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畸形

2024-08-12

动脉畸形(精选7篇)

动脉畸形 篇1

头皮动脉畸形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疾病, 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 40岁。以“发现左枕部包块2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既往体健, 无外伤史及肿瘤病史。

1.1 查体

左枕部可触及一直径约2 cm的包块, 质软, 触之有搏动感, 边界不清, 表面皮肤正常。

1.2 头颅CTA示

颅外左侧枕部可见一较大动脉 (似为左枕动脉) 稍粗大, 管腔局部扩张, 迂曲, 纠缠成团 (图1) 。入院诊断为左枕部头皮血管瘤。麻醉后, 首先在皮肤外将供血动脉缝扎, 然后沿标记的手术切口切开头皮, 在靠近畸形血管团处将数支供血动脉分别予以电凝切断, 翻开皮瓣将畸形血管团游离后完整切除。

1.3 光镜所见

可见许多动脉结构, 管腔大小不等, 管壁发育不良 (图2) 。术后病理诊断为头皮动脉畸形。术后患者痊愈出院。

2 讨论

头皮动脉畸形较罕见, 因部位表浅, 动脉畸形较小时就可发现。很少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但也有因外伤导致动脉畸形出血者。头皮动脉畸形多数需要手术治疗。该患者因头皮下包块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同时也为避免外伤引起动脉畸形破裂出血, 因此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实施之前应充分考虑局部头皮的处理措施。手术时可在皮肤外将供血动脉予以缝扎, 以减少术中出血, 术中应尽可能在靠近畸形血管团处处理供血动脉以保证头皮的正常供血。头皮动脉畸形除手术治疗外, 也可采用液氮冷冻、激光、放射等治疗[1]。

关键词:头皮,血管畸形

参考文献

[1]WU SJ, YIN YX, ZHOU HM, et al.The radiation therapy ofscalp hemangioma:1 case report[J].Modern Oncology, 2008, 16 (3) :450.Chinese

动脉畸形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间该院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945例患者, 男508例, 女437例, 平均年龄65.7岁 (21~83岁) 。大部分患者有胸闷、心胸区不适、功力性心绞痛等症状, 小部分为体检无症状者。

1.2 检查方法

扫描前, 在没有倍他乐克禁忌证的前提下, 服用25~50 mg倍他乐克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采用64排螺旋CT (Somatom Definition AS+) 进行扫描。标准放置心电导联线, 经右侧肘前静脉, 应用双筒高压注射器, 以4.0 mL/s的流率对50~60 mL的碘海醇 (350 mg/mL) 予以注射, 在注射结束后采取以上相同的流率将40 mL的生理盐水予以注射。采取Surestart智能触发展开吸气后的屏气扫描。扫描范围在气管分叉部到心底部之间。相关的扫描参数为:管电流350~440 mAs, 管电压120 kV, 扫描时间8~10 s。采用心脏标准函数算法, 层厚为0.75mm进行图像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nar reformation, MPR) 、曲线平面重建 (curved 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 CPR) 、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容积重现 (volume rendering, VR) 等展开重建, 2D、3D对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终止部位、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显示[4]。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64排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整理, 针对患者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945例受检查者中, 共发现CCA9例, 发现率为0.95%。其中男4例, 女5例。发生于左冠状动脉的CCA有3例, 包括有2例患者为左冠状动脉 (LAD) 、左回旋支 (LCX) /对角支 (D1) 单独开口, 1例患者为回旋支起源于右Valsalva窦;右冠状动脉的CCA有4例, 包括有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Valsalva窦, 1例右冠状动脉和圆锥支单独开口, 1例左Valsalva窦上高位开口;并有2例患者表现为冠状动脉瘘, 分别为1例左回旋支-左心房、1例冠状动脉瘘合并永存动脉干。

3 讨论

正常冠状动脉的定义[5]是指: (1) 右冠状动脉开口在右冠状动脉窦, 走行在右房室沟内; (2) 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在左冠状窦并分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 (3) 左前降支从肺动脉主干后方向右前方走行, 延伸至前室间沟; (4) 左回旋支向左后方沿左房室沟向后下方走行, 至后室间沟内; (5) 冠动脉各支均走行于心肌表面心包脂肪层内。如果冠状动脉走行、起源异常, 或冠状动脉短小或异常扩张, 或有异常血管存在均为冠状动脉畸形或变异。

在临床上对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而言, 其属于罕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一般情况下是在动脉成像或者是尸检过程中得以确诊。冠状动脉畸形分类目前方法不一, 2000年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数据库委员会将CCA划分为7种解剖类型[6], Yamannka等则分“良性、有临床意义、高危和极高危”4个临床等级, 朱杰敏等[7]认为起先路径的异常远比开口异常有意义。一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不会存在比较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譬如说右冠状动脉以及圆锥支单独开口于右Valsalv a窦。在该组的9例患者中, 有6例患者属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均是在接受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时得以确诊, 该类患者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然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 并不是不具有临床价值[8]。在行心脏移植以及冠脉旁路手术过程中, 在对冠脉开口以及走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才可以实现顺利吻合血管的效果;在主动脉瓣置换等手术过程中若是对异常起源的冠脉予以忽略, 会导致人工瓣膜阻塞冠脉开口或者是压迫冠脉起始段等诸多严重后果的发生危险性增加, 从而影响预后。对于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 而言, 其为冠状动脉主干和 (或) 其分支心脏各房、室以及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沟通[9]。CAF自愈率较低, 文献认为即使无临床症状, 也应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该组9例患者中, 有1例为左回旋支-左心房瘘和1例冠状动脉瘘合并永存动脉干随访者中, 2例均接受手术治疗, 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准确、可靠的影像检查手段, 能够清晰的显示CCA的起源、走行和终止所存在问题, 可成为筛查冠状动脉畸形的常规手段, 对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Kim SY, Seo JB, Do KH, et al.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classification and ECG-gated multi-detector row CT findings with angiographic correlation [J].Radiographics, 2006, 26 (2) : 317-333.

[2]蔡军, 张龙江, 卢光明, 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异常冠状动脉起源的意义[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1, 24 (8) :835-839.

[3]高云华, 左松, 杨成业.冠状动脉瘘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对照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2, 11 (3) :151-153.

[4]张峰, 葛均波, 钱菊英.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狭窄[J].中华内科杂志, 2005, 44 (5) :347-349.

[5] Shi H, Aschoff A J, Brombs H J, et al.Multislice CT imaging of anomalous coronary arteries [J].Eur Radiol, 2004, 14 (12) :2172-2181.

[6] Selrni C, Invernizzi P, Zuin M, et al.Genetics and geoepidemiology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following thefootprints to disease etiology [J].Semin Liver Dis, 2005, 25 (3) :265.

[7]朱杰敏, 范丽娟, 孙凤伟, 等.致猝死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0, 44 (3) :269-272.

[8]程天明, 郭安齐, 郭濴, 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 2009, 36 (22) :4-6.

动脉畸形 篇3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栓塞术,颈外动脉结扎术,颌面部畸形,口腔

动静脉畸形, 手术治疗过程中以往常采用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结扎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本院2008年1月至12月, 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血管畸形1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 均符合颌面部畸形诊断标准, 男4例, 女6例;年龄20~53岁。均采用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

2方法

2.1 导管插入法

间接插入法:将导管从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逆行插入, 一直插到颈外动脉。股动脉位置较表浅、易于经皮插入, 且有损伤小, 患者较舒适等优点, 故目前最常用的是股动脉插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X线机床上, 常规消毒铺巾。选择右腹股沟韧带下2~3 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 在穿刺点皮肤作小切口, 经刺股动脉, 血液从针孔内喷射状涌出即为穿刺成功。从针孔内插入金属引导丝, 拔除穿刺针后, 将导管套在导丝上, 沿导丝插入股动脉。在电视荧光屏的监视下将导管向前推进, 通过主动脉弓、颈总动脉一直插入所选择的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内。先用2 mL造影剂做试验性注射, 从荧光屏上证实导管确定已插入所选择的血管后作造影。直接插入法:经手术暴露颈外动脉, 在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之间为穿刺点, 或在某些易暴露的颈外动脉分支, 如舌动脉或面动脉进行穿刺;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动脉前壁直接插入。

2.2 注入栓子法

将栓子置于容器内, 加生理盐水充分混合成悬糊状;用10 mL注射器抽吸, 排除空气后注入。如用间接插入法, 为防止栓子返流入颈内动脉和控制栓子量, 在注入时, 必须在电子荧光屏监视下, 流量控制, 低压注射栓塞材料。一旦发现血管已有被阻图象, 病变区的动脉搏动有所消失时, 提示动脉可能被栓;此时可做栓塞后动脉造影加以证实。被栓后的动脉应不显影;如尚显影, 可再次注入栓子, 最终达到栓塞为止。采用直接插入法, 则根据注入栓子后颞浅动脉或病变区搏动消失, 插入的导管内无血液返流现象时, 提示注入的栓子量已足够[1,2]。

3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间接注入法:血管有被阻图象, 病变区动脉搏动有所消失, 作栓塞后动脉造影, 动脉不显影则栓塞成功。直接插入法:注入栓子后颞浅动脉或病变区搏动消失, 插入的导管内无血液返流现象提示注入栓子量不足。

3.2 治疗结果

本组10例, 全部完成治疗, 术中平均失血量和颈外动脉结扎法相比可减少65%~80%, 输血量减少68%。

4小结

动脉栓塞术应用较广泛的是对蔓状动脉瘤、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和骨肉瘤等病变的手术。这些病变有极为丰富的血供, 传统控制失血方法是结扎颈外动脉, 当结扎同侧颈外动脉后, 其动脉压力会突然下降, 这种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导致它和对侧颈外动脉甚至和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之间的吻合支扩张开放, 形成侧支循环, 从而仍维持病变区的血供, 因而达不到理想减少出血的目的。

采用本组疗法, 由于各级血管的栓塞, 从而能有效地发挥其控制失血的作用, 同时能使术野清楚, 便于手术操作,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周国瑜, 张志愿, 竺涵光, 张陈平, 孙坚.Nd:YAG连续激光治疗31例口腔颌面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上海口腔医学, 2000, (01) :77

动脉畸形 篇4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自2004年10月到2010年12月, 共治疗TOF患者576例, 合并冠状动脉畸形18例, 占3% (18/576) , 其中男12例, 女6例;年龄0.5~29岁, 平均 (4.0±3.1) 岁;体质量3.5~55.0kg, 平均 (12.0±4.1) kg, 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活动受限, 血红蛋白 (15.2±24.1) g/L, 平均19.4g/L, 经皮血氧饱和度0.68~0.89, MCGoon指数1.2~1.8, 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30~47/m2.室间隔缺损均为连接不良型, 14~26mm;主动脉骑跨30%~85%;单纯漏斗部狭窄3例, 漏斗部合并肺动脉狭窄4例, 漏斗部合并肺动脉环狭窄6例, 漏斗部合并肺动脉瓣、瓣环、主肺动脉或分支开口狭窄5例.除均合并冠状动脉畸形外, 其它合并畸形主要有房间隔缺损4例、卵圆孔未闭1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永存左上腔1例、右位心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明确TOF诊断, 其中2例心导管造影检查, 1例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畸形, 其余患者术前未发现冠状动脉畸形。

全组均采取胸部正中切口, 4∶1冷氧合血心脏停跳液间断顺行灌注保护心肌, 心外探查明确的合并冠状动脉畸形者, 根据异常冠状动脉情况分别做如下手术:经右房和肺动脉切口疏通RVOT7例、改变右室缺口4例、主肺动脉移位法2例、双流出道法2例、游离牵开左前降支疏通加宽RVOT2例、1又1/2心室矫治术1例。

2 外科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准备

入院后患者吸氧3L/min, 15~30min, 每天2~3次, 发绀严重者, 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预防缺氧发作[5]。术前应教会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使患者适应在床上大小便的方式。术前1天常规行皮肤准备, 剔除胸部汗毛, 防止术后感染, 术前12h开始禁食, 忌食易产气的食品。

2.1.2 心理护理

患者常顾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费用问题, 因此, 紧张、焦虑、恐惧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医务人员应与患者主动接触沟通, 使患者熟悉环境, 消除陌生感, 运用科学知识, 简单透彻的语言, 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意义、手术方法、手术的安全防护措施及主刀医生的精湛医术等, 使患者增强信心, 主动配合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15~30min巡视一次患者, 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 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情况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量, 及时记录, 监测四肢末端的血氧饱和度。

2.2.2 及时发现、治疗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当尿量<0.5~1.0mL/ (kg·h) , CVP>1.73kPa;中心温度与体表温度>5℃, 且末梢血管收缩、四肢湿冷、苍白、花斑或发绀;心率增快, 血压下降, 收缩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20%以上, 一旦出现2项或2项以上症状并持续2h以上, 即可诊断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 该综合征出现后, 应按控制心率失常、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降低心室后负荷的治疗原则处理。

2.2.3 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

本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为4h~30h, 长期实施呼吸机通气的患者气道纤毛清除功能下降, 大部分细小支气管末梢的分泌物排除困难, 易造成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6]。护理应作到: (1) 适时进行轻叩背部, 使肺部膨起, 进行雾化吸入以利痰液咳出, 必要时要进行机械辅助排痰。 (2) 每天慑床头胸片一张, 观察有无气胸、灌注肺和肺不张。

3 结果

本组阻断循环时间为36~110min, 平均64min。体循环时间56~150min, 平均107min。术毕测右室肺动脉压力阶差, 无压差6例, 压差4~10mmHg8例, 11~20mmHg4例, 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压差0.35~0.63, 均为窦性心率, 无心肌缺血及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所有病例均单独或联合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3~8μg/ (kg·min) , 米力农0.2~0.5μg/ (kg·min) , 气管插管4~30h, ICU停留时间为18~36h。随访8~82个月, 手术效果良好, 全部病例症状消失, 无残余漏、残余梗阻、传导阻滞, 仅2例患者肺动脉瓣轻到中度返流, 无早期及晚期死亡, 心外管道畅通, 心功能均为Ⅰ级。

4 讨论

患者有较多解剖变异, 合并畸形的冠状动脉即为其中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可达5~12%[1,2], 本组发生率3.1%, 低于国外报道, 可能与种族差异有关。畸形的冠状动脉在一般心脏手术时不会引起很明显的问题, 单在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中, 切口可能回损伤畸形的冠状动脉, 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7], 本组采用主动脉移位、肺动脉前血管片反折缝合于右室流出口、上缘等方法, 避免使用心外管道, 减少了费用且手术效果满意。

低心排综合征和呼吸衰竭是手术早期常见的主要并发症, 重症发生率更高, 其发生率为10%~20%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8,9], 因此, 术后对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症的变化, 发挥患者的自觉能动性, 及时排除术后并发症,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以使患者早日康复。

本文采用合适的外科的手术术式的同时, 手术前后采用科学的外科护理方法, 使18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冠状动脉畸形患者, 经随访8~82个月, 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 全部病例症状消失, 无残余漏、残余梗阻、传导阻滞, 仅2例患者肺动脉瓣轻到中度返流, 无早期及晚期死亡, 心外管道畅通, 心功能均为Ⅰ级。

参考文献

[1]Brizard CP, Mas C, Sohn YS, et al.Transatrial-transpulmonary tetral-ogy of Fallot repair is effective in the presence of anomalous coro-nary arterie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8, 116 (5) :770-779.

[2]Kalra S, Shama R, Choudhary SK, et al.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tract after non-conduit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with coronaryanomaly[J].Ann Thorac Surg, 2000, 70 (3) :723-726.

[3]徐宏跃, 吴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37.

[4]李树贞, 倪明君, 黄津苛, 等.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938-975.

[5]郭加强, 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11.

[6]周敏, 徐玉华, 张霞.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排痰的有效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1) :43-44.

[7]尹朝华, 沈向东, 刘迎龙, 等.法洛氏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胸心外科临床杂志, 2007, 14 (1) :6-9.

[8]王玉梅, 刘晓鸿, 孙跃玲, 等.15例成人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0, 4月下旬 (专科版) :29.

动脉畸形 篇5

关键词:单脐动脉,畸形,指导干预

脐带是怀孕期间对胎儿进行营养物质供应和胎儿排泄代谢产物的重要通道。正常情况下, 脐带由l条脐静脉、2条脐动脉和外面包裹的华氏胶组成, 当脐带中只有l条动脉时称为单脐动脉。单脐动脉胎儿畸形发生率很高, 我国报道单脐动脉畸形发生率是30%~60%, 国外报道为7%~55%[1]。由于单脐动脉多伴发胎儿畸形, 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所以越来越多的报道建议将单脐动脉胎儿视为高危儿, 监测其妊娠过程。本文通过总结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病例, 探讨单脐动脉跟胎儿畸形类型之间关系, 为产前咨询和临床处理提供依据,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常规性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45例单脐动脉孕妇, 年龄21~37 (29.3±3.5) 岁, 孕周18~37 (25.3±3.2) W。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飞利浦彩超HD-9诊断仪对孕妇进行检测。探头频率3.5~5.0 MHz, 孕妇取仰卧位, 检查时首先要确定胎先露及胎方位, 需依次检查胎儿头颅、颈部、胸腹、脊柱、四肢, 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在羊水暗区处分别经纵切面和横切面观察脐动脉的数量、形态、走形及血流信号特征, 诊断有无单脐动脉胎儿, 仔细观察胎儿有无伴发其他异常, 根据单脐动脉血流频谱观察S/D值, S/D值超出正常孕周单脐动脉正常范围则视为异常情况[2]。

1.3 诊断标准[3]

脐带游离段横切面失去“品”字型结构, 代之以“吕”字型, 彩色多普勒显示胎儿下腹部盆腔膀胱水平横切面, 膀胱两侧仅见一侧脐动脉血流信号, 另一侧缺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脐动脉发生位置及合并畸形情况

本研究中45例单脐动脉, 左侧25例 (55.6%) , 右侧20例 (44.4%) 。单纯性单脐动脉19例 (42.22%) ;合并其他结构畸形26例 (57.78%) , 其中左侧17例 (65.38%) , 右侧9例 (34.62%) 。

2.2 单脐动脉合并畸形类型

心血管系统畸形9例,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7例, 泌尿系统畸形7例, 前腹壁和消化道畸形5例, 肢体畸形2例, 颜面部畸形4例, 其他畸形2例。

3 讨论

单脐动脉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其发生率为1%左右的胎儿[4]。当代医学对于单脐动脉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对于单脐动脉与胎儿发育畸形是否存在联系尚存有争议, 单脐动脉伴发胎儿畸形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 (1) 胚胎血流动力学被扰乱, 会造成心血管畸形, 并且这种缺陷极有可能向头部发展; (2) 胚胎早期下半部分血液供应被扰乱, 胃肠道、泄殖腔、下肢、中枢神经及泌尿生殖道等发育畸形; (3) 影响脐以下前腹壁的形成。据文献报道, 单脐动脉最常出现的畸形依次是泌尿生殖器畸形、神经系统畸形、染色体畸形、胃肠道畸形、心血管畸形等, 且增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早产率、围产期胎儿死亡率[6]。而在本研究中26例合并其他畸形, 首位的为心血管异常, 其次为枢神经系统异常和泌尿系统异常, 此结果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

目前, 临床多采用超声多普勒对单脐动脉进行诊断, 超声影像表现为[7]: (1) 羊水中脐带螺旋较正常脐带少, 显得平直。彩色多普勒显示一红一蓝两束彩色血流信号。 (2) 经膀胱腹部横切面显示仅有一侧有血流信号, 以此可判断左侧或右侧脐动脉缺失。 (3) 脐带横切时由两根脐动脉和一根脐静脉组成的正常“品”字结构消失, 而由仅含一根脐动脉和一根脐静脉组成的“吕”字所取代。彩色多普勒显示一红一蓝两个圆形结构。对于单脐动脉的诊断, 临床中常由于脐带在宫腔内相互重叠、堆积, 不定向地行走, 导致单脐动脉形态的不确定性, 又由于两侧脐动脉血流信号易受血流方向、胎儿体位及仪器血流敏感度的影响, 极易造成漏诊。因此, 建议孕妇在怀孕期间分别于20~24和28~32W做2次以上的三级筛查, 医师要对存在单脐动脉的胎儿进行密切观察, 及时进行干预, 必要时可以引产, 从而降低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 提高新生儿出生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单脐动脉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9) :2053-2054.

[2]邹丽华, 袁丽萍, 杨丽, 等.产前超声筛查单脐动脉与胎儿畸形的意义[J].医学信息, 2012, 25 (8) :116-117.

[3]Srinivasan R, Arora RS.Do well infants born with an isolated single umbilical artery need investigation[J].Arch Dis Child, 2005, 90 (1) :100-101.

[4]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544.

[5]王鹤鹤.系统超声在产前诊断单脐动脉类型及伴发胎儿畸形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7) :4078.

[6]宝波, 周启昌.单脐动脉与胎儿畸形[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07, 7 (3) :465-469.

动脉畸形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因胎儿畸形终止妊娠产妇42例为实验组, 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胎儿产妇50例为对照组。

实验组中, 所有胎儿均通过引产终止妊娠, 且证实有畸形存在。孕妇年龄在21~36岁, 平均年龄为 (27.96±2.63) 岁。终止妊娠孕周为27~36周, 平均为 (31.62±2.68) 周。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时孕周为26~33周, 平均为 (30.15±4.58) 周。对照组中, 孕妇年龄在22~35岁, 平均年龄为 (27.09±2.68) 岁;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时孕周为26~34周, 平均为 (30.44±3.28) 周。两组孕妇在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时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凸阵探头, 频率为3.5 MHz。首先对胎儿进行常规检查, 包括胎儿生长参数、胎儿主要脏器形态学检查等。随后对胎儿进行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 对胎儿侧、胎盘侧和脐带中部分别进行血流监测。孕妇在检查前要休息10 min, 检查过程中取仰卧位。寻找胎儿膀胱, 在膀胱两侧找到脐动脉血流, 随后顺序向胎盘侧进行检查, 尽量选择走形与多普勒声束方向一致的脐动脉。冻结5个以上频谱一致的稳定波形, 以得到收缩末期最大峰值P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 计算S/D值, 搏动指数PI, 阻力指数RI。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畸形胎儿、正常胎儿的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结果, 统计舒张期血流确实、舒张期血流翻转比例。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以95%为可信区间, 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 表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为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42例胎儿畸形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畸形1例, 泌尿系统畸形11例,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6例, 消化系统畸形5例, 心血管系统畸形4例, 联体儿1例, 多发系统畸形14例。实验组脐动脉血流S/D更高, AEDF及REDF发生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注:#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胎儿先天畸形是胎儿在器官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生理代谢障碍导致出生时就出现胚胎组织结构或功能的异常, 其畸形种类多样, 病死率较高, 是引起围生儿死亡的一项主要原因, 并会严重地影响婴儿的生活质量。对胎儿畸形做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是降低胎儿畸形出生率的关键。

脐动脉血流监测是利用彩色超声对脐带特定位置进行脐动脉血流的测量, 并通过血流动力学判断胎盘—胎儿的循环状态及胎儿功能情况, 以预测胎儿条件[2]。当病理情况下, 就会出现脐动脉的结构或者血流频谱的改变。目前临床多使用脐动脉S/D、PI和RI、AEDF、REDF进行评价。

我院本次实验对42例畸形胎儿和50例正常胎儿的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从结果看, 畸形组胎儿脐动脉血流S/D更高, AEDF及REDF发生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D比值, 即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血流比值, 其中S表示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 可以反映出血流量, D代表了舒张期末流速, 可以反映出胎盘的血管阻力。S/D的升高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良, 进而导致相对性末梢循环、胎盘阻抗增加[3]。当S/D升高时, 胎儿胎盘的末梢循环多发于不良, 多见于胎儿畸形、糖尿病妊娠期、羊水过少、脐带异常、过期妊娠、胎儿功能窘迫及胎儿宫内发于迟缓。且S/D比值的升高, 会导致胎盘绒毛及绒毛基底层的毛细血管数目降低, 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和闭塞。此外, 临床研究还发现[4], S/D的增高对多发系统畸形、泌尿系统畸形、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较高, 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及骨骼肌肉的畸形等S/D的改变不明显。本次实验的畸形组中, S/D达到 (3.55±0.59) , 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PI和RI也可以反映出相对末梢阻抗增高, 提示心脏舒张期血流速度的下降。当脐动脉的阻力有显著异常时, 也会出现有舒张期的血流缺失, 即AEDF。一旦有脐动脉血流阻力的增加, 会导致脐动脉舒张期反流, 即REDF。AEDF、REDF可以有效地反应出胎儿的受损[5]。本次实验结果中, AEDF及REDF合计达到33.33%, 明显高于正常胎儿。

综上所述, 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可以有效地评价胎儿先天性畸形, 是一种较好的产前诊断方法, 可以作为判断胎儿异常的一项检查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在胎儿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胎儿先天畸形患者的脐动脉血流超声表现。方法 以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因胎儿畸形终止妊娠产妇42例为实验组, 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胎儿产妇50例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在妊娠期间均进行了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 观察比较超声监测结果 。结果 实验组脐动脉血流S/D更高, AEDF及REDF发生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可以有效地评价胎儿先天性畸形, 是一种较好的产前诊断方法 , 可以作为判断胎儿异常的一项检查方法 。

关键词:脐动脉血流,超声,胎儿先天性畸形,产前诊断

参考文献

[1]程玲玲.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4) :522-523.

[2]滕平, 郭永, 禹志霞, 等.胎心无负荷试验和脑、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宫内窘迫胎儿预后[J].医学综述, 2008, 14 (21) :3335-3337.

[3]周爱领, 张晓艳.妊高征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脐动脉血流与胎盘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4) :1701-1702, 1715.

[4]蒋艳敏, 黄星, 杨芳, 等.血液流变学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在孕妇羊水过少中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7 (2) :258-260.

动脉畸形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畸形胎儿64例, 孕妇平均年龄为31.5±6.1岁, 妊娠26.8±4.6周, 产前超声筛查发现胎儿畸形, 并且自愿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后, 经病理解剖确诊为胎儿畸形。同期收集无其他并发症的正常胎儿30例作为对照组, 孕妇平均年龄为30.2±5.8岁, 妊娠27.1±5.2周, 产前未查出异常, 产后Apagar评分良好。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脐动脉血流的测定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胎儿进行脐动脉血流的监测, 孕妇取仰卧位, 在常规检查胎儿一般生长情况后。找到脐动脉血流, 然后向胎盘侧扫查, 在胎儿侧、中间段、胎盘侧分别进行测量, 在羊水中尽量选择走形与多普勒声束方向一致或相近的脐动脉, 将取样标记尽量放到脐动脉中间, 这样可以得到误差较小的数值。当得到5个以上最大频谱一致的稳定的波形后予以冻结, 可以得到:PS (收缩末期最大峰值) 、S/D值、ED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RI (阻力指数) 、PI (搏动指数) 。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各项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儿系统畸形种类

64例先天畸形胎儿, 其中多发系统畸形10例, 单系统畸形54例。

2.2 两组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结果

在64例畸形胎儿中S/D值增高的有:6例淋巴水肿的胎儿S/D值均增高、13例中枢神经系统中有4例、8例消化系统中有4例、12例泌尿系统中有7例、7例心血管系统中有4例、10例多发畸形中有6例, 2例连体胎儿S/D值正常, 6例肌肉骨骼系统的胎儿S/D值均正常。详见附表。

3 讨论

在新生儿出生时, 约2.7%患有先天性畸形, 占新生儿难产和死亡的20%。我国新生儿的死亡率在2010年大约为20.7/1000, 因胎儿畸形而死亡原因的位于首位。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率和筛查率, 对胎儿产前监测并对畸形胎儿实行早期干预, 减少患儿出生,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 对促进我国我省优生优育和提高国民人口素质具有深远意义[3]。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 随着胎盘逐渐成熟, 胎盘血管阻力下降, 血流量也逐渐升高, 这使得S/D值逐渐下降, 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胎盘血流灌注减少的话, 则脐动脉S/D值可以高于正常范围[4]。临床上引起S/D值升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脐带异常;2. 妊娠合并症;3.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4. 胎儿畸形;5. 羊水过少。SCHULMAN等[5]的研究表明,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脐动脉血流S/D值明显增高, 认为胎盘循环障碍, 阻力增加, 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减少, 导致缺血缺氧。动脉多普勒反映的是下游胎盘血管阻力, 肯定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胎盘的多方面自身体系不足相关。舒张期血流逐渐减小是逐步的、当脐动脉变得不正常时, 胎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舒张期血流越来越少, 甚至可能缺失或者翻转。

本临床实验排除了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母体因素来研究胎儿-胎盘之间S/D值增高与胎儿畸形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畸形组胎儿增高的S/D值与正常组S/D值之间有明显的差别 (P<0.01) , 这表明S/D值的增高预示着胎儿畸形的发生率的增高, 即使在常规的超声检查中未发现明显的胎儿畸形, 也应仔细做相关检查, 以防细微胎儿畸形的漏诊。

总之, 畸形胎儿的脐动脉血流S/D值明显高于正常,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 当脐动脉血流S/D值异常时, 而孕妇无妊高症时, 应当考虑胎儿畸形的可能。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参考文献

[1]赵丽.46例脐动脉血流S/D异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8, 19 (5) :270-271.

[2]李胜利, 陈秀兰, 欧阳淑媛, 等.Ⅲ级产前超声检查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 25 (3) :312-315.

[3]Nomura R M, Francisco R P, Miyadahira S, et al.Cardiotocographyin pregnancies with absent or reversed end-diastolic velocity inthe umbilical arteries:analisys of perinatal outcome[J].Rev AssocMed Bras, 2003, 49 (1) :79-85.

[4]谢红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母儿血流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1) :24-26.

上一篇: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下一篇:克拉玛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