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共12篇)
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篇1
一、数学形象思维与类型
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 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 (包括审美判断和科学判断等) , 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 (包括文学语言、绘画线条色彩、音响节奏旋律及操作工具等) 创造和描述形象 (包括艺术形象和科学形象) 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理论思维) 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 理论思维指以科学的原理、概念为基础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例如, 用“火是物体与氧气发生了化学作用”的理论来解释燃烧。在许多人看来, 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 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 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错误的。其实, 形象思维并不仅仅属于艺术家, 它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例如, 物理学中的形象模型, 像电力线、磁力线, 都是物理学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产物。再比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创立, 实际上也是起源于一个自由的想象。一天, 爱因斯坦坐在椅子上, 突然想到, 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 他是会感觉不到他的体重的。爱因斯坦说, 这个简单的理想实验“对我影响至深, 竟把我引向引力理论”。
数学中形象思维的形象较多集中在直观形象, 比如说几何图形, 函数图像等, 除此以外还有经验形象等, 比如有些学生会把方程的求解与函数图像联系起来, 或者采用矩阵的方式, 我们把它叫做类几何思维。实际上, 就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而言, 每一个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或数学推理论证, 都有具体的形象与之对应, 还有学生重新认识而产生的形象, 语言、文字、符号等产生的形象, 与本体形象相对的“相似”或“模拟”形象等等。
二、形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形象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总结
英籍已故著名数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认为, “数学本质不是纯理性的逻辑推演, 而是通过归纳方法构筑在经验基础上的一门拟经验的科学”。那么,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善于对不同的数学内容, 发掘或创造不同的拟经验形象, 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感官的直感能力, 开阔他们的感知限度, 增加大脑的识别记忆功能, 进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的理论能力, 就是一条十分有效的教学途径。形象思维是有效学习新知识的先导者, 用具体形象化的模型作为新知识的载体和组织者, 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因为这些模型与理论知识比较起来更为直观, 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在具体学习中, 学生往往难以接受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则, 他们需要借助模型把抽象的结果翻译, 转换成他们能直接感知、想象的表象, 借助形象思维, 完成对抽象概念和规则的理解、记忆等。数学概念的形成、学习离不开形象思维。单纯地学习数学符号与规则, 课堂就会相对枯燥, 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也不好, 因此教师在讲解了某个概念以后, 往往会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论证说明。比如我们在讲解定积分概念的时候, 需要用三角形、矩形或曲边梯形的面积来加以引导或论证;在讲解sin2A+cos2A=1时, 需要借助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形象, 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会有极大帮助。1874年, 当康托首次提出集合论的时候, 许多人感到难以理解, 甚至把这一理论形容成“雾中之雾”, 然而英国逻辑学家韦恩 (venn) 却建议用简单的圆表示集合, 用圆与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这种形象化的模型, 使得深奥的集合理论一下子变得人人感到简单, 易于理解, 就连小学生也不难掌握。
2.形象思维有助于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许多新的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和形象思维有密切联系的, 在《周髀算经》卷首记述了一段在数学史上极有地位的一段对话。周公问商高:天没有阶梯可以攀登, 地没有尺子可以度量, 请问怎么求得天之高地之广呢?商高回答说:按勾三股四弦五的比例算。虽然这种用三角形相似的办法是求不出天高地广的, 但是可以看出, 数学问题的形象思维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约公元前470年,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 即数只包括整数和分数, 而此时, 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帕苏斯却发现, 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既非整数又非分数, 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帕苏斯成为众人的眼中刺, 最后被投入海中淹死, 这也是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也成为数学进步的阶梯, 最后导致无理数的出现。
3.形象思维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协调发展
形象思维往往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比如, 我们小学上学的时候, 老师教我们1+1=?往往会说:你有一个苹果了, 再给你一个, 你现在有几个了?老师的引导, 丰富了我们的想象, 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认识, 与我们的抽象思维互相作用, 互相转换。形象思维所起的作用, 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思维都无法替代的, 数学的形象思维问题不仅是数学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数学教育的需要, 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智力都有极大的作用。
美国学者斯佩里、卡扎尼加和霍农等人对大脑研究的成果表明, 人的大脑的两半球有着明显的分工, 左半球主要从事逻辑思维, 右半球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卡扎尼加进而认为, 大脑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 它主管的抽象思维是“优势思维”。霍农则进一步发现, 右半球像一个万能博士, 形象思维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尝试, 左半球像一个熟练的专家, 抽象思维善于按一定的程序有效地解决已知 (提出) 的问题。他们的共同结论是, 只有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实行“互补”, 才能使大脑的思维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如何运用形象思维上好数学课
任何事物均有其形和质, 形是指事物的外在形式, 质是指事物的本质, 内在规律。事物的形和质不是一对并列概念, 而是一对交叉概念, 就是说, 形有其质, 质也有其形。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总是先观其形, 通过感官获取信息, 然后开动脑筋来分析、加工、处理这些信息。因此, 思维结构至少存在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叫做形象思维, 主要着眼于事物的感性整体, 并在关于事物表现的综合考察中, 运用画面、场景、图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直感表现信息, 间接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思维结构。第二个层次就是抽象思维, 放眼于事物的理性组合, 并在关于事物的本质的分析考察中,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等理论表象信息, 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思维结构。在数学教材上, 代表抽象思维的符号、定义和定理等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 也就是反映事物本质的内容居多, 如果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 其兴趣、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必然较低。此时, 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具体的定义、定理拓展其形, 把其演化成较易理解的符号、图形或者数学实例, 比如前文提到过的关于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在给学生讲授分段函数的极限的时候, 最好用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进行说明 (图1) , 在讲授导数的集合意义的时候, 需要借助如图2所示的图像, 来说明动点N逐渐逼近M点时, 割线MN演化成切线MT这一事实, 从而验证出导数代表切线斜率。在数学教学中, 同样的质可能拓展出不同的形, 即使是学生, 他们所理解的形也可能不尽相同, 而最后又回到其质, 才是我们的目标。
总之, 教师的本职任务是培养人, 而作为一个数学教师, 如何把一门较为枯燥的课程变成学生都爱学, 又学得好的课程, 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数学的形象化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提高, 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树禾.数学思想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2]丁同成.形象思维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篇2
从学生刚刚拿到一首新作品开始,就要郑重明确,一切并不能盲目的开始。首先必须要理性地、头脑清晰地打好这个乐曲的整体框架。第一,引导学生要先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
一部作品所处的时代是艺术发展的什么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除了音乐以外,其他艺术门类的风格发展又是如何的,这些都是我们诠释作品最重要的思想内涵。第二,对于作曲家本身的理性研究也非常重要。作曲家身处的历史环境、生活背景,以及一生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尤其是影响其风格的重大事件,都会影响着他的作品思想和表现手段,作品中必然带着深深的、抹不去的独特个人色彩的烙印。因此理性的案头工作是开始一首新作品前必不可少的。
理性思维发挥的重要环节——读谱和练琴
第一,读谱。读谱是广义的读谱,是指这首作品谱面上作曲家所写的一切内容,不仅包括音符、时值、节奏、指法,还包括音乐表情术语、表情记号等。这是尊重作曲家、尊重原曲必须要做到的。
第二,练琴。在读谱完成之后的练习过程,要以更加理性的态度面对。从最基本的音准、节奏、指法,到技术、速度、清晰度的准确体现,再到声音的层次、力度、音色的细微表现等,一切都要以作曲家所告诉你的东西为准。
这一阶段又是一个更容易让我们的学生不理性的阶段,随着对乐曲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随性所欲的潜意识又开始萌动,练琴的过程往往成为改编的过程。教师此时就是在不断重复着把学生拉回到原来的轨道上的工作。所以,理性在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练琴必须是一个高度理性的状态。
给稳固的理性思维插上感性的翅膀
随着理性地把乐曲中作曲家告诉你的一切表象的东西,认真细致地熟练完成,接下来就是感性思维任意驰骋的时刻了。要把一切稳固的理性思维插上感性的翅膀,让感情注入到这一个个乐音之中。
第一,音色的把握,需是理性和感性的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面临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音色。对于学生们来讲,音色好像一直是一个抽象的问题,其实不然,音色的控制是一个演奏者对手指弹奏琴键过程中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的过程。
首先,要对自己的手指有极高的控制能力,这个能力是对能产生不同声音的触键方法客观、理性的分析和实践总结出的。然后,逐一对其能够产生的不同声音的触键方法进行理性归类。紧接着,通过细腻感性的音乐感受,对丰富的声音变化不断追求——把刚刚通过理性分析掌握的不同触感,与头脑中的对声音的意象结合起来。
第二,不断持续练琴的过程就是理性和感性不断转化和交融的过程。必须要把握住理性的根本,就是在认真、客观地体现原曲的基础上,不断地把思想和感受,以及一开始提到的对整个乐曲产生的时代大背景的感受,用手指表达出来,这样演奏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对于这一点确实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练琴时最纠结的过程。且不说天分极好的极少数学生,他们也要花些功夫才能做到。绝大部分在艺术道路上攀登的学生,他们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可想而知。
因此,教师在此时的艰难过程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对乐曲整体的严谨理性状态把关。
另一方面,要不断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感受力,把自己独特的感性思维注入到严谨的作品中。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艰难过程,抱着永无止境的艺术理想和追求,把自己的演奏在不断的磨炼中绽放出来。
2、感性的翅膀也需要理性的制约
当把作品精雕细琢后,就到了正式演奏的状态了。很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平时练习得很好的作品,在正式演奏、考试、音乐会之中,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变了样。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比如心理因素、没有舞台经验或者天生胆怯,再比如乐谱记忆的还是不牢靠,对平时练习时的东西还是没有完全的把握等等。
后两者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后两者解决了,自然就会有舞台自信,不紧张、不害怕,所以演奏一定要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那这个自信究竟要怎样才能在心里树立呢?演奏自信心理的建立,也是理性和感性的不断完善过程。
首先是背谱,我所说的背谱一定是非常理性的、依靠音乐记忆准确无误地刻在大脑上,而不是大部分学生简单的凭感性的手指运动记忆。必须要做到倒背如流,头脑清晰,做到每一段、每一行、每一小节都能独立记忆、随时抽取。这样,只有乐谱能够准确无误地在心中,舞台上才不会怯场。因此,理性记忆是首当其冲的。第二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把我们在练琴时的以理性为基础的感性飞跃的状态,再一次理性化。也就是说将已经做到的音乐的感知力、表达力、音色等等感性因素,用我们的大脑理性地固定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表演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舞台上有可以把握的标准,不至于盲目和抽象。
因此,在上舞台之前,对作品的把握又要进入一个非常理性严谨的状态,以保证用清晰的头脑和理智的控制力完成舞台的演出,建立演奏者的自信心。
感性的光辉是舞台演奏的灵魂
真正踏上舞台,开始演奏通过一系列艰苦的历程磨炼出来的作品时,当理性的光辉让我们自信地演奏时——这个时刻,我们将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程度地释放自己的对音乐、对作品深情的感受。尤其是在那样一个属于你一个人的舞台上,听众的情思随你而动、全场的氛围也因你而不同;在这样一个任由你主宰的音乐天堂里,你的灵感会随时迸发,在我们已经刻骨铭心的理性严谨的音乐理念上,给它注入新的也是唯一的超乎想象的音乐情思,那是它最终的永不泯灭的生命力。让你的乐思驰骋、乐音流淌,一切都是那么游刃有余,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把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呈现出那难忘的一曲。
3、教学中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融合
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准确运用和融合,是一个重要和复杂的过程,也是能够完美展现钢琴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钢琴教学,教师对学生在整体思维上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作品从一开始的接触到能完美的演奏,需要理性——感性——理性——感性的循环往复,而且,在有些环节中,不单单是一种思维方式独立存在,经常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互交融的综合状态。
形象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与感受体验连接在一起的。形象思维通过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创造和描述形象,这里所说的的形象包括艺术形象和科学形象。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不管在哪种地方,形象思维都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例如,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如果他离开了形象思维,那么他得到的信息就可能是间接的,这就有可能让他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无论是从人类个体还是群体的发展来看,形象思维都是早于抽象思维而存在的重要思维形式。
二、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都是史料记载,我们无法从文字中具体感知历史的发展历程,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形象思维,那么历史教学就会容易很多。
1.形象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无法再现的。学生现在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大多来自于历史教科书,这就有局限性。文字还不能将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就让教师面临了难题,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呢?这就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史料,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教学内容更有直观可感性。
2.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一个有声、有画的情境能长时间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比如,一部电影,它是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画面来刺激人的视觉,所以人们容易记住故事情节。优秀的小说和电影的教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要大于一些专门的书籍,这就要归功于它们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生动的画面更能让人们有感触。
3.形象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
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提高,若借助形象思维来表达历史的深刻哲理,会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更容易理解。
三、培养形象思维的措施
要想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就要费点心思了,如果能够成功地将生动有趣的史实、活泼的语言和直观的道具应用到历史教学中,那么学生形象思维的调动就容易了很多。
1.积累大量史料,充实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掌握了广博的历史知识,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旁征博引,将历史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有趣且形象的历史素材。
比如,在学到辽沈战役时,书上重点说了辽沈战役的意义和战争的三个阶段,为了突出辽沈战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辽沈战役的其他背景知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为何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这是因为在1948年时,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的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70万人,国民党军是55万人。
2.重视语言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授课程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语言,语言在沟通思想、传授知识、交流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教师能将一些枯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会变高,因此,培养形象思维的前提就是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
3.运用直观教具,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地图、实物、模型、表格、图片、音像设备这些东西都可以作为直观道具。直观道具更有真实性,能够刺激人各方面的感觉。一些实物可以刺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比如,讲到北宋都城东京时,为了说明当时经济繁荣的景象,教师可以拿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加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唱歌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分析 篇4
关键词:唱歌教学,形象思维
心理学上讲, 人类的思维方式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对于音乐这们抽象的艺术来讲, 用的最多的是形象思维。如果留意你喜欢或熟悉的歌曲会发现。哪位歌唱家的声音让你喜欢, 一首歌曲中最好听的几句歌词或旋律让你印象深刻、或者一个动作、某一种意境, 画面让你感动等等, 这些都是作品演绎留给你形象思维。这些形象都是艺术家通过完美的表演, 将作品的美的形象外射到舞台上。用美是歌曲歌词形象和歌曲形象美得统一结合。这些将把音符变成有生命力的音响的过程, 都是形象思维的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歌曲是歌词形象和歌曲形象的统一
歌曲是歌词的文学形象和歌歌曲的音乐形象的结合。在歌唱教学中, 要十分重视音乐形象思维活动, 也要重视语言文学的形象思维活动, 这两种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发展音乐形象思维的有效途径, 歌曲《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 有一个弯弯的小桥……”这是歌词的文学形象, 再次, 当我们听这首歌去的旋律时候, 音乐的旋律不禁让我们这是歌曲带给你淡淡的缠绵朦胧迷蒙的感觉。优美的旋律又让我们想起了一副淡淡的水墨画。这是歌词形象与旋律形象结合的结果, 只有将两者结合, 一个弯弯的月亮的意境才能体会的更深刻, 此类的歌词与旋律结合产生视觉形象的歌曲还有很多, 像《希望的田野上》《美丽家园》等等。歌曲即使文学语言的美和音乐旋律美的结合, 在唱歌的过程中, 注意选择一些美得意境的歌曲, 重发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了力, 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歌曲的处理是形象思维的重要体现
随着人们对音乐课堂的认识, 唱歌的教学部仅仅只是唱歌而已, 在唱歌教学中渗透着很多教学内容, 让教学课堂更加丰富, 比如歌词分析、技巧的运用, 歌谱的分析、歌曲情感的分析及想象联想的思维的结合等等充分挖掘歌曲中音乐元素, 体验歌曲的思想内涵, 所以歌曲的处理时唱歌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 歌词形象思维:歌词是诗歌化了的语言。本身就具有内在的旋律感, 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理解歌词的的形象, 为音乐形象做好准备, 例如大家学唱《采蘑菇的小小姑娘》“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着四句歌词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 可爱、活泼的小姑娘的形象。再同欢快活活泼的音乐形象结合一起, 带给人们生动的、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
(二) 正确的发声思维:正确的发生思维是音乐形象教学的表达手段之一, 一般来讲发声问题, 也是思维的问题, 例如:韵母U的发音, 要求学生舌尖维维向上, 双唇放松。喉咙呈圆形, 感觉气息向上, 形成头腔共鸣。这些抽象思维感觉, 对于孩子们来讲有点难, 即使是成人, 也有点难度, 所以唱歌必须要靠形象思维, 在正确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之间找到平衡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比如:闻花香吸气方法。吹蜡烛的吐气方法, 等等。
(三) 分析歌谱的思维:唱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教师唱一句, 学生模仿一句, 这样学生思维空间比较小。老师应让学生从听觉入手, 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听觉想象, 然后和视觉结合, 听觉想象和视觉观察的结合, 视唱练习谱子, 分析音符的高低, 长短, 强弱、节奏规律、反复的练习, 采用师生结合的方式, 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 达到学生背唱谱子的效果。不仅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技能, 发展了音乐思维。
(四) 体验歌曲中情感思维:俗话说:美感源于形象。在体验歌曲的过程中, 都是以音乐思维为基础, 只是说“这首歌多美啊”:“太好听了”“旋律太美了”这些抽象的话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在教学中 , 老师可以采用, 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老师的师范演唱, 感染学生, 老师也以通过处理歌曲的强弱, 快慢让学生感受不同, , 或者做游戏的方式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美等等方式方法。例如在发声练习和歌唱的过程中, 学生反复的练习歌曲的旋律、节奏, 音准、每次产生的新的视觉表象同音乐的旋律结合起来, 这种不断比较中学生通过歌曲的音乐思维。逐渐理解了歌曲, 那么他的歌声就会越来越有情感。
(五) 想象和联想思维:具体的说, 生动形象的歌词可以联想到美丽的画面和栩栩如生的事态当中, 例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同样在发声中, 由:“打哈欠”想到放松喉咙的状态;“金属声”想到声音的明亮光泽;“管状”想到声音的立体通畅;“温柔”想到声音细雨深情;“清泉”想到声音的清澈明翠……这类的歌唱在演唱中运用很多, 很多都是靠联想, 包括处理作品中的由弱到强, 由低到高, 由暗到明, 这些都要靠联想才能完成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形象直观教学 篇5
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抽象性,每一个数学概念和法则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而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还处在较低阶段,要使学生理解过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就比较困难。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
是非常重要的。直观演示不仅手段简单化,而且也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过渡的好方法。
直观教学演示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实物、模型或者使用幻灯及
其他教具,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鲜明正确的感性知识,对数学概念和数学法则有
所认识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演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演示在教学中主要是作为学生认识概念和理解法则的手段,因此,教学重要着意引导学生思考,要充分发挥儿童特点中对新、奇、具体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和爱动手、求知欲强等有利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二、直观教学演示时不能忽视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刚才只是通过眼睛去看,对新知有所感知,只是再让学生通过手去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法则的理解,在原有观察和现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归纳、总结出明确的结论。
三、直观教学演示要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达到逐步抽象化。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因此,在低年级主要训练学生模仿性的表
达和看直观、说道理的表达,要求不宜过高,可指导学生看着教具的演示说出推
理过程等。
四、直观教学演示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具,使学生易于接受。也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说教给学生良好的教学
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依靠课堂学习获取的新知识总是有限的,在学校后的学习是重要的,教是为了不教,小学数学的概念部分重在叙述,低年级可以边
读边看,教师讲一部分就指导看一部分。教学生从整体角度看图,有序地看图,认真地理解每一幅图的意义,使学生逐步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图画,从而获得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
五、直观教学演示能促进学生的兴趣向有意注意转化
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一个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低
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倾向于学习活动本身和教学内容中的趣味因素。
数学教学中使用课件、实物和学生操作用具,都能引发儿童的兴趣。
六、直观教学演示能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教具演示与学具操作是直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相互配合使学生多种
感官并用,有助于记忆和思维活动的展开,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
具体的思维活动,往往离不开表象的桥梁作用,他们因受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制
约,在一定时间内难以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就在初步形成量的概念之后,往往也要根据抽象的数学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外化为计数的具体形象,才能着手
计算。
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是培养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及时引导学生
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利于提高思维水平,达到低年级学生从直观到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篇6
关键词:形象思维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头脑中形成这些文字所表示的具体形象——表象,才能促进正确认识的形成。而这表象的运动过程就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其结果必然影响对文章内容的领会与语言、结构的理解,影响教学过程中所说读写的训练,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这就是语文课枯燥、乏味、费时低效的原因。
一、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的意义。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左脑主管抽象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右脑与知觉和空间判断有关,具有音乐的、图像的、整体性和几何空间鉴别能力,对复杂关系的处理远胜于左脑。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用形象思维而不是用抽象思维,就是说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高尔基说:“艺术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用图画来描写现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第三条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谈创新,必然要说到创造的四个过程:即准备期、酝酿期、闪光期、验证期。显然这中间两个时期主要靠形象思维。脑功能的研究表明: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1、养成观察习惯,丰富学生的表象。
俄国作家契诃夫把“观察一切,注意一切”当作一个作家的“本分”来看待。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提到要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因此,观察是学习和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始阶段,主要作用是积累表象。表象就是储存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是思维的材料。表象丰富的学生思维灵活,感情丰富,学习效率高。表象贫乏的学生思维迟钝,感情淡漠,学习效率低,没有丰富表象储存的大脑,就像是干涸的池塘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
深入的观察主要为形象思维,观察力是一种思维能力。
在导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音像资料、实物展示、社会调查、观察自然现象等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
2、创设情境,通过语言进行联想、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
发展形象思维主要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利用文中概括性的语句,引导再造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文学作品,在感知文章的语言和篇章结构时,学生对文章中的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故事的概括有了一定了解,但这时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学生在根据教师创设的一种情景与气氛下,在生动的、富有感情的语言的启发下,通过再造想象,唤起记忆中的有关表象和生活经验,引进联想,使文章中的情境、人物在自己头脑中清晰起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文章有真正的领悟。
3、把产生的联想想象转化为语言,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把头脑中的形象,用准确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出来,既增强了形象思维的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記忆能力。
4、培养有感情的朗读能力,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情感。
老师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培养朗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事实表明,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可以再现作者的思维感情,使学生脑海里形成一幅幅图画,跟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受到感染,接受教育,从而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而学生在充分体验了作者感情的同时,形象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和加强。
5、发展形象思维,丰富道德情感,发展审美情趣。
情感问题是深入语文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情感道德是文学作品的本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我们根据文章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联想、想象时,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上的感受。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这种感受就越深,对文章地领会也就越深。学生就是在这种想象与感受,景与情的交融中,丰富了道德情感,发展了审美情趣。
音乐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 篇7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 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 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 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 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 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 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 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 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 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 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 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 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 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 也是感情的一次升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 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 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 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 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 我们往往不能, 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 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 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 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 节日的狂欢, 丰收的舞蹈, 郊游的喜悦等等。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 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 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 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 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 一种是抽象记忆, 另一种是形象记忆, 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 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如一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 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 一幅图胜似千方万语。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音乐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 篇8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 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 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 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 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 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 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 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 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比如, 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 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 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 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大量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丰富了人的形象思维, 对发展创造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大量掌握音乐作品, 从最新的音乐教材统计在小学阶段学生将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 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135首, 这将大大地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积累, 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 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 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 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 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 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首先, 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 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 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 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 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比如, 在抗日战争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 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二泉映月》虽然是一首优秀的中国作品, 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同样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 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 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 (乐声) 更富于感染力, 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 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 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 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 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 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 我们往往不能, 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 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 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 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 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 节日的狂欢, 丰收的舞蹈, 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 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 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 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像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俗成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 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 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 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 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 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 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 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 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 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 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 一种是抽象记忆, 另一种是形象记忆, 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
(1) 听记旋律。
(2) 旋律听记填空。
(3) 记忆主题。
(4) 默读乐谱, 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
(5) 反复欣赏。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论播音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教学问题 篇9
思维, 是认识的深化, 是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形态, 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 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 (包括审美判断和科学判断等) , 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 (包括文学语言、绘画线条、音响节奏旋律及操作工具等) 创造和描述形象 (包括艺术形象和科学形象) 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1]
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和认识。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 获得了感性认识, 进而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当人们想要把这种感性认识深化, 并通过形象体现出来的时候, 人们就展开了形象思维。所以, 感情是形象思维的起因。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需要形象思维的辅助去描述或完成一件事情。小朋友认字、认识新事物等需要形象思维的帮助;画家作画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帮助;作家写作也需要形象思维去塑造人物形象;人们听音乐会, 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到一位美少女在森林起舞, 这也是因为形象思维;甚至, 人们在日常说话对话交流时, 离开了形象思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会产生障碍……
不但如此, 形象思维在多种学科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 生物科学、数学、建筑学等。在播音创作中, 发挥形象思维对播音创作更是起着积极作用。
二、形象思维在播音创作中的运用
播音作为语言的艺术, 它是通过语言来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 再现稿件的。既然提到再现, 那么利用形象思维对稿件展开丰富的联想是至关重要的。播音创作者的形象思维发挥不单是在创作主体的脑海中还原稿件中的形象。形象思维的发挥还包括视觉、味觉、嗅觉、运动知觉和时间、空间觉等, 是多种感觉的交织。在播音创作中, 形象思维主要运用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稿件的情景再现, 而另一个是对象感的设想。文章主要阐述对情景再现的形象思维发挥。
“‘情景再现’是创作主体再造想象特点的适当概括。”[2]情景再现, 需要创作主体在理解和感受稿件的基础上, 利用形象思维展开联想, 把稿件中的人、事、物和景等在脑海中形成连续不断的、活动的画面。同时, 这些画面因为经过创作主体的再造想象就一定会有创作主体的态度和感情。这样的带有创作主体态度、感情的情景再现也能调动创作主体思想感情, 并且使之处于运动状态。而创作前的情景再现, 就是播音创作者在播音创作之前, 利用形象思维对稿件内容进行展开联想, 把稿件中的场景、人物等设想到位, 使播音创作者受到自己的联想的画面刺激之后产生与稿件内容相适应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这样, 创作主体因为在创作前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和情感, 那么善解人意的创作主体, 在创作时不需要过多的想象, 就能够自然而然的流露、表达出备稿时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在表演中, 这个过程是把“第一自我”的有意识, 变成“第二自我”无意识的过程。
在播音创作中有很多是描写景物、事物或者是事件的稿件。有些文字稿件为了让读者葆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往往很多细节都不会过于具体明确地表达。这需要播音创作者在备稿时就对稿件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设想。比如, 在稿件《列宁的故事》中, 稿件中并没有给出故事发生的场景, 这就需要播音创作者进行设想, 是在工厂里还是在会议室里;是安静的环境还是嘈杂的环境等, 这都影响创作者的表达, 都需要在备稿时仔细设想。因为这关系到创作者在播讲稿件时的语气。再比如这个人物之前发生过的事情, 通常在稿件中是没有描写的, 这就要求创作者要根据稿件中人物的性格去设想, 稿件中主人公之前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这些事情是如何发展的等, 以此来更深入了解稿件中的主人公。设想人物之前的经历, 对于节选自小说的稿件更为重要, 因为这关系到稿件播讲的整体感。
三、播音创作实践与教学中形象思维发挥的问题
播音创作者形象思维的发挥对于播音创作至关重要。然而, 在形象思维的播音教学实践与教学中我们却能发现很多不足。
(一) 对学生感性教育的缺失1.学生的理性思维被过度开发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常能发现一些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别发达, 而一些孩子却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美的画面。这是因为, 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早在2001年思维学家杨春鼎就曾明确指出:“由于很多中小学教师从应试教育出发, 过份侧重于字、词、句、段落层次的逻辑分析, 过多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 不能从美育角度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的欣赏, 加上音乐、美术等课程不被重视, 因此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差。”[3]但时至今日, 我国中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发和培养问题仍旧得不到重视。就拿与播音创作直接相关的语文教学来说,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中百草园的景象、江南水乡的风情、孩童的淘气等画面都被鲁迅先生刻画的栩栩如生, 饶有趣味, 但是在学校的课堂, 这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经过语文教师的逻辑分析变成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鲁迅先生带着审美的情感用形象思维写出的生动感人的文学作品, 被学生们以抽象条文和理性概括的方式学习。
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大多对于抽象道理可以说得头头是道, 但一创作就马上出毛病。常常是主观意图非常到位, 一到具体作品里就“莫名”走样, 有点感觉形象思维不由自主。比如, 有的学生在创作军旅题材的稿件时, 会发现这些学生创作出的军人形象不伦不类。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对军人不熟悉, 或者不热爱军人, 就必然会从自身角度的感情态度出发, 来观察、体验和赞赏, 把自己所领会的和自以为是军人的一切加在形象身上, 这样创作出的形象难免不伦不类。这也暴露了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之后, 现在的学生从小被保护得过好, 家长害怕孩子吃苦、着凉, 不愿意让孩子接触社会。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 人生阅历自然也不够丰富, 能够感受到的东西自然就有限。这样的学生用有限的体验去创作, 必然就会导致感受不准确、不深刻甚至无感受的情况, 再怎么发挥形象思维也是杯水车薪。
2.深入生活才能启发感性形象思维
要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要改变教育方法, 重过程轻结果。让语文教师可以在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 带领学生多朗读课文, 启发学生想象、联想, 让学生到生活中和自然中去亲身体验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观察所描绘的人物和自然景物。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 重新启动春游秋游等户外教学活动, 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大自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离开学校, 去接触各个职业, 各种年龄层等。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生活情况, 去和他们谈心, 甚至有些工作还可以让学生们亲自去参与劳动。比如, 清洁工、幼儿园老师等;去干休所采访老红军, 受革命传统教育, 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再困难与他们经历的相比都不值一提;去农村去接触农民的生活, 了解农民的想法;上街去接触小贩等等。“走基层”是广义备稿、体验生活的一个好方法。
(二) 教师指导播音创作应注意时代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 人的思维方式、思想都随之在不断的变化。播音创作者的形象思维的发挥也会产生变化, 进而产生感受的变化。播音创作是与时俱进的。十年前的创作者和十年后创作者对于同一篇稿件会有不同的形象思维发挥, 那么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也会不同, 进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也是播音创作中, 时代感的部分表现。比如,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经典小说《项链》。这篇小说的主人翁, 马蒂尔德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虚荣心十足, 让人哭笑不得的角色。这篇文章的播音创作基调就是讽刺、唾弃她这样的行为。那么针对此发挥的形象思维进行对人物形象的设想时, 可能就会根据小说女主人公的性格、个性以及创作者对她的喜好去设想成一个尖脸、小眼睛的尖酸刻薄的形象。但是近几年, 很多人都觉得马蒂尔德这个角色值得同情, 甚至有人认为她在丢失友人项链之后能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偿还债务, 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非常励志。那么持有这种观念、看法的创作者, 去播讲这样的稿件时态度、感受和基调就一定会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
当代人这些新鲜想法和观念已经跳出了原本教科书中的标准答案, 甚至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 这样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比如, 雷锋故事。20世纪七十年代的创作者播读雷锋故事, 充满了对雷锋的钦佩、赞扬之情。而今天, 对于雷锋的宣传更为时尚, 使雷锋走下神坛, 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今天很多人认为学雷锋是件很时髦的事情, 所以表达出来的雷锋故事语气一定充满了喜爱和时尚感。这就体现出来播音创作在不同的时代, 创作者对稿件的理解、感受不同而出现的创作差异。
(三) 播音创作教学要发展学生个性
目前的播音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扼杀了学生形象思维个性的发挥。目前, 我国播音主持院校比较主流的教学方式, 是一个老师带领着15个左右的学生上实践小课。那么这个专业老师的发音方法、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等对学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当学生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稿件展开形象思维进行轮流播讲的时候, 这个学生会听到前一个同学的播讲和老师对前一个同学的点评。这种方式的好处很明显, 就是后面的同学能吸取前面同学的经验教训, 然后加以改正。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后面播讲的同学会受到老师讲解、点评的影响, 在形象思维的发挥、语言表达和播讲形式上, 后面的同学逐步倾向于老师的固有模式。这样的逐步“趋同”也是抹杀学生个性化形象思维发挥, 扼杀个性化表达的原因。
(四) 借鉴别的艺术形式的授课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 并充分给予学生自信。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道理, 并且亲自示范。让学生可以获得稿件表达的直接正确的感受, 进而进行区别、对比。
另外, 在教学模式上, 播音主持教学可以借鉴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 实行几人一小组的授课模式。在声乐教学中, 一般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引导下, 这样的教学方式, 在充分保持学生的个性同时, 也防止了学生个性的任意发挥, 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教学质量。在播音主持的教学模式中, 也可以借鉴声乐教学的授课模式, 减少一个授课小组的人数, 采取一对几的授课方式, 尽可能的保留学生艺术创作的个性。再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为一个组的类型小组。比如, 按声音条件分类或者按性格分类等, 分成若干类型小组, 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类型有针对性地授课。这几个小组定时的再互相交流观摩, 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笔者认为, 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在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 保证教学质量, 杜绝艺术人才的“批量生产”, 保持和发挥学生的创作个性。
摘要:文章阐述了什么是形象思维以及形象思维如何在播音创作中运用。并针对播音教学, 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发现了新时期播音创作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同时也寻找方法, 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形象思维,播音创作,时代感,个性
参考文献
[1]舒咏平.还“形象思维”以形象思维[J].淮南师专学报, 2000 (3) :33.
[2]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3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71.
形象思维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一、感知是形象思维的源泉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知开始, 主要通过视觉把所学的生物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 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当事情不在面前时, 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 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 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没有感知作基础, 表象就不会产生, 没有表象作材料, 就谈不上形象思维。因此, 要为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 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 (1) 加强实验教学, 这是形成丰富表象的主要途径, 一个成功的实验, 会留下深刻的表象, 应尽量创造条件, 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 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 (2) 运用形象教具, 来丰富学生的感觉, 如模型、图片、挂图等。 (3) 理论联系实际, 广泛摄取表象, 引导学生到自然界去识别生物、调查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等。 (4) 从声象教材中摄取表象, 声象教材的优势, 能同时唤起听觉和视觉的兴奋, 促进左右脑协同工作, 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作用, 以达到对生物本质的认识。在施教中, 我们提倡多种生物信息的渗透, 以便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
二、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生物知识, 才能把握生物的本质属性。若脱离形象思维的支持, 学生学起来就感到抽象、空洞、难学。学生感到难理解的知识, 往往是难以想象所造成的。因此, 学生在教师诱导下, 主要利用视觉接受生物形象信号, 在大脑中形成感知表象。然后利用丰富的感知表象, 通过联想、类比、分析、综合、构思等形象思维, 把握事物的本质, 获得典型表象, 把它表达出来, 得到创新形象。脊椎动物进化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一般而言, 形象思维能力强, 理解能力也相应高, 理解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 形象思维在理解中展开, 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理解过程既需要逻辑思维, 也需要形象思维, 两者都是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理性认识过程。
三、能有效地优化概念教学
生物概念的形成, 一般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行为掌握, 主要通过实验观察去感知基本事实, 从中获得表象;第二层次是图像掌握, 主要从形象思维方面去掌握基本事实的本质特征, 即通过联想, 类比、分析等形象思维, 去获得典型表象;第三层次是符号掌握, 以语言形式或数量关系去掌握基本事实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即通过分析、推理、归纳, 概括出生物概念。这三个层次, 就是感性认识层次、形象思维层次、逻辑思维层次。教师按照行为———图像———符号三个层次去教, 就可使概念教学处于最佳的状态。
四、有效地促进知识迁移
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篇11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发展;化抽象为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相互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内的每个环节都是以思维为载体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能控制的活动。因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一、数学学科本身是抽象思维的典型产物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而忽略形象思维,致使学生不懂和不会运用形象思维,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退,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从概念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形与数的本质联系,使学生对教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与互相联系的空间形式有深入的认识,从而以形象思维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出问题的“原始模型”,从而把抽象思维化为学生熟悉的、便于理解和接受的形象思维。如讲解几何的概念“直线”,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如两支尾部接在一起的手电筒)来帮助认识理解,将它形象地看作“直”的光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它没有长度、宽度等。而射线和线段则可利用一只开启的手电筒和一只关闭的手电筒加强理解。通过这一番形象的比喻,不易理解的、难以概括的直线的特征的概念变得十分明了。
(二)具有高度抽象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解方程|x+1|+|x-1|=4
分析:这是一道代数题;一般解法是分段定出x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去绝对值符号再解。但这样做费时又费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数轴,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画出数轴,定出A(-1),B(1)两点,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求这个方程的解即为在数轴上找到一点使之到A、B两点的距离和为4。从图中很容易看到当这点在正负2的位置上时,它到A、B两点的距离和为4。由此可知:x1=2、x2=-2。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很多问题可通过化抽象为直观,促进问题解决。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形象思维,不仅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联想的习惯也有很大的益处。
二、认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么形象的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真的就是最真实的吗?是不是仅仅用形象思维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呢?有时形象直观的东西也会蒙蔽人的眼睛,也会骗人。心理学上的少女老妇图最有代表性,很多貌似正确的命题都有反例。因此数学上很多定理都要有严格的证明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认识两种思维的关系,我想起了华罗庚教授的话,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矩形A的长宽分别是2和1,那么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B,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矩形A的周长和面积的2倍?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C,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矩形A的周长和面积的一半?
这个问题不是凑出来的。有同学用代数的方法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那么矩形B满足x+y=6,xy=4.计算得结果,使几何问题代数化。有同学从图形的角度,利用函数图像给予了解决,也就是使代数问题图形化。经过变形构造得到两个函数y=-x+6,y=■,这样只要通过画图,如果这两个图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没有交点,说明就没有这样的矩形,若有交点就说明存在这样的矩形。说明代数中方程组的解就是图像的交点坐标,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第二种情况同样如此。
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如何完美地结合
从人类思维发展史看,先有形象思维,后有抽象思维。正确地、巧妙地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法,相互沟通,相互转换,紧密配合,可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合二为一。因此运用这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思维潜能,从而获得最佳思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应用两种思维?通过直观的形象来深化抽象的内容,这种抽象的形象就是数形相结合思想。我觉得数学教学中要建立起数与形相结合的思想,这样才能逐步使得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步发展并相互渗透。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形结合的训练,实践表明,把代数式的精确刻画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结合起来,從而使几何问题代数化,代数问题几何化,并进而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能够使很多复杂问题获得简捷解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逐步过渡、上升到抽象,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首先在一张纸上画出直线L和△ABC,然后沿直线L对折,用一根针戳穿A、B、C三点,在L的另一侧留下三个对应孔A、B、C。导出轴对称定义后,提出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对折呢?让学生在纸上动手试一试。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给了学生具体形象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抽象思维过程,学生很容易抓住轴对称的本质,提出AA被L垂直平分。通过直观因素来解决抽象问题,进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其观察和概括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无疑有莫大的促进作用。
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1.平时教学中我让学生及早熟悉数学思想。数学解题过程中,基本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换思想等)和基本数学方法(如换元法、配方法、构造法等)总是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
2.让学生在各种问题的解决中锻炼提高思维的概括能力。概括是知识领会过程中对感性知识进行分析、综合,逐步形成理性知识的过程。使数学问题模型化,就是一种形象的概括。
3.数形转化的练习。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相互转化,如通过直角坐标系、函数解析表达式与图像、方程的解与直线的交点坐标、实数对与平面内的点的相互转化,就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转化途径。平时我加强数形转化的练习,就是要以“数形结合思想”为指导,使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形象”统一起来,这对于提高思维转换能力极为重要。
4.努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将已有知识信息进行改造重组并作恰当的推测估计,有利于丰富想象力。在解题中将已知条件进行了必要的改造重组,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基础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判定推理得出的结果,往往构思新奇,解法简捷,给人以和谐美的感受。
5.平时经常让学生接触中考中的各种问题。近年中考试题中阅读型问题、网格问题、折叠问题、剪拼旋叠、操作推理、几何代数综合题等问题是中考热点,如何应用两种思维与中考衔接?解决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形象思维的数学实验进而转化成抽象思维,蕴含了丰富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转化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准确最有效的方法探究出问题的变化规律和结果。
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篇12
关键词:形象思维能力,健美操教学,能力培养
形象思维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能力, 其有一定的情感, 结合人的主观意识, 用一定手段与方法描述形象的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形象思维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把人的想象经过一定加工处理, 利用人类的创造性, 形成一种现象。在信息化时代, 每个行业都需要具有创造性人才, 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体育教师,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教师应具有创造性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健美操作为一项独立的体育运动项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源于人们对健康健美的追求, 是体操、音乐、舞蹈逐步结合与发展的产物。健美操是一项集体体育运动项目, 具有一定的形象性, 艺术性与创造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是很重要的, 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一、健美操教学中对捕捉形象信息能力的培养
信息是数据转化的形式, 是可以传递的, 形象信息是一种客观事物形象的信息, 也具有信息的特点, 对人的感觉器官有一定的刺激。健美操是一项具有艺术类特征的体育项目, 在整套动作完成过程中要有音乐伴奏, 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表演性, 直观的动作就是形象信息的本身, 在音乐伴奏下, 描述动作过程的文字, 图示的都是形象信息的一种表示, 这些形象信息是健美操整个动作编排的思维基础。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形象信息存储是很重要的, 在大脑中要有健美操的整套动作, 要有一定的创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观看表演、电视、录像, 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要把点滴与健美操相关信息积累起来, 在头脑中把这些信息利用专业知识创造出一套健美操,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 捕捉形象信息能力是很重要的, 形象信息能力是健美操的基础, 整个动作都是形象信息能力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 要注重形象信息能力的积累, 通过一定能力把其升华, 提高健美操创编的能力。
二、健美操教学中对形象储存能力的培养
1. 基本动作反复练习运用
主动的形象感受对于认识主体来说总带着明确的动机、目的和比较强烈的感情和欲望, 因此, 它可以使我们角度多变、感受深细、印象清晰。信息与知识在人的大脑中都有记忆和遗忘的过程, 有计划的基本动作中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加强练习, 对于信息的积累, 知识的储备都有一定的益处, 反复整理, 加工与更新更趋向于合理化。比如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 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观看, 反复练习, 帮助同学理解认识不同的动作, 对形象存储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提高。
2. 加强形象储存的概括能力
体育教师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 对形象信息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 找出重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重点突出动作的规范性, 把动作不是一下全部存储起来, 要有重点的, 在实际编排过程中, 记住一些最有特点, 最具有代表性, 有一定价值的动作, 对形象存储的概括, 有助于学生提高其形象思维, 能进行一些创造性工作, 提高健美操的心意与创造力。
3. 提高形象储存的整合能力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整合的能力, 也就是说把整套健美操的动作、文字、背景音乐等协调起来, 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运用。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但我们教师要有这方面的引导, 慢慢培养出学生对健美操的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是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三、健美操教学中对形象创造能力的培养
1. 把握好形象创造过程中的继承性和开拓性
教师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 对一些好的健美操动作及编排, 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与动作形式, 但绝对不能全盘吸收, 这样的健美操没有新意, 没有创造力的健美操是没有市场的。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时候, 自己必须有创新, 编排出有新意, 有特色、具有时代感的健美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给学生一些题目并给一些资料, 让学生分组进行整理, 进行编排, 最后看哪个组有新意, 有创造性,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创造力。
2. 在形象创造中具备审美能力
由于健美操是一项具有艺术特征的体育项目, 其在形象创造中一定要具备审美能力, 健美操就要有表演性和观赏性, 因此教师因要在体操、舞蹈、音乐、美术等诸多方面对学生循序渐进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 指导学生努力提高各种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 使其逐步具备良好的专业审美能力。
3. 充分地进行想象运动
健美操在编排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想象运动是形象创造的主要形式, 在人脑中加工和记忆改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 动作的编排要避免简单地抄袭他人动作 (消极想象) , 而对日常积累的大量动作素材根据所编操的特点进行加工、集中、组合 (积极想象) 。
总之, 体育教师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整合能力、综合能力、形象创造, 形象描述以及形象识别能力。前人的成果要在继承中发扬光大, 要有创新的去学习与工作。
参考文献
[1]游国经, 钟定华.创造性思维与方法[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9.
[2]黄宽柔, 姜桂萍.健美操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4.
[3]曾芊, 赵大亮.元认知训练方法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2 (3) :108-109.
【教学中的形象思维】推荐阅读:
化学教学中的形象思维08-10
阅读教学中的形象赏析12-19
形象教学思维08-20
形象教学11-30
形象的教学07-30
形象教学语言12-20
秘书形象礼仪教学08-08
《拟人的形象》教学反思12-16
小学语文的形象教学07-23
初中作文的形象教学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