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解毒汤

2024-05-29

柴胡解毒汤(共7篇)

柴胡解毒汤 篇1

宫颈病变是妇科常见病、高发病, 并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90%以上的高级别宫颈病变伴有人乳头状瘤 (human papilloma vims, HPV) 感染, 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和宫颈癌的必要条件, 因此, 及时有效的治疗宫颈HPV感染是阻断宫颈癌前病变进展、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仍无明确统一的方法, 临床常用的方法有局部药物治疗、局部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中药治疗、干扰素、疫苗等疗法[2]。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120例宫颈病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疗效机制的研究,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确诊的宫颈病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 60例, 平均年龄 (45.8±3.1) 岁, 平均病程 (2.1±1.2) 年;对照组, 60例, 平均年龄 (46.1±2.9) 岁, 平均病程 (1.9±0.9) 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的单独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胡解毒汤, 治疗1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积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病毒转阴率以及病变宫颈组织中的IL-6水平。1临床体征评分标准:宫颈无糜烂0分;宫颈轻度糜烂2分;宫颈中度糜烂4分;宫颈重度糜烂6分。宫颈无肥大0分;宫颈肥大2分。无宫颈纳氏囊肿0分;宫颈纳氏囊肿2分。无宫颈息肉0分;伴宫颈息肉2分。附件区无压痛/增厚/粗/正常0分;附件区增厚增粗1分;附件区压痛2分。2中医症候评分标准:主症:带下量:带下量正常0分;带下量稍多, 阴部潮湿不舒1分;带下量较多, 内裤上有污迹2分;带下量多, 需用卫生巾3分。带下色:正常0分;带下色黄1分;带下色黄绿如脓2分;带下黄赤, 或为血性3分;带下质:正常0分;清稀1分;枯稠2分;呈脓性3分。带下气味:带下无气味0分;带下有异味1分;带下味有微臭2分;带下味臭秽3分。3IL-6检测及标本采集:IL-6水平的检测采用ELISA检测法。受检者使用专门的宫颈刷采集子宫颈细胞样本, 需要深入宫颈, 采集到移行带的宫颈脱落细胞。将已经刷取下脱落细胞的宫颈刷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进行漂洗, 使细胞转移到保存液瓶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的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研究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5,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治疗后HR-HPV病毒转阴率比较

研究组HR-HPV病毒转阴率为81.67%, 明显高于对照组 (46.67%) ,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两组治疗后IL-6比较

两组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 但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与治疗前相比, #P<0.05

2.4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 (ALT) 、肾功能 (BUN、Cr) 均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目前对宫颈病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仍无明确统一的方法。干扰素有免疫调节、抗增殖和抗病毒等作用, 通过肌肉和病变局部联合用药收效显著, 但存在发热、流感样综合征、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3];中药内服对于改善分泌物的量、色、质、味及全身症状疗效显著, 且可以改变个人体质, 减少宫颈炎复发率, 远期疗效较好, 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但对于局部病变的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及HR-HPV病毒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柴胡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病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一种中西药结合、内服外用并重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机制可能在于病变组织中IL-6的表达降低。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颈癌预防的现代策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29 (5) :575.

[2]刘锡光, 刘忠, 田厚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72-177.

[3]窦红, 郑煌.干扰素的应用及不良反应[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3, 12 (9) :689.

大柴胡汤治验两则 篇2

病例资料

例1:带状疱疹。患者, 男, 50岁。右侧胸胁疼痛, 自前胸向后背发展成条索状。经某院诊为“带状疱疹”, 并予治疗无效。刻诊:患处刺痛, 纳谷不香, 大便干结, 舌质红, 苔黄, 脉弦数。脉证合参, 证属邪毒外犯少阳, 里实热结。治宜外解少阳, 内泻热结。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g, 黄芩10g, 白芍10g, 郁金10g, 枳实5g, 大黄10g (后下) , 鸡血藤30g, 银花10g, 当归10g, 桃仁10g, 川楝子10g。日1剂, 水煎服。药进4剂, 疼痛减轻, 大便通畅, 但患处水泡增多, 前方减大黄为5g。再服4剂, 红斑消失, 水泡吸收干枯, 疼痛止, 诸症消失而告瘥。

例2:胆道死蛔症。患者, 男, 5岁。述上腹部阵痛4天, 呕吐蛔虫1条。查舌红苔薄黄腻, 脉弦滑, 上腹正中压痛阳性, 腹肌紧张, 胆囊区触痛明显。B超示胆囊及胆总管内有1条分节状光带, 其后无身影, 胆囊壁0.3cm, 提示胆管死蛔症伴发胆囊炎。予柴胡、枳实、制半夏、黄芩、芒硝各5g, 制军、皂刺各8g, 白芍、生姜各10g, 甘草3g, 大枣2枚。4剂, 日1剂, 煎取300ml, 分2次服。2剂后腹痛消失, 药讫诸症悉除, 复查B超胆囊及胆管内光带消失, 病愈。

讨论

例1, 该患者既有胸胁疼痛、脉弦之少阳证, 又有纳谷不香、大便干结之阳明里实证, 属少阳阳明合并, 故选大柴胡汤。加郁金、川楝子意在疏肝行气, 桃仁、鸡血藤活血通络止痛, 银花助黄芩、柴胡解少阳邪毒。因药中病机, 故而收效快捷。

例2, 前贤有“蛔虫得酸则静, 得辛则伏, 得苦则下”之论, 此乃指活蛔而言。笔者认为, 若虫体已死, 虫体壅塞, 蕴生湿热, 临床常以腑实、湿热为主, 故临证另辟蹊径, 方选大柴胡汤加味, 合奏利胆清腑、驱虫通淤之功, 故获满意疗效。

摘要:大柴胡汤在中医临床中经常用到, 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临床效果好, 本文对2例病例进行总结。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胃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82例患者经显微镜病理组织检查均确诊为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中医诊断结果均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提出的诊断标准符合。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患者;(2)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3)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4)不配合研究者及中途退出者。本研究已事先获取患者知情同意。采用摸球法将82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每组41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9~40岁,平均(45.2±1.9)岁。一般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18~41岁,平均(45.5±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组

本次研究予以一般组患者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国药准字H10980267;生产单位: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用药方法为吞服,每日晨起、睡前各1次,1片/次,治疗周期为4周。

1.2.2 研究组

予以研究组患者加味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治疗,药物基本方(《伤寒论》记载)为柴胡30 g,黄芩、人参、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各9 g,大枣4枚,清水煎煮,500 ml取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用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生冷食物。胃痛严重的患者,在基本方中加郁金15 g,伴有明显腹胀的患者将基本方中的大枣去除,加厚朴10 g和木香6 g,伴有便秘的患者在基本方中加芒硝15 g,伴有泛酸症状的患者在基本方中加黄连3 g和吴茱萸6 g,海螵鞘15 g,中医辨证为阴虚的患者在药物基本方中加玉竹9 g和沙参15 g,中医辨证为气虚的患者在基本方中加黄芪15 g,治疗周期为4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治疗效果:根据体征变化和镜检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各项体征完全消失,镜检结果显示无异常。有效:患者各项体征明显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炎性病灶明显缩小。无效:各项体征未改善或进一步加重。(2)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4]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问卷中共包括74个条目,总分为100分,100分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最优。(3)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一般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一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41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出现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一般组41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恶心,3例患者眩晕,2例患者失眠,2例患者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数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烧灼痛,无明显规律,一般进食后症状加重,此外,食欲不振、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也较为常见。患者无明显体征,有时上腹轻压痛,严重者会出现舌炎和贫血。相关研究报道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此外,物理化学因子的刺激、免疫失衡等均为诱发慢性胃炎的次要因素。慢性胃炎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属于“胃痞”、“胃脘痛”等症的范畴,病机为内伤饮食情志、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脾以升健、胃以和降,脾胃的升降实质上均依赖于肝气的调和,患者情志失调后,会导致肝气郁结,脾胃升降紊乱,而外邪侵袭,可致虚损劳倦,寒温不适,致使脏腑疏泄通降失常,各失其司,两者结合最终引发慢性胃炎。故中医治疗应以疏肝解郁、益气健脾、调和养胃为原则。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记载用方,最初为治疗伤寒少阳之症用方,可升降协调,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达到和解少阳的功效。之后有研究学者发现小柴胡汤所具有的功效与慢性胃炎患者病因病机相符,并逐渐被应用于治疗胃脘痛、胃痞等症[5]。该方剂中柴胡为君药,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黄芩根入药,味苦、性寒为臣药,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功效,甘草和党参均为佐药,两者配伍使用具有生津益气之功效,半夏具有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生姜和大枣为使药,两者配伍使用具有调和诸药药性的作用[6]。上述诸药合用配伍严谨、寒热同治。长期治疗应用发现,根据患者症状不同,适当增减药物配伍,可发挥更为显著的疗效。此外,慢性胃炎患者在服用小柴胡汤治疗时,应注意保持心态平和,饮食规律,避免大喜大怒,过饥过饱,继而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中予以研究组患者加味小柴胡汤,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避免疗效评价单一,本组研究纳入了生活质量这个综合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一般组患者,此外,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组低,该研究结果与高磊[7]在对《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合病110例》进行研究时所得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故笔者认为加味小柴胡汤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剂,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将82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每组41例,予以一般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高于一般组患者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低于一般组患者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慢性胃炎,小柴胡汤,加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吴国勇.加味小柴胡汤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69-70.

[2]杨泽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1):10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4,4(6):2.

[4]刘静,林潮双,胡三红,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2):890-893.

[5]姜成军.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6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6):687-688.

[6]何进德,曾炼.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5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659.

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篇4

1急性胆囊炎

刘某, 女, 40岁。2005年10月初就诊, 症见右胁剧痛难以忍受, 放散至右肩, 并掣及胃脘, 大汗淋漓, 注射杜冷丁方可止疼。其人素体较胖, 纳差、便秘、小便短赤、口苦泛恶、不善饮、舌质红降、苔黄腻、脉沉弦有力。现代医学临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胁痛, 属肝胆气郁, 湿热内阻之症。治当疏肝泻热, 利胆和胃。处方:柴胡15 g、白芍15 g、大黄9g (后下) 、黄芩10 g、枳实10 g、郁金10 g、青皮10 g、制半夏10 g、木香6 g、生姜15 g, 1剂/d, 早晚煎服;服药3 d诸症大减, 继服3剂胁痛止、呕烦停、大便通、纳食增、口苦除、舌不红。后继服清热调胃之剂以善后。

本例属少阳阳明合病且兼旁症, 故用仲景之大柴胡汤进退以和解少阳, 疏利肝胆, 清泻阳明, 加木香、郁金、青皮以助疏肝胆和胃之功。以求其肝气疏利, 胆府顺和, 胃气下降而不上逆。根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 大柴胡汤具有消炎退热, 畅通胆汁, 调整肠胃以及镇痛止呕等药理作用, 故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满意。

清·汪昂在《医方集解》一书中明确指出:“大柴胡汤, 治伤寒发热, 汗出不解, 阳邪入里, 热结在里, 心下痞硬, 呕而不利或往来寒热, 烦渴谵语, 腹满便秘, 表症未除, 里症又急, 脉洪或沉实弦数者。”亦恰合本意。

《金匮·腹满寒疝宿脉证治》第十篇, 第十三条指出:“按之心下满痛者, 此为实也, 当下之, 宜大柴胡汤。”本证论述满痛在心下, 病属外有少阳之邪, 内有阳明热结所致。按之心痞硬, 满痛是应用本方的辨证重点, 所谓心下, 实指胸腹部, 并多旁及两胁;从心下痞满硬痛可以测知内有实邪, 但由于本病之病位较高, 病虽在里而仍以少阳之邪为主, 患者阳明化热为次。故以大柴胡汤外解少阳邪热, 内泻阳明之热结, 一举取效, 临床每遇此症, 应用本方加减治疗, 效若桴鼓。

2急性胰腺炎

张某, 女, 38岁。患者于2007年4月初呈阵发性腹部疼痛3 d, 症现发热、恶心、呕吐;纳食后腹疼呕吐更甚, 呕吐物为不消化食物或绿色酸臭之水液, 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而住院治疗。检查:表情痛苦, 神志清楚, 心肺正常, 腹部平软, 左上腹部及剑突下有明显压痛、拒按, 肝脾未扪及。B超示:因腹部积气而胰腺不清;血液化验:白细胞总数为16000 mmol/ml、中性为90%、淋巴10%;尿淀粉酶测定为1050 U。辨证:见左上腹疼剧烈, 呈阵发性且拒按, 发热不减, 口渴有汗, 大便3 d未解, 尿黄赤而短少, 舌质红而苔薄黄, 脉象细弦且数。据此, 证属中焦蕴热, 肝郁气滞。治宜舒肝理气, 佐以清热攻下;依据前贤经验, 选用大柴胡汤加减治之。药用柴胡10 g、大黄8 g (后下) 、枳实12 g、黄芩10 g、白芍15 g、清半夏8 g、二花15 g、川楝子10 g、元胡10 g、芒硝6 g (冲) , 1剂/d, 早晚煎服。患者连服三剂后, 腹疼明显减轻, 诸症消退, 二便自调;上方减芒硝继服3剂, 腹痛止, 各项检查均已正常。继服调和脾胃之剂以善其后。

本例心下满痛拒按属实无疑, 且又发热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说明本证的病机为湿热蕴结脾胃, 肝胆气机不舒。治以舒肝理气, 清热泻实。用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以舒理气, 除郁滞而止痛, 清热泻实而使大便畅通, 腹满痛消解而诸证获愈。

3讨论

黄连解毒汤治疗猪“高热病” 篇5

2010年6~8月份,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的部分村、组的一些农户及养殖大户所养的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先后发生了以高热、皮肤发红、吻突、腹下、臀部及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状皮肤发绀和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等为特征, 对P.G (青霉素) 、SM (硫酸连霉素) 、SN (磺胺) 类、热毒清 (氨苄西林钠) 、头孢全能 (注射用盘尼西林) 等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猪“高热病”。在某餐馆, 笔者曾于4月份对该餐馆所养的36头猪先后进行了猪瘟、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活疫苗、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灭活疫苗 (NVDC-JXAL株) 的免疫预防接种工作。7月6日, 该餐馆相邻4个猪圈的36头猪相继发病。笔者曾用P.G、SM、SN类、热毒清、头孢全能等抗生素配合葡萄糖生理盐水、安乃近、地塞米松磷酸钠、VC (维生素C) 、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iv (静注) 治疗无效, 第二天即死亡2头, 经查其它的发病猪体温仍为42.5℃高热, 后对余下的34头发病猪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配合抗菌素治疗, 治愈34头, 治愈率为

100%。

2 临床主要症状

猪群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至42.5℃左右, 精神高度沉郁, 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 喜饮冷水、无眼屎、尿色暗红、呼吸增数、喘、喜伏卧, 患猪皮肤发红, 耳部发绀、腹下、臀部及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状, 便秘, 粪便似“算盘珠”。保定患猪时, 叫声宏量, 不嘶哑。

3 病理解剖变化

对2头病死猪进行尸体解剖观察, 病变呈多样性。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性渗出物, 呈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脏水肿, 呈斑状至褐色状大理石样病变, 肺间质增宽, 间质性肺炎病变明显, 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 肾脏肿大, 呈褐色, 质地较脆, 易碎, 有淤血现象, 脾脏肿大, 质脆, 消化道也有病变。

4 疫病诊断

本病发生于高温、高湿季节, 发病急、发病率高, 抗菌素治疗效果差、死亡率较高, 而中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配合抗菌素则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 结合药物治疗等综合分析, 初步诊断为:疑似由多种病毒和继发细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猪“高热病”。

5 防治

⑴病猪隔离:猪圈及场地、用具、饲槽和被污染物用1%NaoH溶液全面喷洒消毒, q.d (1次/天) 。

⑵中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由黄连9g、黄芩12g、黄柏12g、栀子15g、金银花15g、连翘15g、大黄 (后下) 12g、神曲15g、干草15g等组成。上药共为末煎煮15min, 候温过筛取汁, 胃导管投服, 每猪一剂。第3d再投服一剂即可。

⑶西药:为控制细菌感染, 每头猪用头孢全能50mg/kg, 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 30%安乃近10ml,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10ml, VC10ml, M (混合) , iV (静注) , q.d, 连用7d即可。

6 体会

⑴本病呈区域性流行, 流行季节明显, 主要发生于高温、高湿季节,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发生,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常规抗菌素治疗效果差。可能是由多种病原感染及继发感染引起, 所以, 为了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提高治愈率和控制该病的继续蔓延, 在隔离饲养和严格消毒的情况下, 可按以下原则进行治疗:a、以细菌类感染为主的, 应通过药敏试验, 选择敏感的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b、以病毒类感染为主的, 应选用清热解毒类中药配合抗菌素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对发病猪还须分别采用解热镇痛、补充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对症治疗措施, 对同群猪也要采取相应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⑵养猪生产应做到全进全出, 自繁自养, 在高温季节, 做好猪舍通风和防暑降温, 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 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减少猪群转群和混群次数, 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 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积极推行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 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柴胡汤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篇6

1、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三阳并

提纲指出, 太阳病以脉为主, 少阳病以症为主, 阳明病以病因病机为主。这是治疗三阳病的一般法则, 只有正确辨别少阳病的症状, 才能使小柴胡汤应用得当, 有的放矢。

2、应注意太阳、少阳、阳明症

的相互转换, 在临床上要随时掌握病机, 恰当应用小柴胡汤,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绝不能以为小柴胡汤用药平和而忽视针对性很强这一特点, 以免临床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小柴胡汤各种药物用量问题

兽医临床上, 一般用量原则是柴胡量为黄芩的2.5~3倍, 半夏和黄芩的量相等或稍少, 党参的量以患畜正气衰弱程度确定用量, 其理由是:柴胡散邪透表, 兼能疏通胸胁郁结, 而解痞满, 黄芩清除肝胆之热, 二味合用可和解少阳, 主治寒热往来。

4、从现代药理观点讲, 柴胡对

体温调节中枢有调节作用, 临床降热作用平稳。黄芩利尿解热, 消炎抗菌, 加大柴胡用量旨在增强对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以治疗寒暑往来, 柴胡含有皂素, 内服易引起呕吐;处方组合中配合半夏, 可抑制柴胡的催吐作用。在兽医临床上

5、小柴胡汤用于牛时, 半夏用

大柴胡汤方药分析及临床应用 篇7

原文:太阳病, 过经十余日, 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 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原方组成:柴胡八两、大黄二两、枳实四枚、半夏半升、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

2 药物分析

(1) 柴胡:味苦辛, 性微寒, 轻清升散, 宣透达表, 入肝胆二经, 为治少阳证的主药。又能疏散退热, 疏肝解郁, 又为舒肝解郁之要药。柴胡主散少阳之邪, 能升肝胆之清阳之气, 行气在左 (经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故升阳举陷柴胡常配升麻。治寒热往来, 口苦、咽干、目眩之少阳半表半里证常与黄芩配伍。柴胡和解退热, 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解。黄芩清热泻火, 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内解。二药一散一清, 升阳达表退热和解, 以治少阳证。治肝郁气滞胸胁痛常与白芍配伍。柴胡疏肝解郁, 和解透邪。白芍和营止痛, 平肝缓急。二药相合, 补散兼施, 既疏达肝邪, 又养阴滋液。

药理作用: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炎解热, 利胆, 抗肝损伤, 抗脂肪肝, 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有抗菌, 抗病毒等作用。

(2) 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用于湿温暑湿, 配滑石、白豆蔻;黄疸配茵陈、枝子;泻利配葛根、黄连;热病烦渴, 寒热往来配栀子、大黄。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痢疾、绿脓、结核等杆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均有抑制作用。黄芩苷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有镇静降脂、保肝利胆、抗凝血、抗血栓形成, 抗肿瘤作用。对呼吸道感染、急性胆道感染均有良效。

(3) 大黄: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止血解毒, 活血祛瘀, 清泄湿热。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或温热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 配芒硝咸寒软坚润燥, 而泻下通便, 二者相须为用, 攻下之力增强。配川朴、大黄沉降下行, 走而不守, 川朴辛苦温, 辛能行气, 苦能泄矢满, 温能化湿, 二药相合, 可行气宽中, 疏导肠胃, 使中焦得舒, 胃肠得畅, 泻实除满。配枳什大黄苦寒, 枳什辛寒二药相伍, 泻下行气并举, 相得益彰。清热毒使热毒下泄, 配黄芩。

药理作用:本品苦寒, 沉降力猛。善行, 有将军之称。善于荡涤结热, 促进排便。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抗血栓形成, 利胆保肝、降压止血、降胆固醇作用。水煎内服治急性胰腺炎。

(4) 枳实:破气消积, 化痰除痞。本品辛苦微寒, 行滞降泄力强, 长于破滞气、行痰湿、消积滞除痞满为脾胃气分药。凡积滞内停, 气机受阻而见胸腹痞满胀痛、便秘皆可配伍应用。

药理作用:抗溃疡、镇痛、镇静、抗过敏、抗休克、抗血栓形成 (增加冠脉、脑、肾血流量) 。能促进肠蠕动, 能使胆囊收缩, 奥狄括约肌张力增强。

(5)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为治湿痰、寒痰要药。尤善治脏腑湿痰。治胃气上逆、呕吐、寒痰加生姜。热配黄连。温热阻滞心下痞满配黄芩。

药理作用:本品辛温燥有毒有镇咳、祛痰、镇吐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有抗溃疡、抗心律失常、抗肿瘤解毒抗炎作用。

(6) 白芍:养血调经, 平肝止痛, 敛阴止汗。胁痛配柴胡, 苦酸甘微, 寒入肝脾功善养血柔肝, 补阴抑阳, 柔肝止痛。

药理作用:有抗炎、免疫调节、镇静、抗惊厥、解热、解痉、保肝、扩张血管、降温等作用。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抑制细菌和某些致病性真菌, 抑制胰淀粉酶活性。

(7) 大枣: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入补益剂调补脾胃, 常配生姜。

药理作用:增强免疫、增加肌力、降低胆固醇、护肝、抗氧化、抑制癌细胞增殖及抗突变作用。

(8) 生姜: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本品善温胃散寒和中降逆以止呕, 常配半夏。为呕家圣药。

药理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进食欲作用, 有止呕、镇痛、抗炎、保肝、利胆、抗氧化等作用。煎剂保护胃粘膜作用, 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和心脏。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阴道滴虫有抑杀作用。

3 大柴胡汤的临床加减

(1) 组成:柴胡15g、半夏15g、元芩25g、枳壳l5g、白芍30g、大黄15g、生姜15g、大枣7枚。

(2) 加减:食欲不振加藿香15g、焦三仙45g。疼痛重加川楝子15g、玄胡15g、木香10g、生草10g。气滞加玄胡、郁金、木香。湿热盛加枝子、茵陈、郁金。实火便秘加川朴、胆草、芒硝。感染加兰根15g、双花30g、公英50g、大召15g清热解毒。便秘加芒硝5g清热通便。瘀血刺痛, 痛处不移加桃仁15g、红花15g、生蒲黄15g、川芎15g。呕吐加竹茹。

4 讨论

方中以柴胡解表, 去少阳未解之邪, 黄芩清热, 半夏和胃止呕, 枳实、大黄攻里去阳明里热, 白芍敛阴存液, 生姜助半夏和中止呕、大枣助白芍养胃敛阴。生姜大枣又能调和荣卫。共成外解少阳, 内泻热结之功。用以治:往来寒热, 胸胁胀满, 呕不止, 心下痞硬, 或心下胀痛, 大便秘结, 或协热下利, 舌苔黄, 脉弦有力之证。故大柴胡汤为治少阳阳明证的主方, 对胰腺炎、胆囊炎、胆胰综合证等均有显著疗效。实为古方今用之典范。

参考文献

[1]高淑华, 张辉.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1 (3) .

[2]周鸿艳.柴胡研究简史[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3.

[3]刘敏.大柴胡汤加葛根治疗小儿胃肠型流感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 (3) .

上一篇:劳动实践活动下一篇: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