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湿清热

2024-09-17

利湿清热(共7篇)

利湿清热 篇1

消化道溃疡出血是消化道溃疡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其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 而内科治疗方案多以质子泵抑制剂为核心加以制定, 该治疗方案虽能有效控制出血, 但其不良反应发病率逐年升高, 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1]。本研究采用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消化道溃疡, 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消化道溃疡急性出血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消化病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表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6例, 年龄32~60岁, 平均 (38.2±5.3) 岁;原发疾病:胃溃疡1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 复合性溃疡8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33~64岁, 平均 (40.2±5.38) 岁;原发疾病:胃溃疡14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 复合性溃疡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同等基础治疗, 包括禁食、输液、补充血容量、输血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40 mg, 静脉推注, 2次/d, 止血芳酸0.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治疗, 具体方案如下: (1) 中药汤剂:黄芪20 g, 党参15 g, 炒白术10 g, 茯苓15 g, 大黄6 g, 黄连6 g, 黄芩10 g, 三七粉6 g (冲) , 仙鹤草30 g, 蒲黄炭10 g (包) , 甘草6 g。水煎内服, 1剂/d, 加水500 m L煎至150 m L, 由厦门中医院煎药室统一代煎, 每剂煎2次, 分上下午2次口服。 (2) 云南白药0.5 g, 口服, 3次/d。 (3) 炎琥宁3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 静脉滴注, 1次/d;黄芪注射液40 m 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 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7 d的治疗,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若出现出血加重, 需要内镜止血或手术止血, 则退出试验。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中医证候进行评估[2]。 (1)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90%; (2) 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50%; (3)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50%。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 显效:1周内呕血、黑便停止, 大便潜血连续3 d阴性, 出血症状完全缓解; (2) 有效:1周内呕血、黑便减少, 大便潜血连续3d (++) , 出血症状略改善; (3) 无效:出血未止, 临床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黑便、乏力、痞满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而在呕血、心悸、面色苍白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总体疗效和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比较:观察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 (3.1±0.9) d, 显著优于对照组转阴时间 (4.5±1.2) d (t=4.31,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χ2=3.52, P<0.05) , 见表2。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皮疹, 对照组5例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2例皮疹, 1例白细胞降低,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5% (1/40)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 (8/40) (χ2=6.13, P<0.01) , 所有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

讨论

消化道溃疡属于中医“便血”“吐血”范畴, 是内科中的危急重症, 多数患者属于脾虚湿热血瘀证。消化道溃疡原因多数在于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群喜食肥甘厚腻, 久而久之易造成脾胃损伤、生活节奏加快、思虑劳顿, 进而引起脾胃不能运化水湿, 导致内生湿浊、热邪破血妄行。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在于脾胃虚弱, 其治疗关键应为攻补兼施。

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可有效治疗该病, 该中药组方为四君子汤和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而成, 该组方中的四君子汤可有效增减胃黏膜的分泌量, 同时降低胃蛋白酶的分泌量, 进而增强胃黏膜的抵抗能力[3]。该法可有效缩短出凝血时间, 促进血小板的有效黏附及聚集, 促进血栓的形成, 降低纤溶酶活性, 促进溃疡的愈合。党参、白术可有效抗击消化道溃疡, 大黄具有改善胃肠道血流灌注、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胃黏膜新陈代谢作用, 同时还可对血液流变学进行有效调节, 提升血浆渗透压, 而对血小板数目、功能均无影响, 进而达到活血、止血作用[4]。多药联合治疗, 可起健脾利湿清热活血之功, 辅助以炎琥宁、黄芪注射液与云南白药, 可达标本兼治目的。

综上所述, 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行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 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小, 值得推广。

注:χ2表示两组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邝生, 徐进康, 陆喜荣.清胃和络法治疗胃热血瘀型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9 (6) :365-366.

[2]李超群.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2, 10 (2) :150-152.

[3]吴林峻.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3) :253-254.

[4]郭长河.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89例[J].中医研究, 2012, 19 (10) :39-40.

利湿清热玉米须 篇2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无毒,入膀胱、肝、胆经。有利湿清热,平肝利胆之功,适用于热淋腰痛,水肿,小便不利,黄疸等。《岭南采药录》言其“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滇南本草》言其“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有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质、树脂、苦味糖苷、皂苷、生物碱及谷甾醇、苹果酸、柠檬酸等。玉米须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抑制蛋白质的排泄。玉米须制剂有促进胆汁分泌,降低其粘稠度及胆红质含量。有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含量及血小板数,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另其还有抗菌消炎、抗肿瘤、降糖降压、抗尿路结石形成作用。

1.治疗泌尿系结石:玉米须、根、叶各30克,金钱草45克,海金砂、车前子、石苇、怀牛膝、菟丝子各15克,鱼脑石、川断、鸡内金各12克,地龙9克,莪术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上下午服,一般服用10~50剂结石可见排出。

2.治疗泌尿系感染:玉米须40克,石苇、公英、马齿苋各30克,柴胡、黄柏各10克,苦参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用药3~10剂临床症状可消失,血尿常规恢复正常。

3.预防习惯性流产:怀孕以后,每天取1个玉米的玉米须煎汤代茶饮,至上次流产的怀孕月份,加倍用量,服到足月时为止。

4.治疗黄疸:可单味大剂量煎汤服,或玉米须、金钱草、茵陈各30克,郁金10克。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

利湿清热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1]。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予以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三联疗法,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最高年龄为72岁,最低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40.1±5.4)岁,病程在6个月~2年;予以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疏肝清热利湿治疗,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最高年龄为70岁,最低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39.5±4.9)岁,病程在1个月~1年。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以及性别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三联疗法,主要使用雷尼替丁胶囊(天津美通药业有些公司),用法用量为:口服:0.3克/次,2次/天;克拉霉素片(哈药集团只要总厂,国药准字H20094218),用法用量为:口服:0.5克/次,2次/天;阿莫西林胶囊(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44021518),用法用量为:口服:1克/次,2次/天;持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2]。

1.2.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疏肝清热利湿法治疗,取党参12 g、黄芪25 g、漂白术8 g、黄连5 g、茯苓14 g、蒲公英15 g、仙鹤草13 g、黄芩8 g以及蚤休8 g,用水煎服,2次/天,早晚各1次,持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3]。

1.3疗效判断标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胃胀胃痛、反酸、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彻底消除或者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胃胀胃痛、反酸、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和控制为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胃胀胃痛、反酸、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采用卡方处理,计量资产采用t进行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者患者的症状疗效对比: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疏肝清热利湿法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6%,报道如下:治疗组4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为22例(46.3%),有效患者为13例(29.8%),无效患者为5例(16.2%),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为16例(31.2%),有效患者为13例(29.6%),无效患者为11例(13.8%),总有效率为74.6%。由此可见,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疏肝清热利湿法的症状疗效,如:胃胀胃痛、反酸、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患者,且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之间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组40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恶心呕吐、头晕、皮疹以及便秘等不良反应从未出现;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以及头晕,但是相对来说,不良反应的程度较轻。

3讨论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病情易反复,轻者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反酸、食欲不振以及胃胀胃痛,严重的患者会导致胃溃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甚至会引发胃癌。就当前我国医学临床治疗中,三联疗法较为常见,但是依赖性较强,患者不仅会出现不良反应,同时也容易复发,治疗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治标不治本。疏肝清热利湿法治疗,主要由党参、黄芪、漂白术、黄连、茯苓、蒲公英、仙鹤草、黄芩以及蚤休组成。党参主要功效是健脾以及脾肺较虚,还可以增加自身的抗体;黄芪主要功效是治疗肾阴虚以及清热解毒;黄连的主要功效为抗菌和抗溃疡,泻火以及清热解毒;茯苓的主要功效为宁心安神以及健脾益胃;蒲公英的主要功效为增加食欲以及助消化,在治疗胃以及十二指肠溃疡效果十分显著。在中医认为,蒲公英能有效的调节消耗系统,使胃蛋白酶的活性以及胃液游离酸度大大降低[4,5]。

经过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所有数据可知,治疗组40例患者在接受疏肝清热利湿法治疗后,治疗的显效率为46.3%。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三联疗法治疗后,治疗的显效率为31.2%,总有效率为74.6%。由此可见,治疗组40例患者接受疏肝清热利湿法治疗的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的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此外,治疗组40例患者接受治疗的症状疗效改善,如恶心呕吐、反酸、胃胀胃痛以及食欲不振等,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患者,且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笔者认为,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过程中应用疏肝清热利湿法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胃胀胃痛、恶心呕吐、反酸以及食欲不振等,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病情不易复发,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更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春丽,赵冰,田学英,等.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7):437-440.

[2]张怡,屈杰,谭万初,等.蒿芩清胆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血清IL-8及胃黏膜IL-8,NF-κB p65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152-156.

[3]唐春丽,赵冰,田学英,等.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7):437-440.

[4]张国胜.三联疗法对老年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血清IL-10、TGF-β1及IL-17水平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7):821-822,825.

利湿清热 篇4

资料与方法

本院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年龄18~46岁,平均32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4.3年。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的“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诊断标准。①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失调,白带量多、色黄;有时有低热、疲劳,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失眠、全身不适等。②体征:若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締组织炎,子宫常后倾后屈,活动常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伴有压痛、附件区压痛。③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湿热内蕴。④排除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或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患者。

方法:采用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法。方药组成:土茯苓9g,三棱9g,莪术9g,红花9g,川芎9g,蒲公英20g,金银花20g,皂角刺15g,泽泻9g,元胡9g,川楝子9g,白芍9g,甘草9g,黄柏9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2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制定。①痊愈:下腹疼痛或腰骶胀痛等症消失,妇科常规及理化检查正常,停药一个月内无复发;②显效:下腹疼痛或腰骶胀痛等症消失或减轻,妇科常规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③有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

结果:痊愈52例(53.06%),显效28例(28.57%),有效15例(15.3%),无效3例(3.06%),总有效率96.93%。

例1:患者,38岁,已婚。2007年7月5日初诊。患者患慢性盆腔炎3年余,平素经常服用抗生素以及花红片等药物控制病情。1周前因劳累而下腹坠痛伴腰骶疼痛,白带量多,色黄,有异味。初诊妇检:子宫后位,有压痛,双侧附件成条索状增粗,有明显压痛。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湿热内蕴型。采用清热利湿法连续服用3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讨论

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原因多为急性盆腔炎没能彻底治愈,或为素体虚弱、病程迁延所致。有的继发于慢性宫颈炎,阴道炎。

利湿清热 篇5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5例进行研究,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12±10.3 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比较两组各项病例资料均(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2020285),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滋阴补肾、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药方组成为:黄芪、蒲公英、丹参各15 g,白术、车前子、枸杞子、黄精各10 g,甘草6 g。以上药材1剂/d,水煎2次,煎取300 mL/次,早晚各服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具中:①治愈:患者配偶成功受孕;②显效:患者配偶未受孕,但患者精子数量及活力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抗精子抗体滴度下降50%;③有效。患者AsAb滴度下降1/3;④无效。较之治疗前,患者各项指标均未得到明显改善。最终统计时,治愈和显效以及有效率均计入总有效率中。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7.0软件予以数据处理。治疗总有效率予以χ2检验,检测P值,并以P<0.05为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80.7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免疫性不育症对男性的危害极大,近年来,一些免疫学研究发现,对于病因不明的不育患者,在其体内存在着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ASAb),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育功能[3]。世界卫生组织也通过调查发现,因为体内存在抗原抗体而导致不育的患者占不育患者总人数的20%~3 0%[4]。

以往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大多采用口服西药方式,但效果不佳[5]。近年来,中医理论和疗法开始被积极的应用于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的治疗之中。谢元平[6]等即通过研究报道,利用俞募配穴埋线疗法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神经递质分泌予以有效调节,改善其免疫紊乱状态,并有效降低血清AsAb水平,促进患者配偶的受孕。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肾”为“先天之本”,且“肾藏精”,主生殖[7]。因此,男性肾精的盛衰与否会对其繁衍后代的能力等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而免疫性不育症患者“久病入络,日久生瘀”,体内湿热,且肾气不足,因此,临床治疗要以滋阴补肾和清热利湿为主[8]。该研究中,对入组的观察组患者,即在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中药治疗。药方中含有黄芪、蒲公英、丹参、车前子、枸杞子等多种药材,诸药合用,可以共同发挥出较强的活血、补肾、利湿、祛除脉道之瘀滞等功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80.7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用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中药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受到入组样本容量以及观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该研究结果和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等。另外,关于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问题,并没有进行分析。因此,本研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不断完善。

摘要:目的 探讨滋阴补肾、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中的效果。方法 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常规西药治疗联合滋阴补肾、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80.7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用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中药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免疫性不育症,男性,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1]伍世杰,林小莲,梁志强,等.高位结扎精索静脉配合五子衍宗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11):14-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192-193.

[3 Bohring C,Krause W.Immune infertility: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perm(auto)immunity.The value of proteomic analysis[J].Hum Repord,2003,18(5):915-924.

[4]Dinitroma OK,Kalaidzhiev SK,Biakov LS,et al.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sperm antibodies associateted with immunologicalyreediated human infertility[J].Akush Ginekol(Sofiia),2002,41(3):43.

[5]应雪琴,朱寅州,赵义造,等.电针配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4-5,20.

[6]谢元平,吴湘,伦新,等.俞募配穴埋线法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对β-内啡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87-88,90.

[7]张家亭.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加味治疗男性不育症[J].中外医疗2009,28(32):98.

利湿清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风湿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 男28例, 女32例;年龄32~62岁, 平均 (46.3±12.2) 岁;病程6个月~5年, 平均 (1.8±0.5) 年。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比。

1.2 纳入标准[2]

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提出来的相关标准, 及中医辩证标准中的湿热痹阻证;②疾病处于活动期;③治疗前1个月内未应用皮质激素治疗;④X线检测病变部位分期为Ⅰ~Ⅲ期;⑤排除卧床、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精神疾病等患者, 排除关节严重畸形的晚期患者;⑥所有患者均知情。

1.3 方法

研究组采用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 即内服+外熏+针炙。内服:清热养阴除湿丸, 主要成分包括半枝莲、连翘、金银花、白鲜皮、忍冬藤、白花舌蛇草、丹皮、虎杖、川乌、桂枝、甘草、土茯苓等, 口服3次/d, 每次12 g。外熏:根据患者关节肿胀情况酌情选取青风藤、苍术、茵陈、土茯苓、忍冬藤、苦参、赤芍、黄柏等清热利湿宣痹药物进行全身熏蒸。针炙:上肢病症取合谷、外关、手三里、尺泽、曲池、肩髃等穴位, 下肢病症取解溪、太溪、昆仑、阳陵泉、环跳等穴位, 留针30 min, 1次/d, 可根据肿胀程度和部位行点刺放血。

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 (MTX) 治疗, 由上海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H31020644, 每日10 mg, 每周口服1次。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疗效。疗效评价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ACR20/50/70标准[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 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详见表1, 研究组患者ACR70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ACR20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 病因较复杂, 与环境、遗传基因等密切相关[4]。中医认为, 风、寒、湿三邪是造成痹症发病的主要外在因素, 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在于三邪入侵体内, 久之而化热蕴毒, 湿热痹阻, 引起经络闭阻, 进而引发关节的疼痛、肿胀、功能性障碍、晨僵等不良症状。

清热养阴除湿丸是我国著名风湿病专家王为兰的研制成果[5], 全方有化浊除湿、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的功效, 内服可有效抵御和改善机体内风、塞、湿邪侵入的损伤, 缓解关节肿痛症状;同时, 应用相似的清热利湿活血类中药进行外用薰蒸, 内外结合, 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针炙通过刺穴和放血有利于改善患者上、下肢的运动性, 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从而加速治疗效果。综合疗法结合了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等功效, 同时综合内治、外用和传统中医针炙疗法, 以更有利于减轻肿胀疼痛症状, 迅速改善病变关节的功能, 巩固疗效。

在本组研究中, 采用中医综合疗法的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MTX治疗的对照组, 提示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性, 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且中药副作用小, 对患者安全性高, 适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玮君, 王玲.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左室功能.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 28 (9) :844-845.

[2]唐晓颇, 姜泉, 刘维, 等.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12例疗效分析.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7 (11) :978-980.

[3]姜泉, 曹炜, 唐晓颇, 等.清热活血方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5 (7) :588-590.

[4]余学芳, 汪海静, 陆学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前白蛋白的变化及意义.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 15 (5) :458-460.

利湿清热 篇7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2007-10~2009-05本院门诊病例,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精液AsAb均为阳性 (试剂盒由上海玉兰生物研究所提供) , 均为经过抗生素治疗AsAb未转阴者。年龄29~45岁, 病程2~10年, 排除无精子症和内分泌失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5例, 对照组45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滋肾填精、清热利湿化瘀法组方汤剂, 药由龟板、黄精、枸杞、女贞子、紫河车、山萸肉、鹿茸、双花、连翘、鱼腥草、薏苡仁、车前子、穿山甲、丹参、甘草等组成, 每日1剂, 水煎, 分早晚两次服。1个月为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进行血清和精液AsAb检测, 未转阴者继续用药,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予强的松片5mg口服, 每天3次, 疗程同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和精液AsAb, 并作精液分析。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undefined表示, 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AsAb转阴, 配偶1年内妊娠:有效:AsAb转阴但配偶未妊娠;无效:AsAb未转阴、配偶未妊娠。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总疗效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 两组血液和精液AsAb检测结果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3两组精液量和液化时间比较

见表3。

3.2.4 两组精子存活率和活力比较

见表4。

与本组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AsAb是由于血睾屏障损伤或先天发育失常, 机体出现免疫抑制功能障碍, 使精子抗原通过生殖道破损的黏膜上皮屏障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产生;或感染使局部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 是具有免疫作用的细胞游走进入生殖道, 与精子抗原接触产生。AsAb阳性患者多伴有生殖道的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的感染, 本研究对以上常规检查阳性者采用抗生素治疗后, 病原体转阴, 但AsAb仍为阳性者纳入观察病例。

上一篇:神华新街能源公司下一篇:小学素质教育管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