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依从性(共12篇)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1
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 由于各种原因使眼内、外视觉环境发生异常, 造成视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 从而导致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 且不能矫正者称为弱视。或双眼矫正视力不等, 达到或超过2行时, 较低一眼为弱视, 规范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1],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依从性差[2]。本文回顾性分析弱视儿童综合治疗相关资料, 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 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月190例我院诊断并且进行综合治疗弱视儿童作为观察对象, 男105例, 女85例;诊断与分类均参照中华眼科学会斜视学组织规定的相关标准, 年龄最小18个月, 最大11岁, 平均年龄 (5.90±3.15) 岁。常规检查远近视力、眼前段、眼底, 阿托品眼液滴眼检查, 待瞳孔恢复后复验配镜。根据两眼视力情况, 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包括遮盖、穿针、绘画、多功能弱视治疗仪等弱视训练。
1.2 依从性评判标准[3]
佩戴眼镜时间、遮盖疗法、弱视训练每个项目分别评分1~3分, 总分7~9分为依从性好, 6分以下依从性差。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0例弱视儿童的治疗资料, 统计依从性差发生率, 比较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两组患儿性别、家长弱视知识掌握情况、家庭学校支持程度、家庭经济收入高低、年龄大小等因素上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处理, 性别、家长弱视知识、家庭学校支持、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实施χ2检验, 年龄大小比较应用t检验。
2 结果
190例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好140例 (73.68%, 140/190) , 依从性差50例 (26.32%, 50/190) , 依从性差组家长弱视知识缺乏52.00%、缺少家庭学校支持44.00%、家庭经济收入低38.00%均高于依从性好组的22.86%、24.29%、15.71% (P<0.05) , 儿童年龄 (4.11±1.20) 岁低于依从性好组的 (8.89±2.32) 岁 (P<0.05) , 是影响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两组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 是婴幼儿时期由于知觉、运动、传导及视中枢未能接受适宜的视刺激, 导致视觉发育受到影响所引起的视觉功能减退状态。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弱视是造成儿童视力低下的常见眼病, 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的终身损害。弱视早期发现并通过各种弱视训练, 视力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甚至治愈;如不及时发现, 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则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低下[4]。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影响弱视儿童的依从性, 本文190例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好73.68%、依从性差26.32%, 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依从性差组家长弱视知识缺乏52.00%高于依从性好组的22.86% (P<0.05) , 说明家长缺乏弱视治疗知识是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家长往往自以为是近视导致视力下降, 思想认为戴镜会加速近视的发展而拒绝配镜, 或者以为人长视力也会随之长好, 因此对弱视治疗依从性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放弃综合治疗或寻找其他方法[5]。根据“知-信-行”教育模式, 行为的改变取决于知识水平的提高, 弱视一旦确诊, 在治疗前必须向家长实施健康宣教:通过讲解及发放宣传资料, 使弱视儿童家长对弱视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有初步了解;让患儿家长充分认识到儿童弱视的危害, 弱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并会给弱视儿童未来的发展造成障碍;告知家长提高弱视治愈率的关键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外, 还有正规治疗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并应持之以恒, 提高其本身和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6]。
缺少家庭学校支持导致依从性下降, 本文依从性差组缺少家庭学校支持44.00%高于依从性好组的24.29% (P<0.05) 。少数患儿经不住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同学开玩笑和起绰号, 不能保持积极的状态而不戴眼镜和眼罩;部分教师由于对弱视的危害认识不足, 认为戴眼镜和眼罩活动不安全, 上课看不清黑板而影响学习, 不能配合医嘱严格进行弱视训练的治疗[7]。因地制宜摸索建立适合本地区幼儿园、学校视力普查和眼保健讲座流程, 进行宣传教育, 使老师了解有关弱视的预防知识, 最大限度引起老师关注儿童视力, 重视弱视治疗, 让医护人员和老师产生互动, 实现紧密配合, 同时还应注意治疗跟踪调查, 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最终疗效。
长期综合治疗必然涉及到经济问题, 受经济条件影响, 家庭收入较低的患者, 承受不起相应费用及其他辅助检查产生的费用, 依从性差组家庭经济收入低38.00%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5.71% (P<0.05) , 是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根据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 告知提高依从性可以改善弱视儿童成长生活质量, 是缩减后期医疗成本的有效手段, 从而提高依从性。
低龄儿童不清楚自己的眼病和综合治疗方法, 对自己的行为和综合治疗过程不能控制和把握, 特别是在对儿童弱视治疗1个月后, 儿童容易产生厌倦、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治疗等, 依从性较差[8]。依从性差组儿童年龄 (4.11±1.20) 岁低于依从性好组的 (8.89±2.32) 岁 (P<0.05) 。因此对于低龄儿童必须重视儿童及家长的心理指导, 家长要多鼓励、关爱孩子, 让孩子积极配合,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弱视儿童在家做精细目力训练时, 家长一定要陪伴孩子一起认真完成, 对合作的儿童及时给予鼓励, 对不合作的弱视儿童要耐心劝解, 不要粗暴指责。
参考文献
[1]魏明星.分析儿童弱视治疗的依从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9) :2031-2032.
[2]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 (2011年) [J].中华眼科杂志, 2011, 47 (5) :768-770.
[3]郑煜, 牛兰俊.弱视的治疗进展[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 21 (3) :178-179.
[4]刘丽娜, 李玉翠, 黄丽萍.创建斜弱视儿童家长俱乐部的服务模式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8) :184-185.
[5]王小洁, 刘淑芹, 于言.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J].临床眼科杂志, 2011, 19 (2) :179-180.
[6]林媚, 关翠柳, 张淑琨.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5) :646-648.
[7]唐秀武, 覃小平, 卢林德, 等.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弱视儿童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 2014, 36 (2) :245-246.
[8]杜金叶.综合弱视仪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35 (6) :470-473.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2
2017年06月
因各种诊疗,护理活动都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双手。手卫生不良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院感办在6月份进行了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考核工作。
一、手卫生性从性调查情况
1、由院感科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随机检查。
2、调查方法:
①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调查表格; ②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下科室随机跟随医护人员工作过程,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每个手卫生时机实施手卫生情况,记录调查表每项内容;
③汇总调查表计算各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3、调查结果:
(1)各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合格率
此次调查共观察到全院各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60次,执行手卫生40次,手卫生依从率76.6 %,正确率76 %。
二、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
手卫生依从性低有以下原因:
1、对手卫生的态度:部分科室管理者对手卫生不重视,认为工作繁忙、病人需要优先、频繁的手卫生没有必要,手卫生用品投入是增加科室支出、造成浪费,认为手卫生用品配备、执行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
2、对手卫生的认知:部分科室管理者及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手消毒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认知程度较低,未完全正确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时机,对手卫生依从性影响较大。
3、手卫生设施:洗手设施不完善,部分科室洗手液、速干手消剂未及时补充。
4、手卫生执行中存在问题:多数医护人员未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接触体液后和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接触患者前、后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发现有感控人员在场时执行较好,洗手方法正确,但干手方法错误,卫生手消毒时使用消毒剂量不足。
三、手卫生改进措施
此次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反映出我院少数科室的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分析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以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1、创造手卫生氛围,提高手卫生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手卫生知识宣传,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加强教育培训,掌握手卫生知识。发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经常性地以各种方式如现场指导、提问等对各级人员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培训,促使广大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科学合理的手卫生方法。
3、加强对手卫生的监督和反馈。要求各科室加强手卫生管理,在每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自查中,将手卫生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检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帮助整改,以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5.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员,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3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伤性癫痫、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21-02
一般如果发生颅脑损伤,很容易会伴有癫痫症发生,即使是脑伤痊愈,其病发率也比较啊,这就是所谓的“外伤性癫痫”[1]。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在治疗外伤性癫痫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是很好。因此,进行了本次研究,以便更好的提高外伤性癫痫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患有外伤性癫痫的患者100例。年龄分布在25岁到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全部为男性。其中50例为已经出院的患者,另外50例是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的患者,早期一组作为对照组,后期时间段患者作为实验组。事先对所有患者进行严格调查,保证其无任何家族性遗传癫痫症。
1.2方法
在确定两组患者都无任何家族遗传癫痫病的情况下,对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基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的50例患者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1.2.1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50例患者施行基本的常规护理,出院后护理工作终止,不采取任何复访措施。治疗3年之后调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观察好治疗效果。
对于实验组的50例患者,在外伤性癫痫病发作7小时内施行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是对患者的用药和行为进行指导干预,同时记录患者治疗依从性。每个患者要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以便及时对患者的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并加以对比。(1).用药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不同药物的不同服用方式;告知患者药物具体作用;告知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不良影响。(2).行为指导:对生活中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告知患者必须加以注意,其中主要包括:在饮食上谨遵医嘱,必要时候需要忌口;作息时间必须要有规律;一旦病发必须要自觉配合医生进行复查。(3).调查患者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的姓名、年龄、病情等个人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例如:病情复发率、持续时长、病情程度、复发规律等等,同时需要对其依从性进行判定和评分。
在患者治疗完毕出院后,要记得对其做好跟踪回访,记录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患者出院时的治疗状况,要详细的记录在患者个人档案中。出院时间达到一年之后,要进行电话复访调查,之后每隔1个月定期进行一次回访;半年之后再每3个月定期进行一次回访,以此类推为期三年结束。具体复访形式医院自定,根据自身条件即可。
1.3疗效评价方法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主要从搜集的调查表进行分析统计和评定。一共分为三个级别:优(15分以上)、良(3-15分)、差(小于3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基本控制、显效、好转、无效。基本控制:服药三年,一年内没有复发;显效:病症复发率呈76%明显下降,并一直维持在半年以上;好转:复发率下降有超过45%,病症发作的时候不适感明显减轻,病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效:护理干预后病情并没有得到缓解,与治疗之前病情基本无明显差异。总有效率为=基本控制+好转+显效
2 结果
进行治疗之后,从疗效上来看:(1)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显效患者有6例,15例患者明显好转,19例患者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在实验组的50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12例显效,5例患者明显好转,3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2).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上来看:对照组优等级有12例,良等级的患者有18例,差等级的有20例,依从性差的概率为40%。实验组中,达到优等级的有26例,良的有19例,差的是5例。治疗依从性差等级的人数在整个研究人数中的比例占10%。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来说无论是在治疗依从性上还是临床治疗效果上都明显要高出很多。
3 讨论
治疗依从性在外伤性癫痫症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主要指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配合性,依从性的高低对最后的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4]。在现代医院中,患者依从性过低的现象越来越常见,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过差、心理压力大、无法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心情暴怒、医护人员不够重视患者、家属不够上心等等。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必须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实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一项持续时间长、参与性高、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患者最终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将资源浪费降到最低。对患者本极其家属以及医院、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5]。
上述可知:在治疗外伤性癫痫症患者的时候对其施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戴俊明,卫志华,张蓓燕.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分析[J].高血压杂志,2011,11(12):887-888 .
[2]沈爱宗,陈飞虎,陈礼明.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J].安徽医药,2012,01(23):556-557 .
[3]鲍建辉,王永光,林爱菊.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的分析[J].安徽医药,2013, 06(09):667-668 .
[4]张丽君.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2(12):65-66 .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4
关键词:哮喘,糖皮质激素类,因果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倡议, 治疗原则强调长期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哮喘复发, 强调哮喘自我管理, 坚持服药可得到控制, 效果与患者治疗依从性关系密切[1]。本研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调查, 探讨影响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2012年应用激素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3例, 男59例, 女44例;年龄22~77岁, 平均 (42.1±15.7) 岁;支气管哮喘病程1~20年, 平均 (8.1±4.3) 年。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 根据依从性评判标准[2]判断患者激素吸入依从性情况, 比较依从性好 (对照组) 及依从性差 (观察组) 两组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缺少支气管哮喘知识、不良心理反应、激素吸入不良反应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达到长期控制, 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急性发作期患者由于各种不适症状明显, 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所以治疗依从性较好, 但是在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由于症状减轻甚至没有症状, 患者就放松警惕, 激素吸入依从性差[3]。本研究10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服用激素吸入依从性好48.54%, 不依从性51.46%, 其影响因素包括: (1) 年龄大:观察组年龄高于对照组, 年龄大的患者智力、记忆力、理解力下降不能正确理解激素吸入内容和重要意义, 依从性随之降低。 (2) 缺少支气管哮喘知识:对长期激素吸入规范治疗没有完全理解掌握, 按照自己对其他常见支气管炎症性疾病的认识来理解, 认为只有发作时才需要治疗, 平时自己注意点不必规范用药治疗而影响依从性[4]。 (3) 不良心理反应:哮喘反复发作者可有抑郁、焦虑、性格改变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表现, 对治疗丧失信心, 导致用药依从性降低。 (4) 激素吸入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用药易致肥胖、多毛、皮肤菲薄、肌无力、低钾性碱中毒、水钠潴留、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还可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致使患者不愿应用而自行减量或停药[5]。
支气管哮喘患者激素吸入的依从性直接影响到疾病转归, 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提高依从性: (1) 对于老年人应给予更多关注, 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正确服药, 争取家属互动参与, 让家属监督、指导患者服药。 (2) 重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 树立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 提高合理用药的意识, 按医嘱用药;为患者建立哮喘治疗计划, 定期随访, 跟踪管理, 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 指导患者正确地监测病情和使用药物[6]。 (3) 通过有效的心理指导, 提高患者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及负性情绪, 调动主动配合治疗和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患者治疗自觉性与依从性[7]。 (4) 告知患者各类激素吸入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正确掌握使用气雾剂的方法, 指导患者在使用气雾剂后及时濑口, 避免喷药后引起干咳及口腔霉菌感染, 雾化剂吸前摇动, 于吸气时按压, 功能残气位缓慢吸至肺总量然后屏气10s, 再缓慢呼气[8]。
参考文献
[1] 赵期, 董鹏达, 吕焕菊, 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 2009, 22 (5) :682-683.
[2] 谢章辉, 沈小春.哮喘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差的原因及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5) :97-98.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 (3) :177-185.
[4] 胡建华.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MDI和都保吸入技术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8) :1023-1024.
[5] 秦红梅, 宋怡.支气管哮喘患者预防性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及综合干预[J].医学与哲学, 2012, 33 (8) :13-14.
[6] 王冬梅.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 2012, 2 (23) :134-135.
[7] 李国宁, 王国军, 冯保廷, 等.健康教育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5 (2) :204-205.
手卫生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 篇5
手卫生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事实上最简单的事情不一定就是最容易做到的,手卫生就是如此。国内有关的调查报告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堪忧。2005年,卫生部对全国18所医院2000多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均在50%以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和在两患者之间的手卫生依从性更低。还有很多研究提示:我国大中型医院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相对较低(40%~50%),接触患者前及接触其他物品后的手卫生执行率显著低于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强于预防交叉感染意识。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有个人、管理以及制度和设施等诸多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观念因素。手卫生,这其实是一个简单也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但是很多情况是我们没有在思想观念上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在制度上落实。也还有一些造成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是由于洗手设施不配套以及消毒产品放的位置不顺手等问题。
对于手卫生管理,我们确实很苦恼,有时甚至感到黔驴技穷,手卫生是靠自觉的,我们也不可能像抓小偷一样,天天偷偷跟在护士后面看她是否洗手是否手消毒或者戴手套,更何况这一套搞久了,大家都已经耐药并且产生免疫机制了。或者去查洗手液消毒液的耗损量?但有护士长说了,如果以此用量来评价手卫生,那我们领回来分
给大家不是用量就大了?并且每个科室病人数以及工作量都不同,用什么标准来作比较呢?每床日的耗量也不全能说明问题。有时我甚至幻想,如果有人能发明一种手卫生提醒器,用来提示大家进行手卫生,也可以让病人监督医务人员手卫生,那该多好!
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只能在转变大家思想观念上做文章,作为院感科管理人员,还是要到临床多走、多看、多查、多说,做耐心的宣传,多唠叨多熏陶,长期以往,不懈努力,我相信总会改变不良行为,总会让观念变成行动的!观念转变了,就会重视了,医务人员也会把它当做自身的需要来做了。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卫生知识施之一,有一些成功的尝试值得借鉴,比如通过重点抓全员培训,覆盖全体人员,人人过关,给全院职工进行六步洗手法示教,效果还不错,一方面增加了护士长的洗手意识,做好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各科室人员她们自已可以进行培训,最后增加全员洗手意识。做“洗手”的“洗脑”,转变观念;利用宣传手卫生知识,抓重点,从ICU抓起,每张床位、要求每位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后都要手消毒;演练与考核;多部门协调管理,共同促进;建立手卫生示范科室;将手卫生纳入质控指标;推广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将手卫生的推广纳入医院文化建设等等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在手卫生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改善手卫生设施,包括增加洗手池,提供清洁剂,提供便捷洗手,完善干手设施等,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
有的 医院开展“比比看,谁是洗手明星?”的活动,让大家提高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6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干预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16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共处环境不相称,显著而之久地谁还患者的社会功能的疾病。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好发在25~50岁,终生患病率6.87%,其中男性终生患病率5.01%,女性终生患病率8.46%。该病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必须长期服用,多数患者要连续服药6~12个月,少数患者需长期或终生服用。故患者治疗依从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成为了抑郁症治疗中最为重要的问题。由于我院地处边疆,心理治疗的起步较晚,人们对抑郁症及药物治疗的认识不足。有的患者虽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但仍拒绝就医,再加上患者家人也不愿意承认患者有病并不愿意提供相应帮助,以致于患者在家自杀死亡的悲剧时有发生。本文结果认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积极开展心理治疗任务势在必行。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抑郁症患者40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全部属首次接受药物治疗,所有患者都同意定期复诊。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躯体疾病;②有明显精神病性症状;③智力发育迟滞。其中随机抽取20例入对照组,20例入干预组。要求所有患者最初3个月每2周复诊1次之后每个月1次,所开服的药物也限于此[2]。
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正常在门诊随诊。干预组患者初次,由具有心理咨询资职的人员对其进行45~60分钟的心理治疗,辅导内容以探讨该病的相关知识、起因、症状表现对自身及他人的影响和治疗与不治疗的差异,以及增强患者对自身状态的认同感并消除其疑惑,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次,向患者讲明目前躯体症状与情绪的关系,同时对所服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进行讨论,教会患者处理一些身体不适的方法,消除其对服药后出现的恶心、全身乏力等问题的担忧,并对服药前后的状态进行对比,从而让患者切身感受到治疗的好处,相信并按医生的嘱咐坚持服药治疗。第三次,此时患者已服药四周,很多患者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与此同时他们会对是否需要治疗产生疑惑。此阶段,主要是给患者介绍该病是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特点的疾病,以及目前治疗该病的程序。一般服药2周有效,但要达到满意效果仍需要时间等相关的问题。第四次,开始要求患者家庭成员参与,并共同对前段治疗进行总结,找出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必要时对药物进行一些配伍调整。第五次,会谈时如果患者愿意,可以讨论一下患者的成长经历,同时明确告知治疗至少要服药6个月。最后,辅导多数时间是讨论服药的重要性及如何减药,在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完全停药后生活中应如何进行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帮助患者发现并认识到长期影响自己的心理社会因素和不良的人际关系,并重新评价。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依从性比较:在整个治疗中以脱落率反映治疗依从性。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随访为6个月,共脱失24例,干预组脱落8例(40%),对照组脱落16例(80%),对照组脱落率明显高于干预组,说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讨论
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提倡全程治疗[3]。但在本实验研究中发现,人们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疑惑和对本病的不认同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提高抑郁症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通过与患者进行定期的交流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模式、增进医患间的相互了解、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以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咨询师在治疗中表现出的同理心和所提供的专业的精神卫生知识,能让患者对自身状态有正确的认知,使患者能接受诊断并配合治疗。同时还能使患者对服药过程中的一些身体不适有了客观的认识,并且提升了忍耐“痛苦”的阈值,使患者能更为理性的看待自己。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可以使患者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转变,对下一步治疗树立新的希望。这样就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对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7
关键词:社区护理,糖尿病,治疗依从性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病理特征, 会引起患者体内的脂肪、糖及蛋白质代谢紊乱, 进而导致水、电解质失衡[1]。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 可导致患者全身多种器官病变, 如不进行及时治疗, 将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糖尿病的病程长,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差, 对于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2]。在该研究中 ,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该社区门诊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0例的相关资料,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在该社区门诊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0例, 其中男39例 , 女71例;年龄40~84岁 , 平均年龄 (60±4.3) 岁 ;患病时间1~17年, 平均病程 (7.6±1.3) 年。病例入选标准依据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999) , 同时排除存在认知障碍及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 将110例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5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门诊治疗后, 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 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
护理组在基础护理服务的同时, 针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1认知教育, 很多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 因而在治疗方面容易产生误区, 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因此, 在进行护理时, 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认知教育, 由糖尿病专业医生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治疗原理及防治措施等, 使患者能够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不要迷信偏方等其他方法, 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2心理干预, 糖尿病的病程长, 患者必须终身进行服药, 由于治疗周期长, 患者容易出现抑郁、厌烦等心理, 特别对于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很多患者由于一时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容易引起焦虑、烦躁[4,5]。在进行护理时, 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 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 让患者认识到只要积极配合治疗, 糖尿病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 而过度的心理压力反而会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患者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3日常管理, 护理初期, 由专职护理人员定时通过电话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及注意监测血糖变化等, 同时, 成立护理小组, 指定由专人进行负责, 定期上门了解患者近期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等, 并适时组织组内患者进行交流活动, 相互鼓励并分享治疗体会。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 注意监督和督促患者,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治疗习惯,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给予连续护理6个月, 护理前后,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分, 评分项目包括坚持服药、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服药次数、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7项, 每项赋分为1~4分, 合计为28分, 得分越高表明治疗依从性越好。同时, 比较护理前后, 两组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该研究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护理后, 护理组的评分为 (24.25±1.67)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9.45±1.73) , 详见表1。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 护理后, 护理组的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详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 导致体内代谢紊乱[6]。糖尿病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控制血糖, 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近年来,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与癌症、冠心病并称为威胁生命的三大杀手。
随着糖尿病相关治疗研究的深入, 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而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 由于治疗的周期长,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 一方面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足够的重视, 以自我感觉为准, 遵医嘱的意识较差[7];另一方面, 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疾病知识, 在日常治疗中, 自我保健的意识较差, 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
社区护理干预是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疾病认知教育, 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 自觉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避免陷入治疗误区。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 减少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日常管理, 有助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治疗习惯, 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在该研究中,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状况, 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改善情况, 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翎, 杜丽萍, 楼玲玲.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 (11) :1257-1259.
[2]林春梅, 钟伟荣.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0, 8 (5) :1321-1322.
[3]苏少汝, 陈先辉, 陈文.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连续性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 (1) :87.
[4]陈翠, 付云霞, 李晓红.社区强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9, 24 (9) :10-12.
[5]陆群, 陈明珠, 孙海峰, 等.社区护理对中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2009, 5 (2) :17-18.
[6]朱聪, 张春梅, 余容容.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 2009, 16 (8) :64-65.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8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3月1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60例, 女90例;年龄19~64岁, 平均年龄 (35.18±12.55) 岁;病程9个月~8年, 平均 (1.56±0.77) 年;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等高代谢症群, 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标准, 予抗甲状腺药物 (Anti-thyroid drug, ATD) , 包括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 根据依从性评判标准进行ATD依从性观察, 比较依从性差 (观察组) 及依从性好 (对照组) 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知识、病程、心理状态、ATD不良反应等的差异。
1.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则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150例患者ATD治疗依从性好100例 (66.67%, 100/160) , 差50例 (33.33%, 50/150) 。观察组年龄 (45.22±10.34) 岁、缺少疾病知识64.00%、合并不良心理反应58.00%、存在ATD不良反应46.00%高于对照组的 (34.90±12.02) 岁、33.00%、22.00%、21.00% (P<0.05) , 是影响ATD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一种综合征, 治疗方法有药物、手术和放射治疗, 均具有一定效果, ATD能有效控制高代谢症群, 对免疫监护功能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最终缓解仍可保持甲状腺完整, 且无甲状腺功能永久减退的危险, 是重要的基本疗法, 一般主张长期服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ATD治疗依从性较差, 本文ATD治疗依从性好66.67%, 差33.33%, 其影响因素复杂。 (1) 年龄大:观察组年龄 (45.22±10.34) 岁高于对照组的 (34.90±12.02) 岁 (P<0.05) , 年龄大的患者智力、记忆力、理解力下降, 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我管理教育重要意义, 执行医嘱依从性差。 (2) 观察组缺少疾病知识64.00%高于对照组的33.00% (P<0.05) , 缺少疾病知识患者不能理解医嘱, 或不关注、不重视疾病的转归与进程, 不主动学习与获取相关疾病治疗与保健知识, 不知道坚持规律用药的价值, 而未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 (3) 不良心理反应:由于疾病原因情绪激动、烦躁多虑;由于并发症的产生患者工作能力明显减退或丧失、社会适应不良情绪明显改变, 表现为忧虑、抑郁、焦躁不安;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导致用药依从性下降。 (4) 药物不良反应:ATD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 还可以出现发热、关节痛、头痛、肌痛、淋巴结肿大、恶心、呕吐、肝细胞损害、胆汁淤滞性黄疸、结节性多动脉炎、血小板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导致不依从性。观察组存在ATD不良反应46.00%高于21.00% (P<0.05) 。
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提高依从性: (1)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 及时提醒按时正确的服药, 争取家属互动参与, 让家属监督指导患者服药。 (2) 健康教育: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有其特殊性, 强调“长期、适量”, 早期按治疗剂量服用, 至症状缓解, 甲状腺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时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不可随意停服, 并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3) 心理支持: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以诱导、启发、解释与自我训练等心理治疗方法, 提供情感支持, 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疗。 (4) 用药指导:服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按医嘱复查白细胞、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 如果出现发热、咽疼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生更改治疗计划。一旦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如怕冷、乏力、水肿、动作迟钝、嗜睡等, 应调整剂量。
参考文献
[1]宋全军, 张亚玲, 张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预防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 2008, 21 (4) :79-80.
[2]杨海龙, 李少洁.强化健康教育提高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愈率[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3 (5) :379-380.
[3]黄琛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 :78-79.
[4]刘晓妮, 郭延玲.强化健康教育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心理状况影响的调查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10 (6) :477-478.
[5]李艳玉, 苏立平.不同文化层次甲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 2011, 33 (17) :2713-2714.
[6]陈宝娥, 刘亚丽, 刘淑敏, 等.随访与咨询对门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10, 16 (12) :1506-1509.
[7]王青平.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 2004, 4 (6) :986-987.
[8]郭艳雪, 陈良苗, 杨少娜.健康教育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3) :528-529.
[9]张海林.药物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和预后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17) :131-132.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9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糖尿病,临床治疗依从性
糖尿病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高血糖。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病情控制有效性与患者的自我管控能力及诊疗依从性有直接关系,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诊疗依从率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接诊的8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疗效,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接诊的8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一组设定为观察组,另一组设定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61.2±2.3)岁;患病时间1.5~16年,平均患病时间为(7.3±1.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为(61.3±2.1)岁。患病时间1~17.2年,平均患病时间为(7.4±1.5)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1.2.1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门诊接诊后由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服药时间、用药量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糖尿病基础知识讲解,将发病原因、常见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中的防治办法等告知患者,以此树立患者正确的治疗观念,促使其了解遵医嘱服药对治疗效果的积极意义,以此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降低患者擅自更改药量或停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②心理护理:因糖尿病病程较长,患者往往需要终身进行治疗,故其较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不愿就医的情况,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其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③饮食干预:依据患者自身病情病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营养方案,叮嘱患者少食多餐,多摄入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的食物,以便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
1.3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依从率(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表格中共设有7项指标,能做到其中4项及以上则可判定为依从性良好,以此计算诊疗依从率)、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2])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表中共设有3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计算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疗依从率为97.7%(43/44),对照组为86.4%(38/44),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显著(χ2=3.880;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3.4±5.6),对照组为(89.2±5.7)分,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显著(t=3.48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44/44),对照组为90.9%(40/44),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显著(χ2=4.190;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对于患者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均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良好的诊疗依从性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护理干预近年来在各大慢性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均得以广泛应用,临床研究表明该种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
郑树英[3]的研究也显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其诊疗依从性。上述研究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也有明显体现:观察组患者的诊疗依从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证明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约束力及诊疗依从性,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故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翎,杜丽萍,楼玲玲.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11(2):1257-1259.
[2]路怀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7(4):100-101.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糖尿病患者2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100例。观察组, 男46例, 女54例;年龄42~82岁, 平均 (56.82±14.39) 岁, 病程9个月~23年, 平均 (7.34±3.54) 年;空腹血糖 (FBG) (7.34±0.39) mmol/L、餐后2h血糖 (2h-PBG) (9.82±1.1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38±0.41) %。对照组男47例, 女53例;年龄43~84岁, 平均 (57.17±13.98) 岁, 病程10个月~22年, 平均 (7.45±3.67) 年;FBG (7.40±0.341) mmol/L、2h-PBG (9.79±1.21) mmol/L、HbA1c (7.42±0.39)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FBG、2h-PBG、HbA1c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降糖治疗进行一般护理 (合理安排生活、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下列护理干预。
1.2.1 心理支持
糖尿病一种慢性疾病, 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合并症, 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上的压力, 且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易于烦躁、激怒[2]。首先要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 树立信心。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让患者了解到糖尿病是怎样一种疾病, 治疗的方法和目的, 患者才会消除神秘感,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应把宣传解释工作贯彻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这样会加深对患者的了解, 患者也会对护士增加信任。
1.2.2 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的具体方案因人而异.但基本原则是相同的。正常体质量 (标准体质量±15%×标准体质量, 标准体质量 (kg) =身高 (cm) -105, 每日主食5~6两, 低于正常体质量者6~7两, 高于正常体质量者4~5两;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和妊娠妇女每日主食可增加1~2两左右。副食可以吃, 但必须相应地减少主食量, 如1斤西瓜或3两苹果或桃相当于半两主食所产热量[3], 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1.2.3 运动指导
适宜运动可以促进脂肪和糖的代谢, 但是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进行运动, 以免出现胃肠系统不适或低血糖反应自我管理教育增加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学会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个人喜好安排每日的运动内容、运动量[4]。
1.2.4 用药护理
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药物治疗。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口服药的种类、作用特点、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 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教会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 包括胰岛素注射部位、注射方法以及胰岛素保存方法等。并告知患者常用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如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以及紧急处理措施。强调按时、按量、坚持长期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随意停药的危害。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5], 糖尿病生化指标;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2.0统计软分析, 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分类变量以百分比或率表示, 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好80例 (80.00%, 80/100) 、护理满意度96.00% (96/100) 高于对照组的43.00% (43/100) 、78.00% (78/100) (χ2=16.38、11.54, P<0.05) ;FBG (6.34±0.78) mmol L、2h-PBG (8.35±0.89) mmol/L、HbA1c (6.62±0.34) %低于对照组的 (7.79±0.56) mmol/L、 (9.16±1.10) mmol/L、 (7.37±0.45) % (t=3.78、4.15、3.54,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 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并导致高病死率, 其危害很大。针对糖尿病的特点, 选择高质量、适宜的护理方法, 使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 防治或延缓并发症, 延缓寿命, 降低病死率。
对糖尿病患者的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 可提高患者对该类疾病的基本认识, 可以改善不科学的生活方式, 对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入院时基本环境和疾病知识介绍, 药物的正确用法和不良反应的讲解, 能够提高依从性, 长期用药, 不随意增减或停药, 保证治疗效果, 任何降糖药必须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合理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6],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本文结果也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治疗依从好80例 (80.00%, 80/100) 、护理满意度96.00% (96/100) 高于对照组的43.00% (43/100) 、78.00% (78/100) (χ2=16.38、11.54, P<0.05) ;FBG、2h-PBG、HbA1c低于对照组的 (P<0.05) , 同时激发护士注重提高自己业务素质, 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7]。
总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患者需要在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和护理, 护理人员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糖尿病护理的必备知识, 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自我管理, 对提高治疗依从性、控制疾病的发展、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寿命,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文英.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21 (4) :401-404.
[2]赵景, 朱伟芬.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疗效的作用.护理与康复, 2007, 12 (9) :579-581.
[3]杨明功.2型糖尿病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新认识与评价[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0, 8 (4) :9.
[4]阔常春, 冯思红.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12) :18.
[5]徐彩虹, 陈少芳, 关锦莲.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愈后疗效影响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 30 (3) :341-342.
[6]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17.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11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护理干预 治疗依从性
最新研究表明,人体对CA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患者体内及局部皮肤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现象,复发性患者细胞免疫下降更加明显[1],当CA患者细胞免疫受抑制或缺陷时,复发率就会增加[2]。通过对54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依从性,以期达到控制尖锐湿疣复发目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CA患者106例,均根据临床表现、醋酸白试验、或组织病理确诊为CA。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41例,女13例,年龄16~60岁,平均37岁。对照组52例,男41例,女14例,年龄19~57岁,平均36岁。病程1周~2年不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病期、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入选标准:无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患和糖尿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前患者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并愿意配合的患者。
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不正常者。
治疗方法:两组均先用激光彻底清除尖锐湿疣皮损后,于术后第2天给予干扰素γ200万U(克隆伽马干扰素冻干粉剂)局部注射,方法为2%的利多卡因1~1.5ml溶解干扰素γ200万U,于患者皮损基底部皮内注射,每次200万U,3次/周,4周后改为2次/周,连续4周,共治疗8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每2周复查1次,连续3个月。
护理方法:干预组建立个人档案,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电话号码,并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咨询成员的电话告知患者,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包括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家庭成员支持情况),有问题随时询问,一对一进行交流咨询。治疗干预:详细解释激光治疗原理,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伤口的护理注意事项以及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的重要性,抗复发治疗所有药物的名称及用法,强调必须完成整个疗程以及不规则治疗的危害、及时复诊的重要性。行为干预:通过交流,评佑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行为以及影响因素,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并与患者讨论如何降低或改变这些危险性行为,使之选择安全性行为。指导患者改善饮食结构,强调治疗期间多食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维生素食物。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心理干预,建立个人心理档案,详细记录疾病确诊后的心理状态、治疗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措施,并根据治疗中出现的情况及时作相应的调整。对患者家庭及性伴的干预,向患者说明性伴通知的重要性,讨论与家庭及性伴交流的关键因素及技巧,取得家庭及性伴的支持理解。对照组未接受护理咨询和回访,其余同干预组。
遵医行为判定标准:两组均在治疗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遵医行为测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主任和护士长审核,全体医护人员讨论后确定。能执行6项以上者完全遵医;不能完成任何一项者为完全不遵医;介于两者之间为不完全遵医。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皮损完全消退,局部皮肤黏膜外观恢复正常。治疗结束后,每15天复诊随访1次观察疗效,连续观察3个月,局部未再出现病灶。②复发:在治疗后疗效观察期内原皮损处或周围又重新出现皮损者。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sup>检验。
结 果
临床疗效: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与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2。
表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不依从性表现:不能坚持全程治疗,不能遵医嘱及时治疗,不能节制高危性行为,创面不洁或感染,不节制饮食,情绪低落,不能做到性伴就医。
讨 论
依从性指患者在就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即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3]。干扰素可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而患者依从性对于干扰素疗效具有决定作用。
治疗不依从性原因分析:在应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不依从性治疗与下面几方面有关:①知识缺乏或文化水平低;②对治疗没信心;③社会及家庭因素;④害怕疼痛与药物不良反应;⑤生活不节制等。
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制订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对策,通过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提高知识水平,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帮助患者按医嘱用药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性病患者,最不可忽视的还有情感疗法。
参考文献
1 杨健.尖锐湿疣的复发与细胞免疫功能[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3):174-175.
2 吴文中,刘姝莉,李延武,等.尖锐湿疣患者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6,12(4):350-351.
临床治疗依从性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病例, 入选标准为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男性患者65例, 女性患者57例;年龄最小43岁, 最大82岁, 平均 (60.17±10.56) 岁;2型糖尿病病程最短6月, 最长26年, 平均 (11.48±5.76) 年。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 根据依从性评判标准[2]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 比较依从性好及依从性差两组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
1.3 数据统计
采用SAS6.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方式记录, 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百分率记录, 并进行χ2检验, P<0.05则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依从性好50例 (40.98%, 50/122) , 依从性差72例 (59.02%, 72/122) 。依从性差组患者在年龄 (63.07±10.95) 岁、缺少2型糖尿病知识58.33%、存在不良心理反应 (33.33%) 、降糖药物不良反应 (47.22%) 方面均分别高于依从性好组的 (55.17±11.32) 岁、28.00%、14.00%、26.00% (t=2.12、χ2=10.93、χ2=5.49、χ2=5.61, P<0.05) , 是影响服用降糖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两组性别、病程、口服降糖药种类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依从性是指患者按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自我保健, 服药和治疗的行为, 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3], 从本观察中可知依从性好的患者仅占40.98%, 依从性差者达59.02%, 其影响因素复杂: (1) 年龄大、依从性差组患者年龄 (63.07±10.95) 岁高于依从性好组患者 (55.17±11.32) 岁 (P<0.05) , 老年患者智力、记忆力、理解力下降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我管理及糖尿病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所以其执行的依从性也会越差[4]。 (2) 患者如果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 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甚少, 缺少自我管理知识, 缺乏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 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血、尿糖监测, 往往不注意按时用药[5];依从性差组的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患者比例 (58.33%) 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组 (28.00%) ; (3) 不良心理反应:患者由于对所患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即将接受的各种检查、治疗心存恐惧, 对疾病未来的治疗与康复缺乏信心, 加之因患病可能一定程度丧失工作、生活能力, 甚至影响家庭、工作和学习;同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终身治疗且疾病无法根治, 必须终身控制饮食, 因此患者产生愤怒、失望、无助心理, 心境低落等情绪反应, 对治疗采取消极或抵触态度导致用药依从性降低[6];依从性差组中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的患者比例 (33.33%) 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组患者; (4) 药物不良反应:长期服药会有药物不良反应, 有的患者会出现低血糖、胃肠道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 即使这些不良反应消失, 曾经有过的感受也会使患者不愿服用药物而产生负性影响, 导致不依从性[7]。依从性差组降糖药物不良反应47.22%%高于依从性好组的26.00% (P<0.05)
【临床治疗依从性】推荐阅读:
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05-31
依从性临床疗效06-02
饮食治疗依从性08-26
服药治疗依从性01-04
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12-16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09-30
临床治疗策略05-09
临床干预治疗05-23
临床规范治疗08-23
临床药物治疗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