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监控(共6篇)
临床治疗监控 篇1
临床药学作为一种新型领域, 逐渐成为医院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 临床药学工作深受人们的重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表明, 各医疗机构的药学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不断创新药学工作管理模式, 落实合理用药核心工作, 为患者提供相关的药学监控与服务工作, 为各种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1]。在实际的医院运营中, 其医疗制度、临床药学方面发展并不均衡。在正常的医院运营中受到抗菌治疗的不规范问题的影响, 不利于临床疾病的正常治疗。增强临床药学工作的规范性,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对医院工作于疾病治疗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对抗菌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将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在临床药学的指导下用药和未经临床药学指导下用药,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 遵循随机原则,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患者36例。研究组中, 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5例, 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 (65.66±5.88) 岁。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16例, 年龄60~79岁, 平均年龄 (66.44±5.79)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资料均完整, 均符合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在临床药学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 首先专门安排资深的临床药师, 定期展开细菌性肺炎患者查房工作, 增强患者与临床医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为患者临床提出个体化、针对性的建议, 特别是积极参与疑难病例会诊过程。第一,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知识, 严格控制药物服用剂量、服用方法、服用疗程等, 结合患者疾病种类、性质、有无药物过敏情况等, 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如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 采取及时的处理方案, 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确保用药安全。第二, 建立患者用药档案, 登记患者联系方式、疾病用药情况, 保存成完善抗菌药物使用记录, 对患者用药的全过程进行药物监测, 为相关科室提供充分的依据等, 综合评价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等。第三, 应用循证药学的理论, 分析该药物在该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根据细菌性肺炎患者个人情况, 指定药物使用方法, 并开设专题学习班, 全面提高临床药师水平。第四, 定期抽样检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痰液, 明确致病菌的生存状态。分析记录两组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耐药率。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 实验室指标明显较治疗前好转;有效:临床表现有所改善, 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不显著;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好转。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2.2 对比两组患者耐药率
研究组中耐药患者2例, 耐药率为5.56%;对照组中耐药患者8例, 耐药率为22.22%。两组患者耐药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 临床用药选择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 不合理用药现象相当泛滥,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对医院形象造成影响。抗菌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 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等特征[3], 成为防治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死亡率。在临床药学具体工作中, 主要是结合药学工作和临床疾病的诊疗工作[4], 进行总结疾病治疗的药物应用规律, 深入分析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师参与到临床查房过程, 积极参与疑难病例会诊, 进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从而为患者提供与药学相关的负责监护。同时, 药师参与医护人员工作, 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药物。药学监护功能在于及时发现潜在的用药问题, 进行循证分析药物使用情况, 确保用药安全等。
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工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系统性, 可从根本上保障患者临床安全用药。临床药学在我国医疗发展中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制约医院的临床药学建设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日趋泛滥, 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从而引发各种不良事件,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单就单纯的感冒治疗而言, 在部分区域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00%, 抗生素滥用在造成细菌耐药的同时, 引发各种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 甚至会产生大量超级耐抗生素细菌, 难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相关专家在研究中发现, 抗生素耐药将会造成喉部真菌的生长, 引发喉真菌病[6]。因此, 需要提高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 才能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确保良好的医疗质量,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陈筱云[7]回顾性分析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150例外科手术资料, 针对抗菌药物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从而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 结果发现, 干预后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为46.67%, 明显高于干预前的14.67% (P<0.05) 。干预后, 基本合理率为37.50%, 明显高于干预前的11.33% (P<0.05) 。可见, 通过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措施, 开展定期监测、结果反馈等临床药学工作, 有利于增强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有效性, 切实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崔爱瑛[8]将7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在临床药学的指导下用药和未经临床药学指导下用药, 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本文研究结果与此研究报道一致。
以上研究表明, 针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 采取用药安全监护、建立患者用药档案等药物监护措施,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耐药率分别为83.33%、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耐药率分别为72.22%、22.2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耐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临床药学理论可为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充分的指导, 关键在于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日常查房工作, 对患者病情形成全方位的监控, 为患者提供可行性的治疗方案, 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 与临床医师构建和谐的关系, 进行纠正错误的循证药学指导, 定期对肺炎患者痰液进行药敏学分析, 使临床药师可根据实际的药敏结果, 合理调整患者用药方案。综上所述, 将临床药学监控应用于抗菌治疗中, 可增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提高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提高药学人员的综合素质, 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等。
参考文献
[1]宋敏, 张宏伟, 李耀军, 等.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9) :4119-4121.
[2]中华预防医学会.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 (2012) 版[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 (11) :1101-1111.
[3]王培兰, 王金亮, 孙建新, 等.临床药学监测对优化抗菌治疗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10 (14) :2074-2076.
[4]黄冠新, 廖丹, 莫云.2009-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11 (9) :2387-2389.
[5]周文.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 全面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药师情况简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0, 2 (11) :105-106.
[6]李艳春, 宋广群, 李楠.中药临床药学应注意的几个要点[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8 (24) :490-491.
[7]陈筱云.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14 (13) :164-165.
[8]崔爱瑛.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对抗菌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6) :59-60.
临床治疗监控 篇2
为加强我院的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建立规范临床用药机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节约药品资源,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临床用药动态监控和超常预警制度。
一、药学剂指定专人负责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分析,发现药品超常使用情况后,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并密切进行监测;情况严重的,上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处理。
二、药学剂每月(季度)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在院内网进行公示: 1.每月公示临床科室药品使用比例、新农合药品使用比例、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等情况。
2.每月公示全院药品前50位排位情况表;公示住院部用药前30位与门诊用药前20位排位情况表。
3.每月公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前10位排位情况表。公示全院、科室和医师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排序情况。
4.每月公示使用金额排序前十位的药品及相对应药品用量排序前十位医师情况。5.每月公示全院临床使用药品波动幅度超过30%的品种。
三、医院对以下药品进行重点监测: 1.每月使用量前3位的药品。2.连续两个月用量前5位的药品。3.连续三个月用量前10位的药品。4.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5.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抗菌药物或其它品种。
6.每季度使用金额排序前10位中的辅助用药、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7.每季度使用金额排序前50位的药品并波动幅度超过30%品种;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与上季度相比使用量明显增加、增幅达50%以上品种。
四、对超常药品预警机制
1.警告。药品使用量增长速度过快有可疑促销行为的品种,医院对药品配送企业或生产企业进行警告。
2.限量采购。对药品使用量连续增长幅度过大、每月排位前10位并且临床又必须使用的品种,以上情况由药剂科报医务科及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同意,限制该品种的采购量。
3.限量使用。连续两个月用量前5位的药品;医院根据既往药品使用情况,对单药品月使用总金额达12万元以上的药品;单月药品单个品种波动幅度超过30%情况。以上情况由药剂科监督报医务科及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给予临床限量使用。
4.暂停使用。对连续三个月用量前10位的药品;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医院根据既往药品使用情况,对单药品月使用总金额达15万元以上的药品;连续2个月药品单个品种波动超过30%情况;每季度使用金额排序前50位的药品并波动幅度超过30%品种。以上各种情况由药剂科监督报医务科及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分析认为不合理情况后给予暂停1-2个月使用。
5.终止合同。配送企业对药品使用有不合法的促销行为,药品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等其它特殊情况,医院对配送企业给予终止药品购销合同。
6.处方监控。药剂科以抽查的方式,对处方金额大于200元的“大处方”、普通门诊处方用量超过7天、急诊处方用量超过3天和慢性病处方超过一个月用量的处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进行院内公开点评,对于开具违规处方的医生根据我院处方点评管理制度进行扣罚相应的绩效管理分。
7.对特殊病人需申请采购使用的新进药品,临床科室必须写明预计需使用的数量,报院领导批准后药剂科只能按临床申请该病人需要用量采购,药剂科不得扩大采购用量用于其它病人。
8.严格控制临床科室用药比例标准规定。根据全院每年控制的药品比例,各临床科室相关用药特点,结合以往用药情况,制定各临床科室用药比例,并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全院用药比例不符合医院控制比例时,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全院使用药品有选择性扩大范围暂停用药。
10.本制度自2013年3月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如与本制度有冲突处,以本制度规定为准。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临床治疗监控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2014 年1—6 月接受治疗的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 患者年龄22~52 岁, 平均年龄 (41.3±5.4) 岁, 病程2 d~2 a, 平均病程为 (0.8±0.4) 年, 采用数字分析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3 例, 其中, 对照组男性患者17 例, 女性患者16 例, 患者年龄为22~49 岁, 平均年龄 (40.6±5.2) 岁, 病程7 d~2 a,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 研究组男性患者18 例, 女性患者15 例, 患者年龄为24~52 岁, 平均年龄 (41.9±5.2) 岁, 病程2~2 a, 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 并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其感染进行监控。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 常规检测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饮食、保暖等基本生活情况进行关注和护理, 告知其基本感染防范措施, 并严格医生的嘱咐对患者进行针对其病情的药物治疗。 研究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控, 监控的具体措施如下。
(1) 环境细菌学检测:微生物检测室应该定期对医院各科室的环境进行测定, 并对细菌进行鉴定, 对患者所处的住院部以及手术室进行测定, 并对其存在的细菌进行测定[3]。
(2) 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微生物实验室应该对临床中可能出现的细菌进行鉴定, 并制作标本, 定期对其进行细菌耐药性检验, 总结常见细菌的特征[4]。
(3) 加强对免疫力弱的人群细菌检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 其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极易引起感染。 所以, 微生物检测室应该加强对其的细菌学检测, 避免感染的发生[5]。
(4) 对消毒以及灭菌的效果进行评价:严格按照微生物监控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 该文采取的检测方法就是依据其相关标准对灭菌效果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运用n (%) 表示, 行 χ2检验, 若P<0.05, 则表示组间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中, 轻度感染2 例, 中度感染1 例, 重度感染1 例, 未感染例29, 感染率为12.12%;对照组中, 轻度感染6 例, 中度感染4 例, 重度感染2 例, 未感染21 例, 感染率为36.36%;研究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根据相关学者对我国医院方面控制感染工作分析表明, 医院控制感染工作取得的效果不尽人意, 其常见的感染途径有:①医院环境卫生:医院聚集各种疾病患者, 所以病原体的种类也较多, 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可能成为感染的途径; 同时, 医院的温度适宜, 温差不大, 为病原菌的存活提供有力的条件[6];②医疗设备以及介入诊疗技术的大范围使用: 医疗设备在辅助治疗的过程中, 其具有侵袭的作用, 会对患者的皮肤以及粘膜造成损伤, 患者直接与设备进行接触, 为病原菌的传播以及存活创造有力的条件以及途径; ③随着放疗、化疗技术、抗菌物质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 住院患者的感染路径逐渐增多,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生活[7]。 所以, 结合实际情况, 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监控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学者认为, 采用微生物检测对住院患者的感染进行监控, 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抑制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疗的效果。 该研究中,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 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控;治疗后, 研究组中, 轻度感染2 例, 中度感染1 例, 重度感染1 例, 未感染例29, 感染率为12.12%;对照组中, 轻度感染6 例, 中度感染4 例, 重度感染2 例, 未感染21 例, 感染率为36.36%;研究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研究相符合。 潘勇, 陈国忠[8]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7.79%, 对照组的感染率为24.68%, 与该组研究结果基本相近。 所以, 笔者认为, 采用微生物检测对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控, 对控制患者的感染, 降低住院患者感染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能够广泛应用。
该研究表明,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 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控;治疗后, 研究组感染率为12.12%;对照组感染率为36.36%;研究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 采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控, 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患者的感染情况, 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 进而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 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监控住院患者感染情况的效果较为显著, 能够准确监控患者的感染途径, 明确感染情况, 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提高感染的确诊率, 降低感染率, 抑制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飞.微生物检验对住院患者感染监控的临床效果分析与思考[J].心理医生, 2012 (3) :150-151.
[2]王萍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 2014, 11 (3) :89-90.
[3]刘洁.微生物检验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监控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8) :1176-1177.
[4]孟红宇.微生物检验用于感染控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6) :78.
[5]梁新妹.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19) :2626-2627.
[6]徐伟红.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 2013, 11 (2) :653.
[7]刘湘凌.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23) :40-41.
临床治疗监控 篇4
关于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
为了加强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制度》以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规定及其监控措施。
一、基本原则
1、遵循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经济的服务原则,严禁诱导病人过度医疗。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做到检查、治疗、用药与疾病相符。
3、接诊医师必须将所开药品及所做检查治疗情况,如实填写在门诊病历或住院医嘱上。
4、遵循医疗消费透明化原则。在诊疗过程中,涉及到的检查治疗与用药,主管医师必须向病人详细讲明,特别是自费诊疗项目,要征得病人同意,并履行相关的签字手续,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5、不按医疗原则办事,导致病人拒付医疗费用以及发生医疗纠纷、官司,由主管医师承担,科室领导负管理责任。
二、合理检查规定
1、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指征,遵循先常规后特殊的检查原则,能用常规检查达到目的,尽量不用特殊检查。
2、住院病人检查三大常规,手术病人五大常规加心电图、胸透等,其他各项检查均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应列为常规检查。
3、遵循医疗资源共享原则。医生要尽可能利用院外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确实需要做特殊检查时,应严格审批程序。下级医生开出的检查单,须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签字认可。特检结果实行指标控制(指标见附表),并与目标考核挂钩。
三、合理治疗规定
1、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制度,治疗方案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2、特殊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确认。
3、因病情需要安置人工器官或使用昂贵医用材料,须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科、分管院长审批。
四、合理用药规定
1、使用药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能用国产药的不使用进口药,对疗效相似的一律用低价的、国内生产的药品。不开与疾病无关的药,更不能用非治疗药充当治疗药。
2、一次处方量:一般疾病三至四日量,慢性病七日量(中药三至五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慢性病出院带药不得超过四周量。
3、药品构成比不得超过医院规定,每超过1%扣科室奖金总额5%,全自费药品占药品总额20%以上者,每超过1%,扣主管医生和科主任各扣50元。
4、尽可能使用《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切实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五、监控措施
1、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科室负责日常监督和控制。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查房,调阅出院病历和运行病历,严格考核。
2、药事管理委员会按医院合理用药制度,定期对各科室用药进行考核,以及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督查。
3、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按医院质量考核标准的相关规定,定期对各科室进行考核督查。
4、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通报批评,并纳入科室目标考核,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遂平县红十字医院
临床治疗监控 篇5
静脉滴注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而且还是给患者补充体液、营养的重要方法。然而在输液过程中药液必须有一定剩余量,如果疏忽,当药液滴尽时未进行及时处理,会造成血液回流,空气进入输液器内或凝血堵塞针头等情况,给患者和陪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静脉输液无线监控系统在药液将要滴尽时发出声响、光和无线报警信号并阻断液体的流动。在100m范围内,能够对243个分散的静脉输液患者同时进行监护,将信号传输到护士站的接收机中,并显示该患者的床位号,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减轻了陪护人员和医务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治疗质量,保障了病人的治疗安全。
1 液位传感器的原理
在塑料夹子内侧贴两面积约3cm×1cm的铜片作为电容器的两极,以茂菲管的形状制成液位传感器[1]。输液时,将液位传感器夹住输液器茂菲管,当管内液位下降时,两铜片间的电容因介质的介电常数变化而变化(空气的介电常数约为1,水的介电常数约为80)。两个铜片的电容与液位成正比,液位下降介电常数变小,则两铜片间电容量减小。以两铜片间的电容变化的为依据,取得液位变化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将电容两端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比较,当液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触发放大电路工作。
2 电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IC1、R1、R2、C1构成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由决定,设计为40kHz左右。C3是两个铜片组成的电容。方波信号经C3耦合到T1、T2、D1、D2进行放大、整流、滤波后,得到直流信号。
C3的电容量随药液液位而变化,所以,直流信号的大小就代表了液位的高低。运算放大器IC2、R8、RP1组成电压比较器。由电位器RP1来设定比较电压的大小(即报警电压)。设定的报警电压为最高电压(与铜片上边线的液位产生的电压为最高电压)的80%左右。当液位降低时,直流信号也随之降低。当低于报警电压时,IC2就输出高电位,T3导通,IC3接触器得电工作。一路信号送入T4工作电路,LED二极管正向导通闪亮发光,音乐片得电工作扬声器发出音乐报警声音。
无线编码报警信号电路的设计:
如图1的所示,无线收发模块NRF401与通用的编码芯片IC4PT2262[2]所组成了无线发射电路。为了与解码芯片配合,PT2262选择用A0~A5三态组合编码做地址码,选用A6~A10做数据控制,其各发射机身份号码可由它悬空或接低电平、高电平三态组成36=243组的数码来代表,来区分不同床位的呼叫。还有就是作加密控制,接不同的加密电阻RS端在A11处,这样可以有很高的保密度,它利用的是频率交叉发射技术。它的17脚输出含有数据码、地址码的串行编码信号,被无线收发模块NRF401[3]接收进行调制,将等幅高频载波信号发射出去。
3 液位控制和自动加热系统原理及电路图
如图2所示,在壳体内装有可加热控温的导电复合材料层,在该导电复合材料层上设有一槽,将输液管放置槽内,同时在槽内放置电磁铁的控件。导电复合材料层可使输液管内的液体升温并保持在人体感觉较为合适的温度[4],避免了患者在静脉输液中因液体温度与人体温度的温差而造成的种种不适反应。
当接触器工作时,输出同步信号加在电磁铁输入端,作为电磁铁的驱动信号,用来驱动电磁铁。当同步信号为高电平时,电磁铁动作,夹紧输液管,阻止药液的继续流动,直到信号消除为止。
4 接收主机电路图及原理
接收主机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专用解码芯片PT2243[5]是该电路的核心,它除具有动态扫描解码功能外,还具有三位数字译码电路、音频功能提示及延时电路等。图3中,当无线收发模块NRF401收到由发射器送来的无线编码信号时,经脉冲电路解调整形后,从NRF401的第2脚输出已还原的编码信号,此信号加到PT2243的10脚,经内部动态解码扫描器和93C66中存储的数据编码相同时,从相应的端口输出3位数字译码信号,可直接驱动3位7段分时显示的LED数码管,显示不同床位、不同时间发来的呼叫信息。其18脚是有效数据音源提示端,每次接收到有效数据时输出10秒间歇蜂音信号,如不清零,该端每30秒提示一次,表示机内有数据。该接收机可存储243组由发射端送来的数据码,即使去掉电源也可长期保存。26、27脚外接的3.58MHz晶振为系统提供精确的时钟。12、13、14脚分别为解码有效5秒、10秒、30秒高电平输出端可以接其它的报警装置。11脚是密码学习记忆,以配合设置发射机时使用。
综上所述,PT2243是一片动态解码、译码及多种功能输出的专用芯片。当接收到由发射器无线传人的数据编码和存储的数据编码相一致时,在输出端显示出相对应的床位号。
5 测试结果
实际测定发射电路工作电流4.4mA,报警时电流156.2mA,发射距离大于120m。接收主机加装0.5m天线,可接收243个病床的输液信息,所报床位号准确无误,满足了护士站的使用要求。该产品适用于患者输液治疗时使用,具有无需布线,电路简单,造价低廉,小巧方便,灵敏度高,可单独使用,也可对分散的病床进行集中监护管理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常光宇,王伟,范凯.输液自动监护器[J].无线电,2006,(10):41~42.
[2]栢尘.编码解码芯片PT2262/2272工作原理[J].电子制作,2004,(8):44.
[3]赵静.多媒体教学中无线教鞭的设计[J].电子技术,2006,(10):48-50.
[4]臧国华.输液加温器[J].今日科技,1999,(2):42.
临床治疗监控 篇6
关键词:B超,HSG,输卵管,不孕症
对于不孕妇女的检查, 首先是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 这是一般医院对女性不孕检查中必须进行的项目之一。如何寻找更为方便与准确的通输卵管方法, 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不孕妇女中因输卵管因素所致者165例, 在B超监测下以1.5%双氧水造影, 术中同时行通液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就症的病例中165例患者, 均经详询妇科病史及HSG检查确认为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 其中原发不孕51例, 继发不孕114例。不孕史2~12年。平均年龄 (29.34±4.23) (22~42) 岁。
1.2 方法
患者于月经干净后3~7d, 按常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步骤进行, 造影剂为40%碘油10mL。HSG术后2~3个月再在月经干净后3~5d, 在B超监测下行输卵管通畅检查及治疗术。操作步骤同H S G, 采用G E-L O G I Q 3, H P尖端影像超声仪、腹部探头频率3.5~5MHz, 造影剂为1.5%又双氧水10~15mL, 继而以生理盐水20~30mL, 加溶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醚2万U通液治疗。通液治疗后未孕者, 再每月治疗1次, 最多6次。
1.3 判断标准
1.3.1 HSG输卵管不通
X线片示双侧或单侧输卵管未显影或部分显影, 24h后盆腔无碘油弥散, 单侧通畅时盆腔少许碘油弥散;通而不畅:造影剂部分进入盆腔, 双侧输卵管部分或间断显影, 24h盆腔平片示造影剂或伴造影剂线流输卵管内;完全通畅:双侧输卵管显影良好, 形态柔和, 24h盆腔平片示造影剂弥散均匀, 量多[1]。
1.3.2 B超监测下输卵管造影输卵管完全通畅
超声图像可清楚显示宫腔内液体、气泡翻滚并向两侧输卵管内移动, 至伞端释放至卵巢周围, 最后在子宫直肠陷凹中可见气体和液体, 继而以生理盐水通液后见盆腔积液增多;通而不畅:B超示宫腔内液体、气泡翻滚充盈后向输卵管内移动回声有间断, 伞端或卵巢周围气泡少, 盆腔积液少, 生理盐水通液后有部分回流;完全不通:B超显示液体及气泡向宫腔翻滚, 无输卵管内移动图像, 或部分输卵管内有气泡回声但无气泡向盆腔溢出, 盆腔内无积液, 生理盐水通液后液体多回流[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种检查方法比较 (表1)
本研究165例326条输卵管 (其中4例曾因宫外孕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术) , 经HSG和双氧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影B超监测检查, 结果2种检查方法对同一组患者诊断输卵管通畅度有显著差异 (P<0.01) , HSG假阳性率较高。
2.2 B超监测下双氧水造影及通液治疗前后的比较
输卵管完全畅通由治疗前的52条增加到177条, 而输卵管阻塞由144条减少到97条。治疗前后比较, P<0.01。说明B超监测下输卵管通液治疗输卵管阻塞有明显疗效。
2.3 随访结果
在通畅的部分患者中随访, 已有79例妊娠, 其中1例孕2个月流产, 2例发生宫外孕, 76例已足月分娩。
3 讨论
在女性不孕因素中, 输卵管因素是最常见的因素。近年来, 输卵管性不孕有增加趋势, 输卵管不通日益增加可能与性传播疾病、多次人工流产等因素有关。HSG长期用于临床。作为不孕症的筛查方法之一, 可以准确描述子宫和输卵管内腔形态, 图像清晰, 但操作时术者与患者双方均需暴露在X线下, 受到射线辐射的污染, 射线在体内积累到一定量时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细胞产生染色体畸变[3]。碘油还可能残留于输卵管内造成或加重输卵管不通, 或发生碘过敏及油栓等并发症。碘油的粘稠度和输卵管痉挛是造成输卵管不通假象的主要原因。B超监测下双氧水造影术中, 双氧水 (过氧化氢溶液) 与组织中过氧过氢酶接触后迅速分解, 释放新生氧, 对细菌发生氧化作用, 干扰其酶系统而发挥抗菌作用[4], 尤适用于厌氧菌感染, 可清除创面脓块、坏死组织等[5]。本组结果表明, 低浓度溶液对粘膜无刺激, 协同通液治疗起到疏通输卵管的作用, 缩短不孕患者的治疗时间, 增加孕率。B超监测检查无创伤, 不需接触X射线, 同时能检查子宫双侧附件形态、大小及是否有占位病变等, 并可监测卵泡发育, 手术操作简单、安全, 可重复进行, 准确性较高, 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葛秦生, 张桂元, 肖碧连, 等.床生殖内分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548.
[2]曹泽毅, 翁犁驹, 郎景和, 等.中华妇产科 (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331~2332.
[3]Randolph JR.Eal-time ultrasonograpy, hysteros~alpingographyand laparoscopy/hysteroscopy in the evalu-ation of uterineabnormalities and tubal patency[J].Fer-tility and Stenlity, 1986, 46:828.
[4]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