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性/中医药疗法

2024-06-26

发热性/中医药疗法(通用8篇)

发热性/中医药疗法 篇1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围, 是以口腔内唇、舌、颊及上腭等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浅黄色或灰白色如豆大小的溃疡, 局部疼痛或刺激时疼痛, 并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口腔疾病。近年来, 笔者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该病,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05年6月间我院收治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缓乍56例, 男21例, 女35例。年龄18~57岁, 平均年龄33岁。口疮1个月发作1次18例, 2周发作1次16例, 1周发作1次7例, 无间歇期10例。溃疡数1~3个28例, 4~10个19例, 10个以上6例。诊断标准:口腔黏膜、唇、颊、上腭、舌尖、舌边缘等处有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性溃疡, 直径2~5mm, 中央稍凹下, 表面黄色分泌物, 周围充血微肿, 自觉灼热疼痛, 遇刺激性食物疼痛加剧, 影响进食与说话, 病程>6个月, 反复发作, 每月发作1~2次。选择的病例全部符合还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内服药以自拟愈溃汤加减:黄芪、条参、女贞子各15g, 参术、白术、升麻、柴胡、黄柏盐炒、知母各10g, 羌活、甘草各12g, 砂仁6g, 黄连4g。心火重者加淡竹叶、生地各15g, 木通5g;脾虚湿热苔厚腻者加藿香15g, 菖蒲10g;脾肾阳虚者加制附子6g、肉桂3g, 胃火明显者加石斛、麦冬各15g, 生石膏20g。水煎服, 1剂/d。另含服儿茶1~3g, 3次/d。外用药:自拟消溃散涂抹患处, 2~3次/d。药用黄柏、白矾、冰片按15∶15∶1的比例研细末配制, 装瓶备用。连用3d为1个疗程, 可用1~2个疗程。对照组肌注转移因子, 2mL/次, 1次/2d, 5次为1个疗程, 可用1~2个疗程, 同时口服VitBco, 2片/次, 3次/d。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口腔医学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1]。口腔溃疡终止复发1年以上, 为痊愈;总间歇时间延长, 总溃疡数减少, 为显效;总间歇时间延长, 但总溃疡数未减少, 或总间歇时间无改变, 但总溃疡数减少, 为有效;总间歇时间及总溃疡数均无改变, 为无效。疼痛缓解标准与自身溃疡愈合周期中的同时期疼痛比较不能减轻一等级, 为有效;与自身溃疡愈合周期中的同时期疼痛比较不能减轻一等级, 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5例, 显效7例, 有效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痊愈5例, 显效6例, 有效6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0.71%,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说明中药内外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优于西药治疗。2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治疗组26例疼痛缓解, 对照组14例疼痛缓解, 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说明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对疼痛缓解远优于西药治疗。

5 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口腔复发性阿弗它溃疡, 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 属于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 以口腔反复出现溃疡、疼痛为特征。现代医学对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认为与免疫异常、微循环障碍、消化系疾病、内分泌紊乱有关。中医认为该病虽生于口, 实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因脾开窍于口, 心开窍于舌, 肾脉连咽系舌本, 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经。由于饮食、情志、劳卷等因素所伤, 造成脏腑功能失调, 心脾蕴热, 胃火炽盛, 或气阴亏虚, 阴虚火旺;或脾肾阳虚, 无根之火上浮, 熏蒸口舌, 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对于本病的治疗, 初期可清热泻火, 反复发作, 病程长者, 当补土升阳泻火为宜, 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口舌》说:“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 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 脉虚而中气不足者, 又非寒凉可治, 故虽久用清凉, 终不见效, 此当察其所由。”愈溃汤中黄芪、条参、参术、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升麻、柴胡、羌活健脾升阳, 使清阳升发, 元气得充, 阴火得除;黄柏、知母清阴火以坚阴;女贞子滋补肾阴;砂仁理气健脾以助运;少佐黄连泻火以治标。全方甘温升补与苦寒泻降并用, 标本兼顾而重在治本。儿茶成分含儿茶鞣酸、儿茶精、槲皮素等, 性味苦涩、微寒, 功能生津化痰、消食生肌、收敛止泻、止血敛疮。体外实验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含服对各种口腔溃疡包括化疗后口腔溃疡, 疗效确切。消溃散中黄柏、白矾性味苦寒而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冰片协助泻火并止痛。药物内外合用, 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 药证相合,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口腔医学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S].2001.

[2]余梓东.水针治疗复发性口疮37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04, 36 (6) :4444.

发热,试试物理疗法 篇2

冰袋贴敷

新式的分子材料冰袋(超低温冰袋)是一种较好的降温材料。高热患者服用退热剂后,发挥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此时用几个冰袋外面包裹毛巾,外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大血管处,会很快带走大量热量,患者很快就会感觉有所舒适。

家里没有冰袋,可将碎冰和冰水装入袋子里自制冰袋。注意,冰袋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应加隔一层毛巾以防皮肤冻伤。冰块融化后,应及时更换,以保证效果。

【提醒】冰袋不推荐用于患者自觉畏寒、浑身发冷、寒颤的发热早期阶段,此时应以保温或退热药物应用为主。

温水擦浴

温水擦浴适合于高热患者的降温。方法是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全身皮肤。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间可稍长一些,以助散热。胸部、腹部等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

【提醒】出疹的孩子发热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适合于发热较高的患者。方法是用30%~50%浓度的酒精(如无酒精可用白酒代替),用小毛巾浸湿后擦拭患者颈部、四肢、后背、手足心等部位。尤其重点擦拭腋下、肘部、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提醒】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不宜采用酒精擦浴。

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左右,以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搓双脚,既能扩张血管,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冷盐水灌肠

冷盐水灌汤的降温效果显著,但不适合家庭中操作。方法是取生理盐水200~300毫升,温度以4~6℃为宜,将肛管用甘油等润滑油擦拭后插入肛门,再将准备好的盐水用注射器注入或灌入,灌入后需用手将患者肛门按压10分钟左右,以防盐水溢出。

中医疗法治疗紫癜性肾炎 篇3

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弥漫性小血管炎, 发病机制是由于血循环内含有IgA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肾脏内沉积, 另外血管内凝血机制也参与了发病过程。中医认为“肌衄”、“发斑”发病原因不外风、热、毒、虚, 多因血热壅盛, 兼感风邪, 风热搏结于血分, 聚毒迫血妄行, 致血溢于肌肤而发斑。

在治疗上西医尚无理想疗法, 激素仅对肾外的表现如关节、腹部和皮肤的症状疗效较好, 但对肾炎疗效不佳;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病初起多由风热疫毒内侵, 治当疏风清热。若风热疫毒进而伤及营络, 久必阴伤血灼。《血内热者, 治以清降为主;衄虽多由火, 而阴虚者尤多, 当以补阴为主, 兼以清热, 治其标;久病必瘀, 故治血勿忘行瘀, 总之, 中医治疗本病以疏风清热, 养阴补虚, 行瘀解毒为治疗原则。

1 病例介绍

验案1:患者女性, 15岁, 学生, 2006年4月11日初诊。

主诉: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发热, 下肢有出血点, 关节疼痛、呕血、便血、尿血, 在四平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予强的松40mg/d, 环磷酰胺200mg/d, 治疗2个月余, 无明显疗效, 故来我处转求中医。检查:体温37℃, 血压130/90mmHg, 尿蛋白 (++++) 红细胞10~20个/高倍视野。管型0~1/高倍视野;血小板134×109/L, 出血时间1min, 凝血时间2min, 血沉20mm/h;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2.5μg/mL;IgA 162mg/mL;胆固醇6.2mmol/L, 血浆总蛋白62g/L, 白蛋白29g/L。症状:发热、咽痛、四肢轻度浮肿, 关节疼痛较重, 腹痛、呕血、便血、尿血, 双小腿可见弥漫性, 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脉弦滑, 舌质红, 苔黄腻。辩证:风毒内蕴, 迫血妄行。治法:疏风清热, 活血解毒。方药:生地15g、大黄15g、生山楂35g、蝉衣15g、紫草15g、旱莲草20g、防风10g、鹿含草20g、五味子20g、白茅根35g、小蓟25g。10剂, 水煎服。二诊:4月25日, 药后诸症减轻, 仍有腹痛、尿血、有紫癜, 时有便血、呕血, 上方加丹皮10g、赤芍10g、白芍15g、白茅根改为20g。10剂, 水煎服。三诊:5月10日, 未见血尿、便血、呕血, 紫癜明显减轻。但仍觉气虚倦怠乏力, 上方加太子参15g、黄芪25g。10剂, 水煎服。四诊:5月25日, 诸症均减, 稍有发热, 守方加白花蛇草25g、败酱草25g。10剂后无任何自觉症状, 尿常规正常, 嘱服六味地黄丸巩固月余调理善后, 随访未见复发。

按:本例属风毒内蕴, 波及营血, 扰动血络, 迫血妄行, 故治疗用疏风清热, 养阴清降, 活血凉血为主。方中防风疏散风热祛表邪;生地、紫草、大黄活血凉血, 逐内伏营血的热毒加小蓟凉血止血;山楂味酸, 微甘性平, 擅入血分, 为活血化瘀之要药;佐以旱莲草, 则化瘀血而不伤新血, 开郁气而不伤正气;鹿含草祛风湿而通利关节, 止血而不留瘀, 诸药合用, 共凑疏风清热, 行瘀解毒之功。

验案2:患者男性, 15岁, 学生, 2006年7月2日出诊。

主诉:双下肢泛发紫癜3个月余, 曾用西药激素氢化考地松治疗, 紫癜虽消失, 尿中红细胞满视野, 停药后紫癜又复现, 来我处服中药治疗。检查:尿常规:红、白细胞满视野, 蛋白 (++) , 透明管型0~2/高倍视野。症状:手足心热、咽痛、小便黄、大便干, 舌淡苔白厚, 脉数。辩证:血热瘀滞, 迫血妄行。治法:清热化瘀, 凉血止血。方药:大黄10g、丹皮15g、栀子15g、桃仁15g、蒲公英50g、白花蛇草50g、藕节25g、侧柏叶25g、生地25g。10剂, 水煎服。二诊:7月17日, 诸症好转, 食欲增加, 尿常规:红细胞 (+) , 蛋白 (+) , 上方去大黄、桃仁、生地、丹皮, 加黄芪30g、党参25g、熟地25g。10剂, 水煎服。三诊:8月2日, 诸症消失, 化验正常, 上方继进6剂, 告愈。

按:本例属血热内瘀, 瘀热蕴于肾与膀胱, 迫血妄行, 治以清热利湿, 凉血止血, 活血化瘀为法, 方中用大黄、桃仁泻瘀, 加参芪之类, 清补兼施,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结语

发热性/中医药疗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32人, 对照组30人。治疗组32人中, 男13人, 女19人, 年龄43~75岁, 其中右膝发病18人, 左膝发病9人, 双膝发病5人, 病程7月~15年。西药对照组30人, 其中男12人, 女18人, 年龄41~76岁, 右膝发病12人, 左膝发病9人, 双膝发病9人, 病程9月~1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 患者均有髌骨下疼痛, 主动屈伸膝关节时出现疼痛, 少数伴有骨擦音。 (2) 关节反复肿胀。 (3) 关节畸形, 关节骨缘增大, 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减少, 关节不能完全伸直。 (4)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 与患病时间成正比, 少数患者出现浮髌试验阳性。 (5) X线检查:膝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 关节间隙不对称, 关节边缘、髁间及髌骨上下缘可见小骨刺增生。临床上应排除骨结核、骨肿瘤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骨病[1]。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 中药口服: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物组成如下:独活18g、寄生30g、秦艽18g、骨碎补15g、鸡血藤30g、透骨草12g、防风12g、防己9g、细辛3g、川芎15g、杜仲15g、川牛膝18g、丹参15g、当归9g、甘草6g。加减:疼痛明显, 遇寒痛剧者, 加炙草乌9g, 赤芍12g, 麻黄6g;关节肿胀, 活动不便者, 加薏苡仁30g, 羌活12g, 苍术9g。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用。15d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2) 中药熏蒸: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如下:桃仁15g、红花30、赤芍15g、川芎15g、当归15g、伸筋草30g、乳香15g、没药15g、威灵仙30g、苏木15g、川牛膝15g、桑枝15g。患者俯卧于中药熏蒸床上, 充分暴露膝部, 让蒸汽直接熏蒸患部, 温度40~50℃, 以患者皮肤能够耐受为宜, 熏蒸时间为30min。15d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1.3.2 对照组

口服尼美舒利 (4-硝基-2-苯氧基甲烷磺酰苯胺) , 每次0.1g, 每日两次。15d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戴慎主编《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中骨痹的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消失, 关节活动正常, 行走自如, 半年以上不复发;有效:症状明显好转, 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时有轻度症状, 或经常反复发作;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2]。

2.2 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其中治疗组32例, 痊愈12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0例, 痊愈8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66.67%。二者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 χ2=7.276, P=0.007 (P<0.0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骨关节炎的一种, 属于退行性骨关节病。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现已明确是由多种因素造成关节软骨的破坏所致, 主要是关节软骨改变和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骨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藏精, 主骨生髓”, 若肾精充足则机体强健, 骨骼外形及内部结构正常, 且可耐劳累及一般伤损。而“肝主藏血, 主筋束骨利关节”, 肝血充足则筋脉强劲, 静可保护诸骨, 充养骨髓;动则约束诸骨, 免致过度活动。若肾精亏虚, 肝血不足, 则骨髓发育异常, 更兼筋肉不坚, 荣养乏源, 既无力保护骨髓、充养骨髓, 又不能约束诸骨。人到中老年, 肾精亏虚, 肝血不足, 风寒湿邪乘虚入侵膝关节, 筋脉闭阻, 气血运行不畅, 经脉痹阻, 筋骨失养, 渐成骨痹。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其功能主治为肝肾两亏, 气血不足, 风寒湿邪外侵, 腰膝冷痛, 酸重无力, 屈伸不利, 或麻木偏枯, 冷痹日久不愈。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 养血和营, 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骨碎补、透骨草补益肝肾, 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丹参、鸡血藤补血活血, 甘草益气扶脾, 使气血旺盛, 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 使以秦艽、防风、防己祛周身风寒湿邪。诸药合用, 是为标本兼顾, 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 为常用有效的方剂。中药熏蒸治疗又称中药雾化透皮治疗,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 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疗法。中药熏蒸集中了中医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疗法等多种功能, 融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 因病施治, 起到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 可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和局部炎性物质吸收, 可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 减轻静脉瘀滞, 降低骨内压力, 促进关节积液吸收, 缓解肿胀及疼痛, 从而起到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3]。中药熏蒸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乳香、没药、川芎、威灵仙舒筋活血、祛风止痛;川牛膝、桑枝、苏木、伸筋草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中药口服与中药熏蒸协同作用, 疗效显著。尼美舒利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具有镇痛、抗炎作用, 常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本组资料研究表明, 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患者易于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口服和中药熏蒸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独活寄生汤内服及中药桃红四物汤熏蒸, 对照组采用西药尼美舒利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5.

[2]戴慎, 薛建国, 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44-246.

发热性/中医药疗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10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1~37岁, 平均年龄 (28.17±5.63) 岁;病程11个月~5年, 平均病程 (3.16±0.13) 年;有生育史者21例, 流产史者18例, 无孕育史者16例;输卵管通而不畅44例, 输卵管阻塞1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38岁, 平均年龄 (27.26±5.02) 岁;病程10个月~6年, 平均病程 (3.52±0.42) 年;有生育史者19例, 流产史者17例, 无孕育史者19例;输卵管通而不畅15例, 输卵管阻塞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只要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则被排除本组实验: (1) 配偶患有无精或者弱精症; (2) 夫妻双方染色体病变; (3) 严重生殖道畸形及排卵障碍; (4) 其他疾病引发的不孕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四联疗法治疗, 具体如下: (1) 中药组方:蒲公英16 g, 路路通、金银花、当归各15 g, 丹参、赤芍、香附各12 g, 川芎、穿山甲各10 g, 甘草6 g, 以上药方在月经干净3 d后以水煎服, 1剂/d, 分早晚2次服用, 持续10 d为1个疗程。 (2) 中药保留灌肠方:蒲公英、败酱草、金银花、活血藤各30 g, 路路通15 g, 桃仁、莪术、黄柏、三棱各10 g, 以上药方煎成100 ml浓汤, 当温度适宜时使用中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5 cm左右进行灌注, 在肠道内行约半小时保留, 1次/d, 10 d为1个疗程。 (3) 中频药物导入及穴位贴敷:首先选择两片药垫浸湿活血化瘀药汁, 其次通过HY-D电脑中频将药物导入治疗仪, 并分别于两侧阿是穴、归来穴、关元穴上贴敷, 扣紧下腹, 调至中频, 1次/d, 30 min/次, 10 d为1个疗程, 保留药垫13 h, 经期停用。 (4) 外敷:艾叶250 g, 活血藤20 g, 防风、寄生各12 g, 当归10 g, 红花、千年健、血竭各6 g, 将以上药碾磨加少许麻油炒热用布包扎好热敷于小腹, 30 min/次, 1次/d, 1袋可用1周。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卵管通液技术治疗, 每2天1次, 共2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规定:痊愈指患者在2年内成功受孕;有效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 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但2年内未受孕;无效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甚至加重, 2年内未受孕。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痊愈37例, 占67.27%, 有效13例, 占23.64%, 无效5例, 占9.09%, 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55例患者痊愈21例, 占38.18%, 有效17例, 占30.91%, 无效17例, 占30.91%, 总有效率为69.09%, 由此可见,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诱因众多, 一般包括环境污染、子宫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等, 其发病机制在于输卵管由于盆腔炎而引起的积水、闭塞及粘连等, 从而导致输卵管丧失输送卵子、精子的功能, 或者壶腹部发生扭曲使精卵结合发生障碍, 最终造成不孕不育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在临床治疗中, 西医多用腹腔镜, 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中医常用四联疗法, 其优势在于费用较小、对患者创伤小、副作用小、可操作性强等。本文药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有活血化瘀之功效, 穿山甲、路路通、丹参有祛瘀通络之功效, 金银花、蒲公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甘草可以调和诸药, 共达活血化瘀目的[3];中药保留灌肠, 利用肠壁进行药物吸收, 对输卵管、盆腔炎的治疗有利;中频药物导入及穴位贴敷, 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 加快炎性组织的新陈代谢, 促使血管扩张, 以治疗组织粘连;中药外敷, 利用热效应使药性直接作用于腹部, 从而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4,5]。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本院11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 采用中医四联疗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91%, 采用常规输卵管通液技术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9.09%,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四联疗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11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 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四联疗法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卵管通液技术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91%,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9.09%,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中医四联疗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四联疗法,常规输卵管通液技术,输卵管性不孕症

参考文献

[1]刘鹤玢, 臧志华.中西医结合诊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现状及研究进展.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7) :1037-1038.

[2]张娅珍, 邵竞艳.中药灌肠联合超声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浙江临床医学, 2014, 16 (4) :605.

[3]刘敏.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35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 (9) :140.

[4]李德红, 沈海燕, 吴玲.宫腹腔镜检查与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1) :3322-3323.

发热性/中医药疗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骨科门诊及住院OA患者56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2007年诊断标准[1]: (1) 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痛; (2) X线 (站立或负重位) 示关节间隙变窄, 软骨下骨硬化和 (或) 囊性变, 关节缘骨赘形成; (3) 关节液 (至少2次) 清亮、黏稠, WBC<2×103/ml; (4) 中老年患者 (≥40岁) ; (5) 晨僵≤30min; (6) 活动时有骨擦感 (音) 。同时符合 (1) (2) 或 (1) (3) (5) (6) 或 (1) (4) (5) (6) , 可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其中男21例35膝, 女35例57膝;年龄41~69岁, 中位年龄54.7岁;病程3个月~20年, 中位病程6.5年。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年龄18~70岁, 近2周内未用其他方式治疗或服用其他药物者。排除标准:膝关节局部有结核、肿瘤、类风湿、过敏性及感染性疾病者;合并有血液系统、心、脑、肾等器官严重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综合疗法:

中药内服+中药熏药+手法治疗。中药内服方补肾强骨汤 (自拟) :骨碎补15g, 肉苁蓉12g, 熟地15g, 续断12g, 鸡血藤15g, 雷公藤10g, 威灵仙15g, 淫羊藿15g, 当归10g, 川芎12g, 红花6g, 独活12g, 透骨草15g。加减:风胜加防风、乌梢蛇;寒胜加附子;湿胜薏苡仁;疼痛剧甚者加川乌;肿胀明显加白术、土茯苓。水煎服, 取汁约200ml, 每天1剂, 早晚分服。疗程4周。

1.2.2 中药熏药:

川乌、草乌、海桐皮、川椒、川芎、延胡索、透骨草、白芷各15~20g, 上述诸药加入3000~4000ml浸泡30min, 然后放在火上熬制30min。将患膝置于药盆上方, 用毛巾覆盖令药蒸气熏蒸;水温下降至不烫皮肤时, 用毛巾蘸药液外洗膝部。每天1剂, 疗程4周。

1.2.3 手法治疗:

参照文献[2]进行, 主要包括正脊、推髌骨、点穴和屈伸膝关节, 每周2~3次, 疗程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显效:膝部疼痛、压痛完全消失, 活动功能障碍消失;好转:膝部疼痛、压痛减轻, 活动功能障碍轻微受限;无效:膝部疼痛、压痛, 活动功能障碍均无改善。

2 结 果

本组56例, 显效31例 (55.4%) , 好转22例 (39.3%) , 无效3例 (5.4%) , 总有效率为94.6%。

3 讨 论

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筋痹”范畴。“骨痹”病名首见《黄帝内经》;《中藏经》认为“骨痹, 乃嗜欲不节, 伤于肾也”;《张氏医通》指出“膝痛”的病因病机与“无有不因肝肾虚者, 虚则风寒湿气袭之”。《圣济总录》载有骨痹方六首, 主要从肾虚及寒湿论治。古代医家主要是从肝脾肾亏虚、气滞血瘀痰凝、风寒湿外邪侵袭等方面论治。近代中医药学者认为膝骨关节炎病因较为复杂, 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 致肝肾不足, 感受风寒湿热等邪, 造成痰瘀痹阻、筋络瘀滞有关[3]。因此治疗法以补肾健骨、活血化瘀、袪风止痛为法。补肾强骨汤中骨碎补、淫羊藿、肉苁蓉、熟地、续断补肾壮骨, 鸡血藤、雷公藤、当归、川芎、红花活血通络止痛、独活、透骨草、威灵仙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外用熏洗诸药以除湿、通络、止痛立法, 药物直接熏洗患处, 可以使皮肤或患处的毛细血管扩张, 增加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及新陈代谢, 可以促进水肿和炎性产物的吸收, 同时尚可通过药物局部作用和热效应增加药物的吸收, 对膝关节能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4]。手法治疗正脊可以调整腰椎小关节位置以及改善腰椎曲线, 调整脊神经的功能, 恢复对股四头肌运动平衡的调节功能, 使髌骨滑动轨迹改善或恢复正常, 从而消除髌骨软骨面与股骨髁面的异常摩擦, 起到解除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 改善血液循环, 消除局部炎症的作用[5]。

关键词:关节炎, 膝骨性,中医综合疗法,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年版) [J].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10) :793-795.

[2]范永军.中医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8例[J].中医研究, 2009, (6) :43-44.

[3]柳松, 赵文海, 李山鹰.中药熏洗配合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0, 11 (12) :35-36.

[4]曾家辉.中药熏洗配合加减蠲痹汤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6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0, 53 (10) :1388-1389.

发热性/中医药疗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KOA患者6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45膝)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1.7±5.6岁,平均病程为10.1±0.6个月;对照组(42膝)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1.6±5.6岁,平均病程为9.3±0.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学会推荐的KOA诊断标准[5]:①近1个月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②X线关节周围有骨赘,关节间隙减小;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④年龄≥50岁;⑤晨僵<30min;⑥膝关节有骨擦音。满足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条者可诊断KOA。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膝骨性关节炎的瘀血阻滞型辨证标准:主症为关节刺痛,胫软膝酸;次症为活动不利,动作牵强,舌质暗红、苔薄或薄白,脉滑或弦。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者;②年龄40~75岁;③近1个月未使用过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④自愿参与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2 排除标准

①排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②膝关节结核、肿瘤、化脓、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等;③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④过敏体质及对药物过敏者;⑤心、脑血管、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⑥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者;⑦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本方案或接受其它治疗方法,影响疗效观察者;⑧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呈骨性强直,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⑨年龄<40岁或>75岁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服用塞来昔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63)0.2 g,每天1次,连服4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748),每次2粒,每天3次,连服4周。

1.4.2 治疗组

(1)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开始时,先将正骨舒筋酊(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闽药制字Z06309036) 20mL均匀涂擦于患膝部,选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型号:DS-MF2B,鼎世医疗)并将一次性电极片粘贴在膝关节疼痛处,设定治疗模式为按摩+导入,选2号治疗处方(适用范围:骨性关节炎),每次治疗20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1个月。(2)运动疗法:包括下肢肌力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具体如下:①直腿抬高(SLR)训练。仰卧、膝关节伸展位,对侧膝关节屈曲90°,直腿抬高患侧约10cm,在空中保持5s后落下,训练时在患侧踝部挂一个1.0kg左右的沙包负荷。②外展训练。侧卧,健侧在下,膝关节伸展位,行患侧髋关节外展运动至高度10cm左右,在空中保持5s然后放下,训练时在患侧踝部挂一个1.0kg左右的沙包负荷。③内收训练。坐位,膝关节屈曲60°,两大腿间放一个排球,用力夹皮球并保持5s,然后放松。④ROM训练。双手抓住栏杆或扶手等支持物,在疼痛可忍受范围内加载身体部分重量,下蹲至最大屈膝状态,保持5s,然后双手同上状态支撑下起立,伸膝至最大状态并保持5s。上述4项动作每次20遍,每天早、晚2次,医生定期对每位患者进行检查和动作指导,疗程为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膝关节功能

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7]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其包括跛行(5分)、支撑(5分)、交锁(15分)、关节不稳定(25分)、疼痛(25分)、肿胀(10分)、爬楼梯(10分)、下蹲(5分)等方面,得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1.5.2 恢复情况

采用膝关节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8]评估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该指数是评估疼痛、僵硬和机体功能的多维的疾病特异性自我评估问卷调查量表,其包括5个疼痛、2个僵硬项目和17个涉及日常活动完成困难程度的功能项目,采用五方格评分法进行评价,分别为没有困难(0分)、轻微(1分)、中等(2分)、非常(3分)、极端(4分)。

1.5.3 疗效标准[9]

优: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Lysholm评分>90分);良: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81≤Lysholm评分≤90分),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中: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71≤Lysholm评分≤80分),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改善;差:症状未见明显缓解(Lysholm评分≤70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膝关节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恢复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OMAC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WOMAC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

治疗组优良率为76.7%,对照组优良率为46.7%;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KOA属中医学“痹证”、“痿证”范畴,《内经》中早有记载“痹证”的病因,见《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灵枢·刺节真邪》说:“虚邪之中人也,洒析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类证制裁·痹证》曰:“诸痹……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明确指出KOA病在筋骨,病位在肝肾,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为发病根本,风寒湿邪为致痹外因,瘀血是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10]。近20年,中医药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治疗方法多样,如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针灸推拿、新型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并根据KOA中医病机研制出了多种疗效确切的中药制剂[11]。有文献表明,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有廉便效验的特点[12,13]。《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14]也指出:治疗KOA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在采用口服药前,建议首先选择局部药物治疗。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作为一种新型中医外治法被用于治疗KOA,其机理是利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与具体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中药相结合,采用动态多制式中频电流和低频电流相结合的方式,将药物定向导入患处,靶向作用于病灶,比低频电流更能有效到达人体组织深部;调制的中频电流能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静脉淤滞,降低骨内压力,促进关节积液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陈勇嫦等[15]研究表明,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新方法;刘昱良[16]研究显示,中医定向透药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运动疗法对KOA患者非常重要,国外早在2001年便提出将运动疗法作为治疗KOA的首选,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基于循证医学及国际共识所制定的最新的髓与膝骨关节炎治疗指南中对运动疗法极力推荐[17,18]。通常认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是造成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力量的改变可能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更具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9],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屈、伸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肌力下降可以出现在膝骨性关节炎发生之前。运动疗法可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同时其镇痛效果并不亚于药物治疗,即使对末期膝骨性关节炎,运动疗法对患者活动能力的改善也十分有数[20,21]。徐守宇等[22,23]认为运动疗法能取代或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使用,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给老年人带来的心肌梗死、胃肠道不良反应、肾脏损害等副作用。运动疗法可加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改善关节软骨营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有文献显示中医外治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24,25],而中医定向透药作为中医外治新型疗法,尚未见其与运动疗法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报道,故本文率先进行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改善KOA的总体功能,缓解关节疼痛,增加关节屈伸度、关节稳定度和上下楼梯能力;同时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不良反应少、经济、患者易接受、临床实施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塞来昔布(0.2g,qd)+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2粒,tid),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治疗后,治疗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指数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是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特色方法。

发热性/中医药疗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取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患者共80例。年龄23~41岁, 平均30.4岁, 不孕年限2~7年, 平均3.5年。原发不孕12例, 继发不孕68例。既往均有自然流产、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病史, 其中部分病人合并感染, 急性盆腔炎等病史。部分患者伴有下腹及腰骶部坠胀、疼痛, 白带增多等症状。妇科检查时部分患者子宫体活动受限, 附件区增厚或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或囊性包块。

1.2 诊断标准

(1) 婚后夫妇同居1年以上, 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不孕; (2) 流产、分娩后1年以上不孕; (3) 排除生殖器官畸形、肿瘤, 经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等排除无排卵性不孕; (4) 男方精液检查正常, 女方单侧或双侧输卵管梗阻。具备前3条或第1条, 第4条者即诊断为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2]。

1.3 方法

手术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史塞克宫、腹腔镜系列设备。患者月经干净3~7d, 完善术前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证, 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 患者取头低臀高位, 下肢外展。膨宫液为5%葡萄糖液。利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断, 先探查患者的子宫大小以及形态, 患者的双侧输卵管及卵巢的大小形态。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 注入亚甲蓝液, 在腹腔镜监视下向导管内注入含有亚甲蓝液的生理盐水, 进行输卵管通畅度检查;观察输卵管梗阻程度、部位、形态改变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进行宫腔镜输卵管口插管加压注液 (药) 术、宫腔镜输卵管间质部疏通术、腹腔镜下输卵管粘连松解术、输卵管伞成形术、输卵管造口术等。术后运用中医三联疗法, 汤剂内服、下腹部中药塌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一周, 预防粘连、梗阻复发。内服红藤败酱散, 每日1剂, 分2次服。处方:红藤30g, 败酱草30g, 三棱10g, 莪术10g, 紫花地丁30g, 五灵脂15g, 牡丹皮10g, 赤芍15g, 茯苓10g, 炒白术20g, 广木香10g, 广陈皮10g, 延胡索15g, 生山楂15g。加减:兼肝肾不足者, 加川断10g, 杜仲15g;兼脾肾虚弱者, 去红藤加补骨脂12g, 肉桂3g[3]。灌肠方:海藻20g, 昆布20g, 橘核20g, 荔枝核20g, 红花20g, 赤芍20g, 延胡索20g, 皂角刺20g, 莪术15g, 桂枝15g, 紫草30g, 生薏苡仁30g, 水煎至150m L, 温度降至38~39℃, 注入灌肠袋中, 患者排空膀胱和直肠, 左侧卧位, 稍曲双腿, 肛管插入直肠内约15cm, 慢慢注入药液, 抬高臀部30min后平卧入睡[3]。

术后1个月, 月经干净后3~7d进行输卵管通液检查, 并指导怀孕。术后3~6个月复查有停经史、血或尿HCG检查和B超检查证实为妊娠者计为妊娠。随访时间3~12个月, 记录患者的受孕情况。

1.4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手术后随访3~6个月即有妊娠反应者;有效:患者手术后随访7~12个月有妊娠反应者;无效:患者手术后随访12个月仍无妊娠反应者。有效率= (显效+有效) ×100%。

2 结果

术前输卵管情况:80例患者共146条输卵管, 其中120条有梗阻、积水、通而不畅、系膜囊肿或伞端粘连、闭锁, 26条输卵管原本通畅 (表1) 。术后输卵管疏通情况:共疏通慢性输卵管炎69条;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 疏通输卵管3条;生殖器结核3例, 疏通失败;疏通率达60% (表2) 。

3 讨论

输卵管因素是引起女性不孕症的最常见原因, 而输卵管因素中炎症是造成女性不孕的最主要原因[4]。输卵管梗阻大部分是急慢性盆腔炎所致, 由于炎症不仅影响纤毛运动, 影响输卵管蠕动, 而且可引起输卵管阻塞、扭曲或闭塞, 使卵子无法与精子会合而导致不孕。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 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而中医的综合疗法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属“癥瘕”“积聚”范畴, 病机为邪毒内侵、湿热阻络、湿毒蕴结, 瘀阻胞脉, 气滞血瘀, 久而成瘕, 或失治误治, 余邪未净致病情缠绵久治不愈, 导致输卵管炎症阻塞, 碍于受精致不孕。治疗当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 佐以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三联疗法中的内服方红藤败酱散, 主要成份红藤、败酱草、五灵脂清热解毒、祛瘀止痛, 三棱、莪术破瘀散结, 牡丹皮、赤芍行气活血, 消肿止血, 抑制纤维蛋白形成, 改善微循环, 软化增生的纤维组织以改善粘连。茯苓、炒白术健脾益气, 以固后天之本。全方通过促其血脉畅通、清热解毒化瘀使瘀血炎症消散, 对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有明显治疗作用。因子宫、输卵管与肠壁仅“一壁之隔”, 直肠给药, 药物通过直肠黏膜直达病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抗菌消炎。灌肠方中海藻、昆布软坚散结;橘核、荔枝核行气散结。红花活血化瘀, 瘀血祛除, 新血方生;皂角刺散结行气, 消肿排脓;辅以桂枝、香附温经化瘀疏肝通络, 延胡索辛散温通, 治一身上下诸痛[3]。

下腹部中药塌渍是利用其热效应, 促使炎症组织的血管扩张,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少炎性渗出并促进炎症的吸收, 加快病理产物的排泄, 加快组织修复之功, 使气血调和、肌肉松弛, 清除疼痛和输卵管肌痉挛等, 从而清除输卵管粘连, 解除阻塞。

目前, 宫腔镜诊断被誉为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宫颈管、子宫前壁、左侧宫角、左输卵管开口、后壁、右侧宫角、右输卵管开口、子宫底以及整个子宫的形态进行观察。本研究中对输卵管开口粘连、输卵管间质部阻塞的患者直接用导丝疏通, 尤其对开口粘连者效果显著。

腹腔镜下可以进行各种操作。本研究中对慢性盆腔炎, 输卵管与卵巢、子宫后壁、肠管粘连者, 行盆腔粘连松解术, 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伞端闭锁者行输卵管伞成形术、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积水者行开窗术;系膜囊肿者行囊肿剥除术;盆腔内膜异位症患者首先恢复输卵管和卵巢的解剖关系, 同时行异位病灶电凝或切除术, 剥除卵巢巧克力囊肿, 分离粘连;若发现盆腔脓肿, 可行脓肿引流, 增加抗生素疗效, 缩短应用抗生素的时间。腹腔镜在解除病因、分离粘连的同时, 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和腹腔, 能够去除对精子、卵子有抑制作用的免疫因素等, 为精子卵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发育创造条件, 有助于生育[5]。大量文献资料证明,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 可大大提高输卵管再通率及妊娠率。

当然宫腹腔镜手术还有着特殊并发症。宫腔镜手术中大量灌流导致的过度水化综合征和心脑综合征以及术后宫腔粘连等。笔者近三年来对于宫腔镜术后患者常规口服戊酸雌二醇, 1mg, qd, 连续21d;如果术中发现宫腔粘连者, 术后戊酸雌二醇加量, 前3d为3mg, tid, 之后改为1mg, qd, 直至21d。随访发现效果良好, 宫腔粘连发生率及复发率低。腹腔镜手术可能导致皮下气肿、气胸、气体栓塞、腹壁大血管损伤, 以及电凝、切割等能量器械引起的相应并发症, 均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中医三联疗法诊治输卵管因素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80例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宫腹腔镜联合中医三联疗法诊治的情况。结果 80例不孕症患者中共146条输卵管, 其中120条有间质部阻塞、开口粘连、或伞端积水、闭锁, 26条通畅;术后输卵管疏通率达60% (72例) 。术后随访3~12个月, 已有23例患者受孕 (受孕率28.75%) 。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中医三联疗法能安全、有效地疏通输卵管, 防止粘连、闭锁复发, 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受孕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腹腔镜联合,中医三联疗法,输卵管,不孕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51-352.

[2]李建龙.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治不孕症538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07, 36 (3) :334-335.

[3]汤传梅.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36) :7746.

[4]张志晓.未产妇人工流产术致继发性不孕1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5) :2103-2104.

上一篇:锻炼依从性下一篇:学生宿舍网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