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功效

2024-12-15

瑜伽的功效(精选3篇)

瑜伽的功效 篇1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 “紧张”和“焦虑”已成为不同人群的共同感受。面对种类繁多的健身方式, 源自古老印度的瑜伽, 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选择。他的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术能够帮助人们从身体和心理上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有很好的排忧减压功效。

关键词:瑜伽,排忧减压,功效

1、前言

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和希望的世纪,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 人们需要平衡紧张的心态, 消除焦虑。 因此, 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瑜伽作为一种身体与心灵结合的运动方式, 以其独特的健身功效迅速风靡全球。 大量的研究表明, 瑜伽的体位法、呼吸法以及冥想术三位一体, 不仅可以促进人的肢体健康, 而且能够促进精神的安宁和心境的平和, 从而达到排忧减压的功效。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浅谈瑜伽的排忧减压功效。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瑜伽体位法的排忧减压功效

(1) 瑜伽体位法在身体层面上的排忧减压功效。

瑜伽体位法是古代瑜伽修炼者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动物活动、休息和生病的历程时, 如何运用自然方法治疗疾病, 进而模仿其中对人有益的动作。其目的在掌握独特姿势, 进而促进个体心理、生理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竞争的加剧, 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人们急于寻求一种可以舒缓或者释放压力的方式。 而瑜伽正是以其崇尚自然、平衡身心的独特健身理论, 满足着人们的需要。 通过瑜伽体位法的练习, 可以使人们疲惫的身体得到放松和缓解, 起到排忧减压的作用。

(2) 瑜伽体位法在心理层面上的排忧减压功效。

通过瑜伽体位法的练习可以对人体的不同器官进行按摩, 给予大脑、脊椎、脊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充足的血液供应, 使人体各系统得到了锻炼和强化, 带来了心理的平衡和心灵的愉悦, 大多数瑜伽练习者心态安详, 并在情感、情绪、心理、行为上实现了和谐与升华, 极大的舒缓了负面情绪对于人们心理的不健康影响, 缓解心理压力。

3.2、瑜伽呼吸法的排忧减压功效

(1) 瑜伽呼吸法在身体层面上的排忧减压功效。

疏竹在《瑜伽静坐呼吸法》中提出正常的呼吸是人身心健康的基础, 也是瑜伽修炼的灵魂。 瑜伽呼吸法是把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结合起来的完全呼吸法, 在完全呼吸法的练习中强调的是速度缓慢而呼吸量大的彻底的气体交换。 通过瑜伽呼吸法的练习, 可以改善人体的呼吸机能, 增大气体的交换量, 促进血液循环, 从而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达到一定的排忧减压作用。

(2) 瑜伽呼吸法在心理层面上的排忧减压功效

有研究者提出瑜伽呼吸法有安定心情的效果, 因为呼吸与支配情绪的自主神经有密切关系, 呼吸平常由自主神经所支配。 一旦身体或心情受到外界刺激时, 就会影响呼吸速度而产生紊乱现象, 例如当心情激动或气愤不已时呼吸变浅, 短促而激烈, 神经更兴奋, 若将呼吸平稳下来, 心情也随之安定下来。深呼吸有稳定情绪的作用, 进而消除紧张与压力。 而瑜伽呼吸法就是通过缓慢均匀的深呼吸, 促使人们安定心情。

3.3、瑜伽冥想术的排忧减压功效

(1) 瑜伽冥想术在身体层面上的排忧减压功效。

瑜伽冥想术是洁净身心的瑜伽法, 可以帮助修炼者的精神进入较高境界, 有助于身心的协调。冥想时把注意力集中在瑜伽语音上, 可使人获得内心的安静与平和, 达到真、善、美、仁的境界。当我们这份感觉延伸到日常生活里, 人际关系便会变得和谐, 我们也能对周遭的一切更加宽容、更加自在。 使人们的身心放松、精神愉悦, 从而使起到排忧减压的作用。

(2) 瑜伽冥想术在心理层面上的排忧减压功效。

瑜伽的冥想术练习对整个神经系统功能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 它能够稳定自主神经, 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当我们的头脑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时, 就会出现失眠、焦虑、紧张、怠倦等不良情绪, 引发各种疾病, 而瑜伽的冥想术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大脑、释放压力, 维持身心的平衡和安宁。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人们需要平衡紧张的心态, 消除焦虑。 而瑜伽对改善和提高人体的生理、心理机能具有积极的功效。 它不仅具有放松肌肉、减小压力、消除精神紧张的效果, 而且还可以矫正体态, 改善和维持良好的身材, 使人精神得以愉悦, 身心得以放松, 达到排忧减压的功效。

4.2、建议

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瑜伽的健身行列中来, 同时也要对现有或者是潜在的瑜伽教练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把瑜伽受伤减到最低, 从而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缓解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黄彩华等.瑜伽的起源与特点[J].辽宁体育科技, 2004, 2.

[2]疏竹.瑜伽静坐呼吸法[J].健身科学, 2005, 8.

瑜伽的功效 篇2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通化市瑜伽馆肥胖女性的瑜伽练习者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参考国内体育期刊、报纸杂志、中国知网等有关资料, 对瑜伽减肥功效的相关文章进行研究, 并作深入分析与借鉴。

1.2.2 问卷调查法

对瑜伽场馆女性肥胖会员展开调查, 问卷发放共计300份, 回收率为87%, 其中有效问卷210份, 有效回收率为82%。

1.2.3 观察法

跟踪10位自愿接受调查的刚开始从事瑜伽锻炼的肥胖女性, 三个月后记录他们的体重变化。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研究瑜伽对肥胖女性减肥功效, 归纳得出瑜伽减肥功效的结论和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 肥胖的产生

首先, 由于现代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 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由于口味上的优势被人们过多的摄入。而蔬菜水果、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摄入过少;其次,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 多数人在工作之余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在上述两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肥胖这种“富贵病”就成为了现在人群的普遍病症。与肥胖影响美观同时诞生的是运动机能下降使人行动迟缓、心脑血管疾病的频发等等。究竟肥胖是怎样形成的, 其决定因素就是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之间是否实现和谐。当能量摄入量超过人体正常生理消耗和活动需要时, 过多的热量就会被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脂肪的堆积进而形成了肥胖。

2.2 瑜伽的健身功能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表明, 瑜伽对人体健康可以产生良好的影响, 其中包括几个方面:一、有效调节内分泌系统, 促进人体健康。一个人的行为、情绪、心理状态都和内分泌腺体的活动有直接关联。瑜伽练习帮助使这些腺体的活动呈现规律化、正常化, 从而避免内分泌系统紊乱。二、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培养身体的自然美的线条。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瑜伽, 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变化所产生的感觉上, 会体会到身体肌肉的伸展、拉长。同时身体的柔韧性得到改善, 身体僵硬的部分得到舒缓, 使你的肌肉线条更趋于完美。三、改善内脏功能, 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对已经患病的某些器官有辅助治疗作用, 通过身体的扭转、挤压、伸拉等姿势, 可以加强肠胃的蠕动, 增强消化液的分泌量, 从而加强消化与代谢功能。

2.3 瑜伽减肥功效的调查研究

为便于研究需要, 选择20—50岁的中青年肥胖女性为研究对象。把样本进行数理统计得到如下的数据:25岁以下的参与者人数占18.6﹪;26—35岁的参与者人数占26.8﹪;36—45岁的参与者人数占30﹪;46-55岁的参与者人数占13.6﹪;55岁以上的参与者人数占10.9﹪。从中不难发现36—45岁是参与人群中比例最大的;26—35岁年龄段紧随其后;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参与较少;而56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参与比例最少接近十分之一。结合以上数据不难看出, 26—45岁年龄段的中青年女性参与瑜伽锻炼比较集中, 她们基本上都是具备较高文化程度、有稳定工作和规律的生活习惯。并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 除学习、工作和生活外还有一些空余时间, 对自己的外形或健康非常关注, 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金钱。

通过发放的调查问卷, 我们得知从事瑜伽锻炼3-12个月的女性有44.1%;1-3年以上的占41.4%, 在调查的对象中从事瑜伽锻炼3个月到3年的女性占的比例将近90%。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有44.5%的女性认为瑜伽具有减肥的效果, 认为没有减肥效果的占29.1%, 认为减肥效果不明显的占26.4%。

本文在对减肥效果的调查中, 根据10位刚刚开始从事瑜伽运动的肥胖女性在三个月的后的体重变化, 来研究瑜伽对减肥的功效。值得说明的是, 这10位自愿参与实验的肥胖女性在过去的三个月进行有规律的瑜伽形体练习。结果发现, 大部分人的体重都有所减小, 体重减小最大的4千克, 平均体重减小了2.3千克, 只有一个人的体重没有变化。结果可以表明通过一段时期规律的瑜伽形体练习, 可加快机体能量的消耗, 同时可减少脂肪积累, 抑制脂肪的形成, 提高代谢率, 使体脂重量减小幅度明显大于体重下降的幅度, 具有明显的减肥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瑜伽练习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 还可以通过呼吸和伸展的方法来调解人的情绪, 从而消除紧张与焦虑带给心理的不良影响。作为一种健身、塑身活动, 它对减肥确有成效。通过对10位肥胖女性的调查, 三个月的规律性锻炼使她们体重减小最大的4千克, 平均体重减小了2.3千克, 虽然结果表明瑜伽对肥胖女性有着一定的减肥效果, 但其减肥效果需要一段时期的规律性锻炼, 因此瑜伽是一种长期坚持的减肥手段。只有长期、规律性从事瑜伽锻炼才能起到实现健美形体, 瘦身以及减肥的效果。

3.2 建议

瑜伽减肥首要因素就是坚持, 妄想通过几次或者十几次瑜伽课程实现身材或体质上的快速改变是不切实际的, 瑜伽运动强度较低, 很多人减肥的误区在于看一项运动的出汗多少来判断减肥效果, 这是极其不科学也不客观的, 瑜伽运动就是很好的说明, 它消耗脂肪, 但相比长跑等运动项目相对舒缓, 没有那么大的排汗量。瑜伽运动本身虽然具有显著的减脂效果, 但没有饮食和作息等方面的配合也是事倍功半的。在饮食方面应做到肉、蛋、蔬菜等合理搭配, 倡导清淡饮食, 避免长期、过量摄入高脂高糖的食物;生活作息要规律、工作适度, 尽量不要贪睡晚起。只有科学的饮食和作息, 配以科学的锻炼, 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宋海霞, 宋海燕.浅析瑜伽形体训练对高校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 28 (2) :174-176.

[2]刘爱梅.浅谈瑜伽锻炼对人体机能的影响[J].科技信息, 2008 (12) :185-186.

[3]张丹瑶, 对瑜伽功能及特点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4) :72-74.

瑜伽的功效 篇3

关键词:瑜伽,课程教学,研究生,身心健康,调适功效

1、问题的提出

1.1、对我国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基本认识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力量。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 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群体之一。研究生思想比较成熟、独立性强, 社会经历和学历背景多样, 学习、生活与本科生相比具有不同特点。新形势下广大研究生的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另一方面, 研究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受学业、经济和就业三重压力的影响, 同时也包括是否保持有规律的姿势练习、正确的呼吸、充分的休息与放松、集中精力和镇静心灵的冥想、积极思考以及营养全面均衡的饮食等诸多方面, 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和损害研究生的身心健康。

全社会都应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 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备受关注。华东健康网 (2009-07-09) 调查显示, 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让人担忧, 调查样本中有70%不自信、70%接受婚前性行为, 37%烦恼憋在心, 超过3%的大学生表示常有自杀的想法, 仅有不到2%的人表示会寻找心理咨询。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及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 状况更是不容乐观。近年来研究生自杀等极端事件是有发生, 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 其身心健康需要自我保健、调适和必要的社会救助。

1.2、研究生身心健康问题受到高度重视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精神,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7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明确要切实加强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 包括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把研究生纳入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体系之中, 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状况普查, 认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和咨询服务, 强化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 切实保证覆盖到位;教育部强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此2010年颁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0]11号) , 明确了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包括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 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工作;要求根据研究生的心理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服务和团体辅导项目, 帮助研究生解决好情绪调节、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

实践表明, 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 拓展渠道和途径开展研究生身心健康教育, 既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培养高素质和创新拔尖人才的目标, 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结合研究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开设适合研究生身心健康需求的新课程是有益的探索。

1.3、瑜伽是一种具有调适人们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

瑜伽是梵文“Yoga”一词的译音,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前的古印度。现代瑜伽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 强调修炼作用, 利用瑜伽体位法和呼吸法等联系, 将身体的肌肉、骨骼以及内分泌系统调节到一种最适宜的状态, 使锻炼者身心受益。现代瑜伽以其温和的运动方式和对人体健康、塑身方面所产生的惊人效果而风靡全球。瑜伽习练与传统体育锻炼虽然都具有改善体型的目的和作用, 但瑜伽习练更多关注人体身心平衡与改善整个机体健康状况和平衡系统, 增加耐力, 沉着镇定, 自我反省, 以人为本, 关注精神世界和睿智。在生理方面, 瑜伽习练是在姿势处于静态的情况下顺其自然, 使肌肉伸展放松, 增强承受压力的能力, 释放能量, 使身心重新充满活力, 精神振作, 同时对身心起到镇静作用。瑜伽习练能够改善整个人的肌体系统的功能, 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功能, 可以作为人体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的方法。

瑜伽作为近年来众多新兴体育项目中的一种, 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际上的关注和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大学的新设体育课程项目, 如日本宫城教育大学保健体育系主任数见隆生教授在其“当代日本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与体育保健教育”的演讲中, 明确研究生比大学本科生更需要给予身心健康方面的关心呵护, 开设瑜伽等有氧运动课程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同样, 瑜伽也以很快的速度融入到我国大众体育和大学体育教学新兴项目中, 如北京体育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瑜伽新课程或通过俱乐部组织习练的形式将瑜伽引入到了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

基于上述原因, 作者于2005年、2006年先后学校提出开设研究生“瑜伽美体理论与习练”新课程项目和“瑜伽美体理论与习练对研究生身心健康的调适功效研究”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均获得立项批准, 过去六年中一致尝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效果研究。

2、课程教学及其对研究生身心健康的调适功效

2.1、课程教学的调研与实践

作者先后于2004年10月-2005年3月赴美国加州戴维斯进行学术休假考察、2007年3月-2008年6月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体育、健康和休闲系执行国家留学基金项目,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有氧运动为载体、以利于身心健康为目的, 为研究生开设了“瑜伽美体理论与习练”、“健身瑜伽”等新课程。经过六年的教学实践, 在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讲授和习练方式结合、考试和考核方法评价等方面形成了基本体系, 包括:

1) 以适应和调节研究生身心的健身瑜伽为主要讲授内容;

2) 以讲练结合和讲座辅导为主要教学方法;

3) 以过程教学效果及期终考核结合构成综合成绩作为考评方法;

4) 以强调课余习练及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作为巩固教学效果的可持续途径。提出了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交流三个模块在内的瑜伽课程教学与习练模式, 教学效果获得同学好评。

2.2、课程教学对研究生身心健康的调适功效

1) 学生的评价:选修瑜伽课程的研究生在教学评价中反馈了他们的感受和评价。

学生1:瑜伽课程让人对瑜伽、对生活都有所感悟;课程教学教给了我们很多东西, 让本来对瑜伽一点都不了解的人深深第爱上了瑜伽。授课方式轻松, 课程不仅教会了我们瑜伽动作, 还传达了瑜伽精神。不仅把瑜伽的体位教的很到位, 还教会我们注重呼吸和冥想, 并且老师会讲授有关脊柱的常识等体魄健康的关键点。

学生2:第一次接触瑜伽, 真的学到了很多, 老师每次都会很投入的引导我们, 心很静, 很享受;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瑜伽人应有的素质, 看到了平和宁静, 觉得一个懂得生活的人, 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好人。

学生3:学到了很多东西, 学会了很多, 对我将来一定很有帮助……

这些评价肯定了瑜伽课程教学是成功的, 教学效果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瑜伽课程具有丰富研究生体育课程体系和体育锻炼内容、培养研究生健康体魄的作用和特征。作为课程教学的总结, 每个学期作者都为选修课程的同学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张贴画, 以精美的瑜伽习练图片为背景, 打印上一段寄语, 如“敬赠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选课学生:瑜伽, 她是一种冥思的概念, 一种健身习练的方法, 一种终身体育的途径。瑜伽, 也是一种哲学。习练瑜伽, 是研究生修身养性的良策之一。愿瑜伽带给大家永恒的快乐和幸福!”。这一做法, 是尝试努力传播瑜伽文化, 让瑜伽运动在年轻的研究生终身体育和健康身心的实践中扎根。有很多同学女生在研究生期间多次选修该课程, 部分男生和留学研究生也关注和开始选修该课程。

2) 同类研究的结果:国内近年来相关领域研究很热, 并取得进展;已有的报道包括:瑜伽习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瑜伽训练对肥胖女大学生脂代谢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瑜伽习练对大二女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瑜伽练习对高校即将毕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瑜伽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从不同的侧面证实了瑜伽课程对调适研究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和功效。

2.3、总体评价

教学实践表明, 对研究生来说, 瑜伽是一种非常好的减压、减负、舒适身心的锻炼方式, 在平和心境下尽情伸展肢体的同时, 可以使身心达到完美的统一, 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养其韧性、耐力以及和谐精神, 直接间接促进他们在学术、专业、人格、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发展。因此, 瑜伽是值得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广大青年学生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高度关注, 逐步成为安全、实用和轻松易学的一种健康运动。

瑜伽是一门哲学, 是具有调适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根据国家、北京市和教育部关于重视和加强研究生身心健康问题研究的有关文件精神, 利用研究生接受瑜伽课程教学的平台和通道, 开展瑜伽课程教学对研究生身心健康调适功效问题的探讨, 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开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助途径等方面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3、小结与讨论

1) 瑜伽是一门以有氧运动为载体、以利于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体育课程, 教学实践证明其对研究生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调适功效, 需要从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 进一步明确瑜伽调适研究生身心健康功效的有效途径。

2) 目前国内外书市上关于瑜伽习练的书刊很多, 社会上各类培训很多。需要结合大学和大学生、研究生的体育消费理念、消费承受能力, 设计和编写具有针对性的瑜伽教材, 以及自我习练指导用书、光盘等教学参考资料, 为进一步推广瑜伽提供支持。

3) 研究生个体在瑜伽课程教学内容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教法上应注重因材施教、示范引导、区别对待;内容上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 突出重点和难点;课余实践方面倡导培养自我习练、不懈坚持的理念;考核成绩应突出难点动作要领、休息术、呼吸法和习练注意事项, 包括对瑜伽精神的理解等本质和外延多个方面。

上一篇:手术室停电应急下一篇:艺术影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