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趋势

2024-05-29

多极化趋势(精选5篇)

多极化趋势 篇1

摘要: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学效率,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实现学生成才模式的变革;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指导者和知识的传递者。

关键词:翻转课堂,导学案,“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学效率,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实现学生成才模式的变革,但是教学实践转变很难。 在本学期我亲自参与了学校开展的翻转课堂尝试,有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教学程序的“翻转”及教学方法的变革

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由此使学生产生反思。

(一 )微视频的制作

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之一是观看微视频, 网络技术能够成为学习的主力帮手,在学习中发挥正能量。 本节课微视频录制的时间是15分钟,放在网上让学生观看学习,设计的思路和特点如下:

1.设计思路 :微视频讲述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即雅尔体系的瓦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及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级的崛起。 教师以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加强的因果关系,依此逻辑关系勾勒微视频的线索,使基础知识以精炼地呈现,为接下来课堂开展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2.设计特点 :在微视频讲解过程中 ,要对课本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讲透讲明,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在最后提出思考问题:如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多极化加强下中国怎样崛起? 多极化强化产生的影响? 你有怎样的收获和启示? 将这些问题先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以便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交流。

(二 )预习学案的制作

学生自主学习的另外一个途径是完成导学案, 主要目的是配合微视频讲解,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主干知识更深入的了解。 学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 :1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3分析中国和平崛起。

2.学 习重点 :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3.学 习难点 :对比美苏的大国之梦和中国梦 。

4.情感目标 : 通过本节课学习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从而认识中国崛起的现实意义。

(三 )总结学习的收获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要求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学习的收获, 以便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扎实,运用自如,有针对性地学习。

(四 )学生问题的收集

翻转课堂是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形成的问题而开展教学的,因此需要在课前对学生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进行筛选,挑出有足够思考含量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解。 所以课前教师进行了统计,一共收集了15个问题,在课堂上一一作答根本来不及,另外有一些问题是无效问题,偏离了主线,属于学生异想天开。 摘选了4个问题准备在课堂上展开讨论:1苏联解体之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2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和特点?3怎样认识俄罗斯的崛起? 4多极化产生的影响?

二、课堂教学的互动化

(一 )学生合作学习

翻转课堂的流程是先预习,然后课堂上合作探究,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互动性。 因此在自主学习当中已经分了8个组,由组员推举组长,负责问题讨论的结果总结形成文字,

(二)学生展示成果和探讨问题

课堂上展示小组在预习当中取得的成果。 小组长负责上台展示并讲解,其他组对展示的成果和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相互辩论,交换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探讨的深入度和活跃性超出了预期效果。 如“中国梦和美苏的大国之梦”进行讨论时,学生结合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提出自己的观点,旁征博引,比较美苏的争霸野心,总结中国梦与美苏大国之梦的区别,让教师大感意外。 相信给学生时间和讨论空间,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三)学生从情感价值观进行总结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之后,从现实角度出发,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 如5组从“多极化趋势下中国如何崛起? ”阐述了本组观点,这样让学生在反思、探讨和交流中学习,从过程与方法目标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又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人格的建构过程,忽略过程与方法,许多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和培养。 三维目标的相互支持,使课程目标更具完整性和操作性。

(四)教师当好新角色———导师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 教师更多的是指导者和知识的传递者。 在授课当中引导学生对重难点进行梳理引导,使学生真正理解课程内容。 在学生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倾听的同时对讨论中出现的困惑或分歧给予适当点拨。 如课堂上出现学生提出“俄罗斯的崛起之后成为美国的敌人”,因为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偏离主线,所以教师点拨“在全球化一体化加强的时代,美俄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绝不是视频取代老师,学生也不是孤立地学习。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探讨问题的引领和提升非常关键。

三、课后反思和感悟

这节课作为学校翻转课堂的尝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教师课后反思起来,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预习学习时间的安排

翻转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是通过微视频和学案完成的,因此在学生学习压力和时间不充足的前提下, 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和完成学案困难重重, 每一个学科在上课之前都录制15分钟的微视频,9个学科加起来近两个小时,在现阶段教育环境下学生完成不太现实, 所以如何提升课前预习效率有待探讨。

(二)课堂师生互动要更积极

在授课当中,随着学生问题的提出与思考、讨论的进行,课堂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场所,表现为课本知识和教师的对话,表现为师生之间诚挚的交流与对话,如解决“中国梦与美苏大国之梦的区别”问题时由于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因此发言不太踊跃,教师主导问题的解决环节,学生参与得比较少。 因此在课堂中可以更开放些,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观点,让师生充分互动,在交流中将智慧和启迪内化心间,这才是翻转课堂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要提高综合素质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多学科内容,不仅需要教师提升素质,更新教育理念,而且要丰富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 如果历史老师拥有大气磅礴的宏观视野和挖掘历史细节的专业功底,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学引领必然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多极化趋势 篇2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曾经将世界史比喻为世界杯足球赛,世界古代史就是预选赛,世界中古史就是小组赛,世界近代史就是淘汰赛,世界现代史就是决赛,世界当代史就是决赛之后。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代表的两极世界,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这场“世界杯”决赛之后两极世界背景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状况,也就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首先来看第一部分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欧洲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都在欧洲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并不浅,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欧洲走向联合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先看现实原因,首先看一则材料,这则材料出自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的回忆录,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用红色字体标出来的这句话看出欧洲为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走上联合的道路。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欧洲不甘心失去世界中心的地位,而联合可以帮助欧洲重新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国家与国家之间联合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而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础,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这则材料出自教材122页第一段话,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欧洲国家在战后恢复经济的过程中互相贸易往来,客观上加强了经济的联系,为使得经济进一步发展,欧洲国家希望加强国家间的联系,我们将其总结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实统一欧洲的思潮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因为欧洲有着共同的信仰和相近的思想政治体系,我们看这则材料,这是法国作家雨果对欧洲走向联合的一种期许,再看现在欧盟的盟旗,盟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宗教画圣母的十二星冠,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欧洲国家走上联合的道路是有一定的宗教因素的。基于这些基本的原因欧洲走上了联合的道路。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过程。在欧洲国家的联合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法德矛盾。法德两国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大国,两国在地缘上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矛盾,我们看这三条是近代法德之间发生的大战,战争加深了两国之间的隔阂,只有搬开这块阻在欧洲联合道路上的石头,欧洲的联合才能得以实现,那么欧洲的政治家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还是我们刚刚提到的那句话,国家间交往最重要的是国家利益,如果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有冲突,那么政治家们就会尽力寻找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这样一来,国家利益加上共同利益就有了和解的条件。基于这样的和解思路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著名的“舒曼计划”,建议将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治之下,在这种情况之下法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再发动对对方的战争否则就等于自杀,“舒曼计划”就将法德矛盾这块拦路石敲碎了,加快了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同学们浏览一下教材122页第二段的内容,可以找出欧洲联合的三个步骤,看这段材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欧洲联合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建立共同的市场也就是经济上的联合,直到欧共体成立,欧洲初步完成了经济上的联合。这样一来也就完成了阿登纳回忆录所说的第一个目标。欧洲经济的联合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接着了解一下欧洲联合的结果,首先经济的联合使得欧洲形成共同的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欧洲的经济随之恢复和发展起来。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欧洲不甘心唯美国马首是瞻,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学们看教材123页历史纵横部分,以法国为代表,欧洲国家开始对美国说不,同时,欧洲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在对待国际问题上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直至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初步完成了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欧洲的强大在客观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初见端倪。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的邻国——日本,(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二战战争严重消耗了日本的经济实力,但是过了短短三十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就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口号,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因为日本经济发展起来,日本有实力去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那日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外部原因,第一是美国的扶植,美国在二战后单独占领日本,解除日军武装和实行非军国主义化,强制实行民主主义并推动日本修改宪法,同学们浏览教材123页日本部分第二三两段,可以总结出美国为日本提供经济支持和日本在朝战中提供军需,获得大量资金。我们再来了解内部原因,首先是日本政府在日本国内进行的改革,解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其次,日本非常重视教育,我们看这组数据,日本政府对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日本的国民素质,使日本拥有了大批高质量的建设人才,同时还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在这两者的前提下,日本政府制定了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针对本国的特点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在这些原因的推动下,日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我们看这则材料,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的条件下加紧了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我们再结合现实,日本与韩国、俄罗斯、中国都存在领土争端,日本也在这些问题上毫不退步,表明它在政治地位上的高姿态。日本的崛起使日本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客观上也冲击两极格局。日本在三十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很多学者将其称之为“日本奇迹”,日本的迅速崛起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发展的启示。首先是改革,扫清经济发展的障碍,其次是发展教育,科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再次是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最后,在世界上还要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引进优势资源。

我们再来看广大亚非国家,它们在世界近代史的“淘汰赛”中出局,沦为殖民地,二战中殖民国家的力量遭到削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起来,许多国家获得了独立。同时美苏的两极格局又对亚非国家形成了控制的局势,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的独立,这些亚非国家主张团结起来,兴起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同学们看教材,可以找到,这次会议提出的目标是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不结盟运动是亚非国家对两极格局的一种冲击,它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其次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行动纲领,与欧洲、日本一样成为冲击美苏两极格局的重要力量,我们看这则材料,不结盟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有着自己的声音,反对霸权主义,这也是让霸权主义国家顾忌的。在这部分,还有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就是我们的祖国,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发展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恢复发展经济,但是在文革中经济发展受到重大打击,随后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战略,中国在三十年间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网络新闻导语的两极化趋势 篇3

【关键词】网络新闻 导语 强化 弱化

从报纸“上网”开始,网络便真正成为了大众新闻传媒。最初出现在网络上的新闻,绝大多数都是从报纸上直接“搬”来的,并没有专门为网站采写的新闻,更别提适合网络新闻的写作格式和写作特点。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开始飙升。

网络媒体如此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海量的信息资源,可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而海量的信息不仅影响了受众,也反过来影响了网络媒体本身。网络新闻在接受方式、接受心理、接受习惯等方面与报纸及其他传统媒体新闻有着明显不同。受众对网络新闻的接受具有相当强的功利性和选择性,他们在浩繁的网络新闻中搜寻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为适应受众的接受需要,一些网络新闻的作者和编辑逐渐有意识地摆脱报纸新闻写作方式的束缚,积极探索适合网络新闻特点的写作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写作模式。

对于传统新闻写作结构来说,导语、主题和结尾是组成新闻正文的三要素,而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作用表现在反映新闻要点与轮廓,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方面。换句话说, 一则新闻的导语是否言简意赅、引人入胜将直接关系到该新闻的受关注程度。

对于信息高速发达的网络媒体来说,以前根植于记者和编辑观念中的新闻写作原则已经发生了变化。网络新闻的组成要素更为复杂,原有要素的重要性也发生了变化。导语的写作也体现了这一变化,并且在不同的新闻中形成两极化发展趋势。

一、导语功能弱化趋势

导语变化之一是其功能弱化趋势,这一趋势主要归于两点原因:

首先,网络新闻的接受方式与传统媒体大不相同,传统媒体可以说是由受众主动去接近以获取其传播的信息,而网络媒体则是主动向受众提供大量的信息,供读者筛选阅读。其次是受众阅读心理的变化,由于要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而一般新闻网站首页提供的大多是新闻标题,因此,标题的内在信息性以及吸引人的程度成为了受众选择网络新闻的关键因素。考虑到受众屏幕阅读的心理特点,网络编辑开始更加重视标题的制作,而对导语并不在意。

部分网络新闻对导语制作要求十分宽松,其写作要求淡化。有些报道甚至没有导语,原本导语应该具有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标题取代。如凤凰网2011年6月14日的一篇报道,题为《马云披露与雅虎谈判进展 称双方“带着情绪”在谈》,正文首段则为“马云首次主动召集凤凰网科技等媒体就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做详细沟通,就在前一日,马云与财新总编辑胡舒立激辩契约精神,马云称将给公众一个更好的交代。”在该篇报道中,首段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并没有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涵盖在内。在这里,标题倒是很好的行使了其职责,清晰的提炼了文章最关键的要素,也足够吸引读者。

还有一些网络新闻虽有导语,但导语内容并不突出,也不具有特色,更像是对标题的简单补充。以腾讯网2011年6月25号的一篇财经新闻《33个税目商品进口关税7月下调 柴油航油零关税》为例,该报道的导语为:“财政部昨日下发通知称,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国将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将以零关税进口。”这则报道的导语相比标题,并没有多出多少信息点,只是对标题进行了些许补充。

通过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部分网络新闻中,导语的功能相比较标题而言,呈弱化趋势。快餐文化导致的“标题党”现象虽然不值得多加肯定,但也确实说明了一些问题。网络新闻记者和编辑越来越重视标题吸引人程度。

二、导语地位强化趋势

网络新闻导语的发展趋势是两极化的,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看到部分新闻的导语功能弱化,被标题取代,但在另外一些新闻中恰恰相反。我们都说一篇好的文章要有“凤头”“猪肚”“豹尾”,新闻报道也是这样。

在网络文化盛行的当今,标题的重要性越来越上升,超越导语的地位,但是导语相对于正文中间部分,其地位也被提升了。因为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即使做得再好,但由于字数限制,它只能起到抓住人眼球的作用,提供的事实不全面也不细致,受众必须看到新闻正文才能获取自己想知道的内容。

有学者将网络新闻写作形式定义为层次化写作,这是根据网络所具有的特性定义的。与印刷媒体一次性地将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同,当受众浏览网页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主页上的新闻标题,其次通过点击进入正文的层次链接,完成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的阅读。这也就解释了上文中为什么新闻标题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导语。因为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第一层次,具有引发受众阅读欲望的决定性作用。而接下来的第二层次便是我们要说的导语部分。阅读导语部分可以说是提前完成了网络新闻受众的整个阅读行为。对现今不少网络新闻受众来说,自己的阅读行为常常结束于导语部分。换句话说,在以强调第一时间、快速了解信息为特征的网络媒体里面,除去创作一个足以吸引人们眼球的新闻标题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写作一个简明扼要、引人入胜的导语。

好的导语是一篇新闻的第二张脸。以凤凰网2011年6月22日的一篇社会新闻为例。新闻标题为《男子抢救77小时后不治身亡 因超48小时未定工伤》,基本涵盖了文章的最核心内容,但要想了解细节内容的读者点开此标题链接,便会看到这样的导语:“在普通人看来,一个人停止呼吸,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但刘海在被抢救到35小时时就停止了呼吸,后又借助呼吸机“呼吸”了42小时,直至被抢救到77小时时宣告死亡。那么,刘海是在被抢救到35小时那一刻死亡的吗?还是在抢救到77小时那一刻死亡的?而对刘海死亡时间的认定,直接关系到一笔巨额赔偿,这一案例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死亡界定的争论。”该篇报道的导语属于悬疑式导语,通过一连串的疑问做全文开头,使导语更能引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如何发挥网络新闻导语的作用

在网络新闻层次化写作的今天,导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强化了。如何写好网络新闻导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其适宜于网络新闻的阅读呢?笔者结合其他一些学者的观点,归纳了三个基本方法:

首先,精心构思,灵活写作。网络新闻的导语也应该建立在新闻写作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网络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将最重要、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导语里,最大限度地引发受众的阅读欲望。有学者认为,由于网络受众扫描式阅读的特点,网络新闻更适合采用直接性导语,立刻告诉读者报道中最重要的信息,让读者抓住事实的本质。但笔者认为,某些延缓性导语用一些精彩语句或者简洁有力的内容,作为后文的提示或铺垫,以此引起读者兴趣,也未尝不可。2011年6月25日凤凰网社会新闻登出一篇文章,题为《幼儿园女童被反锁教室受惊不愿上学 老师不知情》,其导语为:“2000元可以做很多事,但它对抚慰孩子幼小心灵的惊恐和害怕,能有多大帮助呢?本周三(22日)傍晚6点30分,2岁半的琪琪在幼儿园放学后,被反锁在了教室里,而专门负责接送孩子的老师却毫不知情。最终,幼儿园向家长赔偿了2000元。”该导语用了一个反问句开头,引出后面的部分,即使不算是延缓性导语,也不是直接性导语。但这样的导语也很巧妙,用数字概念引出后文,也表达出了一种隐晦的情感倾向。

其次,在追求新闻“抢眼”,以及某些社会、娱乐新闻“爆料”的同时,必须遵守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必须和事实以及新闻主干部分内容相符合统一。就目前的网络新闻而言,过于夸张造势以至于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导语还很少。但随着网络新闻走向成熟化以及更多新闻类网站的建立,一些导语会不会走上类似于“标题党”这样一条路,值得人们警惕。

最后,当新闻的主体内容很难被提纲挈领地把握时,编辑也可以把导语与主体部分相融合,在不伤害总体文章结构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使用导语,或者不必拘泥于某一特定格式。以6月25日网易财经频道的新闻《奶业“大炮”曝行业内幕 称九成奶不是来自草原》为例,该报道的开头是这样的:

“我告诉你个秘密。6月21日中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王丁棉偶尔会这么开头,讲些奶企“内幕”,但出于谨慎又让记者不要公开。”

我们甚至可以不把这样的开头当做导语,而是巧妙地以记者的视角,以采访这一事件为开头,“秘密”二字极能引起读者兴趣,也和下文内容紧密相容。在某些新闻报道中用这样的开头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①杨剑虹,《网络新闻写作特点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3(5)

②顾宁,《网络新闻导语写作的几个问题》,《记者摇篮》,2006(2)

③马海霞,《试述网络新闻内容的写作技巧》,《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④邓炘炘,《网络新闻导语的构思和修改》,《新闻与写作》,2006(6)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

责编:姚少宝

多极化趋势 篇4

一、美国单极独霸战略受到重创且地位和影响下降, 被迫迈出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的步伐

建立由其独家支配的单极世界秩序是美国的既定目标和国策。冷战与二极格局结束以后, 美国一直在努力充当“一极”, 在世界战略中扮演单边主义角色。但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使得美国不得不迈出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的步伐。

首先,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违背人民的意愿, 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不得人心。当代的国际战略格局定位, 除了美国外, 其他国家都是多极世界的主张者, 反对单极、主张多极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其次, 美国凌驾于联合国之上, 无视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拼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国际上横行霸道, 是众所周知的, 必然导致其形象和声望下降, 严重损坏了自己的国际公信力和软实力。另外, 金融危机让美国军事霸权萎缩并且重创了其国际影响力, 沉重打击了美国单边主义政策近年来, 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减弱, 困难加重, 使单极独霸战略无法实施。

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要求建立多极格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作出了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 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超级大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目标是确立其世界霸权, 而霸权主义常常使世界不得安宁, 严重阻遏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国际社会称霸与反霸的斗争表明, 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是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尽管多极格局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对世界和平与稳定起促进作用, 但从冷战后的世界政治看, 多极化有利于各种力量间的相互制衡, 有利于遏制超级大国的霸权图谋因而也有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为此, 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倡导多极格局的建立, 以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程。

三、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与中国地位稳定上升是维护国际战略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一批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势头不减, 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战略格局朝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是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中的一极是毫无疑问的。邓小平早在1990年就明确指出:“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 四极也好, 五极也好, 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 不管它怎么削弱, 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 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 怎么样也算一极。”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强国, 但中国早就表明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中国的崛起不仅不会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反而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安赫尔·马埃斯特罗也表示, 过去10年来,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难能可贵的是, 强大的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这有助于构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和谐。中国将同世界上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向前发展。

四、世界多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并相互制约, 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动因

核武器是一柄双刃剑, 由于它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对人类的安全构成重大的威胁, 因此在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演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发动的核武器袭击, 使人们对核武器充满了畏惧, 当然也正因为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 才使得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各国关系, 避免武力相见维护世界和平。核武器要起到的真正作用不是战争而是利用其威慑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多极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并且这种趋势错综复杂, 发展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多极化是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势。两极格局中的“极”具有确定性, 就是指美苏。而多极化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 目前还很难确定或根本无法具体确定哪些国家或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一“极”, 当今世界共有几“极”。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 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外关系的首位, 以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因此, 相互间利益的冲突与整合是必然的, 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其次, 美国对多极化的抗衡。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 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美国的力量相对下降, 但目前它毕竟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其绝对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是其他国家和力量所无法相比拟的。美国借助其强大实力谋求霸权、构建单极世界, 逆时代潮流而动, 为多极化进程增添了障碍。

另外, 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 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 恐怖主义等, 也都不同程度地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多极化进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 但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演变的客观进程, 虽然过程曲折漫长, 却不是遥不可及。

总之, 建立一个多极世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它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 但是世界新格局的最终形成, 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多极化趋势必然伴随着曲折和反复, 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实现,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充斥其中, 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国清.试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J].军事历史研究, 2009 (2) .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3.

[4]李景治, 林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简明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10:12.

多极化趋势 篇5

1、知识与技能:识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以及战后不结盟运动

发展的概况。理解世界多极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习史料的方法,探讨欧洲联合的原因及影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推导出欧洲联合的进程、日本崛起的原因,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大致情况;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感受日本经济的腾飞;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日本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以及世界格局对人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内在

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原因、经过;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2、本课难点:法德和解的原因;日本经济崛起的内在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五、教法与学法

讲述法、启发引导法、史料阅读 、师生对话、自学阅读法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复习: 前面在25课,我们学习了两极格局的形成,那么两极格局下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有那些?——美国 和苏联

[新课导入]:

师:课件展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漫画,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双方剑拔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氛围下,在两大阵营内和非两大阵营的国家与地区的人民希望本国走怎样的道路?

生:和平,合作,发展。

师:在和平、合作、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西欧国家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经济的振兴,在两极对立格局中,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课件展示课题)

[展示学习目标](见课件)

[讲授新课]

一 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洲联合的原因

合作探究1:思考西欧联合的原因?

师: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为什么要联合呢?请大家阅读材料,分析归纳欧洲联合的

原因?(出示课件材料一)

生: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师:我们再看另一幅图片。(出示课件材料二让·莫内及其关于欧洲联合的论述)

问:让·莫内是法国著名的经济顾问,他认为欧洲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生: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促进各自经济的发展。

师:这也是欧洲联合的根本原因。西欧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思想观念相近,也说明了他们的联合是可能的。

除此之外,欧洲联合还受到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出示课件材料三阿登纳关于欧洲联

合的论述)

提问:在阿登纳看来,如果欧洲不联合会怎样(阿登纳是联邦德国的第一任总理)

生: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师:美苏争霸的影响也是欧洲联合的政治动因。

师: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战后的欧洲需要联合,也可能联合起来。可是,欧洲的联合遇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障碍。

问:这个关键性障碍是什么?(见导语)——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有着世代的仇恨。

法德矛盾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在前面第三单元曾经学过,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是伴随着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其中,第三次就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赔偿阿尔萨斯和洛林,所以有了我们语文课本上都德的《最后一课》。之后,两个国家之间又有了一战、二战。如果这对矛盾不能化解,欧洲联合将是空谈。怎么办呢?

联合的关键:法德矛盾的化解

如果你是当时的欧洲政要,你打算从哪个方面入手来化解这个矛盾呢?

学生讨论,归纳出从经济入手。

师:看来,大家和当时的法国外长舒曼拥有一样的智慧。我们看一下他是怎么设想的。(出示舒曼计划的相关内容)

师生通过分析材料共同得出联合的办法,即成立煤钢联营。成立的标志:1951年,《巴黎条约》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成立。

师:舒曼计划把两个国家的经济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它庄严地、也最终地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由于不信任、竞争和利己主义所造成的彼此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也为欧洲的联合铺平了道路。

2、欧洲联合的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在书本上找出欧洲联合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出示课件材料)

师生共同完成欧洲联合的进程。

3、欧洲联合的影响

师:看图(出示课件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欧洲联合带给自身和世界哪些影响?

提示学生可以联系他们最初合作的动机来思考,从经济、政治、外交等角度在书本上找到相关答案。

生:归纳

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政治:在政治上加强合作。

外交:争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争取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老师出示相应的材料)

师:除此之外,欧洲的联合还直接冲击了战后的两级格局。(出示课件)

过渡: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不断走向联合,欧洲作为一个崛起的力量,对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除了欧洲,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另外一股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知识的重组能力。

1、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出示课件)1970年日本大板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SHAPE MERGEFORMAT

(出示课件)1945年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后的情景和东京夜景图,两幅图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极度的贫困与极度的繁荣。

合作探究2:是什么原因促使战后的日本迅速走向繁荣呢?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相关部分,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来找出日

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生:外部原因:美国的扶持和朝鲜战争的刺激。

(过渡)这些外部因素只是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日本自身的努力才是其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师生一起在书本上找出其内部因素。由学生阅读。

生: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③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教育

【多极化趋势】推荐阅读:

多极化的计算05-17

多极世界07-31

极化技术07-19

空间极化06-27

极化群体07-10

天线极化08-15

极化理论08-19

极化效应09-09

圆极化技术06-30

圆极化波08-30

上一篇:柴胡解毒汤下一篇:新闻与宣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