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健康教育

2024-07-14

发热病人健康教育(共4篇)

发热病人健康教育 篇1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观察要点】

1、监测体温变化

体温超过38.5。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

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并发症观察

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护理要点】

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

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

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

6、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

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指导要点】

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

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

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尿量<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的情绪状态。【护理要点】

1、应当对病人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外周血压测不到的病人,要及时行有创血压监测,以及时了解血压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漂浮导管检查,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

2、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便于抢救用药的同时也能随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3、采用开放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性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4、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5、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格外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病人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6、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

7、为病人保暖,避免受凉。

8、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按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9、遵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输液速度要按医嘱执行,避免病人出现肺水肿。

10、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护理常规护理。

11、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口腔护理及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各种感染。

12、做好生活护理,早起营养评估,早期营养支持。

13、做好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疏导。【指导要点】

1、进行心理指导,使病人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

2、指导病人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

3、指导病人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手术前病人护理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到被送至手术台期间的护理。【手术类型】

1、急症手术

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准备后迅速实施手术治疗的,如外伤性肝、脾破裂等。

2、限期手术

手术时间选择有一定时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的切除手术。

3、择期手术

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进行的手术治疗,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护理要点】

1、护理评估

(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既往史、遗传史及生育史等。(2)现病史及伴随的其他系统疾病。(3)药物应用情况及过敏史。

(4)病人的营养状态、手术耐受性。(5)病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及心理状况。

2、协助病人做好术前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包括血型)、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检查等)、肺功能、心电图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

3、术前准备

(1)呼吸道准备:根据病人的手术部位,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的锻炼,如胸部手术者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手术者训练胸式呼吸。深呼吸有效排痰法:先轻咳数次,再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戒烟。

(2)为肠道准备:肠道手术者,入院后开始少渣饮食。择期手术者于术前12小时起禁食,4小时起禁水。除急诊手术者严禁灌肠外,择期手术者应根据手术部位、范围及麻醉方式给予不同的肠道准备。

(3)皮肤准备:充分清洁手术术野皮肤和剃除毛发。皮肤准备时间越接近开始时间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术前1日,协助病人剪指(趾)甲、沐浴、洗发及更换清洁衣裤。

(4)术前晚保证病人充足休息。睡眠欠佳者,应遵医嘱应用镇静药。

(5)其他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大小便等。

4、术日晨准备

(1)认真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2)若发现病人有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或女性病人月经来潮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3)入手术室前。协助病人排尽尿液。(4)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者应放置胃管。

(5)嘱病人拭去指甲油、口红等化妆品;取下活动的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

(6)遵医嘱给予术前药物。

(7)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X线片及药品等,随同病人带入手术室。(8)与手术室接诊人员仔细核对病人、手术部位及名称等,做好交接。

5、手术后用物准备

根据不同部位手术要求,铺好麻醉床,准备术后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器、胃肠减压器、引流袋及监护仪等。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是指病人自手术完毕回到病室直至出院阶段的护理。【护理要点】

1、护理评估

(1)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术中出血、输血和补液等情况。(2)生命体征、切口状况、引流管/引流物等情况。

2、一般护理

(1)与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做好床边交接工作。

(2)根据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正确安置病人的卧位。全身麻醉尚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椎管内麻醉者,取平卧位6~8小时;局部麻醉者,可视手术和病人需求安置体位。

(3)正确连接各引流装置,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保暖。

3、根据手术大小和病情情况,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4、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辅料脱落及局部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典型体征。若敷料有渗血、渗液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5、疼痛护理(1)正确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和程度,一般术后24小时内疼痛最为剧烈。2~3天后逐渐缓解。若疼痛呈持续性或减轻后再次加剧,应警惕切口感染的可能。

(2)有效减轻或缓解病人疼痛。如妥善固定引流,防止牵拉痛;翻身、深呼吸或咳嗽时,按压切口部位,减轻震动性疼痛;指导病人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遵医嘱及时应用止痛药等。

6、发热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体温尚高一般不超过38C。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并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协助病人及时更换潮湿衣裤等。

7、饮食护理

视手术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术后恢复饮食时间。

(1)非消化道手术:局部麻醉后,根据病人需求进食;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麻醉后小时,病人清醒,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可开始进食。

(2)消化道手术:手术后48~72小时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胃管拔除后,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普食。

8、活动

术后非制动病人应早期下床活动;活动应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人的耐受程度循序渐进,一般术后1~2天,开始床上活动,术后3~4天离床活动。

9、引流管道护理

根据不同的需要,术中可在切口、体腔和空腔内脏器官内放置各种类型的引流物。

(1)留置多根引流管者,应区分引流管的引流部位和作用,做好标记并妥善固定。位置不可过低或过高,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如胸腔引流管的位置不能高于插管入口处的平面;脑室引流管有脑脊液引流时,常抬高引流管位置,切勿过高或过低,以免出现引流不畅或引流过度而致低颅压、抽搐和继发出血等。

(2)定时挤压引流管,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或扭曲,保持引流畅通。换药时,协助医生将暴露在体外的管道妥善固定,以防滑入体腔或脱出。若引流不畅,应及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协助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每天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变化。及时倾倒引流袋内的液体,以免因引流袋过重掉落导致引流管脱出。对意识不清醒的病人,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4)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无菌,长期置管的病人,定期更换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胃管除外)。

(5)对于负压引流管,应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如乳腺引流负压吸引管。

(6)观察引流管处伤口情况,观察周围皮肤有无发红、疼痛、肿胀及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持局部清洁,渗液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7)熟悉不同引流管的拔管指征,做好健康教育。一般切口胶片引流在术后1~2日拔除,烟卷引流在术后4~7日拔除。

(8)指导病人取合适体位,病人翻身、活动时,应避免牵拉过度而致引流管脱出。【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合理摄入含有足够能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均衡饮食。

2、劳逸结合,适量活动。一般术后6周内不宜做重体力工作。

3、术后继续药物治疗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4、切口局部拆线后,用无菌纱布覆盖1~2天。若为开放性伤口出院者,应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

5、病人出院后若出现切口引流物有异味、切口红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6、一般手术病人于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肿瘤病人应于术后2~4周到门诊随访。

妇科疾病手术病人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观察要点】

1、心理状况

病人对手术的认识程度、紧张程度。

2、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腹痛情况、有无阴道出血。【护理要点】

1、加强护患沟通

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提供病人所需的健康指导。

3、术前3日开始阴道准备及肠道准备;术前1日开始皮肤准备、配血;术前30分钟遵医嘱留置尿管。

4、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术前化验是否完善,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5、术前遵医嘱备好手术用药、用物。

6、术前备好麻醉床。【指导要点】

1、保证充足睡眠。

2、术日晨嘱病人取下义齿,保管好贵重物品。

3、嘱病人术前做好个人卫生、淋浴、剪指甲。

(二)术后护理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阴道有无出血、量及性质;引流量、形状及颜色;尿管是否通畅、尿液量、形状及颜色。

3、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观察输液速度。

4、观察伤口疼痛情况。

5、术后一日观察病人腹胀情况,有无排气。【护理要点】

1、监测生命体征,阴道出血及腹部切口有无渗血,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体位

根据麻醉情况采取相应卧位;全麻病人清醒前,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硬膜外麻醉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后置枕,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同时防止病人坠床。

3、固定引流管及尿管。

4、伤口疼痛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剂。

5、加强生活护理。

6、保持外阴及尿管的清洁,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指导要点】

1、病人返回病房后根据麻醉性质告知注意事项,包括卧位、饮食、休养方式、个人卫生。

2、排气前避免进食糖、产生食品;少量多餐、半流食可促进肠蠕动,排气后可进普食。

3、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地活动,防止术后并发症。

4、术后指导病人及早开始下肢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若出现下肢水肿、酸、胀、麻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及早采取措施。

5、遵医嘱拔除尿管后鼓励多饮水,及时排尿,避免尿潴留。

6、全麻术后病人指导有效咳嗽,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7、做好出院宣教,告之术后复查时间、地点,指导出院服药。

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

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病人多无明显症状。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加,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部包块。

3、白带增多。

4、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5、压迫症状

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压迫直肠可致排便不畅。

6、不孕,占25%~40%。

7、继发贫血。【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2、宫腔镜检查

3、腹腔镜检查

4、子宫输卵管造影 【治疗要点】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体温变化;观察腹痛情况;观察切口辅料有无渗出;非手术病人注意观察阴道流血的时间、量、色和形状并记录。

2、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

3、向病人及家属宣讲子宫肌瘤的有关知识,以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4、坚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铁的饮食。

5、止痛,评估病人切口疼痛情况,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术后次日可取半卧位,束腹带,遵医嘱给止痛剂。

6、如有腹胀,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床活动,术后24小时可离床活动。遵医嘱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或热敷下腹部,必要时新斯的明0.5mg肌肉注射或肛管排气。

7、保持外阴清洁干燥,2次/日擦洗会阴,勤换内裤。【健康指导】

1、向病人宣教术后1~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不做重体力劳动。

2、定期门诊复查,;了解术后康复情况。

3、保守治疗的病人,向病人介绍出院所带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卵巢肿瘤病人的护理

为妇科常见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与体征,易被忽视。

1、腹部包块。

2、压迫症状 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

3、恶性肿瘤晚期时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找癌细胞,可确定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

2、B型超声检查。

3、肿瘤标志物

测AFP、CA125、HCG、性激素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4、腹腔镜检查

可直接看到肿块大体情况,并对整个盆、腹腔进行观察。

5、放射学检查。【治疗要点】

1、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

2、恶性卵巢肿瘤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或放射。【护理要点】

1、严密监测病人手术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病人的意识、面色、末梢循环及切口情况,观察阴道有无出血及感染情况,如有盆腔引流管的病人,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物的量、颜色、性状。

2、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

3、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详见子宫肌瘤术后护理。

4、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巨大卵巢肿瘤切除术后,腹部置沙带压迫,防止腹压骤降引起严重后果。

6、直到卧床病人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协助病人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7、向病人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的病例,解答病人对手术的疑虑,堆放化疗的病人告知可能出现的全身及局部的反应,消除其恐惧感。【健康指导】

1、向病人宣教术后活动的重要性,逐日增加活动量。

2、恶性肿瘤病人告知术后随访时间。

发热病人健康教育 篇2

关键词:发热,感染,护理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 它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或因疾病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1]。病人由于细菌、病毒的感染, 以及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大量消耗, 常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全身无力、精神倦怠、胃纳差等症状。因此, 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护理, 以减轻发热时对机体的危害。

1 发热的分期

发热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体温上升期, 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 干燥, 无汗和畏寒, 有时伴续战, 第二阶段为高热持续期, 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持续在较高转状态, 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和心率加快。第三阶段为退热期, 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 体温趋于正常。

2 发热期护理

护理原则为根据发热的分期, 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以保证病人的舒适。

2.1 体温上升期

因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皮肤温度降低, 病人可出现畏寒、颤抖、皮肤苍白等。此期应注意给病人保暖, 加盖被子, 脚部放热水袋, 同时给服热饮料, 以造成较温暖的内部及周围环境, 从而缩短畏寒、颤抖的时间, 而使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量减少, 使体温升高幅度减少。

2.2 高热持续期

因皮肤血管开始扩张, 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脸色出现潮红, 呼吸加快, 脉搏加快, 此时应给病人退热, 补充水分, 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降温有物理和药物两种方法, 发热不超过38.5 ℃, 一般用物理降温, 如降低室温, 温水擦浴或温水浴, 酒精擦浴等, 同时需要少穿衣服才能达到降温效果。体温38.5 ℃以上, 要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 在未服药或药物还未起效时, 主要靠物理降温, 若穿太多衣服, 物理降温不能起效。进行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时, 对体弱、发热时间长、对冷刺激敏感的病人, 可采取根据病人体温调节水温, 根据病人体温, 配制较病人体温低2 ℃左右的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防止因水温过低引起病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诱发病人发冷甚至寒战。同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体表散热起到促成作用。

2.3 退热期

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 皮肤温度增高, 引起汗腺分泌增多, 病人大量出汗。应更换汗温的衣服、被单、适当减少病人的盖被。以防止病人出汗较多引起虚脱。

3 一般护理

病人在发热时, 绝对卧床休息, 以减少病人体力的消耗;保持病室空气流通, 但避免风直接吹在病人身上, 保持室内安静, 光线不易太强。在饮食方面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保持病人有足够的液体量, 鼓励病人多喝水, 遵医嘱静脉补液。加强口腔、皮肤的护理。协助病人在饭后、睡前漱口, 病情重者做好口腔护理, 避免口腔感染。病人在大量出汗应用温水擦拭, 及时更换衣裤、床单、被套,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防止受凉。

4 心理护理

发热可引起的心理反应, 如恐惧、紧张、不安, 或由于持续高热引起不明确诊断可引起的焦虑, 或因住院经济负担过重造成的心理压力, 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一则发热病人的教学案例 篇3

[关键词]教学案例项目教学法护生

在护理技术课程中,教师可创设护理情景,将多种护理技术融入教学案例中,利用各种新型教学媒体,以项目教学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以2008年~2009年上学期笔者所教的护理技术课程中一则发热病人案例为基础,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发热病人的情景护理,学生学会迎接新病人,做好人院指导,测量病人生命体征并记录。通知医生接诊。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同时。学生通过对发热病人的情景护理,重点掌握入院病人接待,测量生命体征,口腔护理三项护理技术。

二、活动概述

指导教师课前把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小组成员(任选10人),学生认真分析任务所给信息,选择所学护理技术完成该任务;学生复习护理技术相关内容,将小组成员分工,确定各自职责;指导教师将所需教学用物交给学生,让其自行练习,针对存在问题给予改错纠偏。学生在课堂上将项目成果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与小结:学生书写实训报告。

三、教学和学习活动记录

(一)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内容以学习小组形式完成,指导老师把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小组成员。病例如下:

姓名:江太太,性别:女,年龄:68岁。

主诉:发热两天,伴有咳嗽,牙龈肿痛。

病史摘要:自诉两天前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牙龈肿痛,食欲不佳,每餐只进食少量稀饭。曾在当地医院查体温高达39℃,现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轮椅送住院。患者口腔有义齿,身体虚弱,需卧床休息。

作为值班护士,基于目前所学的护理技术,你需要做哪些工作?

1、学生分析讨论项目任务所给信息后,认为可应用目前已学的护理技术有:一是新人院病人的接待。二是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三是执行相关医嘱(特殊口腔护理等)。

2、学生复习以上护理技术相关内容,小组成员分工,确定各自职责:小组长一名;五名操作护士;一名模拟病人;四名观察员(包括小组长)。

3、教师将所需用物,如模拟病房、轮椅、口腔护理牙模型、生命体征测量用物、口腔护理用物等交给学生,让其自行练习。

(二)开展本次教学活动的教学媒体

教科书、轮椅、病床、口腔护理牙模型、病例、角色扮演及情景模拟。

(三)教学和学习活动过程记录(90分钟)

1、学生进行成果展示(60分钟):小组长介绍小组成员课前准备内容(5分钟);甲护士用轮椅推病人人院(10分钟);乙护士作为值班护士接待病人人院(10分钟);丙护士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10分钟);丁护士向医生报告新人院病人情况(10分钟);戊护士核对医生医嘱后,为病人做口腔护理(15分钟)。

2、学生自评、互评(10分钟):自评的评价标准是:用物准备、心理状态、操作程序、护患沟通等。甲、乙、丙、丁、戊五名“护士”都认为自己用物准备齐全,但临场发挥紧张,导致护理操作程序有颠倒及遗漏,护患沟通言词简单,有重复。互评的评价标准是:仪表、情感态度、语言表达、操作程序、是否发生并发症等。四位学生观察员及“病人”提出各自对护理过程的看法(包括优点和不足):着装规范整洁;态度温和,言语关心体贴病人;操作时紧张,手发抖,声音发颤;操作程序有遗漏,发现异常情况没及时处理,如测血压时水银柱里有气泡;协助病人夹体温计时手冷;口腔护理时动作幅度过大,病人感觉不适。

3、教师评价与小结(10分钟):学习小组能正确评估病例的理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小组成员分工合理,团结合作;由于临场心理紧张,导致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个别程序颠倒和遗漏,但没有原则性错误;护患沟通基本有效,但使用医学术语较多,如“我为您测量生命体征”,沟通语言有重复、机械和生硬现象;护士操作程序符合要求,病人没有出现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能对病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表现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病人对护理过程基本满意。表达了对各位护士良好工作态度的称赞。

总之,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圆满完成项目任务。

4、学生书写实际报告。包括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实训步骤及操作方法,实训中涉及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意见或建议。指导教师评语,成绩评定(10分钟)。

四、教学反思和回顾:

第一。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师将学生所学的多项护理技术,如人院病人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技术、口腔护理技术等巧妙地融合在一则发热病人的教学案例中,创设多个护理情景,形成一场综合实训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同时充分利用多种实践媒体,如模拟病房、轮椅、口腔牙模型、角色扮演等,使情景演练形象生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认真进行课前复习及分组练习,团结协作,勤于思考。敢于动手操作,使得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并在自我评价中勇于指出自身不足。该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将来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应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异常情况,及时纠偏改错,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如本教学过程中血压计出现小气泡,可指导学生处理故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指导教师应说明随着课程知识的增加,可依据此教学过程拓展综合实训内容,如发热病人的降温、抽血化验、输液、病情观察和护理记录等,进一步完善教学成果,避免学生误以为发热病人的护理仅止于此。

第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前书写实训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其对教学过程的印象,巩固了所学课程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发热病人留观病室工作制度 篇4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一楼设立发热病人留观病房。留观病房由专门医生和护士负责,由内科管理。为明确责任,更好地工作,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收住的发热留观病例,应按传染病防护规则防护,病人、医护人员均应戴口罩,医护人员还应穿防护服,戴手套。

二、病区每2小时消毒一次,其消毒用药、器械,均应按浓度、间隔时间认真消毒并做好记录。

三、对留观病人,及时检查,毎隔12小时拍胸片复查一次,放射科到病房以床头x光机拍片,检验科到病房抽血。不得让病人到处走动。

四、行走路线区及活动范围:病人由发热门诊进入留观室。病人只能在限制区活动,其生活用品、饮食等由工作人员送递,病人一旦留观,未排除之前,不能出限制区。

上一篇:行政支持专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实践活动课题总结