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口服液(共6篇)
清热解毒口服液 篇1
摘要:目的:对药典清热解毒口服液金银花、连翘薄层鉴别方法的改进: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对提取方法、展开剂进行改进;以Kromasil C18柱,乙腈0.4%磷酸(10:90)为流动相,柱温(23±0.1)℃于327nm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提取方法简单,简化了操作过程,薄层鉴别结果斑点清晰;绿原酸在0.0100~0.1000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8%(RSD=1.3%)。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清热解毒口服液,薄层鉴别,HPLC法,绿原酸,连翘苷
实际工作中发现,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对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金银花、连翘的鉴别方法进行鉴别,提取过程繁琐,操作时间长,结果判定困难。本文我们通过改用溶剂,简化操作,方法明显优于药典方法,为清热解毒生产、检验部门提供快速、高效的监测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CAMAG NANOMAT 4手动点样仪(瑞士CAMAG公司生产),美国SP2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SPUV1000型检测器.
1.2 试药(表1)
阴性对照处方去掉金银花后制得;聚酰胺薄膜(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四甲生化塑料厂出品);乙腈、甲醇为色谱纯,其它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清热解毒口服液薄层鉴别的改进
2.1.1 金银花的薄层鉴别
(1)药典方法的薄层鉴别取本品10mL,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14:5:5)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3]。
(2)改进后的薄层鉴别取本品10mL,蒸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1.2 连翘的薄层鉴别
(1)药典方法连翘的薄层鉴别取本品20mL,加乙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30%乙醇5mL使溶解,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cm,柱高24cm),用30%乙醇50mL洗脱,弃去洗液,再用稀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冰醋酸(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
(2)改进后的薄层鉴别取本品10mL,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甲酸-水(7:8: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2 HPLC法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3,4,5,6,7]的含量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C18柱(200mm×1.6mm,5?m),柱温为(23±0.1)℃,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0:9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7nm,进样量20μL,按以上条件分析理论板数以绿原酸计算不少于1000。
2.2.2 供试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约10mg,置10mL量瓶中,加60%甲醇定容,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样品2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60%甲醇定容,滤过,取续滤液过0.45μm的滤膜,得供试品滤液。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3 线性范围考察
依次精密吸取绿原酸对照品溶液0.1、0.2、0.4、0.6、0.8、1.0mL置于10mL量瓶中,60%甲醇定容,配成系列浓度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得峰面积均值(A)分别为:632966,1265590、2511553,3786847,4974148,6183291,以峰面积均值(A)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3.57×104+6.17×106C,r=0.9999,线性范围:0.0100~0.1000mg/mL。
2.2.4 精密度试验
以浓度为0.0400mg/mL的绿原酸对照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分别为2511862,2542204,2521779,2512604,2561937,绿原酸的RSD值为0.76%。
2.2.5 专属性试验
分别取供试品溶液,绿原酸对照品溶液(0.0200mg/mL),阴性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结果供试品溶液色谱在绿原酸保留时间处有一色谱峰,阴性对照品溶液在该处无干扰。
2.2.6 重复性试验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平行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于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得样品中绿原酸含量为每mL为0.19mg、0.20mg、0.19mg、0.19mg、0.18mg,RSD值为0.63%。
2.2.7 加样回收率实验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供试品2mL6份,加入已知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照供试溶液的制备法制备并测定含量,平均回收率在97.24%~100.43%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1.3%。结果见表2。
2.2.8 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样品溶液各20?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得峰面积积分值,外标法计算。结果见表3。
2.2.9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1(批号061121)于配制后立即注入色谱仪并每隔两h测定一次峰面积,共测6次,结果RSD为1.3%。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h内含量稳定。
3 讨论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对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金银花的鉴别是以绿原酸为对照品,采用硅胶G薄层分离,实际工作中发现,该方法斑点不清晰,样品荧光淡,结果判定困难。我们决定改变吸附剂改善上述问题,而聚酰胺薄膜具有使用范围广,适合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有机酸类物质[8,9],通过试验采用聚酰胺薄膜板、醋酸为展开剂,结果分离效果明显,荧光斑点清晰。改进后的方法点样量仅2μl就有良好的效果。
药典清热解毒口服液连翘的鉴别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操作时间长,仅处理树脂一项就需要48小时,不同浓度的溶剂冲洗又花费一定的时间,繁琐的提取过程增加了样品的损失和误差,样品斑点不明显。通过试验我们改用氯仿提取,甲醇溶解,以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甲酸-水(7:8:5:1:1)为展开剂,操作省时、方便,斑点清晰,效果满意,方法明显优于药典方法,为清热解毒生产、检验部门提供快速、高效的监测方法。
通过实验,HPLC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结果稳定。中成药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已有很多研究和报告[10,11,12,13],但制剂口服液绿原酸的报道不多,故此研究对保证该药的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
以上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的改进方法是通过多次检验和验证的,重现性好,准确性强,是较为成熟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完善了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质量标准。
清热解毒口服液 篇2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服用时要注意,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咳喘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对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在临床上适用于治疗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咳嗽痰黄、气促喘息、口干音哑、咽喉肿痛。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为棕黄色的液体;味甘、微苦。主要成份有麻黄、苦杏仁(炒)、石膏、黄芩、板蓝根、北豆根、甘草。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方中麻黄辛甘温,温肺解表而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两药相辅相成,既能宣肺,又能清热,共为君药。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再以苦寒之黄芩清肺泻火解毒,板蓝根、北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全方配伍则寒热除,肿痛消,共奏清热,宣肺,平喘,利咽之功。
清热解毒口服液 篇3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 金莲花含生物碱、黄酮类等物质, 抑菌谱较广, 对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如对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地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特别是对肺炎双球菌效果更为显著[2]。
1材料
实验材料与仪器金莲花 (毫州市双宝中药材销售有限公司) ;蔗糖 (湖南尔康有限公司) ;苯甲酸钠 (湖北兴嬴河化工有限公司) ;尼泊金乙酯 (三门峡文泰化工有限公司)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灭菌柜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2试验方法与结果
2.1按如下传统水提工艺制备三批样品
称取500g金莲花, 加入20倍水, 浸泡30分钟, 煎煮1.5小时, 滤过, 药材再加入18倍水, 煎煮1.5小时, 滤过, 药材再加入15倍水煎煮1.5小时, 合并三次煎液,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5, 静置24小时, 取上清液, 滤过, 备用。取备用液, 加入30%的单糖浆, 加入苯甲酸钠和尼泊金乙酯, 加纯化水调整至全量, 静置24小时, 滤过, 灌封, 灭菌。结果见表1。
结果:所得成品不澄清, 很浑浊。通过实验证明合并煎液后滤过及全量后静置24小时对成品影响不是太大, 建议可以省略。
2.2应用高速管式离心机工艺制备样品
称取1000g金莲花, 加入20倍水, 浸泡30分钟, 煎煮1.5小时, 滤过, 药材再加入18倍水, 煎煮1.5小时, 滤过, 药材再加入15倍水煎煮1.5小时, 合并三次煎液,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5, 静置24小时, 用高速管式离心机离心后备用。用2.1中成品生产工艺制备三批样品, 结果见表2。
结果:所得成品不澄清, 很浑浊。通过实验证明应用高速管式离心机对成品澄清度基本没有改变, 所以决定试验传统的醇沉方法。
2.3水提后醇沉工艺制备样品
称取1000g金莲花, 加入20倍水, 浸泡30分钟, 煎煮1.5小时, 滤过, 药材再加入18倍水, 煎煮1.5小时, 滤过, 药材再加入15倍水煎煮1.5小时, 合并三次煎液,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5, 醇沉至乙醇浓度为80%, 放置48小时,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备用。用2.1中成品生产工艺制备三批样品, 结果见表3。
结果:所得成品较原工艺澄清, 但稍有浑浊, 久置有结成大块的沉淀, 而且醇沉浓度偏高, 此工艺仍达不到理想结果。
2.4水提后醇沉再水沉工艺制备样品
称取1000g金莲花, 加入20倍水, 浸泡30分钟, 煎煮1.5小时, 滤过, 药材再加入18倍水, 煎煮1.5小时, 滤过, 药材再加入15倍水煎煮1.5小时, 合并三次煎液,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5, 醇沉至乙醇浓度为60%, 放置48小时,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加入10倍量水, 冷藏放置72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的浸膏, 冷藏放置备用。用2.1中成品生产工艺制备三批样品, 结果见表4。
结果:所得成品为棕红色澄清液体, 无浑浊, 达到了预期效果。
3结果与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中药越来越崇尚, 认为中药毒副作用小, 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化的工艺研究, 通过大量实验, 确立了适合大生产的工艺:水提三次、进行醇沉、再进行水沉, 切实提高了该产品的质量。
摘要:目的:我们预开发一种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 通过试验对主要原料金莲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 寻找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试验设计对水提、离心、醇沉、水沉等提取工艺进行考察, 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水提后醇沉再水沉产品性状最好。
关键词:清热解毒,口服液,醇沉,水沉
参考文献
[1]葛晓艳.浅析金莲花的药用研究概况[J].黑龙江医药, 2012, 25 (3) :444-445.
清热止咳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篇4
关键词:清热止咳口服液,黄芩苷,质量标准
清热止咳口服液由麻黄、苦杏仁、甘草、黄芩等七味药组成,载于部颁标准,具有清热、宣肺、平喘、利咽的功效,多用于小儿外感、邪毒内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气促喘息等症。其疗效可靠、应用面广,但其质量标准尚不够完善,为加强清热止咳口服液的质量控制,必须提高其质量标准。本文就其定性、定量有关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仪器与试药
日本岛津LC-10A液相色谱仪。
清热止咳口服液(广州群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20051005、20051008、20051010)。盐酸麻黄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0714、9903);甘草对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0904-200108);黄芩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0715-200212)。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定性鉴别
2.1.1 麻黄的鉴别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 ml,加浓氨试液1 ml,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乙醚提取液,加盐酸乙醇溶液(1→20)1 ml,摇匀,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约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浓氨试液(20∶3.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约10 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2.1.2甘草的鉴别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对照药材1 g,加乙醚40 ml,加热回流1 h,滤过,药渣加甲醇30 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蒸干,按供试品制备方法,自“残渣加水30 ml使溶解……”同法操作,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 ml,加20 ml水稀释混匀,加乙醚40 ml提取,弃去乙醚液,取水液蒸至近干,加甲醇50 ml使溶解,滤过,水浴蒸干,残渣加水30 ml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30 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0 ml,弃去水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约10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至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2.2 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温为40℃,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三乙胺水溶液(50∶5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理论塔板数按黄芩苷色谱峰计算,不得低于5 000。
2.2.2 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制成每毫升含0.1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溶液,混匀,精密吸取2 ml,置100 ml容量瓶中,加入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溶液经微孔滤膜(0.45μm)滤过,溶液备用。
阴性对照液的制备:取缺黄芩的阴性对照溶液,同上制备。
2.3 阴性干扰实验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品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阴性样品在对照品相同保留时间位置上无干扰峰。
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15.86 m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毫升含0.158 6 mg的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3、5、7、9μl溶液,注入液相色谱器仪中,测定色谱峰面积,测定结果见表1。
以进样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经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6 463 698.61X+60 182.0,r=0.999 9。测定结果提示,黄芩苷进样量在0.15~1.4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5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鉴于本制剂为液体制剂,本试验采用精密吸取样品液一定量,加入溶剂稀释的方法制备供试液,根据黄芩苷的化学性质及参考现行药典黄芩测定方法,分别采用70%乙醇与甲醇为溶媒,对黄芩苷提取量为指标进行考察,考察结果见表2。
测定结果表明,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黄芩苷含量明显高于甲醇,故选用70%乙醇为提取溶剂。
2.6 稳定性试验
取样品5支,倾出内容液,混匀,精密吸取2 ml,按含量测定方法制备供试液,精密取同一供试液,按0、2、4、6、8 h间隔,分别进样分析,测定色谱峰面积,测定结果见表3。
试验结果提示,供试液制备后8 h内测定,色谱峰面积无明显变化,在此时间内,待测组分化学性质稳定。
2.7 精密度试验
取样品6支,倾出内容液,混匀,精密吸取2 ml,按含量测定方法制备供试液,精密取同一供试液,分别精密吸取5μl,连续进样5次,按前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测定色谱峰面积,测定结果见表4。测定结果表明,本试验精密度符合有关规定。
2.8 重复性试验
取5份样品,各5支,分别倾出内容液,混匀,精密吸取2 ml,按含量测定方法制备供试液,精密取同一供试液,测定,测定结果见表5。结果表明,本法重复性良好。
2.9 回收率试验
取本品6份(含量为70.68 mg/支,装量为10 ml/支),每份各5支,倾出内容液,混匀,精密吸取1 ml,置100 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黄芩苷对照品溶液(0.262 mg/ml)25 ml,按样品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操作,测定,测定结果见表6。
测定结果提示,本方法回收率在95.1%~99.2%之间,RSD为1.69%
2.1 0 样品含量测定
采用前述含量测定方法,测定3批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7。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暂定本品每支含黄芩以黄芩苷计算,不得少于54.0 mg。
3 讨论
清热止咳口服液主要由麻黄、甘草、黄芩等组成,麻黄、甘草为止咳平喘的主要成分,因此用薄层色谱法测定麻黄、甘草。笔者曾对组分中有效成分比较明确的甘草中的甘草酸及黄芩中的黄芩苷等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但由于该处方中组分较多、成分比较复杂,干扰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除黄芩苷含量测定比较理想外,其他成分无法完成含量测定,因此最终选择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苷作为含量测定指标。根据多批市售清热止咳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结合《中国药典》一部黄芩项下黄芩苷的含量限度,建议每支清热止咳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限度应不低于50.00 mg。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1-212.
[2]吕武清.中成药中的药材薄层色谱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0.
清热解毒口服液 篇5
关键词:清热饮口服液,药效,镇痛,抗炎,解热
清热饮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适用于温病发热、流行性感冒及病毒感染等疾患。本实验对其主要药效进行研究,观察其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
1材料
1.1 药物
清热饮口服液浸膏,每1mL浸膏相当于生药6.8g。复方阿司匹林片,陕西省妇幼制药厂生产,批号06062401。磷酸可待因片,青海制药厂生产,批号060610。强的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442。
1.2 动物
SD大鼠,雌雄兼用,体重180~220g;ICR小鼠,18~22g,雌雄兼用。
2方法
2.1 抗炎作用[1]
小鼠55只,随机分5组:①常水组;②强的松5mg/kg组;③~⑤清热饮口服液14g生药/kg组、7g生药/kg组和3.5g生药/kg组。各组ig给药1次,连续5天。末次给药后40min,ip0.6%HAc 0.25mL/鼠,30min后各小鼠尾iv0.5% Even's生理盐水溶液10mL/kg。20min后,ip5mL生理盐水,2min后处死,吸腹腔液3mL,加生理盐水至6mL,3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于578nm比色测定,读光密度值(相对光密度=绝对光密度-空白光密度),比较常水对照组和给药组的差异。
2.2 解热作用[2]
大鼠72只,按基础体温值随机分为6组:①常水组;②模型组;③阿司匹林0.1g/kg组;④~⑥清热饮口服液10g生药/kg组、5g生药/kg组和2.5g生药/kg组。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前,每30min测肛温1次,连续2次,平均值为正常体温。末次给药后40min,每鼠于背部皮下注射0.15%的2,4-二硝基苯酚10mL/kg,常水组注射生理盐水,每30min测肛温1次,共6次。以注射前后的肛温差值作为指标,与模型组进行比较。
2.3 镇痛作用
2.3.1 扭体法[1,3]
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①常水组;②阿司匹林0.2g/kg组;③~⑤清热饮口服液14g生药/kg组、7g生药/kg组和3.5g生药/kg组。每天1次,连续5天。末次给药后30min,ip0.6%HAc(0.25mL/鼠)致痛。记录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及30min的扭体次数。
2.3.2 甲醛致痛法
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①常水组;②模型组;③阿司匹林0.2g/kg组;④~⑥为清热饮口服液10g生药/kg组、5g生药/kg组和2.5g生药/kg组。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40min,用微量注射器给大鼠左足趾sc1%甲醛50μL,常水组sc生理盐水,记录疼痛反应的疼痛潜伏期和30min内的反应次数,比较模型组和给药组的差异。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用χ±s表示。
3结果
3.1 抗炎作用
表1结果显示,清热饮口服液大、中、小剂量组光密度均低于常水组光密度,差异显著(P<0.05),说明清热饮口服液能够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t检验,与常水组比较,*P<0.05。
3.2 解热作用
表2结果显示,模型组体温在注射2,4-二硝基苯酚后30min开始升高,以1~2h最明显,最大升温幅度为1.9℃,3h后仍未降至正常。清热饮口服液10g生药/kg组、5g生药/kg组和2.5g生药/kg组给药后1.5~3h,肛温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2.5h后体温已降至正常内。
t检验,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3.3 镇痛作用
3.3.1 扭体法
表3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清热饮口服液大、中两个剂量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但扭体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别。
t检验,与常水对照组比较,*P<0.05。
3.3.2 甲醛致痛法
表4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清热饮口服液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大鼠对甲醛所致的疼痛反应次数(P<0.01),但对疼痛反应的潜伏期没有影响。
t检验,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4讨论
流感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呼吸道疾病,与风热感冒初期相似,但因是疫毒致病,有发病急、传染快的特点,呈流行性,属于中医学中的“温病”范畴,治则为驱邪或驱邪兼扶正[4]。清热饮口服液由金银花、金钱草、夏枯草、蒲公英等组成,通过发汗、解热、镇静、镇痛、镇咳、祛痰平喘、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及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可达到治疗流感病的目的[5]。本研究提示清热饮口服液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等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永孝,张凤鸣,刘静,王世祥,王秉文.克痹康的抗炎、抑制免疫和镇痛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6,2(1):15.
[2]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4]张为民,杨增岐,卿素珠.抗流感病毒的中草药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1,4(22):41-43.
清热解毒口服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 均符合相关机构制订的手足口病防控诊疗标准[2], 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年龄6个月至6岁, 平均 (3.2±1.8) 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包括退热、补液、抗感染等在内的综合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 (kg·d) 兑入100~20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 同时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 依据其年龄不同, 两组药剂量进行相应调整: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至1岁 (1~2g/次) , 1~3岁 (2~3g/次) , 4~6岁 (3~4g/次) , 3次/天;蒲地蓝消炎口服液:6个月至1岁 (1/2支/次, 3次/天) , 1~3岁 (1支/次, 2次/天) , 4~6岁 (1支/次, 3次/天) 。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7~10天。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显效:7天内体温恢复正常, 各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且未见其他并发症;有效:7天内各症状有所改善, 体温恢复正常, 但口腔溃疡与手足皮疹未完全消退, 无其他并发症;无效:7天内体温与各临床症状均未见改善, 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显效和有效均计入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 优于对照组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退热、咽痛彻底缓解、无肉眼可见皮疹及口腔溃疡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无论是经消化道还是呼吸道侵入人体, 均会经血液扩散, 导致多器官受累[4]。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 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经及时准确治疗均会获得较好预后。抗病毒与对症处理是当前治疗本病的主要原则, 利巴韦林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可明显抑制病毒, 达到治疗效果。
在祖国医学中, 并无手足口病这一病名, 但结合患儿证候, 可将本病纳入“温病”范畴, 病因病机为湿邪疫毒浸润脏腑, 沿经络将湿毒遍播于人体, 使得经络组织在肌肤上表现出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由多种中药提取研制而成, 包括连翘、薄荷、淡豆豉、半夏、大黄、赤芍、厚朴、黄芩等,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导滞、疏风解表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其具有抗病毒、消炎、镇痛及调节免疫的作用[4]。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以黄芪、苦地丁、蒲公英、板蓝根为主要成分, 可发挥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的功效。两种药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偏于疏风解表,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偏于清热解毒, 二者合用可协同发挥功效, 提高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儿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结合蒲地蓝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可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手足口病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 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 优于对照组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儿退热、咽痛彻底缓解、无肉眼可见皮疹及口腔溃疡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结合蒲地蓝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可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蒲地蓝口服液,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永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8) :831-833.
[2]郑言丰, 吴秋英.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28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2015, 11 (1) :35-37.
[3]朱晶波.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15) :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