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治疗论文(精选8篇)
湿性愈合治疗论文 篇1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在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踝关节以下部位发生的溃疡, 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则高达25%[1]。由于糖尿病足可使患者病情加重和恶化, 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上其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疗效差, 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极大痛苦[2]。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74例,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糖尿病足患者144例为观察对象, 均有明确的糖尿病史5年以上, 排除:①其他明确诊断为非糖尿病因素导致的血管病变;②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有血液系统合并症;③患有精神疾病不合作患者;④治疗期间依从性差或由于疾病原因不能配合治疗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进行编号分为观察组74例和和对照组70例, 两组患者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1、表2。
注:两组相比较P<0.05
注:两组相比较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及饮食疗法等控制血糖, 在常规治疗糖尿病基础上, 针对两组患者糖尿病足进行治疗, 先用1%活力碘消毒病变周围皮肤, 对于没有合并感染的干性坏疽, 选择0.9%Na Cl对坏死创面进行涡流式清洗至溃疡面清洁, 采用蚕食法分次清除已经失活的组织, 再用0.9%Na Cl清洗溃疡面直至彻底干净。对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 由于溃疡面脓液分泌物较多, 应先用双氧水清洗溃疡面, 并取局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以便有针对性的控制感染。对于形成窦道或腔洞类的溃疡、确定有脓肿的患者进行切开引流,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后, 再用0.9%Na Cl对溃疡面进行局部清洗至彻底干净, 每天1~2次。对照组患者70例在溃疡面清洗后, 局部用山莨菪碱10mg加胰岛素4~8U局部湿敷, 外用无菌纱布包扎和透气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2次。如果创面较大、分泌物多可用庆大霉素4~8万U外涂, 然后用山莨菪碱10mg、胰岛素4~8U混于0.9%Na Cl浸过的无菌纱布湿敷创面, 分泌物减少后用胰岛素2~4U+庆大霉素16万U+山莨菪碱20mg+甲硝唑100m L+生理盐水100m L混合液浸湿无菌纱布湿敷, 保持创面湿润。部分分泌物恶臭者行分泌物培养加药敏试验再选相关抗生素治疗。观察组7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待溃疡伤口及周边干燥后将美清佳凝胶、或者美诺佳凝胶涂抹于创面皮肤, 厚度为3mm, 然后再依据溃疡面创面大小选择合适型号、适宜种类的美皮康贴膜覆盖创口表面, 贴膜边缘超出创面0.5~1cm, 如果溃疡面渗液量少选择超薄型, 溃疡面渗液量中等到多选择普通型, 也可选择足底部用有边型的以防脱落。外用无菌纱布包扎和透气胶布固定, 避免溃疡局部再受压及摩擦。根据伤口渗液情况2~5d使用美清佳凝胶、或者美诺佳凝胶并更换美皮康贴膜一次, 若伤口渗液较多每1~2天换药一次, 溃疡表面形成表皮后可每周一次, 但一般不宜超过一周。两组患者均治疗观察2周为1疗程, 连续2~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疗程结束后按照张敏[3]等拟定的标准进行疗效判断, 分4级。治愈:患肢疼痛或麻木症状消失, 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完好或结痂, 周围皮肤颜色, 温度及感觉恢复正常。显效:患肢疼痛或麻木症状基本消失, 创面见肉芽组织生长, 创面红润, 周围组织皮肤颜色及感觉基本正常。好转:创面感染基本控制, 创面较清洁。无效:创面基本无变化或者病情恶化。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好转)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检测数据采用SPSS17.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进行μ检验, 计数资料用例 (n) 、率 (%) 表示进行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5例占20.27%, 显效36例占48.65%, 好转21例占28.38%, 无效2例占27.02%。对照组治愈13例占18.57%, 显效24例占34.29%, 好转16例占22.86%, 无效17例占24.29%。观察组总有效率98.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71%, 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两组相比较χ2=14.63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和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多由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或二者共同因素引起。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持续高血糖作用、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氧自由基的形成、多元醇-肌醇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影响导致血管基底膜增厚、凝血机制异常和各种增生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等, 最终导致糖尿病足发生[4]。糖尿病足的发病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为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即缺血性糖尿病足, 此类糖尿病足患者有下肢发凉、麻木, 皮肤营养状况较差, 下肢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临床症状。另一种情况不以下肢缺血症状为主, 患者下肢及下肢远端并无缺血表现, 即非缺血性神经源病变糖尿病足, 这类糖尿病足患者发病迅速、进展迅猛, 原因常是足部的较小外伤, 如修剪趾甲或鞋摩擦等造成的很小外伤, 而引起足部较小破溃, 但坏死往往一发不可收拾, 肢端自发水泡迅速波及整个足部甚至小腿, 症状以患肢红肿、破溃、坏死、脓性分泌物较多为主, 疼痛并不明显, 且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 常伴有高热、昏迷、白细胞升高、白蛋白降低等一系列症状。糖尿病足患者造成的溃疡创面难治性大, 迁延不愈, 长期住院及康复治疗, 就需要家庭照护和社会服务, 其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
糖尿病足患者除了全身使用药物治疗外, 有效的局部创面治疗非常重要。过去普遍认为创面干爽清洁有利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后来经过大批学者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 湿润更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加速愈合, 由此产生了湿性愈合疗法的理论, 湿性愈合疗法既保持伤口湿润有利于溃疡坏死组织的溶解, 又利于彻底清创, 还能帮助局部新生血管和肉芽组织重新形成, 组织细胞在湿润环境下移行速度也加快, 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5]。我们依据湿性愈合疗法的理论治疗糖尿病足患者74例, 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清佳凝胶、美诺佳凝胶涂抹和美皮康贴膜覆盖溃疡伤口, 同时给予有效的渗液管理和换药, 结果文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65%,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71%, 两组相比较χ2=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美清佳含高浓度氯化钠凝胶, 可以有效水化坏死组织, 促进坏死组织的自然清除, 当坏死组织清除后愈合环境即得到明显改善。美诺佳凝胶可为伤口提供水分, 维持伤口的潮湿环境有助于伤口的愈合。美盐中含藻酸钙和甲基碳化钠纤维素成分, 内存的钙离子与伤口钠离子交换, 使藻酸转化为凝胶, 给伤口提供所需的湿润环境, 使表皮细胞能更好的繁衍、移生和爬行, 同时溃疡创面的巨嗜细胞会受凝胶和藻酸钙的纤维激发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 可加快愈合[6]。美皮康是一种新型软聚硅酮泡沫贴膜, 能阻挡创面、瘢痕表面水蒸气蒸发, 从而为创面提供一个理想的湿润愈合环境, 潮湿的伤口环境可促进自溶性清创, 并能保护新生组织, 有锁水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此外美皮康具有防菌和防水作用的半通透性膜, 能够温和地黏贴伤口周围皮肤, 不粘连伤口疮面, 减少新生的肉芽组织损伤, 减少换药时的出血和疼痛, 患者应用依从性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珍, 刘志国, 顾洪斌, 等.糖尿病足溃疡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0, 18 (7) :507-511.
[2]于江红, 王慧君.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其高危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23) :116-117.
[3]张敏, 于静, 叶茂, 等.去腐生肌膏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 2012, 33 (12) :1632-1634.
[4]周华.乳没生肌散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疗效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 11 (1) :112-113.
[5]崔雪玲.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愈合不良伤口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5) :41-42.
[6]曾文莉, 马红梅, 梅俊华.美皮康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观察[J].甘肃科技, 2012, 28 (23) :146-147.
湿性愈合治疗论文 篇2
【关键词】偏瘫;糖尿病;湿性愈合理论;压疮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52-02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因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和(或)摩擦力作用而导致的骨窿突出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局限性损伤。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危害极大,若诊治不及时,可并发脓毒症,甚至可致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约为6万人死于压疮综合征,压疮已成为全球性公共问题[1]。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1.6%,糖尿病并发症多、危害大,常见外周神经功能损伤、糖尿病足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都严重损害患者运动功能。偏瘫患者罹患糖尿病并不少见,因少运动、局部组织长期受力学作用、糖尿病所致局部皮肤营障碍,是压疮的高危风险人群,且压疮一旦形成,不易愈合,危害极大。压疮的愈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Ⅲ、Ⅳ期压疮是最常见的慢性伤口,压疮愈合是一个有序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对于偏瘫糖尿病压疮患者而言,采取更积极的治疗策略非常必要。湿性愈合理论是一种新型的伤口愈合理论,本次研究试将其应用于偏瘫糖尿病患者压疮治疗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2015年10月,医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7~72岁、平均(55.3±12.6)岁。糖尿病病程2年~14年、平均(5.1±2.0)年。偏瘫原因:创伤12例、脑梗死30例、脑出血27例。左侧偏瘫20例、右侧40例。肌张力Ashwort分级1级17例、2级38例。坐位平衡1-3级。压疮部位:臀部7例、大腿后侧21例、背部10例、其它22例。压疮等级:Ⅱ期5例、Ⅱ期19例、Ⅲ期20例、Ⅳ期16例。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偏瘫原因、偏瘫病情、压疮部位、压疮等级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观察组
遵循湿性疗法原则,采用“一洗二评三清四选五包”法。先清洗伤口,以等渗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床,由外而内环形清洗。以0.5%聚维酮由内而外环形消毒,消毒皮肤至伤口内缘5-6cm处。其次通过肉眼观察、测量等方法评估伤口,主要评估内容包括伤口面积、位置、深度、颜色、气味、潜行深度、渗液量等。清创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清创、自溶清创或保守清创,裁剪合适的敷料长条线填塞较深创面,若创面不深,也可不填塞,直接以敷料片覆盖。
1.2.2 对照组
清洗、评价、消毒等步骤与观察组同时。一般采用无菌纱布覆盖,清创,待创面干燥后,均匀涂抹莫普罗星软膏名,外敷数层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第5日、第10日,伤口渗液、肉芽组织生长积分、疼痛评分。Ⅰ类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校正 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2.1 指标变化
治疗第5日、第10日,观察组与对照组伤口渗液与疼痛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肉芽组织生长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疗效
观察组愈合时间(14.4±1.5)日,低于对照组(17.2±3.7)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愈合29例、患者满意30例,高于对照组21例、2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偏瘫糖尿病压疮患者伤口愈合难度较大。从流行病学特征来看:①患者因糖尿病,常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压疮深度较深,愈合难度大;②因糖尿病,常出现活性物质分泌代谢紊乱,可能影响组织生长;③患者常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在压疮发生早期,无法有效的调整体位,以缓解局部组织压力,减轻代谢障碍,一旦发生压疮,面积多较大[2]。从理论上看,伤口愈合可分为渗出期或炎症期、纤维组织增生期、瘢痕修复期,任何一个时期发生愈合障碍都可能导致伤口无法愈合。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因内环境紊乱,促伤口活性物质分泌代谢不稳定、抵抗病原菌侵袭能力不足,在愈合早期,渗出物质较多,易出现感染,纤维组织增生期、瘢痕修复期时间延长。
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偏瘫糖尿病压疮相较于传统的无菌敷料+膏药治疗,主要优势如下:①湿性环境,可刺激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预防结痂形成,使肉芽组织生长更均匀;②湿性环境创造了低氧状态,可形成维持伤口中央到伤口边缘正常电势差,刺激毛细血管生成,促角质细胞增殖,加速肉芽生成、创面愈合;③有助于维持渗液量处于平衡状态,排除多余的渗出液,利于更换敷料,减轻更换敷料对创面的刺激,保留肉芽组织,利于细胞存活;④有助于刺激多种生长活性因子释放。本次研究显示,湿性理论治疗偏瘫糖尿病压疮患者疗效较好,患者肉芽生长速度更快,渗液更少,疼痛更轻,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感受,加速创面愈合。相较于常规更换敷料,湿性敷料还可具有抗菌作用,可避免交叉感染[4]。
综上所述:湿性愈合理论指导治疗偏瘫糖尿病患者压疮疗效较好,可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减少渗液,减轻疼痛,预防感染,舒适感更好。
参考文献:
[1]薛水兰,郭雅娇,黄荔红,等. 预防压疮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实践[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3):58-59,63.
湿性愈合治疗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Ⅲ~Ⅳ期褥疮的患者87例, 男50例, 女37例, 年龄56~91岁, 平均68岁。按照褥疮分型标准, Ⅲ期褥疮76处, Ⅳ期褥疮32处。褥疮部位:骶尾部、髋部、肩胛部、足跟部和肘部。褥疮的面积 (1~5) cm× (2~6) cm。其中褥疮的深度达到肌层21例, 达到骨骼6例, 感染者14例。脑卒中后遗症48例, 脊髓损伤导致截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12例, 其他27例。将Ⅲ~Ⅳ期褥疮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44例, 创面数58处) 和对照组 (43例, 创面数50处)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 清洁、清创处理:对Ⅲ~Ⅳ期褥疮, 消毒创面, 清除创面的坏死的组织, 使其能够暴露出新鲜的创面及不出血为宜, 清除后再给予清洁、消毒处理创面, 再用灭菌注射用水清洗创面, 避免消毒液对创面的刺激, 并用灭菌棉球吸尽创面的多余的水分并保持创面湿润。 (2) 观察组先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均匀涂抹创面, 再用济安舒能喷予整个创面, 尽量使整个创面都要药物覆盖, 并用湿润的灭菌棉球填塞创面深的褥疮, 防止创面四周塌陷, 最后用水胶体敷料与创面贴附固定;对照组给予褥疮常规治疗即清洁、清创加凡士林纱布填充创面, 外贴水胶体敷料治疗。 (3) 两组根据创面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情况换药, 观察组4~5 d换药1次, 若渗出物多, 应及时更换, 并且制定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的时间表。
1.2.2 护理方法
两组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基本相同:勤翻身;正确实施按摩;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清洁、无皱折、无渣屑、无杂物;气垫床充气软硬要适度;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 根据患者营养情况, 营养科制定合适的饮食, 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观察褥疮创面愈合时间, 不同时间创面平均愈合率, 创面愈合质量。创面愈合标准:创面面积小于初始总面积的5%, 应用0.25 cm×0.25 cm的透明方格纸测量伤口面积[1]。愈合时间:从开始用药到完全愈合的天数。伤口愈合率=愈合面积/原伤口面积×100%。创面愈合质量:治愈, 溃疡愈合, 痂皮脱落, 创面完全修复;有效, 创面面积变小, 创面渗出物减少、外表红润, 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无效, 创面渗出物未减少, 溃疡面无变化或扩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完全愈合时间
观察组Ⅲ期和Ⅳ期褥疮数, 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总有效率和创面愈合率比较
观察组治愈38处, 有效20处, 无效0处, 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3处, 有效17处, 无效30处, 总有效率为4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济安舒能伤口护理膜有抑菌、促进肉芽组织再生长作用,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创面停留时间长, 持续缓慢地在创面处释放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和伤口的再上皮化, 加速皮肤组织的创伤愈合。两种方法结合既能保证对创面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又能使两者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方面有协同作用, 同时也为创面生长提供可靠的湿性环境。研究报告证明, 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治疗慢性伤口大大缩短了伤口愈合的时间, 降低了潜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 显著提高了临床经济效益[2,3]。但目前对创面愈合环境与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全了解, 因此关注创面愈合的最佳环境, 包括血流、氧分压、潮湿度, 以及p H等与生长因子释放关系的研究, 可能会使生长因子的应用更加有效。因此, 本研究所用的济安舒能伤口护理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水胶体敷料为创面提供湿性愈合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减少频繁换药的次数, 能够显著促进褥疮创面愈合速度,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提高创面的愈合率。
摘要:目的 探讨济安舒能伤口护理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水胶体敷料联合的湿性愈合方法治疗褥疮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ⅢⅣ期褥疮患者87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44例) 和对照组 (43例) , 观察组采用济安舒能伤口护理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水胶体敷料联合的湿性愈合方法治疗褥疮,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清洁、清创加水胶体敷料治疗。比较两组褥疮创面愈合时间, 不同时间创面平均愈合率, 创面愈合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联合湿性愈合方法治疗褥疮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褥疮护理治疗。
关键词:湿性愈合,褥疮,护理
参考文献
[1]胡玉洁, 周文娟.美皮康贴膜治疗压疮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20) :14-15.
[2]励莲, 何碧波.安肤舒创面修复生物胶治疗压疮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6) :78.
湿性愈合治疗论文 篇4
关键词:湿性愈合,脊髓损伤,压疮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组织营养缺乏, 致使局部组织缺血、低氧, 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2]。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外力压迫脊髓而致使脊髓损坏或断裂, 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 感觉功能减退或丧失, 大小便失禁, 营养状况及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 压疮发生危险概率较高, 且一旦发生久治不愈。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还可继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一直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临床上, 护理人员不断探索压疮的最佳治疗方法。在1962年, 动物生理学家Winten通过猪体组织研究发现, 聚乙烯薄膜覆盖的伤口, 其愈合时间较暴露伤口缩短50%, 并发表了具有突破性的研究, 指出水疱如果不予刺破, 能促进上皮表层细胞移动, 有利于伤口的迅速愈合[3]。近年来对压疮的治疗观念也有了根本性转变, 湿性愈合理论被研究推广[4]。笔者所在科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治疗Ⅰ~Ⅱ期压疮,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对30例入院自带或住院后发生的Ⅰ期、Ⅱ期压疮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某品牌泡沫敷料进行治疗。该敷料是利用湿性愈合理论生产的新型闭合性泡沫敷料。其中男1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55.68±12.9) 岁, 压疮面积为 (16.7±2.5) cm2, 数量 (2.2±1.3) 处, 深度 (0.8±1.1) cm, 均为Ⅰ、Ⅱ期压疮。随机将其按住院号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1~30号, 奇数组为试验组, 偶数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压疮数量、压疮面积、压疮深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压疮预防护理措施, 避免压疮局部继续受压, 正确翻身, 避免拖、拉、推, 以减少摩擦力及剪切力对皮肤的再损伤, 应用气垫床减压并注意全身营养状况等。
1.2.1 试验组
试验组应用某品牌泡沫敷料, 规格的选取以边缘超出创面2~3 cm为宜, 局部清洁, 用安尔碘消毒晾干后将泡沫敷料直接贴在压疮部位皮肤处即可。有水疱者应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液, 消毒后再贴敷料;保持敷料平整, 常规3~5 d更换, 如出现皱折、卷边或渗出较多随时更换[5,6]。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压疮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压疮情况进行局部消毒、清创, 暴露无菌敷料包扎, 1次/d, 局部渗出较多时随时更换敷料, 有水疱给予无菌穿刺抽液, 磁疗烤灯照射、局部伤口吹氧气治疗2次/d, 保持伤口干燥[7]。
1.3 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痊愈:Ⅰ、Ⅱ期压疮转为正常;好转:Ⅱ期转为Ⅰ期或Ⅰ期转正常;无效:疮面无好转或加重。有效率= (痊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压疮愈合情况、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 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 治疗效果明显且不留瘢痕,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湿性愈合治疗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小腿和足部慢性溃疡患者50例,共59处伤口, 其中6例患者每例分别有溃疡2~3处。其中下肢静脉性溃疡3例、糖尿病足溃疡5例,其余为外伤或术后切口感染裂开导致伤口长期不愈。病程均超过2个月,最长为3年。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湿性愈合疗法组和常规方法治疗组,湿性愈合疗法组25例,共28处伤口,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1~93岁,平均年龄70岁;常规方法治疗组25例,共31处伤口,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5~98岁,平均年龄72岁。
1.2 伤口特点 伤口分期与范围:清创后根据伤口的长度及深度(以身体矢状轴为伤口长,冠状轴为伤口宽,垂直于皮肤表面为伤口深度)进行分类,其中Ⅱ期10例14处范围在6.5cm×1.8cm×0.5cm~8.4cm×1.2cm×0.3cm;Ⅲ期22例26处,范围在13cm×1cm×2cm~10cm×13cm×0.5cm,10处伴有潜行,深1.5~4.5cm;Ⅳ期18例19处,范围在7cm×4cm×1.3cm~13.5cm×10cm×1cm,12处伴有潜行,深2.7~5.6cm。
1.3 方法 50例患者均在门诊进行伤口换药治疗。糖尿病患者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下肢静脉性溃疡在换药的同时积极准备原发病的手术治疗。湿性愈合疗法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对黄色或黑色腐肉并且渗液较多的伤口,首次采用外科清创术清除易去除的坏死组织,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无菌纱布拭干创面,伤口边缘至周围2cm区域用0.5%碘伏消毒,藻酸盐敷料填塞创面及腔道,外盖能吸收大量渗液的泡沫敷料,待其创面坏死组织清除、渗出减少、伤口为100%红色肉芽组织时,采用水胶体敷料覆盖创面;对于黄色或黑色干痂并且渗液较少的伤口,首次清除坏死组织及消毒伤口和周围皮肤的方法同上,不易去除的坏死组织采用水凝胶自溶清创,外盖水胶体敷料。换药时间根据创面情况1~7d更换1次。常规方法治疗组在清除坏死组织的基础上,应用0.5%碘伏纱条覆盖,伴有潜行或坑道的伤口给予0.5%的碘伏纱条填塞,外盖无菌纱布;红色新鲜肉芽伤口予0.5%碘伏消毒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外盖无菌纱布。根据渗液量每天或隔日换药1次。
1.4 评价指标 制定伤口评估记录表,记录每次换药时间、伤口大小、深度及切口床外观,渗液量、颜色及气味,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创缘上皮爬行状况以及敷料种类的选择。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患者皮肤溃疡痊愈;有效:溃疡感染得到控制,溃疡面肉手术治疗或植皮创造良好条件但尚未痊愈;无效:创面感染控制差且经久不愈。以前两者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各组伤口的治疗效果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所得数据以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2.2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 湿性愈合理论促进伤口愈合的机理
1962年,英国皇家医学会Winter博士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在湿性环境下,伤口愈合速度是干性环境下的2倍,首次提出了湿性愈合理论[2]。此后不断有促进伤口愈合的湿性敷料产生,笔者根据湿性愈合原理运用了这类敷料。由表1、表2结果可见,湿性换药组各期溃疡创面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湿性敷料较常规干性敷料创面愈合率高,愈合速度快,其作用机理如下。
3.1.1 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清除坏死组织是创面愈合的第一步。湿性环境下,坏死组织能被渗出液水合而释放出组织细胞自身的纤维蛋白溶酶以及其他蛋白溶解酶,这些蛋白溶解酶能水解坏死组织,有利于吸收而达到清创效果[3],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慢性小腿和足部溃疡时,小血管周围常形成纤维鞘,阻碍血液与组织间的营养成分交换,而纤维蛋白溶酶则可以溶解该纤维鞘,使血液与组织间的营养交换恢复正常。另外,蛋白降解产物FDP也是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向创面移动,加速清创过程。
3.1.2 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由于湿性环境常常是在闭合性敷料下形成,而在这种闭合性敷料下,创面局部的微环境常形成低氧张力。研究证明,在相对低氧环境下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最快,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使血管形成加速,从而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3.1.3 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
细胞增殖分化以及酶活性的发挥都需要水作为介质,因此,湿润的环境下能保持细胞和酶的活性,这些将有助于创面的愈合;同时,细胞在湿润环境下更能快速移行。
3.1.4 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
创面渗出液里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PDGF、β-TGF等,这些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不仅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而且也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化学趋化剂。
3.1.5 降低感染的机会:
如前所述,湿性环境是在闭合性敷料下建立起来的。由于闭合性敷料所固有的特点,其对外界环境的微生物具有阻隔作用,有研究表明,应用密闭式敷料的感染率为2.6%,而应用常规敷料的感染率为7.1%[4]。水胶体敷料还能在伤口表面创造出微酸性环境,抑制细菌生长,有利于增强白细胞功能。
3.1.6 不形成干痂,避免敷料更换时再次机械性损伤创面:
由于保持湿润,从而避免了创面渗出物的过度蒸发而形成干痂[5],因此在更换敷料时不会产生再次机械性损伤,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同时,由于湿润的环境,使创面的神经末梢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而感觉疼痛,因此会使患者的心情轻松,从而间接地促进创面愈合。
3.2 各类湿性敷料在伤口各期的临床应用特点
湿性敷料的种类主要有水胶体、水凝胶、藻酸盐和泡沫敷料,不同的伤口或同一伤口的不同分期所使用的湿性敷料是不同的,主要是根据伤口床外观、渗液量等创面情况来选择的。
3.2.1 创面为黄色腐肉小于25%的红色肉芽伤口或100%红色肉芽伤口时。这类伤口在创面浅平、渗液为少至中量时,多选用水胶体敷料,此类敷料可吸收少量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4],属完全密闭性,可以防止外源性的水和细菌的入侵,能保持切口的温度和湿润,促进肉芽和上皮的生长。当伤口有一定深度时,根据情况选用溃疡粉或溃疡糊、藻酸盐敷料填塞腔洞,容易与切口床充分接触,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注意事项:使用水胶体敷料时,敷料与伤口渗液接触后形成凝胶,故打开敷料时伤口有凝胶样物质,类似化脓物质,并伴有特殊气味,这是敷料本身物质与渗出液中的蛋白质分解共同形成的物质及气味,不必顾忌。
3.2.2 创面坏死组织呈黑色有痂或黄色干性腐烂或红色肉芽伴有少量坏死组织,渗出较少时。需创造湿润环境,促进坏死组织软化、液化,去除坏死组织,可将水凝胶挤入创面及腔洞,水合伤口的坏死组织,启动机体自溶性清创过程,可彻底、无痛地清除坏死组织,后选用水胶体敷料覆盖,3~4d更换1次[6]。注意:当坏死组织被彻底清除后,伤口看上去会比原始创面要大,这是正常现象。
3.2.3 创面坏死组织呈黄色湿性腐烂,渗出较多时。先行手术清创,剪除软化的坏死组织,创面及深坑或潜行可填塞藻酸盐敷料,它具有强大、快速吸收渗液的能力以及止血功能,能溶解坏死组织,促进自溶性清创,后选用泡沫敷料覆盖它,能快速、大量吸收伤口渗出液,并原位保留,保持伤口局部湿润。
3.3 使用湿性敷料减少换药次数
由表2结果可见,使用湿性方法治疗慢性小腿和足部溃疡,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既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又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及其家属,是一种治疗慢性小腿和足部溃疡的好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克林,温大翠.湿性愈合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32例(J).临床医药,2008,17(19):55-56.
[2] Carol D.The care of wounds:a guide for nurses(M).2nd.Lon-don:Blackwell Science Ltd,1999:49-140.
[3]舒立涛,徐宝顺,王蔚然.伤口湿性愈合的新理念(J).中华实用美学与整形外科,2004,15(6):336.
[4]冯金.多爱肤敷料治疗褥疮的临床观察(J).右江医学,2003,31(1):38.
[5]谭亚蒲,刘海燕,等.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伤口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8,23(11):24-25.
湿性愈合治疗论文 篇6
关键词:湿性愈合理论,湿性敷料,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愈合不良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延长康复时间, 还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为了减轻换药疼痛, 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外科门诊在治疗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时,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换药, 并进行疗效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 在外科门诊换药的患者,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了77例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入选标准:属常见的手术类型;肿瘤患者首次手术未做过化疗者;能自述疼痛感受, 并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糖尿病患者, 营养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1.2 换药方法
1.2.1实验组:用碘附消毒创面及周围皮肤, 伤口有坏死组织和结痂, 行机械性清创, 去除腐肉及脓性分泌物, 彻底清创后, 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洗创面;对深窄或有潜行的伤口, 使用20ml注射器抽取0.9% 氯化钠溶液连接9号头皮针 (去掉针头) 冲洗, 无菌干纱布蘸干创面。根据伤口深度、坏死程度、渗液多少选择敷料。若坏死组织多, 结痂不易去除, 在创面涂抹水凝胶, 进行自溶性清创;伤口深、有潜行, 选用藻酸盐敷料, 剪取适当尺寸, 轻轻填充伤口,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另外、起到止血、引流、支撑的作用;感染伤口应用银离子敷料;外层固定选用泡沫类敷料, 增加渗液吸收, 当渗液减少后可选用水胶体敷料, 促进上皮组织生长。根据敷料渗出情况, 2~6天换药一次。
注:两组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2对照组: 采用常规换药方法, 碘附消毒创面及周围皮肤, 清创剪除坏死组织, 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较深伤口和潜行, 填塞生理盐水湿纱条, 渗液多者, 应用藻酸盐敷料, 感染伤口使用银离子敷料, 外层用无纺布敷料固定, 2~3天换药一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换药次数、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时间。
(1) 伤口愈合为创面完全闭合, 上皮覆盖。
(2) 伤口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Analogue Scale, VAS) [1], 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 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换药次数与痊愈时间比较 ( 见表 2) 。
2.2 两组患者换药时伤口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 3) 。
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6, P<0.05)
3 讨论
3.1 传统换药方法的弊端
伤口愈合是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 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2]。传统换药方法, 伤口容易干燥, 即使应用藻酸盐敷料, 由于无纺布外层敷料透气性好, 导致伤口分泌物干结。在揭除敷料时, 敷料与伤口粘连, 引起疼痛。伤口结痂会明显阻碍伤口的上皮化形成[3]。另外, 盐水纱条虽然起到了从湿到干的清创引流作用, 但其取出时容易损伤肉芽组织, 导致疼痛。外层的普通敷料吸收渗液的能力有限, 导致换药次数频繁。频繁更换敷料, 使创面局部温度下降, 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4];
3.2 湿性愈合机制
实验组选用的泡沫和水胶体敷料, 为伤口创造了一个密闭、缺氧的环境。研究发现, 在无大气氧存在下的血管增生速度为大气氧存在时的6倍, 新血管的增生随伤口大气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5]。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后形成凝胶覆盖伤口, 保持创面湿润, 移除敷料时不黏伤口。藻酸盐敷料能溶解坏死组织, 促进自溶性清创, 可无创性取出[6], 湿性环境, 肉芽组织形成加速[3], 另外, 伤口的渗出液含有丰富的营养以及各种免疫细胞, 炎性渗出液为等渗液, 保护了创面的神经末梢, 从而减轻伤口的剧烈疼痛[7]。
清洁无结痂的湿润伤口其上皮细胞移行、增生速度比结痂伤口要快得多, 因为上皮细胞无法移行于干燥结痂的细胞层, 需花费时间向痂皮下的湿润床移行[3]。湿性敷料避免了伤口结痂。
湿性环境是在闭合性敷料下建立起来的。密闭的环境, 可抑制细菌生长, 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 刺激毛细血管形成及内源性胶原酶释放, 使创面坏死组织溶解, 从而达到清创的目的[8]。在保持伤口湿润的同时, 敷料有较强的渗液吸收能力, 减少了换药次数。
Alexander等[9]对湿性敷料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显示采用湿性愈合的方法和传统换药的医疗费用在统计学上并无明显差异。
切口愈合不良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也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利用湿性疗法, 有效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 减少了换药次数, 减轻了换药疼痛, 同时也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17.
[2]李春兰.湿性愈合理论与闭合性敷料的应用[J].新护理, 2010, 9 (3) :106-107.
[3]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37-45.
[4]周素荷.湿性愈合在难免性压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2) :1483-1485.
[5]Sharman D.Moist wound healing:A review of evidence, application and outcome[J].Diabetic Foot, 2003, 6 (3) :112-120.
[6]施婕, 罗可比, 刘琳.41例肠造口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3) :243-244.
[7]程如虹.湿性愈合在8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6) :1345-1347.
[8]吴仙蓉, 冯晓薇, 商昌珍.湿性愈合敷料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电子版) , 2012, 6 (2) :62-64.
拔甲术后湿性愈合效果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今于我院外科门诊拔甲术后行换药患者共116例。男41例, 女75例, 年龄8~52岁, 其中甲沟炎92例, 重症指外伤拔甲24例, 均行患趾侧甲拔除。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2组均排除糖尿病, 2组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拔甲术后患者根据伤口的局部情况, 行常规消毒, 去除脓性分泌物, 伤口周围有过度增生的肉芽, 首先用藻酸盐敷料压迫局部。对照组对伤口进行常规消毒后直接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甲床进行包扎。观察组对伤口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后, 用亲水性含银敷料覆盖甲床表面, 再根据创面干性程度选用无菌超薄敷料 (适用于浅表、轻微渗出的创面) 覆盖, 尽可能避免手指与敷料表面的接触, 以滚压的方式抚平敷料。观察2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和换药时患者的疼痛程度。
1.3 临床观察
1.3.1 伤口愈合时间:记录门诊患者拔甲时间至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
1.3.2 疼痛程度:数字评估分量表 (NRS) , 由被测者在10分制的标尺上根据其疼痛程度在标尺上做相应加号, 0级为无疼, 10级为重度疼痛。分别测试2组患者在换药时去除敷料时候的疼痛程度及至伤口愈合换药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
观察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疼痛程度
观察组第1、2次换药NRS分值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传统的拔甲术伤口放置凡士林纱布, 可止血、加速伤口皮肤组织修复, 可阻挡细菌与创面的接触, 并没有杀菌的作用, 只有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凡士林纱布不亲水, 数小时候即干燥, 抗炎作用降低, 内层与创面粘连, 换药时去除敷料可加重患者的疼痛, 损伤创面的新生组织, 使创面渗血, 影响创面的愈合。
亲水性含银敷料是近年来针对感染性伤口的一种新型抗感染敷料, 吸附伤口的渗液, 对伤口产生消炎和具有抗感染的作用, 减轻伤口及周围组织的水肿、充血等炎性反应[2]。超薄敷料是一种高度柔软、保护性敷料, 可产生柔软的凝集体, 能创造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的湿性环境, 且不与伤口粘连, 在换药时以减少对新生组织的损害, 有利于创面的修复。表1中可以看出, 对照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均比观察组时间长 (P<0.05) 。表2结果显示, 观察组应用亲水性含银敷料配合使用超薄敷料, 在两次换药去除敷料时, 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比对照组使用凡士林纱布时明显降低 (P<0.05) , 说明使用亲水性含银敷料配合使用超薄敷料去除敷料的疼痛的效果优于使用凡士林纱布。
在拔甲术后护理过程中, 应用亲水性含银敷料及超薄敷料为创面营造最佳湿性愈合环境, 减轻伤口及周围组织炎性反应, 可减轻患者在去除敷料时的痛苦及心理负担, 能保护创面的新生组织, 促进伤口的愈合时间, 减少换药次数。效果优于传统换药的敷料, 从而减轻了患者痛苦, 方便了患者拔甲后行动不便, 并减轻换药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杜菊侠.安庆医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 2009, 14 (1) :104-105.
湿性愈合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9例48处压疮病例, Ⅰ期9 处, Ⅱ期24 处, Ⅲ ~ Ⅳ 期15 处, 创面最小1 cm×1 cm, 最大12 cm×10 cm×3 cm, , 其中糖尿病5 例, 脑血管病肢体活动障碍12 例。
1.2 评估
1.2.1 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性因素[3]:
年龄、营养不良、全身性疾病、药物、神经系统障碍、心理因素等。
1.2.2 局部评估
①最新压疮分期[4], 此方法准确、客观, 易被护理人员接受。怀疑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压和/ (或) 剪切力损伤局部变成紫色或褐红色, 皮肤完整或呈现充血的水疮;Ⅰ期:完整的皮肤下出现局部不可变白的红色, 通常在骨隆突处;Ⅱ期:表皮或部分真皮组织缺失, 受压部位呈紫红色, 皮下产生硬结, 也可表现为表皮完整或破裂的满含血清的水疮, 极易破溃, 有疼痛感;Ⅲ期:全层皮肤破坏, 可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 表皮水疮逐渐扩大、破溃, 真皮层疮面有黄色渗出液, 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 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溃疡, 疼痛感加重;Ⅳ期:全皮层缺损, 伴骨骼、肌腱或肌肉的暴露。伤口床部分覆盖腐肉或焦痂, 常伴潜行和窦道, 可伴骨髓炎, 危及生命。无法分期:须去除足够的腐肉或焦痂, 伤口基底的真正深度暴露之后, 才能确定分期。
1.3 压疮护理
①怀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完全减压, 无血疱、黑硬者, 选择大于病变面积2 cm的溃疡贴, 促进瘀血吸收, 软化硬结。有血疱、黑软者, 剪开疱皮, 彻底引流, 使用渗液吸收贴覆盖保护, 促进愈合;②Ⅰ期:完全减压, 选择大于病变部位面积2 cm的溃疡贴保护, 促进瘀血吸收、硬结软化;③Ⅱ期:完全减压, 如有水疱, 疱内液体<0.5 ml不予处理, 超过0.5 ml可无菌操作抽吸泡液, 渗出液少可使用溃疡贴覆盖, 如渗出液多可用渗液吸收贴覆盖;④Ⅲ期:完全减压, 生理盐水清洗, 去除腐肉, 使用清创胶+渗液吸收贴。当伤口床变为红色后, 用藻酸盐敷料填充, 外层覆盖渗液吸收贴;⑤Ⅳ期:完全减压, 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 外科清创。无感染但有焦痂、渗液少的, 外层覆盖溃疡贴;无感染但渗液多的, 外层覆盖渗液吸收贴;有感染的外层覆盖银离子敷料。肉芽组织包围骨骼、肌腱后, 按照Ⅲ期处理;⑥无法分期:完全减压, 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 外科清创, 难切除的焦痂和腐肉, 可用无菌刀片在表面划痕后, 使用清创胶+溃疡贴溶解。
2 结果
Ⅰ期9 处均治愈, Ⅱ期24 处均治愈, Ⅲ ~Ⅳ 期15处, 其中治愈5处, 好转10处 (8处出院后门诊换药或自行换药, 经随访证实已治愈, 另有1例2处因糖尿病合并脑干梗死死亡。)
3 讨论
3.1 压疮局部干性与湿性环境比较
在湿润环境下, 促进生物活性因子的释放, 有利于上皮细胞移行、肉芽组织增生及坏死组织溶解;保护神经末梢, 减轻疼痛;减少纤维组织的形成, 减少瘢痕。在干燥的环境下, 创面脱水结痂, 阻碍上皮细胞爬行;渗出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丢失;交叉感染机会多。
3.2 器械清创的注意事项, 清创时机的把握
近期未使用抗凝药物;清创风险的交代:创口变深变大, 家属要接受;清创者资质的界定:外科或烧伤科医生, 护士无清创资格。
3.3 评估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
当病情处于恶化阶段, 机体愈合能力差或无愈合能力, 不考虑清创, 采用保守处理, 此时痂皮对创面能起到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湿性愈合对压疮治疗的作用。方法 对39例48处压疮病例实施湿性愈合疗法。结果 治愈32例38处, 出院时好转7例10处。结论 合理使用湿性愈合有效提高压疮治愈率, 缩短愈合时间, 减轻患者病痛, 减轻护理工作量。
关键词:湿性愈合,压疮,压疮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1:81-82.
[2]Winter GD.Formation of the scab and the rate of epithelisation ofsu-perfic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theyoung domestic pig.Wound Care, 1995, 4 (8) :366-367
[3]苏若兰, 李丹.临床专科护理培训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