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利湿中药(精选7篇)
清热解毒利湿中药 篇1
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是指由男性自身对抗精子的免疫反应所引起的不育,抗精子抗体的出现,可以造成精子的凝集反映而影响精子的发育、成熟、获能、运动以及对卵子的受精,也可能影响受精卵的分裂、着床,以及胚胎的发育,对男性生育的危害极大[1]。临床治疗可以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方式,为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各种中医疗法开始被积极的应用于临床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治疗之中。为探讨滋阴补肾、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中的效果,该研究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5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5例进行研究,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12±10.3 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比较两组各项病例资料均(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2020285),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滋阴补肾、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药方组成为:黄芪、蒲公英、丹参各15 g,白术、车前子、枸杞子、黄精各10 g,甘草6 g。以上药材1剂/d,水煎2次,煎取300 mL/次,早晚各服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具中:①治愈:患者配偶成功受孕;②显效:患者配偶未受孕,但患者精子数量及活力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抗精子抗体滴度下降50%;③有效。患者AsAb滴度下降1/3;④无效。较之治疗前,患者各项指标均未得到明显改善。最终统计时,治愈和显效以及有效率均计入总有效率中。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7.0软件予以数据处理。治疗总有效率予以χ2检验,检测P值,并以P<0.05为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80.7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免疫性不育症对男性的危害极大,近年来,一些免疫学研究发现,对于病因不明的不育患者,在其体内存在着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ASAb),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育功能[3]。世界卫生组织也通过调查发现,因为体内存在抗原抗体而导致不育的患者占不育患者总人数的20%~3 0%[4]。
以往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大多采用口服西药方式,但效果不佳[5]。近年来,中医理论和疗法开始被积极的应用于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的治疗之中。谢元平[6]等即通过研究报道,利用俞募配穴埋线疗法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神经递质分泌予以有效调节,改善其免疫紊乱状态,并有效降低血清AsAb水平,促进患者配偶的受孕。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肾”为“先天之本”,且“肾藏精”,主生殖[7]。因此,男性肾精的盛衰与否会对其繁衍后代的能力等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而免疫性不育症患者“久病入络,日久生瘀”,体内湿热,且肾气不足,因此,临床治疗要以滋阴补肾和清热利湿为主[8]。该研究中,对入组的观察组患者,即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中药治疗。药方中含有黄芪、蒲公英、丹参、车前子、枸杞子等多种药材,诸药合用,可以共同发挥出较强的活血、补肾、利湿、祛除脉道之瘀滞等功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80.7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用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中药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受到入组样本容量以及观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该研究结果和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等。另外,关于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问题,并没有进行分析。因此,本研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不断完善。
摘要:目的 探讨滋阴补肾、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中的效果。方法 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常规西药治疗联合滋阴补肾、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80.7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用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中药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免疫性不育症,男性,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1]伍世杰,林小莲,梁志强,等.高位结扎精索静脉配合五子衍宗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11):14-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192-193.
[3 Bohring C,Krause W.Immune infertility: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perm(auto)immunity.The value of proteomic analysis[J].Hum Repord,2003,18(5):915-924.
[4]Dinitroma OK,Kalaidzhiev SK,Biakov LS,et al.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sperm antibodies associateted with immunologicalyreediated human infertility[J].Akush Ginekol(Sofiia),2002,41(3):43.
[5]应雪琴,朱寅州,赵义造,等.电针配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4-5,20.
[6]谢元平,吴湘,伦新,等.俞募配穴埋线法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对β-内啡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87-88,90.
[7]张家亭.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加味治疗男性不育症[J].中外医疗2009,28(32):98.
[8]杜贵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3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28-29.
利湿清热玉米须 篇2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无毒,入膀胱、肝、胆经。有利湿清热,平肝利胆之功,适用于热淋腰痛,水肿,小便不利,黄疸等。《岭南采药录》言其“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滇南本草》言其“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有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质、树脂、苦味糖苷、皂苷、生物碱及谷甾醇、苹果酸、柠檬酸等。玉米须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抑制蛋白质的排泄。玉米须制剂有促进胆汁分泌,降低其粘稠度及胆红质含量。有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含量及血小板数,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另其还有抗菌消炎、抗肿瘤、降糖降压、抗尿路结石形成作用。
1.治疗泌尿系结石:玉米须、根、叶各30克,金钱草45克,海金砂、车前子、石苇、怀牛膝、菟丝子各15克,鱼脑石、川断、鸡内金各12克,地龙9克,莪术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上下午服,一般服用10~50剂结石可见排出。
2.治疗泌尿系感染:玉米须40克,石苇、公英、马齿苋各30克,柴胡、黄柏各10克,苦参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用药3~10剂临床症状可消失,血尿常规恢复正常。
3.预防习惯性流产:怀孕以后,每天取1个玉米的玉米须煎汤代茶饮,至上次流产的怀孕月份,加倍用量,服到足月时为止。
4.治疗黄疸:可单味大剂量煎汤服,或玉米须、金钱草、茵陈各30克,郁金10克。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
清热解毒利湿中药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消化道溃疡急性出血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消化病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表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6例, 年龄32~60岁, 平均 (38.2±5.3) 岁;原发疾病:胃溃疡1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 复合性溃疡8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33~64岁, 平均 (40.2±5.38) 岁;原发疾病:胃溃疡14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 复合性溃疡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同等基础治疗, 包括禁食、输液、补充血容量、输血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40 mg, 静脉推注, 2次/d, 止血芳酸0.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治疗, 具体方案如下: (1) 中药汤剂:黄芪20 g, 党参15 g, 炒白术10 g, 茯苓15 g, 大黄6 g, 黄连6 g, 黄芩10 g, 三七粉6 g (冲) , 仙鹤草30 g, 蒲黄炭10 g (包) , 甘草6 g。水煎内服, 1剂/d, 加水500 m L煎至150 m L, 由厦门中医院煎药室统一代煎, 每剂煎2次, 分上下午2次口服。 (2) 云南白药0.5 g, 口服, 3次/d。 (3) 炎琥宁3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 静脉滴注, 1次/d;黄芪注射液40 m 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 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7 d的治疗,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若出现出血加重, 需要内镜止血或手术止血, 则退出试验。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中医证候进行评估[2]。 (1)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90%; (2) 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50%; (3)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50%。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 显效:1周内呕血、黑便停止, 大便潜血连续3 d阴性, 出血症状完全缓解; (2) 有效:1周内呕血、黑便减少, 大便潜血连续3d (++) , 出血症状略改善; (3) 无效:出血未止, 临床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黑便、乏力、痞满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而在呕血、心悸、面色苍白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总体疗效和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比较:观察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 (3.1±0.9) d, 显著优于对照组转阴时间 (4.5±1.2) d (t=4.31,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χ2=3.52, P<0.05) , 见表2。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皮疹, 对照组5例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2例皮疹, 1例白细胞降低,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5% (1/40)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 (8/40) (χ2=6.13, P<0.01) , 所有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
讨论
消化道溃疡属于中医“便血”“吐血”范畴, 是内科中的危急重症, 多数患者属于脾虚湿热血瘀证。消化道溃疡原因多数在于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群喜食肥甘厚腻, 久而久之易造成脾胃损伤、生活节奏加快、思虑劳顿, 进而引起脾胃不能运化水湿, 导致内生湿浊、热邪破血妄行。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在于脾胃虚弱, 其治疗关键应为攻补兼施。
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可有效治疗该病, 该中药组方为四君子汤和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而成, 该组方中的四君子汤可有效增减胃黏膜的分泌量, 同时降低胃蛋白酶的分泌量, 进而增强胃黏膜的抵抗能力[3]。该法可有效缩短出凝血时间, 促进血小板的有效黏附及聚集, 促进血栓的形成, 降低纤溶酶活性, 促进溃疡的愈合。党参、白术可有效抗击消化道溃疡, 大黄具有改善胃肠道血流灌注、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胃黏膜新陈代谢作用, 同时还可对血液流变学进行有效调节, 提升血浆渗透压, 而对血小板数目、功能均无影响, 进而达到活血、止血作用[4]。多药联合治疗, 可起健脾利湿清热活血之功, 辅助以炎琥宁、黄芪注射液与云南白药, 可达标本兼治目的。
综上所述, 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行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 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小, 值得推广。
注:χ2表示两组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邝生, 徐进康, 陆喜荣.清胃和络法治疗胃热血瘀型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9 (6) :365-366.
[2]李超群.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2, 10 (2) :150-152.
[3]吴林峻.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3) :253-254.
清热解毒利湿中药 篇4
关键词:肛门疾病,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结果
肛周脓肿是直肠、肛管常见疾病, 需及时切开引流, 以降低张力, 避免感染蔓延至肌间隙或周围组织, 或因感染加重导致间隙脓肿, 甚至引发复杂性肛瘘[1]。临床治疗肛周脓肿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分期手术, 即先进行切口引流, 待形成肛瘘后给予肛瘘术治疗, 但治疗时间较长, 患者需承受较大痛苦。为了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可给予一次性根治术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次性根治术联合清热利湿剂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东台市中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12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44例, 女18例;年龄18~62岁, 平均36.5岁;脓肿部位:低位间隙脓肿38例, 高位间隙脓肿14例, 肛管后脓肿5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3例, 直肠后间隙脓肿2例。对照组中男39例, 女21例;年龄20~61岁, 平均37.5岁;脓肿部位:低位间隙脓肿32例, 高位间隙脓肿15例, 肛管后脓肿6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4例, 直肠后间隙脓肿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脓肿部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治术治疗:患者取左侧卧位, 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后转为俯卧折刀位, 常规消毒铺巾, 将脓肿切开后予以引流, 仔细检查脓肿走行和内口位置, 若内口表现不明显, 可用注射器在有显著脓肿动感波处进行穿刺, 抽出脓血, 保证针头尖端处于脓肿内, 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 利用肛门镜对肛门内情况进行探查, 若溢出过氧化氢泡沫, 则可确认溢出处为内口, 在有明显脓肿动感波处做放射状切口, 将脓肿内分隔去除, 充分敞开脓肿。剖开低位、坐骨直肠窝、肛管后脓肿, 将探针从切口处探入, 从内口探出, 根据探针方向切开脓肿, 予以充分引流。对直肠后、直肠间隙、高位脓肿进行分阶段手术, 齿状线下方区域予以单纯切开引流, 齿状线上方区域选择薄弱的脓肿最高处穿刺, 然后将示指插入肠管, 引入橡皮筋, 拉紧两端后固定, 利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冲洗, 填塞凡士林纱条后压迫止血, 妥善包扎。针对女性患者, 可不切开外括约肌皮下组织, 以免影响肛门功能;对男性患者, 将脓肿切开后, 若存在向阴茎部延伸的暗腔, 在刮除腐质时应避免损伤尿道及其周围组织。术后给予抗生素头孢呋辛2.0g, 2次/d, 奥硝唑0.5g, 2次/d, 治疗5d以预防感染。术后1周予中药清热利湿剂 (鱼腥草30g、五倍子30g、虎杖30g、蛇床子30g、苦参30g、黄柏30g) 水煎坐浴1次/d, 注意保持创口清洁, 可用甲硝唑对创面进行冲洗, 向肛内置入吲哚美辛栓, 应用生肌膏纱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给予传统分期手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后转为俯卧折刀位, 在距离肛缘波动最明显处做放射状或弧形切口, 将脓液放出, 插入示指探查脓肿位置、大小, 分开间隔后切开少许边缘皮肤, 在脓腔内置入凡士林纱条后进行引流, 排尽脓肿后给予肛瘘手术。
1.3 观察指标
术后, 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 记录住院时间, 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复发情况。术后2d, 评价患者肛周疼痛程度[2], 0级:痛感不明显, 不影响休息睡眠;1级:轻微疼痛, 不影响睡眠, 不需用药;2级:明显疼痛, 对睡眠有一定影响, 需口服止痛药物;3级:剧烈疼痛, 无法入睡, 需给予镇痛药物静脉滴注治疗。术后2个月, 评价患者的肛门功能[3], 正常:可正常排便, 肠气、肠液无异常, 大便形状无异常;部分失禁:肛门无法控制稀便, 稀便经常污染衣物;严重失禁:肛门无法控制成型大便。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脓肿消失, 排便正常。延迟愈合:有轻微感染症状需给予抗感染治疗, 手术切口需再次处理。复发:治疗1个月后随访, 肛周脓肿症状明显, 再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愈率、延迟愈合率和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25.5±7.2) d, 短于对照组的 (36.3±9.6)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73, P<0.05) 。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肛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12, P<0.05, 见表2) 。
2.3 两组肛门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23, P<0.05, 见表3) 。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直肠、肛管疾病, 发病机制为直肠、肛管周围间隙或周围软组织因化脓性急性感染后出现脓肿[4], 会自行溃烂, 且经手术切开后容易出现肛瘘,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发现, 肛周脓肿的主要诱因是感染, 常见致病菌包括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细胞菌、金葡球菌, 少见结核杆菌和厌氧菌, 也存在较多混合感染[5]。根据发病部位, 肛周脓肿分为低位脓肿和高位脓肿两种类型[6]。其中低位脓肿发生在肛提肌下方, 包括坐骨直肠窝脓肿、肛周皮下脓肿和马蹄形低位脓肿;高位脓肿发生在肛提肌上方, 包括直肠后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和马蹄形高位脓肿。
目前, 临床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 由于该病多为急性感染引发, 因此在确诊后患者多符合手术指征, 传统手术方法为单纯切开引流术, 在排尽脓肿、形成肛瘘后给予肛瘘手术治疗, 但术后容易遗留肛瘘且复发率较高。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一次性手术根治法得到临床广泛应用, 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的关键是切开引流与内口切除同时进行[7]。内口多位于肛门隐窝处, 经肛门指检挤压脓液会溢出或触及凹陷, 也可利用探针对可能发生炎症的隐窝处进行探查, 通常溢出脓液、凹陷加深的部位即为内口[8]。本研究中通过脓腔穿刺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在明确了内口位置后给予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术中做切口时应保证其长度大于脓腔直径并延伸至肛管内, 以充分引流, 注意胶皮套松紧适宜, 对未发生浸润的脓肿胶线宜紧, 对严重浸润脓肿胶线宜松, 对脓腔较小脓肿宜松, 脓腔较大脓肿宜紧[9]。
术中还需格外注意以下问题: (1) 对切口进行合理设计。应保证切口充分暴露于术野, 以便于指检或探针探查, 且有助于引流通畅, 但应注意避免损伤过度影响肛门功能, 通常在脓肿最低位进行引流, 但应避免中线位置。若脓肿较大, 可作多个切口, 手指插入将脓肿间隔分离, 以保证引流口相联通。 (2) 妥善处理内口。寻找内口时注意动作轻柔、准确, 与内口同一方向挂线, 或超出原发内口[10], 避免盲目、粗暴探查而形成假内口。 (3) 完全清除脓肿。避免暴露分离间隔, 刮除腐败组织, 避免对脓腔保护壁的破坏而导致炎症扩散;术中若不进行扩创, 可能导致肛瘘形成或脓肿复发, 因此术中应通过手指分离脓肿间隔。 (4) 引流充分。可采用碘仿纱条或硅胶管引流[11], 注意不宜应用过多纱条, 以减轻疼痛, 降低手术腹胀、尿潴留发生率。 (5) 做好术前准备。尤其是针对复杂性高位脓肿, 术前应准确诊断, 可利用磁共振检查或B超检查, 为一次性根治术的成功实施奠定可靠基础。 (6) 术后合理应用头孢呋辛、奥硝唑等治疗以预防感染, 并做好相关护理。
本研究中, 两组术后均出现延迟愈合病例, 且观察组延迟愈合患者较多, 其可能的原因是患者伴有结核、糖尿病等并发症, 影响切口愈合;术后换药或抗生素应用不规范, 造成桥型愈合[12]或切口感染;术中没有彻底切开, 术后引流不彻底, 残留脓腔影响愈合。因此, 实施一次性根治术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将脓腔彻底切口, 术后保持引流管畅通, 合理应用抗生素, 及时换药, 并对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 以保证手术效果。术后换药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换药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创口愈合速度, 以及是否遗留支管窦道。在创面分泌物较多、坏死组织未脱落时, 可利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 生长出肉芽组织后, 可置入凡士林纱条以保护创面。
清热解毒利湿中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风湿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 男28例, 女32例;年龄32~62岁, 平均 (46.3±12.2) 岁;病程6个月~5年, 平均 (1.8±0.5) 年。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比。
1.2 纳入标准[2]
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提出来的相关标准, 及中医辩证标准中的湿热痹阻证;②疾病处于活动期;③治疗前1个月内未应用皮质激素治疗;④X线检测病变部位分期为Ⅰ~Ⅲ期;⑤排除卧床、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精神疾病等患者, 排除关节严重畸形的晚期患者;⑥所有患者均知情。
1.3 方法
研究组采用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 即内服+外熏+针炙。内服:清热养阴除湿丸, 主要成分包括半枝莲、连翘、金银花、白鲜皮、忍冬藤、白花舌蛇草、丹皮、虎杖、川乌、桂枝、甘草、土茯苓等, 口服3次/d, 每次12 g。外熏:根据患者关节肿胀情况酌情选取青风藤、苍术、茵陈、土茯苓、忍冬藤、苦参、赤芍、黄柏等清热利湿宣痹药物进行全身熏蒸。针炙:上肢病症取合谷、外关、手三里、尺泽、曲池、肩髃等穴位, 下肢病症取解溪、太溪、昆仑、阳陵泉、环跳等穴位, 留针30 min, 1次/d, 可根据肿胀程度和部位行点刺放血。
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 (MTX) 治疗, 由上海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H31020644, 每日10 mg, 每周口服1次。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疗效。疗效评价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ACR20/50/70标准[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 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详见表1, 研究组患者ACR70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ACR20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 病因较复杂, 与环境、遗传基因等密切相关[4]。中医认为, 风、寒、湿三邪是造成痹症发病的主要外在因素, 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在于三邪入侵体内, 久之而化热蕴毒, 湿热痹阻, 引起经络闭阻, 进而引发关节的疼痛、肿胀、功能性障碍、晨僵等不良症状。
清热养阴除湿丸是我国著名风湿病专家王为兰的研制成果[5], 全方有化浊除湿、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的功效, 内服可有效抵御和改善机体内风、塞、湿邪侵入的损伤, 缓解关节肿痛症状;同时, 应用相似的清热利湿活血类中药进行外用薰蒸, 内外结合, 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针炙通过刺穴和放血有利于改善患者上、下肢的运动性, 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从而加速治疗效果。综合疗法结合了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等功效, 同时综合内治、外用和传统中医针炙疗法, 以更有利于减轻肿胀疼痛症状, 迅速改善病变关节的功能, 巩固疗效。
在本组研究中, 采用中医综合疗法的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MTX治疗的对照组, 提示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性, 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且中药副作用小, 对患者安全性高, 适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玮君, 王玲.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左室功能.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 28 (9) :844-845.
[2]唐晓颇, 姜泉, 刘维, 等.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12例疗效分析.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7 (11) :978-980.
[3]姜泉, 曹炜, 唐晓颇, 等.清热活血方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5 (7) :588-590.
[4]余学芳, 汪海静, 陆学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前白蛋白的变化及意义.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 15 (5) :458-460.
清热解毒利湿中药 篇6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2007-10~2009-05本院门诊病例,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精液AsAb均为阳性 (试剂盒由上海玉兰生物研究所提供) , 均为经过抗生素治疗AsAb未转阴者。年龄29~45岁, 病程2~10年, 排除无精子症和内分泌失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5例, 对照组45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滋肾填精、清热利湿化瘀法组方汤剂, 药由龟板、黄精、枸杞、女贞子、紫河车、山萸肉、鹿茸、双花、连翘、鱼腥草、薏苡仁、车前子、穿山甲、丹参、甘草等组成, 每日1剂, 水煎, 分早晚两次服。1个月为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进行血清和精液AsAb检测, 未转阴者继续用药,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予强的松片5mg口服, 每天3次, 疗程同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和精液AsAb, 并作精液分析。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undefined表示, 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AsAb转阴, 配偶1年内妊娠:有效:AsAb转阴但配偶未妊娠;无效:AsAb未转阴、配偶未妊娠。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总疗效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 两组血液和精液AsAb检测结果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3两组精液量和液化时间比较
见表3。
3.2.4 两组精子存活率和活力比较
见表4。
与本组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AsAb是由于血睾屏障损伤或先天发育失常, 机体出现免疫抑制功能障碍, 使精子抗原通过生殖道破损的黏膜上皮屏障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产生;或感染使局部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 是具有免疫作用的细胞游走进入生殖道, 与精子抗原接触产生。AsAb阳性患者多伴有生殖道的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的感染, 本研究对以上常规检查阳性者采用抗生素治疗后, 病原体转阴, 但AsAb仍为阳性者纳入观察病例。
清热解毒利湿中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4岁, 平均年龄 (26.58±2.16) 岁;病程2~8年, 平均病程 (2.55±0.55) 年;其中月经不调22例, 肥胖1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38岁, 平均年龄 (28.12±3.05) 岁;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 (3.55±1.55) 年;其中月经不调25例, 肥胖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即在患者月经结束后第1天口服达英-35, 以28天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活血利湿方治疗, 活血利湿方组成:菟丝子10g、熟地15g、当归15g、莪术10g、益母草8g、水蛭15g、桃仁15g、薏苡仁10g、白芍15g、黄柏10g、泽泻15g、川芎15g。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 每天1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每次100mL。以28天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月经周期规律;有效:患者血清激素有所恢复, 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无效:月经周期无改善, 监测无排卵, 生殖激素水平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治愈、有效计入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0%,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卵泡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月经周期、成熟卵泡排卵和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n (%) ]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性激素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s)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头晕、呕吐各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头晕各2例, 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n)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中医“闭经”“不孕”“崩漏”等范畴。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 肾藏精, 精化气, 肾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由此说明月经来潮与肾紧密相关, 肾阴属月经的物质基础, 肾气盛是预警产生的先决条件[4]。依据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从中医角度分析认为主要病机为肾气不足、脏腑功能失常而至, 选择活血利湿方治疗。化痰可使气机顺畅, 促使卵子发育成熟并排出;活血化瘀、利湿祛痰可以提高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促进月经来潮及排卵规律。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30%, 患者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排卵和卵泡发育明显改善, 患者性激素水平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中医活血利湿方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治疗优势, 改善卵泡内分泌环境, 促进卵泡的正常发育, 使子宫内膜与卵泡的发育协调同步[5]。
总之, 活血利湿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但由于目前研究的治疗周期短, 仅为短期疗效评价, 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东梅, 赵珂.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 2016, 25 (6) :378-380.
[2]张蔚莉, 衣秀娟.益坤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60例[J].四川中医, 2013, 21 (7) :64-65.
[3]邢恺.何嘉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 2015, 48 (10) :876.
[4]俞瑾.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18 (11)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