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干预治疗(通用10篇)
临床干预治疗 篇1
异位妊娠在妇产科临床上是常见急腹症之一, 是由受精卵着床于子宫腔外所致, 其可分为:输卵管妊娠, 子宫残角妊娠, 宫颈妊娠, 腹腔妊娠, 卵巢妊娠等[1]。目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多数异位妊娠患者在早期均可作出明确的诊断, 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非手术治疗使患者既免于手术创伤及相关并发症, 又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我科对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循证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患者80例, 年龄21~39 (28.4±3.2) 岁;停经天数在43~56 (49.7±0.6) d。纳入标准:患者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无明显的内出血症状;血液h CG检测值<2000U/L;患者肝、肾功能检测指标正常;妊娠囊无破裂;无流产征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患者年龄、停经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在相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提出问题:
(1) 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较低; (2) 患者在治疗前均有程度不同的焦虑、恐惧心理; (3) 患者易出现胃肠道反应症状; (4) 病情观察; (5) 出院指导。
1.2.2 证据支持:
应用网络技术及书刊, 查找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文献, 在文献中找到相关证据。
1.2.3 评价:
对查询材料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并结合患者需求及临床经验, 制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
1.2.4 护理措施
1.2.4. 1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由于患者对异位妊娠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在未明确诊断前, 多数患者存在有侥幸的心理, 当护理人员告知其注意事项时, 认为是医护人员夸大病情, 不予配合, 增加了危险发生几率。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中, 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如: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方法、时间、辅助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和应对的方法, 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手术治疗方法和对生育影响等, 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
1.2.4. 2 心理护理:
患者在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 当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 主动向其介绍医院设施、医师的相关资料等, 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 向其介绍保守治疗的优点, 缓解其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 要以和蔼的态度, 切实的行动来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 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对未婚患者, 护理人员要注意与其交谈时避免语言刺激, 尊重患者的隐私。
1.2.4. 3 针对不良反应的护理:
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均可引发胃肠道反应。有资料报道[2], 异位妊娠患者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达60%以上, 临床症状表现有腹泻、厌食、呕吐等, 但其症状均较轻微, 并且持续时间较短, 一般在5d内可自行消失,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饮水, 食用清淡且富含铁蛋白、易于消化的食物, 增加其机体的免疫力[3], 并加强口腔护理, 降低感染几率。
1.2.4. 4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痛、阴道流血等变化情况, 血h CG水平值要定期进行监测, 若患者出现腹痛加剧、血压下降、阴道流血量增加、血h CG水平增高等情况时, 应立即报告医师, 并快速做好手术准备[4]。
1.2.4. 5 出院指导:
由于异位妊娠患者约有10%的复发率[5], 因此应加强健康宣教, 预防盆腔炎发生, 嘱其若出现盆腔炎症后, 应立即就医, 并进行彻底的治疗。对有生育要求患者, 嘱其定期复查, 在其妊娠时应及时就医。患者出院时要嘱其禁止性生活1个月, 并且避孕应达半年以上, 加强营养, 注意休息, 使机体快速康复。
1.3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的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分[6], 其包括20项内容, 每项分值为1~4分, 将各项分值相加乘1.25后, 即为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 <50分为无焦虑或抑郁状态,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越重。将我院自制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表发放给患者, 由患者本人填写, 其包括3项内容:疾病知识;药物知识;治疗方案。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越好[7]。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将患者的需求与科研结论相结合, 首先提出问题, 然后在护理实践中寻找证据, 并根据实证给予患者实施护理的方法。异位妊娠患者给予保守治疗, 其对机体损伤较小, 并且操作简单、方便, 而且还能够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异位妊娠患者常为急腹症表现, 所以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心理, 对治疗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本组40例患者, 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明确了护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规范了护理程序, 寻找到了最佳护理措施,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本结果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中, 效果明显, 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 缓解其负性情绪, 使之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 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红.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方法及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 :52-53.
[2] 李露露.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工作的侧重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6) :1027-1028.
[3] 张会平.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12, 18 (9) :314-316.
[4] 闫淑英.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z2) :104-105.
[5] 梁绮文.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5) :39.
[6] 胡春柳, 梁银珠, 丘运红.循证护理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1) :11-13.
[7] 彭莲香, 陈晓萍.循证护理在宫外孕保守治疗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4) :271-272.
临床干预治疗 篇2
[关键词] 癌前干预;乳腺良性疾病;综合疗法;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50-01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量少,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引起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乳腺病、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近年乳腺疾病临床统计中发现:乳腺良性疾病中增生发病率最高,患者间断或持续乳腺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0年8月~2012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妇女健康普查筛选的乳腺增生患者263例,年龄23~61 岁,年龄集中在 29~47岁之间;病程0.5~4 年。病种分类:乳腺增生(轻度增生,中度增生,重度增生)249例,需要丰胸健乳者10例,慢性盆腔炎、附件炎4例。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疼痛,多在月经前发生,部分患者可有放射性肩背疼痛。临床检查可见:乳腺增厚可扪及结节、质韧、界线不清、有轻触痛、腋窝淋巴不肿大、偶见乳头溢液。红外光透照检查:多见局部透光减低,亦可见正常图像。临床和仪器检查,二者相符即诊断为乳腺增生。
1.2 治疗方法
应用 “蓝丁格尔”系列WH-270型乳腺治疗仪(中国科学院中科实业集团公司)。避开月经期,采用红外光+离子导入贴+电刺激方案。
每次理疗时间40 min,波型设置为02,光强设置为32~48,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度。电刺激从 0开始逐渐加大,直到患者能够忍受的最大程度为准,并在治疗中逐步加量,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有效的刺激量。药物采用乳贴膜。
治疗时将探头放在增生部位各15 min,间隔 2~3 min移动1次,以防止烫伤。1次/d, 7 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 2~3 个疗程(根据病程轻重适当增减)。
1.3 疗效评判标准
治愈: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触诊正常。乳腺红外光透照检查血管清晰,走形正常,无暗区。有效: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触诊仍可及增生结节,乳腺红外光透照检查无异常。无效:患者自觉症状存在,触诊仍可及增生结节,乳腺红外光透照检查可见异常。
2 结果
患者在接受2~3次治疗后,均有乳腺外侧,腋下及胳膊酸胀的感觉。在接受5次左右治疗后,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者90%。1个疗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也有个别反跳情况,即在治疗6~7次前病情好转,继续治疗又疼痛,这种患者约占5%左右。据分析,系与治疗期间患者情绪及劳动强度有关,或者是个体差异所至。
此外,治疗期间普遍的经量增多,月经提前( 1周左右),且经量比平时多,占10%。1例因治疗过程中月经提前、经量太多而暂停治疗。
共治疗乳腺增生249例,其中治愈99例,占40%;有效135例,占54%;无效15例,占6%。总有效率94%。
要求丰乳健胸者使用三才阶梯疗法中处方一局部理疗,1次/d,每次总理疗时间为40 min,15 d为1个疗程。观察10例,1个疗程后,均有乳胀感、饱满感。其中1例胸围增加1~1.5 cm,其余胸围变化不大。
慢性盆腔炎、附件炎使用治疗妇科炎症的中成药,配合三才阶梯疗法中处方一局部理疗(腹部模式),1次/d,总治疗时间为30 min/次,15 d为1个疗程。4例治疗1个疗程后均症状缓解。
3 讨论
WH-270型乳腺治疗仪适用于轻、中度乳腺增生治疗,疗效较为理想,对重度乳腺增生效果欠佳[1-2]。治疗仪工作时发射出的红外光热辐射,可以对末梢神经起止痛作用并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消除静脉淤血,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代谢产物的吸收,促进炎症的消散。同时亦可使局部细胞活动旺盛,代谢增强,使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快[3-4]。离子导入贴在红外光照射的同时,药物挥发渗入乳腺增生部位起到治疗作用[3-4]。对月经不调、痛经、丰乳健胸等均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雪冰.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3):2206-2207.
[2] 贾红声,吴晓霞.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60.
[3] 陈静,缪小佟,吕海云.三算子数字式近红外乳腺诊断仪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934-935.
[4] 王艳,刘正华,王金霞.近红外乳腺扫描影像与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关系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6,21(5):37-38.
临床干预治疗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50 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Ⅰ型糖尿病患者12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63 例,男女患者的比例59:18,患者年龄35~63 岁,平均(42.51±3.27)岁;干预组Ⅰ型糖尿病患者18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57 例,男女患者的比例47:28, 患者年龄43~67 岁, 平均(47.68±2.57)岁。两组性别、平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进行综合干预治疗,综合干预内容包括用药疗程、饮食调理、运动干预、心理干预、定期监测血糖等。(1)定期监测并记录:患者每天均需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包括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严重患者还需监测夜间血糖的变化,护理人员在对血糖进行测定后应及时记录。(2)心理干预: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能彻底治愈,只能够通过药物来控制血糖,所以多数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悲观等负性心理,这些负性情绪长时间堆积得不到宣泄,则很容易使患者发生抑郁甚至是出现轻生的念头。所以,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多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心中存在的疑虑和悲观情绪,然后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通过良好的沟通缓解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他们面对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运动干预:引导患者每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每天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防止肥胖,而且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紧张度,使冠状动脉扩张等[2]。(4)饮食干预:要戒烟戒酒,注意口腔护理,饮食在糖尿病治疗和康复中占重要地位,其原则为低糖或无糖、低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足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适量脂肪,禁烟、酒,还应少食多餐[3]。(5)鼓励患者和家属学习康复和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更多地了解糖尿病和控制糖尿病的注意事项,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饮水量和间隔时间、可食的食物与进餐量及频率。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糖的变化。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平均值、餐后2 h血糖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疗恢复率较对照组更好,患者更加满意,见表1。
讨论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最重要的就是综合干预的运动干预和饮食干预,综合干预可以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及改善机体主要系统的神经调节功能,达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还能降低毛细血管、微动脉及小动脉的张力,调节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血黏度,提高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增强物质代谢的氧化还原和组织内的营养过程。发展机体和血液循环的代偿机能,改善和恢复患者的一般全身状况,这也是糖尿病的治疗[4]。通过试验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平均值、餐后2 h血糖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疗恢复率较对照组更好,患者更加满意。于是可以得出结论,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更加有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用药的疗程进行合理安排,使患者多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教育相关糖尿病的改善治疗知识,这些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见综合干预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75例,干预组采用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平均值、餐后2 h血糖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治疗恢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更加满意。结论:综合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干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会奇,何松明,李东升.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安徽医学,2013,2(4):52.
[2]廖云娥,王素云.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11(15):231.
[3]张春英,赵冰.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城乡结合部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5):179.
临床干预治疗 篇4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35-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临床多以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进行治疗[1]。我院在针灸推拿基础之上,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门诊单双号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55.1±2.7)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5.1±3.7)年;文职人员14例,体力劳动者29例,司机17例;单纯腰痛者19例,腰痛并伴有一侧下肢疼痛者41例。B组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5.3±2.4)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3±3.5)年;文职人员12例,体力劳动者31例,司机17例;单纯腰痛者21例,腰痛并伴有一侧下肢疼痛者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针灸推拿治疗。针灸:患者俯卧,取大肠俞、肾俞、环跳、委中等穴位,并持续留针45分钟,每天进行一次,10天一疗程,治疗5天时休息3天再继续治疗5天。推拿:从肺俞穴开始,用双手拇指指肚顺着膀胱经点按,直到点按至膀胱俞,共点按两遍。然后将臂作为接触面,从背部上方开始滚,直至腰骶部,共进行5遍。将肘作为支点,对患椎棘突旁点压1分钟。嘱咐患者双手握住床前扶手,施术者握住患者双踝,对其进行提抖,使患者身体呈现波状,持续30秒。患者取侧卧位,对其左右进行侧板一次。患者取侧卧位,屈膝屈髋持续30秒。然后去俯卧位,施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一手提起患者大腿,保持对抗用力,时间持续30秒。每天一次,持续治疗5天,休息2天,然后再治疗5天。同时给予B组患者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就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2]。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腰部疼痛、肢體麻木等临床明显消失,直腿抬高可达70°及以上,不会对工作、生活等造成明显影响。有效:腰部疼痛、肢体麻木等临床有所消失,直腿抬高高度比之治疗前有所提高。无效:腰部疼痛、肢体麻木等临床没有明显消失,不能正常工作、生活等[3]。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A组患者显效25例(41.7%),有效20例(33.3%),无效15例(25.0%),总治疗有效率为75.0%;B组患者显效40例(66.7%),有效16例(26.7%),无效4例(6.6%),总治疗有效率为93.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A组患者非常满意20例(33.3%),满意15例(25.0%),一般15例(25.0%),不满意10例(16.7%),总满意度为58.3%;B组患者非常满意30例(50.0%),满意25例(41.7%),一般4例(6.6%),不满意1例(1.7%),总满意度为91.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院对B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健康教育。就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针灸推拿的优势等进行讲述,消除患者顾虑,积极应对治疗。在操作前就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明确告知,并告知患者禁止饱餐、空腹、酒后等状态时进行治疗,提高患者配合度。②全面观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反应进行严密观察,特别是出现断针、滞针、晕针等现象,以便及时处理。③生活指导。嘱咐患者做好冬季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是保护好颈腰部。夏季避免用风扇、空调等直接吹向患者颈部、腰部等。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看书、上网等,应每隔2小时休息数分钟。此外还应保证饮食平衡,睡眠充足。由于护理干预主要在针灸、推拿基础之上实施,促使针灸、推拿缓解神经压迫、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有效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4]。本组研究中,B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连伟,吴清云.以推拿为主配合中频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 31.
[2]秦艺.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03):136-136.
[3] 杨红 .针灸、推拿及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150-2151.
临床干预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80例, 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80例, 其中男44例, 女36例, 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 (49.7±5.9) 岁;大学及以上学历28例, 中学学历41例, 小学及以下学历11例;对照组100例, 其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 (49.9±6.0) 岁;大学及以上学历35例, 中学学历51例, 小学及以下学历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学历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肝癌患者因为自身患有癌症, 对癌症的认识并不深, 只是单纯的觉得癌症会危及生命, 所以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且不愿意配合治疗, 自暴自弃。要以热情大方的态度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并与患者家属沟通, 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爱, 并认真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多给予患者鼓励及安慰。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肝癌、肝癌介入治疗相关知识, 让患者及家属对肝癌更了解, 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可安排患者及家属住在一起, 与患者家属沟通, 让患者家属多找些患者的朋友前来探望, 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及鼓励。术后除了对症用药外, 可采取转移注意力法、放松法及倾诉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对患者家属及朋友说明, 为了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 积极配合手术, 避免传递不利消息。
1.3 观察指标
恐惧、焦虑及配合等评定标准[2]:0级, 未出现恐惧及焦虑, 且积极配合;Ⅰ级, 有轻度恐惧及焦虑, 但仍配合;Ⅱ级, 有较为严重的恐惧及焦虑, 配合不太顺利;Ⅲ级, 有非常严重的恐惧及焦虑, 不愿意配合, 需医院人员协助才能完成。术后疼痛程度评定标准[3]:采取视觉类比量表进行评分[3], Ⅰ级:0~3分;Ⅱ级:4~6分;Ⅲ级:7~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恐惧、焦虑及配合等情况
观察组0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Ⅰ级发生率、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Ⅲ级发生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观察组Ⅰ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Ⅱ级发生率、Ⅲ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肝癌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会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并且死亡率较高, 治疗预后欠佳[4]。目前适宜的治疗方式有介入治疗以及开腹手术治疗等。肝癌介入治疗指股动脉插管注入抗癌药物以及栓塞剂, 是属于区域性化疗的一种[5,6]。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而介入治疗需要患者的配合, 这样对质量的效果有一定的社会体态, 也需要适宜的护理方式。常规护理在癌症患者护理中通常效果较差。由于癌症患者心理压力远超普通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对手术效果的担心, 对手术的焦虑等均可能影响患者术中的配合, 并且影响治疗效果[7]。癌症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心理应激远高于其他疾病[8], 当今对恶性肿瘤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式, 并且有着极高的死亡率, 因此患者通常谈癌色变, 加上手术产生的不良心理应激, 患者通常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 与医护人员难以形成有效配合[9]。并且癌症以及手术疼痛也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护理干预的采用十分必要。护理干预通过适宜的语言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并干预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同时还为一种非药物镇痛方式。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的调节, 心理状态更好, 可以更从容的应对手术。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说明护理干预的镇痛效果也十分确切, 具有高度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80例, 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恐惧、焦虑及配合等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 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并起到镇痛效果,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综合护理干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龚美霞, 李惠, 陈川, 等.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35) :4260-4262.
[2]李振联, 潘分乔.肝癌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常见护理问题及中西医护理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7) :3474-3476.
[3]刘会杰, 邓飞, 黄延玲, 等.肝癌介入术的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 (12) :228-229.
[4]谭李军, 廖春燕, 尹秀芬, 等.腹部热敷联合饮食干预在肝癌介入术后恶心呕吐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2, 26 (14) :1304-1305.
[5]滕丽莹, 黄桂敏, 黄秋环, 等.舒适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7) :1472-1474.
[6]李海峰.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5) :66-67.
[7]马益敏, 肖玲, 马姗, 等.肝癌介入术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8) :4-6.
[8]平春霞, 孙盈红, 封莉, 等.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合理选择肝癌介入术后镇痛药注射时间[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0) :955-956.
临床干预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的剖宫产产妇89例, 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11年5月之前的另89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年龄21-33岁, 平均 (26.2±3.6) 岁;孕周37~41周, 平均 (39.1±3.9) 周;初产妇49例, 经产妇40例。对照组中年龄20~34岁, 平均 (26.5±4.2) 岁;孕周38~42周, 平均 (39.6±4.1) 周;初产妇48例, 经产妇41例。所有患者的心、肝、肾功能均正常, 均为单胎妊娠, 排除前列腺药物禁忌症的病例。两组在一般情况方面差别不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麻醉方式均为腰硬联合麻, 都按常规作腹部切口进腹、破膜, 吸尽羊水及记录羊水量。研究组在腹膜完全切开后使用米索前列醇0.6mg直肠给药, 胎儿娩出后, 使用20U的缩宫素经宫体注射, 同时使用20U的缩宫素融入5%的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则使用缩宫素, 剂量及用法同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 术后24h内平均出血量以出血的例数。
1.3 疗效标准[2]
术中出血量:以容积法和称重法进行计算。术后出血量:以容积法、称重法以及面积法进行计算。产后出血的判定:术中出血量与24h内出血量之和大于500mL者。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V1.61分析, 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器2.0分析, P<0.05时,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 (236.8±85.1) mL;对照组为 (279.5±69.4) mL。研究组24h内的出血量为 (251.5±66.7) mL;对照组为 (297.3±83.9) mL。研究组共发生产后出血3例, 对照组为10例。见表1。
3 讨论
产后出血在我国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产后宫缩乏力则是导致该并发症的主要原因[3]。而剖宫产术的患者受手术的影响, 子宫下段收缩乏力, 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更高。若治疗不及时, 除可能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外, 还可能引起贫血、抵抗力下降, 不利于产褥期的恢复, 因此, 积极的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是相当重要的。
产后的子宫收缩, 使分布于宫体肌层的血管压迫子宫壁的血管丛, 窦口关闭, 出血停止。缩宫素是临床常用的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 其半衰期较短, 故持续时间也较短, 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其进入机体后与子宫平滑肌上的受体相结合, 使钙离子进入细胞膜引起子宫的收缩增强, 从而增加止血效果。
米索前列醇由前列腺素E1衍生而形成, 是临床使用较多的一个药物, 能使子宫张力加大, 并刺激宫体平滑肌, 加强子宫的收缩。其作用于患者后, 血药浓度能在15min内达到峰值, 而其半衰期呈双相型, 可维持1h以上。该药可经口、舌下、直肠、阴道等多途径给药, 其中以直肠给药最占据优势, 不会出现经口、舌下所致的不良反应, 更不会引起经要给药导致的上行感染。米索前列醇对子宫的作用优于缩宫素, 患者如对缩宫素不敏感, 该药可直接发挥作用, 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故我们选择经直肠给米索前列醇, 同时宫体注射和静脉滴注缩宫素。
本次我们通过对89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并经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 并与仅使用缩宫素的89例患者进行对比发现:使用两药合用的一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仅使用缩宫素的一组少;24h后, 该组的平均出血量仍低于仅使用缩宫素的一组;同时该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低于仅使用缩宫素的一组。故我们认为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两药合用, 能够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谭燕萍, 巫琴芬, 谭健坤.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33) :4764-4766.
[2]项素瑾, 陆月萍, 朱旭玲.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 2007, 47 (33) :93.
临床干预治疗 篇7
关键词:饮食干预,硫普罗宁,酒精肝
酒精肝, 也称为酒精性脂肪肝, 是在酒精性的肝病中最早出现, 也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变。这是一种由于长期且大量的饮酒而导致的肝脏疾病, 饮酒的时间越长, 饮的量越多, 酒精对肝脏就会形成越大的损伤, 脂肪性也就变的越严重[1]。
饮食干预可以对酒精肝的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中包括:对饮酒的节制、进行合理的饮食、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平时要劳逸结合[2]。硫普罗宁是一种新型的含有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 能够保护肝脏的组织细胞的功能和结构, 激活患者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从而与自由基进行结合而产生二硫化合物, 以清除多余的自由基, 抑制内毒素对人体的损伤[3]。对酒精造成损伤的肝脏有显著的修复作用, 能够促进干细胞再生, 有效的改善肝脏功能。该研究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集120例酒精肝患者, 考察饮食干预联合硫普罗宁对酒精肝患者肝功改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该院收治的患有酒精肝的患者120例, 其中男性患者93例, 女性患者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男4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33.9±12.1) 岁;对照组患者男4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34.3±11.8)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肝功能治疗, 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 、总胆红素 (TBIL) 的数值。两组患者基础肝功指标没有显著区别, 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硫普罗宁肠溶片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0799) , 口服, 1~2片/次, 3次/d, 并且在此基础上, 以饮食干预进行治疗, 包括戒酒, 补充氨基酸, 叶酸和B族维生素等, 提倡低脂肪, 高蛋白的饮食习惯。对照组60例患者以单纯的硫普罗宁肠溶片进行治疗, 方法除饮食干预部分, 其它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治疗时, 均应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正确方法指导, 以2年的时间进行随访,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观察患者各种指标的变化, 及治疗的优良率。
1.3 观察指标
参照《内科学》 (第七版) 中的观察标准。优: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肝功恢复正常;良:主要临床症状减轻或显著改善, 肝功恢复正常或存在部分差异;差: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肝功存在异常。优良率: (优+良) 例数/总例数*100%[4]。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 、总胆红素 (TBIL) 水平的变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结果以标准差 (±s) 进行表示, 组间比较并且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经过统计, 两组患者的肝功指标没有明显的区别,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比较见表1。
2.2 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统计并比较, 观察组ALT、AST、γ-GT的肝功能指标分别为 (60.3±48.1) U/L、 (78.2±42.2 U/L、 (71.4±31.3) U/L, 明显低于对照组ALT、AST、γ-GT的肝功能指标 (71.2±50.3) U/L、 (91.3±50.4) U/L、 (80.2±32.1) 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TBIL为 (17.6±14.7) μmol/L与对照组TBIL (17.8±15.5) μ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比较见表2。
2.3 治疗结果的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2年的治疗, 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果为“优”者占65.0%, 高于对照组的48.3%;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果为“良”者占31.7%, 低于对照组的48.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 具有显著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比较见表3
3 讨论
酒精性肝病, 又称为酒精肝, 是一种由于长期且大量饮酒所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 研究表明摄入体内80%~90%的酒精都是由肝脏进行代谢的。患病初期的医学表现为脂肪肝, 但随着病情发展, 会出现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脏纤维化以及酒精性的肝硬化, 更严重的甚至可能的产生肝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患者死亡[5]。
该研究以饮食干预联合硫普罗宁的治疗方式与单纯使用硫普罗宁的治疗方式进行比较。从而探讨饮食干预与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酒精肝的可行性。通过该文数据的观察比较, 使用饮食干预联合硫普罗宁的观察组与单纯使用硫普罗宁的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各项水平均明显改善。但与以单纯使用硫普罗宁治疗的对照组相比, 以饮食干预联合硫普罗宁为治疗方法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ALT、AST、γ-GT三种肝功能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而且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6.7%,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上述结果显示, 饮食干预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酒精肝临床疗效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 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6]。
酒精性肝损伤主要原因为长期饮酒, 由于我国人群饮食习惯改善, 酒精及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 导致酒精肝患病率增加[7], 所以, 在应用硫普罗宁基础上,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 在戒酒同时提供高蛋白, 低脂饮食, 注意补充维生素, 可以有效改善酒精肝患者肝功水平。在临床工作中, 医生应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积极与患者沟通协调,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8], 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戒酒及改变饮食习惯, 保证对患者的饮食干预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 酒精肝在治疗过程中硫普罗宁联合饮食干预, 能够随时保持患者对自身病症的意识, 尽量减少饮食方面对肝脏的损害, 由于我国饮食的多样性, 饮食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是目前我国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杨肆敏.71例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22) :122-123.
[2]秦玉祥.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3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29 (11) :121.
[3]庄辉.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 11 (11) :689.
[4]回恩德.中西医疗法联合应用治疗酒精性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 31 (6) :668-669.
[5]邹正升, 赵军, 王晓霞, 等.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临床疾病特点分析[J].实用肝病杂志, 2014, 17 (1) :26-29.
[6]钟晓耕.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1) :2479.
[7]梁铭.酒精肝诊治与预防的临床研究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27) :55-56.
临床干预治疗 篇8
关键词: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损害,临床治疗,心理干预
正己烷是一种饱和脂族烃 (烷烃) , 沸点为68.9℃。主要作为胶水和粘合剂的溶剂, 用于塑料鞋、皮鞋、皮革和人造革手提箱等生产[1]。随着皮革制品及箱包等市场的不断发展, 正己烷作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的的使用日益广泛, 由此引起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正己烷属于低毒类神经毒物, 具有高脂溶性、高挥发性, 并有蓄积作用[2]。如在工作中不注意防护, 长期接触可以通过呼吸道或者皮肤进入肌体, 引起慢性中毒造成神经系统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在临床医治中笔者发现, 除针对性地对患者施用药物治疗以外, 还应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 这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将综合治疗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17~22岁, 均为皮革黏合工, 正己烷接触史4~6个月。每天工作8~12h, 发病1~2个月内陆续来我院就医。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症状:12例患者发病初始症状基本相同, 主要表现皮肤干燥, 四肢近端皮肤痛觉过敏、远端触觉减弱, 四肢无力、双下肢麻木、乏力、发冷、呈进行性加重, 其中4例双下肢瘫痪。多数伴头痛及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体征:12例患者均神志清楚, 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在正常范围, 查体不能合作, 四肢肌肉不同程度萎缩, 上肢肌张力Ⅲ级, 下肢肌张力0~Ⅱ级,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数值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及心、肝、脾、双肾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 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 视觉诱发电位示双VEP异常。诊断:根据临床资料、职业接触史分析, 参考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依据国家标准GB4865-85《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的标准[3], 诊断为职业性正己烷中毒。
2 临床药物及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 入院后首先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肌注, 1次/d, 连续使用8周, 同时给予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活血化淤的药物, 如维生素B1、B12肌注, 能量合剂、复方丹参等静脉输入, 他巴唑口服等。与此同时给予针灸、按摩、远红外线照射以及功能性锻炼等治疗。经1~3个月的诊治, 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 肌力、肌张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提高, 感觉障碍逐渐改善。后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患者相继出院。出院后因多种原因未能实现随访。
3 必要的心理干预治疗
职业性正己烷中毒以及由此引发的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 使患者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 又因当前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能使被损伤的周围神经以及身体被损伤的各种功能得以很快恢复, 所以患者极易产生悲观厌世、痛不欲生的意念和行为。因此, 从心身互动的观念来看, 这就需要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必要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干预治疗和心理疏导, 使其了解到:要想功能得以完全恢复, 是需要经历一定的治疗时间的, 但不是不治之症。诱导他们要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和事物, 鼓励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例如来我院治疗的12例正己烷中毒患者, 年龄均在17~22岁之间, 刚刚步入社会的她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突然的灾难带给她们心理上的创伤, 甚至远远大于对肌体的损伤。特别是中毒造成的运动神经损伤, 双下肢活动受限, 她们担心会对以后的生活、婚姻带来影响, 患者表现出的焦虑、烦躁、恐惧、悲观厌世心态尤为突出, 对治疗失去信心, 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针对她们的这些身心状态, 笔者应用心理干预的方法, 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一个人患病时, 亲情对其心理状况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对于患者的病情也会产生正面或负面效应。而一个家庭一旦有人患病, 其亲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慌、忧虑或悲伤。这时医务工作者应积极热情地提示患者家属, 不要将忧虑和悲伤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来, 以免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医生应及时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 详细地告诉他们希望了解的情况, 并请他们协助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要将更多的爱给予患者, 使医生与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起一种三位一体的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环境”, 让其能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使身体早日康复。
4 体会
正己烷中毒引发的运动神经损伤, 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特效治疗方法, 在积极采取对症治疗的同时, 应尽早地配合心理干预治疗, 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忧郁的心态, 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积极地为患者提供一些有关疾病的知识、康复知识、心理卫生及饮食睡眠方面的知识, 帮助其分辨哪些躯体症状应予以重视, 哪些感觉不必过分担忧, 激励患者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乐观的心态, 密切配合治疗。笔者通过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的方法, 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桂宝康, 王宇平, 王移兰.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7:1839-1841.
[2]何风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37.
临床干预治疗 篇9
中图分类号:R271.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6-0110-01
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采取中药外敷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对83例不同程度的妊娠恶阻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在本院治疗的83例不同程度的妊娠恶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G1P0 30例,G2P1 13例,年龄20~25岁。对照组G1P0 32例,G2P1 8例,年龄23~2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及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静脉补液,VitB1 10 mg肌注,每日1次。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将膏药外敷于神阙穴处,每日1次,每次时间为2~6 h(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第二次敷药时,将穴位皮肤用温水清洁干净再敷,如患者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观察疗效为7d。同时嘱所有患者调畅情志,减轻紧张、恐惧心理,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食前生姜擦舌,进清淡易消化之品,少食多餐,忌辛、辣、油腻、刺激之物,鼓励多饮汤汁。
1.3外敷法生姜适量、丁香15 g,砂仁15 g,姜半夏20 g为1付,呕吐剧烈者加木香10 g,配置方法为用药臼制作鲜姜汁适量,将中药余味研成粉,混合均匀,用姜汁调匀成膏状。配制时注意粘稠度适中,存于小药杯内备用,现用现配。制作约2 cm为半径的圆形清洁纱布1块。外敷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取神阙穴(此穴位于脐中央)清洁穴位皮肤,把小块纱布放于神阙穴,把膏状药物放于纱布上,然后用膏药贴膜固定(也可用胶布固定)。
1.4疗效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纠正水与电解质、酸碱失衡,血β-HCg,尿HCG定量检查显示其水平同相应孕周正常水平,超声显像见子宫内妊娠可见胚心管搏动。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部分纠正水与电解质、酸碱失衡,血β-HCg,尿HCG定量检查显示其水平与对应孕周相一致,超声显像见子宫内妊娠可见胚心管搏动。未愈:临床症状加重,未纠正水与电解质、酸碱失衡,病情继续发展成难免流产、不全流产或完全流产。
2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效,见表1。
3讨论
孕妇在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受阻,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呕吐,又称为“恶阻”[2],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也有极少数持续至妊娠晚期,若呕吐剧烈,出现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称为妊娠剧吐。《胎产心法》中云: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妊娠禀受怯弱,中脘宿有痰饮,便有阻病,其证颜色如故,脉细平和,但觉多卧少起,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恶闻食气,喜酸咸或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痰与清水,甚者或作寒热,心中愦闷,呕吐痰水,胸腹烦满,恍惚不能支持。此皆胃气弱而兼气滞。亦素本不虚,而一受胎孕,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呕逆者。又由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得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本病主要病机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治疗施护原则:调气和中,降逆止呕,本膏方中为纯中药,对胎儿无毒副作用,生姜温中止吐,半夏降逆止吐。砂仁温中开胃,理气安胎,砂仁、木香理气和中,患者多兼脾、胃虚寒,酌加丁香以增强温中降逆之力。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之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体表药物被吸收后,循任脉上行,直接作用于病体、病位,它具有疗效明显、无饮中药汤剂之痛苦、姜汁为现用现配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参考文献:
[1]ZY/T001.1-00.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2]肖承.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
临床干预治疗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网络成瘾患者100例。按照干预、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5组, 每组20例。分别为心理治疗组、行为治疗组、家庭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心理治疗组男16例、女4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 (17.8±2.4) 岁;行为治疗组男15例、女5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 (18.2±2.7) 岁;家庭治疗组男15例、女5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 (17.8±3.2) 岁;药物治疗组男15例、女5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 (17.8±2.8) 岁;综合治疗组男16例、女4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 (18.0±2.4) 岁。五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心理治疗组:不要打骂、怒斥患者, 而应给予其劝慰、鼓励。经常性的向患者讲解沉迷于网络的利弊, 使其逐渐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而后经常性的说出网络成瘾的危害, 逐渐消除抵抗、叛逆的情绪[2]。行为治疗组:鼓励多参与一些外界训练。逐渐通过活动代替患者对于网络的沉迷, 使其戒除网络成瘾的习惯。并督促患者能够长期保持积极的行为, 多与他人接触, 受到他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家庭治疗组:该种治疗方法需要患者家属共同努力, 在家庭生活中, 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孩子父母需先进行自我检讨, 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 而后再慢慢教导患者, 如何正确释放自身的压力, 戒除网络成瘾的习惯。药物治疗组:该组内患者主要以药物进行治疗, 详情如下:帕罗西汀进行治疗, 每天10 mg, 晨起服用。丁螺环酮, 每天15 mg, 分3次服用。中药汤剂“戒网饮”125 m L, 分2次服用。综合治疗组:将以上治疗方法相结合, 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本次治疗共维持16周。
1.3评价标准: (1) 网络成瘾测评量表:该表共有26条测定内容, 每条0~4分, 得分越高, 成瘾度越重。 (2) 总体表现测评评分:该表共有24条测定内容, 每条0~5分, 得分越高, 表示患者的网瘾戒除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网络成瘾评分对比:每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干预后, 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方差分析, 在治疗前, 网络成瘾评分对比组间无差异 (P>0.05) , 在治疗后, 以综合治疗组得分最低,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2.2五组总体表现测评评分对比:每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干预、治疗后, 其总体表现测评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 ;经方差分析, 五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评分相比, 组间无差异 (P>0.05) , 而在治疗后, 以综合治疗组评分最高,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 网络成瘾问题在临床上具有较多的治疗方法, 但如何在上述方法中选择最为之有效的方法, 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的5种治疗方法均具有可观的临床效果, 而患者在治疗后, 综合治疗组的网络成瘾评分最低, 总体表现测评评分最高, 效果理想。目前, 临床上对于网络成瘾本身是不是一种心理精神疾病尚未明确, 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经药物治疗网络成瘾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总之, 虽目前临床上的各种治疗方法对于网络成瘾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但目前以综合治疗最为有效, 因此笔者建议以综合治疗法作为网络成瘾的主要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治疗方式对网络成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网络成瘾患者100例, 按照干预、治疗方式的差异对其做分组处理, 并分为心理治疗组、行为治疗组、家庭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 每组20例。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 (P<0.05) ;经方差分析, 网络成瘾评分与总体表现测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网络成瘾患者, 以综合治疗效果最佳, 临床上可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网络成瘾,干预,治疗,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永信, 吴绍兰, 任广来, 等.不同干预、治疗方式对网络成瘾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18 (3) :24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