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功效(通用5篇)
中药功效 篇1
一、仪器与原料
(一)主要仪器
中药洗发香波的研制的主要仪器有微波协同萃取仪(CW-2000型超声),罗氏泡沫仪(SYG-512),吸收光度计的电热恒温计,干燥箱和材料实验仪器,美国红光谱仪,培养箱,自动搅拌器,旋转粘度仪以及酸度计等仪器作为中药洗发香波的研制使用仪器。
(二)主要原料
中药洗发香波的原料主要采用苍耳子、赤芍、艾叶经行原料提取,苍耳子经鉴定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是中药中对治疗皮肤疾病具有疗效,赤芍是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veitchii Lynch)晒干后的根茎;艾叶是菊科植物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枯叶,这三种中药产品对治疗皮肤疾病具有良好的功效。
(三)中药提取方法
设置超声波功率和微波功率各为适当功率,设置萃取功率为1分钟,将三种原料分贝放入三个不同的存取溶液中,设置溶液的比重2:1:8,将提取的三种样品分别按照不同的比重进行提取,然后采用过滤提取技术,提取三种植物中的样本原液,分别将这些样本溶液放置在保养箱中保存。中药提取主要采用重要萃取技术对重要实验品进行提纯此外,中药提纯所需要的超声波功率和微波功率的设定应当依据实现需要所设定,避免时间过长或者时间较短,微波对提取样本的影响,其次中药草本植物存取时间通常设定为1分钟左右,掌握恰当的萃取时间是保障萃取的原液样本中保存完整的中药成分,有助于对中药的抗屑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四)选取适当的样本
依据头屑产生的发展状况将头屑分为不同的样本,进行样本编号,样本的采集过程中应当避免对样本进性重复采集,样本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对中药研究成果的分析才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二、试验方法与结果
(一)试验方法
1)试验所需的洗发香波种类。进行试验过程中选择两种实验洗发香波,A类是经过中药成分提取,包含苍耳子、赤芍、艾叶三种精华的样品与活性炭,调理剂等成分混合而成,形成简易的中药洗发香波;B类洗发香波是市场上经常可见的以化学成分提取并且也同样混合了活性炭,调理剂等多种成分的洗发香波。
2)进行对比试验。两种洗发水按照国家规定的洗发水研制和配备比重进行调和配置,形成简易的洗发水配置比重,其中中药洗发水得成分中药提取液、活性炭、调理剂、柔顺剂的比重分别为7;5;8;9,将最终形成的建议中药洗发香波的样品与化学成分为主的洗发香波分别应用到实验前期采集的样品中,观察A类和B类两种洗发香波对头屑样本的产生的效果。
(二)试验结果
根据A类、B类两种洗发香波使用在样本上后产生的效果,如表1得出结果:A类样品对应样本剩余率分别为1.5%,1.2%,1.2%;B类样品对应的样本剩余率分贝为1.4%,1.7%,1.6%,由此可以看出A类洗发香波的去屑能力要高于B类洗发香波。
依据实验得出的结果对A类洗发香波和B类洗发香波进行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药为基础提取成分制成的洗发香波比以其他化学成分中提取出来的洗发香波对头屑的控制和去除效果更强。
三、结果与结论
(一)中药洗发香波的研制
洗发香波做为一种混合物,它的研制过程主要采用植物萃取技术为主,同时结合多种其他成分包括,活性炭,柔顺剂,调理剂等多种成分。合格的中药洗发香波的研制过程中应当注重中药提取过程中对中药成分的保持,注重洗发香波中中药成分与各个不同成分之间各占比重的大小,严格按照国家化妆品研制管理配备比重进行产品的研制,生产加工,最终形成合格的中药洗发香波。
(二)中药洗发香波去屑效果的研究
中药洗发香波的去屑效果探究从稳重的实验可以看出,中药洗发香波的去屑效果比普通的化学成分提取的洗发香波效果更好,中药洗发香波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中药洗发香波的成分以中药成分萃取为基础,因此中药洗发香波对治疗不同种类的头屑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够缓解头皮瘙痒,对头发具有较强的护理作用;其次,中药洗发香波主要采用村植物提取,它自身的化学成分含量较低,在保护头发生长,抑制头屑的前提下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是纯天然的养发护理方法,纯天然植物保护比化学成分为主的洗发香波对人体的健康更有益。
四、结论
注重对中药洗发香波的研制和去屑功能的探究有助于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头屑的问题,对头屑问题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注重对中药洗发香波的的深入研究也是将我国中医药产业逐步发展和壮大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将中医药应用到我国日常用品研制中,推动我国化妆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人们的生活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惠仪.中药复方二仙丸去屑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2]闫永涛.自然柔顺香波及护发素的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张可.油茶饼粕中皂素的提取与纯化[D].江南大学,2004.
中药功效 篇2
一、解表药
1.兼利水消肿者:麻黄、香薷。2.兼治咳喘者:麻黄、细辛、紫苏。3.兼能行气者:紫苏。
4.兼能止呕者:生姜、紫苏。
5.兼能治疗痹证者: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6.有安胎作用的:紫苏
黄芩
桑寄生 7.兼活血作用的:雷公藤
穿山龙等
8.有良好止痛作用的:威灵仙
川乌 独活 9.有和胃化湿作用的:木瓜
蚕沙 10.兼通乳作用的:路路通
丝瓜络 11.风药中之润剂:秦艽
防风
12.兼利水作用的:防己
桑枝
五加皮 细辛。
6.兼祛风止痉者:蝉蜕、防风。7.兼通鼻窍止痛者:白芷、细辛。
8.兼利咽止痛者:薄荷、牛蒡子、蝉蜕。
9.兼透疹者: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10.兼明目者:菊花、桑叶。11.兼疏肝解郁者:柴胡、薄荷。12.兼升阳者:柴胡、升麻、葛根。13.兼止血者:荆芥、桑叶。
二、清热药
1.清心火:竹叶、淡竹叶、栀子、黄连。
2.清肺热:石膏、知母、芦根、黄芩、穿心莲、地骨皮。3.清胃火:石膏、黄连。
4.泻肝火:夏枯草、决明子、秦皮、龙胆草、野菊花。5.泻肾火:知母、黄柏。
6.清肠胃湿热及血分热毒:黄芩、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马齿苋。
7.解毒消痈: 乳痈--蒲公英、漏芦;
疔毒--紫花地丁;
肺痈--鱼腥草、金荞麦;
肠痈--大血藤、败酱草。
三、泻下药
(1)兼活血的药物有:大黄
千金子
(2)兼消肿散结的有:芒硝
甘遂
大戟
商陆
(3)能通利二便的有:牵牛子
郁李仁
商陆
(4)兼清热泻火的有:大黄
芒硝
芦荟
四、祛风湿药
1.善治上肢痹痛的:羌活
桑枝 2.善治下肢痹痛的:独活
海桐皮 3.善治行痹的:威灵仙 4.善治痛痹的:川乌
独活 5.善治着痹的:独活
木瓜
13.兼降血压的:豨莶草
臭梧桐
桑寄生
五、化湿药
1.兼有解表作用的:藿香、苍术。
2.兼有止呕作用的:藿香、砂仁、豆蔻。3.消除胀满之要药:厚朴。4.具有安胎功效的药物:砂仁。
5.入汤剂需后下的药物:砂仁、豆蔻。常配药物
1.健脾药――湿阻中焦,影响脾胃; 2.行气药――湿性粘滞,阻遏气机; 3.温里药――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4.渗湿药――湿性下趋,邪有去路。
六、利水渗湿药
1.既能利水又能健脾的药物有:茯苓、薏苡仁。
2.有毒的利水渗湿药有:香加皮、泽漆、木通。
3.善治石淋的药物有:滑石、海金沙、金钱草、蝼蛄。4.善治膏淋的药物:萆薢。
5.既能治阳黄,又能治阴黄的药物有:玉米须、茵陈。6.须布包入煎的药物有:车前子、滑石、海金沙。
7.孕妇忌用或慎用的药物有:木通、瞿麦、虎杖,冬葵子。
七、温里药
1.具回阳功效,用于亡阳证的:附子、干姜; 2.主入肾经,能补火助阳的:附子、肉桂;
3.主入脾胃经,能温中散寒的:干姜、吴茱萸、丁香、高良姜、花椒;
4.主入肝经,治疗寒凝肝脉的:吴茱萸、小茴香; 5.具有温肺化饮功效的:细辛、干姜; 6.能驱蛔杀虫的:花椒;
7.具有引火归原作用的:肉桂、附子。
中药功效小结
八、理气药
1.善行脾胃之气的药物有: 陈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2.善疏肝解郁的药物有:青皮
川楝
荔枝核
香附; 3.既能疏肝又能理脾的药物有:香附
佛手
香橼
玫瑰花;
4.“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香附; 5.治疗胸痹的要药是:薤白;
6.善治寒疝疼痛的药物有:橘核
荔枝核
乌药;
九、消食药
1.善消油腻肉食积滞,行气止痛,活血祛瘀:山楂 2.善消面食积滞,健脾和胃:神曲
3.善消淀粉类食物,回乳消胀,疏肝解郁:麦芽
4.兼润肠通便的:瓜蒌、苦杏仁、紫苏子.5.兼降逆止呕的:半夏、竹茹、旋覆花、枇杷叶.止咳平喘的机理归纳
1.宣肺止咳平喘:桔梗、前胡、麻黄.2.降肺止咳平喘:苏子、苦杏仁、旋覆花、白前、前胡.3.润肺止咳平喘:百部、紫菀、款冬花、川贝母.4.清肺止咳平喘:马兜铃、枇杷叶、黄芩.5.泻肺止咳平喘:桑白皮、葶苈子.6.化痰止咳平喘:苏子、紫菀.7.敛肺止咳平喘:白果、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8.补肺气止咳平喘:人参、党参、黄芪.9.补肺益肾,纳气平喘:蛤蚧、冬虫夏草、核桃仁、补骨脂、紫河车.十、驱虫药
1.主驱蛔虫的药物有:使君子、苦楝皮
2.主驱绦虫的药物有:槟榔、南瓜子、鹤牙草、雷丸 3.广谱驱虫药物有:贯众、槟榔
4.既能驱虫,又兼泻下的药物有:槟榔
十四、安神药
1.兼能解郁的药物:合欢皮 2.兼能化痰的药物:远志
3.兼能活血的药物:合欢皮、琥珀.4.兼能敛汗的药物:酸枣仁 5.兼能利尿的药物:琥珀
6.兼能平肝的药物:龙骨、磁石 7.兼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柏子仁
十一、止血药
1.善治尿血、血淋的:小蓟
白茅根
蒲黄;
2.善治便血、崩漏的:地榆
槐花
炮姜
灶心土; 3.善治肺胃出血的:白及
紫珠
藕节; 4.善治外伤出血的:三七
白及
降香; 5.既能止血,又能安胎的:苎麻根
黄芩
艾叶(阿胶)。
十五、平肝息风药
1.平肝兼能清肝明目的药物:石决明、珍珠母、刺蒺藜、羚羊
角.2.既能平肝又能息风的药物: 钩藤、天麻、羚羊角.3.兼能凉血止血的药:代赭石.4.兼能攻毒散结:全蝎、蜈蚣.5.兼能通络的药物:天麻、地龙、全蝎、蜈蚣.6.兼能软坚散结的药物:牡蛎、白僵蚕.7.兼治头痛的药物:天麻、全蝎、蜈蚣.十二、活血化瘀药
1.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莪术,三棱;
2.既能活血,又能消肿生肌的:乳香,没药;3.既能活血,又能利水消肿的:益母草,泽兰;4.既能活血,又能补血的:鸡血藤,当归;5.既能活血,又能下乳的: 穿山甲,王不留;6.既能活血,又能续筋接骨的:土鳖虫,自然铜,骨碎补;7.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的:五灵脂,刘寄奴,血竭,儿茶;8.既能活血,又能清热凉血的:郁金,丹参;
十六、开窍药
1.兼活血止痛的药物:麝香、苏合香.2.兼能化湿的药物:石菖蒲.3.兼能清热、解毒的药物:冰片.4.兼能催产的药物:麝香.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既化痰又能止痉的:天南星、白附子、天竺黄、竹沥.2.既化痰又软坚散结的: 海藻、昆布、海蛤壳、海浮石、黄药子.3.既化痰又利咽的:桔梗、胖大海.十七、补虚药
1.补气药
(1)补脾肺之气的: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山药.(2)健脾燥湿或化湿的:白术、白扁豆.中药功效小结
(3)补心气的:人参、西洋参、炙甘草.(4)补肾气的:人参、西洋参、山药.(5)补中缓急的:甘草、大枣、蜂蜜、饴糖.(6)兼能养阴或生津的:人参、西洋参、山药.2.补阳药
(1)兼祛风湿的:
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胡芦巴.(2)兼强筋骨的:鹿茸、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3)兼安胎的:杜仲、续断、菟丝子.(4)补益肺肾,纳气平喘的:补骨脂、蛤蚧、胡桃仁、冬虫夏草、紫河车.(5)阴阳并补的:菟丝子、沙苑子、紫河车.(6)兼养肝明目的:菟丝子、沙苑子.(7)兼益精血的:鹿茸、紫河车、蛤蚧、肉苁蓉、锁阳.(8)兼润肠通便的:肉苁蓉、锁阳、胡桃仁.(9)兼温脾止泻的: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3.补血药
(1)兼补阴的:熟地、白芍、阿胶.(2)兼润肠通便的:当归、何首乌.(3)兼有活血作用的:当归(鸡血藤).(4)兼有调经作用的:当归、白芍.4.补阴药
(1)偏补心阴的:麦门冬、玉竹、百合、生地黄、阿胶.(2)偏养胃阴的: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玉竹.(3)偏补肺阴的:沙参、麦冬、百合、天冬、阿胶.(4)偏补肝阴的:枸杞、白芍、山茱萸、制首乌、熟地黄.(5)偏补肾阴的:熟地黄、制首乌、天冬、龟甲、鳖甲.(6)偏补肺胃之阴的: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等.(7)偏补肝肾之阴的:山茱萸、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补虚药
十九、涌吐药
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
1.只供外用,不可内服的:土荆皮.2.兼祛痰、截疟的:雄黄.3.兼补肾助阳的:硫黄、蛇床子.4.兼能止泻的:白矾、大蒜.5.主要用于疥癣、湿疹等皮肤病的:硫黄、土荆皮、白矾、蛇床子等;
6.主要用于痈疽疔疮等外科疾患的:雄黄、蜂房、蟾酥、木鳖子等.二十一、拔毒化腐止痒药
1.只供外用,不可内服的:升药、炉甘石.2.兼祛痰平喘、截疟的: 砒石、铅丹.3.主治痈疽疮疥等外科疾患的:升药、砒石、铅丹.4.主要用于五官科的:炉甘石(眼科)、硼砂.十八、收涩药
功效独特的降血脂中药——泽泻 篇3
泽泻,系多年生沼泽植物的块茎,冬季采掘,洗净,去掉须根及粗皮,闷润切片,晒干入药。中医认为,泽泻有利水渗湿,清湿热之功。例如《体草汇言》记载: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故泽泻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头晕目眩、泄泻等症。
现代医学认为,泽泻是一种清除人体内血液及组织中污浊物质的良药。其通过干扰胆固醇的吸收、分解和排泄,即抑制食物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吸收,影响体内胆固醇的代谢,加速甘油三脂的水解或抑制肝脏对其的合成,而发挥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的作用。此外,泽泻尚具有一定抗心肌缺血、降压、降血糖和抗脂肪肝等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认为,泽泻是一种广谱降血脂药,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有显著疗效。
泽泻究竟怎样用于临床又怎样组方呢?西医所称高血脂症与中医的“痰浊”密切相通。“痰浊”乃有形物质,随血流窜,无处不到,其黏稠之性可滞着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管腔;又可使血液凝滞进而产生淤血。瘀血痹阻胸中,心气不得宣畅,可致胸闷,气短、心悸、心前区疼痛;痹阻清宫,清阳不升,可致头痛、头晕。治宜祛痰化淤降脂,用泽泻20克,全瓜蒌20克,桔梗10克,山楂30克,丹参2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高血脂症,形体肥胖,平日嗜食肥甘,内酿湿热,脾运失职,痰湿蕴结,胸闷气短。治宜健脾化痰、利湿降脂。用泽泻20克,半夏10克,橘红10克,山药20克,白术10克,薏苡仁20克,首乌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高血脂症伴有高血压,肝阳上亢,痰浊阻于清窍,见有头昏眼花、呕恶眠差、腰膝酸软、口干、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沉弦者,治宜化痰降浊、平肝柔肝、育阴潜阳。可用泽泻20克,沙参15克,玉竹20克,白芍15克,枸杞2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川牛膝15克,夏枯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以泽泻为主,配以其它药物煮粥,更有神奇的降脂疗效。下面介绍几种,不妨试试。
泽泻荷叶粥:泽泻20克,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将鲜荷叶洗净,剪去蒂及边缘,泽泻研成粉。泽泻粉和粳米入锅,加水适量,将荷叶盖于水面上。先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煮成稀粥,揭去荷叶,放入白糖适量调味,代早餐服食。常服此粥有清热化浊,减肥消脂之功,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有显著效果。
泽泻山楂粥:泽泻20克,鲜山楂50克,粳米100克。将泽泻研为细粉,鲜山楂去核,捣碎,与粳米同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煮粥,代早餐服食。常服此粥有强心、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胆固醇排泄而降低血脂的作用。是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优质药粥。
中药功效 篇4
1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
1.1 归经影响
药物归经即指药物选择性作用人体某一部位的显著影响。例如, 当归能活血补血, 归入肝、脾、心经;杏仁能够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归入大肠和肺经, 另如蜜制补脾、盐制走肾、醋制入肝等[2]。在中医临床中, 很多药材能够同时作用于两个或多个脏腑部位的病症, 通过炮制后, 其作用部位更加专一, 临床效果也更强, 但其对于其他脏腑的药用作用会适适当当减减弱弱。。例例如如, , 益益智智仁仁具具有有缩缩尿尿、、固固精精补补肾肾、、温温脾脾摄摄涎涎止止泻的作用, 归肾、脾经, 在经过盐制后, 其作用主要是缩尿、涩精, 主归肾经;川续断具有强腰膝、补肝肾、活血脉、续筋接骨等作用, 归肾、肝经, 炮制后则主要用于筋骨折损的治疗。
1.2 四气五味影响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药材的基本性能, 其中四气为温、热、寒、凉, 五味为甘、酸、苦、咸、辛。通常情况下, 温、热药物大部分具有散寒、温中助阳等作用, 用于减轻或消除寒证;寒、凉药物大部分具有解毒、泻火、清热等作用, 用于减轻或消除热证;平性药的作用较前两种缓和, 但其药性上也偏凉性或偏温性。药物五味的作用通常为甘缓、酸收、苦坚、咸软、辛散、涩收、淡渗泄、涩附于酸、淡附于甘等。在中医临床用药中, 依照药材的药理作用对四气五味进行归类。因此, 对中药进行炮制, 通过改变药材的四气五味性能来改变药物的临床治疗作用[3]。例如, 知母具有滋阴润燥、清热降火的作用, 属寒凉药物, 在盐炙后, 其药性专归入肾, 主要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生地黄具有生津养阴、凉血清热的作用, 属甘寒药物, 经过炮制变为熟地黄后, 则属甘温药物, 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 且滋腻之性更明显。
1.3 升降浮沉影响
药物的升降浮沉主要是指药物在人体内选择的趋向性。通过炮制加工, 可改变中药材的作用趋向及性能。通常情况下, 对中药材进行醋制, 则可入肝止痛收敛 (即趋向向内) ;对中药材进行姜制, 则可发散 (即趋向向外) ;对中药材进行盐制, 则可走肾下行 (即趋向向下) ;对中药药材进行酒制, 则可升提 (即趋向向上) 。例如, 黄芩具有清肺热、清大肠热的作用, 进行酒制后, 则偏重于清肺热, 弱于清大肠热;大黄具有泻腹通便、苦寒沉降的作用, 直达下焦、能走不守, 进行酒制后, 则能够引药上行, 起到清上焦湿热的作用;黄柏为清下焦湿热药物, 进行酒制后, 能够引药上行, 行上焦清热;莱菔子生用具有升散作用, 容易导致患者涌吐风痰、呕吐等, 在进行炒制后, 则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黄芪生用具有托脓毒、敛汗固表的作用, 其药性偏于走表, 外达皮毛, 多用于治疗感冒、表虚不固、疮疡不愈等, 在经过蜜炙后, 则具有扶脾生血、补中益气的作用, 多用于治疗气虚血弱[4]。
2 中药炮制对药物功效的影响
2.1 毒副作用影响
对中药材进行炮制,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性或副作用, 能够分解或减少毒性物质, 或通过添加辅料进行解毒等。有些中药材在生用时毒副作用过大, 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不良反应, 引发中毒, 严重者可致人死亡。在经过规范的炮制后, 可有效降低毒性, 减少不良反应, 从而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草乌、川乌、附片长时间 (约1~2h) 蒸煮 (约100℃) 解毒, 醋制狼毒、莞花, 沙烫马钱子解毒等, 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2 药效影响
提高生物利用度:对中药材采取适宜的炮制, 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有效成分从动物或植物的细胞中溶出, 从而有效提高了中药材的利用率。例如, 黄连小蘖碱生用的溶出率为58%, 炭炒后的溶出率为82%, 酒炒后的溶出率为85%。
净制:能够提高中药材的用药准确度。例如, 将黄柏非药用部分除去, 保留药用部分, 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用药剂量, 避免拮抗作用的发生。
产生新作用:有些中药材在经过炭炒后, 增加了收敛止血的作用, 能够局部吸附止血。
杀酶保苷:有些中药材适宜多润少泡、沸水煮或蒸制等, 灭活相关酶, 防止有效成分酶解。
辅料协同:在中医临床指导下, 通过对固体或液体辅料的正确应用, 能够更好地提高药材的协同疗效。
3 中药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挥发油成分
大部分解表类药材中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经过控制温度、水洗、干燥、阴干等炮制处理后, 能够有效保存其挥发油成分。例如, 乳香、没药在经过炒制后, 能够去除其不良气味;荆芥在经过炭炒后, 能够产生9种新的药用成分, 增加了止血功能;肉豆蔻经过煨制后, 增加了实肠止泻的作用;苍术经过炮制后, 能够去除部分挥发油成分, 从而减少燥性等[5]。
3.2 生物碱成分
对中药材进行炮制, 可使生物碱的溶解度发生改变, 从而提高生物碱的浸出率。例如醋制延胡索能够有效提高其镇痛作用, 而草乌、川乌、附片等含有有毒生物碱成分的中药材在经过炮制后, 可使乌头碱双酯键转变成乌头原碱, 从而在确保药效的同时降低药物毒性。
3.3 苷类成分
大多数苷类成分均溶于乙醇 (60%~70%) 或水, 并可经过相应的化学反应转变为苷元, 从而失去对糖的保护作用。例如黄芩水解后可生成黄芩素, 导致其色泽变绿, 有效成分含量下降, 因此, 应先杀酶保苷, 并采用蒸或沸水煮的方式炮制。
3.4 其他成分
含树脂类、鞣质类、蛋白质类、有机酸类、无机盐成分、氨基酸类的中药材也需要根据相应的中医临床用药标准, 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炮制。
4 结语
中药炮制是通过各种加工处理, 使中药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应有的临床疗效。因此应根据中医临床用药需求, 通过适当的炮制方法来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以及理化性质等, 使其更好地发挥临床治疗作用。
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药材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克制和抵消相应的毒副作用, 从而更好地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分为火制、水制以及水火共制等。现就中药炮制对中药材的药物性能、功效、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强调中药炮制的意义和重要性。
关键词:中药炮制,性能,功效,理化性质
参考文献
[1]元艺兰.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及其功效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14 (32) :2190-2191.
[2]黄南龙.简述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 2012, 2 (18) :1208-1209.
[3]孙继华.浅析中药炮制对其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7 (3) :700-701.
[4]龙顺伯.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药业, 2012, 10 (26) :1063-1064.
中药酸枣仁的功效 篇5
酸枣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m,枝节上有直的和弯曲的刺。叶互生,长椭圆形至蔟状披针形,长2~3.5cm,宽6~12mm,先端钝,边缘有细锯齿,基出三脉。花黄绿色,常2~3朵簇生于叶腋;萼征、花瓣及雄蕊均为5出数;子房上位,2室,埋于花盘中,柱头2裂。核果小,长圆形或近圆形,暗红色,味酸,果核两端常为钝头。花期4~5月,果期9月。生于向阳或干燥山坡、平原、路旁。主产河北、陕西、河南、辽宁。
酸枣核的功效:
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①《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 ②《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
③《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④《本草拾遗》: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⑤王好古:治胆虚不眠,寒也,炒服;治胆实多睡,热也,生用。 ⑥《本草汇言》: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⑦《本草再新》: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益志定呵,聪耳明目。
【中药功效】推荐阅读:
2022年中药士中药学功效总结06-20
中药学性味功效归纳10-14
抗癌中药八大功效临床观察及现代药理研究07-03
提升功效10-16
保健功效05-18
功能功效08-12
功效评价09-13
技术功效09-23
功效发挥10-24
治疗功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