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湿汤

2024-10-04

清热化湿汤(共3篇)

清热化湿汤 篇1

肛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以瘙痒、分泌物渗出、多形性皮疹、反复发作为临床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常规外用激素类软膏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但长期使用极易引起肛门皮肤变薄等不良反应[1]。笔者采用依巴斯汀片联合清热化湿汤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疗效确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科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111例慢性肛门湿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经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综合分析确诊, 符合吴志华著[2]《现代皮肤性病学》中关于慢性肛门湿疹的诊断标准。对照组55例, 其中男31例 (56.36%) , 女24例 (42.86%) , 年龄19~59岁, 平均 (38.5±9.6) 岁;病程1~7年, 平均 (2.4±1.7) 年。观察组56例, 其中男31例 (55.36%) , 女25例 (44.64%) , 年龄19~63岁, 平均 (38.6±9.6) 岁;病程1~6年, 平均 (2.5±1.7)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内服依巴斯汀片 (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40119) 治疗, 10 mg/次, 1次/d。对照组外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31022515) 治疗, 温水清洁患部后均匀涂擦, 2~3次/d。观察组联合清热化湿汤坐浴, 方药组成:薏苡仁、蛇床子、地肤子、白矾、苦参、白鲜皮各30 g, 莪术、黄柏、苍术各20 g, 栀子、龙胆草各15 g, 红花12 g, 花椒10 g, 诸药混匀后加水2500 ml浸泡30 min, 武火煮沸后温火煎煮20 min, 然后将药液倒入盆具熏蒸肛周, 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坐浴, 20 min/次, 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5 d后对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价

皮损和瘙痒症状完全消失者为痊愈;皮损消退面积>80%, 瘙痒症状明显缓解, 无蔓延者为显效;50%<皮损消退面积≤80%, 瘙痒症状有所改善, 无蔓延者为有效;皮损和瘙痒症状未见任何改善者为无效。痊愈例数、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为总有效例数[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9.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 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3个疗程结束后, 对照组55例慢性肛门湿疹患者, 痊愈8例, 显效10例, 有效26例, 无效11例;观察组56例慢性肛门湿疹患者, 痊愈12例, 显效16例, 有效25例, 无效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 (53/56)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 (44/5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4.1511, P<0.05) 。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 对照组出现头晕1例, 嗜睡2例;观察组出现口干和嗜睡各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 (4/56) 与对照组的5.45% (3/55)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0006, P>0.05) 。

3 讨论

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普遍认为该病由生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自身神经或代谢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刺激机体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4]。现代医学认为湿疹属Ⅳ型变态反应, 抗组胺类药物适合Ⅰ型变态反应, 皮质类固醇药物能够改善Ⅳ型变态反应的临床症状, 但不良反应较多[5]。因此, 选择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对治疗慢性湿疹尤为关键。

传统医学认为肛门湿疹属“肛周风”、“浸淫疮”或“顽湿”范畴[6], 饮食不洁, 脾失健运, 湿热内生, 或外感风、湿、热邪, 湿热下注, 蕴结于肛周而发病, 病程日久耗伤阴血, 血虚生风, 聚集肛门及肛周, 迁延不愈而发为慢性肛门湿疹, 基本病机为湿热下注, 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化湿止痒为主。笔者在口服依巴斯汀片基础上联合清热化湿汤熏洗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疗效确切, 方中薏苡仁味淡力缓, 清中浊品以健脾阴, 善治下身湿盛者, 提取物薏苡仁油能够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7];蛇床子味辛苦, 具有燥湿杀虫、祛风、解毒、止痒之功, 提取物蛇床子素和异虎耳草素体外试验表明, 对发癣菌的须发癣菌、花椒毒酚具有强的活性和显著的抗霉菌作用;地肤子具有清热利湿和祛风止痒之效;白矾燥湿、解毒;苦参归大肠经, 具有清热、燥湿、杀虫之功, 提取物苦参碱为免疫抑制剂, 能够降低过敏介质释放, 同时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白鲜皮、苍术具有清热燥湿和祛风解毒之效;莪术行气破血, 消积;黄柏、栀子为清热解毒、燥湿类药物, 提取物小檗碱具有显著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滴虫作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 能够除下焦湿热;红花活血化瘀;花椒温中止痛、止痒。诸药煎煮后熏蒸和坐浴, 能够直接将药物作用于肛周组织和皮肤, 配合内服依巴斯汀片, 内外兼治, 共奏清热解毒和化湿止痒之功。现代药理学证实:蛇床子、地肤子等提取物对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和星形奴卡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8]。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4.1511,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5.45%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0006, P>0.05) 。

综上所述, 内服依巴斯汀片联合清热化湿汤熏洗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肛门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内外兼治,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英顺.派瑞松乳膏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4) :20.

[2]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106-10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2002:295-298.

[4]陈映辉.中药坐浴方联合冰片霜治疗肛周湿疹5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4) :145-146.

[5]李晓梅, 孙亚玲, 胡新华.依巴斯汀片联合复方青黛膏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 19 (2) :80-81.

[6]李永平, 李玲, 王凤芹.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湿疹1例[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6) :64-65.

[7]魏鹏, 王有鹏, 张哲奎, 等.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100例[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8) :68-69.

[8]李雪梅.中医辨证联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1) :150-151.

清咽化湿汤治疗慢性咽炎450例 篇2

西医多采用局部药物含服漱口抗生素及雾化吸入, 效果不佳。且长期用药易产生抗药性。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04年4月至2008年10月至今用清咽化湿汤治疗慢性咽炎, 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450例患者中, 男性210例, 女性240例, 其中年龄为10~20岁有60例, 21~50岁有280例, 51~65岁90例。

发病半年以内80例, 半年以上至5年120例, 6~10年140例, 10年以上110例。属于单纯性咽炎140例, 增生性85例, 干燥性225例。

1.2 诊断及治效判定标准

诊断标准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准。

疗效标准:治愈:咽部症状消失, 检查正常;好转:咽部症状消失和体征明显减轻;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

1.3 治疗方法

本病症属于阴虚火旺, 虚火上炎。

清咽化湿汤主要是半夏、厚朴、茯苓、香附、玄参、竹茹、三棱、莪术、桔梗、合欢皮、柏子仁、夜交藤、紫苏、双花, 由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制成150mL的袋装的汤剂。1袋/d, 分2次温服, 7d为1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结果

450例患者中, 治愈290例占64.4%, 好转130例占28.9%, 无效30例占6.7%。

3 讨论

3.1 本病450例20岁以上390例占87%, 说明慢性咽炎多发生于成年人。

3.2 发病时间半年以上370例占82%, 说明慢性咽炎病程较长。

3.3 清咽化湿汤是活血化瘀, 消肿散结, 化湿解毒, 治疗效果很好, 值得耳鼻喉医师临床推广。

清热化湿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患者均为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重症黄疸——阳黄病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7~72岁,平均49.5岁;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肝胆湿热型41例,肝胆瘀热型17例。病例分类:乙型肝炎31例,乙肝、戊肝重叠感染7例,胆道手术后胆管再狭窄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例,肝内阻塞性胆汁瘀积9例(含肝内结石、肝内癌栓形成)。所有病例血清总胆红素在100~278μmol/L之间,平均157μmol/L。

1.2治疗方法

基本方法组成:茵陈30 g,山栀15 g,黄檗10 g,大黄10 g,败酱草12 g,田基黄15 g,半枝莲30 g,丹参15 g,郁金10 g,虎杖20 g,泽泻10 g,车前子(包煎)15 g,每日1剂,分两次早晚煎服,以清热化湿、活血退黄。另配合牛黄0.5 g,每日1次,温水送服,以加强清热解毒、消炎利胆作用。根据病情可间断重复使用,累积总量一般不大于6 g。加减法:如热度壅盛,心烦懊恼,加黄连10 g、龙胆草5 g以泻火解毒;邪郁少阳,寒热往来,加柴胡10 g、黄岑10 g以和解清热;阳明腑实,大便不通者,加枳实10 g、玄明粉10 g以清热通腑;胆汁瘀积,砂石梗阻者,加金钱草30 g、鸡内金10 g以利胆退黄;湿重于热,胸腹痞满,呕恶纳呆或者大便溏垢,口中黏腻者,去山栀、黄檗、大黄、茵陈各15 g,加藿香10 g,蔻仁(后下)5 g,滑石(包煎)15 g,茯苓15 g,姜半夏10 g,以化湿和胃;病久瘀重,舌质紫有瘀斑或见肝掌、蜘蛛痣者,易制大黄,加炮山甲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2 g,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功。同时可配合茵栀黄注射液或者亮菌甲素(梗阻性黄疸除外)辅助治疗。

1.3 疗效标准

痊愈:TBIL、DBIL、IDBIL、ALT、AST全部正常,全身黄染消退,消化道症状消失;显效:TBIL、DBIL、ID-BIL、ALT、AST明显下降,其中TBIL下降70%以上,AST、ALT基本正常或下降到正常值上限3倍以内,消化道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TBIL、DBIL、IDBIL、ALT、AST均有所下降,其中TBIL下降30%以上,AST、ALT下降到50%以上,消化道症状好转;无效:TBIL、DBIL、IDBIL、ALT、AST无明显下降或反复波动呈上升趋势,消化道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每半个月复查肝功能1次,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痊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2%。

3 讨论

黄疸在传统医学中有阳黄与阴黄之别,本文讨论的阳黄病因病机多责于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治疗大法主要为清热化湿,利胆退黄,多选用茵陈蒿汤或者茵陈四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化裁。正如《金匮要略》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现代实验研究也揭示了茵陈蒿汤退黄机制在于促进胆汁分泌。故临床治疗一般黄疸多能奏效,但如遇重症黄疸,因其病因机制错综复杂,而致湿热瘀结,病情顽固,难以奏效,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根据其病理特点,在清热化湿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同时加用牛黄以加强清热解毒、消炎利胆之功,获得良好的疗效。药理研究表明牛黄其重要成分含牛磺胆酸及牛磺酸,其中胆酸利胆作用已被现代医学证实。肝胆乃互为表里之脏腑,利胆亦可保肝。

临证所见:肝功能指标ALT、AST可与TBIL同步下降,甚至先于TBIL恢复正常。本法应用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内胆汁瘀积性黄疸疗效显著,其次对良性肝外阻塞性黄疸有一定疗效,但对于肝内肝外癌栓或肿瘤压迫所致梗阻性黄疸疗效欠佳,甚至无效。因牛黄价格昂贵,临床尚未普及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摘要:目的 探讨牛黄合清热化湿活血方治疗重症黄疸——阳黄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8例重症黄疸患者(其中肝胆湿热型41例,肝胆瘀热型17例),采用牛黄合清热化湿活血方治疗的结果 。结果 痊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2%。结论 牛黄合清热化湿活血方治疗重症黄疸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对肝细胞性黄疸及肝内胆汁瘀积性黄疸疗效显著。

关键词:牛黄,重症黄疸(阳黄),清热化湿,活血退黄

参考文献

【清热化湿汤】推荐阅读:

上一篇: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下一篇:财务人员培训管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