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精选10篇)
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014年我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110例患者, 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康复情况与依从性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无论是空腹血糖浓度及餐后2 h血糖浓度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良率为94.5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康复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 提高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血糖,影响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尿病病程长、难治愈且易反复、并发症多, 易损害患者的机体器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目前, 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并配合饮食、运动治疗。但是, 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用药不规范情况;此外, 患者的饮食和运动若控制不佳,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 年—2014 年我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110 例患者, 其中男62 例, 女48 例,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 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3 例, 女22 例, 年龄39 岁~68 岁, 平均年龄 (53.4±3.2) 岁;观察组中男29 例, 女26 例, 年龄40 岁~71 岁, 平均年龄 (53.8±2.9) 岁。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配合进行研究, 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 组均进行药物治疗, 利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降压治疗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干预,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知识宣教, 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并定时提问, 确定患者的掌握程度。 (2)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并掌握其心理变化, 实施针对性的安抚措施。 (3) 药物干预, 用药前主动告知患者相关药物的作用, 使患者明确治疗的必要性。 (4) 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差异性病情制订出针对性的饮食计划, 并监督患者积极落实。 (5) 运动干预, 要求患者积极实施运动锻炼, 每日锻炼结束后由护理人员或其家属填写锻炼计划表。 (6) 定期测量血糖, 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 (7) 预防并发症, 强化对患者病情的监测, 及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 个月后随访2 组患者家庭, 观察并对比患者的康复情况。
1.3 效果评价标准[3]优:患者完全自主地完成饮食、药物和运动计划, 心理状态良好;良:患者完成饮食、药物、运动计划的程度>80%, 需由护理人员或家属监督实施, 心理状态尚可;差:患者拒绝完成饮食、药物、运动计划, 心理状态差。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血糖浓度比较观察组空腹血糖浓度及餐后2 h血糖浓度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 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4.5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最主要的特点是血糖浓度过高, 其临床表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以及疲乏无力、肥胖等。由遗传性和后天环境所致, 比如进食过多, 运动过少等;其次, 由于某些病毒, 如风疹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 破坏胰岛 β 细胞, 常见于老年人群[4]。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 进而导致弥散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典型特点是慢性肾功能减退, 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5]。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 对于慢性病, 最好的方法是将病情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提高对病情的重视及自我保护意识[6]。
本文将2012 年—2014 年我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11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2 组均进行药物治疗,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随访3 个月, 我们发现,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浓度为 (6.56±0.43) mmol/L, 餐后2 h血糖浓度为 (10.89±1.33) mmol/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7.78±0.65) mmol/L、 (13.36±2.37) mmol/L, 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的血糖浓度有更好的效果。此外, 通过对患者药物、饮食、运动计划等数据的记录, 计算出患者的依从性, 其中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良率为94.5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 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采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 糖尿病肾病知识宣教, 采用多媒体、教育展板以及活动挂图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 包括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类型、危险因素、临床征兆、治疗方法等;此外着重介绍用药知识, 包括胰岛素作用机制、作用时间、注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 心理干预,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 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 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给予及时疏导[7]。 (3) 药物干预, 反复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订相应的用药方案, 并明确告诉患者按时定量服药。 (4) 饮食干预,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指导患者采用低糖、低盐、低脂饮食, 补充蛋白应以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植物蛋白为主, 尽量少吃动物性蛋白, 制订相应的食谱, 注意少吃多餐。 (5) 运动干预, 了解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 制订出相应的运动计划, 与患者家属交流, 确保有人督促患者按时进行运动。 (6) 定期测量血糖, 教授患者家属使用测量血糖的仪器, 及时进行血糖监测。 (7) 预防并发症, 教会患者预防常见的并发症,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影响, 能有效降低血糖,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璐璐, 贲洪玲, 李燕, 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病人容量负荷和自护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5, 12 (4) :469-470.
[2]吴然, 陈丽榕.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 (1) :33-37.
[3]查丹凤, 胡春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11 (1) :82-84.
[4]李廷闪, 耿志英.5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4) :70-73.
[5]王延利, 商向红, 焦玉萍, 等.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2 (27) :181-182.
[6]贺子君, 陈丽娟, 张密花, 等.糖尿病肾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9) :1133-1134.
[7]杨晓娥, 乔小丽.糖尿病43例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6 (1) :125-126.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篇2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1],由A、B两个多肽链组成,A链21个氨基酸,B链30个氨基酸,共计51个氨基酸,笼统地讲与蛋清、猪肉、牛肉等一样都是氨基酸连接而成的蛋白质。胰岛素是目前所知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帮助机体代谢葡萄糖。
1. 胰岛素的概念、作用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2]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并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同时抑制氨基酸和脂肪转化为葡萄糖。总之,其作用是降低体内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则与其相反。另外,胰岛素还与胰高血糖素起拮抗作用,胰岛素的升高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升高则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3],跟胰高岛素的作用相反。
2. 患者对胰岛素的误区影响其依从性
合理应用胰岛素在控制糖尿病的急性代谢紊乱、防治各种慢性并发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存在误区,在已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48%注射部位出现脂肪组织隆起或硬结现象,有一半因疼痛不愿再持续使用,这不仅可导致胰岛素吸收延迟或不稳定,影响血糖控制;而且造成患者对胰岛素使用的认识误区和不必要的恐惧。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认为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胰岛素治疗,如1型糖尿病、出现急性并发症、合并重症感染、围手术期、妊娠、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理想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某个阶段需要使用,但以后还可以改用口服药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认为打胰岛素会上瘾[4],胰岛素是人体按需分泌的激素,医生之所以使用胰岛素,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已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对缺陷进行补充是必须的。一旦血糖被控制住,就可以考虑减小剂量或停用。但对于口服药失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另外,还有个误区就是认为胰岛素容易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确实是胰岛素治疗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血糖,适时合理地调整剂量,注射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另外一部分患者会认为胰岛素会导致发胖,胰岛素是一种促生长激素,应用后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但只要剂量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或配合减轻体重的药物,能使体重基本稳定。最后还有部分人以怕疼或技巧不好为理由排斥胰岛素注射,目前注射胰岛素的专用针头都有光滑的外涂层,且针头非常细,注射时几乎不会感觉到疼,而且大多采用笔式注射,使用和携带起来比较方便。为使患者走出认识误区,消除对胰岛素使用的恐惧,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提出,不同胰岛素因起效时间差异,其注射部位也不同。总之,我们主张适时、合理應用胰岛素,反对过度或滥用,而且,对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3. 提高胰岛素依从性的方法
如何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刻不容缓。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关键在于患者是否愿意接受、严格遵从以及长期执行胰岛素治疗;核心在于医务人员是否对胰岛素治疗进行科学教育以及周详细致的沟通;保证源于是否认真落实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管理。教育包括:1)采取一种或多种教育模式,促进胰岛素治疗行为的改变。⑴健康信念模式;⑵授权教育模式;⑶基于问题的教育模式;⑷阶段性改变模式/跨理论模式;⑸门诊-住院-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⑹同伴支持教育模式;⑺“看图对话”模式。医患对话包括:⑴辨别心理性胰岛素抵抗,认真仔细进行评估;尽快恢复患者自我控制意识以及增加患者自我效能;⑵推荐使用几乎无注射痛的胰岛素笔或其他设备,如胰岛素泵、超声雾化导入仪;或者使用其他剂型的胰岛素,如口服胰岛素等;⑶使用糖尿病专职教育护士,讲解胰岛素规范注射技术:按时、正确操作、部位轮换、短针头;⑷探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低血糖等,消除患者疑虑;⑸讨论胰岛素治疗花费:与其他降糖药物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花费相比,胰岛素治疗花费要低。
4. 结论
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即患者由于心理原因,如担心疼痛、注射技术、疾病已经进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担心成瘾,对长期注射的恐惧,生活方式感觉受限制,对掌握胰岛素治疗失去信心,害怕发生低血糖,担心胰岛素会增加体重,尽量延迟开始胰岛素治疗时间的一种心理障碍。然而,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越差,临床结局也越差,这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总体治疗费用增加、以及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等。因此如何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刻不容缓。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关键在于患者是否愿意接受、严格遵从以及长期执行胰岛素治疗;核心在于医务人员是否对胰岛素治疗进行科学教育以及周详细致的沟通;保证源于是否认真落实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管理。
同时糖尿病患者部分认为有了胰岛素,得了糖尿病就高枕无忧,这是不对的。因为胰岛素并非是所有糖尿病人的最佳选择,使用是要有指征的。而且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必须是在饮食加运动的疗法基础上,否则糖尿病人以为用了胰岛素,就大吃大喝,只能加重病情。很多初期糖尿病患者,不能用胰岛素,因为只有在身体不能合成胰岛素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因此,糖尿病人是否使用胰岛素,怎样使用胰岛素要听医生的建议,严格依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这样依从性再也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彩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依从性调查及干预.临床医药实践,2007,16(8):774-776.
[2]郭丽芳,张锦萍.用护理程序提高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依从性.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16):163-163.
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 收治的100例糖尿病 患者 , 其中男69例 , 女31例, 患者年龄为29~77岁, 平均年龄为 (42.6±7.5) 岁;患者病程为2~37个月 , 平均病程 (16.7±5.3) 个月。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 所有患者有自主认知及活动功能, 并积极参加糖尿病教育活动及药学服务。排除标准:排除认知功能及活动功能障碍, 排除拒绝参与该次研究患者。该次研究主要将10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
1.2 方 法
该研究对两组患者建立档案, 对照组延续以往的治疗方案仅给予患者药物用法指导, 而不给予其它服务。观察组则进行针对性的药学服务, 现做如下报道。
1.2.1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 , 讲解患者自我保健知识并发放宣传资料, 在场给予药学咨询工作, 让患者及其家属均能了解糖尿病的实质,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督促患者不得随意更换药物, 并在医师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1.2.2做好用药指导工作指导患者学会看药品说明书 , 如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药等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注意遵循用药时间及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 重点向患者介绍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让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应对, 避免私自停药的情况发生。
1.2.3注意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药师必须要将相关情报提供给临床医师, 并与其进行药物信息交流, 协助医生治疗, 并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通过制定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降低药物使用的复杂性, 并及时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
1.3 服 药 依 从性 及血糖 控 制 情况 判 定
在治疗12个月后采用MORISKY-GREEN对患者进行药物依从性测量, 同时记录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MORISKY-GREEN的主要内容包括4方面:1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2是否有停药的情况;3服药的态度是否认真;4感觉疾病是否加重。根据患者的情况分成好、中、差, 好:4个回答均否;中:存在1个是差:存在2个或以上是[1]。
1.4 统 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 组患者 依从性 对比 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 组患者的血糖 控 制 情况对比 分析
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据相关调查显示[2], 良好的用药依从性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对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 延长患者寿命 有着不可缺 少的作用。该研究发现, 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高、用药态度较差, 一些患者生活繁忙, 存在多种药物使用等, 从而导致患者的情况得不到改善, 甚至出现加重现象。因此, 该研究主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 督促患者按时用药, 从而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综上所述,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 能有效建立用药监督机制, 保证患者科学、有效、合理地用药, 从而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控制好血糖,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 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观察组展开药学服务,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 观察12周后两组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 并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糖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展开药学服务, 能有效保证用药的合理、安全、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药学服务,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唐红英, 朱京慈, 何海燕, 等.原发性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 (16) :1747.
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 篇4
【关键词】 延续护理;慢性乙肝;依从性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由于发病率高、易反复、病程长,单独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无法达到长期、稳定控制病情发作的目的,所以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巩固治疗和护理[16]。近年来,出院后延续护理作为住院护理的延伸,其在慢性病康复方面的成效已得到证实[17]。为了探讨延续护理对出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本文对2011年7月~11月在我院传染科住院治疗后出院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1.1.1 研究对象 将2011年7月~11月在我院传染科出院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延续护理组和常规随访组,各40例,年龄24~54岁,男性45名,女性35名。入选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和肝脏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预防方案诊断标准,出院时谷丙转氨酶(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小于正常值的1/2,总胆红素(TBIL)和(或)直接胆红素(DBIL)小于正常值的1/2,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4,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排除其他躯体性疾病及精神障碍。排除标准:患有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乙肝肝硬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病程、病情、治疗方式、出院时肝功能及依从性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1.2 研究人员的选择 两组患者均由传染科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负责管理。实施健康教育者具备3年以上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护理经验,取得护师及以上资格,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熟练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护患沟通能力强。
1.2 护理干预 常规随访组出院时由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和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6个月后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延续护理组在院内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个体教育、针对性教育、问答式教育3种方式给予随访。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次。
1.3 评价指标 依从性的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经过医生审定,其内容包括按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不滥用药物、注意饮食合理营养、规律作息避免劳累、戒除烟酒、保持乐观平稳的情绪、定期门诊复查8个部分。能执行上述7项以上者定为完全依从,不能完成任何1项者界定为不依从,介于两者之间定为部分依从[23]。肝功能控制效果以临床检查和医生诊断结果为准。
2 结 果
延续护理组,完全依从31例,部分依从7例,不依从2例,总依从率95%;常规随访组,完全依从10例,部分依从17例,不依从13例,总依从率67.5%,延续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随访组(P<0.05)。肝功能控制情况比较,延续护理组,肝功能控制良好35例,肝功能控制不良5例;常规随访组,肝功能控制良好25例,肝功能控制不良15例,延续护理组的肝功能稳定程度明显高于常规随访组(P<0.05)。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对患者健康危害面广。延缓护理在出院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阻止肝脏炎症的发展,有效地降低病毒指数,减缓并控制肝炎-肝硬化-肝癌发展的三部曲。因此,良好的依从性对患者肝功能控制程度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工作,是利用信息化工具,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登门造访等方式进行的一种开放式、延伸式健康教育形式。它能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护士和患者乃至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从而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可有效地提高慢性乙肝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肝功能控制效果。它进一步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缩短了护患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在医疗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以及节省社会和家庭人力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个体化教育、针对性教育和问答式教育3种方法,使干预组患者对肝炎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日益进步,让许多患者的消极情绪得到缓解,消除了自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患者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病友交流会,相互讨论治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不仅增强了初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而且能使患者对医生治疗的信心增加,遵医用药、遵医复查的比率大大增加。与常规随访组相比,延续护理组患者对于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更加主动和积极,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随访组患者,肝功能异常率也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 Coleman EA,Boult C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 need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iatrics Society,2003,51(4):556-557.
[2] Chen ZT,LinYC,Dai YT.The problems of family caregiving among discharged patientsin first month[J].Nursing Research(Taiwan Nurses Association),1999,7(5):423-434.
[3] 王世英,王进华,陈春花.延续护理在特需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2):191-193.
[4] 毛惠娜,刘雪琴.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5,19(7):1294-1295.
[5] 黄金月.出院后延续护理所需的护理剂量及能达到的成效[J].中国护理管理,2008,6(8):156-158.
[6] 付伟,李平,钟银燕.延续性护理研究综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28-31.
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 年2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300例眼科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有患者150 例。 对照组:年龄跨度为50~77岁, 平均年龄 (62.25±0.21) 岁, 男女比例为91∶59。 观察组:年龄跨度为51~78 岁, 平均年龄 (62.32±0.29) 岁, 男女比例为92:58。 对照组和观察组眼科糖尿病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措进行常规的处置。 监督病人遵医嘱按时口服降糖药物, 按时给病人注射胰岛素, 定时监测血糖。 给予饮食指导。 告知病人餐后适度运动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宣传册、宣教卡。 有声播放器, 微信平台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评估:首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 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式、生活习惯、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治疗依从性等, 帮助患者建立个人资料, 方便进行健康教育。
(2) 初次教育: 由责任制护士将患者的个人资料及相关资料装订成册, 并制定宣教卡挂在患者的床头, 宣教卡的主要内容包括:胰岛素注射的主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饮食相关知识、运动相关知识等, 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并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循环宣教: 当班护士随时根据宣教卡的内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 并重新标注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定期评价宣教效果。
(4) 完善健康教育:在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 根据宣教卡显示患者所暴露的薄弱点, 结合多种宣教途径加强宣教力度, 可包括向患者分发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并装订成册, 加深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力度, 并提高患者的重视度。 对于视力弱的患者, 采取有声的播放器, 播放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传片, 集中病人共同做降糖康复操。 病人出院后, 将量身定制的宣传手册发放给病人,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正确应用血糖仪。 利用微信平台跟踪随访对病人进行实时关注。 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眼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知晓率、 依从性及高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两组眼科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用以表示治疗知晓率、依从性及高血糖发生率, 组间采用 χ2检验, 若两组间的数据对比P<0.05, 代表数据差距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数据可知, 观察组眼科糖尿病患者治疗知晓率、依从性及高血糖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眼科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为老年患者, 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及记忆力下降等。 治疗过程中控制血糖除必要的饮食及运动外, 血糖监测、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对血糖控制均具有重要作用[3]。 眼科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自身对疾病不够重视, 情绪不稳定, 未按严格要求进食、服药均引起血糖波动, 因此,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4]。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 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应该履行的义务[5]。 通过采用宣教卡为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一个清晰的框架, 所有护理人员均可依据制定的宣教卡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6]。 加上配合分发各种健康教育方法, 使宣教效果更显著, 能够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7]。 眼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 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降低高血糖的发生率。 初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运动相关知识及饮食相关知识等,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让患者对疾病治疗有信心, 缓和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 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 采用有声播放器、微信平台跟踪随访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后的全程的健康教育, 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重视度, 。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黄淑馨[8]等人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病情进展的作用》一文中得出, 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后, 治疗依从性可达93.33%, 明显优于未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前, 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情况可知, 观察组眼科糖尿病患者治疗知晓率 (90.00%) 、依从性 (94.67%) 及高血糖发生率 (5.33%)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总而言之, 给予眼科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措施,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 降低高血糖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慧玲, 邹莹, 张佳璐, 等.点检表的应用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22) :2741-2745.
[2]崔丽萍.临床路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 25 (3) :331-332.
[3]周莉, 张莉莉, 吴慧, 等.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 (9) :1862-1863.
[4]陈典翠, 李仪静.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检查及护理干预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22) :198-199.
[5]万文锦, 韩庆峰, 杨军玲, 等.眼科常见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9) :194-195.
[6]冯伶俐, 吴伯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3) :79-81.
[7]史晶.控血糖护理对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2) :282-284.
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纳入标准:1WHO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提前预约参与随访的患者,使其可以配合该次调查,及时清晰地反馈病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3以下情况含有一种及以上不得入选:1型糖尿病患者、有恶性肿瘤者、有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者、精神异常,不能正常交流者、不能按时完成各阶段问卷调查的随访者。 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48例,女36例。 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49.8±7.4)岁,病程1~24年, 平均病程(4.8±1.4)年。 学历为小学12例,初中28例, 高中34例,大专或以上1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病程及学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42例患者在出院前均有完整的出院记录, 护理人员参照2型糖尿病护理方式进行常规护理,且逐一进行宣传教育。 1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 告知患者饮食疗法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等相关知识。 2告知患者适当安全的运动可对血糖控制起到的良好效用。 3告知严格遵照医嘱使用控制血糖药物的重要性,严格依据医嘱调整药物使用剂量。 4出院时患者皆表指明已经掌握所导的内容。
1.2.2实验组实验组42例患者在出院前均有完整的出院记录,且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于出院后第1~4周, 第2,5,11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方式通过微信关注,电子邮件,预约电话或预约上门等方式对患者实施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根据随访结果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情绪状态及治疗依从性。 2针对患者个人身体及心理特征,指导患者正确理解出院后续治疗方案,强化患者对疾病的整体认知,安抚其消极情绪,调动患者及其亲人配合治疗方案的积极性。 同时需要强调,随访过程中通过不断鼓励及表扬患者对疾病所做的自我调整,要求患者家属配合持续护理工作,积极探讨如何控制患者病情,稳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增强信心逐渐回归社会及工作。 3用药方面,要反复向患者强调终身用药的重要性,督促其按时进行自我监测,提高患者对自身血脂,血糖监测的能力。 4消除患者对体育运动的误解,鼓励患者科学地参加体育运动,并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制定为其量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1.3评价指标
1.3.1血脂测定两组患者均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 L,经离心处理后留取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hermogravimetry,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 terol, TC)、低密度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 高密度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
1.3.2血糖测定两组患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lu cose oxidase method) 测定空腹血糖(Normal fasting glu cose)、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
1.3.3依从性(Patient compliance) 判断标准评价内容包括两组患者的遵医用药、体育锻炼、自我监测和膳食营养。 分为完全依从(患者在生活中完全依照护理人员要求,以上指标达成率完成90%以上)、部分依从(患者在生活中部分依照护理人员要求,以上指标完成50%~89%)、完全不依从(患者在生活中没有完成护理人员要求,指标达成率低于50%)。 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2结果(见表1、表2)
见表1、表2所示。
3讨论
2型糖尿病因其发病缓慢,病程漫长而且病情难以发觉而难以被及时发现[4]。 因此,该病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患者往往因为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而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 该研究的患者依从性评价内容包括遵医用药、运动锻炼、自我监测及饮食控制,它针对多数患者在出院后,离开治疗和护理环境就无法坚持遵照医嘱用药等行为,强调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的持续性,因此,对出院后患者加强持续护理干预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发现,定期及时地提醒患者在出院后遵医用药、运动锻炼、自我监测及饮食控制后, 患者血脂、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整体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 χ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在结果中可以看出,坚持对实验组进行延续性护理后,糖尿病患者明显提高了坚持服药,自觉锻炼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 进而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脂、血糖,延迟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喻璨,陈佳,钱晓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5):3418-3420.
[2]徐灵莉,蒋娟,兰花,等.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3):1784-1787.
[3]Cho Naing,Joon Wah Mak,Syed Imran Ahmed,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a-analy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14):97-101.
[4]Angela D.Liese,Xiaoguang Ma,David M.Maahs,et al.Physical activity,sedentary behaviors,physical fitness,and their relation to health outcomes in youth with type 1 and type 2diabetes: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3(1):23-40.
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 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眼、肾、心脏、 血管、神经等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1]。 杨文菊[2]研究指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临床通过给予健康教育、药物治疗、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等多方面综合治疗,需要患者较好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合并症发生率[3]。 该研究选取该院选取148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148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符合1999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同意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胃肠吸收功能障碍、糖尿病合并症、严重心肺疾患等。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 对照组男40例,女34例,平均年龄(55.3±6.7)岁;病程 (6.3±1.9)年;研究组男38例,女36例,平均年龄(55.4± 6.9)岁;病程(6.4±1.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降糖药物、按时监测血糖等常规糖尿病治疗。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1)针对性心理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反复控制不好或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失去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需耐心安慰患者,通过门诊一对一指导、集体授课、电话随访、 制作科普手册及健康宣传栏等手段详细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系统、规范、科学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生活指导:针对糖尿病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 需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及运动饮食情况,制定日常监测表格,内容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饮食及运动情况等,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计划, 多摄入低糖、低盐及低脂食物,合理分配三餐,并配合长期、有规律的适当运动控制血糖,持之以恒;(3)用药及血糖监测指导: 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不按时服药的严重性,鼓励他们于餐前、餐后2 h和睡前使用便捷式血糖仪自测血糖,每3~6月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4)预防并发症 :向患者详细讲述糖尿病的可能病因 、 诱因及并发症表现, 有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出现时需及时治疗。
按自行制定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运动疗法、定期检查及自我监测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统计两组病人的结果进行分析。
1.3疗效标准
显效:FBG<6.0 mmol/L、2 h FBG<8.0 mmol/L;有效: FBG为6.0~7.8 mmol/L、2 h FBG为8.0~10.0 mmol/L; 无效:FBG>7.8 mmol/L、2 h FBG>10.0 mmol/L。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注:两组患者饮食控制依从率比较,χ2=7.2478,P<0.01;药 率比较,χ2=5.7014,P<0.05;运动疗法依从率比较 ,χ2=6.9647,P<0.01;定期,χ2=16.1129,P<0.01; 自我监测依从率比较 ,χ2=5.0490, 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 疗总有效 率为97.3%, 高于对照 组的85.1%(P<0.05),见表2。
注: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χ2=6.8308,P<0.01。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FBG、HbAlc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 h FBG、Hb 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 h FBG、Hb Alc分别为 (49.8±5.1)mmol/L、(9.6±1.1)mmol/L、(47.3± 5.1)%,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注:治疗后,两组患者 FBG 比较,t=10.6294,P<0.001;2 h FBG 比较,t= 6.8176,P<0.001;Hb Alc 比较 ,t=11.1126,P<0.00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长期血糖增高,可引起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5]。 健康教育在血糖控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患者普遍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遵义行为较差,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不规律,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6]。 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服药、饮食控制、改变生活方式等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7]。 曾文娟[8]研究指出,给予针对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率, 保持血糖稳定,长期控制疾病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9]。 朱晓玲[10]等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病因、降糖药物使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低血糖的处理及自我监测等, 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11],树立起治疗和生活的信心 ,注意合理选择食品,限制糖类的摄入量,提倡高纤维饮食,并掌握恰当的运动方式、时间及注意事项[12,13],遵循持之以恒 、 有氧运动 、 劳逸结合的原则,规律口服降糖药,掌握调整、注射胰岛素, 观察不良反应并记录, 学会自我护理及放松情绪,进行日常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等,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4]。 并给予电话访谈、家庭访问等形式进行回访,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 因此该研究中分别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和针对性健康教育, 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治疗后研
究组FBG、2 h FBG、Hb Alc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运动疗法、定期检查及自我监测等方面的治疗依从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夏杰琼[15]等研究结果一致, 证明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 篇8
关键词:雾化吸入,依从性,护理措施
雾化吸入以其奏效快、直接达到局部、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轻、无痛等优点, 广泛用于儿科临床, 作为消炎、化痰、解痉、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 既可直接作用于气道表面的药物受体而发挥疗效, 又可迅速吸收, 起效迅速, 同全身用药相比, 雾化吸入的安全性更高, 雾化吸入将在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善, 临床上经常出现哭闹、躁动等不利因素, 从而使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如何提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我们深思[2]。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自2014年开始, 给予需要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84例于2014年1-12月前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治疗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 研究组 (n=339) 和对照组 (n=345) 。研究组患儿中男170例, 女169例, 平均年龄 (3.33±0.39) 岁, 支气管炎104例, 支气管肺炎133例, 支气管哮喘10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173例, 女172例, 平均年龄 (3.32±0.38) 岁, 支气管炎106例, 支气管肺炎135例, 支气管哮喘10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患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治疗所用雾化吸入器均为斯莱达公司所产的同一型号吸入器。两组患儿均遵医嘱进行常规治疗, 同时给予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药物:将普米克令舒配制成5 ml雾化液, 10~15 min/次。研究组在进行雾化吸入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 心理护理:学龄前儿童性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针对此特点, 通过改装面罩的形式及颜色 (例如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形象) , 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3]。医护人员在首次给药时时需提前与患儿家长沟通, 了解一些患儿日常习惯和比较偏爱的物品和话题, 以便在治疗过程中与患儿更好的交流。同时, 医护人员着装与言行应让患儿感觉和蔼可亲, 并亲自示范动作要领, 让患儿轻松正确模仿。并适时给予患儿鼓励和表扬, 以增强其信心, 提高治疗顺应性。 (2) 周边环境护理:保持室内温度22℃~24℃, 湿度50%~60%, 维持室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 气雾温度不得低于15℃, 防止低温的气雾引起小气管收缩痉挛, 加重患儿雾化刺激。同时还对雾化室环境进行改善:贴上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图案, 增加动画视频播放等[4]。 (3) 家属的宣教护理:在首次雾化吸入用药前, 对患儿家属进行包括疗效、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等知识的耐心全面讲解, 告知雾化吸入的方法、目的及优越性, 消除家长盲目恐慌的心理,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以积极的态度影响患儿[5]。 (4) 雾化过程中的护理, (1) 正确的体位:婴幼儿因膈肌位置较高, 胸部活动度小, 取仰卧位的肺活量降低, 吸入短时间即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等, 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时应选择半坐位或坐位。同时, 雾化面罩距患儿面部应<1 cm, 上缘紧贴, 嘱患儿闭上双眼, 防止雾粒进入眼睛, 损伤结膜。注意喷雾器与地面垂直, 通气管不能高于气道入口, 以免药液倒流[6]。 (2) 合理安排雾化吸入时间:雾化吸入时间应在饭前及喂奶后1 h进行, 以免引起呕吐、窒息。两次雾化吸入间隔时间在4 h以上[7]。 (5) 雾化治疗后护理:患儿年幼, 咳嗽无力, 痰液不易咳出, 治疗结束后取下面罩, 护理人员此时应单手轻拍患儿背部, 帮助排出其支气管深处痰液。而后用清水搽拭口鼻外部, 除去喷雾吸入时产生的水气;再以清水为患儿漱口, 洗净残余药物, 避免普米克令舒产生口腔副作用。清洗吸入器和喷雾嘴, 避免交叉感染[8]。
1.3 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并记录下两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从性好:患儿雾化吸入过程中无哭闹、拒绝行为, 15 min内顺利完成治疗;依从性差:患儿雾化吸入过程中大哭大闹、拒绝治疗, 雾化时间超过15 min[9]。治疗效果, 优:所有疾病症状全部消失;良:疾病症状基本消失;中:疾病症状部分消失;差:症状无好转[10]。患儿出院前, 由患儿家属认真填写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表, 满分为100分, >90分属于非常满意, 80~90分属于满意, 70~79分属于基本满意, 69分以下属于不满意。满意率=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远远好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研究组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例
2.3 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99.71%, 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96.23%。研究组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 可迅速起到消炎、解痉、稀释痰液等效果。但雾化吸入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常常会遇到依从性差的问题, 研究发现低龄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较差的原因主要是认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差、心理活动与行为缺乏稳定性等。再加上住院后离开熟悉舒适的家庭环境, 进入陌生的雾化室, 人多嘈杂, 如果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即使无痛苦也会给患儿造成陌生感、紧张感, 还有些患儿会因雾化机器发出的声音及面罩、喷雾等而感到恐惧, 表现为大哭大闹, 烦躁不安, 从而影响了对雾化吸入的依从性[11]。为此, 本研究针对以上影响患儿依从性因素, 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加强患儿心理护理, 消除患儿恐惧心理。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个性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 其目的是使患儿在生理, 心理, 社会、心灵上达到愉快状态, 缩短、降低不愉快程度[12]。
在本次研究中改善治疗环境, 创造整齐, 舒适环境, 增加患儿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舒适度, 同时在雾化室墙贴上卡通图案, 并配有动画视频, 注意患儿对雾化吸入集中注意力。加强对患儿家属健康宣教, 取得家属积极主动配合, 并根据小儿特殊生理结构, 给予正确体位, 雾量等指导,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儿无论是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 还是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为需要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 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对于治疗效果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患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基本无哭闹现象, 都十分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整个治疗过程非常愉快和谐, 得到了家长的一片赞扬。
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 篇9
【关键词】 丙肝;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
我国作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之国,丙肝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在各类传染病中都处于前几位,丙肝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很容易发展成肝硬化喝肝癌,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近几年,干扰素治疗丙肝抗病毒已成为首选药物1,但这种药物的疗程很长,一般需要六个小时,而且花费昂贵2,所以为提高疗效让患者早期康复,在这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就尤为重要,通过指导患者用药,并相应监督,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们队124例患者进行了不同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丙肝的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满足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和干扰素的临床用药条件。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2人,对照组的平均年龄54.32岁,干预组平均年龄53.2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治疗和用药,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讲,并由专人负责护理干预和监督,并做好定期回访。
1.3 护理干预措施 ①对干预组的患者建立每位患者的档案3,安排专人负责对患者进行全疗程的用药指导和监督。②按计划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讲解和让患者了解整个相应的治疗。③个性化心理辅导。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对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让其做好心理准备,避免由于不了解带来恐慌。对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患者及时给予解释,令其宽心,依据不同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安抚并抓紧制定进一步的改进方案。④鼓励。在患者每遵照医嘱使病情取得好转时,都积极表扬,让其他患者向其学习,让家庭成员也给予鼓励。提供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病友之间互相安慰、激励、交流心得,让每一位患者都感到疾病无情人有情的温暖。⑤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负责做好用药指导和随时对患者的疑虑进行解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用药的依从性,观察有没有不适的反应,如发热、过敏、头晕、恶心、呕吐等,并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1.4 效果评价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均于6个月的干扰素治疗疗程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采用医院内部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并有专业人员进行评定,具体问卷内容:①是否遵照医嘱按时服药;②是否听专业建议,不滥用药物;③是否擅自停药;④是否戒除烟酒;⑤是否避免劳累,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⑥是否合理饮食,保持清淡,不暴饮暴食。能按医生要求完成以上5条以上者定位为依从性好;能完成3条以上者定位为不完全依从;完成3条以下的患者则为完全不依从。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采用x2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组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有顯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的依从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不依从性原因进行调查发现35%的患者主要是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缺乏用药监督造成的,这两项在护理干预中也是主要的两项内容,因此是否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依从性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3 讨 论
中国作为丙型肝炎的高发国家,丙肝抗病毒治疗尤显重要,在这次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在对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上护理干预以及相关健康知识的教导,全程用药监督,建立有效的回访,帮助患者切实解决长期用药中碰到的难题,做好心理疏导,配合亲属家人多进行鼓励和支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患者的依从性也会提高很多,从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进行护理干预的组依从性好的概率达到82.3%,而没有进行这项的小组依从性好的概率只有48.4%,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
在对两组患者不依从性的调查中发现,患者不遵医嘱用药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该疾病的相关认识,这就说明相应的健康知识的介绍是很重要的,其次就是他们缺乏用药监督,由于患者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度,思想上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视程度,必然在用药上就不会完全按医生嘱咐,如果用药监督跟不上的话,就会导致患者因延误用药而使病情加重。总之,在对丙肝患者的治疗中,除了提供相应的医学方面的治疗外,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和监督指导也同样重要4,为治病努力不再单单是医生的责任,同样也是患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郎振为,赵春慧,许德军,等.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学及血清学前瞻仰性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3):145—147.
[2] 林卫英,郭新晓.高血压患者知识认知程度与用药依从性的关系及护理对策[J].海峡药学2008,20(6):152—153.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194.
治疗依从性血糖论文 篇10
关键词:癫痫,依从性,治疗,护理策略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我国每年发生癫痫的患者约有40万,年发病率为28.8/10万,其发病率在神经科仅次于头痛[1]。癫痫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上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神经调控治疗,目前我国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持续性长期用药是治疗癫痫的关键,因此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癫痫病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87例、女性73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3.7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病程5.3年;文化程度:文盲21例、小学26例、初中34例、高中38例、大专及以上41例;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小发作36例、全面僵直-阵挛发作67例、癫痫持续性发作31例、其他发作类型26例;原发性癫痫83例、症状性癫痫77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癫痫发作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支持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采用亲切的语言给予心理上的安慰,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求,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与患者家属多沟通,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取得家属的支持及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4]。(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癫痫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措施、注意事项、护理方法以及预后等,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加深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并分享临床上治疗的成功案例,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3)用药护理: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勿擅自更改药量或中途停用,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并反复提醒患者用药时间、剂量等,并叮嘱家属监督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应以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指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同时组织癫痫病讨论分享会,对于临床疗效显著地患者给与积极表扬,并使其对成功案例进行分享。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嘱患者按时用药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了解患者的遵医行为。
1.3疗效评价标准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分别采用治疗依从性评估量表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估:(1)患者对癫痫知识的了解:包括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护理策略以及预后;(2)患者是否遵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3)患者是否定期复诊;(4)患者是否采纳护理人员建议的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评定标准:患者对癫痫知识的不了解≥两项则为不依从;患者不遵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则为不依从;患者不遵医嘱定期复诊则为不依从;患者不采纳护理人员建议的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则为不依从。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遵医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遵医行为对癫痫患者的治疗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包括患者对医疗措施的依从和对预防疾病发生危险因素的依从。造成患者对疾病不依从的原因多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深刻,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以及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导致治疗依从性差[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实施系统的、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将护理延伸到家庭的持续治疗,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时刻监督患者的遵医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入院时遵医依从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护理策略能有效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癫痫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碧云,梁秀平.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14-15.
[2]Hamilton KT,Anderson CT,Dahodwala N,et al.Utilization of care among drug resistant epilepsy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J].Seizure: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Epilepsy Association,2014,23(3):196-200.
[3]方昌存.癫痫性精神障碍40例临床分析与护理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84-85.
[4]莫美珍.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