降低疗效,故应后下。富含绒毛的饮片如旋复花、辛夷等包煎,可减少绒毛混入煎剂后刺激咽喉。阿胶、鹿角胶、饴糖、蜂蜜等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糊化,影响疗效。因此上述各类药物调剂时应执行脚注,单包注明用法。

三药物的炮制处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便于调剂、贮藏和提高药物疗效。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异。中医认为“酒浸外提,姜制发散,土炒健脾,醋制人肝止痛,入盐走肾软坚。”如土炒白术,长于补脾止泻,焦白术,补脾而不滞气;生甘草味甘偏凉,可泻火解毒;炙甘草味甘性偏温,可温中祛寒等。如醋制元胡索,其有效成分生物碱可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熬时易溶出,能增强止痛作用。因此在配方时应根据处方意图付药,应付炮制品者,一定要依方调配,不可混用、代用。此外,中医用药还讲究“逢子必捣,逢子必炒”的原则,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这一做法具有增加疗效的作用。因此,如遇到预先不宜捣碎的完整类药材,如大枣、莲子、砂仁、豆蔻等,也必须在调配时临时捣碎。这些都是在中药调配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调剂处方时,要集中精力,按医生用药意图,一丝不苟地进行调剂。对处方所列中药饮片的等级规格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缺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须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才可调配。

四药物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药物质量是决定能否提高疗效的保证,中药饮片由于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采收、加工、贮存保管不当,极易出现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等变质现象,也有由于药源紧缺,利益驱动导致劣药伪品混入等,这些直接影响着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甚至病人的安危。如麦冬、杏仁等走油;白菊花、橘红等变色,可使药物疗效下降发生不良反应;银柴胡,主治骨蒸潮热,退虚热;山银柴胡则有毒。还有如炮甲片以矾水或盐水浸泡以增重,水半夏充半夏,芸苔子充菟丝子等。所以,药房调剂人员更应把好关,坚决杜绝把伪劣、霉变、虫蛀等药物调配出去,以保证临床疗效和患者用药安全。

中药加工炮制与临床疗效 篇4

但是,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部分地区、部分医疗单位的中药工作, 逐渐发展为以营利为目的, 为追求利润以假充真、以劣充好、以次代优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基层医院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中药药品的质量, 特别是中药炮制质量有所下降, 或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降低了药物疗效, 给患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明代《本草蒙荃》中陈嘉漠曰:药物“酒制升提, 姜制发散, 入盐表肾而软坚, 用醋注肝而住痛, 蜜制甘缓益元, 凡药制造类在适中[2]。” 药材配方前需经不同的加工炮制, 使药物清洁纯净, 消除或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改变其性能, 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不能只求经济效益, 概不炮制, 忽视用药安全有效的要求, 如麻黄用于发汗解表, 宜于生用。若用止咳平喘, 多用蜜炙, 麻黄经蜜制后, 具有发汗功效的挥发油成份减少, 而有止咳、平喘作用的生物碱并无改变, 蜜炙增加了润肺作用, 所以蜜炙麻黄就增加了止咳、平喘的疗效。大黄生用有泻下作用, 经酒炒后而变为止泻作用, 因此用大黄不分生用酒炒就难达到用药的目的。元胡具有止痛作用, 其所含的止痛成份延胡索乙素及延胡索碱难溶于水, 不易煎出, 而经醋炒或醋煮后其游离生物碱与醋结合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 易于煎出。苦杏仁经炮制后可破坏苦杏仁酶, 从而保护了苦杏仁匿免被水解。古人云:“凡药须雷公炮炙入药乃效, 如未制生药入煎, 不均治病, 反而无益”。

目前, 由于某些药材市场管理不规范, 各个环节不细, 炮制方法及操作技术不合理。药材物流系统及医疗系统中, 中药加工炮制人员技术培训不够, 个别中药炮制人员业务素质差, 各项职责、制度落实差。加之基层中草药加工器械不全, 工作条件差, 大部分中药材加工不够精细, 混有泥砂杂草土石。药用部分与非药用部分混合, 需水飞研细的也由于缺乏水飞器皿与其他加工工具, 而不炮制。也有些工作人员忽视了中药炮制工作, 从市场购入后, 不进行炮制不经治削, 原药装斗直接把生品卖出。作为从业业务人员, 忘记了药师职责, 竞不顾“生药入煎, 不为治病反为无益, 岂不害人。”有的基层医院药房将需炮制的生药单包给患者, 让其回家炮制, 何谈火候掌握, 临床疗效如何, 可想而知。

如何改变当前在基层医疗单位中, 中药炮制不到位的现状, 改变少数工作人员不热爱本职工作、环境差、条件差, 且工作程序烦琐、脏、累、差。不但不如法炮制, 干脆用生药入煎剂, 致使一些不合格药品没有通过严格的验收, 就通过调剂用到临床, 确实表现为“虽有良医而药肆多伪药, 则良医无济于事。”因此, 只有重视中药炮制、调剂工作, 良医配良药, 才能治病救人, 解除患者的痛苦。

为更好地宏扬民族文化, 发掘祖国医学宝库, 提高中药加工的炮制水平, 提高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医院中药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为患者服务观念。②加强业务学习, 注重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 不断壮大中药队伍, 解决“中医后继乏人, 中药后继无人。”③提高基层医院中药炮制人员的地位, 改善工作环境, 做好劳动防护。对在基层工作突出的中药人员给予荣誉奖励, 特别在工资晋级, 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④调剂人员自身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遵古炮制”[3]按国家技术规范炮制。这样才能炮制出合格药品, 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雷载权, 陈权育, 高学敏, 等.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9.

[2]徐楚红, 叶定江.中药炮制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3.

中药临床用药心得总结 篇5

一,淋巴结炎

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久病化痰祛瘀,扶正祛邪,临床以辩证为主。年前治疗一个慢性淋巴结炎,病史2年,常服抗生素,反复发作。我的处方是:黄芪80当归20地龙20白僵蚕20海藻30白芥子15皂角刺20乳香10没药 10双花30蒲公英30连翘30蚤休20 ;

二,阳痿早泄

1,红参,肥胖,体力差等证见气虚阳虚者,红参可以大补元气,对阳痿症状也有很明显的效果,我通常是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时才加,起绝招之用,剂量在20到30G.(养殖)

2,枸杞,对房劳过度引起的精血不足比较适宜,古语有离家千里,勿服枸杞,说明它有强阳道之功。虽然它的作用很平和,但却很实用,一可以补肾填精以起痿,二可以与补阳药相伍,抵制补阳药之燥烈。枸杞用量到50G以上,效果会很明显。

3,淫羊藿,对性事淡漠的病人,此药为首选,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羊食贪合,增欲望。用于临床,效果的确明显,若符合肾阳不足,其剂量一般用20到50.此药是我治疗肾虚阳痿的最常用药。

4,阳起石,几年前治疗一10年病史的病人,诸多治疗方法无效,我以此药为主,剂量达到70,佐以枸杞防其燥烈,病人于用药第2日获得成功房室。取效后减量巩固治疗一些时日,2年来未复发。中医之密在于量,在此处可见一斑。通常情况,它的剂量只是15到30G,随病情调节药量。此药过量会引起咽干等,但未发现其他不适。

5,蜈蚣,我个人认为不用辩证分型的有效药,一,精神忧郁引起的,它可以疏通肝络以起痿,二,脉络瘀阻(动脉硬化)引起,它可以化瘀通脉以起痿,三,蜈蚣本身也有强壮之功。有一问题顺便提及一下,蜈蚣和枸杞开始时经过几例治疗发现,水煎的效果比吞服的好,原因至今未明,但为取效,一直就用水煎的方法至今。

6,滑石,早泄遗精用,可能有的朋友感觉很奇怪,是这样,早泄和遗精都属于尿窍闭,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以开尿窍而仅以涩精之品固精门,很容易越涩越不利,所以在用五味子,桑螵蛸,金樱子等涩药的基础上加一味滑石,取其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为用药之密。此法还可以有效防止有轻微湿热的病人闭门留寇。

对于阳痿早泄病人,有一部分是因为精神压力等心理因素引起,此情况我一般以疏肝解郁为主,调补肝肾为辅。对于房劳或****过度引起的病人,我常用阴阳双补的方法,意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视病人脉证而定具体配伍。对于肥胖病人,多属于气虚阳虚,痰湿盛,所以就根据脉证多用补气补阳,化痰利湿为主,对于糖尿病病人和中老年人,其局部动脉硬化,供血不足,此为原因和过程很复杂的肾虚兼脉络瘀阻,治疗当补肾与活血通络并用,如加蜈蚣,地龙等。另外还有湿热下注等不再一一详解。

三,胃病

1,枳实,胃痛或胁痛属气滞者,单独此一味就可以获效,我感觉它是行气药里效果最明显的。本人几年前患胃痛,开始只是偶发,后来曾持续性,先以郁金,厚朴等效果不显,最后以枳实 10G,于用药第2 日后,再未发作过,从此我治疗气滞胃痛必用此药,用于临床,通常都是1日见效。如果病人脾虚腹胀作痛,需要加四君子以标本兼顾。

2,三七,胃痛属瘀血,痛处固定,夜重,脉涩,我首选为三七,个人感觉三七效果优于五灵脂蒲黄,其化瘀定痛之功在瘀血胃痛里也能很明显的显示出来,另外对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证属瘀血的更为适宜,既能止血又能活血。

3,蒲公英,此药擅长治疗痈疡,能清胃消瘀,对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伴感染,证属瘀热而胃痛的效果极佳,如能用其根更妙。辩证准确有药到病除之效。

4,穿山甲,西医检查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者,可能与癌前病变有关,中药可以使其吸收,而此功非草木所能胜任,所以我用穿山甲,配伍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去旧生新,同时加白花蛇舌草解毒防癌。此型胃炎一般胃液分泌不足,加乌梅酸甘化阴,促进胃液分泌。

胃病的中医分型很复杂,也与肝胆脾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辩证准确方可下药,对寒热错杂的胃痛,可用甘草泻心汤,针对寒与热的偏盛,调节姜,连的剂量,对慢性溃疡,辩证基础上加补中之黄芪,生肌之白芨可愈。等等等等。不在详述。

有时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许多中医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们应该效仿学习。

四,贫血

1,黄芪,根据气与血的关系,治疗由失血,胃病等原因引起的贫血,黄芪可以补气以生血,同时,气虚气不摄血引起的出血,黄芪还能补气摄血,脾虚,气血生化乏源,黄芪可以补脾以生血。

2,鹿角胶,用于再障性贫血,此病病位在骨髓,肾主骨生髓,髓生精,精化血,故用鹿角胶补肾精以化血,此为精血同源原理,治疗此病必须从此处下手,我曾治疗2例,配伍龟板胶,蚕沙等取得良好效果。

3,蚕沙,还是针对再障,龟鹿二仙胶是治疗再障的首选药,但很滋腻,不利于久服,而蚕沙可以补脾化湿,巧妙的解决了问题,用它的另一原因是蚕沙提取物经证实,对造血干细胞,粒单细胞,红系祖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恢复,增值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也能调节骨基质的修复,从而促进了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4,磁石(代赭石),缺铁性贫血言外之意就是体内缺铁,所以我们在治疗此病时,可以适当加点原料,比从食物获取要快多了,不妨试试。

5,何首乌,经治疗观察,在补血药中,它的效果要比当归好的多,几乎与阿胶不差上下,我在临床经常用到50G,它所含的卵磷脂是血细胞膜的主要原料,并且又能促进造血,在治疗贫血时,它是我的必用药。

6,绿矾,钩虫病贫血的要药,治疗贫血不能只是补血那么简单的事,必须查明贫血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就像钩虫病引起的贫血,单纯补血岂能行。钩虫感染导致脾虚,脾虚血失其统反生湿热,加上钩虫繁殖排泄浊气而导致萎黄,治疗需要补脾虚,泻湿热,杀虫。

贫血可以有许多种原因,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找到原因再对症治疗,这里需要我们辨病和辩证相结合,比如因为失血引起,我们要先治血症,慢性胃炎引起,我们要治胃病,等等,有一个方剂对贫血的症状效果很好,是人参养营汤,另外对于简单的贫血用食疗的方法也不错,比如猪肝,红枣等

五,复发性口疮

1,胡黄连,口疮属心脾积热,见多处溃烂,灼热而痛,口臭便干,此药为我的首选,起泻火化浊之用,临证也可以用泻心汤加减,也可以加蒲公英清热解毒,但个人感觉,此药作用十分强大。

2,细辛,疮家圣药,起收湿疗疮之用,又能止痛,但不适合虚火引起的口疮。

3,肉桂,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引起的口疮,可引火归元,此型口疮此愈彼起,反复发作,有阴虚体征,治疗时在养阴解毒基础上加肉桂收浮游之火是很必要的,一般我用5G,

4,蜈蚣,曾治疗一例顽固口腔溃疡,局部溃烂严重,用清热敛疮等常规疗法效果不明显,后来我按毒瘀论治,在原方基础上加蜈蚣,皂角刺破瘀攻毒,很快的取得了效果,此药我也用来治疗臁疮,褥疮等。 -n? g~(/P

5,黄芪,疮口久不愈合,遇劳加重,,伴脾虚之象,此类为黄芪特长,黄芪擅长托毒生肌,对虚弱而疮口不愈合的很适合,只是在剂量上要用重剂方可显效。

此病新病易治,久病较难,一般急性期或新病,清热解毒剂可见效,慢性而反复发作的多属虚,根据脉证或养阴,或补气对症治疗,对没有湿热瘀毒,单纯溃疡可以加白芨促进愈合,外用药,我喜欢用儿茶粉。有烟酒嗜好,喜吃辛辣的要戒除避免之。

六,乳腺增生

1,生麦芽,乳腺增生初期可能因情志所伤,引起肝气郁结而发病,久病也多因此加重或复发,生麦芽可以疏肝解郁,治疗肝气郁结,用它的另一原因是中药药理学证实它可以抑制催乳素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肝郁较重加柴胡,生麦芽我一般用100G。小了无效。

2,白芥子,肝郁日久,化热生痰凝淤,形成结节,又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此结节恰恰就在皮里膜外,而白芥子又擅长消痰散结,岂能舍而不用。

3,穿山甲,此病结节多属痰淤互结,祛瘀药里,功居首位的当属此药,通乳大家都知道,更何况破瘀节,我经常遇到因劳动用力过度牵拉而引起乳痛发作的,我按外伤加土鳖虫祛瘀疗伤,至今为止,未见无效者。如果有人闲穿山甲太贵,土鳖虫为最佳代替品。

4,白僵蚕,久病结节难消,应软坚散结,白僵蚕能化顽痰,散结节,通经络,与浙贝,海藻合用,对此病乳腺结块有消散作用。

5,鳖甲,几年前曾治疗一个纤维化增生病人,当时考虑鳖甲可以治疗肝纤维化,对此病也该有效,于是以此一味研细末吞服2月,后经西医检查,完全治愈。

6,二至配淫菟,这是4味药,旱莲草,女贞子,淫羊藿,菟丝子,前2药养阴,后2药助阳,合用调冲任,根据病人的阴阳偏盛偏衰,调整双方剂量,阴虚重用养阴,阳虚重用助阳,此法是我治疗阴阳失调(内分泌紊乱)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此病也与阴阳失调(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

此病及其常见,大家在治疗上也不会陌生,可能我的方法在高手面前只是班门弄斧,不敢再妄加描述。

七,尿路结石

1,三金,这里的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是众所周知的化石排石药,提出来是为了不让大家忽视它,原理不讲了,都知道。

2,土鳖虫,结石发作时绞痛难忍,证属瘀血,土鳖虫擅长治疗瘀血腰痛,在这里当然也算符合病机,活血是排石的动力之一,我还经常用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川牛膝联用,有条件者加穿山甲更好。

3,乌药,针对下焦气滞,冷痛,我喜欢用乌药行气散寒止痛,剂量比较大,要30以上方可。此病发作疼痛难忍,且有伤肾可能,所以用药最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大剂量速愈之。大剂量乌药可以扩张尿管,有利于排石。

4,附子,在这里用于补阳,阳主动,阳气充足才有力推动结石外出。看过很多方子都忽略了这一点。

5,滑石,利尿通淋药中,此药我必用,喜欢它的名字,滑石滑石,滑出结石,有名中医说过它可以滑利尿管,对结石的排出有利。

6,琥珀,古方治疗石淋的,用琥珀的占一大部分,它有利尿通淋和活血化瘀的双重功效,又可以治疗尿血,为我治疗尿路结石的必用药。

7,杏仁,对于石淋有小便不利症状的,或者无尿的,我有时会考虑到肺的宣降功能,肺主通调水道,小便不利及无尿在治疗时添加杏仁桔梗宣肺以利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路,恰恰就是提壶揭盖的治疗方法。此法我也用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小便不利等。

尿路结石治疗如果在一周后仍未痊愈,需添加生地,防利水伤阴,发作频繁而疼痛难忍的,加全蝎粉4吞服或加重剂白芍甘草可缓解,尿血的用血余炭,小蓟利尿止血,身体壮实的加服威灵仙增排石之力,虚弱的加黄芪或补肾药增排石之力。此病引经药为牛膝,山楂。结石大于1.5,久治不愈,而又肾积水明显的,手术吧。

八,下肢静脉曲张

1,黄芪,气能行血,病人久立,因气虚不能推血上行,故淤于下肢,形成瘀血,阻于脉络,脉络受损,变得曲张迂回,黄芪即可以补气让行血有力,又可以升提助血上行,故气充足推血上行全赖黄芪也。

2,枸杞,先天肝血不足(此病遗传,可天生血管壁薄弱)或后天郁怒伤肝而血燥,使筋脉失其濡养而薄弱,加之瘀血阻于其中,伤上加伤,故而变形扭曲。枸杞养肝血,肝血充足自可濡养受损之筋脉,使之强健回缩。

3,海藻,此病中医病名为腿筋瘤,属瘤病范畴,从其外观看,曾隆起状,触之较硬,所以需要软坚散结以治之,海藻为我最常用之品。

4,白僵蚕,地龙,久病多痰淤,脉络受阻日久必有痰淤互结,而痰淤互结又可以加重脉络受阻,我喜欢用此2药,既能化痰淤,又能通脉络,

且又为强悍之品(久病之痰淤为顽痰顽瘀,非草木所能胜任)

5,附子,久病病人下肢大多冷痛,不论是寒湿引起还是阳虚引起,附子皆适宜,况且附子走而不守,通行12经,对淤滞之处更是毫不留情,与

行气活血并用,效果异常明显,上例提到的结石病用附子也是这个原理。

此病的阳虚瘀血症可用阳和汤,气虚瘀血症可用补阳还五汤,在对症治疗的前提下,顾虑一下上述所言,并考虑添加之,可大大增强疗效,如果病人疼痛频繁,加蜈蚣全蝎,双腿无力,加淫羊藿,牛膝,等等等等。

九,紫癜

1,水牛角,急性的紫癜多属于血热妄行引起,犀角地黄汤是最适合的方剂,源于犀角很难找到,一般都知道用水牛角代替,我经过多例验证,水牛角30到50G,对于过敏性紫癜,效果十分明显。

2,桑叶,此病属虚者,一般补虚即可,如阴虚,气虚,脾肾虚等,此病属实者,一般多用清热凉血解毒或化瘀,但有时常规治疗乏效者,我多以肝论治,皮下出血属血管破裂所致,脉管为肝所主,肝又藏血,当肝弱不藏血时,脉络失和则血管破裂,血溢脉外,桑叶善清皮下之热,润肝络止血,常规用到30,不论是实热还是虚热都适合,再加枸杞,白芍等养肝柔肝之品,就可以解决常规治疗无效的紫癜了。

3,仙鹤草,我的恩师是中医教授,擅长治疗血液病,我见他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从不离此药,而且剂量很大,比如一个7岁儿童,用到60G,他告诉我,仙鹤草既能止血,又能补虚,此病多与虚有关,又是血症,所以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药。对于脾虚失统的病人,就用归脾汤加上此药多可获效。

4,生地,紫癜时发时止,迁延不愈,伴阴虚体征,生地是我的必用药,滋阴凉血众所周知,我用它的另一原因是,它有激素样作用,过敏性紫癜是变态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自身免疫有关,所以紫癜的治疗在西医里,主要就是靠激素控制,但激素的副作用有时也让病人得不偿失,生地的优势就是减少了那些副作用,表现的是它的治疗作用,更不违背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效果而言,更是令人满意。

5,紫草,对热毒引起的紫癜,我首选此药,其次大青叶,它们凉血解毒消斑作用很显著,个人认为比二花,连翘明显,此结论是经过几例验证所得出,所以很看好紫草。

6,甘草,儿童病毒感染后引发的ITP属于中医里的外感疫毒,甘草可以解其毒,久病脾虚,脾不统血,甘草是补脾药之一,正如上面生地里所讲,甘草也有类激素样作用,所以,甘草在此病里所对之证较多,可身兼多职,是巧合,也很难得。

7,鹿角胶,ITP后期,有很多表现出了阳虚症状,此时血小板数值很难提升(阳主动,主生化,阳虚必然难以生化此精微,这里的精微指的是血小板),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温补肾阳,填补肾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鹿角胶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这样还不能获效,说明有髓寒引起了瘀血,阻碍了血小板的生成,酌加祛瘀生新即可。

紫癜可见于过敏性紫癜,此病多与过敏有关,如是,可添加过敏煎,如情绪引起从肝论治,还有细菌感染引起等等,所以要针对病因考虑治疗方案,如果有便血等内出血症状,加血余炭,乌贼骨,三七。如果有腹痛,可考虑加芍药甘草汤,久病及肾,引起蛋白尿等症,还要针对肾病治疗,等等等等不再赘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很重要,在此基础上,添加辨病论治,可以使治疗思路明确,治疗效果更加稳固快捷。

十,冠心病

1,黄芪,冠心病大多属于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不足,继而阴阳不足,但气虚是首要的,贯穿于各证之中,对于气虚病人,黄芪可以补气强心,对于实证气滞血瘀,更可以助行气血,亦可间接助化痰,散寒凝等,为我治疗此病的必用。

2,海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内脂质沉积符合痰的性质,海藻可以化痰,另外,海藻有软坚作用,可以用来软化硬化之动脉,海藻之妙用在于此。

3,丹参,冠状动脉内的血小板集聚沉积符合瘀血的性质,丹参可以祛瘀生新,此为众医家所共识。久病多痰淤,而冠心病的病理很符合痰淤阻于脉络,所以按痰淤论治,是我的基本治疗方法。

4,何首乌,对心血不足的病人,我最喜欢用何首乌,它的效果优于当归,阿胶虽然效果也好,但太滋腻,对于有痰淤阻络征象不太适合,除非血虚十分明显而痰淤又不是很重,何首乌则无需顾虑太多,另外,还有一点,它能补肝,脉管为肝所主,冠脉受损,加上痰淤阻于其中,使之受伤不轻,补肝之法可以使受损之冠脉得以濡养,从而最大程度回复原有功能,此法为治本的要诀之一。

5,仙鹤草,早年治疗一个崩漏病人,因出血过多出现心悸乏力症状,我以仙鹤草80五味子20治疗,第2日,症状即得以缓解,仙鹤草有强心功能,心脏病病人有很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问题,以它针对之,不次于黄芪,仙鹤草味辛涩,能于止涩中寓宣通,文献《百草镜》记载它能下血活血,治疗冠心病用它也起到了其活血的功能。

6,石菖蒲,对心肌缺血发作的,芳香开窍药效果最为快速,如檀香,冰片,石菖蒲等,我最喜欢用石菖蒲,它不仅能开心窍,还能化痰浊,我多以葛根,川芎配伍起协同作用。

7,五味子,对气阴血虚病人证见心悸者,五味子为我的必用药,其次是酸枣仁,远志等,它不仅能养心安神,还可以收敛耗散之心气而定悸,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偏快者,可加牡蛎,龙骨等贝石重坠之品镇之,对心动过缓证属心阳虚见心悸者,可加附子,桂枝等,临证灵活运用。冠心病多数痰淤虚并存,针对痰淤我也经常用白僵蚕,地龙化痰淤,通脉络,针对虚证,只需辩证准确即可,此病也与肝脾肺肾等相关,不能狭隘的只针对于心本身,其基本治疗方剂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脉证来下药,同时参考上述所论之药。

十一,不孕

1,紫河车,子宫发育不良属于中医的先天禀赋不足,紫河车为首选药,它擅长补气血阴阳,对禀赋不足的问题尤为适宜,在我治疗的14个不孕病人里,有2个就是单独靠此一味药治愈的,此2病人证见体瘦,发育较差,小手指短,西医检查为小子宫,我以此药研细末装胶囊,每日15G,服而愈。

2,菟丝子,此药阴阳双补,偏于补阳,服之可令妇人有子,在诸多不孕方剂里多有之,它有促排卵促黄体功能的作用,对证属肾虚的,我每方必用,同样有此作用的还有枸杞,巴戟天等,辩证准确后选加。

3,穿山甲,有输卵管阻塞或内异症等证属瘀血的,它的功效很好,我多与皂角刺联用,通过化瘀通络来疏通输卵管,临床也可以配伍王不留行,路路通等。

4,白芥子,输卵管阻塞或盆腔炎症属于慢性的,从病理看应该属于痰淤互结,我经常以痰淤论治,化痰通络我喜欢用白芥子,白僵蚕,它们可以化痰散结通络,使之畅通,还有石菖蒲化痰开窍(这里的窍是指输卵管)此几味药为我的精选,一般不予其它药代替。 :)95 b fa.

5,小茴香,在我治疗的不孕症中,多半是阳虚引起,胞宫虚冷,不易受孕,此为常识,小茴香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暖宫散寒,而且效果很好,我经常以肉桂,艾叶,紫石英联用。

6,香附,女科之主帅,善调经,内分泌失调病人有月经不调的一般不易怀孕,所以针对月经不调的不孕症病人,首要是调经,经期提前多为阴虚,延后多为阳虚,不定期多为肝郁,分别对症治疗,这些只是例举,总之,调经为主要治疗方法,还有一种叫免疫性不孕的,是自身免疫导致的精卵不结合,这类病人多有抑郁,善太息等肝郁症状,用疏肝之法即可解决。

我治疗不孕一共14例,有12例已经怀孕生子,其他2例未知,半数是经过很多正规治疗而无效的,最长病史10年,已知者全部在半年内怀孕,有些顽固的疾病让我回头再次给予治疗的话,我恐怕也是没有信心,能够治愈不得不说是一种侥幸,但其中的治疗思路我还是比较肯定。巧合的是我的最后一位不孕症患者是我的第一个不孕症患者的孩子的老师,经孩子家长介绍而来。

在治疗此病时,一定要在排卵期加用活血助阳药帮助排卵,抓住排卵期这几天的机会同房,受孕可能会大很多。最后还有一种不孕,是见于肥胖,月经延迟甚至闭经的,西医检查属垂体性,我只知道一般按温补脾肾,化痰祛湿治疗,但没有实践过,望有此经验的同行给予帮助解答,很想学习一下。

十二,高血压

1,罗布麻,高血压早期表现为肝阳上亢,此药可以清肝热平肝潜阳,对面红目赤,易怒口苦,情绪激动加重的比较适宜,我临证多以天麻钩藤 饮加此药,效果更加显著,亦可加夏枯草。

2,龟板,对于有明显阴虚体质的病人,养阴显得很重要,龟板不只是养阴效果极佳,它质重擅潜降,性清不浊,不易伤胃,代赭石易伤脾胃,

白芍力量薄弱,唯独龟板效果全面显著,高血压阴虚阳亢多选之。

3,白僵蚕,地龙,此病发展如果阴虚日久及阳,导致了阴阳两虚,阴虚则肝阳化风,阳虚则不能蒸化津液而凝痰,风与痰结党,阻于脉络,又

易凝淤,流斥于脑,脑髓不纯,血压偏高。白僵蚕,地龙可以祛风痰,通脉络,脑髓清纯则血压降。临证以地黄饮子选加此药,意在标本兼治

4,石菖蒲,痰湿盛病人多用之,劳倦内伤,或嗜肥甘厚味引起痰湿内生,引动肝风,浊阴上扰可以导致头痛如裹,血压偏高,石菖蒲可以化痰

湿,开脑窍,与葛根相伍更妙,葛根擅于升清阳以降浊阴,一个化痰开窍,一个升清降浊,从而脑髓清纯,血压降。

5,黄芪,对有淤血阻于脉络的,我喜欢在活血基础上用重剂黄芪,脑窍为淤血所阻滞而见头痛,血压高,黄芪可以补气助血行,淤血去,血压

自降,再者黄芪也可以升清阳之气以上荣。久病高血压多因心脑肾缺血引起,活血可以改善其供血,与黄芪伍用,力量显著增强持久,且不会

因为活血日久伤及正气。

6,海藻,高血压病人脉弦硬的,我多加海藻,高血压动脉硬化有个很可怕的并发症,就是脑出血,海藻可以软坚,使硬化的血管变软,同时它

还能化痰,清除管壁内痰浊,所以有脑出血倾向的,我必用之。

当我们治疗高血压病时,不能一味的平肝潜阳,因为这不是高血压的唯一原因,高血压病机复杂,辨证论治在这个病里显得很重要,基本知识

都了解,就不再赘述了。

十三,甲亢

1,夏枯草,甲亢属肝郁化火的,夏枯草可以清肝火散郁结,颈前有结块的,它又能散结节,突眼症的,属肝旺,目为肝所主,它可清肝入目使

之回窠,可见这是一个甲亢常用药。肝风手抖的要用钩藤,白芍配伍。

2,鳖甲,甲亢以阴虚火旺为主症的,鳖甲可以清虚火,滋阴潜阳,纠正阴阳失调,另外鳖甲更善于软坚散结,对甲状腺肿大有良效。

3,龟板,甲亢一般是本虚标实,本虚里无不与阴虚密切相关,龟板是血肉有情之品,滋补力强,质重善潜降,亦可补心疗心悸,对阴虚诸症皆

疗效显著,与鳖甲合用,其效果力压群雄,远非其他养阴药所能及。

4,黄芪,久病气阴两虚,又每因阳旺而加重,亢奋之阳因生化,温动的作用太过,势必耗气伤阴,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气虚症状,我用重

剂黄芪(60以上),药理学认为,它可以改善甲状腺功能,从而降低T3T4水平,在养阴的基础上,我多用之。

5,白僵蚕,肝火(亦可是虚火)灼津为痰,结于颈前,此痰为老痰顽痰,不易祛除,白僵蚕属虫类药,力大善于搜剔,故选之,也常联用海浮

石化老痰,同时此药也可以软坚散结,故为首选。

6,白芥子,颈前肿块用白芥子化痰散结无可厚非,但值得一提的是,药理学认为,它是通过抑制甲状腺功能来达到治疗效果的,正因如此,如

果是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用此药是不合适的,应引起注意。

西药治疗此病副作用很大,放射性131碘治疗和手术有时后果严重,中医药在这里有很大的优势,只要辩证准确,用药恰当,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顺便提及一下,如果不是病情需要,尽量少用含碘中药,如海藻,昆布等,具体原因很复杂,篇幅关系,不作详解。

十四,体质性低血压

1,鹿角胶,此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肾中精气亏乏,精不化气则元气不足,肝木缺乏肾水滋养则疏泄不及,升发无力,导致血压偏低,肝为阳

脏,故以鹿角胶补精血,通督脉,振元阳,肾精得补则元气得生,肝木得补则疏泄升发得力,元阳得补则血压升高,为阴中求阳,需加熟地补

阴。

2,枸杞,肾精不足导致的肝虚,使肝的升发疏泄功能降低,从而血不上荣,枸杞可以补肝,肝得补则升发疏泄有力,使升的气机恢复正常,从

而提升血压,同时枸杞可以补肾精,养血,故多用之。注:补肝肾是治疗此病的根基所在,无此根基,任凭怎么升阳举陷也是徒劳,即使有效

,也只是暂时的。

3,党参,后天失养或劳倦思虑伤脾,使脾不升清,党参可以补脾益气,与黄芪等相伍有补中益气升提之功,此一条就是补中益气丸原理,不作

详解。注:升麻,柴胡用小剂量取其轻浮上行之意,剂量必须在

4,枳壳,低血压病人多数食少纳差,加上方中有滋腻成分,故用枳壳加砂仁行气宽中增食欲,疏肝理脾调气机,枳壳益气利五脏,协助肝之疏

泄,从而升高血压,药理学认为它有升压之功,枳实也有,而且很强,但因为有耗气之嫌,故不作首选。

5,仙鹤草,此药多次提及,有补虚强心功能,从而升高血压,尤其对劳累过度引起的气虚症状更为适合,且效果迅速,另外它涩中寓通,能活

血,可以使气血上行时一路畅通。

6,阿胶,有明显血虚症状的,阿胶可以补充血容量,从而使脉管中血气充足。

人的身体,元气为诸气之根本,故补肾精以化元气为此病的关键所在,肾精充足,则肝血得补,再配伍疏肝理气,气机方可升降调达,加之补

中益气助升提,清阳之气则可以源源不断的上荣,血压即自然升为正常。

十五,腰肌劳损

1,土鳖虫,外伤劳损引起腰痛多于瘀血有关,举重伤腰,恶血归之,所以治疗瘀血腰痛,土鳖虫为我的首选药,与乳没,三七联用,效果极佳

,20或25g,一般2日即可见效。

2,仙鹤草,此药擅长治疗脱力劳伤,是我的必用药,此为常识,不作详解。

3,骨碎补,腰为肾之府,久病必有肾虚,在诸多补肾壮腰的中药里,我发现骨碎补的效果很明显,其次为狗脊及杜仲,续断,牛膝等,此为个

人见解,不一定对,但在用药时好像每次都能明显的感觉出来它的功效。

4,白术,脾主肌肉,此病的病位在腰肌,腰肌受损,故用白术等补脾以强壮腰肌,但凡肌肉之病,不论是劳损,还是萎缩,无力,均需从脾论

治。

5,枸杞,肝主筋,本病有筋腱,韧带损伤,故以枸杞补肝血,濡养受损之筋腱韧带,补肾活血为共识,补肝脾却容易被忽视,要想达到真正的

治愈,补肝脾很重要。

6,黄芪,它可以补气助行气血以通络(与地龙等联用),补肝助养血养筋治筋伤,补脾以养肌肉之损伤,此药功用全面,故用大剂量。

腰痛见寒用附子,见湿用木瓜,对症下药,总体的治疗思路为补肝脾肾,化瘀通络,有时加散寒化湿,有时加祛风化痰,疼痛剧烈因痉挛明显

的加白芍甘草,全蝎,因寒湿的加细辛,等等。

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痛容易与此病相混淆,虽然症状有些相似,治疗也有相同之处,但有一点必须注意,肾主骨,骨质增生的治疗要以补肾健骨

为根本,阴虚者用龟板,阳虚者用鹿角,再配伍骨碎补,续断等,以此来制止或逆转骨质增生的进展,另外还有威灵仙,它擅长治疗腰痛痹症

,大家都知道,但从其能治骨梗喉推测此药可以治疗骨刺引起的疼痛,有名医已经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效果,所以我也多用之。其他的差不

多与上述没有什么区别了,治本之法,腰肌劳损重补肝脾,骨质增生重补肾健骨。治标都是活血化瘀通络,及散寒除湿,祛风化痰等。

十六,耳病

1,苍术,美尼尔综合征证见眩晕耳鸣等,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膜迷路积水,所以应该属于中医里的水湿上犯于耳,治疗之法一是化水湿,二

是补肾,化水湿我最喜欢用苍术,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苍术可以补脾化湿,效果明显,且又标本兼顾,与泽泻,茯苓等同用每每可以获效。

2,骨碎补,耳为肾所主,故耳病多从肾治,肾虚引起的耳鸣耳聋,骨碎补可以补肾聪耳,实证引起的,它可以起引经药作用,引药入耳,链霉

素等药可以引起耳鸣耳聋,它可以对抗并治疗其毒副作用,有资料说:单用此药30g,3周就可以消除中毒症状。

3,石菖蒲,湿浊蒙蔽之耳病,石菖蒲可以化湿豁痰避秽而开窍充耳,另外中老年人因内耳血循环较差而引起的耳鸣耳聋,治疗多数以补肾活血

,行气开窍为思路,此时这也是石菖蒲的专长,但需要与六味,水蛭,川芎等联用。

4,葛根,有些病人因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脑梗等引起耳鸣,从病人的脉证上看,多数属于痰瘀阻络,清气不升,我多在活血化痰通络等药

的基础上加葛根,取其升清之功,这与药理学认为它有改善脑供血的功能不谋而合,其实我也多用它治疗脑血栓,颈椎病等病,此类病组方时

经常巧遇石菖蒲,呵呵。

5,蝉蜕,蔓荆子,此病有时与风有关,外感热病为外风,情志不遂引起肝风为内风,此2药均有熄内外风功能,且效果极佳,蝉蜕能安神,对

神经衰弱病人耳鸣尤为适宜,蔓荆子又能升清通窍,大剂量30g以上效果显著,而且此2药对虚证实证用之皆无妨,故多用之。

6,鹿角胶,肾精亏耗,髓海空虚,发为耳鸣耳聋,补肾填精之品众多,唯血肉有情之品最效,脑以阳为荣,对重症耳鸣耳聋病人,我一定会用

此药温补肾精,益髓充耳,最大程度恢复耳的功能,此药多用于老年人耳病。

此病新病多属实证,与风热,肝郁,痰火等有关,久病多属虚证,与脾虚升清无力,肾虚精血不足等有关,但临证所见,多数为虚实夹杂,尤

其老年人,肝肾不足,痰淤阻窍最常见,也很棘手,故疗程一般很长,如果加以针灸治疗,可望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十七,病毒性心肌炎

1,苦参,此病多因体虚复感温毒之邪,内舍于心,邪毒损心,继而虚实夹杂,心损与邪留共存,此起彼伏,又每因劳累或复感外邪而反复发作

,治疗的时候扶正与祛邪兼顾,但急性期,应以清解热毒为主,我首选苦参,它归心经,善泻火解毒,疗惊悸怔忡,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在诸多抗病毒中药里,它的作用可以与蚤休相媲美,这么多优势注定做心肌炎的首选药。

2,西洋参,温毒为阳邪,最易耗气伤阴,此病必有乏力心悸等气阴虚症状,心主血脉,运血全靠阳气鼓动,心气不足,力不任重,故气短心悸

,另外,心属火脏,赖水济既,阴水足则火变为阳气,阴水虚不济火则心动虚亢,如灯烛之油耗尽,虚焰焚心,故补气阴势在必行,西洋参善

于补气阴,对此病最为适合,另外配伍仙鹤草,仙鹤草可以补气强心,再配伍甘草补益心气,安魂定魄,注意一点,扶正之品要以不助邪为好

3,丹参,温毒之邪客留于心,势必炼液为痰,灼血成瘀,痰瘀滞留,故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丹参可以祛瘀生新,凉血安神,与化痰药伍

用,共消痰祛瘀以愈病。

4,栝楼,化痰之品,首推栝楼,因为它善化热痰,又能宽胸理气,对于有胸闷症状的尤为适宜。(此病痰瘀互结尽量不选虫药搜剔,因体虚难

耐其攻逐)

5,酸枣仁,心主藏神运血,体阴而用阳,在心阴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它的藏神运血功能,心肌炎病人因为温毒之邪耗伤心之气阴,心气不足

,心阴受损,故神不守舍,如鱼失水而跃,曾现虚性亢奋,心慌心悸乃作,所以在补心之气阴的同时,还要安心神,心性喜静,静则藏神,我

多选酸枣仁,柏子仁等,以安养同治,如果安神不效,镇摄胜于安神,用琥珀,龙骨等。

6,附子,久病阴损及阳,或(肾)阳虚体质,体现明显阳虚症状时,附子可以温助心肾之阳,心阳得补则搏动有力,可以鼓动心血运行,肾阳

得补,则一身之元阳旺,心阳自得其温煦。

此病多为心损与邪留共存,心损多数是心气阴(血)虚,但也有阳虚者,邪留多数是温毒,痰瘀等,虽病损为心,但也与肺(肺邪传心)肝(

肝木化火扰心)肾(肾失温化心阳不振)等有关,故需整体宏观调治,还有,此病急性期重在祛邪,但不能不补虚,缓解期重在补虚,但也不

能忘了祛邪,扶正祛邪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侧重点不同而已。

十八,咽炎

1,山豆根,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对风热或热毒蕴结于咽的,它可以直折上炎之火,与牛蒡子,甘草联用,效果很好。但经常听说此药的中毒

事件发生,说明此药不宜大量用,我一般只用10g,效果也不错。

2,青果,对风热及热毒咽炎常规治疗效果不显时,加青果及百部往往可以获取意想不到的效果,对热毒引起的慢性单纯性咽炎,此药为我的首

选药。

3,玄参,慢性咽炎中,阴虚火旺引起的不在少数,此药可以滋阴降火,解毒利咽,热毒性也可以用,加牛蒡子,连翘即可,阴虚火旺者加生地

,麦冬等,对阴虚见咽干有明显虚热症状的,此药为我的首选药,如果没有明显的热象,仅仅是咽干,则首选麦冬,因为我感觉生津利咽麦冬

效果好,清虚热则玄参效果好,此为不同之处。

4,白僵蚕,蝉衣,此2药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擅于散风热,消肿毒,拔邪外出,白僵蚕又可以化顽痰,蝉衣又可以亮音治喑哑,如果再

配伍全蝎一味,则可以通瘀化痰,散结解毒,用于久病顽疾,可以很显著的获效,久病咽炎,常因热毒(虚火)灼伤津血而成痰瘀,痰瘀毒互

结于咽,缠绵难去,此3药均属虫类,善搜剔,用于此证,恰为合拍。

5,黄芪,临床所见,脾阳虚咽炎也不少,脾虚气血精微生化乏源,不能上承濡养咽喉,以至咽壁溃烂久久不愈,黄芪可以补脾升阳,增益气血

,托毒生肌,促进痊愈,另外有名医认为咽喉类似肌肉,应为脾所主,咽喉也是胃之入口,所以从脾论治可取,所以针对脾阳虚咽炎者,会加

白术,党参,肉桂等,验之的确有效。

6,桔梗,此药可以开宣肺气,化痰利咽,在治疗咽炎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用它的主要目的是引经,引诸药入咽喉,无此向导,药力难

以集中。

此病看似小病,实则复杂,急性咽炎多数外感风热,或热毒犯咽,治疗较易,慢性则多因阴虚火旺,虚火上扰导致,滋阴降火基础上一定要加

少量肉桂引火归元,滋阴要根据脉证考虑是滋补肺胃肾中的哪个,脾虚,气血不足从脾论治,用大剂量黄芪可以获显效,取其升阳,濡养,托

毒,生肌之用,萎缩性咽炎要加阿胶,结合黄芪大补气血,养阴血以滋养萎缩之咽喉,肥厚性咽炎要加浙贝,牡蛎,穿山甲以增强化痰散结之

效,使之回缩,等等等等。

十九,脑血栓

1,龟板,巴戟天,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肾阴不足,虚火炼液为痰,灼血成瘀,或因恼怒引动肝风,痰瘀风火互结,阻于脑脉,故而发病,龟

板滋阴力胜,为治本之法;肾阳不足,气化无权,温动无力,血流滞缓成瘀,津液凝聚成痰,痰瘀阻于脑脉,巴戟天补肾阳,温而不燥,亦为

治本之法,我通常2药合用,取其阴阳互根原理,阴虚者重用龟板,阳虚者重用巴戟天,此2 药不腻,不助痰湿,故用之。

2,胆南星,半夏,阴虚之痰为热痰,我喜用胆南星清化之,阳虚之痰为寒痰,我喜用半夏温化之,也经常用白僵蚕,石菖蒲,白僵蚕善于祛风

通络,石菖蒲善于开窍醒神,另外有的病人喜食肥甘厚味或饮食饥饱无常,使脾生痰,此痰的治疗还是健脾为好,总之,化痰药要根据病人的

需求而定。

3,水蛭,地龙,活血药中的竣烈之品,擅治顽疾,用于重病,为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故多选之,待大势已去,再去之,以当归,川芎,三七等

善其后。

4,蜈蚣,全蝎,无论是急性期,还是后遗症期,此2药都可以治疗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强语蹇等,此为常识,不作详解。

5,黄芪,久病多虚,脉络淤滞日久不愈多因气虚不运,所以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我很重视补气以活血的理论,黄芪不仅能扩张血管,改善血

液循环,还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此病益处多多。

6,葛根,本品善升清以降浊,以前有一网友认为此药能升血压,其实不然,此药升的是清阳,清阳之气不会令人头疼头晕,令人头疼头晕的多

数是痰瘀浊阴之邪,此药可以引清阳之气上行,从而消散浊阴之邪,所以高血压,脑血栓病人因痰浊湿瘀阻于脑窍的大可放心而用,唯独肝火

上炎者慎之罢了,此药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而且安全无毒,治疗此病我几乎每方必用。

脑血栓为常见病,也是极其复杂的疾病,区区几条用药根本不能把所有内容都概括在内,比如几年前治疗一个肝火挟痰瘀上扰的病人,发病症

状主要是血压高,不能走路,在医院住院7天,无效出院,我以益母草90g为君,在用药第4天开始见效,7天可以走路,半月后生活自理不成问

题,益母草可以清肝,活血,祛风,降压;再比如有一个嗜酒病人,脉证为阳明腑实证,一侧肢体不灵活,我以大黄为君,将其彻底治愈,毫

无后遗症,有认为动脉硬化因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加解毒药治疗,等等。只要辩证准确,用药精当,一般无效者是很少的。

在中风先兆时,我多以补肾为主,活血化痰为辅,急性期多以化痰为主,补肾活血为辅,后遗症时主要以补气补肾活血为主,化痰为辅,此为

一思路;肢体不遂见证者,用引经药,上肢用桑枝,防风,下肢用牛膝,地龙,左侧用川芎,黄芪,右侧用赤芍,当归;中风后见肢体疼痛者

(丘脑性疼痛)从补气活血通络治疗无效时,加附子温阳多数可以获效,肢体拘挛者,用木瓜,白芍等,肢体痿软者用桂枝,马钱子,口眼歪

斜用牵正等等等等

二十,慢性肾炎

1,何首乌,淫羊藿,肾为水火并居之脏,肾病见阴虚者,多因热毒之邪久留不去,伤及肾阴,加之肾失封藏,精微下注流失而至,或先天阴虚

体质患病者,何首乌善于滋补肾阴,填精补血,可与女贞子,旱莲草伍用,无恋湿之弊;临床所见阳虚比较多见,此证多因肾阴亏损,无以化

气而至,肾体阴而用阳,只助其阳,不滋其阴,可能会伤其阴,故治疗当阴阳双补,肾阴充足,肾阳蒸动,阴精自能化气而阳出有根,命门之

火可以久燃,肾之功能从而改善,补阳我喜用淫羊藿,因其还可以益精,若阳虚明显,伴水肿,方可加附子等大热之品,补阴补阳要根据病情

而定,调节双方的剂量及配伍即可。

2,黄芪,慢性肾炎之水肿,脾阳不足者不少,黄芪甘温益气,补中有升,气升则水降,与补脾药相伍,可健脾以燥湿治水肿,助脾统血治血尿

,同时黄芪补肺,可助肺通调水道以利水,此病多因外感而发作,黄芪补肺固表,以抵抗外邪入侵,黄芪与补肾药相伍可以固精气,治蛋白尿

,久病毒邪根深蒂固,黄芪可以鼓邪外出,久病入络,必有瘀血,瘀血伤肾,可加重肾病,黄芪与活血药相伍,可助血行,等等,综上所述,

若没有此药,我宁可不治此病。

3,蝉蜕,连翘,此病的首发多与外感有关,外邪入里,深伏于肾,最后导致湿热毒瘀胶结难去,正气不足,又每因复感而发作,从而进一步加

重,扶正很重要,但祛邪也很重要,我喜欢用此二药清解毒邪,蝉蜕善于散风热,抗过敏,对控制病情进展意义很大,连翘善于解温毒,又能

散结消肿,故多用之。

4,益母草,有些疾病见水肿,以利水治疗无效时,用活血方法多可以见效,所谓血不利,则为水,此病有肾损伤,肾络瘀血明显,可发生水肿

,益母草可以活血以利水。对有高血压者,它可以使上冒之水湿下行,从而降血压,即使是阴虚阳亢高血压,益母草也能使其降压,活血一般

多与地龙为伍,还能改善肾病的血液高凝状态。我一般以大剂量用之,效果极好。

5,血余炭,脾虚不统血,可见尿血,肾络受损亦可见尿血,对止血药的选择,我喜欢用血余炭,此药活血止血,有止血不留瘀的优点,又能养

阴利尿,故用之,临证也多与三七等药相伍。

6,五味子,肾虚失封藏,精微下注,见蛋白尿,我多用五味子补肾固摄,同时用金樱子,桑螵蛸,与补脾肾药联用,多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

为有利湿药,故不会闭门流寇。

中药临床疗效 篇6

【关键词】类风湿病;中医中药;痹证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68-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治疗的358例患者中,男115例,女243例,从收治病人来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列为1∶3,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42.1岁,其中大于60岁的82例,多数患者为青壮年。

1.2治疗方法:中医药辩证施治,基本组方,当归、郁金、土鳖虫、寻骨风、桃仁、鸡血藤、桂枝、乌蛇、骨碎补、徐长卿、伸筋草、红花、僵蚕、杜仲、甘草等。

2结果

应用中医中药对类风湿病358例的临床观察治疗中,我们经多年的临床验证,临床治愈283例,好转66例,总有效率97%,无效9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3典型病例

3.1刘XX,女,50岁,2013年11月10日初诊,曾于6年前患类风湿,经多方治疗未愈,近半年症状明显加重,双手指、足趾及膝关节红肿麻木、关节疼痛难忍,晨起肿痛僵硬尤重,每天都要揉搓一段时间手指才能握物,并伴失眠多梦,心烦不宁,查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增高,食欲欠佳、口干咽燥、大便时有燥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细。属湿热痹,治拟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宣痹。

处方:当归20克、郁金15克、土鳖虫20克、酸枣仁20克、寻骨风15克、桃仁15克、鸡血藤20克、桂枝15克、乌蛇20克、骨碎补20克、雷公藤10克、徐长卿20克、炙大黄10克、白花蛇舌草60克、红花10克、僵蚕15克、薏苡仁20克、厚朴15克、淡竹叶15克、地龙18克、伸筋草20克、甘草10克。6付水煎服,一日2次。

2013年11月20日复诊,经用上药治疗后,自觉诸症均有明显好转,嘱继用前方加黄芪治疗二月余,诸症消失,类风湿因子转(-),C反应蛋白正常,已达到临床治愈,停药后追访至今未反复。

3.2赵XX,女,40岁,2014年8月16日初诊,两年多以来双手指关节经常疼痛,经对症治疗时有好转,近半年关节疼痛麻木僵直症状明显加重,行走不便,呈痛苦病容,手脚怕凉,粘凉尤重,查类风湿因子(+),因疼痛麻木夜间难以入睡,食欲不振,大便时有稀溏,舌苔白腻,脉沉细,属寒湿痹,治拟温经散寒,除湿通痹。

处方:当归20克、郁金15克、土鳖虫20克、桑枝15克、桃仁15克、鸡血藤20克、桂枝15克、乌蛇20克、附子15克、酸枣仁20克、僵蚕15克、伸筋草20克、徐长卿20克、首乌20克、杏仁10克、厚朴15克,淡竹叶15克,甘草10克。6付开水煎服,日2次。

2014年8月26日复诊,经用上方治疗,疼痛、睡眠均有改善,嘱继用前方加炙川乌10克、生姜15克、黄芪20克,6付水煎服,日2次。2014年9月6日复诊,经用上方治疗诸症明显好转,类风湿因子转(-),嘱继用上方月余,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追访至今未反复。

4讨论

滇西北地区,风湿、类风湿是一种多见常发病。而祖国医学则称之为痹证,对痹证可以辩证为湿热痹,治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宣痹;寒湿痹,治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痹;毒热痹,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通痹;肝肾虚痹,治以补养肝肾,强筋骨畅气血,舒利关节。在临床治疗中进行灵活的辩证施治,方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治疗痹之肿,无论身肿或关节肿痛,通阳利湿,是为常法,但亦有寒热之异,久暂之分。寒湿之肿,温化方法,易于见效;湿热之肿,法用清利,见效较慢。有关节红肿热痛,甚至恶寒发热,要考虑风毒之变,已非通阳利湿之法所能治。一般所见,初肿易消,久肿难疗,关节肿之者,每为关节变形之兆,不容忽视,需活血通络配以利湿扶正方可收全功。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辩证论治,早在《内经.痹论》中即论述“冬遇此者为骨痹,故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意思是冬天感受风寒湿邪,易成骨痹,骨痹不愈,再感受外邪,就要内舍于肾。肾主骨,肾痹则骨失所养,逐渐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血瘀阻滞经络,形成足骨无力僵直不能站立,而以尾骨着地代行,颈骨下倾,脊骨高起而成驼背,四肢关节变形,这是痹证发展到了严重阶段。叶天士的经验是:“治痹用搜风剔邪通络活络之品,如乌蛇、土鳖虫、僵蚕、桃仁、红花、川乌、伸筋草、地龙之类,并非泛泛使用,其掌握重点有二:一是痹痛病程较长,二是痹痛内伏筋骨”,他治痹不主张用发汗之药,并指出羌防葛根再泄其阳,必致增剧,焉望痛缓。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正虚邪实互见,寒热表理并存,治疗中要正邪虚实互相兼顾,做到祛邪亦须补正,不可单独的大量使用,专治祛邪忘乎固正,不但疾病不愈,反而使体质虚弱,气血受损,阴阳失调,病情更加严重。见到阴虚证用滋阴药,也要稍佐补阳消导药;同样阳虚证用补阳药,也要稍佐益阴清热药,使临床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所谓“气血互生,血随气行,阴生阳长,阴阳互根。”这是祖国医学的独有特点,也是补益药在配伍上能提高其疗效的关键所在。

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应用中医中药辩证施治的同时,再结合生物制剂,大剂量的使用胸腺肽,目前,胸腺肽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都有其较为确切的疗效。所以对此病治疗的预后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希望同仁能将中西医结合做更多的临床探索,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参考文献

[1]姜林娣,梅振武.类风湿关节炎.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3-2556

[2]黄烽,汤仲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银屑病等免疫疾病的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概论与实用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94-196

中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60例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痛风患者, 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症候诊疗标准》中的湿浊瘀阻型实施诊断和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痛风诊治标准[2], 其中有42例男性, 18例女性, 平均年龄为 (45.2±1.6) 岁, 平均病程为 (9.1±2.5) 年, 38例患者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12例患者为痛风发作缓解期, 8例患者为痛风石, 2例为其他。随机将本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有22例男性, 8例女性, 平均年龄为 (44.8±1.5) 岁, 平均病程为 (9.2±2.4) 年。观察组有20例男性, 10例女性, 平均年龄为 (45.1±1.3) 岁, 平均病程为 (9.0±2.6) 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准资料比较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临床给予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秋水仙碱和别嘌呤醇治疗, 其中秋水仙碱 (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0113208, 0.25毫克/片) , 首次服用2片, 服药1 h后再加1片, 1天2次, 第2天改为1天2片, 别嘌呤醇 (北京优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为19993814) , 每次100 mg, 3次/天, 饭后服用, 治疗疗程为4周。而给予观察组患者主要实施中药桑当汤治疗, 桑当汤中药组成成分包括:红花、甘草、当归、赤芍、川穹、桃仁、桑当各10 g, 金银花、玄参各30 g, 生地15 g。通过中药煎煮机对桑当汤进行煎煮, 一副药只煎一次, 每袋200 m L, 1袋/次, 患者早晚餐后服用, 6天/周, 共煎12次, 连续服用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症候诊疗标准》疗效评定标准[3], 患者关节热、肿、红、痛等临床症状消失, 关节腔滑囊液显微镜检查显示针形尿酸盐结晶消失, 血尿酸恢复正常水平为治愈;患者关节热、肿、红、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血尿酸水平降低, 关节局部皮肤瘙痒、脱屑症状得到缓解为好转;患者症状没有得到缓解, 而且其血尿酸也没有降低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P<0.05表示差异性较为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30例患者中, 有13例患者治愈, 16例患者好转, 1例患者未愈,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 有8例患者治愈, 17例患者好转, 5例未愈, 总有效率为83.33%,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浓度和血沉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浓度和血沉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者血尿酸浓度和血沉均有所下降, 其中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通风发病率呈现逐年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早期诊治对减少患者的痛苦, 而且对发生疾病的恶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治疗痛风常用的方法为西药治疗, 但是西药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大, 治标不治本, 所以临床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以, 中药治疗痛风具有较大优势。就中医角度而言, 痛风为“历节”、“痹症”范畴, 所以又称“热痹”、“痛痹”[4]。金元时期开始在中医中出现“痛风”, 首次提出“痛痹”为“痛风”的是朱震亨, 而且“痛风”曾出现在《丹溪心法》中:“痛风者, 四肢百节走痛, 方书谓之白虎历节证是也”, 在《格致余论·痛风论》中, 朱丹溪明确指出:“彼痛风者, 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热血得寒污浊凝涩……夜则痛甚, 行于阴也”, 由此充分表明, 痛风的主要病因就是污浊凝渉, 血分受热, 因而作痛。中药桑当汤属于一种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为君药, 桃仁、川穹、赤芍、当归、红花等臣药作为辅助性药物, 血行则瘀去, 消瘀进而止痛[5]。在辅助以生地、金银花以及玄参等具有清热消肿凉血之功效, 消除患者邪肿, 使湿毒, 此外, 又有甘草被用于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功效。诸中药合用, 能够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从中国藏医药学理论而言, 患者关节痛、肿、红、热是痛风主要临床症状, 尤其是患者下肢关节症状表现的尤为明显。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属于藏医学中的“黄水”。传统藏医药学理论研究表明, “黄水”病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培根”、“赤巴”以及“龙”失调而造成“黄水”病。中医药材书籍《晶珠本草》中明确记载, 重要桑当汤的主要功效就是“干黄水”, 而干黄水与“除似”的意思较为相近, 因为黄水病具有止痛、消肿、祛热、祛红等功效, 所以, 桑当汤对之疼痛、抗痛风、抗炎作用极为显著, 而且桑当汤还具有将血尿酸的重要功效, 可有效抑制黄嗓吟氧化酶活性[6]。本研究中, 所选取的30例患者中, 有13例患者治愈, 16例患者好转, 1例患者未愈,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 而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浓度和血沉下降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蠲痹止痛、活血通络类中药桑当汤对痛风具有明显的血尿酸降低功效,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风症状,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痛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秋水仙碱和别嘌呤醇治疗,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桑当汤治疗, 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治愈, 16例患者好转, 1例患者未愈,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 有8例患者治愈, 17例患者好转, 5例患者未愈, 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 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浓度和血沉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桑当汤治疗痛风效果显著, 安全性及可行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 可行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痛风,疗效

参考文献

[1]徐福山, 孙红梅.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痛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9) :135-136

[2]王兰.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 2011, 26 (8) :997-998.

[3]岑泽波.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82-83.

[4]袁红宇, 何苗, 欧宁.中药治疗痛风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29 (3) :666-670.

[5]孙益, 贾万贵, 李象钧.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用药分析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 (1) :58-59.

中药临床疗效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2007年本院住院及门诊Ⅱ度至Ⅳ度的褥疮患者, 共160例,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8例, 男62例, 女46例;年龄49~80岁, 平均 (63.9±6.42) 岁;Ⅱ度36例, Ⅲ度45例, Ⅳ度27例;褥疮病史8~75天, 平均 (22.5±4.9) 天。对照组52例, 男29例, 女23例;年龄54~81岁, 平均 (66.0±6.6) 岁;Ⅱ度29例, Ⅲ度17例, Ⅳ度8例;褥疮病史12~70天, 平均 (21.9±5.3) 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 基础治疗:2组患者均必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受压组织的保护治疗。采取定时翻身、补充营养, 高蛋白饮食, 防止机体分解大于合成, 使用保护用具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理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康复疗效。侧卧位时最好倾斜30度, 对预防褥疮较理想。这种侧卧倾斜体位可消除大转子及骶骨部位的局部压力。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 选用有效抗生素以控制局部感染。

(2)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 先用中药祛除创面腐烂坏死组织, 待创面新鲜后, 改用中药黄连纱条外敷。黄连纱条制备:黄连、黄柏、姜黄、当归各15g, 生地30g。将上药用香油煎枯, 去除药渣, 加黄蜡, 微火化开, 浸入无菌纱条。疮面清创消毒后将纱条敷于伤口表面, 无菌纱布外盖, 胶布固定。脓多时每日换药1次, 脓少时隔日换药1次。并同时口服血府逐淤胶囊2.4g, 每日3次。

(3)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 清创消毒创面后有感染的溃疡先用雷夫奴尔纱条外敷, 伤口新鲜后凡士林纱条外用, 无菌纱布外盖, 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1.3 观察指标

(1) 创面面积:治疗前后疮面面积, 以最大长度 (mm) ×最大宽度 (mm) 之积表示。如有皮下空腔者, 以空腔长度为准;如有多处疮面者, 记录总面积。

(2) 肉芽生长情况:分别记录用药前, 用药第20、40、50天溃疡面肉芽生长情况, 评价标准参照王润秀等[2]标准并加以改进;疮面没有肉芽生长为0分, 有肉芽生长, 面积小于1/4为1分;肉芽面积大于1/4, 小于1/2为2分;肉芽面积大于1/2, 小于3/4为3分;肉芽面积大于3/4至覆盖整个疮面为4分。在各个时间点疮面肉芽分值减去用药前分值为本时间点得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8.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肉芽生长情况比较采用秩和检验。Ⅱ度治疗前后面积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疮面完全愈合。显效:疮面缩小1/2以上;有效:疮面缩小1/4~1/2;无效:疮面缩小小于1/4或扩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 对照组78.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

2.3 两组Ⅱ度褥疮治疗前后溃疡面积情况比较

见表2。由于Ⅱ度褥疮溃疡面比较表浅, 便于面积缩小的比较。两组Ⅱ度褥疮治疗20天后面积都有所缩小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

注:与治疗前比较, (1) P<0.01;与对照组比较, (2) P<0.01。

2.4 两组肉芽生长情况比较

见表3。第20、40、50天肉芽生长情况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治疗组肉芽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

3 讨论

褥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 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 主要原因是长期卧床造成的。治疗原则是防止局部的再受压, 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西医治疗除了基础治疗, 多是清创换药。

中医学认为, 内郁热或感受暑毒, 汗泄不畅, 暑湿热毒蕴蒸致湿热毒邪滞于肌肤, 经络阻塞, 气血壅滞, 邪热气血阻结于皮肉间, 热盛肉腐, 肉腐为脓, 表现出的临床症状, 治疗原则应是清热祛毒, 活血消肿, 祛腐生新, 收湿敛疮。治疗上内服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外治应以袪腐生机为主。由于褥疮患者多为瘫痪长期卧床的病人。中医认为其多为气虚血瘀脉络淤阻。血府逐淤胶囊的功用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治法的作用原理即改善血液循环, 调节代谢, 促进组织修复, 抗炎, 调节免疫功能。对褥疮患者起到内外兼治的效果。

中药外用在疮面有脓时应用袪腐生肌的方法将坏死组织清除, 在疮面愈合的后期阶段, 运用中药黄连纱条, 经皮肤和疮面对药物的吸收, 促进局部的气血通畅, 增强防御能力, 是疮面脓液增多, 载邪外出, 从而达到促进疮面生长的目的即是“煨脓长肉”的方法。西医换药的特点是清创较勤, 频频清除分泌物。中药外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此时脓液中含有大量血浆内各种成分自血管向外渗出的物质, 如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其中巨噬细胞被认为是细胞修复的指导者, 它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伤口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肉芽形成。中药外敷增加脓液渗出, 从免疫学角度研究, 它可以通过调整机体,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中药内服外敷, 使疮面肉芽加速生长, 促进伤口愈合,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英) TONG A.对压迫性溃疡预防指南的评估[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3) :120.

中药临床疗效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躯体形式疼痛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中, 男性21例, 女性18例, 年龄23~59岁, 平均年龄 (32.4±10.3) 岁, 病程1~2年。对照组中, 男性20 例, 女性19例, 年龄25~63岁, 平均年龄 (31.4±11.5) 岁, 病程1~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20mg盐酸帕罗西汀片, 每日1次, 持续服用3个疗程。饮食方面少食辛、辣、腥等食物, 增强日常运动, 但要减少剧烈运动, 例如:每日慢跑半小时, 根据患者自身的恢复状况以及日常运动量安排合理的运动方式, 以便促进药物吸收, 加快机体恢复速度[1]。

观察组患者的饮食、运动及日常生活按照基础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口服药物采用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 药方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等, 其中主要药物的用量和用法为:柴胡6g、白芍4.5g、甘草1.5g, 醋炒陈皮加上麸炒枳壳, 用水煎至八分熟, 饭前服用, 每天1次, 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控, 以及治疗后对患者自身感觉进行调查, 观察药物治疗对患者的效果, 分别于第2、4、6周以及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HAMD评分, 判定治疗效果[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2、4、6周以及3个月时HAMD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属于患者神经症中躯体形式的一种障碍, 这种疼痛无法通过生理过程或者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 患者主观感觉长期持续的疼痛, 因此会在长期的病痛下身心疲惫。这类疾病一般情况下会有心理因素, 患者之后会出现精神上的抑郁和心理上的焦虑[3]。由于其主要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少, 因此还会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病情长期得不到显著的治疗, 家属和患者甚至会产生排斥的心理, 对康复十分不利。

躯体形式疼痛包括的疾病种类非常多, 一般主要为身体各个部位持续性疼痛, 其中包括:关节痛、四肢痛、腰痛、背痛, 以及肠胃不适和身体乏力等, 一旦患有该类疾病会出现睡眠障碍, 严重者会改变心理行为以及食欲下降。西药治疗该类疾病只能轻微缓解疼痛感, 并不能彻底根治。选用中药进行内调, 可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调理, 使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减轻身体疼痛, 从而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达到心身一同治疗的效果。

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临床一般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 对于躯体形式疼痛具有显著疗效, 目前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这一药物在疾病中的应用, 体现出中医学所说的“异病同治”理论。现阶段对于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报道非常多, 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能够在心理上调节患者的压力, 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但是所有报道中对于这一药物的本方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很多医疗机构对于这一药方并不十分了解[4]。现阶段临床躯体形式疼痛的病例相对较少, 还有不少患者因为院方研究不够, 导致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治疗, 这种情况会在身体和经济双方面耽误病情, 从而降低了柴胡疏肝散的可信度和疗效, 因此院方应该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加以研究, 并且扩大躯体形式疼痛疾病的临床规模, 以便于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每一个医疗机构都是在探索中求发展的,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 院方需要克服当前的困难, 积极面对, 指导患者配合治疗, 以便于这一病情的治疗方法不断地更新、改善、提高, 努力帮助患者迎接未来美好的生活[5]。

参考文献

[1]周君凯, 王家燕.早期应用参麦注射液并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 2014, 41 (11) :2356-2358.

[2]余小红, 祝亚文.时辰化疗联合耳穴敷贴及中药浴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 2014, 41 (11) :2337-2339.

[3]孙辉, 李勇.度洛西汀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以胸痛为主的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12) :1283-1285.

[4]杨大赋, 杨颖, 沈元良,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存质量改善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14, 41 (4) :753-755.

中药临床疗效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其他多所医院及本院内药剂科出现的42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相关资料。

1.2方法

对其他多所医院及本院内药剂科出现的42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未能到位炮制炮制品、中药自身质量问题、执行处方的脚注问题、发药未明确交代、处方错误、中药品种混淆以及中药使用剂量这几个方面着手,对上述可变因素在影响临床疗效中的比重进行分析。

2结果

本次纳入研究的所有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中,其中属“炮制品缺乏到位的炮制”为最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所在,占总事件发生的28.6%,其次包括“执行处方脚注问题”、“中药自身质量问题”、在内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问题发生的因素所在,占总事件发生的19.0%,最后几项例如“中药剂量”、“混淆中药品种”等,具体数据表示见下表1。

3讨论

3.1中药调配中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

中药调配工作存在对方剂进行临时调配的这一特点,在医院的整个药剂工作中占据中药位置,且发挥着重要效用[3]。就中药调配工作来说,其存在着系统性、复杂性的基本特征,无论是就专业知识方面还是操作技术方面,都提出了极高极严格的要求,加之中药调配工作的过程较长、工作量很大,也是基于此,对调配技术工作者提出的相关要求更为严格。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中药使用剂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其临床疗效情况的发挥,且中药调配质量的高低更是决定临床疗效良好的最关键性因素,就这个方面来看,中药剂量调配这一条件直接影响到药物功能主治的方向,且其中不乏存在着诸多变化性的因素对其造成影响[4]。

本研究中,在发生的全部42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中,最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是“炮制品缺乏到位的炮制”,其次是“中药自身质量问题”、“执行处方脚注问题”;再次是“未能明确交代发药”、“处方错误”、“中药剂量”,分别占14.3%、7.1%、7.1%,“混淆中药品种”这一影响因素所占比例较低,占到4.8%。就从这些数据看出,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都是中药调配中可能会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的相关性因素。

3.2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因素的预防举措

3.2.1药物炮制处理进行对中药的炮制处理,是为了降低或者是消除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改变药性,提高药物使用的临床疗效,各不相同的炮制方法会使药物功效也各不相同,例如炒白术存在止泻、补脾之功效,而焦白术则只有补脾功效;生甘草可解毒、泻火,而熟甘草可驱寒、温中[5]。

就对中药调配人员提出的要求:积极总结相关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实现与临床医师的积极沟通,了解相关临床用药的问题,并明确医师的处方立场,继而做到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3.2.2中药质量与混淆中药品种中药自身的质量问题是直接决定着能否确保疗效的根本所在,由于中药饮片的种类繁多且成分较为复杂,若一旦未能有效的予以加工、保管,则很容易出现发霉、变色、腐烂等一系列的变质问题,同时基于劣质药品的混入,也直接影响到中药质量,不利于患者得到确切的临床疗效。

针对于此,要求以医院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明确并定制临床上合理、科学、标准的中药调配流程,落实中药调配这一工作的细节规定,例如像取药、包装等一系列复杂的小细节都涵盖其中;除此之外,还应对发生率较高的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加强管理中药质量的力度,以求在有限的时间中对发生问题进行最有效的解决,严格监管采购的药品整体质量。

3.2.3其他相关问题中药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在开写中药的处方时,在某位药物的右上角或者是右下角加注的简明要求,目的是为了对调剂工作者指导饮片应使用的特定处理手段[6]。对于中药脚注的特殊处理,会直接影响到药物临床使用疗效的有效发挥。因此,要求调剂工作者必须严格依据处方脚注的要求,认真执行脚注内容,对于有些并未加脚注的处方来说,仍需进行特殊处理,这时便应该严格依据炮制规范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像薄荷这一类气味芬芳,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饮片来说,不能长时间的进行煎煮,这样会导致其有效成分散失,不利于其临床使用疗效的有效发挥。

在中药方剂的调配中,各种药物剂量的变化都会直接对处方功能、主治带来直接影响[7],有些调配工作者在药物调剂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主观性的错误,也就是直观的用手去抓取药物剂量,这样则会直接导致配伍药材剂量不精准,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例如就拿肉桂来说,小剂量的肉桂有引火归原之效,若大剂量则会起到祛寒止痛的作用;另外以红花来说,小剂量的使用可以养血,但是大剂量的使用不但不能起到养血之功效,还会破血。

针对这一系列的因素,建议构建完善的奖惩举措来进行制约,同时以有效的奖惩机制,实现中药调配人员其薪资与调配质量的挂钩,比如说,一旦调配工作者出现了调配质量事故,则应视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对其实施相应的处罚,以期使其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与之相反,如果在工作中,某个中药调配人员始终保持着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且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知识,便要对其予以合理的奖励,进一步激发调配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其责任心。

3.2.4给药过程问题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交代在煎煮、服用中药制剂的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确保患者与其家属虽然离开了医院但还是能够掌握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通过于此,控制由于未能正确煎煮而导致降低药效问题。

总结来说,中药质量问题、未能到位炮制抛之品以及执行处方的脚注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会对中药使用临床疗效造成影响的相关性因素,就上述这些发生问题原因进行总结,在于中药调剂过程中不能加以严格、明确的管理,就此,必须要重视中药调配工作,并落实这一工作操作的规范性及标准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中药调配中会影响到临床使用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其他多所医院及本院内药剂科主要出现的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资料42例,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在发生的全部42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炮制品缺乏到位的炮制”,占总数的28.6%,其次为“中药自身质量问题”、“执行处方脚注问题”均占总数的19.0%;再次为“未能明确交代发药”、“处方错误”、“中药剂量”、“混淆中药品种”。结论 中药调配中影响到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炮制品缺乏到位炮制、中药质量问题以及执行处方脚注问题等等,发生于此的原因在于未能实现对中药调剂的严格管理,因此,应落实对中药调配这一过程的规范、标准操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调配,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燕,王倩,彭俊芬等.中药调配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9):5853-5854.

[2]柯桂兰,田志强.中药调配质量与疗效的关系[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5):191-191.

[3]江燕.浅谈在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中药疗效的各种因素[J].当代医药论丛,2014,(16):23-24.

[4]金庭利,祝恒阳.浅论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J].医药前沿,2012,02(17):328-329.

[5]夏开华,杨少春.浅析中药调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137-138.

[6]颜丽杰.探讨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必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262-263.

中药临床疗效 篇11

【摘要】 目的: 观察使用中药热庵包治疗中焦虚寒、虚寒气滞的腹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实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腹痛时应用中药热庵包治疗热敷腹部,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热庵包治疗腹痛患者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方便操作,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药热庵包腹痛;腹痛'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61-01

中药热奄包又称为中药热敷法,是传统中医疗法,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内经》中所述“熨”法即指热敷法。其法具有温经散寒,消肿止痛,活血祛瘀的治疗作用。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本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该疗法于临床上中焦虚寒、虚寒气滞的腹痛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在2009年6月~2010年10月间因中焦虚寒、虚寒气滞的腹痛的病人8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腹痛的病人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46~95岁,平均76.58岁;实验组病人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8~95岁,平均78.78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使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在腹痛时应用中药热庵包治疗。

2.2中药成分及操作方法:吴茱萸或厚朴、粗盐。中药热庵包是利用吴茱萸或厚朴与粗盐一起炒热或微波炉加热后(加热温度一般为70℃),协助患者平卧,将加热后中药和粗盐装入小布袋扎好,放在患者痛涨部位顺时针旋转推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

2.3观测方法:应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疼痛量表: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应该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画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治疗后根据疼痛量表让患者自己再画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比较两组的改变值。疼痛量表如下:0无痛,1-3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中度疼痛,7-9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剧痛。

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疼痛的治疗前后的改变值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两样本T检验;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或)方差齐性则采用非参数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表1两组治疗后腹痛的效果观察比较

(注:显示经过中药热庵包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腹痛的病机不离“不通则痛”,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虫积、跌扑等原因,皆可导致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流行阻滞而出现腹痛。故治疗上我们以“通则不痛”为治则,采用行气散寒通络之法,即《内经》之“熨”法。

中药外敷包诸药合用,通过熏敷患部,达到行气散结、祛风散寒止痛之功效。中药外敷疗法直接刺激穴位经由皮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安全可靠对缓解急性腹痛起效较迅速;而中药热敷包外敷,则对病因治疗及巩固疗效有较明显效果。因此中药热敷包对治疗急性腹痛疗效持久,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方便。 

吴茱萸性辛、苦、热,归肝、脾、肾经,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厚朴性苦辛,温,归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粗盐热熨腹部可活血化淤,加速血液循环,加强局部抵抗力;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肌肉放松、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进而改善局部以至全身血液循环。同时,现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晚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淋巴管和神经,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敏感度高,药物易于穿透。本研究表明,中药热庵包治疗中焦虚寒、虚寒气滞的腹痛患者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5 注意事项

使用热庵包注意温度的掌握,热庵包所用中药量较大,药物毒性大,告知家属及病人千万不得误服,以免药物中毒,热庵包疗法虽然应用广泛,疗效卓著,但也有不易使用热庵包疾病,如皮肤破损、中草药过敏者及危重疾病患者不易使用热庵包,开放性损患者,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热庵包温度不宜超过50℃;在尚未确定腹痛的原因和性质时,就不应滥用热庵包治疗,否则会掩盖病情的发展,使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的确诊和治疗。使用过程中应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温热感觉,使用后后观察皮肤有无烫伤或水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药物、粗盐连续使用3天后更新。热庵包热敷时,免热气走散,要加盖被子.做完热敷注意保暖,防止受寒。

参考文献

[1] 顾巧丽.吴茱萸敷脐对阑尾炎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033):6002-6002.

[2] 张国雄 陈延 刘旭生.四黄水蜜外敷治疗急性腹痛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1,10(4):191.

[3] 王云蝶.林广裕 中药热敷包治疗急性腹痛50例临床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2009.09.

[4] 李向东.消化内科诊疗效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程、年龄分布、B超显示包块大小、体温等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有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 不孕, 月经失调或月经过多; (2) 妇科检查子宫后倾, 活动性受限, 子宫两侧附件压痛明显, 或触及囊性包块, 或输卵管增粗压痛; (3) 无规律的发热, 劳累过度后或经期前后下腹坠胀和腰酸症状会加剧; (4) 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0.5g和替硝唑0.4g口服, 每天2次, 支原体、衣原体阳性者改用阿奇霉素0.5g, 每天1次, 持续14天。观察组50例口服丹黄祛瘀胶囊 (吉林龙鑫药业有限公司纯中药制剂) 1.2g, 每天3次, 非经期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每天1次, 持续30天。中药保留灌肠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各30g, 丹参20g, 赤芍、三棱、莪术各5g, 煎药浓缩至100mL, 药温40℃左右, 侧卧将灌肠导管缓慢经肛门插入10~15cm, 缓慢注入药液, 平卧2~4h, 保留8h左右。

1.4 疗效判断标准

(1) 痊愈:下腹坠胀及腰骶部酸痛等体征消失, WBC及CRP恢复正常, 包块消失; (2) 显效:下腹坠胀及腰骶部酸痛等体征明显减轻, WBC及CRP基本恢复正常, 包块大部分消失; (3) 有效:下腹坠胀及腰骶部酸痛等体征减轻, WBC及CRP未恢复正常, 小部分包块消失; (4) 无效:下腹坠胀及腰骶部酸痛等体征未减轻, 包块基本没有缩小。

1.5 统计处理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 观察组为95.0%,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n)

3 讨论

盆腔炎常会复发, 由于盆腔炎症造成输卵管组织结构损坏, 在高危因素影响下会再次感染从而导致盆腔炎再次发作, 其复发率约为25%[2]。盆腔炎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如果不彻底及时地进行治疗, 会导致慢性盆腔痛、不孕、炎症反复发作以及输卵管妊娠, 进而对妇女生殖健康造成严重危害[3]。慢性盆腔炎常因患者体质差或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病情迁移所致。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最终导致盆腔器官及周围组织粘连, 而用抗生素治疗时局部不易吸收, 疗效不好且副作用大, 长期使用会造成耐药性和肠道菌群失调[4]。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不孕”、“少腹痛”等范畴, 治疗重点在于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中药复方丹黄祛瘀胶囊主要成分为延胡索、黄芪、党参、丹参、鸡血藤、芡实、山药、土茯苓、鱼腥草、莪术、败酱草、全蝎、白术、川楝子、苦参炮姜、当归、土鳖虫等, 具有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之功效。中药灌肠使药物通过直肠直接吸收, 使病变的局部血管扩张, 病灶松动, 粘连组织消散, 从而消除或减轻炎症。直肠给药时, 药物直接在直肠黏膜上皮细胞被吸收, 50%~75%可避免首过效应, 这样不仅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 而且避免了消化液的酸碱度和酶类对药物的破坏和影响, 还使得肝脏少受药物毒副作用损伤。这种给药方式使药物直达病变区, 较口服吸收快且规律, 作用时间长[5]。

参考文献

[1]付丽萍, 陈素文.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 2008, 43 (6) :24-25.

[2]魏绍斌.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4) :253-254.

[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6.

[4]窦海燕, 潘秀兰.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8) :171-172.

上一篇: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下一篇:量刑建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