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口愈合

2024-08-08

子宫切口愈合(精选8篇)

子宫切口愈合 篇1

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增加治疗费用, 还可能导致医疗纠纷, 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4年来发生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 以期为临床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并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67例为观察组, 初产妇39例, 经产妇28例, 年龄20~41岁, 平均 (26.7±11.5) 岁, 孕周36~42周, 平均 (38.1±1.2) 周。其中切口脂肪液化33例, 切口感染26例, 切口裂开5例, 切口血肿3例。选择同期于我院行剖宫产术未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110例为对照组, 初产妇69例, 经产妇41例, 年龄20~42岁, 平均 (28.1±12.3) 岁, 孕周36~42周, 平均 (38.2±1.1) 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的妊娠合并疾病 (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贫血、子宫肌瘤等) 、既往剖宫产史、是否有胎膜早破及羊水污染情况、手术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等临床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体重指数、妊娠合并疾病、疤痕子宫、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3 讨论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1%~4%[1]。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剖宫产术产妇为397例, 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67例, 发生率为16.88%。由于部分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症状较轻, 未来我院复诊, 此数据可能低于实际发生率。

本文通过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 结果显示, 两组产妇在体重指数、妊娠合并症、疤痕子宫、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常淑芳等[2]研究结果一致。

产妇发生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与下列因素有关。孕妇体重指数大, 皮下脂肪较多, 手术切开时易残留脂肪孤岛, 易引起供血不足;缝合时易形成死腔, 引起无菌性炎症, 增加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及感染风险。贫血导致切口部位血氧供应降低, 影响细胞增殖和胶原纤维合成, 延缓切口愈合;妊娠期糖尿病时, 糖代谢紊乱使机体免疫力降低;高血糖使细菌易增生, 引起血管病变, 切口供血不足, 组织修复较慢, 增加切口裂开和感染机会[3]。

除此之外, 一部分胎膜早破产妇是由感染引起, 破膜后阴道内潜在的致病菌可在剖宫产时上行, 从而引起感染, 导致切口愈合不良。而羊水污染往往提示宫内可能已有急慢性感染发生, 因此, 在行剖宫产术时可能污染切口甚至导致切口感染。而手术时间过长, 创面暴露时间过长, 采取的手术操作增多, 脂肪层可发生氧化分解, 引起无菌性炎症, 不利于切口愈合, 影响产妇预后。

因此, 为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孕期宣教, 指导孕妇在孕期保持营养均衡, 控制体重;积极治疗贫血、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疾病, 改善全身状态, 增强孕妇抵抗力;严密观察产程, 正确选择剖宫产时机, 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提高手术操作技巧, 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切口观察, 及时更换敷料, 发现切口红肿、渗液及早处理。

参考文献

[1]张洪星, 郭文玲, 李宁, 等.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4) :846-847, 849.

[2]常淑芳, 郭娟, 孙江川, 等.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 2009, 38 (6) :641-642.

[3]曹勋荣, 吕桂雪, 胡颖, 等.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 16 (8) :1271-1273.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调查报告 篇2

初步调查

感染管理科将此情况及时报告院领导,立即召集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了解情况后,展开调查。对手术室、外科及妇产科换药室、病房空气,灭菌手术包及外科医生的手分别进行采样。医生的手合格、供应室生物监测合格,余均不达标。其中病历夹采样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措 施

将采样结果反馈至相关科室,提出具体要求。

6月15日前后对手术室、临床科室等所有空调进行彻底清洗。

6月27日召开病房卫生员会议,告知病房通风、患者床单位清洁、消毒的方法及重要性,护理人员参与,护士长加强监管。

结 果

6月6日~7月6日外科无术后切口感染,妇产科剖宫产术后仍继续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内可见吸收线线头;外科仅1例膀胱手术用可吸收线,延期愈合;骨科5月28日~7月6日未用可吸收线,无切口愈合不良,提示近期切口愈合不良与可吸收线吸收不良有关。7月7日停用可吸收线,7月7~14日妇产科11例剖宫产,无切口愈合不良征象。

7月初落实事改措施后监测结果:供应室高压锅压力表校对合格、手术包灭菌合格、供应室无菌区、手术室、产房、外科换药室空气等均达标。

继续进一步调查

7月14~21日15例剖宫产,1例表浅切口裂开,3例渗液,切口愈合不良的真正原因没有消除。

感染专职人员7月18日剖宫产手术观摩发现问题:空调出风口正对手术器械台面,当即纠正;术中用旧干纱布垫止血,有可见飞扬棉尘,7月19日更换新纱布垫。

请上级医院妇产科主任协助查找原因:认为是一次性手术包所致,该医院曾出现类似情况,换用布类手术包后得到控制。立即向耗材科主任了解购进的一次性手术包,得知于2008年6月初新进一次性手术包(之前用的批号20071224),手术室于6月10日从库房领取后使用,与停可吸收线平稳1周,再度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时段相吻合。7月25日停用一次性手术包,并将其送微生物室做细菌培养,继续观察监测。采样结果回报,无细菌生长。

7月14日医务科、感染管理科、药剂科调查各科抗生素应用情况。妇产科产科不合理应用较多,9个剖宫产术后用到二联,其中一例从入院至检查当日应用6种抗生素,担心切口愈合不良,恐慌而致滥用。

整改后请外科、骨科主任协同妇产科查房,查看切口愈合情况。

控制效果

7月31日查房:7月22~23日2例剖宫产手术,术后7~9天愈合拆线;7月28日2例术后3天换药无异常;8月1日查房:7月24日~25日手术2例愈合拆线;7月29日手术3例换药无异常。

7月25日~8月8日做31例手术无新增切口愈合不良发生。

经验教训总结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需要面对临床纷繁复杂的问题,需要短时间内理清思路,发现的感染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将危害降至最低,同时针对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这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1~3]

本次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事件,近2个月时间发生7例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无明显红肿热痛、无脓液、分泌物细菌培养绝大部分无细菌生长,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主要相关因素为患者自身因素(肥胖、贫血)、一次性手术包、可吸收线吸收不良。

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各司其职,感染管理科密切观察近期切口愈合状况,相关科室(外科、骨科)通力协作,通过取消可吸收线及一次性手术包使用,规范操作环节,合理围手术期用药,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治理,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得到控制。

需要改进的防控措施

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若无禁忌,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洗澡。

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术前即刻进行,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剖宫产手术于脐带结扎后给药。

术前皮肤消毒最好由聚维酮碘改为2%氯己定,其皮肤渗透作用强,持续抑菌达1周。

术中手术野冲洗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接触切口及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参考文献

1 崔扬文,胡必杰,高晓东,等.2009年上海市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667-1669.

2 余秋萍,戴频.爱尔碘Ⅱ型皮肤黏膜消毒液性能试验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91-1892.

子宫切口愈合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34例剖宫产妇均系本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及超声疑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60例,其中初产妇49例(81.67%),经产妇11例(18.33%);二次剖宫产3例(5.00%);终止妊娠时间34~41周,均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年龄22~43岁,平均26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CE公司的E8系列实时超声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2~5 MHz与腔内探头5~9 MHz配合使用。检查前嘱患者仰卧位,适量充盈膀胱,先常规经腹超声检查,必要时排空膀胱,阴道探头涂耦合剂套避孕套缓慢置于阴道,行子宫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重点观察子宫下段切口情况,详细记录异常回声区的范围、形态、边缘及内部情况。并用彩色多普勒检查病变及周边的血流情况,留图存档。初次B超检查时间为术后7~42d。发现异常声像图及时提示临床予以治疗处理,并每隔5~7d复查一次直至切口愈合。

2 结果

2.1 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分型[1]

(1)Ⅰ型(实性非均质型)。共27例(45%),见于产后42d~1年不等。临床表现为下腹坠痛,间断不规则阴道流血。声像图见子宫外形正常,剖宫产切口处肌层局部隆起回声不均、边界不清、形态不清、形态欠规则、可伴中强回声点,大小为1.5 cm×1.6cm~2.5 cm×2.0cm,彩色多普勒未见血流信号,腔内未见积液(图1)。

(2)Ⅱ型(混合回声型)。共25例(41.2%),临床表现切口处红、肿,阴道流血较多。声像图见子宫增大,子宫前壁下段见实性、混合性包块,大小为1.5cm×2.0cm~3.5cm×2.9cm,多明显外突,实性者回声强弱不等,周边及内部见少许血流信号(图2~3)。

(3)Ⅲ型(类囊肿型)。8例(13.3%),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声像图表现子宫切口处局部浆膜层表面凹凸不平,连续不完整似有断裂,可见液性区,多伴呈楔形边界清,浆膜层不连续,其腔与宫腔相连续,大小为0.8 cm×0.6cm~1.5cm×2.0cm,伴宫腔内少量积液(图4)。

2.2 按切口部位病变与子宫肌层的深浅关系分度

(1)Ⅰ度:25例,占41.7%,病变局限于子宫肌层内

(2)Ⅱ度:23例,占38.3%,病灶自肌层至浆膜层。

(3)Ⅲ度:12例,占20%,病变穿过浆膜层外形成包块

2.3 统计结果

60例分型、分度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影响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剖宫产术后由于子宫切口缺血或感染导致组织坏死、缝线脱落、切口裂开并称子宫切口愈合不良[2]。子宫腔积血,子宫切口愈合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剖宫产术后子宫的复旧以及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因素的有关研究,目前已经有较多文献报导,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妇身体方面的原因,包括产妇营养不良、过度肥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贫血等;②产妇心理方面的原因,一些产妇手术后情绪低落,担心子宫恢复及手术切口愈合状况等;③无菌操作不够严格,可导致切口感染;④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也会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⑤生产过程中,阴道检查会使生殖道正常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致病菌乘虚而入,进入宫腔、胎盘、切口等部位,引起感染[4];⑥手术时间过长,使创面组织长时间暴露及组织牵拉损伤,必然致创面上的缝线、凝出血点增加,这样会使局部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感染的机会也就增加。长时间的手术操作,手术钳对切口组织的挤压、创伤等因素,可致脂肪层发生氧化分解,发生无菌性炎症,影响切口愈合[5]。

3.2 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病理基础及超声诊断由

胶原纤维声速快则声阻抗高,造成胶原纤维与周围组织之问声阻抗失衡,是软组织超声回波成像的主要原因。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组织损伤较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缝合使创面对合严密,伤口间腺中只有少量凝血块,炎性反应轻微。表皮再生24~48 h便可将切口间隙填满,5~6d胶原纤维束碎片和纤维蛋白束形成。随着胶原纤维的增多与成熟,纤维母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许多毛细血管闭合、退化、消失,肉芽组织逐渐转化成血管稀少的由胶原纤维组成的灰白色坚韧瘢痕。因此,术后7~8d子宫切口呈平直状或弧形强回声亮带。组织含水分愈多,回声衰减愈低,故当子宫切口出现水肿、充血、淋巴炎性浸润或切口出血时,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坏死组织释放的组织凝血酶作用下,聚合成纤维素,纤维素互相交织形成的网架使病灶局限化,病灶内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和清除组织崩解产物,由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和坏死溶解的残屑组成的液体,表现为混合性光团,声像图为低或无回声团状回声。所以,声像图可及时诊断子宫切口愈合情况[6,7]。

3.3 超声图像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无明显症状,愈合不良可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声像图和子宫异常出血相关[8]。Ⅰ型患者子宫切口炎症轻微,仅见分泌物增多或间断少许阴道出血;Ⅱ型多为剖宫产短时间内或切口使用胶的患者,多种原因炎症反应明显,切口出血坏死,甚至裂开,则出现腹壁切口疼痛发热等症状;Ⅲ型子宫切口浆膜层连续性差,回声中断,肌层和粘膜层愈合不良,与宫腔相通,切口处炎性渗出,出血形成宫腔积液,表现为间断不规则阴道出血及血性分泌物。

3.4 超声对剖宫产切口愈合情况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如子宫切口感染导致晚期产后出血,手术后期瘢痕裂开,再次妊娠子宫破裂,切口妊娠等屡见不鲜,并有增多趋势[9,10]。子宫切口的愈合情况,直接关系到降低感染率,减少术后出血及再次妊娠的安全性。超声检查对子宫切口异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良华,利冬梅,梁桂玲.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超声诊断[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6):544-545.

[2]张光.产科急症[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97.

[3]肖碧芳,杨彩群,葛利平,等.超声对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检测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0):983-985.

[4]Liabsuetrakul T.Lumbiganon P.Chongsuvivatwong V.Prophylacuc antibioticprescription for cesarean section[J].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2,14(6):503-508.

[5]王莉莉.剖宫产术后发生的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0):24-26.

[6]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45-57.

[7]散志华,顾秀娟,孙心平,等.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与超声波检查的适应症[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5):130-131.

[8]Menada Valenzano M,Lijoi D,Mistrangelo E,et al.Vaginal ultrasonographic and hystero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low transverse incision after caesarean section:correlation with gynaecological symptom[J].Gynecol Obstet Invest,2006,61(4):216-222.

[9]胡蓉,尤丽娟,汪娜,等.经阴道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异常的临床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80-2081.

子宫切口愈合 篇4

1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及早发现本病

近年剖宫产术在基层医院甚至是乡镇卫生院广泛开展, 但是有时基层医院的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够, 或者说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所以及早识别本病, 是干预本病的发展、防范不良后果乃至医疗纠纷的基础。

1.1 晚期产后出血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表现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常无腹痛, 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术后长时间阴道流血或反复流血, 流血多时可伴晕厥、休克和贫血;感染明显者可有发热, 甚至盆腔脓肿。多数患者阴道流血发生在剖宫产术后2周左右[1], 子宫切口溃疡或窦道形成所致阴道流血时间晚于子宫切口裂开, 甚至可达数月。妇科检查有时可见宫口松弛, 若子宫切口位置较低者, 内诊手指甚至可伸入宫腔扪及凹陷的子宫切口和未吸收的缝线。

1.2 B超检查是重要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

因为剖宫产子宫切口最初黏合是由胶原纤维束碎片和纤维蛋白束构成。这些胶原纤维、纤维蛋白及周围组织之间声阻抗的改变不同, 是超声回波成像的主要原因[2], 故超声检查可及时诊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白骏等[2]报道剖宫产术后7~8天左右, 愈合良好的子宫切口声像图呈一边界清晰的平或弧形强回声光带, 如切口愈合不良, 则在上述强回声光带中局部有一周边毛糙、不规则并与周围形成强弱不等的混合性光团。另据焦彤等[3]报道, 剖宫产术后4周左右, 愈合良好的子宫切口, 浆膜面完整、光滑, 子宫肌层回声均匀, 无强回声光斑、光带及低回声, 缝线未完全吸收时, 肌层内可见强回声光斑。如浆膜表面不光滑, 向膀胱内突出, 子宫肌壁回声不均, 可见强回声光斑及低回声小暗区, 则提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2 知晓本病病因,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子宫切口的愈合是个漫长的过程, 影响的因素颇多。本院发生几例病例, 家属都无一例外地苦苦追问病因, 怀疑我们的医务人员技术不过关或者太粗心。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作为院方, 向其作一个适当的合理的解释非常必要。有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后, 可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误解。

子宫切口的愈合分为纤维瘢痕修复、瘢痕成熟和瘢痕机化3个阶段。术后3天成纤维细胞开始增生, 术后5天形成典型的肉芽组织, 由胶原纤维束碎片和纤维蛋白束构成, 13~18天内膜腺体出现在子宫愈合线的表面, 术后28~30天成纤维细胞增生达顶峰, 至此完成子宫切口的第1阶段愈合。子宫切口瘢痕的成熟从术后3个月至术后6个月完成。愈合的第3阶段可能需更长时间。但第1阶段是子宫切口愈合的基础和关键, 任何干扰子宫瘢痕修复的因素, 如感染、切口的选择、缝合方法、机体抵抗力等均可致瘢痕发生不同程度缺陷, 重度缺陷可使切口裂开。

2.1 子宫下段切口感染

寄生于下生殖道的细菌上行、施术时子宫切口处血管和淋巴管的暴露、缝合后切口处凝血和血供减少等诸多因素, 可以导致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很多资料表明, 子宫切口感染是导致切口愈合不良最主要因素。有报道,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严重感染致化脓性腹膜炎, 最终行子宫切除术。徐望明等[4]对360例剖宫产患者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 证实胎膜早破、多次肛门及阴道检查等术前感染诱因可增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性。

2.2 子宫下段横切口选择不当

①切口位置过低:子宫下段由峡部扩展而来, 组织和宫体部组织相似, 80%为平滑肌, 愈合能力好。切口选择过低时, 实际上可能切到或靠近宫颈组织, 而宫颈是以结缔组织为主, 平滑肌组织只占10%~15%, 血供差, 组织愈合能力差;且越往下越窄, 容易撕裂, 同时因为切口过低靠近阴道, 易导致感染, 不利愈合。②切口位置过高:多见于择期剖宫产子宫下段形成不好者, 切口选择在宫体与子宫下段交界处, 切口上下缘厚薄相差悬殊, 缝合时容易对合不良, 产后子宫缩复过程中, 可引起子宫切口两切缘的错位, 容易愈合不佳。③子宫下段切口大小不当:妊娠晚期的子宫往往右旋, 切开时未能将子宫扶正, 容易使切口偏向左侧, 致使左侧血管易受损伤, 撕裂伤多发生在“4”点钟部位。有的取胎先露时子宫下段切口撕裂, 组织回缩, 造成漏缝, 止血不彻底形成血肿;或者盲目过多过密地缝扎止血使切口血循环供应不良, 均影响子宫切口愈合。

2.3 缝合技术不当

缝合时切口创面组织对合不整齐、断裂血管缝扎不紧、切口两侧角部未将回缩血管缝扎形成血肿、缝扎组织过多过密等, 切口均可愈合不良。现在很多学者认为, 子宫切口双层缝合, 局部异物反应重, 而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更利于局部循环及子宫切口的愈合[5,6]。Waniorck等对27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行子宫碘油造影时发现肠线单层缝合子宫切口愈合最佳, 双层缝合次之, 反复缝合最差。国内也有报道证实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较双层缝合有利于切口愈合[3]。Yazicioglu等[7]将78例足月剖宫产孕妇分成缝合和不缝合子宫内膜层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 术后40~42天用超声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显示, 选择同时缝合肌层和子宫内膜层的全层缝合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不完全愈合的发生率。

2.4 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

产妇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缺乏以及不恰当地应用皮质激素等都不利于切口愈合。Myles 等[8]指出贫血、营养不良引起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20%~25%。邓娅莉等[9]对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十年间5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分析认为, 32.14%的病例因肥胖妊娠期体重增加>20kg, 认为肥胖者可能因为单位组织供血少, 感染机会增加, 影响组织愈合。

3 及时治疗本病, 化解医疗纠纷

接受剖宫产的患者都是生育年龄妇女, 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对其生理和心理康复尤为重要, 这也是很多发生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所强调的。所以, 及时有效的保守治疗是避免医疗纠纷扩大化甚至是化解纠纷的有效途径。若反复阴道流血致贫血、休克者, 应在抗休克治疗下, 积极剖腹探查, 视子宫切口局部感染的程度、患者的生育要求等, 行子宫切除术或切口局部扩创缝合术。另外, 近年许多学者认为经皮髂内动脉造影栓塞也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3.1 保守治疗

主要是在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基础上, 对症止血和用氨基酸、维生素C等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相当必要, 因为含硫氨基酸 (如甲硫氨基酸、胱氨基酸等) 是子宫切口愈合过程中形成肉芽和胶原纤维的物质基础, 而α-多肽链中的两个主要氨基酸-脯氨酸及赖氨酸, 必须经过羟化酶羟化, 才能形成前胶原分子, 维生素C 刚好具有催化羟化酶的作用。此外, 还有的学者主张在抗生素应用的基础上用己烯雌酚或孕酮治疗。需要强调的是, 用己烯雌酚或孕酮治疗的前提是没有阴道大流血, 且排除了胎盘残留和子宫切口全层裂开的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3.2 开腹手术

对于反复阴道流血致休克的患者, 应积极在输血、补液抗休克的前提下行开腹手术。术中如见子宫切口局部坏死和感染较重, 无法保留子宫时, 可当机立断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对于迫切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术中应认真检查, 如确诊子宫切口裂开部位不大, 坏死感染不严重, 切口病变处的外围血运好, 也可做切口扩创, 充分切除切口周围的坏死组织, 形成新鲜创面然后予以缝合[1]。

3.3 介入治疗

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明确出血部位, 再经导管动脉栓塞 (TAE) 治疗晚期产后出血, 此法能准确了解子宫切口的部位和出血情况, 止血成功率高, 可以保留子宫。但是受到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的限制, 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的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诊治要有更多的认识, 及时转诊。对于患者可以免除子宫切除的痛苦, 对于医院和医务人员可以化解医疗纠纷。

4 积极联系会诊和转诊, 消除患者的信任缺失

在基层医院, 一旦发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不管是对前面的手术质量, 还是对后续的治疗, 患者及家属都持怀疑态度, 表现为对医院的信任缺失。即使我们后续的治疗方案与上级医院一模一样, 也可能无济于事。这时, 第三方介入患者的处理可能会朝着医患双赢的方向发展。作为基层医院, 不妨积极联系上级医院, 请造诣深、知名度大的专家“把脉”会诊, 解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包袱, 确定后续治疗方案。这样处理, 一可以表示基层医院的诚意;二可通过会诊, 表明基层的处理确实与上级医院无异, 增加患者的信任度。我院几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 发现后, 都表现对医院的不满和不信任。经过我们主动请省三级专科医院的专家会诊后, 最后都回本院治疗, 后来效果尚理想, 未出现很大的医疗纷争。在临床上最终是否转诊, 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预后、可能的转归以及其意愿作综合考虑。

5 提高医疗质量, 尽量避免技术原因导致的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5.1 讲究剖宫产技巧, 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

作为产科医生, 要注重剖宫产手术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 包括子宫切口的选择、缝合、缝线的选择和胎先露的取出等方面:①子宫下段横切口的选择, 根据子宫下段形成情况而定。下段形成不良者, 即使胎先露高浮, 也不应高于子宫下段和宫体交界下2 cm;而下段形成良好, 即使是胎先露入盆固定者, 最低应在膀胱底上1.5 cm;切口长度以10 cm左右为宜, 不要偏向一侧。对于瘢痕子宫的二次剖宫产, 子宫切口也应选择在上述范围内, 如果前次子宫瘢痕愈合良好, 最好避开前次剖宫产瘢痕, 另外选择新的切口,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切口延裂, 同时避免了瘢痕处血液循环不良的弊端。②至于子宫切口的缝合, 建议采用单层缝合, 如果采用双层缝合, 应避免缝合过密和反复缝扎止血, 但关于此问题, 尚需要有更多材料论证方可得出结论。③关于缝线, Dexon薇乔线比肠线更值得选择。因为普通羊肠线通过吞噬溶解而崩解, 细胞反应重, 且强度只能保持4~5天, 此时子宫切口瘢痕愈合尚未完成, 容易导致切口裂开;Dexon薇乔线通过水解而崩解, 局部反应轻, 且强度可以持续30天左右, 此时切口基本完成第1阶段愈合[10]。④取胎先露时掌握一定的娩出技巧, 避免“暴力”导致子宫切口的损伤。

5.2 产前注意预防感染

胎膜早破超过12小时, 前置胎盘反复阴道流血, 均应积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产程延长或者有延长趋势者, 应有意识地尽量不要增加肛诊和阴道检查次数, 同时积极干预, 尽快缩短产程, 减少感染机会;术前有贫血、休克、营养不良者, 应积极纠正, 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5.3 术中、术后积极控制感染, 加强营养

剖宫产时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子宫切口的愈合离不开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 术后注意营养支持治疗。特别是对有产程异常、贫血、低蛋白、肥胖、糖尿病、子宫瘢痕等高危因素者, 术后予积极、规范抗感染治疗的同时, 及时纠正和治疗基础疾病。

5.4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合理选择剖宫产

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避免滥用剖宫产。通过医务人员、产妇及家属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 遏制剖宫产率的盲目剧增, 从而减少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产科近、远期并发症和产科纠纷。

6 对剖宫产患者进行有效宣教, 提高患者的防病意识

早期子宫切口循环不良、组织水肿、炎症浸润, 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 则可导致切口感染或无菌性坏死, 最终愈合不良。故术后应对患者及家属反复进行宣教, 教会他们识别正常恶露与阴道流血的区别, 教会他们识别体温等变化, 及时就诊和超声检查, 从而监测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是个老话题, 在当前严峻的医疗形势下, 如何防范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却成了新话题。总之, 首先要在技术上尽量避免和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一旦发生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应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措施避免矛盾扩大化。以上几点, 对于基层医院会有一定帮助, 但针对具体患者, 还应该做些更为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庄依亮.晚期产后出血[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5) :266-268.

[2]白骏, 徐望明, 杨菁, 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B超与临床监测[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7, 32 (4) :195-197.

[3]焦彤, 陈静婴.超声对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与双层缝合切口愈合情况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超声医学杂志, 1997, 13 (8) :57-59.

[4]徐望明, 许学先, 陈建华, 等.3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的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 20 (2) :141-142.

[5]陆元庆.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J].江苏医药杂志, 2000, 26 (5) :408-409.

[6]李虹, 赵忠桢, 徐虹.腹壁横切口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的疗效对比[J].天津医药, 2000, 28 (3) :147-149.

[7]Yazicioglu F, G kdogan A, Kelekci S, et al.Incomplete healing of the uterine incision after caesarean section:is it preventable[J].Eur J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06, 124 (1) :32-36.

[8]Myles TD, Gooch, Santolaya J.Obesity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nfectious morbidity in patients who undergo caesarean delivery[J].Obstet Gynecol, 2002, 100 (5pt1) :959-964.

[9]邓娅莉, 丁依玲, 范雪梅.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56例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 (2) :388-389.

子宫切口愈合 篇5

关键词:湿性愈合理论,湿性敷料,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愈合不良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延长康复时间, 还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为了减轻换药疼痛, 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外科门诊在治疗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时,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换药, 并进行疗效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 在外科门诊换药的患者,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了77例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入选标准:属常见的手术类型;肿瘤患者首次手术未做过化疗者;能自述疼痛感受, 并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糖尿病患者, 营养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1.2 换药方法

1.2.1实验组:用碘附消毒创面及周围皮肤, 伤口有坏死组织和结痂, 行机械性清创, 去除腐肉及脓性分泌物, 彻底清创后, 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洗创面;对深窄或有潜行的伤口, 使用20ml注射器抽取0.9% 氯化钠溶液连接9号头皮针 (去掉针头) 冲洗, 无菌干纱布蘸干创面。根据伤口深度、坏死程度、渗液多少选择敷料。若坏死组织多, 结痂不易去除, 在创面涂抹水凝胶, 进行自溶性清创;伤口深、有潜行, 选用藻酸盐敷料, 剪取适当尺寸, 轻轻填充伤口,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另外、起到止血、引流、支撑的作用;感染伤口应用银离子敷料;外层固定选用泡沫类敷料, 增加渗液吸收, 当渗液减少后可选用水胶体敷料, 促进上皮组织生长。根据敷料渗出情况, 2~6天换药一次。

注:两组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2对照组: 采用常规换药方法, 碘附消毒创面及周围皮肤, 清创剪除坏死组织, 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较深伤口和潜行, 填塞生理盐水湿纱条, 渗液多者, 应用藻酸盐敷料, 感染伤口使用银离子敷料, 外层用无纺布敷料固定, 2~3天换药一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换药次数、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时间。

(1) 伤口愈合为创面完全闭合, 上皮覆盖。

(2) 伤口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Analogue Scale, VAS) [1], 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 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换药次数与痊愈时间比较 ( 见表 2) 。

2.2 两组患者换药时伤口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 3) 。

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6, P<0.05)

3 讨论

3.1 传统换药方法的弊端

伤口愈合是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 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2]。传统换药方法, 伤口容易干燥, 即使应用藻酸盐敷料, 由于无纺布外层敷料透气性好, 导致伤口分泌物干结。在揭除敷料时, 敷料与伤口粘连, 引起疼痛。伤口结痂会明显阻碍伤口的上皮化形成[3]。另外, 盐水纱条虽然起到了从湿到干的清创引流作用, 但其取出时容易损伤肉芽组织, 导致疼痛。外层的普通敷料吸收渗液的能力有限, 导致换药次数频繁。频繁更换敷料, 使创面局部温度下降, 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4];

3.2 湿性愈合机制

实验组选用的泡沫和水胶体敷料, 为伤口创造了一个密闭、缺氧的环境。研究发现, 在无大气氧存在下的血管增生速度为大气氧存在时的6倍, 新血管的增生随伤口大气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5]。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后形成凝胶覆盖伤口, 保持创面湿润, 移除敷料时不黏伤口。藻酸盐敷料能溶解坏死组织, 促进自溶性清创, 可无创性取出[6], 湿性环境, 肉芽组织形成加速[3], 另外, 伤口的渗出液含有丰富的营养以及各种免疫细胞, 炎性渗出液为等渗液, 保护了创面的神经末梢, 从而减轻伤口的剧烈疼痛[7]。

清洁无结痂的湿润伤口其上皮细胞移行、增生速度比结痂伤口要快得多, 因为上皮细胞无法移行于干燥结痂的细胞层, 需花费时间向痂皮下的湿润床移行[3]。湿性敷料避免了伤口结痂。

湿性环境是在闭合性敷料下建立起来的。密闭的环境, 可抑制细菌生长, 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 刺激毛细血管形成及内源性胶原酶释放, 使创面坏死组织溶解, 从而达到清创的目的[8]。在保持伤口湿润的同时, 敷料有较强的渗液吸收能力, 减少了换药次数。

Alexander等[9]对湿性敷料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显示采用湿性愈合的方法和传统换药的医疗费用在统计学上并无明显差异。

切口愈合不良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也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利用湿性疗法, 有效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 减少了换药次数, 减轻了换药疼痛, 同时也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17.

[2]李春兰.湿性愈合理论与闭合性敷料的应用[J].新护理, 2010, 9 (3) :106-107.

[3]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37-45.

[4]周素荷.湿性愈合在难免性压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2) :1483-1485.

[5]Sharman D.Moist wound healing:A review of evidence, application and outcome[J].Diabetic Foot, 2003, 6 (3) :112-120.

[6]施婕, 罗可比, 刘琳.41例肠造口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3) :243-244.

[7]程如虹.湿性愈合在8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6) :1345-1347.

[8]吴仙蓉, 冯晓薇, 商昌珍.湿性愈合敷料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电子版) , 2012, 6 (2) :62-64.

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施行会阴切开缝合术1 707例, 年龄19岁~43岁;其中初产妇1 699例, 经产妇8例;头位顺产1 572例, 产钳助产132例, 胎头吸引1例, 臀牵引2例。

2 结果

切开愈合情况:1 707例产妇中, 1 691例甲级愈合, 占99.06%;16例会阴切口愈合不良, 占0.94%, 其中切口裂开3例, 占18.75%, 切口感染13例, 占81.25%。

3 原因

3.1 全身因素

3例会阴切口全层裂开, 局部无异常, 1例产妇合并重度贫血, 1例产妇为重度子痫前期, 另1例产妇合并糖尿病。

3.2 局部因素

5例产妇原有阴道炎, 是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 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阴道炎, 炎症使局部组织红肿, 抵抗力低下。

3.3 其他因素

2例因胎膜早破和原发性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 1例巨大儿, 3例产钳助产, 会阴切口长度不够致切口向纵深延裂, 延长缝合时间, 1例肠线吸收不良影响愈合。

3.4 医护因素

4例助产士无菌观念不强, 消毒不严格, 缝合时留有无效腔, 血管结扎不彻底, 局部组织渗血。产程中多次阴道检查导致感染, 切口缝合错位, 对合不良, 也可影响愈合。

4 护理

4.1 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宣教

对有合并症的产妇要加强产前监护, 给予饮食、营养方面的指导, 有阴道炎、外阴炎的产妇要及时诊治。我院切口感染率为0.76%, 低于报道的1.2%[1], 与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有很大的关系。产前已存感染、羊水Ⅲ°污染、胎膜早破大于12 h、产程长、产后出血、阴道手术助产者, 产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2 提高助产及缝合技术

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大多是由3年以下的助产士接产, 因此要加强低年资助产士的操作技术培训[2]。助产前后严格无菌操作, 根据会阴条件及胎儿大小做适当的会阴切口, 避免严重裂伤, 缝合前用0.5%碘伏重新消毒外阴, 铺无菌巾, 注意缝线不要触及肛门及周围。缝合时阴道黏膜第一针超过顶点0.5 cm, 注意将切口对齐, 不留死腔, 恢复原来的解剖结构, 为减少线结反应, 针距不宜过疏或过密, 打结松紧适宜, 对一些向纵深延长的裂伤, 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缝合。

4.3 加强产后护理

产后嘱产妇尽可能取健侧卧位, 向后擦拭大便, 要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住院期间, 使用透气性好的卫生纸, 并及时更换, 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时避免用力排便, 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取得帮助。

4.4 已经发生切口裂开的产妇

要稳定产妇及家属的情绪, 分析裂开的原因, 做出相应的治疗和护理。3例完全裂开的伤口, 立即送回产房, 给予心理安慰的同时,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 消毒后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再次清创缝合, 术后5 d拆线, 伤口甲级愈合出院[3,4]。

4.5 感染切口清创产妇

13例感染切口清创后的产妇, 在医院经抗感染和局部用0.5%碘伏消毒换药后, 配合红外线理疗, 度过急性炎症期后出院。会阴部有较强的抗感染和愈合能力, 出院后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每晚睡前1次, 并及时反馈伤口愈合情况, 既消除了产妇及家属的不安情绪, 保持了产妇的饮食和睡眠, 又节省了住院经费。产后8 d~15 d伤口完全愈合, 无一例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汪淑香.会阴切开感染原因分析及相应预防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9) :1237.

[2]周岗, 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操作和护理[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 4 (3) :370.

[3]朱雯惠, 万荣, 熊梅.会阴切口采用一个半结缝合方法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6A) :1446-1447.

会阴侧切口延期愈合监测原因分析 篇7

关键词:会阴侧切口,延期愈合,感染,目标监测

为了掌握本院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本研究仅针对2013年6月1日~2015年6月30日会阴侧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13年6月1日~2015年6月30日,本院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3486名产妇,统计切口延期愈合情况,年龄在21-40岁,孕周34-41周。

1.2 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制定统一表格,并下发给各临床医师.院感专职人员每天与床位医师沟通手术后患者的侧切口愈合情况直至出院,若切口愈合不良则记录切口情况并处置,作为统计资料。

1.3 切口延期愈合

本院统计侧切术后,侧切口拆线时(一般术后4-5天),如有切口裂开、脂肪液化、外阴切口感染等情况发生,即在切口延期愈合统计范围内;外阴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生殖道感染中外阴切口感染内容。

1.4 监测资料统计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并制表。

2 监测结果

2.1 统计结果

外阴侧切口愈合情况统计结果:2013年6月1日~2015年6月30日外阴侧切数3486例,延期愈合数38例,延期愈合率1.10%(38/3486),侧切口感染21例,感染率为0.60%(21/3486);切口裂开14例、脂肪液化3例。外阴侧切口延期愈合原因分析统计分别见表1。

2.2 细菌分离结果

侧切口送检细菌培养31例,其中阳性标本19例(分离率61.30%),两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1例(占57.90%)、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粪肠球菌1例、屎肠球菌、潘氏变形杆菌1例、路登葡萄球菌2例、G群链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其中1例切口延期愈合尽管培养出G群链球菌,结合临床,疑为污染菌,未诊断院感外,其余细菌培养阳性病例均诊断为外阴切口感染。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切口延期愈合的形式分三类: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感染是导致伤口延期愈合最主要的因素,占延期愈合原因的13.16%,切口感染时局部组织耗氧量增加,造成相对或绝对缺氧,不利于切口愈合;因孕期产妇体重增加导致会阴部皮肤的脂肪层增厚,因为脂肪层几乎无血供,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切口的脂肪液化,使切口愈合不良;产前会阴部清洁、消毒欠佳,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规范,加之产后不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干燥,很容易导致切口的愈合不良;而切口对合不良、缝合过紧使切口局部血运不良,或形成死腔,当伤口血液渗出、恶露及分泌物残留腔内影响切口愈合,如果缝合过程中止血不充分形成血肿,给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难免导致切口感染;若个人体质对缝合丝线或可吸收线敏感,术者缝合切口的线结多、缝合时间长,切口组织排异反应强烈,易导致会阴局部组织水肿形成硬结,不易于切口愈合;Ⅱ°、Ⅲ°裂伤使伤口范加大、加深,增加了切口愈合的难度,在愈合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受细菌的侵袭导致切口感染发生;产程长增加了肛查和阴道检查的次数,产钳助产等侵入性操作对会阴损伤较重,同时先露部压迫引起局部缺血、水肿等,伤口暴露时间长,创面细菌数量增加.或者在分娩时出血较多等,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1],引起伤口延期愈合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贫血致使局部血液循环差,而影响组织修复,使伤口愈合能力下降:胎膜早破使会阴部受到细菌污染的机会增加,是造成切口延期愈合的原因之一。

3.2 感染率分析

外阴切口感染率为0.60%较王佳[2]等报道稍低,可能与我院手术技巧纯熟或者送检标本阳性分离率低有关.加强对医务人员细菌培养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时发现感染病例,以便于做好防控,杜绝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

3.3 中药踏渍干预治疗

考虑中药踏渍的十预治疗主要原因是中药毒副作用小,伤口贴服药物减小感染率,用赤芍、川芎、当归各5g,丹参30g,黄芩60g,水煎取汁,每日一剂,分两次使用。用无菌纱布渗透药汁后热敷于会阴侧切处,踏渍时间为一小时,每日两次,直至拆线。

以上切口延期愈合原因给我们管理者以启示,助产者如果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操作技巧掌握不到位.就会导致切口缝合不佳,使切口延期愈合,甚至感染,降低切口延期愈合率可以在术者的操作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同时加强产前、产时、产后的无菌操作及优质的护理工作对降低切口延期愈合率,从而降低侧切口感染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孟娟.会阴侧切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6):46

子宫切口愈合 篇8

为了避免分娩造成会阴严重裂伤, 减轻分娩时的阻力[1], 会阴切口缝合技术作为阴道分娩的辅助手段, 己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重视。产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是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 切口在4~5d内仍未完全愈合者, 其感染率为10%, 可引起产妇产后疼痛、活动受限、远期并发症等问题, 为探讨其发生原因与护理措施, 本文将近年我科产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施行会阴侧、斜切开术后顺产的产妇为2950例, 年龄20~38岁, 孕 (39.1±2.7) 周;初产妇2713例 (92.0%) , 经产妇237例 (8.0%) ;头位顺产2875例, 臀位产18例, 胎头吸引产32例, 产钳助产25例。其中会阴切口甲级愈合2913例 (98.7%) ;会阴侧、斜切口愈合不良37例 (包括切口感染29例, 切口裂开8例) , 占1.3%。

1.2 处理措施与结果

发现切口愈合异常后, 根据切口感染情况尽快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29例切口感染者即行扩创, 同时留取标本送细菌学培养加药敏试验, 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后局部以1∶9碘伏消毒, 用优锁溶液纱条换药, 每天2次, 同时予抗生素治疗, 经过3~6d后渗出物明显减少, 急性炎症消退;8例行2次缝合术。5例创面新鲜者直接行2次缝合, 清除原缝合线, 切除局部组织2~4mm, 露出新鲜切面及皮缘, 以0/2肠线逐层对口缝合。13例2期缝合者术后均加强抗感染, 加强营养, 保持创面干燥, 均于术后6d拆线, 甲级愈合, 愈合率为100%。创面较小者经局部换药, 血象、体温正常, 创面无脓性分泌物, 肉芽新鲜时给予换药, 每2天1次, 10d后基本愈合, 术后42d随访时瘢痕软, 无压痛。

2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

2.1 切口感染

29例切口感染的患者中原有阴道炎症 (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和真菌性阴道炎) 16例, 占55.2%;胎膜早破8例, 占27.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 占6.9%;产后出血3例, 占10.3%。

2.2 会阴切口裂开原因

本组8例切口裂开患者中3例切口渗血的产妇在产后4d拆线时切口全层裂开, 切口上有暗红色小血块;2例行皮内缝合的产妇在产后12h蹲位清洗会阴时发生缝线断裂至切口全层裂开;3例在产后72h拆线后因便秘用力至切口全层裂开。

3讨论

3.1 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宣教

本组资料显示, 原有阴道炎症是引起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产前患有阴道炎、外阴炎者要及时诊治;讲解分娩知识, 第2产程指导患者正确运用腹压及如何与助产人员配合, 避免会阴严重裂伤, 教会患者产后观察伤口和自我护理的方法[2]。

3.2 提高缝合及助产技术

助产前后严格无菌操作, 缝合前更换手套, 重新消毒外阴, 重新铺无菌巾, 以甲硝唑冲洗切口, 注意缝线不要接触到肛门。缝合时注意将切口对齐, 不留死腔;阴道黏膜第1针要超过顶点1cm, 为减少线结反应, 针距不宜过密或过疏, 打结不能过松或过紧, 过密或过紧致血运障碍, 过疏或过松达不到止血效果可致血肿, 影响愈合;缝合的关键部位是处女膜及舟状窝处, 实施新式处女膜缝合法及加缝舟状窝将达到解剖复位及避免未对齐致愈合不良;根据会阴条件及胎儿大小做适合大小的会阴切口, 避免会阴严重裂伤, 对一些侧切或正中切加撕裂伤的切口, 要请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指导。

3.3 预防护理

产房应每天开窗通风, 紫外线消毒, 每月定期空气细菌培养。会阴切开缝合系2类手术切口,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至关重要。会阴切口缝合前用甲硝唑100ml彻底冲洗阴道壁及会阴切口, 缝合后用0.5%碘伏纱布湿敷切口2h, 嘱产妇取健侧卧位, 以免恶露污染切口, 保持外阴清洁。24h后每天用0.5%碘伏球擦洗外阴, 每天2次, 红外线照射30min, 每天1次。帮助产妇早接触、早吸吮, 促进子宫收缩, 鼓励产妇早期离床活动, 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从而使切口的血液循环增加, 促进伤口愈合[3]。由于产后会阴切口感染及疼痛, 使产妇产生心理障碍, 影响哺乳和母乳喂养, 因此适当的心理护理可消除产妇的紧张心理和恐惧感, 从而提高产妇的应激能力和机体抗病能力, 促进会阴切口快速愈合。

参考文献

[1]夏海欧.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86-288.

[2]肖佩霞, 魏建和.会阴侧-斜切口愈合不良原因的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 2007, 29 (8) :889.

上一篇:运行状态信息下一篇:集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