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愈合骨不连

2024-10-10

畸形愈合骨不连(共4篇)

畸形愈合骨不连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行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205例患者资料, 其中术后畸形愈合及骨不连45例, 分析患者术后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因素。结果 45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或骨不连的因素中, 全身因素、药物因素、局部因素分别占24.4%、53.3%、22.3%, 其中药物因素明显高于其他两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感染等医源性因素是导致患者出现术后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四肢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

导致患者肱骨干骨折手术后骨不愈合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原因、药物因素及医源性因素。内固定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 但手术后仍有10%的患者会出现骨不连或畸形愈合[1,2]。本研究对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行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205例骨折患者资料, 术后畸形愈合及骨不连45例, 其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21~62岁, 平均 (42±6) 岁;股骨颈骨折8例, 胫骨骨折19例, 股骨干骨折4例, 尺骨骨折3例, 锁骨骨折10例, 肱骨骨折1例。

1.2 治疗方法

(1) 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放置克氏针内固定方式;胫骨和肱骨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放置动力加压钢板;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放置交锁髓内钉;尺骨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放置普通钢板;锁骨骨折患者采用的内固定方式为植入单纯克氏针加钢丝。 (2) 在术后的外固定治疗中,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皮牵引或下肢牵引固定;胫骨骨折和尺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采用沙袋固定患肢;锁骨骨折和肱骨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悬吊制动。 (3) 所有患者术前应进行常规骨科备皮, 进行检查,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手术的耐受程度;术前24 h内应用抗生素, 对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需在术前30 min应用抗生素, 术后还应连用5~7 d;密切注意患者术后的体温变化, 若温度过高需换其他类型抗生素, 注意观察切口, 防止感染。

1.3 骨折因素分析

术后导致患者出现畸形愈合或骨不连的因素可分为全身、局部以及药物因素。其中局部因素又分为医源性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探究分析方法采用双盲法;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历、X线片检查结果, 使患者明确出现愈合畸形、骨不连的诱发因素。通过判断以下6个方面是否存在缺陷加以判断:固定手术复位达良以上、有效固定、必要时植骨、保护血运、控制感染和合理锻炼。另判断全身因素、药物因素, 并对各种因素所占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5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或骨不连的因素中全身因素、药物因素、局部因素为11例、24例、10例, 分别占24.4%、53.3%、22.3%, 其中药物因素明显高于其他两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会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 术中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现较多的骨膜剥离, 且骨折处的髓腔扩大。同时由于钻孔等操作可对患者的骨血运及骨折愈合速度造成影响, 并导致出现骨不相连。术中, 医护人员需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 注意保护患者软组织并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方法等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受因素影响的原因有: (1) 全身因素:主要是年龄过大、缺乏维生素C和维生素D、骨骼钙化受限、严重营养不良以及晚期恶性肿瘤等[3]; (2) 药物因素:由于患者长时间服用非甾体药物, 如吲哚美辛以及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 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如双香豆素等; (3) 局部因素:医源性因素以及自身因素都属于局部因素范畴, 其中医源性因素又包括骨折复位差、骨膜剥离太大以及骨骼血运不良等, 还包括科室的护理以及康复指导不足[4]。

本研究结果显示, 药物因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全身和局部因素。综合分析患者出现愈合缓慢和骨不相连的原因有: (1) 受骨折部位解剖学特点的影响:局部血液供应问题是导致患者出现骨折愈合缓慢的根本原因。患者的骨折端出现血运障碍, 骨折愈合缓慢;骨折部位的皮下软组织较少, 致使骨折部位的血运较差。 (2) 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骨折局部周围软组织受损, 且出现较为严重的血肿, 同时骨膜的完整性受损, 骨折端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骨质缺损; (3) 感染:在所有的因素中感染是影响患者骨折愈合速度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 感染可增加患者出现骨折端坏死的可能性, 并使局部充血时间延长。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及时控制感染。患者出现的骨折端坏死较明显, 血管再生过程较长, 严重干扰了骨痂形成、转化使患者骨折愈合进度变慢。在整个愈合迟缓过程中, 同时受其骨折端压力影响或由于严重感染, 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进度。同时, 使患者出现较高的病残率。所以针对闭合性骨折, 应避免患者出现感染, 如果患者出现开放性或皮肤条件较差的骨折, 应给予充分且彻底的清创处理。 (4) 骨折受损后, 患者的四肢会在一段时间内丧失活动力。通常在手术后可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患者必须保证进行适当自主锻炼, 其产生的效果通常是治疗所无法取代的, 但若过度锻炼或过早锻炼都会使患者出现畸形愈合[5]。

参考文献

[1]王海生, 李长江, 张国文, 等.附加锁定接骨板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 (2) :183-184.

[2]瞿玉兴, 蒋涛, 赵洪, 等.可调式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J].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 (7) :717-722.

[3]徐明, 陶圣祥, 夏春明, 等.开放截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28 (9) :875-876.

[4]孙强, 王洪勋.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 (4) :387-388.

[5]林慧敏.骨不连治疗的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7) :291-292.

畸形愈合骨不连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 男22例, 女13例;年龄15~63岁, 平均 (42.1±10.5) 岁;骨折部位:胫骨16例 (45.7%) , 股骨10例 (28.6%) , 肱骨9例 (25.7%) ;手术次数1~4次, 平均 (2.4±0.8) 次;本院患者26例 (74.3%) , 外院患者9例 (25.7%) 。所有病例术前均予X线片或核素85检查, 初步判断骨不连属肥厚型或缺血型。

1.2 治疗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 常规切开原手术切口。16例胫骨骨折中, 采用加压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1例, 外固定支架5例;10例股骨骨折中, 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7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9例肱骨骨折均采用锁定钢板加压固定。其中自体骨植骨19例 (54.3%) , 混合植骨10例 (28.6%) , 同种异体骨移植6例 (17.1%) 。出院时嘱患者术后定期复查, 因人而异制定功能锻炼方式。

1.3 结果

35例术后均无伤口红肿现象, 切口一期愈合, 获随访6~12个月。33例 (94.3%) 一次性愈合, 其中27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入院前状态, 6例恢复情况好于入院前;

2 例 (5.7%) 尚未完全愈合。

2 讨论

AO/ASIF学派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骨折治疗四大原则, 即骨折的解剖复位、骨折块间加压固定、坚强内固定和术后无痛性功能锻炼[2]。随着动力性加压钢板和扩大髓腔髓内针在骨科的广泛使用, 各种类型的骨折甚至多发性或粉碎性等复杂性骨折, 均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关节功能得以在后期的功能锻炼和骨折愈合中恢复。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时, 不仅需要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 还需要有效重建骨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因此, 在处理骨折断端时尤其是压力侧, 应避免出现骨缺损或骨间隙, 即使因无法固定的小粉碎性骨片而引起骨缺损的形成, 也会导致患者骨不连[3]。另外, 骨科内固定技术虽已日臻完善, 但是内固定仍会出现弯曲甚至断裂的现象, 故无论何种材料的内固定均不能取代骨结构重建。而采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进行髓内、髓外植骨, 不仅可以修复骨端缺损, 恢复骨结构的解剖完整性, 促进术后骨折早期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而且还可以降低应力遮挡, 对骨的塑形极为有利, 从而防止内固定材料发生弯曲或断裂造成骨不连术后骨仍不愈合。我们发现, 这是目前内固定术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且多年来未被重视。李龙等[4]报道, 骨髓内不仅含有丰富的骨祖细胞, 还含有大量的诱导骨祖细胞, 它是骨折不愈合首选且切实可行的移植材料。本组35例采用自体骨植骨、混合植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 术后随访94.3%的患者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临床发现, 骨不连多发生在股骨颈、距骨颈等部位, 往往是人体重要的局部关键性结构[5], 考虑与这些部位血运不良有关。良好的血供是骨折术后植骨和病变骨存活的重要因素, 故术中在追求坚强内固定的同时, 应尽量保留骨与软组织足够的血运, 以促进骨痂形成, 减少骨不连的发生[6]。此外, 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缺乏或骨质软化症、高龄患者成骨细胞功能下降等全身因素, 也是引起术后骨不连的原因, 影响虽然较小, 也应引起重视, 并适当采取措施。本组病例均严格执行骨折治疗四大原则, 获得较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勇, 张剑, 岑石强.骨不连术后骨仍不愈合26例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 2008, 29 (1) :81-83.

[2]魏威, 顾军, 陆男杰.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不连[J].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 (6) :716.

[3]朴德阳.骨不连术后骨不愈合2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09, 28 (11) :39.

[4]李龙, 纪柳, 江健, 等.带蒂桡骨膜移位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4, 18 (5) :364-366.

[5]徐明哲.骨不连术后骨不愈合26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 :94-95.

畸形愈合骨不连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这五年时间内,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来我院就诊的78例患有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临床确诊骨折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中有23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2岁, 年龄最小者23岁, 平均年龄42.7岁;B组患者中有26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4岁, 年龄最小者22岁, 平均年龄44.1岁。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 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 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将抽样中78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39例。A组患者采用理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自体骨髓移植法进行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的骨痂生长程度、并发症情况、病情反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骨痂生长程度评价标准 以X射线结果作为评估的标准。Ⅰ度:骨折线非常清晰, 没有骨痂存在; Ⅱ度:骨折线不是特别清晰, 存在淡薄的骨痂或骨膜反应; Ⅲ度:骨折端有中等量或以上的骨痂存在。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 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的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 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 (P<0.05) ;该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病情反复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 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 (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P>0.05) 。

3 讨论

骨折愈合是骨折后机体的结缔组织进行修复和再生的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由于有关细胞的功能比较活跃, 最终导致形成了大量骨质, 并发生比较明显的钙化, 在骨折断端间的连接处产生骨痂, 最终使得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情况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 ① 患者机体的应变力学条件;② 患者的生物学反应能力。当上述两项因素同时或者是有其中一项受到干扰的时候, 骨折愈合的速度就会减慢甚至会停滞[3]。

导致骨不连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 局部的软组织条件、治疗方式是否恰当, 由于手术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不规范, 固定器材选择不恰当, 术后机体功能性锻炼不正确等因素导致出现该现象者占大部分。

自体骨髓移植能够为骨不连和骨缺损的部位提供充足的成骨、间叶细胞和细胞刺激因子, 促进骨修复, 在进行骨移植处理后, 骨髓的成骨能力为60%左右。骨髓成骨的主要

机制在于, 骨髓中含有非常丰富的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BMSC) , 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肌腱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多种间充质细胞系分化的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分化反应, 进而转变为成骨细胞, 并能够对受区其的他细胞转化为成骨、软骨细胞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有着非常理想的合成骨基质的作用, 骨髓血中含有大量骨生长因子和骨祖细胞对骨组织的再生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进而对骨不连的愈合起到有效促进作用[4]。

总而言之, 采用自体骨髓移植的方法对患有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虽为有创治疗但治疗的彻底性非常明显, 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且基本不会出现病情反复现象。

摘要:目的 对采用自体骨髓移植且患有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与观察。方法 抽取78例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骨折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39例。分别采用理疗法和自体骨髓移植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的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病情反复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 采用自体骨髓移植的方法对患有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自体骨髓移植,骨不连,骨愈合延迟

参考文献

[1]王军茹, 董利薇, 常利, 等.应用电感耦合及射频理疗技术治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 (44) :8954-8956.

[2]丁真奇, 高俊, 郭林新, 等.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治疗创伤性股骨骨髓炎后遗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23 (8) :635-637.

[3]廖浩, 方煌, 陈安民, 等.60例四肢长管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3 (16) :1208-1209.

畸形愈合骨不连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中男97例, 女59例;年龄16~79岁, 平均49岁, 上肢骨折62例, 下肢骨折94例;其中肱骨骨折32例, 尺桡骨骨折18例、科雷氏骨折17例、腕舟骨骨折5例、股骨中下段骨折40例, 胫骨骨折32例, 内外踝骨折6例, 距骨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24例、开放性骨折32例;横断型骨折15例、斜形骨折59例、粉碎性骨折8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86例、石膏托固定70例, 从骨折到本法治疗的时间为3个月~1.5年, 行1次植骨术3例, 2次植骨术后仍不愈1例, 本组所有病例就诊时骨折局部均有明显压痛, 纵轴叩击痛、局部稍有肿胀、x线摄片示:骨折线清晰存在, 无骨痂生长或少量骨痂但无连续骨痂通过骨折处。

2 治疗方法

2.1 外治法

所有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根据X线摄片的位置, 用生骨丹中药粉碎成细粉末调配成软膏于骨折断端处外敷向两端延伸5 cm, 厚度约0.2~0.3 cm, 环绕骨折患处, 5~7 d换药1次。外敷生骨丹软膏的主要功能为消肿止痛, 活血祛瘀, 续筋接骨。在外敷中药软膏的同时根据需要局部手法按压或加用软垫调整骨折端的固定, 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托以增加其稳定性, 同时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适时调整外固定, 保持其固定的确实可靠性。

2.2 内治法

内服生骨丹丸, 3次/d每次10粒 (约含生药3 g左右) , 基本组方:三七、茯苓、白术、山药、土鳖虫、龙骨、牡蛎、自然铜、骨碎补、黄芪、续断、狗骨、接骨草等共研细末和蜜调制成丸, 功能为补气补血、活血祛瘀、续筋接骨。

3 结果

本组156例外敷中药软膏6~8周为一疗程, 5周后复查X线摄片, 内服中药丸8周以上为一疗程。骨折处皆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5周, 辅以切合病情的功能锻炼。结果达到骨折端压痛、传导痛消失, X线摄片骨折线模糊, 有明显骨痂形成, 达临床愈合151例, 无效5例, 经上述治疗后骨痂开始生长时间分别为28~50 d, 平均39 d, 有1例2次植骨术后仍无骨痂生长者外敷中药软膏4周, 内服中药丸3个月才达到骨临床愈合。治愈率达96.1%, 无效率3.2%。

4 讨论

4.1 影响骨折愈合的临床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骨折部位、类型、软组织损伤的程度等这些因素都是在受伤的瞬间就形成的, 不是人的主观因素所能决定的、而骨折后复位的时间、程度、治疗方法则是通过医生的主观努力来促使骨折早日愈合的因素, 尤其是治疗方法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着骨折能否按期愈合。长期以来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骨折后若非骨本身的病变或治疗不当, 都会自然愈合, 不存在什么药物因素。但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已被证实骨折愈合存在诸多因素, 在对骨折进行正确、及时、恰当的处理及固定后, 应用活血祛瘀、续筋接骨的中药可促进骨折愈合。

4.2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瘀去、新生、骨合”。骨折损伤致瘀、久断不愈、必耗真气、主立亏虚, 故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时以补气补血、祛瘀生新之大法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之中。以改善血液循环使局部消肿止痛, 舒筋活络, 从而消除症状, 恢复功能。内服药中选用三七、止痛散瘀, 定痛治跌打瘀痛谓之神药;龙骨牡蛎含骨折愈合必需之钙质, 具有壮骨作用;自然铜主要含二硫化铁具有散瘀止痛、续骨接筋之功, 为治跌打之良药;鹿茸、骨碎补、补骨脂、川断补骨填精常能接骨续筋;狗骨补脾肾, 强筋骨, 活血生肌。狗骨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消炎镇痛镇静作用。接骨草祛风通络, 活血散瘀消肿解毒。实验研究有活血散瘀、增加磷的吸收促进骨痂骨化作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上一篇:林业营造林技术下一篇:和谐科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