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部位

2024-08-11

切口部位(精选7篇)

切口部位 篇1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被子宫肌纤维及瘢痕纤维组织所完全包绕,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在中国,因为剖宫产率的增加,CSP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考虑到CSP相对罕见,目前没有一系列评估和最佳治疗方法。研究发现:CSP主要发生于6年以内的剖宫产[1],由于孕周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亦不同,大多数情况下CSP预后不佳,有时甚至需要切除子宫[2]。有学者认为剖宫产瘢痕处发生滋养层胎盘侵入而造成了子宫肌层连续性的中断[3],而阴道超声能发现这种改变,从而识别CSP的发生和植入,改善预后和减少切除子宫的发生。

1 手术治疗

1.1 刮宫术

经阴道超声作为早期诊断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工具,一旦确定了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早期清宫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CSP的妊娠物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普通的盲目刮宫易引起大出血,超声指导在CSP的手术治疗中至关重要。与正常怀孕相比,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无论是宫内妊娠或再次发生瘢痕处妊娠都有所升高。直到孕7周时妊娠囊都较小,可以在腹部超声指引和充分的麻醉下通过阴道安全治疗CSP。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宫颈扩张和刮宫术似乎特别适合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显著升高和病灶周边强彩色多普勒信号的CSP患者,从而可以保留其生育功能。然而,关于HIFU治疗CSP仍需要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从而证实哪些病例更适合该方法[4]。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罕见且危及生命的,但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治疗指南。由于数量少、经验不足等原因,盲目刮宫的方法效果不佳。但如果妊娠早期使用超声早期诊断,在适当的指导方针与产科医生的专业选择下,宫颈扩张和刮宫术可能成为CSP的主要治疗方式[5],在妊娠早期经阴道吸出异位妊娠囊是安全保守的治疗选择。但有学者认为,现有证据并不支持超声引导下的刮宫术效果优于其他治疗方法[6]。

1.2 内镜手术

也有人认为内镜下手术是治疗CSP患者并保留生育功能的最佳手术方式。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可通过内镜手术切除,手术成功率高,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和出血少[7]。如果CSP向膀胱和腹腔发展,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更加适合。在此之前注射甲氨蝶呤(MTX)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但会延长住院时间,而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可大大减少术中出血[8]。

1.3 经过阴道手术

与传统经腹手术相比,CSP患者经阴道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与经腹部手术相比,术后HCG下降速度相似。当然,这个手术必须由经阴道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因为经阴道手术区域狭窄,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盆腔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这种方法[9]。研究表明经过阴道治疗CSP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微创的方式,这种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可以保留母体的生育功能,而几乎没有任何重大的风险[10],可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医疗成本[11]。

在一项CSP阴式手术15例的报道中建议宫颈注射垂体后叶激素2 U,以减少出血。通过注水的方法可使膀胱和宫颈充分暴露,从而避免膀胱和尿道受损伤,并防止瘘管形成。尽可能完整切除妊娠组织,这点十分重要,可在探针的引导下连续缝合修复后的子宫壁。其操作应该十分仔细,从而避免复发憩室或微通道形成子宫切口瘢痕。通过这种方式治疗的CSP患者应复查血HCG,若第2天血清β-HCG增加或下降不到20%应加以药物辅助治疗[12]。

2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药物治疗

在CSP的治疗中,如果通过刮宫怀疑仍有胎盘组织残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一些不常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如子宫动脉畸形。有病例报道发生在刮宫术后1个月的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病理结果在瘢痕组织中发现坏死绒毛膜绒毛证实该诊断。妊娠组织如无法清除,很容易从瘢痕处和阴道发生致命性出血。创伤性刮宫导致相邻的静脉和动脉关系异常,因此局部形成血肿,子宫动脉栓塞可以减少局部血液供应区域的动静脉畸形,但仍可能因血供丰富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应切除剖宫产瘢痕妊娠组织,从而成功治疗动静脉畸形。在一些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出现危及生命情况的时候,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未来怀孕发生子宫破裂和胎盘植入的风险明显升高,最好建议患者在接下来的2年里注意避孕[13]。

近些年,CSP的发病逐年升高,早期准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生育功能的保留和产妇病死率的降低至关重要[14]。有人认为,在异位的剖宫产瘢痕处妊娠中,瘢痕处妊娠可通过保守治疗的方法来终止妊娠,双侧动脉阻塞可用来阻断出血和保留生育功能[19]。与现有方法相比,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甲氨蝶呤化疗似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可能是治疗CSP的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其对卵巢功能及未来生育功能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评估以及长期观察[15]。

既往把全身使用甲氨蝶呤或子宫动脉栓塞的方法简单地看作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惟一治疗方法的观点应避免,因为等待其止血或者减少出血的过程可能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瘢痕裂开大出血,切除子宫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惟一措施。随着妊娠的进展,子宫破裂和发生无法控制的出血的风险增加,因此,可先进行妊娠囊动脉化疗,然后动脉栓塞。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提高了杀胚的效果并减少全身不良反应,随后进行动脉栓塞可以使甲氨蝶呤局部灌注的效果增加。在栓塞后24 h~1周内进行刮宫术,如果间隔时间太长,可能会导致明胶海绵吸收从而增加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风险。有报道认为这些操作均能成功,几乎没有出血,没有切除子宫的风险。双侧子宫动脉化疗可减少适合刮宫的患者与之相关的风险[16]。对于CSP的患者孕周8周以上和包块大于6 cm用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效果不佳。如果CSP孕周超过了8周同时包块小于6 cm,可使用开腹探查而不是更大范围的刮宫和一直子宫动脉栓塞[17]。从长远来看,子宫动脉栓塞可以保留卵巢功能和生育能力。有学者建议暂时钛夹结合双边子宫动脉闭塞,并通过腹腔镜将血管加压素注入子宫肌层可成为一种在CSP治疗中有效的止血方法[18]。

在治疗CSP中动脉栓塞后子宫动脉化疗似乎优于全身性MTX治疗。永久性栓塞剂如聚乙烯醇(PVA)颗粒效果可能好于临时性栓塞剂如明胶海绵。然而这个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化疗后PVA颗粒对女性生育功能是否有长久的影响[19]。

尽管CSP的治疗仍有争议,但MTX单独或结合扩张性清宫术可避免不必要的经腹手术、子宫切除和保留生育能力[20]。子宫动脉栓塞联合MTX局部注射在植入性稳定型CSP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优于全身性MTX治疗,已在临床上得到初步应用[21]。

3单独药物治疗

有学者认为,经过阴道超声阴道孕囊吸引术与局部MTX注射是治疗CSP的一种高效方法,并可保留生育功能。这种方法提供了CSP的一种重要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可不用住院治疗。然而,当诊断CSP时血β-HCG值大于20 000 m IU/m L,则需要一种全身性MTX注射方法[22]。在合适的病例中,MTX注射和宫腔镜切除CSP都可以提供良好的预后,都可作为初始治疗和MTX治疗失败后的治疗方法。

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的患者定期随诊超声和β-HCG的连续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这个简单、微创技术可以作为门诊手术治疗CSP并可保留生育功能。

近些年也有研究发现局部注射乙醇和通过宫腔镜检查和扩张并在超声引导下行刮宫术,是治疗CSP的一种可行的方案。然而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23]。

上述CSP治疗方法大多是单独的报告,尚需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从而找出最佳方法。总之,在决定CSP的外科治疗计划之前进行完整的评估十分重要[24]。直到更多的证据出现之前,每个被诊断为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治疗,应该告知患者关于潜在的临床结局并提供关于治疗和终止妊娠的广泛咨询[25]。对于既往有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极为必要的,可以避免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护女性的生育功能和未来怀孕的可能性。即使这种罕见的临床事件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但仍应尝试保守治疗[26]。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特别是因社会因素而采取的选择性剖宫产,同时提高缝合技术,可有效减少CSP的发生[1]。

切口部位 篇2

【关键词】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治疗方法【Abstract】Goal: The analysis exploration womb canyon department splits the palace to produce the margin spot pregnancy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07-0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产妇在生育时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此项手术带给大多数孕妇极大的益处[1]。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此项手术引发的多种并发症,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便是其中一种影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2]。目前摆在广大医护人员面前的问题主要是:此病的病例较少,临床经验较为匮乏,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还是缺少一种大家首肯的、效果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50例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的详细情况。得到的治疗效果较好,方法得当,现具体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50例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的详细情况。参加本次实验的50例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均为就诊初期即来我院进行治疗,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实验。50例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年龄跨度28一42岁,平均(35.1±6.4)岁。其中经历1次剖宫产的患者有42例,剩下8例经历过2次剖宫产手术。所有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均采用子宫下端横切口的方式。所有患者的年龄、病程、身体状况等相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不造成影响。

1.2 临床表现: 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征。其中19例有停经史,停经大约45-60天。21例具阴道不规则流血,4例患者出现下腹部隐痛,即停经多日又伴有下腹隐痛的患者有3例。所有患者的血HCG都明显升高。辅以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超声检查可提示宫腔内无妊娠证据,而原剖宫产切口处可见到孕囊或混合性结构,血流丰富。其中20例患者在子宫下段原剖宫产切口处可见孕囊,其中13例具有胚芽,7例可以探及心管的搏动。0例患者在其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处可见血流丰富的混合结构。

1.3 治疗方法: 我院在治疗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的过程中,多采用甲氨蝶呤(MTX)进行保守治疗,如若患者病情过重则会辅以超声监护下进行刮宫。若患者查血HCG值较低予MTX保守治疗。首先进行小剂量的甲氨蝶呤静脉滴注,定时观察病灶处反应,如若超声随访时提示剖宫产切口处还存在较为大量周边血供丰富的混合结构,测再加适当剂量进行静脉滴注,亦或选择用动脉介入的方式注入子宫。如患者在入院时随访超声提示肿块周边血供十分明显,血HCG值均较高,给予患者予MTX(100-300mg)静脉滴注和100mg子宫动脉介入后,随访超声提示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处血流仍然丰富,或者血HCG的含量较长时间不下降亦或下降缓慢,就要采取在超声监护下刮宫的治疗方法。

2 结果

50名子宫峡部剖腹产切口妊娠患者,根据其病情特点,选用MTX保守治疗或者MTX保守治疗+超声下监护刮宫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 50名子宫峡部剖腹产切口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例数HCG恢复时间(d)出血量(ml)MTX静脉滴注3次,共150mg628.9±3.5<40MTX保守治疗MTX子宫动脉介入,100-250mg914.4±3.3<40MTX静脉滴注3次,共150mg+100mg子宫动脉介入37.2±4.2<40MTX静脉滴注3次,共150mg+超声下监护刮宫1826.9±1.5200±14MTX子宫动脉介入,100-250mg+超声下监护刮宫719.4±3.2280±55MTX保守治疗+

超声下监护刮宫MTX静脉滴注3次,共150mg+100mg子宫动脉介入+超声下监护刮宫46.9±1.380±12MTX肌肉注射3次,隔日进行+超声下监护刮宫430.2±2.6<503 讨论

3.1 诊断的注意事项: 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处妊娠临床较为少见,所以即使是十分专业的医师对此病也缺乏较充分的了解,导致此病诊断较为困难,极易与滋养细胞肿瘤、宫内妊娠等相混[3]。例如有患者经人流术后3个月,反复阴道流血而就诊。超声提示剖宫产切口部位混合结构,血供丰富,符合滋养细胞肿瘤。故被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后经过确诊,进行了,子宫前壁病灶的切除手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或者被误诊为宫内妊娠时,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易导致大出血,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子宫穿孔。而如果此病在早期未能及时诊断与终止,易发生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甚至子宫破裂

3.2 治疗方法的选择:在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处妊娠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5]。一经发现就要终止妊娠,尽早进行药物的保守治疗,进行静脉或子宫动脉介入注射MTX,它可以抑制切口部位滋养细胞的生长,使胚胎的绒毛变性坏死。从而使胚胎脱落或者病位固定较顽固,还可以辅以手术进行治疗[6]。

手术治疗我们首选的为超生监控下行刮宫术,通过注射MTX使胚胎死亡,周围的绒毛细胞坏死,降低刮宫难度[7]。在刮宫过程中一定要十分谨慎,因为子宫肌层较薄弱,如若造成子宫穿孔,一定要及时止血,必要时在手术前备好与患者相匹配的血浆,以便补充血液[8]。若经过MTX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血HCG含量还是没能下降,或经超声监控后发现病灶处还是存在血供丰富的混合结构就要行子宫前壁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最后一种情况,最为紧急,也是我们最不愿意进行的子宫切除手术,只有患者出现大出血,无法挽回,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只能进行子宫切除。

参考文献

[1]Lam PM,Lokw,LauTK.Unsuccessful medical treatment of 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 with systemic methotrexate-a report of two cases.Acte Obstet Gynecol Scand,2004,83(1):108-111.

[2]胡景香,郑秀梅,郑秀艳,耿迎春,姜雅萍.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136-137.

[3]叶新红,朱关珍.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49-550.

[4]范伟荣,林俊.子宫峡部妊娠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3):54-55.

[5]叶和义,王琼,齐海燕.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3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3):176-177.

[6]孙丽红,孙天霞.剖宫产切口部位子宫峡部妊娠1例[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04(3):246.

[7]陆志红.子宫峡部剖宫产术后切口部位妊娠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3):82-83.

切口部位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于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切口内异症患者18例, 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患者15例 (均曾经行剖宫产手术) 。会阴切口内异症3例。患者年龄在22~40岁, 平均在33岁。发病时间最短8个月, 最长8年, 平均4年。病灶大小月1.5~5.5cm。其中有3例腹壁内异症为多发灶, 其余为单发灶。

1.2 临床症状。

18例患者均有产科手术史, 手术切口局部触及包块, 且包快有不同程度的, 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切口瘢痕疼痛。经期增大, 经后缩小, 肿块活动差, 与周围边界不清。

1.3 治疗效果。

18例患者诊断明确后, 其中1例患者因病灶较大, 且多发灶, 在术前给予口服孕三烯酮3个月, 使病灶缩小后手术。有3例再次妊娠 (使病灶缩小, 行再次剖宫产同时切除) 。16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2例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治疗。术中所见病灶切面见紫褐色小结节, 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15例腹壁切口病灶中有2例为于切口旁, 其余均原手术切口处。3例累及肌层, 8例累及筋膜层, 4例位于皮下组织。3例会阴切口病灶位于会阴侧切口周围, 未累及肛门括约肌及直肠壁。术中用锐性分离法切除病灶。尽量切除病灶及其周围组织1.0cm。累及筋膜者仍切除病灶周围组织1.0cm。会阴切口内异症者切除病灶时注意勿损伤直肠黏膜。18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炎细胞和出血等。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切口愈合良好。为了预防患者术后复发均给予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随访1~2年, 无复发。

2. 讨论

2.1 手术切口内异症发生的原因。

内异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有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淋巴播散、医源性播散、免疫发病等学说, 但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内膜种植所致, 至今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1], 医源性的内异症说明其发生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2], 本组18例患者均有产科手术史, 说明手术与内异症的发生有关。

2.2 手术切口内异症的诊断。

手术切口内异症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1) 有经腹和经阴道产的产科手术史; (2) 手术切口瘢痕处质韧肿块,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3) 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切口瘢痕胀痛, 有痛性肿块经期增大, 经后可缩小; (4) 超声可见腹壁皮下脂肪层或肌肉层内实性不均质、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包块[4]。一般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 即可作出诊断。

2.3 手术切口内异症的治疗。

切口内异症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病灶[3], 因为直径大于1.0cm的内异症病灶单靠药物治疗较为困难[5]。因为它对药物反应差, 且停药后复发率高, 尤其是疼痛症状明显, 影响生活治疗, 而且一旦确诊, 以尽早手术为宜, 因为病灶逐渐增大会增加手术难度 (手术一般选择月经刚结束时进行, 这时病变结节较明显, 边界较清楚, 手术容易彻底, 术后不易复发) 。如果不及时就诊, 病灶较大, 则有可能进腹腔, 甚至借助人工补片修补为切除大片病灶而缺损的腹壁, 在创伤增加的基础上, 也不见得比切小包块时彻底, 所以说还是强调有病早医。18例术后均用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 无复发。随访1~2年, 治疗效果良好。

2.4 预防。

(1)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 (2) 提高手术质量, 剖宫产时应减少宫腔操作, 保护腹壁切口, 术中清洗切口及腹腔, 术中缝合子宫时不能穿透子宫内膜层, 杜绝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医源性传播; (3) 建议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 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 采用对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得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 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产后, 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 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因此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手术操作要精细, 术中要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 术后要清洗伤口, 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关键词:手术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学英, 郎景和, 冷金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02.

[2]黄薇, 牛小宇, 韩艳华.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1) :15-18.

[3]彭丽芳, 王莉莉, 唐晖等.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1646-1647.

[4]李茂谊, 李振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价值.中国计划生育学, 2007, 137 (3) :180-181.

切口部位 篇4

关键词:手术切口,剖宫产,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内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2,3]。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及会阴侧切术的增加,术后切口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屡见不鲜[4,5]。现就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入院的6例切口部位异位症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入院的6例切口部位异位症患者,术后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年龄26~51岁,平均(31.3±4.5)岁。患者临床资料详见表1。

1.2 临床检查

所有患者会阴侧切口处可有局部胀痛或刺痛,可有搔痒感或触痛,经后疼痛多可减轻或消失,并有渐渐增大的趋势,体检可发现位于瘢痕下或周围质硬、与皮肤分界欠清;2例表现为多个病灶,4例为单个病灶。B超显示会阴侧切口处显示形态欠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结节,周边见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稀少。

2 结果与转归

患者平均年龄为30岁,平均发病时间为术后11个月,发病症状为术后切口部位与月经有关的周期性疼痛,切口处可触及实质性结节或肿块,经前增大,经后缩小,包块活动度差,与周围边界不清。其中例4中的患者,病史较复杂,第一次剖宫产术后1年出现进行性加重性痛经,腹部切口处周期性疼痛,以双侧卵巢巧囊?腹壁切口异位症?为手术指征,在外院行开腹手术,术中行双侧卵巢巧囊剥除术,腹壁切口异位灶清除术,异位病灶侵及腹直肌前鞘。患者术后无明显症状,术后6个月妊娠。妊娠38周时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术,术中见异位灶广泛复发,呈多发性。累及筋膜层、肌层及腹膜层,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手术难度大。剖开异位灶见灰蓝色质韧实质性纤维包块,触之如沙石状,可见散在暗褐色点状镶嵌,为血液吸收所致,不似典型异位灶形成紫蓝色或红色病变。除了例6中因发病时间段,手术中可见病灶内有典型的陈旧样巧克力样液体外,其余5例均为质硬之纤维组织,术后病理均为增生结缔组织,可见内膜腺体。

3 讨论

术后的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考虑是手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因此,此种疾病也是手术的一个远期并发症,所以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尤为重要[6]。术中应该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规范轻柔,结扎止血彻底,力求术野干净,手术时间短,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7]。该病的诊断并不难,明确的术后切口部位的周期性疼痛,切口处逐渐增大的实质性痛性结节或包块以及B超检查、CA125的测定不难诊断。手术切除病灶是最有效的方法[8]。药物治疗意义不大。手术的治疗原则是一定要完整彻底的切除病灶,以防术后复发[9,10]。在资料中例4即是第一次腹壁切口异位灶切除不彻底,才导致术后6个月就复发,且病灶范围广,侵及深入腹膜层,术中一定要明确解剖层次,锐性分离切除病灶以及周围1~1.5cm组织,累及腹膜者切除受累腹膜及周围腹膜1cm,会阴切口异位症切除病灶时注意切勿损伤直肠黏膜。完整的清除病灶后大的腹壁组织缺损,我们除了间断张力性缝合外,还应用了进口的补片来填充。术后我们建议该患尽量延长哺乳时间,哺乳结束后应用药物治疗,患者术后随访至今1年尚未复发。其他患者酌情使用孕三烯酮或GnRH-a药物治疗,随访至今均未复发。

参考文献

[1]冷金花, 郎景和, 杨佳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 (12) :53.

[2]李亚里.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 (3) :145.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54.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94.

[5]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 (第二卷)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6]葛红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 19 (5) :87.

[7]梁小阳.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3 (19) :62.

[8]颜小利.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率及复发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 (8) :1380.

[9]胡香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1998, 25 (6) :351-354.

切口部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1日~2012年7月31日在我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486例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平均年龄32.75±6.81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31.46±7.58岁。患者均无免疫系统疾病。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职业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1.2 备皮方法及评价标准

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手术前一天晚上在科室病房内行常规备皮, 剃除术野区域内毛发后用稀肥皂水清洗消毒;治疗组患者于手术前30min在手术室使用3M专用备皮刀进行备皮, 除急诊手术外, 手术前一天晚上均使用洗必泰沐浴, 术前30min使用洗必泰再次进行皮肤清洁[1]。两组患者手术室均进行空气消毒。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评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2]。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 使用t检验表示组间差异,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234例, 乙级愈合2例, 无丙级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243例, 乙级愈合3例, 丙级愈合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前30min备皮切口感染率明显优于术前一晚备皮。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4。

3 讨论

术前备皮是常规护理工作之一, 备皮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切口愈合速度和是否发生术后感染, 可对手术成功产生直接影响。传统的术前备皮包含有刮毛和皮肤消毒两部分, 为了便于进行进一步消毒和手术时操作, 同时也降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要求清除手术视野内所有毛发。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在距离切缘较远处和仅生有轻微汗毛的区域保留毛发不仅对消毒和手术操作没有影响, 而且还会因未对皮肤造成损害, 降低术后切口处感染的风险[3]。原因在于使用传统刮刀刮毛时会对皮肤表层造成损害, 降低了皮肤对于外界病菌的抵抗力, 也易使病菌在皮肤内滋生。病原感染性炎症和机械性损伤引起的炎症均可使汗腺、皮脂腺等腺体周围的皮肤组织肿胀充血, 对术前消毒和术后皮肤组织生长均造成不利影响。美国手术室护理协会建议尽量保留皮肤毛发, 对于必须清楚的毛发, 剪毛为第一选择且剪毛时间和手术时间间隔越短越好。切口术后感染还和围手术期是否正确换药, 无菌操作是否规范, 切口类型和手术时间长短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等有关[4]。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情况进行分析, 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 临床工作中应提倡不剃毛备皮, 应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对皮肤的清洁消毒上, 在术前一天及术前用洗必泰清洗消毒, 脐部可用松节油擦拭去污, 备皮时间和手术时间也应尽量缩短, 既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又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量, 同时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 是最优备皮方法。正确的手术技巧, 对病人的保温, 术后换药, 术中无菌技术操作, 保证手及环境卫生等加上对手术部位皮肤的正确处理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抽取手术治疗的患者48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术前一晚使用洗必泰沐浴, 术前30min在手术室使用3M专用备皮刀进行备皮, 后使用洗必泰清洁消毒;对照组患者术前一晚常规备皮,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234例, 乙级愈合2例, 无丙级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243例, 乙级愈合3例, 丙级愈合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除正确的手术技巧, 无菌技术操作, 手卫生, 对病人的保温, 保证手术室环境卫生等之外, 对手术部位皮肤的正确处理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备皮,皮肤处理,切口感染,预防

参考文献

[1]赵秀平.备皮时间与切口感染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 :119.

[2]董明.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与预防[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12) :996-997.

[3]廖登玲, 吕文燕.两种备皮方法的比较[J].中国中医急症, 2006, 15 (5) :563-564.

切口部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足月分娩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例, 最小年龄23岁, 最大年龄38岁, 平均年龄28岁。5例属于腹部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 3例属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8例患者都有手取胎盘或者刮宫史。其中两例为镇卫生院分娩后发病, 两例为县级医院剖宫产后发病。5例患者中发病潜伏期最短2个月, 最长10个月, 其中一例术后2个月发病, 产后出血较多, 且产后未哺乳, 月经复潮较早。

1.2 临床表现

8例患者均为足月分娩, 均有剖宫切口或会阴侧切切口, 均存在与月经有关的腹部疼痛或会阴部周期性疼痛结节。经期时触碰, 疼痛明显, 局部皮肤和黏膜在外观上较为正常。检查结果显示:触碰切口疤痕不同部位, 具有结节状肿块感, 并与周边的界限不是非常清晰, 且有疼痛感, 最小为2cm×2cm×1cm, 最大为8cm×6cm×4cm。初步诊断为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经病理检查均得到确诊。

1.3 治疗方法

对8例患者采取切除病灶处理, 并服用内美通或者丹那唑进行术后巩固治疗3个月~半年。定期进行术后随诊, 无复发。

2 结果

通过对8例患者情况进行分析, 方便讨论, 进行统计, 见表1。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目前,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的研究, 还未发现该种病患的发病机制, 根据临床的情况来看, 比如剖宫取胎或者剖宫产等, 造成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的原因是具有活力的子宫内膜或者是蜕膜细胞具有种植能力[2]。这种解释已经受到大众的认可, 就是内膜种植生长说, 发生在足月分娩后切口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正是由于反复的宫腔操作, 或者粗暴操作, 致使子宫内膜外带至切口处, 进而内膜在此处成活、生长而成异位症状, 属于医源性播散。本组资料显示, 五例患者都有产时宫腔操作史, 有的手取胎盘, 有的刮宫, 且几例患者手术所在卫生院手术质量不高, 操作简单粗暴, 升高了该病的发病率。据临床资料分析, 足月分娩后, 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少出现在软产道伤口处, 虽然脱落的子宫内膜会流经此处, 分析认为这与阴道内细菌环境有关, 也于产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 不利于内膜种植和生长。由此可以分析, 足月分娩后切口部位发生子宫异位症, 原因之一是子宫内膜移位到切口处, 这是一个重要前提, 但发病还需其他条件。

3.2 诊断确诊

这种病的临床诊断并不难, 具有典型性病史和临床表现, 不需要其他医学辅助检查, 但确诊需病理检查。

3.3 预防

了解发病原因之后, 预防的关键在于不给具有生长能力的子宫内膜或者是蜕膜细胞转移位置、种植和生长的机会。要注意的就是在手术过程中, 特别是分娩第三产程, 自然分娩后如果有胎盘胎膜的残留, 要尽量徒手进入进入宫腔捞取, 避免发生刮宫。剖宫手术时不提倡过早干预第三产程, 分娩后, 不建议立即手取胎盘, 现场要仔细检查子宫切口, 及时对子宫的裂伤或者出血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使用钳夹进行止血, 等待胎盘自然剥离, 然后协助胎盘胎膜一同娩出, 并及时对胎盘胎膜进行检查, 查看是否完整, 完整, 则不需要再去擦拭宫腔防止再次种植, 如果娩出胎膜不完整, 可用手取出胎盘的残留部分, 或者用干纱布擦拭宫腔后钳取出残留的胎膜。值得提醒的是, 要注意提高手术的熟练程度, 掌握手术操作技巧, 操作时一定注意要轻柔。在缝合伤口时, 提倡用生理盐水或者是甲硝唑进行冲洗, 然后进行缝合。注意产后鼓励母乳喂养, 适当延长哺乳时间。由于产后哺乳的妇女, 血中prl水平较高, E2水平低, 可以导致已经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坏死直至吸收。

3.4 治疗方法

本组8例患者都是采用切除病灶治疗, 辅以药物巩固, 目的是缩短疗程, 预防复发。其中有1例患者, 在发病之后, 一直采用服药治疗, 有1年的治疗时间, 服用药物有内美通和丹那唑, 病情未能控制, 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 首先切除了病灶, 接着服用以上介绍的药物丹那唑进行巩固, 目前没有复发。接受手术之后, 已经切除了病灶, 是否需要药物进行巩固还存在争论, 有的认为, 病灶已经去除, 且切除干净, 无需再用药物巩固治疗, 但不能保证清除彻底, 再辅助药物治疗[3]。但是, 就临床表现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点是浸润、扩散等, 仅凭肉眼观察, 无法确定病灶是否去除彻底[4], 特别是基层医院, 病理检查基础落后, 所以要重视药物巩固治疗, 当然, 服药时间可以酌情处理。

参考文献

[1]张永凤, 卓静, 吴雪华, 等.足月分娩后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7 (6) :630.

[2]章兴凤.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0, 16 (8) :965-966.

[3]赵学英, 郎景和, 冷金花, 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52 (2) :97-100.

切口部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3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患者, 年龄27~36岁, 平均年龄31岁, 本次发生子宫切口部位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为1~10年;本组38例患者有1次流产史的3例;2次流产史的21例;3次及以上流产史的14例;停经天数为38~67d;38例患者症状均为少量阴道流血, 持续时间5~13d, 血β-hCG (77.8~132835.9miu/mL) , 按其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 采用宫腔镜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宫腔镜组, 另17例患者为对照组。宫腔镜组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 宫内无妊娠物, 其中11例患者检查发现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有混合性团块侵入子宫肌层, 后经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检查等检查确诊;10例疑似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确诊。

1.2 诊断治疗方法

1.2.1 宫腔镜等配套医疗器械

液体膨宫宫腔检查镜 (OLYMPUS公司生产) 、宫腔治疗镜, 宫腔电切镜及其他配套设备。膨宫介质为5%葡萄糖液。

1.2.2 治疗方法

根据本组21例患者的检查及血β-h CG情况, 均采取保守治疗, 先给予米非司酮50mg12h/1次×6次, 3d后在超声引导下, 对局部妊娠物多点注射化疗药物甲氨蝶呤 (MTX) , 注射剂量为50mg/m2。测患者血β-hCG下降>15%时, 即在宫腔镜直视下行清宫术, 膨宫介质选用5%葡萄糖液, 以350mL/min流速, 宫腔压力维持在9.31Kpa。本组21例患者有11例在行清宫术中出血较多, 则在宫腔镜直视下行电凝创面止血, 功率100W。在行清宫术时, 遇妊娠组织较多, 则用刮匙针对病灶部位搔刮, 在宫腔镜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 可重复多次进行, 直至宫内妊娠组织完全清除干净;本组21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1周血β-hCG后下降<15%。经再次给予甲氨蝶呤 (MTX) 同样剂量后效果满意。

1.2.3

对照组17例患者药物治疗同宫腔镜组, 在采用传统的清宫方式血β-hCG下降>15%时行清宫术。

2 结果

从表1可看出, 2组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是剖宫产后罕见的并发症, 有文献报道[2]该病与人流及子宫损伤有关。随着剖宫产人数的增加, 目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在临床上也日益受到重视, 因该病危险性大, 一旦误诊, 轻者可导致患者部分或全部失去子宫, 重者引起子宫破裂会危及生命。故在临床诊断时, 凡遇有剖宫产史, 停径后出现无痛性不规则阴道流血且血β-hCG高于正常值的患者, 应引起足够重视, 如B超、阴道B超均不能确诊的情况下, 应采用宫腔镜在直视下进行检查, 以明确诊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宫腔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宫腔镜直视下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准确率高, 在宫腔镜直视下行清宫手术, 不但可以在出血量大的情况下实施创面电凝止血及破坏妊娠组织活性, 还可通过镜检观察病灶情况, 所有操作均可在宫腔镜直视下进行。通过2组38例患者的对比分析, 充分证明宫腔镜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 值得各地推广应用。但使用宫腔镜也应针对患者情况而定, 对一型, 少数二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可在宫腔镜直视下进行治疗, 对三型如妊娠物>3cm、距浆膜<2mm、绒毛活性强, 血β-hCG较高, 易发生大出血的患者, 不作为首选检查治疗方法[3], 应采取手术行开腹手术清除疤痕处妊娠物甚至子宫部份切除手术。

摘要:目的 探析宫腔镜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诊治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3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病例, 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 使用宫腔镜的21例患者为宫腔镜组, 未在宫腔镜下行手术的患者17例为对照组。结果 宫腔镜21例患者经宫腔镜诊断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照组17例患者中14例治愈出院, 2例因术中出血量多, 止血困难, 被迫行开腹手术清除疤痕处妊娠物, 1例切除子宫。结论 宫腔镜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诊治中, 对保护子宫进行保守治疗, 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诊治方法。

关键词:宫腔镜,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

参考文献

[1]Seow KW.Huang LW, lin YH, et a1.Cesarean scar pregnancy:issue in management[J].Ultrasound Ousted Gyneco1, 2004, 23 (3) :247~253.

[2]周仁慧.剖官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诊治中的特征[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12) :2026~2027.

上一篇:航天制造业下一篇:冬种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