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裂畸形(共7篇)
唇裂畸形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唇裂术后继发鼻部及口唇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对362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部及口唇畸形患者,根据畸形的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结果362例患者中,除去6例唇部感染切口裂开,2例鼻假体张力过大取出,3例唇红切迹纠正不明显而再次修复外,351例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唇裂术后继发鼻部和口唇畸形表现复杂,修复方法没有固定术式,选择何种修复方法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但在术式的选择上应以简单易行、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改善明显的术式为基本原则。
关键词:唇裂,鼻部及口唇畸形,综合治疗
唇裂修复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由于局部组织发育异常、患儿修复时年龄小、解剖标记不清楚及手术方法、技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唇裂一期修复术后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唇及上颌骨畸形,需行二期整复[1]。我院于1988~2007年采用综合矫治方法对362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进行了修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88年至今,我院收治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362例,其中男205例,女157例,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3岁,平均7.9岁。 左侧198例,右侧164例。伴有腭裂者85例。一期手术时患者年龄1个月~21岁,平均2.5岁。手术均在眶下孔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术后继发畸形情况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唇红部畸形
唇红修复是唇裂整复中极其关键的部分[2],主要表现为唇红缘不齐、唇弓不明显或不对称、唇红部口哨样畸形。手术方法是将唇红部瘢痕切除,通过凹陷处唇红黏膜或唇黏膜作“Z”成形术。 对唇珠不显者“ V-Y”切口再造丰满的唇珠。对唇红瓣交叉后底线不平整,仍有一小裂隙者,可再作一个 “Z”成形术,即可使裂隙消除。对健侧红唇瓣较丰满的病例,可以将患侧的红唇瓣表面唇红黏膜削去形成创面,把瓣尖插入到健侧红唇瓣以下增加红唇丰满度,再将健侧红唇瓣覆盖于患侧红唇的创面上缝合[3]。对唇弓消失者通常可在唇红上方切除一条弓形皮肤,再将皮肤与唇红缝合形成唇弓。
1.2.2 上唇瘢痕矫正
上唇部瘢痕平直或较窄时可直接切除瘢痕后缝合,合并唇红及鼻畸形患者,须全层切开按“Millard”术式或三角瓣法纠正上唇畸形,同时矫正上唇松弛及相关畸形。
1.2.3 唇高明显不等
患侧上唇过长或过短,可通过切除部分上唇组织或利用鼻唇沟皮瓣旋转来矫正。患侧唇高不足时,手术切口按照原切口进行,必要时再设计附加切口以增加上唇高度:对单纯性瘢痕仅作瘢痕局部切除修整;对原采用Tennison法整复者,通过延长3点~5点与8点~9点相缝合的切口,并加大患侧三角瓣基底的方法来整复;对原为Millant法整复者,通过延长3点~5点与7点~8点相缝合的切口,以增加推进瓣的底端宽度的方法来整复,术中彻底松解止于鼻小柱基底与鼻翼外脚基底处口轮匝肌的异位附着点,以达到唇高下降的目的。上唇宽度不足,可在患侧唇峰点上方做“Z”改形的方法修复。
1.2.4 鼻尖区塌陷与鼻背低矮
通常采用将患侧鼻翼软骨内脚切断上提,与健侧等高缝合,以抬高患侧鼻尖,同时可选择鼻中膈软骨或“L”型硅胶假体的植入矫正鼻背低矮。
1.2.5 鼻翼及鼻小柱畸形
鼻翼软骨不仅是一个无形的连续体,而且有清晰结构的构架,每一个亚单位都具有美学的重要性,经过对这些结构的手术改建,可改善鼻尖部的美感[4]。沿鼻翼缘、鼻小柱基底设计鸟翼状切口,切开后掀起皮瓣,在双侧鼻翼软骨与皮肤间分离至能充分显露即可,不必游离。水平切断患侧鼻翼软骨内脚,上提至合适位置后,用3-0丝线于健侧鼻翼软骨内脚缝合固定,使塌陷的鼻翼软骨向上拉起,矫正鼻尖塌陷。在患侧鼻翼软骨外脚“S”型凹陷的最低处横断,断端的远端分别与健侧的鼻翼软骨的穹窿部缝合固定,断端的近端则适当修整后与远侧部分缝合固定,从而矫正鼻翼的塌陷畸形。可将患侧鼻翼外角软骨悬吊于对侧大翼软骨,或植入耳廓软骨、肋软骨于鼻小柱、鼻翼内才能矫正鼻翼畸形。鼻小柱过短可通过“V-Y”成形术、星状瓣法等方法延长[5]。
1.2.6 鼻孔及鼻底畸形
可采用鼻翼沟区三角瓣的方法,使鼻孔缩小的同时内收鼻翼脚,可达到改善形状的目的,部分患者也可通过梭形切除的方法缩小鼻孔。对于鼻孔过小者,可采用鬼冢法,先用虚线在患侧鼻孔上缘上方皮肤上画线,使之与健侧鼻孔上缘相对称,再用实线画出患侧鼻孔上缘,两线之间形成一个新月形,在其中央设计一个底在虚线上的等腰三角形,从三角形顶角向鼻前庭皮肤作长度等于等腰三角形高的直线切开,切除新月形内三角形两侧的皮肤,将等腰三角形瓣插入鼻前庭的切口内,从而使患侧鼻孔变大。对合并腭裂者,由于上颌骨发育较差,致使鼻底及鼻翼基部较低,采用羟基磷灰石粉填充可取得较满意效果,部分采用肋软骨或硅胶垫高。
1.2.7 鼻中膈偏曲
在中隔软骨前端偏斜转折最明显处切除一条软骨并对梨骨周围进行剥离,使中隔软骨恢复到正中位。对偏斜畸形较重或伴有扭曲者进行剥离,使软骨尾缘展平,鼻中隔恢复到正中位。
1.2.8 前庭穿孔及牙槽骨裂
牙槽骨裂常用瓦合瓣法和植骨法,同时设计两个三角瓣,一个反转做衬里,另一个覆盖创面,可达到修复前庭孔洞的目的。
2结果
治疗效果判定:①优:鼻翼、鼻孔基本对称,鼻梁无明显偏曲,鼻小柱基本居中,鼻尖丰隆,鼻底凹陷基本矫正;②良:鼻畸形与术前比较,外形改善明显;③差:鼻畸形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其中,除外6例唇部感染切口裂开,2例鼻假体张力过大取出,3例唇红切迹纠正不明显而再次修复外,无一例差者。优者294例,良者57例,患者均感满意。
3讨论
当前,幼儿唇裂畸形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这已引起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唇裂于一期修复时,因患儿年龄过小,某些畸形不明显,无法修复。在初期修复过程中,很多医生只强调唇裂的修复而不注意唇裂畸形中鼻部畸形的修复,而唇裂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医师手术技巧、经验等诸多因素,都可以促使鼻唇部出现继发畸形或加重。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整体的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年龄的逐步前移,唇裂继发畸形对于患儿心理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引发患儿家长的焦虑内疚愈发明显,因此近几年门诊唇裂二期修复病例的年龄明显趋早。然而二期修复手术并非越早越好,须要照顾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要,但更重要的是手术效果要好,我们认为,唇裂二期修复术时间以一期修复术后至少3~5年为宜,患者年龄以6~7岁为好 。
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不仅累及皮肤、肌肉、黏膜,还影响骨和软骨的发育[7],同一种畸形的程度各不相同。故手术十分复杂,简单的小修小补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需要灵活掌握修复方法。唇裂继发畸形的修复方法繁多,历史悠久。对每一位患者应首先找出所有畸形和不足,然后制定手术方案综合纠正。二期修复手术应纳入美容手术范畴,应严格按照美容手术原则实施手术,使手术效果尽量达到患者或家长要求。并且尽量将所有畸形要素在二期手术中解决,不要留下一些畸形等待三期手术,因为此区手术次数越多,手术效果越不理想,并且会导致新的组织缺损或畸形。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二期整复患者,大部分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手术,在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下完成手术,同时可避免局部麻醉造成的组织肿胀,影响手术精确性和手术效果。对于同时施行鼻部手术患者,在手术设计完成后辅以局部浸润麻醉,可加强麻醉效果,减少出血,而对手术效果影响甚微。对儿童及少数惧痛患者,可在基础麻醉或静脉麻醉下进行。
目前,对于唇裂继发畸形矫正用综合手术方法完成,包括:旋转推进法、三角瓣法、各种局部皮瓣法、软骨悬吊法、软组织填充法、骨及人工假体填充法。其中主要是旋转推进法和三角瓣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学者对上述两种方法术后的研究表明:旋转推进法对于鼻翼的畸形、鼻底过宽、鼻小柱偏斜均有明显改善,可获得较为正常的鼻底形态。
鼻孔及鼻底畸形二次手术的目的是使两侧鼻孔大小基本相等,并改善鼻孔的形状。术者认为鼻底及鼻翼基底填充以羟基磷灰石为好,鼻尖、鼻小柱、鼻翼以软骨为好。
由于两侧上颌骨发育不均衡,唇裂患者的前鼻棘位置多偏向健侧。所以,鼻中隔复位不应以前鼻棘位标准,而应以鼻部的正中矢状位为标准。Gillies[8]等认为鼻中隔畸形是造成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根本原因,而组织发育因素是单侧唇裂畸形形成的基础。
本组经验说明了利用综合方法矫治唇裂继发畸形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综合应用上述方法,可有效改善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正常人和唇裂术后患者的鼻唇外形有着较大差异,一个正常人的鼻唇外形富有立体感,而唇裂术后患者则僵直呆板,缺少丰满、微翘和线条轮廓分明的外形。术者在术前必须要有一个整体化的概念和整体设计,仅仅注意鼻唇部分畸形的整复、矫正两侧鼻唇形态达到对称、减少瘢痕,很难达到满意效果。整体化设计就是将鼻唇部移位的组织彻底游离复位、再造凹陷的人中凹和隆起的人中嵴、再造鼻唇沟三角、再造唇弓、矫正鼻小柱、鼻翼和鼻孔的畸形,以使整复后的鼻唇富有立体感,生动和谐。
唇裂修复,历来提倡恢复生理功能和外观形态并重的原则,即不仅将裂隙缝合修补,而且还应将移位而异常附着的唇肌恢复至正常的位置并具有正常的连接,对于唇裂继发畸形较前沿的观点包括唇裂修复术、腭裂修复术、牙槽突裂植骨术、唇裂鼻畸形整复术、唇腭裂术后畸形的二期整复以及唇腭裂的正颌外科。主要体现在患儿手术年龄、手术目的的侧重点、功能的恢复、手术精细程度以及序列治疗等几个方面。多学科协作的唇腭裂序列治疗日益受到唇腭裂医师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炜.整形外科学.浙江科技出版社,1999:1029.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41.
[3]鲁伟,张骏诚,徐稳,等.单侧唇侧整复术中红唇的修复.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9,5(2):98.
[4]DNiel RK.The nasal tip:anatomyand aesthetics.PlastReconstrSurg,1992,89:216-217.
[5]Smith HW.Cleftlip rhinoplasty.Am J Cos Surg,1994,11:161-167.
[6]WolfgangG.Functional and cesthetic nasal reconstruction in unilateral CLP-deformity.Facial Plastic Surgery,1995:159-185.
[7]Walterc.Nasal deformities in cleft lip case.Facial plastic Surgery,1995:74-86.
[8]Gillies H,Kilner TP.Hardip:opera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 secondary deformities.Lancet,1932,2:1368-1372.
唇裂畸形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手术情况分为对照组 (唇裂修复术组) 30例和观察组 (唇裂修复术同期鼻畸形整复术组) 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0.4~4.5岁, 平均年龄 (2.0±0.5) 岁, 其中左侧16例, 右侧14例;唇裂程度:Ⅱ度10例, Ⅲ度20例。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0.4~4.2岁, 平均年龄 (2.1±0.4) 岁, 其中左侧16例, 右侧14例;唇裂程度:Ⅱ度10例, Ⅲ度20例。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左右侧比例及唇裂程度构成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唇裂修复术, 患者以MillardⅡ式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主要为以鼻底裂隙的黏膜及皮肤进行进行修复治疗, 将其进行鼻底部位的封闭治疗, 并采用褥式缝合的方式进行处理, 并根据情况进行双侧唇高的调节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从其手术入口进行同期的鼻畸形整复术治疗, 将鼻翼基部的肌束进行有效松解, 然后将C瓣进行上提处理, 进行其他相关肌肉的处理, 直至鼻底宽度基本达到正常的程度, 然后将鼻小柱进行调节, 并进行其他相应的调节, 最终置入硅胶管进行形态的维持。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及不同时间的满意程度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 两组均随访6个月及以上。
1.3 评价标准。
(1) 治疗效果:以患者治疗后两侧鼻孔基本对称, 鼻小柱、鼻尖及鼻翼基本对称为优秀, 以患者治疗后两侧鼻孔存在稍微的差异, 鼻小柱、鼻尖及鼻翼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或塌陷为良好, 以患者治疗后两侧鼻孔、鼻小柱、鼻尖及鼻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为较差。总优良为优秀加良好。 (2) 满意程度采用不记名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 由患者家长进行评估, 问卷中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选项, 其中前两项之和为总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处理软件包为SPSS15.0, 其中的计量资料为年龄, 计数资料为男女比例、左右侧比例及唇裂程度构成、治疗总优良率及总满意率, 其数据处理方式分别为t检验与卡方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优良率比较:
对照组中左侧患者中优秀者6例, 占37.50%, 良好者6例, 占37.50%, 较差者4例, 占25.00%, 总优良者12例, 占75.00%;右侧患者中优秀者4例, 占28.57%, 良好者6例, 占42.86%, 较差者4例, 占28.57%, 总优良者10例, 占71.43%;所有患者中优秀者10例, 占33.33%, 良好者12例, 占40.00%, 较差者8例, 占26.67%, 总优良者22例, 占73.33%。
观察组中左侧患者中优秀者7例, 占43.75%, 良好者8例, 占50.00%, 较差者1例, 占6.67%, 总优良者15例, 占93.75%;右侧患者中优秀者5例, 占35.71%, 良好者8例, 占57.14%, 较差者1例, 占7.14%, 总优良者13例, 占92.86%;所有患者中优秀者12例, 占40.00%, 良好者16例, 占53.33%, 较差者2例, 占6.67%, 总优良者28例, 占93.33%。
观察组患者中左侧、右侧及所有患者的总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满意程度比较: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非常满意者20例, 占66.67%, 基本满意者7例, 占23.33%, 不满意者3例, 占10.00%, 总满意者27例, 占90.00%;观察组非常满意者28例, 占93.33%, 基本满意者2例, 占6.67%, 不满意者0例, 总满意者30例, 占100.00%。
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非常满意者19例, 占63.33%, 基本满意者7例, 占23.33%, 不满意者4例, 占13.33%, 总满意者26例, 占86.67%;观察组非常满意者27例, 占90.00%, 基本满意者3例, 占10.00%, 不满意者0例, 总满意者30例, 占100.00%。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唇裂鼻畸形的发生率并不低, 对于本类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 因此关于此类患者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即较为多见, 其中对于手术时机的相关研究即并不少见, 但是此方面也是临床中争议较大的方面。部分研究认为同期的唇裂及鼻畸形手术治疗并不适用, 其可能影响到后期鼻翼软骨的生长发育, 而另外的研究则认为其对后期鼻翼软骨的生长发育影响并不大, 且同期的鼻畸形整复术对于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有较高的价值[2,3]。针对此种争议, 本文中我们即就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同期整复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 同期进行鼻畸形整复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表现为治疗后的总优良率更高及患者 (家长) 认可程度相对较高等方面, 从而肯定了其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进行唇裂修复术同期鼻畸形整复术的效果相对更好, 且也更受患者欢迎。
参考文献
[1]曹慧琴, 任战平, 陶永炜, 等.唇裂鼻畸形一期整复术后应用鼻模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 2013, 22 (17) :1815-1818.
[2]代晓明, 刘华, 李逸松, 等.单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后疗效的初步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 33 (7) :77-78.
唇裂畸形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 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孕周在18~38周的门诊及住院妊娠孕妇, 并对其胎儿颜面部进行三维超声成像, 共检出唇裂畸形胎儿6例, 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 后在引产及产后得到证实。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三维容积探头, 探头频率3.3~5.8 MHz, 孕妇仰卧位, 采集图像时, 首先用常规二维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后, 探头向下扫查显示胎儿双侧眼球, 逐渐把探头向下、向内侧移位, 可显示胎儿鼻尖、双侧鼻孔及鼻中隔, 胎儿鼻孔下方可清晰显示胎儿上嘴唇 (胎儿上嘴唇较下嘴唇显示率高) , 观察胎儿唇部形态, 然后再切换三维容积采集框, 为使三维成像清晰, 尽量避免探头移动, 嘱咐孕妇不要动, 为了增加感兴趣区部位羊水量, 可通过孕妇改变体位获得, 胎位不正或枕前位孕妇, 胎儿颜面部显示不清晰时, 可让孕妇休息走动片刻或隔日再进行检查, 在重建过程中, 需在ABC三断面上调整X、Y、Z轴, 选择感兴趣区域, 以获得满意图像。
2 结果
1000例胎儿中能获取满意胎儿面部及唇部图像947例, 显示率约94.7%。筛查出唇裂畸形胎儿6例, 漏诊1例, 检出率85.7%, 诊断符合率100%, 其中单侧唇裂4例, 发生在左侧3例, 右侧1例, 超声表现为病变处上唇连续性中断, 断端回声增强, 有时可见鼻歪向病侧。双侧唇裂2例, 超声表现为上唇左、右裂开, 上唇中央部悬挂于两鼻孔之间并向前突出, 双侧唇裂可为对称性, 亦可为不对称性。
胎儿正常口鼻声像图:冠状切面胎儿闭嘴时显示上下唇呈“桔瓣”状, 张口时呈“O”状, 唇缘连续完整, 于唇弓的正中可见略凹陷的人中切迹及两侧高起的唇峰, 在与人中切迹相对应的口裂侧可见略高起的上唇结节。鼻尖及鼻小柱居中, 两侧鼻孔等大。在显示冠状切面后, 声束平面旋转90°后, 即可显示横切面, 双眼球横切面头侧倾斜显示上下牙槽突及其内的乳牙。
胎儿唇裂声像图:在胎儿颜面部冠状切面和横切面上观察最清楚, 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唇连续性中断, 中断处为无回声暗带, 暗带可延伸达鼻孔, 引起受累侧鼻孔变形、变扁, 单侧唇裂且两侧鼻孔不对称时常为Ⅲ度, 鼻尖及鼻小柱向健侧移位, 患侧鼻翼内陷, 鼻中隔向健侧偏移, 患侧鼻腔扩大, 鼻孔不对称。唇裂裂口未达鼻孔者多为Ⅱ度唇裂, 仅在唇红部显示中断者为Ⅰ度唇裂。后二者鼻结构正常。唇裂合并腭裂时以及单纯腭裂时声像图难以直接显示腭裂, 若有完全唇裂合并鼻结构畸形或显示牙槽突裂缺时, 可提示诊断。
3 讨论
目前, 超声是检测胎儿唇裂畸形的最重要手段。唇裂多发生于上唇, 有单侧、双侧和正中裂, 单侧或双侧唇裂是因一侧或双侧上颌突未与同侧的内侧鼻突愈合所致, 上唇正中裂是由于左右内侧鼻突未能在中线愈合或愈合不良所致[1], 唇裂发生有多种因素, 其中包括遗传因素、高龄孕妇、早孕期环境因素等致畸因子作用以及早孕期服用药物等, 均可使唇裂发生率增加, 本组病例亦符合上述致畸原因, 唇裂畸形儿不但影响其容貌, 而且会因为吞咽、吸乳困难等, 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从围产医学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 超声检查判断有无唇裂是非常重要的, 可根据唇裂口的大小及类型情况, 告之临床医师及孕妇, 以决定分娩方式。二维超声只能显示胎儿面部及唇部结构的断面图像, 三维立体表面成像技术显示胎儿颜面部直观逼真, 上、下口唇缘清晰可见, 唇与鼻结构清晰, 诊断直观形象、准确真实。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相比具有很多优点[2,3,4,5]:通过X、Y、Z轴的平移及旋转, 可以从不同角度动态显示感兴趣区, 进行反复观察, 可提供二维超声不易提供的冠状切面信息, 三维超声只需一幅像即可显示多角度面部及唇部结构, 因此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较二维超声在产前诊断唇裂中更具有临床价值, 本文53例未能清晰成像, 考虑为晚期妊娠患者, 羊水量少、胎头位置偏低、胎位已固定, 或由于胎儿正枕前位超声难以通过颅骨观察胎儿颜面部以及面部周围无羊水, 紧贴宫壁等, 所以妊娠中期特别是20~32周, 胎儿面部成像率高, 此期如果胎儿颜面部受到遮挡或胎方位影响, 可通过孕妇变换体位等, 使胎位或胎姿改变后获得满意的图像[6], 因此, 三维成像技术可使胎儿面部更形象、直观、逼真, 可补充二维超声的不足, 进一步提高唇裂的检出率, 因此, 在产前诊断唇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胎儿唇裂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飞利浦-HD15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孕检的1000例妊娠18~38周的胎儿颜面部进行三维超声实时动态面部成像, 观察胎儿唇部结构。结果:947例成功获得胎儿唇部成像, 显示率94.7%, 发现唇裂6例, 畸形率6.3‰。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胎儿唇裂畸形中图像逼真、直观, 较二维超声可以更早做出诊断, 可对二维超声加以补充, 在产前超声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三维超声,胎儿,唇裂,畸形
参考文献
[1]刘斌, 高英茂.人体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39-240.
[2]林小影, 朱才义.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0 (6) :821-823.
[3]高新茹, 穆世刚.超声诊断胎儿唇裂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5, 23 (9) :527-528.
[4]孔秋英, 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62-163.
[5]蔡爱露, 解丽梅.三维超声对胎儿正常唇及唇裂的诊断价值, 并与传统二维超声诊断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 17 (3) :218-220.
唇裂畸形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口腔科自2000年3月以来单侧Ⅱ度以上唇裂患儿105例, 其中, 男性57例, 女性48例;年龄最小1个月, 最大16岁, 平均8个月, 其中, 3个月~2岁53例, 3~5岁24例, 6~9岁17例, 10~16岁11例。裂隙程度均为Ⅱ度以上并同时伴有鼻畸形。
1.2 手术方法
主要采用Millard法与Tennison法修复唇裂。对于Ⅱ度唇裂者, 主要是采用Tennison的三角瓣法, 虽然该法切除上唇组织较多, 三角瓣尖位于上唇下份, 破坏了患儿的人中脊, 有损于正常的解剖结构, 但是该发定点明确, 保存了唇红缘的主要结构, 而且在患侧定点时尽量偏向裂隙边缘, 对人中脊的破坏则有所减轻。对于裂隙较宽的Ⅱ、Ⅲ度唇裂和三角唇裂则通过旋转推进法来定点画线。在红唇的修复上, 可把患侧瓣红唇黏膜及红唇缘根据健侧红唇瓣厚薄削除一部分, 然后将健侧红唇瓣覆盖于患侧削去之创面上缝合。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健侧修补法修复的患儿, 则实行口轮匝肌重建术, 具体方法为:切开皮肤, 在皮肤与肌肉之间、黏膜下与肌肉之间行锐分离, 健侧分离至人中嵴, 在前鼻嵴处剪断错位附丽的轮匝肌鼻唇束。
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是:针对鼻小柱、鼻翼基部以及大翼软骨的修复。主要操作为:沿连线全层切开上唇后, 在患侧鼻翼、患侧鼻小柱内侧基底做潜行分离, 彻底离断患侧鼻翼和鼻小柱与骨面的附着。在缝合患侧鼻底时, 尽量拉拢鼻小柱与患侧鼻翼, 使鼻小柱位置基本正常;患侧鼻孔应接近或小于健侧鼻孔。
1.3 评价标准
手术效果, 良好:唇弓外形连续、唇红术后未见明显切迹, 唇珠丰满并向前微翘, 畸形的组织很好地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鼻骨架对称、外观良好;较好:唇弓外形连续、唇珠较丰满, 但无向前微翘, 唇红术后未见明显切迹, 畸形的组织较好地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鼻骨架对称、外观良好。远期观察:使用大量的、长期的、连续性的标准化照片, 在唇裂术前以及术后的1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进行拍照对比, 按照对称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2 结果
105例患儿中, 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的97例, 较好的8例。其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术创感染, 给予全身抗感染、局部经常冲洗换药后, 控制住了感染, 未出现唇部裂开。术后2周进行观察, 与手术完成时的效果相同, 医患双方对外形均感满意。17例患儿远期观察1年, 容貌改善明显, 68例远期观察3年, 患儿面部发育良好, 但有1例患儿因瘢痕体质所致的瘢痕增生影响上唇美观, 需行Ⅱ期整复术;20例远期观察5年, 19例面部发育良好, 1例发育效果不是很满意, 需行Ⅱ期整复术, 可能与该患儿体质较差、长期患有感冒、鼻腔分泌物较多有关。
3 讨论
唇裂患儿大多同时伴有鼻畸形, 畸形的部位大多发生在鼻翼、鼻底、鼻小柱、鼻中隔等。解剖学研究发现, 鼻部起于侧切牙窝上方的上颌骨, 鼻横部止于鼻背, 主要起到压鼻的作用[3];翼部止于大翼软骨;鼻肌的附着发生改变, 鼻部肌肉的错位常常是导致鼻畸形发生的原因, 而上唇的裂开与鼻肌附着的改变和鼻部肌肉的错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单侧唇裂修复同期进行鼻畸形矫正术, 一般情况下主要从改变鼻部肌肉的附着和矫正大翼软骨的错位着手, 建立鼻部的对称性。在进行鼻畸形的矫正时, 往往出现缝合后患侧鼻孔比健侧小的情况, 据笔者的经验, 这一情况可采取鼻管固定的方法来解决, 但固定时间应在半个月或者更长。对于鼻小柱明显偏斜的鼻畸形, 可在其根位采用Z形术, 使软骨复位后鼻小柱复位[4]。
红唇部外形的饱满均匀, 是术后能观察的即刻效果, 对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 尤其是患儿的影响巨大, 对患儿的远期发育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手术时, 应注意对红唇的修复。单侧唇裂的修复不仅应使患侧唇峰下降到正常位置, 使红唇缘对合整齐, 而且也应注重健侧红唇的修复, 这样才能达到即刻效果与远期效果的要求[5,6,7]。
注意在术中和术后的消毒问题。相对于整个手术来说, 消毒问题是手术的细节问题, 但是细节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进行皮肤消毒时应防止消毒液流入鼻孔、眼睛内, 填塞鼻腔, 防止血液流入口腔, 手术结束时应检查有无纱布、棉球等遗留在口腔或鼻腔内。
参考文献
[1]浦歧, 梁国健, 李荣盛, 等.单侧唇裂整复同期矫治鼻畸形[J].广东牙病防治, 2007, 15 (3) :118-119.
[2]Berkeley WT.The cleft lip nose[J].Plast Reconstr Surg, 2009, 44:39.
[3]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73.
[4]石冰.提高单侧唇裂初期整复效果的理论与技术要点[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 39 (5) :359.
[5]张书文, 孙士铭.真菌性鼻窦炎的CT与临床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 21 (10) :778-780.
[6]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5.
唇裂畸形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唇裂合并鼻畸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男36例, 女34例;平均年龄 (106.8±12.2) d。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相近。
1.2 手术方法
70例患儿均进行改良旋转推进唇腭裂修复手术, 采用Tennison三角瓣法推进法来进行定点画线, 将上唇皮肤切开, 唇红黏膜及皮下组织分离, 人中嵴重建, 应用Noordhoff唇红瓣重建唇红部。术中选择患健侧黏膜组织瓣、下鼻甲黏膜组织瓣、侧颊黏膜组织瓣一起将鼻底关闭完全。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行鼻畸形矫正, 术中经裂隙侧梨状孔边缘逐渐分离鼻翼软骨外侧异常肌, 解剖鼻翼基底部, 离断鼻肌翼基底部部分, 鼻基翼起始部部分肌束和鼻前棘骨膜进行缝合固定, 最终形成良好鼻翼沟。缝合悬吊鼻翼软骨外侧基部肌束与鼻小柱基部的肌束, 尽可能的保持鼻小柱两边的拉力平衡。中断鼻小柱下方两边切口, 游离鼻翼软骨直至鼻翼软骨外侧脚。对于鼻尖较宽或者低平的患儿, 可以附加双上鼻翼缘的Tajima氏切口, 这样更利于上鼻翼软骨的复位[3]。拉平患侧鼻前庭上缘的黏膜皱襞后切除多余组织, 固定鼻翼内外侧脚, 缝合创面。术后2年评价两组患儿的鼻外形。
1.3 鼻外形评分
两组患儿术前拍摄正面照和仰面照各1张, 手术2年后通过面容打分评定鼻外形。由口腔颌面整形外科医生、正畸科医生、语音训练员、专业护理师等共10位医护人员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 (1) 两侧鼻唇沟的协调情况、鼻穹隆曲线的对称情况、正面照中两侧鼻翼基部位置, 共5分; (2) 仰面照中鼻穹隆协调情况、两侧鼻孔大小和形状、鼻小柱高度、是否形成鼻槛或鼻尖等, 共5分。评价差为1分, 较差为2分, 一般为3分, 较好为4分, 好为5分。正面照得分和仰面照得分相加为总分。10位评价医护人员的评分相加为患儿最终得分, 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治疗前鼻外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治疗后两组患儿鼻外形评分均得到明显提升, 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鼻外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唇裂合并鼻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鼻尖歪斜而圆钝、鼻翼扁平、鼻小柱缩短或偏移、鼻翼基部向下向外移位而塌陷、双侧鼻孔形态大小不一致、鼻中隔偏曲等[4]。其疾患形成机制在于上颌骨和鼻翼软骨生长发育不足, 使得鼻唇部肌肉连续性中断并异常附着。一般术前要使用鼻牙槽塑形矫正器纠正唇裂鼻畸形, 尽可能恢复异位畸形的鼻组织。唇裂修复手术方法比较多, 比较常用的是旋转推进法、三角瓣法、矩形瓣法, 其优点在于保留组织多, 但修复后上唇动态畸形易造成远期疗效不佳, 究其原因可能与设计、操作不当或肌层缝合轮匝肌纤维的旋转复位等有关[5], 在实施修复手术时必须准确解剖对位。
根据手术经验, 初期唇裂修复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修复操作时爱惜组织, 尽可能少切除; (2) 选择最佳修复方式, 要避免直接缝合唇部, 以防瘢痕挛缩; (3) 恢复唇裂上唇正常高度, 要求人中居中、上唇两侧对称、上唇游离缘应在下唇前方, 下唇下方微微向前翘起; (4) 唇裂修复时进行鼻小柱偏斜矫正, 增加其高度, 矫正鼻翼角移位, 恢复鼻孔对称位置, 促进鼻的生长发育; (5) 复位异位口轮匝肌, 恢复肌肉连续性, 促进生理功能恢复。通过修复手术能将周围软组织与鼻翼软骨之间的异常附着关系有效解除, 患侧鼻小柱肌力进行提高, 塑造良好的外鼻形态。
长期以来, 大家对初期唇裂修补术中同期进行鼻畸形矫正术存在较大争议, 早期的唇裂修复术中几乎不涉及鼻畸形矫正, 主要因为考虑唇裂患儿两侧上颌骨发育不均, 两侧鼻翼根部也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此时软组织修复难以达到两侧对称的目的[6]。同时, 手术操作难度大而且很容易损伤鼻翼软骨而阻碍鼻生长发育, 手术瘢痕还会影响二期修复手术操作。但近10年来, 有许多手术医师发现初期唇裂修复术中进行鼻畸形矫正术的实际疗效很好, 认为在不破坏患儿鼻翼软骨完整性的情况下同期手术就不会影响到鼻生长发育[7]。还有一些研究报道发现异位的鼻翼软骨分离复位能促进鼻生长发育平衡[8]。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在术前经过鼻牙槽塑形矫正治疗的唇腭裂患儿的鼻外形要明显优于术前没有进行矫正治疗的唇腭裂患儿, 鼻外形评分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 鼻畸形矫正术在初期唇裂修复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能及早恢复鼻翼软骨解剖位置和形态, 改善鼻畸形, 促进鼻生长发育, 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广霞.105例单侧唇裂整复同期鼻畸形矫正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6) :133.
[2]胡黎萍, 胡勤刚, 唐恩溢, 等.单侧唇裂继发鼻下端畸形张力平衡的重建[J].口腔医学研究, 2011, 27 (3) :252.
[3]李增健, 白晓峰, 刘强, 等.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伴歪鼻畸形的同期矫正[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8, 19 (4) :250.
[4]张力平, 王川宁, 兴海涛, 等.单侧唇裂鼻畸形Ⅱ期整复术定量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1, 20 (10) :625.
[5]Clark SL, Teichgraeber JF, Fleshman RG, et al.Longterm treatment outcome of presurgical nasoalveolar molding in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J].J Craniofac Surg, 2011, 22 (1) :333.
[6]梁志刚, 陈国鼎, 郑苍尚, 等.鼻牙槽骨塑形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鼻外形的影响[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8, 6 (3) :178.
[7]尹立铮, 尹宁北, 赵振民.口内入路功能性唇裂及鼻畸形修复术[J].中国美容医学, 2009, 18 (10) :1444.
唇裂畸形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人资料
选取从2008年3月到2010年3月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手术的单侧唇
48例;其裂合并有鼻畸形的患者109例, 手术年龄为3~10个月, 平均5个月;其中男性61例, 女性中单侧完全性唇裂59例, 单侧不完全性唇裂50例;合并有腭裂的患者68例, 其中53例为单侧完全性唇裂, 15例为不完全性唇裂。
1.2 手术方法与麻醉
109例患者均经口腔气管内插管, 静脉复合全麻。患者一期修复唇裂时均有同一医师操作完成, 均采用交大法 (王国民法) 进行唇裂修复, 游离口轮匝肌剪断附着在鼻翼, 梨状孔外侧的鼻束附着, 深层肌肉行较彻底的分离, 将对位的肌瓣重建复位, 恢复唇珠丰满的外形。同时采用Tajima切口修复鼻畸形[3]。术中应用0.5%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口腔内上唇粘膜, 下鼻甲粘膜, 鼻小柱两侧及鼻尖部。其中8例完全性唇裂合并腭裂的患者在修复唇裂时采用颊粘膜瓣和下鼻甲粘膜瓣封闭鼻底。
鼻畸形修复时, 采用Tajima切口即双侧鼻内侧切口, 鼻小柱段下方双侧切口不连续, 将鼻翼软骨与皮肤分离, 软骨与鼻腔粘膜不分离, 将裂隙侧的鼻翼软骨穹窿部与健侧鼻翼软骨穹窿部缝合一起, 固定2~3针以恢复裂隙侧鼻翼软骨的正常发育趋势, 创口对位缝合。
患者术后一周拆线出院并佩戴用硅胶吸痰管做的鼻模6个月以保持其外形。患者术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诊。
疗效判断:由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根据鼻孔的对称性、鼻翼是否扁平、鼻小柱是否倾斜、鼻尖是否挺立等项拍照后判断疗效, 分为良中差3级[2]。良为双侧鼻孔对称, 鼻小柱居中, 鼻尖挺立, 鼻翼塌陷不明显, 家长满意;中为双侧鼻孔对称, 鼻小柱少稍有歪斜, 鼻尖略低平, 鼻翼稍有塌陷, 家长尚满意, 可以接受;差为双侧鼻孔不对称, 鼻小柱有歪斜, 鼻尖低平, 鼻翼有塌陷, 家长尚可接受[2]。
2 结果
随访患者1~6个月28例, 6~12个月39例。12~24个月42例。结果:良为70例, 中为35例, 差为4例, 临床疗效满意。经过6个月至2年的观察, 在修复唇裂的同时一期进行鼻畸形的矫治并没有发现有明显的鼻软骨生长的阻碍。在术后的早期, 患者的鼻外形有很大的改善, 患侧鼻翼塌陷得到明显矫正, 鼻翼双侧的对称性、鼻小柱的倾斜度、鼻小柱的高度均有很大的改善。而后期的随访观察, 患者的鼻畸形无明显加重, 患者的鼻软骨发育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3 讨论
上唇的口轮匝肌纤维在人中的皮肤下互相交叉, 给唇的收缩, 吹口哨成语言提供了特有的力学基础, 保证了上唇在静止或动态下的对称性。胚胎发育过程中上唇的一侧或双侧出现裂隙时, 正常的组织结构被破坏, 裂隙两侧的口轮匝肌纤维方向发生改变, 使得口轮匝肌位于裂隙的侧方。同时唇裂患者大多合并有鼻畸形, 因此套恢复上唇鼻的外形功能的正常位置, 就必须从解剖改变口轮匝肌、鼻部肌肉的附着和矫正鼻翼软骨的错位着手[4,5,6]。
修复唇裂时进行功能性解剖口轮匝肌可恢复口轮匝肌的正常走行, 术后上唇张力在水平位, 与切口垂直, 故切口张力不高且各层切口不在同一垂直线上, 愈合良好, 疤痕不明显。恢复走行的肌肉不会发生萎缩, 远期效果优于单纯唇裂整复术。在行口轮匝肌重建时由于对裂隙两侧异位的口轮匝肌进行了充分地剥离并达到近解剖学的复位重建, 在患者术后进行微笑等活动时, 上唇形态较好, 不易出现变异, 患侧的上唇肌束无明显堆积现象, 基本上能达到对唇裂患者外观及其功能恢复。
由于合并鼻畸形的唇裂患者的矫正不可能完全在一期同步完全整复, 尤其是年龄较小且鼻畸形严重的患者还需进行二期修复。因此在一期手术时尽量减少创伤和手术切口随着。以减少对细小而纤弱的鼻翼软骨的影响[2,7]。采用鼻开放切口进行分离鼻翼软骨时不要过度分离且不能分离鼻中隔软骨及鼻骨, 其重要目的是恢复裂隙侧鼻翼软骨的正常解剖形态, 术中可以分离鼻翼软骨与皮肤之间的结缔组织以及鼻尖部的组织, 但不能剥离软骨鼻内侧面的粘膜以防止粘膜的分离破坏和影响了鼻翼软骨的发育。鼻小柱上方的贯穿褥式缝合可提高固定患侧鼻翼软骨位置, 消除由于粘膜与软骨分离后形成的前庭, 有助于鼻孔的形成。鼻小柱基底部的完全松解保证了其复归正中位[2]。
在单侧唇裂修复时进行功能性解剖口轮匝肌重建并同期进行鼻畸形矫正术可尽早地恢复鼻部较为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形态, 随着生长发育会有较满意的鼻外形, 从心理学的角度衡量有利于患儿的心理健康, 对患儿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唇鼻严重畸形患者一期矫正不理想的需再进行二期整复时也可大大减轻手术的难度, 提高成功率。故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单侧唇裂修复时进行功能性解剖口轮匝肌重建并同期进行鼻畸形矫正术的效果, 探讨其对患者术后唇部功能、外形的恢复以及减少术后鼻畸形再次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08年3月到2010年3月在我科手术的单侧唇裂合并有鼻畸形的患者109例, 患者手术年龄为310个月, 平均5个月。术式采用交大法加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法, 同时鼻畸形修复时采用Tajima切口, 术后一周佩戴用鼻模6个月, 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诊。结果 根据鼻孔的对称性、鼻翼是否扁平、鼻小柱是否倾斜、鼻尖是否挺立等项拍照后判断疗效, 分为良中差3级, 其中良70例, 中35例, 差4例。结论 在单侧唇裂修复时进行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同期鼻畸形矫正术, 可取得患者唇鼻部术后较满意的效果, 减少再次手术的可能及后期手术的难度。
关键词:单侧唇裂,功能性解剖,鼻畸形,整复
参考文献
[1]Kim SK, Cha BH, Lee KC, et al.Primary correction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nasal deformity in Asian patients;anthropometric evaluation.Plastic Reconstr Surg, 2004, 114:1373-1381.PMID:15509922
[2]杨学财, 贾暮云, 尚伟, 等.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一期整复.第五届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学术会议文集, 2007, 85-87.
[3]Tajima S, Maruyama M.Reverse-U incision for secondary repair of cleft lip nose.Plast Reconsta Surg.1977, 60:256-261.PMID:887664
[4]石冰.唇腭裂临床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处理.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5, 5 (2) :125-127.
[5]向宇燕, 邓细河, 徐达传, 等.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性整复的解剖学基础.Chinese J Clinical Anatomy, 2002, 20:256-258.
[6]余道江, 赵天兰, 熊绍虎, 等.以唇动脉弓为蒂的唇瓣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华全科杂志, 2010, 8 (6) :691-692.
唇裂畸形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2002~2012年间我们对90例先天性唇裂术后鼻继发畸形患者进行II期手术整形, 其中男27例, 女63例;年龄11岁~24岁, 平均15.5岁, 其中单侧唇裂鼻畸形77例, 双侧唇裂鼻畸形13例。
1.2 手术方法
1.2.1 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头部后仰, 经口腔插管全麻, 或采用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术区局部浸润麻醉。
1.2.2矫正鼻翼、鼻尖和鼻小柱的畸形
作鼻翼鼻尖边缘相互连接的弧形形切口, 分离大翼软骨, 术野显露清楚后切断患侧大翼软骨内侧脚, 然后充分游离弓背部组织与大翼软骨间隙, 将分离的两侧大翼软骨在中线贯穿相互缝合, 上提切断的软骨矫正至与健侧等高固定复位, 以矫正鼻翼畸形及鼻尖不正, 鼻小柱过短者, V-Y成形术矫正, 必要时植入自体软骨或者多孔高密度材料聚乙烯材料材料支架于鼻小柱、鼻翼以作形态支撑以保证效果。
1.2.3 鼻中隔歪曲的矫正
仔细分离双侧鼻翼软骨及鼻中隔软骨, 术野显露清楚后, 在鼻中隔软骨下端离断鼻中隔软骨, 适量剪去下端一小块软骨, 固定鼻中隔软骨中间位置。
1.2.4 患侧鼻翼塌陷严重、鼻孔及鼻底畸形的矫正方式
如果患侧鼻翼塌陷严重, 往往患侧大翼软骨外侧脚向外下方严重移位, 出现鼻基底宽大畸形, 此时矫正患侧大翼软骨内侧脚后, 则需同时松解患侧大翼软骨外侧脚, 则视情况设计“V-Y”推进皮瓣进行塑形改造, 让患侧大翼软骨外侧脚在无张力下复位靠拢内、上侧以矫正外下方偏移的畸形。对于部分伴有齿槽裂病人有鼻基底宽大畸形的同时, 出现鼻翼陷塌严重, 在通过皮瓣推进的同时, 于鼻肌束起始处离断患侧鼻肌, 移位缝合固定于前鼻棘处骨膜, 以改善陷塌畸形。患者部分病人鼻孔宽大改善不佳, 可以在鼻底设计切除一小块适量菱形组织然后缝合, 如果鼻小柱歪斜, 对此如两侧鼻孔大小不等时, 可用对偶三角形皮瓣转移术整复[2]。
2 结果
本组9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正面观, 术后无明显瘢痕, 鼻尖形态圆尖居中, 鼻基底线与口裂基本一致;鼻底观, 鼻形态为近直角三角形, 两侧鼻翼、鼻孔基本对称。术后87例随访1~2年鼻的良好矫正形态持久, 医患均对手术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的复杂而多样性决定了II期手术的必要性和困难性
单侧唇裂鼻畸形主要表现为患侧鼻翼下陷偏位、患侧鼻底宽大, 鼻小柱短歪, 鼻孔形态大小异常, 鼻尖不正, 鼻中隔歪偏;完全性双侧唇裂鼻畸形更复杂, 上颌骨发育不良出现分离, 鼻基底部的组织往往缺失, 鼻小柱歪斜, 鼻尖低塌, 有的病人鼻翼下陷严重成水平外展形状。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性决定了唇裂病人的II期整形既必要又困难, 矫治鼻畸形就成为鼻整形外科中一个主要的也是困难的课题[3]。
3.2 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治疗操作要点
(1) 现在这种继发鼻畸形整形手术方法许多, 譬如:软骨下切口鼻畸形矫正术;鼻小柱切口鼻成形术;旋转推进瓣法的鼻整形术;骨移植加悬吊鼻矫形术;解剖修整软骨的鼻整形术;整体旋转复位鼻整形术等等。临床上运用单一术式很难解决具有复杂多样性的鼻畸形, 需要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方法综合手术方式。
(2) 在II期整形修复过程中, 由于畸形差异化, 导致修复方法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对于鼻畸形的矫治在唇裂继发畸形整形中是十分关键, 整形中需要成功复位错位的患侧大翼软骨, 延长短小畸形的鼻小柱, 调整鼻孔的形态和大小, 有鼻翼基部外移时, 还需分离大翼软骨外侧脚内移复位到正确位置, 将鼻底大小调整到正常, 鼻翼对称、鼻孔等大、鼻尖居中。
(3) 术中应尽可能锐性剥离, 尽量避免钝性分离的对组织创伤而影响血运, 不影响软骨组织的生长发育, 减少创伤出血及无张力情况下缝合组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4]。
(4) 术中尽可能解剖复位鼻肌对维持良好鼻外形的远期效果至为关键。术中仔细解剖复位鼻肌, 尤其是附着于鼻翼和鼻小柱的鼻部肌肉, 对改善鼻基底塌陷畸形, 及鼻孔大小的正常维持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 缝合悬吊患侧大翼软骨的位置与术后鼻孔的形态大小矫正有关。手术中游离患侧大翼软骨要充分, 尽量在患侧大翼软骨无张力的情形下缝合复位, 同时注意缝合悬吊的位置以既能纠正鼻翼塌陷畸形又不因悬吊位置过高出现鼻孔蹼状畸形为宜。
(6) 复位矫正有偏斜的鼻中隔, 这样术后软骨或人工生物材料支架的位置形状得到持久稳定保证, 这对术后长远地维持鼻矫正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摘要:目的:探讨唇裂修复术后鼻畸形的有效整形方法。方法:20022012年, 我们对90例唇裂修复术后鼻畸形患者采用综合方式手术修复。结果:手术瘢痕不明显, 术后鼻外形整复良好, 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综合方式手术治疗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患者, 复位移位的鼻解剖结构, 能获得满意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唇裂,继发鼻畸形,综合矫治
参考文献
[1]宋儒耀, 方彰林.美容外科学 (第三版) [M].北京出版社, 2001:776
[2]王志军, 刘林嶓.美容外科学第一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36-237
[3]Walterc.Nasal deformities in cleft lip case.Facial plastic Surgery, 1995, 74-76.
[4]李世荣.整形外科学 (第一版) [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