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治疗依从性

2024-08-26

饮食治疗依从性(精选10篇)

饮食治疗依从性 篇1

摘要: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饮食指导模式对住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低蛋白饮食(LPD)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讨有利于提高LPD治疗依从性的饮食指导方案。方法 确诊CKD3、4期住院患者58例,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改良模式组(研究组)和一般模式组(对照组)各29例,住院后均接受饮食指导,研究组采用包含食物模具和照片、蛋白质交换份选择表、个性化参考食谱、患者家属旁听等四方面内容的模式;对照组采用包含宣教指导资料、个性化参考食谱、无家属旁听的模式。两组饮食指导后1、2、3d用24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并比较患者平均每日热量摄入量(DEI)、蛋白质摄入量(DPI)、优质蛋白质摄入量(HQPI);比较两组DPI与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PI)的顺应性;并对两组患者的LPD知识和行为态度进行问卷调查评分及分析。结果 两组DEI、RPI无显著差异(P=0.910);改良模式组DPI、DPI与RPI的差值显著低于一般模式组(P=0.032,P=0.013),HQPI/DPI≥5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一般模式组(P=0.009),提示改良模式组患者对RPI依从性较高;改良模式组LPD知识与行为态度问卷总评分显著高于一般模式组(P<0.001),两组行为态度良好、行为态度一般和行为态度差的构成有显著差异(P=0.035)。结论 包含食物模具和照片、蛋白质交换份选择表、个性化参考食谱和患者家属旁听的改良饮食指导模式可显著提高CKD患者LPD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低蛋白饮食,依从性,蛋白质交换份法,饮食指导

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行优质低蛋白营养治疗已成为共识[1]。但由于患者对低蛋白饮食(LPD)的必要性和意义不了解、欠缺规范的个性化饮食指导、LPD的食物与患者长期习惯差别太大、营养食堂供应能力不足等因素,我们在临床观察到患者对LPD治疗的依从性较低。本研究观察了改良饮食指导模式对提高慢性肾脏病(CKD)患者LPD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收住的CKD患者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50~70岁。病因包括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42例,肾囊肿2例,结石8例,不明原因6例。其中CKD3期28例,CKD4期30例,病程2.5~7(4.6±2.3)年。排除年龄<50岁患者、糖尿病患者、CKD1期、2期和5期患者、透析患者、70岁以上高龄患者、已接受过规范饮食指导患者、不能正常语言交流患者及文盲。采用区组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配至改良模式组和一般模式组各29例,其中改良模式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63.5±5.8岁,理想体重56.2±5.3kg,实际体重57.8±5.9kg,CKD3期患者13例、CKD4期患者16例,平均病程4.4±2.5年,GFR31.5±10.3ml/min;一般模式组男20例,女9例,年龄64.3±6.1岁,理想体重55.9±5.8kg,实际体重56.9±6.8kg,CKD3期患者15例、CKD4期患者14例,平均病程4.7±3.5年,GFR30.5±8.9ml/min。两组性别构成、年龄、理想体重、实际体重、病程、GFR均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与治疗推荐值制定

CKD的定义和分期参照K/DOQI指南标准[2]。CKD指临床上有持续肾损害≥3个月;或没有肾损害的证据,但GFR持续<60ml/(min·1.73m2)时间超过3个月;用国内改良MDAD方程[3]估算e GFR[/(min·1.73m2)](1)男性=186×Scr-1.154×年龄-0.203×中国人1.233;(2)女性=186×Scr-1.154×年龄-0.203×0.742×中国人1.233。CKD分期为5期:CKD1期,GFR≥90ml/min;CKD2期,GFR60~8 9ml/min;CKD3期,GFR30~59ml/min;CKD4期,GFR15~29ml/min;CKD5期,GFR<15ml/min。RPI确定参照全国肾脏病和糖尿病界组成的专家小组制定的《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1],对于CKD3、4期患者,RPI为0.6g/(kg·d),热量摄入较低者为0.75g/(kg·d),约50%蛋白应为高生物价蛋白。1.2.2 RPI计算记录每位患者的身高、体重、理想体重、年龄、性别以及入院时的血肌酐值和血清白蛋白,了解患者平时主食的摄入量评价能量摄入是否充足,能量摄入充足者按0.6g/kg·d、能量摄入较低者或有低蛋白血症者按0.75g/(kg·d)计算每位患者的RPI。

1.2.3 膳食调查

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连续记录1、2、3d的饮食状况。记录内容为餐次、食物名称、摄入量、烹饪方法。每天由专职营养师使用食物模具(或照片)与病人面对面调查前一天的进食情况,连续3d。用NCCW营养软件(参照食物成分表)计算病人每日DPI、DEI、HQPI,取3 d的平均值作为病人的饮食状况。计算A、B组DPI与RPI的差值;统计两组HQPI占DPI比例<50%、≥50%的患者人数。

1.2.4 食物蛋白质交换份表的设计及使用

根据各类食物蛋白质含量设计食物蛋白质交换份表,包括主食表1(每份含蛋白质≤1g,热量150~175kcal)、主食表2(每份含蛋白质2g,热量50~100kcal)、主食表3(每份含蛋白质4g,热量100~200kcal)、水果表(每份含蛋白质≤1g,热量45kcal)、副食表(每份含蛋白质6g,热量50~110kcal)、蔬菜表1(每份含蛋白质≤1g,热量20kcal)、蔬菜表2(每份含蛋白质1.5~2g,热量20kcal),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引用杨月欣主编的《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4]。根据患者的RPI和HQPI的要求,对每个交换表的食物使用份数进行明确的建议,患者饥饿时建议使用主食表1和水果表的食物作为加餐食物。

1.2.5 问卷调查评分

将LPD知识评分和对LPD的行为态度评分合计即为问卷调查评分的总分。内容包括:(1)LPD知识评分,包括10道CKD饮食治疗知识题目,以“是”或“否”回答,每题5分,回答正确得5分,错误为0分。逐项统计并记录结果。(2)对低蛋白饮食治疗的行为态度评分包括“(1)是否愿意选择以淀粉类主食为主。(2)会按食谱建议的肉类份量进食。(3)出院后也要坚持低蛋白饮食。(4)愿意少量吃豆腐。(5)愿意学习制作淀粉类主食”共5道题目,满分50分,按A、B、C三种不同行为态度设计答案,选A为10分,选B得5分,选C得0分。逐项统计并记录结果。5个项目合计≥40分为行为态度良好,25~39分为行为态度一般,<25分为行为态度差。

1.2.6 食物模具和照片的使用

将病人食堂制作的低蛋白治疗饮食的主食品种按固定份量拍照以便指导时给患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牛奶马蹄糕、西米红薯羹、鸡蛋藕糊、麦淀粉香芋蒸糕、水晶饺、蔬菜粉条等。同时还应用仿真食物模具使患者了解需限制的食物的体积。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在SPSS 17.0建库,计量资料以表示,正态分布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情况

两组的DEI、RPI、HQPI无显著差异,改良模式组的DPI显著低于一般模式组(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改良模式组HQP/DPI≥5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一般模式组(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改良模式组DPI与RPI的差值较小,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提示改良模式组对RPI的顺应性优于一般模式组(见表3)。

2.2 两组问卷调查评分情况

改良模式组总评分75.59±12.01分,一般模式组总评分59.66±18.27分,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十分显著意义(t=3.950,P<0.001)。改良模式组LPD知识关于“面条含大量植物蛋白”、“麦淀粉含蛋白质很少”、“米饭也提供较多植物蛋白”等项目的得分人数多于一般模式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4);两组对LPD的不同行为态度的构成有显著差异(P=0.035),可认为改良指导模式组对LPD的行为态度优于一般指导模式组(见表5)。

3讨论

LPD联合α ̄酮酸是目前公认的可以延缓CKD患者肾功能衰竭进程的营养治疗方法[5]。LPD有阻止或延缓肾功能不全恶化进程的作用[6]。LPD的特点是主食明显不同于正常人,以纯淀粉为主食,常吃的米面必须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品种不太限制,但数量要固定,同时具有低磷、低嘌呤的特点。由于临床医护营养治疗知识缺乏,医院专业营养师不足,不能为患者提供全面完善的指导,如果直接执行膳食医嘱给患者提供不同控制级别的LPD,患者往往依从性很低。国内鲁新红等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饮食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仅有21.2%的患者饮食蛋白质摄入符合推荐要求[7]。本研究使用的饮食指导模式,是由专业营养师全程参与,采用食物蛋白质交换份选择表明确各类别食物的具体选择份数,提高患者对各种食物蛋白质含量的了解;采用食物模具和照片让患者有视觉体验、便于理解和记忆;制定个性化食谱进一步强调LPD的治疗性质,便于让患者了解每餐食物搭配和尽量做到营养均衡;要求家属旁听是为了让患者在执行LPD时能获得亲人的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提高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示,研究组采用改善的饮食指导模式,蛋白质摄入顺应性良好的比例显著提高,且优质蛋白摄入比例达到50%以上者明显增加,而能量摄入无明显改变。能量摄入充足是LPD治疗的关键,可以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我们在饮食指导时向患者强调饱腹感不足时可以用适量蛋白含量较少的藕粉、马蹄糕、红薯、栗子、蔬菜淀粉煎糕等食物加餐,从而保证了能量的供给。对照组优质蛋白摄入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对照组患者传统米面类主食的摄入较多,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B组患者摄食行为与其认知有关,如“面条含大量植物蛋白”、“麦淀粉含蛋白质很少”、“米饭也提供较多植物蛋白”的得分人数明显少于研究组。因此,LPD的饮食指导需加强主食选择的教育,按蛋白质含量对主食分层归类(如本研究的主食表1和主食表2),并用主食食物照片加强感官认知,可以提高LPD治疗的依从性。

两组患者的问卷调查中对“愿意少量吃豆腐”的总得分明显偏低,大部分患者对是否可以吃豆腐(或豆制品)疑虑较多,而且“不能吃豆制品”的指导直接来源于临床医护。大豆蛋白是一种高生物价的蛋白质,大豆做成豆腐后嘌呤含量有所减少。Soroka Soroka等[8]研究了不同种类蛋白饮食对1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的影响,结果低动物蛋白组和低大豆蛋白组均能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低大豆蛋白组的患者饮食依从性好,蛋白质摄入较低。Stephenson等[9]研究了大豆蛋白对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GFR的影响,结果提示大豆蛋白饮食能够减轻肾小球高流量、高滤过状态,从而减慢肾小球硬化的进程。因此,我们指导患者在蛋白质限制范围内适量摄取大豆类蛋白质,丰富食物选择,也有利于提高LPD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王海燕,王梅(译).美国NKF-K/DOQI工作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8.

[2]全国eGFR课题协作组.MDRD方程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改良和评估[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10):589-595.

[3]α-酮酸制剂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协作组.慢性肾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7):421-423.

[4]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3-22.

[5]Cupisi A,Morelli E,Meola M.Vegetarian diet alternated with con-ventional low-protein die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J].Journal of Renal Nutrition,2002,12(1):32-37.

[6]焦广宇,周春凌.慢性肾脏病循证营养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3):179-180.

[7]鲁新红,陆潜,汪涛.慢性肾衰竭病人的饮食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10):2560-2562.

[8]Riabov SI,Kucher AG,Grigor'eva ND,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vari-ants of low-protein diet on progression of chronic renalfailure and indices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predialysis stage[J].Ter Arkh,2001,73(6):10-15.

[9]Stephenson TJ,Setchell KD,Kendall CW,et al.Effect of soyprotein-rich diet on renal function in young adults with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Clin Nephrol,2005,64(1):1-11.

饮食治疗依从性 篇2

【关键词】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05-01

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来越受临床医生及临床药学人员的重视。在诸多影响药物治疗作用的因素中,患者的不依从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当下,药物治疗的不依从性发生率相当高,据报道,美国作用的因素中,患者的不依从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冶疗效果。据报道,美国约有4%~21%门诊病人不遵医嘱而自行随意用药,有50%处方未被恰当处理;在我国有资料显示,46%病人实际上不按处方剂量正确服用,约30%病人在短期抗菌治疗中不遵医嘱.不依从性用药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对病人对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1、治疗“不依从性产生的危害

治疗“不依从性”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对病人自身及对社会影响两大方面。

1.1 疾病未能根治,导致复发、恶化甚至死亡,如感染性疾病治疗时,抗生素剂量太小及疗程不够,可导致感染再次复发和加重。

1.2 出现毒副作用如慢性心衰患者超剂量服用地高辛造成蓄积中毒时常发生。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约有250多万人因不良反应(ADR)住院。住院病人发生ADR的约500~1000万人,每年死于AOR的达19万人。

1.3 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众所周知,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不断变迁和增加重病感染愈来愈难控制。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TB)、性病等卷土重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4 对于新药的临床试验。由于不依从性所产生的更为严重的后果则是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2、“不依从性”用药产生的原因

2.1 医师,药师,与病人缺少联系,对病人缺乏指导,例如医师草率看病、不与病人交流,药师发药不进行指导,致使病人错用药物,如把外用药当内服,或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服药。

2.2 对医师缺乏信任 患着对青年医师多有种不信任感,故对其医嘱不顺从,用药尤为多见,有些患者可能对医务人员知识水平不放心,医师开的药,干脆不吃。

2.3 患者缺乏必要的医药知识,如漏服一次避孕药就可能导致避孕失败,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者忽视维持治疗,导致病情复发。

2.4 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慢性病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而停服或整日忧心忡忡从而产生过分依赖药物的心理,走向另一极端即滥用药物。

2.5 社会、家庭、经济等原因而致不合作。如家庭不和睦经济条件差而得不到相应的照顾特别是老年患者,记忆力、视听力下降,由于未听清楚或记不住医嘱,以致停服漏服。

2.6 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病人难以耐受药物的某些副作用而造成停药特别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常见的不良反应。

2.7 药物制剂本身的因素引起患者不依从。如药片太小不利于伴有视力和手指灵活性减退的老年人分掰,药片太大难以吞咽.药物带有不良气味及颜色都会引起病人尤其是儿童不依从。

2.8 给药方案复杂,用药次数及品种过于复杂尤对老年和小儿患者容易导致漏服停服或自行减量。每天3次以上的用药方案对学生及职业人群实际难以依从。另外疗效愈长,坚特治疗也愈难。不依从性发生率愈高。

3、提高依从性用药的措施

3.1 临床医师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责任心。对病人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要耐心阐述治疗的理由、服药的重要性,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询问患者说明书用药及具体服用方法,如琥也红霉素肠溶片不能嚼啐服用以防胃肠刺激加重及疗效下降,医师要加强对患者进行依从性教育。医师要多掌握药品信息,提高治疗质量。

3.2 调剂人员发药或护士。执行医嘱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药嘱”,阐明药师在病人诊病后取药时,通过对药物服用方法及药物的副作用而改进病人的依从情况。服药指导内容包括治疗目的、服药方法与时间,副作用,使用及贮存中注意事项,对于婴幼儿患者,老年患者,孕妇等更应重视发药交待工作,避免可能造成的差错。药剂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确保患者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

3.3 结合临床需要开发研究速效、长效、高效、低毒、色香味俱全的新剂型,提高患者依从性。根据儿童心理,将具有不良气味及颜色的药物进行包衣或加掩盖剂等制成患儿乐接受的制剂。长效制剂,复方制剂如等新剂型的应用方便了临床,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3.4 方便患者用药,多为病人着想。①对于开瓶困难,剂师给有翼的盖或螺帽似盖,方便开取。②药瓶标签不清应详细注明。③滴眼剂应有点眼工具。④不会计量刻度应用其它较明了的量具(小杯,滴管)。⑤经常忘服药可在分药盒里投入1次剂量,药用1次投1次,建议使用药品帮助记忆。

3.5 發展药学服务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改进(QI)项目。例行收集药学服务重要信息,定期分析信息找出主要问题通过开展不良反应药物监测工作,实行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同时能及时了解患者在药物治疗中的合作程度,通过TDM,督促患者依从。

3.6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医药保健知识,病人依从性高,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其效用性就大,反之,则效用性小,如果一种药物通过改变剂型提高了其中临床治疗中的依从性从而增加了其效用性,这种药物就可得到重新评价。如硝酸甘油控释贴剂的开发利用,肠溶阿斯匹林临床效用的提高等。

饮食治疗依从性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56例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上,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病,未服药或处于用药稳定期;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参考有关文献[2,3,4]自行设计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经预实验后反复修订而成。调查问卷共25个条目,采用1分~4分四级评分制,总分100分。调查时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访问方式。共发出问卷56份,回收56份,回收率、应答率均为100%。

1.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及描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71.5岁±6.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26例,大专及以上20例;居住方式以与子女同住为主,占60.7%,老人独居占39.3%;医疗付费方式以医疗保险为主,占57.1%;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20例,占35.7%;高血压病病程为16.5年±11.5年;合并相关心脑血管疾病3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8例,心脏病14例,脑血管疾病22例,超重或肥胖22例,血脂异常32例。

2.2 饮食治疗依从性得分

56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得分为72.8分±11.9分,其中≥80分14例(占25.0%),60分~79分32例(占57.1%),<60分10例(占17.9%)。

2.3 影响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以饮食治疗依从性得分为应变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医疗付费方式、早发心血管家族史、高血压病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数量、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与高血压病程、超重或肥胖、医疗付费方式有关(P<0.05)。详见表1。

1) 为广西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桂科自0728151。

3 讨论

3.1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调查中,饮食治疗依从性得分≥80分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仅占25.0%;仍有75.0%的病人对饮食治疗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李华萍等[5]调查显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饮食控制良好者也仅占16.4%。对未能遵从饮食治疗的原因,部分病人认为改变饮食对血压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饮食对血压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与药物治疗相比其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所以一部分病人忽视饮食治疗。部分病人不知道合理饮食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这可能与部分医护人员对高血压饮食治疗的指导不到位和病人对饮食治疗相关知识缺乏有关。部分老年病人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如喜食腊肉、肥肉等,他们虽然知道高盐、高脂饮食对血压的控制不利,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自控能力。部分病人表示由于不是自己做饭,且和家庭成员一同进餐,故家庭成员的不良烹调、饮食习惯难免会影响自己的饮食依从行为。

3.2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饮食治疗性的影响因素

高血压病程越长,病人对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得分越高,考虑与病人在患病期间接受反复多次、连续性的饮食教育和饮食干预有关。超重或肥胖病人对饮食治疗的依从性较高,提示这类病人已开始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以控制体重,但有效控制体重尚需与有效运动相结合,且需持之以恒。有公费、医疗保险的病人较自费的病人对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得分高,考虑与自费病人的疾病负担重,长期的医疗支出让病人力不从心,无暇顾及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关。

3.3 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对策

3.3.1 实施个体化、连续性的饮食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集体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6]。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可借助知己健康管理系统[7]、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建立电子档案,深入了解老年高血压病病人不遵从饮食治疗的原因,制订可行的饮食健康教育计划和阶段控制目标,定期评价病人的饮食依从行为。出院后,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电话[8]、短信[9]等方式定期督促、指导病人,提高其对饮食治疗的依从性。

3.3.2 发挥社区在老年高血压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社区医疗保健是医院工作的延续。社区医院可利用宣传小册子、广播、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进行高血压疾病和饮食治疗的健康教育,进一步增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饮食保健意识;可建立社区高血压病病人健康俱乐部[10],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如高血压的饮食疗法)、示范教育(如食物模型展示、热量的计算方法)、组织高血压同伴教育[11]。

3.3.3 提高病人的家庭支持程度

饮食治疗依从性 篇4

【关键词】门诊患儿;雾化吸入;不良依从性;对策

气体压缩式雾化是利用压缩空气气流产生负压将药液激化成小雾粒悬浮在气流中,随患儿呼吸被吸入,达到消炎、止咳、化痰、平喘、湿化气道的作用,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小、无创伤、使用方便等优点,它不会改变药液的物理或化学特性,疗效肯定,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儿科门诊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但由于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力和自控力较差,比较害怕甚至拒绝这一治疗[1],所以目前气体压缩式雾化吸入治疗 在本科开展不是很理想,2岁以下患儿依从性较差。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1对象:2012年6月—12月,120例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患儿,年龄5月—7岁,其中2岁以上80例,2岁以下40例。肺炎30例,支气管炎60例哮喘20例,喉炎10例。患儿均采用气体压缩式雾化吸入,每次吸入10—15分钟,药量遵医嘱。

1.2结果:2岁以上能完成治疗依从性较好25例,在治疗中有哭闹推开喷雾罩20例,完全不配合治疗35例。2岁以下能配合治疗依从性好7例,依从性差拒绝治疗33例。

2 依从性差的原因:

2.1来自患儿家长的原因:

2.1.1由于家长不具备相关知识,对这一治疗认识不够,误以为注射或静脉用药比局部用药疗效好。

2.1.2家长过于疼爱孩子,顺从其意愿常常中断治疗,加之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迫,缺乏耐心,导致治疗不规范不到位。

2.1.3频繁更换照顾者,接替者没有接受正规的吸入治疗宣教培训而导致治疗不能顺利开展。

2.1.4有少数家长由于经济原因,认为雾化治疗费用高,难以接受。

2.2患儿方面的原因:

2.2.1小孩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认知力和自控力差,对机械类操作有着本能的抗拒心理,对雾化产生的烟雾有一种恐惧感。

2.2.2小孩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整个治疗过程很难坚持下来,难免出现哭吵挣扎,不易配合。

2.3来自临床护理人员的原因:

2.3.1对家长宣教培训不到位,护士应向家长进行全面讲解。

2.3.2护理人员不固定,操作流程不规范,未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3 护理方法与对策:

3.1应注意营造温馨的治疗环境,适度丰富室内色彩,墙壁上张贴有婴儿,儿童吸入治疗的各种姿势彩色挂图,面罩及口含嘴颜色应丰富些。治疗室应有空调,温度适宜,治疗台整洁干净。

3.2对2岁以上患儿在雾化吸入前让其在旁观看正在安静配合地接受雾化治疗的患儿,消除其恐惧心理,并且由护士做示范动作,在其基本理解和接受后即开机雾化。如患儿没有哭闹,护士应摸摸头部予以夸奖,如患儿雾化过程中想哭或用手推开喷雾器,护士应面带微笑在旁边鼓励。[2]2岁以下不配合雾化的小患儿治疗时用手机播放音乐或用录音机播放童谣,或让其玩喜欢的玩具,分散其注意力,将小患儿带入好奇喜爱心理情境中,有利于吸入治疗顺利完成。[3]对极不配合的患儿可让家长哄其入睡后再进行雾化治疗。

3.3加强对家长的宣教,护士应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雾化治疗的作用机理,可告知其雾化吸入分子小,雾粒直径5um以下,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不需要患儿用力吸气,药液即可到达小气道及肺泡,较全身用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消除其顾虑。

3.4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

3.4.1体位选择:进行雾化吸入时患儿最好选择坐位,婴幼儿可由家长抱在怀里半坐位或坐位,这样有利于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3.4.2吸入时间的选擇:应选择餐前进行,避免治疗时患儿哭闹引起呕吐呛咳。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常规吸入治疗一般2次每天,急性期 3-4小时一次。家长有时不愿意配合,尤其患儿入睡后家长不愿意吵醒孩子,往往拒绝治疗,对此应跟家长解释,告知若时间隔得过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影响疗效。

3.4.3吸入时的护理:进行吸入治疗前应教会家长怎样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面罩应紧贴患儿面颊,特别是上缘。防止药液喷向患儿眼部,以免对眼结膜损伤。雾化器与地面应垂直,防止药液的外漏以确保疗效。对缺氧患儿可在吸入过程中给予氧气吸入,以防低氧血症的发生。[4]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随时观察患儿面色,有无气促烦燥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3.4.4吸入后的护理 :雾化治疗后,粘稠的痰液变得稀薄了,呼吸道也湿润了,应给予患儿拍背,以利于排出痰液,必要时给予吸痰,并用毛巾擦拭口鼻部,以防止药液对皮肤的损伤。雾化器主机用消毒液擦拭,螺纹管、吸手柄浸泡消毒后用无菌盐水冲尽备用,雾化面罩专人专用。

讨论:雾化吸入治疗与传统静脉给药肌肉注射相比较而言,它副作用小,无创伤,操作方法简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及抢救中一种很好的给药途径。通过分析影响雾化治疗临床疗效各方面存在的原因及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护理人员主动全面地向患儿家长讲解有关雾化吸入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及雾化吸入整个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治疗后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雾化吸入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对推进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科门诊的广泛开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雪影,张银英,梁燕嫦,等.心理诱导在喘息性疾病患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43.

[2] 蔡若虹,李群娇.雾化吸入前心理干预对儿童喘息性疾病疗效的影想[j].全科护理,2010,2C-507-02.

[3] 任小芳.护理干预对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08A-0040-03.

饮食治疗依从性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78例, 女72例, 年龄48~76岁, 平均年龄 (65.1±1.2) 岁, 病程2~19年, 平均病程 (8.2±1.3) 年。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75例。观察组中, 男39例, 女36例, 年龄48~76岁, 平均年龄 (65.1±1.2) 岁, 病程2~19年, 平均病程 (8.2±1.3) 年;对照组中, 男37例, 女38例, 年龄47~75岁, 平均年龄 (65.2±1.4) 岁, 病程2~18年, 平均病程 (7.9±1.1) 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干预, 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转变患者生活方式。护理人员要培养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要做到低盐、低脂饮食, 同时摄入适量蛋白质, 多食用水果与蔬菜, 戒烟、酒, 并且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经常食用罐头、蛋黄、腌制品、动物内脏及动物性脂肪[2]。日常饮食应当主动摄取不饱和脂肪酸, 从而控制血压并预防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患者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适量运动从而控制体重。

(2) 转变患者的观念。根据患者在饮食干预方面的错误认识, 护理人员要主动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在此过程当中要了解患者对饮食干预的认识与态度, 分析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从而帮助患者树立科学的饮食管理理念[3]。在此过程当中, 护理人员要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 利用家属影响患者依从性, 帮助他们克服慢病折磨导致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4]。

(3) 发挥患者能动性。在为高血压患者制定饮食干预计划的过程当中, 护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患者生理特点方面的个体性以及普遍性, 应当尽可能从整体角度出发, 来发挥患者的能动性, 充分考虑患者的看法以及观点, 让他们可以合理认识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危害[5]。在这一基础上, 鼓励患者参与到饮食干预方案计划的制定过程当中, 从而改进他们的依从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遵循循序渐进这一原则, 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 有计划地去修正以及改变患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6]。例如在制定饮食计划的时候, 开始阶段可以适当放低限盐标准, 从而逐渐达到所需要的限盐标准。否则容易导致患者无法坚持依从, 从而影响到饮食干预的实施效果[7]。护理人员还需要建议患者使用血压监测卡并且健全监测网络, 例如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宣教, 或者是同社区的医疗服务机构建立联系, 通过血压监测来提供指导, 全面提高患者的饮食干预依从性。

(4) 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条件, 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当评估患者的病情,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饮食计划, 并且监督患者执行。出院之后要做好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的家属协助监督患者执行饮食计划, 同时要定期回访, 从而改善患者饮食管理质量[8]。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 同时建立完善社区健康教育作用机制。护理人员需要在门诊以及住院部工作当中提供全面性的健康教育, 确保患者意识到高血压疾病的常见危害、主要并发症及同饮食方式之间的关系, 并且要为患者提供饮食交换量表等常用工具。社区健康教育当中,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社区通过座谈、讲座或者是经验交流等方面的活动, 来不断提高患者控制饮食的意识。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这是因为患者的家属往往同患者共同进餐, 属于二级目标人群, 也是矫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强化因素, 他们的支持能够在很大水平上改进患者饮食干预的依从性。

1.3 评价标准

使用调查表统计患者的饮食依从性, 共15项内容, 每项提供3个选项, 满分100分, 其中>80分是优, 70~80分是良, <70分是差。由3名研究人员完成统计调查, 患者自行填写, 如果患者的文化程度低无法自行填写由研究人员代为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率为97.33%, 优于对照组的6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3 讨论

高血压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加强饮食干预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依从性, 防范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 从而改进控制效果。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需要患者坚持终身治疗, 常见的高血压风险因素包括高盐、超重、大量饮酒及高脂膳食等[9]。

治疗高血压的要点当中明确指出, 科学膳食、戒烟、限酒及减轻体质量等非药物治疗措施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但在临床工作过程当中发现, 在高血压患者当中广泛存在不遵医的饮食行为。有统计显示, >60%的高血压患者并未进行过高血压饮食方面的相关培训。高血压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下列方面[10], (1) 生活常识方面的因素。调查显示部分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差, 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高血压饮食知识, 意识不到饮食不当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 并且认为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药物, 饮食治疗的作用不大。虽然部分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作用, 不过无法有效转变自身生活习惯。 (2) 主观态度方面的因素。约有60%的患者无法转变饮食习惯, 意识不到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 因此饮食治疗的依从性比较低。同时患者往往受家庭成员的影响, 家庭成员支持与否对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有直接作用。 (3) 健康教育方面的因素。调查显示>40%的高血压患者未曾接受系统的高血压饮食健康教育。住院患者当中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及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患者, 对低盐、低脂饮食的理解存在偏差, 从而导致饮食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所谓针对性护理就是将患者的自身情况和感受作为护理与健康宣教的核心。从上述影响高血压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出发, 针对性护理首先就是改善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对饮食干预的认识水平。高血压作为生活方式疾病的一种, 患者不合理的生活习惯要长期坚持管理。因此在进行饮食干预的时候需要争取患者的高度配合, 饮食干预的方案需要简便同时易于操作, 还可以充分反映出个体化的原则, 并且高度重视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技能宣教。同时还要求医护人员在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健康饮食教育的时候, 还需要同样重视为患者的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从而让患者以及家属联合努力转变家庭饮食结构。为保证针对性护理的有效落实, 在要求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可以理解并掌握饮食科学搭配方案外, 护理人员还需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并针对个人饮食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根据患者个人的饮食状况相关记录, 对执行理想的患者给予表扬, 执行不够理想的患者上门服务加以纠正。

为进一步明确针对性护理对于高血压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采用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的饮食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在调查高血压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开展针对性护理,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依从性, 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春玲, 孙圣燕, 陈玲丽.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14, 24 (1) :72-74.

[2]刘丽丹, 刘玉, 田凤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对饮食与药效相关知识知晓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3, 25 (17) :68-69.

[3]中华高血压杂志.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饮食调理--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方案[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14 (9) :755-756.

[4]曾伏虎, 刘国树.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新观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16 (9) :1178-1179.

[5]黄科, 程志清.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人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4, 13 (1) :87-88.

[6]王晶, 赵海平, 李红丽, 等.影响高血压患者限盐行为的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38 (7) :534-536.

[7]孙晓静, 孟慧.知识、态度、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4, 46 (22) :80-81.

[8]程晓鸣, 庄芹, 孙任苓.原发性高血压病社区健康促进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 2014, 22 (2) :457-458.

[9]李春玉, 李现文.社区护理服务与居民的健康素养[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44 (7) :643-644.

饮食治疗依从性 篇6

关键词:糖尿病,依从性,手测量法,食物交换份法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饮食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1], 合理饮食可减缓甚至改善病情, 饮食不当是糖尿病最重要的诱因[2]。食品交换份法是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经典方法。有研究表明, 73%的糖尿病病人饮食依从性差, 其中63.24%由饮食方案太繁琐造成[3]。为探索更简易的饮食指导方法, 我院在糖尿病饮食指导中采用了加拿大糖尿病协会推荐的手测量法[4], 探讨其对病人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为饮食健康教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并出院的86例2型糖尿病病人, 其中男51例, 女35例;年龄53.6岁±8.32岁;病人无智力及精神障碍, 能有效交流, 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事先与病人讲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 要求病人能定期随访观察至少6个月,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将86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常规饮食教育培训1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食品交换份法培训2次, 观察组进行手测量法培训2次。培训结束后两组均在家进行糖尿病饮食实践6个月。具体内容如下。

1.2.1. 1 糖尿病常规饮食指导

86例病人均接受了我院内分泌科举办的糖尿病知识教育, 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并发症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饮食和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和自我护理方法等。常规饮食指导内容主要有糖尿病饮食原则、热量计算方法、烹饪方法选择、饮食注意事项、食谱设计方法。讲授方法为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 每次10例~15例, 每次45min。

1.2.1. 2 对照组饮食指导

对照组2次食品交换份法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食品交换份法内容:依病人自身情况算出每日所需热量, 再按每90kJ为1个单位将总热量算成所需的单位数, 依食品交换表将所需“单位”折算为食品及各种营养素, 通过食品交换份表变换食谱。之后运用糖尿病食物模仿具及健康饮食营养教育卡片进行常见菜肴的烹饪演示, 营养师一对一帮助病人设计食谱, 每次5例, 每次60min。

1.2.1. 3 观察组饮食指导

观察组2次手测量法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用手测量法测量各类食物每日摄入量体积:碳水化合物为紧握自己双拳的大小;水果为自己1个拳头大小;瘦肉为自己1只手掌大小, 小拇指厚度;绿叶为双手能捧起的蔬菜量;油为自己大拇指第1指节至指端的体积。由病人亲自实践, 营养师根据病人所需热量评定病人手测量份量是否合适, 以营养师定出的食物份量±15%为合适, 不合适的重新定义“手”的范围, 直到测量合适为止。之后运用糖尿病食物模仿具及健康饮食营养教育卡片进行常见菜肴的烹饪演示, 营养师一对一帮助病人设计食谱, 每次5例, 每次60min。

1.2.2 评价内容

采用张萍[5]设计的饮食疗法依从情况调查问卷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该问卷共20个条目, 按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分~4分, 总分越高说明依从性越好, ≥60分为依从性好, 48分~59分为依从性中等, <48分为依从性差, 该问卷信效度良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描述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6例病人均完成了饮食指导培训及家庭实践, 回收问卷86份, 回收率100%。两组病人饮食依从性情况见表1。

1)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P<0.05。

3 讨论

3.1 手测量法可提高病人的饮食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6个月的实践, 观察组病人饮食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手测量法可提高病人的饮食依从性。以往饮食指导的方法如细算法、主食固定法、食物交换份法等相对复杂[6],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饮食治疗的积极主动性。手测量法简单易行, 病人可通过手测量实现同等热量不同食物间的简单兑换。很多病人表示, 手称量对其进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能很好地控制某些食物的摄入量。因此其饮食依从性明显提高, 对血糖控制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2 对以后开展糖尿病饮食指导的建议

3.2.1 保证手测量法的准确性

手测量法虽简单易行, 但用手称出来的食物量不一定符合每例病人的要求, 因此, 一定要定期对病人称出来的食物量按照所需热量进行较准, 以食物份量±15%为合适, 否则需重新定义称量量, 直至称出量合适为止。此外, 油的测量方法最好选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1汤匙约10g油的方法[7], 以提高手测量法中油估计量的准确性。

3.2.2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手测量法可提高病人的饮食依从性, 但在提高病人的饮食依从性方面需综合多种方法, 提高效果。如综合手测量法和食物交换份法, 以提高饮食的多样性和摄入量的准确性。在进行教育时采用食物仿真模具、健康教育对话图甚至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饮食指导[6], 以提高病人的接受能力, 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病人实践时可采用家庭访视[8]、社区强化饮食[9]、延续性护理、协同护理模式等形式增强病人饮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手测量法可提高糖尿病病人的饮食依从性, 在以后的饮食指导中仍需综合多种方法、采用多种形式, 积极利用社区资源, 为提高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效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潘长玉.糖尿病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01-1143.

[2]Bantel JP, Wylie-Rosett J, Albright AL, et al.Nutrition recommendations and interventions for diabetes: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 2008, 31 (suppl 1) :S61-S78.

[3]张萍, 于宝柱, 李欣欣, 等.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12) :1563-1564.

[4]Canadi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Expert Committee.Canadi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03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Canada[J].Can J Diabetes, 2003, 27 (suppl 2) :80-102.

[5]张萍.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8:1.

[6]胡一宇, 黄丽华.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6) :555-557.

[7]葛可佑, 杨晓光, 程义勇.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 10 (5) :32-35.

[8]苏建华, 曹桂华, 朱锦凤, 等.家庭访视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与疾病控制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12) :1173-1175.

饮食治疗依从性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GDM孕妇9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诊断符合我国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指南(WS331-2011)[4];②无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③患者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其中,年龄23~40岁,平均30岁,初产妇37例,经产妇53例,孕周20~24周26例,25~28周35例,29~32周19例,33~35周8例,>35周2例。排除有糖尿病史、流产史、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GDM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所示∶①限制脂肪摄入量:每天饮食当中要减少总体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在烹饪的时候不采取动物油,而是采取植物油,同时对饮食当中的胆固醇给予严格限制,每天应该在300 mg以下;②控制总体热量:如果在饮食当中控制总体脂肪的摄入,血脂水平会显著降低;③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患者的日常饮食当中的脂肪含量相对比较少,所以一定要保证蛋白质充足,能够从精瘦肉和禽类当中获取,可以多加食用鱼类,尤其是海鱼,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④限制钠盐的摄入量:食盐的食用量一定要小,采取低盐饮食,每天食盐3 g,可以在烹饪以后在加入钠盐均匀搅拌即可;⑤为了能够增加患者的食欲,在烹调的时候加上一些醋、芝麻酱以及番茄酱。食醋除了调味以外,还能够加速患者机体脂肪的溶解,对消化以及吸收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芝麻酱当中的钙含量相对比较高,经过食用能够有效补充钙。在针对每个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之后,对共性内容以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指导,每个星期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内容包括GDM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在排除先兆流产等危险因素前提下,做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不活动,运动时间为餐后1 h,要求3~5次/周,持续20~30 min/次。快速步行通常120~140步/min;中速步行通常100~120步/min;慢速步行通常70~120步/min,餐后马上运动会对消化吸收功能带来较大影响。另外,对于运动量的控制,通常情况之下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和运动以后的反应给予确定,患者运动以后精力非常充沛,没有出现疲劳状态,心率在10 min以后恢复到正常,则表明则选定的运动量较为适宜。除此之外,对有氧运动的时长,通常从最初的10 min开始,逐渐增加有氧运动时间,每天以20~30 min最为适宜。

1.3观察指标

在研究对象接受健康教育后1周、1个月及产后42 d,采用电话随访和家访的方式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空腹及餐后血糖。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好27例,依从性一般15例,依从性差3例,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好16例,依从性一般19例,依从性差10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妊娠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的一种,如果没有对孕期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则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对母婴健康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危害其生命健康。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对GDM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之今早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她们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家庭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及调节动力,通常缺乏家庭支持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般难以适应自身疾病,支持类型的家庭环境能够增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人的抵抗能力。家庭支持,特别是夫妻的支持可以帮助从患者生理以及心理方面应对这个强烈的生活事件,使病人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使焦虑状态得到明显缓解,同时还能够使家庭的稳定性以及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健康调查以及复诊检查结果,分析研究其相关健康健康危险因素,同时制定一个相对应的自我管理方案和多元化护理服务。临床护理人员根据其自我管理方案对其给予健康宣教,使其能够明确掌握自身疾病的基本防治知识,修正不良生活以及增强自我管理的医师。还有就是,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亲属给予干预教育培训,其中包含急救知识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并且鼓励患者亲属参与到其自我管理行为当中,协助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运动、检查以及饮食等相关自我管理行为,进而使患者的自我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另外,定期进行电话跟踪随访:结核病强化期每周跟踪随访1次,巩固期每隔15 d跟踪随访1次,一直到疗程结束;健康宣教:临床护理人每1个月集中训练1次,采取一对一的健康教育,特殊情况的时候采取信访以及上门方式等相关延续性护理。该结果显示,实验组饮食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加强家属健康教育,取得家庭支持,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控制饮食,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同时家人又可以监督病人适宜饮食,获得理想的饮食控制,提高自我饮食管理水平。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支持对妊娠糖期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让患者家属共同参加健康教育,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度、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加强家属健康教育,取得家庭支持,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控制饮食,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同时家人又可以监督病人适宜饮食,获得理想的饮食控制,提高自我饮食管理水平。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家庭支持,饮食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2]黄慧敏,戴霞,黄秋红,等.双重督导机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饮食控制行为的影响研究[J].广西医学,2011,28(9):1432-1433.

[3]张静平,刘华荣.家庭支持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1,7(2):359-362.

[4]潘杰,田慧,刘国良,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20(5):420-424.

饮食治疗依从性 篇8

关键词: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团队式授权教育,饮食依从性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是晚期血吸虫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患者常出现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内分泌的异常, 造成腹水持续而顽固, 且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而危及生命,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1]。有研究报道[2,3], 饮食不当是致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诱因, 也是发生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正确进食和合理营养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限制钠盐的摄入是治疗腹水的基本措施。而临床调查资料显示,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饮食依从性总体偏低[4]。授权教育是近几年被引入我国并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是帮助患者发展知识、技能、态度和自我意识的教育过程, 能促进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5]。而团队式授权教育则能让患者既可以接受支持, 又可以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提供给团队成员, 并从团队成员中获得心理支持, 促进自我管理[6]。本研究尝试将团队式授权教育应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 旨在提高住院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 增进患者营养摄入, 预防相关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入住我院的腹水型晚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符合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诊断标准[1]; (2) 认知功能正常, 自愿参加。排除标准: (1) 非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继发性腹水; (2) 认知功能障碍。其中男62例, 女18例, 年龄30~68 (46.2±5.5)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 初中38例, 高中及以上22例。将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 2013年5月~2014年4月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的40例为实验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肝功能分级、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实验组采用团队式授权教育模式: (1) 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医生、责任护士、营养师组成, 根据团队式授权教育的理念和实施要点, 并查阅相关文献制订教育计划。 (2) 培训小组成员:通过授权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掌握团队授权教育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能够帮助患者发现并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并能引导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授权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3) 干预前评估: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24 h内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健康知识、饮食依从性情况等。 (4) 实施教育:将患者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 每组4~6人, 先集中接受由健康教育管理小组实施的健康知识讲座2次, 每次45 min。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饮食与营养、并发症防治等, 然后再接受由健康教育管理小组实施的团队式授权教育3次, 每周1次, 每次1h, 其中第3次为出院前1 d。实施步骤为: (1) 表达感情。首先由教育者营造融洽的气氛并启发式询问, 如“你在饮食管理过程中最大困难是什么?”, 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性表述。教育者主要充当倾听者, 与患者共情, 协助患者逐步承担起自我管理的责任。 (2) 明确问题。教育者继续引导就“你认为在饮食管理过程中自身存在哪些问题?”等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小组所有患者陈述各自的意见且互相讨论、评价, 使患者明确自身在疾病管理过程中需要纠正的问题, 促进自我管理。其中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患者展开讨论。 (3) 设定目标。进一步引导患者讨论“你想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 教育者引导患者为自己行为的改变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4) 制定计划。教育者询问患者“为了达到目标你应该怎样做?”,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 并运用同伴间经验的相互介绍,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教育者帮助每位患者及家属制订个性化饮食管理计划。并在下一次教育时评价结果。 (5) 评价结果。授课前教育者与患者共同评价上一次课中个人目标及计划的完成情况, 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分享成功的经验。询问患者“在此饮食管理过程中感受到哪些益处、还有哪些问题?”等来促使患者思考, 使行为改变得以巩固。对未达成的目标, 协助调整计划, 最终解决问题。 (5) 出院后随访:出院后第14天、第30天, 护士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电话随访、短信探访, 并做好记录;以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督促患者每3个月来医院复查1次。以了解患者饮食行为改变情况,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习惯, 对于患者饮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指导性意见。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疾病教育与管理, 以集中授课等形式进行疾病健康教育, 授课师资、授课内容及随访与实验组一致。

1.2.2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 问卷自行编制并经血吸虫病护理专家审核和修改。 (1) 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 如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病程、肝功能分级等。 (2) 饮食依从性问卷[4]:具体包括遵守饮食控制、保证饮食营养、良好进食方式3个方面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3级评分法, 0级表示从未做到, 1级表示偶尔做到, 2级表示基本做到, 3级表示完全做到;分值范围0~24分, 得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 (3) 健康知识知晓率:采用自制腹水型晚血患者健康教育评价表, 健康教育评分表分为10项内容、共计20个条目, 包括:疾病知识、药物治疗知识、饮食与营养知识、并发症防治知识、自我护理知识等, 每个条目4个选项, 答对1题得1分, 总分1~20分。得分越高说明其健康知识知晓率越高。问卷调查分别在患者干预前 (入院24 h内) 、干预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员均经过统一规范培训, 掌握调查目的、内容、调查方法、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量表填写由受试者本人填写, 个别填写困难者由调查人员以不加任何暗示帮助阅读或填写。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变量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饮食行为依从性评分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6个月内发生并发症2例, 上消化出血、肝性脑病各1例,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例,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例, 肝性脑病4例, 原发性腹膜炎2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腹水型晚血由于肝脏功能不同程度损害, 并发症多, 病情迁延反复, 常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遵从正确的饮食行为, 保证饮食营养,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减少并发症发生, 延缓病情进展。本研究尝试将团队式授权教育应用于该类患者的健康教育中, 不仅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和饮食自我管理技巧, 同时注重社会和心理方面的持续支持。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饮食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 并优于对照组 (P<0.05) ,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团队式授权教育能较好地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和饮食自我管理水平,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模式是以患者为主体, 健康管理小组成员持续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自我管理技术和情感支持, 更能激发患者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 以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宣教为基础, 以患者自我管理中最关心的问题为重点, 给予患者具体、持续指导, 使患者能较快地掌握和执行自我管理的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3) 授权教育重视行为干预, 同时教育中应用同伴支持模式, 患者既可以接受支持, 还可以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团队成员分享, 能帮助改善负性情绪[7], 从而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态度, 建立健康的信念, 促进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改变, 自觉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患者在疾病自我管理过程中通过感情表达、明确问题、设立目标、制订计划、评价结果的步骤进行有序干预, 使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模式下, 教育者与患者之间是平等协作的关系, 能逐步调动患者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 不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本次研究的时间较短, 样本量有限。而团队式授权教育模式是一种持续教育与支持模式, 教育者需持续关注和解决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此外, 教育者作为指导者与患者一起找出存在的问题、制订和实施计划、进行效果评价等, 对于教育者本身的能力有较高要求。下一步将延长研究时间、扩大样本量, 提高教育者的整体素质, 积极探索适合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长期教育与支持模式。

参考文献

[1]邓维成, 曾庆仁.临床寄生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479-482.

[2]王敏.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11, 32 (5) :994-996.

[3]张聿凤.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并实施护理干预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1) :214-215.

[4]周瑞红, 邵志伟, 马雨慧, 等.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病人饮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 (上旬刊) , 2011, (1) :1-3.

[5]吴丽琴, 何亦红, 胡朝晖, 等.授权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探索[J].护理与康复, 2013:12 (4) :303-306.

[6]赵秀君, 张力辉, 高俊香, 等.团队式授权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态度与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5, 30 (1) :68-70.

饮食治疗依从性 篇9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依从性;药物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71-01

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功能性障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临床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在1.5亿人以上。高血压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控制等特点,需长期用药治疗。控制血压不仅需要效果显著的降压类药物,更需要患的者高度配合。在高血压患者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时,要对其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掌握影响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4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4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7例,女71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9.2±4.9)岁。患者病程为2~11年,平均病程为(5.8±2.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标准[1]。排除标准:①年龄>80岁的患者;②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③合并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降压类药物过敏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

1.2调查方法

对148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近6个月服药情况,主要包括:是否遵医嘱用药、是否擅自停药、是否戒除烟酒、是否规律作息、是否避免过度劳累、是否定期复查等。患者全部执行判定为完全依从,不能遵守任何1项判定为不依从,介于两者之间判定为部分依从。注意在开展调查前要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调查目标、调查方式以及注意事项,尽最大可能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单因子统计用卡方检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用Logistic表示。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相关系数

根据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相关标准[2],用6个方面问题确定148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如表1。

2.2依从性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评方法判定患者治疗依从性,其中完全依从21例,占14.2%。部分依从43例,占29.1%。不依从84例,占56.7%,结果详见表1。

2.3影响因素

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疾病知识匮乏、经济因素(无医保)、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年龄)、药物副作用及就医条件限制等,详见表3。

3.讨论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就医后其治疗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药物依从性教育时,要向其明确治疗意向,通过宣传疾病治疗方法、用药注意事项,能够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

3.1强化用药指导,加强用药监督

由于高血压患者年龄、经济条件以及就医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应遵循差异化原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沟通方式开展用药指导。指导内容包括用药目标、用药途径、服药剂量、用药时间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正确认识。由于高血压病程长,加强用药监督,可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并记录其联系方式和通信地址,可在复诊或电话回访过程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和督促,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2 提高服务质量,做好药物治疗讲解

提前为高血压患者做好复诊计划,并协助家属办好预约手续。复诊过程中向患者提供化验信息及检查结果,并交代好下次复诊时间[3]。针对患者异常检查结果,要进行充分解释,避免患者出现较大心理波动。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接受降压治疗,由于个体差异,难免会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往往会自行断药,给整体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应在用药前向患者说明各类降压药物可能出现发不良反应,强调这些临床反应的可逆性,进而消除患者不安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數高血压患者不能做到完全依从治疗,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良好预后。因此,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前,应做好相应指导,提高患者配合程度,进而促进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素芬,王阳.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5(9):62~63.

[2]魏琳.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J].新乡医学院,2014,4(1):263~264.

依从性对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82例弱视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儿在初诊期间应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治理检查, 并通过裂隙灯等辅助设备排除患儿的眼部器质性病变, 均满足中华眼科学会中儿童弱视与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2], 其中男46例 (53眼) , 女36例 (44眼) ;年龄最小的3岁, 最大的7岁, 平均 (4.34±0.78) 岁。根据患儿治疗过程中对于医嘱的完成情况将其分为依从性良好和依从性差两组:依从性良好组有48例, 其中男26例 (30眼) , 女22例 (25眼) ;年龄最小的3岁, 最大的7岁, 平均 (4.29±0.67) 岁;治疗时间6~30个月, 平均 (17.86±3.21) 个月。依从性差组的患儿34例, 其中男20例 (23眼) , 女14例 (19眼) ;年龄最小的3岁, 最大的6岁, 平均 (4.31±0.86) 岁;治疗时间6~27个月, 平均 (17.61±3.44) 个月。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方法

全部82例患儿采取相同的治疗方式, 基础治疗为佩戴眼镜、遮盖与闪烁治疗, 治疗环境为医院与家庭, 并以家庭治疗为主, 定期来医院门诊进行检查, 寻求医生的指导与帮助[3]。具体方法为:确诊之后连续应用3 d阿托品膏, 2次/d, 待睫状肌麻痹之后进行眼光, 并于3周之后复验, 根据患儿的实际视力配镜予以矫正, 并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1) 遮盖法治疗:使用特制的椭圆形眼罩将患儿眼部遮盖或交替性遮盖弱视眼, 强迫使用弱视眼, 恢复眼睛的正常功能, 然后佩戴眼镜, 根据个体差异嘱咐患儿将遮盖眼罩佩戴5 d, 然后遮盖2 d, 或者是每遮盖3 d, 放开1 d, 直到视力逐渐上升, 在弱视眼视力与优势眼的视力相差在1行之内后解除遮盖; (2) 闪烁治疗:应用视觉生理康复仪对患儿进行干预, 应用生物频谱光频率、光谱变化等兴奋激发原废弃的中心凹椎体, 患眼的照射频次为15 min/次, 每天进行1~2次, 间隔1 h进行, 以10 d为一个治疗周期。

1.3依从性评定

依从性良好的患儿指能够完全遵照医嘱和治疗方案接受治疗, 而不能够完善接受医嘱及治疗方案的评价为依从性差。

1.4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评价根据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编制的《弱视定义、分类与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判断, 治疗后患儿视力恢复正常3年以上的评价为完全痊愈;视力恢复到0.9以上的患儿评价为基本痊愈;视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进2行或以上, 但达不到0.9标准的为有效;通过治疗视力未发生变化或退步的患儿评价为无效。本文中患儿弱视的治愈率= (完全痊愈例数+基本痊愈例数) /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依从性良好组48例患儿的治愈率为62.50%, 而依从性差组34例患儿的治愈率为32.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讨论

弱视是儿童常见病之一, 与视觉发育有密切的联系。正常情况下, 3岁的幼儿视力应该达到1.0以上, 视功能的发育能够持续到10岁[4]。这就意味着, 该年龄段的弱视患儿只要能够接受科学治疗, 仍然可能获得理想的视力。但是一旦治疗不及时, 视功能发育停止后治疗将非常困难, 视力发育情况不佳, 对患儿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5,6]。

临床中通过应用遮盖疗法对弱视患儿的视力进行干预, 该方法简便、易行且治疗效果明显, 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患儿大多年幼, 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弱视治疗的重要性, 或者是通过长时间的治疗效果不显著而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遮盖疗法需要长期佩戴眼罩, 对于学龄期幼儿来说, 让他们的外观异于学校的同学与朋友, 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部分患儿会受到嘲笑或歧视, 都将影响到治疗的依从性[7,8]。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弱视患儿的性格内向, 在家长的监护下能够较好地佩戴眼罩, 但是进入学校之后不想受到同学的排挤会将眼罩或眼镜摘下, 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依从性并不是某种绝对性的概念, 并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 这也对患儿的评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将患儿治疗期间能够根据医嘱和治疗方式实行的治疗时间与总治疗时间的比值作为评价依据, 从而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本组患儿的年龄为3~6岁, 研究发现性别对依从性的影响不明显, 同时, 患儿的弱视类型、程度与时间对依从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依从性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密切, 在治疗期间越是能够找准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的患儿越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依从性差的患儿, 即使治疗时间很长也不一定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在本组研究中, 治疗依从性良好组的48例患儿治愈率达到62.50%, 而治疗依从性差组的34例患儿治愈率仅为32.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是改善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这也意味着医生、护理人员、家长及患儿都充分意识到依从性的重要性, 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家长及监护人要加强督促与教育, 密切配合医生的操作和方案, 尽可能的让患儿遵照医嘱接受治疗, 争取获得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依从性对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82例弱视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对患儿采用同样的治疗方式和干预, 根据患儿治疗过程中对于医嘱的完成情况将其分为依从性良好和依从性差两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治疗情况, 探讨依从性对于弱势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所有患儿的治疗时间为630个月, 两组患儿中依从性良好的48例治愈率为62.50%, 34例依从性差的患儿治愈率为32.35%, 依从性良好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的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弱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是影响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 临床治疗期间应重视依从性的影响, 通过各种干预手段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提高弱视的治疗成效。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弱视患儿,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许奕如, 唐玉花, 邹祝华, 等.护理干预对小儿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8) :15-16.

[2]周呈群, 李春秀.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斜视性弱视手术患者身心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10) :153-154, 164.

[3]王英, 肖信, 刘伟民, 等.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患儿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5届全国儿童视觉发育及保健学术会议论文集[C], 海口, 2013:105.

[4]陈红梅, 徐凌忠.健康教育对提高弱视患儿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23 (23) :132-133.

[5]漆争艳, 杨俊芳, 郭燕, 等.弱视治疗中患儿依从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0, 3 (9) :85-87.

[6]许贺, 徐丽.影响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 28 (12) :1342-1344.

[7]高荣萍, 刘旭.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1) :77-79.

上一篇:断裂修复下一篇:公交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